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区读书角活动总结范文

社区读书角活动总结精选(九篇)

社区读书角活动总结

第1篇:社区读书角活动总结范文

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这个草长莺飞、万象更新的春日里,XXX第X届全民读书月活动如约而至。本届读书月活动,是在全社会贯彻“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号召,落实李克强总理提出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要求的大背景下启动的。一直以来,我们每年围绕特定主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载体活动,积极倡导并扎实推进读书学习,实现了广大市民的文化权益,一年一度的全民读书月已经成为XXX精神文化生活中的覆盖面最广、参与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文化盛典。

本届全民读书月依旧延续“阅读·提升·和谐”主题,面向XX不同群体和阶层组织策划了十大主体活动,其中“春风伴我读好书”全民读书活动通过阅读角、读书吧、晨读等活动,打造各具特色的市民阅读品牌,推动书香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读书改变人生”名家讲堂邀请专家学者、文化名家,围绕改革等前瞻性课题开展公益讲座和辅导,切实做强“XXXX”品牌;“读书致远、修身至善”青少年阅读活动站在孩子们的独特视角,在演讲比赛、阅读日记征集等有意思、有意义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激励中小学生更好地养成阅读习惯,传承优秀文化;“共沐书香、同圆梦想”图书捐赠活动将工作触角延伸至农民工子弟小学、盲残人士等特殊群体,“品读经典”群众朗诵会抒发爱祖国、建家乡的澎湃激情,“新常态、新媒体、新阅读”图书推荐推广活动更好地发挥了现代网络的主阵地作用……这些高品质的阅读推广活动,以及XX各基层单位即将开展的300余项群众阅读活动,将在XX形成人人爱读书、人人有书读、家家飘书香的读书氛围,让更多人通过读书增长知识、净化心灵,通过阅读推动创新、成就事业,真正使读书成为我们时代的发展引擎。

出席今天启动仪式的有:XXX。

倡导全民阅读,共享阅读快乐,各级XXX是主导。广大党员干部应当做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表率。为扎实推进区直各部门读书荐书活动,营造书香单位浓厚氛围,近日在XXXX的倡议和亲力推动下,XXX推荐书目中遴选了《平凡的世界》、《大数据时代》和《大清相国》三部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和历史变革规律,能给人以积极向上和培养人健康成长的优秀书籍。下面,就请读书月组委会成员单位领导为XXXX代表赠送优秀推荐书籍。希望与会单位能够继续持之以恒地开展、推广读书活动,更好地引导广大机关干部博览群书,在交流、总结、思考、内化中,不断拓宽视野,修身养性,从而带动整个城市书香四溢、更加文明。

* * * *

本届读书月我们还特别策划了“跟着好人读好书”系列主题讲座活动,在座各单位、各部门都要邀请本单位、本部门、本系统内的身边好人、道德模范,通过读书交流、主题讲座、打造以道德模范命名的“爱心书屋”等多种形式,挖掘他们成长进步过程中的励志元素,号召广大党员群众“学习道德模范,争做有德之人”。今天,作为XX“跟着好人读好书”主题活动的首秀,我们邀请到的是XXXX,在读书学习中实现了自我升华,演绎了虽然表面残缺却内心强大而完美的人生。下面,就请XXX与我们分享他的读书故事和感悟。

* * * * *

俗话说,读好书如品珍馐。XXX心怀理想、努力读书、不怕挫折,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阅读不仅能够带来丰富的知识,更能够赋予强大的力量。再次掌声感谢因读书改变人生轨迹的道德模范——XXX。

* * * * *

下面,有请XXX做专题讲座。

* * * * *

书香致远,卷墨致恒。

第2篇:社区读书角活动总结范文

阅读活动蓬勃开展,全社会阅读氛围更加浓厚

目前,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国遍地生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开展了全民阅读活动,400多个城市常设读书节、读书月等活动,每年吸引8亿多读者参与――

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每年以数千人集体诵读经典的形式拉开全民阅读活动的大幕;

江苏省连续举办了十届江苏读书节,并将每年4月23日定为“江苏全民阅读日”;

“深圳读书月”已连续举办16届,每届举办上千项活动,成为深圳市民的文化盛宴……

阅读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全民阅读深入基层

近年来,各地大力推进全民阅读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尤其注重服务农民、外来务工人员、残疾人、留守儿童等重点人群阅读。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共投入150多亿元,在全国建成60多万个农家书屋,覆盖所有有条件的行政村,实现了“村村有书屋”。与此同时,全国还开展了“职工书屋”建设工作,通过在全国扶持建设6000家职工书屋示范点,带动全国各地工会和基层企事业单位建成职工书屋逾6万家;社区书屋、寺庙书屋等基础阅读设施建设也取得积极进展。

阅读推广方式创新,全民阅读率明显提高

近年来,图书品种结构优化、质量效益提升、原创精品不断涌现,极大丰富了读者的阅读内容。为充分发挥优秀出版物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阅读品质,我国开展了“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等一系列评奖推优工作,评出了一批富有鲜明时代精神和浓郁生活气息、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出版物。

第3篇:社区读书角活动总结范文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全民阅读活动的推进,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全民阅读”两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而要将“全民阅读”落实到位,却是一项耗时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立体式的联动[1],才能打造一个良好的社会阅读生态环境,那就是“全民阅读氛围无处不在”的社会风貌。为此,我们需要厘清全民阅读的方向、保障条件以及社会背景,才能提出实现这一系统工程的相关措施。

一、书香社会:全民阅读的方向

继党的十报告和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后,“全民阅读”再次被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且增添了“建设书香社会”的目标,这也为这项举国运动指明了方向。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社会到底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就要看阅读能植根多深;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2]。区别于历史上几次依靠行政和法律的力量对文化实行“独裁”而留有后患的事件――古有秦始皇统一文字,现代前有国民政府废除文言文,钦定要用白话文,后有195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推行简体字,此次全民阅读运动,对于文化和书籍的选择则更倾向于采取政府推荐,民间自由选择的方式[3]。营造这样一种自由、平等、互相尊重的阅读氛围,旨在为大众创造条件,帮助其一起融入到书香社会的建设中。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将读书这项原本个人化的行为提升到国家层面,一方面,是我国软实力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我国发展创新型社会、不断深化改革的决心。

二、阅读立法:全民阅读的保障

自2006年、新闻出版总署等11个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以来,经过近十年的长足发展,无论是在全民阅读的氛围上,还是在阅读立法工作的发展上,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和发展。尤具有重要意义的是,作为走在全国教育前沿的江苏省,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这标志着我国首部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法律性文件的诞生[4]。我国读书立法工作起于2013年全国两会提案,它一方面是得益于一些发达国家读书立法工作的启示,另一方面也源于我国发展综合国力的迫切需要。发达国家一直视阅读与文化发展为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因素。早在1977年,美国国会就立法支持阅读推广活动,且30余年以来,政府也不断对其表示支持和资助[5]。而我国,一直以来,由于缺乏相关政策和制度的支持,使得许多阅读等文化推广和发展活动难以进行。因此,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数百名委员联合提案建议全民阅读立法。当然也有不同的意见:阅读作为一种极具个体性特征的、精神层面、于大众的生存非必须的行为和活动,怎么能通过行政或法律的作用进行呢?这是对阅读立法的认识误区,事实上,阅读立法实施的对象并非是阅读行为本身,它主要用于实现全民阅读在财政、组织、服务方面的政府保障,从而弥补阅读公共资源和设施的不足、不平衡,以推进平等阅读,全民参与[5]。比如现在出版市场打法规球、市场虚假繁荣的情况,经过相关阅读法规的作用后,这些问题在法律层面上都能得到一定的解决。

三、互联网背景:平等参与的助推器

我国的全民阅读产生于互联网繁荣发展的时期,关于全民阅读,上至总理,下至媒体,在传播这个观念和信息的时候,可能是显而易见,所以从未有人去定义阅读的对象。事实是,就阅读对象到底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或者说是否包括网络和手机阅读在内,已经有了不同的意见。而我认为,我们不妨从书籍的本质――内容的角度考虑,同时考虑当下手机、网络及相关阅读在普通大众生活中所担当的重要角色,以一个开阔、包容的视角看阅读的对象。再者,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因为互联网的存在,让那些哪怕贫穷的读者平等地拥有了在网络和手机上获得知识和信息的机会。

此外,从全民阅读活动推广的角度讲,可与时俱进,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即在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商业回归本性,一切以用户为中心,用户体验至上,且它推崇社会化思维,认为可利用社会化的网络和媒体,重塑企业之间与企业和用户间的关系,促进跨界和融合[6]。首先,吸取农家书屋“重建设轻推广”的教训,我们当改变思路,将推广置于重要的位置,且以互联网思维为指导,坚持以读者需求为中心,注重读者体验。为大众提供其所需内容,并通过意见的反馈更好服务大众,以真正实现全民参与,平等阅读;其次,阅读本身并非是完全独立的行为,它与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事业以及保护文物、非物质遗产等密切相关,相互影响,具体到阅读媒介上,纸质阅读与电子、手机阅读也有共通之处。所以说,倡导全民阅读,可借鉴互联网思维的跨界和联动思维,旨在发挥自己特长的同时,想方设法让他物为自己所用,或通过整个产业链的作用发展自己。

四、系统工程:全民阅读的关键

全民参与,使大众平等拥有阅读的机会,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努力。总理就表示,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并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明年还会继续把“全民阅读”这几个字写入《政府工作报告》[7]。同时,区别于其他相对实用的产品消费,阅读的效果并非立竿见影,其作用常常是潜移默化、如细水长流,所以,必须要改造功利主义的读书观念;再有,阅读对读者有一定的要求:时间、金钱、精力的投入,自由、宽松、安静的环境。尤其是深阅读,读者需付出更多。所以,要坚持系统的眼光发展全民阅读。

1.习惯从小培养,阅读从娃娃抓起

阅读是个系统工程,阅读呵护、滋养童心,激发童心潜藏的能量[7]。习惯从小培养,阅读要从娃娃抓起。据报道,在江苏某较发达地区工作的中学教师反映:鉴于考试和升学的压力,阅读课及阅读本身并未受到校方和学生以及家长的太多重视。当然,相比于国内其他地区,江苏的语文教育已有更多的探索和投入,比如说在九年义务教育的教材里添加专门促进阅读的《阅读空间》一书,而且为了促进教师和学生重视阅读,还会在考试里涉及这本书的内容,不过这并未起到根本性的作用,原因显而易见,都是应试制度在作怪。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要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只有从根本上把孩子从沉重的课业负担里解放出来,否则再多的尝试和努力也只能是杯水车薪。

2.发展公共图书馆,形成阅读氛围

公共图书馆,作为人们阅读的重要场所,丰富人们生活,拓宽读者视野,且利于形成浓厚的阅读和学习氛围[7]。事实证明,它是推进全民阅读的卓有成效的措施。

于我国而言,一方面,人口重多,精神文化需求也旺盛,而公共服务的硬件设施,比如公共图书馆发展不到位;另一方面,由于多方面的复杂原因,虽然出版物供给大幅增加,但国民没有阅读的习惯,所以,整体上没有形成阅读的浓厚氛围。所以,发展公共图书馆就显得更为迫在眉睫。

综合全民阅读的目标和发展,我国要建设公共图书馆,增强阅读氛围,可从提高阅读意识、政府支持与制度保障、人才培养、加强推广、满足读者需求等方面入手。

3.加强活动推广,推进全民参与

发展全民阅读,一方面,要坚持在阅读立法和政府支持的作用下,积极借鉴他国发展经验,优化出版市场,加强活动推广。比如美国的布尔斯廷奖,它用于表彰表现突出、取得良好成绩和推广效果的州立阅读中心。该奖项自1977年设立,由私人捐赠的基金资助,其间接地激发了州立阅读中心举办推广活动的热情,推动了当地大众参与阅读的进程[5];另一方面,不断总结本国发展经验,探索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以实现平稳向上发展。前些年建设的农家书屋以及从中反映的民众阅读问题就值得思考和借鉴。农家书屋旨在促进基层地区尤其是广大农村的民众基础文化设施建设,然而,由于缺乏相关部门的指导和法规的规范,形式主义严重:一方面,书屋建设普遍过快,对书屋建设认识过浅;另一方面,服务大众的意识单薄,书籍管理和服务工作严重滞后。最终酿成了书屋建设的基层组织唱独角戏,民众基本未曾参与过,资源绝对浪费的严重后果[8]。

4.读无用之书,自觉承担文化使命

书籍作为精神产物的特殊载体,具有特殊的民族属性和精神属性。除了满足当下生存的阅读外,还需读一些“无用”之书――文史哲、政治、科学等。中华五千年文明没有断裂,重要原因之一便是书籍和阅读的存在与发展。文明是个发展的过程,每一阶段的读书人都有其本该扛起的承前启后的责任。无用之用,这就是文化的魅力;读无用之书,自觉承担起民族责任。

五、结 语

第4篇:社区读书角活动总结范文

关键词:图书馆展览;文化品牌;创新服务

中途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1-0043-02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内容和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最为重要的标志就是将图书馆各类文化讲座和展览作为读者工作服务的延伸,并且予以高度的重视进行组织和实施。与此同时,面对新科技的发展和来临,如何进行图书馆公益讲座和展览的发展,成为了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图书馆公益讲座与展览原则

无论图书馆公益讲座与展览应用怎样的理念与技术,最后都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强调一定的公益性与高品位。

首先,将图书馆从封闭式迈向敞开式。从我国目前图书馆的开发和利用来看,图书馆隶属于一个没有得到完全开发和利用的公共场所。在本文中图书馆开展讲座与展览的目的主要就是传播一些文化艺术知识,同时强化图书馆社会教育功能。因此,在图书馆开展讲座与展览的时候,一定要遵循为公众服务的原则,坚持为人们服务的理念,从人的角度出发,以图书馆的需求为主要的导向和目的,策划相关的讲座和展览服务,从而为图书馆的宣传提供一定的帮助。

其次,在举办讲座展览的过程中,要具备一定的格调和品位,才能够符合人们鉴赏和欣赏的水准,具有一定的娱乐意识以及趣味意识。因此,图书馆在开展讲座与展览的时候,一定要遵循健康、积极的原则,以雅俗共赏的理念为核心,充分发挥图书馆讲座与展览的文化号召力与生命力。

二、图书馆公益讲座与展览的发展新对策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图书馆公益讲座与展览创建了一个新的环境。在数字化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信息储存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相关技术等方面增加了受众面的技术保障与支持。利用有关技术条件,转变以及发展图书馆的新服务功能,从而改变和发展新的模式,并且创建新的思路。

建立相关的服务机构和机制,从图书馆的展览和讲座进行分析,用户不仅包括读书的人,也包括讲座主讲人与展览主办人。图书馆在开展讲座与展览的时候,一定要遵循以人文本的原则,坚持读者为主的核心。在进行讲座与展览之前,一定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读者的信息与知识水平,利用网上调查问卷与设立意见征集箱的方式进行调查与研究。同时也可以针对主办者与读者情况召开咨询征求会,对读者意见与需求进行收集与整理,结合不同读者的生活背景与兴趣爱好等,对讲座受众人群与展览爱好者进行相应的区分,明确不同读者群体。通过图书馆网站与日常网络工具,设立有关读者群,或不定期开展读者联谊会,利用征集到的一些信息进行活动的策划,并且进行个性化的服务,为一些志趣相投读者的交流提供一些便利条件。可以通过网络常用的通讯工具,比如说腾讯产品、微信、YY、MSN等等建立一个相关的读者群,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举办读者联谊会,利用这种渠道获取读者的建议和相关的信息,更好地将其定位在一定范畴之内,有利于图书馆策划与个性化服务工作的展开,为一些志同道合读者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

不仅如此,要在关注读者思想和相关想法的基础之上,遵循服务理念。并且,还要充分考虑讲座主讲人与展览主办人的需求,这不仅是指主讲人与主办人的工作环境,同时还能够方便与讲师和展览者进行互动和沟通,完善讲师和展览者所提出来的建议和策略,最大程上尊重相关知识的产权等一系列的问题。

三、将新技术、新服务理念融入图书馆公益讲座与展览中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已经逐步应用到了图书馆的方方面面,必然也包括图书馆的讲座与展览。一定要加强现代化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字技术等技术成果的应用,将其应用在图书馆和展览服务当中。可以通过手机短信、订票预约、参加讲座展览、发送手机短信入场卷,读者能够利用手机短信进入图书馆。同时,图书馆也可以利用RSS进行服务订阅,将馆内的一些新信息利用邮件的形式,发送到读者的邮箱当中,在图书馆的走廊或者大厅中设置多媒体展区,能够完好的反响出讲座展览的效果,以及完美的展示出讲座所要展览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示馆内的摆放设施,通过多媒体战士站内的相关资源,通过循环的方式在馆内进行摆放,有效的利用好馆内的设施、资源做好图书馆的宣传工作。这样既能够有效的做好一系列的宣传工作,同时能够潜意识的激发读者的兴趣,能够培养读者利用新技术扩展读者的服务方式。图书馆还应该根据时展情况,应用一些新技术,增加读者阅读方式,并且,图书馆也可以对其服务模式进行转变,在开展宣传工作的时候,采取有效的措施,改进消极的应对方式,让读者可以积极的询问相关信息,提高图书馆的主动性。

图书馆还可以通过与当地有关新闻频道、影响力强的报社展开合作,通过对图书馆开展的讲座与展览进行宣传,并对展览的前后发展进行相关的报告,扩大对图书馆展览和讲座的文化力和影响力。

四、改变旧思想创新新理念

从服务方式角度而言,图书馆一定要转变思路,寻找新的突破点。通过对社会化联合协作的联系,提高图书馆服务方式的主动联络性。同时,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的服务机构,应该主动积极的和社会各界进行协作配合,发挥其得天独厚的条件与优势。

还可以结合当地时事热点,邀请一些政府部门与社会各行业联合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讲座与展览,进行多样化的联合协作工作,这样不仅可以加强有关社会资源的整合,同时还能够对图书馆的内容和展览有一个较大的冲击,迫使其能够丰富图书馆和展览业务相关的内容,使其能够真正的从单一的宣传走向全面性、社会共同参与以及策划的教学中。例如,可以结合我国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开展一些讲座,组织政府、有关就业机构、心理咨询专家、有关知名企业等进行联合讲座,从大学生求职心理方面出发,结合职场礼仪、规划等内容展开一定的讨论。这样有针对性的相关阅读讨论,既能够为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同时还能够为职场工作人员增加一些学习机会,促进就业双方的有效交流与沟通。

而且,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说明,图书馆还应该扩展服务思路的理念,将讲座和展览结合在一起,通过讲座与展览的融合,促进展览的快速发展,通过增加展览的号召力与丰厚程度,建立相应的规模效应。

例如,北京图书馆在举办“山顶洞人的重生”中,同时还举办了“探索古代相关内容所带来的精神文化”等专题讲座。无论是从艺术传播角度,还是艺术鉴赏角度而言,均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达到了相应的效果。

五、扩展图书馆服务理念与服务内容

图书馆讲座与展览一般是在馆内多功能视听厅、报告厅与一些特定区域内开展的,致使讲座与展览的听众与受众人员受到了相应的限制,知识传播受到了一定的制约,此时,需要工作人员对知识的二次传播与多次传播进行考虑。从具体角度而言,图书馆可以对讲座与展览内容进行二次传播和进行多次的传播。

比如说,对图书馆的相关讲座和展览丛书进行刻录,并且发行讲座与展览的音像制品等,将讲座与展览的内容通过文字与图片的形式进行记录并且将其印刷到展览纸质或者音像出版刊物等方面,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的满足读者的需求,同时能够让没有到场的一些读者感受到讲座所透漏出得内涵和文化理念。

与此同时,图书馆还应该在自办刊物的条件下,将讲座与展览中的一些精彩内容与图片以截图的方式,放在图书馆有关网站、电子阅览室中,以供读者分享。并且在条件允许的基础上,还可以提供视频下载服务。图书馆可以充分扩展思路,在利用网络的同时,将其他相关部门的网页和图书馆的网页结合在一起,采取合作的理念。

例如,北京图书馆在开展“北京,历史的光辉形象”这一讲座活动的时候,就可以同时利用PPTV、新浪网等有关网站进行视频直播,获取一定的点击率。

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分析,在进行内容刻录的过程中要明确刻录的内容以及版权纠纷问题,避免出现主讲人与主办人知识产权等收到侵害的现象。并且,图书馆一定要充分利用讲座与展览搭建的平台,构建新的服务领域,增强讲座与展览的效果。例如,图书馆可以将讲座与展览的内容进行结合,开展一些和展览有关的艺术培训班,或者是知识竞赛等活动。

六、关注特殊群体将资源共享化

图书馆在进入21世纪以后,面对如此发达的科技以及资源丰富的时代,如何实现资源共享已经成为我国图书馆发展的重要任务。同时,图书馆讲座与展览在知识普及以及知识宣传等方面起到了一个非常巨大的作用。图书馆能够通过与其它城市签订《图书馆讲座展览资源共享协议》,实现文化资源信息的共享,让图书馆的讲座展览和其他相对的光盘图书融入到养老院、福利院以及外来居民等乡镇服务区域,在最大限度上完善知识共享规划,为公民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一定的知识共享与权利保障。

例如,江苏省图书馆就和江苏省监狱联合举办了“给我一次重生的机会”,通过对相关内容和讲解和说明,通过对相关视频的宣传和外界知识的介绍,让监狱的人们能够感知到知识的力量和社会的温暖。同时知识的普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狱警对监狱人员的管理,

广东省图书馆与城区街道共同开展“社区联盟活动”,通过对各个社区实际需求与特色的了解,拟定不同的主题活动,利用社区提供的各项内容,进行会场的人员的组织、设施的设置以及通过图书馆提供讲师等细节活动,使得整个活动都洋溢着积极向上和浓厚的知识背景。

南宁市图书馆针对边防战士实施了图书普及活动,进行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宣传了现代化的一些科学技术,并且带给了边防战士很多有意义的图书。以上等等所列举出来的现象,从广义的角度进行说明,无论从哪个区域来说都能够积极有效地帮助人们提高读书的认识,普及知识的重要性。还能够给一些不发达的中小城市图书馆提供一定的扶持帮助,对于经济条件较差、基础相对薄弱图书馆设备尚不完善的西部开发区提供一系列的帮助,引进一些讲座与展览的专业人才,使图书馆树立新的服务理念,增强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

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图书馆讲座与展览的社会服务功能,提供一定的信息资源服务,创建一个知识环境、人文环境优良的氛围,为构建和谐、向上的知识社会提供一定的保障。

七、将精品意识融入到本土文化理念当中

从战略角度进行分析,如果想要有效的提升图书馆讲座展览服务水平,应该树立专业精品展览意识,加强讲座与展览的本土化与品牌化。总体而言,图书馆发展一定要加强对宣传设计与管理策划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加强网站的更新与维护,培养一批专业的讲座与展览人才,设计相关的图书馆讲座专业的管理部分和专业的管理团队,这必然是制作本土文化讲座的基本。其次图书馆应该全力结合本文文化的资源,明确展览的内容、宗旨、文化涉及范围、宣传理念、口号等等,在进行讲座宣传的过程中,要总结出本土文化的唱出和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我国的图书馆从各个方面和角度发扬光大。

八、结语:

本文针对图书馆公益讲座与展览发展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认为图书馆的公益讲座应该和现代化的技术和相关的设备结合在一起。将图书馆的公益讲座和现代化结合在一起。通过多媒体的宣传广告和现代化消息的传播,普及人们阅读知识的重要性和阅读的好处,将资源共享以及关注相关的特殊群体,让“书籍、文化、知识、精神、内涵、底蕴”融合在一起,使每一个角落的公民都能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最后,将本土文化意识和精品文化意识融入到教育理念当中,充分感知到教育的重要性和精品文化的重要意识,将知识和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汪亮.“假日讲座”――公共图书馆的人文关怀[J].图书馆杂志, 2011.(22).

[2]龙梅宁.西部地区图书馆讲座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建设成效与发展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01).

[3]刘武宏,周余姣.图书馆讲座服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06).

[4]周德明.关于上海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与完善的思考1图书馆杂志,2011.(06).

[5]吴建中121世纪图书馆新论(第二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11).

[6]马恒通.图书馆知识传播论纲[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06).

第5篇:社区读书角活动总结范文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要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努力建设书香社会,提高全民文化素质道德,首先是要大力推进全民阅读。全民阅读是建设学习型社会、增进社会和谐、提高国民素?|最有效的途径。公共图书馆是开展教育、传播文化和提供资讯的有力工具,也是一个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公共图书馆必须要抓住这个重大契机,创造性开展工作,制订图书馆全民阅读工作规划,完善全民阅读活动基础设施,组织好各类优秀图书推荐活动,营造“书香社会”浓厚氛围。阅读推广的目的之一就是彰显图书馆的效益,突出图书馆的利用率,塑造图书馆的公共形象。因此有计划地开展阅读推广工作,是公共图书馆需拓展的服务领域。

一、现阶段我国及铜仁市全民阅读活动的现状

1.我国国民阅读现状

2017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了第14次全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成人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7.86本,比上年增长0.02本,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6.00分钟,较上年增长了3.37分钟。数字化阅读(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方式接触率为68.2%,较2015年的64.0%万上升了4.2个百分点。图书阅读率为58.8%,较2015年的58.4%上升了0.4%百分点。

2.铜仁市开展阅读活动状况

2014年以来国家两次将“倡导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全民阅读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2013年至今铜仁市高度重视全民阅读工作,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全民阅读活动,如:开展“全民阅读?书香铜仁”主题系列阅读活动。2014年铜仁市决定将每年的五月确立为全民阅读月,启动了“仁义之城?书香铜仁”读书月活动。2017年铜仁市打造了以“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铜仁”为主题的“铜仁青少年图书节”,举办了“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铜仁”主题图书大联展活动。2013年铜仁市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开展了“书香之家”推荐、“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少年儿童阅读等系列活动,在全市形成全民阅读的良好风气。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教育机构和社会文献信息中心,具有文化传播和社会教育功能,是开展全民阅读的重要阵地,阅读推广是图书馆应承担的责任。长期以来,铜仁市11个公共图书馆(国家二级图书馆有五个)都非常重视阅读推广工作,举办的阅读推广活动已呈日常化趋势。如:开展以图书馆服务宣传周、世界读书日、读书月、非遗讲座及展览等活动,提升了图书馆人气,也提高了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

二、公共图书馆的职能及应发挥的作用

1.公共图书馆职能作用[1]

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城市和地区的主要文化服务中心,它有着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在保存优秀的传统文化、引领文明潮流、开展终身教育等方面是社会其他机构所不能替代的。同时,它也是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场所,是开展“全民阅读”的重要阵地。《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图书馆要完成两个主要任务,一是推进社会信息化进程,二是积极推进阅读社会的形成,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指明了方向。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今天,图书馆在阅读推广和提升国民文化素质中担任了重要的角色。通过举办类似“读书月”等公益活动,积极倡导读书,从而营造出全民阅读的良好风气[4]。2014年铜仁市碧江区馆利用“世界读书日”开展以“读书让生活更精彩”为主题的第一届读书节活动。活动中图书馆共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数字读者卡1000余张,发放“温暖阅读 免费借阅卡”500余张、“城市居民读者现状”问卷表600余份。

2.公共图书馆在全民阅读工作中应树立“让阅读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的理念

公共图书馆既是图书收藏与利用的社会机构,也是大众阅读的主要场所,普及和提高公民的阅读水平和文化素养是其应有的职责。公共图书馆承担着发展全民阅读、培养公众阅读意识等方面的责任,它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必须推动服务创新,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各类讲座、展览,阅读报告会、优秀图书推荐、读书演讲比赛等,吸引读者。要积极关注青少年和社会弱势群体,要秉承免费服务的理念,保障全体公民平等地享受读书的权力。利用社会各资源开展阅读指导服务工作,营造读书氛围,创建读书环境。大力宣传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让更多的人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养成阅读好习惯,提高公民文化素养,使人们认识到阅读是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如:铜仁市图书馆利用“世界读书日”开展送书、送阅读下乡活动,向基层群众和学生发送宣传资料1000余份及各类图书400册,并推出“好书新书推介”等阅读活动。

3.充分发挥图书馆对青少年的社会教育职能作用

2012年新颁布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强调“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包括所有公众。应当注重培养少年儿童的阅读习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重点目标人群就是未成年人已成共识[4]。青少年教育是一项重要持久的工作。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提高全民素质的重任,要积极与学校联合,开展一些围绕社会、学生关注的热点阅读活动。如:铜仁市图书馆利用宣传周活动与锦江小学联合举办“让读书走进每一个学生、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为主题的读书活动,为学校赠送科普少儿图书600册。此外,公共图书馆和学校要以“世界读书日”、寒暑假、文化遗产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读书活动,如:碧江区图书馆连续6年假期开办“小小图书馆管理员”志愿者活动,共培养自愿者上百名。还与老城区中小学校合作,通过开展有奖征文、“作家谈读书讲座”、举办“城区青少年书画展”等活动,以此拉近读者与图书馆的距离,让图书馆成为学生求知问学、交流学习、吸纳知识、拓展视野的“第二课堂”。

4.关注弱势群体的阅读需求

图书馆是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推进先进文化传播,文献信息资源服务,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责任。它的社会教育职能,对于提高公民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阶段我国弱势群体包括城市下岗工人、城市贫困退休人员及其他贫困人员、贫困地区农民、进城务工者、精神病患者等。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的信息中心和读者终身教育的场所,为信息弱势群体提供文化信息服务,是其应尽的职责和重要的工作任务。如:铜仁市碧江区馆和思南县馆分别创办了“盲人有声读物图书室”、“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为广大盲人等残障人士提供了学习交流平台;松桃县馆开办老年人计算机培训班,举办养生知识讲座,丰富了老年人的夕阳红生活。还通过流动图书车送书下乡活动,为农民工朋友提供阅读服务,深受农民喜爱。

5.参与社区书屋和农家书屋建设,把图书馆办在读者的身边

利用网络实施“共建工程”,建立总分馆制,创新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模式。公共图书馆应将社区书屋、农家书屋建设纳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对接好社区书屋、农家书屋建设,以镇、街、学校等文化场所为平台,与其联办不同类型的分馆,并依托社区书屋和农家书屋建立图书流通点,为群众提供便捷的文化服务。分馆和流通点可充分利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另外,结合“社区书屋”“农家书屋”读者阅读是图书馆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及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延伸读者服务工作的一条新途径。“社区书屋”“农家书屋”的读者阅读工作在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素养、提升广大农民的综合文化素质中发挥重要作用。如:铜仁市碧江区馆整合社区书屋和乡镇农家书屋作为分馆,分馆达13个,分馆在行政区域覆盖率达100%,实现了总分馆建设。此外,碧江区馆积极参与西门社区书屋建设,分别为书屋送去文学、教育、科普等方面的图书300余册,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职能,让社区群众共享公共文化服务成果,进一步加大和完善延伸服务范围。

三、公共图书馆在阅读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开展全民阅读状况的调查较少[2]

目前铜仁市11个公共图书馆举办的全民阅读活动局限于开展一些宣传、交流、捐赠图书等活动,而对于各地全民阅读的现状和开展活动取得的实效,缺乏基本的了解和评价,不利于把全民阅读活动持续有效的开展下去。

2.保障全民阅读的硬件设施有待提高,阅读公共资源亟须增加

长期以来,文化设施不足严重制约了全民学习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图书馆等公共服务文化设施总量虽然在逐步提高和完善,但仍然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群众需求,甚至在一些边远贫困地区没有公共阅读场所。截至2016年底,铜仁市11个公共图书馆中,市馆新馆正在筹建中,县馆中碧江区馆面积最大5560.8平方米,万山馆面积最小1000平方米,全市图书馆总藏量为304.5928万余册,公共阅读设施及资源现有服务能力明显不足。

3.专业读书网络的建设有待加强

在加强图书馆等公共阅读场所建设同时,应结合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引导和支持一些专业阅读网站的建设,做到现实和虚拟阅读空间的有机结合,合力共建公共文化,创建良好的读书环境。

4.图书馆等公共阅读机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公共图书馆要学习欧美发达国家图书馆,从社会各领域聘请专家、学者作为客座教授,每周或每月在图书馆做相关讲座,解答青少年在读书和成长过程中的疑问,使图书馆成为青少年学习的第二课堂。

5.图书馆服务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重视图书馆馆员的作用,加强对各种阅读推广活动的整合。借鉴东部地区图书馆的成功经验,建立阅读推广人队伍,加强阅读推广人才队伍建设。抓在职教育 ,鼓励知识创新,强化自身人才培训,以提升阅读推广活动整体水平,提高民众的阅读兴趣。

四、公共图书馆在阅读推广工作中应采取的措施

1.争取政府的大力支持,建立有效阅读机制[1]。

推动阅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也是它的一项责任。必须建立“政府主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机制。阅读推广工作要从各级公共图书馆做起,图书馆要认识到阅读活动是本地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涉及范围广、影响大,要积极征得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争取政府政策支持及经费的资助,要制定长期有效的阅读推广计划,并加以实施。同时,要与各有关部门,如教育部门、媒体、社会团体、出版商积极合作,共同打造全民阅读知名品牌,营造全阅民读的社会氛围。

2.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服务地位,开展有特色的阅读指导活动。

向公众宣传图书馆,推介阅读,培养人们的阅读兴趣,引导人们参与阅读,壮大阅读人群,是公共图书馆的一项社会职责。图书馆应结合地方特色积极组织读书活动,如开展“书香铜仁?仁义铸城”等富有时代内涵的主题性读书活动,推进全民阅读,扩大阅读活动的影响力;图书馆应对特殊群体,即青少年、弱势群体及其子女给予特别关注,让他们读到有用之书,解决他们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图书馆应根据本地区的特点联合学校,开展有地方特色的阅读推广活动。如:印江馆的《黔东记忆》红色专题讲座;碧江区图书馆新增的社区数字影院免费开放服务项目?D?D今年共放映微电影《红色之路……周逸群》80场,组织400名学生观看,还在“六?一”节期间利用社区影院为留守儿童播放电影专场,深受儿童欢迎。

3.推行数字化阅读,让阅读融入生活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当前数字阅读已成为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已不仅是停留在纸面上的阅读,而是通过线上电子化的产品包装线下的讲座、沙龙、手机微信等多种方式,全方位立体地呈现信息[3]。为适应读者阅读方式的转变,图书馆可结合数字图书馆建设,通过引进电子阅读器、配置“自助借还书机”等,着力构建数字化服务平台,为读者提供快捷、功能齐全的移动阅读服务。图书馆要改革传统技术手段、管理模式和服务理念,加快推进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步伐,以适应图书馆快速发展和读者对文献资源呈多样化和广泛性需求的需要。如:铜仁市碧江区图书馆建有数字图书馆,开通了移动图书馆、微信图书馆,设立了微信公众号。目前,铜仁市各公共图书馆共购有电子图书借阅机60台,向群众免费提供最新电子图书下载。2016年铜仁市图书馆购买了3台电子图书借阅机,分别安装在铜仁市图书馆大厅、铜仁市政务中心、铜仁市客车站。电子借阅机的免费开放,是公共图书馆开展数字图书馆推广阅读新业务,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6篇:社区读书角活动总结范文

家庭是儿童生活时间最长的场所,其教育功能不容忽视。尤其在学前教育阶段,儿童对家长的依赖性较强,家庭的教育功能尤为突出。“80后”新生代农民工不仅有着教育子女的现实需求,同时也有着融入城市社区、参与城市生活的现实需求。四环游戏小组开展的面向流动儿童家长的读书会活动,正是以书籍为媒介,传播育儿经验、营造乐于阅读的社区氛围的一种探索。  

一、研究背景

四环游戏小组是2004年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张燕教授发起成立的,旨在为进城农民工子女提供学前非正规教育的组织,〔2〕这个组织通常动员大学生志愿者和流动儿童家长一起,共同开展相关活动,活动形式灵活多样。

四环游戏小组自成立以来一直倡导“家长育儿互助”理念,促进家长的深度参与。〔3〕四环游戏小组以往组织的阅读活动已难以满足家长现阶段的需求,家长们想开展更为深入的读书交流活动,个别家长开始主动和志愿者讨论育儿话题。志愿者和这些家长讨论之后,萌发了组织家长读书会活动的念头,通过之后两个月的策划和协调,这个想法得以实现,第一次读书会活动如期举行。从一开始,四环游戏小组就力求突破“专家主持-家长学习”的传统模式,着手构建以家长为主体的互助学习平台。为此,家长读书会的负责人是从家长中推选出来的。对负责人的推选要求是喜欢读书、熟悉其他家长、能承担读书会活动的相关事务工作,并能起示范带头作用。

二、家长读书会活动的行动研究

(一)研究的初步实施

1.组织家长讨论,进一步明确开展读书会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前两次读书会活动期间,家长们主要围绕“家长读书会活动是什么活动”“为什么要开展家长读书会活动”两个问题展开了讨论。家长们认为“我们要通过读书会活动来学习当爸爸妈妈,提升自己”“家长读书会活动可以让我们学习先进的育儿经验,教育孩子是一个大问题,我们需要相互学习”。经过讨论,大家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家长读书会活动“是在四环游戏小组流动儿童家长中开展的一种阅读分享活动”,它是应流动儿童家长的现实需求产生的。读书会活动的参与者不受年龄、文化程度、社会地位等的限制,大家因兴趣和需求走到一起,以书为媒介形成一个活动共同体。

2.家长参与制订读书会活动的管理制度

“如何读书?讨论什么问题?怎样发言讨论?”为保证读书会活动的顺利开展,首先需要制订相应的活动管理制度,这些管理制度由参与成员共同商讨制订,要点如下。

(1)前期,读书会活动由志愿者主持,家长要尽快熟悉读书会活动的流程,逐步轮流承担读书会活动的主持工作。

(2)读书会活动时间定在每周五晚七点半至八点半,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时间。参与者不得迟到,有事需向志愿者或主持人请假。

(3)读书会活动中大家可轮流发言,但不得私下交流开小会。参与者要勤于记录发言内容。

(4)分发给大家的读物由各自保管,每次读书会活动时间带过来供大家分享。学期末选出坚持参加读书会活动的家长,并将他读过的书目赠送给他。如果中途退出活动,则需将读物交回四环游戏小组。

(5)每次读书会活动结束后,家长要根据本次所读内容写育儿日记。主持人提前告知下次读书内容。

3.读书会活动实施的初步经验总结

(1)家长读书会活动的形式是可行的

读书会活动从一开始就不同于传统的学习方式,家长们在读书会活动中不是被动的学习者,而是主动的学习者、主动的分享者。两次读书会活动之后,参与者都表示愿意持续参加读书会活动。

(2)家长读书会活动为家长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家长和志愿者坐在一起,共同梳理所读书中的一些基本观点,或从他人的经验分享中汲取适合自己的育儿经验。在前期读书会活动开展过程中,志愿者需要清晰定位自己的角色,鼓励家长们在读书会活动中踊跃发言,读书会活动的具体事务也交由家长负责。

(3)制订及执行相应的管理制度很有必要

志愿者和家长们在第一次读书会活动中就共同制订了活动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制订是为了保障读书会活动能更有序的开展,目前看来,参与者们都能自觉遵守、互相监督。

(4)适当拓展读书会活动形式

单一的读书活动可能难以维持家长的兴趣。事实上,学习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并不仅限于读书,因此,可以适当拓展读书以外的活动形式,例如观看相关主题的电影、开展相关的情景表演活动等,目的都是为了引导家长审视自己的育儿观念和行为,积累相关的育儿经验。

(二)研究逐渐深入

1.家长参与读书会活动的热情高涨

(1)读书会活动中出现越来越多的讨论话题

第一阶段的读书会活动中,讨论话题大多由志愿者引出。随着读书会活动的持续开展,家长们结合自己孩子生活的点点滴滴,自发提出了众多话题,如,“和孩子分床睡的过程”“关于孩子看电视问题的讨论”“怎样让小孩做事不拖拉”,等等。

(2)通过读书会,家长对四环游戏小组其他活动的参与度也大大提升

四环游戏小组的各项活动之间有着交互性影响,家长读书会活动的开展对家长深度参与四环游戏小组的活动起到了显著效果。四环游戏小组开展的大型活动,包括春游、秋游、亲子故事大赛等,家长们都积极参与进来。他们还会及时记下自己的感想和反思,拿到读书会活动上来分享。

2.家长和志愿者的共同反思,提高了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和科学性的认识

和家长们讨论后发现,他们持续参与读书会活动的原因主要有三种。有家长认为读书是“有用”的,这种“有用”是指能够有效解决孩 子的“问题”;有家长认为“学习总是好事”,自己受教育程度低,读书会活动正提供了这样一个继续学习的平台;也有家长仍将自己与孩子视为对立的两面,期望通过读书获得更强的控制孩子的能力。

在读书会活动的起步阶段,家长们一起阅读了《正面管教》《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家庭教育》《为孩子立界限》等育儿书籍。很多家长是带着读“管理孩子的说明书”的目的来读书的,他们期待到书中找寻能直接解决自己困惑的“答案”,并分析效果,如果无效果就不想再花心思读书了。但当家长接触到越来越多的育儿读物时,他们发现不同的读物提供的方法不一,反而不知道自己该怎么育儿了。正如孙云晓在《孩子,别慌》中所提到的那样:“现代有知识的人很多,但即便是大学教授也不一定能把孩子教好。人不是把孩子生下来就懂怎样教孩子,这个过程是需要学习的。”〔4〕可见,育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因此,除了在读书会活动中专题组织讨论“为何读书、如何读书”等问题,志愿者还在后续的读书会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家长转变对读书和对孩子的期待及态度。

(三)研究继续推进

1.由志愿者主持转变为由家长主持

读书会活动自开展以来一直由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研究生作为志愿者来担当主持人,他们在前期动员家长参与读书会活动、引导读书会活动走上正轨方面起到了较大作用,但读书会活动最终要走向家长自主、自治。

随着读书会活动的持续开展,本活动表现出几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参与读书会活动的家长趋于稳定(大部分是长期参与四环游戏小组活动的家长),他们对读书会活动的组织形式相当熟悉。二是家长们已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对儿童观、教育观等的讨论也已较深入,在自主讨论时能够抓住问题的关键。平时积累的育儿日记也使家长们有了足够多的案例可供分享。三是由于在一次四环游戏小组项目推广的大型会议上,一位家长介绍的读书会活动参与体会和经验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家长们深受鼓舞,由此参加读书会活动的热情更高。这些特点为家长读书会活动向自主管理转型提供了基础。因此,志愿者和家长们商量,由各位家长每周轮流担任主持人,另外还设计了记录者、诵读者、评论者三个角色。家长们很快熟悉了这种形式,每次读书会活动结束时就会自觉商量好下次读书会活动由谁来主持、谁来评论、谁来记录等。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每位家长几乎都担任过这几种角色,读书会活动中的问题讨论也越来越充分,志愿者不再主持读书会活动,只参与各种话题的讨论。

2.家长之间的相互影响推动读书会活动的影响向扩散

随着家长读书会活动的深入开展,家长的主体意识越来越凸显。这种意识除了体现在积极参加读书会活动、管理读书会活动具体事务之外,还体现在家长之间的相互影响上。家长们在读书会活动过程中和读书会活动之后都互帮互助,每个人都像一颗小小的种子,把所读的好书介绍给了其他亲朋好友,甚至有家长自发组织周围的人开展小范围的阅读分享讨论活动,促使读书会活动的影响向扩散。

此时,四环游戏小组的读书会活动已突破时间和形式、内容的限制,它的效应也在家长群体中自发向外扩散。在这个阶段,志愿者一方面“抓骨干”,促使骨干家长更积极发挥出激发其他家长参与读书会活动的作用;另一方面志愿者“靠活动”,引导家长们更积极地参与四环游戏小组的其他活动。家长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逐渐建立起亲密的互助关系,在读书会活动中也能更放松大胆地分享自己的育儿经验。

三、分析与讨论

(一)对家庭教育的再思考

1.家长要积极参与再教育

当今社会倡导终身教育。随着社会角色的变化,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不断接受培训和再学习,学习因而成为人持续一生的需要。学习型家庭则成为健康家庭形态和理想家庭教育的模式。〔5〕四环游戏小组家长读书会活动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了一个再学习的良好平台,家长们通过阅读分享、自由讨论等形式学习如何为人父母。读书会活动开展三年以来,很多原本在育儿方面很不自信的家长逐渐变得自信,常常会在读书会活动中侃侃而谈自己的育儿经验。

2.家庭教育不能封闭式进行

以往,我们的家庭教育基本上是一种封闭式教育(李洪曾,2004),这种封闭性导致家长难以准确发现和解决问题。家长读书会活动为流动儿童家长提供了一种开放、平等的讨论环境,家长们走出家庭,参与到社会公共生活中来,家长之间、家长和志愿者之间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相互交流和影响,通过这样的学习共同体,每一个人都收获了成长,最终带来了家庭教育观念和行为的改变。

(二)家长读书会活动的模式问题

1.关于“家长读书会”活动的目标

在四环游戏小组这一非正规学前教育组织中,家长读书会活动的目标是与组织发展的目标相契合的,即吸引家长参与活动,帮助家长树立育儿自信,促进其科学育儿意识和能力的提升,最终使这一活动发展成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家长互助活动。活动组织者不仅希望有助于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提高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质量,也希望借此丰富流动儿童家长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他们融入社区、融入城市探索道路。

2.关于“家长读书会”活动内容的选择

家长读书会活动所选择的读物主要围绕育儿主题来筛选,一般不选那些理论性过强而可读性较低的读物,而是会结合家长的实际需要,选择那些案例较多或故事性较强的读物。如《家庭教育》《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窗边的小豆豆》《孩子,你慢慢来》《孩子,别慌》《爸爸与小孩》等,实践证明,这些读物都受到了家长较高的评价。

3.关于读书会活动的形式

四环游戏小组家长读书会活动作为流动儿童家长学习、分享的平台,并不是由志愿者自上而下传递给家长什么科学育儿知识,而是激发家长主动学习和交流的意识,让家长成为了主持人、评论人、诵读人、记录者,从而达到了家长自治的目的。

(三)家长读书会活动与社区发展的关系

1.家长参与读书会活动的社会学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民 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深刻改变了教育发展的环境。公民通过创办和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实现了社会参与,推动了社会进步。在此背景下,教育需重建与社会、与公共生活的联系,以形成新的教育哲学、教育理想和开展实质性的教育体制改革。〔6〕四环游戏小组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发现非正规教育考虑到了个体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多样性,强调了教育与社会、社区的联系,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四环游戏小组家长读书会活动正是从流动儿童家长的实际需求出发,形成的以流动儿童家长为主体的民间活动。读书会成员有父辈、也有祖辈,他们有着不同的育儿经验和对教育的看法,但共有一颗愿意分享和交流的心,也有着共同的需求,因此在读书会活动中构成了“共同体”。读书会活动在形式上突破了读书本身,在内容上也突破了育儿本身,家长们围绕育儿和自身文化需求开展了丰富的活动,读书会活动初步显现出一种现代社会的公共生活形态,孕育和发展着一种现代社会崭新的公民精神。

2.促进社区发展的理想途径

社区的健康发展既有赖于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也有赖于人际冲突的有效处理,这其中,需要有勇于负责的人的担当和人与人之间的合作,需要建立人际间的互爱互信和互助……〔7〕与自上而下的发展机制相比,参与式发展社区引导模式近年来被广泛关注。

四环游戏小组开展的家长读书会活动依托社区,是一个对外开放的公共空间,允许家长按各自所需来获取资源,读书会活动中的任何一种观点都可以提出来供大家分享,读书的节奏也由家长掌握,多种形式的拓展活动也是源于家长们的想法,家长是读书会活动的主人。读书会活动的持续开展是为了回应家长对科学育儿的需求乃至对精神文化的需求,相信这样的教育活动有助于促进参与式发展社区引导模式的有效建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3》内容概要〔EB/OL〕.〔2013-09-10〕.http://nhfpc.gov.cn.

〔2〕张燕.非正规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基于四环游戏小组的探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刘羽.非正规学前教育组织中“家长教师”培训的行动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8.

〔4〕孙云晓.孩子,别慌〔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2.

第7篇:社区读书角活动总结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基层服务;社区图书室;建设措施

社区图书室是服务于一定区域内居民的基层文化场所,具有公益性、休闲性、教育性等特征。站在社会职能的角度,社区图书室是组成图书馆事业的重要部分,且随着新时期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发展,加强基层社区图书室建设不管是对建设社区文化还是发展图书馆事业都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期加强基层社区图书室建设的重要性

在新时期,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既有的知识储备无法满足现代化发展需要,但只依赖个人的购书去学习和掌握新的观念、技术、方法是不切实际的,各社区通过建立并加强建设图书室来满足人们的学习需要是紧迫性问题。一方面,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凸显,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日益受到关注,社区图书室则能为老年人提供咨询服务,包括法律咨询、政策咨询、健康医疗咨询等,并举办各种主题和形式的讲座、读书座谈会,在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的同时增加基层社区图书室的知名度。另一方面,经济体制在快速转型,企业改革力度越来越大,职工下岗成为一大社会问题,社区图书室则能针对下岗职工开展就业服务工作,联合就业服务机构在下岗职工的知识更新、观念转变、就业培训、信息传递等方面下功夫,把社区图书室建设成居民身边的课堂、学校,这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解决下岗职工的出路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基层图书室地位、扩大社区图书室影响等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知识信息时代已经来临,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基层社区图书室可在知识的广泛性、普及性等方面做文章,最大限度满足社区居民的读书需求[1]。如今,社区文化建设已经成为社区建设的关键,加强基层社区图书室建设不但能进一步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能推动社区的健康和谐发展,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对营造全民阅读氛围有积极作用,加强基层社区图书室建设至关重要。

二、新时期加强基层社区图书室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保障图书室建设经费来源稳定

经费来源是建设基层社区图书室的必要保障,是制约图书室发展的第一要素[2]。为稳定图书室建设经费的来源,具体可从三个主要的方面努力:一是财政拨款,即把每一年建设社区图书室所需的人员工资、购书经费、活动费用等依据一定的比例列入财政预算,建立起社区文化建设经费,增加正常预算,保证图书室建设资金的投入;二是社区的居委会及物业管理部门要共同筹建图书室,可由开发商承担建设资金,把建设社区图书室列入开发成本,并在物业管理费用中列支图书室的运营管理费,在公共物业维修基金中列支图书室设施的更新与维护费用;三是联合企事业单位举办社区图书室活动,争取更多的经费支持,成立图书室建设基金,同时实行文化结对帮扶政策,将文化帮扶视作加大社区图书室建设投资的补充举措,既扶贫又扶志。

(二)实行统一管理,优化配置资金

要想加大建设力度,基层社区图书室首先就要将地位尴尬的问题解决好,把基层图书室纳入公共图书馆实行统一的系统管理,并采取总分馆模式,将辖区的区图书馆作为总馆,各个基层社区的图书室作为分馆,由专业优势极强的总馆统一管理辖区内的各个社区图书室,站在整体的角度规划建设方向,有针对性地为建设基层社区图书室统一配置资源,增加技术支撑,优化配置并集中使用各个图书室的建设资金,从而充分发挥资金的作用。同时,总馆要宏观把握各个社区图书室的建设与发展工作,帮助社区图书室建立起合理的馆藏,打造专业化队伍,通过规范的、科学的网络化管理集中使用资金、统一安排人员、合理配置文献资源,促使社区图书室的管理与业务逐步趋于规范化、标准化,针对文献资源实现各社区图书室与总馆的通借通还,方便读者就近借阅,在充分发挥社区图书室服务职能的基础上推动“图书馆城”项目建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建共享。

(三)丰富基层社区图书室服务功能

基层社区图书室是公共文化服务面向基层的平台,不仅要方便惠民,还要重视自身服务的多元化,丰富服务功能,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吸引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夯实基层社区图书室建设基础[3]。一是针对社区居民定期、不定期开展深受其欢迎的图书阅读活动,可结合传统节日举办社区居民读书知识竞赛、读书节等活动,多方位营造文化氛围,增强居民读书意识,增加社区图书室对读者的吸引力。二是或个人参与图书的捐赠、交换等活动,以此增加图书室的馆藏,提高图书室的自养能力。三是针对年龄基层不同的居民开展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可针对社区青少年开展经典影视播放、科普宣传等活动,针对青壮年开展文化教育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活动,针对老年人开展读书交流、养生讲座等活动。四是融合社会资源,借助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等平台积极创办社区电子阅览室,为居民提供数字化、网络化的服务,丰富图书室功能。

当然,基层社区图书室还应突出建设特色,提升图书室的人气。任何事物都有共性与个性,社区不同,其经济文化建设、地理人文环境等也存在差异,保证社区文化的特色是社区建设较独立、较完整的图书室的条件,这就要求图书室要立足社区实际,按照读者群体的实际需求把图书室办出特色一是社区图书室在采购图书时要按照社区居民年龄的大小、职业的不同、文化程度的高低等进行,做到藏书的多样化、多层次;二是社区图书室要注重为居民提供能反映当地风土人情的地方志、文献、本土作家作品、本土人物传记等特色学习资源,大力传播社区特色文化,通过本土化教育提升社区居民的集体感、荣誉感。

(四)提高基层图书室人员素质水平

高素质人才队伍是加强基层社区图书室建设的核心,因为图书室人员和社区居民直接接触,他们的素质对图书室的服务水平与质量有直接影响。所以图书室人员不但要具备专业学历、职业资格认证,还应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熟练掌握图书管理专业知识及服务能力,保障社区图书室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元化信息服务。在建设人员队伍方面,社区图书室应加强培养,努力做到四要,即一要配齐,每一个社区图书室都要配有专职图书管理人员;二要配强,将文化水平高、素质好、年纪轻、热爱图书管理工作的人员选配进图书室人员队伍;三要懂文,要加强对人员的教育和培养,促使其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不断提升素质水平;四要姓文,要求社区图书室管理人员尽可能少兼职、不兼职,将主要的时间、精力放到社区图书室工作上,保证基层社区图书室建设有人管、有人抓、有成效。

三、结语

社区是各类读者最集中的地方,为图书馆开展多元化服务提供有利条件。基层社区图书室是公共图书馆在新时期里为读者提供特色服务的最佳基地,加社区图书室建设是各大图书馆真正走进社会、融入生活、贴近群众的最佳切入点。在日常工作中,只有不断加强社区图书室建设,才能大力挖掘其潜力,为老年人、学生、下岗职工等读者群体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从而促进基层社区图书室的可持续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玲.城镇社区图书馆建设研究[J].甘肃科技,2015(05):74-76.

第8篇:社区读书角活动总结范文

关键词:幼儿 阅读 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250-01

1 培养幼儿阅读的意义

幼儿语言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5岁之前是语言准备阶段;1.5-3岁是语言的发展阶段;此后是语言的完善阶段。3-6岁的幼儿在听、说、读、写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指南》将3-6岁幼儿在语言领域的学习和发展分为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两个子领域。可见,阅读在幼儿阶段的重要性。因此作为幼儿园语言教学老师,我们要遵循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幼儿语言发展的基本理论,按照各年龄阶段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的指标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2 激发幼儿阅读的有效策略

2.1家园共育,在良好的环境中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良好的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育的结果,在阅读兴趣提高方面也是如此。所以为了让幼儿喜欢图书、热爱阅读,在小班首次开家长会的时候,就要向家长们详细地介绍了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喜欢听故事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本性,希望家长们能在每天忙碌的工作与生活中抽出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时间给孩子讲故事或者陪伴幼儿阅读,利用假日带领孩子到图书馆、新华书店等场所进行读书、购书等活动。同时希望家长们自己也能多读书,给幼儿热爱阅读起到一个良好的榜样与潜移默化的作用。

2.2正强化刺激,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纲要》和《指南》在语言领域都明确地提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幼儿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发展和培养的。那么如何让不懂世事的孩子们爱上阅读呢?首先要从培养孩子的良好的听故事并大胆猜测故事情节的习惯开始。那如何又能让幼儿能在积极的状态下按照老师的引导与要求完成故事的欣赏呢?对于小年龄的孩子适当的奖励与赞善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说当小班的孩子在听完一个故事后,能按照老师的提问进行积极的思考,并能回答出与故事内容相关的问题后,老师可以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一朵代表鼓励的贴花、一块好吃的糖果等等,用不断地正强化来激发孩子喜欢听故事的兴趣。进而到中班能自己一页一页看书,猜测故事可能发生的情节及即将发生的情节,大班到能较顺利的完成自己的阅读的培养,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强化物也随着孩子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而不断发生着变化,最后内化为孩子自己兴趣、爱好。

2.3在区角活动中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指南》中强调,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而区角游戏恰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了创造机会和条件,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为在区角游戏中,孩子们比较放松,交往比较自由,语言发展的大部分功劳要归功于孩子们在区角游戏中自由自在的社会往。所以在充分认识区角游戏的重要性后,可以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小小图书馆”。在家园共育的前提下,知道了现在的家庭已非常的重视孩子的早期阅读,每个家庭都不同程度为幼儿购买了各种各样幼儿喜欢的图书,充分地利用好家庭资源也是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笔者鼓励孩子们从家中带来自己的图书来充实我们的知识库“小小图书馆”。每一本书带来后,在孩子的姓名与相对应放他图书的地方都会多出一朵小贴花以示鼓励与表扬,但是为了让孩子没有膨胀心里,认为带来的书越多越好,以缠着家长只买书却不看书现象。笔者要求幼儿每带一本书来,都要能给大家讲述出书中的故事。当然幼儿书籍的选购也是事先与家长沟通好,买适合幼儿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的书籍。在这样的区角环境中,我们幼儿的阅读量大为增加,阅读的书籍面也越来越广泛,当他们一个个到中班以后能大胆从容地讲述各种故事内容时,笔者知道了孩子所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对知识获得的喜悦,更是一种被肯定的自信心的培养,如此良性循环,孩子阅读的兴趣自然而然中被激发了,也同样内化为自身的需要。

2.4结合特色教育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是《纲要》和《指南》的另一培养目标。由于我园是美术特色幼儿园,孩子的美术水平到了中班以后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以用“画”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以笔者充分利用我们的特色教育,结合节日、季节等主题,让孩子动手动脑自己制作绘本图书,如三八节我们要求孩子把妈妈从生下他到把他们养育到现在的情景动手画出来,然后用剪刀剪下,粘贴在事先做好的空白图书页面上,并且要求他们把图书的内容讲述给家长听,然后请家长用文字记录下每页图书的内容,这样一本有趣的图书就完成了。当孩子们拿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图书后,心中涌现出了无比的自豪感,并不断地把自己的图书内容分享给小朋友与老师,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培养了孩子们热爱图书,喜欢阅读的兴趣,并且受益终身!

总之,我们教师应该深刻领悟《指南》精神,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学习特点,采取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来培养幼儿阅读的习惯,调动幼儿的兴趣与行为,不断培养和提高幼儿阅读能力,为幼儿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幸福新童年编写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2.11.

第9篇:社区读书角活动总结范文

一、打造书香校园,让学生幸福成长

学校是育人之处,育人者是读书教书的学者,被教育者是念书啃书的学生。只有当学者和学生能专心致志沉浸在书中,能自主自觉遨游在书中,他们才能教学相长,循序渐进,互相启迪,共同进步。在生活中,我们都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一个喜欢阅读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一所充满书香气息的校园、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试想,如果孩子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热爱阅读的人,孩子也必然成为热爱读书的人。为了营造优质的读书氛围和环境,学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努力:

1.张贴学生自创的读书标语、小诗、漫画在校园每个角落,让每一面墙壁都传递着阅读的信息;建立班级主题阅读角,每个班级都有不同的阅读主题 ,如名人、天闻、寓言天地、科技等,课室后面的几平方就作为班级阅读天地,在墙上全喷上彩画,并装上舒适的地台和漂亮的书架,书架上的书全是主题类的书。班级还可以开辟“书香园地”,用来张贴新书的海报,书中人物的画片,学生阅读体会或者是一张小小的书签,从各个角度来刺激学生的读书需要。学生在外界环境的刺激和熏陶下,对读书的兴趣有所提高,在思想上也充分地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让学生乐读、爱读。

2.在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是激发学生“爱读书”的必要条件。学校对学生进行阅读习惯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但却不是独自存在的。要把学校和家庭、社区的阅读资源结合起来,孩子才能得到良好的阅读成长环境。对于小学生来说,接触较多的环境除了家庭、学校,便是自己生活的社区了。社区是学生活动、娱乐、学习的重要阵地,是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地方。比如图书馆、新华书店、街道文化站、博物馆等。这些氛围与环境对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要增强阅读的实效性,就要给学生以拓展的空间,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引导学生吸取社区的文化,参加健康向上的活动,发挥这些阅读教育基地的功能,对于孩子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都有很大的帮助。开展社区阅读活动首先要求充分利用社区的一些资源,即场所资源、活动资源,积极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双休日、假期开展一些阅读实践活动;将其与学校阅读活动结合起来,二者形成合力,实现优势互补。

3.创造性人才的一大特点是自信,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关键也在于培养其必胜的信心。我们希望在平时的学习、游戏中,让孩子充分享受成功的快乐。因此学校定期组织“阅读擂台赛”,“读书漂流”、“易书部落”“读书节”等活动,开展“阅读小状元”“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评选及人人参与的读书征文活动。让校园充满浓浓的书香之气,让书报伴随师生左右,要让读书成为师生生活的常态,走进校园,随处可见读书的身影,随处可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图书室的门每天都是敞开的,这将是多么另人欢欣称道的事!虽然书无味道,但这种种热爱读书学习的情景和画面却由衷地散发出丝丝屡屡的香味来。也只有当我们用心、倾心把学校打理成书香校园后,也才能从这里走出具有书卷气的学者和学生来。

二、建设精神家园,让教师幸福发展

教师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对于学校文化建设而言,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主体,它规定着学校的价值系统,规定着学校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