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声乐教育范文

声乐教育全文(5篇)

声乐教育

第1篇:声乐教育范文

作为一个声乐教育工作者,必须使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兴趣,对自己的专业老师信任。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早已被人们所认识。兴趣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也是学生在人生旅途中不断学习进步的动力之所在。对于刚开始接触声乐的同学来讲,可以利用各种方法让他了解声乐艺术的美和雅,进而让他对此喜欢、着迷,在声乐学习中永葆兴趣。“授学生一瓶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作为一个声乐教师,必须要有较好的演唱水平,使学生崇拜自己、信任自己,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教师要尽量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使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的、活跃的状态;创设一种能激发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环境,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指导学生进行丰富思考与释放。

二、声乐演唱中的“声”与“情”的处理

许多学习声乐的学生及演员,往往只注重技巧和音色的运用。而忽略了在训练中“情”的运用,以及艺术表现的运用。有许多人,练起声来呆呆板板,死气沉沉。练声只练声,唱歌只唱歌,毫无激情。声与情,技与艺,从来都是歌唱艺术中的血肉相连的两个部分。发声、咬字、吐词和内容的表达构成歌唱的整体,又是不可分割的三部分。好的歌唱不仅声音技巧好,更重要的是表情达意。声乐不仅仅是听觉艺术,而是听觉与视觉结合的艺术。一首好的作品,还要靠好的歌者来表现,才能激发观众的强烈共鸣。好的歌唱应当是音色优美悦耳,感情真挚动人,语言形象准确,技法运用自如,形体动作大方,成为多种因素汇集于一体的扣人心弦的完美艺术。就是说,只有声情并茂、技艺结合,才能使歌唱达到感人的境界,产生极富感染力、沁人肺腑的艺术效果。在声乐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唱声”与“唱情”也有不同的看法,这种不同看法的存在,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相互促进、相互理解、相互融合的过程。所以,在教学工作中,必须坚持技艺结合,声情并茂、以情带声、以声表情、寓情于声。因为“声”是基本功,没有唱“声”之功,也无法达到唱“情”的目的,也就没声乐艺术,声与情是相辅相成的。古代唱论(乐府传声—曲情)上说“唱曲”之法,不但声之宜讲,而得曲之情犹重。盖声者众曲之所尽同,而情者一曲之所独异,如果“唱者不得其情”,即声音绝妙、而与曲词相背,不但不能动人,反会听者索然无味。这就是说,只有当歌唱者对歌曲的内容有了认真、正确的理解,同时又注重了歌曲感情的表现,才能使听众得到艺术上的享受。这也是“技”与“艺”的关系。精湛的声音技巧可以促使艺术感染力的产生。没有“技”,也就无所谓绝妙的“艺”,没有纯熟的声音技巧,就不可能有完美的艺术表现。对于声乐工作者来说,“声”与“情”、“技”与“艺”是完美的艺术结合,也是达到完美艺术表现的目的。笔者就声乐教学中“声”与“情”的统一与表演艺术的结合,谈几点感受。

(一)声乐教学及声乐训练中,注重“声”“情”结合

在以往的声乐教学与训练中,很多人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即一个好的声乐演员,既要有美的嗓音,又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就是说还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一定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我们常说的“好的悟性”,往往是只注重声音的训练,有些甚至生搬硬套的教学方法,学生很多不能理解怎样才能唱好一个练声曲或一首歌曲,缺少启发式的教学。俗话说,没有激情的演员不是好演员,那么同样,没有激情的教师就是好教师吗?当然也不是。怎样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性,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他们内在的感情,这在声乐教学中至关重要。教学在改革,这种改革当然也包括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前,我们在声乐教学或训练中,一般不要求学生带有感情地去练声,只是刻意地要求声音的美,忽略了启发他们的激情。比如,当学生唱练声曲,以母音练习时,除了让他们唱“a”“ei”“i”“o“"u”之外,只是讲讲声音的流畅、声音的位置、气息如何贯通、口腔如何打开等等。对初学声乐的人来说,有时候会说的他们一头雾水,不知所措。这样长此下去,很多学生便失去了兴趣,即使学生坚持下来,会有一些提高,但收效甚微,成效并不显著。如何通过“声”与“情”的结合,使在声乐训练中的学生,更快更牢固地掌握基本功,是一个重要问题。有的学生认为,学的就是声音的美,只要声音美曲子唱对,词唱清楚,就认为一首歌曲作品或者一个练声曲就算完成了,其实并不尽然。比如学生在唱母音练习的时候,有些教师很严肃甚至是很威严地要求学生,应当这样,应该那样,不去从情绪上激发他们如何唱。学生不能理解,板着脸很用心地唱来唱去,仍然完不成学习任务。当学生因为学不会、掌握不了方法而苦恼、感到枯燥的时候,就会丧失学习的信心与兴趣。那么,我们作为声乐教师,为什么不能循循善诱地引导他们呢?你可以告诉他们,就像站在高山上,或海边,面对浩翰的云海、大海、伸出双臂,尽情地深呼吸,心情开朗地把自己融入大自然中,轻松地歌唱!还可以在普通的母音练习中加入声母,改为字、词的练习,通过理解字、词,注入情感来练习发声及呼吸方法,要比单一母音练习收效会好得多。除了填词的发声练习外,选用一些歌曲片断作为练习曲。对初学声乐的初级水平学生,选一些简单的歌曲片段,如民歌类的“花非花”、“牧羊歌”等,边练声边练咬字,再加上一些对歌曲理解表现手法,以“情”带“声”,以“声”传“情"的唱会轻松,会比较容易地找到感觉!学习兴趣提高了,悟性提高了,那么学习的效果也会随之明显提高。

(二)歌曲内容的理解与声乐技巧的结合

在前几年的声乐教学中,笔者发现单一的练声和唱歌收效甚微,学生们也感到很枯燥、单调,后来用歌曲及简单的唱词作为练声曲的练习,多唱歌,用歌来解决方法上的一些问题,让学生用脑子、用心练声、唱歌,使学生投入歌曲中的意境中去,既练了声、练了方法又练了表演,提高了表现力。因为每首歌曲,内在的情感是通过词曲表现的,而这些情感必须由声乐演唱者把它尽善尽美地表现出来。演唱歌曲的演员,都应当根据歌曲的要求、演唱技巧、表现手法、形体语言、面部表情、歌曲感情等各个方面去完整体现。这就要求每个演唱者极尽地熟悉歌曲内容,包括歌词与曲之间的内在感情联系。当你完全进入歌曲的角色之后,脑海里出现的是歌曲中所描写的世界,眼前是歌曲中展现的环境,你会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完全融入到了歌曲所给你的特定氛围。你的声音充满了激情,忘记了发声吐字方法给你的压力。这时候,平常你上不去的高音上去了,潜在的情感会因为动情而爆发。这是“情”带了“声”,“声”中有了“情”。

(三)声乐表演艺术的教学与训练

谈起声乐表演艺术的教学与训练,很多人立刻会想到戏曲歌剧等艺术形式,这些也是声乐表演的一方面。而更重要的一方面则是“情”的表现与处理。老师授课的时候,一般只注重声音的技巧,气息的运用,吐字清晰等,而没有时间去顾及文化及德育。往往学生也不在乎综合素质的提高,致使学生知识非常匮乏,分析起作品来不知所措。因此,在声乐表演艺术的教学与训练中,在让学生掌握发声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声乐技巧的同时,要注意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诸如文化知识、古代汉语及现代文学、音乐、声乐发展史、诗朗诵、形体训练、歌曲分析及欣赏等等。如果学生不知道怎样分析作品,不知怎样处理歌曲,当然做起动作也是无的放矢,所表演的动作与歌曲也风马牛不相及。比如当让学生唱诗词的时候,他们不了解“长征”是怎么回事,不了解每首诗的背景及表现的创作意图,怎么能唱好歌呢?那么现在提高声乐教师的教学能力,扩大声乐教学的知识范围,也是必不可少的。有位声乐前辈说得好:“唱歌等于朗诵,你能把诗词读得好,读得有意义,那么,演唱也就有意义了。”有些歌曲,需要思想集中,去造成幻想与意境,并保持这种气氛,使它聚合不散,听众因你的想象力,而被带到故事里。”当你唱悲伤的曲子时,自己丝毫不感动;欢快兴奋的歌曲,也毫无表情的演唱,会使观众觉得索然无味。本应铿锵有力的歌,唱的软绵绵的;抒情的歌,唱得硬梆梆的,就不是发声方法与发声技巧问题,而是声乐表演中所说的“情”的问题。因此,训练学生发声,提高技巧的同时,一定要注重“情”的表现与“情”的运用和提高。另一方面,要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如听音乐会,观摩歌剧,戏曲、曲艺,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看电影、看电视、听音乐碟及唱片,阅读古今中外小说,包括一些杂志报刊。知识丰富了,声乐的表现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加强或提高,声乐教师在这方面要为学生创造条件并督促他们去掌握这些辅助知识。因为直观教学,在学习中对学生非常有影响。记得有一位男高音学生,在唱世界名曲“我的太阳”时,高音总是唱不上去。但让他跟着声乐大师帕瓦罗蒂的唱碟唱高音的时候,他能很轻松地上去,这是一种心理作用。当他听到大师唱这首歌很轻松,他想的是“自己也能唱上去”。当关掉唱碟后,他就唱不上去,他失去了直观的感染力,也失去了自信,就唱不上去。针对这类情况,声乐教师要做的就是根据学生的具体问题,消除他们的顾虑,用歌曲中的“情”来调动演唱者的激情。“情”可以带出“声”“,声”可以传“情”。以“情”来减少歌唱者对声音技巧的压力,使他们局部(喉部)放松,以免造成喉头肌肉紧张。声乐学习、演唱和表演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劳动过程。每一个学习声乐的朋友都应当把自己作为艺术家。现在也许不是,但不等于将来不是。作为一个歌唱艺术家,不是诗人和作曲家的奴隶。在学习和演唱过程中,他必须有自己的创造,一方面受着歌曲、练声曲内容和形式以及产生作品时代的限制,同时又必须在学习及演唱之时有自己的领会和独特的再创作,没有这种属于自己内心的自由创造,没有声音技巧、音乐感、文化及文化修养、责任感、创作的感情的统一,一首练声曲或歌曲就注定要被唱“死”了。“演”和“唱”是“声”与“情”的统一。没有声音技巧,就无从谈以“声”传“情”。声音技巧不是目的,但声音(尤其是美的声音)是传达语言及作品内容的一种艺术形式,声音技巧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声音技巧越高,就越有演唱再创作的条件,你的演唱水平,就会有飞跃的提高。

第2篇:声乐教育范文

一、声乐文化传播与高校声乐教育概述

1高校声乐教育现状

声乐是指以人声进行演唱的一种音乐形式,主要包括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等,不仅各个国家在不同唱法上有不同表现,各个民族也拥有其独特唱法,就连各个国家的声乐家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总之,声乐分类复杂,差异巨大。高校声乐历史悠久,其发展起起落落,几经波折,自改革开放以来,经由国家相关部门的不断扶持与鼓励,高校声乐教育事业的发展逐渐趋于稳定,近几年更是迅猛发展。然而,发展总是伴随着机遇与挑战,在高校声乐事业有序发展的过程中,其抓住了发展机遇,从而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所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高校声乐事关国家艺术事业的发展,事关国家声乐人才的培养,因此国家要大力加强对于高校声乐事业的扶持,积极改革,助其摆脱困境、开创局面。

2声乐文化传播浅析

基于高校对声乐教育的要求,声乐文化传播对高校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声乐文化传播需要文化传播与声乐理论的双重支撑,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困难,这也意味着声乐文化人才既需要具备充分的声乐理论,又需要拥有很高的文化传播意识。然而,由于现代传媒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文化传播的效果往往不如人意,又因为高校声乐教育的局限性,声乐传播遇到一定困难。

二、声乐文化传播对高校声乐教育的作用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声乐文化的传播是大势所趋,其对于高校声乐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声乐文化传播推动了高校审美教育的发展;其次,声乐文化传播对于我国民族凝聚力的提升有着巨大的作用;最后,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大批具备跨文化素养的声乐人才不断涌现。

1声乐文化传播的美育作用

声乐是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高校的审美教育在培养艺术人才方面至关重要。而声乐文化的传播为高校声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尤其有效塑造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传统的审美教育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在国内各大高校中,学生一般在校内进行声乐文化交流。虽然学校的声乐活动形式多样,但在很大程度上都来源于声乐专业的学生,对于他们而言,他们在系统学习声乐知识时,就已掌握了基础的声乐理念与技能。因此,他们大多具备较高的审美素养,但是对于非声乐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其中也有一部分学生热爱音乐,由于未受过系统的声乐训练,并不深谙声乐知识。德国著名哲学家兼诗人席勒于十八世纪九十年代末在《美育书简》中提到:“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非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他途径。”可见,审美教育利于全面人才的培养。因此,声乐文化若得到有效传播,那么高校整体学生的审美素养便可以得到有效提高。

2声乐文化传播的凝聚作用

有研究表明,以文艺学作为声乐艺术的理论基础,导致了中国传统声乐技术审美准则的理想化。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在各个方面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其对于声乐教育有不同的要求,声乐文化随着各民族意识形态的变化而变化着,不断交流融合。声乐艺术包含着音乐结构、音乐语言和文化历史等,其传播的过程无不体现着不同时期的人文背景和精神面貌。因此,声乐文化的广泛传播下,促使各个民族凝聚在一起,取长补短,互相借鉴,由此提升了民族凝聚力。民族精神是一种精神力量,优秀民族精神以其无形的力量将我国各个民族汇聚在一起,使之团结一致向前看,由此带动民族整体声乐文化事业的发展。由此可见,声乐文化的传播有巨大的辐射作用,加之大众传媒这一力量的支撑,声乐文化不仅融合了科学技术与声乐教育,也凝聚了强大的民族力量。

3声乐文化传播的跨文化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文化的交流也不断加深,文化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体现。因此,声乐文化作为其中重要的一员,也加入传播的行列中。声乐文化的传播将各国在声乐方面有建树的专家齐聚一地,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发展各自的声乐体制,由此完善国家声乐体系,进而加大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促进了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的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声乐文化传播下的跨文化交际为高校声乐教育提供了改革的方向,由此推动跨文化人才的培养。跨文化人才具备敏锐的文化传播素养,其拥有跨文化传播人才该有的习惯、观念与行为方式,在跨文化素养的支撑下,他们将系统的声乐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加强各国的跨文化交流。由此可见,在声乐文化传播日益频繁的背景下,高校的声乐教育寻找到了新的发展途径,为我国在国际声乐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具有跨文化素养的人才。

三、高校声乐教育中声乐文化传播的现存问题

随着教育与媒体的结合不断深入,声乐文化传播对于高校声乐教育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这一结合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两者之间的不统一可能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除此之外,高校教育模式也会显示出不科学、不合理等情况,加之高校学生对于声乐文化传播的情趣还有待提升,高校声乐教育中声乐文化传播遇到了很大的难题。

1声乐教育与文化传播的不统一

近些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多媒体的运用也随之广泛,文化传播的步伐逐渐加快,加之国家对高校教育的重视,两者只有有效结合才能迸发出新的活力。然而,由于文化传播的质量有时会不符合其传播速度,且声乐教育的体系也有待完善,两者无法有效结合。很多高校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在其声乐教育体系尚不成熟时就开始大力进行声乐文化传播工作,因此,在两者结合的过程中,两者发展的速度不匹配,学校自身的声乐教育体系发展速度还有待提升。部分高校只注重对学生声乐知识的教授,忽视跨文化知识的传授,导致学生空有满腹声乐知识,无法将其应用于对外交流中。

2高校教育模式的滞后

毋庸置疑,近几年,国家加大对教育工作的投资力度,对于作为艺术事业之一的声乐教育更是极为重视。然而许多高校的教育模式仍存在单一、不科学等问题。首先,我国部分高校缺乏个性化的教学特色,缺乏针对性,不符合“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在办学时,因循守旧的教育模式,即使有所改变,各大高校也会争相模仿,没有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改革;其次,高校声乐课程设置比较注重声乐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导致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学生往往只掌握了声乐技巧,在真正演唱时会出现因紧张无法发声或气息紊乱等状况;最后,高校声乐教学内容脱离实践,大多高校的声乐教学内容照本宣科,忽略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学生无法从声乐课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由此可见,高校教育模式存在无法适应社会潮流的问题。

四、高校声乐教育中声乐文化传播的具体策略

高校声乐教育中的声乐文化传播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两者的结合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因此针对相应的问题,高校应当完善声乐教育模式,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1完善声乐教育模式

教育模式关系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文化传播的深度。在我国当下的声乐教育模式的背景下,应当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声乐教育模式。首先,高校教师应当因材施教,创建极具特色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其次,高校应当将教学内容贴近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声乐操作技能,而不是只注重声乐知识的教授,例如高校可加大实践课程的课时和学分,或者为学生提供设备完善的声乐练习基地,避免学生在演唱时出现舞台事故;最后,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解决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疑难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因此,完善声乐教育模式能够有效解决课堂和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培养高质量的声乐人才与师资队伍,进一步完善声乐教育模式。

2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高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已然到达一定的人生高度,其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然而现代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需要时间的积累与正确的引导。首先,高校应当在平常的声乐教学中向学生强调审美情趣的重要性,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例如开展关于服饰与装扮的歌唱大赛;其次,高校应当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美”这一主题,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例如,自主创作符合“美”的歌曲,并进行展示;最后,鼓励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发现不同国家的不同声乐美,例如进行跨国视频交流等。总之,审美情趣的培养应体现在学生平常生活与学习中的方方面面,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内在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审美情趣的提高有利于声乐教育与文化传播的有效结合,进而为国家艺术事业的发展增添动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个国家的文化事业与其政治、经济发展情况息息相关,文化与教育的结合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是当今信息时代的诉求,因此与作为教育事业领头人的教师至关重要。首先,教师要紧跟时代潮流,提高其跨文化素养,例如在校内开展文化传播活动,进行有关文化主题的讲座;其次,学校要利用寒暑假对教师进行培训,使其具备融合教育与文化的能力,以符合声乐教育发展的水平,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播能力;最后,国家要为教师提供文化素养培训基地,关注教师的发展。总之,国家应当在声乐文化传播越来越快的今天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当今传媒的发展为声乐文化传播提供了新方向,国家也应当为教师队伍的培训提供新支持。只有这样,声乐事业下的文化传播才会朝着更广、更高质量、更快的方向不断进步,由此推动高校声乐教育的发展。由以上分析可得,在当代传媒的大背景下,高校要响应国家号召,将声乐教育与声乐文化的传播进行融合,这一融合产生了意想不到的作用,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例如学校教育模式的不完善、教育与文化传播的步伐不一致等,因此深化改革势在必行。只有不断完善声乐教育模式,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训,方能提高高校学生的审美情趣,为国家培养具有跨文化意识的声乐人才,以此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林莲.浅析普通高校声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J].教育教学论坛,2013(29):97-98.

[2]]吴建新.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9(11):32-33.

[3]董卿基.探究普通高校声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J].黄河之声,2013(03):22-23.

[4]金兆钧.光天化日下的流行[M].北京: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13):33-34.

[5]张彧.声乐文化传播对高校声乐教育教学的影响研究[J],2018(09):11-12.

[6]俞子正.声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第3篇:声乐教育范文

【关键词】声乐教学,培养目标,教学模式

如今,音乐教育逐渐融入到素质教育中,社会对声乐教师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等师范学校中的音乐教育专业以培养声乐教师为主,声乐课教学不仅注重学生演唱能力的培养,更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想象力的提高、视野的丰富,为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服务。目前,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会唱不会教,不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他人,难以胜任工作,这说明我们的音乐教育存在着问题,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音乐教育专业必须更新教育理念,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满足社会的需求,各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需要就教育目标、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等进行改革。

一、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

音乐教育对创造性思维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各阶段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音乐教师,为满足社会对音乐教育人才的需求,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教育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首先,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课采取小课形式,一名教师对人数固定的学生进行教学。优点是水平高的教师,可以很快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但教师的教学能力各有差异,固定的教师教学使学生难兼采各家之长。另外,教学中学生没有足够的实践机会。其次,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不够重视声乐教学法,课程开设很少,大多是讲座,或是毕业前进行突击教学。该专业的教师大多没有学习过教学法,缺乏教学经验。另外,对教学法学习效果的检验,也只注重理论,没有考虑实践,致使学生无法学以致用。第三,声乐课除了要求课程的教学要严谨外,实践活动也是声乐教学必不可少的。在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巧的基础上,将理论知识和声乐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找出问题并进行改进,在反复中提高自身的声乐水平,积累实践经验,这些经验也可以补充原有理论和技能的不足,促进综合发展。第四,声乐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集文学、舞蹈、音乐、戏剧等艺术素养和艺术技能于一体。因此,与以往其他学科的知识结构不同,声乐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完善,至少包括人文、音乐学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等三方面知识。声乐教师必须要有很高的人文素养。这指的是精神和道德方面的素质,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精神,是人的内在本质,也是感受幸福和快乐的能力。教师的人文素养是其人文精神和在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气质和修养,表现为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成长的关心,以及强烈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教师人文素养的核心是关心学生生存、促进学生发展,支撑和服务于该核心的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知识、精神和方法。声乐教师的技能代表其业务水平,包括资料的查阅、教学活动的设计、弹唱的示范、音乐知识的讲解、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和组织等,是其知识结构中不可替代的部分。技能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动作技能;二是内在的智能。在教学实践中,两种技能互相融合发挥作用。

二、声乐教学具体实施策略

首先,完整的声乐教学包括课前准备、课中调整、课后获取反馈信息。课前要对学生先天条件、思维方式、音乐悟性和音乐教育程度等进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授课时因材施教,并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制定一分详尽的声乐教学计划,如一个学期的训练标准和目的、技术要求和要点。课前准备还包括课堂内容的准备,如课堂演唱曲目的风格、背景知识、作者以及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相关声乐发展史、作者的谱曲特点等。授课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特点、接受程度有针对性地调整训练内容。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习内容、学生的接受情况等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增加师生互动。课后,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反馈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反馈信息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其次,要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声乐教师是声乐教学的主要承担者,起着引导的作用。所以,声乐教师不仅要具备技能技巧,还要有全面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声乐教学的发展。作为声乐教师,要有较高的音乐素养和专业技巧技能,同时,也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在理论上辅导学生,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如发音器官的特点、肺部与横膈膜等器官的特征、歌唱状态的调整、声域的区分、腔体共鸣与气息的关联、声音位置的高低以及演唱时的咬字吐字、音乐的表现力、声音的判断等。声乐教师的示范演唱要精准。示范演唱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示范演唱向学生展示科学的歌唱方法,使学生在感性和理性上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技巧有一个正确、完整的概念。同时,可以感受和判断自己的演唱和训练正确与否。声乐是较为抽象的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模仿中了解自己的声音特点,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独特而优美的音色。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心聆听学生的演唱,对其出现的问题加以判断解决,如声乐位置的高低、腔体开合和情感的表达等。第三,加强师生在课堂上的合作。在声乐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应该“相交作用”,组成“学习共同体”。声乐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解放学生的表演天性。因此,满足学生的自我需求是声乐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这个“学习共同体”中,教师起着经验共享者和讨论协商者的作用。在这个共同体中,师生之间要互动与交流,师生参与,平等真诚对待,发挥合作精神,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达成教学目标和自我超越。否则,学生会对教师产生敬畏情绪,不愿意表露真实想法。合作中要注意两点,一是声乐教师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必须理解和熟知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要安排和设计好教学过程,深入浅出,将知识重点传授给学生,并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二是课堂上要注意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于其他人的个体,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基础会因人而异,个人嗓音条件也不尽相同。所以,声乐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之后,要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三、结语

本文从课前教学的准备到课中的具体实施,从教学模式到教学方法,分析了目前声乐教学存在的弊端,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办法和方案,相信通过这些措施能给声乐教学带来一些启发。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将来的教学过程中要灵活探索和运用各种教学法,渐渐发现和找到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声乐教学改革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声乐教学的研究还要根据社会发展和需要做更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刘伟,王善虎,吕小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探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3(5).

第4篇:声乐教育范文

【关键词】音乐教育;声乐;教学改革

1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1.1声乐教学内容单一,失去传承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能力

高校应该慎重选择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内容,不断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因为我国的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基本是依照西方音乐体系制定的,所以科研能力不强,并且由于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中教学内容基本都是西方音乐,涉及中国传统音乐的部分很少,不但做不到发扬和传承我国古典音乐,还使教学内容不够丰富,不能完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声乐教学内容中,一些常见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都没有被囊括在内,几乎都是西方的各种音乐文化和西方的各种乐器文化。这些情况都会让我国的音乐教学慢慢失去传承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能力,并且离高校音乐教育创办的初衷越行越远。

1.2音乐教学目标不够全面,忽略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

我国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不应该把教育教学目标完全放在学生专业能力上,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示范能力。也就是说,高校音乐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唱”,也应该培养学生的“教”。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来,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的“唱”,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唱功,但是却不注重学生的“教”,忽略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

1.3忽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时,也不能忽视了社会对于音乐专业的需求。但是实际情况其实是反过来的,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往往是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而过于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满足了社会对音乐专业人才的专业需求,但是却不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除此之外,我国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能力普遍较差,并且不够重视对音乐课程的学习,因此无法提高综合能力。所以高校音乐教育声乐教学应该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虽然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很重要,但是不应该顾此失彼,导致学生的音乐素养得不到提高。

2改革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声乐教学的方法

2.1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职业素养

改革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必须要先完善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聘请专业的声乐教师。关于聘请教师的标准,除了要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以外,也必须要有一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应该做学生的榜样,无论是才能还是修养,都要能够给学生带来正面影响,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除此之外,声乐教学是相对综合性较强的一门学科,所以教师要尽量丰富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质量,尊重学生思想,及时跟进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表扬或鼓励。

2.2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展开教学

首先,高校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展开教学,把中国文化发扬光大。但是也应该以达成声乐教学目标为己任,创新、改革声乐课程,增强声乐课程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声乐能力和声乐认识。因为声乐归属于艺术范畴,有些概念可能过于抽象,学生难以理解,甚至会因为理解不了而对声乐学习产生抗拒心理,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尊重学生,鼓励学生,不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不用偏激的话语刺激学生。高校音乐教师只有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尊重学生的想法,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被动学习,但是这样的模式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并且教师也没有考虑学生吸收知识的能力,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线,围绕学生展开教学,不做教学的主导,而是学生的引导者,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完善教学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3解决有待解决的问题,提高声乐教学水平

传统的声乐教学并不能满足社会对于音乐教学声乐教学的需求,所以高校音乐教师应该针对当下的声乐教学情况,解决现在仍然有待解决的问题,并且还应该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完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声乐教学水平,为社会提供符合社会需求的音乐人才。高校音乐教师如果能够丰富教学手段,优化音乐教育方法,创新音乐教学内容,灵活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养成学生的声乐学习习惯,调动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就能有效提高声乐教学效率。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下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中声乐教学的改革是一个重点问题,也是一项重大挑战。高校音乐教师应该围绕学生展开声乐教学,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因为只有这样,高校音乐教师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音乐教师还应该完善声乐教学体系,改革创新声乐教学内容,达到了音乐教学的教学目的,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对音乐教育专业声乐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牛月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与方法探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0,12(1):75-77.

[2]修海林,秦润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绍兴文理学院音乐教育学“三课”的设置和教学实践[J].人民音乐,2007(3):18.

第5篇:声乐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声乐教学;训练分析

一、高校音乐教育声乐教学的训练现状

首先,声乐教学课程设置单一化,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当前大多数高校音乐教育中对声乐教学的训练方式仍旧无法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不愿主动地创新教学模式、改变教学观念。教师在台上讲解发音方法,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歌唱练习,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失去声乐训练的兴趣,更加不利于学生对声乐知识的理解、对发音方法的掌握,单纯只靠教师的理论讲解,试问有几个学生能够理解真正地做法?这种教学模式和训练方式导致声乐教学效率低下,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很多高校对于声乐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对声乐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校园内也缺少专业的师资团队,并没有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久而久之,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打消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改革高校音乐教育中声乐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高校音乐教育的教学过程中,一要树立学生的音乐意识、培养学生熟练歌唱教材中歌曲的能力;二要培养音乐专业学生传唱弘扬音乐作品的能力;三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并在学习中感悟音乐的魅力;四要开发学生的思维创作潜力,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创作型音乐人才。但是,以目前的高校音乐教育现状来看,大多数高校都被应试教育所影响,对于学生音乐素养的评价仅仅依靠考试为核心,并没有将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因此,加强高校音乐教育声乐教育的训练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促进学生将音乐理论和实践能力共同发展。

三、改革高校音乐教育声乐教学训练的具体对策

(一)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的声乐训练手段。当前很多高校音乐教师都已经认识到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训练手段,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训练效果和教学质量上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教师应该多学习多探讨,寻求更多更有效果的训练手段。当今时代是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都被广泛应用,在高校音乐教育的声乐教学训练中,教师完全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应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训练,这样可以有效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可以将声乐知识更加形象客观地展现给学生,方便学生理解应用。例如:教师在《龙船调》的声乐教学训练中,就可以先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峡江情歌》等同样音乐类型的表演视频。也可以同一首歌为学生准备多个选手表演的片段,让学生在观看中进行对比,并思考发音方法,从而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二)合理选择教学资源,完善教学内容对于高校音乐教育声乐教学训练来说,教材内容的选择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教学内容的质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声乐训练效果。教师在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格外慎重,要在立足于学生的音乐基础和接受程度上层层筛选。要合理选择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培养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升学生专业全面的音乐能力。《声乐发展史》、《声乐与美学》等都是很好的教学素材。(三)加强校企合作,给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学生在学校学习的音乐知识。进行和声乐训练,应该给予学生一个社会实践的机会和展示自我的平台。高校要加强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与企业之间建立资源共享库。音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各个相关企业参观和学习,也可以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在社会实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和价值,这有利于推动学生更加健全的成长。同时,学校和企业可以建立合作化的网络资源库,学生可以通过登录账号了解企业的最新动态信息,帮助学生在生活中灵活应用学校学习的知识,更快地适应社会生活。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一再要求下,部分高校已经开始重视音乐教育中声乐教学训练的改革,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影响,在改革中仍旧存在许多问题,声乐教学现状并不是十分乐观。因此,高校音乐教师必须正视音乐教育的声乐教学训练问题,并经过不断地创新和探索寻求解决方法。必须要紧跟时代的脚步,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加强校企合作,给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成长平台,促进声乐教学训练的不断提升,从而推动高校音乐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综合素质优秀的专业音乐人才,为社会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彭勇军.我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