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有效教学学习心得范文

有效教学学习心得精选(九篇)

有效教学学习心得

第1篇:有效教学学习心得范文

关键词:有效教学兴趣创设情境

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要使小学生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具备用所学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初级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学英语课堂教学受语言环境的限制,实际交流有很大局限性。教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产生教有所受、点有所到、启有所发、导有所悟的教学效果呢?

一、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应贴近于生活,能充分反映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所学的内容能应用到他们所熟悉的生活中去。如:book , pencil , rubber 等学习用品是他们平常学习中最常用到的,My family , My mother , My father 等又都是如实的反映他们的周围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学生在学过这些英语以后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使用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上到三年级关于Fruit的单元时,教师可利用各种水果,进行实物教学,对于当时无法找到的水果,则可用图片代替。我在教一课中就让同学们一边跟我念短语一边做动作。例如:教到clean the desk短语时就做擦桌子的动作。教到sweep the floor时就做扫地的动作。当学完这单元的五个基本短语时,再叫学生上来表演,一个说短语,一个做动作,评一评,谁合作的好。这样,就可以在玩乐中学到知识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自然也就高了。

人的语言来自于现实生活,脱离了生活,就学不会语言,因此要让学生觉得故事仿佛就发生在身边,在生活情景中学会学习。如我在教有关Animals这一单元的词汇教学时,课前先让学生回家仔细观察并模仿家中动物的叫声,然后在课堂上让他们充分施展自己表演才能,再让其他同学参与到这个Guessing game当中,猜出What animal is it ?学生个个情绪高涨。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情景教育就是把“快乐学英语”的理念融入英语教学中,让孩子们不知不觉地置身于英语的环境中,感觉到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外语教学中,情景教学法不仅活泼生动,能够营造氛围和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更易于创造、模拟母语学习环境,使外语教学在科学而且正确的方向上施行。“情景教学”是指:在外语教学中运用于交际的社会情景。脱离了社会情景,语言就难以恰当地表述,难以发挥其表达进行交际活动的本质作用。因此,英语教学必须从交际的情景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受到情景的感染,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新课程提倡创设真实、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教学环境和问题情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良好教学环境

布鲁姆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动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这充分体现了小孩子爱新奇、好动的特点,突出了语言的实践性和交际性,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同时有利于语言的记忆和巩固。

用轻松、愉快、活泼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教师在教学时要以自己的态度来激活课堂气氛,用轻松活泼的气氛影响学生的情绪,因为学生的情绪会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曾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传统的教学方式:生动形象的简笔画、趣味盎然的小诗、朗朗上口的儿歌、情节激荡的故事、栩栩如生的表演、紧张激烈的游戏等。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如:录音机、录像机、投影仪在教学实践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是现代化教学的主流和必然趋势,因为多媒体教学是集文字、声音、图像、影像、动画等多种信息功能于一体,生动直观,形象新颖,图文并茂,身形并举,令学生身临其境。只要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都可采用。

总之,英语教学是一门艺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各种有效方式,鼓励学生积极进取,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愿我们的同行们在工作中共同探讨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及策略,轻轻松松提高学生们的英语素质。

参考文献:

第2篇:有效教学学习心得范文

第一,课堂有效教学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去实施,带动学生主动地学习。可以说,同一个教学内容,我们选取的教学方法不同,学生掌握或者接受的情况是不同的,这就需要体育老师对教学方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对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有深刻的了解。在教学中注意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当我选取此方法去教学时,我就会更加地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一节支撑跳跃的课堂,如果像传统教学一样,老师教动作,学生去模仿老师的姿势,然后老师一个一个动作的纠正,虽然学生一样能够掌握支撑跳跃的动作,但记忆动作的概念是很模糊的,而如果老师采用发现教学法,布置一定的情景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找出解决方法或者通过观看别人的成功之处,自己去找出更有效的方法,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掌握了支撑跳跃的动作,在脑海中对动作的概念熟悉程度更深刻。所以通过加深了解各个方法的实施要求和案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选取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去实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二,课堂有效教学要求优化组合体育教学手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的精神。每个教师不但要学会各种体育教学方法,还要在工作实践中学会科学而合理地、恰当而优选地组合和使用各种体育教学方法,这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最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所不可缺少的。例如,在实践一节四年级的跨越式跳高课时,刚开始学生对于跳高技术不是十分地理解,不过他们存在很浓的兴趣,教师这时候易采取领会教学法,使用跳绳、橡皮筋等,初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起跳或者空中摆动的动作,当学生熟悉动作的基本要领后,教师可以采取学导教学法或者完整示范法等,进一步地加强跨越式跳高的要领。

第三,充分考虑学生发展情况、教材熟悉程度、学校场地情况、学校器材情况等,合理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使课堂更加的活跃。在熟悉方法后,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身心的发展,有效区分男女生的生理变化,关键要对所教的教材内容熟悉,掌握技术要领,结合学校场地、器材的因素,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好。

第3篇:有效教学学习心得范文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学习效率;情感教学

一、我国当前高职英语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教育重视程度和投资力度的加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在高职教学改革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其教学质量却不尽人意。英语是当代大学生必须的基本技能之一,尽管各高职院校一直在英语教学上花费了很大精力,但英语学习效率低下仍是当前高职英语教育的一个大问题。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教师:近些年,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高职教师普遍学历较低,自身水平不高;有些老师对学生不负责任,教学敷衍了事;师资力量不足,兼职老师居多,兼职的在读研究生多缺乏实践经验,且兼职老师与学生接触时间极少,与学生缺乏沟通,易忽略学生这个主体在教学中的感受。二是学生:在当前高考制度下,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成绩较差,英语基础偏低,且由于在英语学习上长期无法得到自信而逐渐失去了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意志。

二、英语学习效率与非智力因素

人们普遍认为智商越高,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心理学家经研究后发现,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也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有时甚至比智力因素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沈德立教授在其主编的《非智力因素与成长》一书中,提出“成长过程是一个智力与非智力相互影响,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美国语言学家s.d krashen认为: 有了大量适合的输入环境并不等于就可以学好目的语。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进程中,一种内在的处理系统通过情感因素潜意识地来阻止学习者对语言的吸收。[2]英语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与他们的学习效率是息息相关的。

为了解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及其与非智力因素之间的关系,笔者对江西城市职业学院部分大一学生做了问卷调查,并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来说的,广义上可以认为是除智力以外,一切对学习有影响的心理因素;狭义上可以认为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五种基本心理因素:即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3]本调查主要从学习者的动机、兴趣、自信心和焦虑四个方面着手。

1.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以满足个体需要的内部动力。[4]调查表明: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显著相关.动机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学习目标不明确,必然会严重影响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学习动机很强,目标明确的学习者往往更有学习的动力,更有学习英语的意志和毅力,也更容易找到英语学习的乐趣所在,从而提高自己的英语学习效率。

2.学习兴趣

教育家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什么呢?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力,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4]调查表明:学习兴趣与英语学习效率显著相关。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或者对英语这门语言感兴趣的学习者,学习效率普遍较高,反之则效率较低。

3.学习者的自信心

广义地讲,自信本身就是一种积极性,自信就是在自我评价上的积极态度, 是自我评价的积极态。狭义地讲,自信是与积极密切相关的事情。没有自信的积极,是软弱的、不彻底的、低能的、低效的积极。[5]调查表明:自信程度与英语学习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学习者对自己的英语学习越有信心,越相信自己的英语能力,则学习效率相对越高,学习者如果对英语学习缺乏信心,总觉得自己不适合学英语或学得没有别人好,则其英语学习效率相对比较低。

4.学习者的焦虑

心理学认为,焦虑是指个体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6]英语学习中的焦虑主要指英语学习者在使用英语进行表达时,感到自己的英语水平不能有效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产生的紧张、不安甚至恐惧的感觉。专家们普遍认为:学习者的焦虑程度对学习效率有影响作用,适度焦虑对英语学习有促进作用,学习过程中的适度焦虑可以帮助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但此次调查结果却显示被调查者的焦虑程度与英语学习效率无显著相关性。笔者认为,造成此结果的原因如下:调查对象为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大部分学生已经失去了对英语的信心,有些甚至已经放弃了英语学习,因而即使自己英语学习效率不高,成绩不好,在英语学习上也没有显著的焦虑感。

5.动机、兴趣、自信和焦虑

动机、兴趣、自信和焦虑程度都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学习者对英语学习有兴趣,就会有学习动机,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就更有学习的动力和决心,在学习中就不会过度焦虑,相对效率也高;学习效率提高的同时,学习者又进一步得到学习的信心和兴趣,降低了焦虑,还能刺激更强的学习动机,从而促进学习效率进一步提高,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三、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本调查表明非智力因素对英语学习效率有重要影响;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普遍存在学习动机不够明确,学习兴趣不高,缺乏信心等问题,致使学习效率低下。要改善这种状况,我们就不能只顾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而忽略学生非智力水平培养,因此,我们应该倡导情感教学。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才能得到和谐的统一。[7]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合理内容,优化教法,(下转272页)(上接270页)刺激兴趣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3]兴趣是影响英语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学习者一旦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大胆进行创造性思维,勇敢克服各种困难。高职英语教师应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最好选择与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生动有趣的内容;教学过程中,应优化教学结构和设置,摆脱“老师教学生学,老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丰富的辅助手段来优化教学,寓教于乐,创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和积极的情绪享受,刺激他们的学习兴趣。

2.开展情境教学(situational teaching),加强情感体验

著名语言学家克鲁姆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课内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情境教学就是把课文中的场景再现于课堂,贯穿于课堂。引导学生置身课文情境当中,调动学生想象力、思维力和感受力,再经过巧妙设问,达到预期教育效果的教学手段。教师既可通过文字、图片、声音、视频、朗读、模仿和一些非语言交际手段来给学生创造英语学习情境,也可给学生设定情境让学生模仿、表演等,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情感体验,加深印象,这样既能提高学习效率又能培养学习兴趣。

3.开展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培养团队情商,缓解焦虑程度

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8]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的全新教学模式,通过建立有效的冲突管理机制,营造一种创新型团队学习氛围,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学习把教学视为一种人际交往,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互动过程。[9]通过开展合作学习,小组内学生通过讨论、辩论、互相纠正等形式的互动,使思维和心理活动长时间处于积极状态,响应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号召。学生在交流信息、分享成果的过程中,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个人价值也得到体现。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也促进了学习效率的提高。

4.实行学习评价及奖赏制度,培养竞争意识,增强动机

不论以个体学习还是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教学,教师都不能忽略学习评价。教师在做评价的时候要过程和结果并重,不能一味强调学习结果,要善于挖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发现、肯定和激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10]合理的评价和奖励制度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以小组成绩为奖励依据、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学习模式既可增强学生的团队情商,培养学习责任心,还可培养学习竞争意识,增强学习动机。

5.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推动,缺少任何一个,教育的过程就不存在;忽略任何一个,都会影响教育活动的有效进行。[11]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需要和存在的问题,要关爱学生,满足学生依恋心理。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还应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尊重信任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只有建立互尊互信、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促进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六、结语

在科技发展迅猛、社会形势多变、就业压力不断增加的当代社会, 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综合素质十专业素质外向迁移发展素质”的复合实用型人才。然而目前职业教育往往重视智力的投资和开发, 忽视了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重大影响。高职英语教育者应充分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心、信任、理解、尊重每个学生,要在教学中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重新建立起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帮助学生攻克英语难关。

参考文献:

[1]余青明,简论情商与学习力,当代经理人(下旬刊),2006年06期

[2]rod ellis,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孙时进,心理学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沈德立,高效率学习的心理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5]柯云路,《天才少年的12把金钥匙》,新华出版社,2001

[6]邵玲,控制适度焦虑的英语学习对策,石家庄学院学报,2005年7月,第七卷,第四期

[7]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8][美]詹姆斯.h .麦克米伦. 学生学习的社会心理学[m]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9]王 坦. 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 ] . 教学研究,2002 , (2)

第4篇:有效教学学习心得范文

体育课堂效率是指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技术能力。要求教师用引人入胜的讲解、准确娴熟的技能示范、形式多样的教法,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快较好地领会技术要领,掌握技术动作。根据教学目标,在课堂中高效组织学生学习与锻炼。其特点就是这种教与学的完美结合与体现,要求我们有效利用和把握体育课各个环节的时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课堂,只有认真把握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不断创新知识、与时俱进,才能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给学生一些生活现象和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分析、去判断;给学生一些机会,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交流;给学生一些典型案例资料,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创设一些有价值冲突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去选择,做到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体育课堂是一个缤纷多彩的艺术世界。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多一份感悟与体验的机会、多一份参与的激情与动力、多一份心灵的对话与碰撞、多一份创新的热情与信心,才会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打造精彩而高效的体育课堂。

在课堂上,教师要把促进学生快乐健康成长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尊重、微笑、趣味、激情、才智带入课堂,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帮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让学生爱上体育课、想上体育课,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步,从而养成积极而快乐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在学习成功中体验兴趣和求知的快乐,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因此,体育课堂教学所追求的有效性,是真实的有效,是培养能力的有效,是学生喜欢、终生受益的有效。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这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课堂教育行为。我们所强调的有效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主构建的过程,是学生自主理解、探索、研究的过程。这样有效学习应是“三高”的学习。一是从时空上看是高效率,即花有效时间取得最好效果;二是从成果上看是高效应,即学习结果是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感悟人生、快乐成长;三是从素质上看是高效益,不仅在学业知识上有收获,更在情感、思维、人格、心理、价值观等诸方面产生效益。有效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能自我反思、自我改进、自我补差、自我提升。

(1)在课堂主阵地上抓实有效学习。课堂上,学生富有激情,主动展示至关重要。

(2)在改变学习方式的过程中保证有效学习。改变学习方式的关键是改变自我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和学习品质,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识领悟,开发思维能力,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真心去提升。教师要不断地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专心学习、尽心学习、舒心学习、精心学习,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在动态中把握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3)在培养习惯中坚持有效学习。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学习的习惯,渗透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各个环节。我们要求学生在培养三种习惯上下工夫,即科学支配时间的习惯、高效快节奏的学习习惯、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有了这三种好习惯,学生在上体育课的时候才能更投入,才更有兴趣。

第5篇:有效教学学习心得范文

关键词:汽车驾驶教学 心理问题 指导措施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a)-0216-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现今,私家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交通工具,而学车也成为每个人所必经的过程。而对于汽车驾驶教学,由于每个学员年龄特征、心理素质的不同,以及对驾驶技能掌握情况的不一致,使得驾驶教练必须针对每个学员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才能确保每个学员对驾驶技能的熟练掌握。而本文就从不同学员的不同心理素质的角度入手,分析当前驾驶教学中学员常见的心理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以切实保障汽车驾驶教学的教学质量。

1 汽车驾驶教学中学员常见的几种心理问题

1.1 盲目自信心理

在汽车驾驶的学习过程中,部分学员由于在驾驶学习之前有过驾驶经历,同时,其对于汽车驾驶学习也很有兴趣,从而希望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尽情地展示自己。而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具有盲目自信心理的学员常常会忽视汽车驾驶学习的真正目标,即对规范操作动作以及驾驶技能的学习。因为,这类学生在驾驶教练的教学过程中,不注意听取教练所讲的内容,从而忽视了对动作要领的掌握。再者,这些学员在学习过程中,一般都会想当然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驾驶,从而导致了自己驾驶成绩的不理想。

1.2 过分紧张心理

在汽车驾驶教学中,无论学员的年龄如何,其都会具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心理。紧张心理是当前驾驶教学过程中,较为普遍的一种心理状态。但是,在汽车驾驶学习中,过分紧张的心理状态就不正常了。因为,过分紧张的心理状态会使得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手脚僵硬,或是经常性地低头看变速杆,或者是将油门当成刹车来踩,这些都是极为危险的。

1.3 逃避厌学心理

在现今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常常会产生各种程度的逃避厌学心理,而在汽车驾驶的学习过程中,这种心理也常常会出现。逃避厌学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它使得学员们在驾驶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对自己的驾驶技术的学习要求也不严格,从而使得汽车驾驶的学习质量与效率有明显地降低。

2 汽车驾驶教学中学员常见心理问题的指导措施

2.1 缓解学员的压力,避免学员因为操作不当而出现一些误区

在汽车驾驶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学员汽车驾驶的实际操作,其需要较强的协调性,因此,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而这些失误对于心理素质较差的学员来说,很容易造成其过分紧张的心理,从而影响其的正常汽车驾驶学习。针对这种情况,驾驶教练就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来采取合理的措施对其进行有效地防范。

再者,在面对问题的时候,驾驶教练也要从多个方面、多个思路来鼓励学员,以有效提高其驾驶学习的积极性。在驾驶学习中,部分学员在面对一种问题时,常常会单纯地从一个角度上来进行思考,而这种方式常常会让学员会陷入思维的死胡同。因此,为了拓展学员对于驾驶问题的思考,我们就需要在驾驶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思路,综合运用多种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

2.2 克服学员的过分紧张情绪

笔者在上文中提到过,紧张心理是当前学员们进行驾驶学习的一种普遍心理,而由于学员们对驾驶学习的不了解,使得其在进行某些规定动作时,不能在标准时间内完成,从而加剧了其的紧张心理,使得学员们在驾驶学习中出现过分紧张的心理状态。这样,学员们就不能集中精力进行汽车驾驶的有效学习了。因此,汽车驾驶教练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具备足够的耐心,如果学员在汽车驾驶中出现某些问题,驾驶教练们不能一味地横加指责,而是要及时地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帮助学员们继续汽车驾驶的学习,从而保证学员们能够在一种轻松的状态下,完成汽车驾驶的有效学习。

3 汽车驾驶教学中针对学员心理问题的有效教学方法

3.1 在教学中区别对待男女学员

男性学员。在汽车驾驶的学习中,大部分的男性学员动手能力较强、精力充沛且善于独立思考,他们对驾驶教练的指导常常保持一种独立的见解,从而经过自己的反复思考后,增强了自身的对技能学习的接受能力。

女性学员。与男性学员相反,女性学员在驾驶学习过程中,往往温柔细心,遵章守法,并按照规范的操作来进行练习。但是,由于女性性情大都比较柔弱,害怕被当众批评等,从而使得驾驶教练的教学陷入较为困难的境地。所以,在今后的驾驶教学中,对于女性学员,我们应该以鼓励为主,多给她们信心与时间,让其可以循序渐进,从而逐渐培养女性学员们汽车驾驶的良好信心,以切实增强其驾驶学习的质量与效果。

3.2 在汽车驾驶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汽车驾驶教学中,学员的情绪直接影响着驾驶教练的教学质量与效果,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驾驶教练一定要注重对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从而保持学员良好的学习情绪,从而有效地增强学员对驾驶技能的掌握程度。

再者,当学员在实际驾驶中,操作不当或发生危险情况时,驾驶教练一定不要大声指责。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学员产生过分紧张与抵触的情绪,从而影响其的学习效果与质量。

3.3 因人施教、对症下药

为了切实增强驾驶教学的教学效率,驾驶教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针对每个学员的性格特征因材施教。比如说,对于机灵、活泼,但情绪变化大的学员,驾驶教练们可以将其作为教学典例,其学习效率高时,就将其作为正面教学的典例,而其产生浮躁情绪,影响自身驾驶学习时,驾驶教练又可以将其作为反面典例来进行批评,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这类学员的学习兴趣,从而切实提高他们汽车驾驶学习的质量与效果。

4 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学习汽车驾驶技术的人越来越多,现今,汽车驾驶学习已经成为当代人们所必须经历的过程。而由于汽车驾驶学习中各类学员的年龄、性格差异等,使得学员们在学习中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心理状态,长期下来,这些心理状态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的驾驶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要针对这些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地指导,并提出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切实提高人们的汽车驾驶学习质量,保证人们未来的行车安全。

参考文献

[1] 周祖鹏.汽车驾驶实习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指导[J].考试周刊,2009(2).

[2] 何树林.基于心理学的汽车驾驶培训教学方法[J].管理观察,2011(22).

[3] 陆春华.汽车驾驶教学中学员常见的心理障碍初探[J]科学时代,2012(12).

第6篇:有效教学学习心得范文

关键词:英语学习 自我效能感 内涵 影响因素 培养策略

英语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并把情感态度作为英语课程目标之一,而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情感因素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于1977年提出的。它是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bandura,1984)。参照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定义,可将中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界定为中学生在英语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和进行具体学习活动的能力评估(主观判断)。由于是主观判断,所以有对错、高低之分。因此,广大英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正确的主观推测,又要着力培养他们的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能力,激发与培养他们的英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一、影响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根据英语在我国作为外语的学科特点以及大量教学实践,笔者将影响中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总结为以下几点:

1.英语学习的成功经验。

班杜拉(1981)研究指出,成功经验会提高自我效能感,这是学习者的亲身经验,因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是最大的。在英语学习方面,不断的成功会使学生建立起稳固的自我效能感,成功的愉悦感会不断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而且不会因一时的挫折而降低,并且还会泛化到类似的情景中去。相反,多次失败的英语学习经验会打击进而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2.学习者的替代性经验。

替代性经验是学生通过观察其他同学英语学习的成败而获得的间接经验。当学生看到与自己英语水平相仿的人取得了成功,就会增强自我信念,从而会增强自我效能感,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取得同样的成绩,最终也能取得成功。若榜样标准比学生实际高出许多,学生觉得“可望而不可及”,这就达不到激励的目的。反之,看到其他同学的失败,尤其是付出很大努力后的失败,则会降低他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觉得自己也不会有任何成功的希望。

3.目标与任务的设置是否恰当。

如果英语学习目标很高,设置任务较难,这时候学生如果取得成功,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而失败不会降低自我效能感。如果学习目标过低,任务过于简单,学生即使成功也不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倘若失败则会大大降低自我效能感。

4.归因方式的差异。

归因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中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的推论,也就是反思成败的原因。如果学生把英语学习中的成功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因素,如运气好,难度小,则不会增强自我效能感;而如果将成功与自身的勤奋、努力等可控因素相关联,则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反之,如果把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如运气差、难度大等,则不一定会降低自我效能感,而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因素,如怀疑自身的能力与自己的智商等时,则会降低自我效能感。所以,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在失败时,更倾向于从努力程度、环境条件、应对策略等方面寻找失败的原因。这种思维方式又能激发学生的动机水平,并通过加倍的努力克服困难以取得成功。

5.评价方式的影响。

传统的英语学习评价主要以终结性测试为主要方式,以相对评价为主要标准,评价方式及标准都很单一,考试主要以书面形式,这样不能全面考查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大部分中学英语教师只以分数来评价学生,分数低的学生就成了所谓的“差生”,逐渐失去英语学习的自信心与兴趣,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大大降低。

6.生理状态。

焦虑、压力、疲劳和情绪状态等生理状态都能提供自我效能的信息。因为学生有能力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自我信念,而且他们的生理状态也会有力地影响其自我效能。例如,当学生处于害怕和悲观消沉时,这些消极的情感反应会进一步降低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英语学习效果则会很低。再如,在面临英语考试时,学生往往根据自己的心跳、血压、呼吸等生理唤醒水平来判断自我效能。平静的反应使人镇定、自信,而焦虑不安的反应则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不同的身体反应状态会影响到活动的成就水平,从而又以行为的反应指标确证或实现活动前的自信或怀疑,由此决定学生的自我效能。

7.教师期望值高低的影响。

教师的期待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当教师认为某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有潜能、有培养前途时,就会对该生产生良好的期待,这种期待会表现在教师的态度和行为上,当学生感受到教

师的期待时,就会产生符合期望的努力,这就是教师的期待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ffect)。于是,如果教师对其学生充满信心,积极期待,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生教育工作中去,就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否则,就会降低。

二、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策略

结合以上对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的分析,在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积极探讨提高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是非常必要的。

1.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

班杜拉(1981)曾指出:“成败经验是个体对自己的实际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水平的感知,是个体获得自我效能感的一种最具体的、最主要的途径,因为它的确立方式显示了个体驾驭或掌握环境事件的能力”。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是建立在过去学习经验的基础上的,以往成功的经验会增强学生未来取得成功的信心;过去失败的经历,则会让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特别是英语学习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常常过分夸大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为这些学生创设更多的成功机会。

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感觉自己在英语这门科目上无论怎么努力也没有收效或者收效甚微,这就让他们慢慢地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和行为。因为成功的经验会提高自我效能感,失败的经验会降低自我效能感,特别在个体效能感还没有坚定地建立起来之前,所以,教师不仅应该尽量避免学生的直接失败经验,如不会回答老师上课提问;作业打“×”;考试不及格等,而且应该让学生在英语学习活动中更多的体验到成功,如正确回答了老师的课堂提问、作业做得好、字迹工整、考试成绩理想等。另外,和其它课程不一样的是,英语是一门语言,教师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课堂学习,过多的把英语学习局限于课本会使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如有些学生英文流行歌曲唱得好,有些学生喜欢用英语和外国朋友交流,这些闪光点都可以作为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能感的萌芽,要细心发现和鼓励学生的这些行为。

“一次小小的成功,如果能让个体相信自己具备了成功所需要的条件,往往能使他们超越现在的行为表现成绩,达成更高的成就,甚至会在新活动中或在新条件下取得成功(bandura, 1978b; bandura et al., 1980; williamset al.,1989)。”

2.引导学生积极归因。

归因理论最早提出者是美国心理学家海德(f.heider,1958),他认为,人们都具有理解世界和控制环境这两种需要,使这两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最根本的手段就是了解人们行为的原因,并预测人们将如何作为。美国心理学家韦纳(b.weiner)在吸收海德理论基础上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归因和非稳定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同时将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即所谓的三维度六因素。

归因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英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积极的归因会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期望,消极的归因则会使人的意志消沉、丧失信心。教师应引导英语学困生积极归因,要促使他们认为成功是由于内部、稳定和可控的因素引起的,使他们具有自豪感与自信心,从而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将失败归于外部、不稳定等因素,这样就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引导学生积极归因,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降低对未来成功的希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创造一定情景,引导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归因训练: (1)通过观察、交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2)指导学生进行某种活动,完成某项任务,例如词汇听写、口语对话等,并取得成败经验;(3)让学生首先在活动中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4)结合学生的归因与当时的情景,采取一定策略与技巧,分析学生成败的原因。

3.重视榜样的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替代性经验,即利用与自己相近的示范榜样克服困难的学习经验或作为。首先,让学生在替代性经验中获得自我效能感,即通过观察学习能力相近者的进步行为来培养自信心。一般说来,为学生树立的榜样最好是与之在各方面的情况都相类似的学生。例如,假定给一名英语写作成绩居中游的学生树立榜样,最好把榜样定位在写作能力一度也居中游而近来进步比较明显的学生,这样很容易使他相信,既然情况差不多,他能取得进步,自己也完全有能力通过努力取得进步。其次,指导学生确立自我参照标准,从自身的进步中增强自我效能感。一些写作处于中下游的学生,如果经常和学习优秀的同学去比较,会觉得自己总是不如别人,再努力也没别人好,越比较自信心越低,越比较越失去学习的动力。如果引导他们同自己的过去相比,个人

的进步会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

4.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一般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教学效能感可影响教师的活动、努力程度和教学的坚持性。不同的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存在差别的,高效能感的教师倾向于承担富有挑战性的任务、采纳新的英语教学理念和方法,帮助学生成功,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的教学也更有坚持性,他们相信只要运用恰当的方法和努力,学习困难的学生是可以教好的。相反,低效能感的教师则会避免安排自己从事自认为在其能力之上的活动,他们责任心不强,方法平庸,漠视新理念,认为学习困难的学生天生愚笨,教师无论对他们进行怎样的教育,他们也学不好。特别是在英语新课程实施中,这种现象很值得关注。阿希顿·韦伯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低的教师倾向于采用粗暴的惩罚性的管理策略来控制学生的行为;自我效能感高的教师一般鼓励学生自我约束,采用民主的管理策略。

因此,英语教师首先要有一个积极的自我形象,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学生面前树立言语的权威性。另外,注意对学生的表扬。并非所有表扬都会提高自我效能感,也并非所有的批评都会降低自我效能感。对容易完成的任务所做的表扬或对没有做出真正的成绩所做的表扬只会削弱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贬低性的批评会降低自我效能感,而建设性批评隐含着对学生的信任和对能力的肯定,会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5.建立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家罗杰斯(c.r.rogers)认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创造性活动的两个基本条件。心理安全是指个体感到自己在被人承认、信任、理解,在受到别人的尊重时的一种心理感受。心理自由则指个体意识到自己是自我的主人,可以自主地决定自己的行为的一种心理状态。当个体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获得满足时,个体就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自主地塑造自己的人格,表现出极高的创造水平,十分容易获得成功。为此,我们要在自我效能感培养教育中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体验成功的宽松的心理安全环境,建立宽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就是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研究表明,当人们心情处于过分紧张状态时,获得成功的能力判断水平要比心平气和时差得多。避免指责、讽刺、辱骂等不恰当做法,而尽可能采用宽容、理解、关怀的态度,允许学生出错,开始说英语不作语法上的精确要求,能够表达意思、使人明白就行;和学生共同游戏,交流互动;建立合作常规体制,成立英语互动、互助、互查、互促小组,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总之,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能以一种比较轻松的情绪状态投入学习,增强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

6.尝试改变英语学习评价机制。

学生英语水平和基础不尽相同,单纯从应试成绩来区分学生英语学习的优良是不全面的,这不利于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提高,而只会让基础稍逊的学生极易放弃在中学学习阶段学好英语的愿望。笔者在教学中,尤其注重对学生英语学习优良态度的倡导、英语学习良好习惯的培养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提倡,给基础稍逊学生更多的改善学习的机会。同时,笔者还在课堂中尝试以表演和参与性强的活动代替小测验,这样,可以给更多的学生以成功的体验,相比于测验,更能提高大家整体的自我效能感。

当然,还可以建立英语学习记录袋。每次的考试成绩,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体验、参与程度、学习态度、课余的作业、活动作品、自主学习、合作精神等都记录或存放于学习记录袋中,作为形成性评价的重要依据。教师只有彻底改变把终结性考试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做法,才能真正给予每个学生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形成对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客观、积极的评价,从而建立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随着英语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师应该越来越重视学习者的情感因素,而自我效能感是情感因素的一个重要维度,它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自信心,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更好地运用学习策略进行自我调控学习,而且有利于心理的健康成长和学业成绩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静园.中学生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4,10.

[2]刘儒德等.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心理学基础[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张鼎昆,方俐洛,凌文辁. 自我效能感的理论与研究现状[j].心理学动态,1999,7.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陈俊山.初中生英语自我效能感的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2007,1.

[6]贾珍霞,王利华.非英语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及培养[

j].中国成人教育,2006,7.

[7]李玉升, 杜平.浅析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j].语言文字修辞, 2006,6.

[8]刘家嘉.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轻工教育, 2007,1.

[9]郑晓霞.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其培养[j].丽水学院学报,2006,6.

第7篇:有效教学学习心得范文

【关键词】学习氛围;激发兴趣;学法指导

教学高效的含义:从本质观念上看,真正的高效率的教学就是师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从全面发展的观念上看,其高效性就是教学三维目标落到实处,教学过程民主,科学,互动,教学主题知识和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作为老师,时常在思考为什么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也学得很辛苦,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行为。为此,我开始有意识的注意自己的教学行为,试着去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现在我谈一下高效课堂的几点看法。

1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就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之中及课堂之外师生关系的好坏。课堂效果反应了师生关系,融洽的和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做积极地努力。教师要做学生的贴心人,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关心他们的学习,身心健康,体谅他们学习的难处,尊重学生的思想,善于激励他们。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对学生的鼓励和批评才具有实际效果,否则产生负效益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学习的程度参差不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尤其对差生,教师的态度要慎重,委婉,更不能放弃对他们的努力。教师要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给他们介绍一些方法,和他们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师生的融洽关系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表现出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开展,从而创建出有效的学习气氛。师生间的融洽关系意味着师生生命的相遇与共融,每一个眼神与动作都潜藏着彼此的心意于情意,把这种和谐的融洽带进课堂,让学生感觉到课堂就像温暖的家,轻松自如,自由发挥,从而去创造高效的学习氛围。

2 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激发兴趣,保持高效授课。

要让学生学得好,学得生动有趣,作为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学生一旦对英语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变“苦学”为“乐学”。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课堂上保持一种生动活泼、有意思、有趣味的教学气氛。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只有趣味,才符合学生的口味,才能吸引学生。一切方法,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应该采用。但又必须根据课堂上学生的知识反馈和思维活动情况灵活选择教法。

3 优化学法指导,探究最佳教学途径

学贵得法,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自学。教师树立学生可以学会,每个学生都可以学会的观念,帮助学生制订自学方案,解答学生疑难。对于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可以解决的问题不讲,解决不了的问题精讲,遗漏的问题予以补充。以课堂作业、来回巡视等手段督促学生自学,最大限度地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各学科可依情况确定自学内容。

指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引导学生顺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养成学生发问的精神,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4 精心设计练习,巩固转化知识

精心设计练习,坚决避免重复。课堂练习有三个目的:检验学习情况;巩固学习成果;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的最佳途径,因此练习要紧扣当堂教学内容。课外练习是知识拓展过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有弹性。课内外练习都要分层,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并获得发展。各科练习都必须做到最迟隔天反馈。

5 小组合作,全员高效参与。

课堂教学中要保证每个学生都高效参与,必须有约束的机制。提倡“小组合作学习”,让课堂精诚团结。小组合作学习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生群体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当好参与者、引导者,及时点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位学生都必须参与,每位同学每天至少做一次中心发言人,特别是要关注后进生的参与度。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的潜能,教师只要用心挖掘你会发现一位学生就是一座金矿。给学生一个舞台,学生就还你精彩。依据《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表》把学生的学习情况即评价学生个人又评价到小组,及时公布让学生有成功感和压力感。课堂上各项活动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得拖沓。写错的练习必须更正,更正时要分析错误原因。每位教师可以依据自己的学科特点、教学风格制订相应可行措施,督促学生全员高效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交流中。

6 教学反思是高效课堂的有利提升。

第8篇:有效教学学习心得范文

关键词:高中 思想政治 有效课堂

何为有效课堂?

有效―高效――卓越是我们教学的三个境界,也是我们课堂成长的三种形态。“卓越课堂” 是最高境界,是学生与教师的潜力和创造力得到淋漓尽致发挥的最高境界,“卓越课堂”是教与学的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高效课堂”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有效课堂”是学生有效地学、教师有效地教。对于我们一线教师而言,课堂教学首先要有效,在课堂有效的基础上,我们追求高效课堂,再力求完美,打造卓越课堂。

实施有效课堂的措施

一、对教学内容做转化处理:对知识做结构化处理;复杂问题简单化,所有问题生活化…

二、优化教学方式:采用发现式学习: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

三、要留时间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

有效的课堂最终是由学生来决定的。要让学生自己往前走,自己去锻炼,自己去安排,自己找答案,自己去讨论,自己去选择,自己去创造,要给学生体验的机会。培根说: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们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智慧乃在书本之外。这是技艺,不体验就学不到。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这些都体现了教育教学的真谛。

四、优化教学语言

交流的效果=文字+音调+表情+行为。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以下是老师课堂语言应用举例:

(1)你的想法很有创意,看来你是认真思考了。

(2)对学习较吃力学生说:“老师相信你经过努力一定能行!

(3)你的声音真好听,你能大声再说一遍吗?

(4)虽然这句话读错了,但老师和同学们都很佩服你的勇气,下次努力!

(5)你不仅说得好,而且你还很会听取别人的意见和看法。

(6)不用着急,慢慢地说,大家相信你一定会说得很好。

五、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组织教学:这是保证教学有效的关键

下面推荐四种教学方式:

一是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为主线,学生围绕问题主动构建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从教学过程来看,探究教学方式的显著特点:问题为主线,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

二是情境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教学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是互动式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一主题,讨论交流,实现师生多边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教学相长的一种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设计应以“平等交往”作为前提,应以“思维互动”作核心。

四是开放式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而言的。开放的内容、开放的方法、开放的空间,打破了课堂教学对学生的限制,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因而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设计思想政治课开放题可从开放方法、开放内容、开放结果等方面来体现“开放”理念。

六、造有效课堂要加强学法指导,转变学习方式

(1)加强学法指导。学习指导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各种渠道向学生传授有关学习的知识,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点、较强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 加强学法指导是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完成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任务,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现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 。

学法指导的具体内容:预习方法的指导(一看二划三批注)、听课方法的指导(三到:眼口心)和解题方法的指导,特别是解题方法的指导尤其重要。政治学科的题型只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要和学生一起探讨解题的方法,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更有效。

(2)转变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核心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关系到人的生活方式。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

不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作出重大调整,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适当转变。由此也引发学生的“学习革命”。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成为新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

七、学中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生活中处处都有心理学。在市场上,精明的商家往往是运用用心理学的高手:例如,我们经常去买打折的商品,这里就有一个消费的心理,认为打折的便宜,商家正是利用了这种心理错觉进行了促销:一件商品100元卖不掉,换一种方法,标价200元再打5折如何?再不行,还可以400元打2.5折也许就好卖了。还有商家开展买200元的商品送100元的促销活动,这也让我们产生一种错误的心理,即商品打了五折,真打了5折吗,可以算一算,一件商品如果标价398元,应卖多少钱?又打了几折呢?称水果时,心理学发现:凡是往果盘里放水果时人们的心情就愉快些,拿出来就感觉是自己的东西变少了,所以有经验的售货员总是先少放2个然后逐渐添进去!这让顾客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

在我们教育教学中,可以利用哪些心理学知识?

一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积极进取的心态。

心理学上的自我分三层,一是本我,就是原始形态的我,作为一种动物本能而存的;二是自我,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我,也就是别人眼中的我;三是超我,就是理想生活中的我,也就是自己将来的追求和抱负。让每一位学生克服本我,认识自我,追求超我,是我们的老师的责任。这就是要让他们树立积极的心态,让我们的学生看到希望。很多时候,学生的心态是由我们教师决定的,当我们看好我们的学生时,学生自己也看好自己,反之,学生也会自我否定,消极面对学习。

二是充分利用学生的内外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第9篇:有效教学学习心得范文

[关键词]二语习得 输入假设 情感过滤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7-0224-02

一、分级教学的原因和概念

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的扩招,给中国学生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在英语教学上,就出现了英语授课班级不断增加,一个班级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同样的内容对有些学生来说过难,可是对有些学生来说,又过于简单,造成了学生不能很好地接受英语教学内容,英语授课教师在课堂上无法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的现象。因此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提出了“各校应按照学生的交际英语水平组织教学,实行分级教学。”[1]

分级教学是指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一系列的考查,按照学生入学的英语水平及学习英语的能力,把其分为不同的层次,分入不同级别的班级,实施不同的教学计划,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分级教学,教师可以对同一层次的学生有整体的把握,进行相应的教学,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二语习得理论对分级教学的指导作用

二语习得理论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提供了充分的理念基础。其中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所提出的习得理论模式,其中包括了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这些对大学英语教学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语言输入假设理论

克拉申指出,所谓习得语言,是基于人类可以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的前提下。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的公式是i+1。i是指学习者现有的水平,1是指学习者并未接触过,略高于语言学习者水平,但是学习者可以理解的语言输入。[2][3]如果习得的过程中出现了输入达到i+2的程度,说明此学习内容过难,即输入大大超过学习者的学习能力,课堂上就会出现教师教授的内容太难,远远超出他们的习得水平,造成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还有可能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如果习得出现了i+0的输入情况,说明习得的内容太容易,即输入接近或者低于学习者的水平,在课堂上会出现教师教授的内容太简单,学生就无法获得更有效的刺激,学不到新的语言知识,不能给学习者带来有效的进步,这两种情况都不能使学习者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此理论强调外语习得的过程和步骤,讲究有效习得的方法和途径,指导我们在教学教程中,对学生现有水平了解并制定与学生水平相当的教学内容是获得教学效果最有效的途径。语言输入理论帮助我们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并且与我国传统教育理论中“因材施教”相一致。

基于语言输入假设的实施分级教学,解决了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和学生个体能力差异的矛盾。通过分级考试,把水平接近的学生分到相应层次的班级,即一个班级里面大部分学生的i是相近的,这就可以使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和学习能力,并有可能根据这个层次班级的学生的水平,更好地制定学习内容和计划,为大部分学生提供恰当的i+1的可理解性输入,使一个班级的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同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调控教学话语,提供可理解的教学语言来进行教学,并可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输入假设理论指导下的分级教学也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实施分组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在每学期或者每学年结束的时候进行相应的调整。当学生把未知的知识变成了已知的知识,自己的水平已经由i变成了i+1的时候,则输入的内容也就相应地调整为i+2,此时我们把学习水平上升一级别的学生调入高一层次的班级。也可把少数水平差一些的学生,留下重修,进而确保同一个层次的班级里面学生的现有水平的一致性。

(二)情感过滤假设理论

二语习得者在接受同等可理解的输入却可能收到不同的习得效果,针对这种现象,克拉申提出了情感过滤假设理论,解释了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情感因素的作用。克拉申指出,在二语习得中,仅仅有适当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并不一定可以使习得的过程顺利进行,习得者的情感心理因素对习得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对二语习得的态度、动机、自信、焦虑感和其他情绪。情感因素对语言的输入产生过滤的作用,如果习得者对自己对学习缺乏信心,焦虑,对习得动机不强,则情感因素就会对语言输入产生负面的强的过滤作用,使学习者得到很好的输入,阻碍了学习的效果。相反,如果学习者学习欲望强烈,充满信心,心情放松,情感的过滤作用就会减弱,使学习者获得最大的语言输入。因此在习得过程中,应创造情感因素过滤低的环境来提高输入的质量和效果。

分级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降低情感因素的过滤作用。在同一个层次的班级里,绝大部分学生的现有英语水平相近,大部分学生不会由于自己的成绩大幅度落后于同班同学而产生自卑感,由于水平相近,教师的语言输入难度相当,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努力,在自己原有的能力上获得更多的知识,便对此门课也充满了信心,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形成良性循环,越学越会,越学越有兴趣。

通过分级教学,可以更好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由被迫学习,消极配合,到学习动机强烈,积极配合教师。

教师在实践过程中,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增加实用性及趣味性,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轻松的环境,多鼓励学生,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其积极性,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分级教学存在的问题

分级教学有一定优势的同时,也相应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