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旅游专业实践范文

旅游专业实践精选(九篇)

旅游专业实践

第1篇:旅游专业实践范文

【关键词】旅游 实训课程 应用

在未来五年,我国将经常举办以奥运为契机的各种体育赛事、国际会议以及国际展览,成千上万的国外游客将会蜂拥而至,因此中国的旅游业势必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

涉外旅游市场包括入境旅游市场和出境旅游市场两大部分,与国内旅游市场并称为旅游行业的三大市场。按照我国旅游业的现有发展规模,大约需要旅游专业人才800万~1000万人,而目前行业从业人员约600万人,整个旅游行业的人才缺口至少在200万人以上。尤其迫切需要的是涉外导游、出境领队以及旅游英语翻译类人才、具有国际水准的涉外旅游管理人才、市场推广人才及涉外星级酒店的部门经理等。虽然可通过行业内培训把那些比较优秀的员工顶替到涉外旅游的工作岗位上,但会造成其他工作岗位的人员缺失。从旅游企业长远发展及行业人才储备的角度看,学校培养才是解决涉外旅游人才紧缺的根本途径。

笔者学校根据涉外旅游市场需求开设了旅游英语为中外合作双学历专业,该专业是建立在英语知识同旅游知识相结合基础上的,其培养目标紧扣“高职毕业文凭+英文导游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为目标,定位在培养高职高专层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现代旅游产业需要,具备较扎实的涉外旅游和酒店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了解旅游经济规律和旅游法规,熟悉导游业务,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能以英语为工具从事旅游工作,职业素质优良,实践能力突出,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能在国际国内旅游第一线的不同岗位,如导游、翻译、计划调配、酒店管理、国际票务、餐饮等多个不同方向发展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

中外双方进行课程设置时考虑到本专业的实践性强,对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要求较高,即学生必须具备英语语音准确、纯正、语速流畅,具有英语现场口译及同外国人正常交流的能力。我们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以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实训课程具体包括课堂语言实践、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等方面。

一、课堂语言实践

旅游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是以口头表达为主的,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一定的工作环境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旅游英语的听说读写训练本质就是实践课,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我们将所有英语课程的授课形式进行分层教学,教材的选择遵循英语教材一体化的形式,即旅游英语专业系列教材,如《实用旅游口语教程》、《实用旅游听力教程》、《实用旅游泛读教程》、《实用旅游应用文写作》等,使学生的学习与今后所从事的专业领域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同时,我们还开设了语音课,加强学生的语音学习,因为掌握正确的发音不但有利于快速准确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对于学习英语语法,尤其是构词法和单词拼写等语言知识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我们采用中方英语教师授课形式,主要课程有语音课、基本语法、基本课堂用语等;然后是中外籍教师联合授课形式,中方教师协助外籍教师,帮助组织教学,进行必要的教学翻译。待学生英语水平逐步提高后,则进入外籍教师全英文授课形式(即全外教形式),始终遵循“听说领先”强化听说的教学原则。我们聘请的外籍教师均来自于英语母语国家,让同学们通过浸入式的语言教学模式掌握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熟悉英语语言环境,从而具备与外国人交流的能力。

旅游英语实践、旅游心理学等专业课也采用外籍教师全英文授课形式,均要求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收集资料,通过课堂讨论、课堂演示、旅游案例分析等,让学生在全面提高英语能力的同时正确地把握旅游英语的实质,掌握专业和相关术语,逐步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思维,提高熟练应用英语的能力。

二、校内实践

1、外事服务实习。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是学校的外事职能部门,学校的外事活动、外事翻译(笔译、口译)、外事日常事务(机场接机、英语接待、银行、购物助理等)及省市大型外事接待活动均会选拔和安排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参与正式的外事活动,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掌握外事礼仪等,锻炼他们与外国人熟练沟通的能力,达到语音语调正确、语言连贯流畅、表达熟练得体的水平。

2、外籍教师学生助理。本部门对其他院系各专业开设英语口语课程,由于是外籍教师全英文授课,而学生的英语程度高低不等,往往难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会从旅游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中选出口语听力较好的学生担任外籍教师教学学生助理,全面协助外籍教师课堂教学。提供机会让学生大胆走上讲台,锻炼他们的中英文翻译能力和面对大量听众的胆量,全面培养他们的组织、协调等综合素质。

3、英语语言实训。包括英文原版电影欣赏及观后感写作、英文短剧表演、校园英语新闻、产品推广、英语模拟面试等语言实训方式。

4、模拟导游培训。充分运用校内多媒体教室、模拟导游实训室进行模拟演示课程的教学,让同学们在情景操练中感受真正的工作状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正确处理已经发生的各类问题。

5、旅游英语模拟实训。包括旅行社资料笔译、旅游信息速记、旅游线路策划、旅游主题演讲等。英语必须成为学生获取和应用专业知识的手段和工具,应与旅游、饭店管理等联系起来。

三、校外实践

1、景点中英文导游课程。景点中英文导游实训课程是让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在学校期间接触导游工作实际,以培养应用技能。这门课程分为两大部分:普通话模拟导游和英语模拟导游。我们充分利用学校内外可利用资源,如院内的中外双语模拟导游专业教室、学院内及周边景点以及各大旅行社等,真正做到内外、虚实场景训练相结合。实训内容的编排涉及业务规范、礼仪、综合知识的运用以及中英文语言实训等。

经过校内模拟导游培训后,中外方专业教师会将景点讲解的课堂搬到现场。以武汉市著名景点归元寺为例:在归元寺正门口教师先做中英文导游演示,包括向团队致欢迎辞、讲解本次参观活动的时间安排及相关事务、进入正门进行现场讲解――先从建筑特色介绍归元寺的历史背景、整体状况,注重引导学生开展涉外导游时如何充分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并学会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比如,在讲解弥勒佛塑像时,考虑到外国游客的文化背景,建议用“Smiling Buddha”或者“Smiling God”来称呼该塑像,以帮助游客更好理解其文化内涵。涉外旅游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知识的相对欠缺和中外文化冲突问题,中外籍指导教师要将这些问题尽可能地展示给学生,并教导学生如何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2、开展英语导游讲解、著名景点中英文导游词撰写等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训练学生用英语介绍相关旅游景点及背景知识、风土人情等,锻炼实际讲解能力。所有活动均由学生策划进行,如活动安排(时间、内容、地点、目的等)、参加人员及评比规则等。

3、黄金周实习。组织学生到各定点旅行社作为导游助理或实习导游带团服务实践,加强现场导游中英文讲解能力、导游翻译实习和处理突发事故能力等。

4、现场案例教学和业内知名专家讲座。为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目前涉外旅游行业的发展和现状,我们把旅游业专家“请进来”,将实习学生“送出去”。为做好学生实习前的专业培训,我院自己的专业教师指导是远远不够的,应聘请一些“企业家型”旅游专家(如知名导游、宾馆经理、旅行社老总或部门经理)来客串讲座和互动访谈,介绍他们的从业经历及工作经验。使学生对行业有一定的认识后再送出去实习,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使其迅速成为旅游业“高绩效”的人才。

可以由专业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到与本部门签有合作协议的星级酒店、旅行社等见习及参观学习,使学生们能够以最直接的方式了解今后的职业定位和要求、导游工作程序、涉外旅游行业的各岗位职责和规范等。同时让他们更感性地感受到导游服务和涉外酒店等旅游行业其实也是传播文化的重要渠道;涉外旅游工作人员在国际交往中还将担当着“民间大使”的重任,所以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一个国家现代旅游事业的整体水平。给学生们展示各种各样的案例,使他们更加了解本专业的实质和工作所带来的自豪感和满足感,只有不断充实知识,才可能胜任今后的工作。

5、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我们力求将学生的实习实训课程做到实处。首先,我们选择武汉、上海、广州、北京等多家有代表性的景点景区宾馆与旅行社,建立了多个实习实训基地。其次,我们确定各专业教师的不同主攻方向,以便对学生实行专业指导,形成了旅游英语专业实战技能的全过程培养特色。我校2007级本专业的毕业生已有数十名因在广州某知名涉外酒店实习时表现出色、综合素质高、英语口语好而被正式留用。2006级2名实习学生在海南三亚旅游行业技能大赛中代表实习酒店参赛,获得了前台问讯冠军和演讲亚军的好成绩。我们稳定而高质量的实习基地为培养本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供了舞台。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要求各实习点必须视实习学生等同本单位职工,并进行严格的考核和评价。实习结束之前我们还会全真模拟进行实结,让实训学生为指定的被服务对象提供全真模拟服务,并分发意见反馈表,作为实习成绩考核的依据之一。学生们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3~6个月的顶岗实习培训,促进了自身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全方位提高。

总之,整个实践教学体系充分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也形成一整套比较完善、可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实践,一定能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热爱旅游事业,具备流利的英语口语能力、较强的英语实用技能和跨文化翻译能力,并具备扎实的旅游基础知识,真正适应市场需求、适应中国旅游事业发展的高素质涉外旅游人才。

【参考文献】

第2篇:旅游专业实践范文

关键词:旅游事业;旅游人才;课程改革;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024-02

一、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之所以在旅游管理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既是社会对旅游事业发展的诉求,也是旅游专业自身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条件。

1.社会发展的要求。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得到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高度重视,2009年我国将旅游业上升到战略支柱性产业的地位,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按照国际旅游组织的分析,到2020年,全世界旅游人次可能逾越15亿人。社会上旅游人数的增加不仅需要为数众多的旅游人才,而且对其素质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只有注重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才能培养出适应旅游行业发展的业技能型人才。

2.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在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中,由于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不少高校重在传授旅游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加大了学科课程的教学,而漠视了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此种教学环境下,培养出来的旅游人才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只有加大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拓宽实践教学途径,才能培养出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旅游管理人才[1]。因此,实践教学改革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势在必行。

3.人才培养目标的诉求。旅游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旅游人才的竞争,在日益激烈的旅游企业竞争中,要想做大做强,必须重视旅游人才的开发。为此,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必须直面社会,适应旅游市场需求,强化实践教学,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而且,在实践教学中,可使学生将学习到的旅游知识运用到实际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旅游问题和解决旅游问题的能力,强化他们的综合素养,这对于落实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不容乐观

尽管实践教学在旅游管理专业中不可或缺,然而,在我国高校旅游管理的教学中,实践教学改革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存在种种问题,主要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1.缺乏实践教学意识。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中,不少高校缺乏应有的实践教学意识,实践教学一度被遭到了排斥和抵牾。虽然一些旅游学院也强调实践教学,但是在课程实施进程中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更多地表现为套用以往的理论型教学范式,手段单一,从内容到方法都没有体现实践教学的特征,未给学生留出应有的实践和活动的空间[2]。因此,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依旧是从书本上来到书本上去,局限在理论的范畴之内,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2.专业课程实践性差。一些旅游管理专业院校虽然意识到了实践教学改革的意义,具体的教学实践模式却仍然停留在表面上。深受场所、经费以及师资队伍等因素影响,许多旅游院校尽管设置了实践教学课程,但在实施中却无法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实践教学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课时,致使教学效果低下。此外,尽管一些教师实实在在地开展了实践教学,但由于缺乏实践教学的应有技能与技巧,导致实践教学敷衍了事,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学生的实践能力依旧无法得到应有的提高。

3.旅游实践教学基地严重滞后。健全的教学基地是推进旅游实践教学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当前,由于旅游院校或旅游专业缺乏实践教学理念和实践技能,导致旅游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严重滞后,无法满足旅游实践教学的需求。表现为,不少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尚未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随意性较强。此外,在实践教学基地,很多师生自身也没真正意识到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性,学生缺少动手和动脑的实践机会,其结果只能是使旅游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三、推进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对策

1.确立实践教学意识,严格实践考核程序。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明确的实践教学观念,否则实践教学就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当然,仅有实践教学意识还不够,必须落实到教学过程中,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为此,各旅游学院或旅游专业必须严格实践教学程序与步骤,加强实践考核制度,可以采用学校考评、院系考评、教师考评、学生考评、实习考评、社会考评等多种考核形式,提高师生对旅游管理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师生参与实践教学课程的自觉性与能动性[3]。

2.建立实践教学机构,加强实践教学督导。专门的实践教学机构是确保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障。因此,各旅游院校或旅游管理专业在推进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加强对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监督和管理,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为此,要成立实践教学委员会,制定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标准和规范,建立明确的奖励和惩罚制度,对于严格贯彻实践教学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违反或者没有按照旅游实践教学规则进行教学的教师给予批评或惩罚。当然,实践教学机构的相关人员也要经常深入到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实践教学工作提出反馈和改进意见,与任课教师共同探讨促进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措施,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3.加强教师教育,提高师资水平。没有一支从事实践教学的高素质师资队伍,要想加强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必须通过合作、交流、访谈等形式,不断加强、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一方面,为了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要通过专门的培训和教育,培养一批专职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如旅游管理专业实践任课教师、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教师、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管理人员,等等;另一方面,要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办学模式,建立一种专兼职相结合的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各旅游学院要按计划、有比例地选派教师到国内外的兄弟院校、旅游组织、旅游景点或旅游部门学习先进的实践教学经验,为本校的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此外,要聘请社会上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专家、教授或旅游界人士做兼职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到学校为学生讲课或作报告,为师生们带来新的知识、信息和热点问题,加深师生对实践教学的领会。

4.调整相关课程,建设实训平台。教学若仅停留在课堂讲授的层面上,只能导致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操作能力底下,实践能力不强,这违背了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实践性人才的要求。为了扭转这种不合理的情景,各旅游院校需要依据实际情况,适当加大实践课程在整个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即适当增加实训技能课,减少相应的理论讲授。与之相配套,必须为实践教学搭建一个发展平台,即建设实训平台,为旅游管理准专业的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模拟实习场所[4]。只有拥有了实践教学平台,才能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师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教学机会和条件,才能保证他们在实践教学中积极互动,共同提高。

总而言之,旅游管理专业应当注重培养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旅游专业人才,而改革和加大实践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旅游管理理论知识的巩固,也是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应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刘冰清,陈国生.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旅游管理教育的核心理念与教学改革[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1).

[2]曾国军.重点大学如何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J].旅游学刊,2008,(2).

第3篇:旅游专业实践范文

论文摘要: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决定了实践教学在整个旅游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不可或缺。然而,在我国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纷纷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力度的同时,仍有一些与实践教学相关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决定了实践教学在整个旅游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不可或缺。因此,我国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纷纷结合本校的教育特色,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并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改革力度,努力培养出具有扎实理论知识与较强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与技能型的旅游管理人才。

一、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1.社会发展的需要。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旅游产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快速发展趋势,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旅游从业和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例如,用人单位在进行招聘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毕业院校和学习成绩的关注度逐步下降,更看重的是应聘人员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然而,还有很多高校仍然按照传统的思维,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认为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管理型人员和研究型人员,这就导致了学校的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需求的矛盾,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因此,通过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由于旅游管理专业是在最近十几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快速膨胀的同时导致师资力量的紧张,所以很多旅游学系的教师多是从其他相关专业如管理学、历史学、经济学、地理学等专业转行而来的。在这些转行而来的教师中,他们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旅游高等教育,缺乏旅游行业实践操作的基本经验,在日常的教学中依然遵循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他们在课程的整体设计中,仅仅是参照国家教育部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而设计,导致实践教学方面的内容涉猎得较少,这和社会需要的人才标准有较大出入。因此,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有利于加快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面的改革步伐。

3.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需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在日益激烈的旅游企业竞争中,要想做大做强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开发。因此,高等院校应该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实时调整教育和教学内容,努力培养出市场需要的具有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与旅行社、酒店以及旅游景区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和合作,有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实践教学的目标不够准确。高等院校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比较明确,就是根据旅游行业的实际需要,培养出操作能力较强的管理型人才。由于旅游行业发展迅速,其政策和法规也总是在不断地进行着调整,这就造成实践教学的计划相对滞后一些,不能准确反映出旅游行业和社会的实际需求。例如,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实践活动安排过于集中,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互脱离,导致实践的内容与理论教学对应性不强。这样安排的直接后果是学生不能及时在实践之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更难有效地利用理论来指导实践。

2.专业课程的实践性较差。在目前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仍然存在着偏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不科学。虽然目前许多高校都比较注重实践,但采取的形式多为简单的室内实践操作,这种方式不能从根本上开发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另外,有些高校按照本校的师资情况来安排课程,造成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差别很大,甚至取消实践环节,使旅游管理高等教育缺乏自身的活力和特色。第二,实践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实践教学的显著特点是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而我国许多高校旅游教育还是沿用普通学校的模式,注重系统理论知识的教学,没有遵循旅游专业的教育规律开展教学。 转贴于

3.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滞后。虽然我国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发展明显滞后,仍然是旅游教育的薄弱环节。另外,学校与校外旅游企业之间主要靠实习教师个人或者同学自己联系,稳定性和可靠性不高,建立起来的实习合作关系也比较松散。在接纳实习生的过程中,旅游企业往往会根据自身的需要来挑选学生,这就会严重影响了实践教育目标的实现。另外,有些旅游企业在接受实习学生时往往更注重学生的可用性,条件略差的学生较难安排到好单位实习,加上旅游单位的条件参差不齐,这就造成学生的实习效果差别很大。

三、开展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措施

1.准确定位实践教学的目标。实践教学既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应用,又是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制定实践教学的目标时至少包含以下几点:一是注重能力的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一定要根据当前社会的就业导向,培养出适合旅游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二是围绕市场培养人才。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上要根据当前的旅游经济和产业结构现状,确定旅游专业的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所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满足旅游人才市场的需要,成为人才市场的“抢手货”。三是加强动手训练。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一定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例如,旅游管理专业任课教师若有旅游课题和项目,可让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参与进来,通过实践操作有助于增强其实践能力。四是强调实用原则。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一切教学方式及内容都要遵循实用性原则。

2.构建科学合理的旅游课程教学体系。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要在完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设置的前提下,加强实践性课程的设置,逐渐形成“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三足鼎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基础课程模块由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组成,其教学目标是为专业学习打下深厚的理论基础,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和专业学习的兴趣,即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专业课程由旅游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和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三个方向的专业课程组成,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旅游管理的知识能力,打造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使其具备从事旅游管理工作所需要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课程模块由与旅游业相关的学科课程所组成,其教学目标是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培养复合型旅游管理人才奠定更广泛的专业基础。

3.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这就需要建设好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实习基地。校内实习基地作为学生掌握旅游管理专业基本技能的场所,能够提供给学生一个与实际岗位相接近的训练环境,通过实施模拟性极强的训练,让学生逐步熟悉将来的就业岗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实践操作能力强的优秀旅游管理人才。同时,高校也要建立起较为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高等院校可以通过与酒店、旅行社以及旅游景区等签订合作协议,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旅游管理实际工作中。在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时,学校要开展多方探索,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积极与旅游企业开展合作,实现双赢和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不仅知识性强,而且实践性也十分突出,这就要求旅游管理专业的任课教师不但要具备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由于目前的任课教师缺少实际的旅游工作经验,高校在招聘旅游专业任课教师时应该有意识地吸引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践经验的旅游业资深人士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同时,在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鼓励教师从事一定的旅游实践活动,这样既能丰富教师的实践知识,又能使老师了解到旅游业发展的最新状况,提高其教学能力。另外,还要为教师多提供一些外出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定期或不定期选派优秀教师、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的旅游院校,开展学术访问或进修学习,从而更多地掌握旅游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同时,也可以从国内外聘请具备较高理论素养、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旅游管理专业的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通过他们的教学,丰富学生的视野。

参考文献

[1]曾国军.重点大学如何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J].旅游学刊,2008,(2).

[2]张淑贤,刘海洋.高等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3).

[3]裴凤琴,李茂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的探讨[J].河南农业,2008,(20).

第4篇:旅游专业实践范文

论文摘要: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决定了实践教学在整个旅游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不可或缺。然而,在我国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纷纷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力度的同时,仍有一些与实践教学相关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决定了实践教学在整个旅游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不可或缺。因此,我国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纷纷结合本校的教育特色,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并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改革力度,努力培养出具有扎实理论知识与较强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与技能型的旅游管理人才。

一、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1.社会发展的需要。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旅游产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快速发展趋势,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旅游从业和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例如,用人单位在进行招聘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毕业院校和学习成绩的关注度逐步下降,更看重的是应聘人员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然而,还有很多高校仍然按照传统的思维,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认为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管理型人员和研究型人员,这就导致了学校的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需求的矛盾,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因此,通过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由于旅游管理专业是在最近十几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快速膨胀的同时导致师资力量的紧张,所以很多旅游学系的教师多是从其他相关专业如管理学、历史学、经济学、地理学等专业转行而来的。在这些转行而来的教师中,他们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旅游高等教育,缺乏旅游行业实践操作的基本经验,在日常的教学中依然遵循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他们在课程的整体设计中,仅仅是参照国家教育部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而设计,导致实践教学方面的内容涉猎得较少,这和社会需要的人才标准有较大出入。因此,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有利于加快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面的改革步伐。

3.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需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在日益激烈的旅游企业竞争中,要想做大做强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开发。因此,高等院校应该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实时调整教育和教学内容,努力培养出市场需要的具有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与旅行社、酒店以及旅游景区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和合作,有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实践教学的目标不够准确。高等院校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比较明确,就是根据旅游行业的实际需要,培养出操作能力较强的管理型人才。由于旅游行业发展迅速,其政策和法规也总是在不断地进行着调整,这就造成实践教学的计划相对滞后一些,不能准确反映出旅游行业和社会的实际需求。例如,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实践活动安排过于集中,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互脱离,导致实践的内容与理论教学对应性不强。这样安排的直接后果是学生不能及时在实践之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更难有效地利用理论来指导实践。

2.专业课程的实践性较差。在目前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仍然存在着偏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不科学。虽然目前许多高校都比较注重实践,但采取的形式多为简单的室内实践操作,这种方式不能从根本上开发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另外,有些高校按照本校的师资情况来安排课程,造成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差别很大,甚至取消实践环节,使旅游管理高等教育缺乏自身的活力和特色。第二,实践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实践教学的显著特点是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而我国许多高校旅游教育还是沿用普通学校的模式,注重系统理论知识的教学,没有遵循旅游专业的教育规律开展教学。

3.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滞后。虽然我国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发展明显滞后,仍然是旅游教育的薄弱环节。另外,学校与校外旅游企业之间主要靠实习教师个人或者同学自己联系,稳定性和可靠性不高,建立起来的实习合作关系也比较松散。在接纳实习生的过程中,旅游企业往往会根据自身的需要来挑选学生,这就会严重影响了实践教育目标的实现。另外,有些旅游企业在接受实习学生时往往更注重学生的可用性,条件略差的学生较难安排到好单位实习,加上旅游单位的条件参差不齐,这就造成学生的实习效果差别很大。

三、开展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措施

1.准确定位实践教学的目标。实践教学既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应用,又是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制定实践教学的目标时至少包含以下几点:一是注重能力的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一定要根据当前社会的就业导向,培养出适合旅游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二是围绕市场培养人才。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上要根据当前的旅游经济和产业结构现状,确定旅游专业的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所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满足旅游人才市场的需要,成为人才市场的“抢手货”。三是加强动手训练。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一定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例如,旅游管理专业任课教师若有旅游课题和项目,可让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参与进来,通过实践操作有助于增强其实践能力。四是强调实用原则。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一切教学方式及内容都要遵循实用性原则。

2.构建科学合理的旅游课程教学体系。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要在完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设置的前提下,加强实践性课程的设置,逐渐形成“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三足鼎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基础课程模块由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组成,其教学目标是为专业学习打下深厚的理论基础,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和专业学习的兴趣,即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专业课程由旅游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和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三个方向的专业课程组成,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旅游管理的知识能力,打造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使其具备从事旅游管理工作所需要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课程模块由与旅游业相关的学科课程所组成,其教学目标是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培养复合型旅游管理人才奠定更广泛的专业基础。

3.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这就需要建设好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实习基地。校内实习基地作为学生掌握旅游管理专业基本技能的场所,能够提供给学生一个与实际岗位相接近的训练环境,通过实施模拟性极强的训练,让学生逐步熟悉将来的就业岗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实践操作能力强的优秀旅游管理人才。同时,高校也要建立起较为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高等院校可以通过与酒店、旅行社以及旅游景区等签订合作协议,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旅游管理实际工作中。在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时,学校要开展多方探索,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积极与旅游企业开展合作,实现双赢和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不仅知识性强,而且实践性也十分突出,这就要求旅游管理专业的任课教师不但要具备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由于目前的任课教师缺少实际的旅游工作经验,高校在招聘旅游专业任课教师时应该有意识地吸引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践经验的旅游业资深人士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同时,在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鼓励教师从事一定的旅游实践活动,这样既能丰富教师的实践知识,又能使老师了解到旅游业发展的最新状况,提高其教学能力。另外,还要为教师多提供一些外出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定期或不定期选派优秀教师、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的旅游院校,开展学术访问或进修学习,从而更多地掌握旅游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同时,也可以从国内外聘请具备较高理论素养、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旅游管理专业的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通过他们的教学,丰富学生的视野。

参考文献:

[1]曾国军.重点大学如何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j].旅游学刊,2008,(2).

[2]张淑贤,刘海洋.高等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3).

第5篇:旅游专业实践范文

一、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环节建设滞后

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制约了对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专业方向课与综合素质课等。传统的学科体系存在着理论性知识偏多、实践性知识偏少;基础性知识偏多,应用性知识偏少的问题,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实践环节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转化为综合能力的关键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不但能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感性认识,还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制定缺乏科学的认识,能力培养单一化

旅游业要求的综合实践能力包括社会活动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三个层面,需要不同类型、不同特点、不同内容的实践课程与之相适应,进而形成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在层次上包括两个层面:其一是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其二是理论知识的运用、心智技能的形成及实践经验的积累。在建设实践教学环节和实践课程体系方面,忽视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具体表现在:能力培养表层化,偏重于第一层次实践;实践教学类型单一,覆盖面窄。所开设的实训课程主要集中在公共实践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如礼仪实训、客房服务实训、餐饮服务实训、导游讲解等方面。但是其他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实践教学设置空白,关系到学生各层次和各方向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大多未能体现。

(三)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不足

难以满足综合实践能力训练的要求目前常见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是校内实验室与校企联合办学两种,也具有实际意义。但是,高等院校实践教学平台普遍存在着建设不力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经费投入和设计的原因,校内实验室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相关实验室建设不能落实到位。高等旅游院校的实验室普遍设置少,只能为个别实训课程提供有限的实训;旅游管理教学甚至完全缺乏校内实践场所,或者根本不进行实践训练。二是设施设备简单、落后、缺乏环境氛围。只能进行简单的基本操作训练,难以进行综合性的情景训练;只能进行基本的服务技能训练,难以进行更高层次的管理能力训练。另一方面,校企合作流于表面,难以建立紧密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合作关系。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在客观上,由于企业缺乏参与培养的责任感,企业经营运作管理工作繁重复杂,导致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积极性;在主观上,学校对实践教学的关注、投入不足。这两方面因素制约了校企深层合作育人的有效开展。目前,旅游高校的校外实习,只停留在基层服务层面,管理层面的实习难以落实,影响到旅游管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

(四)实践环节实施缺乏保障条件,实践教学环节制度化管理欠缺

实践教学的管理相比于理论教学而言,需要协调校内外多层关系,其管理难度更大。目前,实践教学在教学要求、考核制度、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则等方面还很不完善。

例如,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教学实施细则、实训教学管理条例等教学文件不够齐备,或者内容缺乏科学性,导致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项目确定、学时分配和技能掌握程度等方面缺乏标准,随意性大,缺乏控制。另外,部分指导教师由于缺乏行业工作经历或业务背景,难以承担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往往缺乏对学生的合理引导,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改革措施与对策

(一)实践教学计划改革应进一步加强旅游管理是一项对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的、特色性强的专业。其教学计划的内容应充分考虑到其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而且在上课时间、地点、方式、考核等方面都要考虑到旅游行业的实际,提高资金和时间的使用效率。

转贴于

(二)积极调整实践教学内容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应立足于学生、市场、社会、学校。要尽可能采取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教于乐;加强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兼顾一定的前瞻性;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也使得我们应以旅游实践为依据,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其适应性。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形式要多种多样,具体体现为旅游教学实验、课程设计、旅游服务与管理的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旅游管理从业者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预测、交际、表达等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和渊博的知识,因此学校在旅游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系统性训练。

(四)实践教学需要多方面的支持。首先,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实践教学需要专门教师进行指导,实践教师包括旅游实习指导教师、旅游实验室工作人员、旅游课程实践教师等。一方面通过系统培训提高旅游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以承担一定的实践任务;另一方面,聘任旅游企业骨干人士担任实践教师。

(五)改革旅游实践课的考核制度。可采用自我考评、企业考评、教师考评、实习作业相结合的方式,主要以学生旅游实践表现为依据来确定其实践课的成绩,从而提高学生实践课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加强旅游实验环境建设旅游实验环境主要有两种类型:校内的各类旅游实验设施设备以及校外的实验基地。

校内旅游实验环境建设主要有以下几类情况: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基础实验室。如:语音室、机房的设施设备,避免资金浪费;运用多媒体条件立体模拟客房、餐厅、旅行社以及景区(点)的实际运营;使用学校已有设施开展旅游案例教学、双语教学、互动教学以及情景教学;校外旅游实验基地建设通过多种合作,建设一批档次高、发展成熟的固定实习、参观基地;开办一些旅游校办产业,以实践教学为主,也局部对外开放;鼓励学生考取导游资格证、旅游经纪人资格证、领队证、调酒师证、博物馆讲解员合格证以及餐饮、客房、前厅服务技师证等相关旅游职业资格;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和开设旅游专业的各高校开展实践教学经验交流,同时还可以邀请实践教学成效显著的相关旅游专家来校进行技术讲座和学术交流,介绍优秀的实践经验。

三、结论

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必须采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方式,特别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践教学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就显得非常重要,这既是旅游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旅游管理专业本身特色所在。

参考文献:

[1]谭白英。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规律与体系[J].理工高教研究,2005(5):118-119.

[2]刘冰清,陈国生。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旅游管理教育的核心理念与教学改革[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1):71-74.

[3]关于旅游管理专业实训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S2.

第6篇:旅游专业实践范文

[关键词]旅游管理 实践教学 “四、三、二”模式

目前,我国旅游业的定位已从第三产业上升到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定位之高、之突出是史无前例的,它赋予了旅游业前所未有的战略地位,也使旅游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应该按照怎样的模式培养,已经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实践能力的培养则有赖于实践教学环节的实现。然而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教学模式尚未构建起既能体现专业培养目标,又能符合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的完整教学体系。这是我国旅游高等教育滞后于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本文提出了高等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模式——“四、三、二”模式。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四、三、二”模式的建构

所谓“四、三、二”模式,概括起来说,就是构建通过“四个建设”、打造“三个平台”,达到“二个目标”的实践教学模式。WWw.133229.Com

1. “四个建设”

近几年,业的迅速发展,旅游教育的发展速度也十分迅猛。拒《中国旅游统计》统计,到2007年底,设有旅游专业的高等院校已达1641所,其中本科及本科以上770所,已建成从中等职业教育到博士教育的完整培养体系,是我国发展较快、规模较大的二级学科之一。然而,我国的旅游高等教育却面临着“本科生和硕士生很难在行业中找到理想职位”形势。旅游高等教育“要以实践为起点”或“更加符合实践的要求”成为指导旅游高等教育中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理念之一。这一理念要求旅游高等教育的课程、教材、实践基地以及师资都要以实践为核心,紧密围绕实践环节,进行这四个方面的研究与建设,形成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

2. “三个平台”

现行的旅游高等教育模式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差、实践操作能力薄弱、专业理论应用于实践能力不强、社会适应性和创造性差,这是造成旅游高等教育滞后于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的重要原因之一。旅游高等教育必须把实践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为此,笔者提出要努力打造专业技能模拟操作平台、专业理论应用训练平台和综合实践能力应用三个平台以拓宽学生接触社会、进行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的渠道。

3. “二个目标”

一是培养出有一定理论基础、符合高等教育本科培养目标的旅游人才;二是培养出有一定实际操作技能和管理能力的、符合现代旅游发展需要的创新型旅游人才。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四、三、二”模式的实践

1.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地位

从国际旅游教育发展来看,旅游教育的特色鲜明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要避免过去传统的理论课过多、实践课过少;基础课多、专业课少;必修课多、选修课少的课程设置,应以旅游业的前沿动态作为教学课程设置的重点发展方向,在完善理论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加强应用性课程的设置,加大实践性强的专业课和选修课内容,以便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上,有更多知识拓展课程的选择。

在实践环节的安排上,要改变传统教学计划中仅在毕业前安排实习的做法,因为实践环节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才能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为此,要将实践课程纳入到正常的课程设置当中,并由原来的“辅助性考查课”提高为“专业为必修考试课”。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在大一的时候重点进行“认知实习”,大二、大三重点进行专业教学实习,大四重点进行毕业实习。同时,实习的时间也不可分割成太多的小块,尤其是大三进行的专业教学实习,更应以整块的时间来进行。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所学过的理论有一个系统、深入的理解和应用到实践当中的过程,从而提高实践能力和知识转化能力。在这方面,美国的康奈尔饭店管理学院和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他们的教学和实践基本是各占一半时间。

2.编写特色实践教材

目前我国旅游高等教育还缺少完整、规范、系统的实践教学配套教材,实践教学的针对性、特色性和可控性较差,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旅游实践教材的应用性,必须体现为为学生“提供一个简明扼要并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框架”,这类教材一般应包括背景知识介绍、流程描述及案例分析等。编写这类教材的目的不在于要教给学生一种一成不变的公式,而在于使学生“在面对解决旅游实际问题时,能够有系统的思考和方法,学生的学习重在得法而不在得道”。因此,旅游高等院校要积极鼓励教师进行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根据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编写适合本学校具体情况的实践教材。

3.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是学生开阔视野、培养专业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场所。基地建设既包括校内各种实训室的建设,如模拟导游、模拟中西餐厅、模拟前厅、客房、形体训练等实训室;也包括校外实践基地。对于校外实践基地,既包括旅游院校通过和旅行社、宾馆、餐饮企业及旅游景区签订协议,由这些单位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满足学生顶岗实习需要的国内实践基地;也包括和国外某些连锁酒店、餐饮集团、旅游销售业等企业建立的国外实践基地。

4.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旅游教育作为应用型教育,不仅要求教师要有系统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而且还必须具有旅游业相关的阅历和经验。在英美等国家,旅游学院的教师都有在旅游实际部门工作的经历,对所教内容十分熟悉。在教师的聘任上,拒绝缺乏实践经验、空洞的理论家。鉴于此,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在师资建设上主要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走出去。即每年有计划地派教师外出进修,到全国知名的酒店、旅行社或景区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服务规程、服务标准,在积累实践经验的同时,也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也可以鼓励教师在不影响正常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到实践基地或其他企业兼职,从而提高自身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二是引进来。即聘请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管理人员或一线操作人员做兼职教师或实践指导教师,从而弥补专任教师实践能力不强的缺憾。比如最近国家旅游局推出的“名导进课堂”工程就是引进师资的典范。

5.建立全面、规范的实践教学平台

本文所要打造的实践教学平台包括专业技能模拟操作平台、专业理论应用训练平台和综合实践能力应用平台。具体的做法是首先通过建立校内实训室,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训环境,使学生一进入旅游管理专业就能受到旅游理念的熏陶,开始接受打造旅游专门人才的培训,实现专业技能模拟操作平台。其次,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专业方面的信息和场景,应用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的管理应用软件,给学生提供一个专业理论应用的机会。也可以通过师生科研课题等活动来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能力,以此来实现专业理论应用训练平台。再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校外(包括国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顶岗、轮岗实习,使学生提前接触社会,感受旅游行业的真实情况,从而实现综合实践能力应用平台。这是学生积累实战经验的重要渠道,也是培养精通业务、掌握现代管理知识、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保障。

总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四、三、二”模式的建构与实践是对旅游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一种创新尝试。旅游高等院校在旅游人才市场的导向下,根据“四个建设”、打造“三个平台”的思路进行旅游实践教学改革,定能实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二个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局.2007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2]徐菊凤.旅游院校应该办成什么样[n].中国旅游报,2004-11-04(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十一五”人才规划[z].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35

第7篇:旅游专业实践范文

关键词:旅游;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所以,加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非常必要,这也要求高校需要大力实践专业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目的非常的明确:一是将学生所学的系统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教学进一步理解、深化、升华,并将理论应用于旅游实践。如饭店各部门是如何进行服务及管理的(前厅、客房、餐饮、销售、财务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旅行社是如何进行旅行社业务的(地接导游服务、全陪导游服务,旅游线路设计、对外促销联络、投诉处理等)。二是检验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有社会所需的专业知识在培养计划中没有涉及。三是检验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否受社会欢迎,学生自己选择的专业方向是否合适,将来谋求发展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努力。四是企业不仅可以帮助学校培养人才、发现人才,而且也为日后选拔和录用人才做准备。实践教学不但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工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起着重要作用,而且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增加校企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是提高理论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本论文总结出以下几条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途径,对促进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充分重视实践课程

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上一直被作为“辅助性”课程来设置,没有十分固定的和有计划性的组织教学,教师备课不积极主动,学生对实践实习课程也不重视。这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能充分体现出来。针对这种现象,应该把实践课程由原来的“辅助性课程”提高为“专业必修考试课”,并相应设置学分和学时。在教学计划中,应明确提出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并且要组织教师编写实习指导书。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开出实践教学课,做到形式和内容相统一。学生在思想上提高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课堂上学习态度应该端正积极。

二、充分利用实习基地

(一)在系内专业实验室,进行教学演示与模拟训练

旅游管理专业更应该时刻强调教与练的结合,教师充分利用模拟导游实验室,利用景观景点活动沙盘进行导游原理及技巧的训练,使学生更能直观的掌握导游技巧,并能直接进行现场导游训练。学院为满足教师授课的实践教学需要,建立了旅游综合实验室。它有助于学生进行旅行社业务及导游活动训练;为学习照像机、摄像机的使用提供场地;方便进行社交人际关系、礼貌礼节等综合技能训练。

第8篇:旅游专业实践范文

(一)市场需求导向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适应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满足旅游企事业单位现实的人力需求。实践教学计划制订前期,需要进行市场调研,了解行业需求,邀请业界人士行业专家参与其中,以行业发展的现实和未来需求为出发点,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旅游实践教学体系。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并重的原则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的培养目标是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旅游管理是应用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专业。为此,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不仅要强调理论教学,更要兼顾实践教学。在本科教学培养方案中,增加实践教学的环节和实验课时数。

(三)实践教学过程连续性的原则

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就是要以就业和职业能力为教育出发点,“以终为始”将实践学习贯穿整个本科四年的教育过程。从大一的认识实习,大二的课程实践,大三的专业实践,到大四的实习和论文的撰写,在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中,实践教学“如影随形”。

二、旅游管理专业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协同创新理念下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强调实践教学活动的协同性、创新性和连贯性。实践教学各环节要实现立体化。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三个层次的立体化和协同化,即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基地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立体化。

(一)实践教学内容的立体化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必须遵循人才成长的时间和阶段性客观规律,即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理解—接受—应用—提高”的过程。因此,根据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四阶段,即“启蒙、塑造、体验、择业”,设计分层递进“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内容:认知实习—课程实训—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一年级设计认知实践,目的是让学生对旅游行业有一个初步认知与感受,对旅游企业的管理和运行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实践教学方式主要是带领学生参观考察星级酒店、旅行社和旅游景区,参与当地的各种旅游节庆活动。二年级安排课程实习。课程教学的实习要模块化,做到课程实习项目化和内容复合化。旅游管理课程实习可以分为“饭店管理”模块、“旅行社管理”模块、“旅游规划与开发”模块、“旅游景观设计”模块等。遵循认知的规律,并根据旅游企业工作流程,每一个模块又划分若干环节,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实践。例如“饭店管理”模块可以分解为饭店认识实习、饭店业务实习、饭店综合实习、饭店毕业实习。实践教学方式主要采用专业认知、情景模拟、案例讨论、岗位角色扮演、创新设计、以赛代练等。主要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熟悉各种知识的应用,为下一阶段的专业实习做准备。三年级进行专业实习。一般在大三下半学期,安排2-4个月的生产性实习,让学生到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会展公司等单位参加岗位实习,对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所学习的实践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旅游业的运行和管理有实际、深刻的感性认识,学习和掌握工作所需的基本职业技能。四年级安排毕业实习。大四下学期,安排学生到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等单位进行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从业的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践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毕业论文的写作做好选题、材料和案例准备。

(二)实践教学基地的立体化

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基地的设立应充分考虑校内和校外资源,不仅要建立校内实训教室,而且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实现“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旅游专业各院校可以根据自身专业特色,选择性地建立模拟导游实验室、模拟客房、模拟餐厅、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实验室、景观景点模拟沙盘等实践设施,也可利用学校内部的宾馆建立校内实习基地,采用“校企投入,企业化操作,专业指导,自主经营,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运作模式。此外,可以建立专门的实习餐厅等小规模运营机构,最大限度地模拟真实环境。旅游专业要实行“开门办学”,必须重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争取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与支持。高校必须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借助企业的力量完成学生认知实习、专业综合实习等实践环节,使学生有机会进行真实场景的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实现毕业与就业的对接。校外实训基地的选择应坚持“地方化、特色化、集团化、品牌化”的原则,建立定点的实训、实习和就业基地。一些重要环节实践教学可以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实现与职业岗位直接对接,创建开放的实践环境,如导游服务技能实训、餐饮服务技能实训、会展服务实训等。

(三)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立体化

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是旅游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也是衡量立体化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协同创新理念下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应在不同学习阶段,培养学生不同的职业能力。不同的阶段与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相匹配。每一阶段的教学任务完成后,需要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相应测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旅游服务性行业“即时性、互动性”特点决定了旅游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学生从入学初期的通识教育,到专业知识的学习,最后实现“高位就业”,这个过程需要完成三种能力的培养,即通识能力、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因此,大学四年不同的学习阶段,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侧重点也不同。大一阶段,培养学生的通识能力。大二阶段,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大三阶段,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大四阶段,培养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

三、结语

第9篇:旅游专业实践范文

关键词:旅游实践教学;教学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10-02

旅游业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旅游业的从业人员要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因此旅游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在旅游专业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实践教学,还要构建相应的指标,系统性地构建旅游实践教学体系,来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及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内涵及重要性

1、旅游实践教学的内涵

旅游实践教学主要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设置相关的技能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并将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践教学提高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在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中主要有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的形式。校内实践教学以实训实验室教学和模拟实践教学为主,校外实践教学以户外实践和旅游企业的实习为主。

2、旅游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旅游业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旅游业的从业人员要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因此作为为旅游业提供专业人才的旅游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尤其是高职高专的旅游管理类专业应更加注重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满足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

二、我国高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目前虽然大多数高职旅游专业开始重视实践教学,但往往由于各种条件的缺乏与缺失,并没有真正重视,达不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需求。有些学校虽然重视实践教学,并为此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但是没有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往往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1、实践教学意识落后

目前,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足。许多老师认为实践教学就是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技能,更多地强调旅游服务技能的训练,没有侧重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没有形成一系列支撑实践教学的体系,实践教学意识比较落后。

2、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

大多数院校制定了明确的旅游专业的教学目标,但是实践教学目标并不明确,或者没有制定实践教学目标。主要是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缺少实践教学计划。许多学校旅游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以模仿别的院校为主,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专业的实践教学计划也没有形成,具体到课程的实践教学计划也比较随意,难以为实践教学做指导。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还表现在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的脱节。许多院校的旅游专业比较注重集中的实践教学,强调校外实践特别是毕业实习的重要性,往往忽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使理论知识不能及时地加以消化和吸收,转变成实践技能和多方面的能力。

3、校内外实训基地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许多院校校内没有较好的仿真实训基地,相关的设施设备缺乏或比较落后,难以满足日常的教学需要,并且实训效果较差。校内实训室等场地和设施设备也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大多数时间是比较闲置的,偏重于某段时期或某门课程的集中使用;在课外时间没有开放给学生加强训练,学生的实训效果也不好。

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方面,过于形式化,强调合作关系,并没有建立起长期的、稳定的合作内容。有些实训基地的开发和利用也依赖于教师个人的关系,或者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场所,这样难以保证合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另外,在校外实训基地选择方面,以酒店和景区为主,缺少其他类型的旅游企业,如旅行社、旅游购物店、会展公司等。

4、注重实践教学过程不强调效果

旅游专业的课程之间有着很强的关联性。然而,由于课程安排的授课学期不同,任课教师不同,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往往由任课老师自行安排设计,各实践项目之间缺乏统一性和连贯性,实践内容也会出现重叠,容易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学生的实践也不成体系,达不到良好的效果。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及学校本身都强调过程的重要性,并没有强调实践教学的效果,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这样也容易导致学校的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脱节,难以满足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

三、构建旅游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旅游业作为一项以服务为主要特点的综合产业,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有扎实的旅游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旅游类人才,另一方面,旅游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转行到其他领域就业,或者在旅游行业就业后又转入到其他行业。这样就导致了旅游业人才需求与学校供给之间的矛盾。实践教学的缺乏是导致该矛盾的主要原因。实践教学的缺乏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产生脱节,影响了学生对旅游业工作的真实感知,这样,容易使学生在专业就业方面陷入迷茫的状态。因此,在旅游专业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实践教学,还要构建相应的指标,系统性地构建旅游实践教学体系,来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及良好的教学效果,缩短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尽快适应社会。

四、高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旅游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依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地区发展的需要,从旅游实践教学的设计、实践教学的保障及评价三个大方构建相应的指标,系统性地构建旅游实践教学体系,来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及良好的教学效果。

1、旅游实践教学设计

旅游业是综合性的服务行业,对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旅游业的从业人员要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旅游实践教学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意识,制定明确的目标,根据人才需求设置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制定系统的实践教学内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高技能高能力的旅游业人才。

2、旅游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

高职旅游专业应依据办学特色及地区发展的需要,确立适合本校旅游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目标及教学计划。在旅游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应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加大实践教学学时在专业教学计划学时中的比例,要在教学计划中明确突出课程以外的实践教学环节,确保实践教学有明确的方向和依据。

3、旅游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

在旅游实践教学中,许多院校都强调课堂外实习实训的重要性,而忽视了课堂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除了体现实践教学环节所占的学时,还应强调课程授课中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的比例,突出课堂内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要在教学计划中突出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并采用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既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达到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4、旅游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

在旅游实践教学中,即要强调校内的实训,又要强调校外的实习实训。尽力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和条件,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旅游企业的实际工作内容。还要重视实训前的准备工作,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在校内实训方面,要加强对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满足日常的实践教学需要。校内实训除了充分利用实训室,任课教师还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造实训机会,提高实践效率,节约教学费用。在校外实训实习方面,应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建立多种合作关系,并开展相应的实践实习活动,保持与实训基地稳定的发展关系。

5、旅游实践教学手段及方法的运用

在旅游实践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积极的教学模式。特别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综合采用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掌握良好的技能。

6、旅游实践教学的保障

(1)转变教学观念

首先,转变实践教学的观念,既重视实践教学,又强调实践教学的多层次。其次,帮助学生端正职业态度。通过案例及视频资料等,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并理解旅游行业的特点及工作内容,向学生传达正能量的内容,帮助他们端正职业态度,在就业时就能更好地选择职业目标且能较长时间地持续下去。再次,改变学生家长的片面观点。许多学生家长不了解旅游业的岗位工作,认为是服侍人的比较低级的工作,特别是酒店工作。应努力改变他们对旅游行业工作的歧视性,支持学生在行业内就业。

(2)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利用

从学校层面应不断地完善实训室的建设,改善实训室环境,为日常的教学提供保证。还应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如在课外时间给学生提供训练的机会,或者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将其开放给学生作为创业基地。在课程实训环节中,任课教师要经常沟通,共同安排某些校外实训,既能避免实训的重叠,又能节约费用。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利用中,应不断寻找合作企业,并开展多种类型的合作模式。校外实训基地除了为学生提供实训实习场所,还可以请企业相关人员到学校为学生举办讲座,进行相关培训等。应开发更多的校企合作内容,甚至是开发学校与政府部门的合作等。

(3)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旅游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使得高职旅游专业教师必须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进行实践教学,并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实践教学对师资要求比较高。学校应定期安排一些老师到企业参与相应的岗位实践,鼓励老师利用假期时间主动到相关企业进行任职,合作企业也应给予老师挂职锻炼的机会。此外,还可以聘任旅游企业的骨干员工担任某些实践课程的教师。

(4)制定科学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就必须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以使实践教学更加规范,达到较好的效果。应完善实训实习制度,制定相应的《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指导书》等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7、旅游实践教学的评价

为了能更好地反映实践教学的效果,应采用多主体多方式的评价,在评价内容方面应依据不同的方式,制定相应的指标,从以定性评价为主转变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1)评价主体的多样性

在对实践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时,应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方式,结合学生自我评价、企业评价及社会评价。教师主体主要是对学生实践学习以及对实践条件进行评价。企业主体主要针对学生的操作技能及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学生主体既对自身的实践学习进行评价,同时还要对教师的实践教学及实践条件进行评价。社会评价主要通过一些实训实习活动的宣传,树立良好的教学形象,从而保证并扩大招生规模。企业评价是学生能否满足市场需求的试金石,他们的反馈为进一步实施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

(2)评价方式的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