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现代农村科技范文

现代农村科技全文(5篇)

现代农村科技

第1篇:现代农村科技范文

关键词:农村;水利科技推广;问题;策略

在农村水利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农村水利科技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农村水利具体指为实现抗旱抗涝、提高农民生活条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以及保护农村生态条件的水利措施。农村水利科技推广不仅仅需要结合党和国家的治水方针,还要立足“三农”政策的实施,目的在于借助水利实现农业综合生产力的不断提升,进而促进农民增收。

1农村水利科技推广的作用

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对农业生产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农村水利科技推广一方面需要充分了解水利工程状况、电力配套情况、未来管理运营等;另一方面需要充分考虑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程度。只有获得政府的批准,才可以有效落实各部门工作任务,进而避免出现农村水利科技推广中的随意性问题。农村水利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1,2]。借助农村水利科技推广可以开展有效的宏观调控,进而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实现水资源的优化分配,使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上,农村水利科技推广都具有重要作用。

2农村水利科技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有效的综合规划

我国实施了一大批水利工程项目,其在防洪防涝、灌溉供水、发电、水土保持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农村水利科技推广还处于较低水平,使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受到了限制。当前农村水利科技推广缺少综合规划,严重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求。一些农村水利综合规划尽管存在着一定的发展框架,但框架内容较少、规划较粗,缺乏具体可操作的措施,更多属于原则性的要求和意见。如集雨工程,作为我国山丘区域拦蓄天然降水的重要工程,长期以来深受山区群众的青睐和认可,既有助于农业发展,也有助于农民增收,然而部分农村地区受投资规划影响,导致项目选址、建设规模等发生变化,最终使群众参与性下降。

2.2严重落后的传统理念

部分基层水利人员对治水理念的了解以及对水利科技推广的认识只是停留在传统的“挑河挖沟、挡排灌降”的思想层面,这种严重落后的传统理念限制了现代农村水利科技的推广和实施,主要是因为基层水利人员没有深入学习,对相关理念和政策没有深入把握,进而使农村水利规划、建设、推广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无法充分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导致水利科技推广缺乏前瞻性和实时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治水理念以及对水利科技推广的认识均已进入到一个新的层面,水利科技推广的内涵逐步丰富起来。因此,基层水利人员应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思想,从而在知识和行动层面上能够积极适应农村水利科技推广的发展趋势。

2.3模糊滞后的管理体制

相比于资金投入而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在农村水利科技推广方面更为重要。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体制和机制,就无法使资金投入得到有效发挥,从而影响到水利科技推广和发展。农村水利建设和推广始终依赖于政府的政策和号召,离不开行政力量的支持,但由于农村水利管理体制模糊滞后,如在资产管理、产权归属、公益性损耗、政策性补偿等方面,其严重影响了农村水利科技推广工作的开展。

3加强农村水利科技推广的有效策略

3.1完善农村水利规划机制

加强农村水利科技推广必须充分重视规划,规划过程中要遵循“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注重实效。考虑水资源实际配置需求对水利科技推广进行规划,通过高标准设计、高标准实施,使农村水利科技推广能够更科学,确保农村水利科技推广形成一个可持续的路线。对农村水利科技推广进行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农民群众的意见,积极吸引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提高农民群众在农村水利科技推广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树立科学的水利科技推广理念

农村水利科技推广与建设离不开科学的规划理念。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而言,水利工程不只是有着防洪防涝、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同时在饮水、粮食供给、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因此,水利科技推广需要运用科学思维,注重解决重点和一般性关系、除害和兴利关系、开发和保护关系以及防洪抗旱和综合利用关系等,这样才有助于推动人与自然、人与水之间的和谐共处。基于科学规划之上,对重点水利项目需要紧抓前期工作,对成熟项目需要积极落实。除此之外,还要将科学管理体制应用于水利开发和推广之中,推动和完善水利科技推广制度。如水管单位要进一步明确各自的专业性质。只有形成科学的水利科技推广理念,才有助于推动水利发展走向专业化和市场化,才有助于创建科学合理的保障制度。

3.3构建水利科技推广创新机制

农村水利科技推广工作重点在于实现农村水利现代化,因此要注重构建水利科技推广创新机制,强调科技引领作用。不管是规划建设,还是后期管理,均要以科技入手,通过现代化管理手段创新推广机制。一是在农村水利科技推广和发展中充分引进先进科技、前瞻理念,借助高科技强化推广力度和深度。二是强化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信息技术能够开展远程传输和终端控制。三是推动水利科技推广平台的创建,可以在行业内部推动水利科技传播推广机制建设,及时公布科技信息,做好技术推广和应用。四是重视和科研单位之间的深入合作,借助产学研联动模式打造现代化基地,树立品牌特色。

4结语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持续推进中,农村水利科技推广既面临着发展机遇,又面临着巨大考验。应树立科学发展观,对农村水利建设有效统领,不断丰富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进而更好地开展农村水利科技推广工作。

参考文献

[1]王维庆.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乡村科技,2019(28).

第2篇:现代农村科技范文

关键词:农村;水利科技推广;问题;策略

在农村水利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农村水利科技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农村水利具体指为实现抗旱抗涝、提高农民生活条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以及保护农村生态条件的水利措施。农村水利科技推广不仅仅需要结合党和国家的治水方针,还要立足“三农”政策的实施,目的在于借助水利实现农业综合生产力的不断提升,进而促进农民增收。

1农村水利科技推广的作用

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对农业生产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农村水利科技推广一方面需要充分了解水利工程状况、电力配套情况、未来管理运营等;另一方面需要充分考虑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程度。只有获得政府的批准,才可以有效落实各部门工作任务,进而避免出现农村水利科技推广中的随意性问题。农村水利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1,2]。借助农村水利科技推广可以开展有效的宏观调控,进而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实现水资源的优化分配,使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上,农村水利科技推广都具有重要作用。

2农村水利科技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有效的综合规划

我国实施了一大批水利工程项目,其在防洪防涝、灌溉供水、发电、水土保持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农村水利科技推广还处于较低水平,使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受到了限制。当前农村水利科技推广缺少综合规划,严重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求。一些农村水利综合规划尽管存在着一定的发展框架,但框架内容较少、规划较粗,缺乏具体可操作的措施,更多属于原则性的要求和意见。如集雨工程,作为我国山丘区域拦蓄天然降水的重要工程,长期以来深受山区群众的青睐和认可,既有助于农业发展,也有助于农民增收,然而部分农村地区受投资规划影响,导致项目选址、建设规模等发生变化,最终使群众参与性下降。

2.2严重落后的传统理念

部分基层水利人员对治水理念的了解以及对水利科技推广的认识只是停留在传统的“挑河挖沟、挡排灌降”的思想层面,这种严重落后的传统理念限制了现代农村水利科技的推广和实施,主要是因为基层水利人员没有深入学习,对相关理念和政策没有深入把握,进而使农村水利规划、建设、推广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无法充分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导致水利科技推广缺乏前瞻性和实时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治水理念以及对水利科技推广的认识均已进入到一个新的层面,水利科技推广的内涵逐步丰富起来。因此,基层水利人员应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思想,从而在知识和行动层面上能够积极适应农村水利科技推广的发展趋势。

2.3模糊滞后的管理体制

相比于资金投入而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在农村水利科技推广方面更为重要。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体制和机制,就无法使资金投入得到有效发挥,从而影响到水利科技推广和发展。农村水利建设和推广始终依赖于政府的政策和号召,离不开行政力量的支持,但由于农村水利管理体制模糊滞后,如在资产管理、产权归属、公益性损耗、政策性补偿等方面,其严重影响了农村水利科技推广工作的开展。

3加强农村水利科技推广的有效策略

3.1完善农村水利规划机制

加强农村水利科技推广必须充分重视规划,规划过程中要遵循“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注重实效。考虑水资源实际配置需求对水利科技推广进行规划,通过高标准设计、高标准实施,使农村水利科技推广能够更科学,确保农村水利科技推广形成一个可持续的路线。对农村水利科技推广进行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农民群众的意见,积极吸引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提高农民群众在农村水利科技推广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树立科学的水利科技推广理念

农村水利科技推广与建设离不开科学的规划理念。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而言,水利工程不只是有着防洪防涝、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同时在饮水、粮食供给、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因此,水利科技推广需要运用科学思维,注重解决重点和一般性关系、除害和兴利关系、开发和保护关系以及防洪抗旱和综合利用关系等,这样才有助于推动人与自然、人与水之间的和谐共处。基于科学规划之上,对重点水利项目需要紧抓前期工作,对成熟项目需要积极落实。除此之外,还要将科学管理体制应用于水利开发和推广之中,推动和完善水利科技推广制度。如水管单位要进一步明确各自的专业性质。只有形成科学的水利科技推广理念,才有助于推动水利发展走向专业化和市场化,才有助于创建科学合理的保障制度。

3.3构建水利科技推广创新机制

农村水利科技推广工作重点在于实现农村水利现代化,因此要注重构建水利科技推广创新机制,强调科技引领作用。不管是规划建设,还是后期管理,均要以科技入手,通过现代化管理手段创新推广机制。一是在农村水利科技推广和发展中充分引进先进科技、前瞻理念,借助高科技强化推广力度和深度。二是强化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信息技术能够开展远程传输和终端控制。三是推动水利科技推广平台的创建,可以在行业内部推动水利科技传播推广机制建设,及时公布科技信息,做好技术推广和应用。四是重视和科研单位之间的深入合作,借助产学研联动模式打造现代化基地,树立品牌特色。

4结语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持续推进中,农村水利科技推广既面临着发展机遇,又面临着巨大考验。应树立科学发展观,对农村水利建设有效统领,不断丰富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进而更好地开展农村水利科技推广工作。

参考文献

[1]王维庆.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乡村科技,2019(28).

第3篇:现代农村科技范文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新农村经济;因子分析;皮尔逊相关分析;杭州

科技是农业发展的驱动力,是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力,是农民持续增收的支撑力。2015年2月,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是一项重要内容。科技对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农村的建设同样需要科技作为强大的支撑动力。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发展农村经济和现代农业,因此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实现农民增产增收,提高农业发展水平是新农村建设必然途径。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发展高效的现代都市农业成为必然,加快农业科技发展任务更为迫切。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增效,已成为一个重大课题。本研究以杭州为样本,以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对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为切入点,运用因子分析法和皮尔逊相关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从而得到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在新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而针对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新农村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1样本及数据选择

1.1杭州农业科技与新农村发展概况

近年来,杭州市科委根据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杭州现代农业发展目标,打造“都市现代农业”,全面启动杭州农业现代化“十大工程”,着力加强农业前沿技术的原始创新,突破主导产业提升和食品安全保障的关键、共性技术,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企业培育,改善农业科技基础条件和创新环境,建设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的推广服务体系,增强科技对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支撑引领能力,在农业“两区”建设、新农村科技示范点建设、农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农业科技型企业培育、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搭建、科技帮扶与服务深入推进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15年底,已累计建成各级粮食生产功能区1104个,面积37000hm2,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65个,面积18587hm2。经过多年的农业“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杭州市蔬菜、茶叶、果品等“十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368.35亿元,增长6.4%。杭州市科委已累计认定286家农业科技企业、市级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点(试点)84家[1]。

1.2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主要有农业科技投入和新农村经济发展两方面数据。农业科技投入采用科技部门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投入数据,即科技三项费用中涉及农口的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通过对历年农业科研攻关、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种子种苗、科技扶贫和重大科技创新等5类项目拨款经费整理统计得到;新农村经济数据主要来自2007—2016年杭州市科技统计年鉴。新农村经济指标的选取基于相关文献研究[2-5]的基础上,结合数据的可获取性,选取农林牧渔总产值、粮食产量、棉花产量、油菜籽产量和淡水产品产量等5个指标的人均值来反映新农村经济产出水平,即人均农林牧渔产值(元)、人均粮食产量(kg)、人均棉花产量(kg)、人均油菜籽产量(kg)和人均淡水产品产量(kg);选取农业机械总动力(kW)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万元)来反映新农村的投入水平;选取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万元)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反映新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为消除不同指标间量纲影响,对所有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表1),以实现数据指标间的可比性。

2结果与分析

2.1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的基本目的就是用少数几个因子去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即将比较密切的几个变量归在同一类中,每类变量就成为一个因子(之所以称其为因子,是因其不可观测,即不是具体变量),以较少的几个因子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6]。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是原有变量应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一般相关系数在0.3以上[7]。本研究所选取的新农村经济指标有9个,要研究农业科技投入和新农村经济之间的关系,则必须对新农村经济指标进行简化。因此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出新农村经济的主成分,以便进一步分析与农业科技投入之间的关系。运用SPSS19软件,对9个新农村经济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各指标的相关矩阵。从表2中可以看出,多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在0.6以上,0.3以下的为少数。因此,适合做因子分析,对主成分因子进行提取,从而减少新农村经济变量的个数。对新农村经济指标量表进行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KMO统计量是取值在0和1之间。当所有变量间的简单相关系数平方和远大于偏相关系数平方和时,KMO值接近1。KMO值越大,意味着变量间的相关性越强,原有变量越适合作因子分析。当KMO>0.5时,就适宜进行因子分析[7]。在99%的置信水平下,本研究中新农村经济指标的KMO值为0.599,表示可以进行因子分析。巴特利特球度检验(BarlettTestofSpherici-ty)用于检验相关系数矩阵是否是单位阵,即各变量是否独立。它是以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为出发点,零假设:相关系数矩阵是一个单位阵。如果巴特利球形检验的统计计量数值较大,且对应的相伴概率值小于用户给定的显著性水平,则应拒绝零假设;反之,则不能拒绝零假设,认为相关系数矩阵可能是一个单位阵,不适合做因子分析[7]。本研究中,巴特利球形检验的卡方值为127.596(自由度为36),相应的概率sig为0,说明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阵有显著差异。因此,本研究的新农村经济指标数据适合作因子分析。由表3可知,通过对新农村经济指标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到主要因子F1和F2,其贡献率分别为60.3%和35.1%,累计贡献率达到95.4%,超过85%的要求,说明F1和F2解释了新农村经济9个指标的大部分信息。从表4可以看出,F1在粮食、棉花、油菜籽、淡水产品、消费品零售额和人均可支配收入这6个指标上载荷较高,说明F1解释了这6个指标的大部分信息。F2则解释了农林牧渔和农业机械总动力这2个指标的大部分信息。F1和F2同时解释了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这个指标的部分信息。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估计因子得分系数,主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如表5。根据该矩阵的数据,可得出因子得分函数。F1=0.036ny+0.17ls+0.168mh+0.219yc+0.235ds+0.135dl-0.065tz-0.133xf-0.119srF2=0.317ny-0.012ls-0.014mh+0.141yc+0.249ds+0.361dl+0.194tz+0.084xf+0.113srSPSS软件自动根据上述因子得分函数计算出样本相应因子得分SF1和SF2(表6)。

2.2农业科技投入与新农村经济综合指标关联性分析

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新农村经济指标后,得出新农村经济综合指标SF1和SF2,代表新农村经济9个指标的大部分信息。对2006—2015年杭州市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投入数据和新农村经济主成分因子得分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表7可以看出,在95%置信水平下农业科技投入和新农村经济综合指标F1的相关系数为0.698,显著性明显;在95%置信水平下农业科技投入和新农村经济综合指标F2的相关系数为0.658,显著性明显。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科技投入、新农村经济产出和投入水平以及农民的生活水平呈正相关,即农业科技投入增加会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2.3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与新农村经济各项具体指标关联性分析

可以看出,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与人均农渔牧林产值、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99%置信水平上呈正相关,且相关系数都在0.85以上。这说明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明显的,对农村生产投入和农民增收起正向促进作用。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与人均粮食产量、人均棉花产量在99%置信水平上呈负相关,且相关性也在0.85以上,这主要原因是杭州农业正从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转变。首先,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提高,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得以广泛应用,农民有更多的选择种植经济价值高的农产品,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从而使得粮食和棉花这类传统主要农作物产量减少,这也正说明了杭州新农村经济建设鼓励以“一村一品”为特点的现代农业发展,如建德市莲花镇齐平村发展铁皮石斛特色产业,桐庐县江南镇环溪村发展莲产业等[8];其次,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耕地日益减少和农村居民抛荒现象更为突出,从而使得粮食和棉花生产面积直线下降;再者,近几年农村经济以发展农村休闲产业和乡村旅游为主,导致传统农业发展减弱,所以不论科技创新投入如何提高,其产量都在下降。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与人均油菜籽产量、人均淡水产品产量、农业机械总动力相关性则不显著。究其原因,一是杭州现代都市农业的定位和自然禀赋决定了杭州市油菜籽产量和淡水产品产量在某个年份达到顶峰后又持续回落,形成一个倒U型抛物线。其中,淡水产品产量受养殖面积刚性下降、“五水共治”行动等因素影响[9],因此会出现人均油菜籽产量、人均淡水产品产量与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相关性不显著的结果。二是杭州市“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形地貌也决定了杭州农业不能大规模使用大型农业机械,因此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对农业机械总动力影响不大.

3结论与不足

运用因子分析对新农村经济发展指标进行降维提取,得到2个新农村经济发展主成分因子,运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法,对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新农村经济发展综合指标以及具体指标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1)农业科技投入、新农村经济的产出和投入水平以及农民的生活水平呈正相关,且显著性明显。(2)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与人均农渔牧林产值、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99%置信水平上呈正相关,且相关系数都在0.85以上;与人均粮食产量、人均棉花产量在99%置信水平上呈负相关,且相关系数也在0.85以上;与人均油菜籽产量、人均淡水产品产量、农业机械总动力相关性不显著。综合分析,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增加会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本研究在考量新农村发展的特点和数据可获取性的基础上进行新农村经济发展指标的选取,主要突出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对新农村经济方面的影响,对新农村社会、文化等方面发展的影响则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本研究侧重于农业科技资金投入对新农村经济的影响,农业科技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还需深入探讨。

4对策建议

结合以上分析,从政策制定者和农业科技管理者的角度,提出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4.1完善政策制度,建立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的保障机制

把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为全面推进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措施,研究制定鼓励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各级科技、农口等相关部门,要在财政投入等资源配置上向农业科技发展重点倾斜,在项目、经费、人才等方面优先安排,充分发挥各级科协、工青妇等社会团体和农村工作指导员、科技特派员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科普活动和科技信息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农业科技知识、成果、政策、最新进展和典型等,不断提高广大农户的科技意识和素质。

4.2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农业科技财政投入的稳定机制

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增加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加强对公益性农业科研院所与涉农高等院校的倾斜支持力度,对长期从事基础性、公益性农业科技活动建立相对稳定的支持机制。增加对农业新品种选育攻关和农业主导产业的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新品种新技术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等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领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按规定落实农业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将农业科技型企业、农业新兴产业培育作为政策扶持的重点对象,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引导农业科技企业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4.3加大智力投入,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智囊队伍建设体系

加强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加强高校涉农学科建设,推动教育、科技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加大高等院校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农业科研院所联合打造农业人才培养基地。注重地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制定有利于乡土人才培养的工作机制和培养计划。以重大科技专项实施和重点创新团队建设为载体,培养和集聚高素质农业创新人才。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中,重点加强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具有互联网知识的跨界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支持创新领军人才组建创新团队,加大对创新团队创新创业的扶持。加强对基层农技人员的培训和知识更新,深化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行动,大力培养一批有技术、懂管理、熟市场的农村科技特派员队伍。

4.4引导投融资发展,完善农业科技创新的多元投入机制

积极引导、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科技研发,逐步建立健全以企业投入为主体、政府投入为引导、金融信贷和风险投资为重要支撑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农业科技投入体系,引导鼓励农业科技企业增加科技研发的投入,引导工商资本、社会资本投资农业产业,引导创业投资资金投向农业种业企业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金融服务,改善对农业科技企业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加大对农业科技企业的金融支持。

4.5鼓励创新创业,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

转化激励机制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加快制定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具体实施方案和相应措施,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打破体制障碍,明确在职农业科技人员或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均可通过离岗创业、兼职兼薪,真正让“第二职业”成为正当工作、工资外收入成为合法收益;设立专项扶持资金,设立“创业之星”“重大贡献奖”等奖项,对创新创业成绩突出、效益明显的专家或团队给予重奖;完善大学生从事现代农业的政策措施,鼓励大学生到农业生产领域、农民专业合作社创业就业;引导和支持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参与现代农业、来料加工、休闲旅游、社区服务、商品流通、再生资源利用等产业创业。

参考文献

[1]2015年处室工作总结和2016年工作思路汇编[R].杭州:杭州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16.

第4篇:现代农村科技范文

自2005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建设理念和模式都在不断调整和完善,全国各地新农村建设突飞猛进,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国家、自治区的相关政策及工作部署,针对本地区农村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乌鲁木齐市政府实际,积极推进乌鲁木齐地区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和新农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绿色、和谐、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任务。其中,乌鲁木齐市南北郊区、乌鲁木齐县、高新技术开发区及达坂城等重要农业区在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及农牧局领导下,将围绕标准化模式生产、现代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和农业龙头企业技术提升为契机,不断探索农业的转型之路,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农业技术,以点带面,以面带片辐射和扩散,大大推动了全区城郊型现代农业的发展。

1.1加快技术集成与示范

围绕蔬菜、畜牧、水产等主导产业,集成配套一批先进、适用、成熟的技术和成果。扶持龙头企业及农民合作组织,技术创新,提高种植、养殖技术水平及加工能力和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

1.2加速农业科技转化

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园区整体优势,培育区域特色产业,加速农业科技向农业生产力转化。以“设施农业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为课题,规范全市农产品种植户和养殖户的生产模式,全区农产品生产基地全部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要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根据农业部的相关要求做好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鼓励种植户和养殖户开展三品一标的认定工作;规范种植和养殖的生产技术规程,确保农产品生产安全可靠,提升农产品在市场销售中的竞争力。

1.3强化农民科技培训

结合全民素质培育工程,采取外聘知名专家学者,内选农技人员的方式,组建一支常态化的全民素质培育专兼职讲师团,通过举办农民培训班、田间指导、电视讲座、远程教育网络咨询会诊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强农民勤劳致富能力教育和劳动技能培训。同时,依托职教中心、农广校、农民大讲堂等平台,大力开展农民技能轮训,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职业农民和农民中的技术带头人,科学有效地做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结合本地区旅游资源,进一步利用旅游环境,充分利用当地农家乐组织促进各地游客进行参观旅游,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1.4充分利用项目资金

充分利用国家农业部、自治区发改委、科技厅、农业厅、畜牧厅及水产局、乌鲁木齐市发改委和科技局的农业科技项目资金,进一步加强乌鲁木齐地区现代农业建设。

1.5减少中间环节,增加农民收入

加大农业生产基地和农产品批发市场、酒店、重点超市等销售点的对接,减少中间环节,增加农民收入。

2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

第5篇:现代农村科技范文

关键词: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规划要点

1新时代农业园区的历史使命

党的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随后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等一系列重大会议都将其放在重要位置,深刻说明中央对乡村实现全面振兴的决心。此外,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目标实现日期的日益临近,乡村如何摆脱贫困,如何才能稳定、健康地实现发展,实现全面小康,如何较为快速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等问题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话题。社会各界为解决诸多乡村发展难题做了诸多有意义的探索,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探索中的重要成果。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7〕1号)、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农发〔2017〕1号)精神,明确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是当前的紧迫任务,是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主线[1,2]。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诸多推动乡村发展的新方式被纳入实践,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科技园作为农业园区推动乡村整体发展的2种模式被加以应用。长期以来,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关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农业科技园区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但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科技园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3]。在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有明确表述:实施质量兴农战略要加快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步伐,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4]。由此可见,作为农业农村部牵头主管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与科技部牵头主管的农业科技园,都同时肩负着促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使命。2现代农业产业园与农业科技园规划要点内涵分析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科技园作为2个相关部门分别牵头的推进农村发展的农业园区类型,其各自的发展方向、发展原则、建设标准等却容易被人所混淆。针对此问题,本文通过对2种不同园区的相关文件进行再次研读和比较分析,试图领悟其各自的规划特点,旨在通过更为直观的形式为园区规划及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条思考的路径,减少

2类园区在规划发

展过程中的重复建设,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促进农村农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2.1概念

就现代农业产业园概念界定而言,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开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的通知(农计发〔2017〕40号)有过规范性表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在规模化种养基础上,通过“生产加加工加科技”,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创新体制机制,形成了明确的地理界限和一定的区域范围,建设水平比较领先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5]。同样,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试行)(国科发农社字[2001]229号)也给出了农业科技园区的相461关表述:农业科技园区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的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是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的载体,是市场与农户连接的纽带,是现代农业科技信息的辐射源,是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的基地[6]。而在2018年颁布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将其定义为:农业科技园区是指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协调指导小组、有关部门及地方各级政府批准建设的各级农业科技园区。

2.2发展背景

从新时展背景来看,二者的提出都是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提升农业现代水平,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从二者所发挥的作用来看,基本都会落脚到促进农业增效,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农民增收,带动农民就业,脱贫致富;农村变强,提高农村整体发展水平。

2.3建设目标和发展方向

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新时期带动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农业园区类型之一,由农业农村部负责主管。其目标是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建成一批主导产业鲜明、现代要素集聚、生产设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等条件兼具的农业产业园区。从发展目标来看,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产业集聚化、三产融合化、技术集成化、生产绿色化等为主要发展方向,与其发展目标深度契合。农业科技园作为由科技部为主管部门的带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发展水平的园区发展模式,在新时期更注重于不断提高园区科技创新能力、园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增强、带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科技园区打造成为现代农业创新发展的高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地,农业特色产业的示范区[7]。科技本身就意味着不断地向前进,结合新时期的发展需求,其总体发展方向趋于向高端化、集聚化、融合化和绿色化

2.4建设要求

从诸多归结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政策来看,园区主导产业精准明确,能够促进园区产值提升,提高园区建设水平;建设先进的现代技术与装备集成区,促进农业设备与技术的集成创新;努力发展三产融合产业,建设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创业创新孵化区,带动大众就业创业,促进农户增收等成为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要求。作为农业科技园来说,其要求具有明确的地理界限与一定的生产规模,以便于管理和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各种专门的地块来进行各种科技研发、成果示范、推广和农民科技培训等不同类型的活动;有足够的科研开发能力来支撑自身发展,有完善的行政管理和服务管理体系来维护其正常的运转。

2.5建设原则

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主体,其原则要求,政府在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过程中起引导作用;产业园自身的发展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用市场经济促进自身发展;要以农业产业为本,注重农业产业创新发展,积极引导各方参与农业生产;以农民的利益为落脚点,用绿色发展、生态友好的态度来面对生产,实现农村农业的现代化[8]。农业科技园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因其投资收益见效慢、投资额大且持续性强等特点,其原则为:由政府主导发展,通过市场运作的方法,以企业主体为依托,在带动农业科学研发技术提高、示范推广发展的同时,带动农民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借此促进农民增收,使农民从中受益[9,10]。

2.6要素需求

在要素需求方面,现代农业产业园与农业科技园都离不开资本、科技、人才、信息、市场、政策等发展现代园区所需的必要资源。二者在资源使用的数量上可能会有各自的侧重点,没有太大的要素需求差异。

2.7功能分区

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农业产业及相关产业为主,其布局以大规模生产基地、加工基地、物流产区、现代营销等基地或厂区的多样组合为主,没有固定的布局模式。相比较而言,农业科技园的布局模式较为固定,一般分为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3部分,有一定的比例要求。

2.8主管部门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以农业农村部为牵头单位,属农业农村部及下属各级管辖;农业科技园则是由科技部及下属各级机构为主管部门,二者分属于不同的管辖部门。所属主管部门的差异突出了二者之间发展应具有差异性。

2.9主要功能

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要求无形之中突出了其所蕴含的功能和作用。作为以产业融合、技术集成、创业平台、规模生产等特点突出的园区类型,其在助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产业业态创新、传播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带动农户创业就业、促进农户脱贫等诸多方面都有着巨大的作用,为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经济增长提供了有生力量。农业科技园以科技发展和人才培育为主要内容。科技功能主要集中于农业科学技术研发、技术成果的展示示范、推广应用等方面;人才培育功能主要体现在职业农民技术及农业相关培训与促进农村创新创业。是研发农业高新技术,提高农业发展水平、推动农业产业升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探索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等的重要载体[9,10]。

3现代农业产业园与农业科技园异同点

就农业现代产业园与农业科技园,其共同之处主要在于提出背景、最终目的等方面,二者共同服务于乡村振兴,目的也都是通过各种农业园区类型的建设,以不同的农业发展模式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科技园与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2种不同的园区类型,必具备自身的特有属性,有其发展的独特路径。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其发展方向、建设要求、原则、功能等方面。

4结论

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科技园作为新时期背景下能够带动农业经济增长、农村整体发展的2种不同农业园区发展类型,理清两者之间的规划要点差别,对于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与农业科技园各自的长远发展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促进农业产业经济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其发展重点在于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大量的资本投入、生产和经营人才等要素条件促进农业产业园整体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做强做大,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于农业科技园来说,其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围绕农业科技的发展创新而展开。农业科技园是通过雄厚的资本注入、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优秀的农业科技人才等要素促进自身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将其成果推向社会,使研究成果惠及更多的人群,以此带动农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虽园区发展模式不同,但殊途同归,在加以区分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规划与布局,两者必将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有力抓手。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Z].中发〔2017〕1号.

[2]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Z].农发〔2017〕1号.

[3]蒋和平,崔凯,张成龙.“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7,38(04):30-39,110.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Z].中发〔2018〕1号.

[5]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开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的通知[Z].农计发〔2017〕40号.

[6]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试行)[Z].国科发农社字[2001]229号.

[7]蒋和平,江晶.“十二五”期间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和发展的重点[J].科技与经济,2013,26(01):34-38.

[8]张亚军,许朗,吴晓林.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论现代农业园区的体制建设[J].上海农业科技,2003(05):7-9.

[9]科技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银行.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的通知[Z].国科发农〔201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