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语文多媒体教学范文

语文多媒体教学精选(九篇)

语文多媒体教学

第1篇:语文多媒体教学范文

一、激活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心理场

我们应当认识到:教室中教师和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信息场,教与学是心灵、语言、信息交换的一个过程。学生掌握知识表现为自身内在的学习需,“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一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动。”(赫尔巴特语)因此,兴趣的激活、保持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兴趣作为支配人们行动的动机,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反映的结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大量的表征,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激活学生的兴奋点,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多媒体以其强大的表现力,使客观事物的形、光、声、色等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对学生有极强的吸引力,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心理场。

1、形象感知,使学生受到“情”的诱导.

文学作品以塑造形象为手段,达到教育、启智的目的。多媒体以其极强的表现力,将形象放大、缩小、连续、定格等,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兴趣。如第十册《丰碑》,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揭题后,教师提问:丰碑什么意思?课文中的丰碑指什么?(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接着多媒体演示:大雪纷飞,在一棵大树下,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着,如一座晶莹的丰碑。教师启发学生:军需处长怎么会冻死的?在冻死前是怎样的情形呢?导入重点段第三段的学习。多媒体演示:画面渐渐清晰,出现了老战士的形象,他冻僵了……导入第七节的学习,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观察军需处长的表情、动作、穿着等,使学生了解军需处长是被严寒冻死的。接着,教师通过富有感情的范读,引导学生思考:军需处长为什么会冻死的?学生通过朗读分析理解军需处长的一心为公,毫不利己的高贵品质。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他的这种精神,可用多媒体把两个画面结合起来:老战士冻僵了……大雪越下越大,覆盖住他的身躯,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运用多媒体,通过两个场景的对比,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学生视觉上的差别,使学生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产生“情”的冲动。

2、模拟过程,使学生获得“真”的感受

模拟,即写真。通过程序设计,模拟过程,达到真的目的,使学生获得真的感受。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提供周围的熟悉的真人真事,更具有感召力。多媒体的模拟功能,能帮助我们实现这一愿望。它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的限制,把客观世界、文学艺术展现在学生面前,既缩短课堂教学时间,又增加课堂信息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第十册《飞夺泸定桥》攻天险一段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奋不顾身”一词,可用多媒体模拟:喊杀声,枪炮声混成一片,红军战士不怕危险,奋勇夺桥……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定格放大让学生仔细观察几个红军战士夺桥的动作(铺桥、冲锋),用“红军战士夺桥奋不顾身、有的……有的……有的……”进行说话训练。在视听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运用词语把它表达出来,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通过模拟过程,视听结合,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使词语理解更为深刻透彻。模拟过程,还能使课文重点理解更为方便。例如:《飞夺泸定桥》另一重点段“抢时间”的教学中,教师即可运用多媒体模拟敌我双方抢时间的经过,使学生很快就能了解重点,进入课文的情境中。

3、创设情境,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文心雕龙》语)说明“境”与“情”的关系。通过多媒体,创设与课文有关的情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情趣,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1)以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本身就是情与境的结晶。以音乐渲染情境,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是理解抒情性课文的有效途径。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由于所处时代不同,学生很难理解人民对总理的一片深情,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教学开始,可用多媒体放一小段哀乐,问学生:听了有何感受?(难过、悲伤)师:你们知道吗?总理逝世的那天,举国悲哀,山河同泣,其悲壮如失去亲人,是什么原因使人民如此爱戴总理呢?以音乐渲染情境,直接而有效。

(2)以画面再现情境

例如在教学第十册《只有一个地球》时,抓住“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一句的中心词‘可爱’、‘易破碎’进行教学。如何让学生理解地球的可爱,在欣赏了太空所见地球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蓝白交错,美丽极了后,教师可说:让我们再到地面上,我们的身边去看看吧。多媒体演示:音乐声中,桂林山水的美、黄山的奇……——出现在学生面前。我们的地球多美呀!我们要保护地球,因为地球太容易破碎。多媒体演示:工业污染,使环境受到破坏:河水浑浊,小鱼死亡;树林乱砍乱筏,山上一片荒芜,到哪里去寻找绿色?

展现美的画面,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展现丑的情景,激起学生对美的追求。

二、点化难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设计课件,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化难为易,逐步解决问题。

1、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

美国教育家德加?戴尔认为,当学习是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时,获得知识和技能就比较容易。语言文字作为描绘客观世界的符号,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由于多媒体可以提供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客观世界的表象,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了联系,化难为易。如《鸟的天堂》中有一段描写榕树叶子“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引导学生理解“颤动”一词是个难点,“颤动”字面上可解释为“抖动”,光理解这些是不够的,这时,教师可用多媒体演示:晨曦中,那青翠、油亮的新叶在微风中轻轻地颤动……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点拨,学生便领悟到了“颤动”一词进行说话训练。这样,从感知理解运用,从抽象具体抽象,词语的理解在表象的作用下真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化静为动,化虚为实

第2篇:语文多媒体教学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

随着电脑和网络的普及,现在很多家庭都已经享受到了科技带给我们生活的变化。随着社会科技的日新月异,学校教育已经把各种高科技慢慢引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来了。电脑和网络已经改变了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对于学校教育也是如此。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科目在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多媒体这一科技教学手段也以始料未及的速度渗透到了各个科目。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抽象、呆板的内容转化成生动、直观的视频和动画来进行展示,对于中学生而言,从心理角度考虑,他们恰恰喜欢的就是这种富于动态的展示,所以在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时候,学生的参与度往往比较高。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观察,来对多媒体教学进行一些阐述,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笔者常常在思考,我们如何才能把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的高科技手段进行有效结合,从而来优化课堂教育,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笔者以为,这个难度不亚于数理化等多媒体教学的设计,所以,我们应当尽量避免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所带来的一些“不良”反应。

笔者认为,中学语文的多媒体教学应当是建立在传统语文教学的基础上,吸取了传统教学的各种优势,同时又发挥了多媒体教学自身的优势,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教学指导,努力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在多媒体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中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在传统教学的教学设计基础上来加强创新,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开创一套适合现代学生的新方法。同时,多媒体教学的使用,对于把语文教学中呆板的文字形象化很有帮助,对于中学生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和所要传递的意境能够充分展现出来,让他们学习起来也比较有兴趣,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理想境界。

二、中学语文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要科学合理

1.结合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来进行适当的设计

采用多媒体教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节省了课堂教学时板书的时间,这样也就适当地加大了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量。所以,语文教师在设计课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学生遇到的难以理解的部分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现出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同时,对于课件的设计,一定要够科学、够合理。我经常看到,有的老师为了准备一个课件,往往要花掉好几天的时间来设计或者在网上搜索,我认为这是不科学的,如果我们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课件搜索和精美的设计上,对课件的内容很少考虑的话,课堂教学气氛或许比较热烈,但是学生真正能学到的内容会非常少。一个好的课件,应当简而优、少而精,具有准确、简洁的特点,这样才能体现教学的实用性。多媒体教学的精髓不是将课文的知识点分解,而是通过图片、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元素把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尤其用于对文章分析的时候,可以层层深入,让学生很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2.优势互补,取长补短

其实不论是传统教学也好,还是现今运用了高科技手段的多媒体教学也好,两者都是教学的手段或者可以说是方式,我们不能一味地否定一方而夸大另外一方,这都是不科学、不合理的。传统方式虽然现在被很多老师所批评,但是传统教学一样有很多可取的地方,比如对文章的朗读训练,对古诗词的背诵等,这些都是值得继续发扬的,而多媒体教学虽然是利用了先进的教学工具,但也有很多的不完善和无法克服的一些弊端,我们也必须注意。在中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有相对简单和容易的内容,不需要设计到课件中的,比如教学目标和字词的相关解释等,这些我们完全可以在帮助学生熟悉内容的时候帮助他们进行了解;对于一些在课上我们所补充的内容,教师的讲解应当简明扼要,让学生在复习笔记的时候能够一目了然,切不可把所有的文字资料不加筛选地都放到多媒体教学中来,这样会让中学生感觉压力比较大,他们会很费劲地进行辨认和判断,哪些是必须要的,哪些是重点,以便做好笔记,这样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把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发挥两者的最大功效。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对中学语文教师的要求

采用多媒体教学,对中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对课件设计和搜索的能力,对电脑多媒体使用的能力,对课堂上出现意外情况如何应对的能力等。多媒体教学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教学轻松了,而是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新空间,对我们提出了更多新的挑战。

1.语文教师要加强艺术修养

为什么要加强语文教师的艺术修养?在进行多媒体教学课件准备的过程中,教师难免会找不到自己认为合适的课件,所以这个时候教师必须要自己来进行课件的设计,而课件的设计往往需要设计画画、图案、艺术字等,还要配上轻音乐,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有创新意识,更要求教师有一定的音乐素养、美术素养,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避免生搬硬套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疑惑。

2.加强语文教师的审美意识

对于加强中学语文教师的审美教育意识,笔者以为,语文教育和审美教育是不用多言的,因为语文教师一般都具有相当强的审美教育意识,在进行多媒体课件设计的时候,我们应当根据教学的内容适当地进行美化设计,比如课件背景的选择,音乐的搭配,元素的相互补充等,都需要我们进行耐心的斟酌和选择。

四、多媒体教学需要重视的环节

第3篇:语文多媒体教学范文

但是,目前,有的教师仅把教学内容以文字形式输入电脑,把教学环节编成程序,然后播放,教师整堂课没有离开鼠标;又有人给有关作品提供的文字配画,输入电脑,学生整堂课没有离开读连环画,可见目前相当一部分人误认为只在把教材搬进电脑,或简单地给文字配以图象、声音,然后播放,便是多媒体教学。这实在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

多媒体给语文教学带来的生机和活力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这一点勿庸置疑。但以上种种做法都有为用电脑而用电脑的倾向,而对于学生是否受益,受益什么没有作进一步的思考。电脑的使用成为一种肤浅的赶时髦,带有极大的盲目性。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其他教学媒体的运用一样,不是盲目、无原则、杂乱无章的、应该十分注意这种手段使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使用恰当,会起到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效果;反之,则可能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种之一。多媒体语文教学是现代最新科技成果对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挑战。?在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同时又无法替代语文教学本身。理由如下:

其一,母语教学的规律告诉我们: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实现。“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包含的诗意,包含的作者对友人离开的伤感和那种依依不舍的依恋之情,只可“意会”,是很难用声音和画面来表现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只见景,不见人,但是景中所蕴育的情却跃然纸上,没有什么具体的画面可以代替我们的丰富而悠远的想象。所以传统语文教学强调“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这一点。朱熹提了“涵泳”的读书方法,强调通过“诵读”,读出“情”、悟出“理”,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从而深刻体会文章的文意、文思、文气、培养“语感”。

所谓“语感”是一种近乎直觉的语言感知和表述能力,是一种语言经验的反映。作为语言经验的这种“语感”的习得,当然得通过反复的语言实践来实现。语文课不是政治课,也不是艺术欣赏课。它和数、理、化等别的科学也不同。其它学科,师生双方主要是在课上研究语言媒体所承载着的各种知识信息,而语文则是研究承载各种信息的语言媒体本身,研究语言媒体的组合规律,语文教学的终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课的主要媒介只能是传统的语言文字。多媒体技术中的声、像、画永远替代替代不了教材、文章以及师生双方的语言交流。

其二,多媒体能给语文教学带来“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图式”教学方式。但是,对于语文课而言,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都能够用多媒体技术来“形象生动”一下的。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指那种“由近及远,以所见知所不见”的想象能力。在文学审美的过程中,人们由于生活体验、情感经历的不同,往往“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汉姆莱特”。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这正如我们应该知道学生通过阅读文字作品去感知文学作品,接受文化知识的熏陶,而不应该鼓励他们去欣赏通过改变而变得面目全非的影视作品,道理是一样的,因为,文字的魅力是任何的图片和声音无法代替的。?高科技的拍摄手法使人物栩栩如生,景物清晰逼真,场面气势磅礴,情节连贯紧凑。但是,这样的“名著”毕竟不是名著本身,名著的精髓是电视剧和电影等高科技手段无法体现的。电视能体现《金粉世家》中才子佳人的爱情悲剧,却无法展现整个局势的动荡和时代的没落;电视能展现《笑傲江湖》的人物纷呈,却展现不出作者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况且,将书中的人物交给某个演员去演绎,可能形似可能神似,但视觉得到的印象永远不会和作者用文字塑造的完全重合。况且,有些电视为了哗众取宠,把内容改变的和原著思想大相径庭。

其三,文字作品贵在以情感人,语文教学不容忽视情感的作用。文学作品在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很大。作为用语言构筑起来的文学作品的教学应十分重视情感的交流。绘声绘色、引人入胜的讲解和分析,对于语文课堂来说,是十分有益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堂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每个有经验的老师都能从学生的眼神、面部表情上接收信息,然后作出相应的反映;而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举首投足、脸部表情得到鼓励,受到启发。这种交流是无声的却是必不可少的。教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就隔断了这种无声的交流,使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另一种借助于高科技手段的“满堂灌”。课堂上,老师的微笑、眼神、表情、手势都是传达情意的载体,学生在这样的氛围内感受到的是情感的交流和熏陶,而多媒体课件,虽然形象直观,但是,却阻碍了这种感情的交流。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而现代化必须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大大增强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的效率。但我们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要冷静,忌盲目,不能忽略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特点和传统的教学规律,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如果我们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遵循了一定的原则,其好处将日益体现出来:

1.利用多媒体教学,可将事物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虚为实,突破时空局限,把一切因条件所限不能直接搬进教室的情景,搬到课堂内供学生感知。教学内容更加直观,能充分调动学生从形、声、色方面感知事物,使教学活动从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打天下”的单一教学模式向立体化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学中能扩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习积极性,更好地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2.加快了信息的传递、知识的整合速度,提高了教学效率。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综合能力。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文本、图像、动画、影像和声音等多种信息的综合刺激,很方便地为他们提供了学习情境、材料,学生一旦进入虚拟但逼真的环境中,就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探求者,是“发现者”,从而能充分发现创造性、想象力,培养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

第4篇:语文多媒体教学范文

1.语文教学是感性化、个性化的教学,尽量降低“机械化”

新教材更体现人性的关怀,注重人际的沟通,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语文课堂更需要老师的个性,让良好的气氛感染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学是感性化、个性化的教学,而在课堂中如果过多地使用多媒体就会削弱教师的魅力。打个比方来说,语文教学应该是“中餐式”的,而被多媒体所取代的课堂变成了“西餐式”的。做中餐如果过多地依赖于程式化的、机械式的手段就不会是地道的中餐了。尽管使用同样的材料但不同的人做出来的中餐味道不同,而不像西餐的麦当劳,由于是使用同样的程序和机器做出的,使得世界各地的麦当劳都是同一个味道。培养学生不能使用程序化的、机械化的自动化生产的形式,而是要突出人性的个人魅力。尽管在新教材中体现了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知识的思想,但并不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使用多媒体教学形式。多媒体的不恰当使用使语文失去了应有的魅力。很多课文,特别是经典散文,需要我们慢慢去咀嚼、品味,语言的朦胧、模糊美如果用具体、生动的画面去代替,会破坏作者给我们创设的美妙意境,给人一种画蛇添足的感觉。语文的魅力就在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通过语言文字的交流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不宜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多媒体化。

2.必要时才运用多媒体

在语文教学中,有时由于学生缺乏感性经验或无法再现某些场景,而通过想象力也无法理解时,这是有必要使用多媒体形式来展现相关内容。如《黄河颂》这一课,便可播放《黄河大合唱》片段,激发学生的感情,展示黄河的图片增加学生对黄河的认识。可见,在学生理解、想象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课件,再现事物的动态,引导学生赏读内化,还可激发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情,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升华。

3.使用多媒体时切记文字要简洁

多媒体课件不能变成讲稿,把要讲的所有话都在屏幕上展现是最大的失败,这样教师在上课时会缺乏灵活性、创造性,学生也会感到枯燥乏味。正确的做法是文字要提纲挈领、画龙点睛,只需展示提示性的和归纳性的文字。

第5篇:语文多媒体教学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多媒体;作用;原则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333-01

一、在语文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

1、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由于小学生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在好奇、好动的年龄,具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所以往往生动的、色彩明艳的画面比较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来给学生们营造出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对比圆明园原来的富丽奢华和被毁后的残败景象,从而使学生们深刻体会到列强侵略的可恶和历史沧桑的变化,在学生参与学习的同时,使他们产生保护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受到爱国主义的深刻教育。

2、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获得真实感受。多媒体的一项重要教学功能就是可以再现文中的场景,使学生们如同亲身感受一般。利用多媒体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限制,将课文中的场景真实的再现到学生们的眼前。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们加深印象、快速理解,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拓展知识量,使课堂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来展现瀑布的壮观景色。同时还可以配上豪壮的瀑布水流之音,使瀑布奇伟的景色充分展现在学生们面前。从而使学生们更好理解文中的词句与形容,深刻的体会到作者创作的情感与他的笔墨之妙。

3、帮助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一些语文知识比较枯燥抽象而且难以理解,有时虽然教师已经讲得很细致了,但是学生们还是不能准确理解和掌握。所以,为了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成效,适时的辅助以多媒体手段已经成为语文课堂中有效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只有掌握了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才能正确的理解整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和创作意义。只有将抽象的和难以理解的内容生动化、形象化、具体化、才能使语文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化难为易,益于学习。例如在学习《舍身炸碉堡》这一课时,小学生们是很难想像英雄是如何舍生取义,是如何壮怀激烈的英勇牺牲的。所以这时,适时的利多多媒体对电影资料进行剪辑播放,就可以生动形象的再现这一震撼人心的场面,使学生们心中深刻的印上手托炸药包舍身炸碉堡的景象。同时通过具体场景的再现深深的打动学生们的心灵,触动他们的内心情感,从而突出了课文的重点和中心思想。

4、引导提升学生思维的形成与水平的提升。因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其日常的认知和积累还比较少,所以他们对于事物的认知很难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因此,这时,教师就要借助多媒体的有效功能来帮助和促进学生们的思维形成,并使其思维认知有所深入、提高。例如在学习古诗《题西林壁》时,学生们对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理解并不到位和准确。这时如以多媒体来进行庐山不同角度的呈现,则会帮助学生们认识理解这句诗的意思,进而理解掌握整首诗的思想内涵。

二、多媒体运用于语文教学中的原则

1、以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让学生们学到语文知识,掌握语文技能,而利用多媒体则是为了促进学生们对于语文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所以,利用多媒体教学不是简单的演示与观看这样的人机交互,而是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们,以帮助学生学习为根本来进行。重点要把握以下几点:第一,利用多媒体进行启发引导,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跟随教师的思路去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第二,设置悬念,提出问题。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探求心理,使他们有效的进行思考,带动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想像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利用多媒体要注重其实用辅。利用多媒体不能单纯为利用而用,而是要从实践教学出发,在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之上,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功能,使其在教材基础上充分发挥其作用。第一,以教材为本,明确教材重点和中心内容。第二,条理分明,重点突出,切实将教学重点和难点有效展现出来。第三,形象生动、简单直观的表现教学内容,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第四,不能一昧的照看照搬,而是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进行借鉴和制做。

3、多种教学手段综合并用、有效结合。多媒体虽然是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但在教学中不能仅以此来进行教学,而是应将其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效的进行结合,互通有无,综合作用,灵活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来进行结合和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使语文教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6篇:语文多媒体教学范文

摘 要:多媒体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课堂容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能激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运用多媒体教学,要掌握好度,否则将会走入误区。

关键词:学习兴趣;课堂容量;想象力;创新能力;共鸣;误区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323-01

我们处于一个知识不断丰富,科技迅猛发展的新时代。互联网和多媒体成为普遍的传递信息的工具,它们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给教学带来了冲击,给语文这门古老的学科注入了新的血液。

多媒体打破了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打天下”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形象,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就会使课堂教学如虎添翼。

一、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认为,兴趣直接构成学生的学习动机的主要成分。事实表明,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都喜欢影视、音乐、游戏等有声有色的东西,而多媒体教学,就给学生营造了这样的学习氛围,增强了教学的感染力。如上《观舞记》一课,可以用配音乐的舞姿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多媒体教学立体式的刺激了学生的感官,足以让学生激起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创造力。

二、增加了课堂容量

语文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综合课,可以说她包罗万象。教学中要接触到各门学科,各种事物。而多媒体教学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将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导入课堂,加大课堂的知识容量。在上《探索月球奥秘》这篇综合课时,应向学生介绍有关月球的起源、地质构造、月貌、月食、潮汐等的知识,它们涉及到关于地理、物理、文学……,教师在互联网上能很容易的找到这些知识,再通过制作课件又能很直观的展现给学生。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查找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文章诗赋、对联等各种资料,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素质。所以,多媒体教学能让语文课上得更形象、生动、有趣。

三、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应达到“一千个读者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效果。想象力是创新的翅膀,有丰富想象力的学生,大多具有创新思维的品质。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如上《口技》一文时,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口技,让学生来描述其间的情景。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他们大胆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描述出不同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也就是让学生打破40分钟的时空的限制,让思维活跃起来,让他们的想象力不受羁绊,让他们的创新能力得以发挥。

四、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教学可以将重点通过画面、声音强调、动画效果(比如在重点语句上通过动画效果来加着重符号)来突出;抽象的文字符号所塑造的形象、揭示的内涵也通过语言与画面,视觉与听觉,感知与理解等形象的展现出来。如《看云识天气》一文,云有种类有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概念抽象,区分困难。我们就可以把各种云的画面用多媒体展现在同学面前。学生再结合生活中谚语和观察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解决难点,同时真正做到让学生能“看云识天气”。

五、能激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

在语文教学中,应不失时机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在讲《斑羚飞渡》一文,要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就可以播放斑羚飞渡(老斑羚为小斑羚架起生命之桥)的场面,感动他们,还可以播放《可可西里》的勇士保护藏羚羊的片断,让学生产生共鸣。

但是,运用多媒体教学,要掌握好度,否则将会走入误区。

误区一:分散注意力。

在多媒体教学时,有些学生热衷于音乐和动画,甚至讨论屏幕上哪些地方怎么好玩,影响其他的同学。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可是注意力分散了,所以,在制作课件时,要注意:不要所有的课件都有很多的声音、图片、影片。能简就简,不要作过多的延伸,要紧扣课文,更多的资料留给学生去查询。这样不仅不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7篇:语文多媒体教学范文

1.处理好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并不排斥传统教学,两者应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对立的。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态度,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特别是在当前,在传统教学占优势的情况下,进行多媒体教学更离不开那些行之有效的传统教学方法。如讲解、谈话、读书指导、参观、实验、实习、练习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科学的态度,将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有机整合,使其避短扬长、互相补充、相辅相成,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实现语文教学的最优化。

2.多媒体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 ,不管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教师都处于主导作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教师所用,属“教具”。但在实际教学中,常出现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错位的现象,有的教师从头到尾使用多媒体,从组织教学到新授、从练习巩固到作业、从导入到评价都由电脑包揽,教师变成了课件制作员,在课堂上变成了操作员、解说员,只要敲一下键盘,一节课就流水作业似的完成,冷冰冰的机器代替了教师成了课堂的主导者,同时也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性。

3.多媒体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

多媒体生动、活泼,可进行人机对话,互动性强,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形成学习动机。如《在故宫博物院》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故宫博物院平面图和建筑三维视图的运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大为提高。又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学生对“桥面由28道拱圈拼成”很难理解,可设计28道拱圈的动画,用图像符号演示出来,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赵州桥”结构坚固的特点,加深对“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的认识。所以,在学生学和教师教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的形象演示功能,可使许多现实生活中抽象的原理或问题以及一些不可能或不易观察的现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和教师的面前,以达到简化问题、明白道理、促进个体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充分发展的良好效果。但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多媒体不能只在形象上做文章,不顾实际,应选择教师所熟悉的、学生容易接受的东西,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

第8篇:语文多媒体教学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语文;信息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1-0101-01

1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师生双向互动

传统的教学系统是由教育、学生和教材这三个要素构成的,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在这样一种结构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即使是凯洛夫的五段教学论(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虽然用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但也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

新《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将语文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术强的学科,它要强调的是一种“交际”,而这种“交际”实际上正是人与人之间一种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便体现为师生间的互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如果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肯定难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更不可能培养出创造型人才,那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改变这一弊端,实现师生间真正的教学互动呢?

首先,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角色转变。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可以更多地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即以引导为轴线,以知识传授为内容,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的作用可以从提供者的传授者逐步过渡为知识的导航者。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查阅和掌握有关语文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借助网络,获得一些教师也不曾掌握的知识,通过网络,学生可以与远在天边的人进行特定内容的交流,获取对学习的有益指导;通过网络,学生可以主动地摸索未知空间,丰富自己的知识,训练出良好的信息素质。总而言之,在网络媒体提供的条件下,有效的客观资源更为丰富,学生自身资源得到更为充分的利用,对教师的依赖性相对减少。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改变,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灌输,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促进者,教师表现主要是从前台走到了后台。

第二,教师可以借助网络的BBS、社区论坛、聊天室、在线QQ等渠道或者发Email与学生进行同步或异步沟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某问题进行网上讨论,可以与学生进行情感与思想的沟通,也可以在网上进行教学(在学校具备网络教室的条件下),或者进行网上“故事接龙”等等。学生也可以通过QQ、Email等方式与教师进行沟通,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动态,及对调整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从而实现师生间真正的双向互动,而借助传统媒体实现的师生沟通大多数是单向交互的,是教师到学生的,学生的反馈行为一般并不通过传统媒体来实现,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借助网络可以实现师生间的双向交互,甚至可以方便地实现学生与校园围墙以外世界的双向交流。

2 利用信息技术,强化阅读教学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这一现状将会有圈套的改变。在网络上,存在着远远超出人们需求的信息,只要上网鼠标轻轻一点,古今中外各类文学著作,便尽收眼底。这将给语文教学阅读教学带给革命性的改变。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阅读教学呢?

首先,要培养学生网上阅读筛选信息的能力。在信息科学中,过量的信息获取被称为“信息过载”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获取的信息没有好好组织,混乱地堆在脑海中,未经形成知识的信息,从而白白占据大脑空间。因此,语文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如何准确寻找信息,正确评价信息,并把凌乱的信息组织成结构良好的知识,从而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和信息素质。

第二,要利用网络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教学活动。如在网上开展主题性研读活动,选择性阅读活动和阅读经验交流活动。其次,主题性研读活动是让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按照点圆式信息传输路径阅读大量有关文本,这种阅读主题丰富灵活,信息容量大,外延宽,传输路径具有辐射性。教师可提供经整理的大量资源,学生可从在网上获取相关资源,可在论坛交流心得,选择性阅读是让学生在网上快速阅读,然后根据需要选取最有用的文章或段落进行精读,这是一种由“面”及“点”的信息输入方式。

3 利用信息技术,改革作文教学模式

首先,由于多媒体网络的介入,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起来并在不断的膨胀,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创设的情景使学生身临其景,这种情境中的观察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必将把内容与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点拨学生如何透过具体事实和现象,认识蕴含其中的深刻道理,这是教学方法上的革新。

第9篇:语文多媒体教学范文

多媒体教学手段众多,而且方便快捷、直观形象、信息量大,符合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思维活跃的身心发展规律。运用多媒体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而且可以更省时,更省力,更有效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黄河象》一文时,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海量的信息储存量,通过电子白板为学生提供文本,让学生以类似查字典的方式检索到阅读中的生字、生词和难句,并展示标准的朗读示范等,为学生扫除阅读障碍;感知文本时,由于故事远离现实社会,学生不好理解,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提供静止图像、动画、声频等教学信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充分训练他们在阅读中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可以利用多媒体能够储存大量教学信息的功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大量相关阅读材料,“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二、综合学科优势,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大量运用,会不断更新自我的知识构成,促使教师精心设计教育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到日常教学过程之中”,积极推进应用先进教学设备的进程,让多媒体技术更多地进入课堂,从而大幅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如教学《我们成功了》时,为了让学生读出“欢呼”这段文字的气势,我通过设置“残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我播放了一段几十万人涌上街头,聚集在天安门广场热烈欢呼的庆祝场面,却删去了课本中所描写的“欢庆的锣鼓声”,也没有“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的高呼声;没有中华世纪坛人如海、歌如潮的喧闹声,多少有些令人遗憾。正是这一缺憾引发了师生对话:师:这段录像没有声音,不觉得遗憾吗?生:没关系,此时无声胜有声。师:哦,你听到什么了?生:敲鼓的声音。师:还有一些什么声音?生:礼花的声音:劈—劈—啪—啪。生:拍桌子的声音:砰—砰—砰—砰。生:掌声:啪—啪—啪—啪。生:喇叭的声音:嘟—嘟—嘟—嘟。生:人们的欢呼声:耶———耶———耶———师:人们可能会高喊什么?生:我们赢了!生:中国必胜!生:北京万岁!祖国万岁!生:我们成功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让学生“借助想象力把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刻画的人物、绘制的生活场面在头脑中再现出来,不借助想象,就构不成完整的形象”,产生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同时消除小学生由于长时间坐着上课而带来的疲惫和倦怠,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更好地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既掌握知识,又得到美的享受,把语文阅读教学真正变成一门艺术。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