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职工学习计划范文

教职工学习计划精选(九篇)

教职工学习计划

第1篇:教职工学习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两会”精神,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校园、节约型校园和环境友好型校园为着力点,推进创新型大学建设;围绕实现建设高水平艺术设计大学的奋斗目标和学院党委工作大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卓有成效的理论学习和教育活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促进发展,保持稳定,为实现学院的发展提升和创建高水平设计艺术大学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 

二、制度建设 

成立以党总支、党支部和系办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政治理论学习中心组,具体负责学习资料的搜集、宣讲、学习的组织检查和考勤等各项工作。学习时间定为双数周的周四下午:。 

学习形式采取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全面学习与专题学习相结合。 

三、具体安排 

月——月中旬本文转载自网 

继续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增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学习材料以党的十六大报告和xx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为主。通过学习,使广大教职工进一步加深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意义的认识,同时结合我系的实际和教职工的自身情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为把我院建设创新型大学而努力。 

月中旬——月 

深入学习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和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文件,领会“两会”精神,准确把握并领会“两会”提出的新政策、新思路;学习国家和山东省“十一五”规划,材料主要以两个《政府工作报告》为主。 

月——月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师德建设为主线,重点抓好教职工政治思想工作,把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效体现到科学发展上来。主要对教职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教育,巩固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以次引导教职工敬业爱岗、爱业乐业。本文转载自网 

月 

第2篇:教职工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顶岗实习 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9-0003-02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随着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和对高职教育规律认识的加深,人们都意识到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将受教育者从学生培养成劳动者的必经过程。近几年,各个高职院校都在探讨如何根据社会职业教育环境搞好顶岗实习。但在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分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导致顶岗实习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措施

1.制订可操作性强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纲领,如何确保实践教学环节高质量的完成、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率,是学校的主要关注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体现“三化”、“四个结合”。即:能力培养的专业化、教学环境企业化、教学内容的职业化;教学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与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要企业与学校相结合;教学过程要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学生的角色要与企业员工的角色相结合;学习的内容要与职业岗位的内容相结合。

2.成立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的相关指导小组

为保障对顶岗实习的科学有效管理,需要设立由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专业顶岗实习指导小组和顶岗实习学生自律小组组成的三级管理机构。

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应由学校系、部领导和企业负责人组成,负责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领导和策划。专业顶岗实习指导小组由专业教研室主任带头,校内专业教师、学生辅导员和各实习单位校外兼职指导教师组成,负责对本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进行全面管理。顶岗实习学生自律小组由学生自我选举,由顶岗实习领导小组确认后成立,负责本小组成员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习与工作的自主管理。

3.制定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的相关措施

为保证高职生顶岗实习的顺利、有序进行,保障工学结合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成效,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顶岗实习是一门重要的综合实践课程,它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只有从顶岗实习指导到学生实习成绩评定等各个环节都由校企共同组织实施,才能保障顶岗实习工作的有序、有效完成。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接受“双导师制”,即学生在实习期间接受学校与企业的双重管理与指导,同时配备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双考核制”是指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同时接受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双重考核。“三监控制”是学校对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一是对学生顶岗实习过程情况的考核。二是学生实习期满返校后要撰写实结,学校组织学生座谈,了解学生对顶岗实习工作的真实体会和收获。三是由学生自我管理小组根据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各方面表现提出综合的自我评价意见,为专业指导教师的考核提供参考意见。

二、加强学生顶岗实习过程化管理

1.顶岗实习的计划

(1)确定顶岗实习的目标。顶岗实习的目标是: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过程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实现学生的“零距离”上岗等。

(2)编制顶岗实体工作计划。依据已确定的顶岗实习目标,考虑学校现有的校外实训条件,结合学生的知识、技能、职业态度等现状,制定好顶岗实体工作计划。总体工作计划主要包括:编制计划的现实条件分析;总体工作计划实施主要内容;总体工作计划预期绩效分析等。

(3)编制组织方案。顶岗实习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需要设计一个合理的人员组织结构;同时实习工作能否正常进行,还有赖于参与顶岗实习管理的教师及其他人员的努力和相互配合。

(4)实施方案。依据已编制的总体工作计划,编制具体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是对总体工作计划的事实化、具体化,实施方案即行动指南,能指导整个顶岗实习的具体实施。实施方案包括:顶岗实习学生工作安排、顶岗实习准备工作计划、顶岗实习内容安排、顶岗实习工作过程计划等。

(5)编制质量管理计划。顶岗实习要达到预期目标,必须执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全员质量控制。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果进行监督;辅导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跟踪并予以辅导;督导人员对教师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各层次的质量管理须有明确的考核指标,并做到“量化考核”。

(6)编制进度管理计划。对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过程进行分解,明确主要步骤,设计每个步骤的工作持续时间,据此编制合理可行的进度计划。此进度计划编制完成后,指导教师根据进度计划对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进行跟踪、指导、考核。

(7)编制安全管理计划。学生的顶岗实习是真正的工作,在工作环境及工作过程中,会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必须制定安全管理计划。如: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对学生进行作业前及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指导;编制安全事故处理预案等。

2.顶岗实习的实施

(1)顶岗实习动员。顶岗实习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实习实训活动,顶岗实习要求学生以“工作者”的身份独立完成企业岗位工作。在顶岗实习活动开展前,学院必须召开由实习教师、聘请的企业管理人员、全体实习生参加的实习动员大会,使所有人员在思想上统一认识。

(2)顶岗实习准备工作。第一,实习学生在了解顶岗实习目的、意义及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点、自己的能力要求,提出自己的实习计划,该计划由实习教师和企业管理人员共同审核、修订,作为每位学生的实习活动指导计划。第二,实习教师应理解顶岗实习的真实“内涵”,即:培养学生独立的职业实践能力,应了解顶岗实习的具体任务,明确实习教师在实习活动中的职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实习教师顶岗实习的具体工作计划。第三,聘请的企业管理人员应理解顶岗实习意图,明确学生急待提高的实践能力的内容,并在了解学生基本情况、企业工作任务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计划。

(3)顶岗实习的实施。实习学生按照各自编制的实习计划,结合实习企业下达的工作任务,在实习教师的指导下,以独立“工作者”的身份开展实习工作,并接受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监督。

实习教师根据顶岗实习计划及自身的工作计划,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有效地技能指导、过程管理、成果验收。聘请的企业管理人员应根据顶岗实习计划及自己的工作计划,对顶岗实习学生下达工作任务,对工程过程、工程成果进行考核。

(4)做好顶岗实习过程、成果资料的记录、整理、归档工作。第一,顶岗实习过程资料包括:学生的出勤、实习态度、实习纪律记录;顶岗实习的工作记录、顶岗实习日记、顶岗实习调查报告等。第二,顶岗实习成果资料包括:实习实物成果、以图片记录的成果、以视频方式记录的成果、实结等。第三,资料记录:学生的出勤、实习态度、实习纪律记录由实习老师(或委托企业单位管理人员)记录;顶岗的工作记录由单位相关人员出具;顶岗的工作成果资料由本人或单位提供;顶岗实习日记、顶岗实习调查报告、顶岗实结等由学生撰写。

3.顶岗实习的监控

为了确保顶岗实习达到预期目标,必须对顶岗实习的计划、人员等进行全方位、过程化的监控。

(1)配置专门的督导人员。高职院校为确保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需要在人事上配置专门的教学质量督导人员。督导人员深入企业,了解实习教师、实习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沟通、协调、处理,保障顶岗实习活动的顺利进行。

(2)实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在顶岗实习的实施过程中,应按已制定的工作计划,实习教师、聘请的企业管理人员对参与实习的学生进行过程点的质量考核;督导人员对实习教师、聘请的管理人员进行阶段性的质量考核。

4.顶岗实习的改进

在顶岗实习完成后,应及时组织专门人员对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重要事项进行讨论,对可行的做法进行总结,并作为经验加以推广;对出现的问题要积极思考、寻找对策,并将对策作为下次编制实习计划时的重要的参考性方法。

顶岗实习工作作为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职业院校要高度重视,加强管理,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各种措施,将顶岗实习工作落到实处,以保证顶岗实习工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钟 忻.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

2 万 平.提高高职顶岗实习质量的策略[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

3 徐丽香、黎旺星.推行“顶岗实习”保障体系的探讨[J].机械职业教育,2008(9)

4 卢飞跃、渠川钰.高职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8(17)

第3篇:教职工学习计划范文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0)

摘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学生职业能力养成为基本目标,具有典型的职业教育特征,它的提出完善了我国工程技术职业教育体系。在建立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组织教学活动三个环节上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是保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成功实施的关键。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等工程教育;职业教育特征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7-0027-04

教育部先后下发了《关于批准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的通知》和《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启动了我国新一轮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工作。

纵观国内外工程教育的发展现状,一个主流趋势就是强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使用全过程生命周期为载体,通过学生主动性、实践性以及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全面提升,以达到满足工程技术岗位任职资格的要求标准。这一点在CDIO工程教育理念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并且与德国“双元制”、英国“三明治制”以及美国“合作教育”、加拿大“能力本位”等世界知名教育模式一样具有典型的职业特征。

在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体系中,人们习惯按照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进行分类,并以此来强调两种教育类别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面存在的差别,而忽视了普通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工程教育与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基本目标上的共同点——为目标岗位(群)培养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专门人才,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说,忽视了高等工程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教育的职业属性。

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中,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其目标就业岗位定位为“现场工程师、设计开发工程师和研究型工程师”,所有这些均具有非常明显的职业特征。研究和分析这些特征,将有利于更好地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构建课程体系,防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工程师计划”)的目标和过程虚化,避免改革陷于“穿新鞋走老路”的境地。

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职业教育特征

(一)基于“能力本位”的目标定位特征

基于“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作为工程教育理念的回归,卓越工程师计划强调“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具有明显的“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特征。也就是说,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本位”是卓越工程师计划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出发点。通过基于“能力本位”的原则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重构,以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学习和训练并重的方式实现职业能力的养成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主要途径。相对于传统的职业技术教育,卓越工程师计划所定位的职业能力在深度和广度有较大的提升,不仅需要受教育者具有优秀的事务处理能力,还要具有较强的创造性工作能力以及理论知识应用方面较强的拓展迁移能力,从而决定了人才培养方案与传统职业技术教育的明显区别。

(二)基于“职业分析”的专业设置特征

基于职业分析的专业设置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卓越工程师计划强调“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明确了工程教育改革中专业设置(调整)的基本原则,即工业界当前需要什么、国内外工程技术如何发展成为制定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影响因素。从微观层面上分析,工业界的人力资源需求、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对职业能力和任职资格标准的影响均将成为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依据。只有在对岗位群任职资格标准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重构专业体系和培养方案,才能解决高等工程教育领域存在的“产销脱节”、“学用分离”等问题,实现国家人力资源宏观战略需求与工程教育领域人才培养计划的有效衔接。当然,通过职业分析来改革和调整专业(方向)设置必须注意岗位和职业选择的典型性、代表性,并强调分析结果的共性需求和普适性原则。

(三)基于“职业需求”的课程考核特征

基于职业需求的课程考试考核机制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在职业分析基础之上的专业设置方案,还需要满足任职资格标准需求的课程体系及其考试考核机制来支撑。卓越工程师计划要求“为满足工业界对工程人员职业资格要求,遵循工程型人才培养规律,制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标准”,就是强调必须以工业界对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资格要求为目标,构建卓越工程师计划中的人才培养方案及其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必须与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养成轨迹相吻合,并建立与任职资格标准内容和体系一致的课程考试考核方式。

(四)基于“职业活动”的教学组织特征

以完整的工作过程、项目、案例组织教学活动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方式,也是其区别于基础教育的主要特色之一。卓越工程师计划强调“以着力推动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训练,‘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这就要求,人才培养方式、教学活动的组织要通过完整的工作过程,在真实的学习或工作环境条件下,以完成技术项目、解决技术难题的方式使学生融会贯通地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并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技术创新的能力。

(五)基于“合作教育”的教学机制特征

开展校企合作教育是实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途径,也是世界上通行的职业教育模式。卓越工程师计划强调建立高校和企业联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要求学生具有一段时间的企业实际工作经历,要深入企业科研和生产一线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这就决定了校企合作教育成为了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过程中必有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养成的重要途径。

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角色定位

近十年来,国家及有关部委先后就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性文件,规划了我国“技能型职业教育”的基本体系框架、发展方向和改革思路,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大和办学质量的明显提高,为经济建设输送了一大批技能型人才。相比之下,普通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工作相对滞后,传统、陈旧的人才培养方式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对人才质量的需求,形成了“企业缺人才、学生难就业”的尴尬局面。因此,改革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方式,提升教育质量和服务于经济建设的能力显得十分迫切。

卓越工程师计划具有典型的职业教育特征,面向一线、强化实践、能力为先的改革思路和目标定位向上延伸了我国工程技术职业教育体系,将传统的职业教育范畴从专科层次拓展到了本科、硕士甚至博士层次。如果将传统意义上的职业教育称之为“技能型职业教育”,则卓越工程师计划可称之为“技术型职业教育”。技能型职业教育与技术型职业教育一起构成了我国工程技术职业教育体系。

“技能型职业教育”与“技术型职业教育”的对接实现了从初高级施工技师、现场工程师、设计开发工程师、研究工程师的职业人才需要与中高等职业教育到本科、工程硕士、工程博士培养模式的一一对应(见图1),完成了我国职业教育从一线操作人员到研究型工程师全系列职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全覆盖,从而也进一步决定了卓越工程师计划所具有的职业教育属性以及在我国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角色和定位。

工程技术职业教育的特征和角色定位决定了卓越工程师计划必须遵循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并以此为基础调整和改革人才培养计划和模式。由于职业能力需求和目标就业岗位上的差别,在“技能型职业教育”领域中成功的教改模式并不一定适用于“技术型职业教育”。因此,卓越工程师计划必须从职业能力需求出发,结合学科和专业特点、办学条件探索自身的教改方案和思路。

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三个关键环节

卓越工程师计划完善了我国工程技术职业教育的基本体系,具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带有典型的职业教育属性。因此,在制定、实施、考核、完善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职业教育基本规律,处理好以下三个关键环节: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建立

培养具有优秀职业能力的高层次工程技术职业人才是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最终目标。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方面。其中,专业能力、方法能力是履行岗位职责的基础和条件,社会能力是履行岗位职责的保证。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的养成可以保证卓越工程师计划中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创新能力的实现;社会能力是使人才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保障,也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工程型人才人文素质的养成的前提条件。

职业能力的养成具有自身的客观规律,必须以具体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来体现。要根据职业能力养成的规律,将职业能力要求目标转化成人才培养目标,并做到目标的具体化、措施化以及课程化。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在一个合理、先进、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体系条件下,通过强化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工程训练相结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相结合,最终才能实现学生工程技术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以专业设置目的为基础。就高等教育而言,专业就是根据社会职业分类而设立的培养人才的学科门类,它的设置口径和方向必须根据社会当前需求以及发展预期而定。尽管有部分学者强调,我国在专业设置上过分讲求专业与职业、岗位口径的对应,而缺乏相应的灵活性,但《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资格标准,必须成为制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的主要依据,确立了卓越工程师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所应坚持的基本方针(见图2)。

如何在岗位职业资格标准基础上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或方案?第一,成为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依据的职业是广义的、面向岗位群的典型性职业,而不是指某一个特定或具体的职位所对应的职业。第二,岗位群的划分和选取可以按照职业能力要求相近或者产品类别属性相同的原则进行,对应学科知识范围的广度和深度既要能够保证目标岗位职业能力的养成,又要使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在一个周期内被全面、有序地实施和完成。第三,针对岗位群的职业资格标准只有经过分析、提炼、归纳之后才能成为人才培养计划的依据,它并不是日常人力资源管理层面的职业资格标准,要求是广义的、具有代表性,要具有跨行业、企业间通用的可行性。第四,职业资格标准向人才培养计划的过渡必须遵循教育学方法和规律,充分考虑到任职过程中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性和迁移性,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并结合条件、环境等多种因素来保证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实现的可行性。

(三)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

职业生涯是由具体而独立的职业活动所组成,职业活动又是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基本单元。在一个工作过程中,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创新性工作来体现职业价值。卓越工程师计划强调基于问题、项目、案例的学习,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和环节,使学生在相对真实的环境中去完成来自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实现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以及工程创新能力的养成。

传统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通过一些诸如实验、实训以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环节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但这些环节一般是孤立、分散的,并且在内容和要求上进行了过多的教学化处理,使其与真实环境、条件以及过程相差甚远,学生需要通过入职后较长时间的体会和实践才能领会到课堂知识的精髓和实质,从而降低了学习效率、延缓了职业能力的养成过程。

卓越工程师计划要求在强化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课堂教学的同时,必须通过校企结合的合作教育方式、真刀真枪的毕业设计以及研究性学习,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完成一个真实的任务、感受一种真实的氛围等一系列典型性、代表性的职业活动过程来组织教学活动、完成教学内容。这种以职业活动为教学过程的实践环节,既可以在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完成之后结合专业课课堂教学活动交叉进行,又可以一个独立的时间单元系统地去完成。与专业课交叉进行的实践环节是将职业活动过程转化成教学案例、项目或课题的形式进行,以独立时间单元进行的实践环节,既可以全过程参与学校所承担的企业技术服务项目,又可以深入企业之中,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双导师指导下参与企业的技术开发和攻关活动,实现工程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雷环,汤威颐,Edward F,等.培养创新型、多层次、专业化的工程科技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5):29-34.

[2]潘懋元,陈厚丰.高等教育分类的方法论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3):8-13.

第4篇:教职工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通信工程专业;主要问题;理论学习;实践学习

1以实践学习为目标,制定自身学习计划

在当前的通信工程专业学习过程中,如何合理的制定学习计划,利用学习计划的目标性特点做好学习引导工作,一直是我们学习中的重要问题。在实际的学习计划制定过程中,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确立是我们制定学习计划的重要因素。在学习计划制定中,我们需要考虑的内容包括了以下几点:一是如何保证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同于高中的学习过程,通信工程专业学习中实践学习特别是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所以在学习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培养好我们的实践能力,并以此为学习重点开展专业学习,应该是计划的重要内容。在计划的制定中我认为,这种专业实践能力包括了理论能力与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两个方面。其中我们应着重重视的是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这也是我们参加职业性学习的主要原因。二是以实践发展眼光制定学习计划。在通信工程技术学习过程中,其技术发展是较快的。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在制定学习计划的过程中,需要以通信工程技术进步发展实践内容,在学习计划的制定中预留学习位置。如在学习计划中,除了我们还可以通过网络、专业类期刊等形象,很好的开展新型工程技术学习工作,为自身技术实践水平的提升提供支持。三是以实践学习为中心确立学习模式。在学习计划的制定过程中,我们认为在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两个学习内容间,建立起以实践学习为中心,理论学习围绕实践学习开展的学习模式,应该是我们学习计划制定的重点。利用制定学习计划的过程,理顺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关系,是我们通信工程专业学习的重要支持性工作。

2以课堂学习重点,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

在通信工程专业学习过程中,理论学习虽然是为实践学习服务的,但是做好理论学习工作,提高我们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对于工程工作的实际开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正因如此,我认为在专业理论学习过程中,需要很好的以课堂学习内容为重点,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这种理论知识水平的提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我们在课堂学习中,需要利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有效性,保证通信工程理论知识学习质量的提高。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我们发现的一些教学问题以及较为难解决的知识内容,我们可以进行总结与归纳,再与老师进行沟通工作,利用协调沟通的方式共同提高专业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二是自主的参与辅助教学。在专业教育工作中,我认为辅助教学的开展可以对于课堂学习中的知识漏洞或不足之处,有着很好的辅作用。如在专业教学知识难点的教育过程中,微课教学模式主要就是针对课堂理论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内容开展的辅助教学工作,这种高中学习模式的开展也同样在专业学习发挥出应用的作用。三是多渠道的获取理论知识。在当前的理论知识学习中,我们对于课堂知识中简要介绍但是自身想要深入了解的理论内容,需要我们利用多渠道的方式,获取知识内容。如利用图书馆、期刊以及网络渠道获取理论知识内容,都是我们在下一步学习中应采用的主要方式。

3以专业学习为核心,做好社会实践工作

与其他学习模式不同,通信工程专业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是较为重视的,这也是专业教育与高中教育的主要区别之一。特别是我对通信工程专业学习内容进行分析后发现,其学习内容较为专业,容易造成学生与社会隔离的情况出现,这不符合我们成为社会实用性人才的目标。所以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在保证专业学习水平提高,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我们认为主要的社会实践内容包括了以下几点:一是校内的社会实践工作。在我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可以利用校内的社会实践工作,培养同学间的默契与交流工作。这些工作包括了在学校内担任干部工作、参与学校志愿活动、在学校内的通信设备、电脑室等设备改造中利用专业知识提供服务等内容。这些社会实践的开展可以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建立起我与同学间的协作与交流意识,同时利用实践工作提高了自身的专业能力。二是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实践工作而言,进入社会利用志愿活动或社会服务工作形式,利用专业特点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社会实践方式,是我们即将进入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社会适应能力的主要内容。但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两个问题。一方面,我们的社会实践工作应与专业特点有关,这样可以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与能力。另一方面,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与职业实习工作不同,不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而是以社会能力、交往能力等社会属性培养为主,专业水平与能力的培养处于次要地位。

4以职业实习模式,提高自身职业工作能力

在当前的通信工程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工作是我们参与专业的学习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实用性人才培养的基础。所以我们认为,专业教育体系中的职业实习工作模式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职业实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建立起以下学习理念:一是以自身职业工作能力提升为目的。在我们参加职业实习过程中,需要确立的学习目标就是以自身职业能力的提升为实习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实习过程。在实习过程提高自身职业工作能力的方法包括了以下几点:将实践学习内容融入到实现工作过程中、利用实习工作机会验证理论学习内容、在实习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等都是有效地学习方式。这种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是我们进入社会职业环境,参与职业工作的重要保障。二是在实习过程中适应职业工作环境。在通信工程职业实习过程中,其工作环境与学校课堂以及实践教育环境具有很大区别。这种区别包括了以下内容:人际交往的区别、学习与工作氛围间的区别、实际工作环境的复杂性等。而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工作环境的逐步适应,为职业环境转变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也是我们参加职业实习工作的主要原因之一。

5结语

在当前的通信工程专业学习过程中,我们为了改变高中学习方式,适应专业学习内容提高学习质量,针对当前这一专业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实践性学习研究。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我们以学习计划制定、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工作以及职业实习工作的开展中的实践内容,开展了实践性学习模式研究,为学习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旭,向成.当前我国通信工程专业发展现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0).

第5篇:教职工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营销策划;创业;教学模式;高职

作者简介:李昆益(1972-),男,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营销管理、创业策划。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构建高职创业教育分层分类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编号:2011SJB880005);2010年度常州科教城(高职教育园区)院校科研基金项目“常州高职园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研究”(编号:k2010339)及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资助(主持人:李昆益)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码:1001-7518(2012)08-0046-02

一、课程开发相关理论综述

(一)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理念

工作过程系统化是我国教育专家在学习世界各国职业教育课程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在借鉴德国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基础上,吸收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丰硕成果,遵循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规律,而提出的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理念。其课程体系从学科体系转向工作体系;课程内容从知识导向转向行动导向;课程目标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课程顺序从知识逻辑为主线转向职业活动为主线;课程环境从课堂情境转向工作情境;课程实施从教师为主导转向学生为中心;课程价值从知识储备为主转向实际应用为主。

(二)“双证融通,产学合作”的高职课程开发思路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周大农院长在“双证融通,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提出了课程建设采用“分层化、分类型、分级别、模块化、学分制”的“双证课程”建设方略。其中,在考虑能力结构时,按照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跨行业能力、核心能力四个层次进行设计,并由此能力目标引导知识体系、课程体系的设计;分类型是根据不同行业特点,高职院校的“双证书”工作按不同类型推进;分级别是将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跨行业能力、核心能力融入课程,高级别模块用于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特定职业能力,简单级别模块的用于其他专业(“远专业”)的行业通用能力或跨行业能力;最后通过模块化的构思对课程内容进一步整合,按照不同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进行构建,不同的模块按照不同级别和学时给予相应学分。

(三)课程教学项目化概念

课程教学项目是以实际的职业活动、企业工作为背景,按照认识论的要求进行改造过的一件具体工作。项目实施中有两个线索。第一个是工作过程线索。项目一定要有丰富的、完整的、具体的工作过程,这个工作过程是以未来实际岗位工作为背景的,这个不容模糊。第二个是训练和学习线索。能力要训练,知识要学习,原理要感悟,效果要通过体验和对比来感受。课程项目中的工作过程线索和训练学习线索要紧密配合,相互促进,多次反复转换。

二、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一)内容要求“双证融通、分层化、分级别”

1.分析营销策划岗位群,将职业能力进行分层化归类。通过对营销策划相关岗位进行调查,分析岗位所实施的典型任务,提炼岗位群所需相关各项技能,然后按照分层化的标准将岗位能力分为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跨行业能力、核心能力四类(见表1)。其中职业特定能力融入营销师国家职业资格的相关职业能力,对于特定职业来讲,行业通用能力、跨行业能力、核心能力都是以职业特定技能为依托,同时四个层次的能力又是相互支持、相互依存的。从而形成以职业标准为导向,并着眼于学生未来的整个职业生涯,构建四层次一体化的职业能力框架。

2.根据分层化职业能力框架,构建综合化的分级教学目标。学生毕业后能否适合岗位要求,总是表现为其综合职业能力是否与其职业能力需求相匹配。因此,分层化职业能力应该引导综合化的教学目标体系。不仅注重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特定能力的培养,同时关注对学生行业通用能力、核心能力(关键能力)及跨行业职业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根据分层化职业能力框架,将四类能力融入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出满足职业岗位需求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并明确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综合目标。同时,为了满足其它职业的跨行业能力培养,将目标内容按A、B、C三个级别进行划分,其中C级别最高,A级别最低,同时三者是包含关系(B级别包含A级别,C级别包含B级别),高级别的用于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特定职业能力,简单级别的用于其他专业(“远专业”)的行业通用能力或跨行业能力。

(二)项目实施遵循“基于工作过程、任务驱动”

营销策划教学项目设计采取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根据营销策划典型任务的相关行动领域分析,提炼总结出营销策划项目相对稳定的工作流程,然后按照认知规律,将该工作流程转化为教学项目实施的六个步骤,即“成立策划团队”阶段、“界定问题,确定策划目标”阶段、“激发创意,确立策划思路”阶段、“制定营销策划方案”阶段、“讲解或实施策划方案”阶段、“评估总结,完善策划方案”阶段。这六个步骤与姜大源教授提出的工作过程的基本吻合。根据策划工作的具体流程的实际需要进行整合,但基本包含了“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个方面。

每个项目教学内容由该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界定,教学项目是根据教学对象按照级别选取适合特定学生特点的学习情境。策划项目的实施时,为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结合学习情境和每个步骤的需要,创建出若干个工作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通过新经验和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实现充实和丰富自身知识、能力,从而达到获得并提升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目的。根据以上思路,可以设计出“项目训练步骤与要求表”(见表2)。

(三)过程采用“双项目并行,教、学、练、评结合”

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以策划项目为主导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但在教学实践中,无法回避这样一个现实:由于高职学生常常缺乏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项目实施初期常常感到茫然,不知如何开展工作。因此,在营销策划项目教学中,还应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为此设计出“双项目”教学方法。其中一个项目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做,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模仿的蓝本或范例;另一个项目按照项目教学的要求由学生自主完成。这样每个单元“双项目并行”,真正实现“教、学、练、评结合,实践理论一体化”教学。

(四)项目形式选择“‘虚实’结合,创业与就业模式并存”

对于在校高职学生来说,就目前的教学管理模式和校企合作现实,一般情况下是无法真正全身心地投入企业实际业务之中的,尤其是对营销策划这类会涉及到许多商业信息的岗位更是如此,但高职教育又不能脱离“工学结合”主导教育模式。鉴于此,在项目形式选择上,采取“‘虚实’结合,创业与就业模式并存”的教学模式。“虚”即策划团队以模拟创业公司或企业的模拟策划部门等形式出现;“实”即策划项目是必须是真实的,可以是策划团队自己开发的实际创业项目,也可以是根据实际企业的营销需要的专项策划。

三、教学实施要求

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是一个的系统工程,在实施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重教师自身综合业务能力提升。教学模式的改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应该提升自身的“双师”素质,特别是要善于通过校企合作开发一些实际项目,综合提高自己的实战水平。其次,切实开展教学研究,开发出适合自己和本校学生的校本教学资源。第三,教学实践中要善于总结艺术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二)关注学生积极学习态度和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由于学生长期受传统的“一言堂”教育模式影响至深,加上高职学生普遍缺乏主动学习的习惯,会对新的教学模式实施带来一些障碍。因此,教学实践中宜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比如讲励志故事、拓展训练、比赛等方式)激励学生,同时强化项目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课时安排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强调课外专业意识养成训练,通过课外自主学习、企业调研、策划实践和顶岗实习,把课内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到第二课堂中,多层次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四)教学内容重视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遵循人的职业能力发展规律,充分考虑不同专业背景和不同岗位的需求。按照能力培养的综合化要求,设计难度逐步递进的学习项目或工作任务。通过分级别的形式,进行有选择地开发教学情境,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五)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是实施“双证融通”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项目教学中学习情境的主要来源。教学实施中每个策划团队都是依托一个或几个真实企业,策划要求源自这些企业的实际需求,从而确保学生校内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要求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周大农,戚亚光,吴亚萍.高职院校层面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方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1).

第6篇:教职工学习计划范文

广告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现代服务业[1]。恩施职业技术学院的广告专业创建于1995年,并于1999年招收高职学生,15年来培养毕业生5000余人,现有在校学生100余人,为现代广告业的发展和中国广告的“生态文明”[2]作出了积极贡献,促进了区域文化创意经济的发展。到2009年底,恩施州共有广告经营单位126个,较2007年增长35.5%;广告从业人员850人,较2007年增长5.1%;广告经营额达5400万元,较2007年增长63.6%。按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促进广告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08年4月)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广告业发展的意见》(2009年8月)精神,重新认识广告业,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定位广告业,重视广告人才的培养和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才能赢得广告业的大发展[3]。国家工商总局广告监管司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广告业急需五类人才:一是需要了解国际市场、通晓国际广告运作经验和较强沟通能力的人才;二是需要有敏锐洞察力和市场驾驭能力的高层管理人才;三是需要具有整合营销、传播、策划的复合型人才;四是需要能够自己创作、设计的人才;五是需要高层次的各类广告制作,特别是擅长影视广告制作的技能性人才。学院应立足恩施,面向武陵和湖北省,辐射全国,加强广告教育的专业建设,提升广告从业人员整体素质。配合国家教育改革政策,优化教育结构和课程设置,提高广告师资水平,改革教材体系,创新教学方式,开展广告新媒体研究,促进现代科技在广告专业教育中的普及和运用。[4]这些都对高技能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培养目标定位与专业标准制定

学院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立的培养目标:面向现代服务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业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在各企事业单位从事平面广告设计、网页设计、商品包装设计、CI设计、商业广告设计与作品制作、广告策划创意等项工作的高技能人才。毕业生面向职业岗位:各广告公司、文化传媒机构、印刷装潢公司、其它企事业单位的广告设计、制作、策划、创意工作岗位,从事商业广告设计与制作、商业会展广告设计与制作、商业橱窗广告设计与制作等工作,成为设计师助理、设计师。按照广告设计师素质与能力要求制定专业标准。构建基础课程和“工学结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按照广告设计师工作业务流程重点建设业务核心技能课程,制定标准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利用校内外资源条件,建设真实的广告公司学习情境;实行毕业证书、广告设计师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健全“工学结合”实训教学和实习教学的管理机制与制度;加大力度培养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骨干教师;提高专业社会服务能力,扩大专业社会影响力,把本专业建成有实力、有前沿意识、符合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重点特色专业。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广告行业“有素养、懂艺术、善策划、会设计、能制作”的人才需求目标,坚持广告人才定位与学院人才培养特色,创建“技艺兼融,学做一体,一岗多证,三创并举”的高职广告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要求是:技能艺术融合:以广告设计师职业技能为本位,通过校内教学实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习与社会需求研究结合等教学形式,学生集多门类艺术的应用为一身,成为技艺兼融的广告专门人才。教学做一体化: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中把学生对专业技能知识学习情境、专业业务流程学习情境以及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和“雇员情境”中的设计能力、制作能力融为一个整体的能力训练;把学生对“真实的工作”和“雇员情境”的体验真正落实到课程教学中,为学生创建有利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真实工作情景,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中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结束,广告策划创意、设计制作作品完成。岗位证书对接:毕业条件要求,学完所有计划课程考核合格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参加考核合格获得广告设计师证书(三级)或平面广告设计证书(中级)、计算机等级证书、英语等级证书。创意创新创业:广告业是文化创意产业,学习与工作过程就是创意过程。要求学生全面具备专业岗位应有的素质、知识、能力结构,在学习领域里有创意思维、项目实施中有创新成果,毕业就业时有创业精神。“技艺兼融,学做一体,一岗多证,三创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在“校内广告实训室”基础上,建立市场化经营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开展深度融合,采取课堂内外的多种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意创业创新能力。

四、建设“三师”结构教学团队

“三师”结构教学团队:老中青相结合的艺术师(美术师、书法师、工艺师)、职业师(广告设计师、助理广告师、广告师)、教师职务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力争一年建成院级教学团队、三年建成省级教学团队。

1、培养专业带头人和负责人。制定专业带头人和负责人培养标准和计划,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带头人和负责人各1名,首先成为“三师型”,带领专业教师完成专业建设任务。

2、培养专业骨干教师。通过到企业锻炼或专业进修等方式提高教师素质,明确骨干教师培养要求,确定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通过实施培养计划确实培养出多名“三师素质”的骨干教师。骨干教师负责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或主干课程的建设、教学设计和主讲;一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或下企业顶岗实习半年以上,并与企业合作完成主讲课程开发;骨干教师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骨干教师参与企业课题;骨干教师学习培训,掌握课程体系开发、设计手段、最新的教学方式。

3、以“恩施职业技术学院书画艺术研修会”为平台,积极举荐教师加入州内相关艺术团体。不断提高作品鉴赏与创作能力,创作艺术精品,产生社会效应。

4、以“广缘艺术设计公司”为平台,鼓励老师参加“广告师”专业职务考试或参加相应的职业资格培训,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5、聘请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按照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1:1的比例建设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建立兼职教师数据库,根据教学需要动态地聘用企业兼职教师,形成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兼职教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参与教材和实训指导书的编写,参与实训室建设并承担教学任务,根据教学需要动态地聘请实习指导教师。使兼职教师队伍的规模适应教学需要,兼职教师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五、课程体系结构改造

以就业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以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要求,进一步明确广告设计与制作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完成项目所需的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有素养、懂艺术、善策划、会设计、能制作”为目标,构建以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知识技能为主的“项目任务导向”制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内容完全按照广告公司“设计业务项目”流程为依据,具体安排设置课程及课时。广告公司的“设计业务项目”的主要流程为拉定单、客户沟通、创意和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与印刷、作品提案等,在具体课程实施中,带入真实或虚拟的“广告设计项目”。

1、设置广告设计岗位业务核心技能课程体系。广告业务核心课程按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原则,紧紧围绕广告公司业务流程广告文案写作、广告策划、字体设计、电脑美术(设计软件)、图形创意设计、版式设计、广告摄影、网页与网络广告设计、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包装设计与制作、CI设计与制作、型录设计、广告客户与媒介、毕业展示设计与作品制作、设计师业务流程实训、广告市场拓展等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系统建设。学生毕业设计选题与广告业务核心课程相结合。课程系统开发与广告职业技能证书开发相结合。广告业务核心课程课时占50%,每门课程课堂实训50%、企业顶岗实习50%,实行课堂实训与企业顶岗实习一体化学习与管理。

2、推行“多证书”制度。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需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包括: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认证的“广告设计师”和“平面设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行业普遍认可的“CIW网页制作专家”证书和“PHOTOSHOP平面设计专家”证书等。

3、加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现有课程体系尚未完全按照职业岗位能力与职业素质的要求进行构建,需要进一步加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力度,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六、专业核心课程的项目化改革

建立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把企业的真实业务项目引入教学中,按照公司的实际业务流程,完成项目的立项、调研、设计、制作、成果提交;通过“教、学、做”一体化,强化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广告是市场经济的先导,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是广告业务工作的先导。教师应依据服务于“恩施州加快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优势资源开发型工业,以生态文化旅游业为重点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构建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5]的原则,从企业项目中精心挑选典型工作项目,加工后形成教学项目库,并运用于课程教学过程。在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环节,将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做到真题真做,即毕业设计作品就是企业的真实设计项目。尽力把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模式落实到每一门课程教学中。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中,需要进一步创新教学模式,现有课程体系中项目教学偏重于在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环节,尚未完全把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思想融入到每一门课程设计中,尚未完全做到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中把“真实的工作”和“雇员情境”真正落实到以技能培养为目的每一门课程教学中。按照广告设计师工作岗位要求和业务流程,重点建设“工学结合”的广告策划、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网页与网络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与制作、CI设计、字体设计等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并确定教师负责项目化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

七、规范校企合作管理,全面展开深度合作

为进一步完善校企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校企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中,突出项目教学中工与学的结合,把以项目为导向教学模式做真、做实、做深、做透,达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必须规范校企合作管理,全面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一)完善校企共建专业的领导体制

在2003年艺术类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基础上,调整充实专业建设委员会,吸收行业专家参与教学管理,重新构建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领导体制。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基本职能是组织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定期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进行检查;组织实施校企合作师资互动,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为企业提供服务;吸纳企业专家到学校任教或承担合作项目等。

(二)制定校企合作年度计划、组织实施、检查总结

1、校企合作年度计划实施:一是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二是为企业培训员工;三是用设计技术为企业服务;四是聘请企业专家讲课和负责学生顶岗实习管理。

2、稳定和发展校企合作企业。延期州内规模以上上广告企业合作协议;与州外多个广告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三)规范对校企合作的管理

1、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体制。落实校企合作政策措施,使校企合作制度化。

2、按照学院校企合作的文件,规范校企业合作行为。

3、规范校企合作协议文本,由学校、企业和学生及家长三方签署合作协议并在主管部门备案。

(四)加快适应校企合作的基础能力建设

1、调动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全员参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教材开发。

2、增加与新人才培养模式相匹配的校内实训基地,加强实习指导教师的培养培训。提高现有实训室的利用率。

3、学习先进的典型经验,加强校企合作的人员培训和经验总结。

4、探索校企合作的有效形式。依据学院的校企合作政策,增加实习、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的类型,在时间上给予更多的灵活性。利用政府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等搭建校企业合作服务平台。

(五)以校企合作为契机加快专业改革和创新

1、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切入,深化教学改革。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人才培养的前期要以“学中做”为主,侧重基础性学习、基础性技能训练,掌握更宽广的职业生涯基础技能;后期要以“做中学”为主,侧重专业性应用、职业性的工作训练。把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与职业教育的教育性有机结合起来。

2、以校企合作的长远建设为突破口,加快专业“三师”教学团队建设。

3、以校企合作的互利为目的,主动寻求专业教师为企业服务的项目。

4、以校企合作宣传为依托,让广告及相关行业认识广告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促进校企业合作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进一步改善。

八、改善实验实训条件

(一)有效利用校内实训室创建真实职业环境整合资源,构建“公司+实训室+教研室”运行机制。成立“广缘艺术设计公司”。在公司内设置相应机构,艺术教研室全体教师为各部门负责人,在校学生为公司员工,师生融“教、学、做”为一体,直接面向市场和客户。

1、艺术设计作品制作室为公司业务机构。拥有喷绘机、写真机、条幅机、冷裱机、割字机等生产型设备。承担广告喷绘、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平面设计等实训(工作)项目。

2、图像处理实训室为公司业务机构。拥有高配置、高性能计算机生产型设备。承担电脑美术设计、CI设计、型录设计、标志设计、平面广告设计、网络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等实训(工作)项目。

3、建立学生毕业设计作品与应用成果展示室。

(二)利用校外实训基地,组织学生顶岗实习

恩施州和声走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在广告创意、策划、平面设计印刷、三维效果图制作、多媒体动画及企业公关活动策划等方面能为本专业学生提供实践教学条件。项目:广告创意、策划、平面设计印刷、三维效果图制作、多媒体动画及企业公关活动策划恩施市超力广告公司:主要从事大型广告喷绘、在广告创意、策划、平面设计、企业公关活动策划等方面能为本专业学生提供实践教学条件。项目:大型广告喷绘、广告创意、策划、平面设计、企业公关活动策划恩施州天成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专业广告设计、企业文化规划、包装设计、小区规划、市政工程等业务。能满足本专业学生进行相关课程的实训要求。项目:广告设计、企业文化规划、CI设计、包装设计、室内设计施工等业务。

第7篇:教职工学习计划范文

1.优化实习领导小组结构在原有的学校教学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基础上,成立系部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两级实习领导机构,其中学校教学实习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与协调全校的实习管理工作,可由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任组长,由教务处长、学生处长、就业处长和各系部主任任成员;系部实习工作领导小组,由系主任任组长,由教学秘书、教研组长、相关专业教师、辅导员和企业有关人员任成员。2.确定清晰而具体的实习目标学生通过实习进入企业,在真实的生产岗位上强化专业知识,实现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在实际操作中锻炼技能,提高职业素质。实习目标需要条理清晰,内容具体,让学生、家长、老师通过实习目标明确实习意义,支持实习工作,顺利完成实习任务。3.制定实体工作计划本着可操作性原则,制定实体计划,包括学生、实习带队教师、专业指导教师、企业相关人员等各个方面的计划,以确保实习工作的顺利实施。在制定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实习企业现状及学生的实际情况。4.成立“家校企合作”型组织管理机构成立一个涉及学校、实习企业及学生家长的实习管理机构,对实习过程进行管理与监控。该管理机构的最大特点是“家校企合作”。学校负责解决实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实习工作进行检查;企业负责实习工作计划的制定、实施、检查与监督等,并对学生生产实践活动进行有效指导;家长则参与学生思想稳定工作及安全教育。5.编制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是对总体工作计划的具体化。6.制定较完备的管理计划实习过程一般时长6-8个月,实习目标的达成离不开全过程的管理,因此需要针对具体实习情况实施有效管理,包括对实习过程进度的安排与管理、对实施过程的质量管理、对实习带队教师和专业指导教师的管理、对学生安全的管理等等。

(二)实习计划的实施

1.做好实习之前的准备、动员工作实习是学生职业生涯的起跑线,要让学生在这一起跑线上做好充分的准备,是实习工作的第一要务。首先要做好学生的动员工作,使学生明确实习目标及意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其次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让学生家长明确实习意义,支持实习工作,学校与学生家长可签订实习纪律、安全协议,以督促家长与学校的协作。2.严抓实习现场控制在实习现场,各系要依据实习计划,加强现场管理。现场管理主要从实习计划落实、企业对学生的管理、实习带队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实习专业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等方面进行控制。3.做好实习资料收集工作实习资料是学生实习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实习资料应包括:实习工作考勤记录、实习态度情况记录、实习工作记录、实习工作成果资料等。

(三)实习过程的监控

为了确保实习质量与实习目标的实现,必须做好实习过程监控工作。1.成立实习工作督查小组配备实习工作督导检查人员,不定期地深入企业,了解学生实习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障实习工作顺利进行。2.审核实习计划的执行情况实习计划是顶岗实习环节的纲领性文件,整个实习过程都应按照实习计划执行,所以要对实习计划从制定到实施的整个过程进行督查。3.注重实习现场的质量监控实习计划实施过程中,企业、实习带队老师、专业指导老师、学生、实习岗位等任何一个方面的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对实习效果产生影响,所以要注重实习现场各方面因素的监控与检查,以保证实习能够正常进行,达到预期的目标。

(四)实习后的考核与总结

1.构建科学规范的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科学规范的实习质量评价体系对于实习环节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科学规范的评价实习教学质量,才能促进校企双方更加规范的管理学生,从而保证实习的正常运行,实习效果的有效实现。就实习生的实习结果评价而言,可有实习带队教师、专业指导教师、企业相关人员等组成考核小组,依据实习资料共同对实习学生进行考核。此外,实习生也要进行自我评价,通过自我反思,对实习效果和实习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自我评定。可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实习进行完整、全面的考评,如操作技能、工作量大小、奖惩情况等可采用定量评价方法,实习态度、合作精神、职业道德等进行定性评价。可将优秀实习生的评选制度化,颁发优秀实习生证书,使考核结果分明。优秀实习生证书可以与毕业证书、职业技能证书等一起使用,作为学生就业的重要资质证明。2.做好实结工作反馈、反思、不断总结,是提高实习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对实习工作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提升式的总结与反思,才能保证实习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五)加强对实习带队教师和专业指导教师的管理

第8篇:教职工学习计划范文

项目教学信息化教学职业能力

《生产运作管理实务》是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周学时4,共计64学时。该课程是针对生产计划员、生产调度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所设置的教学做一体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生产运作管理与企业其它职能管理,如财务、营销等之间的关系,学会根据生产部门的运作流程、设计生产运作系统、对预测驱动式生产运作、订单驱动式生产运作进行管理,掌握生产运作系统优化,提高生产管理能力,能够解决生产运作实际问题。

一、课程培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企业选址方法、生产计划编制方法、生产日程管理方法、物料管理方法、了解企业现场管理与质量管理技术,具备安全生产意识、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时间管理、自我学习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能够应用信息管理手段开展企业生产计划管理、车间资源管理,胜任企业生产计划、生产调度职业岗位

(一)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以下专业能力

能够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为企业项目生产和服务的选址与布局;编制主生产计划(MPS)、能力需求计划(CRP)、编制生产作业计划;能够对企业物料进行管理;能够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等设备管理;利用5S管理、定置管理、目视管理与看板管理方法对生产现场管理;对企业质量管理具备一定认知。

(二)要求学生具备以下方法能力

制定工作计划能力;能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使用各种信息媒体,独立收集、查阅信息资料;能根据工作任务的目标要求,合理进行任务分析,制定工作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并做好个步骤的预期与评估;能分析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流程;善于总结,能够举一反三,不断探索实践,能自主学习新知识,将新技术应用到工作中。

(三)要求学生具备以下社会能力目标

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工作责任心、积极主动参与到工作中;具有团团队协作精神,主动与人合作、沟通和协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按生产管理规范、安全操作的要求开展工作;具有较强的环境意识。

二、本课程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本课程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下列问题:

(一)认知模糊

学生在课堂上,没有体验或认识企业的生产过程。从认识上很难清晰的理解或掌握生产过程的方方面面。通过教师课堂讲解,很难让学生充分掌握产生相关知识,

(二)学习目的不清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中小型企业运营管理相关岗位,从事生产计划、现场管理、质量管理、客户管理等岗位工作。有些同学认为以后不去这样的企业,上课就可以不听,不去学习。

(三)学习动力不足

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的注意力会随着时间而不断减弱,当前,手机不断智能化,学生上课过程中,经常会使用手机玩游戏、听音乐、看视频、新闻等等。对专业学习的关注度不断下降。在这种形式下,上课以教师活动为中心,以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为主,再高明的教师,即使把内容讲得十分清晰明了,没有学生大脑的接收、加工和组合也是枉然。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使得学生更愿意去看手机、睡觉或听音乐而不是去听课,去思考或积极回答老师提问。

三、课程教学改革

《生产运作管理实务》课程在原来课程教学基础上,结合学生特点,对原有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一)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

本课程在对滨海新区制造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聘请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空调机生产总监张锁柱、天津市金蝶软件有限公司总监李翔、天士力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总监蔡金勇共同设计、开发课程。在生产与物流实训中心引入企业运营数据、运营方式,构建职业情境。同时,本课程在教学初期会组织学生深入企业生产现场进行参观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企业生产过程,积极思考与生产相关的各个方面。我们参观的主要企业有:天士力药业有限公司、天津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金威啤酒(天津)有限公司等企业。

(二)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内容

分析企业生产运作管理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工作过程的逻辑关系,形成工作过程链,工作任务(项目)为工作过程链上的节点。课程教学内容按照完成工作任务(项目)的要求,根据工学结合的原则,进行教学做一体的内容整合。

课程内容按照生产运作系统认知、设计、预测驱动式生产运作管理、订单驱动式生产运作管理、生产运作系统优化过程,在内容上形成五个学习项目。

(三)注重信息化教学

课程建立了自主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利用该平台实现网络课程学习、虚拟实训系统训练、作业提交、互动交流、在线测试,以及素材资源库、试题库的学习。学生实训过程中,能够对自我实训过程进行监控,系统能够智能分析任务结果,并自动统计参加实训次数及具体时间明细。

课程建立了3D企业管理情景实战系统,系统以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整工作过程为载体,利用角色转换、上岗操作、业务路线选择、单据填写等功能,学生以3D游戏模拟企业运营模式,给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设计必要的能够获得成就感的激励机制,这样能够促进他们内在动机的形成。整个系统实现了融职业认知、职业判断、业务处理、实务操作、评价反馈、教学管理为一体的实训、实习教学功能。

课程建设FLASH课堂,把企业生产现场用动画的形式,幽默的展现给学生,本课程共22个学习任务,共建设了2个FLASH动画,供学生学习和理解。课程还建有为微信平台,通过二维码,学生手机能够进入平台学习。

(四)采用项目教学,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按照工作过程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学习知识的规律性,采取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项目安排由易到难,项目教学遵循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个步骤进行。课程的教学按照企业真实的生产运作项目的准备、计划、实施、优化过程安排教学进度,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模拟企业创业,完成项目的选址、编制项目的生产计划、日程管理、物料管理、现场管理与质量管理方案,实现了教学项目的学习成果可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法多样化

第9篇:教职工学习计划范文

一、职工教育计划落实情况

1、1—3月举办《行政许可法》的再培训工作。

2、4—7月举办安全知识培训班,开展“三德”教育活动,学习庆“五一”文体活动,学习《工会法》。

3、8—12月征收技能培训。举办迎“三观”、“三德”学习讨论,行风廉政学习培训班。

4、全年雷打不动的周五学习日系统的学习了安全管理、工程质量管理、民主评议行风、业务知识培训、电脑技能培训等相关知识。

二、职工教育工作的具体做法

1、成立组织、健全制度、制定规划、编制计划,

紧紧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公民道德实施钢要,努力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和时政教育。

为把职工队伍建设工作落实到实处,站成立职工教育领导小组,明确了站领导班子成员中一名领导分管这项工作,制定了学习制度,每周五下午为学习日,常年坚持。我站印发了《职工教育管理暂行规定》和《职工教育规划》,编制《职工教育学习计划》。认真开展“三个代表”和公民道德教育和时政教育,并组织相关知识考试或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努力提高职工队伍思想教育,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没有一个干部职工违法违纪现象发生。

2、加强职工业务技术培训工作,认真组织干部职

工业务技术培训工作。

职工业务培训工作安排都是以选送青年职工为重点,

以获得高一级职历学位为目标,针对于此我站成立了专项文化教育领导小组,明确一名站领导分管此项工作,并于今年11月4日专门组织本站九名干部职工参于省、市组织的行政执法培训和岗前培训工作,受到省市领导的一致好评。

3、精心组织“四五”普法规划,落实年度普法计

划,进一步提高职工法制观念。

针对全年“四五”普法教育工作,站专门成立“四五”

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四五”普法教育规划》,编制了年度普法教育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一是认真学同志以法治国方略,认真学习航道法律法规及其相关业务知识,加强业务理论水平的提高。二是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基本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教育职工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维护社会稳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通过“二五”、“三五”普法教育,全站干部法律知识普遍得到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职工教育工作成效显著

由于我站重视职教工作,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措施得力、落实到位,使职教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完成今年“两个文明”建设任务提供了保证。

1、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

2、行风廉政工作成效明显,没有出现一个干部职

工违纪违法“三乱”现象;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3、职工增强了民主法制意识,没有出现违法犯罪

现象;

4、职工社会主义精神风貌得到发扬,向贫困村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