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有效教学方法范文

有效教学方法精选(九篇)

有效教学方法

第1篇:有效教学方法范文

一、让学生爱好学习数学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教师要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好数学。数学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而学习活动也自然就成了数学课堂的主要活动。自新课改以来,教师一改传统的角色,成了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开展活动性的教学,能使学生耳目一新,而且教师角色的转换又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者,盖在于引导、启发”,他的这一论断,恰恰说明教师就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指导者是不能“越俎代庖”的。教师充分利用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教师再引导他们求知,这样的教学活动所收到的教学效果往往能事半功倍。

二、训练学生的运用能力

常言道:“由生到熟,而熟能生巧。”对于数学的学习也一样。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与能力。笔者所采用的是卢仲衡同志依据九条心理学原则编写的练习题,练习本中题目体现了思维技能的训练。在认真阅读教材之后,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让他们从中总结解题思路、方法与步骤,这样不仅使学生能掌握初中数学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和基本技能,而且能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鉴于学生思维水平的实际差别,对各类学生在做题的数量和难度上要有不同的要求。具体做法是组织必要的课堂讨论,也可安排一些以培养学生解题能力为目的的习题课。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不仅弄清路程问题的基本解法,克服了畏难情绪,还培养了求异思维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对探究结论进行缜密的整理、开创性思考,提炼形式、概念、定理、公式,并对知识进行总结再提高,进一步探究。探究过程:观察、联想、归纳、分析、综合、逻辑推理。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和经历发明创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及心理情感活动,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从而升华他们探究的能力。

三、重视对数学思想的掌握

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以及数学思维。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数学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重要学科,我们应充分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能力,这就要求不断地浸透数学思想,让学生学会数学思想,并能利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这里谈一谈数学思想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在初中数学中应用的数学思想有转化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方程的思想。在解决习题时有转化的思想,在讲授新课时更有转化的思想。

四、依托新教材灵魂实施教学

为了适应新的教学任务,新课程教材有了很大的修改。初中数学新教材与过去《大纲》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增有删,学习要求方面有升有降,结构组合方面有分有合,表现形式方面有显有隐。

1.新增了蕴涵着全新教育理念的“课题学习”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具有挑战性和综合性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新增了概率的内容。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及估算与近似计算能力,删去繁杂的计算。淡化笔算,重视计算器的运用,加强实践与综合应用。3.新增加了三视图、展开图,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向广度拓展,向深度推进。数学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体现,是学生借此学习新知识的基本线索和教师赖以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新课程为教材的多样化和呈现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新的初中数学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展开最基本的、丰富多彩的数学内容。更多的是强调学生实际操作,以试一试、做一做、讨论的形式编写。相当一部分的例题、习题较旧教材更贴近实际生活,更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由于初中数学课程内容的重大调整和变化,要求教师必须具很强的开发能力。要深刻领会新教材的意图,全面地熟悉新旧教材的变动情况,根据教材改革的要求及时更新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好新教材。要善于以教材为基础,继承与创新并重,可对教材适当补充和删减,或调整教学顺序,搜索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不断积累课程资源,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带领学生分析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发现、探索和运用的能力,进而具有自学能力。讲授中,不能照本宣科,不能固守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现代化手段、几何图形等,带领学生走向教材,用好教材,掌握好课程标准加强的内容和新增内容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和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新教材的灵活性,给予一个好的教师得以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空间,教师课前的准备过程与课上施教过程都是教师对教材开发的过程。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灵活地运用教材。

第2篇:有效教学方法范文

1.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传统教育理念正逐步被素质教育理念所取代,素质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水平的提高不仅仅体现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更体现在学生的综合能力上。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学生能否取得优秀的成绩,获取丰富的知识,关键看教师是否有优秀的教学水平。很多教师担心学生会学不好,担心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所以在观念上把学生当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整个教学活动都是教师在进行讲解,忽略了学生是否能够接受。这种思维方式仍旧是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已经不适应时展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转换角色,明确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比如,苏教版初中语文《社戏》一文,在讲解的过程中,对于文章的主旨思想是什么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中没有直接对学生进行讲解,而是让学生多读几遍课文,然后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去讨论文章的主旨大意究竟是什么,经历过这个过程后,再指出学生对或不对的地方。因此,针对初中语文的教学,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多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讨论,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互动过程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创造适宜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参与教学互动。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互动,才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学生才会有更多的互比互学的意愿。首先,教学互动体现在课前预习上。在正式讲授课文内容之前,要让学生进行预习,预习的过程并不单单是让学生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或是查阅生字词,教师可以针对要讲解的内容提出几个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然后在预习结束后给出个人答案。针对不同学生的答案结果,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集中大家的智慧,找出共同的疑难问题点,这样就差不多完成了预习内容。整个预习过程教师和学生形成了有效的互动,预习效果就会好很多。另外一个方面,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举行形式多样的互动活动,比如演讲,开小组讨论会等,活动要围绕着课堂主题进行展开,而不是随意进行。学生在参与这些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会与其他同学之间形成很有价值的互动,活动结束时差不多整个教学过程也就结束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就掌握了基本的课堂知识。比如,当讲解到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为什么说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积极进行讨论,学生会很乐意地抒发个人的见解,比如,灵魂之所以高贵是因为伟大的灵魂可以影响到很多人或者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的精神是无限的等等。学生在展开讨论的过程中自然就轻松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大意。

3.重视信息技术,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在信息时代,教学方式要随着科技的进步而进行有效的改革。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因为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加直观更加清晰地展现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在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感受到文章作者的真实情感。这是其他教学方法所做不到或是很难做到的。比如讲解到《沁园春·雪》时,学生只读诗歌往往只是模糊意识到北国的风光是个什么样子,无法感受到伟大领袖创作诗词时的情怀。然而,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插入丰富多彩的图片,将进行创作的背景表达出来,甚至可以通过播放短片去展现出在创作诗词时的那种豪迈情怀。这样,学生对诗歌就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第3篇:有效教学方法范文

优化教学设计,展开有效教学

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是要求学生多动手,勤实践,而有效的任务设计正是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从不同方面进行有效的任务设计。

1)注重任务设计的具体性、可操作性

计算机应用的知识面广,如在讲从Internet获取信息时,结合前面学习过的计算机硬件知识,要求在这一课里,通过从网络中了解计算机硬件的信息来完成一个“配机方案”。这样为我们这一课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有效任务。这样既能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又能让学生真正了解配机的一些知识,把前面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

2)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进行有效任务设计时,要考虑到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有效、有意义的素材,教师能提供有效、有意义的素材对学生能积极完成任务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在教学生下载流媒体文件时,先教会学生下载的方法及各种下载方法的差别,通过学生自己下载不同的流媒体文件,感受不同下载方法的优劣,让学生自己能够灵活采用不同的方法下载不同的流媒体文件。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要求教师通过启发和引导学生,激活他们的思维,引发他们的创作灵感,最终找到最合适的办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

3)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设计任务时注重贴近生活,给学生创设“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以致用”的学习情境,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第4篇:有效教学方法范文

(一)巧诵儿歌

儿歌传承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的体现,能纯净人的心灵,丰富人的生命。赋予孩子一个诗意的童年,有利于提升儿童的人文素养,有益于他们汲取中华文化的智慧,培植热爱汉语言文字的情感。一年级语文课文内容,基本上以儿歌为主,形象生动、语言优美、节奏感强。教师不必过度地剖析讲解,深挖微言大义,不要把简单的课文复杂化。对这样的课文,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用清脆的朗诵去体验,直接用心灵感受其趣味与韵律。如《四季》是一首充满趣味的儿歌,通过对草芽、荷叶、谷穗和雪人这四种典型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全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起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学生刚刚学完拼音不久,有了一定的拼读能力,因此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试着在拼音老师的帮助下自己读通课文,不会的地方用横线画下来,找旁边的小伙伴帮忙,再请一些学生当小老师带读句子。在学生基本能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充分利用四幅色彩明丽、形象生动的插图,引导学生边观察图边想象情境,接着分角色表演读课文。先指名学生扮演草芽、小鸟、荷叶、青蛙、谷穗、雪人,每句话的一、二行大家读,第三行分别由扮演草芽、荷叶、谷穗、雪人的学生读。这样,以个人为单位分角色朗读后,再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及师生分角色朗读。每个演员都尽情地发挥、表演起来。每次读到“我是春天”“我是夏天”“我是秋天”“我就是冬天”这样的精彩句子,学生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提高嗓音,满脸欣喜,这就是智慧的灵光碰撞的结果。通过这样反复朗读,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培养了语感,还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二)巧读童话故事

一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童话故事,故事性强、生动形象、富有趣味,往往巧妙地蕴含着教育意义。在教学中,老师要避免单调枯燥的讲解,要重视朗读的指导,要在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自悟、自得故事的主旨。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章内容,在读中受教育。如教学《两只小狮子》这篇童话故事,对于文中两只小狮子不同的表现,先让学生观察第一幅图,再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利用男女生分读、小组分读等方式让学生加强理解。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一只狮子勤劳刻苦,另一只狮子懒洋洋。在懒狮子和小树的对话中,小树疑问的语气,懒狮子慢吞吞的语气、自得的语气,狮子妈妈耐心教导的语气,通过老师范读、指名学生读、赛读、分角色读等读评的方式,学生基本能感悟到懒狮子不学本领的原因,也明白狮子妈妈话中的道理———应该从小学习生活的本领,不能依赖父母。这样,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

二、巧置阅读,提高成效

优秀的中外儿童文学作品描述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承载了人类最为丰富的精神文化,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大意义。大量阅读优秀的中外儿童文学作品,能让求知欲旺盛的孩子了解世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内的阅读教学,“学无边际”,语文阅读教学应该走出课堂,迈向更广阔的天地。从入学那天开始,语文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爱书、爱看书、爱看好书的好习惯。

(一)开辟图书角

学校给每个教室配备了小书架,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成立班级图书角,根据一年级孩子的特点,为孩子营造出一个温馨的阅读环境。师生每隔一段时间就向学校的小图书室借书充实图书角,因为我校规模小,图书室的适龄图书资源极为有限,所以鼓励学生每人每隔一个月带一本书,这样班上就有几十本不同的书可供阅读。图书角的管理采用图书馆的管理模式,每个孩子在午休或者课余时间可以向班级图书管理员借阅。

(二)开展阅读课

教师还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开展阅读课,让学生分小组,每组四人,坐定后,教师布置阅读任务:每个小组的同学认真阅读自己手上的书,阅读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向小组的同学请教,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向师生汇报阅读成果。汇报阅读成果可以是交流阅读心得,也可以是将自己喜欢的地方分享给大家。在活动中,教师对学生阅读时的疑问进行指导。这种阅读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作为一个主体直接进入文本,与文本和作者进行对话,从而产生最真实的阅读感悟。在交流中,把感悟变成语言,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也强化了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这样不仅有利于营造班级整体的读书氛围和人文环境,也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阅读教学的成效。

(三)发动家长参与

第5篇:有效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167-01

1.活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互动过程。赞可夫曾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会变得高度有效。”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信息,关键在于这信息能否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能否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内心体验。如,在讲“相似三角形”的第一节课时,教师利用放缩尺画了一个卡通人物的头像,学生顿时满腹狐疑,“我们的数学老师又不是美术老师,为什么要用简单工具画出这张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头像呢?”教师抓住学生心情愉快、求知欲高的时机进行愉快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培养学习的独特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实际上,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的,没有放之四海皆有效的统一方式,对某个学生是有效的方式,对他人却未必如此.正如多元智力理论所指出的,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具体学习方一式是不同的.这意味着我们提倡转变学习方式,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

独特性因此成为现代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独特性同时也意味着差异性,学生的学习客观上存在着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倾向不同,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学习内容和任务的学习速度和掌握它所需要的时间及所需要的帮助不同.传统教学忽视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并要求达到同样的学习水平和质量.这种“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致使很多学生的学习不是从自己现有的基础出发,结果导致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了”,有些学生根本不知从何“入口”.现代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差异,并把它视为一种亟待开发和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努力实现学生学习的个体化和教师指导的针对性。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学生,其它学科学得很好,唯独数学科学得狠不理想,这说明,这样的结果不是学生的智力因素而是对数学科的学习毫无兴趣,对自已缺乏信心,如何才能让他们树信心,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呢?我的做法是先从他们兴趣入手,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和设计一些有趣而又简单的教学活动,有意识的让他们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解答一些简单而有趣的数学题.如在全等三角形"ASA"判定公理教学中,我有意将一块三角形的纸片分成不规则的三块,然后让他们回答问题:"如果它是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板,因不小心打破了,现在要去配一块与原来一模一样的玻璃板,应带哪一块去配"?他们通过思考最后得出了正确的答案.面对他们获得成功,我及时发出了"OK"的手势给予无声的表杨,同时全班学生给予热烈的掌声.在老师的表杨和同学的掌声中,使他们深深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的成功使学生更有信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4.改变学生认识偏见

好多学生认为数学枯燥乏味又空洞,总有记不完的公式和定理,其实是他们没有发现数学之美.生活中凡是与数字、图形有关的事物就与数学有关。

“世事再纷繁,加减乘除算尽;宇宙虽广大,点线面体包完”。这首诗,用字不多,却到位地概括出了数学的简洁明了,微言大义.数学和诗歌一样,有着独特的简洁美。

诗人用几何中的平行线概念来类比爱情:“像直线一样,爱也是倾斜的,它们自己能够相交在每个角度,但我们的爱确实是平行的,尽管无限,却永不相遇”爱情,向来是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一个名词.作者用读者都熟悉的平行线,借助数学丰富的意象,巧妙地向读者准确地传达了自己的意思,这就是数学之美。

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曾不止一次地提出:“数学是美的。”数学的美体现在方方面面,也许美在她是探求世间现象规律的出发点,也许美在她用几个字母符号就能表示若干信息的简单明了,也许美在她大胆假设和严格论证的伟大结合,也许美在她对一个问题论证时殊途同归的奇妙感受…….我们还可以列举好多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例子让他们去亲身感受数学之美,此时在他们心目中,数学已经不再是那么枯燥无味了.或许,他们感觉到数学离他们那么近,那么有趣又那么奇妙。

5.在活动情境中“玩”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过程性目标,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究”数学过程,使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探索、发现、创造.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自主探索,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在活动的过程中去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第6篇:有效教学方法范文

【摘 要】课堂教学要得到满意的效果,教学方法起关键的作用,而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在教学组织的基础上进行的。本文概括介绍了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分组教学;重点分析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分组教学中运用的有效性,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讨论式教学方法的特点、在分组教学中使用讨论式教学方法的优势;最后就分组教学中实施讨论式教学方法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教学方法;分组教学;讨论式教学法

一、教学方法概述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

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和教学原则的指导,结合教育实际,在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手段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的方法,也就是解决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教学体现的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学方法是教法与学法的统一。①教学方法既体现为教师有效地传播知识技能,又体现为学生高效地接受和掌握知识、技能。它是指向特定教学目标、受特定教学内容的制约,服务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的要求。

(二)教学方法的意义

教学方法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手段,为教育目的服务。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否有效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方法起关键的作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正确使用教学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方法的选择合理与否,直接指向学生的最终学习结果。只有借助于教学方法,教师才能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并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和世界观的形成。因此教学方法对于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方法是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师威信的重要途径。教学方法也是形成教师专业素质所必不可少的。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最终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甚至达到终身受益的效果。

(三)教学方法的分类

在我国,教学方法有的分为两类:一是教师的教授方法,包括讲述、讲解、谈话等;二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包括练习、实验、实习等。②有的分为三类:一是认知法,包括讲述、讲话、谈话、观察等使学生感知和获取知识的方法;二是复现法,包括练习、实验、实习、复习等使学生复现和教师指出活动程序的方法;三是研讨法,包括使学生在新的情境中获取和运用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各种方法。③

在此结合我国常用教学方法的特点,将教学方法分为三类:一是以话语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二是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三是以实践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实验法、实习法、练习法、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组织概述

(一)教学组织的涵义

教学组织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课程教材的组织框架。对教学组织可以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来理解:宏观层面的教学组织是教师与学生从事教学活动的一般化、比较稳定的外部组织形式或框架,可区分为班级授课组织和个别化教学组织两类基本教学组织形式;微观层面的教学组织即比较灵活的教学过程的组织,可区分为“同步学习”、“分组学习”、“个别学习”。④

(二)分组学习

所谓“分组学习”,即分组教学,是微观层面的教学组织形式。指把整个班级分成许多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性的共同学习。学生彼此间进行信息交换,教师则起指导作用。分组教学是在全班上课的基础上开展小组活动,班级仍然保留;小组不是永久的,主要为具体的教学活动组建。⑤分组教学具有以下特点:首先,通过分组学习,学生可以发展集体意识,发展作为集体一员共同地、自主地从事活动的能力;其次,在分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是能动的,尤其是成绩居中下水平的学生,可以进行主动的、能动的学习,大幅度减少了同步学习中常见的学习分化现象;再次,分组学习是学生共同地、自主地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学生可藉此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⑥

分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可以根据学科知识水平、学习兴趣来分组,也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个性特点和接受水平来分组,还可以是学生自愿分组。总之可以根据课堂内容需要灵活进行。

三、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分组教学中运用的有效性分析

(一)有效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教学方法是为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服务的,它是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导因素。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目标、任务以及课程内容的特点,将各种不同教学方法有效结合,以形成一个教学方法体系或结构的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要至少符合以下三点要求。

1.教学方法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手段,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特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目标与方法是统一的,目标是方法的灵魂。教学方法的选择本质上是教育价值的选择,明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即相应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是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前提。教学过程中的方法总是具体的、与情境相关的:与特定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和教学风格关联、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关联、与特定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关联、与特定社区的需求关联。因此,不同教育情境中的教学方法的借鉴绝不是方法本身的简单移植过程,当某一特级教师行之有效的方法被更换了人、更换了情境之后,未必还会有一如既往地产生效力。不顾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与教学目标的限制,不顾特定情境的限制而简单移植教学方法,很有可能导致南橘北枳。

2.方法服务于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适合特定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促进教学内容的传授,教育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与课程内容是内在统一的。不同的课程内容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科领域不同教学方法也存在较大差异,我们不可能用人文科目的教学方法去教授自然科学知识。而且,即使是相同的科目,不同的内容也需要广大教育者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与特定课程内容契合起来。

3.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要形成一个具有内在统一性的体系或结构。教学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具体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要求、课程内容的特点。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该结合具体教育情境,选择了教学方法之后,应根据需要进行优化组合,形成一个可以产生合力的有机结构,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方法的教育价值。

(二)讨论式教学方法的特点

1.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讨论式教学法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中心,教师在这个活动过程中起引导作用。学生在讨论活动中是主动、积极的。在讨论环节,学生围绕同一问题展开讨论。他们需要搜集资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不同信息来源于不同的角度。在进行讨论时,学生不仅能提出自己对论题的看法,也可以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观点能加以评价。多次的讨论活动使学生更易形成批判性的思维。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在进行讨论时,同一组的同学就可视作一个小的团队,当自己的组员在讨论时遇到尴尬境地,作为其组员,有责任也有义务对问题进行补充,以更清晰地阐明本组的见解。在共同完成论题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不可能将所有知识归于己。要倾听别人的意见,并能做出正确的评价,既不能主观臆断,也不能人云亦云,这些意识的形成都可以通过学习不断培养,很显然讨论法是培养学生协作意识最适当的方法。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要想清晰准确、明了简练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需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任何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当前社会竞争逐渐激烈的过程中,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才能清楚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所以口头表达同书面表达一样重要。课堂讨论为学生提供了提高自己口头表达能力,完整清晰地阐明自己观点的平台,这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在准备讨论的过程中,需要通过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和相关资料,归纳概括讨论材料,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除阐述自己的观点外,又需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在相互讨论中学习,并不断得出正确的结论,这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这一方法的运用,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一般适合在高年级使用。当然,每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独立使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需要有效结果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如:讲授法、观察法、实验法等等,如有必要,都可以在讨论之前或活动过程中进行。

(三)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分组教学中使用的优势

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适应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学方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围绕学习目标主动学习,发现问题,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展示结果,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1.根据分组教学的特点来看,分组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将学生根据不同的标准分为很多小组。分组的标准可以有很多种,分类灵活。其中有根据学生兴趣分组;根据教师安排或学生自愿分组;根据学生学科知识水平分组等。在学生数量上,分组教学中各小组的人数相比较大班级,更少、更细、也更容易统一。鉴于此,在分组教学中应用讨论式教学法,首先,教师可根据各组学生实际情况,提出符合学生需要或感兴趣的主题。其次,教师在针对人数较少的分组教学中,进行讨论式教学,教师可以兼顾到大多数同学。再次,在开展讨论课的时候,学生因为分组的教学形式,各组针对讨论主题的准备侧重不同,而通过群体讨论的方式,彼此之间的知识更容易因相互作用、相互启发而提取,从而将其他成员的知识整合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进而对问题的加工比个人更加深人,使解决问题的质量大大提高,一节有效的讨论课,可以帮助学生了掌握更多知识,拓宽视野。

2.分组教学也存在一些弊端,而在分组教学中应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弥补这些缺失。首先,在分组教学中,更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及自主学习,这往往会导致忽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其次,如果不使用正确合理的教学方法,可能最终导致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学的计划性和系统性。再次,分组教学更强调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往往会忽略对学生个别学习的肯定与鼓励。而讨论式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有计划地、系统地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便于教师对学生知识结构水平、思想动态的掌握,从而增强教学双边活动效果。在讨论中,学生从自身的角度去陈述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办法,与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心理预设有一定的差距,教师可及时地发现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调整内容吻合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做到“对症下药”。

3.从讨论式教学方法的特点看,分组教学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可以更好的使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分组教学与讨论式教学法的结合,起相辅相成的作用。讨论式教学法要求在课堂中不是以教师为主体而是以学生主体,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改变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学生针对讨论主题,搜集资料,发表自己的见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集体学习,相互促进。这一点,也是与分组教学的宗旨相辅相成的。同时,在讨论式教学法中,强调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协作意识。教师也可在分组的形势下,配合给出一些激励政策,提高学生的集体观念。

四、分组教学中应如何实施讨论式教学方法

在分组教学中,讨论式教学法可以以班级目前的各小组为单位,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各抒己见;也可以通过辩论的活动形式,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它是一种真正有助于所有学生思维进步,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理解、信念、感情的教学。那么,如何在分组教学中有效组织和引导课堂讨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运用讨论法前,首先要确定有价值的讨论题目,同时教师要提出讨论的要求,并指导学生搜集资料,认真准备讨论内容,要求学生拟定发言提纲。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该是本质性的东西,诸如引导学生探讨现象的成因、命题的依据、关系与法则的理解、所认识事物的价值、新的问题解决方法等。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应如何应对讨论话题的准备环节,作为学生,可能对于从哪里搜集材料以及从哪些方面准备比较迷惑,教师应给予详细的指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第二、讨论过程中,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展开讨论,充分启发每位同学独立思考、积极发言,要绝对尊重学生,创设良好的讨论氛围。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案要持合适的态度,倘若教师对学生不完整的回答采取不宽容的态度,就会破坏讨论的情景。学生对问题的任何真诚的回答,哪怕是错误的,都不应当受到任何歧视,而应当得到来自教师或其他学生的真诚帮助与鼓励。要知道学习是一个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如果一开始就对学生求全责备,学生是不会积极发言、踊跃参与讨论的。

第三、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课堂讨论习惯与规范。集体讨论切忌陷入一种无政府状态,否则会使讨论流于肤浅、徒具形式。只有建立起良好的讨论习惯与规范,才能形成激动人心的充满智慧与情感的讨论氛围,使讨论过程井井有条而富有效率。其实,一种良好的课堂讨论习惯与规范的建立也标志着一个班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水平。⑦

第四、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及时总结并指导学生下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教师在作总结的时候,要多以鼓励为主,肯定成绩、纠正错误,并启发学生对一些问题进一步思考。让每位同学在讨论后都获得满足感,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及学习兴趣,为下一次的讨论做好铺垫。

注释:

①姚远峰,李光新:教育学[M]西北大学出版社 2009年,第149页。

②王顺兴等:教育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

③王顺兴等:教育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④钟启泉,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年,第314页。

⑤李朝辉,王志彦,谢翌:教学论[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年,第146页。

⑥钟启泉,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年,第315页。

⑦钟启泉,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年,第223-224页。

【参考文献】

[1]王志彦,李朝辉,谢翌.教学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8)

[2]姚远峰,李光新.教育学[M].西北大学出版社 2009,(6)

[3]钟启泉,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7)

[4]任文硕.讨论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及运用[J].教学与管理,2001(9)

[5]蒋宗珍.大学课堂教学中讨论式教学的组织[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11(1),第24卷,第1期

第7篇:有效教学方法范文

课堂学习是实施教学的主渠道,如何进行课堂中的有效的教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习效果,一堂课上好了,上得成功了,自己讲得轻松,学生也会学得自然。老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无论如何都要当好这个导演。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探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爱上英语课。

笔者就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方法,谈谈如下看法:

一、巧妙的板书,启发学生的思维

巧妙的板书设计,既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又能使学生主动思考、分析,给所有学生创造了一个主动思考的机会。

我在课堂上给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句型时,总会设计一个这样的板书,比如,板书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 I study by listen to the tapes,我故意不写listen后的-ing形式,然后询问学生Is it right?大部分发同学回答:“No”,然后问why,让学生自己说出错误的理由,这时所有同学都明白了这一句型。在学习完宾语从句之后,我板书: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restroom is?时,我故意写成: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is the restroom?引导学生用以上方法,很快发现了句子的错误。所以我觉得适当设计这种巧妙的板书,给了每一个学生主动思考的机会,使他们自己发现错误,自己加以改正,从而对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

二、有趣的提问,创设愉快的语言情境

课堂中的提问是实施教学的手段之一。课堂提问渗透于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给学生创设了愉快的语言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有意识地提出一些有趣味性的问题,把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与即将学习的内容有机的联系起来,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使学生养成勤于开口、乐于开口的习惯,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

三、简明的要点,便于学生记课堂笔记

听、说、读、写是有机的统一。课堂上只听、说、读,而缺少写的环节是不行的,英语课堂上要善于做笔记、多做笔记,那么做笔记是不是要将老师所讲的每个语言、词汇和语法都记下来呢?不是的,是要将普遍性中的共同之处记下来,将某一特殊形式记下来,简明扼要;把通过听觉听到的一些重要信息输入大脑,通过眼、耳、口、手,才能进行高效率的学习。

四、借助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效果

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这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中的视、听、动结合的教学方法,生动逼真的语言环境会使学生学习兴趣更浓。多媒体声、图、文并茂,具有强烈的直观生动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动力,使学生在情感和行动上积极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从而提高了一定的课堂效果。

第8篇:有效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有机化学;教学方法;兴趣

在高中化学中,有机化学占教材内容的四分之一,且在高考考试中占化学总成绩的25-30%。有机化学除了涉及到化合物的性质外,还涉及了化合物复杂的结构。因此,初中学习无机化学的学习思路无法在高中的有机化学中应用,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无法转变思路而对化学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失去对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因此,如何让学生学好有机化学,是高中化学教师的一大难题。笔者通过结合本人高中时代学习有机化学的经历、多年的化学教学理论学习以及高中化学教学实践,对高中有机化学的有效教学方法作以一一讨论。

一、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

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以为教学就是“把知识点教给学生”。事实上,教学应该是“老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学生的主动性放在第一位,注重培养学习学习相关课程的兴趣[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枯燥无味变得生动有趣。学生进入高中后要学习有机化学,它的学习思维完全有别于初中时期的无机化学。许多学习会因无法找到学习有机化学的正确方法而失去对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而同时,由于学生在高中时期首次接触有机化学,对有机化学保持着较高的新鲜感。教师应把握时机,及时对学生的这种新鲜感进行升华,使之成为学习有机化学的不竭动力。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呢?

笔者认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责任在于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为了迫于教学压力而不能放开手脚,只能按部就班地向学生“填鸭式”地灌输知识点,怎么可能激发还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呆板的教学方式极易让学生感到反感,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学习产生厌恶感。在学生对有机化学还处于新鲜期时,教师要能够抓住培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做深入的学习与探索。尤其是有机化学这个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学科,生活中有许多生动的实例可以利用。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明确学习有机化学的目的和培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成就感。向学生介绍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如家庭用到的洗涤剂、洗发水、洗衣粉起到去污作用的主要成分就是有机物――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我们生活中用到的塑料、合成橡胶就是通过石油化工制得有机物单体,然后经过高分子化学得到的。此外,有机化学还涉及到药物合成、农业、国防科技、航空航天等领域。可以说,人类离开有机化学将寸步难行。如此,通过向学习介绍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强化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使命感和成为一名有机化学家的荣誉感,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

二、适当开展多媒体教学。

不同于无机化学的学习,有机化学涉及到有机物的结构,甚至是三维结构,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此外,有机化学还涉及复杂的反应方程式和反应机理。高中阶段,许多教师迫于教学压力,一节上下来基上处于教师讲学生听的状态。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并不可取,许多学生一堂有机化学课下来,完全不知教师所云。多媒体教学在展示空间三维结构、展示化学反应过程以及展示化学反应机理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此外,多媒体教学在引起学生学习有机化学兴趣方面也有许多优势。在讲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演示模型。比如讲到化合物成键时,可以向学生展示碳、氧、氢和氮等元素是如何互相连结形成有机化合物的。用红色带有四个孔的小球代表碳原子,用绿色带有三个孔的小球代表氮原子,用蓝色带有两个孔的小球代表氧原子,用白色带有一个孔的小球代表氢原子,再用一个圆柱小棍代表键。同时,向学生解释碳原子、氮原子、氧原子和氢原子分别可以连接四个、三个、两个和一个键,通过棍与球之间的连接,可以非常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有机物的成键过程,这就是典型的球棍模型。如讲到甲烷的结构时,教师可以事先做好多媒体动画,先出现一个红色的小球表示碳原子,然后四根圆棍接在碳原子上表示四个键,然后再将四个白色的小球连接在圆棍上,表示形成四个碳-氢键,最后就形成甲烷分子。同样地,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甲醇、乙醇、乙烷等等有机物的成键过程。此外,对于复杂的有机反应过程,可以通过动画分割成多个可见的步骤,让学生直观明了地“观察”反应过程。

三、开展探究式教学

有机化学学习不同于无机化学,不能单纯地通过记忆达到学习的目的,需要对有机物的结构、官能团的性质以及反应机理有较深的理解。因此,学生的主动思考在有机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传统有机化学教学方式主要是学生被动接受的授课方式,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仅处于接受状态。利用探究式教学,可以改变传统教学这一授课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知识点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与知识点相关的实验,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通过研究物质的反应与性质,从结构的角度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认识,诱发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思想,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例如在讲到醇与酸的酯化反应时,许多教师会按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教学,即向学生介绍醇与酸之间脱去一个水形成酯,其中醇提供一个氢、酸提供一个羟基,氢与羟基结合形成水。但是,为什么不能是酸提供一个氢、醇提供一个羟基呢?许多学生肯定会有这样的疑问。因此,在讲授酯化反应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进行探究式教学。即提出假设:假设氢是由酸提供的,羟基是由醇提供的,让学生进行讨论,并让学生提出进行验证的方法。这种探究式教学通过诱发学生主动思考,可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培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思维

由于有机化学在初中化学中很少涉及,且学习方法也完全不一样,因此许多学生因为找不到正确的方法而放弃有机化学学习。正确的学习思维,可以让有机化学的学习事半而功倍,因此教师在有机化学教学的前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有机化学教学要让学生重视有机物的结构,结构决定了有机物的性质,通过对结构的深入理解,可以很容易地记住有机物的性质。总之,无机化学重性质轻结构,而有机化学重结构轻性质,有机化学是从结构出发。

五、培养学生合理的有机化学归纳策略

有机化学知识点多且易混淆,即使老师在课堂上对每个知识点进行一一详细讲解,但学生课后如果不进行合理的归纳,根本无法学好有机化学。笔者认为,老师除了把知识点教给学生,更要教学生如何举一反三。而高中有机化学的归纳主要还是通过有机物的结构(主要是官能团)进行,不能的官能团决定了有机物不同的性质。如乙烷、卤代乙烷、乙醇、乙酸、乙醛、乙酸乙酯就可以通过官能团进行归纳总结,轻松地辨别它们的性质。

六、培养学生解答有机试题的方法与技巧

有机化学试题相对繁琐,但是具有固定的解题思路。老师在教学有机化学知识的过程,同时也要向学生传授有机化学习题的解题技巧[2]。许多学生不是对有机化学不感兴趣,而是因为有机化学题目难解以及有机化学成绩差,而失去学习有机化学的信心。有机试题的解答与学习异曲同工,都需要从有机物的结构出发。让学生养成从有机物的结构出发来解答问题,对题目中涉及的有机物,要看其本质,看其具有哪些典型的官能团,从而辨别属于哪类物质,最后通过简单地对号入座即可达到解题的目的。(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参考文献:

第9篇:有效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复习课;教学效率;有效方法;主动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复习课的开展不能简单地看作是对学生已学知识的简单回顾,因为复习课上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会有所差异,学生在复习课上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会有所不同,语文复习课的教学目标不仅要使学生学到和巩固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通过对每个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有针对性地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回顾和总结,帮助学生将语文知识系统化,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语文复习课的教学效果[1]。为此,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试探讨提高小学语文复习课教学效率的若干有效方法。

一、将更多的复习主动权留给学生

在语文复习课上,每个学生的知识薄弱点会有很大的不同,学习的侧重点也会有所差异,而传统的语文复习课的教学模式主要还是教师的单向传输,复习课教学的针对性不强。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复习课上,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应当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保证学生在语文复习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例如,在进行生字、生词的语文复习课上,教师应当让学生自己找出学习中的难点,然后按照相关标准把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新一轮的复习和记忆,最后根据小组的学习情况出一些有针对性的自测题,保证每个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的时间和空间,这有助于调动每个学生在语文复习课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向上的学习氛围。

二、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

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与复习,最根本的目标就是在保证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以更好的指导日后的学习和实践。因此,在小学语文课上,教师必须将语文知识的复习与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进行有效结合,致力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把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有效融合到精细设计的习题当中。如下题所要求的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填空:我领略了___的长江,欣赏了___的三亚落日,感受了___的烟台的海和金华双龙洞,还欣赏了___的___等等,真正感受到了祖国的山河有多么的壮丽!通过这道题,不仅可以考察学生对新词语的记忆与理解程度,还可以通过语言情景的创设,考察学生对词语的实际应用能力,便于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查漏补缺,促进语文知识应用能力的不断提高。

三、创新语文复习课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语文复习课上,由于很多内容都是学生已经接触过的,难免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时如何对语文复习课的形式进行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就显得尤为重要[2]。例如,在修改病句的复习课上,可以首先帮助学生就病句的类型进行总结,然后让学生自己寻找更多的病句及习题,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考察,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性的作用。学生通过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不断巩固和提高。再如,可以将游戏教学模式渗透到语文复习课中,通过识字比赛、看图贴字、一字开花、送信等一系列的游戏,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上开展语文知识的复习,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无疑是非常有帮助的。

四、选择最有效的复习方法

要想真正提高语文复习课的教学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选择最有效的复习方法,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归类法

小学语文课的教材内容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对需要学生掌握的“字、词、句”等知识进行科学的归类,结合有代表性的习题练习和讲解,将会显著提高语文复习课教学的效率和针对性。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借助“归纳阅读五步法(读找用分写)”,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进行复习,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循序渐进的提升。

(二)反证练习法

反证练习法指的是教师结合学生在学习中的薄弱环节,选择一些针对性比较强的错题让学生练习,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让学生在反证练习中寻找学习的信心和成就感,提高语文复习的效率。

(三)单元训练法

在小学语文复习课上,教师要善于把握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抓住每个单元复习课上的问题和难点,分清复习课上的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选择有针对性的训练项目进行复习。例如,某单元的训练包括重点项目和其他项目,那么就应当把重点项目作为语文复习课的主要目标,其他项目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温故。

此外,语文复习课的时间选择也是不容小觑的,因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遗忘是有内在规律的,教师只有善于把握最佳复习时间,才能帮助学生开展最有效的记忆和学习。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更好的上好语文复习课,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对教材在整体上进行更好的把握,采取灵活多变的课堂复习教学形式,注重科学复习方法的运用,调动学生在语文复习课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语文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