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办公信息化建设范文

办公信息化建设精选(九篇)

办公信息化建设

第1篇:办公信息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高校办公室;信息化建设;资源整合

【Abstract】Thanks to new economic form of Internet +, information system of high quality and high efficiency in the office of the university will also enhance the University’s innovation and productivity.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resource integration, this paper breaks the old and inefficient office service system and improves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using the effective means of information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 and plan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proposal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in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service to school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office work.

【Key words】University offic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Resource integration

1 高校办公室信息化建设现状

高校办公室是综合性职能部门和办事机构,其主要特点在于其综合性职能,往往作为牵头部门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是高校“综合协调的核心部门”;管理和服务职能也是高校办公室的基本职能,例如,学校重要会议或活动的组织及安排、学校行政公文和印签印章的运行管理、学校的外联接待工作等,都是高校办公室的常见工作[1]。

高校办公室的工作繁重错综复杂,办公室工作人员要想在多部门之间做好协同在多任务之间做好有条理的切换实非易事,高效率高质量的需求需要把信息化提上日程,但是当前高校的信息化程度怎么样呢?据调研分析,存在如下问题有待改善:

1.1 缺乏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足够认识

信息化建设对于强化高校办公室的协调、服务和管理职能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不仅体现在效率的提高、成本的节约上,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推动信息的科学化管理,促进信息处理流程的革新。目前,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的革新,也带来了管理思想的变革,高校办公室必须开拓信息视野不断提升办公室的整体工作水平。

信息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高校办公室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顺应信息化发展潮流,加强高校办公室信息化建设,是提升高校教育整体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应有之意,高校领导层、管理部门、办公室行政人员都有必要强化信息化认识以迎接信息化挑战。然而在现实中,高校部分领导尚未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科学管理、民主决策等方面的作用,认为信息技术只是处理日常业务的工具,不愿加大对网络设备、办公系统等建设的投入,使信息化建设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

1.2 缺乏统一指导和总体规划

目前各高校基本都成立了网络中心以及一些相对独立的应用系统,但由于缺少统一应用平台,信息孤岛现象日益严重;校内各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类型各异、来源不一,导致大多数可共享的数据重复录入、可重用的系统重复开发。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制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建设缺乏总体目标性,各高校对信息化的认识还停留在项目性的工作层面,这不利于信息化建设的长期开展和推进。

1.3 缺乏对信息化软件建设的投入

某些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上急功近利,能够在短时间即见成效的硬件设施建设上大力投入,而在费时又费钱的信息资源建设上投入力度严重不足。不少高校在信息化时都是铺路、建网、购买机器,对于软件的应用效果、应用频率、应用普及情况关注较少。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目前高校对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认识不清,盲目的追求数量上的成果,以此作为衡量学校信息化建设成果的指标,而忽视了信息资源在办公室日常工作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切实从使用的角度出发,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 高校办公室信息化建设的建议及对策

2.1 完善制度建设和信息化总体规划

高校办公室需要建立健全办公室的信息报送制度、收发文制度等,通过系统建立紧密、协调、可靠、简单的管理机制;将具体工作落实到人,使办公室人员能随时查看自己当前的各项任务,以便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做到查有所依;有效协调部门内外的沟通,加快信息的流通,实现高效、协同工作。在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实行长效管理,从而更好的从制度上规范本部门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办公室信息化工作体系[2]。

高校在办公室信息化建设中要充分重视总体规划,并且在做总体规划时要做到:

管理人员和信息化支持部门同时参与。这样才能保证与学校信息化现状的衔接,保证规划的可实施性;还需要有资深的本校或者专业公司的信息化专家参与,以便保证规划与IT技术发展的统一。

因地制宜逐步落实。要了解学校信息化能够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情况,根据实际投入来定规划,而不能做成太过理想不能实施的规划;规划既要有宏观的方针、策略,也要有细致的实施计划,单纯粗线条的规划很难落地实施。

2.2 强化信息资源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信息资源建设要注重科学化和合理性,要走引进与自主建设相结合的道路。除引进网络上一些高水平、高质量的资源和企业的信息化产品外,主要是自主制作和二次开发,这主要是由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来完成,他们经过教育技术理论与技术培训,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再结合丰富的学科教学经验,可以完成信息资源建设的主体需求。

将分散在各部门的信息汇集起来,通过梳理进行分类存储,并进行知识的汇集和整理,最大程度的解决互不兼容的分离状态,进而打通使用,形成一个系统化的集成数据库。如系统中涉及一些公务资源和公共服务的,如统一身份认证等,要开放一些服务接口或者统一建设,避免重复开发和资源浪费。

2.3 强化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要充分利用分散在各部门的信息化人才形成合力,用于信息化建设及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充分利用高校的技术优势、使计算机专业的优秀人才有理论结合实践的机会和用武之地,使其加入到培训专家队伍中来,提高办公室工作人员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服务能力。

增强办公室人员综合素质,提升信息系统分析能力,充分发挥现有信息化系统的作用。办公室人员要增强自身的信息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增强对信息的洞察力和反应力;高校办公室应加强对行政人员的信息业务培训,掌握最先进的信息工作方法和大数据软件的应用,切实增强信息搜集、筛选、加工、传送、反馈等能力。

3 高校办公室信息化建设推荐方案

3.1 建设原则和总体目标

信息化建设应本着“统一规划、软硬并重、逐步实施、重点突破、与时俱进”的建设原则。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由办公室主任为主导,统一办公室相关员工对办公室信息化的思想认识和研发建设。

办公室信息化建设,首先应按照轻重缓急逐步开发并应用起来,在研发过程中重视系统的实用性,同时注重收集测试人员及用户反馈的问题以免脱离实际需求浪费人力、物力甚至财力。办公室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高校办公室工作相关的工作流程、管理、服务等整合到一个数字网络空间环境下,从而达到提高高校办公室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目的。办公室信息化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图中所示的各个设施及系统,在某些高校若已经存在则需要沟通交互接口直接利用起来以免重复建设,若不存在则需要重新建设。高校办公室需要与人事、教务、档案系统等部门技术人员协调相关系统的完成情况及整合办法,信息化建设的物理展现最终表现为门户网站及APP,用户看到的是一个集办公流程、管理及服务的虚拟化高校办公室。

图1 办公室信息化的体系结构

3.2 信息化分阶段推荐方案

3.2.1 办公室信息化建设初级工程

办公室信息化建设的初级工程,使有线及无线网络覆盖整个办公区域、教学区及宿舍区,提高基本网络服务的带宽承载能力、大数据存储及访问能力、单点登录支持能力,加强网络应用支持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开发或者利用现有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及相应数据接口,实现办公室收发文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对于信息服务系统,开发高校信息交换的公共平台,使高校的信息实现自动化。在初级工程中,在办公室统一规划的指导与网络中心的协调下,使网络线路到达所有的办公室、实验室、研究室,充分挖掘相关单位内部的信息资源,建立单位内部的综合管理自动化系统,为单位内部的信息化建设制定长远规划和详细的实施步骤,为各个二级单位的“信息化”奠定良好基础。

3.2.2 办公室信息化建设中级工程

办公室信息化建设的中级工程,整合现有的或者开发各种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人事、财务、教务、资产管理系统等,使这些管理系统能服务于办公室信息化平台,并提供校园内部的查询、统计等功能,同时开发办公室的发文收文系统并应用“公开金钥基础建设”机制(PKI),它能够提供相当安全及可信赖的数字签章与认证机制,我国不少高校办公室已经采用了“自然人凭证”IC卡作为新一代文件系统身份认证及线上签核的依据[3]。PKI相关“安控平台”管理系统信息中心也在不同高校中获得了很好的建设。在中级工程中,办公室相关的部门应在学校综合管理自动化系统的支持下,开发自己单位内部的管理系统并与办公室的管理系统融为一体,提供校内甚至校外网络用户的信息查询能力。在开发和应用过程中,应该注重实用和适用,这样才能将本单位的各种信息资源利用起来,为不断完善这些管理系统打下良好根基。

3.2.3 办公室信息化建设高级工程

办公室信息化建设的高级工程,不满足于上阶段的数据的信息查询和统计,而要从师生员工的数据及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并逐步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学校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比如挖掘学生的问答需求形成知识管理系统,挖掘学生的课程需求以引导课程设置、挖掘学生对课程对教师的反馈信息以决策对任课教师的合理配置等等,此外,还需要提供全校范围内的高性能计算服务,提供数据的多维分析及统计报表展现服务,使办公室工作人员能从多个角度多种报表形式了解高校数据,对于高校领导的决策及工作部署也能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办公室相关的单位应配合学校办公室的整体建设,搜集并共享相关的数据资源。办公室信息化建设高级工程完成以后,高校办公室的信息化面貌将会得到根本改善,与高校办公室工作相关的师生员工以及校领导都将收获愉悦的信息化的高质量高效率体验。

4 结束语

互联网给经济社会带来的冲击和积极推动作用有目共睹,信息化在高校办公室管理中的地位、作用也日益突显,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也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支持。高校办公室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更应该与时俱进推向新的高度,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创新、高效地开展工作,不断利用和升华信息化工作成果,使得工作能够更加高效、有序、规范的进行,更好地为学校和办公室的发展服务、为信息化工作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宋清涛.我国高校办公室职能的拓展与强化[J].江苏高教,2010,(3).

第2篇:办公信息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 高校办公室信息化建设优化策略信息化管理

合蛋旃倚畔⒒ㄉ璧母拍罴耙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就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高校办公室作为学校的一个综合部门,是学校管理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学校教学、科研、党政管理、后勤及师生员工服务的综合办事机构,它发挥承上启下、协调左右、沟通内外的桥梁和枢纽作用,因此其自身的建设与发展对学校整体事业影响深远。[1]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推进,特别是近年来世界一流大学的创建过程之中,信息在高校事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广泛的作用,高校办公室的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顺应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高教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十二五”信息化规划为指导,进一步加强高校办公室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其协调资源、科学管理等职能作用,并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工作效率,已成为办公室人员必须认真思考和努力解决的重大课题。高校信息化的发展,不仅是IT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更加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的更新和发展,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正处于教育资源和应用系统建设的大发展时期,应当逐渐的从关注投入和建设向关注应用和服务转变,打破分散封闭的系统、促进融合合作的发展理念,搭建纵横交错的工作系统。

本文通过研究高校办公室信息化工作所具备特点,研究高校办公室信息化工作的策略和方法研究。明确目前高校办公室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明确高校办公室信息化工作的目标要求、工作内容和职责。提出一套高校办公室信息化建设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和工作体系。使得高校办公室信息化工作成为科研和教学需求的支撑体系。为一流大学的建设提供坚强的信息化保障。

2 高校办公室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2.1 对信息化系统的认识和重视度不够

长期以来,高校对于信息化的发展重视度不够,导致大部分高校存在着办公室信息化建设资金短缺、技术瓶颈、网络基础设施落后等比较现实的问题。信息化发展存在着严重漏洞。对资源整合工作的重视度不够,很多高校办公室都建立了独立的网络信息系统,但诸多系统之中,不存在服务接口或者统一的建设,导致了大量的资源浪费,重复开发等问题。

2.2 办公室信息化系统构建亟需完善

高校办公室的工作内容繁多,工作量大。是教学、科研工作的主要服务部门。而且高校办公室往往承担着公文起草和收发、公章管理、会议通知、文件传输、档案管理、来访接待等事务性的工作和大量的沟通联络工作。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工作,如果仅仅把高校办公室当做一个后勤部门,或者说杂物室,如果没有一套完善、健全、科学的工作体系,极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乱和资源浪费。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就可以明确日常工作的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明确了工作的先后顺序和步骤,在工作中就不会出现疏漏。信息系统的构建,包括自身规范系统的构建以及借用新技术新手段实现信息系统的构建,如何用最有效的办法整合各方面资源,并将两个系统有机结合,有效促进办公室工作,是目前高校办公室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2.3 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和落后

由于历史问题,许多高校的主服务器系统信息网络带宽窄、容量小,还只是停留在比较基础的层面,同时仍面临着某些开发系统运行不够稳定、系统间端口不兼容和某些网站容易被黑客袭击、信息泄露等问题。[4]必须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加强安全防范,很多办公软件的应用也是停留在基础层面,缺乏专业的技术支持和信息处理知识。从而势必影响办公室为学校决策提供积极服务的作用。

2.4 信息化工作人员队伍参差不齐

高校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很少有条件配备专业的信息化工作人员,一般都以兼职信息员为主,而信息化系统需要专人负责,专人维护,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信息化工作队伍,是高校信息化工作开展的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3]

3 高校办公室信息化建设的建议及对策

3.1 规范流程,不断完善信息化工作机构和制度建设

高校办公室要从学校的实际需要和长远建设出发,以学校的信息化规划为指导,制定出与学校整理规划相符合的办公室信息化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强对信息化各项工作的审核和把关,接受信息中心的业务指导,发挥信息在办公室工作中的主题作用并形成了良好的信息化工作秩序。办公室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借助信息化平台,有效规范了办公流程,使原先繁杂的办公室工作变得有条不紊,确保了信息化工作组织有力、体系健全、职责明确。建立健全办公室的信息报送制度、收发文制度等,通过系统,建立紧密、协调、可靠、简单的管理机制;将具体工作落实到人,使办公室人员能随时查看自己当前的各项任务,以便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做到查有所依;有效协调部门内外的沟通,加快信息的流通,实现高效、协同工作,建立融洽的团队关系和文化氛围。在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实行长效管理,从而更好的从制度上规范本部门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了办公室信息化工作体系。

3.2 大力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

积极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由于目前办公室信息系统的信息量越来越大,针对现有的系统硬件支撑平台缺乏容灾备份能力,同时主要服务器容量较小的问题,确定建立一套完整的容灾备份系统方案。寻找条件成熟的软件公司进行合作,要加强软件和硬件的建设,加强适合高校办公室系统的应用软件的开发和使用,从而实现最大程度的信息交换。同时选派具有较强电脑操作能力的同志负责信息化工作的网络管理及日常维护运作。

3.3 门户网站建设打开信息化工作新局面

门户网站是学校的对外窗口,要加大对门户网站的建设,调整栏目,丰富内容,美化界面,使得其能满足教学、科研、管理、宣传、交流、文化传播等需求。对各栏目信息量进行密切关注和规范。对办公网、中文网、英文网站及时进行改版提升,加大主页的信息量,充分发挥信息沟通反馈、宣传监督的作用。完善门户网站的各项功能加强与校友和企业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强化办公网的内部纽带作用,对门户网站的版块设置和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核筛选,对信息管理员进行了规范化培训。

3.4 资源整合,发挥信息系统的主导作用

大力推进办公室办公平台的建设,将分散在各部门的信息汇集起来,通过梳理进行分类存储,同时进行数据的存储,知识的汇集和整理,成为以后办公室内部主要的工作平台,最大程度的解决互不兼容的分离状态,进而打通使用,形成一个系统化的集成数据库。[2]如系统中涉及一些公务资源和公共服务的,如统一身份认证等,要开放一些服务接口或者统一建设,避免重复开发和资源浪费。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理顺各部门的职能,积极探索各类信息的共享模式,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高度讲求部门间的协同,确定每个部件都是以最高效的方式相互合作并高效运转,不做任何重复的工作。统一所有系统的界面,避免重复建设,建立统一的运行平台和系统构架,集中管理系统平台资源,统一部署管理业务应用,统一运行维护管理,体现标准化、通用化和一体化的特点。明确将加强有关工作人员利用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和材料交换以提高办公效率为办公室信息化工作的重点。

3.5 切实抓好信息安全工作

办公室全体人员要切实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大对信息安全设备和软件的投入,完善安全防范体系,建立信息化安全运行机制,严格执行落实各项网络、信息安全相关法规、政策,落实信息安全登记保护等有关信息安全措施和责任制。逐步建立健全网络信息管理制度,包括账号安全保密制度、计算机病毒防治制度、操作人员权限等级分配制度、事故和案件及时报告制度等。进一步完善网络运行、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制度和技术保障,加强信息内容管理和网络安全监控,全面启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等级保护制度实施工作,及时发现安全管理上的漏洞,切实加以解决。对计算机进行保密管理,由负责保密工作的专人负责,并严格按照程序操作。

3.5 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要把分布在各部门的信息化人才组织起来形成合力,服务信息化建设,壮大信息化人才队伍,解决人员紧缺问题。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业务部门的技术支持,弥补人才技术实力不足,争取选择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充实信息化工作队伍;另一方面是要有计划地加强人才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服务能力以及公关能力。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学习和培训要作为经常性的工作。

4 结语

信息化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和管理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凸显,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也是在日新月异。高校信息化工作的建设把信息化工作水平不断推向新的高度。高校办公室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巩固和提高信息化工作成果,进一步做好信息化工作,使得工作能够更加高效、有序、规范的进行,更好地为学校的发展服务、为学校的信息化工作添光增彩。

参考文献:

[1]张晓丽.《加强办公室工作的素质建设》[J].办公室业务,2011(5).

[2]王卫平.《信息化时代高校办公室工作系统整合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7).

第3篇:办公信息化建设范文

论文摘要:介绍了天津水利办公广域网的建设情况,重点阐述了相关路由协议配置以及安全防范措施。通过天津水利办公广域网的建设,下属单位与局机关实现了稳定、快速的网上办公、信息传递,并同时满足了未来网络数据、语音和视频等信息业务发展的需求。

论文关键词:水利广域网 信息化

天津市水利局是天津市水利行政主管部门,承担着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建设、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引滦供水等重要任务。经过多年的建设,天津水利内部办公网络已经初步形成,局机关实现了网上公文运转、档案管理及信息等功能,全水利系统实现了网上公文、信息传递。随着网上信息量的不断增加、网络依赖性的提高,原有帧中继和电话拨号的联网方式,在网络带宽和网络稳定性方面已经不能满足全局办公自动化的需要,由于局机关是水利部门的指挥中枢,各种水利相关信息要快速、可靠地向局中心网络传输,天津水利办公广域网正是适应这种新形势的需求而建设的。

1建设前接入内部网络情况

天津水利内部办公网络建设完成后,局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全面应用,局下属单位分别以帧中继和电话拨号方式与局中心计算机网络连接,但中心端速率只有1m,随着水利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对水利信息资源的应用逐步深入,需要传输各种大量的水利数据、视频等信息,对于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以光纤接入替代原来的电话线接入,提高整个网络的带宽和接入响应方式已迫在眉睫。并且随着天津水利办公广域网的逐渐扩大,网络节点的增加,原有的静态路由方式广域网也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网络结构要求,见图1。

2天津水利办公广域网建设后整体网络结构

局属单位水科所等22家单位新增为2m光纤方式接入,实现与局网络中心的宽带互联。改造后水利局的核心网络以原有的防火墙作为水利局内部网络与其他各机构网络中间的隔离。网络内只允许用户端能够访问到水利局内部网络的相关服务器网站所对应的端口。

新增加网络内核心的接入路由器,起主路由作用,并在其上新建1块cpos光口卡,此光口卡连接到网通的sdh节点设备上,带宽为155m,此通道可以划分为63个2m,最多为63个分支机构提供2m的接入通道。

原有的路由器作为原有网络核心接入设备,现在作为于桥水库备用路由设备。

引滦入津沿线7个管理处使用引滦入津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光纤网络,采用统一门户,通过引滦工程管理处至水利局的光纤通道,实现引滦工程信息网与局网络中心的网络互联。

3相关技术实现手段

3.1选用ospf路由协议

天津水利办公广域网肩负着oa文件系统传输和实时水雨情信息的传输以及各种大量的水利数据、视频等其他信息传输的网络重任,要求网络必须可靠稳定。

整个网络必须具有多路由选择、路由迂回、路由备份的能力,以防止因单路由的损坏而造成全网或非损坏节点的中断。同时,网络禁止出现路由循环或路由不被利用的情况。并对有多条电路连接的情况,尽可能地做到各条电路上的流量和负载均衡,保证带宽的合理和充分利用。

天津水利办公广域网网络覆盖面广,经过的路由复杂节点多。以局网络中心机房为中心,连接局机关及局所属企、事业单位和区县水务(利)局等单位的网络,实现全水利系统计算机网络的互联互通,为水利信息化提供硬件基础,见图2。

ospf路由协议具有以下优点:可适应大规模网络、路由变化收敛速度快、无路由自环、支持变长子网掩码vlsm、支持等值路由、支持区域划分、提供路由分级管理、支持验证、支持以组播地址发送协议报文等。所以在水利办公广域网的设计和建设时,采用以ospf为主,静态路由为辅的路由策略,使原先的办公网络平滑的融合和过渡到新的网络体系中。

3.1.1 ospf区域划分天津水利办公广域网运行ospf路由协议,对现节点ospf协议中的area值设定为1o0。随着更多设备接入,网络扩充,可划分更多区域,根据不同区域的网络特点设定相应的网络环境。达到隔离故障,防止蠕虫病毒及网络设备失效(如端口故障)等对全网的影响作用。并可对外隐蔽网络结构,阻止外部用户通过扫描探测网络的结构。

3.1.2路由器配置内容①核心路由器0spf配置为:

routerospf100          /启动ofps协议/

log-adjacency-changes  /记录ospf邻居状态的改变/

redistributestatic    /引入静态路由信息/

network192.168..o.o.o.3area100/通告本地连接网段路由信息/

(其他节点互连网段略)

②下属各单位路由器ospf配置。以cisco2821接入路

由器为例0spf配置如下:

routerospf1oo

log—adjacency—changes

redistributestatic

network192.168..o.o0.255 area1oo

netw ork192.168..o.o.o.0area 1oo

3.1.3 ospf路由的实现广域网的连接自动完成ospf路由学习功能,把整个区域的所有路由自动学习到默认网关上面,完全不需要人工设置路由,达到了路由自动寻找和更新的目的。

配置完成后,键入显示路由命令show proute,可显示路由表中各路由获取方式:

3.2安全防范措施

在天津水利办公网络系统中,要确保网络设备的安全,保证非授权用户不能访问路由器、交换机或防火墙等关键网络设备。主要采用了以下措施:

3.2.1对网络设备的控制台访问和远程访问都必须在严格的管理和控制之下,提供强认证机制,保证用户口令不在网络中明码传输,并定期更换口令。配置认证服务器,对网络设备的访问进行统一的认证、授权、审计(aaa)。

3.2.2通过对设备的配置,使得只能由某个指定jp地址的网管工作站才能进行网络管理,对路由器或网络设备进行读写操作。

3.3.3根据全网的安全访问控制策略,配置防火墙的过滤规则;访问控制的原则为必须是缺省禁止,即凡是没有被明令允许的访问一律禁止。

3.3.4关闭路由器的源路由功能,以防止通过假冒lp地址和源路由技术侵入内部网;在路由器或交换机上配置静态arp,以防止假冒lp地址的主机接入内部网。

3.3.5由于拨号网络使用公用的电话交换网,在网络上传输的机密信息存在被窃听、篡改等威胁。针对以上威胁,必须保障用户口令不在网络上以明码形式传输。

3.3.6水利专业网络作为业务系统的内部网络,从路由概念上讲不与公用网络直接互连。

第4篇:办公信息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系统;土地管理;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3-0000-01

Information Age the Scientific Applications of Computer Office Automation Systems in Land Management and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Wang Yue

(Guilin Institut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Guilin541001,China)

Abstract:The era of computer-based information system,the combined strengths of office automation capabilities of its land manage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application goals,the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technologies and innovative application of ideas,the promotion of China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with the orderly conduct of scientific land management,efficient,automated,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Computer office automation system;Land management;Urban planning

一、信息时代对城市规划建设及土地管理的强烈冲击

从广义角度讲,城市规划建设及土地管理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秩序化、先进性与持续性发展,从宏观整体层面来看,城市规划及土地管理则主要将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各类空间关系作为主体处理对象。由此不难看出,信息化时代各类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城市规划及土地管理的最强烈与直接的冲击便体现在其是现代化、数字化城市建设的有力工具,能有效推进各类设施的整全建设、优化基础配置,协调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环境,为广大人民提供人性化服务,充分满足他们的各类丰富需求,令生态环境得到最合理的保护,并最终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随着信息化建设进程的逐步成熟化发展,当前众多行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均朝着应用多样化的方向不断提升,令承担的服务事项日趋复杂,集成化水平远远超过传统自动化办公系统的服务范畴,综合了人、物、财、知识与信息等诸多优势的企业资源,并逐渐形成了一个纳入员工办公、各职能部门中层管理与领导层决策管理的协同知识平台。

二、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土地管理与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科学应用

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土地管理与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科学应用旨在全面实现规划管理相关部门的办公自动化,令其各项行政公文的查询、收发、督办管理能高效进行,通过部门内部的消息、邮件及文档信息化管理实现跨时空的信息交流及无纸化办公的科学目标。在各项规划业务开展中图文一体化的综合审批主力包含一书两证的审批、批后管理、综合监督检查等业务,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辅助下该业务可实现全过程的带图作业,令管理人员全面开展针对业务图形的形象化浏览、实时查询、综合编辑、精细化计算机全面分析,当然该系统同时包含针对图形操作的权限管理功能。另外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系统还具有针对复杂业务数据强大灵活的统计查询功能,可根据管理者、操作人员的不同需求将各类资料按照既定文档格式进行打印及输出。同时其具备综合的自动建立归档的档案管理功能,可将各类行政办公及业务审批构成的资料、文档、图形等重要的文件进行自动归档处理,并随时根据需要进行灵活的查询、调阅及统计处理。该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系统同时兼具对土地管理及城市规划各类图形、审批业务数据、局内信息的,为相关规划部门构建门户平台,创设动态新闻、服务指南、规章制度、办事规程等综合栏目,从而充分满足人们对各类信息浏览查询的丰富需求。依据规划数据的相关建库规范及要求,我们可利用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系统对各类规划图形及属性数据进行整理收集、综合应用,展开空间层面的信息统计、查询、浏览及分析编辑处理,对各项编制及研究起到科学辅助作用,并提供丰富的图形信息综合等优势功能。

三、计算机技术在土地管理与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适应性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与人性化发展,其为各类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构建注入了新鲜血液,为实现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及审批的办公自动化创造了有力条件。例如C/S模式结构的科学应用,令计算机系统各类瓶颈问题得以合理解决,与B/S模式结构相比,前者应用的一大优势在于不过分依赖企业的外网环境,即无论能否连接外部网络,其均会正常发挥自动化服务职能,因此我们应依据不同的网络环境及功能需求进行适应性应用。Visual Basic是一类集可视性、面向对象技术与实践驱动方式于一身的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可广泛应用于Windows环境的程序中,具有效率高、简单、可操作性强等优势,可快速、准确的开发既定环境下图形界面生动、丰富、功能强大的各类应用软件系统,因此在城市规划及土地实践管理中我们应对其进行合理应用及综合开发。

四、结语

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令新一代办公自动化系统更全面融合了知识、协同管理、门户等精髓内容。由此不难看出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立再也不是老生常谈,而是全面纳入了崭新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思想,重新展现了优势价值,因此我们只有用发展、辩证的眼光重新审视其应用管理,才能切实提升城市规划及土地管理建设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第5篇:办公信息化建设范文

2009年9月,环保部成立环境保护部环境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组长由周生贤部长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由办公厅信息化办公室承担。环保部信息化办公室负责拟订和组织实施信息化规划、计划;承担部机关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和信息化管理工作;参与建设并组织管理全国环境信息网;指导环境保护系统电子政务、政务公开、信息化和电子公文远程传输使用工作。环保部信息中心承担具体信息化项目建设。

建设部科技司被撤销,原建设部信息中心改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负责部电子政务系统、行业业务监管系统、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与技术服务工作;负责部政府门户网站、中国工程建设信息网、中国住宅与房地产信息网和部机关通讯的管理与服务工作;负责部管行业统计的具体工作,以及行业信息与信息技术咨询、交流、培训和《中国建设信息》编辑出版等工作;承担国家和行业信息化应用推广、技术研究和标准规范编制等任务。

交通运输部信息化工作由科技司信息化管理处(部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管。人事部信息中心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合并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

2、其它部委信息化部门介绍

国务院办公厅内设电子政务办公室,负责国务院领导同志办公室和机关的政务信息化规划、建设、技术与安全保障,以及中南海北区有关会议、活动的多媒体技术服务;组织开展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运行管理和内容保障工作;负责国务院办公厅联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司负责统筹信息化的发展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的衔接平衡,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拟订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信息化发展的重大问题,衔接平衡信息化发展的相关政策,指导企业信息化,参与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推进重点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审核和组织实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等重大项目。该司设有信息化处。

目前,国务院各部委的信息化部门名称、职责、内设机构、行政级别、人员编制五花八门。例如,有的由办公厅负责,有的由科技司负责,有的下设直属事业单位(如信息中心、计算机中心)。

省级信息化主管机构改革状况

1、华北地区

北京、内蒙古、山西和天津都组建了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简称“经信委”),河北省则组建了工业和信息化厅(简称“工信厅”)。

北京市发改委承担的工业行业管理有关职责、市科委承担的软件业行业管理职责、市工业促进局(市国防科工办)和市信息办的职责,以及市乡镇企业局综合管理乡镇企业的职责,整合划入北京市经信委。

天津将经济委员会的职责、信息办的职责、科委软件产业规划组织协调的职责、长芦盐务管理局的职责,整合划入经信委。不再保留经济委员会、信息化办公室、长芦盐务管理局。

山西将省经委承担的工业管理方面的职责,无线电管理的职责,信息产业局的职责划入经信委。将国防工办、中小企业局由省政府直属机构改为由经信委管理。中小企业局承担的农产品加工及质量监督管理等职责划入省农业厅。

内蒙古将经济委员会和信息办的职责整合划入经信委;组建中小企业局,由经信委管理。

河北将省发改委的工业行业管理有关职责,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的职责、省信息产业厅、省信息办的职责进行整合,组建省工信厅;组建省国防科技工业局,由省工信厅管理;将省中小企业局由省政府直属机构改由省工信厅管理。

2、华中地区

湖南、湖北都将省经济委员会和省信息产业厅进行整合,组建省经信委,河南省则将多个部门整合组建了工信厅。河南将省信息产业厅(省信息办)的职责,省发改委的工业行业管理职责和工业经济运行职责,省煤炭工业管理局的煤炭工业行业管理职责,省中小企业服务局(省乡镇企业管理局)的中小企业服务职责,省政府食品工业办公室的职责,整合划入省工信厅。

3、华南地区

广东将省经贸委、省信息产业厅的职责整合划入省经信委。福建将省信息产业厅改为省信息化局,与省经贸委合署办公。海南省将工业经济与信息产业局改为工业与信息化厅。广西的政府机构改革方案还没有出台。

4、华东地区

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安徽都组建了经信委,江西则组建了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简称“工信委”)。

上海组建经信委,将上海市经济委员会的工业行业管理职责、上海市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上海市信息化委员会的相关职责,整合划入上海市经信委。

浙江将省经贸委的经济运行调节、工业行业管理和煤电油运等要素保障职责,省信息产业厅的职责,省乡镇企业局的职责,整合划入省经信委,并挂省中小企业局牌子。

江苏将省经贸委内贸、口岸工作、能源规划以外的职责,省信息产业厅的职责,整合划入省经信委,挂省中小企业局、省乡镇企业局牌子。

山东将省经贸委、省信息产业厅合并组建省经信委。

安徽将省经济委员会的有关职责、省信息产业厅(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省信息办)的职责,整合划入省经信委。

江西组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不再保留省经贸委、省信息产业厅、省经贸委综合行业管理办公室、省有色金属行业管理办公室。

5、东北地区

辽宁组建了经信委,吉林组建了工信厅,黑龙江省则组建了工信委。吉林将省经济委员会、省信息产业厅、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省中小企业发展局、省政府食品工业办公室有关职责进行整合组建省工信厅。辽宁将省经济委员会的职责、省信息产业厅的职责、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的职责,整合划入省经信委。

6、西南地区

重庆、贵州组建了经信委,云南组建了工信委,四川、西藏的政府机构改革方案还没有出台。重庆将市经济委员会和市信息产业局合并,组建市经信委。云南将省经委、省信息产业办、省国防科工办的职责,整合划入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贵州将省发改委工业管理和信息化有关职责、省经贸委工业管理职责和省信息产业厅、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省中小企业局(省非公有制经济办公室)、省城镇集体工业联社的职责,整合划入省经信委。

7、西北地区

第6篇:办公信息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国家汉办;信息化管理;系统集成;云计算

1加强顶层设计,规范设施建设

1.1宏观统筹与平台规划一体

在国家汉办信息化总体实施方案的框架下,按照管理结构进行顶层设计,深入分析各部门的管理、服务业务关系,梳理和优化业务流程,建立国家汉办信息化体系的业务模型、功能模型、用户模型、权限模型、数据模型和系统架构。以“建成数据集中、应用集成、基础设施整合、标准规范、安全高效的国家汉办信息化平台”为目标,在宏观统筹的规划下,更好的推进国家汉办管理模式创新。通过建设适合国家汉办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应用集成平台,逐步解决国家汉办业务系统建设不统一、数据管理和共享不统一等重大问题;通过建设更为有效的组织支撑体系、创新可持续化的运营机制,进一步推动管理改革、管理模式、评价模式、服务模式的探索发展,为更好地支撑未来5-10年的发展战略做好基础准备。

1.2纵横互通与数据中心一体

打通独立运行的业务系统,在横向上,通过建立集成统一的对外信息公开与服务门户与对内的业务事务处理门户,实现机构内外的信息集成,将国家汉办部门的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衔接起来,实现贯通,促进整合,实现一站式服务。强化对信息资源的规划、设计、开发、使用、共享、组织与控制,加速信息流的畅通,加强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优化国家汉办管理流程和制度体系,促进各部门之间工作的协调与高效。逐步建立国家汉办数据中心,国家汉办信息化体系以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为核心,以构建统一的数据中心为基础,以消除信息孤岛、有效整合现有及未来的国家汉办已有各应用系统的信息与数据资源,构建集成、共享的国家汉办公共数据库为主要任务。国家汉办信息化体系在顶层设计的指导下,通过建立相对一致的技术架构,分离业务与技术的相关性,确定系统的技术分层与各层的技术路线,制定系统开发的技术规范,指导各部分信息化应用的建设实施,促进信息化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1.3系统集成与设施公用一体

根据国家汉办各业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运行情况,基于综合应用集成平台对各业务信息系统实施门户、统一用户、数据集成、应用集成、公用软件平台等任务的集成,使得集成后的业务信息系统能够在应用集成运行环境中安全、高效、稳定地运行。由于各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情况不同,应用集成的内容也应有所不同,做到按需适度集成。根据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情况和实际需求,应用集成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3.1完全集成

对于新建的业务信息系统或有能力改造的已建业务信息系统,应按照应用集成规范进行开发和改造,实现统一门户、统一用户管理、统一用户认证、数据集中、公共中间件和公用软件平台等全部内容的集成。

1.3.2部分集成

对于已建业务信息系统,如果不适合全面改造或无法进行全面集成,可以进行部分集成。在门户中进行此类系统的部分功能链接,通过用户授权进行控制使用。此类业务信息系统本身完全独立运行。

1.3.3数据集中

对于不能或不适合集成改造的已建业务信息系统,将数据拷贝转入数据中心的数据库,在应用集成支撑平台中,使用数据报表工具定制查询和统计分析表,供在统一门户系统中使用。

2统一技术架构,集成软件平台

2.1统筹技术架构一体化建设

首先门户系统、动态数据展示与动态监测系统、公共服务平台一体化。建立统一的信息技术标准和数据标准,各部门按照总体规划与顶层设计,明确各自目标、任务和责任,自觉服从集中统一管理,服从总体规划指导,分若干个子项目协同建设。国家汉办可以根据内网、外网、互联等各部分的不同,分为不同的节点,然后进行公共信息设备的添加和升级。这样既能够保证设备的合理配备,有能够避免不必要的设备滞后带来的资源浪费。国家汉办也结合自身需要,强化管理与技术的融合,增加系统模块,调整信息类别,完善软件功能。信息化平台的运用,关键在数据。数据采集,涉及采集部门多,类别复杂,进一步强化数据管理,严把数据采集关,严格采集口径,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2.2统筹软件支撑平台一体化建设

推进国家汉办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实现国家汉办信息化标准研制和应用建设工作的统筹规划、集中管理。以现有国家汉办信息化系列标准为基础,制定和完善国家汉办管理信息化的数据信息标准、编码标准、功能标准、技术规范和管理规范,为国家汉办管理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换、信息系统的应用集成和协同工作提供基础标准和建设规范。编制国家汉办信息数据标准,建立配套的数据编码规范。开发标准化应用示范软件,建立有效的标准评价测试体系,提高采标率,为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软件资源的共用共享提供支持。

2.3建设“平台+服务”一体化架构

2.3.1建设国家汉办的公众服务平台

国家汉办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定位于推动面向国际社会公众利用教育管理公众服务平台开展服务,为全球机构、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的服务窗口,为教育教学提供方便的信息化支撑,进一步提高国家汉办对外服务能力和水平。根据国家汉办现有的运行系统,应逐步国家汉办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是开放的、可扩展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平台,整合学校、教师、学生等教育管理信息资源,收集整理与教育相关的全球社会经济数据,逐步形成国家汉办的大数据,从而为国际社会提供行之有效的数据和应用服务。

2.3.2基于云计算技术逐步建立统一的硬件云支撑平台

通过统筹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构建集中的国家汉办信息化体系基础保障环境。改变原有的信息化体系基础设施分散建设、分散管理的局面,统一建设国家汉办信息化体系数据中心,提供统一的机房,构建统一的服务器计算资源池与存储资源池,建立统一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与容灾备份体系,采用统一的运行维护服务,构建安全、稳定、高效的信息化体系基础保障环境,确保信息化应用的可靠运行。

2.4建立“标准+安全”一体化应用

在国家汉办信息化的建设中,网络安全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信息化进程中,应逐步形成国家汉办的统一安全体系,根据国家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政策规范和技术标准,统一规划建设国家汉办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体系,包括电子证书服务与电子身份认证(CA)体系、信息安全监测与评测体系、安全技术防范与安全管理体系等,该体系覆盖物理网络、主机、应用、数据,管理等多层次的整体网络信息安全。

3创新体制机制,建设专业队伍

3.1制定标准规范,建设维护体系

国家汉办作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窗口,面对现在世界各种网络威胁,在建设信息化进程中一定要制定好标准规范,建设好维护体系。

3.1.1制定国家汉办信息化标准规范

为保证国家汉办信息化建设安全稳定的推进,应制定国家汉办信息化标准规范。推进国家汉办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实现国家汉办信息化标准研制和应用建设工作的统筹规划、集中管理。以现有国家汉办信息化系列标准为基础,制定和完善国家汉办管理信息化的数据信息标准、编码标准、功能标准、技术规范和管理规范,为国家汉办管理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换、信息系统的应用集成和协同工作提供基础标准和建设规范。编制国家汉办信息数据标准,建立配套的数据编码规范。开发标准化应用示范软件,建立有效的标准评价测试体系,提高采标率,为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软件资源的共用共享提供支持。

3.1.2建设运行维护体系

为国家汉办管理信息系统的可靠运行,必须构建安全、稳定、高效的国家汉办信息化体系与基础保障环境,建设科学规范的运行维护和技术服务体系,这是推进国家汉办信息化由规划、建设到运行的重要环节。建立完善的运行维护保障体系,实现集中的国家汉办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运行维护;制定配套的数据维护、交换、管理制度,实现数据管理、使用的规范化;明确责权明晰的运行维护组织机构,建立国家汉办系统运行的技术服务队伍,实现运行维护和技术服务流程化、制度化、专业化。

3.2创新组织机制,打造精良队伍

在推进国家汉办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创新组织机制,更好地开展国家汉办信息化建设。国家汉办应成立信息化推进办公室(挂靠综合处),全面系统推进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应立足于国家汉办当前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着眼于未来较长时间信息化的整体需求和未来业务发展规划,从技术、应用、安全等方面统筹规划,确定信息化发展路径与实施策略,为实施汉办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基本技术准则、方法、标准等。成立国家汉办信息化建设专家组,从国内外各高校、网络科技公司聘请专家,为系统建设提供业务和技术指导。由专家组为主体,自顶向下梳理各业务内容,从而整体提高国家汉办IT规划、管理、建设和服务能力,保证信息化投资效益的最大化,为国家汉办相关管理与服务开展和改革发展大局提供更有效的支撑。请专家组成员对国家汉办的内部员工进行培训,让国家汉办内部员工加强信息化管理认识,并提升信息化专业知识水平和工作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小清.基于信息流的高校管理机制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0.

第7篇:办公信息化建设范文

1 企业信息化办公系统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1 能够获得企业领导对信息化办公的重视和赞赏

由于信息化的办公系统具有极强的信息传递速度,而且还拥有强大的资源信息共享功能,这就使得企业的决策信息和管理要务能够迅速传达到各个部门,各个部门间的生产经营信息数据也能够迅速反馈到企业决策部门,无形中将企业内部信息的传递和通达推向了更加快速、明晰的境界。再者,信息化办公系统的用,在企业培养关键用户、创新管理模式、扩展顶层应用和收获大力支持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领导对企业信息化办公的赞赏和认同,为企业的未来发展争取到更加强劲的后备支持。

在实际的企业办公过程中,很多企业都是通过避重就轻、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办公系统的试点、推开,其实这种方法并不好用,反而会造成事倍功半的结果,毕竟再好的办公系统也不会涉及到企业领导层的办公与应用。如果企业领导层仍旧沉浸于传统办公模式而无法自拔,或者信息化办公系统的建设资金不到位,这无疑会影响决策、阻碍信息化的摄入进程。因此,一旦信息化办公系统的显著成效获得企业领导的重视和赞赏,那么企业内部的管理、决策、指挥等任务才能开展的顺风顺水,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才能朝向信息化建设和正确的方向有序开展。

1.2 益于满足企业全员的办公需求和网络环境搭建

在企业信息化办公系统的运行过程中,除了企业领导层能够享受到独特的优势以外,企业内部的全体员工也能够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第一时间得到有效信息,从而协调好工作的各项内容,而且,信息化的合作办公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员工的工作量,善于将员工从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中抽离出来,转向更加专一、专业的业务中去,极大地提升了企业员工的工作效果。针对业务系统来说,它涉及的范畴可能不如办公系统全面,它更多地是满足个别部门或者单独人员的工作需要,办公系统则面对的是整个企业内部的所有员工,拥有广泛的用户群。

在企业日常工作中应用办公系统,可以引起较大的轰动效应,甚至在整个行业都掀起一股热潮,其中最最鲜明的一点就是,信息化办公系统巧妙地在各级领导、各级员工和同事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微妙的联系,进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家庭,在同样的网络环境、信息平台、计算环境下处理各种不同的业务,从而利于行业间的交流学习和传统办公模式、思维方式的转变,为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再者,企业可以将自身的信息化办公系统作为信息建设的切入点,带动企业局部网络的建设,培训一大批计算机水平较高的企业员工,迎合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脚步。

1.3 助于建设以决策需求、各级管理的系统建设主线

从影响企业发展方向的影响性因素来看,管理和决策是企业所有工作内容的核心,决策更是各级管理人员确定工作内容的参考标准。传统的企业决策,首先需要领导提出一定要求,再交由下级部门根据自身的认识和判断过滤出不合理的地方,最后经慎重考虑后将确定的答案再上报,这种做法比较繁杂,而且信息的审核难免也会出现一系列始料不及的问题,但信息化的办公系统比较高效,它可以将系统中存录的业务数据在比对、分析的条件下核算的更加详实,也更具有代表性,也便于领导层通过数据核算结果掌握全局基本情况,进而提高决策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除此之外,管理和决策的最终结果经由信息化办公系统传达到各个部门和人员,提升了沟通的时效性,而且助于增加企业的应变能力和整体竞争力。同时,在管理和决策这一关键性内容的拉动下,关于以决策需求、各级管理这条系统建设主线,也逐步拓展了业务信息化水平的范畴,实现了办公系统和业务系统的融合,最终益于达到综合处理企业业务的集成目的。

2 企业信息化办公系统的优化手段

2.1 优化企业信息化办公系统,确保企业安全平稳的前进发展

关于企业信息化办公系统的优化问题,我们必须严肃对待,因为它关系到企业的正常化发展和前进步伐,而且影响到企业的整个信息化建设进程。因此,在企业信息化办公系统的应用过程中,首先必须深化好企业的信息化办公规划方案,确保企业制定的发展朝向与目标标准合理且明确,确保方案能够按次序、步骤完美进行。

其次,需要促进办公系统的各个流程紧凑协调,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稳步前行。最后,我们还应时常注意各环节的调试和更新,建立分步实施的项目管理原则,将信息共享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推进系统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

2.2 健全办公系统的视频会议,促进企业内部各环节有效协调

会议电视系统是一种新颖的会议形式,它主要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网络传输,实现实时沟通的目标,加之互传影视资料,在提高沟通水平的基础上强化自身工作质量与效率。为了深化网络传输系统设备的应用,确保会议系统的健全,企业需要引进视频会议系统,并事先运用于小型会议中,将电话、传真、电脑三方结合,确保小型会议应用的风声水起,随后在不断地扩展。同时,信息化办公系统可以通过具体的网络手段,实现公文的网络处理协同合作,并且定期一些实时信息,既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办公效率,也促进了企业内部各环节的协调。

2.3 应用多种信息化具体手段,提升企业信息化办公系统水平

在企业办公的过程中,为了确保企业内部生产办公系统的优化,我们有必要更新自身的管理模式,而且也需要应用多种信息化的手段,促进企业信息化办公系统的应用水平,最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现下,手机作为人社交交流的一项必备通讯工具,企业可以巧妙地借助手机普及化、广泛化的特点,在企业产品的宣传中尽情发挥其价值,比如:在具体的宣传活动中,可以通过“微信”或者“邮箱”的形式将信息发给用户,达到一种点对点的服务和传送。除此之外,企业需要深化协调内部人员结构,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队伍的综合素质,重视上下级部门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提升企业信息化办公系统水平。

第8篇:办公信息化建设范文

一、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坚持“统筹兼顾、分布实施;统一平台、资源共享;统一管理、安全保密”的原则,以整合利用现有网络信息资源和不断完善系统服务功能为重点,尽快建成具有先进水平、能够与国内外信息高速公路接轨的信息基础设施,建成集信息开发、应用、建设、管理与服务一体化,全区上下贯通、左右联接、运转协调、便捷高效的比较完整的信息化体系,把河东区政务信息网络建设成为高档次和高水平的优秀区域性信息中心。

二、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框架和主要任务

全区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框架和主要任务是:建设一个中心,即河东区网络管理服务中心;实施四大工程,即河东区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络建设工程、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工程、数据库建设工程和网络经济工程。

(一)建设一个中心

就是建设河东区网络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全区信息化的技术体制和标准选择,信息网络的总体设计,局域网站点设置和信息安全体系出口设置,为全区各种信息网络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服务,并对全区网络系统进行集中统一的监控和管理等。

(二)实施四大工程

1、公众信息网络建设工程(外网)

河东区政务公众信息网于2003年8月份试运行,它不仅是我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也是区内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公众的公用信息平台。主要用于对外信息,介绍和宣传河东;公布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办事程序、工作要求、工作信息、服务承诺,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工作服务水平;公布公益事业、公用设施建设规划和使用管理情况以及其它公用信息,方便群众生产生活;逐步建设各类网上交易专业市场,如土地使用权、矿业权、林权、公用设施使用权拍卖市场等,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网上交易平台;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吸纳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河东区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是我区信息资源的重要集散地,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全力密切协作。政府各部门要集中精力搞好各类政府信息、地域资源信息和当地政治、经济及文化等自身信息资源,努力把河东区政府网站建设成一个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准确及时、信息量多、综合性高、实用性强、吞吐量大的“知名码头”,使其成为河东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商业贸易的桥梁、公众教育的学校、经济发展的引擎。

(1)网络框架:以区网管中心为龙头,首先实现楼内各办公用房光纤直连;其次,计划3年内楼外部门、街道、重点企业实现光纤直连,在区内达到纵向、横向互通互连。

(2)网络内容:主要围绕为上级服务、为同级服务、为基层服务的要求,以数据库为核心,将各个数据库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服务型数据库。

2、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工程(内网)

电子政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方位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具有不可替代的示范带动作用。实施电子政务,对于各级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增强监管能力,打破垄断分割,实现资源共享,增加行政透明度,提高行政效率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并将有效地带动整个信息化的健康发展。我区计划在外网正常运行后,尽快开通区内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网络运行后,区委、区政府、区直各部门、各街道相互之间可以实现信息双向传递,如发送公文、表格、会议通知以及其它办公事务信息,区直各部门、各街道可以根据权限查阅区委、区政府、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各类文件、区内重要会议资料、常用办公资料等信息。同时,根据上级政府安排,逐步将区内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接入全国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实现国内政府系统办公业务的资源共享和办公信息资料网上传递;根据需要逐步推进网上交互式办公,逐步实现电子信息自动化和无纸化办公,初步建成“电子政府”。

3、河东区数据库建设工程

以市场信息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经济、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重点建设经济、金融、政策、科技、教育、党务、政务、区域经济等23个数据库。各数据库从总体上分为历史年鉴(静态)和月度观测(动态)两大类。

(1)综合经济数据库。主要包括:A、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远景目标纲要、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阶段性宏观经济形势分析预测等。B、全区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状况、主要经济指标的历史年鉴、月度观测;街道办事处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主要经济指标的历史年鉴和月度观测。C、全区改革的基本情况。分别由区发展计划局、区统计局承办。

(2)农业和农村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基本情况,耕地、水利、林业、畜牧及农作物、农产品概况,农业技术、农业机械推广应用情况,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历史年鉴;B、各街道办事处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基本情况,耕地、水利、林业、畜牧及农作物、农产品,农业技术、农业机械推广应用情况,街道办事处和各行政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历史年鉴等;C、全区气象情况,历年降雨情况,重大自然灾害情况等。由区农业局、区水务局、区林业局、区畜牧中心、区农机中心承办。

(3)工业经济数据库。主要包括:A、工业概况,包括全区工业企业门类、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经济效益等基本情况;B、工业运行、特色工业等情况;C、技术进步、名优产品等。由区经贸局承办。

(4)个体私营经济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个体私营经济的基本情况,个体私营大户概况(含个体私营者照片)、产品、价格、销售情况,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优惠政策;B、各街道办事处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情况。由区工商分局承办。

(5)商贸流通数据库。A、全区商业网点的分布、人员等情况,市场建设情况;B、整个流通系统经营情况;C、全区物价情况。分别由区经贸局、区工商分局、区物价中心承办。

(6)企业与产品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企业的基本情况,10大企业集团的主页,包括企业概况、产品品种规格及价格目录、技术进步项目和合作意向、供求信息等;B、8个街道企业的基本情况、重点企业概况、产品品种规格及价格目录、技术进步项目和合作意向、供求信息等。由区经贸局、各街道承办。

(7)招商引资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外资企业、对外贸易、利用外资的基本情况;B、重点三资、独资等企业的概况、产品规格、品种及价格目录、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意向等;C、全区招商引资的项目、优惠政策、服务机构、办事程序等,由区外经贸局承办。

(8)财税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财政、税务系统的机构设置及工作职能等基本情况、财政税收各项主要指标的历史年鉴、月度观测;B、街道办事处财政的基本状况、财政税收主要指标的历史年鉴、月度观测。分别由区财政局、区国税局、区地税分局承办。

(9)金融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金融运行状况、金融主要指标(具体到各金融部门)历史年鉴、月度观测;B、主要金融市场、外汇、期货、股票行情等情况;C、金融形势和运行态势分析等。由区财政局牵头承办。

(10)科技信息数据库。主要包括全区科技工作基本情况、人才科技政策、科研攻关项目、产品开发项目、科技引进项目、科研产品推广、科技成果转让及科技人才(拔尖人才)、技术市场等情况。由区科技局承办。

(11)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库。主要包括:A、新一轮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情况,全区城市建设概况、重点工程项目及人文景观和各街道小城镇建设的情况;B、全区交通公路网规划情况,道路、油路里程、交通运输情况;C、电力、电信、邮政、广播电视等情况。D、全区环保工作情况。分别由区建设局、区公路分局、区交通分局、区供电部、区网通公司、区移动公司、区联通公司、区铁通公司、区邮政分局、区广播电视局、区环保分局承办。

(12)土地矿产环保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资源、土地管理的基本情况,土地管理的主要政策法规,各街道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管理情况;B、全区矿产资源种类、分布、储量和可开采利用量,开发项目等。C、全区环保工作。由区土地分局、区环保分局承办。

(13)教育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教育概况、布局、投入、各类学校师资、在校生和教研等情况,历年输送大中专毕业生情况;各教育概况、布局、投入、师资、在校生、教研等情况,历年输送大中专毕业生情况;B、民办教育政策、民办名校概览。由区教育局承办。

(14)医疗卫生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医疗卫生防疫机构、布局、床位、设备、技术力量等情况,120建设情况,预防保健情况,医疗科研成果等;B、各街道医疗卫生机构、床位、设备、技术力量情况,行政村卫生室的分布等情况,防保情况。由区卫生局承办。

(15)人口与计划生育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基本情况(主要指标);B、各办事处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基本情况(主要指标情况等),各行政村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基本情况主要指标;C、区直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情况;D、计生要情、计生服务、计生信息和计划生育责任等。由区计生局承办。

(16)文体旅游数据库:A、全区文化事业的基本情况、文学艺术家介绍、文艺创作情况等;B、全区旅游资源布局、景点开发等情况。分别由区文体局、区旅游局承办。

(17)社会保障数据库。主要包括:全区职工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财保、人保等社会保障的基本情况,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等情况。由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民政局、财保公司、人保公司承办。

(18)党务数据库。A、党委系统机构设置、工作职能、人员编制,副局级以上干部简历;B、区委领导重要讲话,区委常委会议纪要、区委和区委办文件、《家园河东信息》、《党务督查》等;C、《河东区党史》。由区委办公室、区党史委承办。

(19)政务数据库。主要包括:A、政府系统机构设置、工作职能、人员编制、干部职工简历;B、区政府工作规程等规章制度;C、区政府领导重要讲话、区政府常务会议纪要、区长办公会议纪要、区政府和区府办文件、《政务信息》、《政务督查》和《参考资料》等;C、《河东年鉴》。由区政府办公室、区史志办承办。

(20)政策法规数据库。主要包括:A、国家、省、市近几年出台的主要法规、规章和经济政策;B、近几年区政府出台的农业、工业、个体私营经济、城市建设、财税、金融、对外开放等方面的规章、政策等规范性文件。由区政府办公室承办。

(21)体制改革数据库。主要包括:A、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任务目标、改制效果等;B、企业改革的基本情况;C、农村改革、教育改革及改革动态等。由区政府办公室、区体改办、区财政局、区经贸局、区教育局承办。

(22)区域经济数据库。主要包括:A、街道区划、概况(含书记、主任照片,代表本办事处特色的照片2—3张)、经济综合指标、财政、金融、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农业、科技、城建、土地、矿产、教育、卫生、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凡与区直部门承办的20个数据库中一致的项目,项目内容要吻合起来);B、各行政村区划、概况(含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照片、代表本村特色的照片1张),村办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农业、农民人均纯收入、科技、村庄建设、土地、矿产、学校、卫生室、计划生育等具体情况。分别由各街道承办。

(23)公众服务数据库。主要包括天气预报、电视指南、列车时刻、邮电服务(含电话号码、邮政编码等)、网络服务、学习园地、旅游服务等。由区网管中心承办。

4、网络经济工程。主要是积极组织企业上网交易,动员有进出口权的外经贸企业、生产企业、三资企业争取上外经贸网、因特网,开通电子信箱,使用电子邮件;争取有更多的企业加入“中国企业产品数据库”;组织企业办好自己的主页,并争取挂靠中经网等大港;积极参与国家部委等单位举办的各类网上招商活动,通过因特网、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等多种形式对外招商引资信息;大力倡导企业实施企业内联网建设和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逐步实现生产、管理、决策智能化,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三、政务信息化建设保障措施

1、切实搞好网络组建工作。按照科学合理、节约效能的原则,组织有关专家对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方案、具体设计方案进行规划论证。各单位要按照区政府的总体部署,及时配备本单位组网设备。要按照受益负担原则,由所有参加组网单位共同承担网络建设、维护费用。充分发挥网络整合优势,对区内机关单位现有网络要进行集中清理,能并入区政务信息化网络系统的,改造后并入,确实不能并入的,要按要求使用,不允许在因特网上传输机关公文资料。新上网络,要经区网络管理机构批准,避免各自为政,重复投资。

2、加强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审核、更新录入管理工作。为保证数据库各类数据和有关资料的可靠性、时效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各单位要严格数据库管理制度,明确规定数据库的结构格式、把关审核的责任、录入处理工作的程序等,切实搞好数据的搜集、审核、处理和录入。同时要认真研究确定上网的内容和范围,做到既把能上网公布的内容都公布出去,增加工作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又要符合保密工作要求,保证不泄密。要转变观念,学会利用网络公布信息和采集信息,提高工作效率,扩大工作成果。新晨

第9篇:办公信息化建设范文

一、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坚持“统筹兼顾、分布实施;统一平台、资源共享;统一管理、安全保密”的原则,以整合利用现有网络信息资源和不断完善系统服务功能为重点,尽快建成具有先进水平、能够与国内外信息高速公路接轨的信息基础设施,建成集信息开发、应用、建设、管理与服务一体化,全区上下贯通、左右联接、运转协调、便捷高效的比较完整的信息化体系,把河东区政务信息网络建设成为高档次和高水平的优秀区域性信息中心。

二、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框架和主要任务

全区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框架和主要任务是:建设一个中心,即河东区网络管理服务中心;实施四大工程,即河东区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络建设工程、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工程、数据库建设工程和网络经济工程。

(一)建设一个中心

就是建设河东区网络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全区信息化的技术体制和标准选择,信息网络的总体设计,局域网站点设置和信息安全体系出口设置,为全区各种信息网络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服务,并对全区网络系统进行集中统一的监控和管理等。

(二)实施四大工程

1、公众信息网络建设工程(外网)

河东区政务公众信息网于2008年8月份试运行,它不仅是我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也是区内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公众的公用信息平台。主要用于对外信息,介绍和宣传河东;公布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办事程序、工作要求、工作信息、服务承诺,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工作服务水平;公布公益事业、公用设施建设规划和使用管理情况以及其它公用信息,方便群众生产生活;逐步建设各类网上交易专业市场,如土地使用权、矿业权、林权、公用设施使用权拍卖市场等,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网上交易平台;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吸纳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河东区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是我区信息资源的重要集散地,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全力密切协作 。政府各部门要集中精力搞好各类政府信息、地域资源信息和当地政治、经济及文化等自身信息资源,努力把河东区政府网站建设成一个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准确及时、信息量多、综合性高、实用性强、吞吐量大的“知名码头”,使其成为河东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商业贸易的桥梁、公众教育的学校、经济发展的引擎。

(1)网络框架:以区网管中心为龙头,首先实现楼内各办公用房光纤直连;其次,计划3年内楼外部门、街道、重点企业实现光纤直连,在区内达到纵向、横向互通互连。

(2)网络内容:主要围绕为上级服务、为同级服务、为基层服务的要求,以数据库为核心,将各个数据库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服务型数据库。

2、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工程(内网)

电子政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方位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具有不可替代的示范带动作用。实施电子政务,对于各级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增强监管能力,打破垄断分割,实现资源共享,增加行政透明度,提高行政效率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并将有效地带动整个信息化的健康发展。我区计划在外网正常运行后,尽快开通区内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网络运行后,区委、区政府、区直各部门、各街道相互之间可以实现信息双向传递,如发送公文、表格、会议通知以及其它办公事务信息,区直各部门、各街道可以根据权限查阅区委、区政府、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各类文件、区内重要会议资料、常用办公资料等信息。同时,根据上级政府安排,逐步将区内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接入全国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实现国内政府系统办公业务的资源共享和办公信息资料网上传递;根据需要逐步推进网上交互式办公,逐步实现电子信息自动化和无纸化办公,初步建成“电子政府”。

3、河东区数据库建设工程

以市场信息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经济、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重点建设经济、金融、政策、科技、教育、党务、政务、区域经济等23个数据库。各数据库从总体上分为历史年鉴(静态)和月度观测(动态)两大类。

⑴综合经济数据库。主要包括:A、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远景目标纲要、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阶段性宏观经济形势分析预测等。B、全区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状况、主要经济指标的历史年鉴、月度观测;街道办事处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主要经济指标的历史年鉴和月度观测。C、全区改革的基本情况。分别由区发展计划局、区统计局承办。

⑵农业和农村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基本情况,耕地、水利、林业、畜牧及农作物、农产品概况,农业技术、农业机械推广应用情况,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历史年鉴;B、各街道办事处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基本情况,耕地、水利、林业、畜牧及农作物、农产品,农业技术、农业机械推广应用情况,街道办事处和各行政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历史年鉴等;C、全区气象情况,历年降雨情况,重大自然灾害情况等。由区农业局、区水务局、区林业局、区畜牧中心、区农机中心承办。

(3)工业经济数据库。主要包括:A、工业概况,包括全区工业企业门类、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经济效益等基本情况;B、工业运行、特色工业等情况;C、技术进步、名优产品等。由区经贸局承办。

(4)个体私营经济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个体私营经济的基本情况,个体私营大户概况(含个体私营者照片)、产品、价格、销售情况,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优惠政策;B、各街道办事处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情况。由区工商分局承办。

(5)商贸流通数据库。A、全区商业网点的分布、人员等情况,市场建设情况;B、整个流通系统经营情况;C、全区物价情况。分别由区经贸局、区工商分局、区物价中心承办。

(6)企业与产品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企业的基本情况,10大企业集团的主页,包括企业概况、产品品种规格及价格目录、技术进步项目和合作意向、供求信息等;B、8个街道企业的基本情况、重点企业概况、产品品种规格及价格目录、技术进步项目和合作意向、供求信息等。由区经贸局、各街道承办。

( 7)招商引资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外资企业、对外贸易、利用外资的基本情况;B、重点三资、独资等企业的概况、产品规格、品种及价格目录、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意向等;C、全区招商引资的项目、优惠政策、服务机构、办事程序等,由区外经贸局承办。

(8)财税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财政、税务系统的机构设置及工作职能等基本情况、财政税收各项主要指标的历史年鉴、月度观测;B、街道办事处财政的基本状况、财政税收主要指标的历史年鉴、月度观测。分别由区财政局、区国税局、区地税分局承办。

(9)金融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金融运行状况、金融主要指标(具体到各金融部门)历史年鉴、月度观测;B、主要金融市场、外汇、期货、股票行情等情况;C、金融形势和运行态势分析等。由区财政局牵头承办。

(10)科技信息数据库。主要包括全区科技工作基本情况、人才科技政策、科研攻关项目、产品开发项目、科技引进项目、科研产品推广、科技成果转让及科技人才(拔尖人才)、技术市场等情况。由区科技局承办。

(11)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库。主要包括:A、新一轮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情况,全区城市建设概况、重点工程项目及人文景观和各街道小城镇建设的情况;B、全区交通公路网规划情况,道路、油路里程、交通运输情况;C、电力、电信、邮政、广播电视等情况。D、全区环保工作情况。分别由区建设局、区公路分局、区交通分局、区供电部、区网通公司、区移动公司、区联通公司、区铁通公司、区邮政分局、区广播电视局、区环保分局承办。

(12)土地矿产环保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资源、土地管理的基本情况,土地管理的主要政策法规,各街道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管理情况;B、全区矿产资源种类、分布、储量和可开采利用量,开发项目等。C、全区环保工作。由区土地分局、区环保分局承办。

(13)教育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教育概况、布局、投入、各类学校师资、在校生和教研等情况,历年输送大中专毕业生情况;各教育概况、布局、投入、师资、在校生、教研等情况,历年输送大中专毕业生情况;B、民办教育政策、民办名校概览。由区教育局承办。

(14)医疗卫生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医疗卫生防疫机构、布局、床位、设备、技术力量等情况,120建设情况,预防保健情况,医疗科研成果等;B、各街道医疗卫生机构、床位、设备、技术力量情况,行政村卫生室的分布等情况,防保情况。由区卫生局承办。

(15)人口与计划生育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基本情况(主要指标);B、各办事处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基本情况(主要指标情况等),各行政村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基本情况主要指标;C、区直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情况;D、计生要情、计生服务、计生信息和计划生育责任等。由区计生局承办。

(16)文体旅游数据库:A、全区文化事业的基本情况、文学艺术家介绍、文艺创作情况等;B、全区旅游资源布局、景点开发等情况。分别由区文体局、区旅游局承办。

(17)社会保障数据库。主要包括:全区职工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财保、人保等社会保障的基本情况,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等情况。由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民政局、财保公司、人保公司承办。

(18)党务数据库。A、党委系统机构设置、工作职能、人员编制,副局级以上干部简历;B、区委领导重要讲话,区委常委会议纪要、区委和区委办文件、《河东信息》、《党务督查》等;C、《河东区党史》。由区委办公室、区党史委承办。

(19)政务数据库。主要包括:A、政府系统机构设置、工作职能、人员编制、干部职工简历;B、区政府工作规程等规章制度;C、区政府领导重要讲话、区政府常务会议纪要、区长办公会议纪要、区政府和区府办文件、《政务信息》、《政务督查》和《参考资料》等;C、《河东年鉴》。由区政府办公室、区史志办承办。

(20)政策法规数据库。主要包括:A、国家、省、市近几年出台的主要法规、规章和经济政策;B、近几年区政府出台的农业、工业、个体私营经济、城市建设、财税、金融、对外开放等方面的规章、政策等规范性文件。由区政府办公室承办。

(21)体制改革数据库。主要包括:A、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任务目标、改制效果等;B、企业改革的基本情况;C、农村改革、教育改革及改革动态等。由区政府办公室、区体改办、区财政局、区经贸局、区教育局承办。

(22)区域经济数据库。主要包括:A、街道区划、概况(含书记、主任照片,代表本办事处特色的照片2—3张)、经济综合指标、财政、金融、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农业、科技、城建、土地、矿产、教育、卫生、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凡与区直部门承办的20个数据库中一致的项目,项目内容要吻合起来);B、各行政村区划、概况(含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照片、代表本村特色的照片1张),村办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农业、农民人均纯收入、科技、村庄建设、土地、矿产、学校、卫生室、计划生育等具体情况。分别由各街道承办。

(23)公众服务数据库。主要包括天气预报、电视指南、列车时刻、邮电服务(含电话号码、邮政编码等)、网络服务、学习园地、旅游服务等。由区网管中心承办。

4、网络经济工程。主要是积极组织企业上网交易,动员有进出口权的外经贸企业、生产企业、三资企业争取上外经贸网、因特网,开通电子信箱,使用电子邮件;争取有更多的企业加入“中国企业产品数据库”;组织企业办好自己的主页,并争取挂靠中经网等大港;积极参与国家部委等单位举办的各类网上招商活动,通过因特网、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等多种形式对外招商引资信息;大力倡导企业实施企业内联网建设和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逐步实现生产、管理、决策智能化,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三、政务信息化建设保障措施

1、切实搞好网络组建工作。按照科学合理、节约效能的原则,组织有关专家对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方案、具体设计方案进行规划论证。各单位要按照区政府的总体部署,及时配备本单位组网设备。要按照受益负担原则,由所有参加组网单位共同承担网络建设、维护费用。充分发挥网络整合优势,对区内机关单位现有网络要进行集中清理,能并入区政务信息化网络系统的,改造后并入,确实不能并入的,要按要求使用,不允许在因特网上传输机关公文资料。新上网络,要经区网络管理机构批准,避免各自为政,重复投资。

2、加强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审核、更新录入管理工作。为保证数据库各类数据和有关资料的可靠性、时效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各单位要严格数据库管理制度,明确规定数据库的结构格式、把关审核的责任、录入处理工作的程序等,切实搞好数据的搜集、审核、处理和录入。同时要认真研究确定上网的内容和范围,做到既把能上网公布的内容都公布出去,增加工作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又要符合保密工作要求,保证不泄密。要转变观念,学会利用网络公布信息和采集信息,提高工作效率,扩大工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