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管理会计论文范文

管理会计论文全文(5篇)

管理会计论文

第1篇:管理会计论文范文

国外管理会计学者在研究中大量引入经济学理论。1986年,Watts和Zimmerman在《实证会计理论》中指出:“本书旨在介绍建立在经济学基础上的经验性会计文献的重要理论和方法论。”该书介绍了有效市场假说、资本资产计价模型、市场失灵、公共产品、信息不对称、企业理论、公共选择、管制理论及契约理论等在会计理论研究中的应用。齐默尔曼(2000)以机会成本概念和组织理论作为管理会计研究的基本框架,写出《决策与控制会计》。

在管理会计研究中,经济学相关概念的使用比例非常高(50%),经济学成为解释会计现象的一种工具,或是用会计数据来验证经济理论的一种手段。同时,许多经济学家也认识到会计学的重要作用。科斯(1990)认为,会计理论是企业理论的一部分,在经济研究中,应很好地利用会计数据,因为会计数据能够让经济理论定量化,所以经济学家应学习会计学,理解会计数字的含义。国内管理会计学者除了对纯会计理论进行探讨外,也做了很多基于经济学理论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会计理论研究中所应用的经济学理论几乎都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尤为著名的是“过程的控制与观念的总结”。这一时期,会计学界也引入了西方的一些会计理论,但侧重于从会计角度进行规范论述,并没有涉及过多的经济理论。此时对管理理论、组织行为学理论等却引入较多,如“会计管理”的创立以及会计行为学的研究。笔者认为,《会计研究》1992年第6期发表的《科斯定理与会计准则》(刘峰、黄少安,1992),标志着我国会计学者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开始。此后,有会计学者介绍了实证研究方法,瓦茨、齐默尔曼的《实证会计理论》有了中文译本。《经济研究》刊载的相当一部分会计论文也是实证会计研究的文章,主要是利用国外成熟的模型对中国市场进行检验,其中所用的经济学理论大都来自于国外实证会计文献。会计学者对企业理论、产权理论、理论和管制理论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发表了一些富有创见的成果。

近年来,公司治理理论成为会计学者应用的主要理论,在会计论文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我国的《会计研究》杂志是一本具有较大影响的学术刊物,该刊自1981年以来,已刊载一定数量的管理会计方面的论文。我们选取1981~2000年《会计研究》上中与管理会计(包括成本会计、成本管理和业绩评价等)有关的363篇论文,进行有关涉及基础理论研究的描述性统计,剔除管理会计与其他理论结合的199个样本,表2表明,经济学在国内管理会计研究中出现的次数最多,应用频率最高。

二、借鉴经济学的精度、广度与深度

(一)借鉴经济学的精度———以研究方法为例

会计的研究方法根源于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规范与实证会计研究像经济学研究一样,把规范法和实证法引入会计研究中。下面我们将对经济学研究方法以及规范会计研究在20世纪的历史进程与实证会计研究的逻辑推演进行简单的回顾。最早区分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的是西尼尔,而对实证经济分析与规范经济分析做出更严格区分的是大卫•休谟,他提出所谓的“休谟判别法”:从事实性、陈述性的说明不能推导出规范性、伦理性的说明,亦即不能从“是”中推导出“应当”。休谟提出了实证经济分析与规范经济分析的判别标准,即实证经济分析研究“是”与“不是”的问题,规范经济分析研究“应当”与“不应当”的问题。同样,规范会计研究着重于说明会计“应当是什么”,而不限于说明会计“是什么”,因而规范会计研究不满足于现有的会计惯例,而是从逻辑性方面概括说明怎样才是良好的会计实务。规范会计理论的主要研究方法有演绎推理法和归纳推理法两种。

(1)演绎推理法

它是从一定的会计基本概念出发,推导出研究对象的逻辑性结构。演绎法的推导程序为:大前提—推导结论—验证—具体问题。其主要步骤为:确定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或目标;说明会计基本假设或目标对财务会计的指导作用;根据既定会计假设和目标,推导相关的会计基本原则和会计基本概念;以会计基本原则或会计基本概念来指导会计实务,规定会计的具体处理程序。演绎法的优点是,可以保持相关会计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会计理论的构建具有逻辑严密性。其缺点是,推理的正确性取决于假设前提,如果假设前提错误,则整个推理得出的理论结构将是错误的。

(2)归纳推理法

其特点是,通过对大量现象进行观察,然后加以分类,从中概括出有关概念的内在联系,再把它们组织或表述为理论。归纳法的推导程序为:观察—分类—概括—验证。归纳法的优点在于,它不受预定的模式束缚,把理论概念或结论建立在大量现象的基础之上。但是,该方法的正确性取决于观察对象的代表性。由于选择观察对象的范围和代表性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一定准确。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会计理论研究主要是以会计假设为前提,推导出会计原则、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处理程序。70年代以后,随着新技术革命、决策理论及行为科学等新兴学科向会计领域的渗透,会计理论研究主要以会计为前提,推导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与会计报告的标准。实证会计研究作为一个与传统规范会计研究特点迥异的研究学派,其目的不在于提出会计“应当做什么”,而在于解释会计“是什么”、“为何是这样”,并据以预测未来的会计行为及其影响(罗勇、贾鸿,1998),它是根据实际效用或现实因果关系来选择会计概念、原则、准则和各种程序。实证会计研究的基本步骤为:(1)提出理论假说和有关假设条件;(2)建立理论模型并得出主要结论;(3)对理论假设模型进行经验验证;(4)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提倡在会计理论中引入实证研究的是美国会计学家M.C.Jensen,他在1976年发表的《关于会计研究和会计管制现状的反映》中指出:“由于规范的理论占优势,会计研究是不科学的。”实证会计研究能解释已存在的会计现实“为什么会是这样”,以及为什么会计人员要从事这样的工作。自1968年鲍尔和布朗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发表之后,实证研究成为西方会计研究的主流,也使得管理会计的实证研究成为可能。管理会计的实证研究可以表述为:实证研究认为会计理论的目标是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而这也是经济学大部分以经验研究为依据的研究的基础;以对假设的实证检验代替研究人员的价值判断,对预先提出的理论性假设不是进行一般性的推演,而是采用可观察、可检验的实际证据来进行检验和说明;实证会计研究以定量分析为主,广泛采用精准的计量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实际数据,对假设进行检验,这使管理会计研究的结论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二)借鉴经济学的广度———以理论为例

人是行为人,而委托人是行为影响的一方。人根据契约为委托人做事,委托人依据契约对人给予奖励。企业的股票持有者与企业经理的角色是不同的,后者是经营(run)企业并做出决策,而前者是在契约签订生效后拥有(own)企业,对企业有剩余拥有权(residualclaimant)。剩余拥有权会产生剩余控制权(residualcontrol),这是一种可以后发制人的机动权(Berle&Means,1932)。理论说明,委托人和人有不同偏好,并且都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人具有机会主义行为,这将导致道德风险(Moralhazard)、成本(包括签约成本、监督成本、保证成本和剩余损失)的产生。1976年,Jensen和Meckling首次提出成本概念,认为成本是企业所有权结构的决定因素,缘于管理人员不是企业的完全所有者这一事实。标准的委托—理论建立在两个基本的假设之上:一是委托人对随机的产出没有直接的贡献(即在一个参数化模型中,对产生的分布函数不起作用);二是人的行为不易直接被委托人观察到(虽然有一些间接的信号可以利用)。在这两个假设下,有两个基本命题:(1)在任何满足人参与约束及激励相容约束而使委托人预期效用最大化的激励合约中,人都必须承担部分风险;(2)如果人是一个风险中性者,那么就可以通过使人承担完全风险(即使他成为惟一的剩余权益者)的办法来达到最优结果。委托问题的产生有四个原因,即授权和控制权分离、不确定性和分散投资风险、科层组织结构中的信息不对称以及有限理性和个人能力的约束(向荣、贾生化,2001)。委托人需要一种控制系统来使人按委托人的目标来行事,这种控制系统包括三个部分:决策权的分配(谁负责做决策)、业绩计量与评价(向谁报告何种信息)、奖励与惩罚(收集到的信息与人报酬之间的关系)。契约和决策的形成需要以信息为基础,而会计和审计正是与这种信息的收集和传播有关,因此,理论可以用于会计和审计研究中,以分析不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和审计程序的效率特点(ChatfieldM、RVangermerch,1996)。对会计领域问题的研究最有影响的学者有:Holmstrom(1979,1982)、Jensen和Meckling(1976)、Watts和Zimmerman(1978,1983)等。理论可以深入到会计学研究的各个领域(JensenMC,1986),其对管理会计的贡献在业绩评价方面更为显著。例如,在业绩评价指标的选择中,用理论来解释会让我们更深地理解会计基础与市场基础、财务基础与非财务基础、相对基础与绝对基础等矛盾。

需要说明的是,股东虽然可以通过审计者加强对经营者的监督,内部审计、民间审计都对审查会计信息、降低信息风险承担重要责任,但在现实中,由于内部审计组织不够健全,地位尚不独立,民间审计会受到审计委托、审计费用和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难以或不愿审查虚假会计信息,甚至出现审计师与企业合谋的问题(陈关亭,2001)。

(三)借鉴经济学的深度———以产权理论为例

我们首先对产权、交易等概念的历史演进及重要性做一个简要回顾,然后阐述管理会计借鉴制度经济学的必要性。完全竞争模型被构建出来,该模型的基本前提假设,如理性行为、公司的规模不经济等,都是非常著名的。其假定还有一个与产权相关的隐含假定是支撑完全竞争模型的基础:商品的供给与需求是决定价格的市场条件,对它们的利用反映了私人产权的制度安排;要实现完全竞争,所有的稀缺资源必须是私有的、明确的,并被有保障地拥有。这是从完全竞争模型或者近似完全竞争的模型中推导出的结果,也是由私人分散控制资源而引起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认为,产权制度隐含在完美的假定中,在对与价格具有同样作用的因素的研究中,对产权安排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1934年,康芒斯在《制度经济学》中提出交易的范畴。他认为,“使法律、经济学和伦理学有相互联系的单位必须本身含有冲突、依存和秩序这三项原则”,“这个相互的单位便是交易”,“一次交易,是制度经济学的最小单位”,交易“不是实际交货那种意义的物品交易,它们是个人与个人之间对物质的未来所有权的让渡与取得,一切决定于社会集体的业务规则”,“交易是所有权的转移”。1937年,罗纳德•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中第一次提出交易成本。之后,科斯在《社会成本问题》中提出著名的“科斯定理”,即“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私人成本将等于社会成本”。后来有学者将其扩展、引申为:如果市场交易费用为零,不管权利初始安排如何,当事人之间的谈判将使资源配置实现最优;如果交易费用不为零,不同的产权安排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可以通过明确的产权之间的自愿交换来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佳效率。

为了优化资源配置,制度对产权的初始安排和重新安排是必要的。科斯定理说明,通过改善企业内部组织制度和企业产权制度,可以不断地降低企业内外部交易成本,提高企业效益。然而,交易、契约、产权的关系如何?哪些类型的交易适合于企业合约安排?哪些类型的交易适合于市场合约安排?威廉姆森(1985)从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三个方面区分了交易类型,认为涉及高度专用性资产且经常重复发生的交易,适合于在企业内部进行。显然,资产专用性对于为何通过企业配置资源给予了很好的解释,但它不能解释威廉姆森提到的作为“卖者”的企业为何存在。

借鉴制度经济学的发展与逻辑演进,管理会计的现代应用必须渗透到制度经济学提及的众多理论(如交易成本理论、产权理论和制度安排等),否则,“如果没有产权的界定、划分、保护、监督等规则,没有产权制度,产权的交易就难以进行,产权制度的供给是人们进行交易、优化资源配置的前提”。

三、经济学对管理会计的启示

(一)实证研究(计量经济学)的精度———对现代管理会计研究的启示

无论管理会计(作业成本会计与作业成本管理、综合记分卡、KAIZEN成本计算、产品生命周期成本计算、行为会计、环境和战略管理会计、智力资本管理会计等)的发展趋势如何(余绪缨,2001),无论管理会计研究的内容由内深化与向外扩展如何并举,无论管理会计的选择指标从滞后性向前导性怎样转变,无论管理会计的货币性与非货币性分析怎样结合,现代管理会计的特点、重点及难点研究,都需要计量经济学的背景支持与后台支撑。计量是会计的一种属性,也是其最基本的特征。

(二)理论(信息经济学)的广度———对现代管理会计的诠释

传统的管理会计都假定信息是无成本的,或者至少不存在因信息而导致的成本差异。但是,信息经济学理论表明,任何信息都有其特定的成本,信息成本因具体情况而异,信息系统只能根据具体情况来加以选择。理论在信息经济学的基础上,从委托人与人获取信息的角度,结合人的行为因素,在管理会计中得到应用。

1.有助于管理会计人员在备选决策方案中做出正确选择

在理论体系中,管理会计信息可以为两种不同性质的目标服务:(1)用于优化委托人或人将采用的决策的环境进行事前评估,即修正信息;(2)用于评价决策执行的结果,以便在委托人或人之间按照契约的规定来分享上述成果,即业绩评价。决策前信息和决策后信息的作用以及对委托人和人利益的影响,有助于管理会计人员在备选决策方案中做出正确的选择。例如,业绩评价与激励人的最优努力相关,而人的努力不能被直接监督,如果没有建立业绩与报酬相联系的、能够反映绩效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就不能激励人为委托人而努力工作。

2.对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出现偏差的原因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

管理会计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应用都面临现代企业存在的一系列委托关系:董事会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关系、股东与董事会之间的委托关系、企业经营者与会计部门之间的委托关系、股东与审计者之间的委托关系等。从委托的机制来看,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决定着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出现偏差的可能性与原因。

(1)委托人与人的目标、利益、风险不同

由于所有权与控制权彼此分离,现代企业存在着一系列关系。委托人和人因各自利益、目标不同,所承担的风险也各异,在某些情况下,一方追求效用最大化时,会损害另一方的效用最大化。

(2)契约的不完备与信息的不对称

会计实务的变化难以预料,这不可避免地使会计法规、会计准则的制定存在滞后性。这些法规、准则不可能把会计实务中所有的情况都包括在内,只能对会计的总体目标、总体原则以及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做出规定,而对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的规定则相对灵活,这使人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时有很大的变通余地。契约的不完备再加上信息的不对称,使得人可以利用占有会计信息的优势和契约的缺口,选择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会计程序及会计处理方法,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对自身的业绩进行夸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产权理论(制度经济学)的深度———对现代管理会计的提示

1.从交易费用的定性到定量分析

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深度已经渗透到管理会计研究层面能够涉及的深度,如产权理论涉及的交易成本概念就属于制度经济学的内容。在交易成本理论中,交易成本包括外部交易成本与内部交易成本,涵盖了监督成本、信息取得成本、组织制度成本以及不确定性原因引起的成本等。这些都可以归结为机会成本,即选择不同制度形式的生产或消费所损失的机会成本。在成本管理会计理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机会成本理论,这里的机会成本是指选择最优方案而舍弃次优方案所丧失的收入,其实质是选择不同企业组织形式、生产要素配置与管理方式的问题,它贯穿于投资决策、生产组织和产品销售等过程,是既定制度约束条件下的机会成本。对企业交易费用、机会成本在定性基础之上进行定量研究,已成为管理会计的核算分析内容。制度经济学研究正在更为深入地展开,将会为管理会计的领域开辟新的研究空间。

2.以资产的流动性划分资产到从专用性角度划分资产

资产的分类一般都遵循一个原则:以资产的流动性为标准,对资产进行分类和管理。按流动性划分资产存在的一个很大问题是,信息使用者既不能获得关于无形资产的准确价值计量信息,也不能获得有价值的评估信息。其原因是:(1)存在不能独立存在的无形资产,这些无形资产与企业的有形资产相结合无法分离,而能够分离的无形资产价值又往往是在企业经营有形资产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所以人们难以清晰地界定其范围;(2)流动性划分与无形资产的相关程度很低,按照流动性进行划分的资产虽有利于描述有形资产的特性,但不能有效地描述无形资产的特征,也就是说,流动性与无形资产的相关程度很低,信息使用者如果仅利用现有的财务报告信息,是很难评价无形资产价值的。资产专用性并不是为描述无形资产而提出的,但从会计的角度看,专用性对资产进行另一种分类,能够从财务报表中挖掘更多信息。我们可以对资产的专用性进行一下回顾。

1985年,威廉姆森将描述交易的主要维度分为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次数。资产专用性,是指为支持某项特殊交易而进行的耐久性投资。专用性资产一旦被用于某种交易,它就无法在不发生巨大损失的前提下转移到其他交易中。由此可见,资产专用性表明资产有专门用途,其收益依赖于它所支持的专门交易。资产专用性包括地点专用性、实物资产专用性、人力资产专用性、完全为特定协议服务的资产专用性以及名牌商标资产的专用性。交易的不确定性,是指由于交易双方的协议不可能完全,在交易过程中就可能因为一方的机会主义行为而出现一些预料不到的情况。在双方进行了专用性投资的情况下,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双方的交易关系更加复杂化,进而出了对契约关系进行调整的要求,并因此对组织与交易的匹配关系产生影响。交易发生频率,是指交易双方进行交易的经常性或重复程度。采用垂直一体化方式,能够提高契约关系的稳定性和调整性能,但垂直一体化会增加组织管理费用。因此,只有对较高频率的交易实行纵向一体化,在经济上才是合理的。需要补充的是,考量交易的另一主要维度应涉及交易效率,交易效率对分工水平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它随合约自主权、合约结构的优化、产权保护程度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而提高。

四、结语

第2篇:管理会计论文范文

利润表是受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影响最大的一张财务会计报表。首先,由于收入确认条件的影响,利润表还受与企业的真实经营存在较大的时间性差异,这就导致了利润表反映的数据有滞后性,对经营决策容易产生较大的误导。例如根据“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全部转移给购买方”,房地产收入的确认往往要等到项目竣工交房后才确认,而实际上相应的房屋早已于两年前预售。其次,财务会计对于财务费用的处理较为狭隘,只反映与负债相关的财务费用,而对于与权益相关的资金占用则视而不见。对此企业在管理会计报表的利润上将对权益资金占用也应计算财务费用,即从EVA角度去综合评价某项产品运营或投资决策的经济性,并相应进行考核。此外,公允价值变动、坏账准备计提、存货减值准备计提等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也会导致利润表好像雾里看花,并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因此,管理会计报表涉及利润的预算和业绩考核等指标,需要剔除会计政策和时间性差异的影响,使得管理性报表能够更及时地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更为准确地引导和考核企业的各个利润中心。

二、现金流量表层面的融合

现金流量表作为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补充性报表,从会计信息含量上并没有后两张报表那么丰富多元,仅仅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收支情况。从现金流量表科目看,反映的现金流信息也过于综合,仅仅区分经营性、筹资性和投资性三大类资金收支,很难从现金流量表看出企业经营是否出现资金问题。为了便于企业管理使用,财务会计的现金流量表可以改造为管理会计的资金计划表。具体来讲,企业可以根据各个部门的职责制定各自的资金计划,例如销售部门需制定回款计划和销售费用支出计划,人力部门需要制定人工薪酬支出计划,而财务部门需要对新增借款、归还借款、利息支出和税费支出制定资金计划。资金计划表通过提高各个部门的资金意识来提高集团资金使用效率和降低资金成本,也能发现各个部门资金收支的趋势和合理性。

三、结语

第3篇:管理会计论文范文

作为管理会计的主要表现职能,其体现在适时地完善各种会计管理内部的相关管理制度和条例上,包括为企业适时地处理各种系统内容。这种会计的系统化管理有利于保证企业内部经济发展。管理会计能利用相应的意念和条件来解决企业内部的各种内容和信息,这种综合性的会计管理方式使企业内部的运行更为高效。现今,这种会计管理学以全新的方式发展,更要用理论和实践来应用和指导,促进企业的发展。例如:企业内部相关的各种信息每天都有很多,管理会计在对内部信息的处理和整合时,就需要用熟练地会计管理的有效方法对企业信息进行处理。对于一直波动不定的信息,在进行整合时可采用预测分析以及差异性等比较的方法进行处理,做出简单有效的预测和应用;对于出现紧急现象或者是波动很异常的信息内容,要及时的应用事前和日常应用的控制技巧将出现的信息状况及时地处理。当然,对于企业内部的管理会计人员的管理也是不能忽视的,积极适时地建立对会计管理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建立相关的责任条例和颁布一些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措施,保障会计人员内部的秩序纪律和素质,保证管理会计内部公国的高效和质量,保证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二、会计管理的作用

1.为企业内部提供管理信息。企业从事的各种经济活动,要在足够资金下才可真正推动,同时,这也应该跟企业的管理、控制相结合。其内部相关信息不但要结合成会计内容,其中也有许多相应的非会计元素。要加强对企业内部及相应信息及经济的运作管理和控制,就要要求企业内部实践者的加入和参与,从而实现高效的管理与控制。

2.在企业内部直接参与决策。企业内部系统化有序化的管理和控制要求企业决策者对企业内部信息内容做出正确应用和思考。为了真正保证和促进企业内部的高效化管理应用,企业更要积极适时地进行决策和思考。但是,对于企业内部管理会计的应用,要做出正确的思考和决策,其就要对信息做出正确高效有效的处理和应用。只有管理企业内部会计适时地加入企业的管理和控制,辅佐企业管理人员提供新的思路和想法。例如:一企业经常批量生产的原材料先前总是在市面上采购。若其量少于4000件,其价钱在9元/件,若其量多于6000件,其价钱在10元/件。但是要是企业自给自足自产自销,这就要从产商那要回资金18000元,估测其成本变动在7元。要求:运用成本平衡的计量法对企业原材料的购入和加工进行决策,并讲明理由。(1)当采购量为4500件及以下时,成本无差别点业务量=(15000-0)/(8-5)=5500(件)(2)当采购量超过5500件时,成本无差别点业务量=(18000-0)/(7-5)=9000(件)当应用量<5500件时,应外购;当应有量=10000件,采用及固定价格一样,外购或自行生产均可以;当5500件小于应有量小于等于10000件时,应自行生产;当5500件小于应有量小于10000件时,应外购;当应有量等于6500件时,外购与自行生产成本一样,外购外购或自行生产均可以;当应有量大于10000时,自行生产。

3.实现业绩考核。加强对信息内部的高效化管理与控制,适时地体现在企业内部生产销售的各种实际应用,用更高效的方式来实现企业内部的有效化系统化控制和管理。这种保证内部信息和管理的平衡,提高企业内部信息的管理控制。

三、管理会计的实践运用

1.可以进行成本性态分析。作为一种销售成本波动下,其中一种层次内的成本波动的现象,这种成本性态的分析可以作为成本与销售两者相对内容的关系,了解销量的波动与各个层次领域内的成本信息的变化,促进会计管理下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例如:一企业如今自己有一高效器材但只能加工甲成品。就一年来说,最多能生产处15000件,2008年和B企业签订15000件甲商品的合同。一件成品的价格为150元,意见的波动成本为100元,不变的金额为28000元。现C提出用一件100元/件的单价来买甲成品1500件,并且不断可以合作不添加任何附属成本。要求:运用成本最小、受益最大的远侧对此类现象作出决策,如企业固定的成品生产不能移动,企业还应不应该就其签合同;企业固定的成品生产不能移动,C企业对成品的包装有相应的条件,企业就需要从新买一台器械配合生产加工,其器械的价格为5000元,企业该如何考虑;若企业的自身能力可以承包相应的成品的加工生产,并且可以得到加工费1500元,企业应该怎么做;若C企业用100元/件的价钱买3000件成品,由于这个原因使向B(1)因订货量不冲击正常生产能力,Tcm=1000×(100-80)=2000(元)>0,可以考虑签约;(2)由于要求的数额与正常的加工条件不冲突,但要形成额外金额3000元,则Tcm=2550×(90-80)-3000=25500(元)>0,可以考虑签约;(3)由于要求的数额与正常的加工条件不冲突,但要发生机会成本12000元,则Tcm=1520×(110-100)-2000=-4800(元)<0,不适合签合同;(4)由于要求的数额与正常的加工条件不冲突,要出现额外的金额1500元,则Tcm=3000×(90-80)-200(130-80)-10000=20000(元),企业做任何决策均可。

2.在做任何事时要有正确的方法来做出相应的决策。在进行投资的决策中,要及时相应的做出思考的过程,包括对成本的应用价值的分析等。管理会计将成本的波动及相应变化当做是一个价值的领域体现,成本的发展波动,即成本是在加工利用中企业加工内部资金的消耗总值。因此,在进行相关成本的有效化审核计算时,就要系统有效地与成本核算内部相关信息相结合,让会计工作更效率高效,信息内容更精确合理。在企业的发展和管理过程中,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给予的资金投入,在一段时间内,它的资金金额会随着时间的移动而不断变化,相对来说,这种变化通常呈上升趋势。企业通常将投入的资金金额用于企业的生产和加工,从而给企业添加资金的额外流动。

四、结语

第4篇:管理会计论文范文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虽然存在一定区别的差异,但是其都是为企业谋取利益和发展的的重要管理方式。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两者的融合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必然趋势。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出路,企业必须将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和企业管理模式摒弃,企业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作为管理环节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两者的相互有机结合,共同完成一个项目的情况越来越多,在如今的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内在需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的应用为现代企业的运营和发展提供了巨大条件。传统的财务会计管理方法已经适应不了不断更新的财务分析过程,落后的财务管理被淘汰的事实已摆在眼前。而管理会计作为各种计量方法的基础,其可以借助大量的网络技术的优势对各种信息的加工与整合,大大提高了会计管理效率与会计信息质量,两者在会计管理工作中的协作需要和关联程度已经普遍受到关注。

2.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外部需要

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共同完成的,其各个部门本身的分工与职能虽然不同,但是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各个部门之间的界限也是模糊的,交叉部分也显而易见。在现代的企业管理模式中,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越来越重要,而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本身就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而,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是必然趋势。

二、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的意义

1.提高企业信息容量,满足信息需求

新的科技革命的到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已成为企业扩大信息容量的热门途径。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既带来了便利,与此同时也带来诸多弊端,企业对投资风险的预测和效益的准确性要求越来越精确,企业越来越重视风险的评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能有效地整合信息资源,为企业提供精确的所需信息,帮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主动权,为加强风险评估提供信息基础,加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2.促进信息制度的完善

网络技术的强大力量已经使其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企业的创新与发展更依赖于网络技术的更新。网络技术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的技术支撑,使信息的快速整理与传递成为可能。建立完善的信息制度是企业的创新与发展重要的制度保障。

3.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创新力是保持企业活力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前进发展的不竭动力。在现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单一的财务会计方式已成为过去,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既能避免获取信息的单一性,又能提高信息的准确度,为企业做出正确的预测和决策提供重要的条件,因此,企业的创新能力是企业进步发展的活的源泉。

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对策

1.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正确的会计新观念

会计工作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中坚力量,是企业信息安全的守护神。企业在加强会计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会计工作人员职业素质的基础上,更要注重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扩大企业信息容量,获取全方位的数据信息。企业要循序渐进,加强各方面的建设,做好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解决问题的准备。

2.加强对会计管理部门的管理

在现代的企业管理中,一般情况下,财政部门承担着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管理工作。这种混乱的管理模式给企业的会计管理带来了不便,同时也阻碍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进而影响到企业的信息管理。因此,为形成系统的会计管理模式,企业应设立独立的会计管理部门,保证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高效进行,更好地促进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有效的会计管理方式可以为企业获取更多的信息提供保障。

3.完善会计管理制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行之有效的会计管理制度是企业会计管理建设的需要。对内部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是企业运行的最基本条件。因此,加强会计管理制度的建设,可以明确会计员工的分工,设置权限,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指导与控制。

四、总结

第5篇:管理会计论文范文

1.管理会计体系不完善

虽然我国从国外引进了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但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中,对于管理会计的研究依然只停留在浅层的理论介绍上,其实用性与可执行性得不到保证。如此以来,导致管理会计在使用过程中,对信息的判断和价值的计量以及成本效益分析等无法做到科学合理,极大的影响了管理会计真正功能的有效发挥。

2.理论与实际应用脱节

在管理会计中,存在着注重于定量分析,而忽略了定性分析,使得管理会计中对于简单问题建立的数学模型和理论更加复杂,缺乏足够的可执行性。另外,管理会计还存在着只注重于且内部环境,而忽视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市场外部环境,试图只通过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控制来达到相应的目的。如上所述,都表现出管理会计理论与实际应用脱节的问题。

3.企业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由于我国并没有在企业中强制推行使用管理会计,导致管理会计的使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领导层的意见。但许多企业领导层并不能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或者在短期内没有感受到管理会计的效果,致使其对管理会计的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从而影响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

4.管理会计不够规范

我国并没有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来对管理会计进行规范性管理,致使对管理会计使用的实际效果以及理论与实际结合的经验都得不到有效地推广,既降低了企业对于管理会计的认知程度,又给企业应用管理会计带来了困难。

5.管理会计人员水平较低

近些年来,随着企业对于会计工作的日益重视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的会计水平得到的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就管理会计方面而言,会计人员依然存在着水平较低的问题。这主要体现为:我国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在管理会计方面的学习只是流于表面,缺乏深入的理解与运用,弄虚作假等现象较为严重等。

二、加强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的措施

1.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为了加强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际结合力度,首先需要改革现有的教学体制,加大管理会计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推广,并结合其特点设定相应的课程,结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内容的拓展,并紧随市场经济变化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改变以往只按照课本内容进行教学的方式;其次,在企业使用中,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采用理论中适合企业发展的内容,通过对相关市场调查、数据分析以及其他信息的收集,来促进管理会计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边实践边修正,从而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

2.加强对管理会计的重视

对企业领导层进行管理会计重要性的宣传和管理会计知识的培训,使其深入理解管理会计对于企业投资决策、风险规避、以及资金管理和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作用,认识到管理会计对于企业长远发展具有的积极效果,从而使其坚持在企业中应用管理会计。

3.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素质

首先,对企业会计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管理会计知识培训,提高其对管理会计使用范围和注意事项以及其他实践经验等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利用绩效考核机制,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考核,促使其主动去学习管理会计的内容,从而提高其自身的管理会计知识水平;其次,建立绩效制度和奖励基金,鼓励相关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提出相应的研究结果,并付诸于实践之中,既可以为会计人员真正掌握管理会计提供良好的平台,也有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4.完善规范管理体系

一个完善的规范管理体系是企业了解和使用管理会计的重要保证。首先,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管理组织机构,加强对各个企业管理会计使用情况信息的收集与了解,并根据这些经验总结适合我国企业特点的管理会计实务;其次,创办管理会计的书刊,举办案例研讨会、企业交流等活动,将所有企业联合起来对管理会计进行研究,并推广成功的实践经验,来提高我国企业对管理会计研究效果和应用水平。

5.研发与应用管理软件

在管理会计中,实务操作需要大量的分析方法和运算规则来支持,如果只是依赖于传统的手工和人脑计算的方式,不仅无法及时有效的完成管理会计的计算工作,还容易产生较多的纰漏,影响管理会计结果的可靠性。因此,根据管理会计工作的特点,需要加强对自动化管理软件的研究和开发,并提高企业管理会计人员的软件操作水平,为企业加强管理会计应用提供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