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灾害治理工程范文

灾害治理工程全文(5篇)

灾害治理工程

第1篇:灾害治理工程范文

关键词:矿山;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矿山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施工质量,对矿山的安全性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地质滑坡灾害频繁发生,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对矿山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基于工程实例,对矿山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及其质量控制做了如下分析。

1工程概述

某矿区滑坡平面呈扇形分布,最长处为456m,最短处为267m,后边缘宽300m,中部宽300m~400m,前缘宽520m,总体积在250万立方米~300万立方米之间。属于大面积滑坡,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量比较大,需要极高的技术和质量控制措施才能保证治理效果。

2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特点

就案例工程而言,滑坡地质灾害具有极强隐蔽性和渐进性,如果不进行及时治理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根据勘察单位现场调研结果可知,该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具有以下几点特征:第一,施工环境比较复杂,施工面积比较大,施工条件比较差,大大增加了滑坡地质灾害治理的难度;第二,施工工期比较紧,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会对矿区的正常生产和人员设备的安全性构成严重威胁。

3滑坡地质灾害工程施工

3.1排水工程施工技术

①基础开挖技术。排水工程基础和边坡开挖要充分符合设计尺寸。在基础开挖时要遵循“自上而下”的原则,即先开挖边坡然后开挖底板,当基础开挖完成后还要邀请专业的业主和工程监理进行全方位审核,审核通过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1]。②基础处理。当排水工程基础开挖结束后,还要进行全方位处理,包括:碾压、整坡等,为保证处理效果,要进行采样试验处理,确保经过处理后的排水工程地基能满足实际需求。对凹陷区域的基础地段,要采用石屑、碎石等材料进行回填,并洒水压实成型,当检验合格以后,再按照相应的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

3.2抗滑桩施工

通过抗滑桩可大幅度提升滑坡地质灾害工程施工质量无论哪一种施工方法,主要原理是通过外力的作用下把桩插入滑坡滑动带以下,然后通过锚固作用平衡滑坡推力,通过此种方法有效增加滑坡的摩擦力,从而降低下滑的速度。

3.3回填护坡施工技术

第一,及时清理回填层表面的杂物,然后通过专业的测量人员进行定位放线,通过碎石土回填碾压,提高护坡的稳定性,缓减滑坡持续发生。第二,在具体回填时,要采用2种或者2种以上透水性不同的填料进行分层填筑,以保证矿山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上层要填筑透水性比较小的填料,下层填筑透水性比较大的填料。填筑完成后还要设置适当的排水护坡,在边坡施工时要尽量采用透水性比较大的填料。第三,填方要根据相应的设计标准预留沉降量,如果没有设计要求,则要根据山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性质、填方高度、填料种类等设置沉降量,通常情况下,沉降量不能超过填方高度的3%。

4山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4.1施工前的质量控制措施

在山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前,要根据工程量、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同时为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凡是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都要进行综合系统的培训,只有通过培训考核的人员才能上岗。把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合作意识等融入到培训内容中,确保每位施工人员都能明确自己的责任,认识到现场危险性源,确保各项工作都能顺利开展。根据地质勘探结果和山滑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并通过一系列分析和对比的方式找出施工方案中存在的不足,避免在施工中发生不必要的工程变更,为后期工程施工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撑。

4.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是整个山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耗时最长、造价最高的环节,任何一个细节发生质量问题,都会对整个工程结构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施工中必须合理配置施工材料,通过多次试验来确定最佳的混凝土配合比,在混凝土配置时要均匀搅拌混凝土和砂浆,在具体配置时要严格按照试验结果(配合比)进行投料拌制,最大限度上混凝土提升和易性。案例工程在抗滑桩桩身混凝土浇灌时,为有效避免离析现象的发生,采用了串筒配合溜槽方法进行,溜槽底部距离抗滑桩的间隔要控制在2m以内,以提高混凝土的质量。由于抗滑桩混凝土用量比较大,则要采用分层浇筑和分层捣实的方法,每层混凝土浇筑厚度要控制在0.3m~0.5m之间,采用插入式振捣棒进行全方位振捣。

4.3事后质量控制措施

在进行施工监理时,施工方要严格按照既定的规范和标准进行验收,管理人员在进行分项目评定过程中,要秉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并对各项内容进行全方位记录备案。在进行工程质量处理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督促施工人员按照制定的施工方案和标准进行,并进行自检和互检,以便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如果在抗滑桩施工发生变形和裂缝,要派遣专业人员进行处理,确保山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在施工中,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5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深入分析了矿山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及其质量控制,研究结果表明,矿山滑坡地质灾害是矿山生产中最常见的病害,对人们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有非常大的威胁。近年来,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矿山滑坡地质灾害治理的效果。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和工程学、自然生态学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对施工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第2篇:灾害治理工程范文

关键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预算编制;四川省

0引言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预算编制的成果,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项目工程造价,即工程的建设价格,是指为完成一个工程的建设,预期或实际所需的全部费用总和[1]。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预算编制工作主要涉及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招投标及施工这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工程造价对应不同的内容,即投资估算、工程概算、施工图预算、投标报价、竣工结算与决算。工程项目的建设需要按程序进行,工程造价也需要按阶段不断深化,通过多阶段的反复细化,从而保证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造价控制的有效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复杂性,使其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问题和偏差,因此就要求在编制过程中更加认真仔细,减少不必要误差的发生,从而提高治理工程的造价水平,有效地控制项目投资且合理地使用政府财政费用。本文就多年来在四川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预算编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谈几点个人见解。

1常见问题及见解

1.1对法律法规、政策把握不准

近年来,为规范四川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管理,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相继出台了《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勘查设计项目决算编制要求》、《四川省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川国土资发[2011]69号)、《四川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川国土资发[2014]80号)、《四川省地质灾害隐患应急排查技术要求》等相关文件。2013年,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又颁布了《四川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概(预)算标准》(川财投[2013]145号),此标准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工作开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实际编制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由于对政策不熟而导致的预算错误,现举例说明。

1.1.1独立费部分计算混乱

预算编制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经常是拿到技术资料后就直接开始预算编制工作,没有提前研读、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了解项目相关的投资方式和投资办法,导致在编制预算时,尤其在计算独立费的过程中出现漏项、多项或者是计算方法错误等现象。比如,《四川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中规定,项目管理实行分级负责制。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勘查(含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作,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监管和组织实施施工工作[2],相应勘查设计资金由省上拨付,施工及施工过程中发生的独立费由县上拨付。因此,公开招标或者比选的特大型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勘查设计费及相应审查费不应该计算。应急项目多数为直接委托,所以其招标服务费不应该计算。总之,独立费用应根据项目管理办法、委托方式等计算。

1.1.2基础价格依据选用不充分

对于最低工资标准、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材料信息价等,与综合单价重要相关的基础价格依据,要根据工程所在地查阅当地最新的文件及信息,落实到治理工程的具体县域。同一个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会有所差异,不能随意取用或为了提高工程费用直接取用最高额。信息价如果没有实际施工地点的,要依据设计报告中的相关描述或询问设计人员最近的材料购买地,采用购买地的信息价并且考虑从购买地到施工地的材料增运问题。

1.2工程量计算误差大

工程量计算是工程造价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工程量的正确与否决定着最终造价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多年的实践经验发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多数是技术人员提交一份工程量给预算人员,预算人员直接用此工程量进行定额套用,其实这是非常不严谨的。应在核实好工程量的相关内容后,再开展正式的编制工作,以免由于工程量准确性不够而产生造价偏差问题。

1.2.1工程量未执行规定的阶段系数

以勘查设计单位举例,其工作主要涉及治理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由于设计工作各个阶段的要求不同,设计的深度不同,各阶段投资的精细度也就不同。例如可行性研究阶段着重点在于项目可行性的评估和治理方案的选择,有些设计人员没有考虑《四川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概(预)算标准》中《工程量计算规则》的“设计工程量阶段系数”,或者是随意增加工程量,导致后期概算投资高于可行性研究估算、施工图预算高于初步设计概算、项目投资不可控,或前一阶段投资远远高于后面阶段的投资,使得工程造价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合理程度难以控制和判断。因此,作为预算编制人员,不能单纯依赖技术人员提交的工程量。在进行一个项目的预算编制前,就应先根据设计图纸查对工程量,尤其是易呈现偏差的和个别关键的子目,检查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提交的工程量是否相同,如相同,要严格依照相应的标准规定乘以相对应的阶段系数。

1.2.2重复计算工程量或费用

预算人员应对设计人员提供的工程量根据定额的规定核对是否包含在定额中或取费中,不能不加区分地计算相应的投资。有些工作量已包含在定额内容里,在统计工程量时又重复计算。例如,定额总说明中已经指出“其他材料费和零星材料费,是指完成一个定额子目的工作内容,所必需的未列量材料费。如工作面5m内的脚手架、排架、操作平台等的摊销费,地下工程的照明费,混凝土工程的养护用材料,石方工程的钻杆、空心钢等以及其他用量较少的材料”[3]。也就是说工作面5m以内的脚手架费用已经包含在定额内容中了,工作中经常多列此项,实际只需计算定额未包含的工程量即可。临时工程费和临时设施费混淆。《四川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概(预)算标准》规定“施工临时工程指为辅助主体工程所必须修建的生产和生活临时性工程。该施工临时工程未在主体建筑工程的措施费中计算,且需要单独计算”,例如施工交通工程(包含场内、场外)、施工供电工程(场外:从现有电网向施工现场)等;而临时设施费是指“施工企业为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所必需的但又未被划入施工临时工程的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和各种临时设施的建设、维修、拆除、摊销等费用”,例如供水(支线)、供电(场内)、夜间照明等[3]。临时设施费归属于措施费,是以直接工程费为基础按工程类别取费计算;临时工程费是按工程量套用定额按实计算,二者包含内容和计算方式都有所差异。实际操作中,预算编制人员经常将二者混淆,从而导致费用的重复计算。

1.2.3个别子目工程量逻辑关系混乱

工程量计算过程当中,对于相互之间有关联的个别子目的逻辑关系要格外注意。比如:外弃土石方工程量要等于土石方开挖工程量减去土石方回填工程量;外购土石方的工程量要等于回填工程量减去开挖工程量,其中外购土石方回填和现场的土石 方回填要分开列项,要严格遵循挖填平衡的原则[4]。平时工作中,还需检查提交工作量的单位和定额单位是否一致,如不一致,或按定额要求重新计算或在所选定额中进行换算。

1.3对定额标准不熟悉

对定额标准中的各项内容没有深入理解、全面掌握,尤其是在定额套用方面,出现一些由于不熟悉定额而出现的套用错误现象,这将对综合单价产生极大的影响。

1.3.1未理解同类定额的差异

同类定额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例如土方开挖,包括一般开挖、基坑开挖、沟槽开挖、渠道开挖、柱坑开挖、抗滑桩土方开挖等子目,每个子目都有其不同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在进行治理措施土方开挖预算编制时,首先应编辑正确的设计措施开挖名称,再依据实际内容和适用范围选择相应的定额进行套用。某滑坡治理工程,其中某项治理措施为抗滑桩工程,预算编制人员在编制预算时将其“土石方开挖”子目,列成了“基坑土方开挖”,基坑和抗滑桩是两个不同的构造、不同的概念。抗滑桩土方开挖应根据其斗容量、断面积和土壤类别套用“人工挖孔桩土方卷扬机提升吊斗运输”的定额,其适用范围为桩身40m以内[3]。套用“基坑土方开挖”和“抗滑桩土方开挖”的相应定额可对比发现,在相同工程量的基础上二者的项目单价相差悬殊。这就是由于没有弄清同类或相似定额之间的差异,分清其适用范围、混乱使用定额,造成了项目单价与实际不符的后果。

1.3.2忽略定额的注释内容

定额注释内容,也是定额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阐述了定额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包含内容,如设计部分与定额尺寸、内容不符时的换算方法等。在编制预算时应注意定额的注释内容,根据实际设计内容进行相应定额的补充或换算。某危岩体局部采用柔性主动防护网(钢丝绳网+钢丝格栅),主动网面积585m2,主动网的锚杆为加强锚杆,数量65根,其长度7m,采用单根7.1m长32mm钢筋制作,倾角15°,间距3m,锚杆锚固砂浆为M30水泥砂浆。在“柔性主动防护网”相关定额的“注”中指出“本定额按照3m锚杆拟定,如长度>3m可取消钢筋、砂浆和风钻的消耗量,并单独计算锚杆,其计算参考锚固章节”[3]。因此,本分项计算时应选用定额“D080002柔性主动防护网(钢丝绳网+钢丝格栅)”并取消其中的钢筋、砂浆和风钻的消耗量,再套用定额“D060359地面砂浆锚杆—履带钻钻孔(锚杆长度7m)”并换算其中钢筋(30mm换为32mm)的消耗量。预算编制过程中,如忽略了类似注释的内容,将出现计算偏差的问题。定额标准使用的正确性对工程造价有着重要的影响,预算编制人员要熟悉掌握定额的内容和适用范围,区分相似定额之间的差异,研读定额的注释说明和使用事项,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定额换算和系数调整,减少错算、漏算和重复计算等现象。

1.4设计文件不完善、人员沟通不充分

设计文件的完整性是预算编制的重要保障,预算编制人员是根据技术人员提供的报告内容进行预算编制工作的,如果对相关重要问题的描述不完善,将会对结果造成重大影响。许多地勘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多数是由其他岗位的人员兼职,编制人员自身的技术功底相对薄弱,不像工民建专业有很多专职预算人员,技术与预算人员沟通不充分,导致很多细节问题没有了解清楚,也会对造价产生一定的影响。

1.4.1缺乏对主材运输距离的详细描述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与工业和民用建筑不同,大多数分布于偏远的地方,交通、运输非常困难,材料一般不能直接到达施工地点。运输距离有可能与材料信息价所包含的距离有差异,且还会发生多次转运的复杂情况。材料预算价除了按照信息价计算除外,还需要计算调整的运杂费(包括二次搬运)。有的项目不同的治理措施,会根据施工条件采取不同的主材运输方式,而设计文件经常会缺乏对此重要内容的详细描述和具体分类,导致材料价格没有算够、后期施工难以按预算进行、实际结算成本要高于概预算的情况。某地质灾害主要有两种地质灾害体,分别为不稳定斜坡失稳及爆发泥石流灾害。根据不稳定斜坡及泥石流的形态、结构特征、形成机制及斜坡在各种工况的稳定性,对泥石流采取梳齿坝、对滑坡采取抗滑桩、对不稳定斜坡采取地表排水的治理措施。因梳齿坝、抗滑桩等治理措施的主要材料除需从30km外的建材市场采购外,还需人力搬运至坡面斜距300m、坡度15°的工程布置点,而坡面排水沟主材的运输距离,只有30km的汽车运输距离。技术报告的施工组织设计部分,缺乏对此内容的区别划分和详细描述,以致预算编制时,把所有主材的运输距离都认定成只有30km的汽车运输,忽略了梳齿坝和抗滑桩的二次搬运问题,造成二者相关子目单价都比实际偏低的现象。因此,设计文件中需对主要材料运输的相关情况进行详细的描述,如有不同的运输条件要分别描述清楚,包括运输的距离、运输的方式,道路面层的材料情况、宽度情况、坡度情况等,应严格按照相关文件的规定计算。预算编制人员需对不同运输情况的材料重新进行命名和定义,在主材价格计算时按现场施工实际情况据实分类计算。

1.4.2人员沟通不充分、技术基础薄弱

预算编制人员多数是学财务或者管理出身,对于工程或地质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一方面,对相关技术资料不熟悉、不理解,看不懂技术报告中工程地质情况的分析、治理方案设计的依据等;另一方面,缺乏工程现场的实地经验,对治理措施的结构、施工工艺、施工流程及施工组织措施等内容没有深刻的认识,导致即使掌握定额内容也无法使编制的预算既准又细。因此,预算编制人员应加强和技术人员之间的沟通,对技术报告中不清楚的地方要主动询问技术人员,广泛、全面地收集与预算编制工作相关的重要技术信息,比如施工地点的海拔高度、运输条件、气候温差等等。熟悉掌握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及相关的辅助性工作,只有明白每一项治理措施的施工流程及方法,才能检查出所套定额是否已包含技术设计和现场施工的所有内容。多了解与地质灾害及相关行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规程,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现场经验,改变坐在办公室拿着图纸编预算的状况。

2体会和建议

四川省地质条件复杂,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地质灾害的频发关系着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关系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刻不容缓,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资金显得尤为重要。《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指出,应加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资金投入和管理,设立专项资金、严格资金管理,确保将资金落实到地质灾害的治理工作上去[5]。目前,四川省地质灾害的治理费用主要是来自中央、省综合防治体系的专项资金和当地的财政预算,预算编制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地质灾害治理资金的使用成果。因此,在编制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依据准确的工程量,在正确理解定额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技术文件来进行预算编制,避免问题及偏差的出现。从而编制出一份真实体现工程情况的造价文件,以便于治理工程合理有效地开展,从而达到预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胡新萍.工程造价管理[M].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2]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EB/OL].

[3]吕建祥,吴宝和,罗晓灵,等.四川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概(预)算标准[S].2013.

[4]吴宝和.2014年地灾定额—答疑[EB/OL].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EB/OL].

[6]吴宝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造价现状及解决办法[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1,22(4):16-20.

第3篇:灾害治理工程范文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管理;资料收集整理;存在的问题;改进方法;对策

1引言

云南省境内地质灾害频发,中央财政从2013年起连续8年每年安排10亿元,用于云南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通过近几年中央财政补助和省、州(市)自筹建设资金,云南省境内特大型、大型、中小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设计、施工项目数量较多,目前大部分工程已建成并顺利验收,消除了地灾隐患,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部分地灾防治工程建成后因施工质量缺陷、竣工资料收集等原因导致工程验收滞后。本文就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管理、资料收集整理和工程验收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加以归纳、分析,提出相应的措施,旨在纠正地灾防治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质量,规范资料收集整理,利于工程验收和审计。

2地灾防治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大部份地灾项目施工区地质环境恶劣,交通不便、防治工程投资小、工期长,设计、监理单位服务费低,投入到项目上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足,为工程建设管理和后期验收埋下隐患,详细分析如下。

2.1地灾防治工程造价现状中存在的缺陷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造价编制和审查使用最多的是水利行业的定额和相关规范。水利定额是根据水利工程自身行业特点编制的,主要使用于中央项目和中央参与投资的地方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地灾造价编制主要参考的是引水工程及河道工程,主要为渠道、提防、水闸、隧洞、渡槽等工程。地灾防治项目施工不具备三通一平条件,项目涉及锚杆、锚索、抗滑桩、浆砌石、钢筋砼等多种施工工艺、工程量小、单价种类多。套用水利定额不能真实的反应与其匹配复杂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费用,导致地灾防治工程单价费用总体偏低。临时道路、施工用水、用电、临时防护工程等相关基础配套是必须建设的,但是达不到其他行业的规模程度,因此费用没有其他行业高,但是在整个工程费用中的比重要高于别的行业,随之产生的相关措施及管理费用也高于其他行业。另外,地灾防治工程预算编制的主材价格采用项目所在地的政府造价信息部门颁布的材料信息价计算,该信息价是针对工民建和市政工程编制的,工程相对集中在市区,运输方便。地灾项目建筑材料的搬运大部分采用小型机械运输、甚至人工背运、骡马运输,材料二次搬运量大、损耗大;工程二次搬运费用无固定标准,目前根据工程投资进行估算,费用偏低。地灾防治工程采用固定综合单价承包、据实结算,项目不设置价差预备费。部分项目因施工图设计或施工招投标延误导致项目错过黄金施工时段;部分项目从立项至项目施工持续2~4年。在项目施工招投标阶段,钢筋、水泥、砂石料等主材价格仍采用项目立项时的材料价,施工阶段遭遇建筑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而不补偿材料价差,增加施工单位项目成本。

2.2地灾防治工程勘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为节约成本、野外地质工作粗糙,人为减少勘察工程钻孔数量、深度,部分工程缺少必要的井探工程,导致野外勘察地层分类、描述欠准确,不能真实的反映现场地质情况,从而影响项目可研阶段组建单价和投资预算。勘察设计单位因成本问题无设代常驻工地参与验槽、验桩,解决施工地质和设计变更问题。施工单位施工后揭露的抗滑桩桩孔土体类别、谷坊坝基础持力层较设计出入大。若采用设计变更、优化和调整设计方案可能导致投资增加,超工程预算需逐级上报审批,可能导致治理资金无法落实、工程验收工作滞后;若不进行优化设计,按图施工将为工程安全建设、运行埋下安全隐患,部分工程试运行期间变形量超设计或出现质量事故而无法验收。

2.3地灾防治工程施工单位方面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地灾防治工程预算编制缺乏三通一平等辅助工程建设资金,施工队伍进场后缺乏施工用电(超50kw用电不准并网、需采用自发电)、无施工道路(材料二次搬运费用低),无相对固定的验收标准、规范。地灾防治施工市场监管缺乏、施工队伍良莠不齐。部分地灾工程施工线路长、施工地点分散、工期长,项目利润薄等。施工单位中标后为节约投资,投入现场管理人员不足,部分项目采用以包带管、委托管理等方式进行。投标文件计划投入本工程的项目经理、项目总工、专职安全员、质检员、技术员五大员不能全部到位,项目仅投入3~5名管理人员、且缺乏现场管理经验,导致项目施工不能按质、按期完工。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复杂,施工过程中动态变化大,项目经理和现场技术负责既要懂地灾施工工艺、施工管理;又要懂工程地质、地灾防治工程设计;施工过程中才能根据现场揭露的地质情况,发现和弥补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及时向监理、设计汇报,优化和调整设计,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4地灾防治工程监理单位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场监理费用占工程投资的2%~3%,部分工程开工至工程终验持续时间2~3年、甚至更久。监理单位投标时计划投入总监和现场监理人员,实际施工时仅有1名现场监理人员、总监基本不驻守工地,部分项目现场监理人员无相关工程监理经验,现场监管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另外,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线路长、施工地点分散,监理单位投入人员少,不能在重要基础工程、隐蔽工程、单元工程施工时进行旁站监督和跟踪检查,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2.5地灾防治工程建设单位方面存在的问题

地灾项目三通一平工作基本由施工单位负责,大部分地灾项目施工队伍进场后才进行征地,部分项目因无法征地而导致施工单位机械、设备进场后无法施工而退场,部分项目被迫重新调整设计等重大变更。地灾防治工程由国土局地质环境股组织项目管理,地环股在编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缺乏工程管理经验,且不能长期驻守工地。部分地灾防治工程委托乡镇国土所、乡镇府领导进行监督管理。乡镇领导、国土所人员无工程管理相关经验,现场管理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监理方、施工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施工单位偷工减料、弄虚作假、不按规范要求施工等缺乏有效的监管,为工程建设和验收埋下隐患。

2.6解决办法

鉴于当前使用的水利定额编制地灾防治工程造价存在较多的问题,建议尽快根据地灾防治工程的特点制定地灾防治工程的概预算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工程量清单计价等的编制规则,明确地灾防治工程人工、材料、机械的消耗和费用构成,确定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并对地灾防治工程估算、概算和预算的编制办法进行统一。业主方参与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公开招标工作,通过高质量的公开招标,引入技术力量强、服务质量高、资金实力雄厚、信誉好的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项目实施过程中要落实全过程精细化管控措施,严格要求设计单位强化源头把控,高标准做好工程施工图设计,施工过程中及时参与验槽、验桩,解决施工地质问题,根据地质情况优化工程设计。监理单位应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投入投标文件承诺的技术力量和设备,按图纸施工,认真落实好“三检制”,确保原材料、中间产品在施工过程中100%合格,确保只有质量合格的工序才能向下一道工序流转。业主单位应严格要求监理单位履职尽责,认真落实好平行检测、跟踪监测、见证取样、例行检查等制度,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业主单位抓紧引进第三方质量检测机构,加强对实体工程质量的过程控制,决不允许偷工减料等行为发生。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施工现场监督管理,实施精细有力的监督检查和追究惩戒。由国土局相关股室、邀请相关技术服务单位专家团队组建质量安全稽查队伍,开展“拉网式、全覆盖、无死角”的飞检。州市国土局建立健全现场管理考核机制,督促县国土局履行好现场监督管理职责,对参建单位实行量化评分管理。对工作不扎实、履责不到位、量化评分较低的参建单位,依法采取约谈、追究违约损失、提请主管部门通报批评等分级处罚措施;对发生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事件、量化评分极低的,依法采取解除合同关系并追究相应损失、禁止参加地州类似工程招投标、提请建设主管部门行政处罚、追究相关负责人法律责任。

3竣工验收资料收集、整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

3.1参建单位资料收集整理中存在的问题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等规程的通知云国土资[2015]58号文附件3、附件4,对工程参建各方在工程建设阶段需要收集整理和提供的资料做了纲领性的规定,近年完成的竣工资料,总体质量有所提高。笔者参与地灾施工验收项目较多,发现竣工资料收集整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分析如下:监理单位竣工资料中存在的问题:①、重要隐蔽工程、基础工程监理旁站、平行检测、跟踪监测记录资料不全;②、原材料、中间产品抽检资料缺乏;无中间产品、原材料用量统计、抽检比例和质量情况的统计分析;③监理日志、监理月报、监理实施方案粗糙,不能反映现场监理情况,野外照片册记录资料混乱无序、无备注说明。施工单位竣工资料中存在的问题:①、施工质量验收、检测表格使用混乱,有工民建版本、水利版本等多种记录表格。表格实用性差,不能反映现场施工工艺、工序,三检制人员签字手续不全;②、原材料、中间产品使用总数量和检测数量不符合强制标准、无代表性;检测资料无统计分析和评价;③、竣工图沿用原设计图纸、包括设计说明,不能反映现场施工效果。竣工图凡涉及结构形式、工艺、平面布置等重大改变,需重新绘制竣工图,并在说明栏内注明变更依据。施工单位责任人签字、监理单位盖竣工图审核方章。④、竣工结算书中缺乏工程量计量依据。隐蔽工程无工程量四方签证单、影像证明资料;设计变更部位无现场计量四方签证单。导致审计结果与工程结算价款出入较大,施工难以接受审计结果。

3.2对地灾防治工程资料收集整理方面的建议

地灾防治工程施工验收表格、竣工资料的收集整理参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重庆市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定(试行)》(2006年1月)、云国土资[2015]58号文附件3、附件4进行收集和整理。建议项目开工初期,施工单位结合项目设计图纸、施工工艺和工程投资对工程项目结构进行划分,并将项目划分方案及其相关说明;各施工工序(工艺)验收表格,单元工程检验与评定表格报监理单位进行审核、审定。监理审定后报建设单位批准,施工单位根据批准的单元工程划分情况编制竣工资料收集整理大纲。现场施工过程中实施严格细致的工程质量评定与验收,从施工工序开始,依次做好检验批次、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及单位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工作。另外,施工现场应做好隐蔽工程量计量四方签证,设计变更工程现场工程量签证,地表工程现场量取计量签证。竣工结算书上工程量计量有据可查,审计时可进行抽检复测。

4结束语

地灾防治工程施工管理者主要抓好施工投资、进度、质量的控制;安全、信息、合同的管理,全方位组织和协调工作。施工过程中采用动态控制的管理方法,对项目的投资、进度、质量目标进行动态跟踪检查和控制,发现实际值偏离目标值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偏,处理好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益的问题,让工程质量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经得起第三方检测。现场技术负责、资料员应根据资料收集大纲及时收集整理施工资料,向监理方、业主方交流资料收集和整理中的问题,让工程资料充分反映现场的施工情况、符合相关规范和验收要求,让工程竣工验收资料经得起验收委员会、专家组的检查验收,符合工程竣工资料归档要求。

参考文献:

[1]吴宝和,邹嘉兴.水利定额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造价中的应用[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2(6).

第4篇:灾害治理工程范文

关键词:电力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存在的问题

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在电力工程中的重要性

电力工程是生命线工程,如果地质灾害造成铁塔破坏或变电站不能正常运行,则会造成送电线路停止运行,其工程自身的直接损失可能只有数十万元(变电站及塔位区周围居民均已迁居,人员伤亡可能性小),但间接经济损失十分巨大。某电力工程因地质灾害造成铁塔损坏情况见图1。输电线路沿线大多为人烟稀少的山区分布,线路长,跨越的地质地貌区域复杂,存在的地质灾害多种多样[3]。因此,工程建设前期,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可对已有地质灾害进行绕避,而不可绕避的则计算出安全距离,并提出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和建议,可使面临地质灾害威胁的电力工程进行及时合理的避让或保护,做到防患于未然。而在地质环境条件较差的地段,虽然暂且无地质灾害发生,但工程建设对环境地质的扰动,极易引发新的地质灾害。而引发的地质灾害也会对工程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将提出合理的工程措施降低引发地质灾害的概率,以此降低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综上所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无论在电力工程建设或运行过程中遭受地质灾害,还是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均可提出相宜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与对策,以确保工程及人员的安全。因此,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对加强电力工程抵御灾害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可通过现场调查、计算分析、根据具体的情况对路径选址等进行优化设计。

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在电力工程中的现状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第394号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4〕69号文《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条例的要求,需对建设项目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虽然2014年12月15日国土资源部〔2014〕第29号《关于取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备案制度的公告》,但因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依旧尚未停止前进的步伐。2015年9月16日国土资源部了DZ/T0286-201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在该规范的技术指导下,电力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拥有自然资源部颁发资质证书单位的地质人员可通过航片分析、现场分析、钻探分析、平面图分析、地质剖面图分析,以实现全方位的综合分析已有灾害点或引发灾害点与电力工程的关系,对原生灾害或次生灾害(工程建设引发)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避让或工程措施)。一方面减少地质灾害对工程的影响,另一方面减轻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4]。

3电力工程中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电力工程中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与某地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有共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

3.1评估级别的确定

[5]对电力工程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首先应确定其评估级别,不同的评估级别,对报告编制深度也有所不同。一、二级评估提交评估报告,三级评估提交评估说明书。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地质环境条件息息相关。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岩土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质灾害及不良地质现象和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分析下确定其地质环境条件的复杂程度,再根据建设项目的规模确定其重要性,最后通过复杂程度及重要性确定其评估级别。

3.2现状评估

现状评估即针对已有的地质灾害进行的分析。一般通过航片分析、现场分析、平面图分析、地质剖面图分析。以此实现全方位的综合分析已有灾害的类型特征、现状、规模、分布、成因、影响因子、稳定与否及威胁对象[6],并指出与拟建电力工程的位置关系,最终得出结论,每个灾害的现状危险性等级。

3.3预测评估

预测评估是在现状评估的基础上,通过灾害与工程之间的关系来分析工程建设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本着以工程为中心,一方面可能遭受已有的地质灾害,另一方面遭受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

3.3.1遭受已有地质灾害主要分析该地质灾害的稳定性及线路与灾害点的位置关系,推算灾害点的安全距离。但是就算该灾害点不稳定或危害性大,电力工程与其保持了足够的安全距离,则其对电力工程的危害性也不一定是大。一般本身危害性大的灾害点大多在可研选线阶段就已避让或保持足够安全距离。因此,遭受已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一般较小。

3.3.2遭受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遭受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主要有两种类型:1)区域内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复杂而引发的地质灾害。2)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如:挖方、坡面弃土可能引发边坡失稳等[6]。正常施工的情况下,纯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可能性较小。主要还是分析地质环境条件的复杂性,对工程区的地质环境条件,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判定电力工程施工扰动具备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小。

3.4综合评估

通过现状评估及预测评估,最终确认电力工程所在位置的危险性大小,即综合评估。进行工程建设的适宜性分区。针对综合评估中电力工程遇到的问题,最后再针对性提出相关防治措施,对线路路径进行优化。

4目前电力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工作中发现,目前电力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4.1重视度不够

工程选线定位是各专业共同作用的结果,考虑因素众多。在各条件的制约下,有时会忽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结论及建议,仅仅作为1项手续流程。目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仅存在于可研阶段,而施工图阶段的路径有可能与可研阶段大相径庭。

4.2起步较晚,技术落后

评估工作起步较晚,并且技术相对落后。因此,对评估工作的进行造成严重的影响[7]。

4.3灾害种类多,危害对象不确定,工作难度大

高压线路大多为人烟稀少的山区分布,线路长,跨越的地质地貌区域复杂,存在的地质灾害多种多样,评估阶段又处于可行性研阶段,输电线路工程的施工主要为塔基施工,而塔位又是非连续性分布的特殊现状工程。在可研阶段,重点是选定线路的路径,工程沿线塔位位置和数量都不确定[8],这些为电力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增加了难度[9]。

4.4人为因素较重

每个人的学识及认知均不相同,对地质环境的认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分析发生灾害的可能性大小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看法。因此,也就存在着同一条线路,不同的人做出的分析或多或少会有差别。

5解决以上问题的一些看法

针对目前电力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看法如下。

5.1提高重视度

可研选线阶段应该提高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重视度[10],并增加施工图阶段的复评估。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标准施工。

5.2探索新技术、新方法

在工作中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方法,力求准确分析工程中所遇到的地质灾害。公司目前正在积极探索无人机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的作用。在新技术、新方法的帮助下,也可降低工作的困难度。

5.3提高知识技术水平,群策群力

5.3.1加强技术交流1)各相关专业间进行技术层面的交流与切磋。2)专业内具有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的单位应该相互协作、交流、学习,必要时开展相关知识培训,提高整个电力行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知识技术水平[11]。

5.3.2群策群力数据收集回来可以多人一起讨论分析以降低个人人为因素对结论的影响,避免个人认知导致的人为错误。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形成模块化,用数据说话。

6结语

电力工程中,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路径选址优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应提高其重视度,并不断强化地质灾害的评估能力和水平,为电力行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新光.探讨电力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J].大科技,2014,(9):227-228.

[2]谢辉,金勇,陈英,等.四川省500kV超高压输电线路地质灾害调查分析[J].铜业工程,2016,(3):33-36+98.

[3]樊柱军,程东幸,杨小娜.藏中联网工程塔基滑坡灾害特征分析与对策[J].西部探矿工程,2017,(12):49-52.

[4]邹东璃.电力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J].建材与装饰,2020,(6):225-226.

[5]DZ/T0286-201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S].

[6]刘怀河.小议电力工程勘察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J].四川建材,2008,(1):92-93.

[7]刘滨,尹镇龙,曾渠丰,等.浅论电力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J]矿产勘查,2003,(8):27-29

[8]冯克佳.关于电力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探索[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0):1674.

[9]余凤先,谭光杰,潘峰,等.输电线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电力勘测设计,2010,(1):20-22.

[10]朱家良.输电线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基本特点与认识[J].电力勘测设计,2006,(4):9-12.

第5篇:灾害治理工程范文

关键词:水利定额;工程造价;地质灾害;防治

地质灾害防治类项目工程的造价编制及计算等相关工作与治理的实施措施相关联,本文主要针对地质灾害的合理防治项目造价编审过程中水利定额以及与之相关的技术规范的应用等进行分析,旨在为地质灾害防治类工程造价编制及定额选取等相关工作提供基本的理论依据。

一、工程的类别以及取费分析

(一)工程类别

工程类型主要分为三类,即大型、中型和小型,针对大型工程而言,其所需的总投资在2000万人民币以上,针对中小工程而言,其总的投资在500至2000万人民币之间,而小型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在500万人民币以下。而且对于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等级还可以从人员财产保护的数量及勘查经费进行划分。地质灾害类防治项目工程与其他工程项目有着一定的区别,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工程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对人们群众财产生命的安全保证,以此促进社会经济的科学稳步发展,基于此,在不进行搬迁的基础下,需要进行必要的灾害防治工程实施。而在地质灾害类项目工程的相关造价内容编制中所主要进行参考的依据是水利项目工程的定额。水利工程主要包括的内容是引水工程、枢纽工程和河道工程几大类,而针对地质灾害防治类工程所参考的主要是河道及引水类工程,该类工程项目内容主要包括堤防、渠道、水闸以及泵站、隧洞和渡槽等。

(二)取费标准

由于工程具有不同的类别,因此会具有一定差别,这样工程的取费也会存在差距,在对工程的类别进行划分的过程中对其工程的取费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显而易见,地质灾害的基本防治类工程与水利工程之间在建设的根本目的、内容、作用以及设计的相关规模以及标准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别,因此二者是不同类型的项目。造价编制的相关人员在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类项目的概预算编制时,针对水利定额的选取环节就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以防治项目工程所实际采取的对策为依据在水利的定额中进行合理工程类别以及工程取费标准的选取时将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例如,三峡项目工程重庆库区的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在人工费单价概估算时,主要以《水利工程设计高估算编制规定》中的河道项目工程费用为依据进行指标的相关计算,其在针对建设主要材料的概算单价设定时,主要是以编制期间内,造价管理部门所的价格水平为依据进行确定,所未涉及的建设材料则主要以市场询价的形式进行确定。而针对工程的单价和详细的取费标准则需进行进一步的水利定额选取,涉及工序复杂,所选取的定额也不同,存在较大的困难。

二、费用构成

地质灾害防治类项目在对水利定额进行参考时所涉及的费用为建筑工程费、预备费和独立费用,这些费用中的部分内容与地质灾害防治类项目的实施内容、周期和具体的建设规模相关,以下进行简要分析。

(一)建筑工程费

为了使地质灾害防治类项目顺利实施,需要对其相关的配套设施进行建设。例如,临时的房屋、道路以及水电和相关建设材料的运输等等,但是在其建设的过程中不可能与水利工程一样进行大规模的建设,虽然此环节所涉及的费用不高,但是针对整个灾害防治类项目而言,其在整体的经费预算中所占的比例与其他的行业相比相对较高。但是此环节造价相关人员在对临时的项目工程进行归类时常常出现混乱,可能导致设施费用的重复计算,以此对防治资金进行浪费,针对此问题,可以在措施费用进行临时设施费用的包括,同时依据实际工程特点和情况进行相应补充。

(二)预备费

预备费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和价差两种预备费用,地质灾害防治类项目其性质为非标准设计类工程,联系密切的为地质情况,因此有可能会因为地质情况不断变化和设计相应变更对挖填工作量进行增加,因此需要进行基本预备费用的定额计算。而由于地质灾害防治类项目其自身周期短,因此在针对设备、人工和材料的涨价情况一般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因此不对价差预备费进行考虑。

(三)独立费用

独立费用主要内容为生产阶段准备费用、建设阶段管理费用以及勘测设计费用、施工场地征用及建设费用等,其内容较为丰富与水利工程自身特点相符合,但是其中的生产准备及联合试运转费用与地质灾害防治类项目无关联,而且其众多费用与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实际管理模式相背离,地质灾害防治类项目管理主要由国家相关管理部门按照分类分级原则进行管理。

三、定额适用性分析

以下主要针对地质灾害防治项目主要治理举措及定额适用情况进行分析。首先,锚索工程。锚索工程一般在崩塌体和滑坡治理中进行应用,主要设置在岩石边坡以及土质边坡位置,施工方式较为常见的即为跟钻进和潜孔锤,最低的吨位为500kN,而在水利定额中吨位的最小值为1000kN,而且主要针对内容为岩石边坡,通常所采用的方式为固璧灌浆转进,因此该定额针对此项工程并不适用。其次,格构梁。地质灾害防治项目除了需要对削坡卸载进行实施之外,还需要在边坡上进行砼格构的设置,但是与水利工程相比不存在大范围内的清方,因此其坡面实际平整度也会因为修整的不同而存在差别,一般情况之下,针对土质边坡所使用的混凝土量与岩石边坡相比较低,但是与常规形式不同,此环节混凝土的实际消耗量通常情况下都与水利定额相比较高一些。再者,为石方开挖。当地质灾害涉及到重要设施和建筑时,进行石方开挖不可以进行爆破方式,主要采用的是静态爆破的形式,但是这种方式由于开挖效益低,因此成本也较低,在定额中无对应内容。

结束语:

在对地质灾害防治类工程进行定额的相关选取工作时具有一定的限制,因此需要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建设的实际内容与定额的具体适用范围进行有效的结合,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计算,而为了对计算口径一致性进行保证,需进行统一定额的编制,因此需要相关部门进行更多的分析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吴宝和,邹嘉兴.水利定额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造价中的应用[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2,23(2):100-106.

[2]严敬.水利定额的组成和使用[J].科技资讯,2012(6):15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