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有效教学论文范文

有效教学论文精选(九篇)

有效教学论文

第1篇:有效教学论文范文

一、语文拓展性教学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随着语文新课改的不断落实推进,应新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拓展性教学横空出世。那到底何谓拓展的呢?所谓拓展,其实是指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以教学中典范性的资源为拓展的起点,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判断教学的拓展点,通过收集与拓展点有关的各种资料信息,重构教学情景,从而进行延伸与超越。其意在于,立足课堂,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诸多理论的提出,更需要一线教师通过实践来检验。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来教;学生不是学教材;而是用教材来学。基于这种新概念,在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背景下,众多语文老师以及教育研究学者对语文教学中的拓展性训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如:赵贵荣在初中语文“拓展延伸教学”的探索一文中指出有效实施“拓展延伸教学”的途径与方法是:立足文本,找准切口,尊重主题,贴近生活,关注体验,共鸣情感,挖掘资源,拓宽渠道。并且例举了一系列反面形式来批判了徒有其表的拓展延伸教学。张锦屏等人在初中语文阅读拓展性教学策略中指出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做到有效的拓展,首先要立足课堂,在文本追寻中积累拓展;其次是超越文本,在文外探寻中努力拓展;最后是升华文本,在心灵追忆中有效拓展。提倡“新语文教育”的特级教师韩军,还提出了“举一反三”、“美读吟诵”等观点;提倡“绿色语文”的特级教师赵谦翔体处理“激情阅读”、“绿色写作”等观点。

实际上,语文的拓展性教学理念并不是一个时髦的词语,其实早就被我国老一辈的教育家提出了。著名的语言学家夏D尊先生就提倡过一种文本拓展式的读书方法。其在《关于国文的学习》中说:“我以为最好以选文为中心,多方学习,不要把学习的范围限在选文本身。”此外,语文教育学家吕淑湘先生也谈到“要以作文的中心来组织教材,作文是学生的语言能力的集中体现。”

事实上,无论是老一辈教育家还是后起的一线教师,教育家,学者,都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实践,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使语文的学习变得不那么枯燥。真正做到教师用教材来教,学生用教材来学。

二、初中语文拓展教学的意义及实施策略

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语文的拓展性教学便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分工或学生们更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全方位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融合视、听、读、写、思甚至唱、跳、画、演,让学生在学习中玩乐,在玩乐中学习。另外语文的拓展性教学还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文时,可以提前组建好学习小组,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片段,进行表演。这样,通过表演的形式,不仅使学生们多读了几遍文章,还加深了学生对文章中皇帝,大臣等人物角色的理解。另外还促进了学生间相互帮助,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语文的拓展性教学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学清照的《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时,就可结合其前期作品《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通过对比两首词,来理解两首词完全相反的意境。再比如学习《爱莲说》时,还可引进《诗经》、《楚辞》中香草美人喻高洁的诗歌,以此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了解面,更有助于学生们对文章的深入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然而,在一线实践教学中,将拓展延伸教学的概念运用的实际教学中,还要有一定的方法与策略。笔者认为,课内拓展性阅读教学就是定位教材和课堂教学的,它即以“文本”为中心点,拓展与之相关的课外资源。以此,教材便成了叶圣陶先生口中的“例子”,让学生们通过例子来了解例子里包含的更广,更深的东西。也真正做到叶圣陶先生口中的“举一反三”。例如,在结束了《皇帝的新装》一课后,可以让学生们进行“续编”,赤身的皇帝回宫后会发生什么呢?有的学生可能会说:“皇上回宫后,要狠狠的惩罚那两个骗子,结果骗子们转身化为了仙人,指责这个国家的虚伪和自私自利,皇帝恍然大悟,后励精图治,使国家的发展更上了一层楼。”这样既启发了学生对课文本身的理解,又对故事的发展做了合乎情理的延续,不仅了解了文章,更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谓尊重主题,贴近生活,笔者认为,其与关注体验,共鸣情感是一样的,在于通过教材中的故事,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共鸣。初中语文教材中,无不收录的是大师的经典之作,大师作品的经典不仅在于深厚的文学功底,更在于其对生活的感悟。例如,教师在教《济南的冬天》一文时,就可让学生们描绘一段自己家乡冬天的景象,让学生们回味自己在冬天的见闻。置身于自己的记忆中。最后,所谓挖掘资源,拓宽渠道,俗语有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语文这门学科的诞生就源于生活,源于人的活动。所以教师可以常常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踏足社会或自然,开拓视野。另外还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名家,研读经典,拓展学生们在课本之外的见识。在新课程标准中,列举了大量的推荐书目,这也是学生们学习语文知识的课外首选,且其中许多著作的节选都收录在了语文课本中,比如学习了课文《智取生辰纲》,就可在课外阅读《水浒传》,学习了课文《杨修之死》,就可向学生推荐阅读《三国演义》;另外新课程标准上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鲁宾逊漂流记》、《八十天环游地球等》都可推荐大家阅读。既丰富了课余生活,又感受到了文学带给自己的乐趣。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学习语文,又无时无刻不在运用语文。通过拓展性教育教学,必将结合本地及学生实际,更多的带领学生走出课文,甚至走出课堂,在更为广阔的环境中了解更为广阔的语文之美。

三、初中语文拓展性教学的误区及注意点

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拓展性教学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中,然而,我们也不能盲目跟风,以拓展性教学的概念为幌子,却缺失了拓展性教学的初衷,这不仅严重影响了语文的教学效果,而且可能伤害了语文教学的内在。我们应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保持语文教学的初心,使拓展性教学达到它原来的目的。

如今的语文课堂,课外资料的无度引入,使得语文教学正承受着难以承受之重,语文被“泛化”、“异化”的现象仍触目惊心的存在着。大语文教学观提醒我们,语文的学习不仅仅局限在课内,拓展延伸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大批老师开始了拓展延伸教学的疯狂尝试,甚至于是大肆进攻。有甚者,某些地方甚至对于教学中有无拓展来评判教学创新。拓展性教学成了一种死概念,硬要求,却很少有人真正掌握其真谛。于是,一时间,拓展教学漫天飘,凡是有一点点关系的课外资源,都要被引入课堂,这反而压倒了课堂,使其不堪重负。例如,教师将查阅资料定位为一个课前预习的必要步骤,这使得学生课外时间被大量的占用,反而没有心思去真正的亲近文本,另外这也使课堂成了一个所谓的“资源展览厅”,使课堂在不加节制的资源展示上度过。另外泛泛的资料游离于文本外,却未能与文本相呼应,课外资料大有凌驾于原文本之上,中心点由原文拓展到了课外资料,这使得教材的范本功能在无形中就被消解了,这样的拓展未免就显得有些画蛇添足了。例如在《风筝》一课的教学中,没有将中心点放在作者对冷酷现实的极端憎恶和对美好明天的憧憬上,却出示了鲁迅大量的资料和作品,去讨论其个人的为人和写作风格,这就有些舍本逐末的嫌疑了。

另外,课堂教学中还应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之上,在对文本有所突破,有所拓展与超越。所谓“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就是要使学生通过教材的例子来“举一反三”,通过教材提高阅读能力,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最终超越课堂,超越文本。所有的拓展延伸都必须围绕文本,所有游离于文本之外的拓展都是不着边际的,无效的。我们要始终牢记,文本才是教学之本,拓展延伸的首要重点就是深挖教材,紧扣文本,还原教材本来的价值取向。例如:在《三峡》一课的教学中,执教老师在教学中,求大容量,教法新颖,课堂精彩,在没有好好梳理原文词句,理清原文内容的情况下,就急匆匆的进行拓展,比赛积累有关三峡的诗词,想象大坝建成后的景象,还有链接《三峡之秋》进行比较阅读,老师倒是忙的不亦乐乎,学生却云里雾里,学生在本课中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本课的收获多少,可想而知。所以,不管如何拓展,原文是最重要的立足点。

语文拓展性教学还要注意要紧扣语文的特点,基本目标的定位应该是语文而非“泛语文”和“非语文”,如在“探索月球奥秘”为主题的拓展活动中,教师将侧重点定位在“认识月球,研究月球,培养对科学的探索精神,树立爱科学的思想”上,这就严重偏离了“语文”这一基本目标。另外学习形式的操作也必须紧扣“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外拓展的同时,要牢记“语文”这个姓氏,不能串联到其他政治,艺术等课上,仍然要以“语文”为出发点,无论是诗词朗诵,相声小品,故事传说等等形式,都需紧扣语文这个原始出发点。最后拓展性教学还要适情适度,拓展中要根据学生实际,学生才会产生共鸣,才会真正的感兴趣,从而得到提高,另外拓展也须掌握度,切不可不着边际,伤害到语文的本体,以免让拓展成了画蛇添足之笔。

第2篇:有效教学论文范文

处于身心发展重要时期的初中生,他们对有趣事物的好奇心非常强。因此,教师应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生理卫生和人体结构”这一教学内容一直以来都是广大生物教师最为头疼的教学内容。一方面是因为这些知识太过于抽象和笼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些知识太过于敏感。教师在这一章节的讲述过程中可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如在讲“与卵子结合”时,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大家来到这个世界之前都像许多小蝌蚪一样在进行赛跑,而生命力顽强的那个就会最先到达终点,成功获得第一名。”这样委婉而有趣的情境教学无形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通过有趣的教学情境,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认识一些较为抽象的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学习注意力也会不断提升,这样学生能更好地投入到生物学的学习中去。

2.通过生活事例的引入使得教学更加生活化

教学一定不能离开生活,抛弃了生活这个充满事例和素材的环境,教学便会失去活力和生命力。学生对生活事例更熟悉,在教学中引用生活事例更加具有说服力,也可以使得整体的教学环境更加生活化。如,在教学遗传学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实例———“双胞胎”现象,将双胞胎是一种遗传告诉给学生。当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与父母进行相貌和行为方式的比较,得出遗传的特点。这样,通过切身感受和生活实例分析,教学目标就很容易实现,学生对遗传这一现象也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3.通过现代手段对素材和内容进行呈现

利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教学,可以很好地对素材进行展现,如将一些图片、文字、视频、音乐等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受到良好的视听影响。学生在对这些素材有了直观的认识后,能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生物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人体结构”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视频等为学生呈现出一些人体结构。而视频或者图片直观且一目了然,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容易。与此同时,利用多媒体进行课件的制作,可以展现一些平时书本和课堂教学无法表现出来的生物之间的联系和一些生物现象,这种方式不仅仅可以吸引学生,同时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感性的认识,保障教学的顺利开展。

4.教学方式要尽可能多样化

第3篇:有效教学论文范文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在中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转变教育理念,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注重自己的形象,尤其是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形象,作为一个人衣着装扮,同时会反映出一个人的欣赏水平和生活习惯。老师的着装需要注意大方得体,装扮适宜,学生对老师的印象好了,也愿意积极配合主动地学习。其次,教师必须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在上课过程中平等对待每个学生,给他们提供公平的发表意见的机会。除了在学习上帮助学生之外,中学语文教师还应该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现在学生自我意识比较强烈,作为老师在交谈了解情况的时候,需要真诚沟通,并尽力帮助学生解决其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2.注重教学语言、行为的有效性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工具”,语文是一种“具有丰富情感的课程”,要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注重自己的教学语言。首先,教师必须具备必要的语言技巧,在上课过程中要尽量使用生动的语言来讲解课文,用实际的行动来表现语文课程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并在课堂上多创造出学生发言交流的机会,针对用词不当、语言平乏等问题,当场予以指点纠正,让学生慢慢看到自己语言改进的过程和成果,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其次,教师要注意言辞恰当,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另外,语文教师的肢体动作、眼神、表情等都会对学生语文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课堂上一个会心的眼神称赞、一个严厉的注视提醒、一个轻敲桌面的批评,有时比语言更有效。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根据课文内容适当使用肢体语言,同时要注意在讲课过程中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

3.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中,学生才是主体,教师只是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注重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首先,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激发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甚至让学生自己讨论学习、上课的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其次,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先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同时注意问题和答案的广泛性,不以标准答案的框架来限制,倡议多种答案和自己的想法表达,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再次,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情景学习等模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4.灵活运用现代化的教辅工具

第4篇:有效教学论文范文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6--01

1、前言

教育一直是现代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在21世纪这个高竞争力的信息全球化社会,我国的教育事业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如何发展出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来加大教育力度,提高教学效率,也是目前教育界关注的一大热点话题。本课题就高师教师在语文教学方面所采用的有效方法做了一个具体的讨论。希望能有利于高师的语文教学的发展与改进。

2、高师语文教学法简介

高师教育即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在其中所有的中文专业里面,最具教育模范的当属语文教学法。这门课程专门是为了高等师范类院校培养优秀的语文老师而特别开设的一门专业课。这门课程很重要,因为它可以让高师院校在校学生进行由学生到合格的语文老师的转变。这些就对于学生除了大学校门,走向教育岗位非常重要;同时间接地提升教学的综合师资素质,造福于教育事业。

在语文教学中,从语文课程教学发展至今,各种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当然这些方法的教学效果以及教学目标也不尽相同。因此这就需要高师教师通过不断的理论实践的筛选良方。再向学生灌输语文知识的时候,如何让学生最大程度的掌握老师表达的信息量十分关键,这也是课堂效率情况的一种体现。好的有效的方法更加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以及专业知识的培养;这也是决定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选择有效的高师语文教学法,才能更好地造福广大学子。

3、语文教学法的有效性判断

现在的大多数高师教育都是传统式教育模式,他们重视传授理论知识,不停地着重于外在的塑造但是对于加强实践以及诱使学生反思体验等素质型教育却大大的忽略了。因此在与教学效果的有效性上面往往是不太理想的。

那么何为有效性教学方法呢?就语文方面来说,目前我国对于这一点有两种比较精辟的解释。其一是指教师在遵循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使用较少的精力、物力和时间而达到了规定的教学目标,同时它也满足社会与个人的教学价值需求。其二,是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促进定为基本也是根本目标,这也是唯一衡量教育有效性的标准。另外,创造提高良好教学环境以及激发鼓励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等也是促成有效教学的关键内容。

当然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仅局限在方法的正确选择,当然好的方法也是成功的一般,但是最关键的便是方法的适合程度以及教师将方法的发挥程度。前者是指需要高师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年级段的学生群体采用不同的方法,选择一个是适合的方法很重要。后者指教师的个人素质以及教师的讲演能力以及和学生的互动交流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它们决定着该教师是否可以将教学的有效性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因此进行有效性判断不仅需从方法本身,还需要从学生教师以及教学环境设施等等综合因素来考虑,并且进行可行性分析以及进行实际调查论证;这样以后才可以衡量一种方法的真实有效性水平。

4、高师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随着基础教学的改革以及教育理论的发展,以前的灌输法以及填鸭法等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机构的要求了。这些不仅不能满足教学目标,并且教学效率也很低,学生的接受度也不高。因此发展出适合于现代教育的新的有效方法很重要。在语文教学方面,已经陆陆续续出现了很多种新的方法,比如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活动探讨法、辩论模式法、讲座法以及教材模拟编写法等等,这些方法大多都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并且在发展过程中被不断的优化以适应不同的教学环境。

目前较有效地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去学习的语文教学方法之一就是教授讲座法。这种方法可以通过讲座的形式来刺激以及吸纳一些真正对这门教学感兴趣的学生,然后讲座可以以讨论、带入、合作、提问等多种方式来达到吸引学生主动思考等的能力,这样可以使教学更加具有吸引力同时可以是学生更易介绍和思考当然也更容易记忆吸纳知识了。

另外一种比较有效的语文教学法是案例教学法。这种方法历史悠久但是如果引用得当的话一直都非常有效。这是围绕教学目的,将真实场景加以典型化渲染,然后让学生来思索与讨论,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这个过程中的互动和总结,来达到学习知识提升分析等能力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绝大多数的学生加入到互动之中,从而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学习和提升。

此外还有很多很多的有效方法,本课题不再一一介绍。总之,虽然不断有新的方法出现,但是被不代表原来的方法就会被抛弃。只要是善于运用,也许任何一种普通的方法都会行之有效。总之,不断地与时俱进,了解学生的喜好以及接受类型,结合教学基础设施,获得最适合的方法很重要。没有绝对的无效的方法,只要是最适合的就能成为最有效的。

第5篇:有效教学论文范文

基于人文价值教育理念,图片的使用有着更为深层和独特的作用。图片看似简单,但却蕴含着丰富而强大的人文关怀能量。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图片大体包括墙壁海报、课文插图和课件图片等。首先,通过在墙壁上张贴彰显人文价值教育特色的海报,通过有意或无意注意让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熟知和接受五大人文价值,可为语文有效教学打下基础。其次,每篇课文都配有生动而贴切的插图,插图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也是人文价值教育的切入点。例如人教版第五册《掌声》一课的插图:图片形象地展示了残疾的英子上讲台讲完故事后,再一次赢得同学们的热烈掌声。这里便可以依据插图渗透人文价值:我们应心怀“仁爱”,同情并关怀他人,应践行“正当行为”,尊重和服务弱势群体,应向往“和平”,知足感恩并自重自信。最后,教师还可依据教学内容收集、筛选甚至是开发蕴含人文价值的课件图片,从而辅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教学内容,挖掘和升华教材文本的人文价值。

二、渗透价值,丰富教材内涵

人文价值教育提倡教师利用身边的素材或资源,在教学中渗透五大人文价值,并进一步指出:真理、和平、正当行为和非暴力并非相互孤立,而是从根本上依赖于仁爱。当仁爱与思想相联,就演变为真理;当仁爱被引入你的活动之中,你的活动就演变为正当行为;当你的感觉里饱含仁爱时,你的心灵就充满了高尚的和平;当你让仁爱指导你的理解与推理时,你的智能里就充满了仁爱。由此可见,人文价值并不是抽象的,而是非常具体的,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每个教师都可以利用身边的素材或资源,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开展生动活泼的人文价值教育,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人文观念和道德品行。

1.系统分析教材,挖掘价值渗透切入点。

首先,把整套教材中包含人文价值教育主题的相关课文罗列出来,有利于整体把握教材。其次,在讲授某课前对教材涉及的人文价值理念进行梳理,并确立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教学目标。最后是依据教学目标开发体现人文价值的多媒体课件,包括音乐、图片和格言等。

2.补充本土资源,提升价值渗透效果。

本土资源指的是学生身边的人事物,比如班级里的“好人好事”和图书中的“警醒教训”等,这样的价值渗透会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例如在讲授人教版第八册《自然之道》时,可以让学生补充分享自己“圈养雏鸟”“一天多次给金鱼喂食”等出于好意却违背自然之道的故事,这样学生就能更深入地理解“自然之道”,同时学到了“尊重”“关怀”和“同情”等人文价值。

三、实施静思,提升教学效果

第6篇:有效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为教学 有效性

初中语文中的作文教学一直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其主要目标的,通过初中作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帮助他们通过作文写作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虽然作文教学一直备受关注,教师也一直在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是现阶段我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下面,笔者将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有效性相关内容进行阐述。

一、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性教学的概述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上世纪上半叶的西方教育科学化运动,对有效性教学的含义一般概括为两类:一类定义是从教学投入和教学产出进行界定。如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物力等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满足社会和个人教育价值的需求。另一类是从学生的学习出发点来界定的,如有效教学是指成功实现明确学习目的——学生愿意学习和在教学后能够从事的学习的教学。有效教学不仅能丰富教学理论,更可以指导教学实践,为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在当前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辛苦传授,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效果差,效率低,学生也没有得到应有的进步和发展。

二、我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存的问题

1.作文教学低效

在作文的批改过程中,往往可见一些陈词滥调的评语,如“语言流畅”“思路清晰”“主题突出”等,这种评语没有准确的对学生的训练结果进行总结,也不能和学生产生共鸣,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教师在评改时的“多改少教”挫伤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没有满足学生的成功感。

2.作文教学倾向于功利性

以成绩作为学习是否成功的标准和价值取向是大多数家长、教师与学校的目标。作文教学因其自身的特殊性,教学没有其他学科那样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于是很多学生到一些作文选和作文大全中寻找素材作为捷径,文章往往拼拼凑凑,寻章摘句,以至于脱离生活,完全没有真情实感的流露。教师也往往是指导学生背范文,套格式。以至于产生“人文分离”

的现象。

3.作文教学缺乏有序性

作文是一种思维形式、写作兴趣、写作习惯的梯度训练,写作的内容应当是随之学生的思维能力,认识水平的增加而逐渐变化的。但是,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作文训练都是围绕考试运转,根据历年中考的题目进行训练,这样的作文训练没有明确的重点和层次,也没有循序渐进和严密有序的梯度。

三、实现我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1.作文评价标准立足于学生

作文评价模式的调整,主要是将作文评改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评和互评的过程中掌握评判的依据,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自评和互评需要教师的指导,要根据作文中容易出现或较多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出现的问题,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进步。

2.改变写作教学的功利性倾向,注重真情实感

初中作文有效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特别需要关注学生学习写作的心理, 倡导正确的写作价值观。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心理因素、人格发展等与日后学习、生活、工作相关的信息,发展学生的能力,而不是只注重学生的分数。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学生写作的时候,文字像从心坎中流出来的,而不是生搬硬套的。这样的文章自然就会意义流长。 因此,教师应积极倡导学生围绕身边真是发生的现象,真情真事,积累写作的素材。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念,不要提笔就无病,作文不过是通过语言来叙述事情和抒发思想感情,提倡真人真事意在避免学生生搬硬套和陈词滥调,与合理想象和虚构并不冲突。

3.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循序渐进

作文教学要有相应的目标,并且要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构建一个“自由写作-规范写作-自主创作”的作文训练序列。初一年级的学生,要少限制多鼓励,让学生在多写的过程中逐渐解决不愿写、害怕写的问题,初二、初三年级的学生则应该在多写多练的基础上,逐渐规范起来,通过教师的引导向“自主创作”发展。让学生的写作水平呈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螺旋式上升。

4.充分利用课后练习,增加写作机会

语文课本中的课文都是经过千挑百选的精品,它们大都文质兼美。我们大多教师也把它们当作教学的重中之重,精讲细品。但是如果只停留在阅读层面,就错过了宝贵的练笔机会了。在许多文章的课后练习中都设计了各类练笔习题。把初中阶段六册语文课本的课后练笔整理出来以后,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每学期都有十多次,总共也有近八十来次了。如果选取合适的加以认真地训练和讲评,学生的作文自然能有效地提高。这些练习点很全,有心理描写、语句仿写、个人评价、情节想象、诗歌创作等等。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穿插也行,作为家庭作业去完成也行,因为有了课文的铺垫和渗透,学生做起来普遍反映不难。所以说,教学要以本为本,不能舍本求末,这话原是不假的。如果放着这些现成的不去做,只在那里叫,“写,写,写什么呀,哪有那么多可写的?”然后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挖空心思找些不相干的硬逼着学生去写,学生没有灵感,也应付着写些糊涂东西来搪塞你,你改着生气,也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可不就是无效教学了吗。所以,要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还真得好好重视这些练笔机会呢!实践证明,对于这些课后小练习,学生还是欣然接受的,也写出了一大批优秀习作。

结束语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认为自己有责任不断探索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改革,实现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笔者写作此文对我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系统论述,指出了我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前辈对作文教学的总结,提出了更好实现我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文中不妥之处还望指出。

参考文献

[1]孙保所.新课程背景下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浅析.管理观察,2010,(16)

第7篇:有效教学论文范文

一、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课堂教学是否富有生机,关系着教学的成败。长期以来,传统教育影响下,人们把课堂教学限定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范围内,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低效甚至无效现象大量存在,虽然新课程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但一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大量存在。于是出现了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的局面,而学生的潜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没有获得有效的发展,教学过程中少慢差费的低效现象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一)课堂教学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

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问题下来就发动学生“讨论”,你一言,他一语,十分热闹,其中有些环节学生缺乏深入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结果只能是浮于表面形式主义的作“秀”,不少“热闹”和“活跃”是以阻碍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的发展为代价的,久而久之,学生的依赖性增强,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被扼杀。

(二)课堂教学由“满堂灌”变成“满堂问”

过去的语文课堂教学没有把学生当作是一个个充满活力的丰富多彩的生命个体,而把他们当作是有待修剪的“花草”、等待灌装的空瓶和需要加工的“器物”,于是出现了另一种现象:浅而无聊的讨论和言说充斥课堂,课堂教学从“满堂灌”变成了“满堂说”、“满堂问”。课堂教学“滑向读者(学生)的独白篡位”,“无节制地放纵学生的‘你的理解’‘你的理由’‘你的生命体验’‘你的看法’” 从表面上看,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课堂气氛活跃热闹,热闹过后,我们却感到空虚。有些教师提出的问题并没有探究的意义,不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或者对学生的问答不置可否,学生发言的闪光点被忽视,对有些学生的“误读”也不给予纠正,教师的主导地位丧失。

(三)课堂教学片面追求教学的形式化

没有把课堂教学目标真正定位在学生的发展上,缺乏对学生思维广度、思维深度、思维力度、思维效度的训练,而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表面形式,在“方法时尚化、手段媒体化、结构模式化、过程程式化、教授表演化”上大做文章,形成表面上课堂教学研究轰轰烈烈,实质上课堂教学效果空空洞洞的局面。

二、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理念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钟启泉教授认为:“有效教学”研究最终的衡量标准是“学生成长”,而这种成长将不单单用成绩高低来作为衡量标准。余文森授认为:教师在相对短的时间,让学生获得了更多、更深的知识和能力,获得了更加丰富、积极的情感体验。孙传远教授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应是动态生成师生教与学的智慧的教学,应是关注师生双方生命健康发展的教学。综上所述,我认为“有效性课堂教学”应该是:在坚守人类基本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科资源,以促进学生较好成长的教学。

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学生的进步不能仅限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绝不能仅靠训练,而要靠思维过程,要靠个性化的思维。但知识转换为解题技能是要靠操练的,这种操练能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和学业成绩;但同时,这种技能也是一把双刃剑,也能压抑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时间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教学不仅要注重当下发展,实际上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高效的教学就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内容包括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这是从新课程基本理念来规定“发展”。

三、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对策

(一)发挥教师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双主体性

语文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即导演与演员的关系。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叶澜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驯兽式’的活动。”要当好一名出色的“导演”,首先要求教师对“剧本”――教学内容了如指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学生读、说、演,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在课堂上只不过是作引导和点拨。例如:《雷雨》一课的学习,我曾见过一位老师是这样安排教学的,由学生自主推荐男女同学各一名,其中推选出来的这名男同学恰巧参加过学校的话剧社,在剧中曾担任过周朴园这一角色,另一名女同学选择过校本课程“影视欣赏与评论”,两位同学都有比较好的表演功底。教师给学生两到三天的时间熟悉剧本,适当指导学生话剧表演技巧,在那节课上,学生多次为两位同学的表演才华所折服,曾多次自发地热烈鼓掌,可以说,学生亲身的表演比教师再精彩的讲解都有效。课堂活跃起来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效率自然就高了。课堂的高效是因为学生认真地研读了课文,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在实施语文教学中,老师首先要正确、熟练掌握《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把握住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向。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扮演“导游”的角色,带领学生领悟文学的魅力,欣赏无尽的风光美景,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不放任学生随意发挥,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和点拨学生,使教学活动符合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教师胸有成竹,学生欣然往返,受益无穷。

(二)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

随着我国教育领域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日渐普及,多媒体教学技术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并日益显示出其优越性。

第8篇:有效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

有效教学是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开展有效教学研究有助于实现教师文化的创造,开拓了教师研究共同体的实践空间;有助于聚焦学生成长的评价,使学生成长成为公认的衡量教学成效的标准。

一、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

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是一种教学追求,更是一套教学方法与教学技艺。有学者认为“有效教学”的标准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界定:师生共同参与的创造活动以促进学习;通过课程发展学习者的语言,提高学习者素质;学习背景化,把教学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以此创造学习的意义;挑战性的活动,教学生复杂的思维技能,通过思维挑战发展学生的认知技能;教学对话,通过对话进行教学。并进一步对“有效教学”的评价策略提出建议:建立评价的指导思想;制定评价的指标体系;秉持过程和结果相统一的评价原则;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二、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有效教学策略是一个多元化的策略体系,在课堂教学中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应着重构建有效的课堂环境的策略。

1.教师教学素养是使课堂教学充满智慧的根本前提。教育智慧在教学素养上表现为:启发、激智和组织。有学者指出,充满教学智慧的教师必然达成教学的高水平和高效率,既好又快地达到教学效果,即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的追求。具体而言,教师“有效教学”能力包括有效提问能力、清晰授课能力、课堂监控能力等。其中清晰授课能力是“有效教学”的核心能力。有效教学以教师角色的转变为前提,因此,教师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

2.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学生发展状况。教学的本质是教师与学生基于生活事件的互动与交流,教学的过程其实是事件的涌流和生成。

(1)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去组织教学,是有效教学的基础。以学生为本,教师的教学活动,都应从学生出发,一旦离开学生这个主体因素,“那课就好比一个钻头发力于一个老是打滑的工作面,其实质作用不乐观。”了解了学生学习上的需要和心理上的需要,课就会如磁石紧紧吸引住学生。

(2)找准疑难点、空白点。教师要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沉下去了解学生。学生已经具备了怎样的知识基础和情感起点?对今天的学习内容,学生感到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地方可能会在哪儿?哪些地方是学生最想了解、最需要老师引导的?作为教师,在组织教学之前,都应该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不会重复教学浪费教学时间,也不会因为知识链的隔断而让学生不得要领。

(3)尽可能找到一个“兴奋点”。教学能否有效,关键在于寻找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被教师设计的问题紧紧吸引,整个教学时段学生都处在一种“兴奋”状态之中,是一个优秀教师教学素质的真正体现,也是教师知识基础的真正体现。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教学内容,很多时候在教学参考书上都可以得到,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寻找一条恰如其分的渠道,让这些知识流淌到学生的脑海里。而寻找“兴奋点”,就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渠道”。学生的内需不断得以实现并得到提升,教学效果也得到真正实现。

3.教学目标的确定。“真实、朴实、扎实”是新课程所提倡的语文教学精神,有效的语文课堂追求简单、快乐和实用。教简单快乐的语文,确定教学目标是关键。教学目标要简明具体。教学首先要确定合适的目标。目标要简明,如果目标过多,面面俱到,反而会心中无目标,一面都不到;目标制订不能空泛,要具体。如教学目标“学习作者是如何写景物的,领会作者在景物描绘中表达的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就比“学习作者在景物描绘中表达的高尚的精神追求”更具有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4.敏捷地捕捉课堂上学生的生成点。在教学过程中,一个经常遇到的情况是,无论教师在备课时准备得多么充分,考虑得多么周到,在课堂中也经常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说明,众多学生的思维比一个教师的思维要丰富得多,也深刻得多。在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双边参与的动态进程中,教师应敏捷地捕捉并判断、重组学生在课堂涌现出来的信息,适时调控,充分利用。因着学生的思路顺势而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顺势而学,那么整个教学气氛会非常融洽,学生也会更积极主动地思考学习,就能够出现精彩不曾预约的有效生成,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果。

5.要求和方法。新课标中多次用到了“体验”一词,在阅读目标上强化感受性、体验性,注重情感体验。这意味着语文教学非常强调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情境出发去体验感悟,重视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积累移到课文里,产生情感共鸣,同时在体验和交流体验中发展语言,形成能力。学生自己对文本有一定的理解,但往往理解不会深入,教师需创设体验点,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去深入地理解文本的情境和情感,体验点的创设比贴标签式的说教会使学生更易于接受。

6.教学评价。有效的课堂,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还应该延伸到课外,实现教学的升华。尤其是语文学习,可以说生活处处是语文学习的课堂,受教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外的资源融通共享,才能积极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1)培养问题意识。营造民主的教学气氛,培养学生乐于提问、敢于提问的学习品质,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入手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树立“学习源于问题”的意识,培养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勇于提出的良好的习惯。这也是创新品质形成的基础。

(2)学会提出问题。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的学习品质。在学生的提问过程中,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恰当的进行引导和训练,逐步训练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第9篇:有效教学论文范文

(一)三维目标的割裂

我们现在的阅读教学却出现了游离于知识、能力之外的过程与方法,游离于教材和教学过程之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游离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外的知识授受与技能训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常常顾此失彼,相互割裂,从而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甚至是无效。

(二)教学内容泛化

新课程改革以来,在教育界权威的倡导下,语文教师开始转变教学观念。语文阅读课上,语文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二者的差别是,教教材是只把教学的内容局限在教材之内,把语文的范畴无限缩小;而用教材教,表明语文的范畴不仅限于语文教材,教材只是教师语文教学中使用的一个工具而已。新的教学观念形成后,教师在教学中开始极为注重向课外、向生活拓展、延伸,甚至跟其他学科进行相互渗透和关联。这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个很大的进步。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对教学内容把握不当,出现了教学内容泛化、不集中、重点不突出等问题。教师一味向课外延伸、盲目补充拓展,而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从而导致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不理想。过多地联系生活实际、牵强附会地理论联系实际,过多的情境创设等,导致语文实际教学内容变少,无必要教学环节和内容变多,造成语文阅读教学低效甚至是无效。

(三)教学活动形式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鼓励自由阅读、自主表达,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响应课程改革的号召,在课堂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开始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然而,由于学生缺乏对自主阅读的深刻认识,自主变成了盲目,没有目的性。表面看来,学生是进行了自主阅读,实际上学生缺乏引导、盲目阅读,并没有进行深入思考,从而难有收获。而合作与探究也都是空有形式而已。因此,这种没有目的性的自主阅读教学,表面上看来学习氛围良好,实际上却缺乏思维的力度,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低微。

二、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科学制定目标

为保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开展,教师首先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然而,现今部分教师由于没有真正了解三维目标的含义,设计教学目标时企图面面俱到。结果反而导致教学目标非常宽泛和模糊,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做到以下三点:首先,在上课之前,教师应对这一节课的目标有比较清晰的定位,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方向,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其次,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也不能一味地贪多求全。一堂课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学生所能接受的知识也是十分有限的。所以,在一堂课中,教师不能安排过于繁重的教学任务,而应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突出学习的重点。这样,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最后,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调查发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与否同教师对学生个别差异的关注密切相关。卡罗尔的学校学习模型显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教学的能力是不一致的,这就决定了他们学习所需要的时间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教师设计教学目标,应当使之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心理特点等相适应。只有在科学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才能够发挥最大的有效性。

(二)精心设计问题

课堂提问是启迪学生思维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是提高课堂效率、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方式不对或者设计的问题不当,不仅会使学生难以理解问题的具体含义,而且也会浪费课堂时间,降低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有效的提问,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设计有效的问题,必须做到以下两点:首先,要优化提问的语言。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与激发学生思考的重要工具,是传播知识的重要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提问时应当慎重措辞,用词不仅要含义清晰,避免出现双关或者歧义,同时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让学生容易理解。其次,教师的提问要有层次性。教师提问的问题应该是事先设计好的,而不是心血来潮,想问就问的。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都是从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的。因此,教师提问时,也应当由简单浅显的问题入手,层层递进,逐渐过渡到较为复杂深刻的问题。

(三)正确引导自主阅读

一个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用启发诱导的方法教育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更不是一下子把结论和盘托出。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走出‘独白’的霸权地位,要放手让学生自主独立地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产生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在与文本和作者的对话中、在与教师和学生的对话中去自行发现、自行建构文本的意义,而不是作为被动的客体,接受教师的灌输”。只有正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阅读、去思考,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有所提高,阅读教学才能更有效。

(四)优化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