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地理辅导方法范文

初中地理辅导方法精选(九篇)

初中地理辅导方法

第1篇:初中地理辅导方法范文

关键词:班主任;心理辅导;方法

初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辅导,使学生形成健全的心理健康意志品质。对于中学生来说,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应该包括乐观、自信、勇于面对困难挫折,积极战胜困难挫折以及对自己有全面的认识。当前的初中生,随着身心发展,已经形成了最初的价值判断。但是,这种价值判断或价值认识可能比较模糊,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引导,而班主任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初中生的大部分时间要在学校中度过,班主任作为与学生联系最密切的老师,会在学生的日常表现中发现学生的问题,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工作。

一、班主任要将心理辅导工作专业化

初中生在班集体中学习、成长,在其中起关键性作用的便是班主任。班主任不仅是某一门学科的教授者,同样是一个班级管理运作的直接主导者,班级各项学习和活动都离不开班主任。初中生心理发育还没有完善和健全,好奇心和模仿欲极强。而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最多,在学生心里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班主任将心理辅导工作专业化。首先,当前的各个学校已经开设了心理辅导活动,那么,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时候要尽量在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地点进行。这样,一方面由于辅导的专业性让学生减少被辅导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学生保密。

二、班主任的心理辅导工作要联系实际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要运用多种方式方法。这些方法要让学生容易理解便于接受。那么,这就要求班主任的心理辅导工作要联系生活实际,从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从而完善自己。

一个人如果心理不健康,那他对于外界的认知就不可能正确,那么他也就不可能使用正确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甚至还会做出危害社会的事情。初中班主任重视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把学生塑造成为21世纪合格的接班人。

第2篇:初中地理辅导方法范文

关键词: 班级管理 团体心理辅导 身心发展 心理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在目前初中班级管理中,由于受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部分管理者把学生看做被管理者,认为自己有绝对的管理权威,导致学生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参与性不够,而中考“指挥棒”仍在发挥作用,管理者认为书本知识的学习重于其他各种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的愉快程度随年级上升反而下降,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过重的学习压力和老师统一的管理模式,使学生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特长和个性。

初二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其社会阅历和思维方式将发生剧烈变化,尤其在学习竞争的巨大压力下,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信息和自我意识觉醒,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教育专家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初二现象。

团体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质量直接影响班风建设甚至全体学生个性的形成。按照团体心理辅导教育方案,组织全班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团体心理辅导成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常用的手段之一。

(二)研究依据

1.理论依据

团体的整体环境特别是团体心理气氛对个体行为有深刻的影响。一个团体的形成与否,关键取决于个体之间的互动与一致。个体间的一致通常受下列因素的制约:共同的社会文化背景、态度的相似性及需要的互补。团体一旦形成良好的组织结构和融洽的心理气氛,不仅对提高团体效能、促进人的社会行为有益,而且有助于个体情绪的调整和人际关系的改善。

2.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理念

团体心理辅导指在团体心理环境下为成员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即以团体为对象,由经过专业训练的辅导员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或方法,通过团体成员的互动,促使个体探索自我、接纳自我、改善和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增强适应能力,预防或解决问题,并激发个体潜能的助人过程。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团体心理辅导以班级为单位,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辅导。利用学校开展心理辅导时常用的辅导形式,将其运用在初二年级现代化管理中。通过研究、探索班级环境改善模式,尤其要探索使用团体心理辅导方式改善班级环境将会取得怎样的效果,以及探索怎么使用团体心理辅导才能更好地改变班级环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已经成了教育管理者的共识,通过在初中班级管理中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营造民主、和谐、自由的班级氛围。

三、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

团体心理辅导方法主要有团体讨论、角色扮演、行为训练、心理剧、敏感性训练、认知―行为改变法等。学校主要采用的辅导方法有:

(一)团体讨论法

团体讨论法是应用得最为普遍的辅导方法之一,指某个团体就共同关心的比较有意义的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从而使问题更清楚,达成共识。参加团体讨论法的人数一般以10至15人为宜,讨论时尽量保证面对面交谈,讨论时间一般为1小时左右。团体讨论的目的在于讨论过程中使成员充分参与、沟通,因此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心声,教师无须对答案的正确与否做出判断。

(二)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让团体成员依据一定的故事情节,简单模仿故事中的人物,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达到理解他人、增进相互了解的目的。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尽情地宣泄自己的矛盾和困惑,并深入感受别人内心的真实情感,学会站在客观角度审视问题所在,并学会如何客观地处理。其活动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设计形象;模仿与表演;内化为自我形象。在使用此法时,教师要注意减少说教内容,提供自由轻松的环境,尊重学生的自发性,尽量减轻学生的戒备心理。

(三)行为训练法

行为训练法是指安排一定的训练任务,要求组员按时完成,达到培养良好行为、克服不良行为的目的。行为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在社会环境中习得的,因此,要改变其不良行为,只有通过环境加以改变。这一方法在使用中要注意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必要时可提供示范。这种方法具有预设性,活动目标明确、内容清晰,学生容易掌握,也乐于积极参与。

四、研究过程

2012年10月到2013年5月六个月,将初二年级(2)班、(1)班分为团辅试点班与对照班。其中初二年级(2)班为团辅试点班,初二年级(1)班为对照班。

按照团体辅导的一般发展阶段,任何一个团体都会经历启动、过渡、成熟和结束的发展过程,在整个团体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是连续的、相互影响的。如果把整个初中阶段看做团体过程,每个学期为一个阶段,每个阶段可以包括许多活动单元。每个活动单元都有具体的活动主题,不同阶段根据成员的年龄、心理特点确立不同的辅导目标。

(一)团体的开始阶段

团体指导者(教师)采用游戏方式在短暂时间内让团体训练过程更流畅和完整,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活跃团体气氛,增强团体凝聚力,以保证主体活动顺利开展和效果达成。

备选活动:大风吹、乌鸦和乌龟、进化论、贪吃的狐狸、人际大富翁、动物狂欢节。

(二)团体的实施阶段

针对设计的“我爱我家”、“诚信在我们身边”、“心有千千结”、“中的一只舟”、“齐心协力”、“我们一起来”六个单元的主题活动。

10月主题“我爱我家”

活动设计:画出我心中的家、我是一棵树、时光隧道

11月主题“诚信在我们身边”

活动设计:实话实说、猜猜她是谁、未来宣言

12月主题“心有千千结”

活动设计:我的自画像、你说说我、送你一朵赞美花

3月主题“中的一只舟”

活动设计:人体器官交朋友、知彼知己、小鸡快快跑

4月主题“齐心协力”

活动设计:人际大富翁、共建我们的家、拯救阳光城

5月主题“我们一起来”

活动设计:职场大比拼、生涯地图、春天花花同学会

(三)团体的结束阶段

有经验的团体指导者都会充分而有效地利用各种形式把握结束时机,给团体心理辅导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过于仓促或过于拖拉地结束都会影响团体心理辅导的最终效果。

团体结束阶段的备选活动:寻找我的小天使、写给未来的信、螺旋握握手、快乐处方、夏令营日记、总结会、联谊会、反省会、大团圆。

五、研究结果

(一)使用测量问卷

“我的班级”问卷测量的是中小学各班学生感觉到的该班集体社会心理环境或班级气氛。问卷包括5个维度,共38个题目,五个维度分别是:(1)师生关系维度;(2)同学关系维度;(3)秩序和纪律维度;(4)竞争维度;(5)学习负担维度。

本课题针对涉及的前三个维度进行分析,经独立样本的T检验,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秩序纪律三个维度在前测中无显著差异(p>0.05),即团辅试点班与对照班前测在师生关系、秩序纪律、竞争三个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后测的结果是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秩序纪律这三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p

分析数据发现,在对团辅试点班实施团体心理辅导之前,团辅试点班与对照班在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秩序纪律三个维度上不存在差异,状况基本相同;而在实施团体心理辅导之后,这三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即实施团体心理辅导对班级管理有明显作用。

(二)团体心理辅导效果分析

根据新疆农业大学附中德育处每月对班级进行的班级量化考核,观察实施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考核内容有纪律、劳动、卫生、集体活动四个方面,根据我校德育处对班级的考核量化,团辅试点班和普通班的月量化考核平均分见下表。

对团辅试点班与对照班月量化考核平均分进行显著性分析,这个分析属于配对样本T检验的SPSS操作。P=0.003〈0.01,具有显著差异,说明团体心理辅导对班级管理起到了良好的帮助作用。

七、结语

团体心理辅导对团辅试点班产生了明显的积极影响,师生关系明显得到改善,同学关系和秩序纪律出现了显著性变化。从总体上看团体心理辅导对实验班的班级环境产生了积极作用,改善了班级环境状况。团辅试点班在日常纪律、劳动、卫生方面都有了更好的表现,集体活动的参与度提高了,学生更团结了,班级凝聚力增强了。

参考文献:

[1]焦春玲,杨海青,孙玉洁.现代班级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J].教学与管理,2005.(3):19-21.

[2]王小平,张平俊.“初二现象”成因透视及其教育策略[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18(8):68-70.

第3篇:初中地理辅导方法范文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师 初中学生 网络心理辅导

随着时展和社会进步,网络科技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中学生心理辅导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应用网络技术,采用新方式,丰富发展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终生发展,成就学生幸福人生服务,为国家培养一代高素质的人才服务。下面就思想品德教师对初中生开展网络心理辅导实践谈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充分认识网络心理辅导的重要性,这是开展网络心理辅导的前提

目前,我国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大量的调查研究显示,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近期有关初中生自杀的案例不断地出现在报端,这些初中生自杀固然有各种原因,但跟他们心里素质不强有很大关系,因此急需加强心理辅导工作,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网络心理辅导是一种利用网络技术,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有效辅导的新途径。由于目前我国初中学校严重缺乏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远远不能满足初中学生心理辅导的迫切需求,鉴于我国初中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师资现状和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特点等原因,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重要责任。

二、精心选择网络心理辅导的内容,这是开展网络心理辅导的基础

(一)结合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心理健康知识,开展指导性网络心理辅导

思想品德课本身就包含了丰富的心理健康知识,思想品德教师应结合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心理健康知识,开展指导性网络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如结合思想品德课七、八年级中的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自我意识的心理辅导、,情绪情感的心理辅导、人际关系的心理辅导、学习心理的辅导生活心理辅导,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形成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自制的健康人格;培养良好的情感和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自我保护。

(二)根据学生实际的心理问题,开展针对性网络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的实质在于“助人自助”,因此,思想品德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的心理问题,开展针对性网络心理辅导,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扰,满足学生的合理心理需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对学生心理产生的影响,进行引导性网络心理辅导

社会热点问题对学生心理产生巨大冲击,特别是负面新闻产生消极影响,需要进行引导性网络心理辅导。教师要适时将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体育运动盛事和生活趣事,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积极适应社会,特别是在全球性的灾难事件给学生带来的巨大心理冲击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减轻负面的事件对学生造成的心理伤害,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三、有效利用校信通等网络途径,这是开展网络心理辅导的关键

(一)校信通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初中学校已经建立了一个统一的校讯通平台,面起思想品德教师应充分利用校信通这一快捷的网络平台,向学生家长介绍一些心理学知识,推荐一些简单有效的心理辅导方法,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帮助孩子解决实际心理问题的能力。

(二)网络聊天

现在,许多师生都会上网聊天,这为利用网络聊天途径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可以借助这种方式同时与多个学生进行联络,在这种网络化的交流中,教师更容易发现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发现的学生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并尽快找到解决方法。

(三)网络论坛

思想品德教师可在学校网站设立一个心理辅导网络论坛,让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人士,进入网络论坛即BBS,自由交流、探讨如何有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四)在线交流

所谓在线交流,是指网络用户利用QQ等网络即时通讯工具,不同地点的人们之间就某些问题相互交流看法。思想品德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条件,对一些有心理苦恼的学生,进行即时、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缓解学生的不良情绪,矫正学生的异常心理行为,干预学生的心理危机,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用自信和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度过心理难关,健康成长。

(五)微博

第4篇:初中地理辅导方法范文

关键词: 辅导员 适应性 策略

2006年国家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角色的定位是,“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双重身份”的定位确定了辅导员是一个专门的职业,对于开始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人来说,也就是走上了辅导员职业化的道路。

一、辅导员职业初期职业适应性的内涵及意义

美国学者卡茨(Katz,1972)在对教师职业成长阶段的研究中,将职业初期视为“求生存时期”, 这个期间可能持续一到二年。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来看,职业初期是教师走向社会、开始工作的起始期,也是教师成长的关键期,它对教师未来的专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1.对辅导员职业初期职业适应性的理解

对“适应”概念的理解最早来自生物学的解释,在生物进化论中,达尔文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心理、智力、思维,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通过同化和适应两种形式,实现个体与环境的平衡。从社会学角度,赫伯特·斯宾塞认为,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是一个连续不断调适自己又不断趋于完整的过程;适应性的特点总是一致的,而且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适应是主体、环境以及两者之间的不断相互调适作用的过程。

国外学者对个人职业适应性的研究始于上世纪的50年代,研究领域集中在认知适应性、角色适应性、人际技能等领域。对职业适应性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概念界定,比如,贝克和杰玛尼认为,职业适应的内涵是组织个体与组织环境互相作用的调适过程,组织采用各种方式,如测试、考察、培训来引导组织成员,不断调适自适应的过程中,组织成员也形成自己的立场和地位,渐渐实现职业适应。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学者对职业适应性问题开始研究,国内学者普遍认为职业适应性是个体对工作任务、环境、人际关系等的适应过程和适应结果,是人与职业相互协调和有机统一的过程。

作为一种职业,高校辅导员具有教师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定位,这表明了辅导员职业角色的内涵。按照美国咨询心理学家霍兰德(Holland)提出的职业适应理论,每个职业都需要从业者形成和具有与该职业相匹配的个体特征,也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个体的价值观、技能、职业认识、态度等方面形成与职业要求相一致的能力结构。那么,对于从业者表现出的具有与某种职业要求相一致个体特征的过程和状态,也就可以理解为是职业适应。因此,我们可以将辅导员职业适应性理解为:在高校教师和管理者“双重身份”的定位下,为了完成专业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岗位的关键任务,辅导员从业者在职业实践过程中,使自身的职业理想、职业认知、职业心理、职业技能等方面形成与该职业要求相一致水平的过程和状态。

职业适应性的形成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因此,辅导员职业初期职业适应性有着具体内涵。在职业初期,高校辅导员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实现从学生到教师和管理者的角色转换,在对辅导员的职业认知、职业素质和技能、职业环境三个方面,形成了与职业初期要求相一致的理解和实践能力,就可以说完成了职业初期职业适应的过程。

2.职业适应性发展的意义

职业适应性既可以理解为一个过程,也可以是一种状态。从学生到高校辅导员,新的社会角色和面临的新环境,会使职业初期辅导员的自身和环境要求之间出现某种“不平衡”状态。通过主动协调,使自身素质和工作绩效达到与工作要求相一致的水平,形成新的“平衡”状态。这样一个“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动态变化过程,就是辅导员职业适应性的发展过程。

首先,可以帮助辅导员坚定职业信心。职业适应性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发展要求,按照美国学者卡茨(Katz,1972)的教师职业成长阶段性的观点,在完全没有工作经验的情况下,在陌生的工作环境中,职业初期的人所关注的是自己在陌生环境中能否生存下来,而且会感到自己不能胜任。所以,处于这一阶段的就业者主要任务是,主动适应职业环境、工作环境,争取获得组织的认可。因此,职业初期职业适应性一般表现为,一是能以积极心态面对就业组织;二是对就业组织有客观的认知;三是胜任自己的岗位工作;四是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胜任工作是职业适应性的重要表现,这首先要求新任职者要对辅导员工作有清晰的认知。在“双重身份”定位的基础上,结合《规定》中对辅导员工作职责和要求的规定,我们可以认为辅导员职业角色的本质是育人的管理者,即辅导员是以学生管理为工作的主要内容,通过运用教育规律,认真做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服务育人的工作。从高校实际情况看,职业初期的辅导员一般是从做学生基础管理工作开始,比如做新生入学后的军训带队教师、班级管理、宿舍管理等。做好管理工作需要了解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关系,掌握工作流程和方法,注重工作总结和反馈;同时还要掌握被管理者的情况,与学生和谐相处,共同实现工作目标。根据职业初期工作内容的特点,辅导员求职者应提前做好入职准备,掌握相关信息。入职后,新任辅导员需主动与组织进行互动,获得组织资源支持,尽快胜任工作。这样就可以增强新任辅导员职业发展的自我效能感,有利于帮助职业初期的辅导员顺利渡过职业的“求生存时期”。

其次,帮助辅导员树立职业适应的自我管理意识。职业适应贯穿于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过程,因此职业适应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状态。能否持续地保持这种状态是影响个体与职业环境间“平衡”状态的关键因素。职业初期职业适应的成功实践,可以帮助辅导员体验职业适应的过程,建立起与职业环境达成不断“平衡”的职业适应意识和自我管理机制。

二、职业初期影响辅导员职业适应的因素

1.管理者、施教者的角色行为转换迟滞

美国学者蒂博特和凯利认为,“角色”的概念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角色是社会中存在的对个体行为的期望系统,该个体在与其他个体的互动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其次,角色是占有一定地位的个体对自身的期望系统;最后,角色是占有一定地位的个体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由于辅导员在高校组织内充当了学生的教育者、心理疏导者、管理者及学生生活服务者的角色,那么大学生、各级学生工作的领导者和工作人员、专业教师、学生家长等工作群体都会对辅导员形成角色期望。而职业初期的辅导员主要从事学生基础管理工作,因此,对其角色期望产生重要影响的群体主要来源于大学生和各级学生工作的领导者和相关工作人员。为了很好地完成学生管理工作,辅导员开展工作时,需要有明确的工作目标,政策依据。重视时间观念、工作协调和工作效率,以管理服务学生、教育学生。职业初期的辅导员由于刚刚从学生转到工作岗位,面对这些角色要求,往往表现出对角色认知模糊,行为情绪化、随意性强,业务工作不主动,遇事无主见等现象。

2.工作胜任能力有待提高

高校辅导员的胜任力,与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绩效相关的,能够促进学生管理工作全面进展的,并使学生得以健康发展的辅导员所具有的知识、技能、能力以及其他个性特征的组合。从《规定》可以看出,辅导员工作内容有思想教育、党建工作、组织管理、心理疏导、特殊群体管理、危机处理等六大部分,要完成这些工作任务需要辅导员具有多维度的能力来支撑。有的研究者认为辅导员胜任力指标体系由四个部分构成,即职业能力、专业素质、个人魅力和责任意识。其中又包括了12个胜任力构成要素,分别是管理能力、教育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工作热情度、处事公正、亲和力、沟通倾听和敏感性。对于职业初期的辅导员,一方面需根据现阶段工作内容的特点,在管理能力、教育能力、工作热情度、处事公正、亲和力、沟通倾听等能力要素方面,通过自觉自悟、模仿习得的方式不断提高现阶段胜任力水平;另一方面,在创新能力、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等方面,通过在实践中加深专业理论学习,使自身素质有长足的进步。

3.缺乏获得组织资源支持的意识

职业适应的过程是职业实践者在组织环境下进行的,是在与组织环境不断互动的过程中,通过自我体验、自我修正、提高,来实现自身能力与职业环境要求达成“平衡”。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职业初期的辅导员需充分了解所在高校的组织特点、高校文化、群体文化特点,融入到组织环境中去,以谦虚的态度,友好的交往为基础,获得组织、同行前辈的指导、教诲。在这方面,有的新任辅导员由于缺乏对职业发展的认识,忽视了组织环境对自身发展的支持作用;而有的是在人际交往上存在问题,缺乏沟通、协调能力,造成工作中“孤立无援”。

三、辅导员职业初期职业适应性发展策略

1.在招聘中关注应聘者的“人-组织”匹配度

职业适应性是职业活动实践中验证和发展了的适应性。这就是说,职业适应性是在实践过程实现的,而个体对组织要素的适应性程度取决个体特征与组织特征一致性和匹配度,这一观点是根据Kristof(1996)的人与组织匹配的模型提出的。 Kristof认为,当组织特征与个体特征之间达到某种程度的一致性或匹配,方能说明就业者具有与就业环境相适应的趋势。尤其是,在个体价值观与组织文化层面两者要具有一致性倾向,这是就业者在组织内开展适应性实践活动的基础。

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辅导员招聘活动时,需按照“人-职-组织”的人员选拔思路进行。首先,要对应聘人员的价值观和个性特征进行评价,关注应聘人员个体价值观与高校组织文化、辅导员职业精神所要求的价值取向的一致性程度;其次,考核应聘者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与辅导员岗位要求的匹配度。并在两者综合的基础上,做出整体评价。基于这种认识,高校在辅导员招聘活动中,对于具有丰富学生干部经历的,有志于从事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并且能够承受学生工作压力的优秀毕业生应给予关注。

2.建立辅导员成长支持系统

职业初期的辅导员,正处于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重要的转折阶段,只有不断地适应和发展才能使自身与职业环境达成“平衡”。在影响个体转折期职业适应的诸因素中,社会支持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环境资源,在个体的适应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高校需重视辅导员成长支持系统的建设,对辅导员职业初期的职业适应性发展提供引导、辅助和心理开发。

研究发现,职业适应性发展的支持系统一般包括了工具支持、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和技能支持等四个方面。首先,重视辅导员岗前的职业培训工作。利用岗前培训,一方面,通过介绍辅导员工作性质、特征和要求,强化新任职辅导员的工作认知,激发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就学校组织管理、制度要求、文化氛围等内容与新任职辅导员进行平等交流,深化新任职者对组织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其次,形成对辅导员职业能力持续增长的支持机制。工作胜任能力是辅导员职业初期职业适应性发展的能力基础,由于“双重身份”的职业特征,在专业能力上要求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专业素质和一般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因此,高校需通过轮训、学访、科研等方式不断提高辅导员专业能力。再次,形成有效的工作绩效管理机制。有效的工作绩效管理系统可以对辅导员职业适应性发展起到引导、评价、激励的作用。从考核方法角度看,“3600考评”更适合于辅导员考核。通过向服务对象全面地收集辅导员工作的行为信息,可以对辅导员职业适应状态进行较为准确的考量。通过及时的信息反馈和制定绩效改进计划,帮助职业初期的辅导员了解自身在组织中的工作状态,明确发展方向,使辅导员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支持。

3.激发辅导员开展自我管理

职业适应不是被动的适应过程,而是需要在与职业环境互动的过程中,通过自己不断认知、判断、决策、实践的环节,进行职业发展自我设计、调整、协调,以达到自我与环境相统一的过程。因此说,职业适应的过程需要辅导员进行良好的自我管理。

职业初期辅导员的自我管理,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首先,明确职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在初步职业认知和实践的基础上,辅导员需对今后发展形成较为清晰的职业愿景,坚定职业信念。根据职业初期工作性质和任务特点,需把主要精力放在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实践上,重视在管理实践中习得作为管理干部的素养,营造良好的工作关系和人际关系,有成效地完成岗位工作。其次,重视在实践中勤于反思。在职业初期职业发展目标的引导下,作为新入职者,面对繁杂的、事无巨细的工作内容,辅导员需以奉献精神做好组织交给的工作。在实践中磨练意志,体验工作。同时,重视开展工作总结和反思。正如美国学者波斯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即经验+反思=成长。

参考文献

[1]唐雪梅.硕士研究生职业适应性研究[D].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2009

[2]薄存旭. 关于教师角色及其转换问题的思考[J].天津教科院学报,2004:9

[3]郝英杰.高校辅导员胜任力建模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6):22-25

第5篇:初中地理辅导方法范文

一、引言

在众多的心理治疗方法中,有一种治疗方法被称为艺术疗法,也称为艺术心理治疗(art psychologic therapy),即通过运用音乐、舞蹈、书法、雕刻、刺绣等艺术形式治疗身心疾病(《心理学大辞典》第1541页)。根据目前的应用情况及普及程度,艺术治疗在狭义上通常指绘画治疗。心理工作者通过观察来访者在绘画中的表现、神情、作画先后顺序等,以及与来访者一起解读、分析作品,从而了解当事人的认知、智力水平、内心需求、心理状态等。通过引导来访者对作品进行解读、欣赏等,帮助其从自我创作中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从而更快地解决问题。

绘画疗法最早源于西方精神科医生通过对精神病艺术家的绘画作品进行分析,进而寻求治疗方案的运用。随着心理学的发展、精神分析学研究的深入、投射技术的完善,心理治疗工作者开始在心理治疗领域引入绘画心理疗法,并很快在西欧、北美等地区盛行起来。20世纪80年代,同样是从精神病治疗的研究开始,我国也开始了对绘画治疗的应用进行宣传和推广,并在过去的30年里取得一定的发展,但绘画治疗的实际应用并未普及。如今,大部分的研究仍然停留在探索与理论研究的阶段,尤其在心理辅导与治疗领域,了解及使用这一方法的人并不多。但在其他心理治疗方法中绘画技术的应用却已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近几年,随着绘画心理疗法在国外应用的普及以及国内外学者交流的日益频繁,该方法也慢慢为国内心理工作者所认识和接受,相信绘画心理疗法在不远的将来会被越来越多的普通心理工作者了解和运用。

本研究通过在几组中学生团体辅导中进行绘画治疗(辅导)的尝试,检验该方法在中学生心理辅导中的可行性及适用性。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过程

1.研究对象

笔者于2009年至2010年学年度第二学期,借助学校开展社团活动的机会,在初一、初二学生中进行团体绘画辅导招募,最后确定参加的学生有三组,其中第一组5人,初一学生,男生2名,女生3名;第二组5人,初一学生,男生2名,女生3名;第三组3人,初二学生,女生3名。在参加活动的三组学生中,第一、二组学生均来自初一年级,其中第一组所有参与者为同班同学,笔者曾兼任该班班主任一个学期,对参与者各方面信息比较了解、熟悉。

2.研究过程

(1)团体招募

本次团体辅导是出于研究的目的开展的,因此,团体成员的招募也是建立在充分宣传的基础上以自愿参与为准。笔者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招募:①以社团活动的名义在学校宣传栏张贴招募海报。②以社团活动的名义在初一年级的心理课上进行宣传。两周后,笔者与报名参加的学生进行面谈,在把团体目的及团体活动规划进行讲解后,把最终选择留下的参与者分成了三个小组。由于初一年级的宣传较充分,同时可能由于笔者正在初一年级上课的原因,绝大部分报名者为初一年级学生。

(2)团体目的

根据中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觉醒阶段,但大多数中学生对自我认识不足,计划通过有步骤的绘画过程、团体领导者的引导、团体成员共同分享等方式对自我进行渐进的探索,克服当代中学生缺乏成长目标、缺乏学习动力以及缺乏自省意识等问题。让团体成员对自我成长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学会对中学生活进行规划,树立成长目标,明确学习目的等。

(3)团体时间计划

根据本次团体活动的目的以及内容的需要,初步确定本团体活动次数为6~8次,每周一次。团体活动时间:根据学校作息时间安排,中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并不多,第一次团体见面后确定每组参与时间分别为中午休息时间(12:50~13:50)、年级划定的班级活动时间(周二下午第七节)、社团活动时间(周五第七节)。由于课程安排的限制,每次活动只能限制在45~60分钟,这比常规的团体活动时间短30分钟左右,因此活动的连续性及其效果在一定情况下可能受到影响。

(4)道具准备

本团体活动需要准备的道具有:18色以上软性油画棒、2B以上软性铅笔、橡皮擦、A4打印纸或素描纸,其中绘画用纸由心理辅导室提供,其余由活动参与者自备。团体活动地点为学校心理辅导室。

(5)团体进行

第一次团体。破冰,热身,团体成员之间互相认识。制定团体活动章程,并对团体活动规范等进行澄清,团体成员学习规定,作出承诺,了解团体活动的开展形式、自备活动道具情况,最后由团体领导(笔者)对团体活动的基本知识进行“扫盲”,并就团体辅导中将采取的形式、理论根据以及对团体成员进行活动分享的重要性、作用、方法进行简单快速的培训。

第二次团体。参考国内外团体绘画治疗的实验及活动方法、内容,根据本次活动开展的目的,初步确定团体绘画的内容:

①涂鸦及互换涂鸦;

②自画像;

③画树;

④风景构成画;

⑤家庭动态画、家庭室内画;

⑥个人成长连环画。

在每次作画前,均有当次绘画主题的前言及内容、寓意解释,让学生了解本次作画需要投入的情感因素,需要表达的内容主题等,约占15分钟左右。成员创作时间一般在30分钟左右,但活动本身并不限制时间。待所有人绘画结束后,要求作者写上名字和创作时间。领导者简单总结本次活动后,参与者把作品存于辅导室档案袋里,由于单次活动时间限制,作者解读、成员分享、互相澄清等活动需待下一次活动完成。因此,一个绘画主题的完成一般需要2~3次活动才能完成。团体分享一般为30分钟,团体领导分享或总结,约15分钟。团体分享一般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①回顾上一次团体绘画的内容,并欣赏自己的作品,以便团体成员重新热身。

②领导者对上一次团体活动进行总结,对活动内容进行寓意上的解读,并分享绘画心情、目的等。

③团体成员互相根据成员作品进行提问,分享感受,澄清作品细节,并作自我解读。

④团体成员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分享。

⑤领导者总结、分享活动,同时也对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解读与澄清,并结束愉快的分享过程。

⑥活动小结。

本次活动参加的共有三个小组,13人,分别为初一、初二的学生。其中参与的女生比男生要多。笔者认为,这可能与本次活动的招募是在完全自愿的情况下进行的有关,因为在校学生中,女生普遍比男生更愿意接近老师,但从活动进行本身来看,男生与女生同样对此活动感兴趣,并能投入其中。同时,笔者还发现,在团体活动开始初期,初一学生在领会绘画主题、解读作品以及成员间进行分享时,稍逊色于初二学生。分享对他们而言,是一件较困难的事情。但随着活动的深入,团体成员间的交流互动增多,以及领导者的加入与引导,团体进行也愈加顺利。

通过将近一个学期的活动,几乎所有参与者都表示,活动很有意思,希望继续进行,并且表示,通过活动,学会了认真思考自己的成长问题和学习目标问题,学会了对成长进行一些规划。笔者认为,尽管这些意识对于初一、初二的学生来说可能略显幼稚,但这是一颗种子,它会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慢慢地生根、发芽。

作为一个团体领导者,笔者第一次带领一个步骤不太明确,目标不太有把握实现的团体,作为绘画治疗的初学者,笔者也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做的,但活动的效果与反响却出人意料地好。

三、讨论

研究者普遍认为,绘画治疗通常针对于语言表达有困难的,对心理访谈存在抵触,防御较强的人群,或对一些其他治疗方法无效以及受过较重创伤的患者。在学术研究上,大部分的研究依然集中在对精神病患者、情绪障碍患者进行的临床治疗效果评鉴上,治疗目的大多在于帮助患者宣泄不良情绪以及帮助心理治疗者发现、挖掘患者被压抑的冲突及痛苦。笔者把绘画心理辅导引入到中学生团体辅导的出发点在于,绘画治疗有其他方法所没有的优势,尤其对于中学生而言,具体如下:

(1)目的不明确,来访者难以防御。他们往往会在绘画的过程中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绪状态,并能从绘画作品中展现自己的愿望、内心需求及冲突等。

(2)方式极易为人接受。除极个别参与者以不擅长绘画为由拒绝认真参与外,大多数参与者都乐在其中,并对该活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与好奇。在本次组织的活动中,几乎无人因不喜欢而退出,极少数的缺席也是由于学校的工作安排导致的。

(3)对于心理治疗而言,此方法容易且方便开展,需要的工具廉价易得。可以随时甚至随地进行,效果明显,需要的支持资源少。

(4)对于年龄小,语言理解能力较差的患者,使用绘画的方式可以克服言语交谈的局限性。

(5)方法使用灵活,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治疗方法混用。借助作品容易暴露问题,解决问题,当来访者难以表达某些情绪时,借助绘画,问题可迎刃而解。

绘画团体辅导的组织方式、程序步骤等均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笔者仍需进一步学习团体辅导及绘画治疗的相关理论及技术。但根据本次活动尝试发现,在中学生中开展绘画心理辅导与治疗是一种可行的方法。该方法容易让学生接纳心理辅导本身,也容易让来访者进入角色,减少防御,收到更好的辅导效果。

第6篇:初中地理辅导方法范文

[关键词]培养自学能力数学自学辅导

一、做法

1.认真解决好三个过渡

(1)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

针对初一学生的特点,教学中注意逐步过渡:(1)用比较生动、形象的儿童语言,通过具体事例、实物演示,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教材,培养兴趣。(2)开始阶段,讲得多一点,注意引导,逐步放手。(3)注意教给学生一些适合于中学学习的方法。

(2)由算术到代数的过渡

初中代数的开头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别于小学的数学。初中数学课已经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条理性较强的学科,抽象性也逐渐增大。新学科是在原有学科的基础上进行数学的,因此除要做好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衔接工作,把学生自然地带入中学学习的轨道外,还应特别注意教学内容上的衔接,即从算术到代数的过渡。

(3)由教师讲为主,到以学生自学为主的过渡

小学生学习是以听讲为主,现在要从有兴趣自学到习惯自学,需要一段时间,分三步完成。

①思想动员,明确自学的重要意义。②指导读书,开始指导具体一点,逐步提高自学要求,使学生懂得自学。③启发诱导,加强辅导,特别是对中、下学生的辅导,中、下学生多一些的班,更应加强对他们的辅导,培养兴趣,增强信心,激发动机,使学生热爱自学。

2.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组织教学启发讲解,布置学生内容指导学生阅读、练习,着重辅导差生观察检查学习效果及时强化认识布置课后学习任务。

也就是“启”(启发引导),“读”(阅读课文),“练”(做练习),“知”(当时知道结果,及时反馈,及时强化),“结”(小结讲解),教师有针对性地辅导贯穿全过程。基本做法是上课后复习旧课,引入新课,视新课的难易给予较详细或简略的启发,并出示阅读提纲,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为学生顺利地进行自学创造条件,要求学生先粗、细、精的阅读教材,搞懂教材上的基本内容后再做练习,然后核对答案,改正错题,这时教师巡回辅导,个别答疑,着重帮助差生,在学生独立活动时,教师一般不打断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停下来讲解,以免影响学生思维,在下课前十分钟左右,教师一般不打断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画龙点睛地重点讲解。最后布置课外学习任务。有阅读教材,做读书笔记,也有继续完成少数练习。

3.实验的开始阶段狠抓了以下工作

(l)逐步教会学生使用实验课本,适应自学实验课本的学习。(2)拟好读书提纲,指导好学生自学。(3)狠抓学生读书笔记的训练。(4)认真做好课堂小结在下课前十分钟左右,要求教师进行简短的总结,画龙点睛地进行讲解。

4.教学中注意对学法的研究、指导根据学习心理学的简单原理,介绍学生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具体指导。

5.自学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形成在实验后期,学生已初步掌握一些自学方法,形成了一定的自学习惯后,有必要作一次系统的概括、归纳、小结。结合课本,首先指出:自学的效果不仅取决于远大的学习目标,强烈的求知欲,勤奋、踏实的学习态度,顽强的自学毅力,坚定的自学信念,还决定于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会怎样自学,比什么都重要。

然后,怎样读书?怎样做读书笔记?怎样做练习?怎样进行独立思考?怎样进行自我检查?善于求师等问题分别地进行介绍,以便完善自学方法,进一步形成自学习惯。

二、几点体会

1.怎样才能更好地将学习心理学理论指导实验,搞好实验

实践中我体会到,这项实验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持领导下的实验,要以心理学作指导才能对九条有效的学习学原则和七条教学原则,运用自如。掌握教育机智也需要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素养,因此应加强教育科学的学习,研究,并且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善于灵活运用。

2.传统教学与自学辅导实验教学的关系

任何创新都要有合理的继承,不能一概否定,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就是在总结继承传统教学中许多合理的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一项教学实验,实践证明如果能巧妙地动用传统教学中的合理成分实验是会取得成效的,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也还在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3.关于自学辅导实验教学中教师的讲

我认为,教师应讲其精华,讲其所需,不是罗列、复述知识的照本宣科,而是应通过讲,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讲”本身并无过错,从孔夫子开始几千年来的实践证明,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离开老师的讲,现在的问题是讲的太多太杂,重点不突出,学生实际不甚了解,只好罗列书上已有的知识,泛泛而谈的讲,大黑板大黑板的写,因此,学生不感兴趣,不愿听,本来学生已经懂和学生自己能够掌握的,老师还在反复的讲,影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而真正希望讲的有时又一带而过,中、差生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两极分化越来越大,不利于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现在的教改实验,就是为了改变上述不合理、低效率的局面。在自学辅导教学实验中教师要把功夫花在约十分钟的精讲、巧讲上。

4.实验取得成效的原因初探

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之所以能够取得一定成效,就在于它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能恰到好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自学形式之所以行之有效,是因为它符合人类认识事物过程的心理原则。

(1)在自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和其它心理活动自始自终地处于积极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对外界事物变化和相互关系的理解速度快,灵敏性高,因此接受知识既较快又较牢固。

(2)学生的学习是在自己原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的,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既容易接受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养成热爱学习的好习惯,有益于知识的获得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3)自学以视觉器官为主要手段,刺激不会因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消失,便于学生对接受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比较,也就是说,对所学的知识可以有一个消化巩固的过程,能加深理解。

第7篇:初中地理辅导方法范文

【辅导对象】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学生(个别机构校区差异辅导范围有所不同,建议家长拨打电话了解情况)

【辅导科目】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政治 历史 地理 奥数 小升初 中高考

【辅导介绍】根据不同孩子的基础知识及接受能力制定针对性的学习方案,配备辅导经验丰富的课程老师全程指导,各机构收费标准、课程安排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详情请家长们拨打电话详细了解。

【热门辅导】

小学:小学各年级奥数拔高、举一反三的解题思维及应变能力提升;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串讲、作文框架脉络梳理提高、阅读理解答题技巧讲解;小学数学重点难点查缺补漏等;

初中:初二物理力学、电学等重点难点基础夯实;初中英语语法、数学基础知识巩固提高;初中语文作文及阅读理解等得分点提升;中考重点难点辅导、各科基础夯实;

高中:高考理综、文综重点科目得分点突破讲解,针对基础薄弱的考生给出合理的学习建议;艺考生、特长生文化课针对性辅导;高中各科重点知识点梳理,高考冲刺辅导。

【温馨提示】家长您好,请结合所在城区位置,寻找离家就近的机构和校区,先输入前10位总机号码,根据语音提示输入后5位分机号码,稍等片刻即可接通校方顾问老师,把您孩子的学习情况跟老师详细描述一下,老师会给您做针对性分析。

【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道里区学大教育道里(新阳路)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62

哈尔滨市道里区学大教育道里(顾乡)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62

哈尔滨市南岗区京翰教育龙塔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78191

哈尔滨市南岗区京翰教育和兴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78192

哈尔滨市南岗区京翰教育军工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78217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大教育南岗(果戈里大街)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62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大教育菁英学堂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62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大教育长江路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62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大教育和兴路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62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大教育建设街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62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大教育南岗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62

【佛山市】

佛山市禅城区学大教育汾江路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56

佛山市禅城区学大教育卫国路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56

佛山市禅城区学大教育亚艺公园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56

佛山市禅城区学大教育禅城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56

佛山市南海区学大教育南海万科广场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56

【福州市】

福州市仓山区学大教育金山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08

福州市鼓楼区学大教育屏山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08

福州市鼓楼区学大教育杨桥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08

福州市鼓楼区学大教育鼓楼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08

福州市台江区学大教育台江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08

【抚顺市】

抚顺市顺城区学大教育顺城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09

【阜新市】

阜新市细河区学大教育解放路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10

【贵阳市】

贵阳市南明区学大教育南明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11

贵阳市小河区学大教育小河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11

第8篇:初中地理辅导方法范文

年级衔接课程辅导、同步课程辅导;小升初、中高考考试方向分析辅导;暑假班、寒假班;小学各科基础知识漏洞梳理提高;初二、三物理(电学、力学基础夯实);初三化学、初中英语(阅读理解,作文、语法等);初中语文(写作、阅读理解、基础知识等);高中理科(数理化生薄弱板块针对性切入);高中英语(阅读理解,作文、语法等);高中语文(写作、阅读理解、基础知识....===精锐教育===是中国的高端教育连锁机构,由哈佛、北大精英创立。精锐1对1是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品牌,学习中心遍布全国,倍受信赖。

 免费咨询热线:400-0066-911 转分机99733

 (温馨提示 :家长您好,先拨前10位主机号,听到提示音后再拨后面5位分机号,专业客服将为解答相关课程设置、校区地址、师资、收费标准等情况,仅供咨询相关课程)

课程辅导:

小学三四五六年级 数学 语文 英语 小升初;

初中一二三年级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中考;

高中一二三年级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政治 历史 地理 生物 高考

暑假各科衔接课程辅导,新学期课程提前学习 新初一新高一衔接课程 期中期末考后提高班

辅导形式:暑假、寒假、平时、课外时间 随到随学,灵活安排

 ====广州精锐金牌校区====

越秀区:中华广场学习中心 区庄学习中心

天河区:天河北学习中心 华师附中学习中心

荔湾区:陈家祠学习中心 广雅学习中心 芳村学习中心

海珠区:滨江东学习中心 东晓南学习中心 宝岗学习中心

番禹区:市桥学习中心

白云区:机场路学习中心

广州市口碑好深受家长和学生欢迎的大型正规辅导机构还有京翰教育:

建议各位家长拨打免费咨询下,看哪家离校区更近、收费价格、师资环境情况您更满意。

 广州京翰教育:

天河区 广州天河校区 400-0066-911 转分机 89375

海珠区 广州海珠校区  400-0066-911 转分机 89376

越秀区 广州越秀校区 400-0066-911 转分机 89377

第9篇:初中地理辅导方法范文

研究目的:调查初中聋生人际交往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以便针对性地展开团体干预。探索适合改善初中聋生人际交往现状的切实可行的团体辅导方案并验证其成效。

研究一: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中学生自尊量表》,随机抽取河北省特殊教育学校201名初中聋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河北省初中聋生人际交往结果与健全初中生研究结果相比,在人际交往的社交回避与苦恼两个维度上均显着高于健全初中生,初中聋生人际交往状况明显差与健全初中生。初中聋生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自尊关系密切。可见有必要对初中聋生进行干预,以期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研究二:被试为石家庄特殊教育学校初二的两个自然班,一个为实验班,一个为对照班。实验组接受规范的人际交往班级心理辅导,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处理。在实验前收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数据,团体辅导结束后,收集其后测数据。在团体辅导结束1个月后,对实验组进行追踪测验。研究采用的工具为,《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中学生自尊量表》、《团体咨询领导者领导效能评估表》和自编的《同学间互动检核表》。

研究结果:人际交往班级心理辅导对提高初中聋生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健康水平、自尊水平效果显着,并且具有持久效果。本研究中设计的人际交往班级心理辅导方案,是一套切实可行的聋生人际交往干预方案,经过修订可以在特殊教育学校聋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推广和应用。论文网

关键词:人际交往;班级心理辅导;心理健康;自尊

引言

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人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与社会相适应的过程,是一个与他人发生社会关系的过程,这个过程具体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通过直接的或间接的人际交往可以影响人的发展。中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人际交往是他们了解、认识社会最直接和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他们的人际交往现状如何,将极大地影响其未来的人生发展之路。但现实生活中中学生的人际交往现状却不容乐观,而聋生的人际交往存在更多的问题。目前我国对聋童人际交往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对其现状、意义和影响因素的调查和分析上,少数的几项对聋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的研究,也只是从理论上分析了提高人际交往水平的方法。大量实践已证明,团体辅导优于其他形式的心理辅导和教育辅导。本研究在调查了解初中聋生交往现状的基础上,探索适合改善初中聋生的切实可行的班级团体辅导方案,通过实施人际交往班级心理辅导,让聋生学会交往的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改善聋生的生活质量,进一步体现对该群体的人性关怀。

1问题提出

1.1研究背景

近年来,特殊儿童的教育与研究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人士的重视。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课题指南将特殊儿童多元化教育需求研究等作为重点研究课题,可见我国对特殊儿童教育的重视程度。聋人学生作为残疾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都具有特殊性。我国聋人(即听力语言残疾)有2千多万,约占残疾人总量的1/3[1],提高聋人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对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论文网

青少年与同伴、父母、教师、陌生人的交往是其心理素质的重要内容,它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社会技能的获得、学业成就、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聋童的人际交往不仅能够发展聋童的社会能力、提高适应性,而且对聋童的情感、认知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以及语言的学习具有独特的作用。众多研究表明聋童的人际交往问题是比较严重的。聋童中性格孤独,不愿与伙伴玩的人数远高于正常儿童,所占比例为45.2%[2];其焦虑程度远高于普通学生,焦虑倾向集中体现在对人焦虑、孤独倾向,冲动倾向、身体症状等方面[3],其原因是听力和表达能力的降低,限制了他们与人交流的机会、社交活动减少,生理上的缺陷使他们产生自卑感。心理咨询大师卡尔.罗杰斯曾经说过,20世纪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是“小团体运动”[4]。通过团体经验,人们可以重新探索自我、发展潜能,团体提供了人格重塑的机会。勒温提出人际关系的训练

在现代社会非常重要,但又是被忽略的领域[5]。

大量实践[6][7]已证明,团体辅导优于其他形式的心理辅导和教育辅导。班级心理辅导以班级为单位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良好的交往环境,采取活动的形式,对解决学生人际交往中的问题,可以提供知行合一的指导,学生自主自觉,感同身受,特别有利于学生克服社交障碍,塑造良好的人际交往品质,提升自我。对于那些不善社交的学生来说,团体气氛有利于使成员感受关怀、信任,体验被人关注的感觉,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交往品质,获得情感支持,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然而,目前在我国大陆对聋童人际交往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对其现状、意义和影响因素的调查和分析上,少数的几个对聋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的研究,也是从理论上分析了提高人际交往水平的方法,将团体辅导用于培养聋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研究还没有一例。鉴于团体辅导的蓬勃发展及其已经被证明的有3效性,我国对特殊群体儿童教育的重视及聋生人际交往现状急需改善,迫切需要我们对初中聋生进行人际交往班级心理辅导。

1.2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