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范文

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精选(九篇)

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

第1篇: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范文

关键词 中年知识分子 体育锻炼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知识分子就是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主要以创造、累积、传播、管理以及应用科学文化知识为职业的脑力劳动者。现阶段中年知识分子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肥胖、富贵病以及职业病等其它疾病也困扰着他们,工作压力大成为影响中年知识分子健康状况的首要因素。中年知识分子又是一个家庭中的重要支柱,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关系一个家庭的命运。本文通过对中年知识分子体育锻炼现状展开调查,旨在为该人群的健康意识敲响警钟,也为全民健身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1中年知识分子的锻炼现状分析

1.1中年知识分子每周锻炼次数

每周参加三次以上体育锻炼,每次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上是我国界定体育人口的标准,锻炼的次数使得中年知识分子的锻炼效果得到更好的体现。长期进行体育锻炼不仅有助于全身骨骼肌的强健、减少骨骼钙的流失、改善微循环、提高新陈代谢和生活质量,同时也可以缓解工作和生活中所带来的压力。所以,每周的锻炼次数影响着中年知识分子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这就需要中年知识分子建立起体育锻炼的意识,自觉进行体育锻炼。

1.2中年知识分子进行体育锻炼的项目分析

当代社会的运动项目众多,可供中年知识分子进行选择,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到三个锻炼项目并使之成为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体育运动。运动项目的正确选择与否关系着中年知识分子是否能够将运动进行到底的重要因素之一。运动项目的多样性、趣味性和团体性是吸引中年知识分子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众多队友相约锻炼也是当下社会流行的锻炼方式。

1.3中年知识分子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分析

目的是指做一件事情想要达到的最终结果,目的是否明确关系着整件事情的发展方向,对过程的脉络和走向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年知识分子需要明确自己锻炼的目的,才能够不断地为坚持锻炼提供可靠的保障,随时提醒自己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实现最终的锻炼目标。

1.4中年知识分子进行体育锻炼的态度分析

态度决定一切,态度是成就一件事的基本要素。中年知识分子需要理清工作、家庭和锻炼之间的关系,保持良好的态度去面对体育锻炼。坚定的体育锻炼意识是知识分子得以长期进行锻炼的前提,中年知识分子对于体育锻炼所持有的态度将决定着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意志和生活面貌。

2影响扎兰屯市部分知识分子进行体育锻炼的因素分析

2.1忙于工作

“工作忙”是影响中年知识分子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中年知识分子在社会工作中正是起到骨干、带头人的作用时期,每天的时间被大量的工作所占用,所承受的负担较重,所以,在闲暇的时间里,这些中年知识分子更愿意选择呆在家里放松休息,而不是出去运动。

2.2锻炼意识薄弱

在家庭中,中年知识分子是一个家庭的支柱,上有老下有小,家庭事务繁杂,许多中年知识分子每天为了应付家庭琐事搞得身心疲惫,因此“私人事务”也成为了影响中年知识分子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之一。主要是事情的纷繁复杂使得中年知识分子这个人群的体育锻炼意识薄弱,时间都在工作和家人的身上,没有太多精力去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2.3忙于应酬

“应酬”是当下社会生活和交际往来必不可少的环节,许多中年知识分子每天游走于各种交际场合,只是关注到眼下的利益和应酬却忽视了体育锻炼,导致体态臃肿,各种“富贵病”缠身,这都是缺乏体育锻炼所造成的。

3小结

综上所述,中年知识分子的身体健康状况是国家也是一个家庭应该注重的问题,增强体育锻炼则可以避免一些疾病和伤痛的“叨扰”。中年知识分子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应该多加关注运动的质量和过程,做到积极锻炼,既是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同时也是对于一个家庭的爱的奉献。提高工作效率,避免时间的浪费,在闲暇时间多多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 卢元镇.中国知识分子健康与体育参与状况评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1):1-4.

第2篇: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范文

首先,体育锻炼的身体教育功能。

体育锻炼能全面锻炼人的身体,促进身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发展,提高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通过体育锻炼,可以让我们掌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使之终身受益。

第二、体育锻炼的德育功能。

在日常的体育锻炼中,不仅仅是对我们身体技能和生理结构的锻炼,也是对我们心理健康的锻炼。很大程度上,体育锻炼起着德育的功能。以武术为例,作为中国的国粹,武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主要的体育锻炼项目,作为传统的礼仪之邦,中国有句俗话,未曾学武先学德,未曾学艺先学礼,由此可见,在体育锻炼中,与单单强调外在的强身健体不同,我们一样注重体育锻炼对人内在修养的培养上,可见体育锻炼还起着德育教育的功能。

第三、社会交际功能。

在传统的体育锻炼中,户外锻炼占了多数,而户外锻炼一般都集中于一些环境优美的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这就给人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公共交际平台,并且,体育锻炼项目具有很大的通用性,这就使相互学习、模仿成为一种可能。同时,体育锻炼也有一定的竞争性,一定程度上存在相互切磋的可能。于是,在这种模仿与切磋中,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也顺理成章地进行开来。

第四、增强团队协作功能。

在日常生活中,体育锻炼的内容丰富多彩,花样复杂多变。而其中很大一部分体育锻炼活动是以团队游戏的形式展开的,如踢毽子、拔河、健美操等。这些活动需要有一个协调有序的团队配合作为保障。于是在这种配合当中,团队意识和团队协调能力自然而然得到加强。近年兴起的以公司或家庭为单位开展的拓展训练就是将体育锻炼与团队协调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的产物。

第五、文化传承的功能。

体育锻炼在项目上多种多样,但是也有一定的区域特点和民族特点。有一些体育锻炼项目,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征,其背后所体现的,更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独特的文化传承。例如,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很多独具特色的体育锻炼项目,如中国古代的蹴鞠,还有的体育项目在进行的同时还反映了一种特定历史情况下的社会发展状况。如民间至今流传的捡石子、丢沙包、跳皮筋等游戏。在游戏的同时,往往配以相应的歌谣,而这些歌谣的内容往往反映一段历史时期的文化氛围、文化特征。体育项目的传承过程,也是这种独特历史文化的传承过程。

综上所述,通过体育锻炼,我们在增强自身身体素质的同时,对我们自身的品德修养、团队协作意识都有很好地促进作用,对体育锻炼背后的文化特征也能起到很好的传承作用。因此,积极提倡进行体育锻炼,大力发展全民体育事业,无论是对每一个公民还是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体育锻炼有一定的规律性和技巧性在里面,如果不遵循客观规律,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体育锻炼不仅不会达到体育锻炼的预期目的,相反还会对自身身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那么,在体育锻炼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综合来看,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应注意的问题之一:锻炼时间宜“晚”不宜“早”。

首先,清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下午要高,这是因为夜间没有阳光,树叶的光合作用停止,放出较多的二氧化碳。此外,由于夜间缺乏太阳能的辐射与紫外线的照射,清晨太阳尚未出来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及病原微生物密度较高,对人体十分不利。其次,从人体生理学的角度看,清晨不仅感官不敏感,运动协调能力较差,容易造成急、慢性损伤。

而在下午或黄昏时分,人的体力更容易发挥,身体的适应能力和敏感性最强,全身肌肉、关节的协调能力最强,对体育锻炼有良好的适应能力与耐受性。因此,在下午或黄昏时参加体育锻炼更适合。

应注意的问题之二:锻炼手段宜“杂”不宜“单”。

体育锻炼不同于运动员的专业训练,其目标是追求身心全面协调发展,使身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运动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因此,在锻炼手段的选择上应注意全面性,避免长期使用单一的手段进行锻炼。

应注意的问题之三:锻炼过程宜“缓”不宜“急”。

人体的器官结构十分精密,他对运动的适应就如同我们发动汽车一样,如果我们在发动汽车过程中,直接从1挡加至5挡,汽车不但跑不起来,反而会熄火。因此,锻炼者在锻炼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机体对运动的适应规律,运动量安排要由小到大,运动的持续时间、距离、次数、速度、频度和强度等要逐渐增加,锻炼的内容和方法也要由易到难,从简到繁,逐步提高。

应注意的问题之四:锻炼地点宜“开”不宜“闭”。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一些健身者也因此将健身器械买回家中进行锻炼,另有一些健身者则常到经营性健身中心进行健身消费。应该说,这是一种好的现象。但是,无论是在家中进行锻炼,还是在健身中心进行锻炼,都要注意保持锻炼空间的开放性。简单来说,就是要保证健身场所良好的通气性。因为,锻炼过程中人的呼吸深度增加,空气在人体中的转换频率加快,而密闭空间中的空气质量较差,含氧量低,肺通气量越大,呼吸深度越深,吸入体内的有害气体就越多,对人体的害处就越大。

应注意的问题之五:锻炼呼吸宜“鼻”不宜“口”。

第3篇: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范文

关键词:锻炼坚持性;策略手段;指导方针

在高速发达的现代社会中生活着的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状态。体育锻炼无可非议是成功获取健康体质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健身锻炼活动中,有些人能够坚持进行锻炼,但有许多人不能持之以恒,而只有经常锻炼的人才能够获得多方面的、持续性的有益影响。许多调查显示,人们开始参与一项身体活动比坚持进行它要容易得多。通常在开始一项身体活动之后的6个月左右,会有约50%的人退出来。笔者拟从锻炼坚持性的影响因素、策略手段、指导方针等方面探讨如何提高锻炼坚持性。

一、提高锻炼坚持性的手段

决定人们是否坚持身体活动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任务因素3个方面。个人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等人口统计特征;过去参与活动的历史;健康信念;自我动机;主观健康状况;心理特征和状态以及生物医学状况等。环境因素主要包括锻炼场所是否方便;锻炼群体的规模;社会/家人支持;社会环境;锻炼时间以及花费等。项目因素主要包括锻炼强度;项目性质;锻炼指导员素质;活动的主观选择等。提高锻炼坚持性的手段主要分为以下5种类型:

(一)环境手段

(1)激励。在人们开始进行一项锻炼行为之前,口头的、身体的或符号的激励都是有帮助的。比方说,张贴在公共建筑的电梯旁的卡通画报(一种符号激励)能够有效的鼓励人们自己爬楼梯。Brownell,Stunkard和Albaum在1980年就做过这类关于视觉激励的著名研究。结果表明:张贴海报3个月后,爬楼梯的人从6%上升至14%。而当海报撕掉之后3个月,爬楼梯的又回复6%。这项研究也说明,为了避免在这些激励完全消除之后的负面影响,激励应该逐步消除,即有一个激励的弱化过程。这样人们才能有足够的时间来逐步提升锻炼的自觉性。

(2)签订一份锻炼声明。让锻炼者在开始一个锻炼项目之前先签订一份遵循养生之道的意向声明(Oldridge & Jones,1983)。研究发现签订了类似声明的人比拒绝签订的人能更好的坚持参加锻炼。因此,选择不签订声明可能说明这类人需要特别的手段以增强其锻炼动机。

(二)强化手段

强化,无论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是未来行为的强有力的决定因素。要提高锻炼的坚持性,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作为刺激因素。①对参加锻炼进行奖励。②反馈。③自我监督或自我奖励。

(三)目标定向和认知手段

目标定向可以作为提高锻炼行为坚持性的技巧和策略。与锻炼相关的目标应该是:自己制定的而不是指导者制定的;灵活可变的而不是固定不可更改的;时间方面的目标而不是距离方面的目标。人们的想法(认知),即人们锻炼时注意力集中在什么上也是很重要的。注重于如何不受外在的干扰比侧重于自身内在的反馈能明显的产生更高的坚持性水平。

(四)决策制定手段

锻炼者自己来决定项目的结构能提高长期的参与性。同人们讨论他们在某些锻炼中的潜力明显的可以帮助人们下定决心来参与并坚持此项目。而另一个和锻炼者相关的技巧是开始锻炼之前做出决策平衡,对参与锻炼的支出和收益进行评价。可以在纸的左右两边分别列出这一锻炼项目可能带来的正面和负面的效益。这些集中在一起的陈述让很多人第一次意识到了锻炼的好处。

二、提高锻炼坚持性的指导方针

以上各种干预手段可加以巩固而概括为以下的指导方针:在制定锻炼计划时充分考虑到锻炼者;采取比较灵活的练习原则;使锻炼充满乐趣;根据个体特点规划锻炼紧张度、持续过程和时间间隔;设置合理的和可接受的目标;提供合适的运动处方;采用小团体的形式进行锻炼;找一个便利的地方进行锻炼;形成锻炼的规律性;忽略竞争性;适时提供反馈;对成功进行强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确保最佳的辅导质量以及使用音乐等。

三、推广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建议

(1)积极研究开发新的健身项目。人们在进行一些传统项目锻炼,如:气功、健身操、交谊舞、太极拳、扭秧歌、踢毽子、跳绳、广播操、羽毛球、门球、网球等健身娱乐项目的同时,也渴望有一些新的运动项目的出现。我们可以根据参加项目人数的不同、参与对象的不同来开发一些注重休闲性、观赏性、娱乐性及趣味性,便于普及、推广、简单易学的新的健身项目,以满足不同层次人们对健身活动的需要。

(2)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介绍推广先进经验。大众体育行为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目前仍然有部分民众甚至尚未听说过《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报刊、杂志、广播、电影、电视等媒体应积极引导,大力宣传推广先进经验,大众通过“众人”或“从众”的交往方式,进一步强化健身意识,自觉坚持体育锻炼。

(3)提倡科学健身。人们如果由于锻炼的方式、方法等的不得当,导致锻炼效果不明显等情况时,自然会降低锻炼的坚持性,甚至中途退出。健身要讲科学,要遵循健身的原则和规律。为群众开运动处方是迫在眉睫的问题。经过健身专家鉴定身体状况后,以处方的形式制定适宜的运动项目、运动负荷、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以便人们有计划的坚持锻炼。我们可以根据每个人的身体及其他方面的条件,为他们选择以有氧为主的运动项目,制定锻炼次数,每次锻炼的时间、运动负荷,提出锻炼的注意事项和如何进行自我监督,防止伤害事故。又比如说,宣传组织广大群众如何科学健身是当前的薄弱环节,可以组织专家、学生进行培训讲授,编写科学健身知识手册,并培训一大批合格的体育指导员。

参考文献:

[1] Dieter Hackfort,et al.Exercise Psychology.

[2] Joe D. Wills,& Linda F.Campbell.Exercise Psychology.Human Ki-netics Publishers,1992.

[3]张春华,章建成.锻炼坚持性的国外研究进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6(4):48-51,56.

第4篇: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范文

【关键词】体育锻炼;老年人;心理健康;运动处方

一、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重要性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平均寿命的延长,从21世纪初开始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逐渐加快,人口老龄化规模巨大,人口老龄化发展日益恶化,并逐渐呈现高龄化,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这也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严峻的社会问题。伴随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龄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生理功能日益衰老、退化,躯体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影响老年人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也成为社会各界需要提上日程的事情之一。

现代社会中, 老年人对自身心理健康关注意识并不强,研究发现,老年期常见的心理精神疾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无价值感:不能适应退休后无所事事的状态,认为自己成了家庭和社会的累赘,失去存在的价值,对自己评价过低。(2)自卑心理:由于老年人退休后经济收入减少,社会地位下降,很容易因为感到不受人尊敬和重视,而产生深深的失落感和自卑心理; (3)黄昏心理。由于丧偶、子女离家工作、自身年老体弱或催患疾病,从而丧失生活兴趣以及对未来失去信心,对生活前景感到悲观失望;对任何人和事怀有一种消极、否定的灰色心理。(4)不安全感。有些老年人因为对外界社会反感、有偏见.从而封闭自己,少与人交往, 同时,也产生孤独无助的感觉,变得恐惧外面的世界。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关系着老年人晚年是否健康幸福,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对老年人的生活至关重要,因此引起人们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二、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体育锻炼作为一种增进身体健康的有效手段,同时作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已广为接受。随着社会进步,物质生活改善,卫生保健的发展,人类寿命逐渐延长。体育锻炼的健心作用表现在长期心理效益与短期心理效益两个方面[1]: 长期心理效益是指长期系统参加体育活动对个体的一些稳定心理特质的影响,即对减少抑郁,提高认知功能,建立心理自我观念的作用; 短期心理效益是指单次体育活动在较短时间内对个体的心理状态的不稳定的影响,即改善情绪状态、降低焦虑水平、减少应激和紧张等作用。

有研究表明[2],老年人中参加体育锻炼的随锻炼年限的增长,能有效地缓解心里情绪;不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心理焦虑和抑郁较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严重。还有研究显示[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能够很快适应社会角色的转变,不会因为离退休而变得孤独和忧虑,同时增强了自信心而且价值观念更新快。

老年人有规律地参加体育锻炼和身体训练年限越长,越能有效地保持身体能力和心理健康,越能有效地延缓人体机能衰退过程。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有以下几点:

1.体育锻炼能调节老年人心态,稳定情绪。体育锻炼可以补偿情绪上的孤独感和自卑感,以提高人的生活乐趣,可以从人们日常生活的紧张、焦躁不安精神状态中解脱出来,达到心理上的满足感,而不同的锻炼方式对老年人的心理情绪也有着不同的影响,缓慢、舒展的体育锻炼更能有效的缓解老年人的心里焦虑和抑郁。

2.体育锻炼可增进老年人的人际关系,增加交流。老年人的普遍心理特点是害怕生活单调和生活孤独,他们需要正常的人际交往, 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扩大他们的社交圈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并且老年人在一起可以谈论许多有关老年人的话题,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起到了缓解心理压力的作用,老年人在这种群体的活动中感到心情舒畅,生活充实。

3.体育锻炼可预防和治疗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有研究表明[4],参与体育锻炼的健康人能预防心理疾病,对于患轻度与中度情绪心理疾病的患者,运动也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 体育锻炼既可降低正常人的抑郁,也可降低精神病患者的抑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能在运动中寻求最佳的心境,在各项运动中感受到快慰感,充分享受体育运动的馈赠,陶冶情操、开阔心胸、形成豁达、乐观、开朗的良好心境。

三、适合老年人体育锻炼的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不仅有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效果,而且能避免运动中发生意外。l、老年人运动处方运动类型可以选择令人喜欢和愉快、有趣的运动项目;有氧运动或有节奏的腹式运动。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太极剑、气功、秧歌、保健操、交际舞、上下楼梯、钓鱼等运动项目。这类运动项目所需运动负荷低、获得的满意度高,能更好地整合老年人的意识和注意力,改善老年人的心境。2、运动强度对运动效果与运动安全有直接的影响,而心率是制定运动处方强度的可靠标准。老年人由于体质弱,在体力和精力方面都比中青年差,所以在运动中应严格控制运动强度尤为重要。老年人运动强度以选择本人最大心率的60%-90%为宜的体育运动,因为这个运动强度能够使其取得较大的心理效应。3、运动时间一般视强度大小而定,大于5分钟的运动都属于有效的锻炼范围。每次运动时间至少20-30分钟的运动,60-90分钟的运动也会产生理想的心理状态,但一次运动持续时间过长并不会产生良好的心理效果,老年人只有养成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获得所期望的心理效应。4、运动频率即是每日或每周运动的次数,一般每日或隔日运动一次,视运动量的大小和主体感觉而定,老年人健心运动可以选择有氧运动,采用重复的方式,每周3―5次,最好每天一次[5]。

四、结论与建议

对老年人的关爱,一方面需要培养老年人广泛的兴趣爱好,广交朋友,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和社交活动,克服孤独寂寞心态;另一方面给予老年人情感支持、精神抚慰,对保持老年人心理健康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老年体育活动的开展应因地制宜,社区可以通过开展义务健康讲座,印制健康手册等,使老年人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运动方法,达到科学锻炼的目的。

(2)政府应提高对老年人的服务意识,关注并重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加大社会支持力度,在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中增加满足老年群体体育锻炼需求的内容。应大力支持老年体育团体举办各项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

(3)全社会也要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民众的尊老、爱老意识,普及有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知识。老年体育活动管理组织者应多的体育活动,在老年人自由组合的基础上组织老年体育活动,及时解决人际纠纷、创造人际氛围良好的宽松环境。

【参考文献】

第5篇: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范文

如今,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运动处方也被吸纳到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通过运动处方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的体育锻炼,使学生的锻炼能够接近运动目标、收到成效。本文以学校小班化教育实验班为研究对象,针对学生个体身体素质的差异,通过实施运动处方来指导学生体育锻炼,并定期对学生进行体质测试,检验处方的效果,寻找适合锻炼的最佳方式,以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提高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刻不容缓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如果没有身心健康这个基础,即使学习再好将来也难以肩负起国家和社会的重任。近年来,体质下降问题引起了教育界、体育界与其他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据有关资料显示,近20年来学生体质持续下降,肥胖率和近视比例从小学、初中到大学不断增大,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等发育指标持续增长,而肺活量、速度耐力等体能素质却持续降低,这种现象引起了政府部门的极大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均要求学校切实提高青少年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实施运动处方的条件

1.小班化教育为实施运动处方奠定了基础

2012年秋,雅荷塘小学成为越秀区首批小班教育试点小学,实施小班教学是为了更深入地推动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区域教育的现代化水平。雅荷塘小学借助教育改革的东风,实行小班化教育,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教师的因材施教提供了平台。由于实施运动处方必须“对症开方”,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开处方”,这需要教师全面关注每个学生,小班化教学正是由于班级学生数量少,使教师更容易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因此,小班化教育为实施运动处方奠定了基础。

2.思路定位为实施运动处方提供了条件

学校全力打造“精致教育”,提出“以生为本,关注体质,促进发展”的工作思路,精心为每一位学生服务,以“加强课程改革,为学生量身订做运动处方,创设平台体验成功”三个体系的建设为突破口,帮助学生提升身体素质,使体育锻炼个性化、常态化,为学生享受阳光体育提供支持。学校积极为学生提供体验成功、磨炼意志、培养良好品质的体育锻炼平台,培养学生阳光、自信、坚毅的品质,并且以点带面,带动学科,乃至学校整体的发展。

3.家长的认同为实施运动处方提供了保障

学校针对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对小班化教育实验班的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发放调查问卷69份,回收69份;

(2)部分问卷选项统计(见表1)。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家长认为孩子锻炼时间不足的超过50%,有必要加强锻炼的高达97%,支持学校开展体育锻炼活动、提高学生体质的更达100%。家长的支持给了学校强大的动力,学校在家长的支持下能够更好地开展体育锻炼活动,这无疑为实施运动处方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运动处方实施步骤

1.建立档案,科学分析

(1)为每个学生建立专门的档案,并录入父母身高、学生的体育爱好、基础脉搏数、出生年月等数据。

(2)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所设项目,采用身高体重测试仪、坐位体前屈测试仪、立定跳远测试仪等测试仪器对学生进行测试并录入个人档案。

(3)根据数据分析每个学生的身体情况。

2.制定处方,指导锻炼

(1)根据分析制定第一期处方。每个学生的处方包括四个内容:第一项为准备运动,大约3分钟;第二项为全体学生统一项目,大约3分钟;第三、第四项为学生个性项目,大约9分钟。整个练习过程(含休息)约为30分钟。

(2)发放运动处方锻炼项目说明(处方动作分解图片及文字说明)及运动处方反馈记录表,指引家长协助学生锻炼。

3.收集意见,调整处方

(1)学生锻炼4~6周后,回收运动处方及反馈记录表。

(2)收集反馈记录表中学生的锻炼情况、家长的意见和学生的意见。

(3)对锻炼效果不佳或学生反馈不易完成的锻炼项目进行调整。

4.再次测试,检验效果

(1)学生锻炼4~6周后,回收运动处方及反馈记录表。

(2)通过反馈记录表收集学生的锻炼情况。

(3)跟踪测试上一次体质测试的项目,进行数据对比。

5.二期处方,加强练习

(1)根据第一次测试和第二次测试数据的对比,检验锻炼的有效性。

(2)针对学生二次测试的弱项重新订制第三、第四个个性项目。

(3)发放二期处方。

6.回收处方,整理归档

(1)经过两期处方,两次调方,完成一个学期(周期)的锻炼。

(2)整理处方,建立纸质及电子档案。

(3)第二学期重复上述步骤,开始新一个周期。

四、运动处方实施效果

1.实验班测试数据(以坐位体前屈为例)(见表2)

从坐位体前屈测试数据分析来看,实施运动处方前全年级的平均值为2.01厘米,实施第一期运动处方后平均值为9.14,进步值为7.13,进步幅度高达354.73%,且随运动处方的实施这种进步呈上升趋势。经过一个学期(周期)的锻炼,进步幅度高达478.60%。

2.实验班与非实验班测试对比(见表3)

由于在测试对比时小班化实验刚满一年,且全体学生都参与了实施运动处方实验,故没有与同年级的非实验班进行对比,只采用了与高一个年级(三年级)和高两个年级(四年级)非实验班进行对比。从对比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班实施运动处方一年后(二年级),坐位体前屈全年级平均值比三年级高出4.33厘米,比四年级高出1.97厘米。

五、结论

第6篇: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余体育;现状;实施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006-01

职业性、技术性、技能性、市场导向性等是高职教育比较明显的特色。体育教育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想要通过简单进行课堂体育教育来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是不太现实的。课余体育锻炼比课堂体育锻炼拥有更广阔的空间,高职学生的课余时间是比较充足的,进行课余体育锻炼,能收到比课堂体育锻炼更好的效果。课堂体育锻炼注重技能,课余体育锻炼注重实践。

1.高职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

高职体育课采取学生自主选择所学项目,学生在体育项目的选 择上有比较大的空间,学校开设体育项目的内容也比较丰富,大多数运动项目基本都包含乒乓球、篮球、足球、排球、健美操、毛球、武术等。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锻炼内容来充实课外生活,但在各运动项目的场地安排和学校管理上仍有不足之处。通过对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主要因素的调查发现,影响一年级学生课外锻炼的因素主要集中在"运动场地器材不足"和"不会运动技能",二、三年级主要因为"运动场地器材不足",通过调查发现,"运动场地器材不足"、 "不会运动技能"、"没人组织指导"是大学生共同的影响因素。学校方面应在扩充场地器材上加大投入,并作好各运动项目的场地器材协调,如高职院校的篮球场地较充分,但乒乓球、羽毛球,武术等场地吃紧,不利于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多元化,同时也限制了部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虽然影响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有几种客观因素,但影响高职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根本原因是不正确的体育观,高职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轻视体育锻炼的现象,他们不懂得自觉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学生的健康意识差,缺乏现代人的健康观念、保健知识和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直接原因是体育锻炼目的性不明确,大学生接受体育教育和从事课外体育锻炼的最终目的是增强体质和增进健康,养成终身锻炼习惯。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差,许多学生只对体育考试的内容进行练习。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发展,学生人数的增多,出现了运动场地拥挤的局面,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由于课外体育锻炼缺少必要的组织,学校体育设施不够,体育器材少,使他们感到没有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逐渐失去了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兴趣。

2.高职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实施方案

2.1 加强学生的思想品质的教育。体育的魅力,不仅在于"健身",而且还在于健"心",在体育运动中,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为培养高尚职业道德打下良好的基础。应该在教学中,可采用武术等项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采用接力赛,跳高,游戏等方式,培养他们不怕困难,勇于奋斗,敢于拼搏的精神。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导向,使他们具有良好的思想觉悟和对社会高度的责任感,将来在工作岗位上能够自觉遵纪守法,会协调人际关系,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品德职业道德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2 加强对学生吃苦耐劳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今后的工作不是一个人就能胜任的,需要多人团结、协调一致的完成。教师在教学中采用长跑和球类教学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不怕困难的精神。结合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教学,例如旅游专业可增加户外运动、定向越野等内容;酒店管理专业可增加形体训练等内容;路桥专业可增加游泳、攀爬训练等内容。这样使学校体育教学从课堂上能真正扩展到课外、校外,去影响学生的未来,最大限度地体现学校体育教学的价值。

2.3 加强对学生传授保健、安全知识。为降低以后从事工作得"职业病"的机率,在教学中多向学生讲解提高体质健康的体育保健知识,传授运动创伤、安全的处置方法和常见职业疾病的预防。例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给他们传授在办公室怎么样进行身体锻炼的方法,来预防电脑的辐射和颈椎病的发生;在电焊、五金、电镀、制鞋、漂染、化工等有毒有害行业中,设计能加强呼吸系统功能,提高身体抗氧化能力,提高身体免疫力能力的体育锻炼方法;在高空、高温等具有危险行业中,有意安排体育锻炼中安全预防、处理的知识和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传授保健、安全知识的教育,有利于"终生体育"思想的树立和形成,有利于工作中预防"职业病"的保健知识和安全意识的培养。

2.4 加大对体育资金的投入、重视体育场地、器材的改善。学校的体育场地、 器材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基础,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发展,学生人数的增多,要求运动场地也要不断的增加和改善,建立良好的体育环境。学校必须每年逐步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可采取学校自投、社会赞助,逐步改善场地、器材的现有条件,保证学校能有计划、有重点增置体育设备,维修场地,为课外体育锻炼创造良好的条件,以适应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需要,运动场地器材设施应根据学生喜欢锻炼项目人数的比例设置。对场馆的开放时间应该更灵活。

第7篇: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范文

论文摘要:北京奥运会已经结束了,首先对我们的奥运健儿在本届奥运会上的优异表现高度赞扬;其次,我国进入了奥运后经济时代,全国掀起了全民健身的浪潮,无论是儿童、学生、中年还是老年,都积极踊跃的投入到健身的行列当中。但是光有热情还不够,还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问题,不同的群体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合理地选择身体锻炼的项目、进行活动的时间、锻炼的强度等等,而且锻炼应该合理科学;最后,由于不同的群体进行身体锻炼的心理动机是不同的,本文正是以这个为出发点,通过对不同群体的心理效应进行分析,探索引发他们产生不同方式的身体锻炼的心理动机,从而为指导他们参加最有效的身体锻炼提供理论依据,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他们身体上和心理上健康和谐的发展。

abstract:beijing olympic games has come to an end,we should spoke highly of the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of our athletes at this olympic games; the second, our country has entered economic era after the olympic games, national set off the wave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whether children, students, middle-aged or elderly

has a positive input to the list of fitness. yet, it is not enough to have the enthusiasm, it also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a certain degree of method, different group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own physical exercise a reasonable choice of projects, sports time, strength training and so on, exercise should be a reasonable scientific; finally, the groups do not have the psychological motive for physical activity is different, this article is the starting point for this, to study the psychological effects on different groups, lead them to explore different forms of physical exercise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 in order to guide them in the most effective physical activity, the ultimate goal is to promote their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key words: physical exercise effect exercise psychology mental health

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健康一词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人们现在不单单只追求着身体上的健康,心理健康也已经被更多的人所关注,并逐渐成为生活中的主导因素。那么什么是健康?什么又是心理健康?可谓人云亦云。世界卫生组织(who)1946年成立时,在其宪章中对健康的含义做了科学的界定:“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健康是人类的一个永恒话题,多少年来人们在不懈的努力着,研究它,创新它进而完善它。健康包括两部分的内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由于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起心理健康,这就使得对于它的研究尤为重要。

    心理健康是一个很复杂的综合概念,它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影响人们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人们进行身体锻炼不仅仅是为了使身体强健,更重要的是通过锻炼能愉悦心情,陶冶情操,使自己感到满足,最终完善自己的个性特征,在这其中,应该注意一些问题,不能盲目的从事一切身体活动,应根据自己的心理特点选择什么方式来锻炼,合理有效的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因此本文从身体锻炼和心理健康的互动关系、不同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心理效应以及产生动机的原因着手,对身体锻炼的心理效应进行进一步探索,为锻炼心理学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身体锻炼与心理的互动关系

1.1  学术界关于两者关系的理论假说

实践表明,多参加身体锻炼可以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还可以预防和治疗一些生理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关节炎、皮肤性疾病等,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并非就了解进行锻炼还可以改善一个人的心理特征,例如情感、意志、认知水平等等,所以这里就引出了一个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问题,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问题。

1.2  身心的解释假说

1.2.1 唯心论

该理论认为,唯有精神存在,对世界的认识是建立在对心理事件的知觉基础上的,所假设的知觉基础的物质只存在于人们的精神之中。

1.2.2 唯物论

该理论认为,唯有身体存在,身体才是一个真正的原子和分子的世界,而精神仅是一种幻觉。

1.2.3 万物有灵论

该理论声称,精神控制身体,但精神不受身体的影响,精神活动引起身体现象,但物质事件不能引起精神事件。总之它认为灵魂使身体存在。

1.2.4 副现象论

该理论认为身体事件引起精神事件。精神活动被看成是来自大脑的秘密。

1.2.5 相互作用论

基本观点是,身体和灵魂、大脑和心理、物质过程和精神过程同时存在,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关键问题是,非物质的精神如何影响物质的身体和生理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影响心理事件。

1.2.6 双面论

该理论指出,精神是大脑的特性,也是大脑的一个不可分离的部分。精神被理解为来自大脑特别部分的自我知觉。

1.3  生物学理论假说

    第一种理论认为,身体锻炼引起的体温升高可使人产生短期安静的效果。该理论似乎有道理,但缺乏研究。

第二种理论认为,身体锻炼可以促使人释放儿茶酚胺,它随着度锻炼而增加。

第三种理论认为,身体锻炼可导致内啡肽的释放,这种物质具有像麻醉剂一样的效应,可使人产生愉快感和减少疼痛。

1.4  心理学理论假设

    第一种理论认为,身体锻炼可促进身体健康,使个体从中更多地获得竞争感和成功感,从而使自我效能得到提高。

第二种理论认为,锻炼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

第三种理论认为,锻炼可使人产生恍惚状态,它是一种“变更的意识状态”。

1.5  存在的问题

    以上各种假说都试图去解释身体锻炼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但都存在着片面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理论能充分的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参加锻炼可以改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以愉悦一个人的心情,使其身心全面发展。以下是对不同的群体参加身体锻炼的心理效应研究。

2 儿童锻炼的心理效应

2.1  参加锻炼的动机

    少年儿童参加锻炼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要锻炼身体,掌握运动技能,更多的属于一种从众行为。他们认为这个运动项目很有趣就会不自觉的参与进来,从身体锻炼当中获得一种愉快感。他们的心智发育还不成熟,导致内部动机的不稳定性,因此他们参加锻炼的行为大多是不自主的。

2.2  身体锻炼与儿童的心理健康

    少年儿童正处于长身体的黄金阶段,除了补充必要的营养之外,还要多鼓励他们参加锻炼,身体锻炼不仅能够促进他们的发育,而且还能提高他们的自尊。想像一下,如果一个儿童在要求参加某项身体锻炼时被拒绝,他肯定会心里难过,自尊心受挫,从而产生自闭心理,不利于他的成长。

2.3  身体锻炼的坚持性     大多数儿童对新生事物充满了好奇,他们不会只局限于某个或某几个锻炼项目,因此会出现中途退出的现象,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这种退出不代表他们不继续进行身体锻炼,而是他们的注意力转向别的身体活动中去了,这种现象受儿童的锻炼动机、年龄、性别、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影响。

3 学生锻炼的心理效应

3.1  参加锻炼的动机

    学校教育是一个人一生最系统全面的教育,这个时期学生的各方面发育都趋于成熟,他们会自主的选择自己所擅长的项目进行锻炼,动机水平也逐渐稳定下来,对于他们的研究相对容易。我国对学生时期的心理效应研究比较关注,大量的文献资料表明,身体锻炼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心理效应产生影响。

3.1.1 身体锻炼与认知水平

    研究表明,认知水平与身体锻炼有着某种规律似的联系,身体锻炼能激发一个人的潜能,能产生积极的情感,这些积极的情感可以减轻他们进行锻炼的焦虑、恐惧、自卑心理,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更好的投入到锻炼中来。

3.1.2 身体锻炼与应激

    随着知识数量的增多,知识难度的增强,无形中给了学生们极大的压力,他们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他们常常处于一种应激状态中,所谓应激是指个体对应激源或刺激所作出的反应,即个体认为所拥有的资源不能满足自身的需求,并对其健康产生威胁。只有从这种状态中解脱出来,他们才会全面发展。多进行身体锻炼可以使他们暂时从枯燥乏味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活跃自己的思维,放松绷紧的神经,享受体育锻炼带来的乐趣,消除疲劳,从而完善心理特征。

3.1.3  身体锻炼与人格品质

    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学生参加身体锻炼可以达到实现自我的一种心理满足,在这个过程中要克服很多困难,如果他们能坚持下来就可以使意志品质加强,自信心树立起来,更驱使他们继续进行身体锻炼。

3.1.4  身体锻炼与情绪

    学生的情绪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比如老师的批评、考试的失误、知识的复杂等等,一旦这种情绪产生后,会持续很长时间,严重影响学生的日常生活。而参加锻炼可以使这种不良情绪得到宣泄,使大脑充分放松,从这个情绪中解脱出来,从而维护心理健康。

3.1.5  身体锻炼与人际交往

    大多数锻炼活动都属于群体活动,需要人与人之间的配合来完成。多参加体育锻炼可以结识很多新朋友,扩大自己的交友面,使人际关系越来越融洽。

4 中年人锻炼的心理效应

4.1  锻炼的一个现状

目前的研究说明处于这个时期的人进行身体锻炼的是最少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锻炼意识浅薄、工作压力大、家务事多、社会责任重等,这就使得他们根本没有时间来进行身体锻炼,身体各机能都明显降低,不能更好的为国家做贡献。

4.2  参加锻炼的动机

4.2.1  兴趣的需要

    中年人在工作之余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锻炼项目,既锻炼了身体,又满足了一定的心理需要。可以从百忙中找到属于自身的乐趣。

4.2.2  审美的需要

    为了给自己的老板或同事留下好印象,中年人通过多参加身体锻炼,可以保持一个好的体型,使自信心大增,通过锻炼还能提高自尊水平,使其有了主观幸福感,体育锻炼也就容易坚持下来。

4.2.3  健康的需要

    繁琐的工作使中年人的身心不能很好的发展,几乎每天都在一种紧张状态中度过,再加上来自家庭的压力使他们的身体条件每况愈下,而进行身体锻炼可以改善这种现象,延缓衰老,增进健康。

5 老年人锻炼的心理效应

5.1  锻炼的动机

    人到老年后,无论是体力、脑力还是精力都明显下降,而且随着衰老的加剧,各种疾病也接踵而来。为了抵抗这些因素,他们会通过少负荷的运动量来缓解自己的衰老,这个时期的人们有大量的时间来进行锻炼,但由于身体机能的低下,应妥善的选择锻炼项目,还要注意安全,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延缓衰老。

5.2  锻炼的注意事项

    锻炼要合理有效,选择适合自己身体条件的项目来活动,锻炼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还要持之以恒,最后最重要的也就是安全第一,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其各器官系统的工作能力,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6 结论

    综上所述,多进行身体锻炼不仅可以从生理上影响着人们,比如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还能从心理上作用于人们,可以改善人们的情绪、增强自我效能感,而且能够减轻或消除某些心理疾病,帮助个体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虽然我们还不能全面的理解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但可以肯定的是有规律的身体锻炼绝对有助于心理健康,让我们一起投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列中来吧!

参考文献:

[1]毛志雄,付舒,高亚娟.锻炼心理学研究进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69-74

[2]刘鎏,唐旭.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系综述[j].安徽体育科技,2005,26(2):50-52

[3]季浏,李林,汪晓赞.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8,14(1):37-41

[4]马蔷,佟立君.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状况的相关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8(3):137-138

[5]李曼.简述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7,1(7):77

[6]曾庆贺,张然. 论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j].科教文汇,2007

[7]司琦. 身体活动的行为科学理论综述[j].体育科学,2007,27(9):72-79

[8]肖磊,林泰昌,陈作松.儿童身体锻炼的心理效应[j].福建体育科技,2003,22(4):20-22

[9]任波.体育锻炼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模型的分析与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5):644-646

[10]李金平,徐德均,邓克维.体育锻炼对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影响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5):1505-1507

[11]郭英梅,仇银霞,侯选莉.浅析中年人体育锻炼与其心理健康[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6,19(2):48-49

[12]毛志雄,高亚娟.大众锻炼领域心理学研究的演进(一)[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0):32-37

[13]武晓兰. 老年人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探讨[j]. 黄山学院学报,2008,10(5):121-124

[14]范军.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8,27(6) :114-116

[15]李响.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效应分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8):132

[16]刘芳.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6):93-95

第8篇: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范文

现代国内外许多教育专家,都非常重视在各学科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对完成学校体育目标有重要意义。随着终身体育观点的发展,提出了终身体育指导思想,这是当代体育指导思想的重大改革,也是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学校体育提出的更高要求。因而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便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问题。从现代体育教学的观点出发,如何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使教学内容和锻炼方法适合学生,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方面。而体育教学又是高等学校体育教育的主要形式,其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德育、智育和美育的发展,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独立的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以及自我评价身体的能力。这样,就给学校体育教育提出了十分重要的问题。

自我锻炼能力是指能熟练地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活动能力,自觉地进行身体锻炼的习惯和本领,是体育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能力。它要求学生要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和技术,形成一定的技能,并且能运用这些知识、技术、技能进行自我锻炼。

一、启发兴趣、提高小学生的体育观念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锻炼身体的技能,提高锻炼的兴趣,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创造良好的环境运用有效手段,积极引导、促进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技能。学习积极的实质在于学习动机的诱发。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卢梭说:“问题不在于给他们讲授科学,而是启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喜爱科学”。爱因斯坦说:“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和爱好最能激起人的情绪,振奋人的智力。为了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教师在授课中可以用较有感染力的语言去讲述体育运动的自身价值及与文化科学的关系,对身体健康的作用等等。让学生懂得上好体育课,掌握自我锻炼的方法、手段,对身体健康对搞好自身专业学习的益处。

生动的教材往往是激发学生兴趣之源,兴趣、爱好及求知欲是紧密联系的,课堂教学越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兴趣就越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科学的安排好教材内容,使其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体育课的学习中,能够做到积极思考,努力锻炼、逐步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在校学生在有限时间里,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又能注意到自己的健康投资,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保证有一个健康身体和充沛的精力顺利的完成学习任务。从长远的观点来讲,培养学生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掌握科学锻炼身体方法,懂得自我监督,自我评价锻炼的效果和方法,这些都对学生终身有用。

二、培养小学生从事锻炼的能力

所谓锻炼能力,即从事体育锻炼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技能。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中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其宗旨应当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其一,培养学生独立锻炼能力,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学生只靠从教师那里去获得传统的知识和技术,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求知求实精神,促进独立锻炼能力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只要学生一旦掌握了锻炼身体的方法和规律,就能提高锻炼的兴趣,形成爱好,逐步养成自觉、科学地锻炼习惯,并能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而有目的地主动锻炼,去努力改善身体状况,增强体质以适应在未来的劳动和生活中所负担的重任。其二,培养学生独立锻炼能力,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健康标准的根本保证,学生的体质状况如何,对于提高广大劳动者和全民族的健康水平,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具有伟大的战略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人们为了增强体质,已不满足于一般的身体练习,而是追求内容全面,手段新颖,技巧更精,方式更多,价值更高的身体综合练习和生活娱乐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教育和培养学生在已学知识,已掌握的技术和技能的基础上,通过自学,不断去获取新知识,扩大体育卫生保健知识领域,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在锻炼身体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这种能力和习惯的形成,将使学生的身体终生受益,如果所有的学生都能这样做,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就不是一句空话了。

为此,在体育教学中必须注意科学的安排教学活动,即要达到一定的合理的运动负荷,又要满足学生的爱好和要求,特别是有利于促进心血管系统的运动项目、知识和锻炼方法,教会学生一、二项运动技能和自我锻炼能力,使之终身受益。

三、对小学生进行身心健康和人文关怀

体育课的过程和其他学科一样,有着自己的培养目标,学习过程就是对学生身心的培养过程。体育课的优势在于,体育课对学生心理方面的培养大于一般的学科,运动时的学生,其身心处于积极的学习阶段,对学习中出现的各种困难,会在同学,老师的帮助下及时得以解决,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成功感。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锻炼情况,对学生的锻炼态度、心理、成绩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特别对性格内向和自卑的学生,教师及时给予疏导,让他们在锻炼的过程中,相信自己,挑战自己,要让他们在点滴的进步当中了解到自己是可以战胜自己的,让他们把奋发转化为力量,把他们对体育的那种激情挖掘出来,展示出自己优势的一面,让他们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团结协作,又会使每个学生的性格得以相互影响,情操得以提高。

四、在抓好体育教学的同时,丰富小学生的课余生活

学校体育教学首先应从教学思想上明确培养和发展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和体育教学任务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重视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其次在修订体育教学大纲时要增加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内容,精选教材,开设各个项目的选项课,增加选项课教学时数比重,以利于教师充分运用选项教学时间,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外体育活动它于课堂教学相比具有趣味性、自由性和人多面广,丰富多彩等特点,是开展健身事业的沃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手段,结合自然因素参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选择具有时代气息,健身性强的项目为活动内容,以此巩固和扩大体育教学成果。

第9篇: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范文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平均寿命的延长,从21世纪初开始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逐渐加快,人口老龄化规模巨大,人口老龄化发展日益恶化,并逐渐呈现高龄化,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这也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严峻的社会问题。伴随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龄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生理功能日益衰老、退化,躯体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影响老年人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也成为社会各界需要提上日程的事情之一。

现代社会中, 老年人对自身心理健康关注意识并不强,研究发现,老年期常见的心理精神疾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无价值感:不能适应退休后无所事事的状态,认为自己成了家庭和社会的累赘,失去存在的价值,对自己评价过低。(2)自卑心理:由于老年人退休后经济收入减少,社会地位下降,很容易因为感到不受人尊敬和重视,而产生深深的失落感和自卑心理; (3)黄昏心理。由于丧偶、子女离家工作、自身年老体弱或催患疾病,从而丧失生活兴趣以及对未来失去信心,对生活前景感到悲观失望;对任何人和事怀有一种消极、否定的灰色心理。(4)不安全感。有些老年人因为对外界社会反感、有偏见.从而封闭自己,少与人交往, 同时,也产生孤独无助的感觉,变得恐惧外面的世界。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关系着老年人晚年是否健康幸福,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对老年人的生活至关重要,因此引起人们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二、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体育锻炼作为一种增进身体健康的有效手段,同时作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已广为接受。随着社会进步,物质生活改善,卫生保健的发展,人类寿命逐渐延长。体育锻炼的健心作用表现在长期心理效益与短期心理效益两个方面[1]: 长期心理效益是指长期系统参加体育活动对个体的一些稳定心理特质的影响,即对减少抑郁,提高认知功能,建立心理自我观念的作用; 短期心理效益是指单次体育活动在较短时间内对个体的心理状态的不稳定的影响,即改善情绪状态、降低焦虑水平、减少应激和紧张等作用。

有研究表明[2],老年人中参加体育锻炼的随锻炼年限的增长,能有效地缓解心里情绪;不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心理焦虑和抑郁较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严重。还有研究显示[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能够很快适应社会角色的转变,不会因为离退休而变得孤独和忧虑,同时增强了自信心而且价值观念更新快。

老年人有规律地参加体育锻炼和身体训练年限越长,越能有效地保持身体能力和心理健康,越能有效地延缓人体机能衰退过程。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有以下几点:

1.体育锻炼能调节老年人心态,稳定情绪。体育锻炼可以补偿情绪上的孤独感和自卑感,以提高人的生活乐趣,可以从人们日常生活的紧张、焦躁不安精神状态中解脱出来,达到心理上的满足感,而不同的锻炼方式对老年人的心理情绪也有着不同的影响,缓慢、舒展的体育锻炼更能有效的缓解老年人的心里焦虑和抑郁。

2.体育锻炼可增进老年人的人际关系,增加交流。老年人的普遍心理特点是害怕生活单调和生活孤独,他们需要正常的人际交往, 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扩大他们的社交圈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并且老年人在一起可以谈论许多有关老年人的话题,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起到了缓解心理压力的作用,老年人在这种群体的活动中感到心情舒畅,生活充实。

3.体育锻炼可预防和治疗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有研究表明[4],参与体育锻炼的健康人能预防心理疾病,对于患轻度与中度情绪心理疾病的患者,运动也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 体育锻炼既可降低正常人的抑郁,也可降低精神病患者的抑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能在运动中寻求最佳的心境,在各项运动中感受到快慰感,充分享受体育运动的馈赠,陶冶情操、开阔心胸、形成豁达、乐观、开朗的良好心境。

三、适合老年人体育锻炼的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不仅有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效果,而且能避免运动中发生意外。l、老年人运动处方运动类型可以选择令人喜欢和愉快、有趣的运动项目;有氧运动或有节奏的腹式运动。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太极剑、气功、秧歌、保健操、交际舞、上下楼梯、钓鱼等运动项目。这类运动项目所需运动负荷低、获得的满意度高,能更好地整合老年人的意识和注意力,改善老年人的心境。2、运动强度对运动效果与运动安全有直接的影响,而心率是制定运动处方强度的可靠标准。老年人由于体质弱,在体力和精力方面都比中青年差,所以在运动中应严格控制运动强度尤为重要。老年人运动强度以选择本人最大心率的60%-90%为宜的体育运动,因为这个运动强度能够使其取得较大的心理效应。3、运动时间一般视强度大小而定,大于5分钟的运动都属于有效的锻炼范围。每次运动时间至少20-30分钟的运动,60-90分钟的运动也会产生理想的心理状态,但一次运动持续时间过长并不会产生良好的心理效果,老年人只有养成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获得所期望的心理效应。4、运动频率即是每日或每周运动的次数,一般每日或隔日运动一次,视运动量的大小和主体感觉而定,老年人健心运动可以选择有氧运动,采用重复的方式,每周3―5次,最好每天一次[5]。

四、结论与建议

对老年人的关爱,一方面需要培养老年人广泛的兴趣爱好,广交朋友,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和社交活动,克服孤独寂寞心态;另一方面给予老年人情感支持、精神抚慰,对保持老年人心理健康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老年体育活动的开展应因地制宜,社区可以通过开展义务健康讲座,印制健康手册等,使老年人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运动方法,达到科学锻炼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