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后进生辅导措施范文

后进生辅导措施精选(九篇)

后进生辅导措施

第1篇:后进生辅导措施范文

[关键词] 大学校园 突发事件 预防 应急

大学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紧急的危及到在校大学师生的身心安全、财产安全以及影响到大学校园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的各类事件总和。[1]它是大学发展航道中暗樵,具有复杂性、突发性、隐蔽性、强危害性等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事件越来越具有新的形式和新的特点,因此大学校园突发事件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各领域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大学校园突发事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大学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是指高校为了防止或应付大学校园突发事件发生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它是一项系统工程,由高校各部门共同合作完成,旨在降低大学校园突发事件所带来的最低影响的工程,应包含突发事件发生前的预防措施和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急措施。笔者试图基于辅导员视角,以身边所发生的大学校园突发事件为案例,探究辅导员应在大学突发事件中的预防及应急中的作用和做法。

一、案例分析

大学突发事件是某些社会问题在大学校园内的反映,形成的因素也多种多样,有外在环境、内部管理和学生自身心理等多种因素。它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从类型上看,主要分为以下五种:政治事件、意外死亡、意外伤害、自我伤亡和他害伤亡。[2]本文以近来笔者身边所发生的几个大学校园突发事件为典型案例。

案例1:2009年4月某晚,某男子从广州市某高校教学楼跳楼自杀身亡,留一遗书,因找不到工作,一时压力巨大,无颜见父母,以此了生。事件发生后,学校立刻封锁现场并核实死者身份,该校区辅导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对所负责学生逐个进行排查,及时向学生处及保卫处汇报学生情况并做好同学的情绪安抚工作。后经证实,此男子非该校在校学生,是长期租在该高校校区附近考研和找工作的已毕业它校学生。

案例2:2009年7月底,某高校一名少数民族同学期末考试完后,在宿舍上网,因看到某汉族同学在网上发表了一些评价少数民族生活习性言论之后,便一时激动,与他人在网上发生对骂事件。事发之后,该校论坛网络管理人员迅速汇报学校有关部门,通过追查IP地址和论坛实名找出事件的双方。双方辅导员及时了解事情原委,并安抚双方情绪,动之以情和晓之以理对其进行思想教育,事件双方都深深认识到不理智的错误,作了自我检讨,并达成了和解。其后,辅导员均在大班进行思想教育大会,号召同学之间相互友爱、相互尊重,共创和谐校园。

案例3:2009年9月初某晚,某高校一大二学生在开学第一天未经请假私自回家,与父母一起到亲戚家参加宴席。席后,该生因刚刚学会驾车,一时兴起,便独自驾母亲小车出去办事。途中,因驾驶技术不熟练,操作不当,引发了一起伤亡惨重的交通事故,该生也当场被交警拘留。亦日,班上考勤干部及时向该生辅导员汇报了该生旷课情况,该生辅导员与该生连续联系多次未果,故与其家长联系,方得知此事,先做好该生的家长的情绪安抚工作,同时立即汇报给该高校学生处及保卫处。同时该生辅导员立刻深入该生宿舍和班级,向学生说明情况,稳定学生情绪,并以此为反面教材,对同学们进行深刻的现场安全教育大会。

案例4:H1N1甲型流感自墨西哥爆发以来,以惊人势态迅速扩散到全球,并呈现出向学校和社区扩散之趋势。2009年9月中,某高校某生突然发高烧38度以上,并持续几日,后送到某三甲医院诊治,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被暂时隔离。事件发生后,该校学生都感到非常惊慌。该校辅导员首先出来稳定大学校园内人人自危情绪,向学生说明甲型流感的预防方法以及甲型流感的的临床表现,并引用许多被治愈的甲型流感事例使学生充分相信现代医学是完全可以治愈甲型流感,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同时该生的辅导员组织同学们去看望该生,给他支持和关心,帮助他消除心理惧怕,配合医生,战胜流感。

二、辅导员对大学校园突发事件的预防措施

以上案例虽为典型的个案分析,但从其原因和特点上都呈现出大学校园突发事件的共性来。大学校园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后果都是深远的,其代价也是惨重的。对大学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是多部门共同合作的长期任务,辅导员在大学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因为辅导员是大学生接受安全教育的重要路径,也是大学校园突发事件预防措施实施的主渠道。辅导员在预防大学校园突发事件主要有以下途径:

1.完备的信息网络。辅导员必须建立完备的信息网络,让各种有效信息保持通畅,以便有效的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及学生干部的情况汇报是辅导员了解思想动态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有效引导,以便使学生干部从“关心同学”为宗旨,及时将学生中异常情况报告老师,从而能及时的、主动的做好问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建立辅导员信息网络,不仅是包括学生干部队伍,同时也包括普通同学。在宿舍设立心理安全和消防安全委员是建立辅导员信息网络有效模式,能减少上报环节,缩短上报时间,达到有效的掌握学生思想动态。

2.有效的安全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是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要教育学生遵守法律法规、校纪校规,提高防火、防盗、防骗意识,防治传染性疾病,提高自我保护应急能力,同时结合一些安全事故对学生过行案例或视频资料教育,提高学生安全保护意识,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紧急救护和消防灭火的知识竞赛,丰富学生安全知识。同时也要形成有效的安全工作机制,成立安全工作小组,定期检查学生宿舍的用电用火安全、防盗工作等。及时发现、消除事故隐患。

3.健康的心理辅导。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心理因素已经成为许多高校校园突发事件中的一个主要因素。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不仅是预防大学校园突发事件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同时也是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理阴影、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缓解压力、提高自信的重要方式。辅导员应通过信息网络,密切关注一些心理有问题的同学,时常找一些学习上有困难、生活上有困难、交往上有困难学生谈心,及时了解这些特殊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信心。

4.灵活的反馈渠道。对于一些困难学生、问题学生,消防漏洞,学生身体状况等易引起校园突发事件的因素要做好跟踪服务,通过有效的信息渠道反馈进展情况,有便有效的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辅导员不仅与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困难学生、问题学生等群体进行交流,同时辅导员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经常与家长通报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身体情况、心理情况等。特别是对于一些重点关注对象,更应该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行动,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

5.丰富的专业知识。辅导员是大学生接受安全教育的主要渠道,对于大学生在防火、防盗、防骗、防止传染性疾病、进行心理辅导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辅导员的宣传教育正确与否对预防大学校园的突发事件有着重大的关系。辅导员必须加强自身专业知识,提高自身能力,熟练掌握突发事件应付的策略,才能科学的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因此,对辅导员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提高辅导员的突发事件的能力,讲解大学校园突发事件应付策略也是预防大学校园突发事件的一项重要措施。

三、辅导员对大学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

大学校园突发事件发生有其必须性和偶然性。尽管做好了很多预防措施,但仍不能绝对保证没有突发事件的发生。从上述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到,辅导员第一步工作的妥善,对于整个突发事件的解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辅导员在大学校园突发事件担负着排头兵和桥梁的角色。辅导员在应对大学校园内突发事件主要有以下措施:

1.第一时间的信息上报。辅导员应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同时也第一时间汇报有关部门和有关领导。辅导员个人的能力及职权是有限的,在汇报后,在能力和职权允许范围内开展相关工作,一切听从指挥,并配合学校积极行动。

2.有效进行家长沟通和安抚。在日常的工作中,,家校互动是大学生教育体系当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有助于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增进双方的友谊,一旦发生突况,也能使家长保持对学校的基本信任,而不至于走向极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辅导员要及时向直接当事人的家长通报情况,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一同做好危机的善后处置工作。

3.准确的信息。突发事件常会以小道消息的形式迅速在校园蔓延,甚至引起恐慌,任其发展将会影响大学校园的稳定。因此,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内辅导员要在上级领导同意的情况下,以科学、负责的态度,准确把握问题实质,拿出有力措施,及时反应;要通过召开年级大会、党支部会议、学生干部会议等不同层次会议的方式;同时利用QQ群、飞信等网络载体准确地向学生传递真实信息,辟开谣言。充分尊重广大学生的知情权,才能获得学生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4.及时的心理干预和安全教育。突发事件对事件当事人会带来惨重和难以承受的代价。对于其他学生而言,也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因此,危机之后,要采取个体或团体辅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安抚其情绪,抚平他们的心理创伤。同时也以此作为反面教材和案例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学生其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参考文献:

第2篇:后进生辅导措施范文

紧抓“心”字,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措施一:健全组织机构,扣“心”

学校建立了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德育处为核心的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全体教师全员参与的管理模式。

为了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校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学校辅导室每年进行学生心理现状调查,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心理辅导计划,并在平时工作中认真落实,及时总结。

措施二:努力完善教师素质,懂“心”

学校要求担任辅导教师须懂心理学,掌握一定的辅导技巧、技术和方法。这样在对学生的辅导过程中,才能用合理的辅导方式化解学生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辅导老师要懂“心”。

要一下子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教育知识水平,那不可能的。因此,学校采取了梯度培训制。第一梯度是校级心理辅导老师,即学校心理咨询室。让他们率先出外取经,参加省、市骨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由他们把有关的知识及先进信息带回来,传授给全校教师。并要求他们结合学习的成果上一节汇报课,以切实、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目前,学校1位老师拥有劳动部颁发的心理咨询师2级证书,另有6位教师通过市级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第二梯度是对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辅导及教师自身健康心理辅导,主要是以外聘专家讲座,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后的汇报为主。每学期初,在暑期师德培训中,学校安排骨干心理老师进行一次讲座。或关于教师减压,或班级心理辅导等。同时,我们邀请了市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家来校多次进行讲座,以弥补专业的不足,提升全体教师的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辅导水平。

措施三:掌握学生心理动态,会“心”

在心理咨询室的统一带领下,学校成立由学生担任的心理联络员(由五六年级学生担任)。由此形成至上而下,条块分明,双向互动的心理联络小组。咨询室定期开展培训,定期召开座谈会,这个小组的建立,及时了掌握班级学生的思想动态,情绪状态、行为习惯等各种信息,尤其是一些情绪内向,具有内隐性心理问题的学生,他们和同学之间交往过程中的真实行为由联络员那儿得到反馈,更有利于辅导老师开展辅导工作。

措施四:课堂渗透健康教育,育“心”

课堂教学中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全体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反思、感悟,使其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能够从容面对,培育好学生的幼小之“心”。

1.根据本校教育教学实际以及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辅导活动。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师资、辅导内容,每两周1节,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并精心设计好电子教案。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研讨活动。共同探讨团体或班级辅导中的方法运用、辅导主题确定,注重活动中的过程体验等方面来提高活动课的效率。每学期,学校根据实际,安排辅导教师开设了辅导活动研讨课,并且在开课活动结束后,听课的所有老师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交流,以得到共同提高。

措施五:重视防患于未然,爱“心”

“心理疏导”的工作重点在于“疏”和“导”,也就是要把预防放在第一位,防患于未然,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因此,学校把重点放在了爱护学生成长之“心”上。心理咨询室定期开展心理辅导讲座,分别针对学生在不同时期容易发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和需求,着重从人际、学习、情绪、亲子、自我意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讲授。讲座分为知识讲座和行为训练。知识讲座主要针对学生来信中突出的共性问题,学生成长中容易出现的各种困惑等进行解答和知识讲座。行为训练主要是传授一些简单易行的心理调节方法。比如:放松法、自我控制法、暗示法等。重视个别辅导,开放心理咨询室,接受个别学生来咨询。学校将具有证书的辅导老师进行了合理安排,每天至少有1位辅导老师到辅导室值班,接受学生的求助。这样,人员落实到位,辅导时间得到保障,同时,通过这种形式,又减轻了班主任的教育工作。

为了加强辅导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学校又设立“知心信箱”,接受学生的来信咨询,对个性的问题,辅导老师及时给予回复,对于共性问题,心理辅导组适时开展团体辅导或者活动课,加以落实。同时,咨询室对来信、来人的学生资料建档并严格保密,防止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

措施六:重视教育宣传,宣“心”

学校利用好宣传阵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每学期学校出刊一期心理导航的宣传小报,内容由学生收集信息,由学生完成。利用《太阳花报》校报,开设专栏,每月刊登心理辅导的有关知识。在校园内也开设了专栏,每月刊登宣传资料。

措施七:强化经验积累,通“心”

学校要求咨询室的老师,认真总结经验,撰写辅导学生的心得体会,从实践的角度,提炼出具有一定价值的,可操作性的辅导方法,从学生辅导个案中发现导师工作中的特色。逐渐成长为通晓学生心理,用技巧和爱心转化问题学生的真正学生成长的导师。

点滴收获

几年来,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历程中,付出了智慧和汗水,也收获了很多快乐。很多辅导教师的文章在各级各类评比中,频频获奖。2007年,学校承担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并于2008年获得了课题先进实验校称号,3位教师被评为该课题的先进实验教师。2012年,学校又一次承担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二五”规划课题中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在长春市的优质课评比中,学校有多位老师获奖,其中赵娜老师的心理课获一等奖,并在长春市的心理学科备课中做了观摩研讨,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可。由学校教师自编的校园心理剧《悔恨的泪》被刻录成光盘,参加全国比赛。

教无止境,爱无止境。用心呵护“心”的健康,虽然,我们的工作做得还不够,但我们坚信有上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有我们的兢兢业业,相信实验小学的学生们一定会健康快乐地成长,学校用心做出的“心”文章,必将更加精彩。

第3篇:后进生辅导措施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 辅导员; 专业化; 监控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5-0109-04

在我国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很多学者对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但是,在这些措施实施过程中,需要介入监控体系对其进行监督管理,以确保这些措施实施到位。因此,研究如何建立有效的监控体系是很有必要的。

一、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研究如何建立有效的监控体系,首先要对监控对象(独立学院)的存在现状进行分析。

独立学院是我国上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新兴的一种高等教育机构,特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在如此高校的办学过程中,总是存在着与生俱来的矛盾,即高等教育的公益性与民营资本的逐利性。追逐利润最大化是民营资本发展的原动力,导致独立学院隐形的或软性的办学指标投入不足已成为一种常态,具体到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方面,带来的是辅导员队伍数量不足、选聘不严格和培训不足等问题。

1.辅导员数量明显不足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学校,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学生管理队伍。2008年教育部颁布的第26号令《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按不低于1:200的师生比配备辅导员。然而在实际办学中,辅导员的比例远远达不到1:200,90%以上的学校辅导员的比例都是1:400及以上[1]。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与辅导员的数量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数量不足直接导致辅导员的各种事务性工作大量增加,辅导员无法与学生充分接触和了解,影响辅导员完成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本职工作。工作重心产生偏离,工作变得冗杂和重复,使得辅导员在工作、生活和心理上的压力剧增,易产生职业疲倦,既无心也无力去主动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2004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保证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都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然而在独立学院中,辅导员队伍中的兼职人员占相当一部分比例,专职辅导员可谓凤毛麟角。辅导员通常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还担任院系的行政职务,一身多职。从整体情况来看,在数量这一硬性指标上,大多数独立学院的辅导员队伍配置是不达标的。

2.辅导员选聘环节不严格

辅导员队伍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样也影响着学院的办学质量。张书明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书中提到,“选聘环节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入口关,是培养高素质队伍的首要环节,只有严格把关,才能为辅导员队伍建设打好基础。”[2]在实际办学中,独立学院投资方从节省成本的角度出发,对辅导员岗位的招聘很少强调专业化的知识背景。对辅导员这一岗位的重要性还没有足够的认识,一般认为任何专业都可以胜任。根据相关资料,很多辅导员都是刚刚毕业的研究生,甚至是本科生,专业背景各异[3]。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相关理论水平参差不齐,直接影响了独立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仅如此,在招聘方式上有时采取非公开招聘。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和学历等门槛要求相对宽松,使得与母体高校和投资方的领导层有裙带关系的各种人员进入到辅导员队伍中来,不利于选拔优秀的人才进入辅导员队伍。这样是不利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

3.辅导员培训体系不健全

开展对辅导员队伍的培训,是一个重要的程序和机制,是独立学院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主要方式。2004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力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制定辅导员培训规划,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独立学院出于成本控制,常常忽视培训的重要性。赵丹在文章中提到,辅导员学术上薄弱,理论不强,缺乏系统培训。[4]由于独立学院的辅导员在选聘环节上不严格,难以避免地出现其专业知识比较薄弱的现象。独立学院不仅缺乏对新入职的辅导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也不重视辅导员入职后的工作方法培训。因而辅导员只能靠自己的经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弱,对学生的管理基本处于经验主义的状态,缺乏理论高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问题析因

1.经济利益的原因

独立学院的办学方式与公办院校不同,投资方对社会效益的关注较弱,更多的是从经济利益出发,以市场经济规律为导向,考虑投入与产出,更注重办学过程中的收益。戴朝护在《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途径探析》一文中提到,独立学院的办学资金来源于投资方和学生的学费,经费支出大多数是用于学校的基础建设、教师工资和校园管理[5]。独立学院的投资方把经济利益摆在第一位,用经济利益的多少来评定办学的成败与否。因此,投资方会大大地缩减认为不必要的开支。辅导员队伍往往成为独立学院的让利者群体之一,辅导员队伍的数量和待遇往往得不到有效保证,更谈不上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提升。

2.思想观念的原因

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人,其工作成果难以在近期内体现和衡量。鉴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性,高校都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价值取向,使德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或者停留在文件上的重视)。这种价值取向既与市场竞争条件下部分人追逐现实功利有关;也与片面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观念有关。联合国发展计划署教育顾问艾伦说过:“教育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要使学生变得聪明;一个是要使学生做有道德的人。如果我们使学生变得聪明而未使他们具有道德,那么,我们就为社会创造了危害。”[6]

有的学者也同样提出,由于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特殊性,许多人甚至独立学院的领导层也忽视其重要性[7]。独立学院在办学过程中,一直把科研和教学工作作为学院的工作重心,而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看作是辅助的工作,认为辅导员是谁都可以干,且谁都可以干好的岗位。个别独立学院甚至把辅导员当成是学生的“保姆”,凡是和学生有关的事情都是辅导员的事,小到督促学生打扫教室、按时就寝,大到学生毕业就业,唯独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本职工作。因而,独立学院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上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不足也成为一种常态。

3.辅导员角色定位不清的原因

角色定位,是指与人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在独立学院,辅导员角色定位不清容易导致辅导员工作职责不明确。通常情况下,院系领导把只有和学生有关的工作都交于辅导员来处理,并且学生一旦出现问题都来找辅导员,导致辅导员承受着“多重”领导;而在独立学院中,也普遍流行“有困难找辅导员”这句话,辅导员根本无暇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不用说提高自身的专业化建设。

4.管理和制度的原因

独立学院是董事会的管理模式,与现行公办高校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有明显的差异性,直接带来了辅导员的选拔、培训和晋升等方面规范性不足的问题;高学费和低层次,决定了独立学院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环境中综合竞争力较弱而生存压力较大的现状,直接带来辅导员个人发展的压力。有的学者指出,独立学院的特殊机制加大了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难度。并且由于办校时间不长,对辅导员队伍的管理和考核都存在着很大的挑战[8]。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都尚未建立一套辅导员队伍管理体系,大都是模仿母体高校的管理体制。独立学院没有考虑到自身的特点及辅导员的特点,而是一味的照抄照搬,必然会导致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收效甚微。

三、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监控体系要件

根据管理科学的监控理论来看,结合独立学院的特殊性,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监控体系要件包括:合法而有为的监控主体;明确的监控目标;有效的监控措施;科学的评估指标。

1.合法而有为的监控主体

合法是指符合法律规定的;有为是指有所作为的,做出成绩的。监控主体是指在整个监控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监控体系的组织者、管理者。对监控内容进行监控,并制定相应的监控措施,保证其体系的正常运作。监控主体的主体地位要在监控过程中强力体现出来,才能使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建设得到保障。在本文所指的监控体系中,监控主体包括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母体高校。

一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辅导员的专业化程度与学院的办学质量、学生的素质提升是密不可分的。在整个高校的办学质量和建设方面,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担当监控体系的主体。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不仅有能力也有义务监控所有的高校,特别是独立学院。因为教育主管部门是设置独立学院的批准部门和管理部门。由于26号令明确规定,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属于公益性单位,其首要任务是育人而不是营利,所以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对独立学院的监控首先是要保证独立学院的办学质量,其次再谈投资方取得合理的经济权益。国务院出台的《意见》和教育部出台的24号令、26号令等,对高校辅导员的构成、比例、素质、考核以及培训等专业化建设方面均提出了一些要求。法律赋予了教育主管部门对独立学院的监控权,体现了其作为监控主体的合法性。某一区域的独立学院若频出问题,则当地的及上级的教育主管部门难辞其咎。这样就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对独立学院的违规行为有所制止,体现了有为性。

二是母体高校。独立学院的设置必须依托一所公办的成熟的高校。这是法律规定的,体现了母体高校作为监控主体的合法性。母体高校在其独立学院办学过程是合作方,不是依靠政府的行政命令参与办学,而是基于自身的利益所决定的。母体高校在参与独立学院的办学过程中,不仅可获得社会利益——提高学校的社会知名度,也可得到可观的经济利益。母体高校不能仅仅关注独立学院带来的经济利益,要从办学的根本目的育人出发,确保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独立学院若出现违规问题,母体高校也要受罚。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负起责任,对母体高校进行一定的监督。这样才会使得母体高校这一监控主体对独立学院的违规现象有所为。

2.明确的监控目标

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是监控体系的最终目标,同样也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保证。监控目标是监控体系在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效果。监控目标是监控体系的最终目的,没有了监控目标,监控体系就会没有方向。

政治强,是要求辅导员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首先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备马克思主义信仰,能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其次是应始终和党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保持先进性;最后是要有理想、有抱负。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业务精,是要求辅导员学习与岗位相关的知识,比如管理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知识。还要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比如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判断决策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等。这些知识和能力在实际辅导学生过程中充分运用,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纪律严,是要求辅导员严于律己,做一个好榜样。首先应遵守学校的管理制度,然后才能用制度管理学生。有效的管理是离不开纪律的。要求辅导员要有很强的纪律性,严格贯彻落实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

作风正,是要求辅导员为人师表、行为端正、身教胜于言传。辅导员是大学中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一定要保持自身作风正派,用自身的人格和魅力去教育学生,才能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名合格的辅导员应具备遵纪守法、清正廉洁、艰苦奋斗和朴实创新等品质,还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处理学生问题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政治强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根本,业务精是基础,纪律严和作风正是原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

3.有效的监控措施

监控措施是指监控主体针对制定的监控目标对监控对象进行相应的惩罚,监控措施在监控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再好的监控目标,若没有强有力的监控措施,一切都将成为空谈。监控措施是保证监控目标实现的必备条件。有效的监控措施,主要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

就宏观方面来看,即从独立学院角度看,一是辅导员数量要标准化。即按照教育部规定的1:200的比例进行配备。独立学院要每学期都对辅导员的数量及师生比进行上报,监控主体要依此定期检查独立学院的辅导员数量配置情况是否达标。二是辅导员选聘要制度化。监控主体要参与到独立学院的招聘中。在选聘方式上,监控主体要求独立学院进行公开招聘,杜绝学院领导层和教师的裙带关系。在选聘环节上,监控主体要求独立学院设置笔试、面试、心理和情景模拟考试,择优录取,优先录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人选。独立学院将聘用结果向监控主体汇报,监控主体进行一一核实,最终确定录用人员名单。三是辅导员培训要专业化。所谓专业化,就是某种职业从普通职业发展成为专门职业的过程[9]。监控主体在独立学院设立专门的人员负责监督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培训事宜。监控主体要求独立学院建立辅导员专业化培训基地,制定完整的培训体系。在培训内容上可以进行岗前培训;日常培训和定期培训相结合;专题培训和骨干培训相结合等。在培训方式上可以进行校本培训,兄弟院系之间借鉴培训。监控主体针对培训内容,定期组织辅导员进行考核,了解独立学院是否进行了相应的培训。

就微观方面来看,即具体到辅导员自身素质方面,一是辅导员的知识背景要专业化。监控主体按照相关文件的规定,对辅导员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进行监督。辅导员自身应定期学习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如思想政治教育学、管理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监控主体每学期对辅导员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辅导员的工资相挂钩。二是辅导员工作方法要专业化。辅导员这一职业要求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监控主体对辅导员的工作方法进行定期考察,要求辅导员做到宽严并用,循序渐进,动之以理晓之以情等工作方法;并让学生为其辅导员的工作方法进行打分,结果要公开宣布,对辅导员做到奖惩分明。三是辅导员考核要规范化。合理的绩效考核是促使辅导员发挥潜力的一种方式。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应对辅导员队伍建立激励和保障机制。因此,监控主体要求独立学院针对辅导员队伍制定一个考核体系。该考核体系包括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工作技能、开展学生工作、组织活动和辅导学生价值取向等方面;要求院、系、学生都参与到考核中;采取月、季、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考核结果与工资以及晋升相挂钩,并将结果公布。

4.科学的评估指标

监控主体对各个环节进行合理有效的监控,得到的监控结果是评价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指标。评估指标是评价监控对象对监控目标的理解及实施情况。设定评估指标,就是要监控主体围绕既定目标制定相应的措施对客体进行监控,所得监控结果与评估指标相对比,看出不足所在,并制定出相应的奖惩措施。对于达标的学院,予以肯定;对于不达标的学院,令其限期整改。

科学的评估指标是指立足于独立学院的办学特点,针对其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现状及其各个环节,而制定的一套合理有效、针对性强的评估指标体系。其中各指标能够切实反映相关环节的建设要求,准确评估该环节的建设水平。

本文中,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评估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9个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包括: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政治方向和制度保障、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组织管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队伍管理和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后勤保障等四个方面。在四个一级指标中,第三个是该体系的核心指标,占其比重较大,是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中的各个环节相对应的。

通过评价指标,对独立学院进行打分,分数在60-70之间的为合格,需要进一步改进;分数在70-80之间的为良好,应给予鼓励;分数在80-90之间的为优秀,应给予奖励;分数低于60分的为不合格,对其进行严格的批评和限期整顿,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布。对于不合格的独立学院起到了强有力的舆论威慑力。任何想要可持续发展的独立学院都不会对自己的社会声誉和发展前途无动于衷,这样就会形成足够的压力,促使独立学院对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进行符合要求的投入。

参考文献

[1] 黄兴磊等.新时期高校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探讨[J].教育学术月刊,2008(2):67-68.

[2] 张书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M].济南:泰山出版社,2010(1):84.

[3] 康 静.浅谈独立学院辅导员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性[J].教育研究,2010(2):48.

[4] 赵 丹.从人力资源角度看独立学院辅导员建设[J].今日科苑,2010(14):117.

[5][7] 戴朝护.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途径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19):253-254.

[6] 德怀特·艾伦.高等教育的新基石[J].新华文摘,2005(22):

[8] 林 莉.独立学院辅导员角色问题及其原因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2009(12):101-102.

[9] 朱正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4):148-149.

第4篇:后进生辅导措施范文

一、韩国中小学课外辅导现况

课外辅导,亦称私人辅导教学,是指中小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之外,私自参加的针对其文化课或艺术方面进行的辅导补习,因补习内容基本上类似于学校课程,故而又被称为“影子教育”。[2] 目前韩国课外辅导形式主要有五种。第一,一对一的家教形式,通常是教员去学生家里为其补习功课。第二,由私有的专门公司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第三,由以营利为目的的私有辅导机构为学生提供一对一辅导或者小班辅导,通常称为补习班。第四,在线辅导系统,例如公共教育广播系统。第五,全日制的补习机构,那些没有被大学录取的或者没有被理想的大学录取的高中毕业生通常会参加全日制的补习机构,为再次考大学做准备。韩国的各种课外辅导机构数量众多,门类齐全,并且数量还在日益增加。根据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的调查,2008年有55834名一对一课外辅导教员,40202名小组授课教员,192所在线辅导机构,81所提供自学资料的公司。虽然政府一直在控制课外辅导机构的数量,但是其数量还是迅速增加,从2000年的14043所增加到2008年的65810所。[3] 目前,韩国有各类补习机构近10万所,补习机构的教师比公立学校的教师还多,而且补习机构往往能吸引更优秀的教师,给出的薪水也比公立学校的高。[4]

课外辅导是韩国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2010年,大约四分之三的学生参加了课外辅导,而且学生普遍都在多所辅导机构接受不同科目的补习,家长也不惜重金让孩子参加各类辅导班。表1显示的是2010年小学、初中以及高中阶段课外辅导参与率、总支出额以及占GDP的份额。

[数据来源:韩国教育、科学和技术部(2011),韩国银行(Bank of Korea)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统计数据]

从表1可以看出,2010年韩国课外辅导总参与率高达73.6%,课外辅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成绩,但是过多的依赖课外辅导也带来一些问题。

二、韩国中小学课外辅导引发的问题

课外辅导以需求为导向,以全力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为宗旨,满足了家长和学生的多样化教育需求,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在韩国“教育热”“学历至上”的背景下,课外补习的弊端更加突出,主要问题如下:

1.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韩国是个重学历的社会,孩子从小就为考上名牌大学做准备,家长也为此不惜重金。虽然早已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但是家长在基础教育方面仍需花费大量资金。近四分之三的韩国学生参加各种课外补习,家长花费近25%的家庭总收入在教育上,其中很大比例是在课外补习上。[5] 自1995年开始,家长花在课外辅导上的费用已超过花在正式学校教育的费用,并且课外辅导费用呈持续上涨趋势,具体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从1985年至2006年20年以来,韩国家庭花在正式学校教育的学费和其他费用方面自2000年略有增加,但总体上升不大。课本花费自2004年开始下降,并基本保持不变。而课外辅导费用一直呈上升趋势,并且上升幅度很大,2006年已到达250亿美元,占GDP的2.79%。教育已经给家庭带来了很重的经济负担。

2.导致教育的不公平

课外辅导对孩子成绩的提升是有一定效果的。2010年政府调查显示只有不到4%的家长反映课外辅导无效。[7] 因此,绝大部分的家长都会为孩子选择课外辅导。然而,参加多少课外辅导以及参加什么形式的课外辅导与家庭经济条件密切相关。来自家庭月收入不到100万韩元的学生中只有36%参加私人辅导, 来自家庭月收入300到400万韩元的学生中有80%参加私人辅导,家庭月收入在600万韩元以上的家庭,其孩子参加课外辅导率近90%,每月支出达到45万韩元(约400美元)。[8] 中等收入家庭的生均私人辅导支出是低收入家庭的4倍。对私人辅导机构的过分依赖一定程度上导致教育机会的不公平。有着较好的社会经济背景的学生更有可能进入名牌大学,也更有可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一项研究发现16.9%的来自中高收入家庭的学生进入重点大学,而只有5.8%的低收入家庭的学生进入重点大学。而一般的大学,情况则相反,大部分的学生都是来自低收入家庭。[9] 家庭收入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进入何种大学,这会造成富人的子女更能接受到好的教育,而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在韩国这样一个重学历的社会意味着能获得更好的工作和更高的待遇,这便引起对教育资源公平分配的担忧。

3.剥夺了孩子的课余时间,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过度的课外辅导剥夺了学生的游戏娱乐时间以及休息时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会使得孩子身心疲惫,影响其在正式学校的上课效率,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成为空谈,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此外,辅导机构多是严格的应试教育,其唯一目的就是不惜一切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往往忽视其他方面的教育,如创造能力的培养、道德情操的教育等。而且对家庭教师和补习学校的过分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改革措施

过度的课外辅导已在韩国引起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关措施协调好课外辅导和正规学校教育的关系以及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等问题。为此,自1968年以来,韩国政府主要制定了三条相关政策,1968年开始改革学校招生考试制度以期缓解课外补习热,1980年~2000年出台强硬的禁止政策对课外补习严加控制,但禁止政策难以为继,20世纪90年代初又转向通过公共教育资源整合私人教育,特别是通过“课外学校”治理课外补习热。[10] 为进一步解决好以上问题,还需继续实施相应的改革措施。

1.减少对课外辅导的依赖

2010年私人辅导费用减少了3.5%,2011年又减少了3.6%。[11] 然而要达到减少私人辅导费用的目标,还需采取许多措施。首先应当从改革大学入学标准和学生评估体系开始。补习机构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高分,因此降低大学学业能力考试(CSAT)在大学录取中的比重可以减少对私人辅导机构的依赖。大学入学选拔除了参考CSAT考试,还应注重其他标准,比如推荐、论文、课外活动以及在校成绩,以便改革以分数为导向的招生制度。其次学校必须采用多样化的标准来评估学生,例如,采用减少考试成绩的比重,参考平时小测试、作业、课堂参与等标准综合评价学生。韩国政府在2011年就开始关注分数等级评估体系,并且给予学校更多的自来评估学生。然而,在给予学校自来评估学生的同时,国家层面的具体评估细则也很重要,以免各个学校评估标准不一致,以及避免走关系和腐败问题。

2.增加低收入群体接受课外辅导的机会

即使采取改革措施,减少对课外辅导的依赖,课外辅导还将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政府还需增加低收入群体接受课外辅导的机会,有3种可供选择的措施。第一,在线教育系统日益成为私人辅导的一部分而且费用大大低于非在线补习,政府应扶持其发展。第二,为了减少对课外辅导的需求,政府于1990年建立公共教育广播系统为高中学生提供大学入学考试的备考讲座,正式学校或私人辅导机构的教师通过公共教育广播系统向广大学生提供辅导,使得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中受益而不用承担任何经济负担。第三,中小学开展的“课外学校计划”可以进一步减少私人辅导的费用。2005年,韩国政府正式提出并推行“放学后的学校”――“课外学校计划”。“课外学校”是公立学校组织开展的,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家庭所支付的费用负担比社会上的各种辅导和补习班少很多,可以说是韩国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12] 2006年底对280所“课外学校”教育示范校学生家长的调查显示,每个家庭年底教育开支比年初节省6.2万韩元,这对低收入家庭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字。[13]

3.改善公立学校教育

2010年政府对家长进行调查,讨论哪些措施能减少私人辅导的开支,大部分的回答是提高正式学校的教学质量,使之能为学生提供足够好的教育而不用参加过多课外辅导。公立学校可以从辅导机构吸取一些经验来提高教师的绩效和家长的参与度。首先,学校定期与家长以及学生交流,通过交流不断改善学校教学质量,并通过学生的反馈来评估教师。鼓励家长参与各类学校活动并与学校沟通交流,通过这些交流与活动,让家长了解其孩子在学校的行为表现。学校通过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以便更好地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还可以获得家长以及学生的信任。其次,公立学校往往缺乏激励措施来督促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政府应当创造一种更具竞争力的环境以促进学校教师不断改进教学,例如根据绩效付给教师更多的薪水,吸引最优秀的教师,也让家长知道最好的教师是在正规学校而不是在辅导机构。同时加强教师职前培训,提高教师水平,为正式教师树立威信和名望。最后,政府应当通过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并给予学校更多的灵活性来设计其课程,支持学校开设高质量的课程来满足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求,更多地关注成绩不良的学生。

四、结语

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倡导给学生减负,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进行素质教育,实现全面发展。然而,目前在我国,课外补习也呈迅猛发展的趋势,课外辅导机构、家教服务发展迅速。而且课外辅导的费用往往很高,成了家庭的一项大开支,低收入家庭往往支付不起,这也一定程度上导致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中韩两国地缘邻近,在文化相通相似的社会背景下,更容易将韩国的课外补习教育与我国进行比较,针对目前我国在课外辅导方面的现况,我国应吸取韩国在此方面的经验教训,参考其应对之策,以便更好地处理类似问题,进一步改善基础教育,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350108)

参考文献:

[1]National Center for Policy Analysis. After-School

Tutoring Skyrockets in South Korea[EB/OL].[2013-08-08].http:///sub/dpd/index.php?Article_ID=23472.

[2] Bray M. The shadow education system: Private tuto-

ring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planners[M].Paris: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Educational Planning,1999.

[3]Lee J Y. Private Tutoring and its Impact on Students’Academic Achievement,Formal Schooling,and Educational Inequality in Korea [D].Columbia University,2013.

[4][7][8][9][11] Jones R S. “Education Reform in Korea”,OECD,Economics Department Working Papers, No. 1067,OECD Publishing [EB/OL].[2013-06-27].http:///10.1787/5k43nxs1t9vh-en.

[5]Edutech Associates. What can we learn from South Korea?[EB/OL].[2012-05-14].http:///2012/05

/14/what-can-we-learn-from-south-korea/.

[6]Nam K. Time-series analysis of the scale of private supplementary tutoring[J]. Economic study of educational fin-

ance,2007(1).

第5篇:后进生辅导措施范文

【关键词】辅导员考核;现状;改进措施

虽然各高校辅导员考核工作存在着差异性,但大体上仍旧是按照为什么要进行辅导员考核、谁来对辅导员进行考核、辅导员考核工作的内容以及最终辅导员考核的结果几方面进行考核的。然而,我国高校辅导员考核工作开展时间短,工作经验不丰富,辅导员体制在考核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对辅导员自身的积极性和学生的利益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高校辅导员考核工作的改进是我国教育界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

一、高校辅导员考核工作的现状

高校辅导员考核工作是我国高校建设成果的衡量标准之一。近年来,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考核工作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德育、工作能力、工作成绩等方面的考核,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主要的考察目标是辅导员的综合能力;第二类是业绩考核,对辅导员日常辅导工作的效率进行考核。进行此项考核的主要原因是高校学生在身心上随时有可能发生突发事件,此时需要辅导员快速的反应能力和事件的处理能力,因此对辅导员的业绩进行考核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三类是对辅导员任职资格的考察,当今社会人才发展良莠不齐,辅导员肩负着教育学生并帮助学生适应独立生活以及对未来人生进行合理规划的艰巨任务。因此,高校对辅导员的任职要求应该严格规范,选择对学校负责也能对学生负责的优秀人才。自辅导员考核工作开展以来,各大高校基本上都遵循着上述三类标准进行考核,然而许多高校在运行过程中很少有人深入研究辅导员考核的指标,没有发现其中潜藏着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高校辅导员考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考核工作片面化。自我国开展高校辅导员考核工作以来,定性考核作为考核指标被各大高校沿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近年来,定性考核的弊端日益明显,主观色彩的影响越来越深,各大高校开始采用定量考核的指标。但定量考核指标毕竟时间尚短,考核体系不完善,考核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矫枉过正的情况,不切实际的将辅导员的业绩和能力进行量化考察,带来了相当大的片面性。

(二)考核人员素质低。在高校辅导员考核过程中,经常性的出现进行考核的人员对考核标准和考核过程的流程顺序不熟悉、只凭主观臆断的情况。对辅导员工作的考核类型区别不清,定性化和定量化考核交叉使用,评价标准不统一。考核人员的素质低,很大程度上会导致辅导员考核工作的结果不准确,对辅导员任职资格的判断不真实,还容易致使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大大降低。

(三)考核结果作用不明显。对辅导员言语上或精神上的奖励是辅导员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保障,而对辅导员工作进行考核恰恰就是为了使得言语或精神上的激励师出有名,侧面的鼓励辅导员更好的对学生负责。但在有些高校中,往往只是为了应对检查而做做表面功夫,对最终考察工作呈现出来的结果重视程度不高,没有将考察结果及时的通知辅导员,使得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的优点与缺点没有清醒的认识,无法进一步改进日常工作,使得考核结果无法发挥应该发挥的作用。

三、高校辅导员考核工作的改进措施

(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辅导员工作进行考核的定性和定量标准各有优缺点,综合考虑后,应该将二者结合起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新的适合高校辅导员考核工作的考核标准和方法。比如对辅导员德育工作和能力进行考核时,应该主要运用定性的考核标准。当然,并不是说定量考核完全的被隔离在外,要在对德育工作和能力进行定性考核时,融入定量考核的元素,将其细化为操作性非常强的分类项目,弥补定性考核工作中的主观性带来的缺陷。同时,对辅导员的业绩进行考核时,要主要采用定量标准,相应的配以定性方法的适度运用,避免片面化的情况出现。

(二)提高考核人员素质。考核人员的素质对高校辅导员考核工作的顺利展开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应该大力提高考核人员的素质,确保考核工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只有考核人员的素质得到了提高,才能使得考核的流程规范化,在考核人员提前制定的明确的考核计划中真实的反映辅导员的日常工作情况,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促进高校辅导员考核工作的顺利完成。

(三)及时反馈考核结果。高校对辅导员工作进行考核的最终目的是真实的再现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对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进行评价,帮助辅导员及时的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此种情况下,如果考核结果无法受到学校高层领导的充分重视,就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无法达到考核目标。

高校辅导员考核结果的及时反馈,有利于辅导员对自己过去的工作有一个清醒的认知,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促进辅导员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提供职责范围内的帮助。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工作对大学生的独立意识的培养和未来人生规划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高校应该将优秀的人才安放在辅导员的位置,并通过定期的辅导员考核工作对其的工作态度和工作内容以及任职情况进行分析,帮助辅导员及时的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辅导员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本文通过对高校辅导员考核工作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出我国高校辅导员考核工作中存在着考核指标不一致、考核人员素质低和考核结果反馈不及时等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提高考核人员素质和及时反馈考核结果等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能够为我国高校辅导员考核工作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第6篇:后进生辅导措施范文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工作; 目标管理; 过程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3. 075

[中图分类号] G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3- 0126- 02

1 目标管理的具体实施步骤

1.1 目标管理的组织和实施

目标体系确定后,辅导员需与每位班团干部或目标负责人磋商,就目标的实施征求他们的意见。完成目标主要靠执行者的自我控制。对于辅导员而言,目标管理并不意味着事无巨细都要管,而应主要体现在指导、协助、提出问题方面,及时向每位班团干部或负责人提供必要的信息,使他们可以评估工作进度,并对工作失误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因此,辅导员应放手把事务性工作的管理和执行权力交给各目标负责人,而自己负责宏观上的指导和有针对性的重点管理,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各班委或负责人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辅导员自身也可避免繁琐事务的纠缠。

1.2 目标实施的检查和评价

“目标管理的本质内涵在于定期、不定期对目标达成度情况进行严格检测,在弄清目标达成度正负差距及其致因的基础上,宜及时调整目标内容,强化保障措施。”在目标管理组织和实施过程中,辅导员应与班团干部、各目标负责人定期共同回顾工作情况。如有必要,还需根据现实发展状况重新调整实现目标的工作方向。对各级目标的完成情况,要事先规定出期限,定期进行检查。检查的方法可灵活地采用自检、互检和责成专门人员进行检查。检查的依据就是事先确定的目标。对于最终结果,应当根据目标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奖罚。

2 过程管理在班级工作中的应用

目标的实现是一个过程。在班级工作中,实际管理的对象是班级活动的过程。班级活动是全体同学参与的“高度聚合体”。评判班级活动质量的依据,实际就是该活动实施的过程。因此,目标管理的实现依赖于对过程进行有效管理。需要强调的是,过程管理的对象是“过程”,而不是“流程”。从概念上来看,“过程”好比抓大放小,“流程”好比事无巨细,过程比流程更灵活。“过程强调对全程的全面把握和对关键点的监督,而流程是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程序化的处理。因此,过程管理具备全面控制的功能。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能否科学应用过程管理,决定着既定目标能否实现。

2.1 过程管理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工作团队、工作机制和方法

过程管理的开展,首先要求辅导员培养一支品学兼优、积极肯干的学生骨干队伍,包括学生党员、学生会干部、班团干部等。他们既是各项目标的具体负责人,同时又是过程管理的实际执行者。而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职位上往往有不同的工作特点和侧重,如老班委往往注重管理经验的总结和提升,新班委则注重对以往管理过程的反思,寝室长重在对班级活动的传达和准备。这就需要辅导员对这些学生骨干专门进行培训,有针对性地选择合理的工作机制和方法,明确其工作职责,积极辅导他们开展各项工作,培养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过程管理中的执行与实施的作用。

2.2 过程管理要求辅导员做好阶段性的总结和沟通工作,并及时针对问题进行纠正

在班级管理体系中,每项活动的负责人都可以通过比较实际的结果和目标来评估自己的绩效,以便作进一步改善。这就是过程管理的原则。辅导员应当在阶段性成果完成时,带领同学们定期共同评估绩效,这样有利于对发展目标采取必要的调整措施,同时师生问的沟通会因此得到改善,双方的困难和期待也会更清晰。如辅导员可以通过“周汇报制度”、“三会制度(班委例会、寝室长会议和班会)”、“班级监督制度”等,掌握班级发展现状及与阶段性成果间的符合程度,从而发现问题。此时辅导员应充分发挥过程管理的矫正作用,针对具体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措施和方案。可见,发现是水平,解决是能力。要成为有水平、有能力的管理者,辅导员应当从大局出发来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在过程管理中学会管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比如,在班级发展过程中,普通同学和班团干部之间常常缺乏良好的沟通与协调。班团干部组织某些班级或团活动时,可能很少考虑同学们的难处或需要。又比如,辅导员也许敏锐地意识到需要改进班级学习风气,而班委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辅导员能针对具体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如要求班委建立班级读书小组,组建班级辩论队,制作班级学习刊物等,充分发挥其指导、协调和沟通的作用,逐渐消除在团队合作中出现的不和谐因素。

3 辩证处理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及其与辅导员工作的关系

目标管理能否成功,取决于过程管理是否有效;过程管理的有效性又依赖于目标定位是否恰当、明晰。两者互为表里,缺一不可。

目标管理是过程管理的最终意义所在。辅导员确定的目标是否清晰,该目标是否既有一定高度同时也切合实际,决定了过程管理能否最终实现目标。同时,目标的确定绝对不是机械的,必须根据过程管理中的信息反馈而不断加以调整。

第7篇:后进生辅导措施范文

关键词:就业指导;大学生;问卷调查;指导措施

近几年,随着高校连年扩招造成毕业生数量剧增,就业需求不断增大;中国社会产业发展不均衡导致结构性失业日益凸显;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导致企业用人量锐减,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配合国家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促进大学生就业等相关政策,本研究根据就业指导理论,参考国外高校就业指导及生涯辅导的成功经验,调研达州市大学生学校适应、就业升学准备、职业发展等方面的需求,了解就业指导措施具体实施状况,分析学生对就业指导措施的建议,探求针对性、实效性较强的就业指导具体措施。

一、研究过程

(一)问卷编制

搜集专家学者、就业指导人员、用人单位等对高校就业指导的意见,根据就业指导相关理论,参考国外先进国家生涯辅导措施,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从职业规划、生活辅导、专业辅导以及就业指导四个维度,编制了《达州市高校学生就业指导需求及就业指导具体措施调查问卷》。

(二)调查抽样

本课题以达州市两所高校四川文理学院和达州市职业技术学院为调研对象,采取随机取样方式,通过发放问卷,收集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求情况及实施措施的意见和建议,共计发放问卷950份,回收有效问卷827份,问卷回收率为87.11%。

(三)调查实施

本调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采用访谈的方式,搜集高校就业工作部门、院系就业工作人员、部分用人单位对高校就业指导需求的相关看法与建议,作为编制调查问卷的参考。第二阶段实施问卷调查,组织人员到上述两所高校实地发放、现场回收问卷,采用SPSS软件,依据其质性与量性类别,对问卷中主要涉及的升学型、就业型、犹豫不决型三类学生及男女生的就业指导需求和他们对就业指导措施的想法建议进行细致分析、分类汇总。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就业指导需求项目向度

分析数据显示,学生对就业指导需求项目的需求程度的平均数除毕业后追踪调查以外都大于3.0,显示学生对各项指导需求项目均认为相当重要。最为需求的项目等级分列如下:“职业规划”最为需求的是了解就读专业相关行业的就业渠道、专业概况及发展趋势;“生活辅导”项最为需求的两项为学习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增进语言表达及人际协调沟通能力;“专业辅导”需求度占前两位的是了解就读专业课程安排与就业、升学的关系、学习有效的读书方法与技巧,“就业指导”最为需求的是学习如何如面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了解将来各种培训及提升自己的途径。

(二)学生就业指导需求差异维度

1.不同性别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求项目差异。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男女学生对就业指导项目的需求程度都相当高,但是经t检验发现,男女学生对就业指导在部分项目上的需求程度存在显著差异(p

2.不同类型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求程度差异。经离均差平方和和MS均方和变异分数分析后发现,不同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对就业指导需求在部分项目上的需求程度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其中,毕业后打算升学的学生对“了解家庭因素对自己职业发展的影响”、“毕业后追踪调查”两个项目的需求程度较低;毕业后打算就业的学生对“了解就业指导的观念”、“了解各种升学途径”及“毕业后追踪辅导”三个项目的需求程度较低;尚未决定的学生对“毕业后追踪调查”的需求程度,调查显示平均数为2.98,标准差为0.76,是三类学生中需求度最低的。

(三)当前就业指导实施的状况分析

调查问卷显示,在当前高校开展的就业指导中,50%以上的学生认为涉及较少的就业指导项目有:“学习各种谋职技巧,如面谈、撰写求职简历等”(59.77%),“了解就业相关法律法规如劳动合同法等”(56.12%),“了解家庭因素对自己职业发展的影响”(53.49%),“学习如何进行生涯设计”(52.02%)。超过40%的学生认为涉及较少的项目有:“培养正确的理财观念”(49.77%),“培养未来职业规划决定的能力”(49.22%),“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未来职业发展的影响”(49.15%),“了解就读专业与兴趣不合的问题”(48.22),“了解将来各种培训及提升自己的渠道”(47.05%),“了解如何探索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43.95%),“安排体验实习的机会”(43.64%),“获得各种升学或进行训练的机会与信息”(41.40%),“认识就读专业相关行业的就业条件”(40.23%)。

三、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建议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职业规划、生活辅导、专业辅导和就业指导四项的需求性都很强,说明在就业指导方面需要开发和努力的余地还很大。高校应高度重视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依据学生对就业指导各项目的需求程度,建立与之相对应的就业指导原则,开展切实有效的就业辅导。

(一)就业指导原则

1.对不同职业选择进行分层次、分阶段的全方位指导。针对不同职业生涯选择(升学、就业与未决定)的学生在就业指导需求项目上的不同,制定侧重点不同的措施,引导其做出适合自身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升学,是就业的延迟,也可以看作是就业的一种特殊形式。具体而言,对准备升学的学生而言,未来的升学路径及前期大量准备工作是就业指导的重点;针对准备进入职场或是准备接受职业训练的学生,可提供全面的相关各职业领域的信息及各种职业素养的训练;对尚未决定职业方向的学生,让他们了解无法决定的原因,再逐步加以引导,帮助其规划明晰的职业之路。

2.对不同性别学生,施以不同项目及程度的就业指导。鉴于男女生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生理差异,可分别进行就业导向和指引,尤其是针对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就业机会、职业待遇、职业发展等方面的不公,向她们全面分析,耐心解释,加以心理辅导,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各方面能力,顺利实现就业。

(二)就业指导的具体措施

1.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要积极探索建立符合社会需求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成立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加强对就业创业规律的研究,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提高课程质量。通过开展就业指导课程观摩、评选等活动,建设一批精品课程、示范课程。以课程安排方式进行就业指导有两个优点,第一,每个学生在大学三四年里都有机会接触职业生涯方面的知识,也比较能达成职业发展方面的任务;第二,能够营造就业指导的浓厚氛围,确保就业指导开展的规范性、系统性、连贯性,也可通过学生的反应了解学生在就业指导方面的需求,透过专业的课程设计进行就业指导教学,学生有机会对自己的现在及未来做更多的探索。

2.举办相关辅导活动。(1)团体咨询。团体咨询可以做到集中统一地面向相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专业辅导,省时省力地推进就业指导工作。其实施方式有大团体和小团体咨询两种。透过团体咨询方式进行就业指导活动,既可以提高效率,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集体研讨等方式增进学生彼此经验的分享,加强交流,做到团体互助,共同进步。(2)个别咨询。以个别咨询方式进行就业指导,主要是针对个人问题作一对一的讨论和面对面的交流,例如协助一个人了解他的个人特质,协助一个人解除面临抉择时的焦虑,以及协助一个人探索与自己兴趣相关的工作领域等等,具有较强的针对性。(3)推广职业测评。心理测量经过近百年的稳步发展,现已成为最有效、最客观的职业测评手段,职业测评的目的是实现人适其职,职得其人。这些测评工具可以较客观地让学生在适当的时间以测验方式对自己的特质作认识,帮助学生对自身职业特质包括性向、兴趣以及人格特质等等有较全面的了解,并协助个人对自我做一个客观的评估,让学生透过职业量表的使用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料及信息。这是个人择业的参考,是职业规划与开发的基础。

3.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尽管可以通过人才交流会、网络等途径获得各种就业信息,但涉世未深的大学生面对形形的社会信息缺乏甄别能力,上当受骗的事件屡见不鲜,所以,对个人而言,学校依然是提供用人单位和推荐毕业生的重要渠道。高校应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拓宽信息收集渠道,深入各行各业千方百计为毕业生挖信息、找岗位。针对准备进入职场或准备接受职业训练的学生,相关各职业领域的信息,如就业市场、未来发展趋势、晋升渠道、工作内容、工作资格条件及薪资报酬等,都可以让学生多接触。

4.加大社会实践力度。高校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已成为社会共识,在积极引导、充分发展校内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高校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实践,实现教育教学、课外活动、岗位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切实改变专业培养方案和学生实践课程各自为政,甚至忽略实践的传统格局。对当代大学生渴望在社会上兼职,学校应予以支持,并重视实习制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供需伙伴关系,实现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 王旭辉.河北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9,(18):56-57.

[2] 周天蓉.实习护生对就业指导的需求调查和干预[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16):29-30.

[3] 易玉梅.大学生就业状况与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度调查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0):63-64.

[4] 栾玉泉.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与就业指导[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5):80-80.

[5] 孙戬.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10):78-78.

第8篇:后进生辅导措施范文

一、高校辅导员组织职业生涯管理概述

(一)高校辅导员组织职业生涯管理概念

组织职业生涯管理是指从组织和组织成员双方出发,针对个人和组织发展需要所实施的职业生涯管理,组织从本组织成员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需求出发,有意识地将之与组织的人力资源需求和规划相联系、相协调、相匹配,为成员职业上提供不断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帮助、支持成员职业生涯发展所实施的各种政策措施和活动,以最大限度调动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实现成员个人的职业生涯目标同时,实现组织的目标和可持续发展。

高校辅导员组织职业生涯管理是指,学校组织为了自身发展战略与办学目标的需要,帮助高校辅导员规划其职业生涯发展,并为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设计通道,提供必要的培训、晋升等发展机会。

(二)高校辅导员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原则

1、公平性原则。公平性原则是指高校公开、公平、公正地开展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开发活动,员工有均等的机会参加学校的职业生涯开发活动。高校在提供发展信息、教育培训机会、任职机会时都应该公开其条件与标准,保持高度的透明度。公平性原则是人格价值与人人平等的体现,是维护员工整体积极性的重要保证。

2、共赢原则。有效的辅导员组织职业生涯管理,要求辅导员(个人)与学校(组织)之间相互配合,高校组织要了解辅导员个人职业发展需要,为其营造良好的组织生存环境,辅导员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工作来回报高校。辅导员个人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实现了高校组织的发展目标,最终实现共赢局面,因此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3、系统性原则。是指将职业生涯发展的整个历程作全程考虑,同时将职业生涯计划实施当成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并纳入到组织的发展战略之中。一方面,学校党委组织部、学工部、人事处、校团委、院(系)党委等部门要和辅导员保持经常的沟通,共同参与、共同制定、共同实施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另一方面,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要贯穿组织的整个工作过程,贯穿辅导员的整个人生。

4、全面评价与反馈原则。高校对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进行全过程评价、多角度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辅导员,以促使其改正缺点,更好地实现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二、高校辅导员组织职业生涯管理调查与分析

(一)生涯发展

表1:高校组织在辅导员生涯发展方面采取的措施情况(%)

从上表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高校帮助辅导员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所采取的措施方面,总体看来情况不是很理想。在学校经常组织有助于辅导员自我认识活动这项上面,只有2.4%的辅导员选择了非常符合,而有53.2%的辅导员选择了较不符合和非常不符合;在提供职业发展咨询方面,有59.4%的辅导员选择了较不符合和非常不符合,进一步访谈得知,辅导员都为自己的出路感到迷茫,因此为他们提供职业发展咨询显得非常有必要;在建立师徒指导关系项目上,有50.8%的辅导员选择了较不符合和非常不符合。从上表中看到绩效反馈和为新入职的辅导员提供职业咨询和帮助这两项上,辅导员选择符合的占有大多数,但是还有35.2%的辅导员认为学校不能及时地对辅导员的绩效进行反馈;29.5%的辅导员认为学校不能很好地为新入职的辅导员提供职业咨询和帮助。调查结果表明,目前高校组织在帮助辅导员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方面还做得不够,需要加强。

(二)培训进修

表2:高校组织对辅导员的培训开况(%)

培训是职业管理的重要手段,用来改变员工的价值观、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以便使他们能够在自己现在或将来的工作岗位上达到组织要求。对辅导员的培训和开发是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的重要内容。从上表可知,高校对辅导员的培训开况总体还是不错的,表中六项都有近三分之二的辅导员选择了符合、较符合或非常符合,尤其是“对辅导员实施岗前培训”这一项得分最高,有86.4%的辅导员选择了符合、较符合或非常符合,这说明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有对辅导员实施岗前培训。“为辅导员实施传、帮、带管理”这一项上,有46.8%的辅导员选择了较不符合到非常不符合,另外选择非常符合的也只有1.9%。从这项调查结果及笔者对辅导员的访谈结果可以看出,高校还没对辅导员实施传、帮、带管理措施,这从侧面反应了目前高校辅导员的队伍结构还不是很合理,辅导员都是以年轻者居多,大部分辅导员都是做了一届就转岗了,甚至是一、两年就不干了。所以合理的老、中、青辅导员队伍结构还未形成。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大部分辅导员都是只在接受学校的岗前培训之后,就开始投身工作了,主要靠的是自身摸索,都缺少有效的帮助与指导。

在“为辅导员提供学习机会和学习条件”和“资助或部分资助学历教育经费”这两项上,分别有34.3%和35.2%的辅导员选择了较不符合或非常不符合。在“鼓励辅导员在职或脱产学习和培训”上,也有28.5%的辅导员选择了较不符合或非常不符合;“为辅导员提供学习机会和学习条件”方面,有34.3%的辅导员选择了较不符合或非常不符合。原因是目前很多高校辅导员配备不足,有的辅导员是身兼数职,工作任务繁重,如果有辅导员去脱产学习或培训,他的空位很难找到合适的人选,因此学校是不大鼓励辅导员脱产学习。

(三)绩效评估

表3:高校组织对辅导员的绩效评价是否合理科学(%)

绩效评价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绩效评价可以使员工知道自己的工作成绩,最关键的是能够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

从表3可以看出,目前高校在对辅导员工作的绩效评价方面所采取的相关措施情况。在高校组织“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选项中,59.9%的辅导员选择了符合或非常符合,67.1%的辅导员认为所在学校有明确的辅导员任职资格标准和文件说明。而在绩效评估标准、方式以及参与评估管理者绩效这三方面,有近一半的辅导员认为自己所在高校没有或者是做得不够好。特别是对“让辅导员参与评估管理者绩效”的调查结果显示有51.2%的辅导员选择了较不符合或非常不符合。此项调查表明,目前高校急需建立科学、合理的辅导员绩效评价机制。

(四)组织角色

表4:高校对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的支持情况(%)

此表旨在了解高校组织在对辅导员实施职业生涯管理时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与支持性工作的情况。从上表的十个调查选项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目前高校在采取具体的职业生涯管理措施方面做得很不够。在以上十个选项中,辅导员选择非常符合的除了“提供行政职位空缺的信息”这一项达到了5.3%之外,其余的都在百分之五以下。而选择较不符合和非常不符合的都达到了50%以上,尤其是“定期召开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研讨会、“制定了良好的接班人计划”、“关心辅导员是否实现职业目标”几个方面选择较不符合和非常不符合的辅导员达60%以上。另外几项选择较不符合和非常不符合的百分比如下:“了解辅导员个人的职业目标和追求(59.9%)”、“成立了辅导员评价中心(58.5%)”、“帮助和鼓励辅导员确定职业目标(50.7%)”、“工作情绪低落时,领导会给予精神鼓励(54.1%)”、“为改善绩效,向辅导员提供有帮助的建议(50.3%)”、“介绍辅导员职业阶梯(57%)”。由此看出,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中的信息沟通情况不容乐观,高校组织在支持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方面做得很不够,由此可见,高校组织急需制定完整、科学、有序的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制度与方法。

参考文献:

[1]周琪.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研究述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8).

[2]靳玉军.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知识基础及其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08,(3).

[3]唐家良,季怀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调查分析及其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7,(11)

[4]叶绍灿,论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的组织管理[J].山东省团校学报,2009,3

作者单位与职务:

聂瑞筠:讲师,南昌大学人文学院;

谢继荣:副教授,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谢灵:助教,南昌大学学工处;

第9篇:后进生辅导措施范文

在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中,发生偏瘫的概率非常大[1]。故此,临床上在完成对患者生命抢救的同时,还需要关注患者的预后处理。本文研究当中,对脑血管偏瘫的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取得的临床成效是非常可观的,现将详情报告如下文所示。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12年10月到2013年10月,位于我院实施脑血管偏瘫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36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经过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以及临床诊治、均符合脑血管偏瘫的标准。将这36例脑血管偏瘫患者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这两组,每组各18例。观察组当中,男性患者占10例、女性患者占8例,年龄30岁到78岁之间、平均年龄(57.36±4.29)岁,脑出血的患者占4例、脑梗死的患者占14例;对照组当中,男性患者占11例、女性患者占7例,年龄28岁到80岁之间、平均年龄(56.84±5.12)岁,脑出血的患者占5例、脑梗死的患者占13例。对两组脑血管偏瘫患者的性别、患者的年龄、患者的疾病情况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没有明显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进行研究对比。

1.2 方法

两组脑血管偏瘫患者,都采取常规治疗并辅以常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脱水降颅压控制,给予患者脑细胞复活剂药物治疗,并对患者实施抗自由基处理等。

观察组:给本组脑血管偏瘫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针对性护理内容包括:首先对脑血管偏瘫的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和健康宣教,然后在患者的急性期、稳定期、出院后等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对照组:给本组脑血管偏瘫患者,只采取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脑血管偏瘫患者的临床病情症状、生命体征、肢体恢复情况、生活自理能力,记录患者的住院时间,随访观察患者早期功能康复的进展,以此作为观察指标。

1.3.2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脑血管偏瘫的患者在经过治疗及护理后的康复情况,将其分为三个等级标准:

显效:患者的临床病情症状和生命体征得到明显的改善,患者康复效果显著,日常生活能够自理。

有效:患者的临床病情症状和生命体征有所改善,患者已经在逐渐康复,生活基本能够自理。

无效:患者的临床病情症状和生命体征没有改善,严重者病情加重,生活无法自理。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两组治疗及护理脑血管偏瘫患者情况的研究数据,在本次研究结束后,均准确无误地录入到SPSS19.0软件中,进行统计数据处理,以95%作为可信区间。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为计量资料,对比方法为t检验;使用例数(%)表示为计数资料,对比方法使用χ2检验。当p

2 结果

两组脑血管偏瘫的患者分别接受治疗和护理后,临床病情症状、生命体征、肢体恢复情况、生活自理能力等观察指标的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且观察组脑血管偏瘫患者的总有效率是88.8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61.11%。根据结果显示,观察组脑血管偏瘫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故此,两组脑血管偏瘫的患者之间,在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后,对比患者早期功能康复的效果有明显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

表1:对比两组脑血管偏瘫患者早期功能康复的效果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早期功能康复的效果有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

3 讨论

有关资料显示,在对脑血管偏瘫的患者进行治疗后,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早期功能康复,能够起到显著的辅助作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2]。

脑血管偏瘫患者的针对性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