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服务业发展范文

现代服务业发展精选(九篇)

现代服务业发展

第1篇:现代服务业发展范文

服务业市场的完善和发展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我国目前服务业占国民总产值的34%左右,2011年占到43.8%,而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占国民总产值达50-60%以上,有些发达国家服务业占到80%左右,美国服务业目前已占到86%,宁夏2012年才达到41%,说明我国服务业及宁夏服务业的发展还有很大地差距。现就我们宁夏应该大力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谈谈个人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关于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和认识

服务业从概念上简要的讲,就是隶属第一农业,第二工业的第三产业,统称为服务业。服务业又可分为:生活服务业,就是为适应人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需要,如购物商场、饭店餐饮、洗浴理发、出行乘务、嫁娶婚礼、丧葬处理、物业管理等人们生活直接需要服务业;社会服务业,即由政府主导民办辅助的社会交往、经济合作等活动服务,及学校教育、医疗卫生、公益福利(敬老院,幼儿园,救助站等)、交通运输、邮政通讯、银行保险等等,适应社会化需要服务体系;企业服务业,就是直接和间接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服务业。如科研设计、测量绘图、技术咨询、广告信息以及配件加工、设备维修、物资转运、水电供应等等为企业服务业;文化服务业,是人们精神生活需要,如戏剧演出、电影电视、文艺表演、音乐绘画、文化馆所、书报出版、书店等文化服务业,及人们开展旅游和开展各项体育活动锻炼服务业。

在现实经济社会生活中,服务就是社会单位及个人根据社会市场需求而提供的某些劳动。服务是由服务业提供的,是专门从事为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行业与部门,而服务的项目是需要市场进行交换的,因此,我们称为服务市场。

我们所讲的现代服务业,就是要比传统服务业更加具有广泛性、先进性、优越性和经济社会效益性。是适应现代人们生活、工作、社交等高质量、高标准、高效能的要求服务。

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优越性和重要性

第一、现代服务业具有发展经济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作用。我们知道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产业专业化、社会化发展是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保证。以科学技术引领的现代服务业出现,把工业、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部分职能独立出来,变为服务部门职能,专门从事针对性科研和技术革新改造,从而加速了生产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的进程。同时,现代服务业为消费者提供满足精神享受,增加了非实物财富,这样,推动服务业的发展,增强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

第二、现代服务业具有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重要作用。企业服务业的出现,使社会分工与企业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促进了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节约了资金、节约了人力、节约了资源,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同时,企业从技术上利用服务市场可以得到企业内部无法提供的高质量服务,由于各个服务部门具有独特的专业技术能力,促进大型企业技术水平整体提高,综合利用各方面的先进优秀技术,生产出优质产品,提高企业竞争力。

第三、现代服务业具有促进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作用。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一方面是物质,另方面是精神,只有物质和精神都丰富发展了,才是人们生活质量真正的提高。现代服务业通过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业,丰富人们生活整体提高。人们不仅吃穿用得到满足,而且根据人们多种爱好兴趣,精神欲望,把工作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文化熏陶,自然环境享受,调剂生活,,陶冶情操,崇尚进步,培养文明。只有生活服务的现代化,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人们的消费的数量和质量才具有科学性,专业性,效益性,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经济发展。

第四、现代服务业具有促进和增加社会就业的重要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服务和社会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需求越来越多,也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增加、扩大和提升,服务业必须专业化、现代化、多样化,服务必须高质量、高层次、高标准,服务必须增加项目、增加内容、增加岗位、增加人员。这样,服务业需求的各种各样人才人力必然增多,需要大量人才投入服务业,增加社会就业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途径和举措

一是各级党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摆在国民经济的重要位置上。要把服务业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并驾齐驱,同步发展。无论长期或短期的经济发展奋斗目标都要把服务业列入重要项目,同规划、同研究、同投入、同部署、同落实。从解决人才、技术、资金等主要方面着手,为服务行业问题排忧解难,为服务行业发展鸣锣开道。要把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宁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内容,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针对首府银川、固原、石嘴山、吴忠、中卫等实际情况,分步实施,使全区现代服务业整体上台阶,有个跨越式发展。

二是要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中阿建交合作等重大建设机遇,发展现代服务业。要根据国家确定的重点建设“呼包银榆”能源化工基地、“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区”、“宁夏内陆开放经济试验区和银川综合保税区”等,“六个基地”,“六个示范区”的建设和实施历史性大机遇,充分利用以银川“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十大幸福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等,成功经验和突破口,在全区各市县城市,高标准、高规格、高质量、高水平地有计划、有创新、有特色、有品位地发展现代服务业。

三是要研究制定出台扶持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优惠政策。实践一再证明:政策好,百业兴。工商管理部门、税务部门、银行等都要围绕大力发展服务业,具体制定扶持政策和办法。工商管理应有革新办法,如能否采取先营业,后办证;税务部门在税收方面采取新举措,分门别类,分期分段,减免税收;银行要创借贷新机制,能以解决服务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总之,从政府到各部门,要选好“切入点”,突出“着重点”,找准“着力点”,体现“落脚点”,千方百计扶持现代服务业大发展。

四是要大力选拔配备现代服务业的优秀人才和技术。人才和科技是一切事业发展的根本。发展现代服务业同样如此。各级政府劳动人事部门,要竭尽全力为服务业解决人才和技术问题。要根据实际需要,针对宁夏特点,从区内外,国内外吸收引进和培养人才。特别是宁夏是个回族地区,他们信仰是伊斯兰教,我们必须围绕为穆斯林服好务的目标和任务。根据这一特点,着力引进、选拔、培养各类清正食品加工和穆斯林用品产业的现代服务业所需要人才队伍,以适应中国(宁夏)与阿拉伯国家建交,友好往来,经济合作,商务贸易、文化交流等活动的高规格、高水平服务。

五是要建造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科学机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立足宁夏,着眼国际。从政府部门到服务企业,从服务项目到服务对象,都要科学规划,精深研究,高起点,高品位,突出特色,突出重点,突出质量。服务与形势相适应,相匹配,相助推。把宁夏的重大建设项目,列为现代服务业的内容,以大服务促进大发展,以大项目带动大服务。特别是国际访问、领导往来、商务贸易等服务,组织严密,科学顺畅,规格高尚,左右圆满。从住宿宾馆、餐饮饭店、游览活动等都应上品牌、高品位、有特色。

第2篇:现代服务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胶州市;节会经济;会展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城市经济

一、引言

节会经济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和预定时间内,通过物品、技术、服务或形象展示,进行信息、物品、技术等交流、交易的群众性社会活动,包括各种类型的博览会、展览展销活动、大型会议、体育运动、文化活动、节庆活动等。节会经济的发展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拉动消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节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地为“经济唱戏”而“搭台”的节会也越来越多,如何抓住机遇发展节会经济助推现代服务业发展,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发展节会经济的意义

据专家测算,节会经济的产业带动系数为1:9,如果节会收入为1,那么带动的相关行业的社会收入则是9。节会经济具有十大拉动效应,即形象拉动、开放拉动、会展拉动、旅游拉动、投资拉动、房产拉动、城建拉动、文化拉动、品牌拉动、综合拉动等,长远效益更加值得关注。可以说举办节会是城市应具备的重要功能,节会经济是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是极具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

(一)有利于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节会经济的坚实基础,也是市场经济主体在选择会展场馆时重要的区位决策因素。从另一方面说,会展产业的发展也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承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型节会活动往往又是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严格考核的活动。节会的发展必将推动城市的展览场馆、宾馆及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因为这些基础设施必须与节会的规模、档次和频率相协调。

(二)有利于提升城市知名度

为了办好节会,节会的组织者、参展商必然要在国内外进行广泛宣传,这种宣传广告活动在宣传节会的同时也起到了宣传城市的作用,因为节会的宣传往往是与城市的交通、经济、人文环境捆绑在一起进行的,城市知名度的提升,又将对举办节会的城市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弘扬传统文化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也能够在更高层次上扩大城市的文化影响力。

(三)有利于城市服务业的发展

节会活动前后,为交通、通信、宾馆、餐饮、旅游、商业,以及展览工程设计、制作、广告、媒体等相关服务业产业带来大量的机会,有人做过比较,每增加10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就可以创造近百个就业机会。

三、胶州市节会经济发展现状

(一)优势条件

1. 繁荣的商贸业奠定节会经济发展基础。胶州市商贸业较为发达,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在青岛10区市排名中一直名列前茅,商贸业的发展为各种大型集市贸易型活动的举办提供了现实基础,其中最具代表性当属九十年代的“胶州物资交流会”,极大的满足了人们的消费需求。近几年,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而兴起的生态游、农家乐等旅游文化节会也趁势发展起来,并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 特色人文及自然资源提供节会经济发展素材。胶州市历史文化悠久,艺术积淀深厚,以胶州大秧歌、胶州茂腔、胶州八角鼓、胶州剪纸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举办各类弘扬传统文化艺术的主题展会提供了素材。2008年,胶州市举办“首届中国秧歌节”,取得巨大成功。此外,依托胶州大白菜等特产资源发展起来的“胶州大白菜节”等节会活动也蕴含了浓厚的本土特色。

3. 日益完善的会展场馆搭建节会经济发展平台。会展场馆是节会经济的主要载体,是显示一个城市会展业发展水平和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为完善会展业硬件设施,胶州市结合城区总体规划,在少海新城和新城区规划建设以中国秧歌城和会展、体育、文化、金融四大中心为龙头的会展业场馆,积极引进并加快建设少海国际省级旅游度假区、喜来登大酒店等节会经济配套项目,为发展旅游会展、商务会展、及其他高端会展提供载体支撑。

(二)发展特点

1. 活动数量逐渐增多。2014年,胶州市会展数量约11场,比2013年增加2场,到2015年会展数量增加到16场,比2013年增加7场。2013年以前全市会展活动总数在8场次上下浮动,2014年以来,全市会展活动数量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2. 层次规模不断提高。“城隍庙糖球会”、“房产展”等活动均由专业会展公司运作,“采摘节”、“生态游”、等活动采取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办会模式,与特色农业、休闲农业、旅游业的融合度逐渐提高,节会活动的整体形象、质量档次、活动规模较以往均有大幅提高。2015年全市累计使用展览面积4万余平方米、节会活动客流量近千万人次,是2014年的2倍多。

3. 会展秩序逐步规范。为加强对会展业发展的培育管理,胶州市出台《关于加快会展业发展的意见》,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使会展业发展有章可循。为规范会展市场发展,胶州市下发《关于对节会活动实行报备管理的通知》,对节会活动实行报备管理,统筹安排和规范管理各类节会活动,有效提高了会展资源利用率。

(三)存在不足

1. 缺少长远规划。胶州市会展业规划尚未列入全市统筹规划范畴,与旅游、商务等相关产业结合度不高,产业链低端化发展,品牌意识不强,市场化运作存在局限,制约节会活动的长足发展。

2. 专业性不强。胶州市的节会活动多以节庆类和展销类为主,受当前经济形势相对低迷等客观因素制约,展销类会展市场越来越窄,同时由于缺乏专业会展人才、营销策略的指导以及专业化的展会服务配套,会展业发展尚处于会展市场的中低端,与大型专业展会相比,在活动内容、特色创新、规模档次及招商层次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3. 缺乏政策衔接。承办节会活动所需的行政资源、宣传资源、人力资源等相对分散,缺少相关的鼓励、扶持、协调政策,导致在知名会展公司的引进、各参与部门的协调、节会环境的优化、节会活动的宣传推介等方面力度不够,影响节会的拉动效应。

四、发展节会经济的建议措施

(一)规划先行,长远化发展会展业

坚持功能完善、统筹兼顾,将会展业发展纳入科学长远规划,加强会展业与文化、商务、旅游及航空服务等行业的融合度,延伸会展业产业链条,注重品牌会展的培育,不断提高会展市场化运作水平。

(二)调整结构,高端化发展会展业

明确会展定位,调整办展结构,控制规模小、档次低的会展活动数量,整合资源引导室外展向室内展转变,引导展销类会展向博览会、大型论坛、赛事、商务会展等高端会展转变,提高会展档次。

(三)优化环境,专业化发展会展业

健全工作机制,形成主管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整合行政资源,做好节会活动的配套服务;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加强对知名会展企业的引进,提高办会水平;加强专业化人才培养,打造一支专业会展业服务队伍,提升会展业服务水平。

五、结语

纵观我国许多城市服务业发展概况,节庆会展业已成为现代服务业中增长快、潜力大、前景好的行业之一。胶州市通过举办每年一届的“城隍庙糖球会”等一系列特色节会活动也实现了过亿元的销售收入,还给本市的交通、通信、住宿、餐饮、旅游等相关服务业产业带来了千余万元的收入,节会经济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载体。胶州市节会经济的发展仍有较大空间,今后应以会展项目为基础,发展环境为支撑,延伸产业链条,充分发挥节会的产出带动效应,形成“节会―旅游―商贸―餐饮―住宿―交通―通信等”完整配套的节会产业链,同时,加强包装推广,让节会活动走出胶州,走向山东,乃至全国,使节会经济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强力“助推器”。

参考文献:

[1]张恒龙,王方华.会展经济[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2]陈忆戎.节庆产业与城市发展[M].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3]龚平,赵慰平.会展概论(第二版)[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第3篇:现代服务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产业特征;产业集聚。

0引言。

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用现代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新业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来自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专业化的需求,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等特点。现代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

现代服务业正呈现出信息化、国际化、标准化的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为传统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支撑,更衍生出新的需求,从而使现代服务业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现代服务业的发达程度已成为衡量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从社会需求角度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消费方式、理念都在发生着变化,消费者正在由对工业时代简单的物质产品需求,转向高科技含量、知识密集、高附加值的精神产品需求。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深化,研发、设计、营销策划、管理咨询、会计审计、法律服务、信息服务等从生产中剥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新兴服务行业。这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高了工业部门对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工业企业对资源的依赖程度,降低了工业生产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有利于我国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及管理创新转变。

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发达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产业,更是我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战略性产业。“十二五”时期,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面临着资源环境的较大约束,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力量,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十二五”时期,湖北现代服务业发展事关湖北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事关湖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实现湖北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在思想认识上、空间布局上、工作重点上、政策措施上有新的突破。

1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六种意识”。

发展湖北现代服务业,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并进一步强化“六种意识”,增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1)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调整经济结构的迫切需要。

湖北目前正处在工业化的中后期,现有经济结构的典型特征是偏重的工业结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质资料的高投入、高消耗,而湖北恰恰是一个缺煤、少油、乏气的省份,生产要素的制约日益凸显。要改变经济不合理结构,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必然的选择。

(2)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服务业具有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特点,是一个需求收入弹性高、发展潜力巨大、资源环境亲和的产业。虽然湖北省的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水平较低,特别是淡水、土地、矿产等一些不可再生资源,长期处于紧缺状态,难以支撑国民经济的增长。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突破国民经济发展的资源瓶颈的制约,有利于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有利于“两型”社会建设。据有关测算,生产性服务业单位产出能耗不到第二产业的1/3,只有第一产业的40%。如果生产性服务业比重提升1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即可下降至少1。5个百分点。

(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提升湖北制造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虽然制造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经济的规模、质量和水平,但提升制造业发展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以发达的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支撑,这一点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发达国家和东部发达地区的经验表明,随着分工深化和服务外包化,现代服务业特别是从制造领域独立出来的设计策划、技术研发、物流、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越发达,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越明显,制造业企业生产和销售产品的商务成本就越低,市场竞争力就越强。目前,湖北制造业正处于产业升级和结构高级化阶段,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为制造业提供全面、完善的协作与配套环境,是提升湖北制造业竞争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前提和保证。

(4)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促进就业的迫切需要。

服务业具有门类多、就业容量大的特点,在三次产业中,服务业就业弹性系数最高(就业弹性系数是指就业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的比值),有较强的“带动劳动就业”和“拉动地方税收”的作用。“十一五”期间,湖北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5%,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的1/3左右,是“三分天下”;创造的地方税收占全部地方税收的60%以上,占了“大半江山”。

(5)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

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持久动力。

湖北现代服务业虽然取得了很大发展,但与制造业相比,占gdp的比重仍然偏低,服务业尤其是生活性服务业,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服务需求。随着湖北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构建和谐社会、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面向民生的商贸、旅游、家庭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丰富服务产品类型,扩大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适应人民群众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和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的需求。

(6)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湖北构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的迫切需要。

2006年,国家正式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在此基础上,湖北明确提出了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战略目标。要构建这一“重要战略支点”,就要发挥“两通优势”(交通优势与流通优势),切实让时间缩短,让空间拉近,让流动加速。

这就需要通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来实现。可以说,现代服务业必将在新一轮大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优化空间布局,建设“六大区域”。

“两圈一带”战略是湖北省委、省政府在新时期制定的旨在促进湖北振兴崛起的发展战略,湖北服务业发展应围绕实施“两圈一带”战略,重点规划建设“六大区域”,即一个现代服务业核心区、两个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区、3个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带,实现全省现代服务业有重点的协调发展。

(1)建设一个现代服务业核心区。以武汉为中心,以武汉城市圈为依托,突破性地发展现代服务业,吸引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向武汉集聚。发挥武汉市的龙头作用,辐射带动黄石、鄂州、咸宁、黄冈、孝感、仙桃、潜江、天门8市以现代物流业和旅游业为主的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力争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业核心增长极。

(2)建设两个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区。以襄阳、宜昌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为载体,以“襄十随”(襄阳、十堰、随州)城市群和“宜荆荆”(宜昌、荆州、荆门)城市群为支撑,建设承接武汉核心区、辐射带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两个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区。

(3)建设三条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带。围绕钢铁、有色金属及深加工、水泥、新型建筑材料、林特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沿长江、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枢纽建设一批大型现代物流园区,配套建设适应生产各环节的研发、营销、产权交易等中介服务体系,形成以武汉为核心,向鄂州、黄冈、黄石和咸宁等地辐射的武鄂黄冶金建材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带。围绕汽车及零部件、纺织化纤﹑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沿汉十铁路、汉十高速,重点发展汽车产品及相关技术研究开发,配套建设相关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一批大型专业物流园区,形成以武汉为核心,向孝感、随州、襄阳、十堰等地辐射的武襄十汽车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带。围绕化工、纺织服装及无纺布、电力及设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沿汉宜铁路、汉宜及武荆高速、长江交通枢纽,建设一批综合性和专业性物流园区,形成以武汉为核心,向仙桃、天门、潜江、荆门、荆州、宜昌等地辐射的武荆宜化工纺织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带。

3突出发展重点,做强“六大产业”。

充分利用湖北制造业加速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契机,适应当前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总体要求,突出发展关联性强、拉动作用大的现代物流、金融、信息、现代商务、旅游、文化等六大重点领域。

(1)现代物流业。充分发挥“九州通衢”的优势,合理布局全省物流园区,加快建设武汉城市圈物流圈、鄂西物流圈和长江物流带,强化生产物流,延伸流通物流,推进第三方综合物流发展,积极构建以武汉为中心,以宜昌、襄阳为支点,以荆州、黄石等为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的口岸物流、行业物流和城市配送物流相结合的现代物流体系。

(2)金融服务业。以武汉城市圈为中心,合理规划“两圈一带”金融产业布局,加快推动武汉城市圈金融一体化建设,推动武汉城市圈信贷市场、票据市场、资金清算、金融信息一体化、产股权市场一体化进程。推进江汉区金融服务业集聚区、中南路—中北路金融集聚带和光谷金融港建设,加快建设全国性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和金融外包中心,进一步推动三大功能区的产业集聚、总部集中和功能互补,逐步提高辐射能级,构建与京沪金融中心对接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3)科技信息服务业。依托软件、信息传输和数字内容等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实现网络、业务和信息的共享。积极推进“三网”融合、3g应用、电子商务和公共信息数据库建设,培育和壮大一批核心骨干软件企业,推广应用软件及服务模式应用聚合平台和技术服务平台。鼓励发展专业的科技开发、技术推广、工业设计和节能降耗服务业,充分发挥服务业对工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努力将“湖北制造”转变为“湖北创造”。

(4)商务服务业。重点打破地域限制和行业垄断,按照专业化分工、市场化运作的原则,规范行业协会、商会等传统商务服务业,加快发展咨询评估、会展、产权交易、司法中介等新兴商务服务业。

(5)旅游业。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促进和带动作用,以及在服务业中的引擎和龙头作用,以武汉为龙头,加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武汉城市旅游圈的对接与合作,加快形成以“一江两山”为核心的全国一流、国际知名旅游品牌。进一步加强与重庆的合作,联手打造长江三峡无障碍旅游区。加强与安徽、河南的旅游合作,把大别山打造成全国重要的红色旅游基地。认真谋划高铁、城际铁路等拉动旅游发展的对接规划,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区域的旅游客源互动,全方位建立健全高铁旅游体系,促进湖北旅游再次腾飞。

(6)文化产业。充分利用全省科教文化优势,加快推动文化与经济、科技、旅游、教育的融合与互动,不断催生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升级,拓展文化产业空间。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具有荆楚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着力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动漫等重点产业,加快发展数字出版、数字传输等新兴产业,支持发展数字多媒体广播、手机广播电视,开发移动文化信息服务、数字娱乐产品等增值服务。大力推动全省广电网络整合,加快组建全省一网、模数转换、双向互动、统一运营的广播电视网络公司,支持省内文化企业做大做强。

4加大工作力度,实施“六大工程”。

(1)实施改革工程,积极开展服务业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在推动武汉市江汉区国家服务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开展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重点就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问题、产业集聚问题、发展环境问题、政策瓶颈问题等进行探索,创造和积累经验。通过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进一步提高全省对服务业发展的认识,优化服务业发展空间布局,增强服务业的服务功能,在全省形成一批主体功能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区域服务业中心和各具特色、充满活力的服务创新示范区;培育一批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新兴服务业产业和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服务业企业,切实促进湖北服务业加快发展,进一步提高质量和水平。

(2)实施集聚工程,加快省级服务业示范园区建设。创建服务业示范园区,发挥产业聚集的辐射和示范效应,带动服务业的发展,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一种有效途径。经省政府同意,湖北已创建了23个服务业示范园区,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2010年23个示范园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847亿元,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1/7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12亿元,园区内有省行业100强企业93家,国家行业500强企业41家。“十二五”期间,湖北还将创建一批省级服务业示范园区,总数将达到60家。

(3)实施人才工程,加快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按照《湖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实施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工程,重点培养和引进一批金融业、现代物流业、科技与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商贸服务业、文化产业、旅游业、房地产业、服务外包产业等湖北服务业重点领域急需的9类产业人才,建立一支知识化、专业化、复合型、创新型服务业人才队伍。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政策,健全人才使用机制,让人才全身心投入到湖北服务业发展的事业中去。

(4)实施环境工程,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创造条件。加强对服务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各级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大协调督办力度。建立健全服务业发展协调机制,定期召开省服务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系会议,及时通报服务业发展情况,协调解决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服务业准入制度,扩大整个服务业的开放程度,提高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水平,鼓励社会资金和外资投入现代服务业,引导行业的良性有序竞争。改革对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利的税费制度,对鼓励发展的现代服务业,改现行的全额营业税为增值税或实施减税,实行与工业企业同样的水电气价格;对符合战略规划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实行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使一些高端服务企业可将人力资源培训、研发投入等费用在税前列支冲减收入。完善现代服务业的投融资机制,鼓励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进入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积极拓宽股票上市、企业债券、项目融资、产权置换等投资渠道;鼓励服务企业以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为纽带,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进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和重组;建立并完善面向服务业企业的投融资担保体系和融资平台。加大财政扶持服务业发展的力度,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业,实行多元化投资。

(5)实施品牌工程,支持服务业企业发展壮大。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为核心,大力支持服务业企业打造自主品牌。建立健全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联动的品牌建设工作机制,制定科学的行业标准和规范,把培育国际化大企业、大集团作为重要战略,提高现代服务业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着力培育一批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现代服务业品牌。同时,引导企业努力创新商业服务模式,积极发展网络经营和电子商务,用各种方式发展自己的服务和推广自己的品牌,实现各类资源要素的有效利用。

(6)实施统计工程,强化服务业统计工作。进一步健全服务业统计机构,完善服务业统计网络。建立服务业考核体系,定期公布分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结构等主要指标。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建立科学、统一、全面、协调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建立相关部门的信息交流、会商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及时掌握并准确了解服务业发展动态。

参考文献:

[1]苏卉.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关联与波及效应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2]吕毅.西安现代服务业的识别和定量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1(9).

[3]段炼,赵德海.现代服务业、制造业服务化与战略性新兴产业[j].科学管理研究,2011(4).

第4篇:现代服务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北京;奥运

一、引言

现代服务业是与传统服务业相对而言的,其作为生产的中间环节,具有高知识性、高技术性和新兴性的特点,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的影响。根据北京统计局2005年的定义,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九大行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对全球发展规律的研究表明.世界已经进入服务经济时代,现代服务业正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或经济支柱。全球服务业总体规模已达28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68%。在高收入国家此比蕈已经达到了7l%以上,而纽约、伦敦这些城市则更是r与到了90%左右。在这些服务业当中,信息、金融、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成为了产业的支柱,例如在2006年,美国信息、金融、保险、教育、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4.87%,信息服务业从1980年的占比3.55%发展到了现在的4.87%,金融保险从4.9%增长到7.7%,专业商务服务从6.6%增长到11.8%,教育从0.6%增长到0.9%。这几个行业合计从15.75%增长到了24.8%。

二、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据北京市统计局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年底,在北京现代服务业中,信息服务业、金融服务业、房地产业、文化创意服务业的产值已经占到了现代服务业的64%。

(一)产业规模

1.总量

北京现代服务业经济总量持续增长,至2006年北京第三产业总产值已达5580.8亿元,占地区生表1 北京现代服务业产值及其比重产总值的70.9%,是全国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现代服务业产值达3788.8亿元,占第三产业的67.9%.服务业已成为北京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其中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占第三产业总比重的23.5%,有力地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服务贸易《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第10期

2.劳动生产率

如表2所示,现代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要明显高于第三产业。2006年.现代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为195870.7元/人,是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的2.23倍,充分体现了现代服务业的高附加值特征。

3.就业规模

在就业人口方面.2003年北京现代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口161.4万人。至2006年增加了32万人.但是增长速度要低于传统服务业,因此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占第三产业就业人口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即绝对数量的增加和相对数量的减少,如表3所示。

对比表2和表3可以发现,2004年之后北京市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占第三产业比重均小于32%.但是其产值比重均大于66%。即现代服务业用不到32%的人口创造了大于66%的产值,再次说明了现代服务业的高附加值特征。

(二=i)产业结构

1.各产业部门产值比重现代服务业内部各产业部门的产值绝对值都呈上升趋势。近几年来。金融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产值始终处于前列,到2006年分别占北京市现代服务业比重的25.7%和18.2%.明显领先于现代服务业内其他子行业,因此,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服务业发展规划》将这两个行业纳人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重点发展行业。,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2005年为700.4亿元.2006年为812.1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5.9%.占北京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值的10.3%,发展潜力巨大。

2.各产业部门自身的增减变动情况

各产业部门自身的增减变动情况如表5所示,以各部门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率表示,它反映了该

产业部门四年来的总体发展速度。

从表中可以看出,九个产业的年平均增长率均很高.达到了10%以上。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情况非常突出.其2003—2006年产值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25%。这是由于奥运的举办和外商投资为商务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是北京市吸引外商投资最为活跃的行业。同时,由于其本身基数比较小.2003年的产值仅为126.5亿元,因此平均增长率会显得比较高。另外,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金融业,以及房地产业的年平均增长率也很高.均在15%以上。其余产业部门产值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率则相对较小。这说明这几个行业凭借奥运的举办,近几年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上表也显示出教育业,文化、体育娱乐业以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年平均增长率较低,说明2003—2006年问,相对于其他产业部门,这些行业的扩张速度较慢。

3.就业人口分布

图1给出了2006年北京现代服务业内各子行业就业人员分布。金融业、信息服务业就业人口仅占现代服务业就业总人数的16%,但二者的产值之和却占北京市现代服务业总产值的43.9%。

(三)产业空间布局

目前,北京市现代服务业在空间布局上已经形成了高技术研发服务区、专业产业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园金融街、cbd、环保产业园、物流产业园等聚集区。这一空间布局的形成是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共同作用的果,其中政府调控起主导作用。北京市政府依据市场规律发挥能动作用,通过提业集聚和产业集群所需要素,促进现代服务业在空间上的合理分布。

北京现代服务业的区位分布具有以下特征:现代服务企业在空间上的萌芽阶段体现着较为明显的正外部性效应,人力资源、技术、信息、良好的基础设施、相对较低的交易成本、适宜的地租成为产业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某一产业竞争格局的形成,创新效应和范围效应则起着较大的作用。当政府介入某一产业发展时.产业发展则受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的共同作用,在空间上呈现出一种自觉的态势。这时,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服务、税收政策等方面的作用就显得尤为突出。由现代服务业各子行业的内在特性决定,影响每个行业空间分布的因素各不相同,难于得出一致的结论,例如:北京的研发和信息服务产业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下形成了多园区发展的空间布局,这一布局有利于研发和信息服务业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

三、奥运及后奥运时期对北京现代服务业的影响

奥运会在北京举办,使得奥运经济为北京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商机。从对北京市企业的调查结果来看.60%以上的北京中小现代信息服务业对于奥运会所带来的影响给予高度重视,都希望能够抓住这次奥运会所带来的难得机遇。

(一)经济影响

发展奥运经济。并不是以奥运会的结束为终点,奥运会的举办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对北京经

济乃至全国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如图2所示,其浅灰色柱形图为根据中长期规划得出的测算值,并

未考虑奥运对经济的影响。深灰色柱形图则表示200l一2006年间北京实际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为

加入了奥运影响后的数值。可以明显看出,加人奥运影响后的实际值与规划测算值之间的差额随着奥服务

运投人的增多而不断增大。2006年加入奥运影响后的实际值高于规划测算值2161.7亿元,该差额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基于当期奥运投资的增加而对经济产生的促进作用:另外一部分则是2006年之前的奥运投入对经济影响的滞后发挥:由于投入转化为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时滞效应。前期的奥运投入对经济的影响在后续时期才得以逐步显现。在消费需求方面,奥运会的举办将直接促使体育、电子信息、文化创意等消费快速增长,假日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新增就业人口的消费在不断扩大着北京市的消费规模。受投资连带效应的影响,新增奥运投资将有40%转化为消费①,使全市消费总规模和速度不断提高。北京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北京奥运经济研究》课题组指出,根据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测算,因奥运新增消费因素将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提高o.5个百分点。奥运不仅提高了北京市消费规模,同时也会对居民消费理念和消费倾向产生深选影响。奥运会的举办一方面促使文化创意产业更快地进入消费者视野.另一方面也加深了消费者对电子信息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的认识。

根据对历年举办奥运会城市经济发展情况的观察,可以总结出奥运经济存在不均衡性,在促进举办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暗藏着负面影响,即“后奥运低谷效应”。首先,由于各产业与奥运的关联系数不同,现代服务业中的旅游、通讯、电信、金融、保险、文化体育、房地产、餐饮行业与奥运会直接相关。因此受影响程度最大,受影响的非均衡性则可能进一步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其次, “后奥运低谷效应”值得警惕,奥运会所引发的投资、消费乘数效应,在奥运会的不同发展阶段大小不等.在各产业及各产业内部也不尽相同。

(二)政策影响

1.产业政策方面将更加清晰明确

北京市“十一五”规划将“提升第三产业质量、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目标。为务业迅速扩大产业规模、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价值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为提高现代服务业在本市服务业中的比重,形成“高端、高效、高辐射”的产业发展模式,奥运会结束后,政府会继续完善该产业的专项政策。并通过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空间资源。未来四年,北京现代服务业在政策引导下会继续向规模经营迈进并向园区集中。

2.投融资政策将继续完善

北京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过程中。已经注意到现有投融资体制的缺陷对其发展的制约作用。奥运会的筹办加大了政府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并放宽了投融资的政策限制。如《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鼓励非公有资本及海外资本进入文化创意产业,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创意企业改制上市。奥运会结束后,为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扶持重点产业,政府必将加强对现代服务业的社会投融资引导.建立多渠道的投资体系,利用财政专项资金,扶持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并支持本市现代服务业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北京现代服务业的投融资方式会朝着更加灵活、多元的方向发展,投融资体系的各个环节也会进一步理顺。

一88—

3.知识产权政策将更为系统

现代服务业是以高知识含量和高技术含量为重要特征的。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至关重要,不可或缺。北京市以奥运会为契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和法规,如《北京市专利保护和促进条例》, 《北京市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规定》,《北京知识产权发展和保护纲要(2004—2008年)》等。

此外,奥运会的筹办极大地促进了北京的环保力度和进程。依据北京市中长期的发展规划,这种力度和进程不会随着奥运会的结束而放慢和减弱,而是会持续加强,环保政策会进一步完善。这些都将进一步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地位,对其前景产生持续和积极的影响。

(三)文化影响

1.人文精神会更加浓郁,民族文化将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要文化力量的支撑,民族文化的彰显会为现代服务业产品的创新、品牌的缔造提供巨大的动力和源泉。人文奥运是北京奥运会的核心理念,人文奥运为北京市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确立了战略基点,也极大地促进了北京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和质量。现代服务业越能够体现人文精神就越具备发展的潜力。奥运会结束后,这种人文精神会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积淀下来,并不断丰富和发展,为北京现代服务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助力。

2.创新意识将显著增强

现代服务业的优化离不开创新。奥运会推动了北京创新意识的增强,为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思想条件,也触动了北京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强烈欲求,这与北京打造创新型城市的目标相吻合。奥运会结束后,北京的创新意识会持续显著地增强,社会对新事物的态度会更加宽容,创新环境会更加宽松,以知识产权保护为主体的制度体系会为创新意识转变为主要的社会文化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奥运的发展也对现代服务业的创新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各行各业都需要针对奥运开展相应的创新工作。2010年北京将初步建成创新型城市和学习之都。

(四)人力资源影响

从数量上来看,后奥运时期北京劳动力市场容量保持稳定。从人力资源素质角度来看,劳动者素质因为奥运会的举办而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并且增长态势保持较好。人力资源素质水平的提高在短期内满足了北京现代服务业对人才的需求,•如金融业、电子信息服务业、文化创意业、环保业等对劳动力能力的要求普遍高于其他行业;长期来讲,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环境对北京现代服务业及北京地区经济发展有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五)对重点行业的影响

奥运会后的经济和部分产业(如证券市场业和房地产业)可能出现动荡,即前面提到的“后奥运们的心理预期产生一定的影响,综合来讲,奥运会的举办属于利好因素,部分投资者对奥运会前的证券投资持追捧心理,但是后奥运时期,利好因素的消失,证券业发展的风险性加大。房地产方面,多个奥运举办城市的房地产业在奥运结束后出现过较大动荡。1988年汉城奥运会、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以及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主办城市房地产市场均如此,严重影响了现代服务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北京奥运会后房地产市场也可能出现这种状况。

四、对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基于北京现代服务业的现状及奥运带来的辐射影响,需要进一步建立更加清晰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突出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发展重点,扬长避短,走错位发展的新路子,从以下几方面不断提高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一)建立健全市场宏观调控体系,引导奥运前后的合理投资

加强政府引导消费和投资的能力,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在证券投资方面,合理引导投资者坚持价值投资的理念,防止对奥运概念盲目炒作的现象发生。在房地产方面,尽快建立房地产指标监测体系和房地产市场预警制度。通过对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从总体上保证市场的持续、平稳发展。

(二)合理分布产业链中各行业相关业务

认真研究产业价值链的业务构成,促进各行业的业务细分,增强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中相关业务的关联性和功能性,推动产业价值链中相关业务在城市空间上的合理布局。可以借鉴北京物流业和金融业在空间上进行功能性分布的思路,推进其他行业内部业务的分化和功能上的空间布局。例如,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将发等高端环节放在市中心,而将制作加工等低端环节放在市郊。

(三)明确产业园、产业功能区和城市功能区的产业定位。突出特色

发挥产业园、产业功能区和城市功能区各自的区位优势,明确各区域的产业定位.并突出各区域的特色性,做到各有侧重、适度交叉。避免恶性竞争和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依据特色和发展潜力建设产业园,挖掘产业功能区差异化优势,保证城市功能区的相互协同、功能互补。

(四)加大对服务基础设施以及专有技术与人才的投入

加大对服务业基础设施的投入,鼓励各种经济形式对服务业进行投资,以现代化的手段改善北京的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从总体上提高北京现代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技术进步,加快科技手段在服务领域的应用。根据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着眼于世界高科技发展的趋势,.选择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属于核心技术、有实用价值或广阔市场需求的技术项目,通过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的倾斜政策,加大对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投资力度。有效开展技术攻关及应用性推广,带动北京现代服务业水平迈上新台阶。

加强现代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与发达国家相比,北京现代服务业的高级人才和专门人才仍有欠缺,大大削弱了北京现代服务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因而必须重视现代服务业高级人才和专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一方面,要在积极改变高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师资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外人才、引进学科,与国外著名高校合作交流,共同培养从事现代服务业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引进各类专业资格证书,设定专业资格水平,让专业服务人才的知识、能力与国际接轨。

第5篇:现代服务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动力产业群;服务业组织;转型升级

课题来源:湖南省情决策咨询课题“株洲动力产业群现代服务业配套提质发展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4BZZ116);株洲市立项课题“‘中国动力谷’的现代服务业配套发展策略研究”(项目编号:ZZSK14118)中期成果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9月16日

株洲高新区经过20年的发展,聚集了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动力产业集群,获批为湖南唯一的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随着动力产业群的发展,必然要求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能与之协调发展。然而,由于现代服务业长期发展滞后,与动力产业群的发展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一、株洲动力产业群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从株洲服务业近几年发展的总体看来,传统服务业比重大,现代服务业滞后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将对动力产业群带来不利影响。

(一)对生产业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还不够,服务业发展较缓。虽然2007年以来,国务院和湖南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由于受长期以来“先工业、后服务业”产业观念和“看得见、摸得着、见效快”等功利思想的影响,导致一些地区和部门对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性没有清醒的认识,甚至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片面理解成大上工业项目,不能认识到现代服务业对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大支撑作用,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信心不足、办法不多、政策缺位、措施不力。从增长方面来看,以2014年上半年为例,株洲市实现生产总值814.12亿元,增长10.2%,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70.19亿元,增长8.7%,占总量的33.2%,增速低于第二产业2.8个百分点。全市生产总值和规模工业增速放缓也引起生产业需求随之下降,低水平的生产业势将影响动力产业群的发展。

(二)服务业企业规模总体偏小,内部结构不合理,对株洲动力产业群的服务能力弱。株洲服务业企业规模总体偏小对服务业的现代化提升非常不利。从2013年来看,从登记注册类型看,全市约有服务业个体户18万户,占全市个体户数的比重超过80%;过亿元以上17家服务企业中主要分布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但在株洲整个服务业中,占据产业链重要位置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不足,企业整体呈小、散、乱状态,特别是新兴服务业行业中,缺少有竞争力、带动力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没有形成集群发展的格局。株洲市服务业发展主要依赖于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和交通运输邮电业等传统产业,而以知识技术为支撑具有科技含量的信息业、金融业、科研技术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仅为10.1%;传统服务业比重过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这种产业结构的不优将制约全市服务业发展。

(三)服务性企业发展面临服务成本不断增长,严重阻碍现代化发展进程。随着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用工成本不断攀升、物流费用居高不下等因素,导致企业赢利空间减少,生存压力加大;2013年全市189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成本为72.66亿元,增长19.1%;企业管理费、营业费和财务费等三项费用支出23.2亿元,增长8.1%;服务业企业应付职工薪酬15亿元,增长16.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在石油、燃料、成本等价格上涨因数推动下,部分企业出现亏损。

(四)交通运输邮政通讯网络等硬件发展迅速,但组织水平低,难以形成有效的现代服务能力。株洲在交通运输方面有地理优势,近年来发展速度进一步提高,但整合服务能力弱,影响了现代物流业的能力发挥。随着醴茶高速、垄茶高速、炎汝高速株洲段全线通车,全市辖区的高效公路交通网络逐步形成,为全市运输提供了便捷的快速通道。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组织能力,严重影响了服务水平的发挥。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虽然株洲服务业得到了较大发展,但与动力产业群发展的配套能力并不充分,特别是现代生产业的发展严重滞后,难以适应动力产业群等高精尖的现代制造业发展的现代服务业集群化需要,必将影响到株洲动力产业群的发展。

二、株洲动力产业群现代服务业配套发展思路与选择

(一)国内外现代服务业发展经验分析。事实上,国内外现代服务业发展有很多成功经验。美国现代服务业最大的特点是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迅速融合,美国政府一方面对服务业发展的方向和结构进行指导和调整;另一方面利用财政、税收、金融等优惠手段为扶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美国各级政府为了促进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现代服务业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政策。并根据国内经济增长态势和吸纳就业情况,提出优先和大力发展以金融、环保、能源、信息为代表的一部分重点服务业。另外,美国政府还通过知识产权保护法案、对科技人才的储备以及鼓励民间科研服务组织的发展来促进企业的科技创新和产业的优化升级。

我国香港政府参与经济运行则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合理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完善市场经济体系,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和竞争营造一个较健康、规范的环境。通过上千家行业协会和同业组织对行业进行合作监督和管理,对行业标准和服务水平进行规范,为行业保护和良性竞争创造条件。同时,注重产业的系统规划和布局的合理、政策的延续性,强调产业的优势互补和融合;重视服务业的出口和推广,成立专门机构促进服务贸易,并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服务业贸易合作协定,开拓海外市场;鼓励民间资本和机构参与到政府公共服务项目,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服务平台。

日本东京的信息技术设施完善奠定了银行保险业、物流业以及制造业的发展基础。借助东京的“多核多圈层”结构,逐步形成了东京的新宿模式。其以金融、信息等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产业,兼具技术创新的服务业集群。

在北京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进程中,政府调控起到了主导作用。市政府根据市场规律,提业集聚所需要素,进而促进现代服务业形成合理的空间布局。政府在各大园区自然形成过程中实施相应的干预,进而促进园区的发展。政府根据相应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将现代服务业及时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发展空间,并且通过财政政策、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政策,进而引导现代服务业形成集聚。

上海具有完整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体系,政府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制定了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将物流业、金融业、会展业及中介产业列入了市重点发展产业。在“两个优先发展”中长期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制定了相关的配套产业发展措施。在布局上看,发挥上海市长三角的龙头城市作用使现代服务业呈现了集聚发展的态势,进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广州市以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发展为主要方向来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围绕集群战略,以高端服务为立足点,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功能区,着重打造现代物流中心、金融中心、科技服务中心、总部经济中心、服务外包中心及文化创意中心等,以技术创新促进相关服务业的产品创新。实行服务业品牌战略,积极培养高端服务人才,以人才升级带动产业结构升级。

(二)国内外现代服务业发展经验的启示。从以上对国内外发达地区的现代服务业的经验分析中,可以为株洲动力产业群配套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以下几点启示:

1、有效的政府指导规划是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可分割的部分。在发达国家与地区的现代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中,都离不开政府的规划引导。无论是立足国内还是放眼国际,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发挥的调控作用不可忽视。尤其是对于尚处于发展中的不太完善的服务业市场,需要政府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行业准则以及竞争机制,为服务水平的提高和行业的发展创造宽松、良好的环境。

2、现代服务业发展要与本地的产业特征相结合,并且定位必须明确。发展现代服务业应当与本地的产业相结合,并且要求定位明确。政府要根据地方的经济发展阶段、人才配备条件、资源环境、短期和长期的发展目标等多方面要素,找出一批适合当地发展,具有明显发展优势的服务业产业,达到高效、有效、快速发展的目的。如美国、日本东京、广州都根据本地的制造业优先发展生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北京、上海充分利用本地的地域优势引导现代服务业集聚,从而形成综合完整的现代服务体系。

3、突出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形成适合本地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加速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既要依靠服务业重点领域、核心产业的拉动,又要依赖制造业、生产业的增长。服务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注入和服务市场的需求,而动力则来自于制造业和经济的发展。东京通过信息技术完善了银行保险业、物流业以及制造业的发展,广州则充分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互动发展来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北京、上海则通过现代服务业整合了区域内的经济发展。

4、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是重要保障。现代服务业的顺利发展离不开政策环境的保障,并且需要政府不断地跟进以保证政策环境的有效性。地方政府应通过法律法规等引导服务业企业和行业制定出符合当地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的、能够与国际接轨的企业管理模式和服务产品的质量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并且提升企业所在国家和地区的品牌形象,增加产品的隐形价值,鼓励其参与到国际服务贸易市场中去。

三、株洲动力产业群现代服务业配套发展思路与策略

在株洲推进动力产业群发展的同时,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重要,也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必要条件。结合株洲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借鉴国内外发达城市的优秀经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株洲现代服务业的提质发展,为株洲动力产业群的顺利发展创造条件。

(一)加强政府规划与引导,突出生产业发展要求。目前,市政府已经制定了《株洲市服务业提升方案(2014-2017)》和株洲市委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若干意见》,从株洲动力产业群及其他相关产业发展来看,不但要执行好这些文件,还应当把发展生产业应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突出抓好科技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商贸流通业、职教和培训业等生产业。同时,扩大开放,打破行业行政垄断现象,引进国内服务业的紧缺人才,提升人才质量,吸引外资重点建设物流园区以及相关的服务业功能区,聚集省内外著名的现代服务企业和跨国公司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特别是生产业的水平。

(二)突出株洲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实现在重点工作上取得重大突破。株洲工业基础夯实,产业特征明显,但不同的产业对现代服务业的要求并不一致。因此,根据株洲产业群情况重点发展好生产业,重点做好动力产业的生产业配套可产生有效的产业依托,互为促进;其次是要抓好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以新型工业化建设为契机,以延伸产业链为突破口,加快生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注重提升人民精神享受的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家政服务、社区服务的发展,大力发展创意设计、旅游度假、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领域,培育现代服务业的新增长点;三是实施品牌战略,培育一批在同行业具有影响力的服务业大型企业或集团,以带动行业的发展。

(三)保证现代服务业投资增长,改善株洲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株洲目前的服务业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投入不足是长期存在并制约服务业更快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投入,切实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既要在政府投入中提高服务业投资份额,更要积极拓宽服务业融资渠道。在安排投资规划时,要特别保证服务业投资比重的有效提高,并制定可操作的鼓励民间投资进入垄断行业的实施细则,为扩大民间投资范围提供必需的规则保障和制度环境,特别要引导民间投资投向新兴服务业,为新兴服务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保证。同时,各行业主管部门应该对服务业准入条件、资质以及审批程序等相关规章制度进行重新评估,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并加强服务业与金融部门的沟通,向金融机构推荐服务业项目,从而促进银企合作。

(四)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实施株洲现代服务业人才发展战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要以人力资源以及科技能力为基础,根据株洲动力产业群的现代服务业人才要求建立校企联合培养制度,拓宽人才培养的途径,结合动力产业群涉及的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生产过程及行业技术广泛开展各类岗位技能培训,同时制定符合产业群发展需要的人才流动政策。引进与培养适应国际竞争的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对紧缺人才和重点项目管理人才,建立高端人才储备库,鼓励企业学习先进的培训模式,逐步形成中高端现代服务型人才集聚中心。

(五)提高政府现代服务业组织与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市场调节职能。发展现代服务业对政府的组织与管理水平要求会更高。充分发挥政府作为组织者和管理者的作用,需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把现代服务业放到和农业及工业同等重要的位置。政府应加强监管服务业,逐步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公开、平等的行业准入制度,使服务业能够完全容纳中小企业生存,为居民创业及就业提供良好的环境。鼓励服务业行业协会的发展,加快行业协会等相关中介组织的市场化进度,建立担保互助及资源共享等方式,从而延伸行业协会的职能。建立健全现代服务业相关行业的政策法规,加强中介组织的自律作用,提高行业协会对个人、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协调和监督作用。加快完善服务业的相关统计制度,加强对服务业发展中相关形式的分析,建立健全服务业行业的监测、预测及信息制度,提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六)加快现代信息发展速度,促进株洲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以信息技术为依托,通过科技进步的带动,在现有基础上加快发展面向现代服务业的科学技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逐步推广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为改造传统服务业提供支撑,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实现加快生产业的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相融合,加大对现代物流、信息、金融、商务、科研等的支持与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本地的优势力量加强研发与创新,实现服务业转型升级。以株洲动力产业群等相关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为依托,加快发展现代物流、职教培训、商务服务、涉农生产业,从而提高服务产业的服务功能和产业组织化程度,推进现代服务业与一二产业的协调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代文,秦远建.基于产业集群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3.

第6篇:现代服务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科技服务业;现代农业;产业融合;服务延伸度;效益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直以来,现代农业是农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当前,无论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面简称“建议”)中提出的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还是《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后面简称“规划”)中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都表明现代农业在我国发展已进入关键战略阶段。在此阶段,生产现代化和生产要素技术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和布局合理,生产链条和效益链条延伸等方面是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优化领域,这些优化领域目标的实现脱离不了科技服务业的支撑,最终利用科技服务业的支撑促进和加速现代农业的发展,形成《建议》中提出的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1,2〕。

1现代农业发展对科技服务业的需求

1.1产业融合发展趋势的要求

近年来产业间融合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产业间的融合发展不但促进了不同产业间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组合,形成资源互补优势共享的特点,也拓展和深化了生产供应链条上的延展,打破了传统供应链条上的单维度,呈现了不同产业链条上的维度交叉,形成了多元化、多渠道的合作生产消费模式。随着经济的深化发展,科技服务业产业的对载体的衍生裂变性和拉伸延展性特点逐渐彰显;而现代农业发展对于科学技术支持的天然需求,决定了科技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科技服务业助力于现代农业发展符合产业融合发展趋势的要求。〔3〕

1.2产业升级和布局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质量、生活理念和个性化需求不断提高,体现在消费不断升级,生产和服务的产业领域也不断升级。《规划》中对未来一个时期推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五项重点任务,优化发展布局,稳定提升农业产能;保护耕地资源,促进农田永续利用;节约高效用水,保障农业用水安全;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农业农村环境;修复农业生态,提升生态功能。这五项重点任务需要科技服务业的支撑,尤其《规划》提出,到2020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到2030年全国基本实现农业废弃物趋零排放。上述任务和目标需要科技服务业提供较高的技术支撑和服务支撑。科技服务业助力现代农业发展符合产业升级和布局要求〔3〕。

2科技服务业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2.1深化技术服务促进现代农业生产效益提高

一直以来农业发展的组织形式和运营体系上决定了农业的技术普及和推广较难,零散的单个生产效率的提高,难以形成规模的现代农业,随着农业社会化、专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效益提高可以更多依赖于科学技术的深化服务。现代农业效益提高表现在农业的机械化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和产出率提高。这些要求体现在科技服务业可以优化现代农业要素的配置效率,科技服务业可以就生产育种、生产技术、农业深加工等方面提供技术要素融合到现代农业。

2.2拓展服务延伸度促进供应链条体系优化

在现代农业服务需求方面,科技服务业可在加强周转和仓储基础设施技术和销售渠道体系搭建的建设上提供技术服务;这可以链接和缩短现代农业供给和消费之间的距离,可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提供供给需求分析,实现供求和对接和平衡,助力于供给侧的改革。互联网对农业链条的加深提供了技术软件支持,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农业中的应用,为生产、销售、管理等提供技术支撑〔4〕。

2.3制定和更新技术标准保证行业生产和产品品质

人们对衣食住行的健康安全保障需求是迫切的,如何保证绿色健康的食品;如何在生产中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节约、安全无污染生产,是现代农业和可持续发展农业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产品质量保证需要设定行业的生产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设定检测的相应配套服务,这些需要科技服务业提供支持,提供行业技术标准服务这是当前科技服务业的发展领域的一片蓝海;加大科技服务业对行业标准的服务是保证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

3科技服务业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条件要求

3.1政策环境建设

国家的政策在对产业发展和调整等方面具有导向性上的重要性作用,因此科技服务业助力于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国家法律法规的政策环境配套建设。第一方面,国家的产业政策可以鼓励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加大农业产品的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通过政策鼓励和支持;第二方面,在法律法规方面对农业的生产和技术要求提出要求,通过制定或者评价授权独立的研发鉴定机构,达到设定产业和技术标准的要求。第三方面,针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针对农业资源特点、环境和生态规划要求,国家产业政策可结合科技服务业科研究生产布局规模效益分析制定政策。

3.2市场环境建设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为了促进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和科研机构之间的转化,可以营造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交易平台和孵化机构建设;为了实现产销平衡,防止农业供给侧过剩,可以加大科技服务业提供销售大数据分析的预测服务平台;为了缩短生产与供给的地域性空间距离和需求的时效需求,可以借助互“联网+”服务,同时鼓励加大转运和仓储的平台服务。

作者:王春生 单位: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的通知农计发[2015]145号.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5年11月03日16:23来源:新华社.

第7篇:现代服务业发展范文

(一)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和内涵

现代服务业是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是信息技术和服务业的结合体。它是以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商务服务为主,商务服务业的内涵包括营销、广告、公共服务、建筑、科学与工程服务、法律服务、会计服务、计算机软件服务、信息处理服务、物流配送服务以及研发与技术服务。

由于现代服务业所涉及的具体服务行业多数在工业生产、产品制造和商品销售领域,因此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征:(1)资本、技术、产值密集化。由于广泛参与工业生产,具有高附加值;(2)信息化。 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推广与普及运用而逐步兴起的;(3)创新化。现代服务业在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又开拓了服务行业的新领域,并为许多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服务业在各国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其中集中了现代服务业精髓的生产部门的作用日益明显。从服务业的增加值来看,在发达国家占GDP的比重为60%~70%,在中等收入国家为50%~60%。低收入国家和地区服务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较低,但也都有所提高。

(二)产业集群与服务业

亚当・斯密以手工制针场为例提出了分工理论,这是产业集群理论的最早起源。新古典经济学创始人马歇尔从3个要素对产业地区性聚集做出解释:劳动力市场共享、中间产品的投入及知识技术的外溢效应。之后,韦伯用工业区理论解释了产业集群现象,他认为:影响企业集聚的因素可分为区域因素和位置因素。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了刺激经济增长的产业特征,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和空间集聚,这一观点经过发展形成了产业集群理论。

现代服务业对产业集群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体现为“粘合剂”,是经济增长的牵引力和经济竞争力提高的助推器。夏普指出,农业、采掘业和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砖块,而服务业则是把它们粘合起来的灰泥。首先,现代服务业与产业集群的重要联系表现在服务业作为生产工业中间投入的组成,通过对工业制成品的“软化”构成了产业集群的基本要素;其次,现代服务业在传统服务业中脱颖而出,是社会分工和专业化不断加深的表现。杨小凯提出了“分工经济的网络效应”,即“效率越来越取决于在不同生产活动之间建立起来的互相关系,而不仅仅取决于生产活动本身的生产率状况。”这一特性正好满足了产业集群专业化的需求。

二、现代服务业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的机理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当一个稳定行业内的企业逐步适应了特定的经营项目,那么就要在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指引下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事自己具有优势的生产经营活动,逐步剥离那些不擅长的生产经营项目。行业专业化分工的趋势日益明显,而其中在原先行业中处于非生产性的服务部门也会进行相关部门的整合,逐步地独立出来,成为与原主要生产企业紧密相连的专营服务企业。伴随着行业专业化分工程度逐步加深,细化过程的进行将使得行业内生产企业的数量相应增加。

现代服务业是专业化分工的结果,现代服务业在渗入工业生产过程中又进一步加强了专业化分工。

事实上,市场竞争压力和地理集中是使各种要素构架成一个系统的必要条件。市场竞争压力激发了市场竞争者的创新能力,地理集中将要素结合成为了整体,协同化作业日益提高,而作为产业集群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现代服务业在产业集群的形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现代服务业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高级生产要素。这里的高级生产要素是指有别于初级生产要素,比如自然资源和非熟练劳动等的包括金融资本和先进技术在内的相对稀缺要素。现代生产多以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作为前提条件,因此,高级生产要素的提供有助于产业集群的形成。

(2)现代服务业能够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相关的配套服务。相关的配套服务将单个孤立的企业连接成为一个整体,进行企业合作、资源共享等多种互利互惠的活动。配套的相关服务行业的完善是产业集群长久发展的动力。

三、依托现代服务业,促进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

从当前来看,一汽具有典型的“大而全”特征,企业主要从事最终产品的生产,企业与政府之间关系紧密,依赖性较强。生产过程内化现象严重,缺乏市场化的专业分工,相关产业发展缓慢,没有完整的产业链。为了加快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继续发挥比较优势,促进汽车产业集群形成,提高产业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加快一汽产业结构重组

首先,剥离一汽中生产水平较为落后的项目,主要淘汰那些市场需求前景不旺的汽车类型。其次,促进汽车零配件生产的独立化,尤其是加强零配件生产本地化进程,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一汽应将人力物力集中到具有优势的汽车研发以及生产技术的改进上,并完善以长春―吉林为 “双核”的汽车产业园区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两地的生产联系。

(二)大力发展与汽车相关的现代服务业

金融服务业对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意义重大。汽车产业的重组,新生产工艺的研发,高技术人才的引入都需要资金作为保障,因此,金融信贷行业应当抓住汽车产业发展的时机,提供资金支持,促进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

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电子商务模式带来了生产销售领域的变革,互联网的普及有助于汽车产业内部生产成本的降低,管理方式的改变,缩短了产品的周转周期。现代汽车生产产业链的形成离不开电子信息系统的运用,而汽车生产产业链的形成是产业集群出现的前提。因此,应及早建立汽车产业信息系统。长春市应围绕汽车园区加强网络设施建设,电信部门也要积极投入到变革中去,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做好服务工作。

物流服务业是汽车产业集群形成的另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物流业的建立同样有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在企业内部,一汽已经运用了相当数量的物流软件和硬件设施。为了促进物流服务业的发展,长春市还应进一步加强道路建设,同时对物流行业实行有关优惠政策,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三)降低服务业的市场准入门槛

第8篇:现代服务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现状分析;发展趋势;战略目标;发展对策

一、现代服务行业的基本内涵

按照我国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中的定义:“现代服务行业(modern service industry)是第二产业高度发展的产物,主要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在贸易管理、服务信息等方方面面都有所转变和进步。它涵盖了由于信息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孕育的现代服务行业,也囊括了不同于以往的服务行业的革新和晋升结构。”

二、我国现代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分析

(一)我国现代服务行业的基本状况

从产业结构的方面来看,今年以来我国现代服务行业的发展较为平稳,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发展的幅度也比较合理有序。从我们国家当前的经济结构中的组成来看,发展状况比较稳定的是第一产业,而工业和服务行业在我国总体的经济结构中的比值是实现了高于五年前甚至是翻倍了的,所以我国现代服务行业已经成为了产业机构中比值较高的产业成分之一,这也说明了我国现代服务行业的发展道路是处于比较平稳上升的势态当中的。

(二)我国现代服务行业发展优势条件

1.国际服务业向中国转移

在当前全球化经济发展过程中,许多软件、电信、信息通讯等服务类型在工作岗位上的转移需要不断上升。由于业务需要,服务产业在国际上的转移也不断扩大,我国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核心区域,项目的外包和跨国公司业务发展扩大化,他们需要成本较低的生产投资,所以我国成为国际服务行业转移的主要热点。

2.产业结构的转型和经济结构的升级

国家在“十二五”的规划纲要中重点强调,要大力发展我国服务行业。在当前,我国产业机构早已进入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上升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现代服务行业早就拥有了推进自身发展的优势以及条件了。

(三)我国现代服务行业发展主要问题

1.从业人员能力需要提升

在现代服务行业范围内,人才的短缺一直是是制约着我国服务行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依照惯例,在某一专业领域里,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术要求的基本是需要有掌握一定经验的技术人员的,但是产业结构性的人员短缺一直不能被填补,服务性产业难以得到强硬的劳动力支撑。再次,我国现有的现代服务行业的技术人员对相关从事领域的技术掌握还不足,和发达国家的现代服务行业相对比,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发展还是处于较低水平的。

2.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有待提高

目前阻碍我国现代服务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现代服务行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尤其是信息和软件科技方面的服务行业里,一旦缺乏核心技术的支持,服务行业提供的产品和相关的信息服务就不能够走上产业链的前端,经济效益就不能够实现最大的获得。

3.服务行业企业融资和品牌规模需要提升

在这个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的生长态势中,现代服务行业是要依靠许多资本去支撑的,没有资金的支持,服务行业的发展也就举步维艰,服务活动也就难以顺利开展。另外,在这个信息技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里,企业的品牌效应是很被消费者所重视的,能够提高品牌发展的规模,就能够在全球经济竞争中脱颖而出,占据一定的行业发展地位。

三、加快发展我国现代服务业的战略目标及举措

(一)我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行业的战略目标

以提升我国现代服务行业的品牌规模为战略目标,加快发展我国现代服务行业模式。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现代服务行业提供了发展的契机,我国的现代服务行业就应当抓住这一机遇,运用高速发展的网络信息,积极扩大我国现代服务行业的品牌规模。甚至可以通过产权并购等多样化的开展模式去鼓励现代服务行业去提高国际竞争力、又或者是通过安排专项资金去推进企业业务发展到国外市场、建立进一步完善的现代服务行业。

(二)加快我国现代服务行业的发展策略

一是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为现代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软环境。政府要着力于交通、网络、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要着力于行业标准化、知识产权建设,进一步规范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准确把握现代服务业市场化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放宽现代服务业的企业登记注册条件,切实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二是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为现代服务业提质升级注入新能量。要把握现代服务业国际转移的趋势,结合我国对外开放中具有的资源、劳动力、市场等优势,有序承接国际现代服务业的转移,着力引进国际著名的大型服务业企业集团进入我国,以推动我国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

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现代服务业持续发展夯实基础。准确把握我国现代服务业不同发展阶段所需人才的特点和人才培养规律,制定现代服务业人才中长期培养计划。尽快出台现代服务业创业创新领军人才选拔培养政策和引进优惠政策,打造现代服务业的人才高地。

四是增强科技创新力度,为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提供驱动。充分依托部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一批科技创新性强、附加值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服务业研发中心和开发基地,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科技服务现代服务业的实力。

参考文献:

[1]黄繁华,洪银兴:《加快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路径研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2007年第7期

[2]顾乃华:《对现代服务业基本内涵与发展政策的几点思考》,《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3期

[3]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五部分).新华网.2007

[4]钱纳里:《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上海三联书店.1995

[5]张传翔:《青岛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路径新探》.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08

第9篇:现代服务业发展范文

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我省现代信息服务业的意见》(粤府〔*〕95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工作的意见》(中委〔*〕2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快我市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快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现代信息服务业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支撑手段的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信息传输、信息技术和数字内容服务等产业,是农业、工业和传统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具有高增长、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的特点,已成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加快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促进传统服务行业相互融合和转型,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利于促进农业、工业信息化,提高传统产业的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市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增强特色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我市优势产业资源和社会各领域资源的整合,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全市上下要切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抓住机遇,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

二、加快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自主创新和扩大开放为动力,以产业联盟为纽带,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整合本地产业和资源优势,集中力量培育和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打造特色现代信息服务业产业体系。

(二)基本原则。坚持现代信息服务业与特色制造业融合和互动发展原则,提高特色制造业实力和产业竞争力,带动现代信息服务业迅速发展;坚持技术创新与业务创新结合原则,积极引进消化先进技术,努力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把握发展主动权;坚持竞争有序、开放自律、协作共赢原则,为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坚持面向农村原则,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服务成果,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坚持惠及全民的普遍服务与兼顾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相结合原则,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提高市民生活水平;坚持产业化发展原则,注重发展高端环节,完善产业链。

(三)总体目标。到2010年,全市现代信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以上,年均增长速度18%以上。建立起支撑我市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的“两个平台一个园区”,即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以及现代信息服务产业示范园区,成为全省现代信息服务业自主创新和聚集发展的重要地区。“*”期间,初步建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竞争力强的现代信息服务业产业体系,现代信息服务业对三次产业的渗透、融合和支撑作用明显增强,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四)发展思路。以推动通信、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三网融合为基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渗透、支撑作用,通过建立产业联盟有效整合优势资源,以面向产业集群和社会民生服务为重点,开拓服务领域、创新服务项目,形成以自有知识产权为核心,以总部经济为依托,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完整产业链的特色产业。近期,主要抓好以下重点领域和项目的突破:一是加快建成现代信息服务产业示范园区以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有效推动和支撑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二是以数字电视整体转换为契机,推动数字内容产业快速发展,迅速形成具有示范推广意义的中山数字家庭产业模式。三是进一步开拓农村信息服务领域。四是以家居安防和生活服务为重点,开拓社区生活服务网络。五是加快嵌入式软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扶持和推动嵌入式软件产业发展。六是重点扶持物流和电子商务等行业应用软件发展。七是建成产业化运作的动漫游戏设计平台。八是重点发展旅游、文化职业教育、健康医疗等领域的数字化服务,推动服务项目产业化。

三、加快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的政策措施

(一)建立有效的现代信息服务业领导协调机制。成立市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指导、协调和推动全市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市现代信息服务业管理办公室(设在市信息产业局)。市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规划;组织现代信息服务业产业政策和技术发展政策的实施;统筹安排专项扶持资金的使用方向;协调解决现代信息服务业具体项目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成立市现代信息服务业专家组,为各项工作提供权威性的意见。成立市现代信息服务业产业联盟(由行业协会、企业、科研单位和院校及政府相关单位等组成),打破行业壁垒、企业壁垒、技术壁垒和体制壁垒,形成标准统一、服务规范、自主创新和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产业发展格局。市现代信息服务业产业联盟的日常工作由市信息产业协会负责。

(二)切实解决好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问题。

1、建立健全现代信息服务业统计工作制度。

2、加强对基础网络设施的统筹规划和管理,确保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和运营的顺利进行。

3、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侵权、盗版、制假、贩假等违法行为。

4、打破垄断,保护创新。引导和鼓励电信运营企业自主开发的创新业务项目,在独家经营一段时期后向其他运营商有偿开放,并在政府的协调下加快创新项目产业化,抢占市场先机。

5、采取政府支持、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等多种模式,加快“两个平台”建设。“两个平台”由政府委托市信息产业协会负责建设、管理和运营,确保公共服务平台的公信力。

6、加快市现代信息服务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园区的带动和孵化作用,增强产业集聚效应,推动产业跨越式发展。

7、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把支撑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网络及公共服务平台的安全保障纳入重点信息化安全保障范围,加强监控。加快制定公共服务信息管理办法,规范公共服务信息的使用和管理。

8、通过政府信息化项目建设,带动现代信息服务市场发展。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产品和服务实施政府首购和订购制度。扩大对现代信息服务产品和服务的政府采购范围。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用本土现代信息服务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9、扩大开放,积极参与以粤港澳为重点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探索以港澳为重点发展服务外包和软件出口。

10、尽快制定和完善现代信息服务业行业服务标准及技术规范,建立健全现代信息服务业价格监督和管理机制,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11、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各相关行业协会加强联系和合作,促进行业自律,形成发展合力。

12、加强宣传,广泛开展群众性、趣味性、多样性的知识教育以及新产品试用、普及和推广活动,让广大市民体验和分享发展成果。

(三)放宽市场准入。

1、坚持“非禁即入”。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全部向社会资本开放,鼓励各类投资主体进入;除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前置审批外,取消限制性前置登记条件。

2、优化发照程序。对申请开办现代信息服务业企业的登记材料,一律实行形式审查,对不属前置审批项目的,实行登记受理人员直接审批核准制,只要提交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可当场予以受理登记;企业变更经营期限及换发、补发营业执照,可当场登记发照。特许行业由行业主管部门及时办理专项许可。

3、优化连锁经营准入手续。实行连锁经营的现代信息服务企业可由企业总部统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和经营审批手续,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4、放宽企业登记注册条件。具备经营条件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登记注册时不受资金数额的限制。对设立公司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和集团企业,其注册资本可以适当放宽。

5、放宽登记冠名条件。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或年纳税额100万元以上,或持省以上名牌名标,或中山市知名品牌的现代信息服务企业,均重点扶持其冠省名。

6、放宽经营场所登记条件。设在工业园区、开发区的现代信息服务业企业,未取得房屋产权证的,提交园区管理委员会的场所使用证明文件,可办理登记手续。

7、放开现代信息服务业企业的经营范围和经营项目。除国家法律法规特殊规定外,现代信息服务业企业的经营范围和经营项目,充分考虑企业发展需要核定;对已立项但须取得专项审批或许可证的,为进行筹建,可核发期限为一年的项目筹建营业执照,支持其先行进入市场。

8、放开现代信息服务业企业的投资方式限制。对投资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出资方式可以是货币,也可以是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股权。

(四)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设立市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从*年起,在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中每年统筹安排800万元作为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关键共性技术、服务产品的开发以及产业化;产业基地、园区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配套国家和省级重大项目建设;品牌培育、标准制订等产业环境建设;鼓励外地企业来中山设立研发和营销总部;现代信息服务业招商引资、发展出口和外包业务、举办招商洽谈会、专业展会和开拓市场;信息化的宣传、推广。市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按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办法执行。市科技三项经费、自主创新资金、技术改造资金、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关键领域重点突破资金的安排向现代信息服务业倾斜。

(五)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1、现代信息服务企业经认定为国家需要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2、符合条件的新办现代信息服务企业,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可自获利年度起两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两年后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3、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按国家规定,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补。

4、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力度。对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符合国家规定的动漫企业自主开发、生产动漫产品,可申请享受国家现行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有关增值税、所得税优惠政策。

5、企业进行技术转让,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6、鼓励有条件的外商投资现代信息服务企业成立研发中心,并按国家有关政策给予免税进口设备、减免技术开发费应纳税所得额等优惠政策。

7、鼓励企业发展出口和外包业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现代信息服务产品和服务出口享受国家有关出口退(免)税政策。

上述税收政策,如遇国家政策调整,按新规定执行。

(六)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

1、支持金融机构对鼓励发展的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对产业基地、公共平台、产学研项目建设和关键共性技术产业化等加大扶持力度。

2、以企业为主体,完善中小企业担保机制。鼓励、支持国内外风险投资基金投向现代信息服务业,风险投资公司投资现代信息服务业的项目或产品,在我市累计投资额超过其公司注册资本60%的,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政策;不到60%的,按其投资额占其公司注册资本的比例享受相应的高新技术企业政策。

3、市风险投资资金要向现代信息服务业倾斜,支持我市具有重大产业化前景的现代信息服务业项目吸引风险投资。

4、支持现代信息服务企业在国内主板和中小企业板上市。对符合上市条件的现代信息服务企业,按照《关于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推动企业上市的意见》(中府〔*〕63号)优先给予支持。

(七)支持创新服务项目产业化。

1、扶持现代信息服务业创新项目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以资源整合和企业联合开发项目为主线,采取灵活的运营模式,推动信息技术与其他行业的融合,提高创新服务项目的研发水平,加快产业化步伐。

2、鼓励和支持各电信运营企业结合中山产业优势,共同开发创新服务项目,对现有产业化前景好的服务项目加强协作,提高项目的产业化水平和竞争力。

3、对产业化前景好、风险低、盈利高、易于实现的创新服务项目向市外拓展市场,可在市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中予以支持。

4、建设市级现代信息服务业项目库。由市现代信息服务业管理办公室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建立市级现代信息服务业项目库,实行滚动管理,每年补充、更新一次,主要用于做好申报和向国家、省争取资金,确定全市年度现代信息服务业重点项目,加强对外招商引资等。同时,随时向社会、企业、投资者现代信息服务业投资信息,向投资者提供业务咨询和项目指导。

(八)鼓励企业进园入区。

采取以下优惠政策,鼓励在我市登记注册的现代信息服务业企业进入市现代信息服务产业示范园聚集发展:企业自入园之日起,由市政府在现代信息服务业专项资金中按企业实际租用的用房面积连续两年予以每月每平方米补助10元;享有更优质的电信及网络服务待遇;优先办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入园企业提供政府采购支持,政府拟建的信息服务项目或工程招标,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园区内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优先使用市的公共技术和服务平台;协助办理各种资质、资格认证;提品宣传和推广平台,协助企业开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