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声乐基础教学范文

声乐基础教学全文(5篇)

声乐基础教学

第1篇:声乐基础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学生乐感;鉴赏能力

乐感是人们音乐创作和演唱的核心灵魂。音乐作品比较复杂,要想完美地诠释音乐作品的意义,就必须具备良好的音乐感。初中是学生形成音乐感的关键阶段,鉴赏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对学生自身的成长会产生很大影响。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不再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教育,要完成初中音乐教学任务,就要培养学生的乐感和鉴赏能力。

一、顺应新课改的要求

音乐教学并不是简单教授孩子们唱歌,更重要的是音乐乐感和鉴赏能力的提升,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音乐,进一步感受音乐的伟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音乐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被划分到新课程改革中。新课程改革对音乐教学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严格,要提升初中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等,提升进一步学习音乐的激情,从而更好的完成音乐课堂的教学任务。音乐文化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带给人们积极的效果。对学生乐感的培养需要有相应规范的制度和标准,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了解音乐的内涵及其本身的情感表达,感同身受。当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身的主动性得到一定的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也能得到一定的改变,初中音乐教学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二、音乐教育中培养音乐乐感及鉴赏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一)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从音乐课程的性质看,音乐课程的性质主要体现在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三个方面。乐感的培养不仅仅是提高自身素质,更重要的是通过提高乐感来了解不同的地域文化,丰富自己。通过培养乐感,可以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创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从学生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经过良好的专业音乐教育和音乐培训,一些人将来会选择从事音乐工作。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音乐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贯穿古今。乐感是音乐艺术家所必需的,它体现在艺术家的基本素质、创作过程等诸多方面。乐感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学生更适应音乐工作。

(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从音乐课程的基本概念来看,最重要的前提是以音乐美学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这也说明中国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正与中国音乐教育政策中的“美育”相对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要求在音乐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即乐感的培养,提高音乐素养。从中学音乐心理学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逐渐形成,具有丰富的情感和特有的人格。他们对音乐有自己的见解,有感性的感受。他们分辨音乐模式的能力非常强,听觉极其敏感。因此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龄,自然有自己的观点和音乐理解,所以这个年龄更适合培养和提高音乐的乐感以及鉴赏能力。积极引导和疏通青少年,培养健康、积极的音乐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乐感,同时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是十分必要的。从音乐美学的角度来看,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知、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这一理念基于我国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正好与我国的音乐教育政策相适应。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对学生乐感的培养和鉴赏能力教学正好可以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自身对音乐的感受,调节自身的乐感学习。通过音乐鉴赏学生可以细腻的品味音乐的内涵,发现音乐中的价值,通过感官的参与与音乐融为一体,产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音乐的熏陶,加深对音乐文化的感悟。学生通过不断的欣赏和感悟,加深对音乐知识的了解,当完全理解音乐歌曲背后的文化含义和表达思想之后,就可以培养自身的审美能力。

三、乐感培养的措施分析

(一)创设情境教学初中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处在音乐学习比较基础的阶段,因此,对音乐知识的认知水平相对来说比较低,对音乐的乐感并不能较好的把握,同时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会增加很大的困难。在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上,音乐教师如果能够引进良好的学习观念,对学生的差异充分了解,这样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例如初中音乐当中的《高山流水》曲目,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对这首歌曲的来源以及相关的表达情感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这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身临其境,使其能够真正的感受到古琴独有的魅力,用心去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再现的教学手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向往,使学生们在玩中学,学中乐,进一步培养对音乐的乐感,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也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在现代教育当中,多媒体教学手段已屡见不鲜,经常出现在学生的课堂教学中。当今社会是网络时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习,走进初中学生的教学生活。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可以将抽象的音乐知识理论形象地展现出来,不仅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音乐歌曲,还能为学生提供音乐教学视频,学生会感受到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吸引学习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够为学生的音乐课堂学习提供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当中,对每一节音乐课程都充满期待,在教学中逐渐提升学生乐感的培养,提升学生鉴赏能力水平的提高,促进音乐课堂的学习。例如教师在开展鉴赏课程之前,先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有关的音乐歌曲,歌曲背后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在鉴赏之前先让学生通过多媒体了解歌曲的背后情感,然后再为学生播放几首相关的音乐歌曲,其中穿插一些视频和图片,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最后再引导学生回归到当堂课所讲授的内容,让学生带着情感参与到音乐鉴赏之中,完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鉴赏能力培养的措施分析

(一)从意境入手,让学生在歌曲的意境中获得情感体验音乐的奇妙之处在于它能描绘出使人兴奋的意境和使人陶醉的情感。无论是歌曲教学还是音乐教学,都可以从意境出发,以情感为入口,这符合艺术审美的客观规律。《青春舞曲》是一首很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歌曲。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以歌曲本身的意境为基础进一步发展,开篇四句非常精彩,前两句实际是属于否定,相互之间既有相似的地方,同时又有巨大的差别,在审美上能够形成一种落差的美感。这首歌曲的环境以及相关的风格形式独具特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视听媒体的手段,对歌曲的内容进行剖析,制作一个相关的、富有生机的课件,将歌词、音乐以及相关的场景合而为一,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内心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唱歌后,根据歌曲的意境,让学生在背景音乐中背诵歌词,再次体验歌曲的情感。实际的课堂效果证明,学生能迅速进入歌曲的意境,并能富有感情地唱出歌曲。然后教师可以趁热打铁,激励学生说出歌曲内涵,从中领悟青春易逝的道理。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能够知道更加珍惜时间,爱惜时间,个个争做勤奋向上的好学生。

(二)鼓励创新,让学生在创新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音乐课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学生往往不满足于静静地听音乐,或者仅仅通过唱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更喜欢用动作来补充。唱歌和跳舞在表演中,动静结合,相辅相成。在《青春舞曲》的教学中,学生学会演唱后,可以引导学生用准备好的打击乐器作为歌曲伴奏,运用铃鼓作为伴奏,学生在实际表演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歌曲所要表现的情绪进行有感情的演唱。让学生了解相关内容,同时教师还应该教给学生一些维吾尔族的基本动作,学生分组练习,在实际过程中还需要一边唱歌,一边用打击乐器为歌曲《青春舞曲》伴奏,并请会跳新疆舞的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教师带领一块完成表演。这样学生能够边唱边表演,歌曲的内容将会表达得淋漓尽致。

(三)课外拓展使学生在知识拓展中获得情感体验音乐是一门非常人性化的学科。它需要思想的自由参与和情感的积极参与。音乐要想在学生心中真正发挥作用,教师必须选择合适的时间,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掌握合适的内容,拓展作品。只有这样才能感动学生的心,才能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内化。通过这种拓展,使学生有了更多的情感感受,不断完善自己的情感,在心中掀起波澜,进一步丰富音乐情感。

五、小结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学习是学生终身学习音乐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素质教育的趋势下,培养学生的乐感不仅有利于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和情感的熏陶,而且有利于学生情感思维的培养,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初中音乐教师应该通过有效的训练和欣赏课程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学生提升自身的乐感,进一步提高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利锋.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及鉴赏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杂志,2012,(12):122.

[2]任安莉.初中音乐教学中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9):196.

[3]吴疆.培养音乐乐感,增强鉴赏能力[J].艺术教育与美育,2012,(6):20.

[4]刘杨.优化初中音乐作业设计探索[J].民风(科学教育),2013,(04):150.

[5]蔡婷婷.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途径探讨[J].考试周刊,2016,(24):164.

第2篇:声乐基础教学范文

一、明晰整本书阅读设计思路

根据学情设计整本书阅读的思路,力求让学生清楚在不同的阅读阶段,自己所要达到的最基础的阅读程度。教师最开始要确定好一本名著的阅读方向。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进程选择不同的方法促进学生的阅读,比如通读阶段,可以采用跟读浏览、局部细读、整体阅读等;遇到难点部分,则适当补充背景资料,进行主题辩论等;进阶阶段,可补充联读篇目、评论性文章等。在不同的阶段,成果展示的策略也不同,过程性成果、总结性成果均需要教师一开始就设计清楚明了。整本书阅读设计思路清晰明了,学生阅读时就会有方向感,而且对于自己的阅读效果也有清楚的认识,这种方式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

对于意志力薄弱、自觉性差、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的学生来说,活动是提高他们阅读兴趣的很好的途径与手段。阅读活动的设计需遵循四个原则。一是活动必须服务整本书阅读。活动要能够促使学生完成整本书阅读,为教师的整本书阅读指导所服务,最终达到教师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有一些活动热热闹闹,学生看似参与度很高,但活动的语文素养“含量”较低,纯粹是为了活动而活动,不能促进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的提升。有一些活动“高大上”,能力要求过高,脱离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学情,导致每次活动都是少部分人展示的舞台,而大部分学生一直是活动课上的“观众”,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就失去了整本书阅读的兴趣。以上这两种都不是科学合理高效的整本书阅读活动。二是活动设计由易到难。初读名著时的活动可以设计得稍微简单一些,旨在促使学生能够完成整本书阅读;在突破阅读重难点时,设计的活动可以较难一些。这样,学生在完成由易到难的活动时,也就达成了整本书阅读的学习目标。学生的层次不同,活动的完成质量也不一样,简单的活动可以面向全体学生,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完成,对于较难的阅读提升活动,可以重点关注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较高的学生,让能力较高的学生带动能力较弱的学生,达成预设的学习目标。三是活动的学习目标明确。每个活动都要预设相应的学习目标,而且学生能够明确自己在活动中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活动参与兴趣,而且提高了活动的完成质量。四是活动的学习效果容易评价。没有目标的学习活动是茫然的,没有评价的学习活动是低效的。学生参与活动,目标明确,教师也应当及时地反馈学习效果,甚至让学生能够在完成活动的同时预见自己的活动效果,这样更能提升学生的活动参与度与投入力,使整个阅读活动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三、将整本书阅读与课本教学相融合

第3篇:声乐基础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校教育;声乐教学;俄罗斯声乐

俄罗斯声乐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其美声唱法具有俄罗斯学派独特的审美艺术价值,在这种声乐教学之下,培养出众多享誉世界的歌唱家。与俄罗斯高校声乐教学相比,我国高校声乐教学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而俄罗斯音乐对我国音乐艺术发展有深远影响,学习俄罗斯高校声乐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我国声乐教学模式,将给我国高校声乐教学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一、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现状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不断改革,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下国人对艺术类教育的关注,国内声乐教学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也推动了我国歌唱艺术和音乐创作人才的涌现,但是观察中国高校声乐教学,仍然存在一些显著的问题,具体体现如下:

(一)生源整体素质有待提升首先,由于高校扩招,导致近年来声乐等音乐艺术专业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较弱,音乐学习能力和敏感度都比较差,影响了后续声乐教学实施,也不利于培养更具有创造性和社会实践能力的优秀声乐人才[1]。

(二)声乐师资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升在生源增加、高校声乐教学不断改革发展之下,当前很多高校出现声乐教师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一些年轻教师缺乏声乐教学经验,而一些老教师又缺乏自主学习和进修意识,导致专业能力与当前教育需求难以匹配,声乐教学实施中教学方法落后,对学生的问题难以全面解决,对学生的声乐实践、伴奏演唱训练等方面的需求都难以很好地配合,影响高校声乐教学整体质量。

(三)教学内容与方式需调整优化教学内容体系不完善和教学方式单一,也是当前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明显问题。很多高校声乐教学内容体系比较单一,难以兼顾学生声乐基础知识理论学习、声乐技巧实践操作、声乐鉴赏分析、声乐舞台表演与实践、声乐演唱创作等多方面的专业学习需求[2]。而且在教学中,很多高校教师由于教学设施、教学能力限制,也难以进行教学方式上的创新,导致学生声乐训练学习的积极性比较弱。

二、俄罗斯高校声乐教学基本模式概述

俄罗斯声乐教学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如基本教学模式方面就值得我国高校分析和学习。

(一)专业化招生模式俄罗斯声乐教学在生源筛选方面更严格和专业。不同于国内的艺术类省级考试,俄罗斯声乐教育招生中,学生需参加学校组织的考试,对学生的音乐基本素养、专业水平进行筛选,想通过考试,需要学生有多年的声乐训练,在考前达到一定水平。且在声乐考试中会要求学生演唱多首不同类型的歌曲,考察学生的基础、天赋、临场发挥等多方面的能力。这样严格的生源筛选能够端正学风和吸纳更多具有潜力的专业人才,值得借鉴。

(二)灵活的师资聘任方式区别于国内高校声乐教师的招聘制度,俄罗斯声乐教育从业教师都是歌唱演员,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影响力和过硬的专业能力。这就保障了高校声乐教师队伍在声乐专业水平、表演能力、舞台实践等多方面的素质。保障了在教学中能够将声乐理论知识和教学融合,让学生获得更专业的教育[3]。而且俄罗斯对教师也会进行考核,没有通过者将解聘,这样也保障了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进步性。

(三)科学教学内容与多元教学方式俄罗斯声乐教学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方式也更加多元化。在俄罗斯声乐教学中不但有传统的声乐基础知识教学,而且在教学实践中有演出模式、比赛模式、考试模式和交流模式等多种实践学习模式。让学生在理论基础上能够获得大量的表演观摩、舞台歌唱练习、声乐互动交流的机会。在这样丰富多元的模式下,能够激发学生在声乐研究探索、表演学习等方面的积极性,也能为学生后续步入社会,成为歌唱家和声乐艺术方面具有更深造诣的人做铺垫。

三、俄罗斯声乐教学实践特点

除了在教学模式方面的特点之外,俄罗斯声乐教学在教学实践方面更独树一帜,具有很多灵活有效的教学思路。我国高校声乐教学在教学实践方面较为薄弱,推动高校声乐教学发展,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关键,下面我们就俄罗斯声乐教学实践特点进行分析,提取其中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的部分。

(一)基本功训练强度大,重视程度高严格是俄罗斯声乐教学的显著特点。声乐理论教学和声乐技能训练是声乐教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理论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对声乐发展史、经典作品创作背景、创作文化、歌曲情感等有全面了解,而声乐技能训练则包括简单练习曲、表达情感的练声曲等丰富内容。在俄罗斯声乐教学中对学生声乐理论和声乐技能训练的要求都很高,强度也都比较大。一般教师在教学中会根据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在基本功训练中重视气息长短的控制、强弱的控制,做充足的练习准备。而且俄罗斯音乐曲目中短句、音域不宽的练习曲很多,非常适合学生练习,这就保证了虽然练习强度大、要求严,但是不会削弱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能让学生充分了解基本功训练的重要,解决学生声乐训练目标不明确的问题。

(二)关注声乐实践练习,钢琴声乐伴奏训练多重视声乐教学中的声乐实践训练,尤其重视钢琴声乐伴奏的训练,是俄罗斯声乐教学另外一个显著的教学特点。在俄罗斯声乐教学中,会设置专门的钢琴伴奏人员,声乐教师只负责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的歌唱,不用兼顾钢琴演奏,会让教师的教学精力更加专注[4]。而且大量的钢琴伴奏声乐训练,能够让学生在声乐教学训练中练就与演奏者更顺畅地配合,歌唱者大量的钢琴声乐伴奏练习能够提升其与伴奏者的沟通和音乐反应能力,这对声乐学习非常重要,能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的声乐实践能力,获得学生演唱效果本质上的提升。

(三)声乐练习内容丰富,练习曲体系完善与国内高校声乐教学相比,俄罗斯声乐教学的练习曲体系更加完善,内容更加丰富,有利于学生制定练习计划。俄罗斯声乐教学内容中有很多俄罗斯本土著名音乐家创作的作品,这些声乐练习曲更有俄罗斯本土文化内涵,学生练习时容易理解其中的情感。比如《柴可夫斯基练声曲》《拉赫玛尼诺夫音乐会练声曲》等经典练习曲目,这些都是俄罗斯声乐教学内容中练习曲体系组成的主要内容。而且俄罗斯声乐教学中,教师会将练习曲与学生声乐表现特点和基础结合,更注重个性化教学,会为学生制定符合个人特点的相应练习曲,并进行针对性指导,这都有利于学生声乐水平的提高。

四、俄罗斯声乐教学对我国高校声乐教学发展的启示

结合俄罗斯声乐教学在基础模式、教学实践特点方面的优势和经验,在新时期高校声乐教育扩招和不断改革升级的过程中,为推动我国高校声乐教学发展,我们要借鉴俄罗斯声乐教学优势,将俄罗斯声乐教学优秀内容与国内高校声乐教学结合,实现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的融合进步发展。从教育发展角度而言,俄罗斯声乐教学对我国高校声乐教学所带来的启示有以下几点,在未来声乐教育发展中,我们要从招生形式、师资素质、教学内容模式与理念等方面进行高校声乐教学的发展和升级。

(一)高校声乐专业招生形式与培养理念需改革创新我国现有的高校艺术类统一考试模式不利于招收具有声乐天赋和一定专业基础能力的学生,未来我国高校声乐教学发展中,可以借鉴俄罗斯声乐学校招生模式,进行中国特色化融合。基于中国艺考生人数多的现状,将声乐艺术类考试责任划分到具体招生的高校,学校组织面试,甚至让学生面对具体学院的导师进行考试,用更精细化的考试,保障学生有一定的考前准备时间和方向,学校也能更具体地考察和摸底学生的水平,提高招生质量,避免声乐专业生源质量差。另外,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的培养理念也需要革新,当前的声乐专业学生培养方向模糊,不利于学生培养,借鉴俄罗斯声乐教学针对性强的特点,可以将声乐专业划分为声乐表演和声乐师范专业两类方向培养,有针对性地为两类方向学生设置声乐课程。在基础声乐理论教学环节,就可以邀请专业歌唱演员和专业声乐教师两类具有实践经验的老师为学生授课,在声乐专业知识教学的基础上,也给学生提供一些未来就业和发展方面的思想意识渗透,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和针对性,让学生在成为优秀独唱演员的基础上也能有更多面的发展可能。

(二)教学模式和艺术实践方式必须丰富和调整借鉴俄罗斯声乐教学模式和声乐艺术实践方面的教育经验和特点,在我国高校声乐教学中,也可以安排一课多师的教学模式。让教育特长不同的教师负责不同的教学内容,配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声乐技巧细节传递。当前我国高校声乐教学很多都是一对多模式,很多学生一起练声,或者小班分流上课,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借鉴俄罗斯声乐教学课时安排,保证学生的有效课时长度,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国内声乐教学中也可以设置抓本的钢琴伴奏教师,减少即兴伴奏这种不规范的训练形式,避免学生只有在正式演出中才能接触到正谱伴奏,让学生从声乐表演规范性上有提高[5]。其次,教学时间的保证不一定通过理论课堂和长时间练习,可以通过艺术实践的方式,以实践促学习,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声乐表演舞台和机会。好的歌唱家需要通过舞台实践和演出来不断地磨炼自己的歌唱能力。学校可以定期为声乐专业学生举办歌唱比赛和校园声乐表演的活动机会,并由教师引导,让学生积极地进行声乐技能的探索和练习,每学期练习更多不同的曲目,提高学生对声乐作品的处理能力,在实践中获得综合能力的成长。

(三)教师专业素质和钢琴伴奏训练能力需提高国内高校声乐教师招聘和聘任制度容易导致教师在自我提升上的倦怠,也不利于教师积极进行声乐教学创新探索。借鉴俄罗斯声乐教学中对教师的逐年考核、不合格淘汰的制度,我国高校声乐教学想获得发展,也要从教师队伍建设入手。第一,采取能力聘任制度,对教师声乐专业素质、教学能力、社会实践参与指导能力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综合考核,采取竞争上岗原则。第二,提高教师钢琴伴奏训练能力。由于钢琴伴奏训练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地位重要,教师应该具备全方位的钢琴伴奏训练能力,一方面,要能够准确地弹奏正谱,配合学生正规的声乐训练,另一方面,无论是配合专业钢琴伴奏教师合作授课,还是当前模式下的独立授课,都要有能够配合学生声乐表现进行伴奏、一边伴奏一边指导学生声乐实践的指导能力,能够在伴奏中融合声乐教学任务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指导。第三,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也需要提高。俄罗斯声乐教学的教师都是专业歌唱家,我国当前高校声乐教学尚没有这样配置的师资资源,但是教师要积极参加社会声乐实践,不断吸取新的社会声乐表演、演唱、创造、工作经验,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自身教学能力,构建与生活和社会连接更紧密的课堂。

(四)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声乐练习和教学实践以生为本是教学的关键,声乐是一门需要体验的艺术,学生主动探索和体验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知识。我国声乐教学在内容设置上也需要借鉴俄罗斯声乐教学,构建更完善的练习曲体系,并且以学生的声乐基础、学习兴趣、声乐情感需求,结合中国文化特色,选择适合学生进行声乐练习和教学实践应用的练习曲,用更丰富的练习曲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和演唱情感体验和表现能力,让学生能够提高声乐学习的意志和兴趣。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高校声乐教学发展中,借鉴俄罗斯声乐教学经验,我们要多吸取俄罗斯声乐教学精髓,进行结合中国实际的教学探索和创新,才能完善高校声乐教学,促进中国音乐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吕茵.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评《高校声乐教学与音乐教育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20,40(07):85.

[2]尹楠.俄罗斯声乐学派特点对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的启示研讨[J].北方音乐,2019,39(10):219+221.

[3]杨清强.浅析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的当代困境和改革路径[J].艺术科技,2019,32(04):268-269.

[4]王海州.浅谈我国高校声乐教学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J].黄河之声,2019(03):62-63.

[5]王沛.俄罗斯声乐教学模式及对我国高校的借鉴作用[J].长春大学学报,2018,28(08):98-100+108.

第4篇:声乐基础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校;声乐;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教师通过正确合理的教学计划,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策略和行为,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能,提升教学效率的教学方式。在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教学过程中,声乐课程与一般的课程不同,其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即实践性、应用性极强。当前,声乐课程主要在师范院校和音乐院校开设,从教学目的来看,师范院校声乐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学会如何教好声乐,这是其教学的主要目的。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不一定每人都是歌唱家,但是必须懂得声乐的基本理论和基础演唱技术,掌握声乐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能够将上述知识传授给学生。而音乐院校声乐课程的主要目的则大为不同,其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唱歌,学会使用各种乐器等,而声乐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并不是特别需要掌握的。由此看来,两种不同类别的学校,教学的目的有所差别。但是我们看到,当前存在一种现状,即师范院校声乐教育基本与音乐学院声乐教育的教学模式几乎一致,从课程的安排到教学形式、教学手段都基本相同,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师范院校是否有效,值得商榷。有效教学理念的提出,对于师范院校声乐教学来说,关键在于抓住教学的主要目的,充分发挥师生之间的主观能动性,以最快的速度最大限度的挖掘出学生的声乐潜能,使得其不仅学会声乐的基本理论、基础演唱技术等,还必须学会传授上述知识和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一、转变观念,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在声乐有效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主体,为保证每位教师能够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尽职尽责地完成指导工作,学校必须建立起科学的教师管理和评价机制,促进教师在课程中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在教学方面,我们发现,声乐教学与其他教学有一定的区别,即很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能够对声乐的基本理论、基础演唱技术有清晰的掌握,大部分的学生没有教师的教授,很难掌握声乐的理论、演唱的技术。尤其对于师范院校中的学生来说,与音乐院校学生相比,由于接触声乐知识较晚,对于怎么样发声、怎么样唱歌有所欠缺。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带有生活中发声的惯性。这就需要教师注意每个学生的特点,从最为基础的发声练习开始,建立歌唱的声音概念和发声运动习惯。要想达到这一点,需要教师一方面掌握丰富的声乐基本理论和全方位丰富的声乐知识,另一方面还需要具备敏捷的辨别声音的耳朵和思维能力,能够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正确发声及时进行纠正。第一,加强理论学习。教师应该加强理论学习和钻研,要为自己制定一个学习的计划,明确学习的内容以及时间。教师既要学习新课程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也要深入钻研活动课程的相关理论。同时,为了提高自身在声乐课程领域的业务水平。第二,强化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将学生尽快成为培养合格的音乐师资。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声乐基础、努力程度以及声乐天赋的不同,每个学生掌握的声乐基本理论、声乐发音正确程度都是存在一定差别的,如何让条件较差的学生能够更快更好的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对症下药。在每次教学活动以后,教师应该养成反思的习惯。要结合学生的各种表现,及时对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做出评价。并对照自身的教学与活动指导过程中予以分析,及时发展问题并予以总结,探索有效教学的方式,将声乐理论、正确发声方式等简明扼要教授给学生,同时教学方法深入浅出、教学手段灵活有效,能够易于学生接受。同时,教师应该积极撰写反思日记,将自己活动中的感受、想法真实的记录下来,为自己未来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二、科学管理,提高学生声乐素质

对于声乐课程来说,不仅是一门声乐学习的课程,更是一门教育学课程,不同于音乐院校的声乐课程。对于师范院校的声乐学生来说,演唱得好是专业特长,能够教好学生则是他们的责任,这对于师范院校的声乐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需要懂得声乐的基本理论和基础演唱技术,掌握声乐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而且能够将上述知识传授给学生,知识结构要更宽更合理。这就需要我们科学管理,提高学生音乐修养。当前声乐课程,必修课在一、二年级开始,主修课在三、四年级开始。必修课的开课形式为集体课的形式,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声乐基础知识、基本的歌唱技巧。主修课开课形式为个别课,主要要求能演唱有—定难度的作品,对于声乐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声乐教学能力,为未来到课堂上教授课程打下基础。笔者在实践中发现,现行的教学内容与方式有如下可以优化之处,以便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第一,采取学习激励机制和末尾淘汰机制。在现行的体制中,学生在对应的年级学习一样的内容,无论掌握知识的程度如何,最后能够顺利升到上一个年级。这样学生一方面容易产生无所谓的心理,另一方面,滥竽充数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基于此,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学习激励机制和末尾淘汰机制,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以提前学习主修课,逐步学习比较有难度的作品,提前接触声乐教学的方式方法;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则要求其继续在必修课程中进行学习,达到必修课程要求之后才可以继续学习主修课课程,以竞争机制促进学生努力学习,而不是单纯以年级进行区分。第二,考核应该体现出一定的区分性。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其考核的主要方式在于基本的声乐基础知识、基本的歌唱技巧掌握情况;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除了上述要求之外,还应该考核声乐教学基础知识,并采用实际教学的考核能力。第三,教学内容应该体现实用性。除大纲要求的基本教学内容之外,可以适当教授中等师范院校和中学音乐课的内容,让学生尝试对其进行模拟教学,并指导学生之间互评,相互之间取长补短,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积极探究,确立科学教学方法

在声乐艺术中,声音似乎是最主要的,其实不尽然。通过刻苦的训练、科学的教学,坏嗓子是可以变成好嗓子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声乐教学中起到关键的作用。第一,讲授教学。讲授教学是指教师在讲授知识、原理中的教学方式,适用于理论课教学和对音乐作品的分析以及声音训练课的原理、原则、要求等的讲解。讲授艺术的要素是:既要讲授内容充实,逻辑性强,条理清晰,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还要例证生动恰当,趣味性强。同时,论证合理,易于接受,在得出结论之前,最好启发诱导学生试作结论,以收心领神会、一拍即合之效。第二,训练教学。训练教学是指教师在声乐训练课中的教学方式。训练艺术的要素是:一要选择练习曲目具有吸引力,使学生一听就爱,就想学;二要教师范唱生动感人,并可慢速,使学生得其要领;三要练习突出重点,抓住难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要捡了芝麻丢西瓜;四要“微笑教学”“平等练声”,上演成功的“师生二重唱”;五要纠正学生发声弊病时可采取教师学唱夸张法,把学生的毛病置于“放大镜”下乃至“显微镜”下,使其发觉、认同,以利纠正。第三,语言教学。无论是讲授还是训练,都离不开语言,所以语言艺术是体现教学艺术的有力工具。语言艺术的要素是:一要准确精炼。不要说模棱两可的话,也不要说废话;二要规范标准。要说普通话,不要说“这个”“那个”“那么”“然后”等赶时髦的话;三要生动幽默。要用巧妙的、出入意料、引入发笑的双关语、歇后语和比喻、夸张、排比、借代、设问、反话等修辞手法,加强语言的生动性。如用“打哈欠”状态比喻发声时喉咙张开的姿态,用“叹气”的感觉体会低声区的气息流动,用“笑”的肌肉运动提醒颧骨和面部肌肉的积极运动等等;四要富有节奏感。声乐教师要懂节奏,使语言具有音乐美与节奏美,轻重缓急、高低快慢、抑扬顿挫,都要十分讲究,要避免平铺直叙的“一字调”和“催眠腔”。第四,组织教学。笔者在课程中尝试让学生上台扮演教师角色,使得其既学会唱歌,又学会怎么讲教授唱歌。组织教学包括课堂组织与课外辅导组织,都要讲究技巧,尤其是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以便学生未来能够更好的适应课程教学的节奏。

四、师生互动,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知识被动的进行接收,教学的效果令人堪忧。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让传统意义强调把知识从教师声音中传送到学生的声音中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发起者、组织者、监督者和评价者,而学生则是参与者、活动者、学习者与收获者。声乐教学的目标只能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得以实现。因此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其自学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声乐课程的教学效果。声乐课程中的目标教学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将学生置于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要实现这一点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第一,充分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师范院校的声乐专业学生尽管不能熟练掌握声乐基础知识等,但是其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如果让几个学生一起进行声乐学习,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呈现几何数级别的增长。声乐学习以及声乐教学恰好就是一种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又能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实践性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应该信任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搞好声乐教学的前提。第二,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在学生学习声乐过程中,如果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进行自主学习,他们的兴趣将会更加浓厚。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让学生既充当学习者,又充当教学者,使得他们既学会学习声乐,又学会如何教授声乐。第三,充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声乐教学的课时紧,教学活动需要讲求一定的效率。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通过观察、思考、研究,总结出相对科学的声乐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当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等同于完全否认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对于高校声乐课程教学来说,教师的引导和辅助作用更加明显。因此要确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基本原则和教学观。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并不容易,其要求学生在基本知识、声乐教学等方面都有较高的修养,但是如前所述,当前学生基本声乐素质还达不到以上要求。因此,在进行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通过各种形式使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同时加强相关的指导引导,成为学生主体地位目标实现的引导者。

参考文献:

[1]陈晓鹏.浅谈高校声乐课的有效教学[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08).

第5篇:声乐基础教学范文

人类的语言或语种虽然不同,但不同民族的声乐审美情感是具有共同性的,因此很多不同民族的声乐艺术或声乐学派,在声乐的艺术实践教学中同样重视语言的创造功能和声乐的语言教学与训练。意大利学派的著名作曲家兼歌唱家培特罗?托西(1647~1727年)曾经这样说:“如果一个歌唱者咬字不清的话,他就无法使听众获得歌唱中来自歌词的大部分美妙之处;这样一来,他的歌唱也就失去了感染力。如果歌词唱不清的话,那么人的嗓音和小号或双簧管的声音就没有什么差别了,这个缺点是很严重的,但是现在不少人都有这个缺点。然而歌唱者不应当忘记,只有借助于歌词他们才能够胜过器乐家……纠正咬字方面的缺点这一工作过去从未像今天这样必要。”又如19世纪的意大利学派的杰出声乐教育家弗兰切斯科?兰培尔蒂(1813~1892年)在《歌唱的艺术》一文中写道:“一个歌唱者身上即使集中了为取得高度艺术成就所必需的天赋资质,但他若设有掌握正确的咬字,他仍然会感到自己无活动能力,而且永远不可能达到完美的境地。”很多优秀的民族歌唱家,所以创造了完美动人的声乐形象,正是由于他们掌握了各自民族语言美的特质与规律,运用精确、熟练的韵技巧,以清晰、生动、优美的语言与音乐的完美结合表达了生活情感的结果。声乐的民族风格民族化问题虽然包括很多内容,但它的中心问题仍是语言问题。不同的民族声乐与声乐学派所形成的特殊风格与色彩,关键还是语言的作用。声乐语言是音乐化的艺术语言。所谓共同性是指声乐语言与舞台艺术语言有着共同的表现规律。

声乐语言本身也属于舞台语言的范畴。因为就舞台艺术语言的表现形式来说,基本上是两种形式,即一种是说白式的舞台语言;一种是歌唱式的舞台语言。在说白中则包括散白和韵白,韵白则主要包括吟诵与板诵,吟诵主要是指戏曲或歌剧中的韵白,它比散白有着更加明显的韵律感;板诵主要是指说唱艺术中快板、快书、数来宝之类的韵白,这类韵白则更具鲜明强烈的节奏感,它的节拍规律更加明显突出。而歌唱式的舞台语言则突出了它在表现上的音乐旋律性。但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舞台语言,它的创造材料都必须是有声语言,这样在语音基础的咬字吐字的基本技能上,在声、韵、调、音节结构变化的基本规律上,在语调、语气的情感体现上,在轻重、快慢、抑扬、顿挫的语言处理上等等都有着共同的艺术规律。这就是说,说的语言与唱的语言有着共同可以依循的创造方法。而唱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又是建立在说的语言的表现基础上的,它是说的语言的音乐化。因此,声乐语言教学的内容应重视基础训练与基本理论的学习,即说的语言的创造基础,也是唱的语言表现的基本功。像语音正音的规范化教学,只有首先说念准确了,唱才能准确;又如语言的思想意义的挖掘与表现所依循的分析方法也都是一样的。我们现在不少声乐演员(主要是指艺术歌曲演唱者)只会唱,不会说。他们有时借助旋律节奏的拖腔、拉音变化掩饰了语言的缺陷,然而一旦说白,这些缺陷就暴露无遗。如字音的错误、发声缺乏力度共鸣没有支持点等等。如果只能进行所谓的“艺术的唱歌”,却不能进行“艺术的说话”,那么,作为一个主要以有声语言的创造工具的艺术创造者来说不能不说是十分遗憾的缺陷。传统的戏曲与说唱艺术的语言教学训练有着十分成功的经验,这不仅因为唱功与念功同样是艺术表现的工具,并把念功做为唱功的基础进行训练。“千斤话白四两唱”虽过于夸张,但却说明说比唱难。只有说好了,才更能唱好。传统的戏曲与说唱演员大都有坚实的艺术语言基础,他们的说和唱在气息的控制与共鸣的发挥、声音的造型与音色的变化、咬字的力度与吐字的圆润、语言的处理与情感的体现等方面既有共同规律,又有不同特点,但都能做到唱念和谐,行腔自然。然而我们的歌剧演员或歌唱演员往往在念白的功夫上就远远不及戏曲与说唱演员。这说明要造就一个民族的声乐演员必须具备全面完整的表现舞台艺术语言的技能与技巧,使他们具有丰富的舞台艺术语言的修养。

那些把声乐语言基础课仅仅局限在一般“正音课”的范围显然是不够的。声乐艺术语言方面在全面系统的教学训练中有与一般舞台艺术语言教学的共同性,而另一方面它又必须从声乐艺术综合性的特点出发,在语言的呼吸共鸣与气息运用上,在咬字吐字拖腔、拉调的旋律上,在语言形象的性格化与声音造型上,在语言的技巧运用与情感表现上等都必须有助于声乐艺术形象的完整体现、必须符合歌唱的艺术规律。也就是说,要求语言的教学不能脱离整个声乐艺术的教学,音乐与语言的教学虽具备独立的教学体系与内容,而又必须把握它的综合性与相辅相成的共同创造。只有这样才能共同完成声乐艺术的教学任务。声乐语言教学的基本任务是:首先,以语音学基本知识为主导,结合声乐语言在行腔中的表现规律,进行全面系统的发音,正音、咬字、吐字、引长、归韵、收声的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并分别根据说与唱在语言表现上的不同与舞台语言的艺术要求,着重掌握行腔运字基本功。掌握辨音审字的方法,在辨证方言、使语言规范化的同时,使字音在行腔中喷、弹、点,送与开、齐、合、撮变化自如,结合呼吸共鸣的不同表现,掌握发音、发声的基本原理,并在实践中使语言逐步达到字正腔圆的艺术效果。其次,根据不同教学对象与音色特点,使他们掌握声音造型的基本方法,扩大他们的声音变化幅度,以适应不同声音的造型任务,增强他们在说与唱中的描情叙意的形象性与人物语言和歌唱的性格化表现。此外,掌握语言节奏、韵律、轻重、快慢、抑扬、顿挫、连断等语调、语气表现的基本技能与技巧,进行有针对性的基本训练,增强与丰富声乐语音的音乐性。另外,掌握运用声乐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规律,提高他们分析、体验、感受与表现语言的能力,以便充分发挥语言的情感与逻辑力量,增强语言表情的动作性,使歌唱逐步达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在基本理论指导下技能技巧训练的同时,还必须较系统地掌握声乐语言的理论知识,提高声乐语言的理论修养;使学习者具有分析声乐语言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推动声乐艺术的创造。声乐语言教学是技能技巧性很强的专业基础教学,为此必须注意教学方法的运用。加强数学的实践性、针对性与协同性,以提高教学效果。教学的实践性,是指声乐语言教学必须进行循序渐进的技能、技巧的基础训炼实践,声乐既然是音乐化语言艺术,通过有声的基础训练实践是锤练基本功的最重要的途径。

有声语言或音乐化语言的表现既是生理机能的发声器官的协调动作,又是心理因素的思想情感的直接体现,前者具有一定的语音习惯动作的适应性,要改变发音器官的习惯动作,不加强训练实践是不可能的。同时舞台艺术语言绝不是日常生活语言的简单再现,它具有艺术美的创造要求,尤其是音乐化的语言,它的一字一句、一声一腔,气息的运用,共鸣的发挥,语言的处理,声情的表现,都是通过具体的艺术实践而创造成功的,即便是像传统戏曲声腔中一些程式化曲牌旋律也要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通过一定润腔手段达到词曲的和谐适度,而心理因素的准确反映也必须对语言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与体验,不断实践,才可能取得声情并茂的效果。作为艺术创造,歌唱演员需要对语言具备专业的敏感,生理的或心理的,既然是有意识的活动,只有在反复实践中才能产生在一定条件下的生理与心理的反射。如口腔共鸣要求母音在不影响词义的条件下,口型可以有一定夸张的开度,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掌握它的分寸。此外,教学实践必然与演出实践相结合起来,才可能逐渐巩固学习的成果。教学的针对性,是指必须根据不同教学对象因材施教,这是因为人各有声,方言各殊,声音、语言素质都各有特点。比如有的人n与I不分、有的人en与eng不辨……这样就要在正音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的辨音训练。为了掌握每个教学对象的语音状态与方言习惯,可以做方言检查,以便找出对应规律,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可以把大课与小组课,集体课与个别课互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完成不同教学任务。此外,不同声乐形式有着不同的专业艺术要求。戏曲声乐的唱词不同于曲艺声乐的唱词;民歌的歌词不同于艺术歌曲的歌词,不同民族与地方语言的差异,演唱中语言的处理,声腔的表现不同,对语言的训练与实践必然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要求。教学的协同性,是指声乐语言的教学要与其他有关声乐艺术的教学联系起来,协同一致。比如声乐的歌唱教学与语言教学虽各有不同的教学内容与任务,但教学目的应该是一致的。语言教学为歌唱教学奠定基础,歌唱教学应该为美化语言服务。为了培养与造就声乐艺术人才,—切有助于声乐艺术完整全面体现的教学都要协同起来,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