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感悟生命的作文范文

感悟生命的作文精选(九篇)

感悟生命的作文

第1篇:感悟生命的作文范文

酉阳民族小学

杨鑫

生命是脆弱的,说长:遥遥无期;说短:弹指一挥间;生命是顽强的:我们可以像霍金、雨果一样,勇敢地挑战命运;生命是快乐的,只要你合理享受每一天!生命真正蕴含的哲理到底是什么?恍惚间我的脑海闪过一道白光,杨光明的死让我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那一天,我们大家和杨光明在宽阔明亮的教室听老师讲课,老师淙淙的话语仿佛象山间的清泉甜蜜地流进我们的心田,可谁会想到,就在杨光明中午放学回家的路上,悲剧发生了,杨光明在马路边与人追逐打笑时,不慎跑到了马路中间。突然,一辆飞速的汽车疾驶了地朝他开了过去,宛如一匹脱僵的野马,然而杨光明却浑然不觉,只听见“吱”的一声刹车声,接着就听见“嘭”地一声,只见杨光明瞬间就倒在了马路上,鲜血溢满了一地,等人们把他抱起时,然而却发现他永远的“沉睡”了。一朵鲜活的花朵就那么凋谢了!

为什么?为什么?生命竟如此地脆弱!刚才还兴高采烈的杨光明就如此地走了。

当我听到杨光明亲人那肝肠寸断的哭喊声时,我不由黯然泪下。然而在悲痛之余,我又不由低头沉思:如果杨光明能多牢记父母的忠告,多听听老师的叮咛:在公路上行走时一定要遵守交规的话,也许这样的事就不会发生了。如果那些司机叔叔们在孩子们放学回家的路段稍加留意,稍放慢一点速度,那一幕惨景也许就远离了。

第2篇:感悟生命的作文范文

六师附小五(1)班王丰仪

经常在电视里看到,在零点几秒过后,一个鲜活的生命退出了我们的视线,一个完好的身体有了残疾。这让我想起生命是那样多彩,同时,也是那样脆弱。

大街上,只有车子疾驶而过擦出的风声。突然,“咣”的一声,一辆轿车撞翻了一辆自行车。几秒前的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在弹指一挥间,静静地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失去了知觉。可见,我们的生命是多么脆弱啊!

生命是脆弱的,也是短暂的。似乎在瞬间,我已经十二岁了,已经读五年级了,快上初中了。时间一去不复返,只看到桃花谢了,第二年又开,没听说人死能复生,人老还能年轻。人生只有几十年,要好好珍惜。失去的是自己的,不是别人的,不能浪费生命。

当然,我们也不能贪生怕死,该出手时就出手,路见不平,拨刀相助。有时(当然很少是孩子),为了正义,为了祖国,也要毫不吝惜这珍贵的生命。

第3篇:感悟生命的作文范文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种爱。有朋友之间的爱;有师生之间的爱;有亲人之间的爱;有父母对孩子的爱……但是,世界上有一种爱是最伟大的,那种爱就是母爱。今天,我看完了《生命的姿势》这篇文章,手中捧着的书本久久不能放下,沉思着,好久好久。

那是很久以前,一对夫妇是登山运动员。为了庆贺他们儿子的生日,决定一起登上7000米的雪山。可是,当他们登上了5000米高的时候,突然,狂风大作,躲进了临时找到的山洞中。儿子要喝奶,不然就会死。在雪山上,每一寸的肌肤几乎都会导致迅速地降低体温,时间一长就会有生命危险。可是,妻子还是不顾一切地重复着看似简单却无比艰难的喂奶动作,最后,妻子牺牲了。他们的儿子却得救了。

寒冷一点点吞噬掉母亲的体温,母爱一层层包裹着孩子的生命。这位伟大的母亲,她的母爱能超越5000米的高山而在风雪之中塑造生命!一个平凡的姿势,只要倾注了生命的爱便可以伟大并且抵达永恒!是啊!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惊人的,母爱是一种可以超越生命的爱!每当我读到“妻子哀求丈夫:‘就喂一次!’”时,我就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位伟大母亲的爱。爱心本无价。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深刻的母爱故事。在生活中,自己的妈妈也一样爱我们,关心我们。读了这篇文章,我再也克制不住自己那奔流的情感,流泪动容,遐想神伤。世界上任何一个母亲都是这样无私,母爱就是这样伟大。我们的心为之震颤。就是因为母爱在这里就是超越生命的爱!

我一定要好好孝顺妈妈,多帮妈妈做家务,让她也快乐轻松一点!

第4篇:感悟生命的作文范文

我常常想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有一天,同学送我一个大蒜。白嫩嫩的蒜瓣,不时隐隐约约的看见已经变成蜡黄色的地方,顶上还长出一截小绿苗。我高兴地拿到妈妈的眼前晃动,谁知妈妈笑眯眯地说: “这个大蒜已经养不活了快丢在花盆里用臭土盖上。’’于是,我按照妈妈的吩咐-——将大蒜丢进花盆里。过了几天,我已经把这件事忘得九霄云外。过了几周,一看!惊呆了,那大蒜竟然长出了一分米长的小苗,它的生命是多么顽强呀!竟然在没有人浇水、松土的情况下茁壮生长,为了生存,可以冲出臭熏熏的泥土,真让我感动和敬佩!

墙角有一只蜘蛛在那里等待食物的到来。一会儿,一只小甲虫一不小心掉入了蜘蛛的陷阱,蜘蛛一看食物上钩了就迅速向食物逼近,眼看蜘蛛快要吃掉它时,小甲虫就拼命的挣扎,用它那极小的脚快速的前后移动,最后小甲虫终于逃离了蜘蛛网。我看到这里松了一口气,心里未知一惊。小甲虫为了活命,使出全身力气逃生,让我深深感受到它求生的欲望是多么强烈啊!

大蒜顽强生长,小甲虫逃生,都是自然界热爱生命的现象。作为人,虽然生命短暂,但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第5篇:感悟生命的作文范文

[摘 要]《生命 生命》一文紧紧围绕“生命是什么”这个主题,通过三个小事例,向我们展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表达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教师要扎根文本,品读文本,回归文本,迁移拓展,将课堂上出生命的深度。

[关键词]生命 感知 感悟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0-074

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课文是《生命 生命》,单元的主题是感受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作者用朴实简洁的语言,抒发了对生命的独特感悟。

之所以选编这篇课文,其意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存在的意义;二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基于对教材的解读,对学情的分析,教学时可采用以下四个环节。

一、扎根文本,感知生命

语文阅读教学首先要解决“阅读什么”的问题。扎根文本,用好文本,读好文本,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前提。如何引领学生阅读文本,教会他们读懂文字背后隐藏着的人生智慧呢?这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我们不能指望在一节课中面面俱到,我们必须聚焦核心目标。

目标怎样确定?正如薛法根老师所提倡的:学生已经掌握的、读懂的,不必教;学生自己能读懂、学会的,不必教;学生读不懂、学不会,教师教了学生也未必能懂、能会的,也不必教。这课的教学,可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生命是什么?这个话题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太抽象。引领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是教学重点,也是核心目标。化解重点的办法必须立足文本,依据学情。

上课伊始,教师努力创设情境,精心选取“鲜花盛开”“竹子破土”“小鸟喂食”这三个极具代表性、极具象征性的场景,让学生驻足欣赏,用心体会。从学生们那一双双惊奇的眼睛,那一声声由衷的赞叹中,可以看出,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在学生谈感受的基础上,教师小结揭题:“一粒种子要冲破多少阻碍才能看见阳光,一朵小花要经历多少风雨才能绽放美丽,这些感人的画面,不禁让我们想到了同一个词,那就是——生命。正因为生命是如此的顽强、美好、旺盛,它才能引起作者的思考。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跟随台湾作家杏林子一同思考生命,感悟生命的深刻含义。”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紧紧围绕“生命是什么”这个问题,通过“飞蛾求生”“瓜苗生长”“聆听心跳”这三件事让学生思考。整节课,教师创设出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可感可触。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受到感染。于是,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学生感悟到:生命是飞蛾求生的欲望,生命是沙漠中的仙人掌,生命是悬崖峭壁上的一棵松,生命是砖缝中不屈向上的小瓜苗……这是立足文本对“生命是什么”的原生态的解读。

二、品读文本,感悟生命

教材提供的文本内容是有限的,仅仅是个例子,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能力的提高必须在文本的基础上进行超越。如何超越文本,打破文本的限制呢?回归生活是语文教学的必然。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脱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阅读教学将是死水一潭。这就要求教者具有一种透视文本的阅读眼光,找到文本与生活的链接点,选准切入点,在学生所不能达到的地方穿针引线,进行适时适当的点拨,让学生获得拨开迷雾、豁然开朗的阅读快感。比如,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那只掌心中的飞蛾,就是落入砖缝中的那颗种子,然后感受自己的心跳,谈感受。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面对生命,人们有两种选择:“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那我们应该做何选择呢?如何做才能好好使用生命,创造无限的价值?生活中有没有糟蹋生命的事例呢?教师再适时补充杏林子的材料,让学生走进杏林子,与作者同喜共悲。飞蛾、瓜苗、心脏都是寻常的生命,为何让作者如此震惊呢?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但仅凭三个事例无法得出令人信服的解答。在学生沉默的时刻,教师补充了作者的背景资料:作者是一个曾经对生活绝望了的残疾人。由此,学生豁然开朗,与作者产生了情感共鸣。可见,课外资料的引入必须立足文本,选择时机,在学生愤悱时,将阅读引向深入。这样,学生对生命是什么又有了深层次的思考,于是发自内心而又富有哲理的诗一般的话语便层出不穷了:生命是不屈的抗争,生命是一种希望,生命是一份坚持,生命是一种付出,生命是一种拼搏,生命是一种无私的爱……这是超越文本对生命是什么的领悟。

三、回归文本,善待生命

语文阅读教学适度扩容、拓展是必要的,但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导致“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结果。因此,回归文本就是牵着风筝的那条线,任凭风筝飞得再高,教师都应紧紧抓住文本的线。文字是帮助我们了解文本、走进文本、解读文本的重要工具和依据。只有带着学生认真研究这些符号,踏踏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我们才能对文本有真正的理解。这课的教学首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找出感动的句子;其次让他们驻足品味——抓住重点词语,细细品味,交流自己的理解;最后跳出文本——汇报自己的感悟。学生们经历了沉潜、品味、醒悟的心路历程。课文的第五自然段隐藏着作者对自我生命的深刻感悟,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本中读出作者藏在其中的言语意图。如:“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或是白白糟蹋它。我必须对自己负责。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有限的生命可以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绝不让它白白流失,要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这几句话无不包含着善待自己的生命的呐喊。通过引导学生反复品味咀嚼,学生对自我生命的认识将得以升华:生命是一种担当,生命是一份责任,生命是一种无私的爱……这是回归文本对生命是什么的自我认识。

最后,教师设计了给题目加个标点的训练。课尾的这道训练题有一石三鸟的效果:一是引发学生对文题与内容关系的思考;二是引起学生对文题的关注和推敲;三是引起学生对文本情意的回味与想象。有的学生说:“我会加两个感叹号,因为我要反复强调要珍惜生命。”有的学生说:“我会加一个问号,一个叹号,因为开始作者是在问自己生命是什么,后来她理解了生命是什么,所以用这两个标点符号,从疑问开始,由震撼结束。”也有的说:“可以先加顿号,再加感叹号,因为每个生命都可以变得杰出。”由此可见,一个文题,只要设计得当,也能生发出精彩的教学智慧。

四、拓展迁移,思考生命

生命的深处是花园,不能因一节课的结束而停止探寻。它需要我们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去发现,去体悟。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在书写着生命,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在演绎着生命的精彩,它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思考,去感悟,去谱写。这课的作业设计体现了这样的意图,设计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体现开放性、趣味性和自主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向更高的层次迈进。对生命的思考,这节课仅仅是个开始,在漫漫的人生路上,如何实现生命的价值,最终靠自己。

第6篇:感悟生命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禅悟;萨之鱼;思想;心性

禅,本意是静虑、冥想,指觉悟。悟,是生命精神的转化,具有解脱的含义。禅是修行的方法,而悟是修行的结果,都是一种生命的体验,是由心向生命体验的过渡,所觉悟的事理是通过生命的体验来升华。因此,禅、悟不可分,所谓的禅就是悟。

萨之鱼作为八零后的禅悟思想的宣扬者,其代表作《我是佛前一只鱼》是由六个部分(禅、痴、等、寻、谜、惑),五十五篇简小文章组成的短篇小说集,是以情感为主线拉开序幕,讲述人在感情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把人的情愫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示人在现实生活中对生命的感悟。在作品中,对禅悟的“入世”态度、“不说”思想、“无生”思想、“无念”思想表现得最为突出。

一、“入世”态度

入世,就是把自己的情感、得失、利弊、关系等融于现实生活中,尊重生命的规律,顺其自然,以平和的心态对人,以不苛求完美的心态对事。

在作品中,萨之鱼感触于现代小市民所面临的生存、情感、社会等的冲突矛盾所造成的精神危机,把人文关怀的思考放于第一位,寄寓他们“悲天悯人”的情怀,从他们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去表现清静的禅悟。《我是佛前一只鱼》中美锦良城、大海与淡水鱼的爱情、冰淇淋咖啡为爱痴狂等等,洗涤了现实生活的污秽,柔软我们的心灵。作者执着地相信万事万物的生长变化总是会尘埃落定,以一种积极的“入世”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世事百态,有希望、有期待、有不舍、有追寻……总是在无缘的结局中守望着。

释迦牟尼说: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他一定教会你一些什么。萨之鱼基于对市井小人物挣扎生存的状态,伴于人文关怀的思考关注着现代人所面临的种种问题,面对的生存、生活、情感……从而收获禅悟思想中“入世”的真谛,以一种积极的态度迎刃而上。

二、“不说”思想

不说,是禅悟中道第一义谛,即不能说的意思,很多事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自己去悟,去修心。

萨之鱼《我是佛前一只鱼》中突出的主题是缘起缘灭,皆有因果。我的尘心,你不知,佛知。众生万物各有定数,各有各的发展规律,所谓“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各人所领略证悟的深度不一,所得禅悟的思想也是不一样的。文中那尾鱼本应该自由地游弋在佛前,却动了凡心,于是沉沦,从而万劫不复,长成了心底的一根刺,时不时地扎在心上,疼得刺骨,像禅,欲说还休,欲罢不能。世间万物是依靠心灵去感受,亲身所经历的无法改变,“不以宠辱为惊,不以慈悲为怀,不以等待为痴,不以记得为伤,不以忘记为药”,世事百态,要用看、听、触、感去领悟,用心体悟。

萨之鱼《我是佛前一只鱼》中结局都是没有结局,给读者造成一种悬念,以此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使读者自己去领悟,展开心扉去感受笔下事、物的所蕴涵的道理。

三、“无生”思想

无生,谓没有生灭,不生不灭。一切事物与现象(法)的本质为空,空不是空无所有,不是虚无,而是通过物质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自性的形式。生与灭相对,离因缘而永久不变的常住存在为无为法,无生无灭、不生不灭。

本是佛前欢快游弋的那一尾小鱼,只因佛低头看我的那瞬,触动了我的凡心,我化为曼妙的女子,佛化身的主人赐我一段良缘,然而终究逃不过人妖殊途的天命。我哀恳佛,可否看在往日情面让我自寻一处良好归宿。佛应允。于是我成了佛前的那只木鱼,终日遭受他人敲打的疼痛,日日夜夜陪在佛的身边,无生无死。

萨之鱼推崇对万事万物都要执淡然之态,认为人是佛性的回归,于虚幻中正确认识自我,明确正视自心,认识到生命本是一场虚无,自己认为是什么就是什么,透过观照,发现所有的一切就像剥洋葱,一层一层地剥下去,剥到最后一层,才会发现,原来什么也没有,即使从梦中醒来也能持之以恒地面对眼前的一切,人的一生,本来一半都是在梦中度过,静看人生,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淡然,岁月安好。似那尾鱼化身为虚心的木鱼,放空了,容纳的才会越多。

四、“无念”思想

无念,意为没有杂念、邪念。如同世间万物的现象,不在所遇到的事物现象上生执著之心,自我的心念是超越了一切事物现象,心念除尽灭亡,一切都无谓了。

第7篇:感悟生命的作文范文

1.模式尝试

体悟式阅读教学的两种模式尝试。

(1)对话。在品味语言把握思路的基础上,通过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已有的积累、生活经验与作者对话:即“力求身临其境,感受作者心灵的波动”。

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时,阅读的重点应是:

①对“月亮”和“荷花”的印象。(导课)

②月色下的荷塘如何。(感知文本)

③荷塘上的月色怎样。(感知文本)

④作者有哪些感受。(感知、研读文本)

⑤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研读文本)

⑥你怎样理解作者的感受。(感悟——文本生命和自我燃烧)

经典既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一个时代人文和语文的顶峰,这些作品思想内蕴丰富,语言文字精致,像取之不尽的宝库。体悟文本中生命是基础,感悟生命的意义是目的。从感知、研读文本到学生的独特感悟,文本中的和学生自我生命发生燃烧,从而产生出人文的结晶。学生在与文本、教师及同学的对话中,语文课“工具性”(感知、积累和研读)和“人文性”(感悟)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2)自我角色化。与文本中人物一起经历、体悟所有的事件和活动,与人物同喜同怒、同哀同愁。即“自我角色化”。

在美国的理论中,有一个“自我角色化”理论,是指欣赏者在阅读作品时,常常会不自觉地把自我等同与作品的一个甚至几个人物,随着情节的发展,欣赏者在内心与人物一起经历、体验所有的事件和活动,与人物同喜同怒、同哀同愁。在“自我角色化”的过程中,文本生命和自我生命融化,会起到真正有效的人文教育。

学习中,学习者不只对作品内容“自我角色化”也可对自然和社会中一切学习对象,都进行“自我角色化”。实际上,这是学习主体心理上的角色认同和情感迁移,即在体验中,“角色”与“我”的心理距离缩短,乃至最后消失,进入“物我同一”或“主人公即我,我即主人公”的境界。这种把自我移入到对象中、与对象融为一体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对这一学习主体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大大缩短,甚至接近于“零距离”,既能直接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进行体悟,又能间接地获得关于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检验和知识。

语文课本有很多叙事性的和富有情意性的文学作品,在教学中,对这些情意性、叙事性的文学作品,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主体“自我角色化”,实际上也就是“角色认同”和“移情”,将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等移入作品内容之中。

2.方法尝试

创设情境,激活生命。在常规的课堂教学环节中,每一节课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引入。教师如果能把课堂引入的环节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结合起来,就可以在课堂之始初步构建注意体悟的学习情境。出于这个环节处于一节课的起始阶段,所以它也正是调动学生情绪进入良好的课堂状态、提高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营造和谐课堂氛围,能使文本生命和学生学习生命都得以激活。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教师来说,如果抓住了引入的环节,课堂教学的效率就等于提高了一半。学生如果能通过引入的环节,有了学习的积极性,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就会形成“我要学”的学习气氛,并且会自觉地把这种求知欲贯穿到整个教学环节中,使学生的学习生命得以激发。

第8篇:感悟生命的作文范文

关 键 词:生命 人生 苏霍姆林斯基 新课标 天地宇宙 本质

2011年我国《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稿)》制定并发行。这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有益之举。在文中《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了本学科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热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对社会、国家、世界有见识和负责任的合格公民。”

现在的中国生活在地球村里,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经济文化错综复杂。而自近代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自身文化传统的断层。这些都造成我国今天的道德迷失。许博渊2010年《重建道德靠什么》一文中写到:“我国社会道德的滑坡是一个无法否认的现实,但滑坡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重建道德,却人言人殊。”对于生命与人生,我们都想把握住属于本体的东西。然而这又是一个全世界没有定论的东西。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热爱生命,留住时间的量去求索生命;同时感悟生命,以提升生命的质。没有对生命的热爱,生命之火会随时熄灭;没有对生命的感悟,生命的空间将万古漆黑!

萨特说过,物的本质先于存在,而人的存在先于本质。所以,人有创造生命的可能,正是这种可能给予了人生命的意义。

身为农村中学的一名思想品德课程教师,我应该给偏僻闭塞冷寂单调的农村中学的孩子打开一扇人生与世界的窗,把他们从电视、游戏、和懵懂的消磨时光中带入生命的大世界。

热爱生命与感悟人生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对人生的感悟,就没有对生命的热爱。所以热爱生命就需要对人生的不断感悟。所以,一个老师特别是一个思想品德课程的老师应该有相应的人生生命的哲学素养。并且有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我经常增加自己这方面的学养。古今中外的都看看都了解,就会发现生命形态的呈现千差万别。但是,人最初最基本的目的仍然是生存。关于生存的哲学就千差万别。就古代讲,古希腊以美为目的,这是我们中国人难以想象的。一场连绵十年惊天动地的特洛伊战争的唯一原因竟然是为了一个叫海伦的美女。而中国的类似的战争只有为争夺鸠摩罗什而由苻坚的派大将吕光出西域伐龟兹这场战争,而这场战争的目的是学术之战。中国的哲学源头是巫。这是鲁迅先生的观点。后来由巫衍生出道。然后在战国形成道家儒家墨家法家等“百家争鸣”的形势。后来秦时的法家,汉初的道家,汉武后的儒家,以及汉末进来的佛家,最终中国在宋形成各家的汇流。直到1917年新文化运动西方思潮两大阵营的涌入。由此,形成对学生全身心的引导。

今年夏天学生淹死的现象层出不穷。从百度中我选了一例:

红网新化站8月2日讯(分站记者 新轩) 8月1日下午3点30分左右,新化县温塘镇晏家中学5名学生结伴到车田江水库大寨桥码头附近游泳,不幸溺水身亡。

获知信息后,新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立即指示进行全力搜救,确认溺水身亡后,迅速组织温塘镇党委政府、县公安局、县教育局等部门赶赴现场调查和处理有关事宜。县委书记胡忠威、县长邓光吕迅速组织在家的全体县委常委和相关职能部门召开紧急会议,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班子,安排部署相关事项的处理工作。

事情的具体情况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

这个例子(其实远不止这例)我们自身有对人生的感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悟,但有一个感悟是相同的:热爱生命。马上就要开学了,我现在就在准备以这些新闻为背景的主题研讨:珍爱生命。同时,假期也进行了家访。学生们至少可以感悟到毕淑敏的那句话:“生命有不堪一击的脆弱!”。人要生存,但是生存是有危险的。有那些危险,感如何应对?这些问题会让我们的学生打开保护生命的知识之海。也会唤起学生的生命意识。哲学思维好的学生,还会激发对生命和人生的深层次思考,增加生命的质感。

面对生命的脆弱,人生应该如何度过?这个问题的提出,会引出许多现实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会让学生主动地触及课程,触动生命。譬如:生命如此不堪一击,我们是不是该及时享乐?繁重的学习还有没有必要?如此勤苦的学习,能获得生命的永恒么?学习好和学习差真的很重要吗?怎样的学习能让我们获得生命的乐趣?生的乐趣究竟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在将来?我们要如何面对我们身边的人?人生的过程会遇到许多的道理,到底听从于谁?标准何在?老师要引导,并且老师还要给学生做榜样。供给学生进行人生思考的活的样本。

生存下来后,我们也要感悟人生。只有感悟人生,才能实现生命的价值。这就要考虑人与家庭,社会,世界,天地,宇宙的关系了。这个范围更大,老师的人生经验也有限。各自的人生定然有各自的领悟。但是,老师可以引领方向的。正是在这样的方向上,才体现出老师的价值。老师以自己的生活模式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影响学生的人生的方向,这是很不容易的。在今天功利化的大环境,老师要做到这些更不容易。老师要把学生带入宇宙人生的大景观中去观察。苏霍姆林斯基在《教给学生观察》中写道:“应当指出,在一些学校里,并没有把观察看作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看作是发展智力的途径,而且把它看作解释某些课题和章节的一种手段”;“请你教给学生观察和看见周围世界的各种现象吧。当自然界那里发生转折的时期,请你把儿童带领到大自然中去,因为这时候正发生着迅猛的,急剧的变化:生命在觉醒,生物的内在的生命力正在更新,正在为生命中的强有力的飞跃积蓄精力。”

生命现象不是只有人类才有。我们要从万物的生命中去观察,这样才能真正的感悟自己的生命。只有这样的不断感悟,才能不断地接近生命的本质。人生才会展现出绚烂的美景,人生的意义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科学教育出版社1984年6月第二版《给教师的建议》;

2. 中学学科网2011年《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稿)》;

3. 萨特著艾珉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萨特读本》2012年北京第一版;

4. 刘再复著三联书店出版《红楼哲学笔记》2009年7月北京第一版。

姓名:胡兴伟

第9篇:感悟生命的作文范文

一、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我们的课文篇篇都是文字隽永、文质兼美的佳篇,有描写大自然风光的、有讴歌世间真情的、有阐发客观真理的……构成了色彩斑斓的语文百花园。漫步园间,我们要留心周围,及时采撷一些缤纷的生命小花,馈赠给学生。面对蕴涵丰富的课文,我们要善于挖掘文章的内涵,筛选适合进行生命教育的内容。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就是在描述爱与信念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在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他的同学。在歌颂伟大父爱的同时,我们更深一层地看到了:正是因为爱和信念才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儿子和他的同伴,14条鲜活的生命在被挖掘了38小时后终于获救。教学中我向学生提问:是什么让这些孩子能在废墟中活了下来?学生纷纷发言:是他们顽强的毅力,是那位可敬的父亲给予他们的希望……这个故事让学生体会到,有自信、有毅力的人就能去与死神抗争。它带给学生的是对生命的珍爱和尊重。借机我又让学生说说在汶川大地震中同样感人的故事,让我和学生一起感悟大爱无疆的人间真情。

二、让学生通过感悟来体味生命价值

我在教课文《江凡》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江凡为什么由恐惧害怕变得勇敢起来,你有什么体会?”同学们通过激烈的讨论、交流,说出了各自独特的感悟、体验:“我觉得,虽然我们很少会碰到象江凡那样的险情,但我们有时也会碰到复杂、危险的环境,我们只有勇敢地接受锻炼,才能坚强起来”;“我体会到,人在生活中总是会碰到困难和挫折的,我们不能向困难低头,而要在困难中锻炼自己,这样我们才能健康成长”。语文教育的落脚点就是要让学生在体味和感悟中获得对人的生命意义的理解,从而学会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三、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会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生命教育是触及心灵的教育,是感染灵魂的教育。语文教育就应该是这样的教育。在语文课上,除了阅读文本,我也经常通过表演课本剧、分角色朗读等各种方式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感受“真实情景”中人物的各种情绪,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在实际体验的背景下,理解别人的需要和处境,进而学会体谅别人、尊重别人。例如在教学《天鹅的故事》中老天鹅破冰的时候,我让学生高高举起拳头然后反复重重地落在桌子上,学生没来几下就觉得受不了了。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想象血肉之躯从高空重重地砸在极冷极硬的冰上感觉,学生都说太残忍了,老天鹅这位破冰勇士太伟大了,一个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渺小,但是却能够迸发出如此耀眼的火花,生命值得尊重!在课外,我让学生读贝多芬,读张海迪,读海伦凯勒,读他们身体残疾仍续写生命的勇气,读他们身处逆境生命之花仍绚烂绽放的奇迹,读他们身上浓浓的对生命无比珍惜无比眷恋的情愫,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所有的生命都值得珍爱。

四、在习作中畅谈,让生命意识得到体现

写作,可以促进学生思考生命问题,从中体会生命的伟大、生命的可贵、生命的可敬,体现生命的意义,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自由地抒写自己的生活,倾诉生命情感,表达生命意志,释放生命张力。例如: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在写作前,教师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整体把握梗概内容,浏览精彩片段;感悟鲁滨逊面对厄运时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他在荒岛上的非凡经历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所悟和同学交流:人的一生,不会是一帆风顺韵。在生活中,不确定因素很多,会有坎坎坷坷。当自己遇到困难、遇到厄运时该怎么办?是一蹶不振,还是学鲁滨逊一样,直面现实,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增强跟困难作斗争的信心。最后把自己的看法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