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儿童节名言范文

儿童节名言精选(九篇)

儿童节名言

第1篇:儿童节名言范文

【关键词】地方电视台 少儿节目 主持人

地方电视台的少儿节目作为最靠近本土青少年受众的媒介,相对各省级少儿频道、中央台少儿频道,在节目内容形式本地化、举办各类活动等方面有其自身的地域优势。但地方台的少儿节目,往往受一些条件的制约而面临发展瓶颈,例如频道资源相对稀缺、受众年龄跨度过大、宣传时段受限以及经营效益和收视率的矛盾等。打造地方台品牌少儿节目,需要从多方面入手,节目主持人,是最重要的影响单元之一。

节目主持人,作为栏目最直观最接近受众的媒介,对于塑造和传播栏目品牌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少儿节目的主要受众是少年儿童和家长,有其特殊性,表现在少年儿童求知欲强、心智发育还不完全,有着与成年观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需求;儿童家长对节目形式、节目内容要求高。这就对少儿节目的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具备一般主持人的素养之外,还要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需求,具备同儿童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引导儿童健康成长。而处于面临经营效益和收视率的矛盾及其他发展瓶颈的地方电视台,其少儿节目主持人就更要注重自身内在素养的提高,重视主持语言的把握和主持形象的塑造,结合宣传内容,找准自己的定位,确立恰当的主持风格,为节目锁定相对稳定的收视群体,成为节目的形象代言人。

一、树立自始至终的职业忠诚度

对于少儿节目主持人而言,首先要树立的是职业忠诚度,最重要的表现之一则是对孩子的喜欢和热情。这种喜欢和热情不仅仅是对孩子的一时热情,而是从自己的职业出发,从心底喜欢孩子,树立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的责任感,培养从始至终的职业忠诚度。

对地方台少儿节目主持人而言,由于地方台少儿节目播出时间短、容易被忽略、节目经济效益及收视率相对于其它经营类节目又相差甚远,许多年轻的主持人还未对儿童节目有深入的了解,认为自己喜欢孩子就能够担当少儿节目主持人,可是往往在节目组待不过半年,就会因为繁琐的工作,难以控制节目现场的局面而无奈退出。这样的局面无论对于主持人本身而言,还是对于期待树立品牌的栏目而言,都是非常不利的。所以主持人作为栏目品牌的“形象代言人”,要成为一名合格成熟的少儿节目主持人,就需要从心底树立职业责任感,并在工作中逐步培养自身的职业忠诚度。

二、具备一定的儿童心理学基础

作为一名少儿节目主持人,每天的工作都会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接触。儿童的心智发育还不成熟,由于年龄的不同,孩子的语言表达方式、自我控制能力、对节目流程和内容的理解能力都是不同的。在拍摄的过程中常会出现孩子不理解拍摄、不配合拍摄的情况,主持人作为事件的第一责任人,就要尽快缓解、解决现场问题,尽量避免这类问题的出现,维护节目拍摄的正常秩序。这就需要主持人具有基本的儿童心理学知识,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明白孩子的真正需求。

孩子好奇心强,耐性有限,善于模仿,凭直觉感知事物等等,这些都是儿童特殊的心理特征和反应习惯。不了解儿童的这些心理特征,就不能很好地与儿童进行沟通,在传达节目内容和节目形式的选择上就会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例如,有的主持人片面地认为同儿童交流就应该多用“嗯嗯”“乖乖”之类的叠声词汇,过度模仿儿童发声,却不知有些儿童在一定阶段,会希望大人将之视为小大人,进行“平等”地对话,过度模仿儿童动作或声音,反而会造成尴尬。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处于不同的场合,都要洞悉儿童的特殊心理,采取适当的应对方式。

因此少儿节目的主持人首先需要从理论上储备儿童心理学知识,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积累,在同儿童交流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采访方式、引导方式,把握节目录制现场孩子出现的各类跳跃性言语和行为,调整好各类突发状况。

三、塑造健康稳定的伙伴形象

要在地方电视台打造一个品牌少儿节目,塑造一个在儿童和家长心中极具01影响力的主持人形象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作为主持人自身来说,塑造一个健康稳定的伙伴形象,拉近儿童与主持人之间的关系,也会收获一批稳定的小观众。我们提到央视的少儿节目主持人,第一印象就是鞠萍姐姐这个形象。给主持人名字后加一个“姐姐”的称谓,让儿童观众可以很快记住主持人的名字,再加上鞠萍本身平易近人的主持风格,这种大姐姐的形象在儿童观众的心中留下很久的印象。而类似金龟子这样通过电视动画故事打造的动画形象主持人,也无疑会让儿童观众很快记住并熟知。

根据电视台本身的宣传需要和节目定位,结合自身形象,再通过合适的服装、化妆,塑造一个类似“大姐姐”、“大哥哥”的伙伴形象,既能同儿童观众一起玩乐,又通过节目内容形象化地传达儿童能接受的知识和道理。通过长期的形象塑造,打造一个健康的、稳定的主持人形象,使得儿童观众心中确定了这样一位伙伴,从而按时固定地收看栏目。这其实也是品牌主持人与观众直接形成的一种约会意识。

四、培养全面的个人素养

由于地方台少儿节目每天播出时间有限,大多将年龄段锁定在4-14岁的少年儿童群体上,节目编排则多为周一至周五以幼儿年龄段的动画片为主,周末以小学年龄阶段的受众群体为主。相对一到两名的主持人的配备来说,就要求主持人能根据不同的节目内容扮演不同角色,根据不同的收视人群调整自己的语言表达、肢体动作等等。

笔者所在的东莞广播电视台的《宝贝豆丁》栏目,从2007年2月开播至今,已制作了近三千期节目,现栏目构架为周日至周五“小主播微新闻”加身体律动再加动画片,结合周六的“成长训练营”30分钟全自采的节目内容进行播出。栏目配备了两名主持人,这两名主持人在节目中所扮演的角色也会略有不同。在周日至周五以学龄前儿童为主要收视群体的时段中,主持人就需要又唱又跳,结合丰富的肢体语言、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来传递节目内容;而到了周六版块,主要面对的是以小学年龄阶段以及家长群体为主要的收视群体,主持人在语音语调上、服饰着装上都要进行相应的改变,节目内容也从歌舞表演转到结合少儿心理成长的分析引导为主。节目内容、节目形式的多变,收视群体的跨度较大无疑对主持人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这就需要主持人具有较为全面的个人能力。从与音乐舞蹈相关的艺术修养,到对当前新奇有趣的微新闻的时尚触觉、节目中呈现的各种儿童成长现象、对社会上各种儿童教育理论或实践的了解等,都需要主持人通过自己敏锐的嗅觉以及日常积累的文学艺术修养,结合电视语言来予以呈现,从而使电视机前的受众能更好的理解节目的精神实质。

五、具备较强的编导能力

早期曾有不少电视台尝试用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来担当少儿节目主持人,最终却都难以胜任。究其原因,虽然幼儿教师具备一定的少儿心理理论基础,对儿童也具有热情,在音乐、语言等方面都有较高的素质,但由于不具备电视编导能力,不能很好地领会编导意图,打造稳定的节目风格。

一名成熟的少儿节目主持人拿到编导稿件之后,不仅仅只是背诵稿件文字,而是透过文字描述领会编导深层次所要表达的节目信息,然后转化为自己的意识,积极地调动自身的情感来深情并茂、恰如其分地传递节目实质。要想成为一名能传达栏目品牌形象的节目主持人,就必须全程参与到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去,从前期策划、编辑到中期的拍摄,再到后期的剪辑。这些都能帮助主持人更好把握节目,在节目现场遇到突发状况之后,较强的编导能力也能转化为较强的现场把控能力。

六、亲切形象的语言表达风格

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主持人综合能力、临场反应的集中体现。少儿节目主持人,面对儿童这群独特的受众,更需要培养独特的语言表达能力。笔者认为,简单归纳起来就是塑造亲切形象的语言表达风格。

首先,孩子的心智发育还不太成熟,正在由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还处于知识积累阶段,对于比较大人化的思想和书面化的语言理解还不是特别到位。为了小朋友们能充分理解节目内容并且吸引他们的关注,节目的内容到形式都应平易近人。体现在主持人的语言功底上,就要以简单的词汇、形象化地表述来传达节目内容,并充分利用表情、肢体语言等,让少儿能自然轻松的理解接受。

其次,在同儿童的沟通和交流上,要秉持亲切的形象,用充分的耐心来同儿童对话。主持人经常要同小朋友一起录制节目,除了在棚外,也有很多户外或者公开场合的场所,要帮助孩子消除录制节目的紧张感,引导他们理解节目内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表演欲,引导他们遵守拍摄的秩序,就需要用足够的耐心、亲切的语言和笑容多加鼓励,保证节目录制的顺利进行,小朋友的技艺和潜能也能充分发挥。

总的来说,少儿节目是陪伴孩子成长的重要部分,即使面对商业性运作和公益性传播的矛盾,地方电视台也要坚持打造健康向上、积极活泼的电视少儿节目,为少年儿童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引导他们走过成长的重要阶段。少儿节目主持人作为陪伴孩子成长的重要伙伴,要从上面所述的六个方面入手,从心底培养对这一职业的热爱,不断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同栏目的其他合作伙伴一起,创造出符合少儿成长心理和发挥少儿潜能的优秀节目。

参考文献

①张瑞红,《少儿频道的本土化策略》,《新闻前哨》,2010(5):36-38

②陆海艳,《关注未成年人 办好少儿节目——地市级电视台少儿节目发展思考》,《当代电视》,2008(11):80-81

③庞丹,《论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角色选择与职业素养》,《安徽文学》,2011(10):286

④林耀斌、矫韶辉、位在东,《少儿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青年记者》,2008(3):74

⑤任燕,《试论电视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和构建》,《新闻界》,2011(3):121-126

第2篇:儿童节名言范文

【关键词】认读教法;英语浸入式;双语儿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06-0008-05

“浸入式”又称“沉浸式”(Immersion),是指用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教学模式,即儿童在园的全部或一半时间被“浸泡”在第二语言环境中,教师只使用第二语言,既用第二语言讲授第二语言,又用第二语言讲授部分学科课程。自“浸入式”英语教学实验在我国开展以来,能否在“浸入式”环境下对儿童进行早期英语词汇认读教学,这一直是教师和家长普遍关注的问题。学术界对这个问题也一直存在争论。有研究者认为,在幼儿园阶段进行早期认读教学会加重儿童的认知负担,对儿童的母语发展和第二语言学习造成不利影响。〔1〕也有研究表明,学前阶段第二语言认读教学的效果受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儿童母语、第二语言特点以及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简单绝对化。〔2-5〕与其他传统教学模式不同,“浸入式”教学常常为儿童提供直接、宽松的第二语言习得空间。因此,在“浸入式”环境下开展早期词汇认读教学是否会增加儿童的认知负担,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此同时,国外对第二语言早期认读教学的研究大多是在英语文化背景下进行的,〔6〕针对我国儿童早期英语认读方法和效果的实证研究相对缺乏,难以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因此,本研究拟在控制母语认读教学条件下,通过三种不同英语认读教学方法,考察英语认读教学对我国学前阶段儿童英、汉两种语言词汇认读效果的影响,目的在于探索学前阶段开展早期英语认读教学的可行性。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随机在北京市某浸入式双语幼儿园大班中选取64名母语为汉语的儿童,其中男孩36名,女孩28名。被试平均年龄为72个月。

本研究自编词汇认读测试材料,共选择24个汉语词语,根据词长(笔画数)、音节和词频指标,将这24个词语分为6组,分别为双音节高频长词、双音节高频短词、双音节低频长词、双音节低频短词、三音节高频词、三音节低频词,每组4个词语。儿童每答对一个词得1分,满分为24分。同时,本研究共选择20个英语词语,根据词长(字母数)、音节和词频指标,将这20个词语分为4组,分别为双音节高频长词、双音节高频短词、双音节低频长词、双音节低频短词,每组5个词语。儿童每答对一个词得1分,满分为20分。汉语词卡按照音节由少到多的顺序,以4×6的矩阵呈现给被试;英语词卡按照相同顺序,以5×4的矩阵呈现给被试。测试时,主试向被试出示词卡,请被试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认读词卡上的所有词语。汉语和英语词汇认读测试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93和0.91。

整个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词汇认读测验,主试对64名儿童进行英语和汉语词汇认读水平前测。第二阶段为干预阶段,将64名儿童随机分为三个班,对三个实验班进行为期6个月的干预。对于英语词汇认读教学,实验1班采取整词认读法,教师在教儿童认读英语词汇时出示整个单词,要求儿童直接看词跟读,不单独教授任何相关语音知识;实验2班采取音标认读法,教师在儿童认读英语词汇前先教授相关音标知识和26个字母读音,然后开始词汇教学;实验3班采取字母拼读法,教师根据不同单词中每一个字母的具体发音,教儿童根据字母进行拼读,在拼读过程中教师不单独教授任何音标知识。三个班的英语词汇认读分别由3名教师组织,教学内容和要求相同,但方法不同。通过对幼儿园园长和幼儿家长的访谈,本研究对3名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效果进行了1~5等级评定,未发现显著差异。三个班的汉语词汇认读教学则由同一名教师担任,教学内容、要求和方法均相同,即首先教授儿童汉语拼音知识,然后结合幼儿园认读教材进行汉语词汇认读教学。第三阶段为后测阶段,在干预实验结束后,主试对三个班儿童的英语和汉语词汇认读水平进行后测。实验采取双盲形式进行,实验班教师和被试均不知道实验目的。

二、研究结果

以认读教学方法为自变量,以英、汉词汇认读前测成绩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实验班的英、汉词汇认读前测成绩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三组儿童两种语言的认读能力在实验开始时处于同一水平(见表1)。

以认读教学方法为自变量,以英、汉词汇认读前测成绩为斜变量,以英、汉词汇认读后测成绩为因变量,进行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排除了英、汉词汇认读水平的前测影响后,英、汉词汇认读后测成绩的组别主效应均达到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字母拼读组英语词汇认读成绩显著高于其他两组,整词认读组汉语词汇认读成绩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s<0.001)(见表2、表3)。

三、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在不同英语词汇认读教学环境下,对早期半浸入式双语教育环境下儿童的英、汉词汇认读能力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音标认读组儿童英、汉两种词汇的认读成绩均为最低。这一结果说明,传统音标教学不利于学前儿童英语词汇认读能力的发展,而且可能对儿童的母语认读水平造成不利影响。这主要是由于汉语拼音与英语音标知识之间产生的负迁移造成的。尽管有研究表明,母语语音意识能有效预测儿童对第二语言新词的认读,〔7-9〕也有研究发现汉语拼音水平与英语拼写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相关,〔10〕语音意识在汉语这种非拼音文字的阅读中具有同样的预测作用,〔11〕但是这些研究均没有考察两种语言语音意识获得的先后顺序,也没有涉及音标教学的具体方法和过程。在学前阶段,儿童对语音的认知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而音标作为一种抽象的语音知识又需要较高的记忆、分辨、比较和综合推理等认知能力,因此,当两种语音知识同时出现时,儿童的认知负担大大增加,导致儿童对两种语言语音知识的混淆,影响了认读效果。

本研究还发现,字母拼读组英语词汇认读成绩显著高于其他两组,整词认读组汉语词汇认读成绩显著高于其他两组。这一结果与以往的相关研究成果基本相符。大量有关英语拼读规则的研究发现,儿童对语音与字母对应关系的认知能力是预测儿童英语认读水平的重要指标。〔12-15〕由于在运用字母拼读教学法时没有首先针对音标知识进行教学,而是强调让儿童在对不同单词的认读过程中逐步习得语音与字母之间的复杂对应关系,减少了音标学习负担,降低了汉语拼音教学导致的负迁移,因此儿童会表现出较好的英语词汇认读成绩。另一方面,对以汉语为母语的阅读困难儿童与正常儿童的对比研究发现,图形记忆、加工能力的低下是汉语阅读困难儿童的主要认知特征。〔16〕整词认读法虽然降低了英、汉两种语音知识学习过程中的负迁移效应,却忽略了儿童对拼读规则的认知,而且还会增加儿童对图形记忆、加工的难度。但是,这种长期的图形记忆训练反映到儿童对汉语词汇的认读上,反而会促进儿童对汉字的认读。

综上所述,在传统汉语认读教学条件下,对处于早期半浸入式双语教育环境中的儿童而言,不同英语认读教法会对儿童的两种语言词汇认读能力产生不同影响:在字母拼读教学条件下,儿童英语词汇认读水平显著高于音标认读与整词认读条件;在整词认读教学条件下,儿童汉语词汇认读水平显著高于字母拼读与音标认读条件;在传统音标教学条件下,两种语言词汇认读水平均最低。本研究结果说明传统音标教学不利于学前儿童英语词汇认读能力的发展,而且可能对儿童的母语认读水平造成不利影响。

四、研究启示

本研究结果对当前我国学前儿童双语教育具有一定启示。从事英、汉双语教育的幼儿园教师和管理者应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成功的第二语言认读教学不应以牺牲儿童的母语发展为代价,而是要同时促进儿童对两种语言的学习。要实现母语与第二语言学习的相互促进,幼儿园教师与管理者要在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与模式选择、课程设计、师资配备等方面深入探索。因此,在学前阶段实施第二语言认读教学,仍需采取慎重和科学的态度,充分考虑到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以及幼儿园具备的客观条件,不可盲目进行。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幼儿园教师应特别注意双语词汇认读教学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与一般的口语教学不同,认读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儿童熟练地借助视觉或听觉呈现的词汇信息,在头脑中迅速、准确地提取词义。这一过程受到儿童的注意力发展等多种认知因素的制约,同时单词的部位信息、结构特征、使用频率以及拼写规则等也会对儿童词汇认读的效果产生影响。这要求幼儿园教师不仅要具备与词汇认读教学相关的专业知识,正确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且要随时对儿童两种语言的认读能力进行监控,最大限度地提高第二语言学习的正迁移效果,降低负迁移带来的不利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浸入式教学模式下进行的字母拼读教学能有效避免音标学习、图形记忆等带来的负面作用,降低认知负荷,从而在不降低母语认读水平的前提下促进第二语言认读能力的提高。但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双语认读中负迁移的影响只可能减少,却难以完全避免和消除。因此,如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模式,实现两种语言认读能力的发展,仍是今后教学研究和改革的重点。

在重视教学模式、方法等外部因素的同时,幼儿园教师也不能忽视学习者主体因素对双语习得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儿童具有天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如果能为儿童创造良好的双语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儿童双语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就能事半功倍,提升儿童双语学习的效果。如何在具体的词汇认读教学中体现“活动教学”、“游戏教学”、“快乐学习”的理念,如何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和手段,挖掘儿童的学习潜力,促进儿童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全面发展,这是摆在学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SNOW C, BURNS M, GRIFFIN P. Preventing reading difficulties in young children〔M〕.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1998.

〔2〕AUGUST D, HAKUTA K. Improving schooling for language-minority children:A research agenda〔M〕.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1997.

〔3〕BALL E,BLACHMAN B.Does phoneme awareness training in kindergarten make a difference in early word recognition and developmental spelling〔J〕.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1991, 26:49-66.

〔4〕FITZGERALD J. English-as-a-second-language learners’ cognitive reading processes: A review of research in the United States〔J〕.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95,65:145-190.

〔5〕HAKUTA K.The debate on bilingual education〔J〕.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and Behavioral Pediatrics,1999,20:36-37.

〔6〕TABORSP, SNOWC. Young bilingual children and early literacy development〔M〕// S B Newman, D K DICKINSON. (eds.) Handbook on research in early literacy.New York: Guilford Press, 2001:159-178.

〔7〕WAGNER R K, TORGESEN J K, RASHOTTE C A.Development of reading-related phonological processing abilities: New evidence of bidirectional causality from a latent variable longitudinal study〔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94, 30: 73-87.

〔8〕JIMéNEZ GONZALEZ J E, HARO GARCíA C R.Effects of word linguistic properties on phonological awareness in Spanish children〔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5, 87: 193-201.

〔9〕COSSù G,SHANKWEILER D, LLBERMAN I Y, et al. Awareness of phonological segments and reading ability of Italian children〔J〕. 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 1988, (9): 1-16.

〔10〕张积家,林志华. 汉语拼音水平与英语语音意识、英语拼写能力的关系〔J〕. 心理科学,2002, 25(5): 601-605.

〔11〕钟毅平, CHANG CM, HO C S H. 中国香港双语儿童初步阅读能力与语音、文字加工关系的研究〔J〕. 心理科学, 2002, 22(2):173-179

〔12〕SPRENGER-CHAROLLES L,SIEGEL L S,BONNET P.Reading and spelling acquisition in French: The role of phonological mediation and orthographic factor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1998, 68: 134-165 .

〔13〕SIEGEL L S.The development of reading〔M〕// H REESE. Advances in child development and behavior. SanDiego, CA: Academic Press, 1993: 63-97.

〔14〕 KIRBY J R, PARRILA R K, PFEIFFER S L. Naming speed and phonological awareness as predictors of reading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3, 95(3): 453-464.

〔15〕GEVA E,SEIGEL L S. Orthographic and cognitive factors in the concurrent development of basic reading skills in two languages〔J〕.Reading and Writing:An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2000,(12): 1-30.

〔16〕张承芬, 张景焕,等. 汉语阅读困难儿童认知特征研究〔J〕. 心理学报, 1998, 30: 50-56.

Impact of Different Teaching Approaches on English Word Reading Ability for Children

Zhang Lei

(Depart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China Women’s University, Beijing, 100101)

Yan Rong

(Department of English, 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Beijing, 100024)

第3篇:儿童节名言范文

中国最大的权威的公务员门户网站-创建于2003年,历经5年多的发展与广大会员的积极参与,现已成为全国注册会员最多,日流量最大的公务员日常网站。荣膺搜狐、新浪等门户网站与权威媒体推荐,深受广大会员好评。我们致力于以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学校为服务对像的公文性质的网站,帮助广大会员学习公文写作技术提供相关的参考范文,协助会员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最大成功、促使工作绩效上的明显进步、职业素养显著提升,拥有最具竞争优势的写作资源体系。

再次申明:是老牌的文秘网站,欢迎你和任何一家同类网站对比后再作出你明智的选择。 标题含有六一讲话的范文

1.[会议发言]在庆“六一”“关爱儿童贡献奖”表彰大会领导讲话

2.[会议发言]六一表彰大会发言稿

3.[会议发言]庆六一节亲情座谈会致词

4.[会议发言]“六一”国际儿童节学生代表发言

5.[会议发言]六一活动串联词

6.[庆典致辞]六一儿童庆佳节祖国花朵正宜人

7.[庆典致辞]"六一"园长致辞

8.[庆典致辞]献给“六一”儿童节的祝福

9.[庆典致辞]六一儿童节园长致辞

10.[庆典致辞]六一儿童节,我代表家长讲话

11.[庆典致辞]庆祝“六一”儿童节上的讲话

12.[庆典致辞]六一儿童节领导讲话

13.[庆典致辞]六一节讲话稿全收录6

14.[庆典致辞]六一节讲话稿全收录5

15.[庆典致辞]六一节讲话稿全收录4

16.[庆典致辞]六一节讲话稿全收录3

17.[庆典致辞]六一节讲话稿全收录2

18.[庆典致辞]六一节讲话稿全收录

19.[庆典致辞]“六一”节学生代表讲话稿

20.[庆典致辞]副县长六一儿童节电视讲话稿

21.[庆典致辞]六一儿童节学生发言稿

22.[庆典致辞]毕业生六一儿童节致词

23.[庆典致辞]县长庆祝六一儿童节讲话稿

24.[庆典致辞]庆祝六一儿童节贺词

25.[庆典致辞]六一儿童节祝贺词

26.[庆典致辞]县领导在全县庆祝六一儿童节暨新苗大赛颁奖大会上的讲话

27.[庆典致辞]六一儿童节表彰活动讲话

28.[庆典致辞]六一儿童节学校领导讲话—儿童节贺词

29.[庆典致辞]六一儿童节--六一讲话稿(校长通用版)

30.[庆典致辞]六一儿童节校长讲话

31.[庆典致辞]女监六一儿童节花絮

33.[庆典致辞]六一儿童节国旗下讲话

34.[庆典致辞]六一儿童节祝辞2

35.[庆典致辞]六一儿童节祝福语

36.[庆典致辞]六一儿童节致词

37.[庆典致辞]六一儿童节少先队辅导员发言稿

38.[庆典致辞]六一儿童节献词

39.[庆典致辞]六一儿童节讲话

40.[庆典致辞]六一儿童节教师发言

41.[庆典致辞]校长庆祝六一儿童节上的讲话

42.[庆典致辞]六一儿童节贺词

43.[庆典致辞]庆祝六一儿童节大会学生代表发言

44.[庆典致辞]六一儿童节领导讲话

45.[庆典致辞]书记在六一国际儿童节上的讲话

46.[庆典致辞]六一国际儿童节讲话3

47.[庆典致辞]六一国际儿童节家长代表讲话

48.[庆典致辞]六一国际儿童节贺词2

第4篇:儿童节名言范文

关键词 自闭症儿童 美术治疗活动 活动设计 活动实践

中图分类号:J20-0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0.076

The Practical Study of Art Therapy Activities for Autistic Children

YANG Zhen, LI Minchao

(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Sheffield, UK, S10 2TG)

Abstract Art therapy could improve autistic children’s capacities of creative thinking,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communication. However, the forms and contents of existing art therapy activities are relatively single, with teachers’ demonstration and children’s imitation. Therefore, after observing, interviewing and practicing, the researcher put forward an art therapy activity system for autistic children, which consists of three elements: activity processes, activity contents and activity forms.

Keywords Autistic Children; Art Therapy Activities; activity design; activity practice

0 引言

自闭症儿童美术治疗背景:随着社会的文明与发展,特殊儿童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关注,其中自闭症儿童又是特殊儿童中最令人不解和难以干预治疗的群体之一。在当前的医疗水平下,自闭症尚属不治之症,仅能通过各种手段对患病儿童进行早期干预来改善其症状。而美术治疗正是当今经过实践检验的为数不多的有效手段之一。美术治疗是以心理学和艺术理论为基础,以艺术活动为媒介的一种治疗方法。它在我国发展较晚,且还处于试验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活动标准。

1 自闭症儿童美术治疗活动的内容和价值

1.1 自闭症儿童

自闭症是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广泛性发展障碍。他们的症状主要为社会交往障碍(包括语言和非语言交流障碍)、兴趣狭隘和重复刻板行为、感官系统异常敏感或迟钝。这些不同程度症状的组合,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自闭症患者,因此每个自闭症儿童都有自己的发展特点,在教育干预上存在着巨大的难度。

1.2 美术治疗活动

美术治疗是以心理学和艺术理论为基础,以艺术活动为媒介的一种治疗方法。它主要通过绘画、雕塑、拼贴创作等美术手段,帮助当事人释放难以言表的情绪、控制行为、解决问题,进而获得身心整合。①美术治疗一般可分为诊断、帮助改变、结束三个阶段,而美术治疗活动的开展就在帮助改变阶段。本研究将美术治疗活动定义为对特殊群体开展的具有一定治疗目的性和趣味性的非正式美术治疗,美术治疗活动可由唤起表现、促进自我表现的拓展、对作品进行反思三个步骤组成。

英国艺术治疗专业常务委员会指出,美术治疗是涉及创造者、美术作品和治疗师的过程。美术治疗师为当事人提供环境与美术媒介,尤为重要的是,向当事人提供时间、关注和清楚界定的关系。美术治疗师的主要关注点,不是作品的美学价值,而是整个治疗过程。②

在中国,美术治疗作为专业在目前还没有正式出现。近年来,各类相关的介绍和译著已逐渐增多,美术治疗活动也在医院和一些特殊学校探索开展。

1.3 自闭症儿童美术治疗活动的价值

美术治疗活动有助于自闭症儿童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他们宣泄情感,更有助于提升其独立性和满足感,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和社会。对于封闭在个人世界里的自闭症儿童而言,美术治疗就是一面镜子,透过美术创作,他们不仅表达出自己的内心世界,也表达出对他人的积极关注和对生活的不同态度。而后者,正是支持他们不断适应社会的重要动力。自闭症儿童的美术作品,也给了我们深入了解他们、走近他们世界的机会。

美术治疗帮助许多不同层次的自闭症患者,帮助他们提高沟通能力,发展自我意识,建立关系和促进感觉统合。③美术治疗是一种有益的同时又能使人愉快的治疗方法,因为它固有的能够超越语言障碍的能力以及它能够实现一个在安全区的疗效。④

2 自闭症儿童美术治疗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2.1 活动观察分析

本研究选择了杭州一所正在实践自闭症儿童美术治疗的特殊儿童康复中心进行观察实践。研究组在同一天上午的两个不同时间段分别对该机构的同一名教师实施的同一个美术填色活动《小老鼠》进行观察记录。参与活动的自闭症儿童年龄4~7岁,每班3~4人。该活动主要是让儿童学习借助虚线描小老鼠耳朵的弧形,再用颜料结合颜料笔或纸团给小老鼠填色。两次活动的氛围都比较轻松愉悦。教师的动作、表情、语言较丰富生动,对儿童的耐心和鼓励较多。但由于环节设计和教学策略不佳,以及家长干预过多,儿童普遍表现为积极性不强、主动参与度不高、情感未被激发,使得该美术活动的价值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

针对该美术治疗活动的设计,研究者进行分析并提出以下参考意见:

第一,自我介绍的内容贫乏(主要介绍姓名、年龄、性别)。教师可以增加一些关于美术的内容,如:喜欢吃什么颜色的水果、喜欢什么形状等。既增加了师生了解,又能帮助教师把握儿童的美术兴趣,为以后的活动设计做准备。

第二,活动准备的支持性不够。材料方面,纸上的小老鼠形象不太逼真;经验方面,儿童中只有极个别了解老鼠的叫声、动作等。教师可以准备更具真实感的老鼠形象,或准备一只小白鼠,让儿童在真实的接触中打开各种感官,唤起生活经验,感知鼠的外表、叫声等特性。

第三,填色形式单一。教师指导前一个班的两名儿童揉纸团作为工具,一名儿童未受指导,家长直接用颜料笔作为工具;后一个班的儿童全部用颜料笔作为工具。笔者认为可以让儿童多使用纸团等比较新颖的工具,并根据儿童的发展程度、个性特征等引导其尝试多样的涂色形式,这有利于提高儿童的兴趣和参与度。

第四,儿童主动表现的机会不多,主要由于家长干预过多。家长往往注重最终的绘画作品,忽视活动过程和儿童的创造过程。教师可以在活动前与家长达成共识,尽量把绘画过程还给儿童,并在活动的结束部分增加一个儿童上前展示作品的环节。

2.2 教师访谈

通过对美术治疗活动老师和校长的访谈,我们了解到自闭症儿童美术治疗活动存在的不足是一个普遍问题,在其他开展该活动的机构同样存在,教师们在活动设计和实施上存在诸多困惑,且尚无活动体系及相关标准的参考。教师们强调,她们也想尝试多样化和有趣的美术治疗活动,但是在实施中都会遇到困难,所以后来就只将美术治疗活动局限在点描线、涂色、拼贴、泥塑等这几类活动上。

2.3 活动设计

本活动设计的意图是在原有的美术治疗活动基础上,通过增加活动形式和内容,变换活动材料,调整活动环境等方式使美术活动更加生动有趣,使自闭症儿童尽可能打开全身的感官,激发出情感与动手的欲望。针对该机构的自闭症儿童,研究组设计了以下四种类型的美术治疗活动:

活动名称:泥塑《彩色花》

活动目标:(1)能说出或指认小花。

(2)能揉、搓、压、捏橡皮泥。

(3)能跟着老师的步骤完成小花制作。

(4)能自己拿取和使用材料。

活动材料:彩泥、垫板。

活动过程:(1)师生问好。

(2)手指游戏。

(3)制作小花:认识小花――基本动作练习(揉、搓、压、捏)――逐步制作小花(花心、花瓣、组装、笑脸)。

(4)活动结束:指认作品――教师鼓励――整理及清洗。

活动名称:刮画《节日》

活动目标:(1)能说出或指认气球、烟花、鞭炮、笑脸。

(2)学会基本线条的刮画。

(3)能跟着老师的步骤完成刮画。

(4)体会刮画的乐趣。

活动材料:刮画纸、刮画笔。

活动过程:(1)师生问好。

(2)手指游戏。

(3)进行刮画:指认范例上的内容――基本线条练习(直线、竖线、斜线、曲线;射线;方形、圆形)――逐步完成气球刮画(气球、烟花、鞭炮、火星)。

(4)活动结束:指认作品――教师鼓励――整理及清洗。

活动名称:自由画《跟着音乐动起来》

活动目标:(1)能跟着音乐节奏,模仿老师的动作。

(2)能跟着音乐旋律,模仿波浪线、弧线、折线、圆圈、点的绘画。

(3)能听音乐自由绘画。

(4)能自己拿取和使用绘画工具。

活动材料:彩色颜料、调色盘、画笔、两张1K画纸、节奏性强的音乐。

活动过程:(1)师生问好。

(2)感受音乐:听音乐节奏,模仿手部律动――听音乐旋律,模仿绘画(波浪线、弧线、折线、圆圈、点等)。

(3)自由绘画:儿童准备颜料――教师适当示范――儿童自由绘画。

(4)活动结束:整理及清洗――指认作品――教师鼓励。

活动名称:美工《花瓶子》

活动目标:(1)能摇动瓶子,让瓶子发出声音。

(2)能辨识不同的颜色。

(3)能撕纸、揉纸、粘纸。

(4)能跟着老师的步骤完成瓶子的装饰。

活动材料:塑料瓶、米、彩色皱纹纸、彩色棉花、胶水。

活动过程:(1)师生问好。

(2)装饰瓶子:准备工作――摇摇瓶子――逐步制作瓶子(撕皱纸,搓小球,刷胶水,贴棉花)。

(3)活动结束:指认作品――教师鼓励――整理及清洗。

2.4 活动实践

2.4.1 泥塑《彩色花》

活动中发现,儿童都还不能清晰地发出“花”的字音,只能指认。教师给予儿童的个性化表现机会是选择自己喜欢的几种颜色的彩泥进行制作。教师示范,带领儿童练习橡皮泥制作的基本动作:揉、搓、压、捏时,年龄较大的儿童基本上能独立完成,而年龄较小的基本靠家长协助完成。由于难度及时间因素,最后的笑脸制作只有一位年龄较大的儿童完成,其余儿童省略了这一步骤。其中一名儿童可能由于不能适应临时更换教师而出现哭闹行为。总体上,儿童制作小花的参与度较低,对自由地玩彩泥更感兴趣。

2.4.2 刮画《节日》

由于时间原因,本活动针对一名儿童开展,且家长不在场。活动中发现,该儿童年龄较大,能较正确、清晰地指认教师范画上的内容。其绘画能力较强,能够独立完成线条的学习,在正式作画时只需教师帮助控制刮画的位置即可。最后,该儿童在原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写上自己的姓名,完成作品。整体活动进展比较顺利,儿童的兴趣较浓,积极性和主动参与度也较高。

2.4.3 自由画《跟着音乐动起来》

活动中发现,儿童在感受音乐环节比较感兴趣。但在听音乐旋律,用画笔在纸上模拟绘画不同的形状(波浪线、弧线、折线、圆圈、点等)时,儿童的动作节奏与音乐节奏的契合度不高,基本图形的绘画不够规范。教师给予儿童自主表现的机会是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并凭着对音乐的感受自由绘画。总体上,儿童能享受音乐及绘画,但家长的干预过多,使儿童自主表现的机会大大减少。

2.4.4 美工《花瓶子》

活动中发现,教师让儿童摇摇瓶子、听听声音,再看看里面是什么,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儿童的兴趣。制作瓶子时,教师给每位儿童先分一种颜色的皱纸,等撕得差不多时再发另一种颜色,借此让儿童练习说色彩词汇。搓小球时,儿童在原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能自己动手搓。整体上,家长的干预度也较高,儿童的主体性不够突出。

2.5 活动反思

2.5.1 关于儿童

儿童主体性不够突出。由于借班带活动,且未特意挑选参与活动的儿童,导致参与活动儿童的生理、心理、肌肉等发展程度差距较大。教师前期准备不足,没有对儿童的个人情况进行深入了解,从而未在活动中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儿童兴趣度、参与度不够高。由于家长干预过多、教师的教学策略不完善等造成儿童无法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

2.5.2 关于教师

教师示范不完善。教师示范时应采取多种方位和角度:面对儿童、与儿童在同一侧等。如示范画斜线,教师与儿童面对面,导致了镜面示范。教师示范的是向上的斜线,在儿童看来是向下的,存在错误的示范。

教师关注度有待提高。关注广度方面,教师在针对性地指导一个儿童时,不能很好地关注到整体;关注深度方面,教师无法根据儿童的行为,判断出其的需求,如某儿童产生哭闹行为,教师无法判定是面对新教师带活动不适应还是不喜欢该活动,或其他原因。

教师情感投入不够。活动中,教师应充满热情,才能带动儿童参与的积极性。教师要保证适宜的说话音量,展现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使自身的语言、非语言更富有感染力,用以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完成活动任务。

教师教学策略有待提高。教师应多鼓励、赞赏儿童,在增加互动的同时提升儿童的满足感、兴趣度。教师需要补充关于学前特殊儿童行为改变技术方面的知识,并在美术治疗活动中进行实践运用。

2.5.3 关于家长

家长干预过多,儿童无法完全发挥绘画的主动性。教师应事先与家长做好沟通,在活动中及时提醒家长撤除干预。

家长需要更新美术治疗的观念。家长多注重最终的绘画作品,忽视活动过程和儿童的创造过程,违背了美术治疗的原则。因此,这个观念需要尽早进行纠正。

2.5.4 关于活动

美术治疗活动的趣味性有待提高。在基本动作练习过程中,可以加入儿童自由发挥的环节,让其充分感受活动材料及玩材料带来的乐趣。

活动设计中应关注儿童内心的表达,努力做到身心整合,而不是让儿童简单模仿。

3 研究结论和成果

通过对自闭症儿童美术治疗活动的设计和实践,笔者初步提出由活动过程、活动内容、活动形式三大元素组成的自闭症儿童美术治疗活动设计方案。通过三大元素的不同组合,教师可以快速便捷地设计出多样化的美术治疗活动。

活动流程包括活动准备、活动引入、交流互动、创作过程、评价与反馈五个方面。(1)活动准备:教师营造安全、舒适的活动环境,对儿童给予无条件的支持与接纳,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与儿童问好和交流,请儿童练习材料的基本使用技能,或自由玩材料、感受材料。(2)活动引入:教师通过情境引入,激发儿童绘画动机。(3)交流互动:教师通过师生互动,建立信任感,增强儿童对活动内容的兴趣和认识度。(4)创作过程:整个美术治疗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儿童自主性、创造性表现的过程。(5)评价与反馈:请儿童展示作品,互相给予鼓励。

活动内容主要有肖像、形象、环境、事件四大类。(1)肖像类(尝试认识自己和他人):自己、理想的自己、未来的自己、各种情绪的自己、家人、理想的家人等。(2)形象类(观察认识周围世界):动植物、食物、日常用品、玩具等儿童经常接触且有相关认知经验的形象。(3)环境类(表达情感情绪):自己的房间、理想的房间、母亲的房间、日常生活环境(家、幼儿园、公园、商场)等。(4)事件类(感受社会和生活,表达情感):节日、幼儿园生活、与同伴游戏、与家人相处的时光、美好的记忆等。

活动形式主要分个人活动和亲子活动两大类。个人活动主要有涂鸦(自由涂鸦、感知涂鸦、联想涂鸦等)、绘画(命题绘画、互动绘画、自然绘画等)、综合表现(拼贴、沙画、泥塑、纸塑、印画、刮画、闭眼画、吹墨画、音乐画等)、欣赏(色彩欣赏、图像或形状欣赏、美术作品情感分析欣赏等)四类。亲子活动有游戏式共同创作和户外体验绘画等形式。

注释

① 周红.美术治疗及其在特殊儿童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特殊教育,2007(5):68-73.

② Rubin J A, Dr Phil Jones, Catherine Hyland Moon, et al. The Art of Art Therapy, 2nd Edition[M]. 2011.

第5篇:儿童节名言范文

一、童谣在幼儿个性发展中的意义

1.丰富多彩的童谣包含了广泛性、多样性和典型性的知识,幼儿在吟唱童谣时逐渐增长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开启智慧,陶冶幽雅性情

如,数数歌《五指歌》:“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到,碰到小松鼠,松鼠有几个,让我数一数,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让幼儿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合成有趣生动的形象,帮助幼儿在趣味活动中认数识数。问答歌《谁会爬》:“谁会爬?虫会爬。虫儿怎么爬?六只脚儿向前爬。谁会游?鱼会游。鱼儿怎么游?……”采取一问一答或连问连答的形式来向幼儿叙述事物特征、反映生活知识。幼儿在吟唱童谣中要回答问题,就要学会动脑筋,学会比较,唤起他们对各种事物的注意观察,帮助儿童认识理解周围的世界。

2.浅显易懂,生动精练的童谣语言,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诵易记,能够丰富幼儿的词汇,提升文学修养,促进儿童的语言能力的发展

绕口令将特别的字音与形象的情境联系起来,让幼儿在形象风趣的语言中,巧妙地记住字音,强化了读音效果,是孩子们训练儿童发音和思维能力的极好材料,如《补皮鼓》:“墙上画只鼓,鼓上画只虎。老鼠咬破鼓,拿块布来补。到底布补鼓,还是布补虎?”让幼儿读准鼓、虎、布的字音,由于童谣生动有趣,幼儿学习的兴致都非常高,这对幼儿掌握字音非常有帮助。

3.童谣声韵流畅,节奏明快,富有游戏性和音乐性,对儿童开朗乐观的性格塑造、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游戏歌《找朋友》《拉锯》《拍手歌》等,孩子们在边玩边唱中不仅掌握了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运用,他们的肢体语言和记忆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天真烂漫的话语,纯洁质朴的友情,蕴含在《找朋友》的游戏中。又如,连锁调,即连珠体童谣。它由上句引出下句,以“顶针”的修辞手法结构全歌,即将前句的结尾词语作为后句的开头,或前后句随韵粘合,逐句相连。节奏韵律感很强,如《盖花楼》:“盖!盖!盖花楼。花楼低,碰着鸡。鸡下蛋,碰着雁。雁叼米,碰着小孩就是你。”连锁调的特点是“随韵接合,易唱易记,对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十分有益。再如,字头歌是指每句尾字几乎完全相同,多以“子”“头”“儿”作为每句结尾的童谣形式。如童谣《猴子开车子》“两只小猴子,开着小车子,咚,车子碰车子,哇,小猴哭鼻子。”因其独特的句尾“子”区别于其他类型童谣,孩子们十分喜爱。

二、童谣教学活动效果的有效提升

1.充分发挥教具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幼儿主要是运用形象思维,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联想。直观形象的教具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想象力。如,绘本《念儿歌读童谣》里的童谣都配上了稚朴童趣的民俗剪纸、手绘配图,传统泥塑,使内容更加形象化,一瞬间,使孩子的视觉感受都将会重叠,彼此之间相应合。而Flash有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等优势,幼儿都特别感兴趣。如,在进行《上花轿》的童谣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描绘了老鼠嫁女充满喜庆、热闹、诙谐的画面,当屏幕上出现美丽的花轿、各种形态(有抬轿的、有坐轿的、有吹喇叭的、有敲锣的……)的老鼠形象时,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幼儿的眼球,他们情不自禁地被里面的情节所吸引,有声有色地跟着动画学读:花花轿,八人抬,老鼠嫁女上花轿……在欣赏过程中孩子们也就学会了童谣。

2.运用启发性、趣味性的语言,激发幼儿培养说唱童谣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优美动听的示范语尤其重要。教师示范吟诵童谣时,要掌握正确的音准和一定的朗读技巧,以抑扬顿挫、变化生动、声情并茂的语言朗读,不仅增添童谣的语言美,更能够有效地渲染氛围。如,在教学《西游记》时,教师的示范语读起来要富有音乐感,把真意和感情巧妙地揉进节奏里,让孩子乐在其中。有时在熟悉童谣的基础上,也可利用本地语言资源,让幼儿用自己本土的方言说一说、念一念民间童谣。朗读的同时,幼儿感受到了家乡语言的美,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如福建童谣《月光光》《天乌乌》,当我们的孩子们用方言念诵时充满了别样的童趣。

3.融入活泼好玩的游戏活动,轻松达到教学目标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游戏是幼儿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最基本、最喜欢的活动。童谣与游戏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童谣的教学中,我先以玩为导,使幼儿很快进入游戏的情节中,他们的情绪迅速地被调动起来,融入童谣温馨、愉快的氛围中。如,在学习童谣《拉锯》时,我先教孩子们玩拉锯的游戏,孩子们在快乐的嬉戏中愉快地跟着老师念唱童谣,这种轻松愉快的游戏教学法在童谣教学中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创编不同的节奏和动作,更好地体验和展现童谣的美感

童谣富有节奏、声韵的美感,语言朗朗上口,教师可以让幼儿为情节性较强、生动有趣的童谣创编肢体动作、节奏,在鼓励幼儿创编肢体动作来表现童谣时,教师要引导幼儿注意自己的表情、神态,注意童谣情节的发展。让幼儿自选乐器为童谣伴奏时,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节奏卡,让幼儿欣赏,并鼓励幼儿尝试将节奏和童谣结合,探索哪首童谣和哪个节奏结合比较适合。如,《西游记》这首童谣,教师可以先让幼儿欣赏、感受童谣,然后提供两段风格不同的节奏,(1)XX X X X XX X I XX X X X XX X I XX X XX X I XX XX XX XX II。(2)XX X X X XX X I XX X X X XX X I XX X XX X I XX X X XX XX II。让幼儿按不同的节奏卡来进行朗诵“唐僧骑马咚那个咚,后面跟着个孙悟空,孙悟空,跑得快,后面跟着个猪八戒……”在朗诵的过程中,幼儿感受到了按不同节奏来朗诵童谣所带来的不同感受。在幼儿熟悉后,再进行创编动作或加入乐器伴奏,边做动作边朗诵童谣,幼儿感到很新鲜、很开心,个个情绪高涨,兴趣高昂,非常投入。

5.尝试仿编童谣,让幼儿大胆地想象与创作

第6篇:儿童节名言范文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站长|免费会员|VIP会员|

六一儿童节主持词

[晚会致辞]庆六一“金星闪烁”文艺晚会开场词

[晚会致辞]“快乐童心,畅想六一”暨校园艺术节闭幕式主持词

[晚会致辞]庆六一少儿文艺汇演主持词

[晚会致辞]六一儿童节诗歌朗诵会主持词

[节日串词]婚育新风进万家暨庆“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主持稿

[晚会致辞]六一诗歌朗诵会主持词

[节日串词]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少儿文艺汇演主持词

[节日串词]六一国际儿童节诗歌朗诵会主持词

[组织人事]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文体展演主持词

[节日串词]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少儿文艺汇演主持词

[节日串词]幼儿园庆六一文艺晚会主持词

[节日串词]六一儿童节诗歌朗诵会主持词

[节日串词]庆六一少儿文艺汇演主持词

[节日串词]庆“六一”文艺演出主持词

[节日串词]庆“六一”少儿文艺汇演主持词

[节日串词]庆“六一”文艺演出主持词

[节日串词]“六一”《放飞希望》联欢会主持词

[晚会致辞]庆“六一”文艺演出主持词

[晚会致辞]庆“六一”少儿文艺汇演主持词

六一儿童节节目

[节日串词]商场六一游戏

[节日串词]庆“六一”我献艺(三句半)

[节日串词]为六一儿童节创编的三句半

[晚会节目]六一晚会即景三句半

[晚会节目]庆“六一”我献艺(三句半)

[晚会节目]为六一儿童节创编的三句半

[节日串词]六一晚会即景三句半

六一儿童节串词

[晚会致辞]小学生庆“六一”活动串联词

[晚会致辞]六一文艺演出串词

[晚会致辞]学校庆“六一”师生文艺汇演节目串词

[节日串词]庆六一节目串词

[节日串词]艺术节闭幕式暨六一儿童节大队集会串词

[节日串词]小学生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串联词

[节日串词]六一串词

[节日串词]六一国际儿童节贺词

[节日串词]六一节目经典台词

[节日串词]庆六一广场文化活动串连词

[节日串词]幼儿园六一演出主持人串词

[节日串词]六一节目串词

[节日串词]庆六一广场文化活动串连词

[节日串词]六一文艺演出串词

[节日串词]六一活动串词

[节日串词]艺术节闭幕式暨“六一”文艺汇演程序串词

[节日串词]庆六一儿童节目串词

[节日串词]小学六一文艺汇演主持串词

[节日串词]幼儿园六一演出主持人串词

[晚会致辞]新一小2003学年六一活动串词

[晚会致辞]六一活动串词

[晚会致辞]艺术节闭幕式暨“六一”文艺汇演程序串词

[晚会致辞]庆六一儿童节目串词

[晚会致辞]小学六一文艺汇演主持串词

[晚会致辞]幼儿园六一演出主持人串词

[节日串词]六一串词

[节日串词]六一国际儿童节贺词

六一儿童节致词

[八荣八耻]六一致词

[庆典致辞]在“六一”儿童节英语晚会上的致词

[节日串词]六一致词

[节日串词]六一致词

[庆典致辞]六一儿童节致辞

[组织人事]“六一”节的献词(二)

[组织人事]“六一”献词

[八荣八耻]六一节目经典台词

六一儿童节讲话稿

[群众团体]“六一”国际儿童节学生代表发言

[群众团体]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文艺演出的领导讲话

[群众团体]在六一“牵手留守儿童,助其健康成长”活动上的讲话

[群众团体]名誉校长在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上的讲话

[群众团体]六一国际儿童节少先队辅导员发言稿

[群众团体]校长在庆“六一”表彰活动会上的讲话

[群众团体]副县长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讲话

[组织人事]关于庆祝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的通知

[组织人事]六一儿童节祝辞

[组织人事]参加中学六一国际儿童节的发言稿

[节日串词]县财政局六一工作总结

[节日串词]公司幼儿园六一节贺信

[节日串词]在庆“六一”集体离队入团仪式上的讲话

[节日串词]六一节目串词

[节日串词]庆六一儿童节目串词

[节日串词]六一活动串词

[节日串词]参加中学六一国际儿童节的发言稿

[节日串词]庆祝六一儿童节活动方案

[节日串词]市妇联六一活动小结

[节日串词]县委书记在希望小学庆“六一”汇报演出时的讲话

[节日串词]庆祝“六一”节讲话稿

[节日串词]“六一”节学生代表讲话

[节日串词]庆“六一”暨表彰大会发言稿

[节日串词]在庆‘六一’双合格表彰大会暨亲子绘画展活动上的讲话

[节日串词]区委副书记在庆六一暨春蕾计划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节日串词]在“六一”儿童节大会上的讲话

[节日串词]在全县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捐助特困女童仪式上的讲话

[八荣八耻]“六一”节学生代表讲话

[八荣八耻]庆“六一”暨表彰大会发言稿

[八荣八耻]区委副书记在庆六一暨春蕾计划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八荣八耻]在“六一”儿童节大会上的讲话

[企划方案]市妇儿工委六一义诊法律咨询活动方案

[请话要领]在某学校校庆祝“六一”儿童节上的讲话

[请话要领]六一节“十佳儿童”代表发言

[晚会致辞]在耒阳市民办幼儿园庆六一文艺汇演上的致辞

[庆典致辞]在“六一”文艺会演暨捐资助学大会的讲话

[庆典致辞]中学六一国际儿童节的发言稿

[庆典致辞]校庆祝六一儿童节活动方案

第7篇:儿童节名言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戏剧教育;语言教育;学前儿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11-0020-05

在我国,“戏剧”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联系主要在故事表演和表演游戏两种教育活动中得到体现。在故事表演中,人们关注学前儿童的语言“复述”能力;在表演游戏中,人们关注学前儿童的语言“对话”能力。但是,与此相关的研究仅仅将戏剧作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一种手段,尚未深入挖掘和分析戏剧对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价值。

在西方,儿童戏剧教育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形成了创造性戏剧(Creative Drama)、戏剧教学(Drama in Education)、剧场教育(Theatre in Education)、过程戏剧(Process Drama)等多种戏剧教育流派。这些流派从不同角度和层次阐述了戏剧与语言教育的紧密联系。尤其是戏剧教学流派,将戏剧视为一种教学的手段(Dorothy Heathcote & Gavin Bolton 1995),〔1〕强调戏剧教育的过程性而非结果性。这一流派从多种维度分析和探究了戏剧对于语言教育的意义,包括戏剧对于语言教育重要性的研究(Edmiston,Enciso & King,1987;Ratrick Verriowr,1985)、〔2〕戏剧教育中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研究(Richard Courtney,1968)、〔3〕戏剧与口头语言教育研究(John W.Stewig,1973;Geraldine B.Sik,1977;Brown Victoria,1990; Button Stuart,2006)、〔4〕戏剧与第二语言教与学的研究(Maley Alan & Alan Duff,1982;Byram Michiael,1998)〔5〕以及戏剧与文字、文学教育的研究(Jane Ilene Davidson,1996;Jane Wagner,1994)〔6〕等。这些研究全方位地展示了戏剧对于语言教育的价值以及戏剧在语言教育中的具体教学方法。但是,目前理论界尚缺乏有关戏剧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价值的专门研究,也没有系统地从儿童语言学习的整合观的角度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自2001年以来,笔者开始进行学前儿童戏剧教育的专门研究,试图挖掘戏剧教育对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尤其是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价值,并探寻其形成的本质原因。笔者以幼儿园戏剧主题活动“三个和尚”为例,详细介绍学前儿童戏剧教育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价值。

一、研究设计

“三个和尚”戏剧主题活动是由艺术作品(动画片《三个和尚》)导入的主题活动。动画片《三个和尚》是由故事《三个和尚》(由民间谚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发展而来)改编而成。动画片《三个和尚》因其幽默的漫画、诙谐的音乐和个性鲜明的人物造型,备受学前儿童的喜爱。

戏剧主题活动一般包括主题开启、生活体验、戏剧工作以及模拟剧场四个环节。就“三个和尚”戏剧主题活动来看,在主题开启环节,教师要引导儿童整理他们对于动画片《三个和尚》的各种已有经验,使他们已有的经验向戏剧经验转化和拓展。具体活动有“我们一起看动画片”、“故事《三个和尚》真有趣”等。生活体验环节包括角色体验、行为体验和情感体验等活动,儿童可以在生活情境中获得多种知识经验,并尝试利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具体活动有“到栖霞寺认识和尚”、“我眼中的三个和尚”、“和尚的衣食住行”、“挑水和抬水”等。戏剧工作是整个戏剧主题活动的核心,包括儿童“演员”的表演工作以及从中逐步分化出来的舞台美术、音乐音响、剧本、导演等工作。具体活动有“我是小和尚”、“我演的和尚像不像”、“创编《三个和尚》剧本”、“我们的‘大五班剧场’”等。在模拟剧场环节,儿童通过演出充分体验到演员、导演、道具师、音响师等各种戏剧艺术家在剧场里的创作与合作。具体活动有“‘大五班剧场’开演了”、“创造性表演:寺庙着火以后”等。

“三个和尚”戏剧主题活动在一所以艺术教育为特色的幼儿园大班展开。该班执教教师2名①,儿童38名。

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方法,笔者与执教教师一起作为研究者,共同深入到教室活动现场,进行合作性研究。教师既是教育者,也是研究者,她们亲身投入到行动―反思的研究过程中,不断提出疑问,寻找并设计解决方案,反思行动结果。研究者在现场记录该班儿童的所有语言行为,并根据以下研究内容加以归纳:(1)关于主题语义的理解类型。将儿童戏剧表演的动作和表情进行整体归类,并呈现有代表性的描述性资料。(2)关于新词和句法结构。呈现全班儿童戏剧表演中出现频率达到2/3及以上的新词和句法结构。(3)关于语言运用能力。呈现在全班2/3及以上儿童中出现的相关语言行为。

二、结果与讨论

(一)关于语言内容:戏剧教育与学前儿童的语义理解

1.对于主题的语义理解

“三个和尚”这一主题的含义渗透于谚语“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之中。在“三个和尚”戏剧主题活动中,教师没有利用谚语字面的含义与儿童探讨该主题的含义,而是通过师幼共同建构的欣赏、体验、戏剧工作以及模拟剧场演出等一系列戏剧教育活动,让儿童以戏剧符号表达的方式,用自己的身体和心灵,感悟、体验、发现这一谚语的深刻内涵,进而在教师引导下逐步呈现对主题语义理解的生动性和丰富性(见表1)。从表1来看,对于“一个和尚挑水喝”,大班儿童表现出“高兴型”、“辛苦型”和“认真型”三种语义理解,他们的动作和表情生动地再现了这一语句的内涵,深刻地反映了“一个和尚挑水喝”时的愉悦、辛劳和坚持不懈。对于“两个和尚抬水喝”,大班儿童作出了“安静型”、“游戏型”和“理智型”三种语义理解,生动地诠释了两人“合作”完成一项任务的各种情形。“三个和尚没水喝”是主题活动的核心,大班儿童以“生气型”、“逃避型”和“烦恼型”的语义理解,出神入化地演绎了这一语句所蕴涵的人物内心微妙的情感,有的不想让自己吃亏,却为“没水喝”生气;有的对“没水喝”的局面漠不关心;有的看到谁都不愿吃亏而为之烦恼。“戏剧通过动作来创造意义,并通过做与体验想法来提供理解方式。”〔7〕本研究正是充分发挥了戏剧在意义理解与意义创造方面的双重功效,鼓励学前儿童用戏剧符号理解意义和表达意义,从而实现对语义的深刻理解。

2.对于词义的理解

有研究表明,儿童早期语言的词义很难达到概念水平,儿童的词义理解过程是将词的语音形式与事物引发的表象建立某种等值关系,这种关系常常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8〕学前儿童必须依赖词语出现时所发生的活动或现象等综合情境才能真正理解词义。在“三个和尚”戏剧主题活动中,研究者发现戏剧教育有助于儿童在新词的语音与其所代表的表象之间建立一种体验性的联系。比如大班儿童最初以为“和尚”就是剃着光头、穿着袍子的人,在参观栖霞寺时还错把正在表演武术的光头小演员当作“小和尚”,但是通过感受和扮演各种各样的和尚等一系列活动,儿童知道和尚不仅剃着光头,穿着长袍,而且头顶上要有戒疤,只能吃素食,还必须住在寺庙里拜佛、打坐、念经。由此儿童对“和尚”这一名词与该词相关的活动和情境建立了联系。表2说明,大班儿童在本次主题活动中出现的主要新词涉及名词、动词、副词和形容词等,这些新词与儿童的看、听、闻、做等直观体验相应地联系在一起,进而融入儿童的语言体系中。同时,研究者发现,每组新词分别类属于“佛教”、“打水”、“身体感觉”等范畴,形成了各自的语义场(见表2)。语义场就是“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9〕比如围绕“打水”这一范畴,大班儿童学会了一系列相关词语,与打水工具有关的“扁担―滑轮”,与盛水器具有关的“水缸―水桶―水瓢”,与打水方式有关的“挑水―抬水―舀水”。正是由于戏剧情境的相互联系性与丰富性,学前儿童才能围绕某一个新词扩展出其他多个相关词语,不仅丰富了词汇量,而且在各个词语间建立联系,充实了词语的意义。

(二)关于语言形式:戏剧教育与学前儿童句法结构的掌握

在“三个和尚”戏剧主题活动的行动研究中,教师随时记录儿童在戏剧表演中的台词,尤其是被重复使用的句法结构,并且结合记录资料,有意识地提醒儿童多次使用这些句法结构。由于角色特点及其相关情节发展具有一定的固定性,角色的语句在内容与结构上也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学前儿童在扮演这些角色时,会主动完全模仿或选择性模仿同伴在扮演相同角色时的语言。以“小和尚”这一角色为例,儿童呈现出许多经常被重复使用的句法结构(见表3)。例如,对于句子“我一个人在庙里……”,许多儿童重复了主语部分“我一个人在庙里”,替换了不同词性的谓语部分“害怕”、“多冷清”、“闷死了”等。研究者发现,正是这些固定的句法结构帮助学前儿童学会创作不同意义的句子。另外,大班儿童的句法结构在多次戏剧表演中逐步得到完善,比如“就”字出现在复合句“你来了,我就有朋友了”中,使得句子结构更加紧凑,更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又如出现在动词谓语与补语之间的“得”字,使“把”字句“你这样把我压得很痛的”更加规范和明确。

(三)关于语言运用:戏剧教育与学前儿童的语言交流能力

在戏剧情境中,角色之间的对白为学前儿童创造了虚拟的语言交流场景,他们以戏剧角色的身份去“听”与“说”。这尤其符合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需要。在模拟剧场活动中,为了使小和尚、瘦和尚和胖和尚这三个角色之间的对话顺利进行,儿童逐渐提高了自己的三种语言运用能力,即外部环境感知能力、语言操作能力和心理预备能力(见表4)。有关儿童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研究表明,在学前儿童的“回答”语言行为中易出现答非所问、有问无答、回答滞后等现象。〔10〕这与学前儿童对话题的理解和扩展能力存在局限有关。但是本研究发现,戏剧为学前儿童提供了包含人物和事件的话题,即提供了语言交流的线索(人物、地点、事件),儿童可以根据这些线索,清楚地表达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话语,更容易地理解对手或其他角色(第三方角色、第四方角色等)的话语,从而比较流畅地开展后续的角色对话,使得角色交流能围绕主题展开,形成一个有效的语言交流空间。

本次行动研究证明,幼儿园戏剧教育可以在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运用三个方面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戏剧教育成为语言教育重要媒介的主要原因在于它能够为学前儿童提供以角色身份进行语言表达的虚拟场合和有意义的语言环境。同时,幼儿园戏剧主题活动还有助于学前儿童对于活动主题语义的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幼儿园教师可以依据戏剧主题活动的四个环节,设计实施大量戏剧主题活动,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

参考文献:

〔1〕DOROTHY HEATHCOTE,GAVIN BOLTON. Drama for learning: Dorothy Heathcote’s mantle of the expert approach to education〔M〕.Portmouth,NH:Heinemann,1995.

〔2〕CECILY O’NEILL.Dialaogue and drama:The transformation of events,idea and teachers〔J〕.Language Arts,1989,66(5):528.

〔3〕RICHARD COURTNEY.Play,drama & thought:The intellectual background to dramatic education〔M〕.2nd ed.London,Cassell,1968.

〔4〕BUTTON STUART.Drama and language in the classroom〔J〕.Forum for Promoting 3-19 Comprehensive Education,2006,48(1):79.

〔5〕BYRAM MICHIAEL.Language learning in intercultural perspective:Approaches through drama and ethnography〔M〕.Cambridge,U.K.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6〕JANE ILENE DAVIDSON.Emergent literacy and dramatic play in early education 〔M〕. Albany: Delmar Publishers,1996.

〔7〕CAROL T JONES.Teaching language arts skills through drama:The short dialogue〔J〕.Drama and Language:Learning in Action, English Language Arts Bulletin, 1985,26(2):17-19.

〔8〕魏锦虹.低龄儿童词义理解度的发展及其他〔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7.

第8篇:儿童节名言范文

关键词:童装商标 音节数量 常用词 语法组合 命名依据

一、引言

商标是商品标识的简称,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在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上或者服务的提供者在其提供的服务上采用的,用于区别商品或者服务来源而使用的一种专用标记。商标具有显著特征的标志,一般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或者上述要素的组合来构成,是现代经济的产物。服装商标有多种符号形式,本文研究的对象仅限于搜集到的以文字形式出现的童装商标名称318个,大多来自中国时尚品牌网。主要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其音节数量、常用词、语法组合及命名依据进行分析。

二、童装商标的语言学特点

(一)音节数量的特点

在搜集到的童装商标中,最少有一个音节,最多有七个音节,没有六音节的;其中,三音节的最多,占一半以上,其次是四音节与双音节的,一个音节和七个音节的各有1个,五音节的仅有7个,呈现两端小、中间大的分布特征。与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三音节词有逐渐增多的趋势相一致。作为服装商标,既要坚持简洁性原则,又要符合差异性的原则。单音节和双音节虽简洁,但不易区别;而五音节、七音节虽能够避免重复,但容易给人们的记忆造成负担。商标名称必须简明但又不能过于简单,即讲究音节的适中,所以三音节和四音节的商标名称居多也就不难理解。

(二)常用词的特点

(注:此统计不包括人名中用字。如:“小”字统计中,以人名命名的童装商标“六小龄童”和“释小龙”等不包括在内。)

从表2可以看出,“小”字出现的频率最高,在三音节、四音节、五音节的童装商标中都有出现。其作用是多方面的:第一,表示年龄特征,童装的消费人群是儿童群体,年龄比较小;第二,表示情感态度,“小”用在童装商标中多作定语,如“番薯”“豆丁”“雪球”本身体积就很小,前面加一“小”字,更为贴切直观,符合儿童的认知心理,而“犀牛”“太阳”等庞大的事物前用“小”字,则更多地反映了人们喜爱的情感态度。

“贝”“宝”出现频率高则是抓住了人们深深的爱子之心,孩子是长辈们用心呵护的宝贝。

此外,在搜集到的商标中,叠音词占了很大的比例。重叠音节能增强我们对语言的感受,使听觉得到一种回环往复的语音美感;叠音词能够传神地描写出人和物的音、形、情、态,有栩栩如生的表达效果,还能表达亲切、爱怜的情感。如“点点、迪迪、淘淘豆、波波猪、娃娃谷、乖乖兔、可可鸭、布布恰恰”等等。特别是拟声叠音词的运用,勾画出清纯可爱、生动活泼的画面,表现出特有的生活情趣和可爱的形象,如“当当牛、哈哈狗、嘟嘟鱼、娃哈哈、啊咕咕”等。童装商标使用叠音词大大增加了语言的形象性,加深了消费者的印象。

(三)语法组合特点

童装商标的语法结构以偏正短语为主,以三音节与四音节的商标为例,粗略估算,偏正短语都占到60%以上,定中短语占绝对优势,如“快活龙、幸运鼠、稻草园、小勇士、大黄蜂、空中天使、绝世宝贝、梦幻小天使”等等,状中短语如“天天大、天天向上、步步高”等占很少比例;其次是并列短语,如“红黄蓝、风船兔、猫与鼠、米和豆、虹猫蓝兔、剪子・包袱・锤、喜羊羊与灰太狼”等等;再次,同位短语如“小猪班纳、小猪噜噜、小虎泰高、柏迪小熊”等在四音节中分布较多;动宾短语如“亲亲宝贝”等,主谓短语如“蚂蚁搬家”等,补充短语“开心一刻、笑”等短语类型在童装商标中都存在,只是数量很少。

三、童装商标命名依据

(一)借用卡通动漫

卡通一般是通过夸张、变形的手法来塑造各种形象。以简御繁的卡通画,主要以漫画、动画为主,因为它接近儿童的审美趋向,且通俗易懂,因此深受儿童少年甚至是大人们的喜爱。借用卡通为童装命名,不但有趣、生动、脱俗、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而且可以激起孩子们的好奇心,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如日本的《奥特曼》《阿童木》《蜡笔小新》《网球王子》《樱桃小丸子》,国产如《海尔兄弟》《虹猫蓝兔》《喜羊羊与灰太狼》等等。这些动漫动画大多是教人要勇敢、机灵、热情、善良,反对胆小、怯懦、邪恶等等,以此作为商标名称必能得到小朋友们的青睐。

(二)借用人名

以人物作为商标名称时,大多选用创业者、设计者和名人姓名来命名,选择不同的人物命名,反映不同的意义。童装商标名称选用的人名多是儿童比较熟悉的现实或卡通动画人物,如《西游记》中的红孩儿、1982年版《西游记》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内地功夫小子释小龙等等,这些都是大人小孩非常熟悉的人物,以此作为商标名有助于将人们对这些人物的推崇转化到对服装的钟爱上。

(三)借用动植物

动物可以使人产生鲜明的形象感,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儿童对动物的熟悉程度与爱好程度有关。童装商标中既有体形较小的动物,如“小毛虫、卡通猫、乖乖兔、可可鸭、阳光鼠、蚂蚁搬家、迷你蜗牛”等;也有体形较大的如“贝贝狗、小元羊、笑笑猴、小犀牛、小银象、五子牛、汉喜龙、小虎贝、小猪噜噜、熊博士”等等,几乎囊括了十二生肖中动物的名称以及儿童熟悉的其他动物。又如以水中游鱼命名的“时尚小鱼”、以空中飞鸟命名的“红蜻蜓”“雀太郎”等,反映了儿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心态与生活。

其中用“猪”和“熊”的商标数量较多,可见儿童对这两种可爱动物的偏爱。此外,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灵异神物,亦乃万兽之首,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以龙命名既抓住了父母望子成龙的期望,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宣扬与传播。

相比之下,借用植物命名的童装商标,搜集到的只有“童心树、新姿杨、小草娃”等少量几个,不如用动物命名的名称使用广泛。可能与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大多数喜动不喜静的心理有关。

(四)借用诗词典故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史,孕育了数不胜数的帝王将相、文人才子,他们留下的诗词、典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美学价值,能够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都可以作为商标命名的素材。追求典雅、韵味和浓浓的文化内涵,是这类商标的特别之处。如童装商标中的“汪小荷”,借用宋朝诗人杨万里的《小池》中“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具有古典诗词中阳光向上的境界与自然美,把可爱的孩子比喻成才露尖尖角的小荷,而一个“汪”字,则体现出公司“水低为海,人低为王”的企业文化 ,可谓别具匠心、独具特色。又比如童装商标中的“亲善公主”,借用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故事,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五)求吉求利

不论是卖家还是买家,都有求吉求利的心理,有些童装商标的名称则直接反映了这一点。如“旺乐高、金雅运、金达来、金月牙”等表现了商家期望盈利的心理;又如以学位命名的“学士宝、硕士猫、博士蛙”等童装商标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教育的关注与重视。

需要注意的是童装商标的命名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有些商标的命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上面所述的五种命名依据是比较常用的,并不代表所有的商标命名都必须符合这些要求,还有其他的命名依据,因为数量较少,在此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四、结语

通过对搜集到的品牌的归纳说明,可以看出童装商标名称在音节数量上三音节与四音节占了很大比例;常用词中“小、贝、宝”使用频率最高;在语法组合方面,偏正短语最多;童装商标多借用卡通动漫、人名、动植物、诗词典故来命名,大多反映求吉求利的心理。当然论文只是对搜集到的童装商标名称的初步归纳分析,有待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余明阳,杨芳平.品牌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年小山.品牌自助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杨琳.浅谈服装品牌命名方法[J].大众文艺, 2010,(17).

第9篇:儿童节名言范文

【关键词】童谣教学;作用;指导策略

一、童谣在幼儿学习活动中的作用

童谣内容包罗万象,一首童谣可以是一个节日;一首童谣可以是一个比赛;一首童谣可以是一番伤感;一首童谣可以是一个道理;一首童谣可以是一个鼓励……童谣能够丰富幼儿认识。而童谣语言简洁,生动,朗朗上口,易于记忆、背诵,易于接受。例如童谣《数字歌》:“1什么1?棍子1。2什么2?鸭子2。3什么3?耳朵3。4什么4?帆船4。5什么5?钩钩5。6什么6?大肚6。7什么7?拐杖7。8什么8?眼镜8。9什么9?气球9。10什么10?棍子打棒球。”把枯燥的数字变成生动有趣的形象,让幼儿在趣味活动中认识数字。童谣《新年到》:“新年到,放鞭炮,噼噼啪啪真热闹。耍龙灯,踩高跷,包饺子,蒸甜糕,奶奶笑得直揉眼,爷爷乐得胡子翘。”童谣内容比较简短,通俗易懂,深受幼儿的喜爱,这首关于“年”的童谣不仅增添了孩子们过年的年味,还能增长孩子们的常识。童谣《洗手歌》:“小肥皂,手中拿,手心手背搓搓,手心手背冲冲,洗完手关龙头, 一二三甩三下,小小手真干净。”童谣中清清楚楚地描述洗手的步骤,小班刚入园的孩子,像是一张洁白的纸,简单的洗手也需要老师的指导,这首《洗手歌》将枯燥的说教和孩子们喜爱的童谣结合起来,还可以加上动作。

二、童谣教学活动中的指导策略

在童谣教学活动中,有效的教学策略在活动中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教学策略呆板无趣,内容再新颖也吸引不了幼儿的兴趣。反之,一首内容无趣的童谣,运用了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让教学活动异彩纷呈。在幼儿园童谣教学活动中,我们要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才能有所收获。

(一)图谱的运用

童谣《饼干圆圆》:

饼干圆圆,圆圆饼干,

用手掰开,变成小船。

你吃一块,我吃一块,

啊呜一口,小船真甜。

《饼干圆圆》这首童谣节奏欢快,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句型简单,诵读起来朗朗上口;童谣形象地描述了饼干被掰开后有趣的造型,也给幼儿留下无限的想象。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图谱的运用不仅帮助幼儿理解童谣,记忆童谣内容,还吸引了幼儿极大的兴趣,幼儿乐于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热情高。

(二)多媒体运用

童谣《小老鼠上灯台》:

小老鼠,上灯台。

偷油吃,下不来。

喵喵喵,猫来了。

叽里咕噜滚下来。

《小老鼠上灯台》是一首经典童谣,童谣内容诙谐幽默,深得幼儿的喜爱。教学活动中,可以先出示PPT――小老鼠,以此来吸引幼儿的兴趣,最后让幼儿完整欣赏童谣的时候,可以让幼儿观看视频动画。幼儿一边看动画一边学习童谣,兴趣一下就提高了。多媒体课件的欣赏激发了幼儿学习的情趣,这样的策略,孩子既能清楚地听清楚童谣内容,并理解童谣的意思,同时还能品味到童谣的趣味性。

(三)设置情境

童谣《房子里有箱子》:

房子里面箱子,箱子里面盒子,

盒子里面匣子,匣子里面镯子。

镯子外面匣子,匣子外面盒子,

盒子外面箱子,箱子外面房子。

《房子里有箱子》是一首充满童趣又有点绕口令色彩的童谣,语言浅显、通俗易懂、节奏欢快。教学活动中,利用情境导入,创设“寻宝”情境,和幼儿坐上火车一起去寻宝,通过寻宝过程中,发现了一间房子,慢慢再层层剥开,最后发现镯子。活动中“寻宝”情境始终贯穿,幼儿活动时的兴趣较浓,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四)创编动作

童谣《萝卜谣》:

拔萝卜拔萝卜,拔拔拔;

洗萝卜洗萝卜,洗洗洗;

切萝卜切萝卜,切切切;

炒萝卜炒萝卜,炒炒炒;

吃萝卜吃萝卜,吃吃吃。

《萝卜谣》这首儿歌描述的是炒萝卜菜的先后顺序,整个炒萝卜菜的一个步骤过程。儿歌节奏明显,语言精练、情节性、趣味性强,其中的动词以叠词的形式出现,容易被幼儿所接受。在活动中加入动作“拔、洗、切、炒、吃”,即可以帮助幼儿记忆童谣内容,又可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五)游虻募尤

有些童谣还可以和游戏结合起来,利用游戏的方式一起来学习。如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让幼儿一边朗诵童谣,一边做游戏,不仅有益于幼儿记忆童谣内容,还增添了童谣的趣味性。

童谣《猜猜在哪头》:

公鸡头,母鸡头,黄豆黄豆在哪头?

在这头?在那头?请你猜猜到底在哪头?

《猜猜在哪头》的玩法是:一名幼儿背手,将一件小物品藏在一只手的手掌心,然后双手握拳,一边念童谣一边随节奏晃动双拳,童谣念完另一名幼儿来猜小物品藏在哪只手中,猜中了之后交换角色。

童谣《金锁银锁》:

金锁银锁,嘎啦啦啦打开了,

金锁银锁,嘎啦啦啦锁住了!

《金锁银锁》的玩法是:两名幼儿面对面,一名幼儿一手握拳,手心向下,当锁,另一名幼儿食指向上抵住对面幼儿的手心并左右转动,当钥匙在开锁,在念到“嘎啦啦啦打开了”时,当锁的幼儿五指张开,随后当钥匙的幼儿将小手指“钥匙” 抵住锁心并左右转动,童谣念完时,当锁的幼儿要快速握拳抓住另一名幼儿的食指,当钥匙的幼儿则迅速抽回食指不让对方抓住。幼儿一边做游戏同时一边学习童谣 ,很大程度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结束语

我们需要不断地传承和发展童谣,这就需要我们选择适宜幼儿的童谣加入幼儿园的课程资源中,并且还需要我们积极探索童谣教学的策略以及方式,以此激发幼儿对童谣的学习兴趣,同时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廖月丽. 图谱在闽南童谣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2: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