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声乐学习范文

声乐学习精选(九篇)

声乐学习

第1篇:声乐学习范文

关键词:“声乐语音学”;声乐学习;意义

声乐艺术一种歌唱形式,在大多数的音乐艺术形式上,都是利用乐器来对自身的情感、自然嗓音进行表现的。而且,声乐艺术也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只有学好声乐语音学,并促进艺术含义的深化性,这样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喜爱。

一、语音学上的声乐语音

(一)语音学

语音是人们利用发声器来产生的一种声音,这种声音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语音学涉及到的学科类型比较多,在传统语音方式上,目前已经将其延伸到声学、心理学等各个领域。在声乐学习中,根据语音学的基础条件,在语音学中学习音法学,并了解发音、传播、感知等变化形式。管理语音的发展过程,通过人们的发音传播,将对声音感知,以促进语音学的形成[1]。一般情况下,语音学语音学主要包括发音语音学、声学语音学以及感知语音学三种,在该部分的积极引导下,不仅发挥了语音的社会性质,还促进了语言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

(二)声乐语音学

声乐语言是根据声乐艺术中的不同特点形成的,它能对独特的语言进行有效整合,以保证语言发挥其一定的艺术特点。在声乐艺术中,还能通过歌词、诗词等创作出合适的音乐作品,因为诗词本身就具有一定语言的编写方式,它在歌词中能够体现出一定的艺术特点。如:汉语歌词它就是从传统的戏曲语言上,按照“十三辙”来押韵的。所以,根据声乐语言来说,在发音上,就需要按照语音学地语音发音规律,并针对不同的语种确立出声乐艺术要表达的特点,以促进语音的更好衔接与运动。其次,根据歌词的含义,还会按照语言的文化习惯与特点,在语气与语调上表达出不同的特点。

二、“声乐语音学”发音与歌唱技术的运用

(一)语音中的音素及音变、歌唱技术

在语音中,其中最小的单位为音素。音素是通过语音学的专家在不断研究与证明中提出来的,根据音质在对语音进行划分期间,要划分到无法划分的时候才能形成最小的语音单位,从而形成音素[2]。在具体发音过程中,存在的气流在发音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阻碍作用,所以说,一般会将其分为元音、辅音。具体表现在:声带的振动状况、肌肉紧张状况以及气流的强弱程度等,这些因素都会决定人在歌唱、发声过程中,对歌曲形成不同的效果。而且,每个人在唱歌过程中,由于每个人咬文嚼字的方式不同,导致在歌词上、音乐技能运用上产生较大差异,所以在字以及字体结构上出现演唱音变的现象,基于这种形式,在学习就要正确认识到声乐艺术中存在的咬字、吐字现象,并将其作为重要的学习功课。

(二)音变与歌唱技术

在声乐艺术表现过程中,因为字词在发音上存在的不同,所以就会在歌唱状态上产生一定的影响。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在正常状态下进行口咽过程中,人的肢体并不会像唱歌一样完全打开,而是在咬文嚼字的语音结构上对元音、辅音进行严格区分,并将其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在这种唱歌状态下,人的语音结构也会产生较大影响[3]。所以,在唱歌期间,为了实现良好的声音效果,在对语音进行表达期间,必须要对其保持清晰性,这就需要在声乐学习中学习语音学。而且,为了在歌唱期间获得更好的音色,还要根据声乐艺术在技术上的表达效果进行分析,并按照一定的标准执行统一发声练习,以促进声音的流畅性。在歌唱期间,根据对歌唱语言的结合方式,歌曲中存在的大多数实质音响都为语音中的元音,所以,对元音进行合理分析更为关键。在分析与讨论期间,要注意到同一个 音位在不同状态下形成的发音形式,因为一个相同的音位在不同的状态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发音形式,特别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发音变体。所以说,在声乐演唱学习过程中,要掌握语音发音中的元音,并能够有效将其把握,在实际发音练习中,不仅要掌握出歌唱中存在的技术要领,还要充分把握每个歌曲,以使他们在该基础上都能获得较大成功。

三、结语

在对声乐语音学进行研究期间,主要是声乐艺术家、欣赏者能够在聆听、对声乐语音进行处理、分析上能够深刻体会到乐艺术具有的独特魅力。对声乐语言进行处理期间,特别要分析咬字、语气、语音等运动状态,并检查演唱者的心理状态以及作品的表达等。在这种欣赏中,能够为声乐学习带来较大的应用价值,并使声乐艺术发挥其较大效果。因为在长期发展中,无论是声乐艺术,还是语言艺术,都能对声乐语言发挥其较为有利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郭丹.论"声乐语音学"在声乐学习中的意义[J].北方音乐,2016(05):122.

第2篇:声乐学习范文

摘要本文在介绍声乐当今发展的主流与趋势前提下,探讨声乐学习的科学性,介绍声乐学习的科学方法。

关键词:科学 高位安放 气息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什么是声乐的精髓,发展的主流和趋势是什么,如何掌握它?要了解这些,我们就必须先全面深入地了解声乐的起源和其发展演变过程,以及发声原理与技法,方能知己知彼有的放矢。

声乐是一门听觉艺术,要想获得美好的声音,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嗓音条件。但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好的嗓音条件还必须经过严格、科学、系统的训练,方能获得美好的声音。实际上声乐学习并非有些人想象的那样轻松、简单,它是一门规律性、技术性极强的应用科学,是一种培养人创造性思维的活动。在整个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大起大落的情况是经常见到的。有时像飞上云端,有时像跌下深渊,其实这是可以避免发生的。声乐学习除了必须遵守科学规律、尊重客观规律外,还有就是要避免走进误区。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跌足而不迷路,能赶过虽健步如飞,但误入歧途的人。”在正式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剖析一下当今声乐的主流、趋势和技法。

说起声乐,人们自然要联想到“美声唱法”,认为它就是代表了意大利唱法,就是声乐,其实不然。它只是在歌剧中代表了18世纪流行的一种表现上流社会及宫廷生活的一种唱法。当今占世界主流的,依然是意大利的 “Bel Canto”,即“美好动听的歌唱”。其特点归纳起来应该有这么几个方面:“声音通畅丰满,轻松自如,音质优美,悦耳动听;具有持久力;音域宽广,音量宏大,具有极强的多级音量控制能力”。

早在17世纪,声乐教育就已经摆脱了中世纪教会垄断的局面,音乐学校和私人教师纷纷兴起,形成当时意大利美声的五大学派,即:以彼斯托基为代表的隆尼亚学派;以斯卡拉蒂为代表的波里学派;以罗蒂为代表的威尼斯学派;以马凯西为代表的米兰学派和以曼契尼为代表的罗马学派。到了19世纪,以舒伯特、舒曼、伯括拉斯、活尔夫为代表创作的具有浪漫、抒情色彩的艺术歌曲,使声乐艺术增加了轻柔的轻声和半声的细腻唱法,从而大大提高了声乐的演唱技巧和表现力。

随着声乐的不断发展,声乐的理论研究也不断深入,从生理、物理等方面研究人体的发生原理和歌唱技巧。由于科学手段的不断介入,使声乐艺术有了快速的发展,不断出现了“掩盖唱法”、“横罩唱法”、“音柱学说”、“咽腔共鸣”、“关闭”等新的歌唱理论,使声乐艺术不断完善,从而发展到现在这种极为科学的歌唱体系。由此可见,声乐是一门具有科学性的艺术,要想学好它,除了要有良好的嗓音条件和艰苦训练外,最重要的是要讲究其科学性和规律性。

声乐学习的初级阶段应该是一个建造“乐器”的时期。这个用来唱歌的“乐器”,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声音的质量。建造一个好的声乐“乐器”,也就是培养一个科学的、正确的歌唱状态,只有建立一个好的歌唱状态,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有的初学者,在各方面均未稳定的情况下,就过早地追求共鸣、集中、亮点等,岂不知,这必将造成呼吸僵硬,喉部紧张、声音滞重,甚至会导致声带病变,结果是事倍功半,事与愿违。所以,我们必须先培养一个科学的正确的歌唱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少走弯路。

要想建立一个好的歌唱状态,必须先从气息抓起。许多声乐大师都讲“呼吸是歌唱的源泉”,我国古代声乐理论中,就有“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并强调“气催声发,声靠气传,无气不发声,发声必用气”,更有“气为声之本,气乃音之帅”的说法。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认为:“歌唱的艺术就是呼吸的艺术,因为歌唱中所有的变化都是来自呼吸的支持”。国外的声乐艺术家们也认为,“呼吸是声音的生命力”。世界著名声乐教育家卡鲁索曾经说过:“一旦掌握了呼吸的艺术,学生也就算走上了可观的艺术高峰的第一步”。兰培尔蒂说:“获得正确的呼吸方法是学唱的人们比任何事情都重要的一件事”。帕瓦罗蒂也说:“掌握不好呼吸,就无法唱出好的声音,甚至毁坏嗓子”。意大利声乐专家吉诺・贝基先生来我国讲学时说:“不会呼吸的人就不会唱歌。气是唱歌的基础,好比人没有手指便不能弹琴一样的道理,这是最基本的条件”。有的声乐家还将歌唱呼吸比作“汽车的发动机”、“小提琴的拉弓”、“手风琴的风箱”、“工厂的动力车间”等等。这些都阐明了呼吸在声乐艺术中的重要性。如果解决了歌唱中呼吸这一难题,我们的声音便会变得自然、流畅、柔和圆润,因此有种说法是:歌唱技术百分之九十在于掌握呼吸法。因此,在声乐界有句格言:“谁懂得歌唱的呼吸,谁就会唱歌。”这高度概括了歌唱中呼吸的重要性,更是当今声乐技法的主流。

许多声乐家将唱歌发声的呼吸方法分为三种: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大多数的生理学家和声乐家认为,个别的、孤立的呼吸方法是不存在的,都主张歌唱时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这也是大师们经过反复实践,总结出的结论。这是一种最完善、最科学的呼吸方法,它具有以下特点:(1)可以充分利用横膈肌上弓、下凹的作用,扩大肺的储气量。(2)这种呼吸能使胸腔舒展开,横膈肌下降,因而呼吸深,同时颈、腭、喉放松,身体各器官易于协调一致,使声音建立在平衡而坚定的呼吸支持之上,可自如地获得音色及音量的变化。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利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用气息托住声音,进而利用调整呼吸状态来调整歌唱状态。但这种呼吸的控制能力,需经过较长时间的正规、严格的训练才能掌握。

其具体做法,可用睡觉前的呼吸感觉和闻花的感觉来体会。用口、鼻同时将气缓缓吸入,腰部周围及上腹部同时扩张,并将气储存到肺的底部。在保持气的基础上,用“Si”音将气缓缓呼出,要保持好吸气的状态,以不断提高气息的深度及控制能力。在此过程中要注意的是,不宜吸得太满,吸得过满离声门太近,胸部紧张,声音便生硬起来,没有流动感。试想一下,一个瓶子如果装满了水,那瓶中的水便成了“死水”,因为它动不起来,也便没有了生命力,把瓶中的水倒掉一部分,留有七、八分,那么水在瓶中便能任意流动。那么,我们歌唱气息的把握也是同样的道理,不少也不过,用起来才能游刃有余。

初步掌握了呼吸的规律之后,下一步我们要建造一个发音系统。人声好比一件管乐器,它的发声机能在喉头,即发音体,它的主要共鸣腔是咽部,喉头相当于颈部的一根管道的一部分,它是下面的空气道――气管和肺上面的空气道――咽和鼻道连结点。因此,喉头的位置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上下空气道的通畅。这对声乐学习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喉头上提会厌便上翻堵住了气管,这对于歌唱来说,是一个相当可怕的事。正确的歌唱状态,喉头的位置应比正常状态的位置略低一点。喉咙打开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咽腔的状态,而优美的声音和咽腔的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

声乐大师提・斯基马(Tito sohipa)说他唱歌时,一个鸡蛋可以放在他的舌后。可见大师们对打开咽腔和气息畅通是极为讲究的。初学歌唱的人,往往不自觉地将口腔紧锁着,不张开嘴来唱,这样很难得到好的声音。在歌唱时,咽喉不能阻塞,因为咽喉是声音的通道,必须将咽喉松开,让气息自如地把声音送出来。咽喉是声音出来的门户,也是气息出入的门户,如果咽喉没有充分的松开,即使口张开了,也很难得到圆润、优美的声音。那么怎样才算打开(松开)喉咙呢?又如何训练呢?打开喉咙的标准:(1)喉头必须下降;(2)下颌必须平行脱开;(3)软腭两边(前柱肌)必须自然下垂。打开喉咙可多用“O”或“U”等母音来训练,结合打哈欠的感觉细心体会。

任何事物都有其规律性,违反了规律必然走向失败。声乐更是科学性、规律性极强的一门学科,来不得半点含糊,应该严格遵循其规律性。当今声乐训练趋势很讲究其规律性和程序性,在目前声乐学习“速成”化的趋势中尤为重要。在呼吸、喉部状态都未稳定的情况下,过分强调“点”、“亮”,过早地去追求声音,结果反而导致气息浅、声音直、硬,没有流动感,喉部也紧张起来。这种声音往往会迷惑人,自己听了可能会觉得音量很大,声音也明亮,而实际上,这是一种位置很低而有脱离气息支持的、孤立的、所谓的明亮音,是压迫声带的所谓集中音。它离耳咽管很近,在小范围内声音很响,但到大建筑物内就显得苍白无力了,因为它缺少气息的支持,缺少高位置(集中不等于高位置)。这时,我们应该检验一下自己是否在拔苗助长。此时,应当立即调整气息及喉部状态,使喉咙放松,气息畅通起来。具体做法:首先要舍得放弃过分追求声音,这是很重要的,尽快使喉部和声音松弛下来。没有牢固的地基,就没有坚固的大厦,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其次,要在喉部状态和气息运用基本正确的情况下,力争全力放松,使其柔和起来,集中精力使气息沉下来、通起来,使声音松下来、柔起来。声乐教育家周小燕教授讲述:“歌唱者一定要有一个柔和的声音”。初学时,声音柔一点,这样听起来似乎会觉得声音黯淡,声音色彩不够,但这只是暂时现象,整个声乐训练的过程,也是放松、调节气息的过程。

俗话说“三分嗓子七分气”,气息是声音的源泉,我们只有调节好气息,才有可能去追求音色,当然自然的音色不能丢弃。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有耐心,更要有战胜别人和战胜自己的精神。要排除干扰坚定信心,这个阶段是训练喉部打开、气息通畅的时候,单从声音角度讲是不完善的。因为它还不是“成品”,可有的学习者在听信了别人的议论、指点后,从心理上动摇了。于是在训练中不知不觉盲目过早地去追求“声音”,结果造成气息浮浅,状态变形,声音僵硬,最终是前功尽弃。所以,自己在思想上要有清楚的认识。别人评价的声音,所选的参照物是歌唱家,试想,一个“半成品”能和一个上等的“成品”作比较吗?也可能有人会说:你应该向那个方向努力,这话是很正确的。但我们如果根本不清楚一件产品的工序、配方等,只盲目地去模仿这种产品,其结果只能是徒劳的。模仿的关键首先是仔细剖析其技术精髓,然后在技术、技巧方面进行疏导,而不是单纯、不假思索地去模仿声音。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气息与喉咙打开的训练,建立一个良好的歌唱状态,建造一个合格的歌唱“乐器”,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之后,再进行声音共鸣等方面的训练,这样才能得到满意的效果。这才是遵循声乐学习的规律、符合“bel canto”之精神,更是声乐学习的主流趋势。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深知,声乐学习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是一个科学但又是简洁明了的学习过程。注意一定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更不要好高骛远。要严格遵循其规律和训练程序,了解声乐的主流趋势和其精髓。有的学习者想通过几个月,甚至几节课的学习就能唱得很好,从而一鸣惊人,也有的总想从老师那里得到一种“灵丹妙药”,寻求一条捷径而一举成功,这都是不可能的。有很多具有良好条件的学生,都毁于急于求成或好高骛远。

声乐家阿・达利沃曾说过:“歌唱者的初学阶段,醉心于短期速成的人是愚蠢的。”如果说声乐学习有什么秘密的话,那就是自然、打开、气息、共鸣、位置等。而声乐学习的秘诀就在于找一个能有效地教会你这些秘密的老师。正如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莱・泰巴尔迪所说“歌唱的秘密就是找一位好老师”。尽管声乐训练正如卡鲁索说:“有多少个歌唱家,就有多少种方法。”但大方向都是一致的,都是讲究科学性的。作为声乐学习者要多听、多想、多练,打开视野,广泛涉猎,把别人的经验教训转换成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但要用嗓子练,还要用脑子练、用心练,也就是注意训练的科学性、程序性、系统性。此外就是要勤奋刻苦,这是通达成功的不二法门。归根结底的总结就是:一个好的老师加上勤学苦练!

参考文献:

[1] 倪瑞霖:《美声唱法的发展轨迹及嗓音科学对其发声机理的若干重要阐释》,《音乐艺术》,2007年第1期。

第3篇:声乐学习范文

一、心理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

声乐是一门综合艺术,同时也是一门综合的科学,它涉及到生理学、心理学、音响学等多门学科。声乐艺术通过人的声音以及表演等来表现人的情感,展示人的内心世界。因此,歌唱者的心理状态必然成为其声音状态的重要内在基础。在整个歌唱艺术活动过程中,心理活动都始终贯穿其中,并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马腊费奥迪曾说:“心理学是声乐艺术的真正灵魂。”可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声乐学习,能为声乐学习的实践提供新的理论参考,使声乐理论更加完善,更加科学,因而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声乐学习的重点在于逐步调整、协调人体各发声器官,使发声技能和习惯趋于科学和合理,进而提高人声的艺术表现力。然而,声乐学习并不只是单纯的声乐技巧的学习,同时也是学习者心理活动调控过程的训练。不管是声乐作品的思想内容还是演唱形式,都必须通过演唱者的思想感情来表达。如果没有演唱者充分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因素,再好的演唱技能也难以发挥。所以,歌唱的学习不能仅仅重视练习人体发声器官的机理作用,还必须重视心理因素的作用,重视心理调控能力的训练。

二、声乐初学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声乐是一门感觉的艺术。从心理学上讲,感觉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产生对这些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在声乐学习中,尤其是声乐初学者常常有这样的现象:本来先天条件不错、歌唱技巧也还可以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正规化训练之后,不仅声乐技巧上进步不大,反而丢失了本来的声音特点,变得好像不会唱歌了。其实这是因为声乐学习中需要“感觉”的方面没把握好,比如:气息、腔体打开、声音位置、歌曲的意境等等,学习者好像抓住了这样就丢了那样,面对老师的指导、提示也无所适从。从心理方面来分析,声乐学生一般会有认识不清楚、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不浓、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不强等几个问题。

1、对声乐认识不清楚

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是学习和研究这个事物的先决条件,学习声乐也是这样。许多学生对声乐的认识有这样的误区,比如:声乐就是简单的唱唱歌、就是唱几个高音、就是把声音唱大、颤音就是颤抖的声音等。这样一些对学习声乐不够重视或者存在严重误区的认识会对声乐的学习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有的声乐初学者喜欢唱高音,只要练声就尽量往高里拔,以牺牲嗓子的代价换来几个没有质量的高音还以为自己在进步。在没有良好气息基础的前提下,盲目喊唱高音是非常危险的,轻则导致声带充血、水肿,重则造成小结、息肉甚至丧失唱歌的能力。有的声乐初学者喜欢模仿一些歌唱家的声音,以为声音唱得越大越好,不顾自己的嗓音条件压着喉头把声音撑得很大,结果造成嗓子疼痛,上高音困难。

2、自信心不足

建立声乐学习的自信心,是声乐学习迈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对声乐学生而言,自信的歌唱尤其重要。一般说来,人的嗓音都比较正常,特别差的只是极个别。在正式学习声乐之前,一般人都不会感到发声的困难,而一旦开始接受正规的歌唱发声训练,就有了声乐老师的种种发声规范,于是许多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以前很好的嗓子仿佛一下子消失了,甚至以前能唱的高音现在唱不上去了,从而丧失了学习声乐的信心。

3、学习兴趣不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声乐的人应该说或多或少地对声乐有些兴趣。但是声乐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效果也时有反复,本来上一次已经掌握的东西下一次却怎么也找不回感觉是常有的事。有的学生一遇到学习困难或者在找不到“感觉”的时候就觉得学起来没什么意思,没有了学习的兴趣。还有一些学生学习目的和方向不明确,片面追求发声技巧,学了几年还是没有在歌唱修养上有多大提高,只是学成了一名“歌匠”,最后终于渐渐失去了兴趣。

4、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基本特征。注意在声乐学习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声乐学生往往急于求成,一开始学习就想注意到这里又注意到那里,既要注意气息又要注意声音位置,既要注意口腔打开又要注意下巴放松,结果却事与愿违,一点都没有注意到,一个方面都没有做好。从生理学的角度讲,声乐学习是一个生理机能不断训练和强化的过程。如果没有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将注意集中在某一个生理部位去训练,生理机能的增强就得不到巩固,即是声乐学习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5、意志力不强

意志就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自觉行动、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歌唱学习过程的意志则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克服歌唱困难,力争取得较好声乐学习效果的心理过程。声乐学生难免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比如:高音总是唱不上去,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进步甚至感觉到退步,或者声乐老师提出的要求总是体会不到或者做不到等等。倘若没有较好的意志力,声乐学习极有可能半道而终。

三、声乐学习中心理问题的调控方法

1、加强对声乐学习理论的认识

声乐是通过人的声音来表达情感的艺术。歌唱的最终目的决不是对歌唱技巧的片面追求,而是通过一定的歌唱技巧来表现音乐的内涵。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歌唱是情感的产物,而艺术是注重形式的,二者的对象完全不同。歌唱是简单的,本质上像是对话,它是实际生活的产物。”所以说学习歌唱应该注意感情的表达和技巧的学习并重,但最重要的是还是表达感情的能力,提高歌唱的修养。诚然,高超的技巧也可以为感情的表达带来一定程度的方便,但是永远不要成为一个只懂得一点歌唱技巧的“歌匠”。

2、因人而异,培养兴趣,建立自信心

虽然大部分人都有较好的歌唱条件,但并不是说每个人的嗓子都完全一样,相反有很大的差别。从生理上讲,每个人的声带长短、厚薄存在较大的差异,对声音的听觉敏感性也有很大的不同。同时,尽管人人都有一副好嗓子(所有婴儿都会大声地啼哭),但由于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差别,在后天的发育过程中逐渐养成了各自不同的发声习惯,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声音特点。比如:生长在大山的人习惯了大自然的广阔无垠、无拘无束,通常都有着高亢明亮的自然音色;相反地,在城市长大的人往往具有纤细、柔和的特点。所以学习声乐一定要因人而异,不能盲目跟着别人学习,别人唱什么自己就要唱什么,在选择练声曲和歌唱曲时要根据自己的声音特点和喜好,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急于求成。

声乐学习者要充分相信和开发自己的嗓音潜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嗓音特点的歌曲进行练唱,即使是我们所说的“小歌”(技巧难度较小的歌曲)也要一丝不苟地唱好,不断培养自己的兴趣。要充分认识自己在发声习惯上的优点和不足,尤其是要改正发不好的发声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唱技巧,多把自己演唱得好的作品演唱给别人听,多上正式舞台演唱,以建立自己的演唱自信心。

3、集中学习的注意力

注意有指向性、集中性和选择性的特点。在同一时间内心理活动能指向和集中于少数对象,这些少数对象就能够被清楚地意识到,而其它同时作用的事物,则没有意识到或意识得比较模糊。因此,声乐学生不必也不能把声乐学习所要求的各个方面都做好,要在一定时间内加强对某一方面能力的训练并加以巩固。比如气息训练,初学时就要训练较长一段时间,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事倍功半。

学习声乐中的注意也要保持一个合适的度。教学实践中发现,当老师提出学生的某个发声器官不正确时,一些声乐学习者过分地注意这一器官,反而使用该器官因紧张而不能正常工作,影响歌唱的发声。

4、坚定信念,增强意志力

第4篇:声乐学习范文

关键词:模仿;经验;风格;技巧;创新

“模仿”,《辞海》里的解释是:“依照一定的榜样,做出类似动作和行为的过程。人在掌握语言和各种技能的过程中,以及艺术习作的最初阶段,都要借助于模仿。”由此可见模仿运用之广泛,声乐学习的初级阶段当然也不能离开模仿。但是,目前在声乐学习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模仿”不以为然,很不愿意提及。在他们看来,现代社会主张的是创新,一切都要打破旧的规则,艺术必须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一开始就应有属于自己的特点,而“模仿”不过是一种比较机械性的学习方法,认为它限制了学习者的个性以及创造性的有效发挥。还有的人甚至认为,“模仿”是不能算作艺术,模仿他人的人根本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歌唱家,因而不主张提倡。在一些学习者中,也存在一些人对“模仿”的模糊认识,认为模仿是在重复别人走过的路,应当独辟蹊径开创自己的风格。当然,不排除还有一种对立的观点,这些人过分地强调“模仿”,认为字字、句句以及每一个细微的动作、表情都必须模仿得精确到位,只有这样才能学到前人的优秀的东西,只要初学者稍微有点个性的成分、即兴的东西就认为是叛经离道大逆不道。在笔者看来,上述两种观点都不无偏颇之处,都走上了一个极端,这是不利于音乐学习的。特别是前者,更容易把初学者引入歧途。我们来看看声乐权威夏里亚平是怎样说的:“教师必须能够说清楚,什么是他要求学生去做的事,解释和模仿是所有声乐教学的基本方法。”显然他是很重视模仿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笔者认为,在声乐学习中,模仿不能算是惰性的机械性的学习方法,而是一种积极的,而且被实践证明为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需要特别指出,在初学阶段,必须亦步亦趋地走模仿之路,原因很简单,这样可以使我们快速地入门,快速地掌握有关的音乐基础知识,把前人宝贵的经验学到手,避免多走弯路,从而能够早日进入声乐艺术的殿堂。在声乐学习中,只有先注重模仿,然后才能谈到发展创新。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一、模仿是入门的必经之路

在声乐学习中,我们学习者或者教师的声带与其他发声器官,虽在我们身体中,但要知道,其中的一部分发音器官我们无法看见,也无法摸到。分析我们的发声器官,大多数是非随意肌、半随意肌,从发声原理来说,这些因素不是完全受我们的意志支配,也不是想清楚搞明白就可以做到随心所欲。因为这些生理的原因,作为初学者,就要把发声器官在声乐学习真正开始之前作为必要的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学习,对这些发声器官的生理状态,一定要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和了解,这是以后训练的前提,有利于对发声器官功能的掌握运用。了解了有关发声原理,学习过程中就要灵活运用,对教师正确的声音示范,必须一丝不苟地模仿。声乐学习,这应当是入门的必经之路,是每个学习者都要经历的过程,任何一个大家也没有例外。

声乐学习,因为技术性、实践性都很强,示范与模仿都是非常必要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示范实际上就是告诉学生如何准确操作,发出正确地声音。声音似乎很简单,但却有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运动过程(前面我们已有涉及),根本不是一般人想象的,只要有两条好声带就能发出美妙、动听的声音,成为歌唱家。通过教师的发声示范,学习者在反复聆听的基础上,不断强化感觉,才能使自己记忆的神经系统对示范的声音打上烙印,进而形成比较固定的感应和反映。

声音的模仿,初级阶段必然是盲目的,对发声器官运动的规律认识是懵懂的茫然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学习者能够有意识地模仿时,这时才算是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学习者开始能够记取自己的发声感觉,并且对发声器官的运动及状态也有了比较具体的感受,但还谈不上运用自如。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就进入了第三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很少做示范,往往只需作一手势或说出术语,学习者就明白是哪一个发声部位,然后通过自己的积极调整,达到一定要求。只有到这个程度,才能比较自由地自我发挥声音歌唱了。模仿的上述三个阶段,概而言之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发展过程,是从不自觉到自觉地对发声器官掌握和控制的过程。我国的歌曲形式如戏剧、曲艺、山歌号子、民间小调等,它们的历史传承无一例外是口传心授。在现代声乐教学中,声乐教师给学生所做的示范演唱,其实也是在向学生进行模仿的启示。所以模仿是必要的学习过程,任何人都不可能绕过,捷径是没有的。

二、通过模仿进行自我定位

声乐学习者模仿不同风格的演唱,能够丰富自己的演唱知识,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这个过程,无疑是一个对声乐认识的过程,也是对声乐技巧领悟的过程,同时也可以说是一个发现自我的过程。通过这个必要的过程,学习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和认识了自己的音色、音域、乐感及音乐素质等声音条件,适合演唱什么风格的作品。声乐学习者找准了自我的定位,认真考虑自身的条件、基础、艺术水准,寻找到适合自己效仿的高水准的模仿对象,就可以借助一些媒体和技术来模仿学习。我们需要注意,模仿也是要分层次、分阶段,当然最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切忌盲目地凭个人的兴趣随意为之。学习者经过与老师、与范本(磁带、光碟)地不断探讨与比照,不断地领悟与消化,循序渐进,发声器官就能凭借听觉的音响信号作出快速准确的反应,最终形成了由心理听觉来指挥生理的条件反射,能够下意识地调节发声到最好状态。到这时候,才算是登堂入室,逐渐地也就形成了好的歌唱习惯。

三、经过模仿掌握技能技巧

在进行模仿学习时,学习者必须要有一定的鉴赏辨别能力,在选择模仿对象与模仿曲目的时候,要能分清什么是好的、优秀的,什么是不好的、有问题的。搞清这些之后,好的方法、特点可以模仿学习,不好的抛弃,避免沾染一些坏的习惯、毛病。例如有的学习者盲目地认为某某歌星的声音有特点,譬如有所谓沙哑的效果,于是就捏着嗓子、伸长脖子挤压声带效法学习。即使沙哑学得有点像了,而自己的声带却受到了损害。我们一定要弄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自然的声音同样有方法,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正是靠“方法”才获得纯净自然声音的。有效模仿的结果,就是学习者要理解和掌握声乐的技能技巧:歌唱的意识与感觉、内在的气质、准确的发声、正确的呼吸、情感的处理、咬字吐字、归韵收音等等。切忌模仿没有达到一定水准,就要发展所谓个性。我们要清楚这样一个道理,追求个性太早,其实是拔苗助长,谈不上成才。

四、在模仿中求发展和创新

声乐的演唱风格、方法,多种多样、百花齐放,形成了很多个性独特的唱法、流派,倘若追根溯源,不难发现,它们也都是在模仿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的结果。作为一个有志于声乐的学习者,如果我们的演唱与学习始终停留在模仿阶段,哪怕可以模仿到乱真的地步,但到底还是模仿,仍然是别人而没有自己。要做的工作,就是通过模仿,不断提高我们的艺术修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创造的思维去演唱好每个作品。学习者必须树立这样的思想观念,模仿是为了学到别人的技能技巧提高自我,最根本的出路则是在创新。

很多成功的演唱家都是在模仿的基础上,经过个人不断摸索创新,最后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甚至成为某个流派的领军人物。譬如胡松华的赞歌、吴雁泽的号子、何继光的渔歌、郭颂的船歌等等,都是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之作。我们熟悉的风格多样的著名歌手刘欢,就是在模仿中自学成才的,其特点是把民族风格恰到好处地运用到通俗唱法之中,我们熟知的《心中的太阳》《少年壮志不言愁》《好汉歌》,都是这样的作品。其中最能体现其创新发展的,是他在通俗、民族风格的基础之上,借用美声唱法唱出的《千万次的问》等歌曲。上面的例子说明,有效地模仿对于创新是非常必要的。

总之,模仿,目的是提高,结果是传承,出路是创新。我们在声乐学习中,特别是美声唱法,积极地有效地运用模仿的学习方法,学习和传承前人和大师们为我们留下的演唱艺术,是成功地走向艺术殿堂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龚妮丽.音乐美学论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第5篇:声乐学习范文

- 儿童学习唱歌的益处

声乐是一门集语言、音乐、表演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同时也是再创造艺术。歌曲是语言与音乐结合的产物,它易学、易记、一唱就会。它内容丰富,形式风格多样。艺术源于生活,通过歌唱孩子会了解生活,熟悉生活,从而更加热爱生活。有益于陶冶情操,丰富情感。通过接触音乐,可以提高孩子的感知和音乐的审美能力。也可以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说话咬字的能力。也有助于个性的形成,气质的培养。

二 童声发育的三个阶段

孩子的喉头和声带比成人的小一倍左右。他们的声带也和他们的身体一样,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发育而不断变化,最终逐渐的发育成熟。根据不同时期音色、音量、音质的区别,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二至五岁左右是初期童声。这一阶段声音单薄、气息浅、音域狭窄。音域一般为六到八度。(2)六至十岁,是中期童声,也是童声的黄金期。音域在十度左右。这一阶段的声音清脆、明亮、气息能力增强。(3)十二岁以后成为晚期童声。这一阶段声音结实有力,通过训练有一定的气息控制能力。音域可以向高、低两头适当扩展。十三至十六左右是变声期 。变声时期是一关,女孩变声期较短,最少几周延长到半年。男孩变声期较长,变声半年到一年。变声期中不停练,基音科学松为先。

三 初级训练重视视唱和练耳

很多家长都说过:我的孩子唱歌跑调,节奏不在点子上,像这样的能唱歌吗?其实孩子在初期学习的过程中就存在音准及节奏不稳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比如对歌曲的熟悉程度不够,歌曲速度较快或较慢,节奏较复杂,音域较高或较低,都会造成这一现象的发生。

声乐是一门综合艺术。除拉要掌握一定的歌唱技巧和正确的咬字吐字方法,还要有一定的读谱、听音能力。演唱歌曲的先决条件就是音准和节奏。因为音不准会“跑调”,节奏不准就“没谱”了。音准节奏要是没有,就谈不上表现音乐。视唱方面,要学习基本乐理,要认识常见音符,掌握它们的时值以及由它们组合成的常见节奏,还要弄清一些常见的音乐符号。

四 歌唱时的呼吸

日常生活中,呼吸是人的本能动作。它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胸式呼吸”,另一种就是“腹式呼吸”。生活中的人们普遍用的都是腹式呼吸。歌唱时的呼吸与日常生活中的呼吸没有根本上的区别。但歌唱时的呼吸没有随意性,它是一种有意识、有控制的呼吸。歌唱的呼吸需要自然,流畅及时刻保持一定强度。它需要机体各方面的配合,只有加强处于状态中的呼吸力度,才能使歌唱产生有力的气息支持。歌唱时一般采用的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呼吸是发声的动力和基础。没有气息的冲击,声带是不会自动发生的。有人曾说“会使用歌唱的呼吸方法就会唱歌”。这说明了呼吸在歌唱中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因素。换句话说,只有充分的气息支持,才能产生准确音高所需要的频率,也才能有准确而优美的音质。

歌唱的呼吸问题,是学习歌唱最根本的问题,是基础问题。没有正确的呼吸方法就没有正确的歌唱。

五 呼吸训练

歌唱的呼吸可分两部分,就是呼与吸。那怎样吸?又怎样呼呢?

最初接触声乐的孩子,起初不知道歌唱呼吸是增么回事,开口就唱 。把声音全部挤压在喉咙里。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更加体会不到。如何运用气息呢?故此,儿童的呼吸训练就更显得重要啦。

因孩子理解事物能力较差,教学要采用简单易懂、形象简单的教学术语。对于呼,比如:通过静坐练习向孩子说明歌唱时吸气的正确位置。这个练习可避免孩子们在吸气训练中常犯抬肩鼓肚子的毛病。也可以告诉孩子吸气似闻花。闻花香是日常生活中常有的事,通过老师提示,孩子实践,很快会掌握。做此练习要求心静、注意力集中,将气用鼻腔吸入,缓缓吸入腹部腰周围。吸满后将气吐掉,反复练习,让孩子体会深呼吸的感觉。

掌握了吸气的方法,还要学会控制运用气息。也就是呼。训练方法有:

(1)在做深呼吸的过程中,突然停住吸气,停几秒后在这种吸气的状态下进行呼气,气息要平稳均匀,可以用发“丝”声来判断。这样既锻炼了膈肌保住气息的能力和支持有控制的呼气,又体会了横膈膜与膈肌力的对抗的感觉。

(2)也可以做吹纸片练习。通过纸片的振动频率来辨别气息是否均匀、集中、有力。使孩子感觉呼气时腹部的对抗,加强了腹部力量的锻炼,也对增强气息的控制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第6篇:声乐学习范文

童声有以下特点:男女儿童基本同音高,男童的音色与女童没有明显的差别,音域大致相同,少数儿童能唱得更低或更高,音质清脆明亮,天真稚嫩。

在歌唱当中,童声独唱、重唱、齐唱、合唱都有特殊的美感。

目前,对童声的演唱要求(特别是童声合唱)有两种:一种是尽量发挥儿童的本嗓特色放声歌唱,一种是在童声基础上增强气息概念,弱声歌唱。前者更多地挖掘童声的音色美,后者更注意歌唱的方法。若从合唱的角度看,后者更适合,因为弱声唱法更易统一群体的音色,发挥共性的长处,便于形成声音的整体效果。

如何训练童声演唱中的呼吸

呼吸在声乐中极其重要,由于儿童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童声声乐训练的过程中,往往很难向孩子解释清楚什么是正确的呼吸,或者说不能用言语来启发孩子在声乐演唱中怎样运用呼吸。

童声声乐训练过程中常见的呼吸毛病主要有吸气耸肩、吸气不够深等,这些毛病直接导致演唱时出现气不够用、呼气不均匀、断断续续等问题。那么,在童声训练中怎样去启发学生科学地呼吸,又该如何训练呼吸呢?

要想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呼吸,首先就要让学生感受什么样的呼吸才是科学的呼吸。训练时,可让学生着重进行缓吸缓呼和快吸缓呼的训练。

缓吸缓呼:学生呈正确的演唱姿势,口鼻同时打开缓缓吸气,仿佛空气中充满了芳香一样,通过吸气把这些空气慢慢地吸入小腹及腰部周围,然后屏住呼吸。呼出时气息一定要均匀,慢慢地呼出,想象有一条又细又长的线从嘴里飘出。

快吸缓呼:学生呈正确的演唱姿势,快速张开口鼻吸气,把空气吸到小腹及腰部周围,就像抽泣或大吃一惊的感觉,然后屏住呼吸,缓慢均匀地呼出。这里要特别注意吸气时不要耸肩,不要把气息憋在胸腔。最好是将缓吸缓呼运用好了再练习快吸缓呼,慢慢地学生就能将科学的呼吸方法运用于演唱之中,歌声也会更加优美动听。

除此之外,在训练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歌唱状态下摸摸老师的腰部,再摸摸自己的腰部,启发他们用吸气的感觉来进行歌唱。其实,歌唱似放风筝,风筝就像声音,风筝飞得越高,线就要拉得越紧。

儿童变声期怎样练声

在儿童变声期禁声或过分用嗓都不是良策,儿童变声期大约在初中,一般学校可以不唱、不喊,但在戏曲学校和音乐院校附中,因学习需要必须科学地安排他们变声期练声、歌唱,老师更有责任保护学生安全地度过变声期。

处于变身期的同学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学戏曲和声乐的学生应适当减少练功强度和难度,注意呼吸规律,不要过分憋气,不要在练功的同时练声、喊嗓。

不要练唱过高的音域,练声时间也不要过长。在练唱时要多采用软起首,不要硬冲。音量切记不要过强,但也不能不练,那样会削弱歌唱意识,以至于变声后找不到歌唱感觉。

变声期练声时要选择较好的环境,特别是在冬季,不可到户外对着寒风呼喊,切忌感冒咳嗽。由于儿童的喉 内、外肌比成人娇嫩,加之每个人的声带有不同程度的充血甚至水肿现象,所以更要注意练声的环境和时间。早晨轻轻开嗓,在中低声区唱i、a音,不要超过半小时,晚间可以略放宽些,保持轻轻发声,时间仍不要超过半小时。

切忌课余时间乱喊乱叫,忌聚群谈天说地,忌晚间躺在床上穷聊不休,尽力克制自己,遇事冷静,不发怒,不吵架。

童声演唱是否需要高位置

“高位置”@个词在成年人的演唱中并不陌生,在美声或民族类的唱法中经常被提到。高位置的演唱技巧可以使演唱者的声音更集中,穿透力更强,从而获得更饱满、更漂亮的声音。那么在童声演唱中是否也需要高位置呢?

童声训练中强调的高位置与成年人声乐演唱强调的高位置略有差别。在童声演唱中,要想获得饱满优美的声音,必须要高位置演唱,不然声音就会显得干瘪苍白, 没有童声纯真甜美的特质,特别是在童声合唱中更要注意。训练学生运用高位置的声音进行演唱,不仅可以统一童声合唱的整体音色,同时也能使和声效果更加饱满,例如教堂童声唱诗班演唱时那种漂亮的和声效果总会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因此,在童声演唱中高位置是必不可少的。

第7篇:声乐学习范文

关 键 词:呼吸;打开;说话;自然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9-0042-01

唱歌是人的一种本能活动,越自然越好,我感觉最好的声音是在自然中歌唱,歌唱的方法与习惯,也应当依赖于身体的自然动作,歌唱也应该是全身的歌唱,并不是某个部位的歌唱。

一、好的声音需要有正确的呼吸来支持

很多歌唱者总感觉吸不进去气或者吸得太满,或者一吸把整个身体都吸僵了,造成气息不流动。我感觉吸气没有那么困难?,每一个身体正常的人都会有良好的呼吸。如果,你观察婴儿或者当你躺在床上睡觉时那种自然的呼吸,你会觉得那是最好的呼吸方式。把这种呼吸加上强有力的腹部肌肉加以帮助,就得到了深而富有弹性呼吸。婴儿本能和躺在床上自然的呼吸,到后来会出现不自然的改变,主要是我们人为的各种因素所导致,变成了不那么深而满的上胸来呼吸。不要把气息当成一个很难的问题,当你唱歌时感觉气不够用了,由于本能的反应,一放松就吸进气了。

依靠气息是对的,用气吸是不准确的,我认为要与自然呼吸相一致而且唱歌时不需要用太多的气息,一定要寻找一种用极小的气息置放声音的方法。所有气短的人都是用气过多的人,而且唱歌时看起来还很累,声音出来也是苍白无力的。凡是懂得唱歌的人,都只会用少量的气息,但却能获得很好的声音。

二、打开喉咙的关键

喉咙是声音发出的必经之路,如果开的不够大还企图发出一个丰满又圆晕的声音是不可能的。同时,喉咙又是气息呼出呼进之处,如果紧闭着,声音就会去寻找另外的出路,要不就会闷在里面。我们不应该认为嘴张大了喉咙也会同样打开,有时候看起来你外口张得很大,其实内口没打开,你把它张僵了,而且下巴也被弄僵了。歌唱时要感觉好像别人一拳把你的下巴打脱臼一样或者感觉唱歌时没了下巴。一位优秀的歌唱家,只需依靠呼吸的一点力度,而不需要人察觉到张大着嘴,喉咙就很自然的打开了。打开喉咙的同时面部表情必须松弛,嘴的两边也必须松开,同时使下巴自然的放松。我认为喉咙的打开很简单,就是一吸气就张开了,然后就顺着开始唱,一直保持着这种状态,它就一直张开着,用了这种方法,你说话也可以,唱歌从头唱到尾都行,只要你里面的状态保持不动。

三、拥有好的说话方式是学好声乐必不可缺少的条件

我们应该把说话作为歌唱的基本前提,拥有一种好的说话方式,我感觉也是学好声乐必可缺少的条件。我去上海学习时,老师就说我的说话方式不好,方言太重,直接影响到我的唱歌。在那时,我才意识到说话方式也会影响到歌唱,我劝大家一定要改掉不好的说话习惯,好的说话方式是学好声乐的前提。

说话和歌唱是两种形式的声音,它们虽然不一样,但两个的感觉却一样,它们是紧密相连的,如果忽略其中之一就意味着废去了另一个正确的发声和优点。语言的纯正,是正确歌唱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歌唱总是保持着说话语言的特点,不论它是悦耳的还是刺耳的。要建立用一种语言作为训练嗓子的方法,“意大利语言是最有旋律性和最适合歌唱的,由于意大利文具有丰富的元音,他是最好唱的语言,或者说对初学者更为有利。意大利文由于具有丰富的元音,无疑要比富于辅音的德文,或别国语言好唱得多,发生结构和发声器官在意大利语中,很少有大的变动。”无数的元音保证歌唱者方便的连接到声音上去。所以,我建议大家首先要把五个元音发纯正,这是最基本的,辅音只是一带而过,元音是最最重要的。

四、自然音区的音在整个歌唱中的作用

自然音区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它的每个音都是有声带用最低限的张力和最少量的呼吸产生的。它是最容易而且不费力气轻松能唱出来的。

大部分学生高音唱不好,我感觉都是自然声区没有唱好、没有唱对,在自然声区唱歌就用很大的力气,以至到高声区用更大的力气,“造成发声器官越拉紧、越收缩,他们的腔体空间就越小,从而发出的音量也就更小;越是用大量过分压缩的气息;音高就越不准确,而且原来的音质也会越少、越不自然。”大家如果细心听卡鲁索的唱片了,你就根本听不出有什么音区的变化,他唱的高音我们听起来一点也不觉得它像高音,好像和自然声区一样而且一点也不费力,很轻松;其实就是和自然声区的感觉一样,前提是自然声区必须非常轻松的唱对。大家也可能练过,当你唱高音不舒服的时候,老师会让你先唱一个低八度的音,然后用这个音的感觉再唱高音,这样就能唱好。可见自然声区是多么的重要,我希望大家都能对自然声区有个新的认识,多唱自然声区,多想自然声区,不要急着唱高音,自然声区唱好高音随之就有了,这也就是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第8篇:声乐学习范文

【关键词】声乐学习;音乐文化;积累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094-01

声乐是一种具有综合性特征的艺术形式,是音乐、歌声、文学评议的有机结合体。声乐作品包括曲调和歌调,只有歌词和曲调有机结合,协调搭配,才能够成为一部优秀的声乐作品。

就美声唱法而言,它贯穿于我国声乐教育体系,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美声唱法经过几个世纪的创新、发展,已具备了一套完整、科学的美声唱法歌唱训练体系。美声唱法作为中国声乐文化与西方声乐文化的联系纽带,将西方文化融入到中国声乐歌唱中,为中国声乐歌唱体系与世界文化的衔接提供了良好的“接口”。在该唱法影响下,我国艺术歌曲内容不断丰富并逐渐与世界接轨,开始形成具有西方特色的中国声乐艺术表现形式,为民族声乐走向世界铺平了道路。

一、音乐文化的内涵

探求声乐文化的内涵需从语言艺术着手,语言是文化的第一要义。歌唱是带有旋律和节奏的语言,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会产生出不同的音乐文化,每一种文化都描述了每一个民族和时代的声音。歌曲是文学艺术与音乐艺术的有机结合,声乐作品中的歌词多以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文学性的诗词为主。

音乐作品均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迁移,只有真正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才能够从内心深处了解当初创作者的内心独白,从而与作品本身产生共鸣。

二、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音乐文化对声乐学习的作用

如果声乐表演者没有充分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就没有办法对声乐作品进行细致、周到的分析,就无法运用自身的声音表达声乐作品的内涵,原因在于无法把握音乐作品的艺术境界。如果声乐学习者不具备扎实的文化功底和音乐修养,对声乐作品的总体理解就会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所以,声乐学习者的音乐文化修养能够帮助声乐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作品感情,还能够不断地丰富个人的知识储备。

声乐学习要想脱离技术专属区,声情并茂地演唱理解作品,不仅仅要解决技术问题,还要将声乐的评议作为首先理解的要义,用当时的社会语言去理解歌词背后的深刻含义以及社会意境。通过每个音符理解和感悟作曲家的深厚情感,通过每句歌词了解词作者的情感,感触愈深刻,在表演时声乐作品便能够愈加完美地演绎出来。一个人的文化修养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他对作品内涵的理解。

在学习西方的声乐作品和歌剧的表演时,只有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心理活动以及思考行为方式,走进当时的社会语境中,试着以他们的角度来阐释他们的感受。不同的生活方式下情感表达也是不尽相同的,只有一样的生活感悟才会让歌者产生相同的激情,从而结合当下的时代语境去表演和二度创作,将更多的音乐元素注入到音乐作品中去感染所有的人,只有此时的音乐才能表达歌曲的真谛。

(二)时展的需求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们的音乐文化素质在不断提高,对音乐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对于声乐艺术而言,会随着历史的更替和社会的变迁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声乐艺术会随着社会发展表现出不同的艺术特点,并不断丰富自身。声乐艺术从起源到至今,不仅保持了传统特色,也在不断更新,这样才能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第9篇:声乐学习范文

关键词: 音乐素养声乐学习重要性

引言

声乐是一门艺术,是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来歌唱,一个学习音乐的人,如果不具备音乐素养就等于是一个机械地弹奏和歌唱的机器人,就无法理解音乐、懂得音乐、表现音乐。所以,提高音乐素养是为了全面提高学员的音乐综合素质,并且以此促进学员对专业科目的学习,增强对音乐的感悟、理解和创造能力。

一、音乐素养中包括什么

音乐素养是学习音乐的综合素质教育,它是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是学习声乐的必修课。音乐素养,包括音乐素质与文化修养两个方面,它不单纯要求要有基础的、最一般的音乐知识与实践能力,还要求有对音乐较高的认知能力与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外部事物较深层的感悟能力的提高意义重大。音乐素质包括读谱、视唱、听音、节奏、和声、写作、音乐欣赏和音乐史等多方面的综合理论基础。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的创造物,它包括很多内容,而文化修养则是指一个人对这些人类精神活动的创造物认识多少,把握多少,运用多少。音乐素养的提高,需要文化修养作支撑,否则,所谓的音乐素养绝对达不到一定的高度,甚至只是一处空中楼阁。所以,音乐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二、浅析音乐素质中旋律、节奏、歌词的重要性

所谓音乐素质就是人在音乐方面的敏锐的听觉、鲜明的节奏感和良好的音乐感觉。楚简《语丛一》云:“……德生礼,礼生乐。”故《五行》中说:“金声而玉振之,有德者也。”可见,音乐还有“净化心灵”、“培育情怀”的重要功能。若没有好的德行,就成不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音乐爱好者。否则,便是对音乐的亵渎和玷污。只有培养良好的音乐素质,才能将作品演唱得完美到位。

声乐是歌唱艺术的总称,特指由人声唱出的带有语言的音乐。声乐是一门富于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这种创造性要求体现在教学的双方,自身应善于思考,肯于钻研,在学习中抓住规律性的东西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加强理性认识,提高思考能力,才不会在上一堂课讲过了的下一堂课又讲,今天纠正了的明天又唱错,如此反复不已,只能事半功倍,都是对教学双方时间的莫大浪费。

中国近代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从声乐的初学者身上发现,他们的音乐知识和专业基础都相当差。他们在开始时,大多凭自己的耳朵,机械地进行唱些发声练习。唱些简易的歌曲也同样是依靠听力,只注意唱音符,把一个优美动听的曲调,唱成些不相关的高低音。有些同学在唱练习曲和歌曲时,把注意力都放在发声上,音色好、音量大、音高棒似乎就万事大吉,至于音准、节奏、旋律、歌词内容等几乎都不考虑。这种状态如不及时改进,任其发展下去,势必成为一种机械、盲目的学习,不但妨碍教学进度,而且最终难以成才。单凭追求声音,单凭耳朵唱,这是最有害的学习方法。因此我们应该强调培养自身的理性认识,扎实地打下较全面的可靠的音乐基础,重视学习基础理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开口练习、唱乐曲之前,做好心智上、思考上的准备,了解每首作品的背景,有利于情感的更好发挥。只有保持头脑清醒,切实抓住学习要领,才能逐渐走上独立演唱的发展道路。

(一)要注意唱好旋律

旋律是乐曲的支柱,各种旋律都是按一定调式体系中的音乐语汇来创作的。但一个旋律不一定可以立即记住,很容易上口并随便哼哼的曲调,特别是现代音乐作品,旋律包含很大的音程跳进,但它也是按照某种新的体系中的音乐语汇创作出来的。因此当我们遇到一首新曲子的时候,首先应重视分析旋律的结构和特征及所体现的形象上的含义,这样才能唱出它应有的风格。例如大家熟悉的东蒙民歌《嘎达梅林》,它的旋律是宽音程跳进的,幅度大,节奏规整,慢速平稳,表现出一种开阔、肃穆的气氛,连续不断的五个小节的乐句均以长音符结尾,更加强了旋律的豪放气度和它的歌颂性。又如另一首新疆民歌《玛依拉》的旋律,则别具一格,是窄音程跳进的,以明快的调性、富于弹性的节奏、轻快的速度为创作手法,恰到好处地突出了它的生动活泼、热情奔放的性格。如果对音乐不加以分析,不能理解它的特点,不能把它唱准确,那么也就达不到作品的艺术效果。

(二)准确地掌握节奏

音乐中所包含的各种要素相互结合,组织进行,这就向我们传递了各种信息与情感。这其中一个重要的要素就是――节奏。

我们很多声乐学习者拿到一首新的歌曲,总是先听磁带或者唱片,然后照着旋律唱出个大概,甚至理所当然地认为不先听就不知道该曲该怎么唱。这是很不好的一种学习习惯,是一种盲目的、懒汉的学习方法。不加分析地单纯模仿,肯定是学不会的。

节奏和旋律是密切联系的,旋律中就包含节奏。如果说旋律是乐曲的基础,那么音乐的节奏就好比是音乐的骨架,离开了节奏,音乐就不称为音乐了。音乐中的各个要素缺一不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完整的作品,节奏在音乐作品中更是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但它作为音乐要素之一,又有它单纯的重要位置而需要专门训练才能掌握。可以说,音乐的生命力寓于节奏中。节奏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原动力,节奏把分散的音组合为有意义的乐节,把它塑造成为一种形象意义的乐思,如果没有这种组合,音乐就成为一串没有生命的声波震动,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艺术的意义。准确地掌握节奏是歌唱的重要基本功,必须严格训练。学习演唱一首歌曲时我们常常轻重拍不分或者颠倒,快速、慢速、有无节奏变化都一样,一个乐句换两口气,气足时三个短句一口气唱,理直气壮地大口换气,习以为常地破坏乐句,破换节奏。至于各种旋律装饰音就更马马虎虎地随意唱了,休止符也是音乐作品的组成部分,它和音符有相同价值和意义,是不应忽略的。我们应该准确地掌握节奏。但也并不是说要机械地唱歌,而是要使得我们的演唱更完美,更有把握,更有说服力。卡鲁索说得好:“比别人叫得响的人一定不比别人节奏唱得准,他所想到的只是声音的强度,别的什么也没想到。其实,正确的重音与遵守节奏是有密切关系的。一个真正的名家,尽管听起来好像是风格及表演方面的自由,但它能够不破坏节奏而表达出自己的全部效果。不能遵守节奏的人都是艺术上非常肤浅的人,千万不要去模仿他们。”(摘自王启章译的《歌唱艺术》)正是这个道理,我们应该懂得,艺术创作上的自由,是来自严格的、一丝不苟的基础训练,只有根深,花果才茂。艺术表现手法的完美多姿、灵活多样是扎根于严谨规格之中的。

(三)理解歌曲的词意

古人云:“情之所至,音之所生。”就是说唱歌要运用感情,歌唱者只有投入感情,才能给听众以回味无穷、心旷神怡或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审美享受。歌词的文学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歌曲的艺术性,然而,声乐艺术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表演艺术。歌唱者为了提高歌唱水平,获得精湛的专业技能,特别注重对自身声音技巧的训练。如果一个演唱者有了很高的演唱技巧,咬字吐词都很完美,但是缺乏情感,就会显得麻木、无感情,不能完成声乐艺术所要表现内容的任务。因为情感是歌唱的灵魂,声乐艺术如果失去了丰富的表现力,也就是失去了它的灵魂,而这所有的一切的完美结合与表现,归根结底,要体现在对歌词意思的理解(即要全面地、深层次地挖掘词意,理解歌词表达的内容)及歌词所蕴含情感基调的把握(是悲是喜,是痛苦还是欢乐)上,细细体味作者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及深刻的内涵,从歌词的体裁、风格的形式仔细琢磨、反复推敲,看是歌颂的还是哀悼的,是诙谐的还是严肃的,是以第一人称“我”抒发内心感情的还是有描绘他人或意境的,是抒幸福喜悦之情还是发痛苦悲愤之情的,从而达到对作品的准确传达和提高再现。如在演唱歌曲《沁园春・雪》的时候就要先了解红军在取得反围剿的胜利、投入抗战主战场的历史背景,体味词作者雄伟浩阔的胸襟气魄及超凡脱俗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精神境界。这首词上片大笔挥洒,写北方雪景;下片纵横议论,评古今人物。作者以宏伟的气魄,如椽的大笔,写景,纵横千万里;论史,上下几千年,上下浑融一气,构成了一个博大浩瀚的时空世界,铸就了一个完美独特的艺术整体,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无限热爱,表达了他那“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情壮志,表现了当今革命英豪的伟大抱负。特别是结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掷地有声、振聋发聩,它似催人奋进的号角,又如振奋人心的鼓点,使人顿生自豪感,倍增自信心。只有在了解这些背景后才能更好地演绎歌曲,在演唱的时候才能声情并茂,传唱出豪情壮志,所以认真地理解每首歌曲的词意在声乐演唱中是非常重要的。

三、音乐素养中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的创造物,它包括哲学、艺术、文学、历史、宗教、经济等方面的内容。古今中外一切卓有成就的音乐表演艺术家,无一不具有高超与独特的表演技巧和渊博的知识,因为艺术表演是来源于生活的,它是生活中人类各种感情的集中、提炼、美化、再现和升华。从事这项工作的歌唱者需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比如:艺术理论、语言学、音韵学等。总之,歌唱者应具备或超过常人所了解的知识范围和文学修养,才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音乐作品的时代风貌,使其在歌唱时掌握好以往各个时代的音乐作品,并反映其实质。杰出的女高音歌唱家卡拉斯之所以能在声乐与歌剧表演艺术中取得举世无双的卓越成就,就是与她掌握了非凡的歌唱技巧、表演技巧和有很好的文学修养分不开的。由此可知,对歌曲内容理解得越深刻,越能获得丰富的内在思想感情,就越能增强歌唱的表现力。然而演唱这优美的歌声和内蕴的激情又必将有外在的形态动作美,使歌声伴随演唱者的丰富内涵及舞姿,更深刻、更突出、更鲜明地增强声乐的表现力。由此可见,声乐表演艺术是声乐语言、舞蹈动作相互关联、相互扶助的血肉关系。所谓内在实质是人的内心、思想、心境、理想、道德、性格及对外界的各种矛盾现象的情感反应成理性上的分析、判断。所谓外在是指这种思想情感对内心活动的表达,即通过感染,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其应有的艺术效果。内在是外在的源泉,内在是外在的依据,外在是歌唱者恳切的流露与表达,否则他们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舞台上就会出现做作,没有真正的感染力,只能符合生活中的特殊需要,不符合艺术的表现需要。对于上述情况,只有教师平时严格要求,时时注意,才能不断地提高、丰富自己的审美境界。从内心理解、分析作品的思想情感,提高歌唱与表演艺术的能力,使艺术在时空感方面得到声情并茂的构思、布局和变化,并设计其蓝图,使台上的表演与台下的观、听众融为一体。

歌唱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声乐文化。仅仅学习发生的方法和技巧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有好的文化修养才能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文化内容理解透彻,在充分把握的基础上才能运用声音正确表现出歌曲作品的内涵,表现作品思想内容和文化内容的艺术境界。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如《孟姜女》、《阳光三叠》与一些外国歌曲,就可能出现一些歌曲理解上的难度。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告诫我们:“不要把时间当放在发声练习上,要知道提高了综合修养,声音上也会提高,如果有了认识,即使走弯路也不会太远。”生动的艺术表现力只有在广博的文化艺术修养的基础上才可以建立。任何动人的歌唱,无论是语言、音乐、感情的宣泄和意境的创造,都是演唱者平时生活和艺术积累在内心融合后的产物。有了深厚的艺术积累,才可以深入领会歌曲的内容和美的价值,从而产生对作品的兴趣和认识,引起感情的激动和表演创造的热情,在演唱中使歌曲得到生动感人的体现。人创造了文化,而文化又影响着人,渗透塑造着人,所以我们无论是在精神还是物质的实践活动中,都必须格外注重文化修养。

结语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无所措手足”。孔子是十分重视礼乐的作用的,把它作为德行修炼和兴邦治国的根本。既然音乐涉及“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我们就有必要在此发出这样的倡导:提升我们的音乐素养吧。无论是乐器演奏家的技巧、美术家的笔法,还是雕塑家的刀功,都应该实实在在的、一点一滴的、天长地久的艰苦劳动。真正有修养、有才华的艺术家都不是靠时运来成功的。学习声乐艺术,本身就需要的是踏踏实实的、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有步骤、系统、持之以恒地进行基础训练。我们要多接触音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便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个人修养也会得到提高,今天我只是简略地讲了音乐素养中的一小部分,总结出对声乐学习有帮助的方法,用实践来证明培养音乐素养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大众文艺.2011,(14).

[2]中国体卫艺教育.2011,(8).

[3]约翰・卡罗・伯金.教唱歌.人民音乐出版社.

[4]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

[5]金亚文.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6]马达.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7]余开基编著.高考音乐强化训练(声乐卷).湖南文艺出版社.

[8]庄捃华.音乐文学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

[9]武朱名燕,彭志修.音乐教学实施指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0][美]贝内特・雷默著.熊蕾译.音乐教育的哲学.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11]怎样提高声乐演唱水平.华乐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