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声乐教学学情分析范文

声乐教学学情分析精选(九篇)

声乐教学学情分析

第1篇:声乐教学学情分析范文

【关键词】声乐教学;情感培养;意义

歌唱是我国传统艺术之一,自古以来其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而经过时代的变更社会的发展,如今其已经发展成为多个种类,声乐即为其中一种,并且近年来受到大众的广泛喜爱,声乐学科的学生数量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对于传承和发扬歌唱艺术来说是很有意义的。声乐教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其中涵盖了多方面的知识和内容,如物理学、语言学、表演学等,并且为了能够使歌唱更具活性更具感染力,还需使情感充分融入到歌唱中,以上种种都使得声乐教学越发复杂。

一、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意义

(一)增强情感表达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情感是非常有必要的,其可以使歌唱者轻易捕捉到歌曲的内在,也能够通过自身的理解和表达使观众感受到来自歌者或是来自创作者的情感。另外,经过声乐教学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发声技巧,此时学生可以将情感表达与发声技巧结合,如此一来不仅能够使学生的个人技能提升,也能使学生的情感表达方式得到充分的丰富,在学生掌握情感表达方式并能够灵活运用后,其可以通过自身情感的表达使同一首歌曲展现不同的魅力[1]。

(二)加深对声乐的理解

声乐教学受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习俗等方面的影响,这也使得声乐内容得以丰富,但却给学生的学习和表达带来了挑战,我国声乐学生在接受声乐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往往会接触到很多不同元素的声乐内容,如何使学生真正了解不同国家的声乐并完美演绎出来,已经成为声乐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之一。目前来看,除了对学生进行声音基础知识普及外,培养学生的声乐情感也是很好的方式,通过感受声乐情感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到当地文化,或者当地声乐方面的特点。

(三)正确理解音乐

声乐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但如何使学生真正理解音乐作品的含义也是目前声乐教学的难点,尤其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理解能力不同,审美观更是存在很大的差异,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学生无法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在含义,甚至会因个人喜好问题而过分喜欢某类音乐作品、排斥其他的作品,这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但通过情感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在唱出该歌曲的时候自然而然的感受到其中的意义,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歌唱等方面的提升均能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2]。

(四)拉近歌者与听众的距离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得歌曲传播和演唱方式都丰富了很多,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不难发现,当代社会的歌曲有多种类型,如励志歌曲、情歌、欢快的歌曲等多种类型,听众在听歌曲的时候只要用心听即能感受到歌唱者的感情,甚至可以幻想出歌曲中的人物、场景或故事,如此一来歌者与听众则可以迅速产生共鸣,若是现场歌唱更能打动听众的心,并且听众往往会通过不同的方式与歌者互动,如此也会使得歌者的情感表达更为强烈。

二、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措施

(一)注重因材施教

在声乐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也是很重要的,声乐的世界是多姿多彩,而学生的性格、接受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审美观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若在教学中使用学的手段,会造成很多学生不适应甚至会渐渐失去信心和学习声乐的兴趣。因此在今后的声乐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擅长的部分,如有些学生天生拥有一颗乐观向上的心,教师可以尝试让其多多尝试欢快或者励志类的歌曲,而如果面对的是较为内向的学生,则可以让该类学生多多尝试婉转或者深情的曲风,如此一来则能够使学生在适合自己的领域中不断发展和前进[3]。

(二)注重情感带入

在声乐教学的情感培养中教师可以在传统教学方式上做出改变,如将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与相应的音乐作品结合,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眼睛闭上,用心灵来感受音乐的声音,同时以适当的情感将故事叙述出来,此种为情感带入法,可以使学生更直接的感受到音乐作品的真正含义。使用情感带入法的关键在于,学生可以将自身想象成为音乐作品中的主人公,以主人公的姿态和心理唱出歌曲内容,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使学生的情感表达更为强烈,能够轻易引起其他人的共鸣。

(三)保证吐字准确

由于我国是由多个民族组成的大国,声乐学生中也有很多来自不同民族或不同地区的学生,此类学生的普通话不够标准也会导致听众无法听清歌曲的歌词,这对于歌唱者表达情感、听众感受歌曲的魅力和情感等方面都会造成阻碍。歌词是音乐作品中的重要部分,其充分发挥了语言攻势使歌曲更富有张力和活力,因此在今后的声乐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帮助和指导学生,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吐字清晰、表达有力,如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歌词小活动,如此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歌词表达能力有所提升,也能充分活跃课堂气氛[4]。

三、结语

综上所述,情感培养是声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情感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其需要学生和教师的不懈努力,一点点累积经验和相应的情感积累,才能将感情在歌唱中表现出来,使歌者的表达更具感染力,使听众更容易进入到歌者的世界中,这也是歌者和听众产生共鸣的重要途径之一。虽然目前来看我国声乐教学中已经渐渐重视起情感的培养,但方式和教学成果方面依然有待改善,因此相关机构和人员应加强此方面的研究和实施力度。

参考文献

[1]孙倩文.浅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3(01):251-252.

[2]徐亚楠.浅谈声乐教学中情感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J].音乐时空,2015,10(11):162.

[3]邵瑞.浅谈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J].戏剧之家,2015,15(06):190.

第2篇:声乐教学学情分析范文

一、音乐作品分析的内涵

音乐作品分析是揭示音乐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对于一部音乐作品来说,音乐作品分析是以音乐作品本身为出发点,阐释作品本身及各部分的规律、结构样式之间的相互联系。在现实的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技能的快速提高,教师都注重技术方面的教学。但是,却忽略了对音乐作品的分析理解,从而导致学生不能准确地把握情感。因此,为了使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全面的把握和认识,教师要从文学和技术两个层面,引导学生运用各种知识对音乐作品进行综合分析,注重对音乐作品的分析,提高学生表达音乐作品的感情和内涵的能力,提高学生作品分析能力。其中,文学层面主要是同文学语言把音乐作品表达出来,从作品的背景以及作曲家的背景入手,分析作品的风格,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而技术层面则主要是对作品主题、节奏和旋律等方面进行分析,则重的是对音乐理论方面的分析。为了更好的了解作曲家的思想感情,对音乐作品从这两个层面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能够提高了解作品是如何展开主题、体裁和曲式结构等各种音乐结构,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各种情感因素的表达能力。

二、作品分析在声乐教学和演唱中的运用

(一)针对自己的本身的声乐特点,科学的选择曲目

在声乐教学和演唱中,选曲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对于一个教者和歌者来说,教好和演唱好声乐曲目的前提是,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声乐曲目。首先,在对声乐曲目进行选择的时候,要针对自身的声乐特点,如:嗓音技巧、修养、气质等等,选择和自身特点相匹配的曲目作品,才能分析理解适合自己的声乐曲目,才能在教学和演唱中充分发挥自己唱法、声部、音域以及音色等方面的特点,才能更好的表现歌曲作品。如《三套车》是一首男高音独唱歌曲,其音域是A-D,具有浓厚的俄罗斯民族音乐特点,旋律具有很强的抒情特点,适合音域宽广、富有弹性的男高音演唱。如果我们不去分析理解曲目,不管自己的嗓音适合不适合演唱这类声乐作品,那么不仅不能表现出歌曲的内涵,甚至会损坏自己的声带。同时,在一定的程度上,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思想性格气质等都会限制可唱曲目的范围,因此,不能要求一个缺乏文化,没有人生经历的人去准确地表现出一首作品的丰富内涵。

(二)如何分析歌曲艺术风格,增强演唱水平

在不同的地区、国家以及民族中,声乐作品具有不同历史时代和不同的体裁形式,因此声乐艺术各具风格,是由很多不同的因素构成。为了反映出歌曲这些不同的风格,表现出这些风格的特点,在演唱之前就要准确地分析了解歌曲的艺术风格,通过演唱活生生的把声音体现出来。如:傣族歌曲作品具有悠长细腻的旋律,表现出了傣族人们善良和温柔的风土人情。另外,在全世界,各民族的歌曲都具有各自特头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如:朝鲜的民歌大多以三拍子、九拍子等为节奏类型,具有灵活多变的旋律;而意大利民歌则富有歌唱性和浪漫色彩的特色,具有流畅生动的旋律。由此可见,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语言声音情态和民族个性。

(三)如何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情感基调,再现作品的社会生活

任何一首声乐作品都反映了作曲家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悟,因此,为了准确地表现出作品的内涵,深刻地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在演唱的过程中,要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情感基调进行分析了解,准确地再现作品当时的社会生活。如:产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义勇军进行曲》,深刻地反映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为国战争的革命豪情和斗志,刻划了中华与民族的艰难。因此,为了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演唱者要详细地分析歌曲的历史背景,不能仅从歌词上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不但要弄清词意,还要弄清作者创作时的背景和用意。

(四)如何分析曲调、伴奏织体、歌词以及曲式结构

第3篇:声乐教学学情分析范文

众所周知,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基础理论知识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高师声乐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对理论知识不够重视,在课堂上只是一带而过,更甚者根本在歌唱实践前不教授理论知识,直接对学生进行歌唱实践训练,这不仅没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还会因学生在学习声乐过程中没有歌唱理论基础,而造成在歌唱中带有很大程度的主观性,没有方法随意唱。这不仅使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还容易给学生造成声音嘶哑、声带小结等问题。更严重的是,学生毕业后,走上中小学声乐教师的工作岗位,用这样的方法再教下去,那后果是可想而知的。高师声乐学习中,有诸多必须掌握声乐的理论知识,如:掌握人体的生理结构、歌唱发声器官和歌唱时的姿势、歌唱声音的分类和怎样识别声音的性质、歌唱的共鸣、歌唱的咬字、吐字和处理语言的方法、声域的分类、歌曲分析和表现等等。这些声乐基础理论知识,是需要系统地学习和了解的。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歌唱的声音概念,培养学生对歌唱声音正确与否准确判断的能力,还有知道不正确的歌唱声音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同时要掌握把不正确改为正确的方法。教师是学校的依靠力量,我们要培养音乐教师,一定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不断的更新新的教育理念,这样才能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

二、强化声乐教学方法的改进

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专业的学生,应掌握教学的基本要领及教学规律,要学会发现、分析、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组织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值得一提的是,高师声乐专业的学生要了解关于童声训练及儿童变声器的嗓音保健的方法,这对于他们将来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师这一职业尤为重要。另外,还要掌握能激发中小学生的学习热情的方法,使学生通过音乐课,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认知能力。由此可以看出,高师声乐课不仅仅是“教唱”这么简单,我们必须全方面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范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范唱可以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也是引导学生掌握演唱技法的一种直接的手段。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学生最直接接触、聆听的是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每一位具有歌唱示范能力的声乐教师其平时的演唱及课堂上的范唱对学习者的影响是无可估量的。因为每个人的生理条件、学习声乐时间的长短、演唱经验、对作品的理解及知识积累的深厚与否是不同的。有的声乐教师声音条件宽厚而不失明亮,如果学生盲目地模仿教师宽厚的声音,就会造成压喉、声音暗淡而失去光泽;有的教师歌唱声音非常的明亮,如果是嗓音宽厚的学生去模仿,就会出现喉头挤压、气息不稳、声音过紧的后果。所以,在声乐教学中,不能让学生盲目崇拜,不假思索的模仿老师的声音。要引导学生学会分辨声音、掌握声音、创造声音。教师在使用范唱教学方法时一定要认真地、准确地、有感情地、有表情地把声乐作品演唱出来。有些教师在做示范的时候,不从表达作品的角度出发,只是局限在让学生模仿自己的声音,这是非常错误的方法,往往容易把自身的缺点强加给学生,会使声音条件不错的学生变成声音暗淡、嘶哑,这些缺乏科学研究是声乐演唱技法,会导致学生失去对声乐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关于这一点,应该引起声乐教师的高度重视。还有的教师在示范演唱的时候,没有全身心的表达作品,只是完成任务一样的唱一遍,这同样不可取。教师应该用灵感启发演唱,应该是正确方法的体现者,教师要通过范唱,为学生营造一定的音乐想象空间,教师要为学生的利益而充分熟悉声乐的科学性,要指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声音特点,让学生将声音置于丰满自然的形态上,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同时,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声音鉴赏力、创造力和独立分析作品的能力。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应掌握教学的基本要领及教学规律,要学会发现、分析、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在声乐教学中,学生占主体地位,教师是解答声乐问题的引导者和顾问。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在演唱技巧正确的前提下,对作品风格、结构等方面独立进行分析。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组织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此外,在声乐教学中,要为学生以后的工作能力打基础,教学生掌握和运用基本的教学方法,即示范、比喻、对比等教学方法;不断渗透、教授他们掌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学生了解青少年变声期嗓音训练和保护的方法;在分析声乐作品中,找出技术难点和解决难点的办法;掌握初、中、高不同层次教学的方法;了解声乐伴奏的重要作用和基本方法;在教学中,教材选用和搭配的方法;以及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和处理教学过程中矛盾的方法;使学生通过音乐课,提高审美能力的教学方法。由此可以看出,高师声乐课不仅仅是“教唱”这么简单的方法,我们必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全方面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强化能力教育

笔者认为,在声乐教学中,不仅要设计与教学目标相符的教学方法,还要时刻记得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将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要培养他们站在讲台上的所需的专业能力,为学生提供教学实践平台。因此,我们可以采用试讲的形式来提高学生任教的综合能力,教师命题或学生自选题目均可,让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大量的专业知识,随后写出教案,再登上讲台试讲,组织其他同学评课。这样,在准备的过程中,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声乐作品的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其他同学的评课能力,使他们在共同讨论、共同分析中共同进步。在试讲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控制课堂的能力、应变和即兴的能力,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为他们将来走上讲台,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可以采用论文写作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知识广度与深度的认识能力。教师定题目或学生自选题目,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结合论文题目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分类,同时根据自己的认识观点进行论文写作。还可鼓励学生做调查报告,调查对象为中、小学生,调查学生对目前中、小学音乐教育模式的满意程度,这样,在写作和调查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论述能力,也增加了他们对将来工作对象和内容的了解,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和科研奠定了基础。

四、强化因材施教机制

在高师声乐教学中,“因材施教”的特点尤为突出。要根据学生的声音条件,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声音条件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曲目,这对学生的演唱方法和演唱风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丰富的教学曲目,可使学生接触到不同作曲家、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可以使演唱具有多样性。在选择曲目方面,首先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学生的音域。根据学生的声音条件,进行可塑性规划。在学生一入学,根据学生的声音特点,为学生制定一套声乐学习计划,按计划、按步骤进行教学,例如,从一个八度开始训练音色,逐渐到一个半八度,再到两个八度,同时解决“换声区”的问题,使学生循序渐进,绝不能盲目拔高。对于入学前没有接受过系统声乐训练的初级阶段的学生,尽量选择篇幅较小、音域较窄、旋律较易的歌曲,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对于已有稳定、良好的中声区的中级阶段的学生,要选一些结构较复杂,音域跨度较大、情绪起伏较大的声乐作品,在巩固已有的声乐歌唱技巧的同时,进一步扩展音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声音驾驭能力。对于演唱技巧较为成熟的学生来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歌唱修养和艺术表现力,要选择一些情感对比强烈、结构复杂、篇幅较大的作品,同时还要注重舞台表现能力的培养。在选材时,尽量选一些有音乐形象和思想内容健康向上、艺术性较高、训练价值较大的声乐作品,帮助学生掌握对作品的处理和表现的方法,找出歌曲主要情绪和情感变化的层次,唱出作品的表情符号,在歌唱中合理地运用气息和力量,声情并茂的演唱作品。同时,还要让学生接触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了解和学习中外优秀民歌,拓宽学生的音乐思维,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同时,还要注意声乐教材的不断更新,关注中小学及中师音乐教材,使教学与实际相结合,以适应基础音乐教学的需要。

五、强化声乐教师专业素质

第4篇:声乐教学学情分析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声乐;综合式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315-01

1.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目标定位

根据教育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第五部分艺术领域内容要求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目标定位是:本课程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关于艺术领域音乐课程体系中分支,是音乐课程体系中相关学科的重要理论基础与技能训练的综合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在儿童歌曲的演唱能力与技巧,歌曲表演能力和音乐课程中技能型课程综合运用能力。

2.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教学现状

2.1 教学目标。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教学目标现状分析如下:(1)教学目标具体内容设置单一。(2)教学目标定位不清。

2.2 教学内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教学内容一般包括声乐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声乐作品分析与处理等,仍然套用音乐专业《声乐》课程的教学内容,未形成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的教学内容。

2.3 教学方法。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教学方法主要运用示范、讲解、练习等方法。教学模式一般采用大班式教W、集体教学模式,不采用个别课或小组教学。

2.4 生源情况。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生源特点:一是文化水平较低,一般是初中毕业或者是未毕业的学生,当前的中职学校基本采用"无门槛"入学政策;二是理解能力较弱,由于社会阅历以及知识沉淀较少,对作品的内涵理解程度较浅;三是音乐素养薄弱,学生对于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是空白状态,因此在上声乐课时还需讲授乐理知识,严重影响课程的正常教学。

3.构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综合式教学模式

中职学前教育专《声乐》课程综合式教学模式主要通过《声乐》课程综合式教学的必要性、教学模式、课堂设计三个部分进行构建。

3.1 《声乐》课程综合式教学的必要性。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综合性教学必要性:一是区别于音乐专业《声乐》课程的目标定位,明确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目标定位,符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二是明确教学目标,将课程目标细化,通过教学目标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落到实处,与社会市场实现无缝接轨。三是明确教学内容,摈弃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形成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四是明确教材编写实用性与规范性,摆脱音乐专业《声乐》课程教材的束缚以及狭隘性,拓展学前教育《声乐》课程教材内容的丰富性、全面性以及学科间的融合性。五是明确教学模式的多样性,不再以大班教学为主。六是明确课堂教学的灵活性、游戏性。

3.2 《声乐》课程怎样采用综合式的教学模式。《声乐》课程教学模式包括集体授课、小组实践课、个人实践课等,如何将各种教学模式进行整合并有效实施呢?

第一学期采用集体授课与小组授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小组课是将大班学生进行分组, 每周安排一次授课时间,主要内容是解决歌唱中表演出来的共性问题,确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初步建立良好的歌唱状态。大班课主要是系统地讲授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并结合学生学习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现场讲解剖析,让学生能够较为直观地审别他人与自身,尽快调整良好的歌唱状态。第二学期采用大班授课为主,小组教学为辅,重点辅导即个别课,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上个别课,经过一个学期声乐基础知识的学习, 学生声音的个性逐渐明朗,嗓音条件好,表现力强,对声乐学习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实行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有机结合,因材施教。第三学期采用大班授课为主,大班教学内容与第一、二学期不同,主要是声乐表演训练为核心,每节课安排学生即兴演唱, 教师根据学生表演结合作品创作背景、创作思想、感情等方面进行讲解、分析,由此锻炼学生歌唱表演的艺术性。第四学期采用大班授课为主结合小组讨论、实践课,应该突出学校教学与幼儿园实践教学相联系的教学性质,以培养学生声乐教学活动能力为主。

3.3 《声乐》课程综合式教学的课堂设计。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大班周学时数为2,共90 分钟。课堂设计如下:

(1)发声练习(10 分钟): 发声练习曲可根据教唱的曲目需要而定, 包括放松、技巧、气息等,练习的过程要说明练习的要点,及时纠正学生的问题,进行引导以达到较好的歌唱状态。

(2)声乐基础训练(20 分钟):包括声乐作品识谱、练唱,主要是解决声乐作品中出现的特殊节奏型、音准、歌唱语言等方面的问题。

(3)声乐作品分析与表演(15 分钟):通过歌词、调性、旋律、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等方面对声乐作品进行分析,使学生理解作品创作的思想感情。根据分析内容进行动作设计,由学生个人完成,要求在演唱时表情、动作与作品吻合,学生表演后进行集体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评价,尽量肯定学生优点,适当点出不足,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表演意识、舞台感、自信感。

(4)幼儿歌曲演唱基础训练与作品演唱(10 分钟): 由于幼儿歌曲作品一般旋律较平稳,歌词明了生活化,容易理解,因此学唱时间短些,主要侧重于学生对作品理解后的动作设计。要求学生够背唱出所学的歌曲旋律, 为接下来的表演做准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记忆能力。

(5)幼儿歌曲作品表演(25 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表演,要求利用教室内现有的道具创设歌曲表演的舞台环境,设计人物角色并构思表演动作,动作尽可能根据幼儿特点进行编排,自行安排一人弹钢琴伴奏歌曲。锻炼了学生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舞台表演能力等。

(6) 对表演情况进行集体讨论后教师进行评价,最后小结本次课。

第5篇:声乐教学学情分析范文

在中小学声乐教学中要获得情感调动和教学的好效果,声乐教师应转变声乐教学观念、具备良好的情感素养。声乐教师教学的生动性、教学内容新颖程度、上课的认真态度和积极情感都对学生有很大的感染作用。心理学认为情感具有感染性。在声乐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可感染学生的声乐学习情感,因此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要做到以情动人、感情充沛、精神振奋,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新课程改革倡导新的教学观念和树立新的学生观。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我修养,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提高学生的“向师性”。特别是声乐教师更应该做到平易近人、善解人意、谦虚豁达,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良好的素质会像磁石般吸引着学生,从而引导学生在和谐、有好的氛围下下进行声乐技能训练,有益于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情感欲望,使学生将内在学习动机和学习情感转换为刻苦学习的动力。

加强声乐表情训练、挖掘声乐教学中歌曲的情感因素

在声乐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的最佳方式是加强表情训练。音乐教学,特别是声乐教学区别于其他科目最大的特点在于:用音乐旋律去拨动学生积极的内心情感,以达到育人的目的。表情在整个感染过程占重要的地位,是提升声乐教学艺术感染力的有效的方法,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在课堂训练的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唱歌实践机会,声乐教学并不局限于教会学生唱歌的狭隘范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感情特征、情感处理等,将歌曲的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心灵受到滋润。因此,教学之前,教师要对教材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和分析,并在课堂上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加深理解。教师可以用分析作者及作品环境的形式来解释音乐作品,用故事的形式打动学生,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分析,理解歌曲的感情,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也可以创设歌曲意境,通过优美的语言和乐声引导学生思维、发挥想象想象。不仅能使学生学会了歌曲,并感受到了歌曲中的内涵。

加强声乐艺术实践、锤炼声乐情感

第6篇:声乐教学学情分析范文

关键词:声乐教学;教师;示范;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8-0124-01

一、引言

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往往会采用一种示范的教学方式,便于让学生们感受到声乐的直观性,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是比较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很多人却不明白为什么要在声乐教学中进行教师示范,及其重要性。本文对有关声乐教学中教师示范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和探讨,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二、声乐教学的特点

声乐教学和其他学科有着最明显的区别,它是一个比较独特的学科。首先,尽管声乐教学也属于传授知识,但最主要的还是声乐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其次,声乐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授课方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最后,声乐教学以声带为乐器,存在于双方身体之内,与音乐教学有着较大的区别。

三、声乐教学中教师示范的重要性分析

所谓声乐教学的教师示范,也就是指教师进行范唱,对学生歌唱兴趣进行激发教师示范是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意愿,同时教师准确的示范对于学生而言,对满足歌唱要求的声音有一个直观和准确的印象,从而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倾听教师示范时对教师产生一种钦佩的心理,对教师自然而然的信任,消除学生对老师、对歌曲的抵触心理,并乐于接受指导,从而有效促进声乐课教学效率的提高。

首先,教师示范能够培养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声音观念,这是在声乐教学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在具体的声乐教学中,声乐教师要认真、准确的进行教学示范,让学生们形成一种正确的声音观念,教师也可以选择错误的方法进行示范,让学生们对比,从而区分好与坏,区分主观与客观,区分正确和错误,学生们以此建立正确的声音观念。

其次,教学示范能够降低学生解决处理咬字的难度,特别是个别字的处理上,声乐教师可以对个别难点字、特殊字进行专门的示范,让学生寻找歌唱的规律,从歌曲作品中寻找其风格特点,学生从教师的准确吐音中感受吐字和发音如何结合在一起,甚至是一些每秒的音色,如何获得清晰的吐字。除此之外,还能从教师准确的示范中,学习歌唱的科学性,以及民族性特点,二者有机合成,领略语音的韵味和歌曲本身的风格特点,这是声乐艺术的最大特点。声乐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对比国外声乐作品和民族声乐作品的区别,让其感受民族声乐作品的独特。

再次,教师示范可以对学生的艺术处理能力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对每一个乐段、每一个乐句以及声乐作品,进行教学示范,这同时也体现出教师对于声乐的艺术处理能力,的确存在值得学习的地方。另一方面,对处理声乐作品的方式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教师在进行教学示范时,应当对声乐作品、乐句、乐段中筛选出几套方案,分别进行示范后让学生去感悟。

最后,不要忽略象征性示范的重要性。声乐教学中的象征性示范,即是观看合适的范例,学习所期望的行为方式。专家指出,大量的行为是通过简单的模仿不断积累而来的,人们对周边环境的人和事物进行观察,从而学会很多东西。科学技术的发展,让多媒体走进学生的课堂,教师对此进行利用,给学生们更加真切的感受,课堂中观看世界优秀歌唱家演唱,边看边学,犹如现场演出。

四、声乐教学中如何做好教师示范

首先,范唱前做好准备,教师要对歌曲的内容、重点、创作的背景、节奏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进行了解和把握,对歌曲的力度、技巧、速度变化以及情绪的表达等方面对延长进行处理,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其次,范唱的情绪要到位,教师要把握歌曲中的情感,用内在情绪通过声音表达出来,充满感染力。同时范唱中要注意表情、发声、吐字以及口型等,让学生们感受歌曲的艺术性;最后,范唱后要提问,以教育为目的,针对歌曲中表达的思想、风格以及音乐情绪等方面,不断启发学生们进行独立思考。

五、结语

总而言之,声乐教学中,教师做好示范工作能够让学生们受益良多,一方面树立起正确的声音观念;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声乐的主动积极性是一种有效的激发。然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把握好度,不能过多的示范,让学生们有分析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郇军德.浅谈多媒体音像资料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J]. 价值工程,2011(22).

[2]路晓娟. 声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 改革与开放,2010(16).

[3]朱开来. 声乐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浅论[J]. 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7(06).

[4]林彦君. 浅论多种艺术形式在声乐教学中的融合[J]. 魅力中国,2009(31).

第7篇:声乐教学学情分析范文

关键词:曲式公共课教学改革对接

一名优秀的演奏(唱)者必须充分理解作曲家的基本构思,把握作品的风格、情绪和意境的要求,进一步理解作品所要揭示的音乐内容和音乐发展的逻辑,从而在作曲家界定的框架内进行二度创作。音乐基础理论学习的过程,正是使演奏(唱)者理解作曲家基本意图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途径。因此,音乐基础理论的学习对学习音乐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沈阳音乐学院本科公共课的音乐理论课程,都是由作曲系担任的,它包括曲式、复调、和声、乐理和视唱练耳5门课程。因此,作曲系的音乐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学院整体教学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所讲授的曲式公共课程,采取了理论讲授——音响感觉——谱例分析的结构形式,在讲授这门公共课过程中,笔者深深体会到,以相同的教学内容与谱例分析应用于不同专业各系的这种形式,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一、“学非所用”的教学方法应予改革

目前曲式公共课分析的绝大部分曲目都是以欧洲经典钢琴曲为主的。按照一个课程模式,以同样的要求、相同的谱例、相同的深度来教授不同基础、不同专业的学生,妨碍了他们掌握自己专业所需要的更多、更深的知识,结果在演唱、演奏中,学过的用不上,用得上的又没有学,甚至是简单分析一下曲式结构,也感到力不从心。这种“学非所用”的教学方法,应该进行改革。

例如,钢琴系的学生,接触了许多大型独奏和协奏作品,有许多是协奏性奏鸣曲式结构、边缘曲式结构和大型复杂自由曲式结构,在教学中仅仅要求他们掌握到常规奏鸣曲式,显然是不够的。对于学声乐的学生来说,分析大量的钢琴音乐作品,也是不合适的,应以分析声乐作品为主,以分析钢琴作品为辅。特别是学习民族声乐和民族器乐演奏的学生,应当针对其“民族”的特点,加大民族声乐曲和民族器乐曲的分析比重。

民族器乐曲在曲式结构和陈述结构上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与西欧传统曲式有一定的区别。在民族器乐曲的整体曲式结构方面,并不总是应用所谓的“三段体”形式。特别是对于小型民族器乐曲来说,四部再现曲式或多部再现曲式是十分独特的,这在西方传统音乐中为数不多。我国的散——慢——快的程式方法,是一种独特的、区别于西欧传统曲式结构的传统艺术手法。在曲式部分内部特有的复合呈示手法,以及各种乐思陈述的结构形式等都说明了民族器乐曲在曲式结构方面,有着十分丰富的创造力。这些优秀的民族艺术手法,都应在民乐系学生的曲式公共课的教学中得到充分运用,而不应没有针对性地,把不同基础,不同专业的学生,硬要按照一个课程模式按部就班地学习,那样不仅难以达到最基本的要求,而且还会因此而牵制课程的进度,妨碍他们掌握自己专业所需要的更多、更深的知识。一个学期跟下来,结业成绩虽然能及格,但在自己的实际演唱演奏中,学过的用不上,用得上的又没学,即便是简单分析一下曲式结构,也感到力不从心。这种“学非所用”的教学方法应该进行改革。

二、因“才”施教、学有所用、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改革应针对不同系的具体情况,制订出以部分典型的钢琴作品为核心并各有侧重的教学大纲和谱例。讲授及分析的内容应根据各系相应的情况而定。如钢琴系、电子琴系可用相同的大纲和谱例,以西方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浪漫时期和中国现代的钢琴作品为主,旁及印象派之后的作品,以声乐作品为辅,并对于部分复调作品进行分析与讲解。曲式范围可延伸至协奏性奏鸣曲式、边缘曲式以及自由曲式。声乐系的学生,应以分析中外艺术歌曲、歌剧为主,辅之以典型钢琴作品分析。民族器乐演奏的学生应以分析民族器乐曲为主,以分析钢琴作品为辅,掌握民族器乐曲式及陈述结构特点。只有这样以相应的教学大纲和谱例,来教授不同专业的学生,才能做到因“才”施教,针对性强,才可以更多、更广泛地接触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音乐文献,做到学有所用,有利于学生专业课水平的提高,增强学习积极性。

以相应的教学大纲和谱例,教授不同专业学生,有如下好处:

1.针对性强,可以更多、更广泛地接触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音乐文献,学有所用。

2.增强了公共课的学术性,能激发教师的进取精神。

3.因“才”施教,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解决了基础差跟不上、基础好不解渴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与学生的专业联系密切,有利于自己专业课的提高。

三、应加强曲式课与和声课、乐理课的对接关系

笔者在教授曲式公共课时,深深体会到曲式课与和声课、乐理课的脱节现象,特别是和声课,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首先,在曲式课的实际分析中,学生不能熟练地分析出和弦功能以及调式调性;其次,曲式课中所涉及到的和声远远不止和声公共课讲授的一级关系转调的范畴;再次,单纯的四部和声写作已很难适应曲式课的需要。因此衔接好这三门课程势在必行。

那么如何能在有限的课时内把三门课程衔接好,达到最佳效果呢?

首先,这三课应该由一位老师来贯穿讲授,这样教师在讲授一门课程的过程中,可以兼顾其他两门课。如在乐理课的讲授中,对于调式调性的分析,除了单声部旋律外,还应加强由旋律与和声结合而成的主调音乐的分析。同时还可以把曲式课中,涉及到的重复、再现、模进等发展音乐的基本手法,在乐理课中讲解、分析。而和声的学习,应以谱面的和声分析为主,并且一定要结合曲式结构分析。

其次,应该把这三门课的课时重新调整分配。目前沈阳音乐学院乐理课、和声课和曲式课这三门课,由以前的2.5学年变为2学年,其目的就是要把这三门课融为一个整体,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把学习效果达到最高。但就目前学时分配,笔者认为不太合适,乐理课36学时、和声课72学时、曲式课36学时,乐理课学时过长,而曲式课学时过短。把乐理课的学时减缩为16学时左右即可。因为在入学前,学生都系统地学习过乐理,有的学生学过若干遍,而入学后再让学生重新学习,学生感到乏味,教师也没有热情。如果一味地加深乐理的难度,可能会出现死钻牛角尖并且是毫无意义的问题,不实用,要么就是涉及到了和声、曲式其他学科的问题。所以,笔者认为,用16学时把乐理复习一遍,足矣。

在和声课的72学时中,用36学时学习四部和声写作,范围到一级关系转调的程度,虽然时间比较紧,但还是可以做到。在后36学时的学习中,主要是和声分析的学习,分析的深度可扩大到和弦外音及远关系转调,曲式结构掌握到单三部曲式的程度,并且分析的谱例尽量以完整乐谱为主。这样经过72学时的学习,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小型曲式的结构分析、和声分析、调式调性布局及发展音乐的基本手法等,为大型曲式的掌握打下牢固的基础,使学生在曲式课的学习中,能够适应授课的难度及节奏。由于曲式课涉及的内容多,难度较大,把乐理课剩余的课时,加入到曲式中,使曲式课的学时扩展到60学时左右,这样时间就比较充裕了。通过学时的调整,把乐理、和声、曲式三门课程的讲授真正地成为一个整体,而不是相对独立,使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也为研究生入学及读研期间曲式的学习铺平了道路。

然而,要真正去实施曲式公共课的改革并非易事。改变多年上课的模式,一下子恐怕在感情上难以接受;还有,新的理论体系的确定、新的教材的编写、教学大纲的制订、谱例的选择、分析的范围都需要一个重新梳理的过程,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并且对教师的知识也要求提高。

四、充分利用课件辅助教学

曲式公共课教学改革,还要充分利用课件辅助教学,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提高学习效率。

在传统的教学中,分析谱例,通常要说在多少小节,是谁的重复、变奏、模进、减缩、倒影等;在多少小节处,第几拍,是什么音,和弦是什么,这样分析起来特别麻烦,而且有些学生经常不能及时地找到谱例位置,久而久之,学生便对这门课失去了兴趣及信心。通过课件及展示台把谱例、文字、图形、图像、视频、音频等方式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使教学更方便、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对教学内容更容易领会和掌握,提高学习效率。一改大家普遍认为呆板、机械、缺乏启发性、缺乏创新思维与能力的传统教学模式,从而把枯燥乏味、被动学习的习惯变为主动,并且教师利用先进的备课工具进行备课,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而且教案还可以永久保存,方便了教案的再利用和教师之间的交流。

第8篇:声乐教学学情分析范文

【关键词】和声理论;高校钢琴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8-0109-01

一、高校和声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枯燥乏味

和声理论课程的存在,是为了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音乐能力得到提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将课堂讲解和实践操作相融合。然而,在当前很多高校的和声理论课程教学中,都过于注重课堂讲解,缺乏足够的实践教学。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讲和接受知识,没有进行良好的实践,难以真正领会到和声理论的精髓[1]。此外,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使得学生难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设备资源不足

近年来,国家虽然在不断优化和完善高校教学设备资源,但是在高校钢琴教学中,仍然存在着教学设备资源不足的情况。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通过板书的形式进行。这样,学生只能掌握一些和声理论的相关知识,却没有条件进行充分的实践感悟。久而久之,学生会逐渐对课程失去兴趣,从而降低学习自主性,影响和声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缺乏充分的信息反馈

在各大高校纷纷扩招的情况下,学生与教师的数量比例失调情况越来越严重。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无法得到充分的教学信息反馈,难以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难以形成良好的针对性,使得教学中的改题、小考工作难以有效开展。由于无法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也就难以有效地开展后续工作,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十分不利。

二、高校钢琴教学中和声理论的应用

(一)培养正确的伴奏习惯

在高校钢琴教学当中,如果学生对于某种旋律已经熟练掌握,就容易失去兴趣,并产生厌烦的情绪。时间一长,学生将会难以准确地把握每一个音型,从而失去钢琴演奏的音乐感染力[2]。所以,对于和声理论的应用,首先应当培养学生正确的伴奏习惯,让学生在没有伴奏的前提下,对钢琴曲进行演奏练习。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认真的体会和感悟音乐,从而提高自己的音乐感。

(二)常见钢琴作品的赏析

在和声理论教学当中,对于理性的分析十分重视。所以,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对于旋律的构成应当进行着重分析。对于钢琴曲目中精致、严谨的和声旋律构成,教师应当结合一些经典的钢琴作品进行教学。这样可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高校钢琴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和声序列进行分析,体会和声理论与钢琴演奏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和声理论的应用,从而提高自身的钢琴演奏技能。

(三)在即兴伴奏中锻炼心智技能

在和声理论教学中,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调性变化,这种尖锐矛盾的产生,进一步突出了原调的作用。因此,在即兴钢琴伴奏当中,对于歌曲的高潮部分或进行性的歌曲,应当使用副属和弦进行演奏,从而起到一定的暗示作用。在即兴钢琴伴奏中,具有较为活跃的和声思维和选择可能性。特别是在变和弦的应用中,能够有效地提升钢琴旋律的艺术魅力,从而取得更好的演奏效果。

(四)和声织体的有效应用

所谓和声织体,指的是和声当中存在的运动形态、结构形式等。和声织体的良好运行,除了能够使旋律表现力得到有效的提高之外,也能够很好的弥补旋律无法表达的部分,从而使音乐形象更加丰富,音乐思想内涵更加深刻。对于不同和声织体的应用,应当根据不同的音乐情感来决定。在对不同的音乐情感进行表现的时候,演奏者应选择最为合适的和声织体,能够让钢琴演奏成功突破程式化的套路限制,从而取得更为个性化的即兴演奏效果,使得钢琴演奏具有更强的音乐感染力。

三、结论

在高校音乐教学当中,和声理论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内容,也是诸多音乐课程教学的基础性知识。良好的和声理论能够有效地提高音乐的艺术感染力,使音乐表达取得更好的效果。在高校钢琴教学中,为了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应当采取适当的方式,正确应用和声理论。在教学中,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共同培养,使学生在充分理解和体会和声理论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钢琴演奏能力。

参考文献:

第9篇:声乐教学学情分析范文

回顾分析近些年国内一些地区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实际情况,确定诸多幼儿师范学校效仿高师音乐院校或大学的教学体制、培养模式等,致使声乐教学现状不佳,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1.教学目标制定不合理。因幼儿师范学校的特殊性质影响,所开展的声乐教学并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声乐演员来展开的,而是要培养延长能力与幼儿教学能力相并的音乐教师,以便音乐教师能够在幼儿园或小学学校之中良好的教授幼儿声乐知识、素质、情感等方面。但是,通过对国内一些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实际情况予以分析,确定声乐教学没有制定适合的、合理的、有效的教学目标,通常是以声乐方面内容传授为主要目标,这使得声乐教学中忽略了与幼儿沟通、交流、教学技巧等方面的教授,这不利于将学生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所以,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目标制定的不合理,势必会影响声乐教学的良好展开,相应的教学要求及人才培养的目的就难以实现。2.教学内容多样性不足。教学内容多样性不足也是导致当下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现状不佳的问题之一。之所以这么说,是既然幼儿师范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最终目的是优秀的小学或幼儿园音乐教师,那么声乐教学的内容就要具备多样性的特点。而通过对我国一些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确定声乐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与技巧,却不注重专业化技能教授;或在选曲上侧重于美声类的歌曲,不注重其他元素歌曲的融入等。如此过于单一的、片面的声乐教学,无法全面教授和培养学生,进而抑制学生全面化发展,不利于学生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3.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的实施,可以了解学生课堂表现、学习情况等方面,进而合理规划教学活动,以便有针对性教授学生,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发展。但是目前一些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所制定的教学评价机制并不完善,大多依靠考试评价,也就是通过期中和期末考试来测评学生学习情况,并没有对学生课堂表现、学生素质、学生能力、平时学习等方面予以考量,致使教学评价不准确,并不能真实的、准确的反映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情况,相应的按照教学评价所调整和优化的声乐教学的有效性不高。

二、提高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水平的对策

基于上文一系列分析,确定当前国内一些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不佳,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将学生培养成为优秀的声乐教学。针对此种情况,应当对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予以优化调整,提高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水平。笔者参考相关资料及自身工作经验总结,提出以下建议:1.建立适合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课程体系。相关调查研究表示,很多教师都认为当前的幼师课程体系和幼师音乐教学大纲已经很难适应当下幼儿师范学校的音乐教学需求,并且远远滞后于幼儿园声乐教学改革。所以,要想改变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现状,就需要建立适合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课程体系。(1)注重学前教育专业特色声乐教材的编写。教材作为声乐教学的依据,其是否科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声乐教学是否有效。出于培养优秀音乐教师的考虑,科学合理的编写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声乐教材很是必要。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声乐教材的编写,应当在专科声乐教材的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深度,以便全面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层次。与此同时,还要展开学生调查问卷,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流行歌曲、外国歌曲,选个思想积极健康的流行歌曲、民歌及外国歌曲编入到教材,以便学生能够对不同风格音乐作品予以了解和把握。另外,还要注意加入适合的儿歌演唱教学方面的内容,让学生过早的接触到幼儿教学。(2)以幼儿歌曲为重点,强化声乐教学。幼儿教师通过正确的范唱可以使幼儿较快地体会到音乐的美感,所以在幼儿园的声乐教学中,要求教师首先必须拥有较好的儿歌范唱能力。基于此,在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之中,就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儿歌范唱能力及其他儿歌教学技巧及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不同阶段幼儿歌曲教学的不同重点,合理规划声乐教学内容。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声乐方法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侧重于声乐基础方面的传授,从歌唱的发声方法开始,配合幼儿歌曲进行连续,逐渐使学生正确发声。2.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为声乐教学指明方向,以便声乐教学活动能够有计划的、有目的的展开,这对于提高声乐教学效果有很大作用。当然,要向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首先,需要坚持为幼儿园服务的原则,做好课程的设计与安排,并且将声乐教学的重点放在幼儿歌曲讲解,声乐方法传授上。其次,需要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分析和探索幼儿声乐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声乐技巧与能力。最后,更新教学理念,树立科学的、正确的教学理念,以便声乐教学能够以幼儿的实际特点为主,树立为幼儿服务的教学原则,合理规划声乐教学活动,从而良好的教授和培养学生,逐步提高学生教学能力和经验。3.提高教师声乐教学水平。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需要具有优秀的师资队伍。所以,进一步提高教师声乐教学水平很是必要。也就是对声乐教师进行严格的筛选,保留爱岗敬业、教学能力强、职业素质高尚的教学人才来任职声乐教师;详细了解声乐教室的实际情况,对声乐教师的综合素质、技能、教学水平等方面予以评价,进而明确声乐教师存在的不足之处,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活动或教育活动,良好的培训声乐教师,逐步提高声乐教师的整体水平,为使声乐教师能够专业化、合理化、科学化的展开声乐教学奠定基础。4.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幼儿师范学校内幼师专业学生长期在远离职业环境的条件下进行学习,所学知识与幼儿园教学相脱节,那么未来到幼儿园进行教学工作可能会出现“学非所用”的现象。为了提高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的有效性,避免以上现象的发生,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也就是:(1)为学生创造深入体验幼儿教育实践机会。也就是幼儿师范学校应当与当地幼儿园联系、沟通,让幼儿园能够为学生创造亲自体验的机会,如此学生可以到幼儿园之中,了解幼儿园音乐家教学,观察教学特点、体会教学要领等,这对于提高学生自身教学经验有很大帮助。(2)提供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机会。也就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学业展示活动,如让学生进行声乐展示、舞蹈展示、儿歌表演等,由资深教师予以点评,以便学生能够明确自身的不足,有针对性的发展自我;学校举办才艺展示、声乐技能比赛、校园卡拉OK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不断增强自身的演唱能力、表演能力、自信心、素质等,同时积累舞台经验,为使学生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奠定基础。

三、结束语

基于本文一系列的分析,确定当前我国幼儿声乐教学现状不佳,存在一些问题,致使声乐教学的效力未能充分发挥,如此势必会影响学生成为的一名优秀的声乐教师。针对此种情况,应当通过建立适合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课程体系、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师声乐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作者:荀雅丹 单位: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敬高翔.浅谈新时期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的研究和思考[J].北方音乐,2015,(5):132-132.

[2]刘栩含.新时期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的研究和思考[J].现代交际,2014,(12):150-150.

[3]曾亚平.新时期幼儿师范学校的声乐教学[J].南风,2015,(29):135.

[4]魏玮.幼师声乐教学现状研究-以长春幼儿师范学校为个案[D].东北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