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意识形态发言材料范文

意识形态发言材料精选(九篇)

意识形态发言材料

第1篇:意识形态发言材料范文

1.综合材料

综合材料又被称为复合媒介或混合材料,英文中用MixedMedia表示。在艺术领域,综合材料是一种扩展创意途径及范围的有效方式,称为综合材料艺术。综合材料艺术普遍运用自然、手工及多媒体多种手段进行创作,与多媒体艺术相比,二者在信息传达方面多有糅合之处,但不同的地方也很多,主要体现在综合材料一般是以实物、拼接、组合为表现手段,而多媒体艺术常常是结合数码技术、摄影元素在其设计之中。综合材料艺术和多媒体艺术同属视觉艺术范畴,但“综合材料艺术”作品和“多媒体艺术”作品之间却是有区别的。综合材料主要在于展现空间形态的视觉艺术元素,例如在绘画中,结合纸质、木质、金属、玻璃、纺织物等材料,以油漆、油墨和拼贴等表现手法进行创作就可被称为“综合材料”的作品。相较于传统单一手法的艺术作品来说,综合材料的加入能够增添多维度的视觉效果,丰富艺术表现力,实现心理与审美感受的平衡,更具有表现冲击力,以获得广泛的受众反馈与共鸣,同时就艺术家个人而言,艺术形式上交叉组成的视觉语言更有利于作者的自我表达。

2.综合材料的情感传达

综合材料不同于其他设计元素,大多数的设计元素属于人为创造与虚构,基于人类的活动所产生,但物质材料却全线贯穿自人类起源到社会意识形成至现代文明崛起的历史发展之中,马克主义哲学里面定义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而材料就是制作工具的基本要素。回顾一下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会发现,从石器时代、金石并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这些远古时期的命名,就能想象到材料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曾经扮演着重要角色,自始至终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联系紧密,是构成现代文明不可或缺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接触与感知外界的物质媒介,这种对材料所存在的基本认知根深蒂固于我们的意识之中,类似于条件反射似的指导着我们的思维、情感与心理感受。这是平面化视觉传达所追求的信息传递效果,是图形创作的最终目的,也是综合材料的基本属性,所以作为最直观最熟悉的视觉语言要素,综合材料在艺术视觉方面能够带给人更多的亲切感和认知感。当材料被略微的或复杂的产生组合变化之时,就能带来迥然不同的视觉新奇感、感知转移与情感体验,这都是因为综合材料来源于人类生活并深入人意识底层的基础认知与基本情感之间的联系,造成了综合材料自身所蕴含的人类情感,仅在与人类情感的高度互动上便是其他艺术形态所难以具备的,也正是这种原始的情感传达艺术形式能够激发更多的创意与思维空间,既能利用既有的情感信息进行创作,也能突破创造全新的可逆的视觉认知与情感心理导向。

二、综合材料在海报设计中的情感价值取向

1.综合材料与海报设计的情感价值

综合材料与海报设计的情感价值,即综合材料的视觉与知觉心理在海报设计中的行为表现。海报设计是与知觉心理直接互动相对较多的艺术设计领域,将综合材料作为艺术创作的载体与语言,能够达到更好的沟通与更强烈的共鸣。因此,只有艺术家依靠自己的意志熟练驾驭材料,然后融入自己的思想,才能将这种艺术形态注入灵性。当然,综合材料还离不开情感性特征的支撑,综合材料与其他平面设计有着类似的设计形式语言特征,是一种物象的认知与内心情感表达的有效策略。一种情感表达需要借助某种合适媒介的支撑,这也是综合材料情感化的基础,是综合材料成为艺术家情感组成部分的有效保证。正如康定斯基所说:“精神的呼唤是形式的灵魂,呼唤使形式获得了生命。”艺术家的情感需要内在世界与外在物象的双向支撑与有机结合。

2.综合材料的审美情感属性

(1)审美与体验的认识

社会心理学中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里把审美作为一种在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认识之上的人类精神需求的高级需求。而审美在感情的范畴中属于人类特有的高级情感,也是艺术所追求的最高程度的自我实现,从这个意义层面上来说,我们的审美与精神情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我们进行审美活动时,自身情感会不自觉地流露,比如对于颜色来讲,我们都更倾向于选择有自己喜欢颜色的东西,所以审美心理对于海报设计的影响,往往不是通过视觉的理性判断,而更多的是依赖材料所带来的情感影响,而这种情感的影响,正是材料所带来的独有特质传递给了观者,并且使得观者能够与设计思想相融合,达成默契。这种审美心理的形成,是与材料相接触时所产生的感觉、情绪、反思等,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高级属性,即情感,也是最高层次的情感激发与体验。

(2)审美心理对情感的影响

这种高级情感正是由于受众对材料所带来的认识理解和心理感受造成的。而高级情感其实都是基于五感体验,即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等而得来的,所反映出来的情感包括喜悦、悲伤、害怕、愤怒等社会性情绪。谢弗(Shaver,1987)对情绪进行分类研究,提出有六种基本的社会性情绪。六种基本情绪为爱、快乐、惊奇、悲伤、愤怒和恐惧,其他的情绪都可以根据本身的含义和性质规划为这六种基本情绪之一。当我们在面对不同材料的时候,根据材质的不同也会产生情绪上的波动,从而将情绪上升为审美进而形成情感。在海报设计中,我们可以运用这种材料对设计的影响,带给观者情绪上的波动产生的情感。把体验与审美通过材料所带来的情绪表现出来,将材料所反映出来的低级情感既而上升为高级情感,从而带给人们情感上的变化。这就是材料在视觉语言上所传递并附加于海报的情感。

3.基于审美心理的综合材料设计原则

归纳作为现代艺术变革的产物,综合材料与媒介是一种基于审美观、表现方式、表达技巧等的综合产物,是一种基于传统变革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是现代艺术表达的一种特殊途径,是我们了解当代艺术的媒介。但同时,由于综合材料海报设计的例子并不是特别常见,致使在研究资料方面能够涉猎得有限。由于材料的不同属性和给人所带来的固有感受,因此对于作品材料的选择与运用是一个难点,并且不同材料带来的心理感受差异,以及不同材质、肌理、组织等材料的变化都会对整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运用综合材料来达到信息传达的目的,同时给人以视觉享受,准确并有力地表述主题,散发自身独特的艺术感染力,这是综合材料海报设计所追求的,也是期望达到的。就综合材料海报的创作而言,创意方面是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就能够打动人的作品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创意,其次才是表现手法与展现形式。创意是整个设计的灵魂,对于综合材料来说,不仅需要创意,还需要有力的表现,做到综合各个材料的基本属性并在融合中产生新的视觉情感体验,不仅在视觉上给受众以信息的传达,更在触觉上、心理上带来具体深入的体验,使得平面设计走出平面,用人们所更熟知的物质去创作意想不到的艺术作品,看似随意无序,实际匠心独运。

三、利用材料维度特质演绎海报设计的方法与创新

1.材料的形态语言

材料的形态语言就是设计者和艺术家将带有自己个性化特征的想象力与艺术创作风格结合到各种综合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等属性之中。材料的不同、创作者的个性风格不同、想象力和创作行为的不同会直接决定或影响着作品的视觉语言和情感释义的表达。而我们就是依据这个特性来深入研究和利用材料的物理及化学性能,不但可以使相同材料产生各种不同的形状、形态,也可以使不同的材料产生不同或相同的形态,例如,点状、线状、面状、体块等形态,又或软、硬、弹性、可塑性、透明性、刚直性等性格,都可同时存在于材料的综合形态之中,不仅显示了形态语言而且增添了其他的表现因素,不过由于材料形态语言在视觉艺术语言中最直观易懂,往往成为主要的表现语言和创意因素。在各式各样的材料中,纤维与铁质材料运用得最为频繁,常见的材料也能够因创作者的不同、创意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形态语言,综合材料的变换组合所能够表达的形态语言甚至可以汇集成材料形态语言的辞海。这种艺术形态的视觉语言,与常规的形态表达其实是一致的,球形会给人以运动翻滚的感觉,块状形态会给人平整稳定的感觉,倒置的三角形会有不稳定性和尖锐感,坚硬的粗直状态给人以力量感,曲直柔和的细腻状态传达着柔美感,金属形态所具有的重量感,纤维形态所体现的轻松感等,既是综合材料艺术创作的形态语言,与人类普遍的形态表现感性语言的解读能够达到良好的沟通与互动,也是广泛能够使受众接受其作为基本形态语言的重要因素。

2.材料的复合语言

通常,材料的语言是通过两种以上的材料组合而产生的,材料语言虽然由多种材料组成,但通常被看成一种,具有单一性。性质不一样的材料形成互补复合的语言,如把竹条泡沫里成为统一体;把泡沫球与铁丝用金属箔包裹起来,两个球体被铁丝穿起来,使两种材料成为一体;类似的还有铁丝网与糖果纸,糖果纸折叠后插入铁丝的网格中等。材料复合语言不一定非要体积内融合,通过表面的连接也同样能形成复合语言,木材通过胶体的黏合,通过钢钉的连接,还可以通过包裹连接。根据设计者的理念和意图,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连接组合,其产生的复合语言也不尽相同。

3.材料的装饰语言

装饰语言即形态语言的秩序化与格律化。针对材料的装饰语言,是对材料进行秩序化和格律化后的形态语言,材料的装饰语言中的秩序首先来源于材料本身属性中的某些因素,比如大理石中的纹理,树木中的年轮,抹布的纵横交错的线等,其次是设计者将材料进行有序的处理,比如将纸张折叠成某种形状等距的排列等,均是材料装饰语言的表现。材料装饰语言给人们以美好的感受,而综合材料的艺术表现中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4.材料的拼贴语言

最初的材料应用就是以拼贴形式进行的,相对其他技法来说,在不同材料之间的对比反差感,更加地强烈直观。这一特性也使拼贴形式的作品更出彩于视觉效果的塑造,达到信息传达目的的同时营造出视觉美感。拼贴手段所运用的碎片状的视觉语言的结合统一,是化整为零、化零为整的过程,不仅承载了每一块拼贴组织的材料语言,更能够通过整合重构的形式把语言一致化,通过脑细胞的视觉选择性与信息综合性,达到材料的部分特征与整体形象的完美配合,做到视觉与思维的高度刺激。

5.材料的创意语言

材料的创意语言也称为材料的逆向语言,是有悖于常规材料的语言,由设计师创造,为了达到与常规强烈反差的一种设计形式,去实现观念与创意的表达目的。它是一种具有冲击性和趣味性的视觉语言,是一种丰富有力的设计手段。例如,让细长的纤维竖立起来,让强硬的大理石卷曲起来,让水从下向上流淌,给玻璃装上可拉动的拉链,人们对这样的设计会驻足,会欣赏,会惊叹。为了发现和创造新的创意材料语言,需要设计者大胆地创新与使用逆向思维,使普通的事物反常起来,违背原有的规律,实现现实中无法发生的事情。聪明与创意常常通过这种语言显现出来,面对已有的材料,剔除掉它显而易见的常态,去猜想,去假设它的反常态,利用逆向思维,建立材料的创意语言。

6.材料的隐喻语言

材料除了本身的视觉语言属性以外,会随着创作者的意图或是接受者的情感导向出现新的释义,利用材料本身的意义加上人类的心理活动,以委婉或晦涩的方式来表现内在的含义。Arman的作品《长期停放》将工业产品——汽车与水泥作为创作材料,通过把六十辆汽车嵌入水泥中表达了一种把破旧的材料重新利用而形成纯美学的愿望,同时给出了积极的想法。

结语

综合材料的应用使海报设计逐步走向空间化和多维化,成为跨越学科间界限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结合。充分发挥意识与物质间相互推进的作用,把情感的要素巧妙地应用到材质的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并结合人们对物体的感受和认知以及心理和情感的反射,将材质的多维属性和空间属性通过视觉元素表现出来,从而更好地实现人与物情感上的、精神上的相互交流,冲破了既有只为信息传播而传播的印刷模式的限制。因此,在人们对设计带来的心理感受、情感体验、人文关怀与交互沟通越来越重视的今天,综合材料类的海报设计具有潜在的巨大发展空间。以综合材料为技法的海报设计更符合受众认知心理的视觉元素,具有亲切与创意性的元素语言,方便解读并增添乐趣,达到设计审美与心理认知的高度互动与统一。

参考文献:

1.蒋汝佳.论综合材料艺术中材料的选择与运用.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1.5

2.谭建伟.综合材料绘画初探.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3.江湘芸,扬新.探究现代设计中材料的抽象表达.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4.李彬.材料观念的更新与演变.装饰,2005.3

第2篇:意识形态发言材料范文

一、综合材料的表达语言

综合材料作品的创作自由性大。除了注意造型、色彩、构成等基本问题外,还要着重体现材料的肌理效果,并要掌控好材料的疏密、起伏、大小、刚柔、对比与统一的关系。材料的直接运用有三种倾向;第一种是注重于材料自身的肌理、色彩、质感等因素。这种倾向的创作,形式多于含义,审美性多于社会性,更多的是注重作品点、线、面的空间构成,以及材料本身的形态、颜色的运用。这种倾向的创作表现为材料的形态语言、逆向性语言;第二种是倾向于材料的符号含义和社会意义,体现的是一种观念、状态、情绪等社会内容,作品具有一定的说明性。这类作品观念先于审美,思想优于形式。此类作品的创作表现为社会性语言;第三种是侧重于体现作品形式上的工艺性、装饰性的美的作品,体现为装饰性的艺术语言。

1、形态语言

材料分为物理属性和化学属性。但由于长期的生活经验,材料物理属性和化学属性所具有的特性深入人心,使人产生相应的情感和精神感受。这种情感和精神感受是综合材料艺术表现的基石,具有重要作用。材料的这种特性也是综合材料的创作语言之一。材料的形态语言是创作者利用材料的软、硬、有力、无力、透明、半透明等人体感受进行创作的艺术语言,是以材料的外在特征属性为主要元素的语言表达因素。语言的表现与材料的形态感情传递是一致的,如三角形的稳定感、粗直线的力度感、曲线的柔软感等等,以及红色的张扬和热情、黑色的神秘与严肃、黄色的温暖和明亮等等。材料除了具有形态语言外,还有复合型语言、反材质性语言、装饰性语言、社会性语言等艺术表达语言。

2、反材质性语言

反材质性语言又称为逆向性语言。有的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运用各种手段改变材料给人特有的面貌感受。如让软的给人硬的感受,硬的给人软的感受,重的给人轻的感受,轻的给人以重的感受,使观众欣赏作品时措手不及、意想不到,人们会此惊叹、思考、为之一振。反材质性语言是较有冲击力和创意的创作语言,需要创作者的创新能力、反向思考,发现材料的逆向语言。

3、装饰型语言

装饰性语言是一种利用材料时,格律化、秩序化的形式语言。这种秩序和格律可以是对材料在空间上、颜色上的组合,也可以是对材料本身存在的秩序和格律的运用。材料装饰性语言的这种秩序、层次、条理感;给人以一种愉悦的感受,是许多综合材料作品都会含有的表达语言,也是观众欣然接受的艺术形式。

4、社会性语言

材料的社会性语言表现为材料所包含的特定的社会意义和符号含义。这种表达语言在创作中的材料是指生活中的现成品和具有代表性的符号。它通过作品传达出创作者的一种观念、认识和态度。

二、综合材料的艺术表现内容

作品的表达语言是艺术表现的关键,是服务于艺术表现内容的;一定的艺术表达语言就有与之相对应的艺术表现内容。综合材料的表现内容也与材料的表达语言相匹配,分为观念性的表现内容、创意性的表现内容、装饰性的表现内容和工艺性的表现内容。

1.观念性表现内容

艺术不仅是形式,更是观念的。在当代艺术中,观念的表达越来越突出,作品的社会性含义和象征性越来越强。观念性表现内容的综合材料作品是指艺术家利用材料或现成品,在社会学和符号学的含义内进行创作的作品。表现这样内容的作品强调艺术的创造核心是观念的体现,而作品只是艺术家表明观念,体现思想的媒介。它们的创作通常是利用具有代表性的现成品和有特殊含义的文字,符号的重新布置和安装,或是利用材料构成具有特殊含义的空间组合.

2.创意性表现内容

创意性表现内容综合材料作品通常是利用材料的逆向性创作语言为创作手段的作品。它是艺术家利用自身的逆向思维,以创意为目的的艺术表现内容,体现出了艺术家的创新求变的精神。这类作品吸引观众的是作品中充满的智慧和精明。在综合材料的作品中,创意性的表现是极为生动和富有情趣的,它有较强的设计要求;是许多作品取胜的关键所在。

3.装饰性表现内容

当代艺术的多样化发展已是世代的要求,在综合材料作品的创作中,有的艺术家不再是表现作品的观念性的含义,也不再追求作品的创新体现。他们更多的是体现作品形式上的装饰性美,他们的创作目的单纯而简单,利用材料本身的条理、格律、秩序,以表现出规范化、有序、工整的美。

第3篇:意识形态发言材料范文

 

关键词 :意象色彩 造型 工具材料 非常态  

    作为视觉艺术形式存在的色彩设计活动,涉及到感觉与知觉的关系、审美知觉与一般知觉的关系以及视觉与知觉的联系等等,在寻求“生理”与“精神”上的互动变化、建构合理色彩设计形态的途径中,仅凭传统的造型与色彩再现观念是不全面的。从众多大师、前辈们的造型及施色经验中分析,在设计色彩基础教学领域中,不能完全以写实的手法再现事物的表象,而必须加以改造,融入意象色彩新思维,从而产生更为广阔的现代设计色彩空间。 

    一、以造型观念的突破推动意象色彩的发展 

    任何色彩的表现,不可能完全脱离形而独立存在,意象色彩同样依附和借助一定的形来表达,但这种“形”并非指向科学性“型”的含义,更多地指向于点、线、面、光色、肌理、笔触、材料、有机形和无机形等具有强烈抽象意识的内涵。全新认知物象,以表达情感意识为主体。形象建立在似像非像的“神似”状态,努力摆脱写实形的思维趋势,抛弃平面与立体的恒常性束缚,创造纯粹的风格特征,这种“纯粹”将使作品进入到更加抽象化、更加具有本质性特征的意象色彩空间。 

    现代生活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开拓着我们的视野,这使得我们更客观更全面地观察事物。显然,现代艺术不仅符合一切现代的进步,而且是在艺术实践与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现代艺术大师们的造型及色彩观念更直接地表达着艺术的本质内容。学习大师的艺术思维方式,明确独立的艺术个性,鼓励主观感受的强化表达,引导学生在大师把客观事物真实的影像进行抽象变形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中,探索多种造型方式的可能性,并在研究色彩美、形式美规律的同时,提高并发展个人造型抽象化、色彩意象化能力。按自己的审美意趣重新构成画面色彩语汇,利用客观事物的多种再现过程,形成一个更为突出自由的抽象化意象色彩写生过程。 

    二、以拓展工具材料的表现促进意象色彩的表达 

    艺术设计是当今社会中艺术与文化的结合体现,它一直都在被新的观念、材料、科技等因素所引导着向前发展。材料的独立价值意义在艺术发展进程中已经呈现出不可或缺的位置。现代视觉艺术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材料与表达技法的多样丰富性。在意象色彩表现过程中介入各种材料语言技法的拓展运用,会极大地加强表现力度和表达语言内涵。 

    在实践操作中,由于个人的常识、能力、修养及经验的差异,应多以鼓励的态度和试验的形式出现。主张大胆尝试新材料、新工具的使用可能性,树立个人艺术表现自信心,排斥生搬硬抄、重复描摹。提倡个人的学习主动性,在“试验”新工具、新材料中敢于犯错,善于吸取经验、总结教训,反对呆板灌输式的教条现象。在艺术创造中没有“对”与“错”的概念,而只有“适合”与“不适合”的道理,没有“应该”与“不应该”的模式,只存在“也许如何会更好”的引导。新材料、工具的运用过程,就是一个手工劳作的过程,一个不断观察、不断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在工具和材料选择上,应该尽可能地放宽视野,寻求可能利用的工具材料,做尽可能的尝试利用。为了寻求更为丰富的视觉语言,表现更为独特的色彩艺术魅力,必须拓展突破传统工具材料的局限,寻求一切能产生痕迹的物质当做工具,寻求一切能承载痕迹的当做材料。举凡铅笔、炭笔、木炭条、炭精条、毛笔、油画笔、竹棍、刮刀、各种颜料、色粉笔、彩铅、油画棒、火柴、蜡烛、水墨、宣纸、皮纸、有色纸、卡纸、油画纸、三夹板、玻璃……一切均可能利用。只有合理而大胆地运用,才会感知到由新工具材料而带来的前所未有的视觉色彩语言。

第4篇:意识形态发言材料范文

关键词:立体构成;形态模型;工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3.07

立体构成课程是对三维空间中形式美法则的初探,是对物体空间、体量、肌理、色彩、质感等视觉元素的综合把握,是对空间和形态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的过程。对于工业设计专业而言,立体构成是设计综合形色考量之后的“形态”,是学生需必备的造型基础。

1.目前我国工业设计专业立体构成课程的问题分析

在我国工业设计专业基础课程设置里,从包豪斯以来引进的立体构成已有30多年的历史。这期间,时生了巨大改变,人们物质生活飞速发展,精神追求日新月异,市场对设计的需求也随之与以前发生了很大差异。而高校的设计基础课程更新速度却大大落后于时展。我国高校立体构成教学基本延用纸张、木材和塑料等材料来进行简单的加工制作,甚至有些院校依然只利用纸张材料来塑造传统的板式、柱式和二维半作品,陷入了形式主义教学的弊端。

1.1 课程作业形式化造成基础设计与专业设计的脱节

现在立体构成课程作业的展示在网络以及出版物中到处可见,训练时,大部分学生都会按照一些既定方法和格式进行练习,作业往往缺乏来由与创意,为完成作业而作业的现象十分普遍。这样使得课程蒙上了程序化与机械化的阴影。虽然也有佳作出现,学生对于“形式美”法则也有一定认识,但大多数学生很难将在立体构成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以后的专业中去,学生无法将完成作业的过程融入造型能力的锻炼,这将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设计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设计具备美感的产品形态、制作产品模型等方面,学生始终无法结合立体

构成中的形态设计与模型制作等教学内容,顺理成章、触类旁通的开展与完成[1]。

1.2 课程目标的不明确造成教学过程无法深入

首先,工业设计是一门独立专业,其设计对象、内容及知识结构与平面、环艺、服装、建筑设计等有所不同,尽管这些专业间的区别性非常大,但是,目前立体构成的教学模式和思路针对不同的专业并未有所细分[2]。其次,我国的工业设计又分艺术类与理工类,理工类工业设计学生普遍不具备美术功底,怎样让习惯于逻辑推算的理工类学生,应用形式法则来塑造具备美感或语意的立体形态,目前也是一个受到很大关注的问题。最后,即使针对理工类工业设计专业的立体构成课程,也存在重点模糊的问题,因为课时量有限,那么是主要培养学生的空间形态塑造能力还是材料与工艺的掌握能力,这也是个很难两全的事情。如果课程目标设计不够清晰和明确,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培养就极为有限了。

1.3 教学方法固化使知识传达与能力培养之间产生鸿沟

在立体构成的教学中,教师基本将构成法则等理论知识放在整门课程的前半部分讲解,再通过后半部分的作业进行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验证,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学生下意识通过法则来套用练习,而无法将所学知识有机运用到工业设计当中去,这就反应了普通教学中缺乏知识向能力方面转化的有效环节,割裂了知识与能力的整体性。

2.工业设计专业立体构成课程的改革方法

2.1 教改从课程作业开始

立体构成以往的课程训练多以系列命题形式出现,如板式、柱式、线材和块材以及二维半构成等。将这些命题训练全部取消,而代之以与工业设计专业联系更为紧密的形态模型设计大课题。这将集中全部时间与精力,着重解决三维空间的立体形态问题,在材料与工艺上也一门深入地运用一种可塑材料,如油泥、发泡塑料等完成形态模型的制作。以笔者所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立体构成教学为例,课题是

以“速度形态”为构成内容和成果,学生将在六周内,利用油泥材

料,通过形态的提纯与抽象化,来塑造各种不同风格、包含不同语意的速度形态模型。

2.2 明确课程目标一门深入地解决形体形态问题

工业设计的基本任务就是不断开发出新产品,不断创造出新的生活方式,以此来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3]。工业设计专业的立体构成课程传统而言包含了二维半肌理整合、三维空间形态塑造、以及材料与工艺运用三部分内容,其中,二维半肌理整合是二维到三维的中间阶段,这对平面、服装和室内设计专业而言是必修的基础,但对工业设计而言它的重要性远不及三维空间的形态塑造;材料与工艺部分是学习工业设计的基础,但很多院校后续开设的“设计材料与工艺”课程会更加系统和全面地介绍这一问题。所以笔者建议,在立体构成课程阶段可以着重解决产品设计时的形态塑造问题,省去二维半肌理整合的内容,简化材料与工艺的内容,而集中时间培养学生三维空间形态塑造的能力,借由速度形态模型为作业题材,以形态塑造为课程要点,以油泥制作为材料与工艺的载体,明确课程目标后就有利于把握课程重点,切实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2.3 在形态模型制作中培养学生造型能力与表现技巧

形态模型制作的材料可以用油泥(或发泡塑料),其体量可增可减可任意造型,对初学者尤其方便。笔者以速度形态模型为例,由生活中见过的、经历过或体验过的某种具体的速度载体作为原创对象,如老鹰俯冲的瞬间、海豚跳跃的瞬间、骏马奔腾的瞬间等具有速度感的过程准确生动地记录下来,用速写或拍摄的方式均可,意在让学生从生活周围扑捉活生生的题材与感受,用设计师的眼睛发掘对象特征取得灵感。接着用提纯的方法将对象概括为具有美感的点、线、面、体,这时学生就自然而然地面临了如何塑造的问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这时教师再来讲解形式美法则就比较有效了。模型的制作过程,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又能够增强他们对于物体空间感和体量感的认识,这将有助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对接。

综上所述,从“形态”出发开发更加贴切专业的课题作业,明确课程目标一门深入地解决形体形态问题,在形态模型制作中培养学生造型能力与表现技巧是一种引导性与实践性并重的教学模式,能够为后续的产品形态设计夯实基础,体现了基础课程与专业设计的有机结合与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朱意灏,吾宵.工业设计专业立体构成课程创新实践之我见[J]教育园地·现代营销,2011.7

第5篇:意识形态发言材料范文

关键词:产品创新设计;设计;策略;纸材料

纸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材料,其定义为植物纤维经物理、化学作用所提纯与分散,其浆液在多孔模具帘上滤水并形成湿纤维层,干燥后形成由纤维素靠氢键缔合而交结成的薄片状材料[1]。当前还有很多仅以化学纤维等制成的“纸”,如“杜邦纸(Tyvek)”等,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材料,将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日常生活中,纸材料常见于卫生、办公、包装和工艺美术等领域,较少在现代产品设计中使用。究其原因在于一直以来相对固定的应用领域已给消费者形成了纸材料强度低、阻燃性差、抗水性差等属性的认知,而这些属性与常规产品的耐用、安全等基本设计要求所应具备的属性差异较大。但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设计界不断反思设计与消费的相互关系,消费者的环保理性消费意识逐渐觉醒。“绿色设计”力图成为人们设计产品和购买商品的一个评价标准[2]。因此,纸材料由于原料来源广泛、生产成本低廉并能通过回收加工而反复利用的“绿色”特性引起产品设计师们的注意。纸材料具备设计形式的创新能够创造产品新的功能价值;自然之美与精微之美所具有的审美价值;设计创新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体现出的环保价值[3]。这些设计价值是应用的基础,同时也是创新的基础。将纸材料应用于产品设计必须通过合理地创新策略才能消除人们的疑虑,在满足人们对功能使用需求的同时又能以材料独有的特性满足精神审美需求,进而产生更好的社会意义和商业价值。

一、形式语言创新

产品设计中的形式语言与产品使用材料的特性以及由材料使用所延伸出的文化密切相关。纸在器物化、标准化、民俗化的过程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纸文化,同时也产生了独特风貌的形式语言[4]。纸材料产品设计应该从传统形式语言中继承,但过于依附传统也会使设计发挥的空间受到局限,完全打破传统则无法与其他材料的产品设计形成差异化而失去自身的特质。因此,形式语言的创新一定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构形方式创新

早期用于产品设计的纸基材为办公、包装领域常用的纸张和纸板,这种基本形态的限制使得其构形方式只能以弯卷、折叠、拼插、黏合等为主,最终导致了以直面造型形态为主的形式语言。因此不少设计师致力于对纸材料产品曲面造型形态的设计探索,如建筑师弗兰克•盖里(FrankGehry)设计的“EasyEdgesSeats”椅子,将瓦楞纸板切割为弯曲一致的形状,再层层黏合从而形成了较为复杂的曲面造型(图1)。当前,随着纸浆模塑技术的日益发展,纸材料产品设计开始突破对已有的纸张和纸板等成品、半成品纸基材的依赖,转向了对造型更为复杂的曲面造型形式语言的探索,如使用环保纸浆一次成型的“Parupu”儿童椅,其形态中包含了多种不同方向和曲度的曲面造型(图2)。此外,还有设计师将纸材料加工成可编织的基材,以编织的方式构形,从而产生丰富的形态以实现形式语言的创新,如上世纪初的“LloydLoom”织机工艺就是将牛皮纸与金属丝缠绕成线再编织成椅子,获得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

2连接方式创新

传统的纸材料产品设计普遍会以拼插、黏合等方式与同类或不同类的材料进行连接固定。尽管不借助其他辅助方式进行连接固定在设计上更符合环保的要求,但其实也限制了其形式语言的创新。在纸材料产品设计中以金属、塑料等非传统连接方式进行部件连接固定除了能大幅提高产品的耐用性和安全性外,亦能实现更为复杂的造型形态,如坐具“Softseating”的设计采用了磁性的方式连接,对用户而言简单易操作且能实现多种创意组合(图3)。3材质搭配创新不同材质搭配使用在产品设计中很常见,一方面是使用功能决定的,即不同的功能及其结构实现需要不同的材质;另一方面是审美功能决定的,即材质的对比会呈现出不同的形式美感。对纸材料而言,其某些性能的不足可以通过与其他材料搭配使用互为补充,在提高产品性能的同时形成肌理、色彩、质地等的对比,也能为用户创造出新的审美体验,如“飘”宣纸椅的设计就将粗糙的宣纸和细腻的木材搭配让人耳目一新(图4)。

二、材料性能创新

产品是通过形态来表达,而形态则是通过材料来实现,任何产品的形态最终必然反映到具体的材料形态上来[5]。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纸材料能够通过技术手段改变一些材料属性以满足特殊的功能使用要求及复杂的形态造型要求。材料性能的创新不但能保持纸材料的基本特征,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其性能上的不足,其创新有以下两种方式。

1添加助剂

助剂添加是造纸工业的重要工序之一,其目的是改变纸的某些特性,提高造纸效率等。纸材料用于产品设计时,其本身会存在不少材料性能上的不足,需要通过在制浆时添加一定的特殊助剂来进行有效的改善,尤其是为提高产品耐用性和安全性方面的部分物理与力学性能的不足,如抗水性、阻燃性、强度和韧性等。除此之外,为满足某些产品的特殊要求还可以研发有针对性助剂进行添加。

2材料混合

纸材料在纸浆状态和碎屑状态下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而且因为其化学性能较为稳定因此易于与其他材料混合,以改变材料的部分性能。目前常见的是将纸材料与塑料等可塑性高的材料混合。由于纸材料纤维性的特点导致其成型受纤维的长短、方向等影响较大,尤其在形成曲面时,纸材料的强度和韧性明显降低,但通过与塑料等材料的混合使用能获得更好的成型性能,并且能减少化石原料的使用。如深泽直人的“SIWA”家居系列产品设计所采用的“和纸”就是采用聚烯烃材料和木浆进行混合制成的;台湾的和硕设计公司与日本一家纸厂也合作研发了50%的回收纸材料与50%的聚丙烯塑料混合的纸塑料合成物,并以此材料采用注塑成型的方式制作了一款电脑笔记本外壳(图5)。

三、使用方式创新

纸材料产品有质感自然、结构简单、造型丰富、质量轻便、安全环保等设计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在使用方式上具备更多创新设计的可能性。纸材料产品使用方式的创新须依托于材料的特性和上述设计特点,目标是满足人们使用的方便,减少不良感受,提高操作效率,并能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新的使用体验,可以从以下两点展开。

1环保性

人们普遍认为在设计中使用纸材料就能达到环保的目的,其实不然。纸材料在加工以及回收后再加工的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污染物,尤其是制浆、漂白环节中产生的废气和废液。因此,不能因为材料的广泛易得、能够降解、便于回收再利用就将纸材料产品定义为短生命周期的产品。这样只会导向更为高昂的环境代价,使产品成为典型的“伪绿色”设计[6]。为达到真正的环保目的,一方面要从材料性能改善着手,另一方面更应该在使用方式上进行巧妙设计以适当延长纸材料产品的生命周期。具体方法包括避免对回收的纸材料进行重新制浆、漂白等重污染环节,而是经过简单处理就能再次设计利用,如“NLGX”设计品牌就是将回收的报纸进行了折叠、覆膜等简单处理,将其与布料结合设计制作了一系列手提包,有效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且大幅度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和污染,获得了不错的商业回报(图6);还有一种方法是在产品原有功能的基础上进行功能扩展的设计,提高产品的使用频率和范围,如获红点设计奖的“吊水架纸箱”就是将运往灾区的医疗设备包装箱进行设计,包装功能完成后可以通过裁剪、拼插等方式组装将其变为能继续使用的吊水架,同样延长了产品的生命周期,实现了更好的环保要求。

2趣味性

设计以人为本。随着科技与文化的发展,产品已不再仅限于满足人们功能使用的需求,而是转向对人们情感体验需求的不断探索。纸材料产品的趣味性使用方式的创新设计能为人们创造出新的使用体验,从而提高人们对纸材料产品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如“EnvironmentallySound”收音机采用了整张瓦楞纸板为原材料,用户可以按功能结构自行通过折叠、拼插等方式组装成产品,整个过程简单易行,既增加了用户对产品的整体了解,又能使用户从中获得动手的乐趣和成就感(图7);“BlowSofa”沙发设计则必须通过充气的方式才能使用,这种使用方式有很强的新鲜感,改变了人们对传统沙发形态和使用方式的认知(图8)。

结语

将纸材料应用于产品设计中具有一定的探索性,这种探索在当前环境问题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具有意义,因此也备受人们的关注。纸材料在产品设计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但短板亦非常明显。常规纸材料产品设计的内容和形式过于单一、固定,使得产品的品质不高,人们的接受程度普遍偏低,导致其探索之路也越来越狭窄。因此,以形式语言、材料性能、使用方式为创新策略,有利于对纸材料产品设计进行重新认识和定位,而不是仅仅将其作为一种环保材料的产品设计,并以此为基础在设计中做到扬长避短,使纸材料产品设计不只是设计师的个性表达,而能在更为广阔的商业领域产生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潘吉星.中国造纸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蒋红斌,卢迪斯,蒋红延.绿色的自觉[J].设计,2013,08:22-25.

[3]王雪皎.纸材料设计价值的再思考[J].包装工程,2013,20:81-83.

[4]孔祥富,李悦,武岳.纸的形式语言在产品设计中应用研究[J].包装工程,2013,14:53-56.

[5]郎丽娟,蒋雯.基于材料特性的产品创新设计[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77-80.

第6篇:意识形态发言材料范文

将纸材料用于产品设计既符合环保趋势又具备积极的社会意义和可观的商业价值,但要提高人们的接受程度则必须进行创新设计。本文从形式语言的创新、材料性能的创新、使用方式的创新三个方面设计策略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重新认识和定位纸材料产品设计并在设计中扬长避短,使其为更多消费者所接受。

关键词:

产品创新设计 设计 策略 纸材料

纸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材料,其定义为植物纤维经物理、化学作用所提纯与分散,其浆液在多孔模具帘上滤水并形成湿纤维层,干燥后形成由纤维素靠氢键缔合而交结成的薄片状材料。当前还有很多仅以化学纤维等制成的“纸”,如“杜邦纸(Tvvek)”等,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材料,将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日常生活中,纸材料常见于卫生、办公、包装和工艺美术等领域,较少在现代产品设计中使用。究其原因在于一直以来相对固定的应用领域已给消费者形成了纸材料强度低、阻燃性差、抗水性差等属性的认知,而这些属性与常规产品的耐用、安全等基本设计要求所应具备的属性差异较大。但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设计界不断反思设计与消费的相互关系,消费者的环保理性消费意识逐渐觉醒。“绿色设计”力图成为人们设计产品和购买商品的一个评价标准。因此,纸材料由于原料来源广泛、生产成本低廉并能通过回收加工而反复利用的“绿色”特性引起产品设计师们的注意。纸材料具备设计形式的创新能够创造产品新的功能价值;自然之美与精微之美所具有的审美价值:设计创新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体现出的环保价值。这些设计价值是应用的基础,同时也是创新的基础。将纸材料应用于产品设计必须通过合理地创新策略才能消除人们的疑虑,在满足人们对功能使用需求的同时又能以材料独有的特性满足精神审美需求,进而产生更好的社会意义和商业价值。

一、形式语言创新

产品设计中的形式语言与产品使用材料的特性以及由材料使用所延伸出的文化密切相关。纸在器物化、标准化、民俗化的过程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纸文化,同时也产生了独特风貌的形式语言。纸材料产品设计应该从传统形式语言中继承,但过于依附传统也会使设计发挥的空间受到局限,完全打破传统则无法与其他材料的产品设计形成差异化而失去自身的特质。因此,形式语言的创新一定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构形方式创新

早期用于产品设计的纸基材为办公、包装领域常用的纸张和纸板,这种基本形态的限制使得其构形方式只能以弯卷、折叠、拼插、黏合等为主,最终导致了以直面造型形态为主的形式语言。因此不少设计师致力于对纸材料产品曲面造型形态的设计探索,如建筑师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设计的“Easy Edges Seats”椅子,将瓦楞纸板切割为弯曲一致的形状,再层层黏合从而形成了较为复杂的曲面造型(图1)。当前,随着纸浆模塑技术的日益发展,纸材料产品设计开始突破对已有的纸张和纸板等成品、半成品纸基材的依赖,转向了对造型更为复杂的曲面造型形式语言的探索,如使用环保纸浆一次成型的“Parupu”儿童椅,其形态中包含了多种不同方向和曲度的曲面造型(图2)。此外,还有设计师将纸材料加工成可编织的基材,以编织的方式构形,从而产生丰富的形态以实现形式语言的创新,如上世纪初的“Lloyd Loom”织机工艺就是将牛皮纸与金属丝缠绕成线再编织成椅子,获得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

2.连接方式创新

传统的纸材料产品设计普遍会以拼插、黏合等方式与同类或不同类的材料进行连接固定。尽管不借助其他辅助方式进行连接固定在设计上更符合环保的要求,但其实也限制了其形式语言的创新。在纸材料产品设计中以金属、塑料等非传统连接方式进行部件连接固定除了能大幅提高产品的耐用性和安全性外,亦能实现更为复杂的造型形态,如坐具“Softseating”的设计采用了磁性的方式连接,对用户而言简单易操作且能实现多种创意组合(图3)。

3.材质搭配创新

不同材质搭配使用在产品设计中很常见,一方面是使用功能决定的,即不同的功能及其结构实现需要不同的材质;另一方面是审美功能决定的,即材质的对比会呈现出不同的形式美感。对纸材料而言,其某些性能的不足可以通过与其他材料搭配使用互为补充,在提高产品性能的同时形成肌理、色彩、质地等的对比,也能为用户创造出新的审美体验,如“飘”宣纸椅的设计就将粗糙的宣纸和细腻的木材搭配让人耳目一新(图4)。

二、材料性能创新

产品是通过形态来表达,而形态则是通过材料来实现,任何产品的形态最终必然反映到具体的材料形态上来。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纸材料能够通过技术手段改变一些材料属性以满足特殊的功能使用要求及复杂的形态造型要求。材料性能的创新不但能保持纸材料的基本特征,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其性能上的不足,其创新有以下两种方式。

1.添加助剂

助剂添加是造纸工业的重要工序之一,其目的是改变纸的某些特性,提高造纸效率等。纸材料用于产品设计时,其本身会存在不少材料性能上的不足,需要通过在制浆时添加一定的特殊助剂来进行有效的改善,尤其是为提高产品耐用性和安全性方面的部分物理与力学性能的不足,如抗水性、阻燃性、强度和韧性等。除此之外,为满足某些产品的特殊要求还可以研发有针对性助剂进行添加。

2.材料混合

纸材料在纸浆状态和碎屑状态下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而且因为其化学性能较为稳定因此易于与其他材料混合,以改变材料的部分性能。目前常见的是将纸材料与塑料等可塑性高的材料混合。由于纸材料纤维性的特点导致其成型受纤维的长短、方向等影响较大,尤其在形成曲面时,纸材料的强度和韧性明显降低,但通过与塑料等材料的混合使用能获得更好的成型性能,并且能减少化石原料的使用。如深泽直人的“SIWA”家居系列产品设计所采用的“和纸”就是采用聚烯烃材料和木浆进行混合制成的;台湾的和硕设计公司与日本一家纸厂也合作研发了50%的回收纸材料与50%的聚丙烯塑料混合的纸塑料合成物,并以此材料采用注塑成型的方式制作了一款电脑笔记本外壳(图5)。

三、使用方式创新

纸材料产品有质感自然、结构简单、造型丰富、质量轻便、安全环保等设计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在使用方式上具备更多创新设计的可能性。纸材料产品使用方式的创新须依托于材料的特性和上述设计特点,目标是满足人们使用的方便,减少不良感受,提高操作效率,并能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新的使用体验,可以从以下两点展开。

1.环保性

人们普遍认为在设计中使用纸材料就能达到环保的目的,其实不然。纸材料在加工以及回收后再加工的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污染物,尤其是制浆、漂白环节中产生的废气和废液。因此,不能因为材料的广泛易得、能够降解、便于回收再利用就将纸材料产品定义为短生命周期的产品。这样只会导向更为高昂的环境代价,使产品成为典型的“伪绿色”设计。为达到真正的环保目的,一方面要从材料性能改善着手,另一方面更应该在使用方式上进行巧妙设计以适当延长纸材料产品的生命周期。具体方法包括避免对回收的纸材料进行重新制浆、漂白等重污染环节,而是经过简单处理就能再次设计利用,如“NLGX”设计品牌就是将回收的报纸进行了折叠、覆膜等简单处理,将其与布料结合设计制作了一系列手提包,有效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且大幅度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和污染,获得了不错的商业回报(图6);还有一种方法是在产品原有功能的基础上进行功能扩展的设计,提高产品的使用频率和范围,如获红点设计奖的“吊水架纸箱”就是将运往灾区的医疗设备包装箱进行设计,包装功能完成后可以通过裁剪、拼插等方式组装将其变为能继续使用的吊水架,同样延长了产品的生命周期,实现了更好的环保要求。

2.趣味性

设计以人为本。随着科技与文化的发展,产品已不再仅限于满足人们功能使用的需求,而是转向对人们情感体验需求的不断探索。纸材料产品的趣味性使用方式的创新设计能为人们创造出新的使用体验,从而提高人们对纸材料产品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如“Environmentally Sound”收音机采用了整张瓦楞纸板为原材料,用户可以按功能结构自行通过折叠、拼插等方式组装成产品,整个过程简单易行,既增加了用户对产品的整体了解,又能使用户从中获得动手的乐趣和成就感(图7);“Blow Sofa”沙发设计则必须通过充气的方式才能使用,这种使用方式有很强的新鲜感,改变了人们对传统沙发形态和使用方式的认知(图8)。

结语

第7篇:意识形态发言材料范文

随着图像时代对视觉文化的研究介入到版画领域,新的图像理论正日益影响着版画创作的面貌。如何在综合材料版画领域表现出直观的视觉形象,用来反映新鲜的视觉体验,进而以“看”的方式触及当下社会问题,达到介入社会现实的目的,也就成为了值得探索的新思路。新的艺术追求对材料的选择、材料语言和技法的运用必然提出全新的要求。但是开创期的综合材料版画毕竟还处于材料的初始阶段,顾盼于材料表面的肌理现象,追求材质对比产生的趣味及其隐喻性,缺乏深入的材料语言研究,制版方式又局限于材料的罗列、拼贴,所以在表现形象的时候,常常出现既想突出材料,又颇受形象的约束,摇摆于两者之间彼此消弱的状态,而难于满足新的需求。2006年,胶粉版画得以发明,它以单纯的新材料、新语言、新形式呈现出与开创期迥然不同的艺术特征:

1.由于材料的相对单一性,不同于开创期多变的语言现象和丰富的印刷体验,形成单纯的语言特征和丰富色调的印刷感。

2.材料语言的变化不再是不确定和难于操控的,而是消除了丰富的肌理变化,语言变得理性而有色调秩序感。

3.画面在凸显材质趣味的同时,还能呈现直观的视觉形象。

具有显著的单纯性的胶粉版画其实延续了传统版种的优势,但因以新材料建构新母版,又在概念上区别于传统版种,这就使得我们对综合材料版画的概念产生了新的理解:综合材料版画虽然始于综合,但并不一定止于综合。综合概念的提出是一种文化策略,是针对传统版种的局限性进行创新性探索的起点,是促使版画形态呈现更多可能性的方法。同时,胶粉版画的出现也为综合材料版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不满足于材质对比产生的趣味,深入挖掘材料语言,为表现直观视觉形象提供了更多可能性。2006年以来,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综合材料版画的变化不仅体现在胶粉版画的发明上,同时也使脱胶独幅版画技法在新的图像理论的影响下,从开创期追求材料的龟裂、剥落等肌理趣味转变为提纯出色层语言来表现瞬间、模糊、运动中的视觉现象;Ps版则以其自由、直接的绘画性和充满表现性张力的艺术形象,成为此时期活跃的艺术现象;而实物转印技法经转印技能形成了直观的物象,这一点得到了有意识地强化,并在综合材料版画创作中独树一帜。

综上所述:

1.2006年,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综合材料版画在新的艺术观念影响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成为综合材料版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转折点。

2.转折期对材料语言的深入探索并提纯出有效的语言体系,以及对印刷空间的深层理解和主动的印刷空间的改造意识,改变了开创期简单的肌理呈现,这是综合材料版画对材料研究更加深入的体现,是建立在开创期学术成果基础上的一大进步。

3.转折期受新的图像理论的影响,将关注点由材料的隐喻、象征转向对视觉现象的呈现,拓宽了综合材料版画的表现领域,对材料的绘画性的探索也符合中国人崇尚直觉,善于书写、勾画的艺术天性。

二、现状

目前,综合材料版画仍沿着转折期的思路稳步前行,精益求精的同时又有了新的突破,比如,开创期的纸版、金刚砂、胶版画经过不断的调整,去粗存精,发展成为继胶粉版画之后又一种可以在版面上直接绘画的新技法,而这也是探索如何表现直观视觉形象这一课题所取得的又一新成果。综合材料版画的发展现状虽然比较稳定,但其间仍暗含不足:1.目前综合材料版画对于如何表现直观的视觉形象这一课题的探索,还有更多的可能性有待开发,每一种已开发的新技法本身又都可以作为独立的版画艺术种类有待于我们的深入研究。2.单方面执着于直观视觉形象的探索,势必会导致综合材料版画的发展趋于单一,并重新回到材料本身,而让材料的精神张力以有效的材料语言和有意味的形式来传达,还材料以独立性,还材料语言以多义性,也是值得我们重新思考的问题。

三、结语

第8篇:意识形态发言材料范文

中国文化有一个很强的特点就是融合性。如果按照中国对外来文化融合的特性做一个惯性的思维和判断,那么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推断,来自西方的艺术形式自然也会有这样的一个发展趋势。而当代中国雕塑艺术的最大发挥却基本没超出公共建筑和环境的领域。近30年来的经济发展,带动了城市雕塑数量和质量的大幅增加,却始终没有确立雕塑作为纯粹视觉艺术语言的一面。雕塑家以城市雕塑工程作为生存基础的状态到今天都是普遍存在的。没有大量的雕塑家在纯粹的作品中去进行艺术语言的探索,也是造成我前面所提出的雕塑至今仍较为完整地保留着西方审美价值体系的重要原因。当一些雕塑家愿意开始进行这样的工作的时候,恰恰中国开始具有了强烈的当代艺术发展的倾向。这个时代或许没有给雕塑家留下像油画家那样的一个渐变的空间,大量企图使用不同类型的技术语言和材料的变化来吸引眼球而试图被证明为创新的作品,不断被戳穿被证实为谎言,而在油画家中曾经成功地通过创造一个符号来进入“当代”领域的方式又没有给雕塑家留下时间和空间。雕塑家的路该怎么走?

谭勋的“李明庄计划”艺术展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具有实质意义的探索。谭勋诞生在一个中国画家的家庭,自幼也学习中国匦,这使得他的骨子里有一种对中国文化的自觉性和对山水的兴趣,谭勋作为雕塑家而言,这山水已经不是中国艺术中那个山水的含义,也不是他刻意寻找了这样一个题材或形式,而是他一直在材料表达的各种实验中渐渐回归到自我内心表达的结果。正如中国文化出自内心寓意于“物”而最终由“物”又回归于内心从而达到内心自省的文化特性。

因此“李明庄计划”中对于山水主题的选择决非一个简单符号的意义,而是出自艺术家内心强烈的文化自觉和个性表达,而山水本身恰恰是中国艺术中恒久的主题。山水是中国艺术的符号,不属于任何个人,这种现象我认为源自于中国文化的组成特点和文化态度。

近代以来,西方的意识形态深刻影响着艺术的每一个角落,这使艺术家远离了知识分子应有的文化态度意识和文化的使命意识,艺术成为谋生的工具。当代艺术的混乱的现实状态是亟需重新唤起艺术家确立文化立场意识的时候了。谭勋“李明庄计划”实现了艺术家的内心文化意识的自我觉醒并且使我们看到艺术家对文化立场选择的确定。“李明庄计划”中,中国文化的典型符号恰当得嵌入了雕塑的艺术形式当中;这正是中国文化融合特性的“进行时”式的实例。艺术家开始自觉的具有知识分子意识,也许这将是雕塑成为中国艺术形式的一个标志与开端。

材料的使用曾经在谭勋的作品中很丰富,从玻璃、石材、陶瓷、木材到今天我们看到的日常旧物、现成品的再创造。“李明庄计划”中,我们可以发现谭勋对“物”与精神表达的更深入细致的思考,在他作品中,物的性质和材料已经变得不重要了,对物质和材料本身的驾御使他的作品更多的具有精神表达的深度;内心表达的强烈欲望得以使观者超越对物质本身的新奇和兴趣;视觉传达开始成为精神传达的载体,寓意性在减弱,远远脱离了趣味,自我文化立场和语言个性化的清晰;从而也使“李明庄计划”开始具有了当代性。

第9篇:意识形态发言材料范文

关键词:意象色彩造型工具材料非常态

作为视觉艺术形式存在的色彩设计活动,涉及到感觉与知觉的关系、审美知觉与一般知觉的关系以及视觉与知觉的联系等等,在寻求“生理”与“精神”上的互动变化、建构合理色彩设计形态的途径中,仅凭传统的造型与色彩再现观念是不全面的。从众多大师、前辈们的造型及施色经验中分析,在设计色彩基础教学领域中,不能完全以写实的手法再现事物的表象,而必须加以改造,融入意象色彩新思维,从而产生更为广阔的现代设计色彩空间。

一、以造型观念的突破推动意象色彩的发展

任何色彩的表现,不可能完全脱离形而独立存在,意象色彩同样依附和借助一定的形来表达,但这种“形”并非指向科学性“型”的含义,更多地指向于点、线、面、光色、肌理、笔触、材料、有机形和无机形等具有强烈抽象意识的内涵。全新认知物象,以表达情感意识为主体。形象建立在似像非像的“神似”状态,努力摆脱写实形的思维趋势,抛弃平面与立体的恒常性束缚,创造纯粹的风格特征,这种“纯粹”将使作品进入到更加抽象化、更加具有本质性特征的意象色彩空间。

现代生活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开拓着我们的视野,这使得我们更客观更全面地观察事物。显然,现代艺术不仅符合一切现代的进步,而且是在艺术实践与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现代艺术大师们的造型及色彩观念更直接地表达着艺术的本质内容。学师的艺术思维方式,明确独立的艺术个性,鼓励主观感受的强化表达,引导学生在大师把客观事物真实的影像进行抽象变形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中,探索多种造型方式的可能性,并在研究色彩美、形式美规律的同时,提高并发展个人造型抽象化、色彩意象化能力。按自己的审美意趣重新构成画面色彩语汇,利用客观事物的多种再现过程,形成一个更为突出自由的抽象化意象色彩写生过程。

二、以拓展工具材料的表现促进意象色彩的表达

艺术设计是当今社会中艺术与文化的结合体现,它一直都在被新的观念、材料、科技等因素所引导着向前发展。材料的独立价值意义在艺术发展进程中已经呈现出不可或缺的位置。现代视觉艺术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材料与表达技法的多样丰富性。在意象色彩表现过程中介入各种材料语言技法的拓展运用,会极大地加强表现力度和表达语言内涵。

在实践操作中,由于个人的常识、能力、修养及经验的差异,应多以鼓励的态度和试验的形式出现。主张大胆尝试新材料、新工具的使用可能性,树立个人艺术表现自信心,排斥生搬硬抄、重复描摹。提倡个人的学习主动性,在“试验”新工具、新材料中敢于犯错,善于吸取经验、总结教训,反对呆板灌输式的教条现象。在艺术创造中没有“对”与“错”的概念,而只有“适合”与“不适合”的道理,没有“应该”与“不应该”的模式,只存在“也许如何会更好”的引导。新材料、工具的运用过程,就是一个手工劳作的过程,一个不断观察、不断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在工具和材料选择上,应该尽可能地放宽视野,寻求可能利用的工具材料,做尽可能的尝试利用。为了寻求更为丰富的视觉语言,表现更为独特的色彩艺术魅力,必须拓展突破传统工具材料的局限,寻求一切能产生痕迹的物质当做工具,寻求一切能承载痕迹的当做材料。举凡铅笔、炭笔、木炭条、炭精条、毛笔、油画笔、竹棍、刮刀、各种颜料、色粉笔、彩铅、油画棒、火柴、蜡烛、水墨、宣纸、皮纸、有色纸、卡纸、油画纸、三夹板、玻璃……一切均可能利用。只有合理而大胆地运用,才会感知到由新工具材料而带来的前所未有的视觉色彩语言。

在依靠新工具材料进行意象色彩表达过程中,会有许多物理性的如轻与重、软与硬、粗糙与光滑等感觉,也会有许多生理、心理性的冷与暖、脆弱与强悍、明朗与缥缈、热情与压抑、酸甜与苦辣等感受,都应合理地利用与改变它们。审视、接触、运用各种物质材料,强调在意象色彩表现中的实验性,提倡训练中的主动意识和创造性意识,以超越工具材料本身的实用价值范畴,纳入到合理的色彩意象表达意识中。

三、以色彩非常态表现引发意象色彩创造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