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旅游体验论文范文

旅游体验论文精选(九篇)

旅游体验论文

第1篇:旅游体验论文范文

拥有完善的教育程序是对每个教学模式的最基本要求。但关键在于,教育程序一定要运用灵活,要根据不同形式做出相应的调整。而在旅游管理学科方面,应该采用情感教学以及后现代知识论等方面与旅游管理学科相融合,以此基础来搭建一个有关于旅游管理专业方面的体验式教学通过调查与研究,教育工作者发现,目标管理法可以与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相融合。学校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并在培养人才的目标上要结合着旅游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来做最终决定。这样的话,学生在给自己制定目标的时候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可以完全依照自己的特点和能力来进行,解决了从前只能受限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困扰。而且不仅是学生,教师在这样的模式下,也可以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教学任务。这样,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在自己所承担的任务中得到满足。应该说无论是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艺术都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作用。而在评价体系的建设上,要考虑到两点,一是关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评,二是关于各部门之间的互评以及自我评价。在师生的这一环节上,通过师生之间的互相沟通和评价,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非常有利于增进彼此之间了解,这对以后教学任务的完成会带来很大的帮助。而且在活动的开展方面,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协调作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自我的评价,能够很好的起到自我鞭策,这对于今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主动去完善自我会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二、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对每个人来说,旅游都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而对于旅游业的管理者,目的就是要让旅游者充分的感受到这份快力。因此,学校应该让旅游专业的设计者体验到旅游的感受,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制定出完善的旅游计划。在这个教学任务确定后,学校应该积极配合,来对这个教学任务进行构建。而此项教学目标的核心思想是以体验为主,所以,引入体验式教学模式来帮助完成此项任务再合适不过了。多参加实践活动对于学好旅游管理专业也非常的重要。尽管培养高级管理型人才是人们对旅游管理学科的普遍定义,不过如果要想做好高层管理工作的话,提高旅游行业基层的业务水准与实践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对于每一名学生来讲,加强基层业务的学习、体验基层服务的实践工作是将来做好旅游管理的关键。从以往的调查来看,该专业中很多刚入行的大学生都是从基层做起的。而通过得出结论不难总结出,学校在进行教学期间,不仅要重视理论培养,而且更要与实践相结合,只有在这种真实的体验中才能让他们更好感受到工作的苦与甜,从而为他们将来参加实际工作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

三、体验式教学的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旅游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近些年,旅游人次与净收入均成绩斐然。较比以往,两项均增加了5%和10%的百分点。而且国内旅游人次与净收入分别达到21.0亿人次与12000.00亿人民币,比过往也都有明显的提高。而出境人数与净收入也比以往有大幅度的上升。不仅如此,我国的旅游教育方面,也成为了数一数二的大国。目前,有关旅游的高等院校一共在国内有将近1000所,创了历史新高。而学生也有近50多万人,也比过去有很大的提升。尽管成绩喜人,但是在教学模式上,还是存在着以往的诟病。上面我们提到过,教师往往成为课堂的主宰,很少与学生互动交流,因此教师很难的了解学生的想法,而学生很无法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心态。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下面来具体讨论一下。

(一)教学的理念

要改变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一直是体验式教学模式的主导思想。在每堂课之前,教师要设立好学习场景,而设立场景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彼此更了解对方。而在授课的过程中,不能因为要突出体验式教学而轻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而是要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没有足够的理论基础作支撑,何谈实践感受,那么实体验式教学也会变的毫无意义。因此只有做到两者齐头并进,互相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够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方法

1、案例体验教学教师可以自己找一些著名案例来进行授课,让学生在高水平的教学中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然后,老师可以根据案例的内容来设置场景,并将学生带入其中,让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此时,教师要让学生主动的去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而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就逐步培养了他们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角色扮演体验教学顾名思义,意思是说根据教学内容设置“舞台”,然后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根据所表演的内容,来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举个例子,教师可以让若干学生分别扮演导游和游客,让“导游”引导“游客”进行参观,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够充分的体验到导游的一些服务方式和技巧,从而为将来的实际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

3、讨论体验教学首先,教师要将进行讨论的场景与题目布置好,然后在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且要在讨论的过程中,既要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但也可以保留一些自己的意见。举个例子,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旅游景区门票是否应该涨价的问题来让学生进行讨论,而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从为何票价会上涨以及上涨幅度等等角度出发,逐渐的就会对此类问题有个详细的了解,那么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4、现场体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是要让教师把学生带入现实环境当中去,利用真实场景来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也同时能够体会到实践的乐趣。此方法增添了教学的生动性,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在传授完关于酒店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后,可以将学生带入酒店,并在得到前台的允许后,与前台进行有关服务管理内容的交流。而通过与专业人士的交流,就更能够对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内容,还能为将来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设备要完善

第2篇:旅游体验论文范文

民俗文化旅游是旅游者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观赏其民间风俗、民间信仰、民间娱乐、民间节目、民间文艺等民俗文化的活动。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资源是民俗文化旅游实施的基础。而旅游者正是需要通过对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的了解、认知、参与过程,获得对旅游目的地民俗文化的体验。

创造差异化体验价值是民俗文化旅游体验营销的核心。

千姿百态、风格迥异的民俗文化资源是民俗文化旅游市场的先天优势资源,也使民俗文化旅游极具特殊性。旅游者不能直接拥有这些民俗文化资源,而是获得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物质、精神、行为类民俗文化的旅游体验过程及其带来的体验价值。体验价值的创造与交换是民俗文化旅游体验营销的核心环节。

第3篇:旅游体验论文范文

关键词:洛阳市;文化旅游;旅游体验

随着旅游的大众化,旅游者对旅游需求不再局限于观赏,而是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这是文化旅游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旅游者从产生旅游动机到外出旅游直至返回家中的整个旅游过程,是一种伴随着体验需求、体验、完成体验获得精神享受的过程.洛阳市作为十三朝古都,文化资源丰富,在体验经济时代,如何促进洛阳市文化旅游的和谐快速发展,笔者就此展开探讨,以资参考.

1体验相关理论及其对文化旅游开发影响

1.1体验相关理论的概念内涵

体验经济最早由美国学者阿尔文•托夫勒[1]提出,预言社会在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等浪潮后,体验经济将是新的发展浪潮.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约瑟夫•派恩(B.JosephPineii)与詹姆斯•吉尔摩[2](JamesH.Gilmore)肯定了托夫勒的思想,正式提出体验经济概念,即“以商品为道具、以服务为舞台、以提供体验为最主要经济提供品的经济形态”.自此,体验经济逐渐被大众所认识、接受.旅游体验最早对旅游体验做出解释的是学者Ryan,将旅游体验概括为“针对个体的,涉及娱乐或学习的多功能休闲活动”[3].在我国,最早由谢彦君[4]于1999年提出旅游体验,并在2005年指出旅游世界是一个有别于日常生活世界的特殊时空框架,旅游者在这个世界中的主要作为是一种身心体验,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某种愉悦[5].之后,邹统钎[6]、许建[7]对旅游体验做出了不同的阐述.总体来说,旅游体验是一种重在旅游者参与并在旅游者内心产生一定感受、在亲身参与过程中发现自我的一种本真化过程,其目的是获得一种体验.文化旅游对文化旅游可以从文化的概念入手,广义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广义文化视角来说,旅游活动离不开文化范畴.这是文化旅游逐渐流行的原因之一.但是,对文化旅游概念的解释仍有分歧,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文化旅游进行了阐述.笔者在此引用了谢春山[8]对文化旅游的阐述:文化旅游是“旅游者出于满足文化需要的动机,通过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载体与文化事项的文化解读、认知和领悟而获得精神与文化享受的一种旅游形式”.

1.2体验对文化旅游开发的作用

自体验被旅游界学者广泛关注以来,其概念内涵和理论体系不断地研究与完善,对旅游者的旅游质量,旅游地的文化传播以及旅游业的和谐发展等都产生了较大影响.提高旅游者的旅游质量从旅游者角度来讲,体验背景下的文化旅游开发有利于提高旅游者的旅游质量.随着社会进步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参观游览,希望可直接参与体验并获得旅游的真实感受.尤其是极具文化内涵的文化旅游活动,旅游者只有亲身参与和体验后才能感受文化旅游的最佳效果.体验理论背景下的文化旅游开发,是以营造浓厚的体验氛围为目标、以旅游者的积极参与为途径,打造独特的、难以忘怀的文化旅游活动.因此,体验理论背景下的文化旅游活动具有较强的参与性,旅游者在参与体验过程中发现自我、挑战自我,并感知文化底蕴的魅力,从而获得高含金量的旅游体验,提高旅游质量.实现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从旅游目的地角度来讲,体验理论背景下的文化旅游开发有利于旅游目的地文化的认可、传承和发展.旅游活动本身就具有文化的交流传播功能,在旅游体验者之间的传播快速有效.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保护与开发成为了人们的关注重点.在体验背景下的文化保护是为了传承,旅游开发则是为了文化发展.因此,通过一系列体验旅游文化的参与性活动,将旅游者更深层地带入旅游目的地独特的文化氛围中,使旅游者被其独特性所感染,产生对旅游目的地文化的认同和情感,从而达到对目的地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的目的.促进旅游业和谐发展从旅游业角度来讲,体验背景下的文化旅游开发有利于旅游业的和谐发展.旅游业和谐发展需要化解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相对矛盾和冲突.资源既包括有形的自然资源如历史遗迹,也包括无形的人文资源如文化资源.体验背景下的文化旅游开发是以旅游者体验感受为主,将目的地独特的传统文化、历史遗迹等呈现给旅游体验者,不仅符合当下人们对旅游的特殊需求,而且促进了旅游目的地特色文化的发掘,唤醒人们对它的保护和传承,进而促进旅游业的和谐发展.正因为此,旅游资源的传承和保护是保证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关键.

2洛阳市文化旅游资源

洛阳市作为十三朝古都,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既包括历史遗迹、代表性事物等有形的文化旅游资源,也包括文化风情、文化艺术等无形的文化旅游资源.

2.1有形的文化旅游资源

代表性事物洛阳的标志性事物首当石窟,既有闻名全国的龙门石窟,也有独具特色的水泉石窟、铺沟石窟、西沃石窟、万佛山石窟.其次,洛阳有许多特色博物馆,如洛阳博物馆、、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洛阳民俗博物馆、八路军驻洛办事处博物馆等,这些博物馆可以追寻洛阳的发展历史.此外,洛阳有数量较多的碑褐石刻、宗教祭祀、古建筑、古墓葬等.无论是闻名全国的龙门石窟,还是各具特色的博物馆以及其它代表性事物,都是洛阳的文化旅游资源,共同铸就了洛阳市的深厚文化底蕴,为洛阳市文化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历史遗迹洛阳市历史遗迹极为丰富,不但有史家湾遗址、王湾文化遗址、北窑旧石器遗址、孙旗屯文化遗址、丝路起点等人类活动遗址,而且有二里头遗址、东周王城遗址、隋唐东都城、汉魏故城韩都宜阳故城等古城遗址.此外,洛阳有丰富的近代史遗迹,如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旧址、洛阳博物馆主展楼、吴佩孚司令部旧址等.

2.2无形的文化旅游资源

文化风情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注定存留较多的文化风情.如玄奘故里、李贺故里、鬼谷子故里、邵雍故居等众多名人故里,分别彰显出不同时期的历史风情.老城历史文化街区、涧西工业遗产历史街区等特色街区体现了洛阳独特的人文风情.极具地方色彩的文化风情,诸如牡丹花会、小浪底观瀑节、河洛文化旅游节、伏牛山滑雪节、老君山旅游节、西泰山杜鹃花节等旅游节,洛阳关林朝圣大典、玄奘信俗、牛心山信俗、老君山庙会等特色鲜明.这都是洛阳市宝贵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文化艺术洛阳文化艺术主要表现在文娱活动方面.具体包括河洛大鼓、三弦铰子书、南庄木偶戏、洛阳小调曲、洛阳海神乐、《武皇十万宫廷乐》《河洛风》《君山追梦》《酒祖杜康》等.它们是洛阳文化艺术的集中体现,也是洛阳市特色文化资源的具体彰显.

3基于体验的洛阳市文化旅游开发模式

对于洛阳市的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笔者在借鉴文献[9]的基础上,结合本地文化资源与相关体验理论,提出基于体验视角的洛阳市文化旅游开发“一二三”模式.

3.1一个宗旨

以保护为宗旨是文化旅游开发的前提.文化旅游,尤其是历史、宗教等文化多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旅游者每到一个目的地,希望有机会参与到当地传统习俗、特色文化的体验.说明文化旅游开发中要以保护为宗旨.当然,“保护”并非一味的“保存”,“保存”是原封不动的保留,而“保护”则是有保留地进行改良,使之朝着持续性的方向发展.同理,对洛阳市文化旅游的开发,不仅要保护有形的历史遗迹、代表性事物,而且要保护无形的人文风情和文化艺术.因此,洛阳市在开发旅游体验活动,让旅游者感受体验的同时,要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文化资源.

3.2两个功能

两个功能即文化旅游的“旅游体验功能”和“文化体验功能”是文化旅游体验开发的突出体现.首先,文化旅游的“旅游体验”的目的在于缓解旅游者日常生活工作中产生的各种压力,旅游者最渴求的是全身心放松.因此,洛阳文化旅游应利用独特的文化风情和文化艺术,结合自然资源禀赋建立和谐的环境氛围,为旅游者提供一个集旅游体验设备、旅游体验服务和旅游体验活动于一体的感受人生乐趣的平台,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感受.其次,文化旅游的“文化体验”的目的在于满足旅游者对洛阳市文化层面的向往与认知.这要求洛阳市应加强文化体验活动深度和广度.如在洛阳文化旅游景区结合景区特点,增加旅游者直接参与的历史文化体验活动.

3.3三条主线

文化旅游的3条主线可分为自然、文化、活动.自然和文化是景区的标志,是旅游者主要的体验对象,活动则是旅游者主要的体验方式.自然主线以洛阳市独特的自然风光和自然资源为主线,结合历史遗迹、特色文化,营造出具有洛阳特色的自然旅游目的地.文化主线以洛阳有形的历史遗迹、特色文化等为主线,结合自然风光、自然资源,打造洛阳市特有的人文旅游目的地.活动主线文化旅游体验的关键是以洛阳市的代表性活动或者特色节事活动为主,结合自然主线、文化主线打造旅游文化特色体验目的地,强化旅游者可直接参与的旅游文体活动.当然,本文所述自然主线和文化主线,主要是为活动主线的实现、为旅游者进行体验活动起到环境铺垫的作用.

4洛阳市文化旅游体验开发

强化洛阳市文化旅游体验开发,不能仅从某一层面入手,应从文化旅游开发的不同层面,如文化主题、环境氛围、旅游服务等多层面协同开发,以彰显洛阳市文化旅游的体验特色.

4.1彰显文化旅游的体验特色

文化旅游体验开发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旅游者的体验需求以及对旅游目的地的深层次感知.地方特色是文化旅游体验的主要内容,主要表现在强化地方特色活动的可参与度.因此,彰显洛阳文化旅游体验特色要从彰显洛阳市地方特色入手.首先,渲染景区地方特色氛围.旅游者体验的不仅仅是具体实物或具体活动,无形的环境氛围也是旅游者体验质量的重要指标.具体可从多个方面渲染:增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家小院,景区居民保持原生性等.其次,突出景区建筑的地方特色,这是给旅游者留下第一印象的直接事物;地方特色建筑涉及到如居民住宅、旅游设施,甚至游客中心、停车场等.最后,强化地方旅游文化活动的特色魅力,既能展现地方魅力,又能激发旅游者的参与欲望,是文化旅游体验的重要因素.

4.2构建独特的体验主题

旅游活动是旅游者从旅游出发到旅游结束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旅游者所接触的旅游产品、旅游服务会给旅游者带来不同品质的旅游体验.因此,要想旅游产品给旅游者带来高质量体验,需要对各种不同旅游产品进行有机地组合,构建旅游体验主题.洛阳文化资源丰富,开发利用中除突出洛阳市的地方特色外,还应提炼旅游体验主题.依据前文对洛阳市资源禀赋的分析,可以提炼出以下主题:1)历史遗迹体验主题.洛阳市作为著名古都,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是体验历史遗迹的必选之地.开发体验产品即以体验历史遗迹为主线.2)石窟体验主题.洛阳市有全国闻名的龙门石窟,每年慕名而来的旅游者数量众多,因此增强石窟的文化内涵,增加旅游者的可体验活动.如首先构建龙门石窟文化的讲解系统,让旅游者深入认知其文化内涵,同时强化旅游者参与赋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情景表演的文化体验;其次增加旅游者可动手参与的泥人活动,在参与活动中感受乐趣与体验韵味.

4.3营造体验氛围

旅游者完整的体验过程不仅是对旅游活动及产品的体验,对环境氛围体验也是完整体验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验过程中,的环境能够激发旅游者参加体验活动的欲望与激情,并产生某种特殊情怀,进而增强对旅游目的地文化的深层了解,提高体验质量.因此,文化旅游开发应当全面覆盖体验环境,结合特色旅游产品、旅游文化活动,调动游客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体验旅游全过程.因此,基于洛阳市丰富的节庆活动,如牡丹花会、小浪底观瀑节、河洛文化旅游节等,结合其具有较强展示功能的旅游资源,开发和提升展示活动的可参与性与互动性,从而强化和扩大旅游体验的环境氛围.

4.4提高体验服务质量

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与目的地所提供的服务联系密切,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旅游者的体验质量.因此,洛阳市应全方位保障文化旅游体验各层面的服务质量.首先,提高服务人员的文化水平与整体素质,其精神状态、言谈举止是洛阳市的形象窗口,直接影响着旅游者的整个旅游活动和体验效果.其次,增加个性化、人性化的延伸服务.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陌生感使之很难融入到新的大家庭,而一些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可使他们感受到家乡的亲切感,从而积极地参与到新的大家庭中,进而更好地体验洛阳市当地的风土人情.

参考文献:

[1]托夫勒.未来的冲击[M].蔡伸章,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2]PINELLB.JOSEPHANDGILMORE,JAMESH.Welcometotheexperienceeconomy[J].HarvardBusinessReview,1998(11):7-8.

[3]李爱华.体验经济视角下滨海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大连市为例[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12-15.

[4]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第一版.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

[5]谢彦君.旅游体验———旅游世界的硬核[J].旅游理论研究,2005,16(6):5-9.

[6]邹统钎.旅游体验的本质、类型与塑造原则[J].旅游科学,2003(4):7-10.

[7]许建.体验经济时代下体验旅游产品开发策略[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1):75-77.

[8]谢春山,王贺婵.理论与实践视角下的文化旅游发展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8(6):752-757.

第4篇:旅游体验论文范文

关键词:本质,旅游本质,文化本质论,素质

一. 问题的提出

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最新统计显示,2011年全球国际旅游人数达到9.8亿人次。这个数字不仅显示了旅游的强大生命力,也昭示出旅游这门学科的重要性。旅游,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至少有数千年的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却是伴随着旅游业而诞生的。旅游业的出现,使旅游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渐渐吸引来学者的关注,最后成就其学科地位。正因为如此,旅游的经济属性一直被认为是旅游的本质所在。随着文化本质论的出现,经济本质论才被。然而,由于旅游这门学科起步较晚,且研究它的学者皆是其它学科之人,造成了当前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现状。因此,找到“主干”对旅游的发展意义重大。

二. 旅游本质的研究现状

旅游学科创立之初,就已被多门其它学科介入,对本质问题的研究亦是如此。如经济本质论、文化本质论、仪式本质论、社会交往本质论、心理体验本质论、生态本质论等等。这里只就三种典型的旅游本质论探讨。

(一)经济本质论

经济本质论认为旅游是一种经济现象,一种经济活动,并试图从经济学角度来寻找其本质。以罗马大学讲师马里奥蒂(A. Mariot t i,1927)代表性著作《旅游经济讲义》(Lezioni di economia tourist ica)一书中的结论“旅游活动是具有经济性质的一种社会现象”为代表。国内学者葛立成曾说:“从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历史学等角度出发,人们认为旅游是一种社会交往、一种心理体验、一种文化活动或一种历史现象。但从本质上说,旅游是一种经济活动,是旅游者的经济行为。”[1]旅游的经济属性虽展现最早,且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但它只触及旅游的表象,因此经济本质论最终被否定。

(二)文化本质论

文化本质论被大多数国内学者所赞同 重点强调旅游对人的需求的满足,认为审美 娱乐 休闲是旅游的本质。现以谢彦君教授为代表,业界对于他在《旅游的本质及其认识方法》中的观点较为认同,但也有不同观点,陈道山认为:旅游文化本质论的提出,是更注重旅游活动中的精神需求的结果,而旅游文化在复杂的旅游行为表现中的确占有重要位置,如观光旅游、民俗旅游、宗教旅游等,但是人类的旅游不仅仅是精神需求,也有以生理需求为主的表现,如康复旅游、健身旅游等等,恐怕这难以用文化本质论来涵盖[1]。也有学者提出参观“万人坑”的旅游无法用愉悦目的来解释,对此,徐菊凤提出:从美学角度看,悲壮美也是一种美;从哲学和心理学角度看,心灵的洗礼和各种情感的释放都能给人带来愉悦的享受……观看“万人坑”也能让人对屠杀者的罪行进行谴责,对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进行反思,对人性的复杂、生命的脆弱生发感慨,这些丰富的情感体验(释放)和认知升华,无疑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2]。这样的说法有些牵强了,我们可以把经过顽强抵抗的死亡(如狼牙山五壮士等等)叫做悲壮美,而“万人坑”只是单方面的屠杀,不分男女老少、老弱病残,没有抵抗,只有屠戮者的嘲笑与戏谑,和被屠杀的人的无助的眼神与哭喊,这实在无法与悲壮美联系起来。

(三)仪式本质论

仪式本质论 由葛雷本提出,认为旅游是具有”仪式”性质的行为模式与游览的结合,旅游与传统生活中各种周期性仪式和阶段性洗礼在实际意义方面有类似性,认为年度性的旅游度假与结婚仪式、毕业典礼一样,是人生当中必需经历的仪式,而那些带有自我考验性的艰苦的旅游,如探险旅游、野外生存旅游等则是一种界标式的人生仪式,受此考验,人们会创造出一种新的精神面貌,变得高兴、愉悦。陈道山认为:仪式本质论对旅游的阐释为我们从更深层次上解读旅游的本质提供了更有价值的范本。[1]龙江智、马勇、周霄则认为:仪式本质论忽略了旅游的建构性仪式本质[4,5]。 其实,仪式本质论是在告诉我们旅游具有引导性,人们在旅游之后,在知识、经验,亦或心灵上都是有所裨益的。旅游在引导旅游者向着更好的方面发展。

三. 旅游本质的认识

(一)旅游的本质属于哲学问题

努力寻求对旅游本质的理解,其目标是为旅游知识共同体的构建寻找一个可以依赖的“内核”、“共核”或“基点”。换句话说,我们要找到旅游的“源”。这是一个哲学问题。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本质是指事物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是决定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相区别的内在根据。本质有四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是事物必然具有的最一般、最普遍和最稳定的共同属性;第二,是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有或独有的属性;第三,对事物的多种其他属性而言,则是规定和影响其他非本质属性的根本属性。第四,它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基于本质的四个特征确定体验是旅游的本质曹诗图等[6]已说的很明确了,这里笔者不在说明了。

(二)体验即“旅游”中的“游”

体验即“旅游”中的“游” 。旅游,按照字面的意思理解为“即旅且游” ,“旅” ,意为出门在外,“游”即观光游览,旅游的重点是“游” 。这也是旅游与旅行的根本区别。名山大川、文物古迹、人文风情、特色食品等与我们日常生活游差异的事物让我们产生了欲望,这种心理的欲望(需求)变成现实,就是一种尝试,尝试一些新鲜的、新奇的事物,这就是体验,旅游的核心所在。

(三)旅游的本质对于旅游的意义

根据全集然文明《生活的饮料》的分析:本质其实就是类别,决定事物的归属。龙江智也说过“旅游是体验,但体验并非就是旅游”[6]。可见,体验包括旅游。

如果把旅游比作刚刚降生的婴儿,那么他的本质是人,他的一切生理条件都符合人的特征,因此他在人类的环境下最适合生存。如果他和一群狼生活在一起,那会很困难。所以人这个本质决定了他的大方向,但并不具体,也无善恶好坏之分,婴儿只是所有人的起点,并不能决定你的人生走向。旅游的本质决定了今后不管旅游如何发展脱离不了体验,所以,旅游的本质并不决定旅游具体的发展方向。

旅游最开始是按经济的路走的,之后又朝文化的路走,还有人提出其他的路,不管那条路都是在体验的范畴内。那旅游的路或者说旅游的意义在哪里?笔者认为应从旅游客体和旅游主体两个方面找出答案。

1. 旅游客体

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的美的因素是先人类而客观存在,是物的美、内在自然的美。人类酷爱自然景观的美。一是因为自然景观使人的各种感官获得;二是因为自然景观的组合风格与审美主体人格心理之间产生了象征性契合关系,自然景观的具体形态和自然属性启发人们去发现自然景观的象征美。比如,“四君子”之一的翠竹,深得人们的喜爱。它长得既高且直,中空有节,枝条平垂,绿叶常青,给人的感觉是:线条曲直参杂,色彩素雅清新,结构疏密有间。人类有“比德”的自然审美观,中国人尤重视这种伦理性的审美观。他的挺直象征人性格的刚直;他的竹节之间的相衔象征民族的坚贞气节,它的中空象征谦虚的美德;它的常绿不凋象征人类生命力的顽强;他的直立飘逸的造型也犹如人的潇洒风姿。人类自古就崇尚刚直、坚贞、谦逊、洒脱,故赞美翠竹的诗文画卷汗牛充栋。景观本身的象征意义与人们所褒赞颂称的人格相辉映。我们重视旅游主体对旅游客体内在美的观察欣赏,强调主体对客体的作用,但不能忽略旅游客体对旅游全体的人格塑造功能,客体对主体的反作用。祝光明说“身与事接而境生,境与身接而情生”。人的文化品位、文化气质因其自身不断感受大自然的美,不断彻悟大自然的哲学道理而提高。

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包括历史遗迹(人类遗址、庙坛陵墓、古城、寺观塔舍、园林胜迹、碑碣塑雕、陶俑古玩……)、建筑园林(建筑奇观 、神殿教堂、宫殿城堡、中西园林)、民俗风情(各民族的服饰、饮食、居住、交通、商贸、节庆、婚丧、民间游艺)、文学艺术(古代诗歌、词曲、散文、小说、绘画),主题公园,新兴城市风光,乡村文化等。人文景观中对游客最有吸引力的是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几千年来积淀的灿烂文明。它凝聚了人类几千年的的精华。一般来说,人文旅游资源大多都具有史学价值,是历史的见证,是直观的历史教科书,使游人了解人类的昨天,增长知识。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对民族或国家深厚的历史产生更深刻的理解,激发旅游者的民族向心力和国家认同感。二战中德国法西斯建立的赫尔辛基集中营、奥斯陆集中营当时是法西斯血腥的杀人场所,中国的“万人坑”、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今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追讨法西斯罪行的有力武器,还能激起旅游者愤怒的情绪,对残忍、暴力的深恶痛斥,有助于旅游者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人文景观含有精神文化的内容,精神文化内容有的以物质 实体为载体,有的单纯是精神文化的,这些 无形的精神文化内容与实体的景观相互渗透,更容易给人启迪。斐声海内外的岳阳楼,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三大家均在楼上留下诗赋,特别是宋代大文学家范仲淹写了《岳阳楼记》,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句,从而名声大噪的。游到此处,人们不仅会歌颂古人的精神,也会感同身受,理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更加明白国家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

2. 旅游主体(旅游者)

自然风光旅游中,旅游者获得了对大自然的感悟,对人生的感悟,还可以得到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历史遗迹旅游中,旅游者获得旅游者可以了解历史,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种通过实体的感受更容易让人身临其境,使人不仅在知识上得到提高,且在思想上也会得到提高。民俗旅游不仅让人增长见识,也让旅游者体会了人性“真”“善”“美”,更让旅游者以后再日常生活中遇到了少数民族时,多一些理解与关怀,少一些矛盾与纠纷。又如红色旅游,再现共产党人的光辉历程,既提醒旅游者勿忘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等优良的传统美德,又增加了民族自尊心与爱国主义观念。

无论人的文化品位、文化气质、哲学道理、人生观、世界观,还是爱国主义、优良的传统美德、民族自尊心,都人的素质的体现,所以,旅游的意义在于提高旅游者的素质。

四. 结语

旅游是一个多学科介入、系统复杂的学科,确定旅游的本质只是旅游基础理论研究的开头,确定旅游的意义对旅游的影响更为深远。提高人的素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伴随着每一次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素质便会需要提高一次。而我国正处于人的素质落后于当前经济生活水平的阶段,人的素质亟待提高,旅游恰是这一剂良药。

参考文献:

[1]陈道山.旅游的本质再探讨.旅游论坛,2011,4(1):7-14.

[2]徐菊凤.关于旅游学科基本概念的共识性问题.旅游学刊,2011,26(10):21-30.

[3]谢彦君.旅游的本质及其认识方法——从学科自觉的角度看.旅游学刊,2010,25(1):26-31.

[4]马勇,周霄.旅游的产生发展、本质属性与社会价值.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21(4):8-12.

[5]龙江智.从体验视角看旅游的本质及旅游学科体系的构建.旅游学刊,2005,20(1):21-25.

[6] 曹诗图,曹国新,邓苏.对旅游本质的哲学辨析.旅游科学,2011,25(1):80-86.

[7]马耀峰,白凯.基于人学和系统论的旅游本质的探讨.旅游科学,2007,21(3):27-30.

第5篇:旅游体验论文范文

摘要: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历史文化名城旅游提出了新的挑战,体验经济与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的不和谐体现在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资源禀赋和体验经济内涵、旅游产品形式和游客体验本质的不和谐三个方面。在构建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系统基础上,从开发理念、产品设计和旅游服务等角度提出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发展优化的思路,并结合典型历史文化名城西安进行案例研究。

关键词:体验经济;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西安

截止2007年底,国务院确定公布了三批及11座增补城市,共110座部级历史文化名城[1]。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极强的吸引力在众多类型的旅游目的地中脱颖而出,它不仅是具有特殊价值和意义的城市,同时又是极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承载物。它在不断满足国内外旅游者需要的同时还要肩负历史文物保护的重任。从某种角度看,历史文化名城旅游是城市旅游和历史文化旅游的复合体,它们彼此互为依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然而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人们消费方式的变革,这种变革势必映射到旅游活动中,它对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的发展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体验经济与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之间是否存在不和谐因子,如何对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系统进行优化以更好地适应这种新的经济形态则是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wWw.133229.cOM

一、体验经济与旅游

1998年,美国学者b. joseph pine ⅱ和 james h. gilmore 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题为“欢迎进入体验经济(welcome to the experience economy)”一文。首次提出体验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体验是指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从而为个体消费者营造一种难忘的经历。两位学者从“顾客的参与程度”和“与环境的关系”两个层面将体验划分为以下四个组成要素:教育、娱乐、审美和逃避[2]。〖jp+1〗体验经济在服务经济的基础上产生,而又完全不同于服务经济,其实质是强调“顾客参与”和“顾客与环境的关系”。无论是顾客的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都将成为“体验”的重要环节,顾客在体验的同时又参与营造了体验的氛围;顾客与环境的关系无论是“吸收(absorption)”还是 “沉浸(immersion)”都极大地体现了消费者的主体性和与消费环境的互动性。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人们消费心理和消费方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个性化的服务、个性化的产品和个性化的消费方式将逐渐占据体验经济时代消费活动的主体。

旅游作为体验经济的一种典型代表,在体验经济背景下具有一些新特征: 首先,从消费结构看,旅游者更多地关注精神享受和情感需要;其次,从消费内容看,旅游者从习惯于标准化产品和一般化服务向定制化产品和个性化服务转变;第三,从消费价值看,旅游者由消费“结果”转变为消费“过程”。不再是只关注产品本身,而是关注整个旅游活动过程的感觉和体验;第四,从旅游产品形式看,旅游者更青睐于互动参与式双向沟通型产品。最后,从心智模式看,旅游者由对自身利益的关注转向对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注[3]。

二、体验经济与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不和谐因素

(一)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然而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发展中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矛盾表现突出、由来已久又似乎很难调和。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既有矛盾的一面,又有相互促进的一面。当然相互促进的一面更好协调也更易理解;而在实践当中,旅游开发者则更多地强调其经济特征,强调文物旅游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即使旅游开发者能够意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但因其视角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正如旅游界众所周知的“水洗三孔”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很多争议,的确令人深思。

(二)资源禀赋和体验经济内涵

历史文化名城以文物为主体的旅游资源禀赋就决定了其自身发展旅游的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局限性。这些城市的旅游资源往往是总量丰富、文物价值高、知识含量高,专业特色浓厚,通俗性较差,参与性较低,或者说静态资源多动态体验少。而旅游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其本质是追求审美和愉悦,通过旅游的过程去体验差异和新奇。而且不同于其它城市旅游,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相对而言要求旅游者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较强的感悟能力,具备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基本素质。然而这两者之间的距离又要通过旅游媒介(包括旅游中间商、导游服务、目的地居民等)去弥合。旅游媒介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旅游者的体验质量,动态体验环节的不足又与体验经济时代的消费特征相抵触。

(三)旅游产品形式和游客体验本质

历史文化名城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它的旅游产品形式。历史文化名城旅游核心产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博物馆类、陵墓类、名人故居、节事类(庆典事件、仿古模拟)、古代建筑、宗教类(宗教建筑、礼仪庆典)等。这种产品形式强调文化性、历史性和知识性。游客体验的本质为“过程消费”而非“结果消费”,体验的核心精神表现为以互动参与式取代单项沟通式。某种程度而言,游客也是“生产者”而非单纯“消费者”。体验经济时代,游客趋向于追求个性化的产品、服务和自身的“沉浸”和愉悦,这种不和谐关系如图1所示。

三、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发展优化的理论依据

(一)系统论原理

所谓的系统论是指以一般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理论,也成一般系统论。一般系统论将系统定义为:由若干个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在这个定义中包括了系统、要素、结构、功能4个概念,表明了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三方面的关系。系统论认为系统可以定义为相互作用着的若干要素的复合体,系统往往是一个多极的、多层次的复杂结构。一个大系统一般可以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子系统又可分为多个亚子系统,而亚子系统可以再分。现代系统论的出发点在于运用科学方法寻求系统的最优化,使整个系统的功能大于各子系统的功能总和[4]。

(二)体验经济理论

体验经济及其内涵前面已经有所阐释,此处不再赘述。目前国内有关体验经济和旅游业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体验经济背景下的特种旅游开发、景区管理模式创新、旅游产品设计等领域[5-7]。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和谐理论

和谐理论的核心强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自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意识到了旅游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并提出了实现和谐旅游发展的相关建议[8]。旅游业以其综合性强、关联度高、影响力大等特点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动力产业之一。和谐理论指导下的旅游发展强调“人地和谐”,即旅游者和目的地之间的和谐;“人态和谐”,即旅游者之间、旅游者和目的地居民的和谐;“人企和谐”,则指旅游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和谐相处,利益共赢。和谐理论应用于旅游发展的实践,可以归纳为和谐的发展目标、和谐的经营理念、和谐的旅游环境以及和谐的消费意识。

四、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发展优化模式

(一)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系统的结构

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系统的最基本构成是需求子系统和供给子系统。需求子系统主要构成要素是旅游者,具体涉及旅游者的欲望、动机、需求、偏好、选择、决策和评价内容;供给子系统则包括核心吸引物(文物、遗址遗迹、历史事件、人物等)、交通、市场营销、信息流和旅游服务等。旅游影响(效应)具有双向性,无论是经济、社会还是文化效应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的需求和供给子系统。旅游环境作为支持系统包括自然和人文两方面,人文环境则囊括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

(二)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发展的优化

鉴于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系统的构成,其发展优化主要表现在对供给子系统的优化方面。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发展是旅游者以文物、历史事件等为主要吸引物的城市旅游体验活动。旅游体验主要是游客以“三求”为出发点,通过体验过程的“三性”来达到“三感” 的目标。所谓“三求”即求解脱、求补偿、求刺激;“三性”即可感知性、可参与性、可理解性;“三感”即新鲜感、亲切感和满足感。

1.开发理念优化:突出“三求”,有所选择

首先,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将有些资源实行“保护”和“开发”相对分离。即不宜开发的旅游资源暂且不开发,以保护为主,谋求长远利益。对于旅游开发价值高的资源进行科学开发,满足旅游者的审美愉悦需求。其次,在开发理念上强化旅游者旅游体验的内涵,改变以往资源导向型的旅游开发模式,变“资源导向型”为“资源依托型”。依托于适宜开发的历史文化资源,突出旅游者“求解脱、求补偿、求刺激”的本源旅游体验要求,在文物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旅游开发。

2.产品设计优化:注重“三性”,不断创新

比较而言,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产品有其自身的特点:知识性、历史性和文化性。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产品蕴含大量的知识背景,旅游者自身的知识素养会直接影响旅游体验的质量;并且,以文物为主体的旅游产品往往存在于非自然的历史时期,如遗址遗迹、古代建筑设施、历史事件和人物都凝结了后人对历史的诠释和感悟;关注旅游体验的“三性”,即可感知性、可参与性、可理解性,不断创新,利用高新技术全方位展示历史文化内涵,是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产品设计的根本所在。

3.旅游服务优化:追求“三感”,以人为本

旅游服务渗透于游客体验的每个环节,它包括旅游接待的硬件设施,旅游宣传促销和目的地的接待服务等。“以人为本”,为旅游者营造新鲜感、亲切感和满足感,从而实现旅游者效益的最大化是旅游服务的核心。

五、西安城市旅游发展优化

(一)西安的旅游资源赋存及旅游业发展现状

西安市辖9区4县,在9983平方千米的地域范围,巍峨陡峻、群峰竞秀的秦岭山地与坦荡舒展、平畴沃野的渭河平原界限分明,构成了西安市的基本地貌。西安市自然旅游资源规模体量大、种类较为齐全,拥有3个主类(缺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标中的天象与气候景观主类)、16个基本类型,共67处资源单体;与自然旅游资源相比,西安市人文旅游资源地位更加突出,全市共有人文旅游资源单体2 081个,占到全部旅游资源的969%,涵盖了4大主类、14个亚类和79个基本类型。可以看出,西安市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并以人文旅游资源为主体,其中建筑与设施、遗址遗迹等文物类旅游资源为西安旅游资源的核心。

丰富的旅游资源不能反映在旅游业的发展规模和效益指标上。西安虽然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成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是人文旅游资源数量多、规模大、品位高、分布广,被誉为中国的“天然历史博物馆”。西安的国际旅游收入和其他城市相比处于很大劣势,在全国排名曾一度降至17名。体验经济的来临,对西安旅游业的发展提出新的挑战,充分利用优势的文物旅游资源,在弘扬中华文化的同时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具有了现实意义。

(二)西安旅游发展优化的具体构想

1.优化资源开发理念:有所选择,强化体验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产生、存在的重要原因是为了保护这些城市所赋存的文物以及具有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资源。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要树立“有所选择、注重体验”的理念。不是所有的历史遗存都要开发,也不是所有的文物资源都适合旅游开发。进行旅游开发的历史文化资源应尽可能具有相对高的审美愉悦价值,尽可能符合旅游者的体验要求。西安作为典型的历史文化名城虽然旅游资源赋存数量多、品位高。但不能追求“高开发利用率”,而是有所选择、走资源开发内涵式发展的道路。西安人文旅游资源中比重很大的遗址遗迹和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可以选择性滞后开发或者不开发。

2.旅游产品优化:细分市场、活力精品

西安旅游产品功能结构相对单一是长期以来旅游学术界关注的问题。西安旅游产品在设计上应有所区别,突出重点。针对一般国际旅游者特点,突出观光旅游、体验旅游产品。激发他们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提升西安旅游的国际品牌知名度;其中重点进行秦始皇兵马俑及其周边环境的整治和配套,增强参与性、提高感悟性。如博物馆内分设体验区(相关知识竞答、仿陶俑烧制、电脑游戏仿真等)。对国内游客,则融观光、文物、体验、商务会展等旅游产品为一体,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展示西安周、秦、汉、唐文化和现代都市文化;对省内游客,重点依托关中平原向秦岭山地过渡地带的自然旅游资源,打造休闲度假、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产品形式。提升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和影响力。

3.旅游服务和市场营销优化:追求人性化

旅游服务的对象是旅游者,而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旅游者又会因不同的文化背景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旅游服务要具有“个性化”,追求“人性化”。西安可以借鉴欧洲很多旅游城市,在火车站、飞机场、港口等旅游者集散中心设立游客信息中心(tourist information),提供涉及主要客源市场语言的旅游宣传册、地图和旅游专线的票务服务。再加上免费的人工帮助,使旅游者体验到亲切感和满足感。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市场营销在客源地的保持和开拓、市场营销渠道的选择、经销商的选择都有自己的特色。针对国际市场:突出西安作为“秦俑故乡、丝路起点、东方古都”的城市旅游形象;国内市场:突出西安“西部最佳、中国立体博物馆”等城市旅游形象;省内市场:强化“古城新貌、休闲度假、生态旅游”等旅游形象。可以通过文化传媒、大型节事活动、巡回展览、名人效应等多种途径来加强宣传促销力度。

4.旅游环境和旅游效应优化:和谐发展

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环境包括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环境。旅游环境系统更多地强调西安作为旅游城市所应具备的有利于游客更好感知西安的通道。该系统的优化存在于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耦合,或者说是利益的博弈。最终达到旅游者和城市资源之间的和谐;旅游者和社区居民的和谐;旅游者与城市生态环境的和谐。旅游影响系统则具有双向性:即针对旅游者又对历史文化名城本身;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影响。如何强化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对旅游者的正面影响,同时减小旅游者对西安的负面影响也值得探讨。

六、结论

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是具有特殊价值和意义的城市,同时又是极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承载物。它在不断满足国内外旅游者需要的同时还要肩负历史文物保护的重任。体验经济与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的不和谐体现在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资源禀赋和体验经济内涵、以及旅游产品形式和游客体验本质的不和谐三个方面。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系统最基本构成是需求子系统和供给子系统,其发展优化主要表现在对供给子系统的优化方面。其中开发理念优化要突出“三求”、有所选择;产品设计优化注重“三性”、不断创新;旅游服务优化追求“三感”、以人为本;西安作为典型的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并以人文旅游资源为主体,〖jp+1〗其中建筑与设施、遗址遗迹等文物类旅游资源为西安旅游资源的核心。为适应体验经济的本质要求,西安旅游应在旅游资源开发理念上有所选择、强化体验;旅游产品上细分市场、活力精品;旅游服务和市场营销领域追求人性化、体现个性化;旅游环境和旅游效应系统平衡博弈、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

[1]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eb/ol].[2008-04-22]./chinawhmc.html.

[2]b.joseph pineⅱ,james h. gilmore. the experience economy[m].new york: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boston,massachusetts. 1999.

[3]陈兴,“体验经济”背景下基于人类学视角的我国“旅游体验”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旅游学院,2006.

[4]马建华. 系统科学及其在地理学中的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5]刘敏,石学勇. 体验经济与内蒙古特种旅游开发[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18(5):128-131.

[6]李晓琴. 体验经济时代下旅游项目设计与实证研究[j].人文地理,2007(3):69-72.

第6篇:旅游体验论文范文

关键词:名人故里;体验;影响因素

0 引言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旅游景区能否给游客带来难忘的体验,逐渐成为衡量景区经营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旅游景区中的名人故里、故居类,拥有历史文化要素方面的优势,在实现游客体验上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的名人故里景区大多存在类型单一、内容雷同、参与性不强等问题,游客活动大多停留在观光游览层次,旅游体验质量普遍不高。在当前旅游体验时代,把握影响名人故里景区游客体验的因素,围绕游客体验需求进行产品开发和景区管理,是名人故里景区旅游发展的关键。

目前学术界对名人故里的研究,主要涉及到名人故里之争[1][2]及其引导[3]、法律规制[4],名人效应与故里开发[5],名人故里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6][7]、品牌经营[8][9]、形象策划[10]、市场开发策略[11]、经济价值评估[12]等。从已有研究可以看出,当前关于名人故里旅游的研究,还鲜有涉及名人故里景区游客体验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成果。

鉴于实践需要与理论研究的缺口,本文借鉴旅游体验影响因素已有研究成果,结合名人故里景区的特征,探讨名人故里景区游客体验影响因素及其体验开发对策,以期为名人故里景区旅游开发实践提供参考。

1 文献回顾

国外关于旅游体验的影响因素,Chris Ryan的研究最具代表性。他在《休闲旅游:社会科学的透视》一书中,将影响旅游体验的因素划分为先在因素、干涉变量、行为和结果几个因素,并且认为旅游体验的质量是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先在因素由个性、社会等级、生活方式、家庭生命周期阶段、目的地的营销和形象定位、过去的知识和经验、期望以及动机所构成,并且动机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对各个干涉变量施加影响;干涉变量包括旅游体验中的延误、舒适、便利和目的地的可进入性、目的地的性质、住宿的质量、景点的数目和活动内容的多少,以及目的地的种族特性;而行为过程要受到旅游者感知到的期望与实在的偏差的大小,他们与目的地居民以及同行的旅游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性质,旅游者辨别事件真实性和虚幻性的能力,建立可以使自己获得归属感的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旅游者的活动方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13]。

国内部分学者对旅游体验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李怀兰将影响旅游体验效用因素划分为旅游者自身因素(包括旅游者的个性心理特点、个人能力、知识经验和付出成本)、与体验过程相关的其他人(包括旅游企业服务人员、旅游地居民、旅游同伴)、旅行途中因素(包括主题引入、快捷、方便、舒适)、旅游体验产品特性(包括主题独特性、文化含量、整体环境氛围、活动内容的丰度、参与度)[14];郑聪辉将旅游景区游客旅游体验影响因素分为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其中可控因素包括旅行游览过程因素(景区游览主题、氛围、景点线路规划布局、行程安排、游览过程的连贯性、舒适性、活动内容的丰富程度、可参与度等)和景区服务管理因素(景区服务人员的态度、服务效率,提供的导游图及宣传资料,景区住宿、餐饮、购物、交通、通信、解说系统、游憩设施、医疗等);不可控因素包括旅游者个人内在因素(游客的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个性特征、旅游经历的丰富程度、个人旅游偏好、出行前的旅游期望等)、旅途经历因素(景区的可进入性、旅途长短、行程安排、途中邂逅的群体的言行举止及他们之间的互动等)和旅游资源条件因素(自然景观条件、名胜古迹条件、景区文化底蕴、自然气候条件等)[15]。于洁主要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方面,对影响旅游体验的因素进行了划分。其中,客观因素主要指旅游过程中的外界环境因素,如自然环境、政治环境等;主观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和心理因素,个人因素是指个体的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心理因素则是指游客的旅游感知与领悟力、参照群体和旅游动机等[16]。安桃艳将旅游体验质量影响因素分为旅游者因素和旅游目的地因素两部分,旅游者因素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个性特征、个人旅行偏好、过去旅游经历、旅游期望及游览过程与感受;旅游目的地因素包括景区可进入性和治安状况、设施和服务水平、景区形象和环境、景区价格及其他游客言行举止、导游形象和讲解水平、当地居民的态度和行为等 [17]。

通过文献分析发现,国内外已有的旅游体验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缺乏针对不同类型景区的探讨,对名人故里景区游客体验影响因素的分析更为鲜见。基于此,本文在借鉴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名人故里景区的特征,尝试构建名人故里景区游客体验影响因素体系,提出名人故里景区体验开发对策,以丰富理论研究成果并为名人故里景区开发提供实践启示。

2 名人故里景区游客体验影响因素分析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名人故里景区游客体验是指游客个体在由名人故居、纪念馆以及一切与名人文化相关事物等为客体的旅游区中,参加旅游活动,形成精神层面上的感受的这一特定过程。影响名人故里景区游客体验质量的因素必然是综合的、多方面的。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名人故里景区的特征,本文认为名人故里景区游客体验影响因素可概括为主体、客体、主客关系三大方面。游客主体包括个人背景与个人的期望及行为两个部分;旅游客体指名人故里景区的条件因素,主要包括资源条件、服务质量、景区设施、文化氛围四个方面;主客关系则包含游客出行的旅途经历与游客在景区的活动参与情况。据此,本文提出名人故里景区游客体验影响因素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名人故里景区游客体验影响因素结构模型

在影响因素结构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笔者梳理具体影响名人故里景区游客体验质量的因素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名人故里景区游客体验影响因素体系

3 名人故里景区体验开发对策

通过对名人故里景区游客体验影响因素的分析, 笔者认为,就其调控的难易度而言,旅游主体、旅游客体中的资源条件因素、主客关系中的旅游经历因素属于难控因素。因此,名人故里景区体验开发管理,应主要从文化氛围营造、主题活动策划、服务质量提升方面入手,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体验旅游产品与服务,提升游客的体验满意度,实现名人故里景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1 文化氛围营造

名人故里景区文化氛围的营造,不仅要重视名人旧居、纪念馆等有形建筑的保护和建设,更要重视与名人相关的无形文化的挖掘与展示。如绍兴鲁迅故里,形成了以鲁迅祖居、百草园、三味书屋、咸亨酒店为主体,以绍兴鲁迅路历史文化街区为核心所呈现的鲁迅小说、散文、散文诗、杂文等文化、精神、思想、品质为一体的鲁迅故里文化[18],成为名人故里景区发展的典范。借鉴鲁迅故里文化氛围的营造理念,笔者认为名人故里景区文化氛围的营造,应注重挖掘与历史名人有关的遗迹、典故、言论、思想等,并通过有形建筑、活动等展示出来。同时,以历史名人文化为基础塑造景区形象,设计符合历史名人特征的景区形象识别系统,使名人故里景区的文化表征与形象深入人心。

3.2 主题活动策划

当前,名人故里景区主要以名人旧居参观、名人纪念馆生平与贡献介绍、名人相关遗迹考察为主,多为静态展示,缺乏可供游客参与互动的主题活动,使得游客游览之后,感觉名人故里景区在展示上大同小异,缺乏新意。因此,名人故里景区主题化、动态化、参与性活动策划迫在眉睫。如在四川广安邓小平故里景区,为了纪念邓小平几十年的革命生涯,展现其革命精神,将其不屈不挠的精神体现在旅游活动中,可策划火红岁月项目[19]。开发定位主要以军事题材为主,拓展运动为辅,寓教于乐。用报废的军事武器营造革命年代的环境,类似一座户外的军事博物馆。根据邓小平的革命生涯,巧妙地设置各种拓展活动,从游戏中感受当年邓小平革命生涯的艰辛。笔者认为,名人文化主题活动策划,应坚持源自名人、主题明确、喜闻乐见、游客参与的原则,这是名人故里景区主题活动策划成功的前提。

3.3 服务质量提升

优质高效的服务,是游客在名人故里景区获得高质量旅游体验的一个重要条件,它直接决定了游客在景区游览的舒适和愉悦程度。因此,要提高游客的总体旅游体验效果,名人故里景区应该在游览的各个环节都实现服务质量的提升。针对目前名人故里景区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景区需通过开展专业的服务技能培训,提升员工的文化知识水平,提高员工对服务的认识,引入标准化的服务管理体系,强化员工为游客服务的意识,加强服务效率管理,增强服务人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参考文献:

[1] 马木兰,何丽红,郑丽.文化旅游资源区域争议的透析——以梁祝故里争议为例[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26-30.

[2] 顾宝林.名人故里开发乱象的原因及其对策建议[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26-30.

[3] 向泽雄.“名人故里”之争及其正确引导[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58-61.

[4] 余俊.论旅游业中政府主导行为的法律规制——以名人故里之争为视角[J].生态经济,2012,(1):156-159.

[5] 蓝力民.禅宗六祖名人效应与六祖故里旅游开发探讨[J].热带地理,2010,(6):663-667.

[6] 朱玲燕.曾国藩故里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1,(4):27-30.

[7] 宣传中.从鲁迅故居到鲁迅故里——关于绍兴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的模式研究[J],东方博物,2005,(4):121-125.

[8] 张薇,钟晟.朝圣视角下的旅游地品牌经营——以炎帝神农故里为例[J].旅游论坛,2010,(2):184-187.

[9] 赵飞,彭华.虚实结合·品牌运作——名人故里旅游开发模式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 2009,(9):4024-4025.

[10] 韩笑.汝南梁祝故里旅游区旅游形象策划及营销探讨[J].江苏商论,2011,(10):116-118.

[11] 喻建良.湖南名人故里旅游市场稳定与开发策略研究——基于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的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2006,(5):888-891.

[12] 周军等.屈原故里景区旅游总经济价值评估研究[J].旅游学刊,2011,(12):64-71.

[13] 谢彦君,吴凯. 期望与感受:旅游体验质量的交互模型[J].旅游科学, 2000,(2):1-4.

[14] 李怀兰.旅游体验效用因素分析[D].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15] 郑聪伟.旅游景区游客旅游体验影响因素研究——以杭州西湖景区为例[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6] 于洁.旅游体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7] 安桃艳.旅游体验质量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 110-111.

[18] 陈辉.基于名人文化的旅游产业横向融合研究——以鲁迅故里为例[J].江苏商论, 2012,(3):128-131.

第7篇:旅游体验论文范文

以深圳大芬油画村为案例地,基于游客网络评论文本数据,运用内容分析法,研究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的融合效果。结果表明,文化创意旅游对很多游客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游客偏好的文化创意旅游吸引物主要包括艺术产品、艺术氛围、艺术展览和艺术休闲;游客在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旅游活动以观光休闲、购物旅游和学习参观三种旅游活动类型为主;旅游环境、交通便捷程度、景观创意度、旅游商品购物和旅游基础设施是游客最关注的五大文化创意旅游体验要素;游客对文化创意旅游高度认可,但商业化气息重、艺术产品文化创意不足等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在旅游发展中面临的共同性问题。据此,提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深度融合的系列建议。

关键词:

内容分析;文化创意旅游;融合;大芬油画村

1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迅速崛起,并凭借其独特的产业价值链与广泛的产业渗透力、影响力和辐射力,成为全球经济和现代产业发展的新亮点。而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物质载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从20世纪90年代末就如雨后春笋般在我国北京、杭州、上海、深圳等地异军突起[1]。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发展基地,不同于传统的工厂或技术园区,是集工作与生活、消费与生产于一体的综合体。很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往往融合了当地的文化特色与自然风光,文化底蕴深厚、创意特色突出,能满足游客求新求异的旅游需求、激发人们的旅游消费欲望,开始成为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通过与旅游业的互动融合,文化创意产业园延伸了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链,为其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2]。这种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互动发展的模式已被许多地区所采用,美国的好莱坞、韩国的Heyri艺术村、台湾的华山1914创意文化园、北京的798艺术区、深圳的大芬油画村、上海的田子坊等数不胜数。因此,开展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的互动融合研究对拓展我国旅游资源、满足消费者文化精神体验需求和实现文化创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创意产业园和旅游业的融合在旅游实践领域悄然生长,已引起了旅游学界关注与研究兴趣,成为旅游学研究中的热点和前沿问题。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的融合研究在国外开展较早,研究内容多集中于融合作用、游客旅游体验及影响因素等方面[4-8]。Ooi研究了创意产业园区在新加坡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MiguelGoede以库拉索岛上的Scharloo、Pietermaai创意区为例,分析了旅游是创意经济和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以上学者都通过具体的案例研究阐明了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融合的必要性和作用,还有部分国外学者对游客在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旅游体验和影响因素给予了重点关注。RichardCPrentice深入研究了工业遗产公园不同尺度的游客旅游体验及其影响因素;PappalesporeI、MaitlandR以东伦敦为例,采用定性访谈法研究了来创意城市地区游客的特征、动机和旅游体验,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创意集群区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AnnieChena、NormanPenga以台北的5个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例,采用现场抽样调查的方法,探讨了游客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忠诚度的决定因素。与国外学者的关注点不同,我国的旅游研究者在对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园区的概念界定、动力机制、发展模式等研究的基础上,近年来逐渐将研究重点集中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旅游开发和利用研究。樊小兰、刘住借鉴国外创意产业园区开发的经验,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实现旅游开发提供了方法和对策[9];郑斌、刘家明等从为旅游者提供“一站式体验”的视角,分析探讨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可采取的旅游开发模式[1];刘成以成都市东郊音乐公园为例,研究了文化创意园区的旅游运营模式[10]。与西方研究趋势类似,近两年游客的旅游体验越来越引起国内研究者的重视,涌现出一批基于旅游体验视角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旅游开发的相关研究成果。王莹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从旅游体验及满意度两方面对福百祥1958休闲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旅游开发进行了评价[3];高淑娟基于体验视角,提出了针对上海创意产业园旅游开发的产品策略和营销策略[11];赵良成、肖晓等选择成都市东郊记忆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游客的旅游质量感知进行了实证研究[12];黄妍利用问卷调查法,分析了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园游客的旅游动机和旅游消费行为[13]。

通过对以上文献综述和梳理可见,国内外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的融合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研究者大多采用案例研究,通过对选定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企业或旅游者的访谈、问卷调查,以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实证的定量分析,探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与旅游业的融合作用、游客体验、旅游开发利用等。总体来看,国内外对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融合的研究尚处在起步的萌芽状态,研究方法较单一,研究视角较有局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旅游活动与网络联系越来越密切。互联网不仅成为旅游信息的重要获取途径,也成为旅游者分享旅游体验、发表旅游评论的交流平台。这些游客兼网友评论的内容往往真实、客观、量大,使网络内容日渐成为旅游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数据来源方式。纵观学术界现有的研究成果,尚无研究者使用网络文本分析法研究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本文选取深圳大芬油画村为案例地,采用网络文本分析法研究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的融合效果和游客体验,不仅可丰富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融合的研究内容,也为文化创意旅游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

2研究方法与步骤

2.1案例地选取大芬油画村位于深圳市龙岗区,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一个先行者。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大芬村就以油画创作、临摹、收购和批量转销逐渐形成了大芬油画村的雏形。经过20多年的大力发展,“大芬油画”成了享誉国内外的文化品牌,大芬村也被誉为“中国油画第一村”,成为世界油画艺术品销售的主要市场,更被国家授予了“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最佳创意产业园区”的称号。大芬油画村文化创意产业园浓郁的艺术氛围、缤纷的画廊街区和良好的配套设施,既成为油画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温床,也成为远近闻名的艺术爱好者的旅游胜地。本研究选择深圳大芬油画村作为案例地的主要原因是:①大芬油画村是全国最知名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也是国内最早有意识与旅游业互动融合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②大芬油画村所处的深圳市是“中国文化创意之都”和国际化的大都市,旅游客源来源范围十分广泛,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③大芬油画村作为深圳市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并进行网络点评,为本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

2.2数据来源通过TripAdvisor、蚂蜂窝、携程网、驴妈妈、大众点评网、去哪儿网等知名网络平台,收集游客对大芬油画村的评论,截取2014年6月1日—2015年6月30日的248条有效评论。数据处理方法是分别把每条网友点评内容复制到单独的Word文档中,并将其中涉及到的英文、繁体形式的评论翻译转化为简体中文,将同义词、近义词转换成相同的词汇,然后将其复制到txt文档中。

2.3研究方法利用内容分析法(ContentAnalysis)对整理收集到的文本资料进行分析。这种研究方法是把定性的文本资料转化为定量数据,然后对文本内容进行定量分析,据此对事实做出判断和推理[14]。本文运用ROSTContentMining6内容挖掘软件对文本资料进行定量分析。为了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在进行分词和词频统计时事先设定一个含有重点词汇的自定义词典,包括重要地名(如“大芬油画村、深圳、地铁)、文化创意旅游活动(如“买油画、拍照、逛逛”)、文化创意旅游吸引物(如“油画、画廊、大芬美术馆)等。词频分析:利用ROSTContentMining6软件对文本内容自动分词,修正错误的分词结果,过滤与研究无关的字词,最后生成词汇频率表。式中,Fi为某词汇i的频率,代表的是词汇i的强度;Ri为词汇i的频度,代表的是词汇i在文本中出现的次数;Li为词汇i的字数长度;Lt为文本中所有的字数长度。在本文选择研究的248条游客评论中,评论内容字数总长度Lt=19957。如词汇“油画”在统计文本中总共出现249次,其词汇字数长度为2,根据式(1),即“油画”的词频F=249×2/19957=2.50%。按照该公式依次计算,选取与大芬油画村有关的前50个高频词汇(表1)。语义网络构建:利用ROSTContentMining6内容挖据软件的语义网络和社会网络生成工具,输入网络文本,生成共现语义网络图(图1)。语义网络图的结果可直观地提供整体的要素关系,为进一步构建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融合效果的分析框架提供思路。由图1可见,“大芬油画村、油画”为一级核心高频词。“油画”是旅游吸引物要素的核心词,“画家、艺术品、艺术氛围、店铺、咖啡店、价格便宜”等为高频特征词,旅游者活动要素如“买油画、看画家作画、逛逛、欣赏”等围绕“油画”而展开;“大芬油画村”是目的地要素的核心词,“艺术、地铁、深圳、交通方便、喜欢、有趣、值得一游”等为高频特征词。从以上的词频分析和语义网络构建可见,在游客对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的融合效果描述中,重点关注的主要为文化创意旅游吸引物和目的地环境两个部分。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融合效果概念模型对网络文本中出现的50个高频词的词性和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可将高频词汇归纳为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三大类。与地名和文化创意旅游吸引物相关的词汇主要以名词为主,与游客旅游行为和旅游活动相关的词汇主要以动词为主,与游客对大芬油画村旅游体验的要素评价和情感评价相关的词汇主要以形容词为主。为构建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融合效果分析的概念模型,本文结合高频词和语义网络图的分析结果,最终将与大芬油画村文化创意旅游有关的词汇分为了4个维度:文化创意旅游吸引物(如油画、艺术品、画家、画廊、油画复制品、大芬美术馆、艺术氛围)、文化创意旅游活动(如买油画、讨价还价、看画家作画、参观、欣赏、拍照、逛逛)、文化创意旅游体验要素评价(如价格便宜、交通方便、环境不错、商业化、特色、选择很多、地方不大、有点远)、文化创意旅游情感体验(如有趣、喜欢、值得一游、很棒、强烈推荐)。这4个维度的词汇全面体现了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的融合效果,既丰富多样,又具有相对的统一性和集中性。

3.2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融合效果分析文化创意旅游吸引物:在248条网友评论中,有关文化创意旅游吸引物的词汇出现了760次,占所有词汇出现总次数的30.45%,平均每个词出现了50.6次。从图2可见,游客偏好的文化创意旅游吸引物可概括为艺术产品(油画复制品、艺术品、原创油画)、艺术氛围(艺术、店铺、画廊、画家、风格、小巷、街道)、艺术展览(大芬美术馆)、艺术休闲(咖啡店、免费)等四大类。大芬油画村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模式是将油画产业的价值链延伸至旅游景点业,赋予文化创意产业园以旅游功能。大芬油画村现有1200多家画廊、工作室和绘画材料店铺,画家、画工超过8000人,经营范围主要是油画创作和艺术品复制加工为主,油画类型多种多样,人物画、风景画、花鸟画、静物画等琳琅满目,油画产业的知名度享誉全球。尤其是经过各级政府对其进行综合治理和环境改造后,容貌焕然一新,处处洋溢着令人迷醉的欧陆风情,被广东省旅游局评为“广东人文历史类最美(乡村)旅游示范点”。不管是否购买油画产品,只要走进大芬村,便可感受到油墨飘香的艺术氛围,免费欣赏到世界经典油画作品。这种文化创意旅游对于很多来深圳的游客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文化创意旅游活动:别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集文化产品生产与消费于一体,带给旅游者与众不同的创作体验旅游经历,满足旅游者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休闲旅游需求。在网络文本中,与大芬油画村文化创意旅游活动有关的词汇共出现了281次,占所有词汇出现总次数的11.26%,平均每个词出现了18.7次。从图3可见,游客在大芬油画村的文化创意旅游活动可概括为三大类:一是观光休闲旅游活动(看画家作画、逛逛、欣赏、喝咖啡、拍照、享受、旅行),主要目的是感受大芬油画村的文化艺术氛围,欣赏油画艺术作品和享受休闲时光;二是购物旅游活动(买油画、装饰家里、讨价还价、买绘画材料、卖油画),主要目的是逛街购物,购买价格低廉而又有艺术价值的油画艺术品或绘画用具;三是学习参观旅游活动(参观、增长见识),这类旅游者往往是慕名而来,主要目的是来此获取知识和学习经验。由于大芬村是部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也是世界著名的工艺油画村,网络文本中就有游客提到自己从山东远道而来,专程来参观考察大芬油画村,学习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验。总的来看,大芬油画村游客文化创意旅游活动类型多样,但旅游活动形式仅限于观光和购物活动,旅游活动的参与性和娱乐性还有待加强。

文化创意旅游体验要素评价:在网络文本中,一共出现了298次与大芬油画村文化创意旅游体验要素有关的词汇,占所有词汇出现总次数的11.93%,涉及游客吃、购、行、游等方面的文化创意旅游体验,能体现大芬油画村的地理位置、景观特色以及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水平。通过对图4的结果分析可见,游客对大芬油画村的文化创意旅游体验评价可概括为五大要素:旅游环境(城中村、沃尔玛、地方不大、环境不错)、交通便捷程度(交通方便、地铁、有点远)、景观创意度(到处是油画、商业化、特色、著名、浓厚)、旅游商品购物(价格便宜、选择很多)、旅游基础设施(吃饭不方便、咖啡店、厕所少、小餐馆、地区相似)。首先,对旅游环境要素而论,游客对大芬油画村本身环境较满意,“环境不错”(13)是游客文化创意旅游体验中的高频词汇。大芬油画村作为深圳市首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历届文博会分会场,油画村的环境整治问题受到了龙岗区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提升改造,大芬油画村的整体环境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在网络评论中有很多游客提到“油画村很整洁、街道打扫得很干净”,这都证明了政府在油画村旅游环境建设方面的成效。但由于大芬油画村是城中村改建而成的,游客对其外部环境满意度不高。有游客评论:“周围环境差,都是农民房,比较拥挤”,“如果只是观光客,这个村实在是小而乱,就是深圳特有的城中村”,这都反映了游客对大芬油画村所处的外部环境的抱怨或不满意。其次,对交通便捷程度要素而论,游客总体满意度高,“交通方便”(23)、“地铁”(43)等高频词汇,反映了游客感知的大芬油画村交通便捷程度。深圳地铁龙岗线开通后,乘坐地铁到大芬站下车,出站后5分钟即可到达大芬油画村,很多游客感觉到大芬油画村交通十分方便,唯一的缺点是“远离城市中心、位置有点远”。第三,对景观创意度要素而论,很多游客都感受到大芬油画村“艺术氛围”(48)浓厚、“到处是油画”(14)、很有“特色”(12),认为油画这么集中的地区在国内外都是很少见到的,世界“著名”(10)。而对油画村的商业化气息方面,游客的看法不一。有些游客评论大芬油画村“商业化氛围太重、很多油画都是出于商业化的目的被批量生产、原创性缺乏”,但大部分游客认为大芬油画村的这种生产模式也是一种当代的文化,复制品有它本身的文化价值。大多数艺术爱好者不是收藏家,大多数消费者并不富裕,大芬油画村弥补了这一差距,使艺术走向大众。

第四,对旅游商品购物要素,游客满意度很高,“价格便宜”(61)、“选择很多”(10)等高频词汇都反映了游客对大芬油画村旅游商品购物环境和价格的认可,这也是大芬村对于很多游客具有吸引力的原因之一。此外,很多外国游客在评论中还数次提到当地画家和店主的友好而热情的服务,“很惊喜高质量的油画作品和友好的中国油画家、没有人会来骚扰或逼你买、每个人都是微笑和友好的,店主非常热心,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这些评论再次体现了大芬油画村能以一种轻松自由、热情友好的氛围为游客提供旅游购物服务,让游客感受到油画村良好的旅游购物软环境。第五,对大芬油画村的旅游基础设施要素而论,游客满意度较低,“吃饭不方便”(6)、“小餐馆”(5)、“咖啡店”(16)、“厕所少”(5)、“地区相似”(3)是游客对旅游基础设施体验有关的高频词汇。不少游客认为大芬油画村内的旅游设施不够齐全:餐饮方面,除了两三家体面的咖啡店,“附近没有什么好餐馆,吃饭不方便”,“只有一些小餐馆,比较简陋,里面大多没有空调”;厕所方面,有外国游客在评论中谈到,“来这里之前要确保你能找到厕所,除了大芬美术馆里的厕所,我不记得周围有任何厕所”,反映了大芬油画村公共洗手间的设置数量不足。此外,很多游客感觉大芬油画村很多地方给人感觉都很相似、很雷同,这都说明了大芬油画村内缺乏指示性标志、解说牌、分布格局混乱等方面的问题。文化创意旅游情感体验:利用ROSTContentMining6软件的“情感分析”功能,得到大芬油画村网络文本的旅游情感分析表(表2)。从游客结束大芬油画村旅游后的旅游体验评价来看,以积极情绪为主,积极情绪占86.69%,消极情绪仅占8.06%,且积极情绪中有45.16%的为高度积极情绪。这些数据充分反映了大芬油画村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互动融合效果良好,游客对其文化创意旅游满意度高。进一步选取前20个出现频率最高的旅游情感体验词汇(图5)可见,游客对大芬油画村以油画艺术为特色的文化创意旅游是高度认可的,在旅游结束后做出了“值得一游、不错、强烈推荐、很棒、好去处、很好”的正面情感体验评价,“有趣、漂亮、独特、惊讶、美好、美丽、小清新、安静、愉快、惊叹、高兴”等词汇都体现了游客的具体正面情感体验;负面的旅游情感体验主要包括不懂、失望、抱怨等几种类型。很多游客在评论中提到“不太懂欣赏,觉得大芬油画村不咋的、不懂怎么去鉴赏油画,只能自己揣摩”,这都反映了由于游客不懂油画艺术,而对大芬油画村的旅游体验评价不高;持“失望”和“抱怨”情绪的旅游者,导致其负面情感体验的原因有“商业气息重,就是一个卖油画的批发市场、很多的油画感觉很粗糙、绝大多数只是油画复制品而已”。

4结论与建议

文化创意旅游已成为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利用ROSTContentMining6内容挖掘软件,以深圳大芬油画村为例,基于游客网络评论文本的高频词汇和语义网络分析,从文化创意旅游吸引物、文化创意旅游活动、文化创意旅游体验要素评价、文化创意旅游情感体验4个维度构建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融合效果分析的概念模型,分析了大芬油画村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的融合效果:游客偏好的文化创意旅游吸引物主要包括艺术产品、艺术氛围、艺术展览和艺术休闲四个方面,文化创意旅游对于很多游客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游客在大芬油画村的文化创意旅游活动目前主要有观光休闲旅游活动、购物旅游活动和学习参观旅游活动几种类型;从游客对文化创意旅游体验要素的评价来看,游客对大芬油画村的旅游商品购物、景观创意度和交通便捷程度等要素满意度较高,对于旅游环境要素满意度一般,而对旅游基础设施要素满意度最低。总体来看,游客对文化创意旅游高度认可,但商业化气息重、艺术产品文化创意不足等问题影响到游客的文化创意旅游体验。根据以上结论,要加快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旅游的发展,政府和业界还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采取措施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优化园区规划布局,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很多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都是由农民房或旧厂房改造而成的,以前并不是旅游场所,往往存在格局混乱、旅游配套设施不健全的问题。在与旅游业融合互动发展中,重中之重在于优化园区规划布局、提高园区的旅游硬件条件。

首先,依据园区具体实际,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和布局,如划分为办公区、交易展示区、餐饮娱乐区、创意艺术体验区等,以构建和谐的创意气氛,避免杂乱无章的商业影响艺术气息,同时更好地满足游客休闲体验的需要。以大芬村为例,交易展示区在规划布局时,可根据油画作品的不同风格流派,规划体现不同主题的油画街、装裱街、颜料画笔等辅料街,使文化创意产业园的交易展示区在风格流派和功能上划分明显,成行成市,有助于旅游观光及商品交易的双重开发;创意艺术体验区旨在加强艺术制作环节与一般性观光休闲旅游者的互动,可规划建设油画体验式绘画坊和油画体验式工艺流程坊,使之发挥传播油画艺术。吸引潜在油画兴趣群体的作用。此外,游客在文化创意产业园优质的旅游体验离不开旅游配套设施的有效支持。在未来的发展中,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旅游配套设施的完善。在不影响文化创意园内门店经营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品牌餐饮服务、洗手间、旅游指引和解说标志等旅游配套设施。加强创意体验旅游产品设计,提高游客旅游体验的深刻性:旅游产品的参与性、娱乐性和体验性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游客旅游满意度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利用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创意文化氛围,开发设计创意体验式旅游产品。在设计具体的创意体验旅游产品时,一方面要贴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创意文化,另一方面要强调参与性、知识性和体验性。以工艺美术和创意设计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可在创意产品制作环节加强与游客的互动,游客自由表达自己的创意想法,并将自己的创意转化为实体产品作为旅游纪念品带走;动漫和影视制作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可让游客观摩动漫影视作品的诞生过程,学习动漫游戏的制作,进行动漫影视人物的角色扮演等。如大芬村的油画体验式工艺流程坊在设计时,可着重解构油画制作的工艺流程,解读相关的油画文化故事,让游客参与油画的创作,使之具有观赏性、知识性和体验性。总之,通过富有体验性的创意旅游产品设计,让游客在这里便利地消费、体验、享受文化创意产业带来的快乐。开展园区导游解说,加深游客对创意文化的理解认知:文化创意产业园是富有创意和创新的地方,在欣赏和设计方面经常是领先于时代的。如果没有导游人员富于知识性、文化性、艺术性的解说,一般游客往往很难去欣赏感悟和了解文化创意产品非同一般的价值,进而影响到游客对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旅游体验和评价。如很多游客在对大芬油画村的评论中即提到“不太懂欣赏,觉得大芬油画村不咋的,无人告诉应该怎样鉴别油画”,同时对大芬油画村新推出的艺术体验类旅游产品也无人介绍宣传,导致游客知晓者甚少。因此,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导游人才的培养,开展园区导游解说成为提高游客文化创意旅游体验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导游解说建设时,注意为不同游客量身定做不同游览路线和解说,同时创意产业园区的导游讲解和旅游接待可以考虑吸引当地社区居民的参与,既可让园区居民获得更多的旅游收益,又可使游客获得更原汁原味的旅游体验。

结合园区文化创意元素,开发创意衍生旅游纪念品:提供有文化内涵、有鲜明个性的旅游纪念品是游客完美旅游经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各具特色,融合园区文化创意特色的各式各样的创意产品深受游客喜爱。因此,结合园区特有的文化创意元素,开发小巧、精致、实用、富有创新性的创意衍生旅游纪念品势在必行。如大芬油画村的油画形式旅游纪念品虽然深受游客喜爱,但对很多远道而来的外地游客而言,油画这种形式的旅游纪念品,装裱后往往体积过大,在运输过程中易受到挤压而使画面破损、画框变形,这也成为许多外地游客购买油画旅游纪念品时的一个最大顾虑。结合大芬油画村以油画为特色的文化创意元素,开发油画做背景的手机壳、小挂件、杯垫、茶杯、陶瓷、丝巾等,都是可以考虑开发的油画衍生品,这类旅游纪念品凸显了“大芬标签、设计新颖、实用性强”的特征,又容易携带,外地游客会更乐意购买。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旅游研究,本文在资料利用和研究方法运用上做出了探索性的创新,可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应该说目前将网友评论作为一个庞大的数据资源库,为研究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游客体验、旅游消费行为等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但其中所蕴含的研究价值和信息含量还远未得到充分挖掘利用。当然,本研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例如,尽管根据网友评论内容可以推测大部分网友的来源地和旅游满意度,但是却无法得到其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人口学统计特征,无法对不同身份的网友进行对比研究。未来在研究中可利用网站后台管理系统,对典型网友进行联络和线下访谈,以弥补网络文本分析法的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1]郑斌,刘家明,阳兆萍.基于“一站式体验”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研究[J].旅游学刊,2008,23(9)∶49-52.

[2]袁俊,张萌.深圳市旅游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的模式构造[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8(2)∶19-20.

第8篇:旅游体验论文范文

关键词:文学;旅游;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0)10015603

1 引言

文学作为一种语言性艺术,自古就与旅游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方面,文因景生,优美的景观刺激并产生了优秀的文学作品;另一方面,景因文名,优秀的文学作品又将旅游资源特色化,丰富了旅游资源的内涵,增强了旅游资源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基于这种密切的关系,对于文学和旅游的结合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从旅游学的角度来说,文学旅游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分支。相对来说,对于文学旅游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还很少。但是,对于之前的研究成果还尚未有人进行归纳,为此笔者对国内外文学旅游研究进行了综述。

2 文学旅游的定义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往往会触动人的灵魂深处。作品中描述的优美景色,使得人们总想亲眼见目睹。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总牵动着读者的心灵,人们想去故事的发生地寻找人物的踪影,想更多地了解关于他们的一切。那些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让人想去亲身经历,在现实中重温那份感动。因而,那些与文学作品直接联系的地方就成为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也成为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并被旅游业可以开发利用的文学旅游资源。由于“重文”的心理,人们往往因为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喜爱而引发对作者本人的兴趣。人们想去了解现实中的作者究竟是什么样子的,究竟是怎样的环境培养出了这样伟大的文学家。所以,作家故居、纪念馆、宗祠墓地、以及诗人作家行踪所至而留下的诗文、石刻碑记,也成了吸引游客前往的文学旅游资源。

借鉴旅游的定义,笔者认为文学旅游就是指人们基于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前往与作品相关的(包括与作者相关)目的地而度过一种短暂的综合经历。旅游本身就是一项综合的活动,文学旅游也不例外。文学旅游属于文化旅游的范畴,更简单更广泛地说就是一种跟文学作品有密切关系的文化旅游活动。

3 国外文学旅游研究综述

关于文学旅游的研究,国外学者大都将其置于遗产旅游的范畴内讨论,如Yaniv Poria,Richard Butler,David Airey(2001)指出文学遗产旅游作为一种遗产旅游类型,是建立在遗迹或吸引物的文学价值上,并且游客对于文学的观念具有相当的共同性的旅游活动[1]。Herbert(2001)也认为文学旅游地就是遗产旅游景观的一部分,有关遗产的重要理论也适用于文学旅游地[2]。

(1)国外学者主要采用社会学与人类学的研究方法,通过田野作业、问卷调查与对象访谈等手段,对文学旅游者、文学旅游地、文学旅游真实性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3]。Herbert(1996)将文学旅游地分为与作家有关,如作家生活过的地方、与作家有关的戏剧性事件的发生地;与作品的场景有关;与情感价值、怀旧、记忆、象征等有关,其内涵比某一特定的作家或作品更宽泛、更深刻[4]。Clare Fawcett,Patricia Cormack(2001)则对文学旅游地的真实性进行了研究,指出在爱德华王子岛的3个文学旅游地,真实性以现代主义者、理性主义者、折中主义者的3种解释形式体现出来[5]。

(2)对于文学旅游资源的内涵与开发,国外学者并没有作为专题内容进行论述。只是笼统地将文学旅游资源归纳为与文学作品及与文学作者相关的旅游吸引物。至于文学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也都是从遗产旅游的角度出发,也没有提出具体的可操作性模式。

4 国内文学旅游研究综述

4.1 相关概念研究

兆康,刘德艳在1993年就对文学旅游的定义和特点作了表述,认为文学旅游是指以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为依托,利用其知名度和各地区、各阶层的人对文学作品的认同感和各自的审美趣味,借助一定的物质手段,再现文学作品中原本运用语言所创造的人物、场景、情节等,使游人置身其中,通过审美作用,得到全方位的物质、文化享受的物质活动[6]。但之后很少有人再对此定义进行界定。王中军(2005)从宏观的层面阐述了文学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认为文学旅游资源既包括以文字形式存在的文学作品,也包括以实体形式存在的旅游景观[7]。总之,国内对文学旅游资源的概念表述基本停留在描述层面,判别性较低,难以将文学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区分开。

4.2 文学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国内在阐述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方面,系统的的研究主要有肖洪根(1998)从文学旅游景观产品的产生、消费与促销3个角度阐述了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8]。杨秀玲,王军华(2005)对文学艺术旅游资源的开发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认为要以实景、虚景相结合的形式,对文学艺术资源进行开发[9]。余靖华等(2009)对文学旅游的开发驱动要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根据资源的文学旅游附加值与其他旅游附加值的高低对比将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分为从属跟进模式、互重并行模式、主题聚合模式以及文化提升模式[3]。喻学才(1996)提出文学名著模拟景观制作中不必拘泥于历史的真实性,而重在营造文学氛围 [10]。另外,万津津(2009)也强调开发文学旅游资源应重视保护真实性[11]。贾鸿雁,王金池(2009)认为兼顾旅游客体和旅游体验真实性的建构主义真实性理论符合文学资源亦真亦幻的特点,适宜作为文学资源旅游开发的基础[12]。

以上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大都以文学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而张维亚(2007)以南京夫子庙李香君故居和王谢古居为例,则从文化遗产角度探讨了文学旅游景点的开发[1]。之后,张维亚等(2008)又指出文学遗产旅游是目前学术界研究的一项空白。并指出南京民国文学遗产的旅游开发,要把握4个特性:文学性、原真性、体验性、地方性[13]。另外,王强,刘飒(2009)也研究了文学遗产旅游资源的价值研究及开发途径[14]。

4.3 与相关理论的结合研究

国内在讨论文学旅游与其他理论的结合时,围绕体验经济与文学旅游结合的最多。陶少华(2006)从理论高度探讨了体验经济与文学旅游的结合方式,并探讨了将体验引入文学旅游后的产品开发思路[15]。楚艳平(2007)通过分析体验经济与文学旅游内在结合的可能性,进一步探讨了在体验经济的理念下如何将文学旅游资源开发成体验型文学旅游产品 [16]。而庄志民(2003) 将体验经济与文学旅游相结合进行了个案研究,对以“醉翁亭”为主干的滁州市旅游产品做了创意设计[17]。另外,王芳(2008)探讨了文化创意与名著文化旅游的融合,提出了名著文化旅游创意的概念[18]。

4.4 具体的文学遗产的旅游开发研究

对具体的文学遗产的开发研究,我国研究最多的是三国文化旅游的开发。1989年,喻学才,陈钢对三国旅游线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影响三国旅游线深度开发的各种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19]。之后,沈伯俊(2003)依据体验旅游理论分析了“三国文化”旅游在开发中存在的若干问题[20]。牛青(2008)则以蜀国丞相诸葛亮为主线,设计了一条以人物为主线的三国特色旅游线路[21]。另外,还有部分学者对其他文学遗产地简单地进行过探讨。

5 结语

目前文学旅游的研究还处于很初级的阶段,无论是对其定义、特点、分类等基本属性的研究,还是相关理论及案例的研究都很少。同时,也说明文学旅游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尤其是对其进行系统地研究还是旅游研究中的一个空白。

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的精神需求层次也越来越高,旅游需求更加趋向于对景区景观的文化内涵的深入了解。因而,文学旅游作为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分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加上旅游研究在其他分支方面的逐渐完善,势必文学旅游的研究会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无论是在研究领域,还是旅游的现实开发中,文学旅游都面临着很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张维亚.文学旅游地的遗产保护与开发[J].旅游学刊,2007,22(3):40~44.

[2] David Herbert.Literary place,tourism and the heritage experience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1(2):312~333.

[3] 余靖华,李江风.刍议文学旅游附加值的资源载入及开发模式[J].理论与实践,2009(1):82~84.

[4] David Herbert.Artistic and literary places in France as tourist attraction[J].Tourism Management,1996(2):77~85.

[5] Clare Fawcett,Patricia Cormack.Guarding authenticity at literary tourism sites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1(3):27~28.

[6] 兆 康,刘德艳.论文学旅游[J].旅游学刊,1993,22(3):43~46.

[7] 王中军.试论我国文学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分类[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9(1):30~32.

[8] 肖洪根.再论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J].华侨大学学报,1998(3):115~119.

[9] 杨秀玲,王军华.试论我国文学艺术旅游资源的开发[J]开封大学学报,2005,19(1):23~25.

[10] 喻学才.论文学名著型模拟景观的开发[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6,12(3):62~63.

[11] 万津津.文学旅游资源的经济开发策略[J].企业经济,2009(1):138~140.

[12] 贾鸿雁,王金池.从建构主义真实性看文学资源的旅游开发[J].旅游学刊,2009,24(5):26~30.

[13] 张维亚,赵步阳.民国文学遗产旅游开发研究[J].商业经济.2008,(9): 109~110.

[14] 王 强,刘 飒.文学遗产旅游资源的价值研究及开发途径[J].中国资产评估.2009(2):13~15.

[15] 陶少华.体验经济视角下的文学旅游发展策略[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7(3):351~354.

[16] 楚艳平.体验经济视野下的文学旅游产品开发设计[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

[17] 庄志民.关于体验型旅游产品设计的发散型思考[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2):13.

[18] 王 芳.名著文化旅游创意的初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19] 喻学才,陈 钢.关于“三国旅游线”开发的若干问题[J].旅游学刊,1989,4(4):44~47.

[20] 沈伯俊.开发“三国文化之旅”的几个问题[J].中华文化论坛,2003,(2):111~113.

[21] 牛 青,石应文.以人物为主题的三国文化旅游产品研究[J].中国商界,2008(9):259~260.

A Study Review on literature tourism

Wang Yang

(Department of Humanities,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1189,China)

第9篇:旅游体验论文范文

The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mpact of Industrial Tourism’s

Experiential Marketing on Tourists’ Cognitive Degree

ZHANG Weia, ZHANG Yinanb

(a. School of Business, Tianjin 300222;

b. School of Zhujiang, Tianj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Tianjin 301811)

Abstract: Aiming at the two problems on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marketing of industrial tourism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experience economy and experiential marketing theories into the study of industrial tourism, constructs the theoretical model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tourism’s experiential marketing mix including communication, visual and verbal signage, service process, person, spatial environment and combination and tourists’ cognitive degree, verifies it by the empirical study to industrial tourism demonstration spots in Tianjin, and finds that advertising and propaganda, event marketing, operating experience, theme slogan and government support have a greater positive impact on tourists’ cognitive degree.

Key words: industrial tourism; experiential marketing; experience economy; tourists’ cognitive degree

工业旅游是在城市与经济演变的背景下,顺应旅游需求的多样化趋势,拓展旅游资源范围,有机结合工业与旅游业而开发出的一种集游览、休闲、怀旧、体验、考察、求知和购物于一体的新型旅游产品。工业旅游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欧洲,半个多世纪以来,工业旅游在一些发达国家方兴未艾,最近十几年在我国也蓬勃兴起。但是,目前我国的工业旅游尚处于成长初期,由于旅游观念与认知的滞后以及相关理论与经验的缺乏,实际效果很不理想,还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两个方面:旅游产品单一,还停留在简单参观的阶段,特色不够鲜明,互动性差,缺乏对游客的吸引力和亲和力;营销活动很少,市场开发不足,游客局限于商务人士、中老年人和学生等特定群体,人们对工业旅游的认知度不高。

从1999年《体验经济》这一著作问世,“体验经济”一词就立刻引起了经济领域的极大关注,并被迅速应用到工业、农业、服务业、旅游业、商贸、餐饮、娱乐等各个行业之中。而由体验经济所衍生出的体验营销理论则为工业旅游所面对的难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如果能够因应体验经济时代游客对于工业旅游的新需求,全面整合旅游资源,深度开发旅游产品,大力创新旅游营销方式,那么工业旅游将成为旅游业新增长点。

1文献综述

1.1工业旅游

1.1.1工业旅游的概念、特征与类型

Mark和Sheila认为,运用工业本身独特的机能,如制造过程、产品特色、发展文化历史等作为旅游元素与吸引力的活动即“工业旅游”[1]。苏萍和蔡庆华总结工业旅游的特征为:独特的观赏性、对旅游资源有高度的依赖性、旅游活动的安全性和工业企业生产的保密性、旅游目标市场范围广、旅游消费者素质较高、重游率低、多重收益性、垄断性、无明显季节性变化、以接待旅游团体为主[2]。基于资源与产品的功能属性,李淼焱将工业旅游划分为文化传承型、综合景观型、现代企业型、艺术品展示型、工业园区型、遗产与博物馆型几种[3]。

1.1.2工业旅游的客源市场

Richards调查工业遗产公园游客的动机与满意度得出:游客高度满意,多为假期旅游者和短途旅行者,且中年人居多,与矿业或矿区所在地有关;游览目的包括让孩子们了解过去、学习或与家人一起享受休闲时光,更多的是寻求一种见多识广的旅游经历而非单纯的观光[4]。从分析旅游者行为的社会心理特别是旅游者的动机出发,马文斌等将我国工业旅游的游客分为商务调查型、学习参与型和观光游览型三类,其中商务调查型游客占绝大多数,学习参与型的游客多为在校大学生或中学生,而观光游览型的游客范围较广[5]。

1.1.3工业旅游的开发条件、成功因素、评估要素、感知因子

王宝恒分析了工业旅游开发的主体条件(客源数量、结构及特点)、客体条件(企业的硬件和软件)与媒介条件(与旅行社的合作)[6]。李炯华和杨兆萍还提出了地方经济支撑能力和城市发展基础等外部条件[7]。Karen和Bruce认为工业旅游发展需要考虑与当地社区关系、产业形象、活动特色、人才教育与组织经营等因素[8]。台湾学者张益寿则提出产业形象性、主题发展性、环境接纳性、加值利益性、地方特色性、负面影响性、商品消费性、文化探索性、教育功能性、娱乐新奇性与社会流行性11个评估项目[9]。

1.2体验经济、体验营销和旅游体验营销

1.2.1体验经济

早在1970年Toffler就指出,体验业将成为继服务业之后经济发展的支柱[10]。1999年Pine和Gilmore合著的《体验经济》一书对此第一次做出较为系统的论述。他们认为,从经济提供品的演进过程(产品―商品―服务―体验)来看,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可以划分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和体验经济四个时代。体验是指人们用一种从本质上说很个性化的方式来度过一段时间,并从中获得过程中呈现出的一系列可记忆的事件,包括娱乐、教育、遁世、审美四种类型。而体验经济被界定为以商品为道具、以服务为舞台、以提供体验作为主要经济提供品的经济形态[11]。

1.2.2体验营销

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企业影响深远,其中主要在于企业的营销观念上。Schmitt强调在信息、品牌和通讯革命的背景下,传统的营销模式已经过时,一个注重为顾客创造全方位体验的营销新概念――“体验营销”应运而生[12]。他阐述了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和关联五种体验类型,称之为战略体验模块,并提出了体验营销的实施工具――体验媒介,包括传播、视觉和语言标识、产品展示、联合塑造品牌、空间环境、电子媒体以及人员(见表1)。

1.2.3旅游体验营销

体验经济派生出“旅游体验”的概念,谢彦君认为,旅

表1体验营销的实施工具体验媒介形式传播广告、定期目录、宣传单、新闻稿、报告、公共关系等视觉和语言标识名称、标志等产品展示产品设计、包装、品牌吉祥物等联合塑造品牌事件营销、举办或赞助活动、联盟与合作、特许经营等空间环境建筑物、办公室、厂房、公共空间、零售店和柜台等电子媒体网站、电子公告栏、在线聊天室、电子商务、影像等人员销售员、公司代表、客服人员以及其他与公司有关的人游个体通过与外部世界取得联系而改变心理水平并调整心理结构的过程就是旅游体验[13]。Prentice等从层次、流程、设计好的行为类和本(外)地对旅游体验进行了分类[14]。我国关于体验经济和体验营销理论在旅游业的应用研究近些年越来越多,但这些论文大多以定性的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为主,虽然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旅游体验”的文献有一定比例,但是基于体验营销理论探讨工业旅游问题的实证研究还没有。

2研究设计

2.1理论架构

本文考察工业旅游体验营销组合要素对游客认知度的影响程度。这里的体验营销组合,即指Schmitt提出的体验营销的实施工具――体验媒介:传播、视觉和语言标识、产品展示、联合塑造品牌、空间环境、电子媒体以及人员。同时,参考其他学者关于营销组合的观点,如Booms和Bitner提出的服务营销的7Ps:产品、价格、渠道、促销、过程、人员和有形展示[15];马丽卿从主题提炼、故事编写、场景设计和体验气氛营造、活动策划和体验过程设计四个方面阐述的海洋科技旅游产品创新设计的方法[16];以及刘德光、徐宁?认为旅游体验营销模式应具备明确主题、建立与顾客的接触、利用旅游纪念品、整合感官刺激、加强体验效果检验以及做好内部营销等诸多要素[17]。另外结合工业旅游的情况,可以得出工业旅游体验营销策略的组合包括传播、视觉和语言标识、服务流程、人员、空间环境、联合6个维度下共20项因素。

在心理学上,认知(Cognition)被视为是一种知觉、记忆和信息处理的心理过程,通过这种心理过程使人获得对某种事务的认识和了解,凡是知觉、想象、推理、辨认、判断等复杂的心理活动均属于认知[18]。根据Piaget(1986)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李子超对旅游认知度的研究指出,人们参与休闲活动可视为个体对环境刺激的同化或调剂作用,目的在于满足某些旅游休闲活动的需求(观光游览、激发兴趣爱好),通过反复的刺激和反应对所接触或参与的旅游休闲活动形成自我认知[19]。如徐爱萍等关于节庆活动公众认知度的结构模型包括认同度、知觉度、美誉度和忠诚度4个认知因子[20]。根据认知的概念与构成,本文将游客认知度划分为知觉度、熟悉度、兴趣度和认同度4个维度。由此建立研究的理论架构,如图1所示。2.2问卷设计与调查

在通过前期文献分析与现实观察得出工业旅游体验营销组合的基础上,设计工业旅游体验营销的调查问卷。此问卷为封闭式的结构型问卷,包括3个部分(工业旅游的体验营销组合、工业旅游的认知度、个人资料)共30个问题。调查问卷中对各项指标的评价采用Likert等距量表的5 分度法,1分表示完全不同意,5分表示完全同意。然后以实地发放问卷的方式,在天津市6家工业旅游示范点调查随机选取的游客对工业旅游体验营销组合与认知度的评分。共发出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78份,回收率927%,均为有效问卷。

3数据分析

对于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3.1样本特征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样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如下:性别以男性为主,占总样本的633%;年龄20~29岁的占绝对比例,达到773%;学历上游客的受教育水平很高,大专101%,本科745%,研究生97%;职业上学生457%,其次是工商企业界人员以及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收入上平均月薪2000元以下482%,2000~4999元410%。由此可见,调查样本的主体为青年学生,也是工业旅游体验营销的主要目标顾客群。

32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321问卷信度分析

本文问卷调查工业旅游体验营销组合的整体信度为0904,说明测量工业旅游体验营销组合的20个变量之间的内部一致性很高。问卷中各个维度的信度系数如表2所示,大多高于07,显示出较高的信度。只有传播维度的Cronbach’s α值在07以下,但也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此外,工业旅游认知度的信度为0807,符合要求。

322问卷效度分析

(1)内容效度分析

本文调查问卷的设计依循理论架构,参阅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从中选择能够完整涵盖所界定研究范围的问题,因此具有很高的内容效度[21]。

本文用因子分析来检验量表结构的收敛性。量表的KMO值为0906>05,Bartletts’s球形检验显著性为0000

33工业旅游体验营销组合要素对游客认知度的回归分析

以工业旅游体验营销6个维度下的20个变量对游客认知度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见表3)。相关系数R= 0573,决定系数R2 = 0329,表示游客认知度变异中的329%是由这20个变量引起的。Durbin-Watson = 1883接近于2,表明残差序列自相关问题可以忽略不计。F=6289,Sig= 0000

结果显示,广告和宣传品、事件营销、标识、主题口号、操作体验5个变量t检验的显著性Sig操作体验>主题口号>政府支持。

4研究建议

根据上述研究结论,对工业旅游景点实施体验营销策略提出以下建议。

41增强工业旅游的宣传力度

游客对工业旅游的认知度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宣传力度。企业应该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其工业旅游,比如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户外广告推介;邀请记者、旅游专栏作家以及相关电台、电视台主持人等新闻界参观采访;开展网络营销,建设专门的网站或网页,活动信息、接待日程、路线安排等内容。加大工业旅游的广告和宣传力度,培养公众的工业旅游意识,使游客了解工业旅游并激发其兴致。

42开展工业旅游的事件营销

事件营销是通过策划、组织和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社会影响以及名人效应的人物或事件,吸引媒体、社会团体和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以求提高企业及其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并最终促进销售的一种公关传播与市场推广手段。工业旅游景点要分析目标客源市场,根据不同对象、不同需求制定相应的事件营销方案,充分利用重大节日庆典、国内国际会议、大型体育赛事等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事件,精心包装策划,积极扩大工业旅游在公众中的认知度。

43制定工业旅游的主题口号

旅游主题口号是对旅游地形象的一种语言凝练,是游客了解旅游地形象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工业旅游主题口号的设计要求主题突出、文字简洁、语辞典雅、寓意贴切,并且准确反映其资源的鲜明特色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具有较强的创意性和感召力,从而能够吸引众多潜在的旅游者。

44开发工业旅游的体验产品

根据显著性检验发现,游客对于生产参观、布展陈列这类主要集中在感官和情感层面上被动接受型的传统模式不感兴趣,而知识教学、操作体验这类能激发顾客思考、行动和关联感受的主动探索型的体验模式是游客希望得到的。因此,如何引入体验内容是当前工业旅游产品开发的重点。工业旅游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对工业旅游的整体构思和创意投入富有个性的智慧,设计出广泛的互动参与性活动以赢得游客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