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意识形态与作风建设的关系范文

意识形态与作风建设的关系精选(九篇)

意识形态与作风建设的关系

第1篇:意识形态与作风建设的关系范文

高校党风建设的重要性

在现代大学教育中,党风、校风、教风、学风是大学文化建设和大学精神培育的重要内容。高校要实现科学发展,离不开党风、校风、教风、学风的根本好转。可以说,一所高校的党风是学校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力量之源,是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体现。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历来重视党风建设。党风,又称党的作风。一所高校的党风就是这个学校的党组织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风气。在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都十分注重党风建设。恩格斯逝世前发出的最后一封信,是他在1895年6月28日写给意大利工人运动活动家菲力浦・屠拉梯的。他在信中对巴枯宁等人“华而不实作风”进行了严厉批判。1922年3月6日,列宁在题为《论苏维埃共和国的国内外形势》的演说中,尖锐地指出“我们内部最可恶的敌人就是”。是最早提出“党风”科学概念的中国共产党人。他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明确提出“党风即党的作风”的理念。邓小平提出“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反复强调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强调要深入推进党风建设。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作风问题抓和不抓大不一样,小抓大抓也大不一样,只有动真格打硬仗,才能扫除顽瘴痼疾,取得人民满意的实效。

高校党风建设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2014年底,就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他的这一讲话精神为高校做好新时期党风建设工作提供了根本原则。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必须在办学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优秀人才。这一鲜明意识形态属性是由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性质决定的。当前,面对日益激烈的意识形态的斗争,面对互联网时代的舆论战,面对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新要求和新期望,高校亟待提升思想引领能力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而这些都为高校进一步加强党风建设提出了新任务和新挑战,因此,高校必须围绕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目标,按照全面从严治党对高校的总体要求,加强和改进党风建设,从而为高校改革发展与综合治理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这既是加强高校党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解决高校管党治党失之于宽松软问题的必然路径。

纵观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关于党风建设以及高校党建的重要性的诸多论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向来重视党风建设和高校党建工作。而新形势下,高校要办人民满意教育,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加强党风建设,以党风建设统领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党风和校风的关系

校风是一所学校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倾向、文化素养、精神风貌和行为态度的综合反映或整体形象。优良的校风是学校的无形资产和重要的教育资源,对师生具有强烈的感染和激励作用。要形成良好的校风,必须先抓党风,这是由党风和校风之间的关系决定的。

党风是校风的核心和表率 党风建设是校风建设的一部分,但又高于校风建设的要求。党风是校风建设的灵魂和核心,党风建设的成效,事关校风建设方向和质量。就当前高校而言,要在高校师生员工中形成“抓好党风是本职,不抓党风是失职,抓不好党风是不称职”的风气和共识,这既是新形势加强高校管党治党的需要,也是实现高校长远发展的题中必然选择。

党风建设是校风建设的根本保证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它关系到党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党风建设是高校党建与发展的核心内容,对校风建设与内涵发展起着规范的作用,为学校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和方向引领,从某种程度上说,校风建设的质量取决于党风建设的好坏。

党风建设是校风建设的关键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很多高校的院系和职能部门负责人都是党员。他们党性修养、价值追求会在举手投足和言谈举止中得到自然流露,会对广大师生员工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示范,所谓“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可以说,高校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是抓好党风建设工作的先导。因而,高校共产党员尤其是干部党员必须努力成为践行优良党风的模范,努力成为反对“”的带头人和模范践行者。

校风是党风的体现 校风是学校中积极文化成分的长久积淀,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学校整体精神风貌的呈现。校风是一所学校占主导地位的群体性风尚,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另一所学校的特有气质,具有稳定性、导向性和传承性。校风的特质通过学校的主体,即广大师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操守反映出来。同时,校风是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综合表现,又是一所学校的党风、政风、教风、学风的集中反映。

校风建设是党风建设的着力点 党风建设是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优良校风是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根本目标。从某种程度上说,一所学校校风优良,说明党风廉政工作开展得较好,校园文化底蕴深厚。同时,党风工作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将会促进校风教风学风的改善。鉴于此,我们必须从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从严治党的高度,来认识校风建设与党风建设的关系,聚精会神地抓好党风建设,坚持把我们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校风建设上。

总之,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这三者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校风是一所学校的整体形象,是教风和学风的综合体现。党风建设为学校发展提供政治保证,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纪律保证,为人才培养提供思想保证。党风建设可以带动校风建设,校风建设可以为党风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建设环境。

以优良党风促进优良“三风”形成

党风问题的实质,说到底是作风问题,就高校而言,它集中体现在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和教师师德师风上。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思想创新的高地和社会的思想库。要保持这块领地的神圣与洁净,就必须以党建为抓手,从端正党风做起,充分发挥党风的引领作用,促进校风、教风、学风的可持续发展。

其一,通过加强党风建设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提供政治方向。高校党建的首要任务是坚定师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这也是高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灵魂和保证。高校只有在党风建设的正确引领下,通过循循善诱、通俗易懂的说理教育,向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阐明校风、教风、学风的重要性和根本任务,使他们真正理解并积极投身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党风建设的要求融入到师德师风建设中。其次,高校通过常态化的党风建设的灌输和宣传教育,通过培育和凝练大学精神,形成师生共同的精神追求和价值遵循,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其二,通过党风建设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高校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知识传承与创新和服务社会的重要阵地,历来是各种思想交织的重要领域,是政治力量争夺意识形态主导权和争夺青年的重要场地,也是境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渗透的前沿阵地。所以,高校必须通过加强党风建设与党建创新,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与人民同向,与时代同行,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党员、教育师生,牢牢掌控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和话语权,增强抵御西方敌对势力阴谋的识别力和抵制力,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确保高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始终保持正确的轨道。

其三,通过党风建设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科学发展。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的培育,离不开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执政基础,因而,高校要重点抓好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全面提升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力;作为师生中的先进分子,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与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到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党员和党员干部必须不断增强党员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坚持纪律底线,以过硬的业务水平、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助推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其四,通过党风建设协调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和谐发展。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各部门之间以及师生员工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支持。高校通过加强党风建设,党委通过自身特有的组织机制,将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任务细化落实到各院系和各部门,通过宣传教育和协调沟通等方式,增进部门之间的了解与互动,达成共识,使各个部门的成员在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协同推进,形成建设合力。同时,通过高校党风建设的不断加强,可以帮助全校师生员工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使他们形成广泛一致的思想基础,从而减少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中的阻力,拉近干群、党群、师生之间的距离,并最终形成校风、教风、学风和谐的环境。

其五,通过党风建设引领示范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协调发展。高校党风建设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党在基层的形象,全体党员首先要加强党纪学习,坚守纪律底线,要大兴调查研究、求真务实的作风,让党员在实践中磨练,改进思想作风,以过硬的党风建设引领校风。其次,要实施“带动工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充分发挥优秀党员、师德标兵的模范带头作用,以标杆人物引导人,以典型事迹激励人,促进广大教师优良教风的形成。最后,要通过党风建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党风建设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不断增强他们的学习和担当意识,让青春在学习和奋斗中闪闪发光。

第2篇:意识形态与作风建设的关系范文

一、关于抓好党建工作

今年党建工作各项任务十分繁重,机关党委及各支部要通盘考虑,合理安排,务求件件落到实处。要求在今年完成的,要加大推进力度,确保高质量地完成;需要一定时间完成的也要力争取得阶段性成果。最近一个时期必须抓紧做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要加强理论学习。持续推进《谈治国理政》《重要讲话文章选编》《扶贫论述摘编》以及关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工作重要论述的学习运用。要充分发挥党组中心组和机关党委的领学促学作用,开展“思想再解放、笃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党员干部要自觉利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主动学习,推动理论学习常态化、长效化。

二要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前段时间,市直机关工委的XX部长来抽查了几个支部的党建工作,指出了我局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不少问题,其中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上问题较为突出。比如,个别支部“三会一课”会议内容不符合要求,会议记录要素不全、记录太简略,记录时间程序不合逻辑等。会后,各支部要对“三会一课”落实情况开展自查,看是否存在“三会一课”次数不足、会议记录弄虚作假、应付检查的问题,并形成自查报告报机关党委。

三要开展好主题党日活动。主题党日活动是规范党的组织生活、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途径,按要求应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开展,今年机关党委将不再统一组织。主题党日活动要围绕庆祝建党、建国等重要节点组织开展,充分利用党史馆、XX战役红色纪念园、XX革命纪念园、XXX先进事迹陈列馆等党性教育基地,加强主题党日活动的生动性,促进主题党日作用发挥,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激发党员的身份意识,使党员在党内政治生活的“大熔炉”中锤炼党性、升华灵魂。

四要开展好“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年”。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扎实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年”各项工作。重点开展三个整治:即党建资料造假问题、党建业务两张皮问题、党建工作不规范问题;着力推进两个行动:即城市基层党组织融合共建行动、基层党建品牌创建行动;做实五个基本:即夯实基本组织、建强基本队伍、开展基本活动、落实基本制度、做实基本保障,全面提升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水平。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年”作为今年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时间紧、任务重,每项工作都要落地见效,这对大家的统筹能力和工作水平是一大考验。要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把握工作的重点、力度和节奏,做到步步深入、稳步推进。

二、关于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今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重点开展三项工作:

一是开展“四官”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深入整治干部队伍中“懒官、庸官、乖官、巧官”问题,重点聚焦“关健少数”,既要查摆制度机制、工作运行、教育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要深挖干部个人身上存在的问题,消除部门中的“两面人”“隐形人”“边缘人”“阴暗人”,坚决遏制各类不正之风,在全局营造出健康向上、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氛围。

二是开展民生领域专项整治工作。紧盯林业和草原系统民生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重点整治退耕还林和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惠农资金挤占、挪用、套用、冒领;公益林林地面积与补偿资金不符;审批和服务工作人员不按权力清单和行政执法程序开展工作;XXX等国家和地方重点工程在招标采购、工程管理方面滥用职权、办事不公、优亲厚友、收受回扣甚至贪污受贿、失职渎职;XXX等惠民政策缩水走样、以权谋私、盘剥克扣、与民争利;XXX方面不守规矩、自定标准;执法人员执法不严、暗箱操作、权力寻租、为违法行为充当“保护伞”等问题。

三是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排查工作。去年市委第一巡察组巡察反馈意见中指出,我局各单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不扎实,查找的廉政风险点与业务工作结合不紧密,存在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现象。今年我们要持续深化问题整改,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扎实推进市林草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各单位负责人要对照本单位本部门的主要职责和业务权责认真进行梳理,从行政管理事项、业务工作流程等方面,全面排查个人在履行岗位职责过程中,本单位本部门在权力运行、工作机制、作风效能、外部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点,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真正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

会后,各班子成员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分管领域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定期开展廉政谈话,层层签订廉政责任书,以更加负责的态度、更加高效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着力推动全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关于抓好意识形态工作

新时代、新形势对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党中央和关于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增强党性意识,提升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唱响主旋律、坚守主阵地、凝聚正能量,发出好声音,为全市林草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环境。

一要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党组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作用,层层落实具体工作任务,把党组(党支部)的主体责任、党组书记(支部书记)的第一责任、分管领导的直接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的共同领导责任落实到位。

二要分析研判意识形态形势。局党组每年至少分析研判一次意识形态情况,局属各单位每半年要召开一次形势分析会对单位意识形态工作进行分析,严密关注本单位、本部门重要情况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各单位负责人会后要及时召开本单位意识形态专题会议,研究部署2019意识形态工作,并报告工作开展情况。

四要规范党员干部网络行为。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网络行为的教育和管理,引导干部职工明辨是非,正确运用网络,强化网上正面思想舆论。党员干部使用微信要做到“八不准”,即不准妄议中央大政方针、不准转发淫秽图片或视频、不准散布传播谣言、不准违规收受微信红包、不准用微信红包进行拉票贿选、不准泄露国家和工作单位秘密、不准开网店、做微商和不准其他不当言论。

三要强化工作落实。各支部要以此次意识形态工作专题会议为契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自查,正确认识和分析本部门、本单位意识形态工作的短板,对上阶段工作进行总结,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第3篇:意识形态与作风建设的关系范文

一、主要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我行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工作、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副书记为副组长,支部其他党员为成员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守好意识形态工作这块“责任田”,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综合目标考评中并认真落实党支部书记意识形态工作述职制度,实行“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各负其责,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辨析思想文化领域突出问题,分清主流支流,对重大事件、重要情况中的苗头倾向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要增强党员廉洁自律意识,做到有责必履,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狠抓作风建设,始终以“零容忍”的态度,不断增强党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力推广资源利用厉行节约机制,进一步加强“三会一课”管理。严肃会议纪律,提高会议质量。

(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一是落实书记讲党课制度,行党支部成员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积极开展上党课活动,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我行将每周一晚上为固定学习日,抓好全体干部职工学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提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政治鉴别力。同时,充分利用网站、媒体积极宣传活动动态和好的做法,播放宣传标语等形式,广泛动员干部职工积极主动地参与文明创建活动,提升了干部职工的参与热情,为全体职工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创新活动方式,多次举办演讲比赛得到了上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与认可,我行将继续推进员工思想政治的进一步深入。二是积极开展主题教育。紧扣“理想信念”主题,开展了合规教育、警示教育、廉政教育、“非法集资教育”“扫黑除恶”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忧患教育活动,增强了党员干部宗旨意识。三是加强干部培训。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的方式,不断提升干部理论素养。三是抓好理论学习,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制度,超前谋划,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高我行党员干部的党建知识理论水平,和政治敏锐性。四是突出党建载体,形成发展共识、积极开展党员活动,丰富活动方式,在今年四月份,机关工委组织我行党员开展了“环保我先行”活动,到道路两侧捡垃圾,清杂草,在5月份,县委办“领航2019”机关党员助推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我行员工提高了对党建的认识。

(三)狠抓学习教育。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学习计划,及时传达学习各级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及指示精神,认真学习党的精神及系列讲话,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守组织纪律和宣传纪律,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行动上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一是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活动,不定期开展专题研讨交流,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同时围绕“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开展专题讨论,学习党章和党的纪律规定及党的光辉历史等知识。截止目前,我行无黄、赌、毒等现象。我行按季开展员工异常行为排查,强化“八小时”外管理,形成内外融合贯通的监督体系,确保了遵规守纪、廉洁自律在中层人员日常行为中落到实处。二是认真学习党的精神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精神,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从行动上真正理解党,推动党的政策落地生根。我行深度融合业务经营工作,紧盯信贷授信业务、不良贷款处置、大型物品招标采购和重要节假日违反“四风”的“微腐败”等主要风险点检查监督。

(四)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一是加强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进一步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大力宣传时代楷模、身边好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增强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牢牢掌控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我行有管理员专门负责此项工作,严禁在QQ、微信圈反动消极的言论,低级庸俗的图片、视频。同时我行全体党员积极学习“学习强国”平台的相关内容,深入学习党的精神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三是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建立党务政务公开制度,认真开展党务政务公开工作,依托党务、政务信息公开网、宣传栏等形式,及时公开本单位重大决策,重要人士任免等相关信息。四是及时做好重要节点和敏感时期的舆论监督。建立重大政策及项目的舆情风险评估机制,及时搜集、研判、处置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和社会动荡的言论。

(五)创新方式方法。

一是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紧密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扶贫领域作风建设活动以及机关作风大整顿,从领导干部抓起,从落实重点工作抓起,深入开展反“四风”活动,对照自身问题,查摆出领导班子与班子成员的共性问题。二是积极开展党内关爱党员、困难党员慰问活动,并解决一些生活实际困难,使广大职工切实感受到单位的温暖和关怀。三是积极开展帮扶脱贫活动。按我县党委安排,我行丁玲、刘伊蒙、杨俊明3名同志继续在敖林锡伯乡四家子村长发屯进行脱贫帮扶,贫困户共计15户,明确了班子成员包户制度。目前12户已经脱贫,另外3户已经制定了帮扶脱贫计划,争取早日脱贫,对于已经脱贫户,我们继续巩固帮扶,确保“两不愁、三保障”达标,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标准,不存在返贫现象。

二、存在不足

我行上半年的工作虽有一些成绩,但也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理论学习坚持不够。不能持之以恒,理论联系实践有差距;二是缺乏深入调查研究的精神。对一些难点问题解决办法不多,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三是工作抓得不到位,工作上存在很多的薄弱环节,安排部署多,督办检查少,缺乏条理性,工作力度不够。

三、下一步打算

第4篇:意识形态与作风建设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生态视角;中小物流企业;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4-0043-02

生态学(ecology) 一词源于希腊文,原义是指研究关于居住环境的科学,现代社会一般理解为研究人与自然、社会、经济共同发展的一门学科,该学科追求生态系统的平衡,探寻经济、社会、环境等系统的共生性。生态学研究的范围逐渐渗透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从生态的角度出发研究人文、经济、社会、环境等相关问题,为学术界和实践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维[1]。

物流业作为 21 世纪的朝阳产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2]。而我国物流企业起步较晚,大多属于中小物流企业,由于诸多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导致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设置还不是很健全。本文试着从生态视角分析目前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并对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生态视角下的中小物流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一)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中小物流企业大多是私营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企业文化,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普遍对企业管理制度的科学性认同度不高。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制度,并没有在中小物流企业员工的意识中产生积极作用,员工对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把企业内部控制简单的等同于内部监督,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就是一种对内部的监督和约束。而私营企业的日常管理很多是凭着经验进行,管理者认为根据自己的管理经验,足够保证企业正常运营,没有必要另外花费过多的人力、物力在企业内部控制方面;认为如果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只会对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带来不必要的干预,不利于管理者决策的自由发挥,同时,由于内部控制一般不能产生立杆见影的经济效益,只会增加企业的负担。

(二)信息化服务水平偏低

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很多大型物流企业已经逐步意识到畅通快速的物流信息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于是投入大量的资金,直接购买或专门定制与企业相配套的物流信息系统:如第三方物流软件、EPR系统、物流成本管理系统等。同时,为了发挥物流信息系统的作用,大型物流企业还不断从外部引进高水平的物流技术人员,或选派有潜力的企业员工到高等院校或行业先进企业学习如何使用物流信息系统。

但很多中小型物流企业还没有意识到物流信息化管理所带来的好处,或者有意识,但受资金和技术水平等多方原因的限制,对物流信息管理的运用普遍不够。中小物流企业的日常的联系和管理主要还停留在传统的手段,如电话、人工传递信息等。传统手段传递信息有时候会严重滞后,甚至出现错误,使各个部门或管理环节相互沟通的能力减弱,造成企业整个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大打折扣。

(三)风险管理机制缺位

中小物流企业发展起点低,为了更快发展,很多中小物流企业把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简单定位于利润最大化而不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了达到企业目标,管理者只盯住企业投资的回报,不重视企业的长远发展。只要能为企业带来利润,都是企业管理层所追逐的目标,而不管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也不管企业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如企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市场风险、流动资金不足带来的债务风险、企业发展理念不到位导致企业长远发展潜力不足的风险、法规政策变化带来的政策性风险等。管理层对风险管理意识的淡薄导致企业不会努力去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对风险的防范能力也就不足,当各种风险出现时,管理层往往会显得束手无措,无法及时规避或降低风险损失。

(四)内部控制相关的职能部门设置不合理

中小物流企业规模较小,员工数量少。很多中小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在组织结构设置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制度设计的程序执行,导致组织机构不是缺失,就是严重重叠交叉,很多部门领导身兼数职。形式上各部门职能明确,但实际上很多部门的职责严重缺失,各岗位之间缺乏相互的协调和牵制,当企业出现问题时,各部门之间不是相互合作寻找问题的根源,而是相互推卸责任。比如,很多企业就不会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有些企业即使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也只是从形式上设置,而实质上该部门的独立性根本无法得到保证,无论是该部门的主管机构还是负责人,都可能由单位财务部。

(五)内部控制评价机制不健全

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要得到良好的贯彻执行,就需要企业制定与内部控制相配套的评价机制。如果评价机制不健全、对内部控制的评价指标体系考虑不全面,整个内部控制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的效果就会降低。目前,有些中小物流企业可能也考虑到了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但很多还是从简单的形式方面考虑,相关的评价机制根本就不存在,即使有,评价指标也仅仅是涉及到直接的经济效益方面,而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很少包含进来。而相关岗位人员的培训、相关人员的牵制等,这些基础性的工作虽然不能立即带来经济效益,但这些工作的好坏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很大影响,如果这些因素都能纳入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中,将对基础性工作具有很大激励性作用,也更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

二、从生态视角构建物流企业内部控制体应遵循的原则

从生态视角构建物流企业内部控制体系,除了要遵循一般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原则外,主要还是要根据物流企业与其他企业不同的特点,从企业全面性、人本主义、动态性、成本效益等方面进行考虑。

(一)全面性原则

从生态视角构建物流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仅要考虑物流企业内部控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还要考虑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不仅要考虑社会和企业现在的利益,还要考虑将来的利益。考虑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利益时,必须要以企业、社会、环境总体目标为基础,从采购、包装、运输、仓储、回收等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充分发挥各个环节对企业整体内部控制的作用。

(二)人本主义原则

物流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岗位设置等方面应该相互牵制。但从生态视角构建物流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也应适当从人本主义原则出发,考虑到每个岗位都应能充分发挥员工的特长,以有利于企业员工潜力的挖掘、有利于企业和员工长远的发展,而不能为了企业暂时的利益而忽略企业员工长远的发展,以至于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持续性带来不利影响。

(三)动态性原则

物流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作为经济体系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从生态视角构建物流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必须要考虑控制体系的动态性,该控制体系不能一成不变,控制指标或要素的设置应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符合企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需求,符合物流企业相关法规制度等,从而能恰当反映内部控制的可持续性。

(四)成本效益原则

从生态视角构建物流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应该要考虑物流企业的成本和效益的比例,不能一切以效益为目标,而忽略成本的代价。应尽力以最小的成本为企业、社会带来最大的效益。

三、生态视角中小物流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COSO 报告是目前最成熟、最完善的内部控制理论,报告认为内部控制主要是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等5个要素组成[3]。笔者认为,控制活动贯穿在其他几个相关的要素始终,本文没有单独将控制活动作为体系构建的内容进行分析。

(一)提高生态内部控制意识

数据COSO报告,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建立健全良好的中小物流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对整个物流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至关重要。而要建立良好的生态内部控制环境,首先必须加强对物流企业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的生态内部控制意识,通过宣传、培训或其他方式,引导单位领导和普通员工逐渐认识生态系统的重要性,理解企业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对企业内部各环节的相互协调及制衡作用能有所认识,逐步塑造企业内部生态价值观,形成企业员工独有的企业生态文化,以积极的思想面对应该承担的社会、环境责任。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及价值理念逐渐认同的过程,反过来也会进一步引导和激励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同时也影响到企业的内部控制的执行。

(二)建立生态信息沟通模式

建立多位立体的生态信息沟通模式,对中小物流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中小物流企业应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在尽量控制成本的范围内,积极引进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应设计合理,在系统中,企业的每个组织机构和人员都能非常清晰地找到自己的定位,能恰当的运用系统赋予的权利行使权限和职责。通过系统平台,上下级之间、平级之间都可以相互流畅的获取权限范围内的信息,企业领导层能及时掌握企业的运营状况。另一方面,除了系统提供的信息外,企业还要积极搜集内外部的相关信息,如国内外大环境对物流行业的影响因素、行业内部的变化等,定期吸收借鉴企业内部员工发表的意见,这些意见可以来自于信息系统平台,也可以来自于专门的会议或其他形式,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处理,可以加强企业内部员工的沟通,提高企业管理效益,还可以及时与外部环境加强信息沟通,保持企业内部之间,以及与外部之间的综合平衡,也都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

(三)建立中小物流企业生态全面风险管理机制

中小物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风险意识狭隘的影响,面临的风险比大型物流企业更加激烈。中小物流企业为了持续发展,在获取效益的同时,风险降到最低,必须从生态视角下建立全面的风险防范机制。通过加强对企业风险防范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在企业内部形成全面的财务风险观念,除了日常的产品风险之外,更要注重的是企业长远的战略性风险。同时,要建立风险评价机制,设计全面有效的风险评价指标,覆盖企业内部每个环节及企业与外部环境、企业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

(四)设立合理组织机构

生态视角需要从企业与外在环境、企业内部各环节之间多方面进行分析。根据中小物流企业目前普遍规模较小的特点,中小物流企业在设置组织机构时,职位和权力不能过于集中,不能随意减少重要的组织机构,相容的职务必须严格实行岗位分离,不允许职务交叉重叠,职权不清晰。从生态视角考虑,为了更好协调企业内部各环节的关系,在合适的情况下,可以单独设置具有董事会相似功能的管理部门,该部门的领导应该选用一些知识、经验等综合素质过硬的人员担任[4],在形使职权过程中,该部门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不能依附于其他管理机构,对管理层与外部具有相互牵制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文鹏.生态视角下高校文化建设探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8,(2).

[2] 安媛.物流企业内部控制相关问题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2,(10).

第5篇:意识形态与作风建设的关系范文

一、学好理论,注重实践,科学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

******同志强调指出:“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想问题、作决策、干工作的全过程,以长远眼光谋划发展,以全局意识统筹发展,以科学态度抓好发展,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廉洁从业、诚实守信、行为规范、道德高尚”目标,以提高党员干部廉洁素质为重点,通过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党支部书记例会等各种学习形式,学好用好企业《廉洁文化手册》,积极参与“廉洁从业、遵纪守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利用上党课、以会代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坚持“四个结合”,即:分散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个人通读与集体精读相结合,自我教育与专题辅导相结合,独立思考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大力倡导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关心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的良好风气。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与班子建设联系起来一起抓,着力培养廉洁文化理念,将廉洁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起“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荣辱观。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多媒体等形式,观看反腐倡廉电视片,张贴廉政警言,加大廉洁文化宣传教育的力度,增强反腐倡廉宣传的声势和效果。使得企业党员干部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用来为职工群众服务,不是为了谋取自己的一己私利,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始终绷紧廉洁勤政这根弦,充分认识到廉政和安全生产同样是天字号大事,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洁意识。按照党纪党规、党员的先进性标准,各级党组织要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使党员干部分析自己的思想情况,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提高党员干部思想觉悟,增强党的团结,提高党员干部素质。确保通过加强党员干部廉洁教育,积极构建廉洁文化体系,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文化素养、道德情操和廉洁自律意识,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

二、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有效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

企业各级党组织要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健全廉洁文化宣传、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党风廉政建设监督保障、效能监察、纪检信访工作、案件检查及审理制度,做到把党风廉政制度建设与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等工作密切结合,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规范化管理。通过制度建设,确保年内组织党员干部收看一定数量的反腐倡廉电视教育片。每年对新任正副科级干部进行一次岗前培训,进行一次廉政谈话。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承诺书,交纳廉洁从业抵押金。完善领导干部“一档四书”,即:廉政档案、提醒书、警告书、诫勉书、整改书。健全领导干部任前、任中、任后“三个一”制度,即:任前一次廉政谈话、一次廉政宣誓、一次廉政承诺;任中一次廉政培训、一次廉政述职、一次廉政评议;任后一次廉政审计、一次廉政总结、一次廉政考核。建立并实行纪委书记同下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廉政谈话制度。坚持企务公开制度,公开内容及时、真实。坚持领导干部向职代会(职工大会)述职述廉制度和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制度。坚持每月一次信访例会制度、领导批阅信件制度、领导接访制度、领导包查案件制度。建立来信来访登记簿,实施信访监督和办事公开制度,密切联系群众,变上访为下访,杜绝“三访”事件发生。完善“分类”、“分线”、“分项”三个负责制,重点抓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环节的落实。逐级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实行“一岗双责”,使各级党员干部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切实负起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主动自觉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完善和落实“廉洁效能监察管理体系”,把倡导廉洁体现在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以建设集教育、制度、监督为一体,促廉洁与效能相结合,通过确定受控范围、对象和受控要素,进行廉洁效能风险要素的辨识、控制、加强监督考核等手段,规范岗位工作行为,进一步完善用制度规范行为,按程序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运行机制。建立完善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三个监督”机制。凡属“三重一大”事项,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作出决定。在对班子成员的民主评议、民主测评和干部选拔任用中突出有关廉政方面的情况。做到思想认识、工作部署、组织力量、措施落实“四到位”,充分发挥纪检监察职能作用。

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在此,小编又为朋友编辑了“试论生态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女性主义比较”,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

生态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女性主义都是20世纪70年代左右在西方兴起的一种社会思潮,两者都强调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但两者的所属范畴、理论视角等方面又有很多不同之处。本文试图在国内外学者对两流派已有的研究与总结的基础上,对两流派进行比较研究,分析总结出两流派的相似之处和不同点,这对于深刻认识和进一步发展这两个学术流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两个学术流派简介

生态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中后期兴起的一种社会思潮,旨在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批判功能与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相结合,寻找一种能够指导解决生态危机及人类自身发展问题的“双赢”理念。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大致经过了法兰克福学派的酝酿、本?阿格尔的确立以及奥康纳、福斯特、岩佐茂等人的发展等几个阶段。这些学派和学者或直接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生态解读,或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生态危机,从而向世人证明,“生态马克思主义”已成为解决生态问题的一种重要指导思想。

生态女性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西方妇女解放运动与生态保护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生态女性主义这一术语最早是由法国生态女性主义者迪奥博尼提出的,意味着“对妇女的压迫与对自然的压迫有着直接的联系”。20世纪90年代以后,生态女性主义得到迅速发展,产生了众多的流派,但影响力最大的有三个:精神生态女性主义、社会主义生态女性主义和哲学生态女性主义。虽然生态女性主义流派众多,但其关注的焦点都是女性与自然,批判父权制世界观,认为对自然的统治压迫与对妇女的统治压迫是一致的,其目标是建立一个尊重自然内在价值从而实现人类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和平相处的世界。

二、两个学术流派的比较分析

(一)两个学术流派的相同点

1.产生背景相同

生态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女性主义均产生于20世纪中后期的西方国家。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结出了一个畸形的果实:一面是科学技术的飞速前进,一面却是生态环境的恶化。面对种种生态危机和生态灾难,西方人开始反省自身的文化系统。西方文化在20世纪对中国以“天人合一”为特点的文化思想系统的认同,也证明了西方文化系统存在着文化病征的事实。英国生态学者乔纳森?贝特感慨地说:“环境已经完全变了,我们必须再次提出那个老问题:我们究竟从哪里开始走错了路?”正是在这样的语境下,生态主义话语适逢其时地出现了。生态主义话语的出现不过是在后现代主义和生态危机的语境下人类对人类与自然环境二元关系的重新思考和论证,毕竟生存是第一要务。在20世纪最后几十年里,随着生态危机的日益严峻,人们需要寻找新的批判工具去解释生态问题的社会根源。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马克思主义和生态女性主义逐渐形成了。

2.最终价值目标相同

通过以上对两流派的简介可以看出,生态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女性主义都主张未来社会人与自然能和谐相处。虽然两流派在很多方面又差异,但其在最终价值目标上取得了一致,即都尊重自然的内在价值,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建立一种新型饿和谐关系,追求可持续发展。

三、完善体系,提升素质,健康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

建立健全廉洁效能监察管理体系,结合企业工作实际情况,设立效能监察项目,通过效能监察,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根据党员干部所担任的职务和行政分工,制定出详细的岗位职责。根据职责范围,制定廉洁效能管理辨识,严格监察考核。按所担负的工作任务,提出廉洁效能监察要求,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落实上级指示情况、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情况、保持企业职工队伍稳定、科学发展情况,提出高要求、高标准。严格按照廉洁效能监察管理体系的内容,实行廉洁效能监察管理体系与企业管理制度一体化。让广大党员干部按时参加各类政治学习和会议,积极做好单位、部门、职工之间的协调工作,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和述职述廉工作,实现检查考核简便化,奖惩兑现刚性化。注重源头治理,防患于未然。从源头上治理****,是反****斗争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其基本思路就是通过教育、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和监督机制,逐步铲除****滋长蔓延的土壤和条件。企业各级党组织要结合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定时召开党风廉政和廉洁自律专题民主生活会,分析思想根源,使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注重从点滴做起,把事后监督变为超前教育,形成反腐倡廉、廉洁勤政的良好氛围。围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党员干部的监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开展专项治理工作等方面开展“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活动,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干部能力建设,积极推进纪检监察干部培训、轮岗、组织交流工作,增强纪检监察干部动脑、动手意识和能力,增强工作前瞻性和主动性,不断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锐意创新,勇于实践,发挥纪检监察部门应有的作用。

四、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的启示

(一)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必须要不断强化和创新党员干部廉洁教育形式。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斗争的基础性工作。要紧紧围绕企业经营管理、安全生产,通过各种形式,在党员干部中倡树八个方面良好风气,不断加强党员干部岗前、岗中教育。以党员领导干部和掌握人、财、物等重要岗位人员为重点,开展党章、理想信念、党纪政纪条规、荣辱观等内容教育,使其做到遵纪守法、廉洁从业。

第6篇:意识形态与作风建设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学校伦理生态;制度德育;文化德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3)11-0013-04

学校伦理生态又称学校教育生态的伦理价值性,或称学校教育的生态合理性,是微观的学校生态。学校伦理生态即学校范围内以伦理为原点,以教育为中心的生态系统,“对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着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多维空间和多元的环境系统”。[1]学校伦理生态强调学生自身、教师自身、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同辈群体,学校制度规范、课堂教学,以及与校园人文设施的关系达到一种理性而和谐状态,即一种理性人的理性生存样态。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由于社会伦理环境的大变化,当前的学校伦理生态环境出现了很多冲突。

一、当代学校伦理生态的审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加速与深入,社会道德价值观念的冲突频繁发生,而道德教育对此却颇显无力,出现了价值选择困惑、道德价值裂变、道德行为失范等现象。用生态哲学的观点重新审视中国当代伦理环境,不难发现学校伦理生态的冲突主要集中在学校制度生态、学校文化生态、学校交往生态、学校意识生态等几个方面。

首先,学校制度生态迷失,导致日益严重的形式化、功利化与专制化现象出现。“学校所强调的道德习惯和行为模范以及所开展的训练活动,是特地‘创作’出来的,它们只是学校的工作,而不是学生的生活。”[2]学校制度强调学习规范、行为纪律、分数排名等功利性与实用性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意识与人格品性的比重少之又少。同时,教师与学生作为学校道德活动的主体,未能参与学校制度的制定过程之中。学校对道德教育活动的响应,仅是表面化、口号式的提倡,并未从实际工作中着手,德育制度的落实、德育活动的开展更没有得以有效实施。在执行过程中,学校奉行以物待人的非人格化管理方式,将道德结果量化、外显,以管理代替育德,德育活动形式主义化,引发了学生自身原有道德素养与现实情境中失范的伦理制度规范之间的冲突。

其次,学校文化生态的功利性日趋加强,“重分轻德”“以分代德”的德智矛盾日益突出。学校文化生态只注重学生科技文化知识的学习、成绩的提升以及智力的提高,却忽略了学生情感陶冶、品性人格等诸多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发展,不少学校根本“没有把精神文化活动纳入学校长远规划,使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和长远眼光”[3],校园精神文化在学校完成其培养目标过程中失去效用,不能与自成一体的学校特色教学活动协调一致。同时,绝大多数学校着重强调对学生学习、生活的控制、导向,学生群体的凝聚,以及对客观生活、学习条件等物质方面的供给与补充,校园精神文化被简化为辅助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与实施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全不在意校园文化在对学生品性、道德发展方面的重要影响与潜移默化的作用。

再次,学校交往文化的异化。走向功利化的学校制度之中,完整的精神人格被物质、功利抽空,只剩下类似人、物对应的“我—它”关系,师生、教师群体以及学生间的关系变得紧张、功利。师生关系变成控制与被控制、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师生关系中原有的情感逐渐淡化,权利义务关系变得混乱,学生权利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使学生将教师当作与其对立的存在性对象,师生冲突频繁。在追求升学率、考试排名的恶性竞争机制下,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变成勾心斗角的竞争关系,对功利的追求取代了对学生精神成长的关注。学生为了争夺有限的奖励与荣誉,变得自私自利,学生之间的竞争关系逐渐取代温暖互助的友谊,这必然导致学生在个性与道德发展方面产生异化。

最后,学校伦理意识生态的滞后,学校很少觉察到道德意识层面发展的重要性,故而较少以发展的观念指导教学工作,为学生进行有效的价值观教育以及正确的道德判断的启发与指导,导致学生价值观混乱。当代中国经过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价值观正在经历从一元向一元与多元互动的转换过程,原有的“集体主义”“理想主义”“精神至上主义”的价值观,逐渐被日益出现的多元化价值观念所取代。但学校并未依据社会实际进行有效调整,在观念上仍表现出冲突、传统的特点,忽略了价值观的时代特征,与学生所在的真实生活相去甚远。很多教师反映,学生在学校所受的道德教育的影响远不及在社会与家庭中所受到的道德熏陶。学校教育对价值多元化和伦理时代性的理解与实践不到位,制约学校意识生态建设的价值观取向,致使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脱节。

综上可见,学校伦理生态在学校制度建设、人际交往、规范意识以及教学文化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各项生态建设的理性、和谐发展。学校制度生态的形式化、专制化,文化生态的功利主义倾向,交往生态的冷漠与异化以及意识生态的深度滞后,严重阻碍了学校伦理环境的体系建设与系统发展,导致多项因素混乱与冲突。学生在这种功利、形式、冷漠、混乱的伦理环境中,自然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完善的个人品性,更无从作出正确的道德选择与道德行动。

二、和谐型学校伦理生态的育人效应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孩子在他周围,在学校走廊里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他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努力做到,使学校的墙壁也能说话。”[4]建设和谐型学校伦理生态,就是要让学校的每种元素都成为儿童道德生命自由生长的重要媒介。

所谓和谐型学校伦理生态,是指学校内部的系统性、一致性的人文伦理环境,强调学校制度生态、文化生态、交往生态、意识生态的相互协作与配合,旨在通过各要素间的良性循环,以平等交互的方式获得协调发展,从而生成和谐一致的人文环境,潜移默化中将学生培养成为有德性、有德行的人。和谐型学校伦理生态不仅强调学校伦理生态系统各要素的和谐运作,还强调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配合,由此形成具有强大合力的伦理文化整体。“系统内部外部、主体客体间的有机统一,要素间彼此依赖、互促互利、主客互换、动态平衡”,[5]是和谐型学校伦理生态的平衡理念。

和谐型学校伦理生态作为目标一致、蕴涵伦理道义的人本生态系统,对学生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具有很强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主要表现在:

1.积极的情绪感染与激励效应

和谐型学校伦理生态可以实现诸要素的伦理合力,对学生情感情绪的感染效果十分显著。无论是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校园、班级文化活动,还是积极向上、诚实正派的校风、班风建设,都能陶冶学生的情感;师生交往、同学交往、教师交往中的情感流露,以及人际交往中营造出的特有氛围,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自身优势,给学生以悉心的关怀与爱护,往往会成为学生情感共鸣的源泉,由此而产生和升华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学生是同伴交往的情感主体,他们通过主动交往,领悟人与人之间理解互助、真诚友爱的可贵,不断强化对自我、对他人的认同。这种和谐、友爱的人际生态,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道德归属感,增强学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同,还会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良好心态与理性的道德观念。

2.正确导向效应

和谐型学校伦理生态的正确导向效应,突出表现在学校氛围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引导功能上,主要通过心理暗示、言语导向、规范指引产生作用。从学校制度文化到意识精神活动,从集体规范到人际交往,学校伦理生态都给予学生一个具体生动的参考,给每个成员心理暗示,使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认可并接受学校所倡导的价值观,学会理性思考。在校园里,如果从教师到寝室,从会场到餐厅,从室内到室外,到处都是文明健康、积极进取、道德理性的舆论宣传,传播的都是讲思想、纪律、规范、理性、向上的精神,那么,学生的思想行为就会被导向正确的方向上来,不仅学会学习,还将学会做“会学习的道德人”。和谐型学校伦理生态正是为学生成为有道德、有情感、能自主、会选择的“真正意义上的人”,而提供了无可比拟的教育氛围。

3.规范约束效应

良好的校园环境是无声的命令,这种命令隐藏在学生接触的人和事之中,渗透在学生参与的活动之中,它能规范学生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尽管这些作用都以潜在的形式发生,但各要素的相互协作与渗透,仍会对学生的思想与心理产生暗示,促使学生规范并约束自身言行,取得正面教育难以达到的效果。其中,伦理规范与道德制度就是约束学生言行的有效手段,它有利于学生对伦理道德规范的学习与掌握。校风、班风是另外一种无形而有效的精神力量,它是综合反映师生科学文化素养、目标追求、治学精神以及行为风尚的重要标志。良好的校风、班风,不仅能规范群体成员的言行举止,形成群体心理约束,还会促使成员形成共同“气氛”,生成集体的“心理环境”。这种环境由学生自主、自愿融入自身观念之后,成为自己的心理特征,从而增强了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判断与选择能力。

舆论评价也是有效约束个体行为、培养学生道德理念的价值规范。个体往往通过议论的方式对学生言行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仅可以引起学生道德认识上的变化,还可激发学生的情绪体验,促使学生反思,并以此调整自身言行。受到舆论支持、赞扬并引起自豪和荣誉感的行为,学生会乐于坚持和发挥。相反地,得不到舆论支持或受到舆论谴责并引起愧疚感的行为,学生会努力去克服和改正。

4.道德示范效应

和谐型学校伦理生态对学生的品德形成具有示范效应。这种示范效应表现在:首先,教师是学生的人格榜样、道德模范。教师以身作则,不仅提高角色威信,还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增强道德教育的可能性与渗透性。其次,同龄人的示范作用。由于学生群体在年龄结构、社会阅历、兴趣爱好以及文化水平等方面具有相近或一致的特点,因此,交往圈内获得奖励与褒扬的先进学生、个人事迹,就成为其他学生学习与模仿的榜样。此外,广泛渗透于校园、教材中的榜样人物及其先进事迹,也对学生具有示范作用。

5.美感教育的渗透效应

物质环境、直观文化环境的建设是人类思想、智慧与情感的物化表现,是彰显一定时代人类创造力与审美力的重要标志。和谐型学校伦理生态系统所营造的学校文化氛围,不仅为师生提供生活、学习空间,还超越了物质本身的特质,逐步演化为审美教育的载体。无论是学校雕塑绘画艺术,还是文艺长廊的浓厚人文气息,都能够让学生懂得美的价值,培养美的情感,丰富美的知识,追求美的境界,从而在“美的学习”中实现美德生活。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践行美的艺术,施展美的才华,提高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领悟人生真谛,洞察内心思想,以此来追求更多美好的事物。

三、建构和谐型学校伦理生态

正视冲突型伦理生态的种种问题,调整和改造学校内部诸要素之间的泛功利化关系,建设和谐型伦理生态,是深化学校德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1.转变学校管理理念,实施人本化管理

道德规范与道德规则只有通过人的选择,才能真正发挥积极效应。有鉴于此,“学校纪律就无需涵盖整个学校生活。儿童的态度,儿童的举止,他们走路或背诵课文的方式,他们写作业或记笔记的方式,等等,都无需预先精确地规定。因为如果纪律这样扩充开来,就违背了真正纪律的旨趣,就像迷信与真正宗教的旨趣完全相反一样”。[6]

学校制度生态的完善,首先必须做到规范与制度的合理,必须彻底剔除管理中带有歧视性、压制性、惩罚性的规定和措施。同时,任何管理制度都要和学校文化相适应,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也要摆脱形式化与简单化的痼疾。其次,学校制度建设需发扬学生的主人公意识,保障学生参与制订制度的权利,因为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制订制度,他们才会有深刻的行为体验,才会自觉自愿、主动遵守制度规范。

2.加强校园舆论文化环境建设,形成优良校风

加强校园舆论文化建设,关键是强化学校“三风”,即领导作风、教风、学风的建设。领导作风是“三风”之首,是关键。学校领导应提高自身修养,理性处事,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为学生树立榜样。教师的教风,也是影响学生言行的重要因素。教师的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工作作风、学识水平,对学生具有表率作用,教师的仪表风度、言谈举止、生活作风,对学生也具示范效应。学风是学生同辈群体的学习风气和氛围,学生不仅有序组成“学习团体”,还相互合作,建构公正的“道德团体”。优良的学风促使学生在学会学习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成为道德的人。

3.建构尊重、理解、对话的人际交往方式

尊重、理解、对话的交往方式,能够实现师生、生生、教师之间的平等交流与对话。在和谐型学校伦理生态建设中,师生关系的改变尤为关键。

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彰显着彼此的信任和理解。理解则是构成双方共同行动的基础,同时,真正的理解又建立在彼此平等、双向交流的基础之上。通过理解,师生达成共同的愿景,认可并接纳共同的规范,实现人格与道德的真诚交往。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就是要把学生作为精神整体来进行交往,尊重他的人格与自由,同情他,支持他,鼓励他;就是要站在平等的地位,以朋友式的人格相遇去引导他、帮助他。[7]此外,师生交往要从传统的单向式主客体关系转化为双向的平等对话关系,教师要实现由管理者、训导者向指导者、咨询者的重心转变。

4.建立价值引导,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

将学生培养成为有主见、有思想、会创造的个体,就要在活动与交往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价值引导,促进他们的自主建构。价值引导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到:一是做好道德导师,为学生提供价值引导,通过实例教会学生自主判断,而不是将自己的选择强加给他们。二是尊重和发挥学生的道德主体性。学生不仅是规范与理念的学习者、遵从者,也是规范的创造者、执行者。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令他们在遇到矛盾和冲突时,学会理性思考和选择。三是平等看待学生,尊重学生合理的道德选择,并鼓励他们坚定道德信念、准则且付诸行动。

参考文献

[1]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20.

[2]杜时忠.制度德性与制度德育[J].高教探索,2002(4):23-27.

[3]杨宁.学校德育环境及其优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5.

[4]苏霍姆林斯基.帕弗雷什中学[M].//王天一,等.外国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253.

[5]李金宝.德育生态论——当代德育生态危机与重构[D].长春:吉林大学,2009.

第7篇:意识形态与作风建设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风水;误区;启示;保护环境意识

风水也叫堪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水理论是地理学、气象学、景观学、生态学、城市建筑学等一种综合的自然科学,是以“自然、平衡、和谐”的原理来考察环境对人的影响。近年来房地产热潮,建筑风水学的应用逐渐兴起,通过研究卦象与方位的关系更多了解人与自然合一的基本易学思想,正确把握人与自然基本运动规律。

一、历史上对风水学认识的误区

历代的民间与江湖对风水的应用中,所谓的风水已经完全背离了其自然科学的本义和实用价值,而是蜕变成为了一种江湖术士们用于谋生的手段。并且为了谋生的需要,民间与江湖的风水术士们往往借助神鬼和毫无依据的玄空学说来包装其骗术,继而制造出一整套毫无逻辑、没有根据,只是渲染危言耸听的结果,却根本无法进行风水生成原因和作用过程解释与验证的虚幻、玄空的理论,并以这些似是而非的理论,让世间对风水的认识跌入迷信的窠臼。

另一方面,风水和建筑的选址、规划设计等各项工作本来是紧密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科学、系统的规划设计是风水实现为人类服务的一项最重要手段,而风水是规划设计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最重要准则。但是在现代建筑领域中,在不同的目的和需求下,风水和规划设计被人为的割裂成两个互相矛盾的对立面。民间的江湖术士为了维护自身的地位,以否定科学的规划设计为能事,而在现代规划设计中,人们却又总在试图绕过风水,以免沾染所谓的封建迷信。结果,在现代建筑领域,规划设计与风水各执一词下的偏颇性除了不断的制造形体扭曲、变异,色彩刺目、布局诡秘的低俗建筑垃圾以外,忽视人类与自然关系——也就是人类与风水关系——的建筑也比比皆是,这些建筑不仅破坏了环境的自然平衡,还给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产生了一系列的危害隐患。

二、风水学对现代建筑规划设计的启示

1、“天人合一”古代朴素的环境工程学

人类生活环境中,与自然关系密切的是气圈、土圈、水圈和生物图。气圈给人以阳光、空气和风;土圈给人以生存的基址、土地、矿藏;水圈给人以生活和生产用水;生物圈给人以食用的动植物,这些统称为人类的生活环境。人类一产生就非常注意对生活环境的选择。“趋吉避凶”的观念产生了一整套认识环境的理论,风水学便在满足人们生存欲望的前提下应运而生了。

2、生态学思想

2.1人与自然协和

近代,人对自然的控制、征服、对峙、斗争是社会和文化的主题之一,它历史地反映了工业革命和现代文明,不像农业社会那样依从于自然,而是用科技工业变革自然、征服自然、破损自然、毁坏生态,表现出“人地对抗”和“冲突”的关系。时至今日,在发达国家或后工业社会及发展中国家,这种现象还存在。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装点自然,是几千年来中国堪舆学家对于人和自然关系的一贯主张。风水学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它不急功近利,不以地形复杂为坏事,而是抓住山水做文章,在住宅建设中,因山水而建筑,用建筑美化山水,借助自然景观来保护山的美,同时也衬托建筑物的美,通过建筑物,将人、地(即自然)高度协和为一体,逐渐形成了人与自然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良性循环的关系。

2.2保护环境意识

风水是一门有关人和周围环境关系的学问体系和信仰体系。作为学问体系,风水学通过风水先生及其活动教导世人应该怎么办;作为信仰体系,风水学通过民俗禁忌的形式教导人们不应该怎么办。作为学问体系,风水除了教导人们如何进行建筑,还教导人们如何植树,以培生气;作为信仰体系,风水除了教导人们不该如何进行建筑;还教导人们不该如何开挖采掘,以护形势。“培生气”和“护形势”的直接目的出于保护山水,然而客观实际却是保护了环境,保护了生态,保护了自然。风水学认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要求人们,“顾其自然”,把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纳入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之中。尽管古人改造大自然的能力非常有限,然而先哲们依然悟出了其中的哲理。在人类通过大规模建设活动使得地表性态改变的能力极强的今天,更应遵循这一基本原理。

2.3风水有机观

建筑和规划设计要建立在把自然生态视为一个具有其结构和功能的系统的基础之上。人、建筑、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所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是生态建筑学研究的对象。所以,生态建筑学的基本取向是,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以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寻求最适合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建筑环境。简单地说,要将建筑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具有结构和功能的系统来看待。风水世界观是与天地宇宙相关的,其间还包含着深奥的精神感应。它与大自然相和谐,以求居住者及其子孙能在聚居地获得平安的生活。风水要求房屋建筑、园林及墓地,要与地形、风和水的运作相联系。生态设计学很欣赏中国风水关于人与自然相统一、相和谐的态度,并能深入领悟其中的奥秘。所以,生态学设计思想和方法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风水的整体有机自然观。

第8篇:意识形态与作风建设的关系范文

按照会议要求,现将我办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深化党建发展模式,筑牢党建发展根基

今年以来,我办牢固树立“党要管党”责任意识,严格落实党工委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工作主导权,充分发挥学习的引导和示范作用,系统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进一步增强了政治理论水平。

1、加强学习,夯实党建基础。组织单位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传达的两会精神,并就系统的学习“两会”精神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通过集体学习、党工委班子成员讲党课、研讨等方式对“两会”精神进行深入的学习领会,进一步提高全办人员的理论水平,为做好街道办全面工作提供有力保证。同时深入学习关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关于民族团结、民族教育的重要论述持续开展理论学习。截止目前,党工委集中学习十八次。

2、组建机关党支部,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加强党组织建设,扩大党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我办按照*委组织要求及时成立机关党支部。并按照“三会一课”要求,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思想优势、组织优势,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党建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把精神文化建设、党组织建设融为一体,从日常工作做起,把发挥党员作用落实到每项日常工作中去。

3、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扎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我办地理位置特殊,意识形态工作显得更加重要。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等事件对意识形态领域影响深远,党工委深刻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势任务,组织召开多次意识形态工作安排部署会议,准确研判意识形态领域需要关注和防范的新动向新问题,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提高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自信自觉,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二、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增强廉洁自律意识

为扎实抓好反腐倡廉教育,增强党员廉洁自律,不断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本着教育先行、预防为主的原则,东风街道办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突出主题教育、党纪政纪教育和警示教育,通过日常学习、组织观看《国家监察》等党风廉政专题片等方式,从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弘扬正气,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做到警钟常鸣。

一是组织单位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违规违法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动员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要求把握整治重点和关键环节,扎实开展自查摸排工作人员涉煤问题,全面梳理排查公职人员涉煤腐败问题。在摸底排查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廉政干部档案,全方位掌握干部职工涉煤相关问题线索,为全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二是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各班子成员分别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层层压实责任,自上而下传导压力。深化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教育,进一步深化教育层次,丰富教育内容。明确班子成员在抓好业务工作的同时,抓好分管范围内党风廉政建设。抓好作风效能建设工作,着重从重考核、强服务、讲成效、找抓手等四个方面将效能建设融入到各项工作之中,经常督查党员干部在职在位,履行职责情况,不断提升干部服务群众的履职能力。班子成员严格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自觉将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积极负起指导责任,并制定个人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把廉政建设纳入个人年度工作规划,对分管的工作不仅管业务,还要管党风。

三是每月组织观看廉政教育专题片、醉酒醉驾警示教育片,对近年来发生的反面典型案件进行深刻剖析,分析问题原因,制定防范措施,适时为党员干部敲响反腐倡廉警钟,让思想别“喝醉”。

四是强化普通党员责任。通过主题党日、党员评议等方式,将党风廉政要求落实到支部、落实到每名党员,让每个党员既是受益者,更是实践者,将党风廉政的要求落实到每个领域、每个环节。

第9篇:意识形态与作风建设的关系范文

一、 统一思想,构成工作共识

按照《关于印发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职责制实施细则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局用心行动、迅速部署,召开党组会,认真组织学习。使各位成员充分认识到党组是抓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职责,书记是第一职责人,分管领导承担直接职责。明确了党组的职责资料、工作的相关制度、追责的相关情形,使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个人明确了抓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遵循,也增强了抓意识形态工作的职责意识和使命担当,到达统一思想,齐抓共管的目的。目前,全局上下没有发此刻意识形态方面存在明显问题的人和事。

二、 明确职责,健全工作机制

局党组中心组在学习《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职责制实施细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局党组抓意识形态工作的具体制度、职责科室,以及一些具体状况的处置办法。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职责制和“一岗双责”的要求,局党组与各级党员干部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职责书”,定期组织党风党纪教育、警示教育和作风建设教育活动,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重要资料纳入其中,进一步明确局领导抓意识形态工作的具体职责,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考察评估的基本资料,明确考察评估目标、方式和奖惩办法。透过建章立制,逐步构成了从党组到基层党组织、从党组织到领导干部、从资料到形式、从落实到评估一整套较为完善的抓意识形态工作制度机制。

三、抓住关键,增强工作实效

在对象上,抓住离退休老干部等关键人员,透过座谈交流、政策宣贯、事业关怀、生活关心等措施,让他们经常受到正确思想的教育影响和组织的关怀温暖,从而不断坚定信仰信念,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并定期检查指导,督促切实落实意识形态工作,抓住全局意识形态工作的“大头”。在措施上,抓住思想引领、政治一致、价值宣扬、舆论导向等关键环节,利用一切时机和场合,创造健康向上的思想政治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教人育人。在时空上,抓住会堂、饭堂及微信、信息等关键时机、场所和平台,确保这些正式、大众、主流场所和平台的健康、规范、有序,在细微之中保障意识形态工作扎实到位。

四、夯实基础,引领正确导向

局党组不断创新意识形态建设的载体和方法,利用多种途径,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努力培养干部职工良好的道德风尚。利用党组中心组扩大会,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学习重要系列讲话、“一准则两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党委工作方法》等重要理论,今年以来先后组织15次党组中心组扩大会,进行集中学习。利用“道德讲堂”,对全局干部职工进行党的知识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全局逐步构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深入帮扶村,为联系村提供资金4.91万元,全局40名党员干部联系贫困户175名,帮扶困难留守儿童12名,送去物资合计3500元。透过组织系列活动,帮忙广大干部群众正确理解全会提出的新观点、新要求、新实践,引导大家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五、存在的问题

我局宣传工作虽然取得了必须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互联网、手机微信等新兴媒体的应用和引导管理需要进一步探索;二是新形势下提高引导舆-论的本领需要进一步增强;三是满足干部职工文化需求的工作有待加强;四是对外宣传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