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上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网上学习心得体会精选(九篇)

网上学习心得体会

第1篇:网上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增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是个重要的问题。每一个共产党员,都是我党肌体的一个细胞。党员干部是党的骨干力量,我们只有自觉地从指导思想、精神状态、能力素质、工作作风等方面审视自己、剖析自己,才能永远保持旺盛的工作斗志。

在指导思想上自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呐喊“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那时起,我们的先人丢开中国的“三教”,一门心思去信仰了共产主义。从建党始,因为有信仰,我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在党的创新理论的指引下,满怀对党的信赖,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断校正自己的人生轨迹,始终沿着坚定正确的方向前进。自从我入党的那一刻起,就坚持从自我做起,从武装自己的头脑做起,自觉克服“平凡岗位上难以体现先进性”的想法。

尽管自己注重从理论上武装自己,如饥似渴地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做到了思想上和政治上的坚定,但在学习的深度、广度上还需进一步拓展,因为党的创新理论,在指导工作中,是一项系统工程,极其丰富,内容博大精深,靠一阵子、一会儿的突击是不能掌握其精髓的,还需下大功夫深研细读,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不论环境、条件怎样变化,严格按照党的创新理论,指导自己立身做人的标准不能变。只有这样,才能永远不迷失方向,才能永远不忘记职责,才能永远心明眼亮,才能以党的旗帜为旗帜,党有号召,自己就有行动,在思想上、行动上,进一步增强先进性意识,明确先进性标准,树起先进性形象。

毛主席说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精神是人的灵魂,没有精神什么事都是办不成的。那么人的精神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不是天生带来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源于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根植于对革命科学理论的武装和社会实践中产生的。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时时注重建立自己的精神境界,不断努力完善自我。好的精神状态,就是牢固树立理想信念坚定的形象、能力素质过硬的形象、道德情操高尚的形象、作风求真务实的形象和本职工作出色的形象。我是这样理解的,也是这样做的。我始终认为,精神动力是抓工作的基础。

参加工作以来,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因为我知道它是战胜困难、取得胜利不可缺少的内在力量。我们在体育比赛中不乏见到,实力较弱的运动员凭着高昂的斗志以弱胜强,比赛时精神状态往往决定比赛结果。在以后的工作当中,一定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在学以致用上下功夫、见成效,以高昂的精神状态干好本职工作。

第2篇:网上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大学生网络课程学习心得体会1

不知不觉,为期一个月的网络学习已经结束,回顾这一个月来的学习,感到既紧张又充实,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收获了许多。

整个网络学习设置了八个学习模块,每个模块又分为阅读、阅读测验、讨论、作业几个小的学习版块。既有逻辑严谨的理论知识,又有贴近生活的教学范例,既有知识的传授,又有实际的操作。让我们在学习当中不知不觉提高了自己的网络教育技术水平。下面是我这一个月以来的学习体会。

首先,提高了教育技术水平。通过这一个月的学习,我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设计,教学媒体选择,教学评价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课堂上我们要能够从多个角度创设情境,化抽象为具体,使教学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其次,加强了同事之间的交流。每个模块都设置了讨论版块,向我们提供了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平时我们工作都非常的紧张,同事之间没有多少时间进行交流,这次学习无疑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在这个版块,你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供大家交流。你可以浏览小组其他成员的帖子,学习他们好的地方,取长补短。另外,你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向老师和同时请教。这次学习加强了同事之间的交流,增强了我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三,网络学习培养了我的自学能力,这次学习没有教师的当面讲授,是学员自己通过网络进行学习,这就给自学提供了空间。我每次都利用闲暇时间到机房进行学习,阅读每个模块给出的理论知识,然后根据要求进行发帖和做作业,力求比较好的完成每个模块的学习任务,通过这次学习,极大的提高了我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我在今后工作中进行继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网络学习更新了我的教学理念,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次网络学习,比较注重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不仅对学员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另外也注重对学员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的评价,这对我在教学评价方面提供了帮助,我改变了以往只注重作业成绩方面评价的教学理念,加入了对学生平时学习态度与课堂表现方面的评价,它打破了传统考试和测验的“唯分数论”,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探究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的学习氛围较为浓厚,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虽然这次学习收获很多,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对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由于平时的工作比较繁忙,所以只能抽出空暇时间来进行学习,而且时间安排比较紧,四天一个模块,所以就没有很多时间来深入学习理论知识,另外感觉有些知识理论性较强,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此有些知识理解不够透彻。其次,由于学习时间有限,只阅读了本组学员的帖子,没有更多时间来阅读其他组的帖子,失去了与他们学习交流的机会。

这次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习的过程中,在强调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同时,学习活动始终贯穿着一些真实的任务,以任务驱动的形式组织学习,学员对该任务的完成情况是学习是否完成及其有效性的重要评估依据。活动中大家也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在此我学到很多东西。就我个人认为,以真实任务来组织学习过程,能够贴近教师的真实教学背景,从而极大地激发我们的学习动力,提高我们的参与意识。在学习过程中,经过一个月的学习,我感到了学习的快乐。同时也希望今后能多举办一些这样的学习,因为教育信息技术更新是很快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识,把工作做得更好!

大学生网络课程学习心得体会2

今天是我正式上网课的第二天,看到网络上对于网课的讨论褒贬不一。

一说是浪费时间精力、效果不明显,老师和学生都不太适应网上平台等等。作为一名学生,我对上网课并不抱排斥态度。

由于疫情的影响,我们都不得不待在家里进行自学,那么教育部为应对这个问题,较为迅速地提出了解决的方案,一定程度下满足了人们的需求,我觉得这是非常值得提倡的。毕竟面对问题我们也只能多尽人事,把伤害降低。

至于孩子在家里学习没有在学校里有状态,态度消极诸如此类,这是自身的问题,不能把它加在网课上。仅仅因为无法适应这种学习方法而抨击,不太合理。

我相信很多学生可能都遇到过不适应老师的讲课风格的问题。

像我,我经常碰到某个老师讲话带有一点口音、声音低沉抑或是声音较轻(对我而言),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也很崩溃,努力去辨认他们的口型……我会回家抱怨:“天哪,这个老师也太温柔了吧!整堂课我听得好累!”

但是一般来说,只有学生去适应老师,老师不可能适应每一个同学。所幸我听这个老师一节课、两节课、三节课……慢慢就适应了。

网课这个平台,“水土不服”的不光是学生、还有讲课的老师啊。

她们平时上课都在讲台前,有些老师对电脑操作不熟练。有一次,我在听课过程中一切进行得都是那么自然,突然老师鼠标一点、PPT不翼而飞,这个屏幕界面一片空白,老师的眼神在一刹那变得有些惊恐。很快她调整状态,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生的样子继续讲课。

有学生抱怨这个假期过得不快乐,害,知足吧。老师在家里要备课、做PPT、思考开学后的讲课安排、最后还要被抱怨,太南了。详情可见钉钉里也有一些老师毫不留情地给了“一星好评”。(想想老师跟我们一起受着折磨,有没有快乐一点呢?)

大学生网络课程学习心得体会3

随着社会的进步,电子时代的迅速发展,渴望求知的人是越来越多,然而网络教育给了我们一个大好时机——再次重返校园。尤其对于在职人员来说,远程教育的到来,为我们提供了新的人生起点。迎来了新的教育方式,让我们随时随地不受地区、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更快捷、方便地接受更多的新知识,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实现人生价值。

自离开校园参加工作后,我心中曾经有一个愿望就是能再一次重返校园进行学习。因为人生在世,没有经历过最努力、最艰辛的拼搏,就不会尝到在生活中奋斗的快乐。想要在事业上取得成功,那就必须用更多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对于在职人员来说,工作与时间不充许我们这样去做。但是可喜的是,21世纪的网络时代给了我们求知的希望,找到了求学之路——奥鹏远程教育。也让我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新里程。有了这样好的机会,我们何尝不去把握呢?这次,我是不会放过这千载难逢的好机遇,机遇是来了,最为重要的是把握,如果没有付诸实际的行动,只有一个好的机会,再好的机遇也是纸上谈兵。

去年的一个很偶尔的机会,我在网上不经意间查到了奥鹏远程教育。此时心中求知的愿望已经萌发,充满着新的希望。此时此刻有谁能体会到我的快乐呢!这种快乐,就好比沙漠上迷失很久的行路人,终于找到了解渴的水源一样欣喜若狂。

说起远程网络教育,我也是第一次接触,它给我的感觉是新颖、好奇。或许就是这种好奇心,像一个强大的磁场,使我对网络学习产生很大的乐趣。

经过一番努力,第一学期的网络学习我很快顺利地完成了,这更是让我在学习上信心百倍。有了目标,有了希望,有了动力,有了冲劲,有了恒心,有了毅力,我才有信心把网络学习搞好。我白天努力工作,晚上抽空刻苦学习。我的付出,得到了可喜的回报!我从内心为自己感到骄傲。在这段短暂的网络学习中,我得到了榆林奥鹏学习中心的老师与北京奥鹏远程教育中心老师的谆谆教导,还有与我共同努力学习的校友们的帮助,我很感谢他们,给了我学习上的动力,更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在网络学习中感觉到了人生从未有过的快乐与欣喜。

大学生网络课程学习心得体会4

网络学习还是个新生事物,如同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使不少人望而却步,不知自己是否能够适应这种全新的学习模式。随着家用电脑的普及,网络学习愈来愈呈现出其特有的优势。学习资源丰富,学习时间灵活,其教学资源亦日趋成熟。网络不只是新新人类的宠儿,而已演变成为大众的学习媒介。

本人于__年春季参加__网院的英语学习,迄今已一年有余,并荣获了北__网院__届优秀学员称号,对网络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北外网院为学生提供了非常全面的学习平台,每一位学员都可以根据自身要求,有选择的利用其中的部分资源,便可以顺利完成学业。

本人在网院学习期间能够按照网院的要求进行网络学习,积极参加面授辅导课,认真听讲,作笔记,在课堂上与同学进行充分交流。每次面授辅导之前基本做完两个单元的学习任务,做到有备而来。每天登录平台学习网络课件,做到听读互换。每学完一个单元,便及时填写学习记录卡,对一个单元的学习进行即时的检验。认真完成作业并按时提交,这也是回顾已学知识点的很好的途径。经常上网浏览网院通知,掌握网院动态。登录学习论坛,浏览与所学课程有关的帖子,汲取所需。

此外,本人每学期初都会按照成功指南提供的学习策略做一个大概的学习计划,所有的学习活动尽量按计划进行。偶有调整,但是并不影响整个学习情况。本人认为网络学习与课堂学习最大的区别在于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网院已经为网络学员提供了充分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资源,只要按照网院要求,根据自己所需善加利用,必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大学生网络课程学习心得体会5

虽然我学习网络课程的时间不长,但课程内容已经深深吸引了我。通过网络学院平台,结合个人工作情况及需要,有针对性地学习了一些课程,全面提升了我的工作能力和为人处事的能力。

一、课程新颖,生动有趣

网络学院将知识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展现给我们,让我们轻松掌握知识点,同时,网络学院课程更新及时,根据岗位和业务的需要,必修重点与岗位需要紧密相连,让我们及时接收新的理论知识,巩固知识点。

二、课程安排重点突出

在网络信息化的今天,网络课程节约了很多时间及人工成本,让我们学习更加自由,时间安排更加灵活。同时由于工作岗位较固定,对于岗位以外的其他业务了解太少,是网络学院拓宽了我的知识面,让我更全面地了解银行各个业务环节。

三、课程内容全面人性化

课程多引用案例分析等,从正面成功案例正确引导大家,激励着我们;从失败案例让我们吸取经验教训,鞭策着我们;从心里分析为我们排忧解惑,让我们时刻保持轻松的状态;从养生讲座为我们讲解各种身体保养的秘诀,从育儿教育讲座中让职场妈妈工作家庭两不误。

第3篇:网上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社会化语义网;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功能结构;应用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1-0050-05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1.011

一、Web发展的新方向:社会化语义网

众所周知,Web2.0是目前万维网的重要应用形式,以Blog、Tag、SNS、RSS、Wiki等社会软件的应用为核心,强调用户参与、集体智慧、聚合创新、丰富用户体验和软件即服务。Web2.0的核心理念是参与、合作、共享、开放、以用户为中心。基于Web2.0的上述特点,Web2.0环境下的网络资源建设取得了蓬勃的发展,但是同时又面临着海量的数据难以重用、交换、共享和集成以及资源质量和检索效率的问题。

语义网运动由万维网联盟(W3C)发起,其倡导者是万维网设计师Tin Bemers-Lee。Tin Bemers-Lee等人认为“语义网是是当前万维网的扩展。语义网中的信息被赋予了恰当的语义,使得计算机和人之间能够更好地协同工作。”语义网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使用元数据将Web资源以机器可理解的方式描述和组织,提供数据的语义关系表达方式,实现网络资源在语义层上的全方位互联,满足Web应用对数据互操作性的要求,从而实现网络资源在最大范围内的共享。语义网技术涉及的主要术语有:URI(统一资源标示符)、metadata(元数据)、RDF(资源描述框架)、RDFS(资源描述框架图)、XML(可扩展标记语言)、SPAROL(数据查询语言)、Ontology(本体)、OWL(网络本体语言)、software agents(软件)and semantic markup(语义标记)。语义网技术的核心是本体的建构,而本体的构建、维护和更新需要专业人员来完成。语义网目前缺乏允许普通用户为语义网作贡献的机制。故,基于语义网技术的网络资源建设目前面临用户贡献度低的难题。

由上述可知,Web2.0和语义网必须要学习对方的优点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这样社会化语义网便应运而生了。社会化语义网将语义网技术应用于Web2.0,通过使用语义Blog、语义Wiki、语义SNS、语义Tag等社会化网络服务与工具合作性地创建、使用与共享数据;通过构建社会语义本体来对社会化网络中用户、用户行为、状态、数据等要素进行语义描述和连接,从而形成一个全方位互联的、语义丰富的知识网络体系。

社会化语义网的出现能够很好地解决Web2.0技术和语义网技术在资源建设中各自面临的问题,从根本上实现资源的共建和共享。

二、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的建设——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第十二章“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行动”中提到“实施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工程和关键环节。到2015年,基本建成以网络资源为核心的教育资源与公共服务体系,为学习者可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供方便快捷服务。”可见,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的建设是高校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步伐的必然要求。

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的建设首先要实现校园内部的教育教学资源的积累与共享,其次要为教师教学、科研和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资源支撑和环境支撑,最后要为实现校际、区域、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共享打下基础。校园内学习资源的积累包括学科资源库的建设、媒体类资源库的建设和教师、学生、专家等用户的个人资源库的建设:共享则指各资源库中的数据在最底层可以互操作,实现资源在各资源库之间的相互流通。学习资源中心为教师教学、科研和学生学习提供资源支撑和环境支撑主要表现在:依托学习资源中心,教师、学生和专家可以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的学习空间;教师、学生可以形成网络学习共同体,教师、专家可以形成网络科研共同体;教师可以开展合主动式、协作式、探究式等网络教学方式,学生可以体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学习资源中心的建设为实现校际、区域、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共享打下基础表现在资源中心的建设要考虑今后更大范围资源共享的技术要求,要拥有大容量、高质量和特色化的教育资源,为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提供可能性。

社会化语义网的以用户为中心以及资源在语义层面上的全方位互联的特点使其恰好能够满足目前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的要求。社会化语义网的产生和发展为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基于社会化语义网的高校学习资源中心不仅能够实现以教师、学生等用户为中心,而且能够实现资源在最大范围内的共享。

三、基于社会化语义网的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的设计

本文构建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其本质是一种学习环境、一种学习机制。学习资源中心允许其每一位用户为学习资源中心贡献资源,允许每一位用户拥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学习空间,允许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用户在学习资源中心形成自己的群组或社区。专家、教师和学生依托学习资源中心形成网络科研共同体和网络学习共同体。学习资源中心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检索工具、丰富的学习工具,根据用户模型主动推荐其感兴趣的学习资源,根据资源的评价情况将优质资源呈现在推荐排行榜上。学习资源中心通过一定的管理和评价机制实现资源的科学、规范、实用和更新。

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的功能模块主要有:资源导航、资源库、学习&科研中心、评价激励系统和管理系统。其功能结构图如图1所示。

1.资源导航系统

资源导航系统基于语义网和Tap技术而设计,其导航功能主要体现在资源搜索和资源统计两个方面。通过本系统,资源中心用户可以了解资源的范围、类型、表现形式、推荐资源以及最新资源等;可以通过主动检索、目录选择和智能推荐方式获取想要的资源。资源导航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

资源导航系统为用户提供主动检索、目录选择、智能推荐三种资源获取的方式。主动检索方式是指用户输入检索词,语义搜索引擎首先根据领域本体术语表对接收到的关键词进行标准化、语义扩展(即智能知识推理和扩展)来实现智能搜索的资源检索方式:目录选择是指用户通过资源目录访问相应学习资源的方式,这里的资源目录是基于语义wleb的学科知识地图;智能推荐是指系统通过挖掘知识点之间潜在的关联关系,根据用户模型为用户主动推荐学习资源的方式。资源更新指资源中心可以实时显示个人中心、学科资源库、公共资源库中的最新资源。优秀资源推荐是指学习资源中心将用户关注度高、得分高的优秀资源推荐给用户,这一功能特别适合新注册的用户没有和检索目标的用户。资源统计是指资源中心的各类资源自动生成实时总数统计,显示在每个分类标签之后,方便用户了解资源的范围、类型和表现形式。

2.资源库系统

资源库系统利用“使用者”这一核心要素,集合语义网技术和Web2.0的各项技术和应用来实现各类资源的创造、积累和共享,它包括基于语义网的学科资源库、基于社会化语义网的个人空间和公共资源库。使用者与资源库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如图3所示:

使用者在学习资源中心注册后可以创建自己的个人空间,通过主动检索和智能推送的方式获取自己需要的学科资源,下载公共资源库中自己感兴趣的资源,并将这些按照自己的分类方式收藏或保存到自己的个人空间中。同时,使用者可以利用个人空间来展现自己的知识体系、人脉关系等的形成和发展,将个人空间中的优秀资源上传到公共资源库中来增加自己的积分,从而获取更多的权限。通过使用者这一核心要素,学科资源库、公共资源库和个人中心中的资源根据一定的规则相互流通,形成了活动的资源流。

基于语义网的学科资源库的构建模型如图4所示:

基于语义网的学科资源库的构建首先对数据库和网络中的文本、图片、视音频等学习资源进行关键字提取等操作来完成对学科资源的预处理,然后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语义定义、描述和标注,建构各学科的学科本体库,然后根据学科间固有的联系,对各学科本体库进行语义整合和合并,将原本异构的领域本体联系起来,形成学科资源本体模型,学科资源本体及其之间的语义关联映射到学科本体知识地图中,最后用可视化技术将学科资源本体模型以学科知识地图的形式呈现给使用者。

基于社会化语义网的个人空间的构建是基于FOAF本体的。FOAF(Friend-of-a-Friend)通过描述人、人与人以及其他对象之间的活动和关系,来表示和推理个人及其社会关系。FOAF从五个方面对个人信息进行描述:FOAF基础(FOAFBasics)、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即时通讯账号(OnlineAccounts/IM)、项目和组(Proiects and Groups)、文档和图像(Documents and Images)。[5~FOAF基础包括账户服务网页、身份校验、代码等基本信息。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兴趣爱好、个人描述、参加的项目、拥有的好友、在系统中的角色等级等。即时通讯账号包括QQ、MSN、Skype账号等。项目和组包括以前参与的项目、现在参与的项目、加入的群组等。文档和图像包括自己发表的博文、收藏的网摘等资源。个人空间相当于个人的资源收集与管理空间,它记录了个体的档案信息、参与的活动、所结交的朋友,所拥有的资源等信息,实现了对个人信息、参与活动、资源、好友等资源进行分类、编辑、删除等操作。

公共资源库主要用于媒体类资源的建设,如文档资源(word、excel)、课件资源(ppt、flash)、文献资料(cai、pdf)、图片、音频、视频资源等。公共资源库是整个学习资源中心的源动力,是学习资源更新最快、资源内容最丰富、资源流动最快的地方,其功能主要包括资源上传、资源下载、资源评价。公共资源库中的资源需要定义统一的教育资源元数据通用规范、教育资源本体以及相关的领域本体,以通过预先定义好的元数据通用规范、资源本体、及领域本体实现对内容资源的统一描述。当使用者向公共资源库上传资源时,不同的内容资源被抽取出不问的元数据集,这些元数据集再映射到预先定义好的元数据通用规范和资源本体上,最后通过领域本体将内容资源映射到领域本体术语表上,实现对资源的语义一致性描述。使用者在上传资源时,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选取通用的元素进行资源属性的元数据标注,这些元素包括:标题、描述、关键字、类型、人、日期、资源大小、评分等。资源库用通过消耗一定的积分,可以自由下载任意资源,在下载资源的同时,对资源进行评分和评价。

3.学习&科研中心

学习&科研中心为用户提供基于语义Wiki的协作、基于语义SNS的分享、发起活动、群组论坛的功能。学习&科研中心的功能结构图如图5所示。

基于学习&科研中心,用户可以创建网络学习&科研共同体。网络学习共同体是指在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教师等)构成的突破时空限制的群体,他们之间通过各种网络应用技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分享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网络科研共同体的概念与网络学习共同体类似。

语义Wiki是语义网技术与Wiki的结合。相比Wiki,语义Wiki具有知识结构化、知识可重用、知识机器可理解三大特点。语义Wiki通过本体组织Wiki内容,随着本体链接起来的知识越来越多,Wiki知识结构被清晰地呈现出来;语义Wiki本体的数据表示方式与语义网兼容,大多能够实现本体的导入、导出,因此可实现知识的重用;语义Wiki使用特定结构来表示语义Wiki的知识内容,使得机器能够进行检索与推理。

基于语义Wiki的协作体现在:使用者可以利用语义Wiki创建新的词条,并记录对该词条的理解。同时,该词条就会被使用者在SNS中的同伴看到,他们可以对这个词条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更正,对该词条的内容进行更新和完善。根据六度分隔理论,使用者创建的词条会在六个不同人的点击下扩展到全部的网络范围内,最终在集体智慧下得到合理的解释和完善的知识结构。这样,一个基于语义Wiki的通过社区中的同伴协作而完成的词条项目便产生了。基于语义Wiki的协作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学习资源共建共享的工具,实现了学习资源的协同构建与语义共享。

语义SNS是语义网技术与SNS的结合。语义SNS通过构建SOIC(Semantically-Interlinked Online Communities)本体来实现在线社区语义层面上的互联,充分描述社区站点的内容和结构,集成在线社区信息,提供对互联的社会化网络实体的新的浏览方式等。

基于语义SNS的群组论坛功能体现在:使用者可以利用其参与或者发起一个群组。群组论坛由SNS的成员根据一定的主题来创建,创建者创建完成后担任群组论坛的管理者,其他SNS成员根据兴趣爱好申请加入到该组的讨论中来。在群组论坛中,SNS的每一位成员都可以创建或者加入群组。群组论坛中也可以发起讨论,针对每个不同的讨论主题,群组的每一位成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与Wiki协作不同的是,你不能更改主题创建者和其他参与者发表的意见,同一主题的所有回复都将被保留在群组论坛的相关的主题中。基于语义SNS的群组论坛功能通过记录使用者对给定主题的讨论过程来挖掘一些潜在的隐性识,实现隐性知识的语义建构与共享。

基于语义SNS的分享功能体现在:使用者在因特网上发现有用的信息后通过语义SNS的分享功能添加到个人的页面中,此时SNS网络会以链接的方式记录该内容,在不占用SNS自身系统空间的情况下展示内容,有利于资源方便快捷地共享。

基于语义SNS发起活动,可以是在线投票活动、在线评比活动等,也可以是教育讲座、主题比赛、外出活动等线下集会活动。活动发起者没有权限限制,但是活动的主题需要系统审核才能。活动发起者可以中间撤销尚未进行的活动,但是需要给活动已报名者一个理由。

4.评价激励系统

评价激励系统包含用户评价、系统智能评价和用户积分三个子系统,其功能结构图如图6所示。

用户评价包含资源评分、资源评论和资源投票。用户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公共资源库中的资源进行打分和评论,并对资源描述不足之处加以补充。用户可以通过投票的方式来筛选优秀资源,投票数越高,资源的实用价值也大,资源就会显示在首页的推荐排行榜,这样用户不需要花费时间去搜索即可获得有价值的参考内容。

系统智能评价是通过对资源被引用的次数、被分享的次数、被收藏的次数以及资源的得分趋势进行综合分析来从宏观上对信息进行评价,使新闻时效性强的资源在时效范围内能及时地推荐给读者,在时效范围外,又能比较快地沉底;使新出现的优质资源更快地被发现和分享;使得分虽低但上升趋势强的资源能及时地被用户发现;使确实优秀的资源得分不断上升,显示在首页的推荐排行榜上。

用户积分系统根据用户在资源库中的贡献情况以及用户对资源的评价情况,赋予用户相应的积分。用户贡献越大,积分越多,享有的权限也越高级。用户对资源库的贡献主要依据用户向资源库中上传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用户对资源评价的参与度。上传资源的质量主要通过上传资源的得分、被引用次数、被分享次数、被收藏次数等指标来反映。

评价激励系统可以鼓励用户不断地给资源库输入新鲜的血液,加速资源库中资源的流通,使优质资源能够源源不断地呈现出来,实现资源的优胜劣汰。

5.管理系统

管理系统包括用户管理、权限管理、资源管理和安全管理。高校学习资源中心的用户有:系统管理员、学生、教师、专家、游客五类。系统管理员享有管理用户、赋予权限、管理资源的权力和对系统进行安全维护的职责。系统管理员通过对后台数据库进行操作来审核用户注册,掌握用户的基本信息,并对不同类型的用户赋予不同的权限。用户通过注册获得唯一的用户名、口令和个人的网站页面。用户可以利用个人空间来进行日志写作、创建群组、团队活动、资源上传下载、基于Wiki的协作共建、资源评分、评论、投票等操作。游客只有资源浏览而无资源共享的权限。专家、教师、学生被赋予不同的权限和一定的积分。系统根据用户获得的积分情况来赋予其不同的权限,积分越多,享有的权限也就越多。

资源管理模块主要包括资源上传、资源下载、资源统计、资源删除、资源收藏等功能。资源上传:资源库用户通过日志发表、Wiki共建、向公共资源库上传资源等方式为资源库贡献资源。资源下载:用户通过消耗一定的积分来下载资源,所有资源都是免费的。资源删除:用户可以删除自己贡献的低质量资源。教师、专家可以删除公众评论差的资源。资源统计:对各种资源浏览次数、下载次数、被引用次数、被收藏次数、被分享次数的统计以及不同类型的资源的实时总数统计。资源收藏:利用网摘功能收集自己需要的、感兴趣的资源。

安全管理主要包括用户数据的安全、系统运行环境的安全、数据库的安全、网络通信的安全等方面的管理。

四、基于社会化语义网的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的应用模式

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作为资源的积累、共享和管理系统独立运行。同时,资源中心提供标准程序接口与校园中其他应用系统进行对接,为其他应用系统提供资源支撑。资源中心只有与实际的教学和科研及其他相关工作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在实际教学、科研及相关工作中的作用,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

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的应用模式图如图7所示。

资源中心与网络教学平台对接后,教师在备课时可直接进入资源中心选取相关的备课资源,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随时进入资源中心查询需要的资源,教师和学生可以在资源中心形成网络学习共同体。资源中心与网络教学平台的无缝连接可为网络教学提供很好的资源服务。

资源中心与科研系统对接后,教师和专家可以在资源中心形成科研共同体,同时资源中心丰富的资源能够促进科学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中产生的各种显性和隐性资源同时也能为学习资源中心注入新的活力,保障资源中心中资源的先进性和新颖性。

资源中心与实验教学系统以及其他管理系统的对接,同样可以促进其运行和发展。同时,实验教学系统和其他管理系统的发展也能丰富资源中心的内容、拓展资源中心的功能。

第4篇:网上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在网络时代怎样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非智力因素对高职学生英语习得的促进作用呢?本文从非智力因素的四个方面: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探讨网络时代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一、动机因素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动力。英语学习的动机是由社会对英语的要求这一外在诱因和高职学生的主观愿望(如可获得好的就业机会等)这一内在动因相结合而构成的心理效果。从宏观上讲,学习动机强,学习效果就好。网络时代让学生更深刻地意识到英语在全球化的社会的重要性,外在诱因达到史上最高状态。高职学生的主观愿望学好英语对他们获得好的就业机会有直接的帮助作用,为此内在动机也很强烈。

高职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可在网络上搜索英语对具体专业学生未来就业带来的机遇的视频,让学生了解英语学习对其未来职业的直接帮助作用。教师在日常授课中应尽量讲解与其未来职业发展相关的知识和内容;这些知识和内容尽量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呈现,这一代的高职学生生活在读图时代,图片和视频能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二、情感因素

英语学习中的情感是指学习者对英语和英语使用所持的态度。指对本族语与英语的关系以及本族文化与英国文化关系的看法。英语在全球化的今天充斥在我们的周围,网络更是拉近了我们同世界的距离,英文电影、英文网站和英文资料等在网上触手可得,这些可以成为英语学习者可用的资源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是一种压力,学习英语不少于6年之久,但基本的听说都还存在问题,无疑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打击,进而对应于产生消极的情绪。消极的情感,如焦虑、担忧、挫折感,会使学生失去信心。

鉴于网络时代情感因素对高职学生英语习得的影响,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注重以西方文化中的有趣现象为支点提高学生对英语的认同感;另在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难易程度合适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英语习得的信心,同时给多个学生提供并推荐程度相当的英语学习资料,通过教师的引导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

三、意志因素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意志是一种心理状态。其主要特征是使行为主体能有意识地确定目标,并克服障碍达到目标。坚强的意志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克服困难,提高学习的质量。语言的学习需要记忆大量的词汇和语法规则,是一项很单调的工作,这需要顽强的意志力作后盾。网络时代与枯燥的词汇和语法规则相比高职学生面临的诱惑有很多,没有坚定的意志和较高的自制力,高职学生很容易就会放弃,注意力转到手机上。

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采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式。单一的形式容易导致大脑刺激由兴奋转化为抑制,降低学习效率。高职学生在青春期活泼好动,再好的教学形式,如果简单重复太多,学生也会兴趣锐减。高职英语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采用多种形式,如:做游戏,讲故事,猜谜和角色扮演等。不同课型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有新鲜感。如:翻转课堂模式;课文教学整体化;对话教学表演化等等。

四、性格因素

第5篇:网上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中学生 信息技术课程 网络成瘾 策略

中学生网络成瘾现象日益突出,中学时期是人生关键的时期,对于未来的人生影响巨大。但是,对于防止未成年人网络成瘾仍然没有更多的突破,还是处于思辨阶段。中学生网络成瘾因网络而起,而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离不开网络,网络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工具,同时也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内容。通过查阅文献、走访调查等方式了解中学生网瘾的基本情况,以及中学生网络成瘾的一系列表现,从而探究信息技术课中对形成网瘾的策略。规范中学生网络行为,促进青少年的成长进步。

1.网瘾的一般定义

网络成瘾,也称为网络过度使用或病理性网络使用;网络成瘾的定义实质就是过度使用网络而形成的一种病态。

2.中学生网瘾的主要表现

2.1 强烈的依赖感

中学生一旦形成网瘾,对其他的事物就毫无兴趣,上网时间和精力所占比例逐渐加大,进而导致了他们生物钟的紊乱[2]。当他们离开网络时,就会感觉到强烈的渴求,甚至产生烦躁和不安的情绪及相应的生理和行为反应,上网后情况会好转。当上网成为他们的习惯,上网便在他们的生活中占主导地位,注意和兴趣单一地指向网络,学习的动机减弱,生活质量也下降。

2.2严重的情感淡漠

网络成瘾的学生对网友亲密无间,无话不说。相比之下对亲人、朋友、同学则显得更为冷漠。一般情况下,中学生情绪低落时往往不向家人、同学和朋友表露,反而把情绪隐藏起来,在网上倾吐和宣泄。他的情感就会得到网友支持与满足,有时甚至会获得某种成就感。另外,网络成瘾者由于家人对其上网的限制而与家人时常发生冲突,亲情得不到良性发展,从而更加沉溺于网络。

2.3严重的人际交往障碍

网络成瘾者往往寻求较高的社会赞许性,但在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却遇到了相对较多的困难,从而产生严重的社交焦虑。网上社交的游刃有余与现实生活的不断遭受挫折,两者的反差势必导致更多的重复上网行为。网络成瘾者将自己的人际交往由现实世界转入虚拟的网络空间,对周围的人和环境采取逃避或对抗的态度,现实的人际关系逐渐疏远甚至出现恶化[3]。另外,由于网络成瘾者使用口头语言的机会大大减少,其语言的表达能力将会下降,这必然不利于人际交往,更进一步地加重了人际交往障碍。

2.4薄弱的意志力

一般地,网络成瘾的学生基本上能够意识到自己沉迷网络带来的影响,他们也曾下定决心戒掉网瘾,但他们始终经不起网络的诱惑,一次次地通过高频率的上网来实现心理满足[4]。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制戒除之后,再次想起网络中的情境,他们就会变得焦躁不安、情绪失控、疲乏无力、思维迟缓、不可抑制地想上网,上网时间也比计划的时间长。虽然网络成瘾的学生都企图通过缩短上网时间来减少对网络的依赖,但总是以失败告终。最后上网行为反复发作,并且表现出更为强烈的网瘾倾向。

3.信息技术课程对避免中学生形成网瘾的策略

3.1运用网络平台进行合作学习,减轻孤独感

信息技术课程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合作学习要求集体成员的配合与协调,突出集体的相互作用和共进原则[5]。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合作学习,一方面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这能够给学生交流提供方便,增进他们对学习问题的沟通和彼此了解,另一方面学生以小组形式组成学习小集体,一般3—5人为一组合作完成学习内容,这对每个成员都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成员之间可以相互监督和相互促进。这些都有益于学生积极心态的形成,减少学生孤独感和个人迷失状态的产生,从而,避免学生沉迷于网络。

3.2利用网络进行研究性学习,增强意志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需要全体同学的积极参与,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形式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他们把自已的全身心都融入在学习过程中,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通过上网查询,扩大了获取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开阔了眼界,学到了许多靠教师、靠书本学不到的知识[6]。同时他们也能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中捕获许多自已感兴趣的课题。这些都有助于增强中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培养得良好的科学态度和自主的探究精神,从而使他们正确的认识网络的作用与用途,预防中学生网络成瘾。

3.3合理运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教学情境,增进人际间的情感

情境教学就像一个过滤器,使人的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这种净化后的情感体验具有更有效的调节性、动力性、感染性等方面的辅助认知功能。[7]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富有感彩的音视频,帮助学生营造一种特有的网络教学氛围,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使中学生自觉不自觉地进入到预先设定的轨道。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有效地运用情境教学,调动学生情感,促进人与人、人与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最终体验人际交流带来的感动。这对于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防治中学生网络成瘾具有积极的作用。

3.4以活动为中心的网络教学,激发学习动机

以活动为中心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主张学生自己自发地决定学习目的和学习内容,自己设计和自己负责[8]。教师的任务是利用网络坏境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可以根据信息技术的多样性、实用性和本学科发展迅速的特点,超越中学信息技术教材,甚至形成跨学科的探究学习活动;也可回归于自然和生活话题,引导学生运用技术进行探究学习,深化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再学习,培养学生信息素质和科学素养。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注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对激发和强化他们的学习动力,引导他们探究学习发展有积极作用,有利于学生形成学习动力、克服对网络的负向依赖和学习无兴趣。

3.5利用软件控制平台,监控学生网络行为

网瘾倾向学生是信息技术课程在防治网络成瘾中的重点教育对象,他们也是课程教育管理的重心[9]。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把网瘾倾向的学生利用软件控制平台重点监控,控制他们的不良网络行为。运用“紧贴式”教学,把这些学生放在教学管理的突出位置,靠近教学视线,一方面强化对他们的监控、引导和转化;另一方面加强他们和别人的交流与沟通,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崔丽娟,王小晔.互联网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影响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3.

[2]马晖,张远智.初探网络成瘾对青少年心理和行为的影响[J].教育研究,2003(3).

[3]刘梅、卢捷.学生上网成瘾现象及行为的探讨[J].沈阳大学学报,2003.

[4]陈启新.戒“网瘾”从找原因入手[J].湖北教育,2005(6).

第6篇:网上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网络学习;生态理念;生态系统;现代远程教育;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C40-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08(2014)02-0099-07

一、导言

自18世纪后期以来。人类先后经历了三次技术革命,分别把人类社会带入了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2012年12月,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发表了报告《2030年全球趋势:不一样的世界》,认为四类技术将影响2030年前的全球,即信息技术、制造和自动化技术、资源保护技术以及卫生保健技术。技术影响和改变世界的力量于此可见一斑。

近年来,信息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日益彰显。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的前述报告认为。在信息技术领域,大数据存储和加工技术、社会网络技术、智能城市技术等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面对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没有人能够安然置身事外,完全做一个悠然的看客。就人类的学习而言,信息技术变革更新了知识的物质承载形式,降低了学习的技术门槛,进而改变了人们的阅读喜好,使人们逐渐从单纯的基于纸本书籍的视觉快乐追求。发展到对多重感官体验、个性化操作、多功能设置、友好交互的阅读乐趣的渴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学习取得了快速发展。

与传统的学习相比,网络学习有什么不同?加拿大学者G・西蒙斯(George Siemens)教授在《网络时代的知识和学习一走向连通》一书中对网络环境中的学习进行了深入分析。他认为,网络情境带来了知识存在情境的变革并使知识产生了新的特征,“知识经历了从分类、层级到网络和生态的变革”。基于这种知识观的变化,笔者认同西蒙斯的主张,即:网络时代的个体学习需要建立一种生态理念。

生态理念是人们从生态学的视域观察、理解事物时持有的基本立场和核心观点,可具体化为生命的理念、有机的理念、整体的理念、内在关联的理念、动态平衡的理念等,是一种把人、自然、社会及我们身边的事物都看作鲜活生命体的视角。从生态的视角来审视和理解个体的网络学习。就是要把网络学习看作一个生命流动的过程。一个内部紧密联系的整体系统,一个寻求并实现动态平衡的有机体。

二、个体网络学习生态理念的现实意义

(一)“网中人”的学习正在发生改变

互联网络技术正以其强大的力量改变甚至重塑着世界的模样,同时也在改变着我们每一个个体,身处网络时代的人们被深深卷入其中,大家都变成了“网中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网民的数量近年来不断增长,2009年12月为3亿8千多万人,2013年6月上升到5亿9千多万人,覆盖率已经达到总人口的44.1%(见图1);手机网民2009年12月为2亿3千多万人,2013年6月已上升到4亿6千多万人(见图2)。如西蒙斯所言,我们已经把我们的物理身份转移到了在线空间和结构。作为网中人,我们正以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方式去接触世界、感知世界及理解世界,以一种多维互动的方式与他人交流,以一种深度融入的方式学习和获取知识。

就学习层面而言,互联网络给个体建构了一个以内容丰富、途径多样、结构宏大为特征的学习空间和平台,网络学习越来越成为个体学习的重要载体和实践形式。美国教育技术专家柯蒂斯・邦克(Cur-tis J.Bonk)教授曾言,由于有了网络,人们随时都可以向任何人学习任何东西。的确,网络使各类学习资源实现了有效连通,散布于世界各个角落的各种学习不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可以随时实现有机联系,人人可学、处处可学、时时可学的理想,正在通过网络变成现实。

网络学习具有分布式学习的特征,其学习成效有赖于个体认知智能的功能与作用发挥。但是,网络学习同时也是一个合作学习的过程,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协作能产生一种集体智慧,获得单纯的个体分布式认知无法达到的学习结果,并提升个体分布式认知的水平。在这个意义上,基于网络的大规模协作学习实现了人类学习组织形式的一次质变。通过社会性学习软件的支持,人们基于网络开展全球范围的协作性、群体性整体认知,共享知识,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去中心化特征。学习的过程与结果表现为一种社会网络认知及群体效应。群体活动与生态密不可分,大规模的网络协作学习活动具有生态意义。

(二)网络学习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网络学习具有强大的功能和优势,给个体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作为硬币的另一面,个体的网络学习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问题和挑战。从信息源的角度看,网络存在着被严重滥用的情况,网络上四处充斥的虚假、无用、过时的信息形成了网络学习的信息污染,影响了网络学习资源最大效用的发挥,降低了学习者对于网络学习的信任度和使用率。

1979年,美国学者克雷明(Cremin Lawrence)在《公共教育》一书中首次使用了“教育生态学”概念,主张运用生态原理研究教育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教育生态环境的观念由此而生。面对网络,学习者如何能够有效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最新、最全、最正确的学习资源,笔者认为,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建立和不断完善个体学习的网络生态系统,实现学习的网络生态化。正如西蒙斯所提出的,处于网络时代的个体应该把学习和知识看作网络现象,构建和完善他们自己的网络。

从个体学习的角度来看,个体网络学习的生态化与个体网络学习行为的有效性及学习成效具有密切联系。学习者个体必须加强自己的网络学习系统建设,使自己的网络学习系统能够不断接纳新的事物,不断适应新的挑战,拓展学习功能,实现自我发展与变革,从而获得网络学习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三、个体网络学习的生态特征

柯蒂斯・邦克教授在《世界是开放的:网络技术如何变革教育》一书中详细描述了网络学习世界中的10把金钥匙,个性化网络学习就是其中的1把。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网络学习表现出更多生态化的特征。

(一)学习内容的生态化

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发展引发了人类知识与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一种广为流传的观点认为,当前全球的印刷信息每5年翻一番,最近20年人类获得的科技成果超过了以往时代的总和,近10年来人类的知识数量每隔18个月就会翻一番。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知识与信息的传递大开方便之门,使得这些每天都在变化和增长的知识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

西蒙斯描述了当今时代知识的存在状态,认为知识创造、传播、分享和利用的空间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连通主义建立了一种新的知识观,这种知识观向我们展现了知识的另一些特点。连通主义首先把知识看成是一个开放并不断运动发展的体系。“知识不是静态的,而是在不断流动循环。”同时认为,与传统的知识相比,网络时代的知识正在发生变革,一方面是知识存在的情境或环境在改变,另一方面是知识自身表现出更多流动特征。知识不再只有一个面相,而是多元并存,“我们所持有的知识观――静态的、有组织的和专家定义的――正处于更加动态的、多元化观点并存的状态中。”

就网络学习而言,我们掌握知识的过程不再只是吸纳知识,与学习材料的深度交互正在受到重视而成为知识学习的另一个层面。而学习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获得层级结构的知识,而是建立一个不断修正的知识模型,使我们的知识能够得到不断修正、充实和完善,从而使知识具有一种生态化的特征。

(二)学习资源的生态化

网络学习资源对学习者的开放程度正在不断提升。在此以全球开放课程为例来说明。2001年4月,麻省理工学院(MIT)宣布将把2000多门课程放到互联网上供全世界免费使用。在“为知识开锁,让大脑给力(Unlock knowledge,empower mind)”的理念导引下,到2007年,MIT开放了校内所有的课程。到2010年时,开放课程项目提供了M1T全部33个学科总共2000多个课程的核心教学资料,世界各地的合作者还将课程资料翻译成了多种语言,如中国开放式教育资源共享协会(CORE)和台湾地区的志愿者组织OOPS。MIT的开放课程项目在全世界发挥了引领作用,全球许多大学都加入到“开放课程联盟”中,推动了教育资源共享在全球的勃兴。

2008年,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推出了一门网络课程――《连通主义与连通知识》,这门课程的一个独特之处是既面向交纳学费的25名学生开放,同时又允许大约2300名学习者在网上免费学习。这种课程模式被称为大规模网络公开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常译为慕课)。慕课推出之后受到了推崇,很快演变成为一种席卷全球的课程热潮。2012年,MIT与哈佛大学合作,将网络课程合并之后推出在线教育平台edX,还与斯坦福等大学合作共建了MOOCs平台Coursera,设想发展一种影响全球的网上大学。慕课允许世界各地的学习者通过网络学习全程参与国际一流大学的课程学习,给“网课族”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中国的许多高校,如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等都在2013年加盟其中,开启了慕课的本土化尝试。而慕课的本土化诉求及其应对策略也已引起国内学界的关注。慕课的本土化为何如此迫切?如何实现?有什么挑战?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已经不容回避,国内学者正力图予以解答。

从某种意义而言。网络学习可以理解为一种基于资源的学习。如何加强网络学习资源的学习支持力度,增强资源的自主学习支撑能力,正在成为网络学习资源深度设计的努力方向。在线学习资源的日益丰富和开放给学习提供了更多选择的空间与自由,学习者需要建立自己的资源生态系统,以便从众多的学习资源中过滤到自己真正需要的,并使资源不断充实、更新与完善。

(三)学习过程的生态化

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曾在英国乡村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猫养得多的地方,红三叶草就长得特别茂盛。经过仔细研究,达尔文找到了答案:红三叶草靠土蜂传粉,而田鼠偷吃土蜂酿的蜜,还破坏蜂巢。田鼠多了,土蜂就少了,红三叶草传粉的机会就少。而猫多了,田鼠就少了,土蜂得到了保护,红三叶草传粉多了,就长得繁茂了。猫和红三叶草之间,原本毫不相干,可是在特定的环境中,经由土蜂和田鼠,猫和红三叶草之间有了紧密的联系。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彼此制约的关系,就是一张生命之网。生命之网的观点对于网络学习也是适用的。世界上的人们原本各自独立存在着,但是通过网络学习活动,个体之间经由信息交互而建立了联系,最终构成了一张学习之网。在这张学习之网里,个体之间的行为相互影响。

生态学强调一种动态平衡观,认为生物体与其环境之间、生物体相互之间是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而实现系统循环与平衡的。在这个动态平衡的过程中,生物体的行为特征与它所处的特定环境直接联系。所有的生物体都从自身的角度选择、评价进而利用环境。

个体网络学习的过程可以视为个体与网络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动态过程。技术的发展拓展和完善了人类的学习工具,为网络学习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支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个体从网络中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工具越来越丰富,各种文献数据库、在线课程平台等为学习者提供了充足的知识源,检索技术、标注技术则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便捷和更具效率。其二,个体之间的交互手段越来越多,学习社区、在线讨论等为学习者搭建了相互交流、研讨的平台,深度交互使学习者更加受益。其三,个体知识与信息的技术越来越多样,博客、微博、百度百科及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各种手持阅读终端使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知识与信息,传统的创造、控制和分发知识的方法正在逐渐被淘汰与取代。

技术与个体网络学习的深度融合使得网络学习日益成为一个生态化的过程。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一方面从网络及其他学习者那里获得知识与信息,同时又与网络及其他学习者进行深度交互,并补充和完善网络提供的知识与信息。人类处理和应用数字信息的素养,经历了媒介素养、计算机素养、信息素养、网络素养等概念的流变过程,目前发展到数字素养与数字能力的阶段。为了使生态化的网络学习过程得以实现,学习者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数字能力。

四、个体网络学习的生态要素

要素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单位。网络学习跨越时空界限。通过社会化学习社群、网络学习物理空间以及虚拟的学习支撑环境而形成一个自成一体的多元交互学习系统。这个系统由一些基本要素组成,它们构成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的基本因子。分析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目前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基于生态学理论的类比。另一种是跳出生态学直接分析网络学习行为。

从生态学视角分析网络学习系统时,要从系统的观点、联系的观点以及平衡的观点三方面考虑。生态学的观点认为,生物与环境之间经由物质、能量、信息而相互依存、共同作用,进而构成生态功能单位。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通常由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即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环境。就网络学习生态系统而言。网络硬件设施、网络空间以及空间承载和传递的知识与信息,构成学习生态系统的物质环境;网络知识与信息的提供者是这个系统的生产者:开展学习活动的人是其中的消费者;知识和信息的维护人员是其中的分解者。

直接分析网络学习行为似乎更能接近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的本质与真相。美国学者布朗・J・S(BrownJ.S)分析了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认为网络学习生态系统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和相互依存性等基本特点。张立新、李世改认为,生态化虚拟学习环境由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三类生态因子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而成。韩晓玲认为,学习者、学习者共同体、网络学习资源以及网络学习环境等构成了一个网络学习互动系统,该系统通过跨时空的沟通、交流和协作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张乐乐、黄如民研究了移动学习环境,认为移动学习环境由联结、重组、再造三个子环境构成,而学习内容、学习情境、学习共同体、支持工具构成子环境的子要素。郑文君、段芙英从英语学科的视角分析了网络学习。通过网络英语学习环境、网络英语学习主体一学生、网络英语学习的辅助者一教师这三个要素构建了网络英语学习的生态系统闭。

总体而言,现有关于网络学习生态的研究借鉴生态学的理念透视了网络学习,揭示了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但是,现有的研究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即虽然强调了网络学习生态系统中的物理环境、学习技术和作为学习主体的人的因素,可是对于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特性以及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和各种规范的作用却重视不够。

在综合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的特点。笔者认为。网络学习生态系统主要由四个要素构成。即物质因子、社会因子、规训因子、心理因子,它们密切联系,使网络学习生态系统构成一个四维因子模型。(见图3)

物质因子是指网络学习系统的软硬件条件、网络虚拟空间以及分布于空间中的各种知识、信息和学习资源。随着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学习的硬件条件日益丰富,软件使用也更加便捷。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学习空间的功能越发强大,即时、交互的广度和深度都在不断扩展。近年来深入发展的M00Cs运动等则使得网络空间里的知识、信息以及学习资源在质与量上不断得到提升和扩充。虚拟环境是物质因子的核心载体,为网络学习提供一种虚拟场景与问题情境,具有重要的认知与学习价值。

社会因子是指网络学习社区中的主体以及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具体的主体包括学习者、教师、助学者、教学管理者等。虽然个体学习时或许是独自面对着学习终端,但是个体的网络学习常常并非一个人的孤立行为。网络为学习者建立了一个虚拟的学习共同体和社区。网络学习过程中,主体之间通过理解、反思、协同、教学共担等方式开展共同体内部的深度互动。表现出实时性、参与性、互动性、平等性等特征,学习者通过主体之间的合作与交互而分享资源并建构知识,使学习过程得以实现。

规训因子是指网络学习系统里的各种法律法规、制度、价值观以及道德约束力量。规训决定了学习者在网络学习空间应该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对学习者个体及群体的学习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心理因子是指学习者在网络学习空间里的情感体验及情感状态。身处网络学习空间的学习者会受到学习资源、学习内容以及其他学习者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与态度。

目前,网络学习正在由静态共享的网络资源模式向社会交互的动态模式转变,由学科学习模式向社会学习模式延伸。与已有研究结论比较而言,四维因子模型在强调网络学习生态系统中物的因素的同时,把人的因素、社会的因素、规范的因素、情感的因素、道德的因素等放到突出的地位,这是对网络学习发展趋势的一种积极回应。

五、个体网络学习的生态结构

构成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的各要素并非独立存在的。从生态学的理念来审视网络学习,主要就是强调网络学习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强调如何使网络学习系统各要素协调运作而实现动态平衡。作为构成网络学习生态的基本单位,网络学习系统的四维因子通过相互联系和作用而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彼此不可分割。

在个体网络学习的过程中,其网络学习生态系统通过各要素的有机运转而实现动态平衡。凡是由两个以上的要素构成的事物,其要素之间必然通过某种特有的方式进行构造与结合,表现出系统各要素的联系与排列组合方式,从而形成事物的某种结构。在网络学习生态系统运转的过程中,物质因子、社会因子、规训因子、心理因子相互依存、共同作用,构成一个功能完备的四层级生态结构(见图4)。

具体而言,知识、信息以及各种学习资源处于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的第一层级,居于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的核心位置,为网络学习生态系统提供能量源泉。作为网络学习主体的学习者、教师、助学者以及其他教学管理者处于系统的第二层级,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系统的心理因子构成主体之间的心理场。作为规训因子的制度、规范、价值观、道德力量等处于系统的第三层级,它们是系统正常运转的保障。社会环境、社会文化、技术等处于系统的第四层级,构成网络学习生态的外部环境。

心理因子与规训因子的作用在已有的研究中论述不足,但它们不应该被忽视。人的行为既受到个体内心力量的影响,也受到外部规训的作用。处于不同的心境之下,个体学习的结果也会大不一样。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内心情感体验与状态。心理因子是个体网络学习的内部动力,良好的情感体验与状态促进个体的学习行为,而消极的情感体验与状态则会使个体的学习失去内部驱动力。所以,心理因子决定着网络学习生态中主体之间的内在情感联系。从而也问接地影响着其他因子功能的发挥。规训的作用是引导和限定人的行为,使人的行为不失其范。规训因子反映了社会对个体学习的价值期待和行为要求,为网络学习生态系统中个体的行为提供准则并约束个体的消极行为,使个体的学习行为保持在理性、合规、有益的路径上。

作为网络学习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因子。学习者以及教师、助学者、教学管理者对其他因子发挥着决定作用。比如,知识、信息及学习资源通常要经过主体过滤方能进入网络学习系统中,心理因子、规训因子发挥作用的程度也与主体密切相关。技术的运用也必须以主体作为重要的考量因素。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大致已经历了三种研究范式。从最初关注技术的“媒体应用”研究范式。到后来既关注技术又关注学习内容(学科)的“课程整合”研究范式,再到新近力图将技术、学习内容与文化视野下的学习者有机整合的“学习技术”研究范式,关注与促进学习者发展正成为衡量学习技术的重要标准。可以预见,对于网络学习系统中主体因子的深层次考察和满足学习者的深度需求,将成为未来网络学习研究与实践的重要着力方向。

六、结语

我们的学习正在不断与网络深度融合,这种融合是技术与学习之间互动关系的新阐释。面对异彩纷呈而又充满挑战的网络学习环境。个体需要建立一种生态化的理念。把自己的学习定位为整个学习生态系统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个体与系统的紧密联系中构建个体网络学习行为的要素与结构,方能畅游于网络时代的知识与信息海洋。

第7篇:网上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19日,第三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武汉拉开序幕。除此之外网络安全博览会、网络安全技术高峰论坛、网络安全电视知识竞赛等重要活动也陆续在汉举行,一系列精心安排的行动为树立全民网络安全意识,提升全社会安全防护技能,共筑全国网络安全防线献策助力。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半年共计新增网民2132万人,半年增长率为3.1%。作为一个网络大国,我国网民数量早已过半,一旦在网络中出现大面积的造谣、诽谤、诈骗、色情乃至非法窥视、控制、窃取、攻击等罪恶勾当,将对国家安全和每一个身在其中的网民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与伤害。

十八大以后,中央成立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xx总书记亲自担任组长,做出了“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的重大论断。今年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更再次强调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诚然当下公共场所wifi陷阱、移动支付泄密、电信诈骗等危害事件的时有发生让我国网络安全面临层出不穷的新问题,不断加大的新挑战,越发紧张的新形势,但无论在什么情势下这个网络空间都是基于人民而存在。只要我们找准重心,坚持网络安全为了人民,网络安全依靠人民,定能从中汲取力量筑牢网络安全的防护线。

安全为了人民,竖起网络防护“高压线”。今年8月山东临沂的准大一新生徐玉玉,因被骗走家人辛苦一年攒下的9900元学费,两天后不幸离世。之后相继又爆出了“清华大学老师被冒充公检执法骗走1760万元”,“深圳老人被骗1156万元”等事件,一时间让网络信息安全成为讨论的热点。诚然近些年我国互联网发展让网民待遇越来越好,但网民的安全意识不高、监管薄弱等问题仍屡屡让网民权益受到伤害。一个网络大国就应避免网民受到伤害,因此举办网络安全宣传周,一方面就是要通过灵活的形式、多元的内容、创新的方式使网络安全知识宣传到位,立起网民心中对于网络信息防护的“高压线”。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在研讨中集众智、聚合力,寻求净化网络环境的良策,争取在不断完善的网安发展中汇聚起维护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的磅礴力量。

发展依靠人民,拉紧网络安全“防护网”。“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一切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并非所有人才都来在于等级森严的高校以及科研机构,近年来更流行“高手在民间”的说辞。特别是在更加高效、平等的互联网行业,更是草根逆袭的传奇秀场。事实证明,无论是周鸿祎和李彦宏这些技术高手还是网络上带有传奇色彩的“志愿打假人”,这些来自民间的人才都推动着我国的网安事业滚滚向前。因此不管是倡导网络安全的今天,还是做好信息化建设,建成网络强国的明天,我们都应该坚持从人民中来,不仅要吸引培养造就世界水平的网络科学家、网络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水平创新团队,更要树立全民网络安全主人翁意识,调动全民防护积极性,让人人都是网络安全的责任主体,将这些鲜活在各行各业、在各方各面的生命力用起来,助推网络安全的大发展。

只有让根更深的扎向人民,养料更多的来自人民,才能筑牢安全的防线让网络更多造福于人民,为早日建成网络强国作出更大贡献,这就是我的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心得体会。

新《安全生产法》个人学习体会

校车安全管理培训学习心得

交通安全学习心得体会

安全野外拓展训练心得

大学生安全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幼儿园安全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安全生产学习心得体会

安全知识培训心得体会2016年大学生

新《安全生产法》学习体会

安全教育学习心得体会(五篇)

安全生产法心得体会

安全学习总结心得体会

浅谈对新《安全生产法》的理解与认识

第8篇:网上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 网络成瘾;网络游戏成瘾;学习倦怠;横断面研究

中图分类号:C913.5、R395.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7)012-00841-0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nline Game Addiction and Learning Burnout of College Students

WANG Bin ,YU Hai-Bin ,YANG Shuang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online game addiction tendency and learning burnout, and fi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online game addicts and other types of addicts. Method: With the Learning Burnout Scale, revised Chinese Internet Addiction Scale's Revision, Questionnaire of Internet Addiction Tendency, and 420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subjects,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and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related factors of learning burnout. Result: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gender(χ2=21.855,P

【Key words】 internet addiction;Online game addiction;learning burnout; cross-sectional studies

随着网络使用的普及,网络成瘾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逐渐成为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是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现象[1]。当代大学生正逐步成为上网的主体,其网络成瘾与学业的冲突日益明显,Young(1996)研究指出,58%的学生报告网络的过度使用导致学习兴趣减弱,成绩下降,并使逃课现象明显加剧,并且一些用户会在因特网上特定应用领域显示出成瘾倾向[2]。Giffith研究发现网络成瘾者经常沉迷在网上聊天和从幻想的角色扮演游戏中(MMORPG)[3]。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网络游戏是其网络成瘾的主要因素之一,许多学生在网络游戏中花费的时间比他们在学校或学校有关的活动的时间还要多[4]。可见大学生的网络游戏成瘾现象与学习倦怠之间似乎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倦怠是大学生学习心理的重要指标,反映了大学生消极的学习心理[5]。目前国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网络成瘾者与非成瘾者以及他们之间人格因素的比较,对于不同类型的网络成瘾者之间的研究较少。本文探讨网络游戏成瘾与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关系,以了解影响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因素。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取样和目的取样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南省三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共420人进行问卷测量。先采用目的取样,由各院系同学推荐平时比较喜欢上网的学生200名;然后完全随机取样220名。回收有效问卷398份,有效回收率为94.76%。其中男生215人,女生183人;本科一年级45人,本科二年级166人,本科三年级85人,本科四年级35人,硕士研究生67人;文科136人,理工科177人,医科24人,教育类44人,艺术类17人。

1.2工具

1.2.1 中文网络成瘾量表[6] 该量表包含19个项目,4个因子:强迫性上网及网络成瘾戒断反应、网络成瘾耐受性、人际与健康问题、时间管理问题。采用4级计分,以1-4分为记分标准,53分为网络成瘾群体,该量表4个因子的分半信度在0.73-0.78之间;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在0.77-0.84之间,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为0.90;总量表及其分量表与效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总体所在的区间为0.65-0.85。该量表中网络依赖群体与网络成瘾群体之间无显著差异[6]。有研究将量表中的三个群体整合为正常群体和网络成瘾倾向群体,只做两群体记分[7]。在本研究中46分为网络成瘾群体,

1.2.2 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5] 该量表共20个项目,包括3个因子:情绪低落(反映大学生由于不能很好地处理学习中的问题与要求,表现出倦怠、沮丧等情绪特征)、行为不当(反映大学生由于厌倦学习而表现出逃课、迟到、不听课等行为特征)、成就感低(反映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低成就感,或指完成学习任务时能力不足所产生的低成就感)。采用5级计分制,以1-5分为记分标准,得分越高表明越容易产生学习倦怠。该量表3个因子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14、0.799、0.704,每个项目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在0.408-0.762之间,总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88[5]。

1.2.3 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问卷[8]该问卷包括3个分量表:网络关系成瘾分量表、网络娱乐成瘾分量表、信息搜集成瘾分量表。大学生主要娱乐行为是网络游戏。问卷采用5级计分制,以1-5分为记分标准,得分越高表明越有相应成瘾倾向。三个分量表的分半信度分别为0.780、0.886、0.783,总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879[8]。

本研究把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界定出的网络成瘾者,用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问卷测量,网络游戏成瘾得分大于另外两个分量表得分的被试界定为网络游戏成瘾者,其余为其他类型的网络成瘾者。

1.3统计方法 进行χ2检验、确切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2结果

2.1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整体情况

398名有效被试中,网络游戏成瘾者39名,其他类型网络成瘾者31名,非网络成瘾者328名,网络游戏成瘾者检出率为9.8%。网络游戏成瘾者、其他类型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在性别、专业、年级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1。

2.2网络游戏成瘾者、其他类型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学习倦怠量表评分比较

表2显示网络游戏成瘾者、其他类型网络成瘾者和非网络成瘾者在学习倦怠量表各个因子上的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网络游戏成瘾者得分均大于其他类型的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均P0.05)。

2.3网络游戏成瘾者的成瘾倾向与学习倦怠的相关分析

表3显示学习倦怠问卷的3个因子与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中的4个因子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网络游戏成瘾者的成瘾耐受性因子以及人际与健康因子和情绪低落因子存在正相关,网络成瘾耐受性因子与行为不当因子存在正相关,强迫性上网及网络成瘾戒断反应因子与情绪低落因子存在负相关。

2.4网络游戏成瘾者网络成瘾倾向与学习倦怠的回归分析

以网络游戏成瘾组的学习倦怠3个因子为预测变量,网络成瘾倾向的4个因子为因变量建立回归方程,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网络游戏成瘾组学习倦怠各因子对网络成瘾倾向的4个因子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其中情绪低落是强迫性上网及网络成瘾戒断反应、人际与健康问题的有效的预测变量;行为不当是网络成瘾耐受性有效的预测变量。情绪低落与成就感低对成瘾倾向总分有影响,见表4。

3讨论

本研究显示男生比女生、大四的学生比其他年级学生、理工类的学生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容易网络游戏成瘾。原因可能是当前网络游戏的主要形式是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这类游戏更多地表现为暴力性和竞争性,男生更容易沉迷于此中。大四学生由于面临升学和就业压力,处于心理动荡不安的时期,加之高年级一般课程较少,较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和特殊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容易依赖网络游戏,在网上聊天和幻想的角色扮演游戏中寻找暂时的解脱[3]。理工科的学生学习难度大、任务重,容易产生挫败心理和学习倦怠,从而促使其在网络游戏中寻求自我实现以及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统一。并且,理工科的男生人数多于女生。专业因素与性别因素在网络游戏成瘾中是否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需要更深入的探讨。

本研究还显示与其他类型网络成瘾和非网络成瘾的大学生相比,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更容易产生学习倦怠。相关研究发现大学生过度沉迷于网络,不仅会体验到更多的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还会给其学业、社会交往等方面带来极大的损害[9,10]。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网络游戏成瘾与大学生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表现出倦怠、沮丧、情绪低落,更容易出现逃课、迟到、不听课等厌学行为;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成就感更低。经过事后比较发现,在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因子中,网络游戏成瘾者的得分均显著高于非网络成瘾者,而其他类型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的差异却均不显著。这可以解释为,与其他网络在线方式相比,由于网络游戏的系统性、任务性和团队性等特点[11],需要游戏者在游戏中不断地与其他游戏者进行实时交流与合作从而完成复杂的任务,需要时间上的统一性和连续性[3],这导致网络游戏成瘾者过分受制于网络,不得不挤占学习时间,忽视学习上的自我督促,从而产生学习厌倦和较低的成就感。提示在研究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的差异时,应注意二者之间的差异可能是由于网络成瘾中的某一类型成瘾(如网络游戏成瘾)所造成的。

本研究对网络游戏成瘾者进行的网络成瘾倾向与学习倦怠的相关分析发现,网络游戏成瘾者除了更容易产生学习倦怠以外,上网游戏时间越长、对网络的依赖性越强,情绪就越低落、不良学习行为越多、在现实环境中出现的人际关系问题、健康问题以及时间管理问题也越多。这一结论与已有研究结果相同[3,9,12]。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情绪低落可以有效地预测网络游戏成瘾者的强迫性上网及网络成瘾戒断反应和人际与健康问题,行为不当可以有效地预测网络成瘾耐受性。表明大学生一旦在学习中出现沮丧、倦怠等情绪,会更多表现出利用网络游戏来掩盖和回避现实中的痛苦,弥补失落感,寻求成就需要和价值感。这一结论与已有研究结论相似[7,11]。Loytsker和Aiello研究发现高水平的厌倦倾向、孤独、社交焦虑及自我封闭均可预测网络成瘾的发生[13]。网络游戏成瘾者的病理性现象揭示:成瘾者不得不想方设法增加其上网时间来获得其成瘾耐受性[14]。

参考文献

1 陈侠,黄希庭. 关于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研究. 心理科学进展,2003, 11 (3): 355-359.

2 Young K . Caught in the net: how to recognize the signs of internet addiction-and a winning strategy for recovery.New York: John WileySons, 1998.

3 Griffith MD. Psychology of computer use: Some comment on "Addictive Use of the Internet". Psychol Rep, 1998, 80: 81-82.

4 Shao-Kang LO. Physical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social anxiety among online game players. Cyber Psychol Behav,2005, 8 (1): 15-20.

5 连榕,杨丽娴,吴兰花. 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心理学报,2005, 37 (5): 632-636.

6 白羽,樊富珉. 大学生网络依赖测量工具的修订与应用.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4):99-104.

7 王滨. 大学生孤独感与网络成瘾倾向关系的研究. 心理科学,2006, 29 (6): 1425-1427.

8 陈侠. 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问卷的初步编制. 西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3.

9 朱克京,吴汉荣.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因素.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 18 (11): 796-798.

10 易晓明. 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心理科学,2005,28(6): 1476-1478.

11 Brian DNG, Wiemer-Hastings P. Addiction to the internet and online gaming. Cyber Psychol Behav,2005, 8 (2): 110-113.

12 白羽,樊富珉.大学生网络依赖及其团体干预方法.青年研究,2005,(5):42-49.

13 Loysker J,Aiello JR. Internet Addition and Its Personality Correlates. Post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Eastern Psychology Association.Washington,DC,1997-04-01.

第9篇:网上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2020中小学生在家上网课的心得体会作文1

这次由于受新冠肺炎的影响,没有一开始就回到学校来上课,而是开始上网课了,老师在直播间里面给我们上课,开始的时候不是那么的适应,毕竟不是在教室里面,但是经过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我也是感受到这种方式我的学习动力也是更多了一些,而且在家学习,我也是更加的自由,还能看录播,也是让我收获很大。

这次的网课,也是让我发觉,其实学习不一定只是上课听老师讲课,下课做作业这么简单,还有挺多其他的方式是可以用来学习的,像在网上找资料,在听完老师的课之后,还可以去听听其他老师是如何讲解同一个知识点的,不同的方式让我对于学习有了更多的理解,也是知道要学好,其实方法很多,主要是自己要有想要学习的一个动力,而不仅仅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去走了就行了,而是需要自己更加的主动,这次的网课也是让我更加的对于自己的学习有了更多地主动性,我也是知道,自己想要学习好,多去尝试一些方法,找到更加合适自己的,那么也是可以收获更多。

在上网课的时候,也是和其他同学以及老师交流更加的多了,以前的时候在上课时候,虽然也是可以举手提问,但是我比较的内向,没有提问,这次不见面,就是在网上也是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来提问,我也是感受到好多和我一样有些内向的同学也是乐意交流,愿意提问题了,学习的一个效果也是好了很多,以前不懂的一些知识也是学到了,而且自己也是愿意提问,在提问中老师的讲解也是让我知道,其实老师不怕我们问问题,就是怕我们不问,不问就不会懂,不是说老师讲解了就行了,自己也是需要去思考,到底自己学到了没有,哪些方面没学好的也是需要多去问老师。

通过了这次的一个上网课,我自己学到了挺多的东西,并且我也是在这网课之中感受到了老师对我们的关心,有时候自己也是通过提问学到了更多,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也是更多了,更了解了同学以及老师,自己的收获是很大的,虽然而今也是回到了学校里面,但是也是怀念曾经上网课的那段日子,在那段日子学到的东西真的会在我的记忆里有不一样的地方,同时我也是要格外珍惜在学校的日子,继续努力的去学习,去提高自己的成绩。

上网课是对老师们的一次考验,是对学生们的一次考验,更是对家长们的一次考验。那么上网课的心得体会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有关在家上网课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2020中小学生在家上网课的心得体会作文2

这次假期比较的长,所以学校也是安排我们老师在这段没办法来学校上课的期间做网上教学的工作,我也是通过准备,上网课的方式来让学生们学习数学,而这种方式也是给我不一样的感触,有一些心得体会。

和在教室的教学有些不同的是,这是网络上,不是和学生面对面,而我面对的就是一个摄像头,看起来是很难去有一个互动,但是其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是可以及时的反馈,一些内向的同学也是会在直播间里面提问,而这种方式也是不一样的互动,可能是大家不见面,所以胆子也是大了一些,当然对于学生们学习的状态,也是不那么容易把握的,只能通过作业,以及家长的监督了解学生们的一个情况,而我也是在这种方式下,把课上好了,从作业以及家长的反馈来说,和教室里的教学虽然形式不一样,但是该学的都是学好了,而且由于是可以反复听的,所以课后的一些问题也是能更好的去解决,而不是像之前一样,有些学生不喜欢来问老师,那么可能问题就积累在那儿了,而可以反复看的网课则是让他们能更好的理解,学到知识。

由于是第一次的网上上课,开始的时候,我和学生们都不是很有默契,很多方面也是做得不够好,后来经过反思,自己也是和其他的老师沟通教学的方法,后面的教学工作也是做好了,让学生们没有由于在家里学习而导致了没学好数学,而来到学校之后的一个测试情况也是反映了他们其实在家里学习的效率有些学生还比在教室里面更好,也是没有什么退步太明显的情况发生,这种教学方式也是以后可以继续的去尝试,让学生们更好的去把学习给搞好,而我也是通过这次的上网课教学更加认识到自己教学方面有哪些的不足,并且也是更加的了解了学生们的一个学习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之中也是要去提高,去改善。

上网课的时候,我也是多去看其他老师的一个视频,了解他们上课的一个方法,自己也是多去尝试,找到更加合适的方法来教学,也是让我明白,不同的一个方式来教学,学生们会更加的有兴趣,而单一的方式也是会让老师以及学生们会有厌倦感,所以以后我也是要把课堂的教学做的更加的生动一些,通过对学生的了解,以后的教学也是能做得更好。

2020中小学生在家上网课的心得体会作文3

时间过得真快,一开始我还担心自己坚持不下来的网课,马上又要结束了。回看这一两个月的网课时光,竟然也有了意想不到的快乐和收获。

在家上网课是跟在学校教室里听老师在讲台上讲课不太一样的,最大的不一样是在家上网课时,我们都是独自一人坐在家里听老师讲课,而在教室听课时是一班的同学彼此可以看见的坐在一起听老师讲课。本来我还非常担心我一个人在上网课的时候开小差什么的,没想到上网课也有很多方法防止学生们上课开小差。我们上网课都会开视频,老师可以通过视频镜头看见我们在家的状态,每次谁有一点点小动作,我们老师就发现了,虽然老师不能丢粉笔头提醒,但老师在课上也会截图或者语音提醒,所以我在家上网课也都非常的认真,生怕上课开小差或者没听进去课。

在家上网课有一点是我认为非常好的。我们每天的网课都是直播形式,但直播的视频是可以回放的,谁有什么没听懂的,都可以课后自己再去回听,这样就免除了总是要去找老师问问题的麻烦。现在特殊时期,要找老师问问题还是非常不方便的,既要等老师有空,还要一直在线跟老师文字沟通。有了视频回放的功能,基本上我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回看视频琢磨清楚,再有什么不懂得地方,在线上问老师或者同学也就没有那么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