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行政人事工作汇报范文

行政人事工作汇报精选(九篇)

行政人事工作汇报

第1篇:行政人事工作汇报范文

一、听取汇报方式

1、听取汇报采取召开班子会议的形式,会议要和班子民主生活会一并进行。

2、乡党政领导班子一把手向县委、政府和县纪委汇报;乡党政班子成员向党委书记汇报;各村(社区)、乡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向联系本单位、本部门的党委政府班子成员汇报。

3、汇报采取书面汇报的方式。

二、汇报的主要内容

(一)乡党政领导班子一把手向县委、政府和县纪委汇报

1.贯彻落实县委、政府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重大决策、工作部署和学习贯彻县纪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的情况。

2、落实和推进县委、政府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的情况。

3、党政一把手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乡纪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监督责任以及班子成员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的情况。

4、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情况。

5、涉农资金兑现、农村“三资”管理情况。

6、党员干部违规违纪、案件查办和“9+3+2”正风肃纪情况。

7、投资软环境建设工作情况。

8、个人重大事情报告。

9、其他涉及党风廉政建设的情况。

(二)乡党政班子成员向党委书记汇报

1、所联系的村(社区)和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完成情况。

2、解决所涉及联系村(社区)和分管部门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的情况。

3、贯彻执行廉洁自律制度规定的情况。

4、个人重大事情报告。

5、其它涉及党风廉政建设的情况。

(三)乡级单位部门和村(社区)向联系本单位的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汇报

召开专题会议的形式集体听汇报或分别听取汇报

1、分管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

2、分管部门承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牵头任务的完成情况。

3、分管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贯彻执行廉洁自律制度规定的情况。

4、党风廉政建设台账建立的情况。

5、涉农资金兑现、村务、财务管理及公开情况。

6、乡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重要工作和民生工程落实情况。

7、个人重大事情报告。

8、其它涉及党风廉政建设的情况。

三、汇报工作时间

每年至少两次,一般安排在七月中旬和十二月中旬,可结合年终干部述职述廉一并进行,也可随时听取汇报。

四、汇报前的准备事项

主管领导要作出计划安排,明确汇报的重点内容、方式方法、具体要求和时间、地点等,提前半个月通知相关人员。汇报人要认真总结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经验做法、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形成专题汇报材料。

五、汇报的程序安排

1、党政一把手书面汇报

2、上级党组织负责人进行点评

3、参会人员进行民主测评

4、党政一把手表态发言

5、上级党组织与参会人员代表进行个别谈话

6、反馈谈话所掌握的情况

7、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

六、工作要求

1、认真执行汇报制度,健全汇报工作记录,规范工作程序,按时听取下级汇报,主动向上级汇报情况。

2、听取汇报的上级党组织负责人要认真听取汇报,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加强指导,对存在问题的,帮助制定改进措施,并及时督促整改落实。

第2篇:行政人事工作汇报范文

    原告:何希光,男,30岁,香港居民,原籍福建省福清县龙田镇三村,现住香港荃湾中心上海楼10号楼E座。

    被告:汕尾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法定代表人:吴霖,局长。

    何希光于1988年8月23日从香港返回原籍福建省福清县龙田镇。25日,何去深圳途经广东省海丰县城时,海丰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检查站发现何随身携带美金38,736元、港币158,900元,其入境回乡证上当次仅申报登记美金1000元、港币3000元,检查站为查清何携带外币来源,遂扣留该笔外币,并报经海丰县公安局批准,对何希光实行监视居住,后转为收容审查(同年11月5日解除收审)。何希光在被收容审查期间,对该外币来源曾有多次不同陈述:一说是其父亲何可勇从新加坡托人带回家乡建房用的,又说是从市面上炒买炒卖来的,还说是其母亲从香港多次带入境内,存在福建老家,这次带到深圳市准备购买楼房的。其陈述前后矛盾。经查实,何希光的母亲王美珠(香港居民)于1988年7月3日至7月28日,先后五次携带港币152000元、美金42000元入境,均向海关登记申报;并有证据证明,何希光父亲何可勇确实在福建老家准备建房,后因其他原因,其母王美珠准备改为在深圳购房。

    海丰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根据何希光的陈述,认定何在市面上非法炒买炒卖外币,属投机倒把行为,依据《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和《违反外汇管理处罚施行细则》的有关规定,于1989年1月7日作出处理决定:(一)对被扣款项中的美金32736元、港币150000元交中国人民银行兑换,兑换款项没收50%,余款放行;(二)对何希光自称从香港带回而没有向海关申报的美金5000元、港币5900元交中国人民银行兑换,兑换款项放行;(三)对被扣款项中何希光已向海关申报的美金1000元、港币3000元,原款放行。何希光不服,向汕尾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复议。汕尾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于1989年3月15日作出复议决定,认定何希光于1988年8月11日、16日、23日入境时随身携带港币155900元、美金37736元,没有向入境地海关申报,违反了我国外汇管理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暂行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三十一条规定,作出处理决定:(一)海丰县工商局处理决定书对何希光炒买炒卖外汇一案所认定事实,仅有当事人的供认,证据不充分,不予认定,予以撤销;(二)何希光未向海关申报携带入境的港币155900元、美金37736元,强制交中国人民银行收兑,并处罚款人民币30000元;(三)何希光当次(1988年8月23日)入境已向海关申报的美金1000元、港币3000元,原款归还。

    何希光不服汕尾市工商局复议决定,向汕尾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称:汕尾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没有查证事实,把他母亲经过合法途径带进来的美金、港币认定为其入境时没有向入境地海关申报登记而进行处罚是错误的,请求法院判决撤销汕尾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复议决定,归还被查扣的全部外币和该外币的银行利息,并判令被告赔偿他的工资、医药、交通、住宿等一切费用。汕尾市工商局答辩称:何希光携带港币、美金回乡,入境时未向海关申报,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确实,他的行为已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暂行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暂行条例》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对何希光入境进关没有申报登记的外币,作出收兑和罚款是正确的;至于何希光要求赔偿经济损失,理由不足,请求法院判决驳回何希光的诉讼请求。

    「审判

    汕尾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认为:汕尾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复议认定何希光随身携带的外币未经海关申报而作出的复议决定,证据不足,应予撤销,且对何希光请求赔偿经济损失的请求未予采纳。该院于1990年1月20日作出判决:一、撤销汕尾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复议决定书;二、何希光被扣留的美金38736元、港币158900元,原款归还。

    汕尾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不服,以原审法院未认定何希光携带被查扣的外币来源,也没有查到新的事实,就判决撤销汕尾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复议决定,将外币归还何希光是错判等理由,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何希光仍以原诉理由提出答辩,并在二审审理过程中,表示放弃赔偿之诉的请求。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认为:根据我国外汇管理法规规定,在中国境内允许个人持有外币,公民在旅途中随身携带外币受国家法律保护。上诉人汕尾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对何希光所携带外币,没有证据证明不是其母王美珠经向海关登记申报携带入境的,即对何作出强制收兑和罚款处理,认定事实证据不确实,作出处罚决定没有法律依据,原审判决撤销复议决定正确,上诉人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何希光在二审过程中自愿放弃赔偿之诉的请求,是其处分自己的权利,依法应予准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暂行条例》第十四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一条第(一)项之规定,于1990年11月20日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评析

    从本案的案情可以看出:

    (一)汕尾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对本案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主要证据是能够证明案件基本事实的证据,即足以确认具体行政行为所必须具备的事实的证据。如果主要证据不足,基本事实就不能认定。本案中,何希光提出其携带的外币是其母王美珠过去曾向海关登记申报带回来的,汕尾市工商局没有证据足以证明该外汇不是王美珠已向海关登记申报携带入境的;也提不出何希光于何年何月何日从何地进关携带的外汇未曾申报的证据。据此,汕尾市工商局将何希光随身携带的外币认定是入境时未向海关登记申报,引用我国外汇管理暂行条例作出的行政处罚,显然证据不足,适用法律不当。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二项第一目之规定,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主要证据不足的,人民法院应当判决撤销。

    (二)汕尾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以何希光随身携带外币入境未向海关登记申报而作出行政处罚,已超越其职权范围。携带外币入境未向海关登记申报,是逃避海关监管,违反海关法规的行为。根据《违反外汇管理处罚施行细则》第十三条对违反外汇管理案件查处的分工和《海关法》、《海关法行政处罚实施细则》的规定,此类案件应由海关处理,而不应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处理。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二)项第四目的规定,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超越职权的,人民法院应当判决撤销。

第3篇:行政人事工作汇报范文

一、工作任务和依据

(一)工作任务。通过开展2009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全面掌握我市违法用地情况,发现并严肃查处土地违法行为,严格依据《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令第15号,以下简称15号令)对违法严重的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实施问责,进一步规范土地管理秩序,促进各地加强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二)工作依据。按照国土资源部《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规范(试行)》(国土资发[2010]21号)(以下简称《规范》)为工作依据。各地要严格按照《规范》规定的工作流程和相关政策要求开展内外业核查、查处整改、督查、验收和统计汇总等工作,全面采用新版《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新版《系统》)填报相关统计表格,确保卫片执法检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切实提高执法检查效果。

二、检查范围和工作分工

(一)检查范围。2009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覆盖我市行政管辖区域,由市人民政府统一安排部署,统一督查验收。

(二)工作分工。市人民政府统一部署全市2009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市国土资源局按照国土资源部和市人民政府的总体部署要求负责牵头开展具体工作,指导、督促各县(区)的自查和整改查处,组织开展督查、验收、约谈和问责等工作,汇总上报、通报工作情况及相关数据,并制订、落实奖惩措施。

市发展改革委、监察局、公安局、人事局、规划和建设局、农业局等相关部门要协作配合,各司其职,共同完成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市监察局、人事局负责对符合15号令第3条规定的问责条件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和其他有责任的领导人实施问责,对其他依法应当追究行政责任的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市发展改革委负责提供、审查建设项目审核情况;市公安局负责及时受理涉嫌犯罪的土地违法案件;市规划和建设局负责提供、审查建设项目规划和建设手续办理情况;市农业局负责提供、审查涉及农业结构调整项目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的情况。市国土资源局要主动加强与司法部门的配合,协调法院及时受理申请强制执行的土地违法案件、检察院及时受理涉嫌职务类犯罪的土地违法案件。

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对所管辖区域的自查和整改查处工作进行领导、检查,开展约谈和问责。要按照本工作方案的时间安排及时汇总报送工作情况及相关数据,并确保数据真实、准确。

各县(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包括核查监测图斑,审查用地合法性,依法组织查处卫片执法检查发现的土地违法行为,填写相关报表,汇总上报相关情况和数据等。

三、工作步骤及时间安排

(一)部署、培训和自查整改阶段(6月15日以前)

市国土资源局将卫星遥感监测数据发放到各县(区),并组织开展培训工作。各县(区)人民政府于5月10日前完成自查,同步实施查处整改并将工作开展情况及《新增建设用地统计汇总表》、《实地伪变化统计汇总表》、《违法用地分类统计汇总表》(表格样式见《规范》)汇总送市国土资源局。市国土资源局5月15日前将各地自查工作情况及相关数据汇总报市人民政府审核后报省国土资源厅。

(二)督查整改阶段(6月16日-7月15日)

市监察局、人事局、国土资源局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全市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或组织县(区)之间的交叉检查。各县(区)人民政府要按照部、省督查意见进一步推进整改查处工作。

6月28日前各县(区)根据部、省核准后的督查意见,将自查工作情况及《新增建设用地统计汇总表》、《实地伪变化统计汇总表》、《违法用地分类统计汇总表》送市国土资源局汇总后报市政府。7月1日前市国土资源局根据部、省督查意见核准汇总各县(区)自查工作情况及相关数据,按要求分别报送省人民政府、省国土资源厅。

(三)约谈、通报阶段(7月16日-8月15日)

市国土资源局根据全市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的情况,综合考虑土地违法严重程度和比例变动趋势等因素进行排序;市监察局、人事局、国土资源局共同确定拟约谈的县级以上政府主要负责人和其他有责任的领导人建议名单报市人民政府;市监察局、国土资源局共同挂牌督办一批重大、典型案件,督促各地开展整改查处工作,并负责通报2009年度全市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情况。各县(区)要采取排序、约谈、挂牌督办、通报等形式推进查处整改工作。

(四)总结验收阶段(8月16日-9月30日)

8月20日前,各县(区)要完成对土地违法行为的整改查处工作,并将工作总结及《土地违法案件立案查处及落实情况统计汇总表》送市国土资源局汇总后报市人民政府。

在各地完成查处整改工作的基础上,市监察局、人事局、国土资源局组成联合验收组适时对各地进行验收,并配合省国土资源厅联合督查、验收组的验收和抽查。凡存在没有按期完成工作任务,弄虚作假、漏报瞒报,依法履行职责到位率低于95%,组织整改不力情形之一的县(区)不得通过验收,并暂停办理用地审批呈报手续。

8月25日前,市国土资源局将各县(区)的《土地违法案件立案查处及落实情况统计汇总表》报省国土资源厅审核,呈送国土资源部备案。同时,将全市《土地违法案件立案查处及落实情况统计汇总表》汇总报市人民政府。

市、县、区监察、人事、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职责权限,根据违法及查处整改情况依据15号令实施问责。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认真开展本次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市人民政府成立以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明亮任组长的全市卫片执法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负责领导全市卫片执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具体组织开展卫片执法工作。各县(区)要相应成立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负责组织开展卫片执法工作。各县(区)政府是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的责任主体,政府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各地要将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形成土地执法监管合力,确保卫片执法检查各项工作按时保质完成。

(二)强化培训指导。各地要通过座谈研讨、专题讲解、交流学习、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组织学习国土资发〔2010〕15号文件、《规范》和新版《系统》,明确和细化工作目标任务,掌握工作方法和流程,明晰工作要求和政策界限,确保按要求填报、汇总相关数据。

市国土资源局要在组织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参加全国、全省集中培训的基础上切实加强针对性培训、指导。一是对各级业务骨干进行集中培训;二是对各地卫片图斑内、外业核查开展业务指导。

(三)确保工作质量

1、按时报送数据。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按时汇总报送工作情况及相关数据,并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对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目标任务、虚报瞒报数据、伪造审批文件或用地现场弄虚作假等行为,要予以通报批评,并实施问责,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情节严重的不予通过验收并暂停农用地转用审批。

2、实行政府领导签名制度。各地上报的各类统计报表、电子数据与纸质数据必须一致,纸质报表必须由县(区)政府分管领导审核签名并加盖公章。

3、建立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进展周报、月报和通报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定期通报全市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进展情况,随时掌握总体工作情况,根据全市工作要求及时帮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工作顺利开展。

4、保证经费、人员、装备“三到位”。各地要将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专项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及时足额拨付,配齐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内外业作业用的计算机、照相机、扫描仪、GPS以及用于外业核查的车辆等必要设备,同时调集充足的人员力量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5、掌握法律法规和政策界限。各地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用好用足用活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严格掌握界限,特别要把握好灾后恢复重建、扩大内需、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土地政策,准确区分合法与违法的界限,防止因政策把握不当引起的工作失误。

(四)严肃查处问责

各地对通过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发现的土地违法问题要及时整改,从严予以处置,既要处理事、更要处理人。要按照相关要求该拆除的坚决拆除,该没收的坚决没收,该追究责任的坚决追究责任,绝不允许以罚代法、以纪代刑,以保证行政处罚落实到位、责任追究到位。监察、国土资源部门要联合查办、挂牌督办并公开曝光重大、典型土地违法案件,通过坚决查处重大、典型案件,坚决纠正违背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供地、搭车用地、侵害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等问题,切实维护土地管理的良好秩序。

第4篇:行政人事工作汇报范文

各位代表、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初工作安排,结合我镇实际并报经镇党委研究通过,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人大代表对我镇双管部门2005年度工作述职评议活动。目的是通过开展评议活动,依法履行宪法、法律规定的监督职权,提高各位代表的参政、议政水平,督促各双管部门进一步端正执法为民思想,(来自)改进执法作风和水平,切实提高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本领和效率,真正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形象。希望各被评单位高度重视,端正态度,积极配合,虚心纳谏。各位代表也要牢固树立监督就是关心、监督就是支持、监督就是推动的思想,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增强评议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实效性,确保此次评议工作圆满完成。

今天参加会议的有:12名被评双管单位的负责人,部分,群众威信强、理论水平高的市、镇人大代表及不是人大代表的办事处书记。会议的议程主要有两项,一是由被评双管部门作年度工作总结汇报。二是由人大代表和办事处书记采取无记名方式对双管部门测评打分。

下面大会进行第一项:由被评双管部门作年度工作总结汇报。

请派出所作年度工作总结汇报,国税分局做准备;

请国税分局作年度工作总结汇报,地税分局做准备;

请地税分局作年度工作总结汇报,供电所做准备;

请供电所作年度工作总结汇报,信用社做准备;

请信用社作年度工作总结汇报,卫生院做准备。

请卫生院作年度工作总结汇报。

由于时间原因,双管部门年度工作总结汇报到此结束,其他双管部门总结汇报作大会书面交流。

下面会议进行第二项,由人大代表和办事处书记采取无记名方式对双管部门测评打分并提出合理中肯的意见或建议[测评表在档案袋内]。

(代表们测评打分)

请将测评表翻扣于桌面上由大会工作人员收齐。

各位代表,同志们:

今天会议的各项评议议程已经基本完成,会议开得很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会上,各双管部门认真总结了今年以来的行政执法工作,既实事求是地肯定了工作成绩,又认真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还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及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代表们对双管部门本年度工作的评议打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既肯定了成绩,也中肯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改进的意见和建议,较好地体现了依法评议的要求,对被评部门依法、文明、高效行政和勤政廉政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会后,镇人大办公室将把代表们所提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纳梳理并反馈给双管部门,以便于有针对性的进行整改。下面,就评议整改落实情况,我再强调以下几点:

(一)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重视做好评议整改工作。评议是手段,促进工作才是目的。各双管部门务必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虚心接受群众监督。以对人民高度负责,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正确对待代表的意见和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即使意见与事实有出入,我们也要从大局、从积极方面去理解和把握。要做到思想统一,认识一致,态度积极,行动迅速,措施有力。整改工作要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切实做到依法整改、认真整改。务求通过整改,使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工作有了实实在在的改进和提高。

(二)要认真制定整改措施,切实改进工作。各部门要加强对整改工作的组织领导,根据人大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在充分认识本部门存在突出问题的基础上,在坚持依法办事、政务公开、办事效率、队伍建设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有条件的要立即整改,对限于客观条件,一时无法解决的要制定整改计划,创造条件逐步解决。对需要向上级反映,由上级决定的事项,要积极通过各种途径争取上级重视和支持。总之,对评议意见要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务必使本部门工作作风有明显转变、执法水平有明显提高。

第5篇:行政人事工作汇报范文

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省、市委组织部有关规定,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流程。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20机关县管干部任免工作流程,欢迎大家阅读。

 

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省、市委组织部有关规定,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流程。

一、干部任免前期工作

1、职位分析。在分析单位领导班子的基础上,根据职位需求,干部科及时提出调整配备的意见和建议,拟定干部任免工作预案。

公开选拔、公推直选等竞争性选拔须根据相关的规定程序制定专门工作方案。

2、初始提名。初始提名包括:县委、县委组织部根据工作需要直接提名,单位党组织推荐提名,领导干部按规定实名推荐提名,其他形式推荐提名。

3、沟通。因职位空缺等原因需要调整干部,由单位党组织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和干部科进行充分沟通,形成初步意见。领导班子换届、重要岗位或批量干部的调整,应由单位党组织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向部领导作专题汇报。

4、向分管副部长汇报。干部科向分管副部长汇报与单位党组织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沟通形成的初步意见。部管副科级以下干部经分管副部长同意后,转9步;备案管理干部经分管副部长同意后,转19步。副科职和正科级以上干部经分管副部长同意后,形成《向部长汇报建议启动的干部事项》,有初始提名人选的准备《干部任免审批表》。

5、向部长汇报。分管副部长向部长汇报,干部科提供《向部长汇报建议启动的干部事项》《干部任免审批表》。同意后,形成《向部长办公会汇报建议启动的干部事项》。

6、部长办公会酝酿。部长办公会酝酿是否同意启动该干部事项,干部科提供上会材料:《向部长办公会汇报建议启动的干部事项》、《干部任免审批表》。同意后,形成《向书记汇报拟启动的干部事项》。

7、向书记汇报。部长向书记汇报,干部科提供《向书记汇报拟启动的干部事项》、《干部任免审批表》。经书记同意后,方可启动干部推荐考察等程序。其中,换届人事安排方案、大批量调整干部方案、正职干部的调整,应根据书记意见向县委重要干部人事工作协商小组汇报经原则同意后,方可启动。重要干部调整应与人大、政协主要领导沟通。

8、向市委组织部汇报。需事先征求市委组织部意见的职位,根据县委重要干部人事工作协商小组的意见,与市委组织部沟通,征得市委组织部同意后方可启动。

二、民主推荐

9、准备民主推荐材料。干部科就民主推荐的有关事宜(人选范围、资格条件、参加推荐人员范围等)与单位党组织进行沟通,由干部科准备或委托单位干部人事部门准备民主推荐相关材料,主要包括会议推荐讲话稿、民主推荐表、干部名册等。委托单位准备的材料须经干部科审核同意。

10、会议投票推荐。召开民主推荐会议进行会议投票推荐。领导班子换届和选拔正职领导干部时,民主推荐会议由县委组织部主持;个别选拔其他干部时,民主推荐会议可由县委组织部主持,也可委托单位党组织主持,干部科派人参加。民主推荐票的回收和统计由干部科负责。

11、个别谈话推荐。个别谈话推荐在会议投票推荐后进行,会议投票推荐票数相对集中(40%以上)时,个别谈话推荐可结合考察工作一并进行。

12、报告推荐结果。填写民主推荐结果报告单,附得票集中人选的《干部任免审批表》,向分管副部长汇报,其中,领导班子换届和主要领导班子成员的推荐结果须向部长汇报。如果两次推荐结果比较分散,根据部领导意见,决定是否进行二次推荐。

13、研究确定考察对象。根据推荐情况,干部科综合分析提出考察对象初步人选,报经分管副部长和部长同意后与单位党组织沟通,由单位党组织研究呈报考察对象(会议推荐得票40%以上,个别谈话推荐结合考察一并进行的单位不呈报考察对象)。

试用制干部到期直接确定为考察对象进行转正考察。

三、组织考察

14、征求执纪执法部门意见。干部监督科在接到干部科提供的拟考察人选名单后,迅速征求执纪执法部门意见。党政正职干部根据需要经部长同意后,可安排审计调查。

15、考察。干部科与单位党组织主要领导沟通考察工作方案后考察预告(个别谈话推荐与考察一并进行的不发考察预告),进行考察。考察结束后,形成《干部考察汇报提纲》、《干部任免审批表》、《干部考察材料》。

试用到期干部的考察要对试用干部进行民主测评。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一,或基本称职票与不称职票之和超过40%,经考察不胜任试用职务的,延长试用期半年或取消试用任职。

16、向分管副部长汇报考察情况。干部科向分管副部长提供《干部考察汇报提纲》、《报部办公会讨论的干部名单》

17、向部长汇报考察情况。干部科向部长、分管副部长提供《报部长办公会讨论的干部名单》、《干部任免审批表》、《干部考察材料》。部长同意后,通知单位党组织呈报干部任免材料。县管干部征求分管县领导意见。

四、单位呈报任免材料

18、单位党组织呈报干部任免材料。干部科就考察情况和呈报人选、职务等有关情况与单位党组织沟通,单位党组织根据推荐和考察情况召开党组(党委)会,研究干部任免意见(班子正职和交流提拔干部的任免意见由组织部建议)。呈报材料包括:(1)党组(党委)请示;(2)党组(党委)会议纪要; (3)会议讨论记录复印件; (4)民主推荐或民主测评情况;(5)干部任免审批表; (6)现实表现材料及电子文档;(7)新呈报为部管干部的,同时报整理后的干部档案。干部科在接收单位呈报的干部任免材料时,要认真审查,不符合要求的,应退回呈报单位按要求重新呈报。

协管干部由市主管单位党组织向县委(县委组织部)来函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的材料包括:征求意见函、干部任免审批表、属于提拔任职的附干部考察材料。

五、部长办公会研究

19、部长办公会讨论。干部科提供《报部长办公会讨论的干部名单》《干部任免审批表》《干部考察材料》,单位呈报的任免材料等;干部监督科提供拟任人选征求执纪执法部门意见情况和有关举报的调查核实材料。会议研究同意后,形成《向书记汇报拟提请县委研究的干部事项》。

对试用转正干部、部管干部和协管干部,则形成《关于XXX等同志职务任免的请示》报书记审批,其中协管正职干部还须根据书记意见征求县长、分管县领导意见;协管副职干部征求分管县领导意见。书记同意后,试用转正干部转29步,部管干部转26步,协管干部回函。

六、征求有关领导和部门意见

20、任前备案。以县委管理为主,但需要报市相关部门任前备案的干部任免(县纪委常委,乡镇党委书记,县委政法委、县总工会、县公安局、县法院、县检察院、县统计局等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按规定应征求市相关部门意见。

按照《四项监督制度》中规定需要向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报批的或报告的事项,应按规定向市委组织部专题报告。

各单位纪委书记(纪检组长),按规定征求县纪委意见。

21、向书记或县委重要干部人事工作协商小组汇报干部事项。换届人事方案、大批量调整干部方案、正职干部的调整,根据书记的意见向县委重要干部人事工作协商小组汇报,其余干部调整根据书记的意见提交县委常委会研究。提供《向书记汇报拟提请县委研究的干部事项》《向县委重要干部人事工作协商小组汇报拟提请县委研究的干部事项》《干部任免审批表》《干部考察材料》。同意后,形成《呈报县委讨论文件组呈〔XXXX〕XX号目录》《关于XXX等同志职务任免的请示》《常委会决定干部任免表决票》《常委会决定干部任免表决结果》《干部事项征求分管县领导意见表》。

22、征求分管县领导意见。提供《干部事项征求分管县领导意见表》。

七、呈报县委讨论决定

23、向市委组织部报告。召开县委常委会之前,由干部监督科向市委组织部干部监督科报告,邀请市委组织部派人列席县委常委会。

24、县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呈报讨论材料包括:《呈报县委讨论文件组呈〔XXXX〕XX号目录》《关于XXX等同志职务任免的请示》、《干部任免审批表》《干部考察材料》《常委会决定干部任免表决票》《常委会决定干部任免表决结果》。会议讨论情况由干部科长记录,会议结束后,参加汇报的副部长在《关于XXX等同志职务任免的请示》上签署县委常委会议决定意见后交干部科存档。

25、县委全委会票决。根据县委常委会的决定,对镇场区和县直部办委局党政正职的任用,须提交县委全委会票决,全委会闭会期间,书面征求县委委员意见。票决或征求意见的结果如不影响任职,则向书记报告,如影响任职,则根据书记意见向县委常委会报告。

八、办理任免手续

26、任前公示。与单位主要领导通报常委会决定,根据任前公示制的相关规定对相关拟任职务进行任前公示。干部科向干部监督科提供任前公示的相关材料。干部监督科将公示期内收到的举报件报分管副部长、部长同意后,派专人核实,并根据核实结果提出是否影响任职的建议。对建议取消任职的,根据部长意见,分别向书记和县委常委会汇报。

27、向人大、政府、政协通报常委会决定。提供《县委常委会讨论决定的干部事项》给人大、政府、政协党组各1份。

28、任前谈话。公示结束后,按照干部谈话的相关规定,书记或部长、副部长同调整干部谈话。干部科做好谈话的有关衔接和记录工作。

29、印制任免文件。干部科按照拟文的规定印制任免文件。

30、履行有关法律或章程规定的程序。需经过法律或章程规定程序任免的干部,按照有关法律或章程规定的程序办理。

31、宣布任免决定。正职干部由部长或分管副部长到单位宣布,干部科准备相关材料;其他职务如是本单位(系统)内部人员的,委托单位党组织主要领导在单位一定范围内宣布任免决定;交流任职的,交接单位双方到组织部接送,委托任职单位党组织主要领导在单位一定范围内宣布任职决定。

32、任后备案。对按规定需要任后备案的干部任免(宣传部长,统战部长,台办主任、副主任,团委书记、副书记,妇联主席、副主席,残联理事长、副理事长,环保局书记、副书记和局长、副局长,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人防机构领导班子成员)在任免后的1周内向上一级有关部门报送备案材料。

九、干部材料分发和归档

33、分发文件。按照发文范围,在宣布任职后1周内及时分发任免文件。

34、信息上网。宣布任职后,干部科应及时将干部任免信息在XX宣传网,干部科应及时更新维护县管干部信息库信息。

35、任免材料归档。宣布任职后,干部科应在30天内将干部任免审批表、考察材料放入干部档案。

36、文书材料归档。干部科留存的文书材料包括:

1、任免文件及相关材料:干部科办理的任免文件、单位呈报材料、民主推荐或民主测评结果、征求有关领导和部门意见的材料、以及有关举报问题的调查核实材料等。

第6篇:行政人事工作汇报范文

税政科年度工作总结 在分局领导和各科所的大力支持下,2008年度的税政工作尽管面临事情繁杂、人手紧张,但仍然做到了轻重缓急有序,有条不紊,各项工作开展得很顺利。总结2008年的税政工作,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全力以赴,抓好了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 为了抓好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按照市局、分局的布置,税政科对这此工作作出了精心安排,拟发了汇缴专项文件,对开展汇算清缴提前作出了安排,并制定了《2008年汇缴和结算工作考核办法》。将汇缴和结算的各项指标进行分解,为各征收单位按时间按要求,分步骤完成汇缴和结算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元月初在分局组织召开了企业财务人员参加的汇算清缴辅导会,为此税政科对汇缴工作所涉及的税收政策进行了梳理、汇集,并结合《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暂行办法》等规定,编写了长达20页的政策汇编,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使纳税人掌握了汇算清缴的工作程序,提高了企业自核自缴, 自行申报的办税能力和纳税意识。汇缴期间每月组织一次汇缴情况汇报,了解各所站的进度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及时解决,为全面搞好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汇算清缴期间,对纳税人和各征收站所提出的政策问题,税政科都积极查找文件、政策。没有具体文件规定的,及时向市局有关处室请示后,尽快的给予答复,为征管一线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税收政策及业务上的有力支持。 汇缴工作结束后,按照年初的安排,税政科与检查,监察,综合科联合对各所,站的汇缴工作进行了督查。根据考核办法进行评分,对汇缴工作扎实的望城坡所等四个所站,张正强等10人进行了通报表扬。并发出督查通报,对汇缴工作落实不好的所站及个人提出了批评。有力的促进了业务工作的开展。 二、认真审核、把关,做好了各类减、免税和对财务费用等税前项目的审批 税政科承担着各种减免税和财务费用等税前扣除审批,呈报工作。在办理2008年减免税和其他各项审批项时,税政科对企业上报的减免税资料进行了严格的审核,特别是对是否符合减免政策进行了严格的审核,对不符合政策的减免税和税前扣除坚决予以退回。在审核某公司上报的国产设备抵免事项时,税政科深入其株洲生产一线进行实地核实,并上网查询其发票的真实性合法性,仅此一项即核减抵免所得税130.2万元。对需转呈市局、省局审批的减免税,按照省、市局的要求,税政科加强初审工作,并及时上报市局。对既符合政策但减免数据的真实性存在问题的企业,税政科在深入企业进行调整的基础上,写出专题分析报告,上报到省、市局。为上级作出决定提供一手资料。整个减免税工作做到了资料齐全、上报及时,得到了市局有关部门的表扬。 2008年,我局共审核上报市局、省局审批的所得税减免企业8户,减免税金额769.24万元;税前弥亏1户,弥亏金额155.23万元,国产设备抵免1户,抵免金额239.78万元,营业税减免25户,减免金额640.23万元;房产税减免36户、金额552.33万元;土地使用税减免50户、减免金额689.03万元。分局权限内审批企业所得税减免9户、减免税金额52.19万元;审批税前弥亏12户,审批金额为151.95万元;审批财产损失税前扣13户,审批金额358.6万元。由于加强了审核工作,经税政科审核减减免税金额达245.7万元。 三、深入调查落实,积极完成好普查及各项调研任务 2008年度按照省、市局的安排,我科完成了营业税普查、企业所得税税源调查。营业税普查,企业所得税税源调查,面临普查户数多,企业财务人员对普查表的认识度参差不齐,部分专管员初审流于形式的困难,税政科逐项数据进行严格审核,确保了数据准确,合乎逻辑,上报市局后,普查表各项数据的差错率均达到控制要求,得到了市局一处、三处的认同。全年上交市局调研文章、总结、分析10多篇。税政科所主管的省级收入管理,获得市局先进单位称号。 四、认真做好货运税收管理和各类报表的汇总和分析工作 税政科承担着市局一、二、三处及省级税收管理组的各类报表的上报和分析工作。为搞好这一工作,我们从时间上提前布置、落实,审核上严格把关,数据上力求无误,并多次召开内勤会议,对报表的填报进行培训。今年以来,报表、分析均按照市局的要求做到了及时、完整、准确报送,没有出现迟报、漏报和数据失实的情况。 根据省市局要求,5月开始,货运税收管理由税政负责。我科接手此项工作后,针对前期存在的问题,积极整改。在当时没有具体操作规定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根据总局省局的一系列文件,在全省率先制定了分局的《货物运输业税收征管操作规程》。此举得到市局的肯定,市局以我局的操作规程为蓝本,制定了此项工作的操作规程。我局也据此开展对货运自开票纳税人进行了复查,取销了一部分达不到自开票要求的自开票资格。为搞好货运发票的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做好税法宣传和咨询工作,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扶持企业发展 做好税法宣传和咨询工作,是税政部门的一项长期工作。2008年税政科除积极参入分局在税法宣传月中的集中宣传活动外,在日常工作中,更是将税法宣传和咨询工作贯穿于全年的工作之中。特别是在党和国家颁布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后,更是将这一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下岗失业人员的重大政策的宣传贯彻放在日常工作的重要位置,拟发了两个文件,并印发了宣传资料4000份。同时与综合科一道,积极与工商、劳动保障、民政部门加强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全区域下岗失业人员及其再就业情况的第一手资料,为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提供及时、准确的资料。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扶持企业发展,涵养和培植税源,也是税政部门十分关注的工作。在税收优惠政策的扶持下,一大批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税源也得到了培植和增长。 六、配合其他职能科室,搞好规范管理和内部执法检查 2008年是省局的规范管理年,根据市局各处室的要求,我科就规范税政管理制定了分局的《减免税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范管理制度。并对各纳税人的各种申请报告,实行正式书面批复,规范了文书制作。 根据分局的布置,税政科与综合业务科、计会科、监察科一道在2008年对分局业务站、所进行了汇缴结算工作的考核督查第三产业纳税征管督查。在执法检查中,税政科针对政策的执行情况,特别是汇算清缴和税收政策的执行发出督查通报和整改通知进行了严格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出,并督促业务站、所及时纠正。确保了税收政策在实际征管中的执行。 七、时刻牢记廉政,在廉政方面从严要求 作为分局减免税及有关审核事项的承办科室,税政科全体人员时刻牢记廉政。在下企业进行减免税审批事项调查时,多次谢绝吃请和红包。只要是符合政策规定的,及进予以审批办理。对不符合政策规定的,坚决予以退回。在廉政方面,我们做到了从严要求自己,严格执行廉政纪律,不单独下企业调查情况,所有的减免税和审批事项下企业调查时均由二人进行。对无需下户调查的企业,税政科不与纳税人接触。这样一来,从源头上杜绝了不廉洁行为。在科室内部加强廉政学习和廉政意识,以实际行动落实廉政要求。 总结2008年的税政工作,成绩虽然是主要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与业务站所协调、衔接不够。特别是在市局下发的一些临时表格,且时间上很紧迫的情况下,为确保及时报出,存在与业务站所协调、衔接不够的现象。我科将在2008年的税政工作中,总结成绩,予以巩固、发扬。针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我们将积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争当为一线科所服务,并受一线科、所欢迎的职能科室,为一线科、所及纳税人提供优质的保障和服务。

第7篇:行政人事工作汇报范文

一、严格申报程序

(一)各地、各部门拟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或市长办公会议研究的事项,必须以正式文件(主要负责人签字)报送市政府办公室,由办公室相关科室提出拟办意见,报请分管副秘书长、分管副市长审批后,由相关科室和汇报单位填写议题申报表(见附件1,此表可复印),连同领导同志批示复印件和请示材料,于每周四17时前交办公室秘书一科汇总。各地、各部门逾期再报,其议题不列入当次市政府常务会议或市长办公会议研究范围。

(二)秘书一科于每周五,根据汇总的议题及汇报材料的准备情况,按照轻重缓急顺序,合理编排会议议题,填写市政府例会审批单(见附件2),报请秘书长、常务副市长、市长审定。每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长办公会议议题一般不超过5个。如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长办公会议连开,总议题一般不超过6个。

(三)根据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审批意见,办公室秘书一科应在会前将会议议题和汇报材料报送各位副市长、秘书长。市政府例会一般安排在每周星期一上午召开。会议通知一般提前一天采取书面方式送达参会领导和参会单位,紧急情况可电话通知。会议议题一经审定,一般不再临时增加其他议题。

二、强化审核把关

(四)强化主办部门协商责任。市政府各部门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对拟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长办公会议研究的议题,其主要内容涉及其他部门或县(市、区)职责范围的事项,主办部门应在会前主动与相关单位或县(市、区)协商,力争形成一致意见;经协商后意见仍不一致的,应将分歧意见如实上报市政府办公室,列明各方理由,提出主办部门的倾向性意见。会前,主办单位要将汇报材料分发相关部门,以便及早准备发言意见。参与协商讨论的部门负责人须在协商、讨论之后所形成的汇报材料(送审稿)上签字。参与协商、讨论的部门,其主要负责人须知晓并同意协商、讨论的结果。

(五)对所分管或联系部门上报的议题和材料,其协调和审核把关,由分管副秘书长具体负责,分管副市长审批决定。对主办部门协商后未形成一致意见的议题,由分管副秘书长组织协调,力争形成一致意见;经协调后意见仍不一致的,列明各方理由,提出倾向性意见,在向市政府常务会议或市长办公会议汇报时,由分管副秘书长或主汇报人报告、说明协调的有关情况。市政府领导和市政府办公室各相关科室,对所分管或联系部门上报的议题,在协调和审核把关时,做到“五种议题不上会”,即分管副市长能够研究解决或副市长之间能够协商解决的不上会;主办部门会前未与相关单位充分协商或就分歧问题未提出倾向性意见的不上会;未填报市政府例会审批单并报市长或常务副市长审定的不上会;分管副市长和汇报单位主要负责人无法参会或未能按会议要求和时间报送材料的不上会;规范性文件未经市政府法制办审核把关的不上会。凡是参与协商、协调的部门负责人,在基本形成一致意见后,在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长办公会议时,原则上不再发表新的意见,必要时可对有关事项作解释说明。

(六)汇报单位根据协调情况,认真准备汇报材料。汇报材料要主题明确,分析问题实事求是,所提建议明确具体,有的要提供可选择的若干方案,重大问题还要附专家咨询意见。汇报材料一般不超过2500字,采用国际标准A4型白纸双面印制,左侧装订。汇报材料的标题用二号小标宋体,正文用小三号仿宋体,标题下方注明汇报单位全称、日期。对提交会议审议和讨论的文件稿,须有起草说明,并在正文标题下方用括号标注“草案”或“送审稿”字样(汇报材料格式见附件3、附件4)。汇报材料不署单位负责人姓名,不用单位文头纸,不得出现缺页、漏页、字迹不清等问题。

三、明确参会范围

(七)市政府常务会议出席范围:市长、副市长、市长助理、市政府秘书长。列席范围: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监察局局长,议题涉及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市政府办公室相关县级干部,市政府研究室、法制办负责人,市政府办公室相关科室负责人。

市长办公会议的出席范围:市长、副市长、市长助理、市政府秘书长。列席范围:市政府相关副秘书长,议题涉及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市政府办公室相关县级干部,市政府研究室、法制办负责人,市政府办公室相关科室负责人。

市长碰头会议的参会范围:市长、副市长、市长助理、市政府秘书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室县级干部,市政府研究室、法制办负责人,市政府办公室相关科室负责人。

(八)参加市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的人员,应为部门主要负责人,一律不得带副职或助手。主要负责人因故不能参会的,应提前向市政府办公室请假,经批准后安排分管负责人参会。

四、规范会场管理

(九)办公室秘书一科会前做好会场布置等工作,会议期间负责安排专人签到、引导与会人员进入会场、处理领导临时交办的事项等。

(十)严格会场纪律。与会人员要提前10分钟到会,严格实行签到。参会人员一律不得来回走动或擅自离场,特殊情况需约见参会人员的,由办公室会议服务人员代为联络。严格做好会议的保密工作,除办公室会议记录人员和新闻媒体记者外,任何人不得擅自录音、录像、照相。

(十一)会议议题较多时,每个议题的研究,只由该议题涉及的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其余议题涉及的部门在指定地点等侯,由会议服务人员按议题顺序通知到会。议题研究结束后,与下一议题无关的人员即可离场。

(十二)议题汇报人在汇报时应开门见山,一般不再宣读原稿,只对涉及的事宜作简要说明,时间不超过10分钟。参加会议人员会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发言或讨论时要言简意赅,紧扣主题。除主持人外,原则上每人发言时间不超过5分钟。

五、规范会议纪要

(十三)每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长办公会议一般均制发《会议纪要》。《会议纪要》由秘书一科负责起草,一般于3个工作日内完成会议纪要的起草并送审。会议纪要主要记述议定事项,应做到简明扼要,表述准确。会议纪要要按程序经分管副秘书长、秘书长初审后,报常务副市长签发,必要时报市长签发。

(十四)会议纪要参会人员排序依次为:副市长、市长助理、秘书长,副秘书长,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组成部门,市政府特设机构、议事协调办事机构、市属事业单位,省市双管单位,部门管理机构(单位)和经济合作组织(公司),其他单位,市政府研究室、法制办负责人。

六、加大落实力度

(十五)市政府例会决定的事项,各地、各部门必须严格遵照执行,认真贯彻落实,并将落实情况报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督查室每季度对会议议定事项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一次督办检查,并刊发《督查情况通报》。

第8篇:行政人事工作汇报范文

这是一场政治运动与文化改造相同步、相纠缠、相交织的国家与社会的博弈。国家权力主导下的计划文化体制改革只用了不到四年时间便摧枯拉朽般地取代了上海文化消费市场,但新政权对上海文化人的掌控却不像延安时期改造从上海投奔革命的“亭子间文人”那样得心应手。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虽然因袭了中共革命时期的政治传统,但战略考虑和策略选择上都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上海文化消费领域里的各种类型、不同层次的文化人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挨批,更不如通常理解的那样,都是违心的检查和服从,真诚的呼应和能动的抵制同样呈现在这一过程之中。

本文选取1949年至1953年上海私营报业改造为研究路径,以《文汇报》为核心案例,重点描述新政权与一群文化人建立新认同的复杂过程。试图透过文化体制急剧转型的表层,去揭示上海的文化人和知识者如何应对这场疾风暴雨的变革,进而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国家与都市社会如何构建新的权力关系。

扶助与控制:新格局中的旧报业

还在西柏坡谋划新中国大政方针之时,中共已经将建国后新闻事业的各项原则基本定夺。新闻事业的新格局是共产党领导的中央行政计划主导的国营媒体网络。就其功能而言,则是执政党及其国家意识形态的宣传工具。新的报业格局是各级党委主管的党报为统领的国营报业体系。这一设计的核心理念是阶级斗争工具论,即认为新闻事业是“一定的阶级、党派与社会团体进行阶级斗争的一种工具,不是生产事业”注。,与都市大众文化市场的消费品绝不能同日而语。形成这一格局虽然需要时日,需要部署,但从一开始中共就秉承“全党办报”之传统,紧紧抓住三大要素:自上而下的党管报纸的机构和制度的建立,党报及其权威地位的确立,民营报业的控制与改造,以此推动报业国营化、报纸政治化的进程。

严密的新闻管理机构和严格的新闻审查及纪律规定,是党管报纸的组织及制度保证。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所属的新闻总署即成为掌管全国新闻事业的行政权威机构。但中共中央同时强调,政府文教委及其所属机构必须“在党(通过政府党组)的领导和党外民主人士的参与下负起管理全国文化教育行政的任务”,有关重大问题仍需按照此前相关的中央文件规定,“经过党的系统,向中央报告和请示”。自1948年7月起各中央局、分局宣传部,每半年向“作一次系统的情况报告”的制度继续执行,其中之第一项报告内容便是“党的与非党的报纸种类、发行数,编辑、记者、通讯员的数目”。

关于新闻出版的审查和纪律,中共中央下达了明确指示。规定各地党报社论、涉及政治性和政策性的编者按语及答读者问,“必须由党委的一个或几个负责人阅正批准后,才能发表。凡该级党委所不能负责答复的问题,应请示上级党委或新华总社,而不应轻率答复”;各地新华社要求向全国广播的稿件,新华总社有“必要的增删或修改之权”,“凡要求新华总社向全国广播全文的重要言论,在新华总社广播以前,不得先在地方发表”。

党报建设迅速推进。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共决定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党报系统,以此为全国报纸的示范和引领。1948年6月至8月,中共中央两次就党报问题发出指示,要求各级党委的负责人切实担负起领导党报的责任,确保党报“主要是为工人和农民服务”的方向,并逐步积累“在城市办报的经验”。

在建立国营报业的总目标牵引下,中共对民营报纸作了统筹考虑。总的指导原则是根据报纸的政治态度,区别对待。1948年11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新解放城市中中外报刊通讯社的处理办法》,明确“对于私营报纸、刊物与通讯社,一般地不能采取对私营工商业同样的政策,除对极少数真正鼓励群众革命热情的进步报纸刊物,应扶助其复刊发行以外,对其他私营的报纸刊物与通讯社,均不应采取鼓励政策”,但要区别对待旧有报刊中“有反动的政治背景”的和“少数中间性的和进步的”,既不能“毫无限制的放任”,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轻率地一律取消”。这个文件还点名上海《申报》《新闻报》,是“有明显而确实的反动政治背景,又曾进行系统的反动宣传,反对共产党、人民与人民政府,拥护反动统治”的报纸,指示“应予没收”。

遵照中央的部署和政策:人民一进驻大上海,中共的党、政、军领导机关就着手上海报业破旧立新的工作。

新闻出版的领导和组织机构从1949年5月底起相继建立。由上海市军管会主任亲自挂帅的文化教育管理委员会下属的新闻出版处负责接管新闻机构和报刊的登记工作。新闻出版工作的领导责任由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和上海市委宣传部担负,两部分别设置的新闻出版处为职能部门,管理各报的编辑业务。华东军政委员会成立新闻出版局,上海市人民政府下设新闻出版处,行使对各报的经营管理权。1950年6~7月间,鉴于非公营报业的中共党员人数甚少,除新闻日报外,其余各报均无法成立党支部,《文汇报》只有1名党员,连党小组都无法建立,上海市委组织部、宣传部便根据规定,酝酿在“群众性的同业公会”――上海市新闻协会中建立党组,“指定在各报社担任负责工作、能起作用的党员”为其成员。7月19日,新闻协会党组正式成立,由市委宣传部派出的及指定的各报10名党员组成,军管会文教委员会秘书长、解放日报社副社长陈虞孙为书记。这个党组在私营报业乃至上海新闻界的作用举足轻重。

上海党报备受重视。经中共中央决定,延安时代党中央机关报报名《解放日报》给予上海。1949年5月28日,中共中央华东局和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创刊,华东局和上海市委为解放日报社配备了强大的领导阵容,由中共党内的资深办报人范长江、恽逸群、魏克明、陈虞孙、陈祥生等组成社务委员会和编辑委员会,全盘接收了《申报》原有的场馆和设备,并沿袭了《申报》的管理制度。华东局还特设党报委员会,凸显党报地位,加强党对报纸的领导。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民国第一大报的硬件条件打底,《解放日报》一问世就显现出上海第一大报的势头。

在上海报业立新的同时,号称全国新闻中心的旧报业迅速瓦解。市军管会和人民政府的报告显示,上海解放仅两月,实行军管和接管的“报馆通讯社20个”,“停止了反动派办的报纸和过去作为反动喉舌的报纸,刊行了人民的报纸,实行了两家报纸的改组,扶助了过去在时代受压迫而停刊的进步报纸的复刊”。党政军各系统官办以及官僚资本独资举办的《中央日报》《时事新报》等14家报刊被市军

管会接管后停刊。官商合股的《申报》《新闻报》被接管后,受到不同对待。前者彻底终结,以《解放日报》全新开始;后者改组为公私合营《新闻日报》,进入新的报业体系。43家中国人办的民营报纸按军管会要求前往登记,获准登记的只有14家,未获批准的或自行停业,或陆续由军管部门接管。外商外侨的报纸也先后退出上海。英商《字林西报》、美商《大美晚报》因取敌视立场受到军管会警告于1951年先告停刊,其余外报也坚持未久,到1953年全部销声匿迹。

在新旧报业的激烈变动中,《文汇报》《大公报》《新民报》晚刊等几家上海民营大报以及《亦报》等几家民营小报获得了继续生存的权利和空间。

从1948年到1949年,为筹备新政协和开国大典,中共热情邀请和精心安排数百民主人士、知识精英和文化名人从香港启程,取道东北、华北、山东解放区到北平,与他们进行广泛接触和交流,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上著名的“知北游”。《大公报》的王芸生、《文汇报》的徐铸成、《新民报》的赵超构等上海报界名流均受到邀请。1949年3至5月,徐铸成利用北上之机会,数次就《文汇报》回上海复刊一事与中共有关领导商议,并得到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和负责新闻出版接管工作的范长江明确首肯。大公、新民两报也获得建国后继续办报的指示。徐铸成与一部分上海知名报人得中共中央允诺,于5月初随人民南下。行前,设宴为之饯行,给各报以很大鼓励。6月21日,《文汇报》在上海正式复刊。在此前后,《大公报》《新民报》晚刊获准继续出刊。

上海民营大报的复刊或继续出刊,得到了新政权在物质上的大力支持,《文汇报》尤是。资金短缺、设备简陋、空间狭小,是《文汇报》复刊的几大障碍。报社向市军管会文化教育管理委员会的复刊求援立即得到应允,文管会指示其下属新闻出版处“给予纸张和印刷方面的资助”,后又由中共华东局和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借给大量纸张、油墨等,并协助解决房屋、机器等方面的困难”。复刊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文汇报》一直亏损经营,步履维艰,人民政府批准《文汇报》向国外订购1000吨白报纸来周转资金,以出售进口纸购买国产纸赚取差价的方式,来维持报馆日常开支。此间,文汇与大公等5家报社联名敦请享受优惠水电费、减免房捐、核减邮政运费以及免征营业税等项,市军管会均予一段时间内的准许,以救燃眉之急。为缓解《文汇报》高达54亿元以上的亏损,华东新闻出版局、市新闻出版处与之签订协议,从1950年9月起至1951年2月,由政府拨给补助费人民币8亿元,并商请银行给予贷款10亿元。

在扶助民营大报的同时,新执政者一刻也没有忘记行使对上海民营报纸的领导责任。而最为紧要的,便是民营报纸的准确定位定性和办报行为的纪律整饬。

遏制民营报纸的全国大报发展态势,形成综合性第一大报《解放日报》为统领的专业报纸分工合作的上海报业新格局,是领导者们用心用力最多的事。

1949年以后继续生存的文汇、大公、新民三家民营大报,在民国时期的上海报界都曾名噪多时。它们的实力虽不及《申报》和《新闻报》,但就其在民间舆论界的影响以及大众传播的辐射力而论,都称得上全国性的大报。而在上海土生土长并一直沿用创刊报名至今的,《文汇报》是其中之唯一。其主办人和经营者在民营报业中也颇为独特:“它不是由一个或几个资本家创办的,也没有任何政党作后台”,“它是由少数并无多少资财的中小职员偶然凑合兴办的”,自1938年创刊始,就以其鲜明的民间立场和抗日主张受到广泛欢迎,在孤岛上海“发行曾近六万,擢为上海各报的首次”。据总经理严宝礼聘请的汇丰银行总会计师查账所计,当时的营业情况表明,“票面为20元的每股股票,实值应升为720元”。徐铸成曾说,《文汇报》是“异军苍头突起,蒸蒸日上”。此话是毫不夸张的。1939年5月和1947年5月,《文汇报》先后遭日伪迫害和国民政府查封,两度停刊,它不但没有因此一蹶不振,反而在民间舆论界声名大振,尤其是在知识分子中间。1956年10月,《文汇报》结束在京办《教师报》的短暂历史重返上海时,许多大学者、大名人、《文汇报》的老朋友,包括陈叔通、郭沫若、马叙伦、梅兰芳、老舍等,欣然命笔,祝贺第三次复刊注22。这也佐证了文汇报挥之不去的历史性影响。

凭借如此的历史底蕴和社会声誉步入共产党执政的时代,《文汇报》自然不甘于局限在上海,成为一张地方报纸。还在复刊准备期间,徐铸成就“抱着一肚皮‘雄才大略’,想在北京搞一个《文汇报》,以后至少全国有三个《文汇报》”,“成为新闻界的巨头”。从复刊之时起,《文汇报》就决心要“代替《大公报》”,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大报。《大公报》《新民报》本来就是一报数地数版注24,王芸生、赵超构更是踌躇满志,准备大展宏图。然而,全国大报的憧憬很快变得迷茫。“知北游”途中,曾在《文汇报》任职的中共地下党员、时任新政协筹备会副秘书长的宦乡对徐铸成耐心讲解党的新闻工作方针,对其大报计划婉言劝弃,使他意识到“这个计划不能实现”。

民营报纸的定位很快被提到各级新闻领导机关掌门人的议事日程。1950年春的全国新闻工作会议后,上海报业的各领导机关根据会议精神,研究各民营大报的分工问题,力图进一步转变各报根深蒂固的大报观念,定格在专业性的报纸上。拟议中的意见虽不一致,报纸调整方案也有几套,但相关领导达成了两点共识:一是“上海的报纸太多,群众不需要那么多种的报纸”;二是民营报纸须重新定位,“调整集中办好一两张报纸”。关于《文汇报》,也有过多种考虑,最终没有离开以教育界为对象的专业性报纸的定位注,全国性综合大报的地位将成为昔日辉煌。

去掉民营帽子,换上私营帽子,是新闻领导者对民营报纸性质的重新认定。一字之差的改性既是民营报纸在报业新格局中准确定位的需要。也为民营报纸的改造敷设前提和依据,新执政者对此毫不含糊。复刊第一天的《文汇报》就刊登了相关消息,在市军管会文教管理委员会召开的第一次新闻出版界座谈会上,文管会副主任范长江明确阐述:“在反动统治时期,有些私营的文化出版事业中,是曾在不同程度上代表人民的,是应当称为‘民’营,或属于‘民间’的,但在人民政权下,政权的本身是代表人民的,这里只有公营和私营之分,不再是‘官方’与‘民间’的区别”。由民改私的性质认定,不仅动摇了《文汇报》“人民报纸”的自我认同,强化了它的资本和阶级属性,而且预示着作为国家文化权力的公营报纸将在上海舆论空间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私营报纸的唯一出路,就是尽早地脱掉“资帽”,加入公营的行列。

用党的新闻纪律和规范约束私营报业,破除抢新闻、抢市场、争独家、自主办报、张扬个性等

在旧报业内通行无阻的行规和理念,也是新执政者一开始就十分关注的问题。

上海市军管会不仅要求各报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央下达的新闻审查的各项纪律和操作规范,而且对私营报纸的纪律要求进一步加码,规定“对于国际新闻和评论,对全国、全市重大的政治新闻,均须以新华社的稿件为准”,“不得解释中共及政府的法令政策”。私营报纸稍一不慎,就会受到批评。徐铸成对此一直耿耿于怀。他举例说:“在长沙解放之日,我们已在无线电中收到确讯,而翌日刊出,即被指为抢新闻,是资产阶级办报作风,因新华社尚未正式公告也。再如《论人民民主》之日,要闻编辑郑心永按所列问题,作分题以醒眉目,亦被指为离经叛道。如此重要文件,只能作经典郑重排版,安可自由处理!”

新闻总署对上海民营报纸的监控也十分到位,向上的请示报告制度很快就建立起来。1950年6月,文汇报等接到胡乔木署长函示,要求各报社长、总编辑自6月份起,“于每月初旬向本署作上一个月报纸工作情况和问题的简要报告。在6月初旬的报告应以‘改进报纸工作决定’的执行情况为主要题目之一。务希准时交到”。9月,市人民政府新闻出版处又要求《文汇报》编辑部自当月起,“将工作报告分寄新闻总署、华东新闻出版局及本处”,并将8月报告退回按新要求重寄。

经过定位、改性和纪律整饬,党管报纸的上海报业新格局已见雏形。但这只完成了制度变革的第一步,还未触动私营报业的所有制,也未从根本改变上海报纸的市场消费主导的权力结构,更未触及私营报业从业者灵魂深处的“小资产阶级的王国”。随着新政权和私营报业共处关系日久,人的改造问题日显紧迫。

危机与契机:迟疑的决策

1952年8月21日,上海新闻界开始了为期两个月思想改造学习运动。因,《解放日报》等公营报纸已进行了“三反”、“五反”运动而“毋须参加”,故参加者仅限于《新闻日报》《大公报》《文汇报》《新民报》《亦报》五个单位的编辑、经理两部门工作人员共566人,其中编辑部门人员356人。除公私合营的新闻日报外,其余各报均为私营报纸。可以说,这就是一次上海私营报业的思想改造运动。

上海新闻界的思想改造运动是在整个运动进入尾声时开始的。1951年9月,京、津两地高校首先启动了教育界思想改造运动。11月,经亲拟批语,中共中央转发了中央宣传部关于在文艺界开展整风运动的报告。次年9月,文艺界整风告结束,文化部部长沈雁冰作了总结报告,历数整风成绩种种。10月17日,政务院第155次会议听取了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所作的全国各级学校教师思想改造报告,紧接着,“上海市高等学校思想改造全部胜利完成”的消息见诸报端。

如果按照时间顺序推论,上海私营报业的思想改造可以按部就班、援引先例,顺理成章地启动了。运动的领导者确实做了这样的设想:拟“参照教育界的思想改造与文艺界的文艺整风的办法”,进行上海新闻界的思想改造。然具体的历史情境并不如此,上海私营报业的思想改造面临着一些特有的矛盾和问题,需要运动的发动者慎重考量。

上海私营报业思想改造的直接导因,是上海各报的调整和分工问题。中共新政权一直将建立《解放日报》引领下的各专业报纸分工合作的新格局,视为实现党对私营报纸领导的关键之举,并与上海新闻界思想改造运动的直接目标、口径分寸、启动时机等一系列重要决策密切关联。

正如上文论及,思想改造运动开始前两年,上海新闻工作的领导机关就在仔细研究这个问题,新闻总署署长胡乔木对此十分重视,曾与华东局宣传部副部长兼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夏衍当面交换意见,上海方面也多次向他作书面汇报。

然而,此项工作的进展并不理想。领导机关虽一致认为此举“从领导新闻工作方面来说非常必要”,但对调整的方案意见不一,几易其稿,迟迟不能定夺。关于调整工作的时机如何把握,领导们的看法也不尽相同。究其原因,除了私营报纸“旧的办报思想”作祟外,上海各报的业务经营困境也是当政者不能不权衡再三的因素。

据1951年9~12月的统计,私营的《文汇报》《大公报》《新民报》3报均有亏损,“发行既无起色,广告又每况愈下,更严重地威胁了自给自足的方针”。《文汇报》的经营危机更为严重,1952年5月的统计显示,《文汇报》“每月亏耗在2亿元以上”,估计“两三个月后也要搁浅”。7月,该报致函《解放日报》称,其两年前所借的24.5亿元人民币,还欠1.4497亿元尚未还清,要求《解放日报》理解其“资金短拙暂仍无法归还”的困难。如此小数的借款尚无力还清,足见《文汇报》当时的窘境。

对于在经营危机之下能否进行私营报纸的分工调整问题,上海新闻工作的几位领导人意见相左。1951年秋冬之交,夏衍等认为到了“下决心,用大力来调整”的时候了,否则“结果亏累不堪,增加我们的包袱”。新协党组书记、市政府新闻出版处处长陈虞孙等则顾虑此时“总销数没有很大发展,邃尔分工以后,可能使销数反减”,主张观察一段时间再行决定。

领导层的意见虽不一致,但都觉察到了私营报业经营危机背后上海文化市场所起的负面作用。面对持续多时的亏损,私营报业一面在新政府的继续补助上打主意,一面还是从市场上动脑筋,争份额,这样既形成对政府的压力,又使得大报意识重新抬头,自由主义办报作风再度兴盛。这种状况令新闻管理部门的领导十分焦急,他们向上级报告说:“过去虽一再强调分工,但实际上分工很不容易明确。更由于发行情况不佳,各报为了争取读者,不能不使内容‘应有尽有’,因而更使各报内容交叉重复,与分工的方针背道而驰”。因为亏损,各报“都在广告上打主意,不断组织所谓‘专业广告’,动辄牺牲新闻与副刊篇幅,刊出整版广告,而且在第三、四版等重要地位,简直是为广告办报,不成其为应该具有高度思想性的报纸了。这并不表示其业务经营上的发展,恰恰暴露了其在业务上的狼狈状态”。

既然市场竞争助长了私营报业的旧思想、旧作风,阻碍了报纸分工调整的推进,干扰了党对私营报纸的领导,那么,解决问题的最佳选择应当是进行私营改公营的体制变革。领导们理应迅即把此事提上议事日程,进而成为上海新闻界思想改造的直接目标。但他们并没有如此决策。

消费大众的选择是决策者必须顾及的重要现实。中共执政后,尽管迅速摧毁了官办和外人经营的报业市场,但不可能同样迅速地取消上海大众消费文化市场。即使党管报纸的新报业格局初步形成,市场的拉动作用仍然十分强大,无论是党报、公营报还是私营报,都难以摆脱消费大众的市场考验。《解放日报》创刊后7个月,计亏损23~24亿,导致亏损的原因,一为政治考虑,照顾其直接订户中90%的工人、学生享受优待折扣;二是市场考虑,要压低价格与《新闻日报》《大公报》竞争。党报虽然有强大的权力后盾,1952年发行情况大有好转,到5月底日

销量已稳居各报第一,但上海市民的多元选择依然要求报纸的多样化。正如新闻界几位上级领导人意识到的:上海“没有达到大家都只以看党报为满足的程度”,“《解放日报》面对整个华东又要具体照顾上海这个大城市中的异常复杂的业务,亦有许多困难”,“需要有一张强有力的比党报更灵活一些的教育上海人民的报纸”。因此,几家私营报纸或合并、或重组、或北迁的种种方案应运而生。而各种方案的核心意图都在于:既不能让私营报纸完全脱离市场,变为公营,又不能任其随市场摆布,迁就“落后群众”。

同样出于现实的考虑,新闻工作的领导们也一致认为,对于私营报业的亏损“公家万难无止境地补贴维持”。即使是政府为促进各报分工提供“适当的援助”,也“不能用于消极性的弥补亏损”。也就是说,至少到新闻界思想改造运动前夕,政府是不考虑将这些处在亏损中的私营报纸变为公营的。事实也是如此。上海解放之初政府给予私营报业的优惠政策并未维持多久。从1950年元月起,市政府先前给予《文汇报》《新民报》《大公报》等五家大报的水电费八折优惠,经公用事业局审核后不再继续;4月,财政部又驳回上述五报免征营业税的请求注。尽管《文汇报》从政府那里得到的支持胜于其他私营报纸,但政府在给予补助的同时,要求其承诺“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在1951年2月底以前,做到自给自足”。补贴和优惠政策的逐步收缩表明了党和政府在体制问题上的审慎态度。

改制虽然缓行,改人却日益紧迫。执政者可以对私营报纸的经济亏损不予援助,却不能对其政治表现置之不理。1951年10月,夏衍和姚溱不无忧虑地向胡乔木报告:“工作日益深入复杂,三张报纸(指《文汇报》《大公报》《新民报》一笔者注)的编辑部都没有力量单独应付这个局面。最近报上泄露机密事件层出不穷,生产虽成中心,而《大公报》公然说‘与报纸无关’,《文汇报》的编辑负责人甚至连郝建秀工作法这样常识的东西也一无所知”。领导们感到最严重的问题还是中共在私营报业内力量薄弱,“领导不够有力”。《文汇报》《大公报》《新民报》三家私营报社各有两名共产党员,加上《新闻日报》13名党员,不过19人,且“能真正起领导作用的党员不过一两个,有的党员竟跟在民主人士后面向党‘要求’、‘竞争’”。而各私营报的大部分人是“从解放以前原封不动继续下来的”,“不仅情况复杂,而且都保持了过去一套旧的办报思想与作风”。有鉴于此,夏衍等急切吁请:“就我们对私营报纸的领导上来说,也到了非调整不可的时候了”,否则“一定会出乱子的”,故望从速指示,“以便我们提出最后方案,请华东局与中央宣传部最后决定”。

与此同时,私营报业出现了若干有利于执政者决策的好兆头。先是私营报的几位头面人物对调整工作的看法有了转变,不再认为“调整就是‘涸辙之鲋,相忘于江湖’、‘与共患难易’”;尔后是各报销量从低谷中走出,经营困境出现了转机。1952年春,全市报纸总销数从3月4日最低的日销量35.7万余份,增加到5月29日的47万余份,并有“继续增加之势”。

最好的兆头还是来自《文汇报》。在各报经营走出低谷之时,《文汇报》不但销量上升的幅度居私营报纸之首,“致新闻、大公、新民等报不得不考虑其工作方针”,而且让领导们从中总结出两条“成功经验”:其一,“放下‘全国性’的大报架子,明确地以教育界(中小学教师,乡村教师、职工教师、中学生以及一部分大学生与职业青年)为对象;小型;通俗化”。其二,“加强报纸的群众工作”。在领导们看来,这些变化和转机,都是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等一系列政治运动带来的办报人和读者的觉悟所致。因而,通过思想改造来实现报纸分工调整的时机已经成熟。

其实,在这些变化和转机后面,还潜藏着各种复杂的矛盾和问题,私营报纸的经营危机也还没有根本度过。然而,对于持续两年多未能将分工调整做到位的上海新闻工作领导机关来说,这些变化足以为决策提供一个契机。1952年5月底至6月初,新协党组关于上海私营报纸调整办法的报告经市委宣传部批示呈送华东局宣传部和中央宣传部,其中对各私营报纸和《新闻日报》的分工作了规定,并提出:“为了使各报在‘三反’‘五反’后全面发展的情况下各得其所,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各发挥其战斗力量”,拟从6月份起在私营及公私合营各报“进行一次思想改造,并经过这一运动来进一步明确分工,改进工作”。数日后,市委宣传部正式向上级递交了上海新闻界思想改造学习计划。

第9篇:行政人事工作汇报范文

坚持党员思想汇报制度

1坚持党员思想汇报制度的含义及作用 党员思想汇报制度是党员向党组织汇报自己在一段时间里,或一个重大事件、活动中的思想认识过程和行为、表现的一种方式。思想汇报可分为党员日常思想汇报、外出流动党员思想汇报、预备党员转正思想汇报等种类。坚持党员思想汇报制度,有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支部及时了解和掌握党员的思想情况,以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有利于支部了解和掌握群众的情绪、意见和要求,以改进支部工作,密切党群关系;有利于增强党性观念,以提高接受党组织教育和监督的自觉性。 2党员思想汇报的内容 ①对党的性质、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②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体会。③参加党的组织活动的体会与收获。④贯彻执行当的决议和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履行党员义务和行使党员权利的过程中的情况和问题,个人进步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⑤个人的思想状况和打算等。⑥对一些重大问题或某一重要事件的认识过程。 3党员思想汇报的形式 党员思想汇报主要有口头汇报和书面汇报两种形式。①口头汇报。即党员在党小组或支部生活会上汇报自己的思想,工作情况。也可直接向党小组长或支部书记陈述自己的想法。对于个别年老弱的党员,由于参加组织生活有一定的困难可在一定时候由支部书记党小组长上门听取其思想汇报。②书面汇报。即党员在客观上不具备口头汇报的条件,或者党员(党组织)认为有必要的情况下,采用书面的方式进行的汇报。如党员因外出学习,生病住院或认为所反映的问题不宜扩散等原因,通常可以用书面的方式汇报自己的思想。 4搞好党员思想汇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要有诚实的态度。党员在向党组织作汇报的过程中,要做到不隐瞒自己的政治观点,不歪曲事实真相,不拿党性原则作交易。在汇报中,要讲真理,不讲面子。②要运用正确的方法。再党员思想汇报中,要善于开展批评。党内批评要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进行;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要遵循,“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要以党章,《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问题》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批判是非的标准,反对闹无原则的纠纷。③要创造和谐的环境。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组织的负责同志要做表率,积极带头在支部或党小组生活会坦诚地汇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情况,为全体党员做好样子。党支部要善于听取各种不同意见,鼓励党员讲心里话,要努力创造当面提了尖锐意见都能从容讨论的气氛。党员在汇报思想和工作时提出的各种问题,党支部或党小组都应认真地予以答复或解决。 5党员思想汇报的格式及要求 党员思想汇报没有什么特别固定的格式和严格的要求,一般来说,只要抓住重点,如实简要的写出来就行了。思想汇报既可以用“思想汇报”、“我的思想汇报”、“近期我的思想情况”以及“思想小结”等做标题,也可不用标题,直接写给党的基层组织,如“党支部”。正文的开头一般要写明要回报什么,如“现将我在xx活动中的思想状况回报如下”等等。接着便抓住重点,如实、简要地进行回报。正文写完后,要写上自己的姓名和汇报的日期。写党员思想汇报,首先,要突出重点。抓住自己思想发展过程中带症结性的想法,而不要写那些陈芝麻烂谷子式的琐事想法。思想汇报不是记流水帐,也不是仅仅是把自己在一段时间里的工作、学习、生活叙述一遍,而是要将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对思想转变有影响的事及想法向组织汇报。因此,思想汇报,不重在写一件件具体的事,而是重在写有典型意义的事,反映自己的思想状况,自己的认识过程特别是思想转变的过程。其次,要敢于暴露自己的真实思想。在思想汇报中,所反映的事或思想必须是真实的,而不是杜撰的。既不夸大成绩,也不隐瞒错误。第三,思想汇报要简要。这也就是说,思想汇报要写得简洁明了,长话短说,无话不说。而且,在一份思想汇报里应侧重写一个方面的思想情况,不能面面俱到,更不能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