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管理世界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管理会计;研究主题;理论基础
一、引言
管理会计诞生于19世纪西方纺织、钢铁等重型制造企业中。二战后,管理会计正式成为哈佛商学院的一门专业学科,并得到学术界的公认。几十年来,西方管理会计研究伴随着众多企业的生存与竞争不断地突破自我和创新,研究内容不断增加,研究方法日趋多样,理论基础也不断扩展。可以说,这门学科的研究目前在西方已经比较成熟。
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引进西方管理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早期的中国管理会计研究还没有自己的体系和重点。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研究逐渐与实务相结合,并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摸索,取得了许多丰富的成果。时至今日,与国外相比我国管理会计研究还存在哪些差距?如何能够使中国的管理会计研究走向世界?我们以相关文献为依据,从研究主题、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方面来分析管理会计研究所必须面对的关键性问题,为中国管理会计研究走向世界提供建议。
二、管理会计研究面临的关键性问题
(一)管理会计的研究背景与研究主题管理会计研究起源于西方传统的制造性企业,其研究的历史也是伴随着产品的制造成本和成本控制发展起来的。早期的研究关注于制造性环境中的问题,如改进生产成本和改善制造成本管理。但是,随着制造性的企业逐渐意识到越来越多的利润来自于非制造性环节时(例如产品的设计阶段、售后服务阶段等等),而且这些非制造性生产环节逐渐成为北美经济的主流,?管理会计的研究背景逐渐向制造前与制造后活动∞、服务行业②和政府部门@等领域扩展。人们对于非制造环境的关注,带来了基于价值管理的管理控制系统的科学设计与应用的研究,而价值管理的理念又促使人们开始关注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的科学性,因此又有了ABC与ABM的研究。而近年来企业战略的重要作用使得人们又意识到许多管理工具具有战略管理的功能,例如平衡记分卡。这便带来了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风潮。而当管理会计逐渐突破单一组织和一国的边界,集团与跨国公司变得越来越重要时,对于价值链管理(包括供应链、专利与特许使用权安排、外部采购、有效的客户反应系统以及竞争者分析等等)、转移定价等主题的研究便成为了关注的焦点。由此,我们不难发现,研究背景对于研究的主题或者说研究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运用要与研究问题的本身以及当时的外在环境相适应,正确地运用管理会计研究方法是提高会计理论研究水平的保证①。西方管理会计研究的主流方法是经验研究。正是管理会计研究的务实性才使得基于企业的实彤案例研究一直以来成为西方管理会计研究的主要方法。我国管理会计的系统研究实际上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引入西方研究的成果开始的,起初主要是翻译和介绍类的规范性研究,还没有深入到企业实地进行研究,而那时西方已经开始盛行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的方法,尤其是近几年,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几乎成为了西方管理会计研究的主要方法②。再看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目前经验研究还不占主流,即使是经验研究,大多也属于实彤案例研究,问卷调查的比重相当少。即使是案例研究,研究水平也与国外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国外成熟的案例研究都有自己的理论框架或者理论模型③,而国内多数案例研究还局限于讲述一个故事。尽管案例研究具有许多优点,但是案例研究的桎梏在于其不具有普遍性。因此,如果要在更加广阔的环境中检验理论,就应该采用大样本的研究,而对于管理会计研究所需的内部数据,问卷调查便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问卷凋查有两个很重要的技术:抽样技术和问卷设计技术。国内现有的问卷凋查与国外<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双月刊)2008年第5期成熟的问卷调查还存在极大的差距,成功的问卷设计一定是基于理论基础,再结合前人的研究设计进行调整和完善而成的。但是从我国现有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研究并不是验证某种理论,而只是说明一种现象,往往是需要了解什么问题就直接设计什么问题,而对于研究问题的计量还缺乏足够的理论依据和科学性④。
另一个研究的差距就是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方法就是由研究者根据研究问题的本质内容设计实验,控制某些环境因素的变化,使得实验环境比现实相对简单,通过对可重复的实验现象进行观察,从中发现规律的研究方法。在管理会计研究中,实验法常常用于预算、激励机制和转移定价等问题。总的说来,实验研究相比经验研究有更多的困难,它除了需要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金融学等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心理学的理论指导。同时,它要求大量的实验参与者,以及实验经费和计算机联网的实验室环境。这种研究方法可以得到许多在现实环境中无法得到的数据,从而在理论的检验上就有了更加广阔的范围和比较独特的视角,能够捕捉到更为主观的影响因素。因此,在理论基础上与心理学和行为学的结合更加地紧密。
(三)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在理论基础方面,西方管理会计的经验研究一般采用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经济学(如信息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对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以及审计学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管理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叉学科,其基础是数学、经济学和行为科‰管理会计与企业管理密切结合的特性也使得管理学成为其主要理论之一。而近些年,以权变理论为代表的社会学以及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的重要作用也更多地体现出来。权变理论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提上:不存在广泛适用于所有环境所有组织的会计系统。应该明确会计系统的具体特征与某种确定的环境相联系,并且是恰当匹配的。OJ而组织行为学与会计学相结合形成了一门新的科学行为会计学,它通过应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论来检验会计信息、过程和人的(包括组织的)行为的交互作用。Ho而心理学的研究体现在诸如个人对于管理控制系统的公平性感知(包括程序和结果的公平性)以及对于组织的信任和忠诚度等等,而这些因素对于组织的业绩都有相应的影响。
总之,这些理论的作用是不可以互相替代和比较的,只能通过结合它们所研究的背景、主题以及研究方法来论证其研究价值。而实际上,越是高水平的管理会计研究,越是在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方面做到了较好的契合。
三、中外管理会计研究的现状分析
(一)管理会计论文的标准为证明上述分析的合理性,我们选择了两本杂志各自代表国内外研究的水平和发展方向。据统计,国内的《会计研究》是权威期刊中发表管理会计研究比例最高的杂志,而且《会计研究》也是国内最具权威性的会计专业期刊。旧1国外对管理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早,而且有自己专门的管理会计期刊《管理会计研究》
(JournalofManagementAccountingResearch),该杂志在国际上有较高的声望。所以,我们选择这两本杂志作为我们研究的样本,样本的时间从1996至2006年共11年。
为了挑选出管理会计的论文,首先要确定管理会计的研究主题。根据Shields(1997)以及Scapens和Bromwich(2001)的分类,我们将管理会计研究分为管理控制系统、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资本预算和投资决策以及战略管理会计几个方面。其中,管理控制系统又包括激励机制、预算、业绩评价、转移定价与综合控制系统。在选择管理会计的论文时,基于管理会计要为企业创造价值这一基本原则,我们挑选出符合上述内容的论文,对于财务会计也会涉及的问题(如薪酬机制),要看其应用的理论与视角是否属于管理会计①。如果研究涉及的是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职能(现在也包括披露),我们不视其为管理会计的论文。
(二)研究主题和研究背景
1.研究主题的分布根据论文的具体内容,我们将管理会计研究样本分为七个领域(见表2):管理控制系统、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资本预算和投资决策以及战略管理会计和其他。其中其他指管理会计的新兴领域,在我国主要指环境管理会计;在国外主要指行为管理会计。考虑到我国这一时期发表了大量的介绍战略管理会<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双月刊)2008年第5期计的论文,我们将战略管理会计单独列出。
2.研究背景的分布我们将研究背景划分为三类。
尽管大多数的管理会计研究适合于制造性的行业环境,但是很多研究成果是可以推广和通用的①,不限于任何一个企业或行业的研究属于通用型的(genericsettings),这类背景一般比较抽象或程序化。如果论文表明研究结论是针对企业或某个行业的,我们则将其划分为企业背景。这些企业主要包括制造性企业,还有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机构以及垄断性企业。最后一类是医院、政府和公共事业部门等非盈利组织。可以看出,针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在国内外的比例都很低,而国外大多是通用型的研究。
3.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以企业界为背景的研究主题非常广阔,而非盈利组织和通用性的研究背景则更为关注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JMAR中非盈利组织背景的比例几乎是《会计研究》的两倍。并且,《会计研究》通用性的研究比例较低,而JMAR有相当数量的研究是针对所有组织的(45篇),这将是未来我国管理会计学者努力的方向。中外研究相同的一点是,管理控制系统不管在什么样的背景下都是研究的重点,这表明了管理控制系统在管理会计中的重要性。另外,我们还发现,战略管理会计研究在国内占有相当的比重,这与JMAR极为不同。
(三)理论基础西方对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的应用比例明显超越我国;而我国只有在战略管理理论上占有优势,而在组织行为学与社会学方面尤为欠缺,大多数采用行为学的国内论文只是从规范的角度进行论述,实际上在国外的研究中,行为学研究大多是与问卷调查或实验研究相结合,提出有关行为学或心理学的变量并建立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因此,尽管也是应用了同一的理论,但是研究的深度和结论的价值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另外,根据相关研究,我国管理会计的经验研究有38.89%缺乏理论基础,是国外17.98%的两倍还多,与本文的数据结果基本一致(见表3)。这使我们感到与世界学术主流的差距并不只是技术方法的应用。在国内其他类中的研究,大多缺乏理论基础,规范性和介绍性的研究过多;而JMAR其他类中的研究则有相应的理论基础,并且多采用经验研究方法。JMAR对于综合理论的应用比例也高于《会计研究》。(四)研究方法现代哲学按照他们以理性或经验为知识的来源或规则而被划分为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
根据方法论的不同,现代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可分为两大类:
1.经验研究方法(广义经验研究,包括经验实证)。经验研究是寻求对客观现象解释和预测的某些具体研究方法的总称,包括档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实地调查法等等。经验研究区别于规范研究的最大特点是它关注实务如何进行的,而不是关注实务应该如何进行;不采用价值判断的方法,而是采取价值中立的立场,并且侧重于对命题进行证伪。
2.非经验研究方法(包括理论研究)。指除了经验研究以外的其他研究方法,包括分析性研究和规范研究、最优化等等。其中,规范研究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围绕经济政策行为的经济后果进行逻辑推理,提出政策建议和制定行为标准。随着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国外还出现了大量的分析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几乎无不例外地基于理论和生产经济学的理论和模型,它是建立在严格的理论假设和模型推导基础之上的,是连接理论与实证的桥梁。
我们把非经验研究分为分析性研究与其他(包括规范研究等)。因此,我们将研究方法划分为经验研究与非经验研究(见表4)。而经验研究又可以划分为:问卷调查、档案研究、实彤案例研究、实验研究以及综合方法(见表5)。统计结果证明了我们前述的分析,在国内的管理会计研究中,非经验研究占有绝对的优势,而国外管理会计采用的却是以经验研究为主流的研究方法。尤其是实验研究方法,还没有出现在《会计研究》中,但是在JMAR中的比例却相当的高。另外,国外与国内在研究方法上的发展阶段的确存在差距,国外已经以不再以案例研究为主,相反国内还处在实地/案例研究的阶段,这一阶段对于国内管理会计的发展极为必要,也使我们更加期待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得到应有的重视。四、我国管理会计研究走向世界的建议
(一)培植良好的企业文化国内一些学者认为管理会计研究之所以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还缺少优质的企业。优质的企业不仅仅具有良好的业绩,更重要的是拥有先进的企业文化与管理理念,包括先进的管理思想、员工公认的价值观、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及激励机制。这些因素极大地影响了管理会计对企业实践的指导作用,进而也影响了研究的范围和水平。例如在国外,作业成本核算与管理已经相当普遍,作业成本法的研究也可以采用大样本,而在国内,目前大多数企业并没有采用作业成本法,只能作实彤案例研究。因此,应更加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通过培育更多的优质企业,为未来管理会计的研究提供更多的空间。
(二)成立管理会计师协会由于我国缺乏一个将学术界与实务界都包括在内的管理会计职业组织,学术界与实务界沟通的机会很少,学术界难有机会深入到企业中开展调查研究,因而对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管理会计的情况缺乏了解;而实务界对学术界发表的科研成果感到理论性太强,与企业现实情况不相符合,不能有效地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①。因此,我们应该着手建立中国管理会计师协会,推动中国的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和实务应用的发展。成立管理会计师协会不仅能够促进管理会计在企业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而且也能够加强管理会计师的社会地位。
(三)加强与国外学者的交流与合作西方对于管理会计的研究目前依然处于领先,他们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以及对综合理论的应用能力。对国内管理会计学界而言,走出去之前应该先引进来,通过加大与国外尤其是北美教育背景的海外学者交流和沟通的机会,了解和掌握国外管理会计研究的最新动态,不断将新的理论和方法与中国的实务相结合,才能使国际学术界更好地接受和了解中国的管理会计研究。交流的形式可以通过邀请海外学者讲授博士研究生专业课程、举办国际管理会计研讨会以及共同进行课题研究等等。
关键词:文化景观;管理开发;研究;保护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cultural landscape and the work of management, for the related artifacts,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good features, in view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combined with the cultural environment, develop detailed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scheme,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in this respect, make a detailed analysis of how effective the cultural landscape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re solved, and strive to make the work more on step by step, perfect the system and the corresponding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make positive contributions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 cultural landscape.
Keywords: cultural landscape;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文化景观,是人们极为宝贵的物质财富以及精神财富,它不仅反映了人类在某一时期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更是一种物质文化的珍贵遗产,对于人们今后的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在相关的管理以及开发利用等过程之中,存在有一些问题急需要进行解决,过度的开发、利用以及管理模式和制度的不健全,都有可能导致一些较为严重的后果发生,因而为了更好的避免这种情况,并且减少文化遗产的丢失,需要制定出更加完善的管理保护方案,并且针对其中的开发和利用项目,进行良好的改进。在相关工作的进行过程当中,需要坚持文化景观的发展本意,力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保留珍贵的物质文化以及精神文明遗产,为此项工作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文化景观资源概述
1.1文化景观概述
文化景观,在上个世界二十年代开始,已经普遍的使用。其所指的,是人们在地表挥动当中的一系列产物,是集建筑、田野、自然风光、城市、厂矿以及交通、服饰、人物等为一体的文化现象的复合体形式,反映出来的,则是人们文化体系的主要特征以及当地的地理特点等。由于有着不同的集团、不同的地理特征以及生活特点,再加上文化背景的不同,所以,人们创造出来的文化景观也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主要的来讲,景观可以分成自然景观以及文化景观两大类型,自然景观,其指的主要是没有完全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性的综合体,而文化景观,则主要是人类居住在地球之上为了满足某种需求来利用自然界提供的种种材料,有主观意识的对其进行创造,得出来的一种物质形式,这一点在文化景观的管理以及开发工作当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需要引起足够程度的重视。在文化景观当中,除了一些看得见的事物和基本的现象之外,还有许多无法看见的但是价值又非常宝贵的物质,比如,在景观当中,有着文化的起源以及发展扩散等方面的价值以及相应的证据。同时,文化景观,有时间的变化,也有着空间上的变化,时间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其创造着过去曾经居住在该地区之时的文化集团发展以及变迁的主要情况,而空间上的变化,则可以很好的反映出各个集团之间在文化塑造上的特征。明晰文化景观的主要特点、形成的因素以及类型特征等,是相关的管理开发工作当中的重点和要点。
1.2文化景观形成的因素
文化景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每一个历史的时期当中,都可以按照相应的文化标准等,来对自然环境施加一定的影响,并且将其变成为文化景观。一方面,民族的迁移,某个地区的文化景观,不仅仅是一个民族而形成的,另外一个方面,文化景观,其除了一些具体的事物之外,还有一种难以表述出来的独特的气氛,所以,人们往往将文化景观和宗教的教义u、社会的制度观念以及政治基本制度等,联系起来,认为其中有某种关联,并且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概念。而文化景观的形成因素,则有许多种,很好的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对于其管理和开发来讲,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首先,是心理的因素,对于环境的一种感觉和反映,其次,是形成于政治因素,例如土地的区划以及配置等,第三,则是历史以及经济的因素,包括有民族、宗教习俗、语言、环境以及供求的规律等,最后,则是农业的因素,包括有品种的耕种以及改良方法。明晰这些文化景观的形成因素,对于后期的管理和开发来讲,非常重要,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根据文化景观的特点和基本的性质,来进行合理并且科学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加强实践的质量。
1.3文化景观特征及类型
文化景观的类型,主要的来讲有两个,一个是物质文化景观,其中主要指的是人所创造出来的实物景观,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有着密切的关联,例如建筑、装饰品以及雕塑等,从某个地区的人们主要特征当中,就可以明显的看出来;第二种,则是精神文化景观,其帮助人们更好的认知世界,同时对于科学的思想、哲学、宗教、语言以及教育等,有着更加深刻的了解和掌握,约束人们的行为以及基本的道德,也是一种信仰的体现,反映出人类的美学感受以及对于艺术、音乐等的欣赏,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以及风俗习惯的展示。可以这样说,物质文化景观和精神文化景观之间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不能够将两者分开,并且不能够认为精神文化是较为抽象并且没有明显的物质形态的。
文化景观的主要特征,有三点,即功能性、时代性和空间性,例如我国的故宫,反映除了当时封建的统治,特反映出了建筑和艺术科学的水平等,是一种功能性的体现,而时代性,则是对于当时时代特点的一种体现、对于创造的一种反映。很好的针对文化景观的特征以及其基本的类型,进行合理的管理和开发,根据实际的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不仅是对其一种保护,更是对于宝贵的文化遗产的一种继承和发扬。
文化景观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根据上文的详细阐述和分析,可以对文化景观及其基本的特征、类型等,有着明晰的掌握和了解,接下来,将针对其中管理和开发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力求找出问题的真正根源所在,并且进行合理的解决和改进。
2.1虚假文化信息的传递
文化景观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已经开展了多年,针对其中的相关保护意识,也是逐渐的深入到了人心以及相应的管理层面之中,但是,另外一种现象,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即针对文化景观和相关的物质遗产,进行虚假信息的传递,借着假文化的名义,对其文化的内涵进行扭曲,并且在现今,这种情况已经形成了泛滥的情况,不得不引起高度的重视。文化景观之所以被纳入到遗产的范围之内,其关键的一点,就是对于历史信息以及相关的自然环境等融为一体的反映和继承,由于其珍贵的历史价值,需要很好的重视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管理以及保护,并且针对实际的状况,来进行最佳形式的开发,减少此类问题的发生。我国历史之上的建筑,多半为土木建筑,年久失修,存在破损等的情况是在所难免的,所以,文化遗产景观,一方面要进行修复,另外一个方面,要重视其管理以及保护,针对历史性的文化景观,应该改以保护历史性的信息为基本的原则,并且力求使其“延年益寿”,并非是“返老还童”,这一点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尤为重要。但是,在现今旅游产业作为支柱的产业思想领导之下,相关的文化景观在利用以及管理等项目,和旅游以及利益方面联系越来越紧密,往往会忽略其中的历史信息,丢弃了最为真实并且宝贵的历史文化,同时,弃旧建新,也是一大问题,往往为了使利益达到最大化,而可以的对营造一些虚假的古董,并且冠以文化的理念,但是,其毕竟是虚假的,难以很好的传承文化景观所反映出来的可持续发展的元素和重要的历史信息。针对上述的情况,需要在相关的管理过程当中,予以高度的重视。
2.2妥善处理外来文化的冲突
外来文化对于文化景观的冲突,由来已久,需要在相关的工作当中,进行合理的改善和解决。在目前的文化景观发展和建设之中,一些外来文化的侵入,致使我国的许多历史性的城镇以及历史街区等,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对于精神风貌等,也有着一定的影响。一方面我们不应该跑排斥外来文化的交流和渗透,因为好的文化理念应该是能够被各个国家的人民所接受的;但是另外一个方面抄袭式的文化以及照搬式的行为,应该很好的避免,不能够将本土的文化视作为落后的文化,这种观念是极其错误的,文化的交流,应该有着冲突和嬗变,但是,其最终的结果,应该是一种很好的融合,只有将外来的文化、其中的重要理念等,融合进入到地域的特征当中,才能够使本土的文化信息得到真正的发扬,并且和国际接轨,这样,才能够形成最佳的文化交融。针对上述的文化遗产景观管理、开发以及保护等工作当中,存有的主要问题,需要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予以较高程度的重视,并且在相关的改进过程当中,很好的结合文化景观的主要特征和基本的类型等,进行合理的改善。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开发方案
根据上文的详细阐述和分析,可以明晰在世界文化景观的管理以及开发保护工作当中,存有的主要问题以及需要改进之处,接下来,将有针对性的进行合理的方案的提出,力求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加强相关的工作效果和工作质量,使文化景观的管理以及开发保护方面的工作,可以更上一步台阶,为文化以及精神遗产的传承以及发扬,作出积极的贡献。
3.1建立起文化景观的本底调查以及相关的评价原则
针对文化景观以及相关的遗产资源,在利用以及开发管理的过程之中,需要首先对其相应的资源本底进行调查以及研究,甄别其遗产以及相关资源的真实性,并且根据文化景观的实际状况,对其中的原真性内涵进行研究,重点的对文化的渊源、生态环境以及主要的类型特征等方面,进行深入并且细致的分析,力求所有的信息都完整并且可靠。第二点,针对原真信息的历史性、独特性以及相关的完整性等方面,需要进行加强管理,并且对于其吸引力、承载力以及所处于的地区之内的生态环境,进行一个系统化的分析和研究,以此为基本的依据,来进行管理以及保护工作方面的加强和提升,达到最佳的目的和效果。此外,针对调查以及研究的结果,要在其分析的基础之上,进行评价,并且进行排序,便于更好的进行相关的遗产资源保护,建立其与之对应的文件和档案,达到加强管理的目的和效果。只要明确了文化景观资源的真实性以及真正的文化内涵,并且在很好的确立了保护等级、建立起相应的保护措施基础和前提之上,才能够针对文化景观以及相关的资源进行更好的利用和保护,而管理工作,也会随之得到加强和改善。
3.2确定文化景观的资源保护以及管理规划原则
确立文化景观的保护以及管理规划制度,是建立其相关的资源保护措施当中最为有力并且最为重要的手段和方式。相关的保护规划建设,应该在资源保护调查以及分析评价的基础前提之上,对保护的等级和范围进行划分和界定,并且以此为基本的依据,来确定分级保护的力度,加强相关的管理工作,力求将文化景观的保护工作重点落实到实际的工作当中、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当中。在相应的工作过程之中,还需要很好的把控住发展的度,明确的划分分类的保护界线,针对保护区之内有相关科学研究价值或者是保存价值的世界文化景观,划分出一定的空间以及范围,作为最为核心的保护区域,针对其特征以及主要的类型,进行详细的管理。而在其保护区之内,应该严格的进行标准准则的制定和完善,明确相关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规则,不能够新增加任何相应的与文化景观资源毫无关系的设施建设,同时,应该综合的针对资源地区之内的生态环境,很好的结合其文化景观资源的特征和类型等,综合的进行整治,力求使其达到平衡的状态,更好的促进其发展和进步。
所有的保护和利用方案,都不能够离开严格的规范和管理,所以,编制出详细的管理以及规划制度,建立其完善的管理目标体系,并且将工作当中的重点严格的落实和执行,是非常重要的。在实践操作当中,应该将管理的职能落实到实处当中,制定相关的措施,力求使文化景观资源能够得到真正的利用。编制出相关的计划方案,是落实工作的基础以及大前提,需要强调其中管理的目的,并且明确资源保护的基本方案,确保其是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之上进行研究,并且在生态环境的平衡以及文化传承的前提之上,进行最为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3.3建立起文化景观的管理预警制度
文化景观的管理预警制度,也是工作当中的重点和要点,需要引起足够程度的重视。首先,需要建立其完善的技术预警系统,应该编制文化景观资源利用和发展的基本规划,并且结合其中的技术方案,针对基本的管理制度,进行详细的制定,并且严格的执行。其次,需要建立起反馈机制系统,根据相关的偏差,产生一个相应的控制信号,并且以此为基本的依据来对管理工作当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及时的纠正,减少干扰和误差,来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和目的。在文化景观的发展过程之中,难免会遇见突发的状况,这就需要制定出资源的啊发展基本概要,同时不断的加强管理和保护方面的工作,将工作当中的重点和要点落实到实处,减少误差的发生。最后,针对预警当中的管理工作,也需要进行完善和加强,文化景观,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地理状况以及文化环境、背景等,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实际的研究和管理工作之中,需要正视这些问题,并且根据实际分析得出的结果,来进行相关工作的协调和发展,不断的加强工作的质量以及工作的效率,明确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能和基本的责任,实行集中式的管理,针对文化景观和遗产资源等的特点,进行统一化的协调,以求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3.4加强基本的工作
根据相关的部门,制定出详细的文化景观保护计划,包括财政、宗教、农业、交通、规划以及建设等,全面的进行。同时,对于景观的真实性和历史性,要很好的还原,保护其组成的要素,针对空间的环境、历史的基本规模等,要进行明确的研究和分析,保证完整性。针对精神价值以及审美的特征,要很好的体现,应该和周边的环境很好的结合,展现出文化的传统,并且维系人们在自然以及审美层面的互动以及联想,依据基本的工作纲要,来进行实践当中的操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文化景观的管理和保护工作,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的方案和措施,同时,在很好的探析了文化景观和遗产资源等的特征、类型以及基本的功能前提之上,针对这些方面,进行合理的改进,力求使相关的管理工作更上一步台阶,通过预警系统的建立、基本管理规划以及评价原则的制定、基本工作的加强,来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为文化景观管理和保护事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同时,也为保证历史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周华为.浅议文化景观的发展以及相关管理规划工作之中存在的基本问题【J】.自然文化资源,2011.3:51-52
1保障建筑节能施工管理的整体性
要实现建筑节能施工管理工作的优化,就要在整个工程项目的寿命周期之内,尽量地减少管理工作的委托现象。而减少管理委托,就避免了管理工作的割裂,保障了建筑节能施工管理工作的整体性,使得整个工程项目能够在计划内发展,减少违约情况的发生,避免了能源的浪费。坚持这一原则,就能够保障建筑施工的节能管理,使工程项目到达较高的质量。
2保障建筑节能施工管理的信息交流
在现如今的建筑施工单位中,施工管理过程中,往往存在着管理工作的分离,在一个建筑项目施工的整个周期之内,在项目的不同部分之间,会有不同的管理人员进行着分工管理。这就需要每一位管理人员之间的进行不断地交流。然而,由于管理人员较多,负责的工作也很繁杂,难免会出现信息交流的问题。因此,应当适当地调整建筑节能施工管理的模式,减少管理工作的分离,加强建筑施工的不同时期、不同部分管理之间的交流,保障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为建设更高质量的建筑奠定基础。
3保障建筑节能施工管理工作经济效益最大化
建筑施工中的节能管理,其最终目的就是为建筑施工单位节约更多的能源,降低施工的成本,一方面,利用更少的资源建设出质量更高的建筑,另一方面,为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贡献。因此,在建筑节能施工管理中,应当将增大建筑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为管理目标。这也就要求建筑节能施工管理工作应当将从项目的整体出发,充分考虑施工的整个周期、建筑的每个部分,从而寻找出一种能够为建筑施工节约最多能源的一种管理方案,实现建筑施工最终的节能目标。
二优化建筑节能施工管理工作的措施
1实现施工管理集权与分权的统一
在建筑节能施工管理工作中,既需要管理权利的集中,有需要将管理权利进行分离。集中权利,是要能够使管理者具有足够的权限,在对建筑施工的整个过程进行整体性地把握,并对管理工作进行指挥和引导;而将权利进行分离,则是为了避免管理者过于使用权利,而不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权利过于集中,管理者就有可能会忽略更好的管理方式,其决策也许并非是最优方案,这就会使得建筑节能施工管理达不到最佳效果。从整体来看,实现建筑节能施工管理的集权与分权的统一,能够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2完善施工管理分工协调合作
建筑施工过程中,节能管理不仅仅是在对项目工程的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更是对于全体工作人员的监督。从根本上来说,要对建筑节能施工管理工作进行优化,首先就要做好对于全体人员的管理。管理好领导者与基层员工的关系,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赋予不同的人员、部门应有的权利和应当负担的责任,就能够避免因为权利、责任不明确和利益的冲突而导致相互之间的矛盾。才能够进一步相互配合,做好整个项目施工的节能管理,共同为施工单位争取更大的效益。
3实现施工管理跨度与管理层次的统一
管理的跨度指的就是管理工作所能够涉及到的管理范围,而管理层次则指的是管理的深度。增大管理跨度,能够有效地加强管理人员之间、管理部门与施工单位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保障信息的交流,为节约施工能源提供信息保障,然而,其弊端则是淡化了管理层次。而深化管理层次,则能够加强上级领导对下层员工的管理,直接深入的管理有利于管理方案的实施,而其弊端则是缩小了管理的跨度。管理跨度与管理层次各有利弊,最好的方法就是权衡两者,实现两者的统一。
4保障管理中的责任、权利与利益的对等关系
关键词音乐视频(MV)节奏镜头声音剪辑
MV是musicvideo的简写,即音乐视频的意思。是基于播放途径的发展而演化出来的。其前身是MTV,即MusicTV。可直译为音乐电视,即用音乐配以画面,使原本只是听觉艺术的歌曲,变为视觉和听觉结合的一种崭新的艺术样式,然后在电台中播放。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其播放途径已经不单是电视一种,继而产生了MV一词,但在拍摄和制作上与前者没有大的不同。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将音乐形式加以影像化的表达和阐释,这种视觉化形式利用的就是视听审美的"通感"效果,即将音乐形式与电视画面形象相结合的一种综合艺术形式。其中,音乐的节奏变化、旋律流动乃至整体风格一般是与镜头表现大体相配合的,从而力求达到一种视听互动的效果。
当我们在观看欣赏一部MV作品时,往往会被片中的某些元素所吸引。可能是色彩、可能是故事、有可能是表演,更有可能是其他的元素。但是,一部好的MV作品永远是多种元素综合在一起的体现。这种体现在MV的表现中,我把它成为一种节奏,一种综合声、光、色的,给观赏者带来情感、情节、情绪变化的节奏。
一、影视作品中的节奏
节奏就是有规律的变化,天地万物都在不停运动着,同时遵循着自己的规律,所以节奏是遍布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任何艺术形式虽然载体不同,但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节奏。包括舞台剧,文学,绘画和音乐等等。影视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同样有着自己的节奏。
节奏是影视作品的重要艺术元素之一。它表现为连续而又有变化的运动。由于影视作品是时间和空间的复合体,节奏在影视作品中既表现在时间的流程中,也表现在空间的运动形态上。节奏通过情节的发展,演员的心理、形体及言语动作等影像造型,色彩的组合与对比,镜头的角度与景别及长度与运动的变化,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转换与组接,语言、音乐、音响的时值和动作的力度等方面来体现。影视作品节奏也表现为多种艺术因素的统一体的律动性。是视觉节奏与听觉节奏的有机结合体。
MV作为影视作品的一种体裁,在影响节奏的因素和对节奏的处理上与其他体裁的影视作品基本一致,其把握节奏的严谨程度往往高于其它作品,特别是在音乐和画面有机结合的过程中,如果把握不当,就会给人张冠李戴的不适感,因此,对于节奏的整体和局部把握对于MV的制作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影响影视作品及MV节奏的因素
1、被摄主体运动(镜头内部运动)对节奏的影响
主体运动速度、方向、幅度会对视觉节奏产生明显的影响。主体运动快,节奏快,主体运动慢,节奏感慢;在主体动作中“动接动”节奏加快,在动作暂停处"静接静",节奏放慢;同向主体动作的顺势而接,节奏相对流畅、平稳,反向主体动作交错连接,节奏变得活跃、视觉跳动。
2、摄像机运动(镜头外部运动)对节奏的影响
摄像机的运动方式(推、拉、摇、移、升、降)、速度、方向同样与主体运动一样,速度方向的改变来产生不同的节奏感受,而且,运动摄影能够给予静态物体以运动的效果,产生出节奏的变化。
3、画面的线条、轮廓、形状、色彩、光影等因素对节奏的影响
光、色、构图等都是影视画面中的重要视觉因素,而且是流动变化的视觉因素,这种流动所带来的各种变化对比形成了视觉的节奏。
在统一中有变化,在变化中见统一。
4、声音对节奏的影响
由于声音本身具有长短强弱的变化,因此,声音造型是形成节奏的重要手段。
(1)、各种不同性质的声音组合可以形成节奏的变化。
首先,一段音乐其本身的强弱变化就是节奏上的起承转合。在MV的制作中,镜头转换的节奏往往依据音乐节拍形成的节奏,而且听觉节奏一般会比视觉节奏更有力地作用于人们的情绪。其次,几种不同性质的声音之间的对比也可以形成节奏的变化,适时地加入某些同期声或者音响效果,以反差来吸引关注或衬托情绪、调节节奏,这样的技巧在实践中已得到越来越巧妙地运用。
(2)、声音与画面的配合可以增加叙事的内在节奏感
声音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力,它和画面的有机配合而形成的声画蒙太奇是影视艺术的重要构成。
5、剪辑对节奏的影响
通过镜头长度变化、镜头转换速度、镜头结构方式等剪辑手段来形成节奏是影视节奏控制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镜头长度及转换速度的关系体现为剪辑率的变化,剪辑率高,节奏快,剪辑率低,节奏慢。镜头结构方式既体现为镜头连接顺序,又可以指镜头连接的技术方式,比如,叠化、渐隐渐显、变焦、划像等都包含有节奏因素。不同的剪辑速度展现不同感彩,匀速剪辑(即匀速的镜头转换),显得从容稳定;慢速剪辑(包括采用慢动作处理)多用于情绪的抒发,节奏舒缓;快速剪辑则易激发强烈的情绪。
四、联系实际谈谈毕业作品MV--《Don''''tcry》制作中对节奏的处理和把握。
这是一首出自美国著名摇滚乐团GunsAndRoses(枪炮玫瑰)的经典情歌,这首歌和他们的其它作品相比,是极其富有柔情的一首歌,音乐轻轻地响起,没有激烈的元素,没有强烈的词句,仿佛是情人间的低声耳语。前半部分带有悲凉的情调,后半部分迭起的时候,他们加进了极其明显的金属元素,表达了炽烈的情感和愤怒。歌曲在作曲、填词、配器、和声、演奏以及前奏、铺垫、过渡、、间奏等情绪走向上都做得无与伦比,是节奏和张力都很突出的歌曲。
首先,在前期准备的过程中,我先对片子的整体节奏作出设定,即整体的色调变化和运动变化以及歌曲从开始到结束之间的情绪变化产生的大的节奏。两个时空的交叉叙述采用不相同的冷色调,既产生色调上的节奏变化,整体上又符合歌曲的主题和故事的基调。各种运动设计根据歌曲前奏、铺垫、过渡、、间奏、、尾奏等大的情绪阶段划分成相应的由若干镜头组成的镜头组织,前奏到之间的镜头组织景别跨度小,演员表演动作小,运动镜头相应少且缓慢。部分演员动作大甚至夸张,镜头切换快景别跨度大(跳接镜头),镜头运动加快,加入甩镜头,镜头组织的连接形成整体的节奏。这种大节奏的宏观把握大关系大节奏变化对于全篇来说是科学、系统且必不可少的,整体节奏把握不好的作品不论个体镜头间的节奏如何变化,都会显得杂乱无章,跟绘画中所谓得画面“脏”、“花”是一个道理,就像一盘散沙,尽管每粒沙子得形状各不相同,但放在一起却是一把平淡无奇得沙土。拿GunsAndRoses的《十一月的雨》的MV来说,就是在整体节奏上把握很成功的作品,首先拿不同的色调对各个时空进行交叉叙述,其次在现场演奏时空和故事平行叙述中根据音乐、灯光、乐队表演的动作、镜头的运动呼应着故事的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情节演变,每个阶段的镜头组织的各种属性都在变化,于是形成了符合客观规律的整体节奏的变化,这种人性化的整体节奏把握是一部成功作品必不可少也是应该首先考虑到的。
【关键词】学籍,高校,档案,管理
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直接对学校的教学质量、社会名誉等有所影响。因此,为了可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完善人才培养制度,高校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学籍档案管理。但在目前,高校学籍档案在管理、利用等都存在一些急需要改善的地方。
一、高校学籍档案特点
1.信息量庞大。伴随我们国家教育教学的不断优化、改革,以经多种教育形成的推广。各大高校在扩招的同时也在扩大自己学校的专业内容、种类、科目,而且越来越复杂。这些情况也决定了学籍档案向着庞大、多元的形势发展。一般来说,学生的学籍档案包括了静态及动态信息。静态信息:学生基本信息(名字、出生日、住址、联系电话、家属联系电话、学号、录取成绩及录取号、专业等等);动态信息:所学的科目信息、考试成绩(包括正考以及补考的内容)、平时作业、论文、毕业资格审核等等。
2.准确、真实性。学籍档案记录了学生从入学开始一直到毕业的各种信息。这种记录一定是可以真实反映学生在高校学习、生活阶段的各项真实的内容。如在学校的基本情况、学业完成度、学生在校得奖或受罚的记录等等。这些资料是在有关学籍管理规定中所形成的,根据有关要求整理而得,因此所有的档案都必须是真实且准确的。
3.周期采编及动态扩充特点。在学校,每个学年的开始、结束等,都是学生综合素质变化的真实记录的一个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学籍管理方面文件材料形成最多的一个阶段,这样就决定了学籍档案其文件材料的形成是具有周期性的。同时,一整套赛事的学籍档案是基于对学生基本素质发展的记录、收集、整理,通常是以阶段为单位进行开展的,有的内容每学期一记,有的则是一学年一记,如遇特殊情况,还要随时记录。
二、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现存问题
1.要求不统一,制度不明确。无论是何种工作都要有制度方面的制约,有的高校只是简单给档案馆拟定了一些管理规定,而对管理人员未提出明确需求,而这样不单让工作人员无法意识到学籍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同时对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不尽职。有的高校本科生学籍档案一般都存放在学生工作办公室、团支等等,因为从事有关管理工作人员具有比较大的流动性,且缺少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未能统一管理,制度不完善,存在责任不明确、安全性弱、保密性不强等情况。再加上学籍档案数量比较多、存放的空间有限,无法做到好的管理。很多都是学生干部来对档案内容进行更新、管理等,档案管理无法做到安全、保密、完整。
2.档案管理过于复杂。档案管理复杂是因为当前高校本身的教育方式所决定的。很多高校不单单有学历教育,同时也存在着非学历教育。例如全日制教育、成人教育、远程教育、单科教育、大专教育等等。不同的教育系统都有自己的档案管理,而且管理方式也不统一,这样就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档案管理的复杂性,也正因为这种复杂性,在管理方面不具有条理性,让管理的难度加大,也是当前极需要改善的一个问题。
3.信息化落后,管理手段陈旧。高校学籍管理仍以分部门而治的多个系统管理的方式,未有统一信息管理的平台,每一个部门均有自己的一整套信息的系统,增加了工作量不说,也让信息无法达到共享的状态,重要劳动多、准确性过低等等都是管理手段陈旧的表现。虽然当前教育部已向各大高校推动了无纸化的办公、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手段,但是真正把电脑、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手段,但真正把电脑以及网络运用在档案管理中的仍是少数,多数的高校还是采用手工录入、查询的方式,再加上检索工具落后,在查找学籍档案时存在很多问题。
三、解决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现存问题的解决方法
1.构建服务观,规范管理。在不断加剧竞争的今天,无论对对哪一个领域而言,都是人才间的意识,而在这一种人才竞争中,高校学籍档案管理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价值、作用,直接关系着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因此,高校的领导、各部门、教师、学生等都要重视学籍的档案管理,要自觉更新、完善档案。由于学籍档案管理所涉及的内容极多,在收集整理时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构建起规范的管理制度是做好学籍管理工作的前提,同时对这些制度不断加以修订。拟定一整套完整的收集、保管、和、安全保护等系列的规章制度。同时,伴随高校本身发展的需求和学籍管理服务对象的不断变化,学籍管理工作需要在新管理方式下,以学校的中心工作开展,如招生、就业、专业设置等等,构建起以服务为主观念,进一步加大服务功能。
2.开展灵活多元的管理方式。学籍管理方式一定是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开展的,具有可靠且灵活的管理方式,开展分专业、分层次多元管理。当前,很多高校均是执行学分制,学生可根据自己本身情况来选择学习的方式,在这一期间内,学生可在本系跨年级选课,或是在全校范围内跨专业选题,这样为学籍管理带来挑战,要让这部分的学籍管理得到最大限度拓展,需要跟踪并了解他们选课以及成绩的考核情况,要因人而宜分别登记、注册。
3.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构建网络化学籍管理。伴随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籍档案管理也一步一步实现了信息化。之前以保密及单纯为主管理方式也无法实现当前社会需求。高校学籍档管理一定要与时代同步,改革不适应现代化管理要求方法,把计算机技术加入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中。高校可构建起先进的教学管理系统、将选课、学籍等管理集中,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构建管理平台,实现资料共享。
四、结语。总之,学籍档案是学校档案信息资源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同时更是学校的财富。高校只有加强的学籍档案管理并重视其开发、利用,才可更好为教学及高校发展服务。虽然就目前而言,高校学籍档案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只要找到这些问题的核心所在,就一定可以提升高校学籍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玲.浅谈学籍管理信息化的现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
[2]云雪.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青年文学家,2012(4).
关键词:出纳工作规范不相容
0引言
过去有一种倾向认为出纳人员只管钱,整个财务管理中没有会计员重要,也往往把出纳员置于比较次要的地位。其实,这是错误的。出纳员与会计员都是一个独立核算单位的要害岗位上的工作人员,二者的地位应当是平等的,只是由于现金是具有特殊财富功能的货币符号,并且日常流动性很大,需要有专人管理,与专管帐目的会计员形成分工协作,相互配合、相互制约,是共同搞好财务管理的有机整体。
1出纳工作的作用不容忽视
出纳是会计工作的组成部分,具有自身专门的工作特点,主要表现在:
1.1社会性。出纳工作担负着一个单位货币资金的收付、存取任务,是和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转相联系的。只要这个单位发生经济活动,就必然要求出纳人员与之发生经济关系。而这些活动又直接关系到职工个人、单位乃至国家的经济利益。
1.2专业性。要做好出纳工作,一方面要经过一定的职业教育,要具备处理一般会计事务的财会专业基本知识,另一方面也要具备较高的处理出纳事务的出纳专业知识水平和较强的数字运算能力。出纳工作需要很强的操作技巧,打算盘、用电脑、填票据、点钞票等,都需要深厚的基本功。
1.3政策性。出纳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其工作的每一环节都必须依照国家规定进行。《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规都把出纳工作并入会计工作中,并对出纳工作提出具体规定和要求。
1.4时间性。出纳工作具有很强的时间性,何时发放工资,何时核对银行对账单等,都有严格的时间要求。现金和银行存款必须做到日清月结,每天都要盘点、核对。一旦出现失误,能及时发现,通过回忆并找出原因,把握弥补的最佳时机。
2规范操作流程,维护工作秩序
建立良好的会计工作秩序使记账、算账、报账工作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逐步实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进一步发挥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出纳是会计工作规范的实施者,出纳人员担负着资金收付,票据管理,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登记等工作。记账凭证中的每一张发票,每一个数据,每一项内容,出纳人员都必须熟知,即使会计审核过的凭证出纳人员也要复核,然后实施收付,程序才算结束。由此可见,实施会计工作规范化,出纳人员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
3货币资金的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3.1货币资金支付的审批与执行相关部门主管负责货币资金支付的审批工作,出纳人员根据经过审批的报销凭证支付。其支付的审批与执行应相分离,以防相关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造成货币资金的流失。
3.2出纳与会计职务分离出纳与会计的职务分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钱账分管。出纳人员主要是负责货币资金的收支业务、单据的编制以及日记账的记录,会计人员主要负责货币资金业务的处理以及有关凭证、总账、报表的编制等。此外,出纳人员和会计人员的工作还是具有内在稽核关系,出纳人员不得兼任会计人员的工作,会计人员也不得兼任出纳人员的工作。
3.3货币资金的保管与盘点清查这里的货币资金主要是指库存现金。出纳人员在每个工作日结束后,都要清点库存现金,并与现金日记账进行核对,会计部门主管组织清查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地清查库存现金,并与现金日记账进行核对,编制现金盘点表对结果进行反应,以保证现金的安全。此外,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4做好出纳员选派工作
正因为出纳工作如此重要,选派一个好的出纳员从事出纳工作就显得特别有必要,也就成为做好出纳工作的先决条件和保证。笔者以为,选派出纳员的最重要条件应当是:
4.1为人正派,忠诚可靠。执行现金管理、账户管理制度过程中往往遇到难解的问题,出纳员要以清醒头脑正视现实,用积极态度坚持原则的同时要想方设法去解决所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既不能放弃原则,又不能消极地不解决问题。
4.2爱岗敬业。出纳工作繁琐单调,时间长了有的人很容易变得疲沓起来。所以,开始选派人时就应注意选用那些热爱这项工作,肯于积极钻研业务,具有敬业精神的人。出纳员工作事无巨细,该跑银行就得跑银行,签发支票、审查凭证、申请批准、填单记(日记)账,哪一项都马虎不得;点钞要准确无误,计算要正确可靠,所有这些要求都靠有爱岗敬业精神的人通过勤奋学习和艰苦训练才能逐步具备起来。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工作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出纳工作又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一个企业的财务秩序是否良好,除了正常严格的核算之外,出纳工作应该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1]加入WTO对我国会计计量的影响(2006-6-20).
1.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720例,均为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社区护理管理的非手术胆囊结石患者,男230例,女490例,年龄17~84岁,平均(37.4±10.2)岁;体重50~71kg,平均(61.9±8.1)kg。
1.2社区护理管理方法
1.2.1构建信息管理系统:
为了确保社区护理管理的顺利实施,首要任务必须构建相关的信息管理系统,其包括预约信息管理、病情资料管理等,其次就是要求社区护士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有效地管理,然后通过多渠道对社区患者实施护理管理。具体就是科室要制定统一的胆囊结石患者资料登记表,该登记表的内容由患者的姓名、年龄、疾病诊断以及病情、联系电话、家庭住址、住院治疗时间等组成。
1.2.2特别照顾胆囊结石患者:
为了保证患者能够随时住院,随时咨询相关信息和随时进行复查和实现尽快治疗疾病的目的,对于在超声波检查室和健康体检中心需要接诊的但不能及时住院的胆囊结石患者,可以给患者查看相关的健康教育信息并发放“绿色专用卡”,实施全程绿色服务,随后将这些患者的信息按时录入信息管理系统。
1.2.3定时电话访问或开展专家网上答疑活动:
科室给每位患者提供了便捷的咨询方式,开通了咨询电话和相应的网站,24h热线服务,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关注患者在接受健康知识前后在生活中各方面的变化,比如饮食习惯的正确性、身体各项指标的是否正常等方面。此外,每天下午和晚上各有1h的网上答疑时间,以便解决患者所疑惑的问题,患者可以随时通过网上预约登记住院。
1.2.4丰富与胆囊结石患者的交流方式:
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对胆囊结石患者宣传相关的自我护理知识的最佳方式是专题讲座。其专题讲座的主要内容是给胆囊结石患者具体讲解胆囊结石病的病因、病理、治疗方法以及患者的自我防护等知识点,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此外,通过给每位患者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健康教育处方以及健康教育丛书等方式丰富患者的健康知识。
1.3效果评价: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考察最终效果,该问卷调查表是自制的,需要患者或者家属填写,如有意外,调查者可以根据患者口述代填,随后每位患者的调查表都要当即收回,以便结合患者的相应病例信息分析结果。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720例患者的遵医行为(合理饮食、定期体格检查以及戒酒等行为)明显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3讨论
据调查,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多发病于我国中部地区的中老年人群,尤其在妇女中发病率比较高。为了引起大家对这种病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组织社区护理向非手术胆囊结石患者宣传该疾病的知识,之后,胆囊结石患者慢慢淡化了对手术的顾虑,进而能及时入院接受治疗。通过这种普及知识的宣传大大提高了非手术胆囊结石患者的遵医行为(遵医行为就是患者按照医生的叮嘱进行治疗和保健的过程,又名患者角色的遵医行为),同时降低了一些并发症的发生率,而提高了非手术胆囊结石患者的术后自我护理能力。本组资料显示,720例患者的遵医行为(合理饮食、定期体格检查以及戒酒等行为)明显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4结语
【关 键 词】马克思/世界历史/系统分析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目前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从整体上系统地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方法。系统论表明:世界上的任何事物,或大或小,或物质或精神,无不以系统的方式存在,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世界是系统的世界,我们所涉及的对象,都可以作为一个系统而加以讨论和研究,找出其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揭示一般规律,从而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本文认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贯穿着系统论的基本思想,因此,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进行系统分析,将有助于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解读马克思的历史观。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系统的基本特征
如果我们从系统论的角度审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便不难发现,马克思在探讨世界历史的发展变化规律过程中,是把“世界历史”看作一个系统来分析和研究的。“世界历史”理论集中表现出了系统的整体性、相关性和动态性。
1.“世界历史”的系统整体性
“世界历史”的系统整体性是说,对世界历史必须给予全面的整体的系统的把握,立足于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的关系来考察世界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对于世界历史的考察,恰恰是遵循了系统的整体性原则。马克思不仅从某一侧面、某一角度对世界历史进行了审视,而且将其放到具体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了整体的、全面的考察。在马克思看来,世界历史的出现,并不仅仅意味着各个国家、民族经济联系的加强,而实质上反映了16世纪以来尤其是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在世界整体范围内出现的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动力所引起的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巨大转变,以及由此所引起的社会生活的全面变革和新的文明的创立。世界历史从其形成的时候起,所显示的意义是社会生活的整体变革。世界历史固然是由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但世界历史并不仅仅标志着一场“技术革命”、“工业革命”,而是包含社会生活全面变革的“社会革命”,是“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在世界历史条件下,不仅生产、消费具有世界性,而且精神、文化的发展也具有世界性,就连人的发展也成为世界历史作用的结果,“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经验上普遍的个人所代替”。世界历史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全面变革,世界历史的形成便意味着整个世界成为一个相联相依的系统。因此,必须从世界历史的系统整体出发,才能真正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2.“世界历史”的系统相关性
“世界历史”的系统相关性是说,如果把世界历史从整体上作为一个系统来考察,那么,构成它的子系统便是民族和国家。系统的相关性集中体现了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而马克思在研究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时,重点探讨了不同文明尤其是东方文明和西文文明之间的冲突。马克思在谈到世界历史条件下的文明关系时,讲得最直接、最明快的是近几年学者们经常引用的那段话:“资产阶级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正像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这里,马克思从“三个从属于”的角度揭示了近代以来世界历史系统内基本要素之间的相关性特征,真实地反映了世界历史条件下不同文明之间的真实关系。马克思认为,这种关系的形成,主要原因是资产阶级为增殖资本而拼命扩展的结果。马克思说:“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应当说,马克思当年所揭示的这种文明间的关系及其产生的原因至今依然存在着,而且有着继续强化的趋势。
3.“世界历史”的系统动态性
“世界历史”的系统动态性是说,世界历史从整体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时每刻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静止的、不变的事物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恩格斯曾明确提出,在人类历史上,“除了变化本身之外没有任何不变化的东西”。他在另一个地方,把世界历史的动态性描述如下:“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现代科学还告诉我们,对于动态事物的认识,必须从时空相关性和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入手才能够实现。由于整体就是部分与部分之间以及整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的,因此,事物只能从整体上才能够被理解,也只有从整体的角度才能得到对事物的真实认识。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世界历史的实际过程为依据,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时空表现及其有序性给予了深刻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是一个特定的动态的过程,这一过程通过不同的世界历史阶段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表现出来。作为特定动态过程的社会发展规律在世界历史时代的范围内必然表现为世界历史过程发展的有序性或阶段性。目前,学术界对马克思提出的社会发展的“五阶段式”或“三阶段式”问题有着热烈的讨论,但是,一个共同的认识就在于普遍承认世界历史过程和发展过程的有序性或阶段性。而这种有序性或阶段性恰恰是世界历史的系统动态性的展现。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系统的发展图式
在世界历史时代,逐渐形成了一个全球紧密相联与相依的整体。世界历史整体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巨大系统,不平衡性是它的最基本属性。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而对于世界历史系统内在而言,虽然存在着诸多的内在矛盾,但是,在马克思所阐述的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中,世界历史系统的内在矛盾集中表现为东西方文明间的矛盾和冲突。东西方文明间的矛盾和冲突展现给我们的是世界历史系统中各个基本要素(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平衡性。因此,不平衡性就成为世界历史系统发展的内在的基本动力。正是由于不平衡性,才使世界历史具有了丰富多彩的、千姿百态的发展过程;也正是由于不平衡性,才使世界历史走在一条逐渐进步、不断优化的光明大道上,使人类不断趋向一种理想的未来图景。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提出,开创了唯物主义解释“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先河,揭示了世界历史的发展是由于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所推动并通过不同文明间的相互交往和相互冲突实现的。马克思认为,世界历史是在生产力普遍发展的基础上,由各民族的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只有随着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发展,人们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普遍交往,一方面,可以产生一切民族中同时都存在着‘没有财产的’群众这一现象(普遍竞争),使每一民族都依赖于其他民族的变革;最后,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经验上普遍的个人所代替”。随着近代以来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在这里,马克思揭示出,世界历史的形成源于不同民族和国家的物质生产力的不均衡发展,由于物质生产力的不均衡发展造成了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不平衡状态,推动着“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马克思认为,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是先进生产力战胜落后生产力、文明战胜愚昧的过程,世界历史的发展就是在生产力的推动下,先进文明不断扩张的复杂过程。因此,世界历史的形成,无论对于生产力优先发展的西方民族,还是对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东方民族,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西方的工业革命,带来了欧洲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东西方文明发展的不平衡。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在其形成的过程中,通过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着各民族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从自然经济走向商品市场经济,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区域走向全球。“大工业发达的国家也影响着或多或少非工业的国家,因为非工业国家由于世界交往而被卷入普遍竞争的斗争中。”“大工业便把世界各国人民互相联系起来,把所有地方性的小市场联合成为一个世界市场,到处为文明和进步作好了准备,使各文明国家里发生的一切必然影响到其余各国。”这就是说,人类历史一开始并不是世界历史,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从总体上说,是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以自给自足的孤立的经济单位构成的封闭型的社会形态。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才得以形成,生产的社会化、商品化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力图建立世界市场;大工业的建立,交通工具的发达,对东印度和中国的入侵以及美洲的殖民化等等,使世界市场得以形成。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明确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马克思还对资本主义在开创世界历史中的作用给予了公正的评价,认为资本主义“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由此我们可以说,世界历史的形成归根到底是由于各个不同的民族和国家,源于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导致的不平衡状态,并由此造成的普遍交往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一、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内容及特点
市政工程设计范围比较广,管理工作需要面面俱到,加之其中的不确定因素相对较多,目标比较高、规定严格,同时还投入了一些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市政工程涉及到的有道路、桥梁、电力和煤气等,参与人员多,造价高,对周边的环境有一定的依赖性和影响,加上市政工程的施工过程涉及较广,所以其过程较为漫长。在这样一个长时间的施工过程中,加上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导致市政工程的施工存在着种种不稳定因素,如工程涉及的利益方,环境和自然变化,施工人员和材料的影响等等。市政工程直接关乎着老百姓的生命安全,是城市发展的形象代言,保证质量是市政工程建设工作人员的重任,所以市政工程的目标更高,执行起来更严格。过去,市政工程的管理较粗放,目前,市政工程管理已涉及到一些现代化管理方式,向着现代化方向转变。而这种较先进的管理方式,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源为其提供保障,防止一些没有资质或者不达标的企业或个人通过其他手段参与市政工程的建设,进而从源头保证质量。
二、市政工程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市场管理不完善
市场工程虽然多隶属于城市政府的管辖范畴,但是对于一些项目的具体实施,还是需要施工单位来进行。所以从总体上来看,市政工程的开展是在市场这只无形的大手的操纵下。虽然计划经济体制被市场经济体制替代,但是政府在其中的管理与协调的作用并不应削弱。从当前的市政工程的运营来看,往往是政府先对一些工程项目进行招标,经选择后,将其交给施工单位,然后政府便对项目进展状况不太过问了。
2、安全管理的意识薄弱
市政工程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导致工程质量和安全问题的原因很多,在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都存在着影响质量和安全的因素,如施工材料的质量和安全差异、施工工艺的改变、天气环境的变化、施工设备的磨损等,都会产生质量和安全变异,造成质量和安全事故。而安全问题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在于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薄弱,在项目的实践过程中,过多的重视了工程进展的速度和进度,而忽略了安全管理在整个项目流程中的重要性。
3、人力资源设施的不完善
人力资源设施的不完善对市政工程的管理也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市政工程建设的开展与管理离不开高素质的各个阶层及各个领域的工作人员。分析我国当前的人力资源设施现状,一方面部分新任职的工作人员,尤其是大学毕业生,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不成比例,实战经验较薄弱。而对于年长的老员工,如在施工单位任职的工人,他们经过多年的实际工作,虽然累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他们的知识已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很多方面的知识需要更新。
三、加强市政工程管理有效措施
1、建立健全管理机构、规范建设单位行为
在市政工程中,在工程项目中标之后,要想对工程的质量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作为建设单位就应该严格遵守分级管理和层层管理的原则,并且还要建立以项目经理部工程施工处以及专业工程施工队为主的三级质量管理体系。在进行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质检负责人要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全面的负责,并且安排质检处、质检员负责具体的项目业务,同时还要建立质量小组,要做到成员各尽所能,各司其职,并且还要制定严格的岗位责任制,这样就可以有效的保证工程的质量。此外,作为建设单位,还要聘请技术和管理的专业人才,对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业务培训,并且还要不断的学习建设方面的有关知识,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作为业主,在处理问题上一定要公平、公正、公开。
2、强化工程质量意识
工程质量对于整个市政工程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必须强化工程质量意识。其一,必须要增强市政工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主要是因为工程的设施设备对于整个工程系统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就会给国家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其二,要努力学习和运用先进的质量管理经验,并且要不断的完善自我,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工程的质量。其三,在实际施工中,要以反面教材为蓝本,提醒建设工程师,让他们自己抓好质量问题。
3、进行安全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现阶段,通过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可知,在市政工程中,发生安全事故主要是因为施工人员的行为不规范造成的,其行为不规范主要是因为施工人员没有较强的安全意识,所以,必须要对施工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方面的教育,并且努力提高他们安全操作的意识。在市政工程中,发生事故的因素有很多,而人为因素是主要的,所以,要大力做好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不能一次性的完成,要定期的开展安全事故课堂及讲座活动,并且还可以利用播放安全事故的图片、视频短片等等途径,这样就可以让从业人员了解到发生安全事故产生的严重后果。此外,还可以进行安全专业知识培训课程考核,并且考核通过的人员才可以正式上岗工作,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从业人员的安全。
4、做好成本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政工程竞争激烈,市政施工企业要想生存或谋求壮大,除了技术领先、资本雄厚之外,管理在其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活动中永恒的主题。切实加强成本管理是市政施工单位的首要任务,也是获取最大利润的关键。而成本管理的最终结果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施工企业必须重视成本控制,做好施工过程的“全景式”记录,每一项物资材料、每一台机械设备的进场、施工、停放时间都要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图像资料;每项分项工程每道工序开竣时间、使用人工情况都要有签字确认材料和影像记录。建立成本分析资料,对于每一笔费用都要有详细的资料记录,常规施工费用支出和因受客观因素影响非常规施工增加的费用支出都要详细地分析,并有多方签字确认,图文并茂的资料支持,精细化管理要体现在项目建设的每一个细节中,将工作做到细处,行动落到实处,加大对资金管理监督力度,加强资金筹、管、用,保证资金合法运行,力求做到事前预算管理、事中稽核审查、事后跟踪检查,这样项目的盈亏便一目了然、有理有据,一旦发生纠纷,这些资料将为工程变更索赔工作提供真实细致的依据。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市政工程作为城市建设的根本标志,不仅能从整体上反映出我国城市的发展状况,同时还能推动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通过上述简单介绍,可以基本明确市政工程的发展现状,针对当前市政工程的开展中存在的显著性问题,希望可以凭借笔者给出的建议,以此为出发点,将存在的问题解决掉。
参考文献
[1]叶长友,苏红燕.市政工程建设施工管理研究[J].科协论坛,2011(7):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