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感悟生命的文章范文

感悟生命的文章精选(九篇)

感悟生命的文章

第1篇:感悟生命的文章范文

维度一: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

观察是感悟的基础。走马观花,对外界事物没有深入细致的观察,是永远不可能有什么感悟的。指导学生学会观察,通过观察,从事物的表面看到内在风采和神韵,然后在内心深处引起感情的波澜。在一般人的眼里,山是静的,但在南朝文学家吴均的眼里,它“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在这里作者写出了山的内在神韵。同时作者还借助自己的视听感觉,写自己内心的感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返。”这就是吴均在他的佳作《与朱元思书》中的观察和感悟。在有灵性的作家眼中,无生命的事物可以变得有生命、有思想;静止的东西可以活起来,可以与人对话。

维度二:要有一颗真挚的爱心

拥有一颗真挚美好的心灵是感悟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对生命和大自然的热爱,宗璞就写不成《紫藤萝瀑布》;朱自清先生的笔下也不可能出现那样多姿多彩、充满生机的春天;当然也不会有杏林子由寻常小事中感悟出的《生命,生命》。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世界因爱而美丽,因爱而生动。朱自清的父亲“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跨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时的背影;林海音的爸爸下雨天从包袱中拿出来的花夹袄和两个铜板;还有莫怀戚散步时蹲下身子背母亲的动作。这些都是非常普通的人物事情,但是因为渗透着真挚的爱心,文章才非常感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从这些千古名句中,可明显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感悟中的作用,这些都缘自作者的那颗爱心。

维度三:要有一颗敏感的心

著名的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怎样才能有所发现?这就要求我们对外界事物要敏感,善于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时时注意自己心灵的触动。时间长了,就会注意到那些不经意发生的现象。如:地上的一阵风,天边的一朵云,田野里的一朵小花,朋友的一个微笑,父母的一个眼神,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物都可以训练人的感悟能力。著名词作家乔羽老先生创作的《思念》,被毛阿敏在1988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唱红。主持人马东曾采访乔老,这首歌中的“蝴蝶”是否真的在生活中出现过,乔老回忆:有一天,他坐在阳台上晒太阳,一只蝴蝶落在他的窗前,后又飞去远方的花丛中。于是敏感的他灵感大发,写下了开头两句:“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作家杏林子,夜晚在灯下写作,一只小小的飞蛾让她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所有这些,都是作家们用一颗颗敏感的心灵捕捉到的。

维度四:要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思考就没有感悟。没有深入的思考,对事物的认识只是表面的,肤浅的,是不可能深刻的。如果没有思考,莫怀戚不会在很平常的散步中领悟到自己作为中年人的“责任重大”;如果没有对生命的思考,杏林子就不会对一只飞蛾和一粒香瓜子做那样入微的观察,引起心灵强烈的震动,从而产生对生命的感悟。

可见,善于思考对提高写作能力是多么重要。中学生的作文是习作,但它同样离不开作者的思考、想象,没有思考的作文是苍白的、空洞的、没有生命的,读起来更是乏味的。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平时多问几个为什么,要经常回味曾经经历过的一些人和事,从中悟出人生的道理。

维度五:要有一种虚心学习的胸怀

第2篇:感悟生命的文章范文

写一写你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也可以是你自己了解到的或身边发生的热爱生命的故事。

【写作斑马线】

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写下来,要写出自己从中获得的感受和启发。(比如,这种现象或这件事让你对生命有了怎样的认识和感悟。)

【审题小橘灯】

本次习作内容广泛,可以利用课本中的资料,也可以另选角度来写;要学会借鉴本组课文在表达方式上的共同特点,也就是——由一件事情或某一生命现象引发思考,来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我们可以借鉴这种表达方式来写,把自己选择的人或物中最能打动人心的一件事或一个场景或一种生命现象写下来。如:

(1)要突出残疾人热爱生命,我们可以选取主人公如何刻苦练习书法的事情,然后加上自己对这件事的思考和认识。

(2)要突出辛勤的农民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我们可以选取烈日下农民不畏一切艰辛劳作,以及看到秧苗茁壮成长的欣喜情景来写,并加上自己从中得到的认识。

【下笔闯迷宫】

要想写好本次作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在写作视角上:你可以写出使你感到生命可贵的有哪些事;可以写出你是如何珍爱自己(或他人他物)的生命的;可以写你对生命的理解、认识和感悟;可以写“生命”从无到有再到无的历程;可以写生活中某些人是如何不爱生活的,然后提醒读者要热爱生活……既可以选以上方面之一,写深写透,也可以综合以上几方面写,只要最终能表达出 “要热爱生命”这个中心就可以。

(2)在写作内容上:既可以详细地记叙一件你所经历的事情,也可以采用详略结合的方式写几件事。不论写一件事还是多件事,都要围绕一个中心,说明一个与热爱生命有关的道理,这是最关键的。

(3)在写作对象上:既可以写人的生命,也可以写动植物的生命,还可以写宇宙中一切没有生命的物体的“生命”。选后者写,可能更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当然要想写好比较难。

(4)在表达方式上:既可以把自己对生命的热爱之情、赞美之意,融入到记叙之中,融入到文章的字里行间,也可以在文章结尾处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发出对生命的赞美、热爱和讴歌之情。

(5)为了使文章更有深度和力度,焕发出强劲的“生命”力,可以搜集一些关于“生命”的名人名言或伟人的事例,巧妙地穿插在文章之中,这样会大大增强你的作文的文化含量和价值,使人更受教益。

【写作禁行区】

“生命”是一个宏观的概念,谈生命的感悟,可以有感而发,但要基于某种现象或事实。若脱离事实谈对生命的感悟,只能是空谈,这样感悟也就失去了意义。

【素材集装箱】

九死一生 亘古不灭 好生之德 命中注定 命世之才 生不逢时

我在每一天里重新诞生,每天都是我新生命的开始。

——左拉

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过,这短短的一生,就太长了。

——莎士比亚

游鱼沉默于水中,野兽喧闹于大寺,飞鸟在空中歌唱。可是人啊,它具有海洋的沉默,大地的喧吵,与天空的乐章。

——泰戈尔

第3篇:感悟生命的文章范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生命教育 生命哲理

初中语文学科有较大的人文性特点,正是因为这一显著的特点,为初中语文教学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明白生命的珍贵,强化学生尊重生命及珍爱生命的意识[1]。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呢?下面将进行具体的探讨。

一、利用初中语文教材进行生命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十分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教师应该积极利用初中语文教材中富含生命教育价值的素材,着重突出爱与生命这两个贯穿人生始终的教育主题。

(一)利用教材帮助学生感悟生命中亲情的温暖。

迄今为止,还有很多学校在教学中没有建立专门的课程进行生命教学。但是若是在语文教材中仔细挖掘,便能找出许多与生命中亲情相关的文章。教师要积极地利用这些文章让学生认识到亲情的温暖与珍贵。比如说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文中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教育学生,让学生学会推己及人,感受在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与爱护,从而使学生领悟到亲情的可贵,明白在今后的生活中,亲情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二)利用教材帮助学生领悟生命中友情的珍贵。

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群体中的成员,同时每个人都无法脱离生活中的各种群体。在社会群体中,朋友是特别重要的一部分,真正的朋友不仅可以同富贵而且可以共患难,缺少朋友的生命,便是不完整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与友情相关的文章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比如教师在教授《羚羊木雕》一文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深读文章,了解故事发生的前因后果,从而找出文章的主旨内容――友情。在这篇文章中不管是作者还是作者的朋友,都是为了对方心甘情愿受到责罚的,他们之间的友情非常纯粹,没有任何复杂的因素,实属难能可贵。教师通过教学,要让学生领悟到文章中最深层的内涵,让学生领悟到生命中友情的珍贵。

(三)利用教材帮助学生感受生命中师生情的真谛。

教师在学生的生命中一直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授学生做人的原则与道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教材帮助学生感受生命中师生情的真谛,学会感恩教师的无私奉献。比如在教授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一文时,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文章了解到藤野先生对于鲁迅的帮助是无私的,同时,鲁迅对于自己的老师也是充满感恩与怀念的,从而让学生学会尊敬与感谢自己的老师,感受到生命中师生情的真正意义。

二、在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生命中的哲理

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是教师带领学生探索生命哲理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分析文章,创设情境,以及利用故事情节等形式引导学生感悟生命[2]。

(一)进行教学情境创设,营造生命探索的良好氛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然后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对于生命探索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于情感的体验感悟。比如教师在教授《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可以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通过提问让学生自己体会。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我”给于勒叔叔小费这种基于亲情呼唤的行为是否正确?从这些行为之中可以看出“我”是怎样的人?文章中对于亲情有着什么样的观点?通过问题的设置,在课堂中形成良好的对于生命探索的氛围,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寻找出生命中各种重要的存在。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应该是一种具有丰满人性的及人道的教育,要在语文教学课堂中让学生学会探索人情,了解人性,就一定要关爱学生,让学生在和谐及充满爱的氛围之中领悟生命的尊严及贵重。

(二)利用故事情节,带领学生体会生命的内涵。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都有很多故事情节,包含很强的故事性。初中学生好奇心与探索心都是较重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好奇心,借助故事情节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内涵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探索生命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在教授《愚公移山》时,可以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解文章,从而引导学生了解当愚公遇到困难时的心情及解决问题时的努力与付出,最终启发学生思考生命的内涵,让学生明白:人只要活着,生命只要存在,就一定要勇敢地追求,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三、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选择正确的道路,强化生命意识,获得更好的发展,还可以为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创新教学途径,达到教学中育人的效果,更好地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第4篇:感悟生命的文章范文

一、题目:直接明了型,如“读×××有感”;感悟抒发型,如例文的题目。

二、开头:可从介绍书的主要内容或故事梗概入手,也可从几句简单的感悟入手,引出下文,注意简洁明了。

三、书中有感部分:抓关键词句谈感受,或提炼自己感受最深的章节、片段,深入挖掘。

四、升华主题部分:联系相关的人和事,或回忆自己的亲身经历,增强文章的现实力度和感染力。

五、结尾:读”是基础,“感”是升华。结尾要呼应开头,点明主题,照应标题,使文章完整有深度。

你注意过石缝间的生命吗?也许,那只是一簇簇无名的野草,一朵朵不起眼的小花,它们实在是太渺小了,可你留意过它们的根和精神吗?

它们的生存条件比那些生活在平原沃地上的植物差得多了,可它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生存,反而是在细小的石缝间努力追寻着生命生存的土壤。上天对它们是多么的不公:烈日暴晒、暴雨摧残……可是,它们坚定着心中的信念,果敢地拼搏出了一小块属于自己的领地!寒来暑往、冬去春来,它们只能从雨水中得到一点点滋润,从阳光中得到一点点温暖。然而,在这种恶劣环境中向上拼搏的生命却拥有了非凡、强大的根系,那或粗如巨蟒,或细如草绳的根,从一个石缝扎进去,又从另一个石缝钻出来。

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动人的、壮丽的美!先前对它们产生的不屑早已荡然无存,惊讶、感动、敬佩在心中陡然升腾!是啊,只有那些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的生命,才会拥有比常人更强韧的生存经验和应对能力。司马迁、阿炳、海轮・凯勒等对生的渴望与对命运的抗争就证实了这点!生命,正是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锤炼自己,成长自己,直到最后完成自己,升华自己!

在石缝中向上生长的小花、小草都能拥有如此顽强的拼搏精神,我们却不能将这样的精神发扬光大,这是多么令人失望啊。平日里遇上一点点困难,我们就会驻足不前,甚至抱怨上天的不公和别人的偏见。顿时,自责的涟漪又在心中荡漾开去……如若我们拥有这些生命的精神,我们还有什么难事做不成呢?

石缝间的生命是毅力和意志最完美的象征,它给一切生命以鼓舞,以示范。作为青春年少的我们,更应该去努力追寻属于自己生命生存的土壤,让生命之花绽放异常夺目的光彩!

以问句开头,引出下文,既能呼出主题,又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以“读”入手,从现实感悟出发,写出自己对石缝间的生命的理解,夹叙夹议,理解深刻。

联系生活中的名人事例,由物及人,更好地写出了生命的力度,升华主题的同时,也增加了文章的厚度。

第5篇:感悟生命的文章范文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对话 生命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0-035

“生命”不仅仅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更是语文教学所要表达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精神气质,贯穿着整个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语文课堂,呼唤着生命的对话。只有站在生命对话的高度去审视语文,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散发出人文的情怀,在真情的对话中充盈着生命的活力。

一、生命――在心灵对话中提升

泰戈尔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是的,教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生命是教育的起点,也是终点。“回归生命本源,激发生命成长”是新课程的最新理念。它呼唤人性的复归,呼唤对生命真挚而又细致的眷顾。如,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我要求学生和我反复地品读课文,反复吟诵小男孩的话:“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通过与课文、与小男孩的心灵对话,孩子们深深明白了:鱼都在乎生命,何况人呢?这样的课堂,师生间开启了一段美好而又愉悦的心灵旅程。心灵在此相遇,情感在此相融,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升。

二、生命――在真情对话中喷薄

语文学科是小学课程中最有富情趣和灵性的学科。它的每一个词语,都烙满着历史的脚印,充盈着生命的气息。因此,我们呼唤生命课堂。而生命课堂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平等、民主的对话过程。如,教学《搭石》一文时,我向学生提出了质疑:“搭石,只不过是小溪中几块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石头,为什么在作者刘章爷爷的眼中它是那么的美?为什么他说‘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独特的风景?”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带着心中的疑惑走进文本,用心去品味课文中那质朴的语言文字。两节课80分钟,我引导孩子们对课文中“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这三个重点句子,进行反复的品读、感悟,让孩子们与文本、刘章爷爷进行真情对话;与同伴、教师进行真切交流。这样,在情真意切的朗读中,孩子们感受到课文中字里行间所散发出来的浓浓深情;在热烈的讨论中,孩子们体会到“搭石”的美。这样的情感、感悟,让知识化为涓涓细流,滋润着学生的心田,生命也在这样的真情对话中喷薄。

三、生命――在灵动对话中厚重

让语文课堂拥有“炉边谈话”般的温馨与真诚;让语文课堂释放出生命的灿烂,洋溢着生命的温情,撒播出幸福的阳光,这样我们就能从语文学科中感受到生命的优雅、个性的张扬。这样的语文才真正抵达每一个人的心灵,进入我们的生命。

如,在教学《最大的麦穗》时,我让孩子们一边读书,一边画出描写弟子们摘麦穗时的动作、神态和心理的语句,认真去体会并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样孩子们通过读课文、画句子,得到了很深的感悟。他们从“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体会到弟子们的犹豫不决。在相互对话和交流中,孩子们终于明白:正是弟子们的犹豫不决,使他们失去了许多良机。孩子们又从“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中领会到弟子们的不知满足,从而深深体会“只有不随便放弃,才不会错失良机”这一人生哲理。文章最后一段是这篇文章的重点,也是难点。如果没有以上教学环节,仅仅靠死记硬背,填鸭式地把道理硬塞给学生,他们就不能真正地理解。于是,在以上环节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结合自己身边的实际事例,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感悟,从而加深了理解。孩子们因为有了以上的理解和感悟,有了以上的真情对话,都能联系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畅所欲言,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他们从寓言《挖井》的寓意“挖得再多也没有用,没有水那不能叫井”,从当下年轻人找工作不断跳槽,做事缺乏耐心,而最终错失良机来表达自己的理解,从而加深对最后一句话的认识和理解。只有这样的课堂设计,学生的“感悟”才能与“对话”共舞,“激情”才能与“理性”齐飞,生命才能更加厚重。

第6篇:感悟生命的文章范文

关键词:感悟 想象力 文化积淀 语言提炼

情感释放从事语文教学多年来,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女同学的语文一般比男同学强,写字好的比写字差的强,读书流利的比读书磕巴的强,一二个月不上学的语文考试成绩不一定差……”这些现象的背后原因是什么呢?经过观察思考,我认为:一个学生语文成绩的高低,与他对语言文字感悟能力的好坏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在平日的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学生“悟性”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两句出自曹操的《观沧海》。“太阳”表面上看上去不大,但稍有点地理知识的人都知道,它比我们看上去一眼望不到边的地球不知道要大多少倍,太阳和银河系相比,那更是沧海一粟,学生通过联想想象自然就会明白这“沧海”有多大,就会感悟出作者通过描写沧海之大,运作不息的太阳、月亮与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写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派。天连水,水连天,浩荡的无边无际,实在壮观极了。只有展驰骋的联想想像,才能把握住作者创设的宏伟境界,理解曹操东临碣石,展望未来,一统天下的这种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学生具有这种联想想象能力,再遇到一些问题就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寻找一些相同点,加以整理,问题也就解决了,久而久之的训练,悟性也就高了。当学生听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句时,怎能不联想到一幅充满柔情与生机的江南水乡;当读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时,又何尝不联想到大漠的雄浑苍凉。

二、联系历史背景,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有些文章离我们比较久远了,鉴于学生阅历尚浅,你不做一个背景介绍,他也是很难理解文本的。

“花和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是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中的一句话。你只有联系历史背景:经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拨乱反正,神州大地重又勃发生机,欣欣向荣。紫藤萝兰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灭,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作者回顾花和人的命运,悟到这句话,告诉我们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河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走后不能老让悲痛压在心头,应该面对新的生活,振奋精神,以昂扬的斗志投入伟大的事业当中去。只有联系到作者写花实则写祖国和自己的命运,才能把握住作者的心曲。

三、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和文化积淀。要引导学生坚持每天读书。要求他们在读书以后,把书中精彩段落、句子、词语摘抄下来,同时练习写读后感,平日也要坚持写日记。自己读多了,写多了,自然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也就上去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谁的记忆里没有保持着可以‘信手拈来’的基本原理,他到了少年时期就会出现思维不清楚的现象——即他的的思维是紊乱的,这一点将对他全部的智力生活打上烙印。”

四、加强关键句子的筛选整理和提炼。准确理解词语不一定就能完整理解一个句子的含义。只有抓住关键句子关键词,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语言感悟能力。

对于关键句子准确而透彻的理解,并非易事,更何况大多是难句,对不同形式的句子采用不同的对象和方法是解决这个难题的关键。关键句中的长句成份多结构复杂,逻辑性很强,但凭直觉感受难以奏效,因此“化长为短,化繁为简”,“先主干、后枝叶”是一条最有效的办法。

五、情感释放是感悟的“催化剂”。我们只有对事物寄托情感,才能撷取到蕴含其中的道理,也就是“感悟”。我们把这种情感的酝酿膨胀传出到文章中,会大大缩短扑捉意象的时间,加快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如《热爱生命》一文,只有把你对生命的情感注入到文本中,就会体会到作者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命。“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这是说“因为好好的享受生活,对死亡就不会感到遗憾”,“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关心程度而定的”,这是说“关心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可贵,才能更好的享受生活的乐趣”。我们就要抓住这个感情释放点,给学生创设情景,诱导学生进入文本,充分挖掘课文的思想内涵。

六、注重学生的形象直觉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人们在学习时依靠视觉、听觉和脑力活动能够突然产生活泼的生机盎然的发现,这就是一种感悟。

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让学生到台前表演父亲“蹒跚”爬月台给我买橘子的情景,进而体悟父亲对“我”的拳拳之爱。引导学生形象直觉思维,从中看出父亲的艰难。在此提出一系列的问题:父亲买桔子为什么费劲?作者为什么一定要穿过铁道?作者看着父亲买橘子为何流泪?学生稍一动脑就会得出答案。父亲年迈,爬上爬下,步履蹒跚,动作艰难,视觉中的背影和内心的触动下,眼泪禁不住流下来,父爱子,子爱父,作者的心理活以此来烘托父亲买桔行为的艰难,达到了一个特殊效果。因此我们在讲解时,相机引导、适当点拨以调动学生的直觉思维,促成他们的感悟。

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这样,学生才会对语文有着浓厚的兴趣,将学习提上一个更高层次。

参考文献:

第7篇:感悟生命的文章范文

1、指导学生品读欣赏生命部分(12-17),品味文章精美语句,感受语言美。

2、体会作者构思,发学生联想,感悟生命美。

3、归纳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教学设想:

通过欣赏,使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感悟生命美。引导学生以欣赏者的心态感悟生命、品味生活的细节,延伸文本,寻求材料外的感知。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有一样东西,无论你是富人还是穷人,无论你是权顷天下还是一介平民,你只能拥有一次。(生命)

生命——每个人都平等的拥有一次,但每个人都可能以不同的姿态面对生命,不同的姿态将决定一个人拥有生命的质量。我们该如何面对生命,让生命变得更为美丽。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作者从什么时候开始思考生命的?作者对生命有怎样的认识?

2、作者认为应该怎样享受生命、把握生活?你能否理解她的想法?

三、紧扣标题,分步研读

1、结合思考题1,研读作者对生命的思考部分(1-11)。

认识死亡――亲历死亡――感悟新生

作者在这几件事中,对生命的思考逐步深入。通过的生命的深入思考,作者才开始了对生命的欣赏,思考生命是欣赏生命的前提。

2、结合思考题2,品析欣赏生命部分(12-17)

①学法指导

这几段文字,文质兼美,如何鉴赏?

归纳:读,读出感情、处理好语速、语调等;品,品味语言美;悟,

联系自我,获得一份属于自己的感悟。

②交流学习

品读13-15段作者对生命中细节的欣赏

学生自由朗读、品味、共同交流。

③朗读体验,教师激励性评价。

四、拓展文本,感悟生命

通过欣赏,我们感受了到了生命之美,生命中这些小细节在作者的笔下是如此的优美,让人怦然心动。这是因为作者以一种欣赏的心态观望生命,所以生命是美丽的,生命本身的存在就是希望,生命中的那些成功与失败、荣誉与耻辱、高尚与卑下,都是一本不同内容的书,活着,就是一首好诗。人的一生,就是由无数个细节组成的片段连在一起的,那些细节,或过后忘记,或永远深刻,或不自觉地重复和些许变化,这些细节常常会温暖着我们的心,比如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片段。那么让我们一种欣赏的心态对待生命,请同学们模仿作者的手法,写一段对生命中小细节的感悟。

学生仿写、共同交流。

六、情感共鸣,教师小结

第8篇:感悟生命的文章范文

在科目学习中,特别是语言学科的语文学习的授课和学习中,教师是可以通过语文教学的实践引入生命教育的,在语文学科的课本中,由于内容的丰富多彩,拥有关于社会的、生活的、生命的内容,就该好好利用起来进行好生命教育,那么如何能很好地融合,并在教学中开展和引入,需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语文教学实践:

1领悟课本,学会尊重生命

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能够得到生命教育首先要让他们能理解生命的意义,不是强势的填塞教育,可以通过语文课本中的一些课文来体现,让学生感受到,例如在《我与地坛》一文中,作者在双腿残废后经常跑去地坛,脱离不出死的念头,挣扎、彷徨,最后还是选择继续生命。从这一描述和最后作者的正确抉择,告诉人们,珍惜生命好好活着才是对父母亲最大的孝敬和最好的回报,作为健康的中学生,是不是更应该去珍惜眼前的生活,好好爱护自己的生命,引出反问,让学生自己思考。还有文章《猫》,由于偏见让一只小猫死去,作者深深地歉疚。对一只动物都如此重视生命,何况是人,所以生命应该是被尊重被珍视的。从这些文中提炼其中心,让学生能理解生命和重视生命,知道其意义所在。

2敞开心扉,理解感悟生命

每个学生成长的环境和接受到的家庭教育是不一致的,对于生命的感悟和对一些事物的认识是有差别的,在教师引导学生来感悟生命时,可以先了解学生的认识程度,通过一些课堂的讨论来掌握他们的认知情况。在学习胡适《我的母亲》时,文章本身要突出母亲的不容易。很多学生不知道生命怎么起源,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播放一些视频,例如女子剖腹产的视频,剪接一部分给学生来观看,生产的不容易再结合文章中的母亲带孩子成长的经历来反映生命中母亲的付出那么无私,爱那么承重,孩子对母亲都是最有感情的,可以让他们课堂上谈谈“母亲给与我生命,照顾我生活,所以我应该……”这样的讨论能激发学生最深层的情感和最真挚的个人感受,让学生知道生命本身归属于自己,但实际它承载了太多的沉甸甸的爱和付出,我们应该热爱生命,让生命在我们有限的时光中体现它正面的价值。

3写作练习,提升个人感受

在布置关于生命教育主题的作文时,老师可以不用设置固定的文章题目,可以写关于植物的、动物的、人物的,这些有生命力的都可以成为学生笔下可选的内容,最重要的是要通过教师课堂的引导和一些课文的感悟让学生能够自主地理解生命的意义。老师在布置作文时,体裁类型可以不做限制,任由学生发挥,主要是他们能突出生命这一主题就好,当然也可以是根据某个电视节目、某个新闻事件的观后感,让学生自由发挥,看看学生的真实认知。当然从这些作文练习中,老师也可以及时地发现一些问题,学生是否在此认识上是积极的是正面的。在中学生阶段,本身除了要关注学生文化知识的掌握之外,也应该留意他们思想意识的成形和心态内心的感受。老师从作文中发现有学生对于生命有消极认识和想法时也能及时地处理和给予正确的方向指引。

4新闻引入,进行反面教材教育

在语文的学习中,除了课本知识的学习,课外阅读也是丰富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阅读选择上,老师可以引入有社会效应、度高的新闻稿作为阅读对象,既让学生拓宽阅读视野,又能进行良好的实例教育。例如,“复旦研究生投毒”事件,网络报纸的大量篇幅的报导络绎不绝,教师可以将相关新闻报导带到课堂,阅读后让学生分析,谈个人感受,这个事件不光牵涉到生命话题,还反映出现今教育中一味重视学习而忽视情感培养而发生的悲剧,老师做出分析再让学生进行思考并现场谈自己的感受,反面教材能让生命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但是这些社会新闻作为阅读材料引入课堂,教师一定要做好把关,要让这些新闻能积极有效地指引学生,而不造成负面的成长影响。

二结束语

第9篇:感悟生命的文章范文

一、透过文章的字里行间,探究文章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

在课文中,有些词语句子看似平淡,可字里行间往往渗透着作者浓郁的思想情感。教师在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感悟的基础上,应结合文本加以点拨,讲解。不仅仅只在语言文字上兜圈子,应融入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去领悟其中真挚、高尚的东西,从而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传达了古人修身律己的信念,约束人们崇尚教化,立德从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强调了德的重要,告诉人们任何时候都要万事德为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出了母亲河的蔚然壮观,启发人们民族精华要薪火相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描绘了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恢弘气概,昭示人们奔腾不竭的生命激情。德育的因素无处不在,语文教师应根据他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特点,把思想教育渗透其中,使他们得到无声无息的感化,这样就会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意愿。

二、捕捉美好形象,以美好的形象感染人、教育人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许多篇章,大多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有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终生建功立业的领袖人物,有为党和人民的利益呕心沥血、不畏牺牲的英雄模范,有为祖国建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普通劳动者,也有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舍身求法大声疾呼的人。他们的光辉形象,对学生有巨大的感染力、说服力,能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向领袖人物、英雄模范、普通劳动者学习。课文中这些人物的思想情感、精神品质和行为习惯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形象,我们老师如果捕捉得好,挖掘得深,就会使学生心灵受到洗礼,情感产生共鸣,思想得到升华,从而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三、营造美的氛围,用美来熏陶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