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堂教学的追求范文

课堂教学的追求精选(九篇)

课堂教学的追求

第1篇:课堂教学的追求范文

所谓情感课堂,就是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充满学习的快乐。可是,纵观目前的课堂教学,有的教师忽视教学的情感因素,教学态度严肃,教学语言严厉,教学要求过于严格,学生处在一种紧张压抑的状态中学习,有的学生甚至还有一种害怕忧虑的心态,害怕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害怕被老师指责,被同学嘲笑,回答问题总是结结巴巴,甚至会冒出一身冷汗。因此,学生只有处于情感课堂之中,才会有良好的学习状态,才能有学习的高效率。

一、情感课堂是一个宽松民主的课堂。只有课堂教学的宽松与民主,学生才会有“心理安全”与“心理自由”。所谓“心理安全”,指不需要有任何的心理戒备,不担心别人会指责与批评,有一种安全感。如果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担心回答错了老师会批评,同学们会嘲笑,能够无所顾忌地发挥,这样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所谓“心理自由”,指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必有太多的约束,能够比较自由地思考与表达。我们在课堂中发现,许多学生在课堂上的思想顾虑太多,特别是班内的后进生,他们站起来回答问题时第一个想法不是这个问题怎么回答,而是万一我回答错了怎么办,老师、同学怎么看待我。所以,他们回答问题时总是顾虑重重,吞吞吐吐。学生有了“心理安全”与 “心理自由”,才会有学习的愿望,才会有学习的兴趣。

有这样一个故事,给我们启发很大。瑞士钟表大师塔布尔因违反天主教规而被捕入狱。他入狱后仍被安排做钟表。在那失去自由的地方,他发现无论狱方采用什么高压手段,都不能使其制作出日误差低于 1/10 秒的钟表。可是入狱前他在自己的作坊里,都能使自己的钟表日误差低于 1/100 秒。后来,塔布尔发现真正影响他制作钟表的是他的心情。一个人的智力只有在身心和谐的状态下,才能发挥到最佳水平。

有一位作家的孩子在日本读书。有一天作家问他的孩子:“你日语不好,上课发言还那么积极,就不怕出错?”孩子说:“不怕!老师说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如果人人都怕出错,不敢说自己的想法,正确的答案从哪里来?让老师一个人讲才是最糟糕的……”“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此话简直可以视它为至理名言。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就是要用幽默的语言去鼓励学生抬起头,大胆地去思考,大胆地提问,大胆去发言,大胆去争论,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活力的,充满生机的。

二、情感课堂是一个互相尊重的课堂。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就是一种尊重。“尊重是人间最大的慈善”。但是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讽刺、挖苦,甚至责骂,都是一种不尊重的表现。有时,我们教师不经意的某个教学细节,也会表现出对学生的不尊重。如,某个学生手举得高高的,可是教师就是不喊他回答问题,却叫了一个刚举起手的优秀学生。其实,学生对尊重的要求很低,有时,老师的一个微笑,也会使学生激动一天。课堂上要微笑地面对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要给学生一种亲切感,让学生觉得老师可亲可敬。“亲其师信其道”。微笑是教师最有魅力的语言。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在这个世界上,除了阳光、空气、水,我们还需要微笑。”可是,我们有些教师课堂上总是板着面孔面对学生,有时甚至怒目圆瞪。这样做,我们教师就失去了人格的魅力。

尊重就是对学生的宽容、呵护、帮助、鼓励和信任,必须体现在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上。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在上《扁鹊见蔡桓公》时,有一位成绩最差的同学,在回答问题时,把蔡桓公的“桓”读成了“恒”。尽管引起了同学们的哄笑,但 魏老师却鼓励说:“我发现你进步了,开始独立思考问题了,‘桓’和‘恒’是形近字,上课时没有听讲,这是不对的,但发言时,能根据‘桓’字的字形想到‘恒’字的读音,这说明你进行了一番独立思考,而不是遇到不认识的字就不读、不想。如果你能经常这样独立思考,学习肯定会大有进步。” 魏老师的一番鼓励的话语就是对后进生的一种爱护。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也就是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可是,我们有些教师对后进生,更多的是抱怨,甚至指责,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尊严,也失去了学习的信心。这样下去,怎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呢?我们要记住泰戈尔的一句话:“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三、情感课堂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课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乐趣,还何愁学生不能提高学习成绩呢?因此,我们广大教师应首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2000 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吴文俊,获奖后在答记者问时,有一段话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他动情地说:“小时候,我对数学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在大学二年级时还曾一度对数学失去信心。甚至想辍学不念,是一位姓 武的老师的精彩授课,使我改变了对数学的看法,对数学的兴趣产生了几何级跳跃,最终把数学研究确定为终身职业。”吴文俊称 武老师的课“精彩”,使他对数学产生了兴趣。这里的“精彩”,就是让学生有兴趣,不仅“好之”,更“乐之”,对学习一往情深。那么如何使课堂“精彩”呢?就要有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一讲到底的“满堂灌”,只能使学生昏昏欲睡,索然无味。课堂上,教师必须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情感的课堂必然是自主课堂。其次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引导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议一议,试一试,练一练,想一想,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会成功的快乐。因此,情感的课堂必然是活动课堂。

现在流行不少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我们如何取之舍之,可能有些教师莫衷一是。不过,只要能调动学生兴趣的,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就是可取的。因为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的潜力将是巨大的。我们无论采用什么先进的教学方法,如果课堂上总是死气沉沉的,学生处于一种“冬眠”状态,这样的课,决不是一堂好课。

课堂教学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兴趣放在第一位。特级教师课堂教学成功的共同点就在于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处于一种兴奋状态。学生有了兴趣,思维就活跃,发言也就踊跃,有时也会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情感课堂是成功课堂的必然追求。我们广大教师要用自己的教学真情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良好的教学方法去激活学生,用自己幽默的语言去感化学生,用自己和蔼的教学态度去亲近学生,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真正让学生喜欢上每堂课。

 

第2篇:课堂教学的追求范文

一、要追求课堂教学的求真理念

1.教师的职业动力,直接决定着他的教学效度。如果教师把这个职业只看成是谋生的手段,他对教学工作必将缺乏激情,课堂教学将很有可能常常行走在无效、甚至是负效的沼泽地,总体难以达到理想的境界。如果教师将三尺讲台看成是实现生命价值的舞台,他对教学工作会怀有炽热之情,教学工作的效度不言而喻。

2.在实施高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何才能做到心中方向坚定明确,而不至于在各种时髦的教学理论中迷路呢?为此,我们教师必须要追根刨底发问求索: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需要什么教育?作为每一个富有个性生命体的学生需要什么教育?什么方法最适合学生、最高效?怎么追求高效?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实现高效教学的终极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古今中外的经典论著,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帕夫雷什中学》、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生长、经验改造”论、孔子的教育论断、现行的《新课程标准》等,要认真汲取其中的理论精华,并进行自主意义建构,从而确立自己教学工作的终极方向。

3.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 “填鸭式、满堂灌”的现象大为改观,但随之又产生了为片面追求课堂气氛而滥用的所谓“合作互动”学习方式以及过度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现象。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要本着求真的态度,坚决摈弃标签式的教学花招,一切服从于学生素质的发展。

二、要追求课堂教学的人性化理念

1.以人为本。教师心中始终要装有学生,将学生这个 “人”字大写。目中无“人”的教育注定是失败的教育。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成功、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宽容学生的错误、期待学生的成长,都应成为我们从事教学工作的逻辑起点。教师要尽量避免生硬的说教,要善于运用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召学生向善乐学。教学设计时,除了关注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外,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将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基础、经验、情商、智商、学习风格、个性、兴趣、习惯等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紧贴最近发展区为学生“量体裁衣”。

2.以发展为本 。高效课堂并追求的绝不只是学生的分数,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可以促进学生一生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时刻为学生阳光快乐的生命做奠基工作。要引导学生健自信之骨、育仁爱之心。要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探究、学会合作,掌握学科思想、形成科学精神、积淀人文情怀。

3.彰显绿色智慧 。教学的绿色智慧是对教育学原理深刻的把握和艺术性的运用,是人本理念在特定教育情境中的最佳调遣和适用。绿色智慧是对生命的精心呵护、对错误的宽容、对潜能的激发、对学困生的信任和期待,从而充分激励每一个生命体有个性的张扬、拔节。绿色智慧闪烁着理性的光华、流淌着温情的溪流。

三、要追求课堂教学的精致理念

精致是高效教学对教师职业精神和教学态度的诉求,对课堂教学的精益求精的追求。

1.精巧预设。杨九俊先生说,弹性的教学来自于精心的准备。要切实做到教学目标准确、教学内容主次明晰、呈现方式多样、呈现时间恰如其分 、情境创设新颖生动、探究欲望巧妙引发、课堂作业“以一当十”、教学语言精炼煽情,还包括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生成情况进行预计和准备,都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才智进行精雕细刻。要创造出融艺术性、科学性于一体的最优化的教学预案,为使课堂教学做到活而不乱、形散而神不散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3篇:课堂教学的追求范文

一、细订学案:以学定教的重要准备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发挥着主导性作用。也就是说,学生是自己“学会”并进而达到“会学”的,没有学生自身的感悟和建构,就不可能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精神财富;没有学生自身的活动、训练,就不可能将外在的行为要求转化成自身的行为方式;没有学生自身的体验、经历和问题解决,就不可能生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

由于学的在先性、基础性和主动性,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学情为基础,为教而准备,课前学案是了解学情的主要抓手之一。于是,本课我设计了课前学案: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课前学案

【学习内容】苏教国标版六年级数学下册P38~39,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九第1、2题。

【学习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图形放大和缩小的含义,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学习过程】

1.填一填:王晓光拖动电脑的鼠标,把一幅长方形画放大,你能填写下表吗?

2.算一算:放大后长方形画的长与原来长方形画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

3.说一说:你是如何理解“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

4.试一试:如果把第一幅图按3:1放大,那么放大后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原来的( ),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

【我的收获或疑问】通过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学习,我还不理解或不明白的问题。

课前学案既是学生课前预习的辅助,也是教师以学定教的载体。课前,我对学生的学案完成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整理,发现学生对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含义基本上是了解的,这说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含义。

但是,学生的理解基本上是表面的,对于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本质含义:“图形对应边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还没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根据这一情况,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自然就落在如何让学生理解图形放大和缩小的含义上了。所以,在学案上主要以引导学生掌握图形放大的含义为主。同时,根据学生的“学”,在课堂上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图形放大的含义,简约教学环节,达到以“学”定教。

二、把握重点:以学定教的关键内容

建构主义教学强调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是外部的辅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为学习者提供建构知识所需要的帮助,以使学习者的理解进一步深入。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教”,这就需要进一步地精选教学内容,削枝剪蔓,破解核心。课堂上,我将教学图形放大的含义作为核心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讨论:放大后长方形画的长与原来长方形画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

师:(指着课件的示意图)大家看,我们这儿研究的图形的放大是指将图形的什么进行放大?(边长)

预设1:放大后长是原来的2倍,宽也是原来2倍。

如果学生汇报到倍数关系,首先问学生怎么得到2倍关系的,然后让学生完整地说说,并且继续追问除了倍数关系还存在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说出倍数关系,然后分别板书:

板书:16÷8=2 10÷5=2

板书:16:8=2:1 10:5=2:1

最后引导学生说出就是把原来的图形按2:1的比放大的含义。

预设2:放大后长方形的长与原来的长的比是2:1,宽也是2:1。

预设2的教学环节与预设1基本相同,最后引导学生说出就是把原来的图形按2:1的比放大的含义。

预设3:同时表述了倍数关系和比的关系。

问:2倍你是怎么得到的?2:1你又是怎么得到的?

板书:16÷8=2 10÷5=2

板书:16:8=2:1 10:5=2:1

师:某某刚才说到了放大后长方形的长是原来的2倍,宽也是原来的2倍,也就是放大后长方形的长和宽(都是原来的2倍),好,现在谁能把这句话完整地说一说。还可以怎么简洁地表述他们之间的关系?

最后引导学生说出就是把原来的图形按2:1的比放大的含义。

三、师生互动:以学定教的主要方式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

课前学案预习下的课堂教学,学生的问题解决主要有这样几种方式,一是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自然解决了;二是学生小组内交流解决;三是教师引导解决。

本节课上课伊始,首先让学生根据预习情况提出自己的疑问,通过对学生学案的整理与分析,学生的问题主要有这样几类:1.对教材内容本身的不理解,如有学生提出“图形按1:2的比缩小是什么意思?”;2.对放大的具体含义不理解,如有学生提出“有按3:2的比放大的吗?”;3.对不同种类图形的放大不理解,如有学生提出“梯形、平行四边形,五边形等如何放大或缩小?”教学中,我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线索,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教学,教学的环节主要是定位在为学生释疑解惑上。

新课结束后,首先解决学生课前提出的三个问题:

问题1:有没有使图形按3:2的比放大?(有)那这里的3:2表示什么含义呢?问:你们就这么确定这里的3:2是使图形放大的比吗?你是如何快速判断的?

小结:前项大后项小的比就是使图形放大的比。

追问:那前项小后项大的比,又是使图形怎么样的比呢?你能举个例子吗?

问题2:长和宽的比不一样大,还是放大或缩小?

谈话:刚才有同学提出了这个问题,他的意思是长与长的比,宽与宽的比不一样。你觉得这是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吗?为什么?

问题3:不规则图形或多边形如何放大或缩小?你能举个例子吗?

谈话: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

课堂上,如果学生有问题我们却不去解决,那么课前学案预习作用就会削弱不少。本节课中,我以学生提出的三个典型问题为抓手,在新课结束后,集中解决,将图形放大与缩小这节课中的许多小的知识点融入其中进行教学。例如,问题1的解决,引导学生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对应边是可以按照任意比例缩放的,不只是整数倍,以此来丰富学生对基本概念的认识;问题2的解决,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使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比的特征,以此来丰富学生对概念内涵的认识;问题3的解决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对图形放大与缩小含义的应用,以此来丰富学生对概念外延的认识。因此,问题的来源和解决方式也是以学定教,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方式。

四、经典练习:以学定教的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学中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对于本课的教学,我有针对性地设计了相关练习:

1.对比性练习。这种练习可以帮助学生辨析容易混淆的概念,让学生发现知识间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能加深学生对相关联知识的区别与联系的理解,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利于学生知识的清晰建构。例如:在认识了图形放大的含义后,问学生“像2:1、3:1、4:1、3:2这些使图形放大的比有什么特点”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使图形放大的比的特点,达到对概念的清晰认识。

2.判断性练习。这是为检查学生的知识缺陷、查找学生认识过程中致错症结而设计的一种练习,这种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例如:教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一课时,在学生掌握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含义后,出示一组比,让学生判断是使图形放大的比还是缩小的比。

3.操作性练习。这种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和巩固知识,发展各种能力,培养兴趣。教学《图形放大与缩小》一课时,最后的独立练习中,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在下面的图形中任选一个,按1:2的比画出缩小后的图形。

课堂上,根据学生“学”的实际状态,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精心选择练习,抓住学生的思维起点、突破学生的思维难点,真正做到以“学”定教。以学定教即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课前学案学习为抓手,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中心,真正做到让学生学得轻松、扎实、有效,这才是数学课堂的理想追求。

参考文献:

第4篇:课堂教学的追求范文

一、正确认识同课异构及同课异构研讨。

同课异构是指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同”主要体现为教材内容相同,教学课题相同,课程标准相同。可以说“同”是一种客观的要求,是不以教师和学生个人为转移的。“异”主要体现为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不同。“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良好的研究平台。由于不同教师的专业水准不同,对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的了解不尽相同,往往导致了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的不同,因此有必要通过同课异构共同研讨以正确解读课程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大家在比较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从而促进教师对课程和教材的认识水平的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同课异构不是“PK”。作为上课老师,不应该抱着“PK”心态。而作为教学研讨者的听课老师,更不能把自己设置成评判者的身份,听完后肆意评论一番,甚至还要评判胜负。诚如是,开课老师就成了鲁迅先生说的“示众的材料”,听课老师成了或“酒醉似的喝彩”或“架起两支橹,骂着老旦”悻悻而去的看客。我们的同课异构研讨是以课例为载体,研究的是具体的一节课,它应该是不但能解决教师个人教学上的个性问题,还能解决教师群体中的共性问题,它立足于课堂教学,着眼于问题解决,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共同研究,分析,解决课堂存在的真实问题,从而内化成自己的教学模式,并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实践,灵活运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因此,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同课异构活动对同一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确定有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在一节课里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使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同课异构要求教师在课前针对同一教学内容,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然后根据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而针对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师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说是沿着同一轨迹进行的,只是在某些方面略有微调。在实际教学中,制定一个清晰有致合适可行的教学目标并非易事。它不能简单照搬照抄其他教师的教学设计,它既要以总目标为指南,还要在单元目标、主题目标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及实际情况制定明确、具体、可行的每一课的教学目标,选准教学目标的重、难点。

如教学《那树》,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同,就决定了教师所采用的教学设计不同,如以“感受散文中形象的内涵和力量”为教学目标,那么,教学设计就可设计为重点通过相关语言的品读层层深入地感知“树”的文学形象,沿着“形象”这条主线,带领学生由感知树的形象到探究树的隐喻意义。如以“感知散文语言特色”为教学目标,在构思上就可巧妙地借用课题,以“那”导入,带领学生对散文的字句进行锤炼推敲、品味散文的修辞句式、感知 “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具有诗意的散文特质、探究看似荒诞、诡异并带着神秘色彩的话语中的爱和痛,把学生思维引领到“篇有余意”这个延伸性话题上,从而拓展学生品读散文的途径。

三、同课异构活动对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有助于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进步。如果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真正地把学生当成一个个鲜活灵动的生命,那么最终受益者就是学生了。因为任何有意义的教学都是以学生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作为依据的,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策略,任何不顾学生差异复制教学过程的教学都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是低效的课堂。

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一个个有思想、有灵性的人,来自于不同家庭、不同学校、不同环境、不同背景,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这就使我们不可能将教学活动看作是一个编好程序、按部就班进行的机械运动。因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同的思考角度,不同的教学个性,教学中生成的不可预知……所有这些都使我们的教学必须因材施教,从而使我们的同课异构真正体现教学的差异。同课异构的执教者有的是执教自己的班级,对自己的学生实际情况有所了解,而有的是借班上课,对执教班级的学生的实际情况一无所知,因而备课过程中要充分备学生,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当然,成功的教学并不依赖于既定教学方案,它还有赖于教学者对教学情境的复杂性有充分的了解,并在教学现场进行有效率的教学决策,要依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来判断如何做最好,没有所谓的正确的或单一的最佳教学决定适用于既定课堂。同课异构活动为教师这样的决策提供了讨论和学习的案例,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有效与无效的教学活动,合理与不合理的教学情景,这对提高课堂的高效性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四、同课异构的异构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促进教师的发展。

在同课异构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几个不同的教师面对同一教学内容,在自己的努力下,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如在教材的处理、环节的设计、活动的选择与组织、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等,都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而我们在比较中就可一目了然地看到双方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参照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反思,在反思中开拓思路,在智慧碰撞中优化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的高效性。因此我们说同课异构活动为教师间的同伴互助提供了平台,为教师的成长提供研究案例,不论是课前对课程标准的讨论,还是课后对教学设计与效果的分析,都是同课异构活动中教师得到发展的重要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教师之间的深入讨论互相取长补短、资源与信息的共享等对教师的成长的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

第5篇:课堂教学的追求范文

职业素养;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3―0052―01

众所周知,“高效”是所有学科教学的永恒追求,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改进教学策略,并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从而打造出一个更加高效的语文课堂。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策略

在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多媒体已经悄然无息地遍布校园中,如果能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这也是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首要任务。例如,《水调歌头》的教学,这一首词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效果更佳。首先,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在课前做好详细的情景设计与规划,合理安排与设置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其次,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或者视频如《水调歌头》等来烘托课堂氛围,背景图片可以选择极具中国古典风味的山川水墨画。最后,再以课文的内容作为铺垫。这样,不仅可以利用微课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课文的深度理解与学习,进而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要传递的信息,同时也加深了语文学习素养,使课程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二、科学运用合作教学策略

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小组讨论的机会,在教师不参与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和学生之间就可以友好地沟通,而且因为学生的年龄相仿,所以对很多事物的认知差异较小,这样学生在沟通过程中产生的思维碰撞可以更加深刻地震撼学生的心灵。同时,处于同等地位的学生在沟通中对于他人提出的看法能够更好地接受,所以说,让学生和学生之间更多地进行对话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以及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高效的语文教学目的,语文教师必须要营造良好的小组合作教学情境,以此来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一文时,语文教师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同桌、小组等方式自行学习课文知识,并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来加深自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感悟到大自然景色的绮丽与美好。

三、合理采用朗读教学策略

朗读是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饱含深情的语言诵读能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形成一种刺激,进而使这种刺激激荡起自己的一种情绪震撼,最终在学生思想上形成一种情感认知。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可以借助于朗读形式来传递情感信息,并把这种情感信息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从而潜移默化地养成一种情愫,形成一种和谐的交流氛围。例如,在《龟虽寿》这一诗词的学习中,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可以采用朗读比赛的方式,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抒发感情,这样不仅有效加深了学生对诗词的记忆,同时也能够与词人更好地达到心灵共鸣,实现有效拓宽初中生知识面的目的。

四、提升教师职业素养

当前初中语文教师绝大多数是传统教育方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虽然他们有着扎实的语文基础,但是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相对而言比较陈旧,因此,难以适应当代的初中语文课程教学要求。特别是新课改下,为了追求高效的课程教学效果,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语文教师不仅要能够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下学习。在这种态势下,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学习新课改内容,不断强化自身的综合素养,并及时更新守旧的教学方法,打破以往过度依赖于教材、照本宣科的现象,积极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提升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继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五、在教学中加入生活化元素

第6篇:课堂教学的追求范文

一、追求教学思想的个性化

思想是教学个性风格的内核。不少学者和文学家对风格作过深层次的描述。别林斯基认为:风格是“思想的浮雕”。风格离不开思想,靠思想站立。个性风格是教学思想“浮雕式”的生动体现。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做有思想的行动者、有行动的思想者。唯有教师思想上不断地求新,才可能引导学生求新,唯有教师精神上有自己的独立,才可能允许学生的独立。教学风格,从初始的追求到逐步成熟,是一个不断反思、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筛选择优的过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紧扣母语本源、儿童本位、学科本色、实效本真展开教学,不因推进模式而模式,不因时尚猎奇而遮蔽本真,不因目迷五色而忘记“回家”,不因创生风格而偏离语文教育主旋律,矢志不渝地追寻自己的教育主张,形成自己的语文教学思想。

二、追求教材解读的个性化

钻研教材、正确解读是上好课的前提。目前有些教师拿着别人现成的教学设计进课堂照本宣科,不去进行二次备课,对教材的理解浮光掠影、一知半解,这是不行的。追求教学的个性风格,必须对教材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作为教师,我们要与教材融为一体,熟练地驾驭教材,对教材要经过一个由“懂”到“熟”再到“化”的过程。并且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根据自身与学生的知识结构,补充、拓展、延伸、超越教材,从而赋予教学个性化的解读,让教材成为教学活动的载体和发展学生个性的有效凭借。

看到一个课例感触很深:传统教材《狼和小羊》有一个极具教学价值的内容隐藏其间,那就是“争辩”。文中的小羊争辩时是“欲辩解,先行礼;先否定,后说理”。一般说:“理直自然气壮。”文中的小羊,一开始也想“气壮”,在“无理”却“气壮”的狼面前,最后连争辩的力气都没有了,居然被吃掉了,学生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有理者被无理者吃掉了?教师最终引导学生明白:羊遇到的是一头狼,所以不能与之争辩,唯一的办法是赶快逃。争辩要看对象,谁可以争辩,谁不可以争辩。这样的解读与教学,引导学生不仅获得了一种语言智慧,更是获得了一种生存智慧。

解读教材还可以:(1)还原和活化。还原就是把教材的语言文字还原为它所反映的实际事物,通过还原,变抽象为形象,变深奥为浅显,变枯燥为生动,使知识从书本上“走”出来,变成活灵活现的东西,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2)补充和改编。教材因为受书面形式的限制,总是简练的,概括的,存在“空隙”和“短路”,“言虽尽而意无穷”,给学生留下自由想象和推理思维的空间,这是进行个性化教学的有利因素,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扩展、推测、想象、填补、描叙。对教材进行改编或改组,旨在改变教材存在的方式,它包括:变换体裁、课文重组、变换角色、改变角度、一题多变等。以此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3)质疑和超越。质疑包括对教材的观点、描述等提出不同看法,这既是培养个性的要求,也是教材本身不断完善的要求。超越是使用教材的最终归宿,它意味着学生借助教材这个载体,认识上升到更高的境界。当然,个性化的解读必须依据教学目标,遵循可行性、科学性的原则。

三、追求教学结构的个性化

理想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动态的、没有“程式”的。我们所在地区在推行“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几年后的今天,发展仍不平衡。有的教师仍不能把握其精髓,譬如“生本思想”,像张华教授所说的“让学生成为教师的教师,教师成为学生的学生”。合作探究环节中的“小组合作”“组际交流”是“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中两个重要的核,我认为这是“引导学生亲历生命成长过程”的重要环节,但目前有的课堂不尽如人意。有人这样评述:“教学流程程序化、教学语言敷衍化、文本解读浅表化”,在“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框架、形式下,行传统灌输教学之实。固守模式的框架,不去思考精心设计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流程,我以为应该明晰两个观点:

教学模式程序的增减取舍。作为在区域内推开的一种高效教学模式,“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有一套课堂教学程序,即“创设情境―实施活动―检测反馈”,其中的活动包括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三个环节。对于广大教师来说,通过模式把握基本的教学流程、基本内容,有利于操作的自动化,达到目标管理课堂、制约教学中的随意性。但“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只是一个大体的框架,不是一个机械、僵化的标准流程。金海清先生在《小课堂演绎大课改》的访谈录中,对其程序这样阐述:“我们应该重在把握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思想精髓,致力构建生本课堂,在坚持‘活动单导学’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的前提下,不同的学段、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老师、不同的课型都可以对教学程序尤其是活动环节进行取舍增减……”可以说,固守程序、不求变动,与“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相悖。

在教学过程的共性中追求个性。“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开放的、发展的教学模式,处在不断完善的动态之中,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检验、修正、创新,融入个性化的特点和风貌。作为教师,在灵活运用该模式的基础上,应以独特的身份和视点去观察、感受、认识,把握教学的内容和对象,通过教学实践转化为个性化的教学艺术,从而构筑起一个他人所无、己所独有的教学艺术世界。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从普遍性、必然性、理论性出发,规定了“度”。个性风格则以特殊性、偶然性、灵活性为依据调整“度”。模式离开了个性风格,就会变得僵化;个性风格离开了模式,则流于零乱、随意。我认为:实践“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应努力追求个性风格,理想的境界是“合唱声中有独唱者的旋律”!

四、追求教学语言的个性化

教学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综合运用好教学语言是语文教师展示自己个性化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的教学语言本身就是一种典范,集知识、情感、文采于一体,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媒介。因此,我们必须予以重视,并下功夫使自己的课堂语言体现出自身的个性特征。绚丽型的语言激情四射且文采斐然;优雅型的语言清新雅致且意味深长;质朴型的语言朴实无华,平中见奇,浑然天成;思辨性强的语言不但富有逻辑还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简洁型的语言简洁明快、直截了当且一语点破要害。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的语言擅长描绘,给教学渲染一种优美的意境,给人一种华美之感,正是他主张的“诗意语文”的鲜明体现;孙双金老师的语言渐趋平实,充满哲思之辩,也正是他主张的“情智语文”的最好体现;薛法根老师平实、以谈话式的语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体现的是简约的风格与教学智慧。

体态语言作为一种不出声的表达方式,是口头语言的伴侣。我们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渗透出来的个性化表情和动作都带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有的潇洒自如,有的温文尔雅,这种差异使自己区别于其他的教师,并且对自己的教学个性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7篇:课堂教学的追求范文

首先我觉得教育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一个有形有神的生活,因为它占有了我们大部分的时间,是我们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这不可置否。

既然教育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生活和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么它犹如"民以食为天"那么的普通而又不可缺少。所以我有时候会想到我们的教学就是饭桌上的菜肴,每天烹饪,每天取食。然后我又想到了我们教师就犹如那一个个家庭主妇,操持琐碎家务,有意识的负责任的主妇会做得到位,聪明的主妇做得更巧妙,更漂亮一点。课堂教学并不抽象,它存活与生活中,它才会有轮廓,才会有自己独特的概念。那怎么做到课堂教学的真实和高效呢?真实和高效应该是相应而生。课堂教学离不开生活,课堂,学生,教师,教材以及各类的课堂小活动。怎么追求真实高效的课堂教学呢?

1 教育需要顺着孩子的天性,才会真实

我在教师茶座中看到这么一个故事:一只百足虫正静静地在草地间爬行,被一只小青蛙看见了,小青蛙惊讶不已,乖乖!长了那么多只脚,还走得那么整齐和平稳!于是小青蛙说:"请问,你行走时是先迈出哪只脚呢?"百足虫顿觉困惑:奇怪呀,这的确是一个大问题呵,自己怎么从来就没有在意过呢?在这个念头的控制下,这只百足虫开始刻意地摆弄起自己的步态来,结果筋疲力尽却寸步难行,从此再也找不回以前的那份轻松自在了……现在的基础教育在众多老师和家长的过于关心和好心下,使学生在新课程改革中艰难生存,而有智慧的老师应该重视学生的看法,想法和感情。他们有独立的个体,希望我们不要因为我们的教育和教学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也不要让我们的过强过严的教育和教学造成孩子们的困顿,禁锢了本该有的很多创新和梦想的心灵。理解和尊重学生,让我们像打磨钻石一样地打造学生。

2 让学生学会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

教育启发思考,学会思考才能开启教育的大门。才可见它的高效性。

我10岁的孩子曾经和我先生有过这样的一段对话:"爸爸,为什么数学要学习这么无聊的'追及问题', 我在前面走,你在后面追,问什么时候你能追上我?""你说的很有道理,老师在编这个题目的时候大家比较容易理解,可是如果我们知道宇宙各大天体会什么时候大碰撞,而我们不可能去宇宙中进行实践性地测量,怎么办?那我们就可以运用你们老师所讲到的追及问题来解决这个宇宙天体变化了,知道了以后,我们聪明的人类就可以想出办法来,就像我们在上海科技馆看的那个影片,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让它们稍稍偏离一点轨道,那就撞不上了,擦肩而过的遗憾却赢得了宇宙的安宁,地球的和平。"

所以我有时候也在想,我们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首先要让孩子们学会多方位多角度地去学会思考,我们还要给有思考有思想的学生一个交代,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这个问题,我们会得到以后什么的收获,我们可以解决实际与抽象纽带关系的什么深奥的问题,我想我们在做一些似乎无聊和累赘的学习的时候,会让孩子们带着一种无限和崇高的想象,就像为了了解宇宙大碰撞,拯救人类一样。我们传授知识不是故弄玄虚,不是为了炫耀自己有多能,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让接受教育者积累知识,积累智慧,积累能力。

在听了这段对话后,我在平时的英语阅读理解的教学中,我请求我的学生不仅仅在这个练习的训练中,修身养性,学会耐心和镇定,而且我着意提醒孩子们在阅读中获得弥补了我们没有时间去看报纸的遗憾,同时在文章中得到许多的信息,包括人文地理,历史故事,人物传记,风俗习惯,还有人类的思想情感。在这种"高海拔"的教学中,让学生们看得更多,看得更久远,更有成就感。我感触于现代原子物理学家奠基者卢瑟福对思考的重视,他曾对他的一位非常用功的学生说,"你一天到晚做实验,那什么时候用于思考。思维总是在低水平的层次上徘徊,最终一无所终。"在教学中思考,在思考中教学,随学生们而思考,让学生们思考,在思考的空间中我们才能碰撞出火花,心领神会,在不断的思考中我们才能作到领悟,才可能有活跃的,创新的想法出现。思考所带来的遐想和想象的价值远远超过我们所教授的课本知识。

3 教学是生活的一部分,在课堂教学中能寓教于乐

当我们以温暖,开放,热情的幸福情怀踏入教室的时候,就会给孩子们一种幸福,一种愉悦。我们会自然联想到我们节目的演播大厅,教师(主持人)和学生(演员,包括群众演员)相融相和,兴趣盎然,在这儿我们学到了我们未知的事物,我们也运用了已学的知识解决了一些问题,在这个大课堂中我们运用了互助探究,协助共同完成一个一个的任务,也同时看到了竞争和存在的危机感。寓教于乐让老师多一份自信和从容,也让学生多一分新鲜和快乐。制造宽松而又有张有弛的课堂是调节好学生和教师关系的一个必要因素,也是获得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也许有人会问,我没办法找到我要设置的场景和情形,我觉得一个教育人必须设身于生活中,我们源源不断的教学资源来自生活,天地如此开阔,我们身边的景物,我们身边人的故事,报纸,电台,电视上的各类节目,世界各地的文化流传,都是我们教学上绝妙的资料,我们只是有选择地,聪明地搬用到我们需要的地方。我曾有一次让兴趣小组的同学编排了"在孤岛上的奇遇",有绘画能力的同学就在黑板上画了海上的一座孤岛,然后他们自己编写,排演,后来他们说如身临其境。再后来就可以借用多媒体了。

4 教师对待课堂教学的正确观念

教学是每天的菜肴,可以偶尔有顿大餐,但不可能在每顿饭上用胡萝卜刻花。它需要你每天能尽力地去变点花样,让学生的视觉和嗅觉,味觉都能生动起来。学生在课堂上眉飞色舞时就是效果产生之时。真正面对每天做一桌饭菜的挑战,那才是真实的体会,你不可能像上公开课一样地大幅度地去做,毕竟我们的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数学,英语,自然都是每天必上的课,就像每天我们要吃饭。我喜欢把课堂教学比做做"家常小菜",那我必须了解孩子们的口味,我的能力和精力,材料的准备都是我必须考虑到的。饭菜的花样就犹如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入味就必须加技巧,但我们在平常有很多的限制,比如说多媒体坏了,图片找不到了,怎么办?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的经验。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我们只有一个蛋和胡萝卜,香菜作为菜的原料的时候,我们会怎么变花样呢(这是当年我的一位朋友问我的一个问题)?(1)胡萝卜切碎丁,蒸蛋羹,撒一些香菜末;(2)胡萝卜切片,香菜和胡萝卜片铺盘底,煎蛋在上;(3)荷包蛋,胡萝卜条加几株小香菜做背景;(4)香菜炒蛋,胡萝卜榨汁做饮料;(5)煮熟蛋,剥壳,捣碎,香油拌蛋末和香菜,外加胡萝卜榨汁。五天料一样,视觉效果不一样,口味有一点点不同,但那是真实的。我们的每天必修的课堂教学就是像主妇在厨房里做出的一道道菜,偶尔还缺少很多材料下,也需要拼拼凑凑,在顾及孩子的温饱问题之后,还要考虑营养问题。

5 能让课堂教学更高效的办法是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的积极的心态,不仅做一个幸福有责任心的主妇,在课堂教学中是个有幸福灵魂的主心骨,引导者,让学生们享受到你的微笑的力量,简单的心态,温暖而快乐的书香味,做一个拥有幸福人生的教师才能更加关注课堂,关注学生。当我们目中有人时,还要做到"心中有书",这是一位学科老师最基本要做到的,对于原生态的书我们首先要尊重,然后要有理性地分析和选择剪裁教材,使之变为你个性化的设计教材,教材是你必须亲密接触的,与之深入交流的一位朋友,你的认知和对它的改变才能不会让你自己淹没在众人的共性中。成功的老师可以让课堂教学变得有趣有效,有声有色,有模有样,有人说:老师要修炼自己的声音,让它引人入胜;修炼自己的语言,让它妙趣横生;修炼自己的眼睛,让它传神丰富;修炼自己的行为,让它规范专业;修炼自己的个性,让它犹如泉涌;修炼自己的气质,让它超凡脱俗等等。一个拥有个人魅力的老师更有人缘,更有向心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耳朵,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跳起来,那么才会有效果,才有互动的效果。

第8篇:课堂教学的追求范文

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前教学的首要任务。本文从教师备课,优化教学环节,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兴趣四个方面入手,来追求高中语文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

高效课堂 备课 教学环节 习惯 兴趣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所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实际教学的首要任务。笔者结合在一线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浅谈几点看法。

一、教师认真备课,提前做好准备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信息变化过程,教学过程既是一个“教”的过程也是“学”的过程。“教”的目的是为了“学”。学生注意力能否从上课一开始就集中是一堂课教学成功的前提条件,而其能否成功的关键又在于教师的备课。备课要有一个完整的观念,备教材、备教法、学法、备“学生”、还得备“自己”。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备课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三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只有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只能徒劳无益。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每篇待授课文,备课时就要抓住其重点,并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取其精华,安排教学密度。不必面面俱到,只需抓住关键一点,深入突破,让学生深入理解。笔者在每次上课之前,都反复钻研教材,甚至还对如何调控好课堂做好多手准备。一堂课就是一盘棋,我们要下好这盘棋,就得在踏上讲台之前有计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课堂上灵活应对,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二、优化教学环节,提高课堂质量

在如何优化教学环节方面,笔者分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利用课前5分钟。坚持课前5分钟小测试,对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具有促进作用。其具体做法是每节语文课预备铃一响,就由语文课代表带领全体同学读书,到上课铃一响就停止读书,并马上进行小测试。小测试的内容一般是上节课的重点,或者是古诗词的默写。这个环节不但可以复习旧知识,而且可以促进学生认真听课,学习新知识。二是内容要讲到点子上。讲课时,要遵循“三进三不进”原则,做到少讲精炼。尤其是要加强针对性、少综合性训练。测试后针对错题率较多的题目,明确是哪一个知识点学生还没掌握;针对这些知识点,要精心拟题,组织二次过关测试,直至学生彻底掌握。不搞花架子,不走过场。上课时,充分利用黑板,组织多种形式的训练。也要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三是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课堂上,无论是教学课内文章还是课外文段,笔者都始终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四是认真做好课堂总结。一节课下来,可能有些学生不知道到底学了些什么,这时就需要教师做好课堂总结,再次强调重点内容,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做好知识梳理,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规律,提高语文能力。

三、搞好正确引导,培养良好习惯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笔者在实践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以下几点语文学习习惯:一是课前预习习惯。课前预习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第一步,有人这样形容预习的重要性:“预习是决战前的火力侦察”。它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新课的内容,课堂上要讲的重、难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激起课堂上的求知欲。二是课堂学习习惯。上课要做到“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要集中精力紧紧围绕老师的讲课思路用心学习。三是课后巩固习惯。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时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四是课程外拓展与积累习惯。语文学习效率的高低和学生的个人语文素养有很大关系,除了通过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外,还应该在生活和其他的学习领域中来不断加强语文积累,拓展视野,丰富语文知识。例如课外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四、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第9篇:课堂教学的追求范文

一、加强情感教育,创造和谐氛围

英语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种情感活动过程。学生的学习情感调控得好,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首先,要让学生在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亲身感受英语知识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其产生肯定的学习情感,使他们认识到如果想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且能更好地胜任以后的工作和当前的形势,必须学习英语并且一定要学好英语。其次,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感情投入。通过日常教学中许多细微之处对学生科学引导、热情帮助,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和对自己的关怀,时时刻刻感觉老师在关注自己,使之“亲其师,信其道”,这样师生之间就会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对英语课就会产生强烈的兴趣。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批评的艺术和技巧,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个人尊严,应用“评语式批改作业法”加以鼓励,对每次上交的作业除了批改正确与否之外,教师也可写上激励式的语言,如“老师相信你是班里最棒的”“本次作业表现不错,继续努力”,等等,表明教师对该学生的关注。

二、组织丰富活动,体验学习乐趣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初中的孩子们。因此,针对这一点,我把我的英语课堂教学游戏化,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成为学生创新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自始至终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我结合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开展了“看谁答得又对又快”“男女对抗赛”“小组对抗赛”等竞赛活动。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使他们多种感官处于一种积极活动状态,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竞争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把游戏结合到课堂之中,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更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快乐,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以此带给孩子们无比的自信。

三、强化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

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重点在于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目的能否实现,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设计。教学设计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设计应当体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即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学设计应当体现语言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的参与、互动与交流,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生成。语言的学习过程包括输入、吸收、内化和输出四个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应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兴趣,遵循语言学习过程,通过各种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将新的语言知识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吸收教师所教知识;让学生感知、领会、理解和体验所学知识并形成自己的认识,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实践,通过实践形成自己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四、课内外相结合

英语教学应主要放在课内,向45分钟要质量。但要学好英语光靠每周几次英语课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还要大力开展课外教学活动。但这种活动不应是课内教学的继续,也不应是无组织的放任自流。教师应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同学,进行适当地组织。比如,有目的地培养骨干,开展英语游戏,开演唱会、朗诵会、讲演比赛、识词默写比赛、作文比赛、听力比赛,等等,既可各班进行,也可同年级、全校进行。其目的是活跃学生课外生活,巩固课内学的知识,创造英语的气氛,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使课内外结合,相得益彰。

五、有效的教学评价

“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努力。”由此可见,让学生觉得我能行,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也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一环。我们在上课时应该考虑到每一层次的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难易不一的问题,设计不同的练习,布置不同的作业,让每个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吃,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树立起对学习的自信心。不可否认,人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总是有差异的。试想:有些中下层生能够完成好基础部分的题目已经是非常不易的事了,我们又何必强人所难,一定要让他们吃消化不了的东西呢?如果经常让他们做自己力不能及的习题,长期下来,就会打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惧怕、厌恶心理,对学习失去信心,随之学习成绩也会越来越差,那样就真是弄巧成拙,适得其反了。反之,让他们回答稍动脑筋就可以基本上答得出的问题,再加上老师、同学及时、恰当的评价及激励,就会大大激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他们会很积极地回答问题、认真地完成作业,有些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习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