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区块链与资产管理范文

区块链与资产管理精选(九篇)

区块链与资产管理

第1篇:区块链与资产管理范文

(3) 信息安全加密性。区块链技术依照时间顺序和逻辑, 在哈希 (HASH) 算法之下进行链接, 形成轨迹链条行程无法更改的时间戳 (Time-Stamp) , 其生成的任意长度的二进制值也即哈希值, 可以成为银行业务中收付款的流水号, 较好地保证信息数据的安全性。

(4) 数据的可追溯性。区块链技术能够对所有的轨迹链条行程进行记录、存储, 对私自复制数据的行为能够进行追溯和追责。

(5) 智能合约。它主要是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生成, 能够在特定时间、特定事件时触发协议签订时的指令, 是一种自动触发命令的应用模式和程序。

2、区块链技术对会计的影响分析

2.1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区块链技术可以依照时间顺序存储参与各节点的会计记录, 在密钥安全管理和前后区块相互印证之下, 较好地规避会计信息造假、篡改的现象, 提升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杜绝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同时, 区块链技术采用自动识别的方式, 对所有区域的不同节点信息数据进行记录, 并能够实现对节点信息数据的历史追溯和纵向延伸, 较好地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有利于审计监管部门对会计信息的追踪、查询和监管。另外, 区块链技术对重复信息、无关联信息进行了有效的筛选、剔除, 在全民参与记账的条件下, 避免记账错误或遗漏的现象。

2.2、 提升业务效率

区块链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可以较好地提升业务效率, 利用企业核算系统、信息系统相对接的方式, 自动实现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记录和存储, 有效提升会计业务综合平台的信息验证效率。同时, 区块链技术下的会计应用还可以成为自动审计的证据链, 实现对会计信息的全覆盖、远程审计。

以审计为例, 一般而言, 审计人员在审计资产负债表时, 若出现某些项目的数额与生产经营活动不相符的情况, 就要对这些项目作重点检查, 从总帐科目追查至原始凭证, 必要时应结合对往来帐的函证、对存货和固定资产等项资产的盘点, 核实报表数字的真实性。这样做的结果是, 需要的工作时间很长, 另外有些凭证、函证也会因为时间和出具票据公司的经营问题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因此核对起来不仅浪费差旅成本, 还要耗费大量精力, 而采用区块链技术可以让这些凭证、票据等以电子的形式保存下来, 单方无法进行修改, 可以实现自动审计的证据链, 提高审计的效率。

2.3、 降低业务成本

区块链技术下的会计应用通过不同区域的各节点进行数字资产登记、转移、结算, 无须人工验证, 实现瞬时、自动化的操作, 区块链条中的各区块能够在相应的密钥管理之下, 快速、全面而准确地获取会计信息, 缩减了资金运作成本、时间成本、协调沟通成本和信任成本。

并购过程中区块链的优势会得到充分的体现。并购过程中, 财务的并购是一个非常复杂和耗时、耗钱的工作, 另外经常会出现并购过程中因为前期工作不充分, 导致后期财务管理出现问题的情况。区块链的数据可追溯、去中心化、单方无法修改等优势对于解决并购过程中财务管理合并的工作, 可以得到充分体现。

2.4、 促进管理会计的发展

在基于密码学方法生成的分布式账簿中含有大量的交易信息, 实现了对基础财务信息的实时管理, 并有效促进了会计与业务活动的有机链接和融合, 促进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建设, 使管理会计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极大的突破和飞跃。

3、区块链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分析

3.1、 重塑会计核算模式

区块链重塑了会计核算模式, 体现出公有链与私有链并存的状态, 在数字化、点对点传输的价值系统之中, 成为联结的整体, 在区块链技术下的会计核算模式通过区块链时间的有效扩展通道, 使私有链和公有链相连接, 采用凭证-报表 (账簿) 的会计确认方式, 极大地缩短了会计确认的过程。

区块链技术下的会计核算模式转变了业务流与资金流分开核算的状态, 使业务流与资金流充分链接和融合, 利用区块链安全可靠的价值传输功能, 进行会计结算、清算, 使业务交易确认的同时也即确认了资金转移。同时, 在智能合约的应用下, 可以利用区块链的可编程属性, 实现对资产或负债的计量、后续处理。

在区块链程序和加密算法的应用下, 会计计量显现出相对稳定性, 不会受到货币自身价值及其转换过程的影响, 实现了会计确认对象的量化。同时, 区块链在会计核算模式中的应用还体现出形式、载体方面的变化, 将实现由传统复式记账的两维方式, 向三维度及多维度的跨越式的转变。

3.2、 区块链技术下的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应用

在区块链技术之下, 对会计信息披露模式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它采用宽型的、模块化的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使会计信息披露更加宽泛、灵活和及时, 全面反映会计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权益状况变动等。

宽型的会计信息披露模式主要从广度上扩展了会计资产及负债的综合描述, 不仅体现出数字形式的货币, 而且还可以记录和显示数字定义的资产, 转变之前会计报表附注信息的狭隘状态。

模块化会计信息披露模式主要是指对原表型的突破和跨越, 它使会计信息披露由固定化状态向模块化、重复组合的非固定化状态转变, 突破科目之间的级别限制, 基于会计信息需求者的个性化要求进行会计报表编制, 完整表达会计信息需求者与会计信息之间的内在关联, 使会计信息更加准确、完整。

另外, 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区块链技术还可以极大地提升会计信息披露的效率, 利用分布式计算机网络中的全球公共账簿, 提升会计信息披露的时效性和质量。

3.3、 强化会计管理模式

区块链技术应用下的会计管理模式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它极大地缩减了各国在会计管理方面的差异性, 转变了会计管理的重心, 使人们更加关注会计价值计量和价值报告等管理工作, 利益相关者要求获得及时、准确而全面的会计信息价值变动情况, 并有效地进行会计计量和确认。

同时, 会计监督管理模式也不断完善和进步, 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建构完善的经济监督体系, 包括组织机构设置、监督对象范围、政策依据、具体运作等内容, 利用区块链公开化、透明性、可追溯的优势特点, 重点做好会计岗位牵制、审批控制、重要单证管理、参数设置等, 提升会计监督管理的参与度和有效性。

3.4、 提升管理会计效能和价值

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之下, 可以极大地提升管理会计的应用价值和效能, 具体来说, 主要体现为以下方面:

(1) 作业成本管理。区块链技术下的管理会计作业成本管理关注成本发生的原因及后果, 并由结果分析转变为过程分析, 它通过各区块时间逻辑顺序的相联性, 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追踪和动态反映, 实现对相关数据的追溯和定位, 提升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提升作业成本管理效能。

(2) 价值链管理。区块链技术中的各区域节点能够独立存储采购、销售等交易信息, 管理会计能够获取资产计量、成本分摊等基础会计信息, 据此进行价值链的重新选择, 以达到降低企业成本费用的目的。

(3) 责任会计。在现代企业分权管理的背景下, 要加强会计信息反馈、责任预算和组织核算, 形成科学合理、高效的会计制度体系, 并在区块链的分布式账簿之下, 及时追踪、记录责任履行情况, 客观准确地评价和考核责任中心的工作业绩, 确保成本区块链、利润区块链、投资区块链等责任中心区块链信息数据的真实与完整。

4、总结

综上所述, 区块链技术正以迅猛之势应用于诸多领域, 对会计行业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和转变, 要充分利用区块链的互联网创新技术的优势特点, 突破会计领域中的复杂问题, 较好地提升会计信息数据的完整与安全性。

未来财务记账、合同审批、审计等等工作都将因为区块链的应用发生变革, 提高财务运作的及时性, 并从根本上降低财务资金筹集与调配的成本, 其透明性与安全性也得到了保障。可以预见, 区块链去中心化、分布式的信息处理方式, 对财务而言可能是比人工智能更具颠覆性的东西, 财务要尽早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区块链在会计领域应用的探索[J].彭晓英, 孙珍珍.当代经济.2017 (26)

[2]区块链与会计、审计[J].樊斌, 李银.财会月刊. 2018 (02)

第2篇:区块链与资产管理范文

[关键词] 区块链;电子政务;可信性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3. 080

[中图分类号] G2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3- 0148- 04

通过应用成熟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政府部门将管理和服务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集成,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向社会提供全方位的、透明规范的、优质的管理和服务。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会在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可信性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会积极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

1 区块链概述

1.1 区块链的概念

区块链源自点对点通讯应用,把需要下载的文件,分成很多碎块,分散到不同的电脑,这些电脑可以分别进行一些碎块的下载,同时相互传输已经获得的碎块,最终各电脑都可以根据需要合成一个完整的文件。人们通过网络进行交易时,一次交易的整个过程会被记录在“账本”上,这个账本是由网络中的电脑共同维护的,不掌握在某个机构或者个人手中,而是分布式账本。当账本中加入一批条目时,也加入了上一个批次的索引值,让所有参与者都可以验证账本上所有条目的出处。这些批次就被称为“区块”,而所有区块在一起则被称为“区块链”。

从区块链的底层通讯层看,区块链是在点对点网络中通过广播在网络节点之间进行交易记录更新,而各网络节点有各自完整的存储交易记录备份。从区块链的协议和应用层面上,不同的开发者可以根据自己所需求的应用场景, 自行定义交易记录所包含的内容、新区块产生的条件和加解密算法等。

1.2 区块链的特点

区块链是一个带有时间戳的帐务记录系统,具有可靠性、可信性、开放性、智能合约等特点。

(1)可靠性。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公开透明的交易纪录总账,数据库由所有的网络节点共享,由使用人更新,由所有网络节点监管[1]。区块链中的数据采取分布式存储,没有中心化的特定硬件或管理机构,分布式存储的设计使区块链系统具有很好的健壮性,一个或几个网络节点发生故障不影响整个区块链系统的运行,可以说区块链系统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2)可信性。区块链采用对称加密和授权技术,存储在区块链上的各类交易信息是公开的,但是具体参与交易的账户身份信息是加密的,只有在数据拥有者授权的情况下才可以访问到数据,保证了交易的隐私和数据的安全,具备了较高的可信性。

(3)开放性。区块链系统是开放的,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区块链的数据对所有人公开,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区块链数据和开发相关应用,因此整个区块链系统信息高度透明。

(4)智能合约。智能合约是基于这些可信的不可篡改的数据,可以自动化的执行一些预先定义好的规则和条款,是可编程的合约。

1.3 区块链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现状

区块链是随着金融领域比特币应用发展起来的,目前在电子政务领域应用逐步增多。如在澳大利亚,邮政部门已计划将区块链技术用于选举投票,应用区块链的选举系统将做到防篡改、可追溯、匿名和安全,这一系统将从公司选举和社区选举这类小型选举做起,逐步推广应用到议会选举中。如在瑞典,政府计划在土地注册系统中使用区块链技术。只要交易双方同意,土地交易将被记录在区块链上,所有相关方面都能够对土地交易进行实施监控,确保交易安全、没有诈骗行为。这一系统还允许所有交易相关方面监控交易进展,包括不动产中介机构、卖家、买家、相关银行以及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如在英国,政府将应用区块链技术跟踪福利基金的分配以及使用情况,未来将逐步在税收监管、护照发行、土地登记以及食品供应链安全等方面进行应用。在我国,2016年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政府与软件企业积极合作,计划立足禅城区人民政府“一门式”政务改革的领先优势和良好的大数据基础,联手打造全国首家基于区块链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

2 区块链在电子政务方面的应用

政府机构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实现日常办公、信息收集与、公共管理等工作数字化管理、网络化管理。如政府办公自动化、政府实时信息、公民网上查询政府信息、电子化民意调查和社会经济统计等。 “互联网+政务服务”已经成为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的趋势。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区块链+政务服务”的电子政务服务模式开始逐步得到应用,“区块链+政务服务”服务模式以区块链和大数据为重要抓手,解决了数据开放共享所伴生的信息安全问题,消除社会大众对隐私泄露的担忧,在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同时,确保公民的个人数据不被滥用、公民的合法利益得到保障,每个人都能掌握自己的信息所有权,能够实现在发展的同时保证安全。区块链在电子政务中的具体应用有5个方面。

2.1 公民身份认证

公民身份认证需要通过国家权威部门来进行核对和认定,平时主要通过居民身份证和社保卡等来确认个人身份,在办理银行、证券、电信、医疗、教育等涉及个人业务事项时,需要出示身份证件证明个人身份。但在办理电子商务等网上业务时,验证个人身份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也导致各类诈骗事件频发。

区块链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任何接入互联网的端口均可接入区块链,任何证件、实物或无形资产、私人记录、证明,甚至公共记录都可迁移到区块链上,形成“数字身份证”。依赖于可靠、不可篡改的数据库,区块链将彻底改变人们身份、资产等相关信息的登记与验证方式,各类数据信息和社会活动将不再依靠第三方个人或机构来获得信任或建立信用,全网的多方验证形成了数据信息的“自证明”模式。不再依赖于第三方机构管理和提供的数据信息[2]。

区块链运用于数字身份认证会产生若干颠覆性的影响。由于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管理信任与分散性的本质,因此个人身份是不受任何机构的控制。且在区块链的运作下,没有人可以改变任何一项纪录,只能追加新的纪录,因此身份具不可改变性。当在身份认证区块链系统记录个人身份后,电子商务、网上客户等业务需要验证个人身份时,可以直接通过区块链系统和个人记录的信息核对,方便、快捷、安全。

2.2 公民和机构的诚信管理

诚信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个人和机构进行商业往来、借贷等业务时,如果没有诚信则寸步难行。由于社会各行各业的信息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一些公民和机构在一些事物上的不守信情况登记在具体的业务管理系统里,如银行征信系统、旅游管理系统等。目前还没有一个窗口能够查到公民或机构的全部诚信信息。如果引入区块链技术,在区块链系统登记个人信息的同时,也把个人的征信情况记录下来,这些信息在网络里对所有端口开放,在办理涉及个人的商业往来、借贷等事项时,通过区块链系统可以随时查询到个人和机构的全部诚信记录,可以避免许多纠纷事件,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2.3 政务信息公开

政府的主要职能在于经济管理、市场监管、社会管理 和公共服务。而电子政务就是要将这四大职能电子化、网络化,利用信息技术对政府进行信息化改造。通过电子政务,政府可以将社会公众关注的事项及时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由于区块链技术能够保证信息的透明性和不可更改性,有助于社会公众对政府公开信息的信任,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落实有很大的作用。如在土地登记方面,使用区块链记录将能保证完整的土地流转信息,包括登记土地的位置、大小、权属、交易记录等。如车辆交通违章,一旦违章信息登记入区块链系统,则违章的车牌号、违章时间、违章地点、违章处罚等一直记录在区块链上,不会因为任何人员的干预而被人为删除,保证了交通管理制度对所有人的威慑力。

2.4 食品溯源监管

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如食品的来源、食品的生产时间,食品产地的水污染、土地污染、空气污染等。如果应用区块链技术,政府管理部门建立食品区块链监管平台,给每一个食品都配上唯一的身份标签,从生产环节的具体情况,包括土地污染信息、当地水质信息,运输的时间和环节,到销售环节,把各个环节的信息都记录到区块链上,消费者可以随时查询、验证、最终确认其来源,让社会公众吃得健康、吃得放心。

区块链技术的重点是可提供一套交易双方都能接受的信用体系。比如一袋东北非转基因大豆,消费者可通过大豆包装上的独特二维码,查到这袋大豆从种植的土地到播种施肥,再到物流仓储等一切信息,这些信息有几个关键特点,一是记录在区块链上不可逆、不可篡改,二是这些信息大部分是机器自动上传的,不受人工干预。如果在所有食品体系上都能建立基于区块链的信息登记和查询体系,就建立了食品体系完善的信用体系,食品安全度将会得到大幅提升。

2.5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

各单位都有档案室,都建有档案管理系统,能够方便查到干部的出生、籍贯、工作履历等综合信息,干部人事档案是干部管理的重要基础信息。但违法更改个人人事档案的事件屡有发生,如修改个人出生日期、修改工作经历、修改民族、修改学历等问题。由于个人年龄等和个人的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目前的个人人事档案管理手段也存在漏洞,现有人事档案管理方式不能完全杜绝人事档案修改作假。应用区块链技术后,通过区块链记录每个干部的出生日期、任职履历等基础信息,形成无法篡改的个人电子档案,从技术上彻底解决传统干部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积弊[3]。一旦干部档案信息经过验证并添加至区块链后,就会永久的存储起来,区块链的数据稳定性和可靠性极高,为干部人事档案的准确、完整提供了技术保障。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成熟,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未来在民政婚姻登记、房屋权属登记、股权众筹管理、监察审计、选举、慈善资金监管等领域都会应用到区块链技术。一个完成的“区块链+政务服务”的电子政务服务模式会逐步成为现实。

3 推进区块链在电子政务中应用的策略

发挥区块链的可靠、可信等特性,积极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应用区块链技术,有利于电子政务建设发挥更好的效益。具体推进区块链在电子政务中应用的策略有三种。

3.1 在政策上积极鼓励和支持

经过国内外的多年研究和实践,已经证明区块链技术可以提高金融交易系统、身份认证系统等的效率和可靠性。因此政府管理部门应该在政策上积极鼓励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促进区块链的研究和产业化发展。如在政府管理部门支持下,我国2016年4月由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股权交易中心、厦门国际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大连飞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通联支付网络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中钞信用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智能卡技术研究院、上海矩真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深圳瀚德创客金融投资有限公司、乐视金融、深圳招银前海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万向区块链实验室等共同发起的区块链联盟――中国分布式总账基础协议联盟(China Ledger联盟)成立,该联盟将致力于开发研究区块链系统及其衍生技术,其基础代码将用于开源共享。通过成立各类官方或非官方的区块链研究机构,可以促进区块链的研究和发展。

在一些可能应用区块链技术的业务中,积极进行应用试点。由于应用新技术可能存在一定的技术和经济风险,政府管理部门有必要积极引导,通过产业基金等方式为积极研究和应用区块链技术的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引导和调动企业应用区块链技术的积极性,促进一些试点应用区块链技术的业务系统逐步成熟。

3.2 促进区块链技术与大数据等技术的联合发展

2015年国家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把大数据作为建设数据强国、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希望通过大数据应用,带动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等产业链,提升信息产业的发展质量。大数据尽管目前在国内发展很快,但存在整合困难等治理难题,随着数据量的积累,治理将会更加困难。区块链中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其实质是一种互联网底层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种数据库形式,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事件数据排列的“时间轴数据库”[4]。区块链技术将会有效避免有效数据的收集和清洗,大大降低大数据收集成本和提高大数据应用效率。

3.3 加强区块链技术研究

在区块链应用趋势中,重要的是能够掌握深层次的开发和应用技术。目前国内在区块链研究和应用领先的企业,如蚂蚁金融等,对区块链应用的探索主要集中在支付清算、基础技术框架、资产交易、票据交易等方面[5]。在加强区块链基础技术研究的同时,需要深入研究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政务、教育、慈善、民政、审计等领域的应用,通过一些典型应用项目的实践,不断加强对区块链技术的较深层次的掌握。

主要参考文献

[1]周立群,李智华.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的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2016(7).

[2]王和,周运涛.区块链技术与互联网保险[J].互联网金融,2016(5).

[3]廉蔺,朱启超,赵.区块链技术及其潜在的军事价值[J].国 防 科 技,2016(2).

第3篇:区块链与资产管理范文

(一)北京地区

(1)2016年8月10日,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北京市金融工作局2016年度绩效任务》,其中第八条提到,推动出台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综合试点方案,推动中关村区块链联盟设立。

(2)2016年12月30日,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北京市“十三五”时期金融业发展规划》,其中提到将区块链归为互联网金融的一项技术,并鼓励发展该技术。

(3)2017年4月6日,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印发《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支持资金管理办法》提到,支持金融科技企业为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提供服务,开展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化投资、智能金融等前沿技术示范应用,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按照金融科技企业与金融监管机构或金融机构签署的技术应用合同或采购协议金额的30%给予企业资金支持,单个项目最高支持金额不超过500万元。

(4)2017年9月29日,北京市金融工作局等八个部门联合了《关于构建首都绿色金融体系的实施办法》提到,发展基于区块链的绿色金融信息基础设施,提高绿色金融项目安全保障水平。

(二)上海地区

(1)2017年3月7日,上海市宝山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宝山区2017年金融服务工作要点》提到,跟踪服务庙行区块链孵化基地建设和淞南上海互联网金融评价中心建设,依托专业团队和市场力量,推动金融科技公司发展成为宝山金融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创业投资基金和天使投资人群集聚活跃、科技金融支撑有力、企业投入动力得到充分激发的发展模式。

(2)2017年4月28日,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国内首个区块链技术应用自律规则,即《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区块链技术应用自律规则》,要求区块链技术服务实体经济,注重创新与规范、安全的平衡,明确金融稳定与信息安全的底线,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应用区块链技术应当向当地监管部门及行业自律组织进行报备,主动接受行业监管与自律管理,报备信息至少应包括项目名称、责任人、业务模式、业务风险、风控措施等。

(三)广州地区

2017年12月8日,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广州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广州市黄埔区 广州开发区促进区块链产业发展办法》,针对工商注册地、税务征管关系及统计关系在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及其受托管理和下辖园区范围内,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承诺10年内不迁离注册及办公地址、不改变在该区的纳税义务、不减少注册资本的区块链企业或机构,实行培育奖励、成长奖励、平台奖励、应用奖励、技术奖励、金融支持、活动补贴等激励措施。这是目前国内扶持力度最大的政策措施。

具体政策措施如下:

培育奖励:对新设立经认定的区块链企业或机构,实缴注册资本200万元以上的,按实缴注册资本的10%自注册之日起3年内给予培育奖励,每家企业或机构累计最高奖励100万元,并一次性给予30万元技术人才引进补助。对落户本区经认定的区块链领域的行业协会,依法在部级、省级、市级政府职能部门登记成立的,分别给予每年100万元、60万元、40万元活动经费补贴。上述企业或机构入驻本区认定的区块链创新基地、区块链大厦、区块链产业园,租用办公用房且自用的,自租用办公用房起3年内,每年每家企业给予最高1000平方米且最高60万元的租金补贴;并一次性给予30%的装修费用补贴,最高补贴100万元。

成长奖励:对经认定的区块链企业或机构年度营业收入达到200万元以上且同比增长100%以上,每年给予50万元技术人才引进补助。对经认定的区块链企业或机构年度营业收入首次达到500万元、2000万元、1亿元以上的,分别给予50万元、100万元、500万元的奖励,同一企业按差额补足方式最高奖励500万元。对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认定的区块链企业或机构,分别给予10万元、30万元奖励(不含上级补助)。对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新三板挂牌的区块链企业或机构,分别给予500万元、最高200万元奖励(不含上级补助)。

平台奖励:对省级以上认定的区块链交易中心、检测中心、数据中心、存储中心等公共平台且取得相关资质的,给予100万元奖励。对获得部级、省级、市级认定的区块链技术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分别给予500万元、300万元、100万元奖励。对获得部级、省级、市级认定的区块链专业众创空间(孵化器),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25万元的奖励,引进5家以上经认定的区块链企业或机构的,按每引进1家给予5万元奖励,每年最高奖励100万元。推进区块链数字经济示范区建设,对经认定的区块链创新基地、区块链大厦、区块链产业园,给予运营管理机构3年运营补贴,每年最高补贴100万元。

应用奖励:鼓励以应用需求为导向,加快本区的区块链+应用场景的应用示范,加大财政投入,实施区块链应用示范专项计划,每年重点支持10个区块链应用场景建设,每个应用示范项目最高支持300万元。

技术奖励:对参与主导编制国际、国家、行业、地方区块链技术及应用标准(规范)列入前3名的企业或机构,分别一次性给予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10万元奖励,每年每家企业或机构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规范)最高奖励100万元。对获得国家、省、市立项资助的区块链项目及奖励予以配套,分别按照资助或奖励金额的100%、70%、50%给予资金配套支持,最高分别不超过500万元、300万元、100万元。

金融支持:对区块链企业通过商业银行或融资担保的方式获得的银行贷款,给予贷款利息及担保费用全额补贴,每年每家企业最高补贴金额50万元,补贴期限3年。对首次获得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种子期、初创期的区块链企业,按实际获得投资额的10%给予奖励,每家企业最高奖励100万元。

活动补贴:对承办国际级、部级区块链研讨、论坛等高水平交流会议的,经认定备案,最高给予100万元补贴。)

(四)深圳地区

(1)2016年11月3日,深圳市人民政府金融发展服务办公室《深圳市金融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到,支持金融机构加强对区块链、数字货币等新兴技术的研究探索。

(2)2017年8月17日,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市经贸信息委关于组织实施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信息安全专项2018年扶持计划的通知》提到,针对信息安全产业进行扶持,单个项目资助金额不超过200万元,资助金额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30%。

(3)2017年9月25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深圳市扶持金融业发展若干措施》提到,充分发挥“金融创新奖和金融科技专项奖”的创新激励作用。金融科技(Fintech)专项奖,重点奖励在区块链、数字货币、金融大数据运用等领域的优秀项目,年度奖励额度控制在600万元以内。

(五)重庆地区

(1)2017年11月7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下发《关于加快区块链产业培育及创新应用的意见》提到,到2020年,力争在重庆全市打造2-5个区块链产业基地,引进和培育区块链国内细分领域龙头企业10家以上、有核心技术或成长型的区块链企业50家以上,引进和培育区块链中高级人才500名以上,将重庆市建成国内重要的区块链产业高地和创新应用基地。

(2)2018年3月7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

指导意见任务分工的通知》提到,研究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建立基于供应链的信用评价机制。

(六)浙江地区

(1)2016年12月2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到,加强产业和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建设疏密有度、错落有致的金融集聚空间,有效集聚各类金融机构、财富管理机构、新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互联网征信等金融科技类企业。

(2)2017年5月9日,西湖区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西湖区财政局《关于打造西溪谷区块链产业园的政策意见(试行)》提到,对区块链企业、人才进行大力扶持。

具体政策措施如下:

企业扶持:

1、企业(机构)租用园区内办公用房用于区块链项目的,采用先缴后补方式,按每天每平方米1.5元且每年不超过50万元的标准,给予房租补助,期限3年。

2、国家、省、市区块链行业联盟(联合会)入驻园区并实际运行的,每年给予10万元补助,期限3年。

3、从事区块链技术及应用的企业(机构)年地方财政贡献达到50万元的,按其地方财政贡献的30%给予项目补助,年地方财政贡献达到300万元的,按其地方财政贡献的50%给予项目补助,年地方财政贡献达到500万元的,按其地方财政贡献的60%给予项目补助。补助期限3年。

4、鼓励区块链技术研发和应用,对获得市级以上科技奖并在西湖区实施转化的科技成果进行奖励。经认定,按照部级100万元,省级50万元,市级20万元予以补助。

5、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围绕主导产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企业研究院、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对新认定为国家、省、市级企业研究院、研发中心的,分别给予300万元、100万元、30万元的奖励。

6、入驻企业(机构)举办区块链论坛或峰会等活动,经认定,按照部级、省级、市级类别,分别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30万元、10万元的补助。

人才扶持:

1、对从事区块链技术及应用企业(机构)的高级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按其工资薪金所得形成的地方财政贡献,给予100%的生活补助,期限3年。

(七)江苏地区

(1)2017年2月2日,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十三五”智慧南京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到,重点培育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产业,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区块链等一批新技术形成突破并实际应用,推进南京市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发展。

(2)2017年12月27日,苏州同济区块链研究院了《苏州高铁新城区块链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试行)》,在区块链项目经营、平台、应用、人才、培训等方面采取扶持政策。

具体扶持政策如下:

经营扶持:

鼓励高铁新城新设立的区块链企业(机构)做大做强,对年营业收入首次超过500万元、1000万元、5000元万、1亿元的企业,分别一次性奖励10万元、20万元、100万元、200万元。以上一次性奖励,不超过该年度企业上缴税收高铁新城地方留存部分。

对在境内资本市场上市、境外资本市场上市、新三板挂牌的,经认定属于区块链技术研发和应用创新的区内企业,分别给予600万元、200万、200万元扶持奖励。

对在新三板成功挂牌的企业一次性奖励200万元,成功转板后再次奖励400万元。

对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对IPO上市企业、企业董事长及其管理团队分别奖励200万、200万和200万,并根据上市进度分别兑现。

对在境外IPO成功上市的企业一次性奖励200万元,返回国内沪深交易所成功上市的再次奖励400万元。

平台扶持:

对省级及以上认定的区块链研究中心、评测中心、数据中心、存储中心等公共平台且取得相关资质的,给予100万元奖励。

对获得部级、省级、市级认定的区块链技术重点实验室,分别给予500万元、300万元、100万元奖励。

对获得部级、省级、市级认定的区块链专业众创空间(孵化器),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25万元的奖励,引进5家以上经认定的区块链企业(机构)的,按每引进1家给予5万元奖励,每年奖励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对经认定的区块链创新基地、区块链大厦、区块链产业园,按照运营管理机构实际运营费用给予一定补贴,补贴期限3年,每年补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应用支持:

鼓励以应用需求为导向,加快高铁新城区块链应用场景的示范项目落地,加大财政投入,实施区块链应用示范专项扶持计划,每年开放不超过50个区块链应用场景建设,每个应用示范项目最高不超过300万元。高铁新城将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帮助企业(机构)实现应用场景落地建设。

人才扶持:

对引进的区块链技术核心专业高层次人才,可申请高端人才公寓,并给予个人所得税高铁新城留存部分90%奖励,奖励期三年。对急需的国内外一流区块链方面的专家人才,在高铁新城安家落户且服务3年以上的,给予一次性80万元的安家补贴。专家人才界定参照阳澄湖人才计划标准另行制定。

对新注册落地企业的区块链技术人才,在企业注册成功之日起的12个月内,可由企业统一向高铁新城申请入驻区内人才公寓,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租金补贴。区块链技术人才界定参照阳澄湖人才计划标准另行制定。

对新注册落地企业引进的区块链技术人才落户和子女入学提供便利。

培训支持:

大力聚集区块链技术专业培训机构,对在高铁新城设立的培训学校、职业学院,自设立起的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每年培训区块链技术核心专业学生100人以上,毕业后在高铁新城区块链企业(机构)正常就业一年以上的,按每人500元标准给予培训机构一次性补贴,每家培训机构每年补贴不超过20万元。

鼓励和支持相关企业(机构)利用区块链培训资源,对区块链技术产业发展中急需特殊专业技术人才开展订单式培养,每生每学年给予企业(机构)1000元学费补助。

金融扶持:

设立高铁新城区块链专项引导基金,总规模为10亿元。

对高铁新城区块链企业(机构)获得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经认定专项用于区块链项目的,按照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给予第一年100%、第二年80%、第三年60%的利息补贴,每年补贴金额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将区块链企业(机构)纳入“助保贷”体系,可对单个企业(机构)提供不超过500万元的助保贷贷款总额。

活动扶持:

对承办国际级、部级区块链研讨、论坛等高水平交流会议的区块链企业(机构),经认定备案,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补贴。

对落户高铁新城并经认定市级以上区块链领域的行业协会,开展活动给予每年最高不超过50万活动经费补贴。

(八)贵州地区

(1)2016年12月,贵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贵阳区块链发展和应用》提到要通过5年的努力,建成主权区块链应用示范区和数字货币应用先行区,将贵阳打造成区块链创新要素重要集聚地和区块链技术应用创新重要策源地。

(2)2017年2月16日,贵州省大数据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7-2020年)》提到,探索推进区块链技术发展应用。建设区块链数字资产交易平台,构建区块链应用标准体系,为资产的数字化流通提供系统支持。

(3)2017年5月22日,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贵阳国家高新区促进区块链技术创新及应用示范十条政策措施(试行)》提到,对区块链企业提供入驻支持、运营补贴、贡献奖励、创新支持、成果奖励、人才扶持、培训补贴、融资补贴、风险补贴和上市奖励。

具体政策措施如下:

入驻支持:

1.房租费用补贴。落地企业(机构)租用区内办公或生产用房不超过500平方米,且经认定专项用于区块链项目的,采取先缴后补的方式,从签订租赁合同起的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每年给予全额租金补贴。

2.办公场地装修费用补贴。企业装修办公用房的,按照最高500元/平米,总额最高不超过50万元给予补贴。

运营补贴:

项目单位日常运营产生的数据储存空间租赁费用、宽带费用、水电费用,从签订租赁合同起的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每年按企业上述几项实际发生总额的20%给予补贴,每年补贴最高不超过50万元。

贡献奖励:

区内企业(机构)通过提供区块链技术(应用)服务产生营业收入的,按年度首次达到500万元、1000万元、5000万元、1亿元以上,分别给予20万元、50万元、100万元、2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创新支持:

1.区内企业(机构)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或巴黎公约途径向国外申请的区块链技术发明专利的,获得授权后每件奖励30万元;区内企业(机构)获得国内区块链技术发明专利的,获得授权后每件奖励5万元;对于区块链技术版权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每件奖励1万元。

2.对区内企业(机构)因研发或应用区块链技术被认定为创新型企业并授牌的,按照部级创新型企业50万元、省级创新型领军企业30万元、省级创新型企业20万元,给予一次性扶持奖励。

3.区内企业(机构)建设区块链创新创业基地获批授牌的,按照部级200万元、省级100万元,给予建设运营机构一次性扶持奖励。

4.对主导编制区块链技术及应用标准(规范)的区内企业(机构),获中国标准创新奖的企业(机构),给予50万元奖励;对列入前三位的起草单位,企业标准转化为按国际标准的,分别奖励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转化为国家标准的,分别奖励50万元,20万元,10万元;转化为行业标准的,分别奖励20万元,10万元,5万元;转化为省地方标准,分别奖励5万元,2万元,1万元。对获批承担国家、行业、省级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机构,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5万元奖励。

5.对区内企业(机构)经认定因研发或应用区块链技术在市级以上创新大赛中获奖的,按照国际级200万元、部级100万元、省级50万元、市级20万元给予一次性扶持奖励。

6.区内企业(机构)建设区块链技术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获批授牌的,按部级500万元、国家地方联合200万元、省级100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扶持奖励。

成果奖励:

1.区内企业(机构)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对称加密和授权技术、共识机制、智能合约方面在全国全球范围内率先取得技术突破,经专家委员会评审认定有效,且属于重大突破的,一次性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奖励。

2.由区内企业(机构)主导研发,并经专家委员会认定该应用的核心技术属于企业自有知识产权的区块链场景应用产品,经认定已研发完成并上线运营的给予最高100万元一次性奖励资金。

人才扶持:

1.对业绩突出的区块链技术人才,经破格认定为高层次人才后,可享受区内高层次人才生活津贴、人才公寓等相关待遇。区内企业(机构)引进并经认定的区块链技术高层次人才到区内企业(机构)工作,经认定,可享受区内高层次人才优惠待遇。

2.对引进的区块链技术核心专业高层次人才,由区财政补贴社会保险个人缴纳部分。对全职引进的外籍常驻专家,基本医疗保险由区财政补贴。对急需的国内外一流人才,在我区安家落户且在我区服务5年以上的,给予一次性10万元的安家补贴。对引进的区块链技术核心专业大学毕业生,从入职首年起连续3年,基本社会保险费由财政承担。

3.设立人才公共户,对持有高新区人才认定的本人和直系亲属可直接落此公共户。积极对接协调周边优质教学资源,为区块链技术人才子女入学提供便利。

培训补贴:

1.大力聚集区块链技术专业培训机构,对在高新区设立的培训学校、职业学院,自设立起的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每年培训区块链技术核心专业学生100人以上,获得区块链技术核心专业学历学位或国家职业体系认证,毕业后在高新区企业正常履职一年以上的,按每人500元标准给予培训机构一次性补贴,每家培训机构每年补贴不超过20万元;鼓励和支持相关企业利用区内大数据优势培训资源,对区块链技术产业发展中急需特殊专业技术人才开展订单式培养,每生每学年给予1000元学费补助,用人单位另行给予生活补贴。

2.培训机构独立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增列博士、硕士专业教学点,且在高新区内实地办学的,分别给予一次性100万元、80万元补贴;鼓励和支持区内企业(机构)与在筑高校联合设立区块链核心技术专业企业教学点、专题定向班,对联合设置专业教学点,获得博士、硕士、本科和大专校外教学资质并开展实质性教学,纳入高校教学体系的,一次性补贴50万元、40万元、30万元、20万元;对开设专题定向班的,一次性补贴企业10万元/班。

3.对区内需求比较集中的专业技术人才,与省内外高校或国内发达省区合作举办培训班,或组织高级研修活动,进行集中培训,培训经费由区财政和用人单位按2:1的比例承担。

融资补贴:

对区内企业(机构)获得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经认定专项用于区块链项目的,按照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给予第一年100%、第二年80%、第三年60%的补贴,每年补贴金额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风险补偿:

设立风险补偿金,鼓励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开展“投贷联动”、“投贷保联动”、“保贷联动”等服务创新。对向区内企业(机构)发放的区块链项目贷款发生损失的金融机构,经认定,按照单笔贷款50%的比例给予损失补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担保公司为区内企业(机构)提供区块链项目融资担保,经认定,按照发生代偿金额的30%给予补助,单笔金额不超过100万元。

上市奖励:

对在境外、境内主板上市、中小板、创业板上市的,经认定属于区块链技术研发和应用创新的区内企业,分别给予1400万元、850万元扶持奖励(含上级补助);在新三板挂牌的,经认定属于区块链技术研发和应用创新的区内企业,给予200万元扶持奖励(含上级补助)。以上奖励分阶段给予,在境外主板、境内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提交资料并获交易主管机构正式受理的奖励50%,上市后奖励50%;在新三板提交资料并获交易主管机构正式受理奖励50%,挂牌后奖励50%。

(九)山东地区

2017年7月11日,青岛市北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区块链产业发展的意见(实行)》提到,力争到2020年,努力建设立足青岛、面向全国的区块链产业高地、区块链+创新应用基地。市北区将设立区块链产业发展年度专项资金,加强金融资本支持,强化引导基金、政策担保等措施,探索建立区块链发展投资基金,完善和健全区块链发展的金融资本支持政策,广泛吸引风险投资、产业投资等各类金融资源到市北区集聚。

(十)江西地区

2017年9月22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西省“十三五”建设绿色金融体系规划》,其中第三章第三节第五条提到,鼓励发展区块链技术、可信时间戳认定等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应用于金融业务场景。

(十一)广西地区

2017年12月1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西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到,要求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开展基于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试点应用。

(十二)河北地区

2018年2月22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工业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积极培育发展区块链、量子通信、太赫兹等未来产业。

(十三)河南地区

2017年10月3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专项方案的通知》提到,鼓励在自贸试验区探索设立金融科技等新型金融公司。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发起设立供应链金融公司、跨境电商金融服务公司等新型金融公司,培育场景化金融生态圈。

(十四)四川地区

2017年8月8日,成都市金融工作局、成都市财政局《财政金融19条》,鼓励发展金融科技产业,支持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金融领域深度融合。

(十五)福建地区

(1)2017年6月9日,福建省经济中心发表《促进我省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的政策建议》,摘要提到,福建信息产业基础较好,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可为区块链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支撑和应用场景。

(2)2018年1月25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全省工业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到要探索区块链技术创新,挖掘区块链技术价值,鼓励企业加入开源社区,利用国际开源技术资源进行再创新,推动区块链在社会治理、资产管理、公示公证、社会救助、知识产权、工业检测存证等领域的应用。

(十六)内蒙古自治区

2017年6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2017年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要求加强数据感知、数据传输、计算处理、基础软件、可视化展现、区块链及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等领域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推动建设一批大数据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应用中心。

(十七)甘肃地区

2018年2月2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实施意见》,要求推进研究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建立基于供应链的信用评价机制。

(十八)海南地区

(1)2017年7月28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海南省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重要商品追溯体系和商品质量标准体系,为实体零售企业采购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产品提供指引。其中商品追溯就是区块链技术应用的一个非常好的场景。

第4篇:区块链与资产管理范文

区块链――继Internet之后最伟大的发明

2008年11月1日,一位自称中本聪的人发表了《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一文。自此,区块链以比特币的应用正式面市。比特币所用的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基于零信任基础且真正去中心化的分散式系统。区块链是一个采用共识机制、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的共享账本或数据库。通过密码学加密技术,保证这一账本或数据库的全网公开、透明的一致性,同时又是一种安全的、不可篡改的匿名网络技术。

区块链可以保证个人信息的安全,有助于价值信息的点对点传输和交换,因此,也有人说区块链使得互联网从信息互联网转化为价值互联网。通过区块链技术将重塑广泛的应用场景,如数字资产的登记及管理、数字资产转移和交易。区块链是构建未来网络空间的核心关键技术,将在物联网、金融、智能设备、医疗、教学、档案、司法、版权等领域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区块链提供给中国一个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与世界同时竞跑信息技术发展、争取下一代互联网产业发展话语权的机会。

区块链在教育中的应用

世界范围内已经开始了基于区块链的教育内容的尝试。据了解,塞浦路斯的尼科西亚大学(塞浦路斯最大的私立大学,建立于1980年)是最早使用区块链技术的大学之一。学生的获奖情况储存在分布式账簿上。同时,学生们也可以用数字币来支付课程费用。

赫伯顿软件工程学院把从招生到学员毕业的全过程都建立在区块链技术应用上,以全面、系统记录学员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区块链技术有利于简化教育系统,满足潜在雇主的招聘功能,为学生、雇主和学校提供了证书获取、分享和认证的一站式平台。

作为国内领先的区块链教育公司,上海喵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2015年就开始了将区块链技术运用到教育当中的尝试。喵爪运用的区块链技术底层是天空区块链账本。在此基础上,研发了基于喵爪星球――在线学习系统的区块链钱包账号,作为学生承载喵爪币――学习代币的工具,同时也承载学习内容、奖励证书在区块链上的记录。因此,可将区块链技术用于学校管理、教学评估、检测、学位学历认证及学籍管理等工作上,有效防止学生个人信息的泄露、成绩造假等,使得教育更加公正、公平。

喵爪教育的区块链应用将通过喵爪发行的喵爪币来实现。

可登录网站:http:///下载钱包。

每一个喵爪星球网络原住民,都将具有区块链数字身份以及数字资产――喵爪币。区块链分布式、加密、匿名账簿的特点,可以登记学生身份而不必担心身份信息的安全、保密工作。学生们在喵爪星球上在线学习可利用区块链加密、匿名等安全的方式记录。区块链也可以用作考试身份的登记及成绩的录入,安全、透明而且公正。

同时,利用区块链技术非常容易实现数字资产的价值转移。在线内容的提供者,可以是教育机构、学校,也可以是教师。每一个玩课表/Playlist的提供者,都可以在线招收学生,收取喵爪币作为收益。学生也可以成为教学设计者和使用者。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本身,获得喵爪币的奖励,也可以利用喵爪币去参与更多的学习活动。喵爪币也可以用于西游Go游戏,作为游戏代币来使用。

利用区块链底层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可实现校园管理的流程再造。比如校园安全管理,可以与虹膜识别等生物信息认证相Y合,通过区块链进行数字身份认证。也可以将学籍管理系统构建在区块链技术上,将学生信息数字化,通过加密区块链技术录入到区块中,永久保存、不可篡改。可供升学、就职等相关高校、用人单位查询。区块链技术也可以用于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将每一个固定资产分配一个数字账号,通过物联网技术做登记,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并降低人力成本。

关于区块链的应用开发和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作为国家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重点发展的新型技术,区块链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应用将会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

喵爪项目制学习―玩课表(Playlist)

我们将喵爪项目制学习定义为“玩课表”(Playlist)。任何人,只要有好的创意、好的学习项目,都可以成为Playlist的定制者。可以是学校老师配合学校课程建立的Playlist;可以是校外机构的培训项目;也可以是学生自发,召集更多的学习伙伴,共同完成项目。

当然,作为以创新教育为己任的喵爪团队,也在开发引领喵爪教育理念的喵爪“玩课表”。喵爪“玩课表”有:

――李守白剪纸艺术+Scratch编程创意课;

――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100天,地理+AR+项目制学习;

――自然博物馆,游戏通关社交学习项目,将利用西游Go定制。

我们诚邀各界人士参与到喵爪星球的建设中来,大家一起来做好玩、有意义的“玩课表”。未来,我们将与广大学校、机构等合作,开设喵爪“极客豆学院”,将喵爪“玩课表”建成没有边界的创新教育实践基地,给孩子们一个丰富的、趣味性的学习体验。

第5篇:区块链与资产管理范文

几年前,互联网思维大行其道,各家众说纷纭,这里主要引用赵大伟的观点,互联网思维的四个核心观点: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免费的商业模式、颠覆式创新,九大思维: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

互联网思维几乎囊括了最好听的商业思维,很多实体产业者对此非常不屑,认为过度夸大了互联网而贬低了传统产业。

实际上,很多传统产业或企业也具备这些思维。如宝马汽车将汽车做到极致,汽车一代代更新也是不断迭代,迪士尼乐园也是流量为王,沃尔玛则利用大数据做供应链管理,无印良品以简约思维做产品,苹果手机则是跨界的产物。

由于传统产业的产业链跨度较大,管控难度比较大,实体产品高质量量产不易,而互联网产业链短、产品虚拟化,易于管控,容易属于标准化和非标准化产品,以至于相对容易把传统优秀的商业思维落地,故而形成所谓的“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可以理解为优秀的商业思维。今天讲区块链思维,也不想把它说得高高在上。与互联网思维一样,也是从传统商业社会中延伸出来。区块链依托于分布式账本、加密技术等,实现了原有互联网和商业不够重视或无法落地的需求,进而形成了一套商业逻辑,称之为区块链思维。

区块链利用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技术,具备去中心化、开放性、自治性、不可篡改、匿名性等特点。利用这些技术构建起来的商业模式,具备以下思维逻辑:

区块链思维之一:分布式思维分布式意味着去中心化,也可以说去中心化,但是分布式的表述或许会更为本质。首先要打掉业内人士的傲气,分布式或去中心化一定比中心化好吗?

如果因为鼓吹区块链思维、去中心化而否定中心化,这是不理性的。否定中心化实际上在否定我们的历史,也是违背人性。

人类社会几千上万年都依赖于中心化得以生存下来,否则我们的祖先早已消失在洪古荒流之中。恐惧,是人类与生俱人来的。为了抵御人性中对自然万象的恐惧,人类从刀耕火种开始寻找并归属于首领、族长、氏族、城邦、国家以及王侯将相。

在区块链的世界里,投资人恐惧于投资风险,到处打听并跟随大佬项目、知名投资机构背书项目、大型中心化交易所。

以上是让我们更加理性地看待分布式思维。分布式往往寄托着人类追求自由、民主的美好夙愿,但是不能过分夸大分布式思维。

在比特币网络中,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分布式记账,也是第一次大规模实现转账系统的分布式结算、验证以及记账。不过,分布式思维未必完全依赖于分布式数据存储,而是通过技术、协议、制度形成的去中心化的商业逻辑。因此,对于传统经济而言,分布式思维依然有他的实际价值。

分布式思维本质上是权责利的去中心化,在传统经济中表现为权责利分布式再造。

集权中心往往是分布式改造的重点。如央行,以美联储为例,美联储7名委员决定了美元货币政策,决策一旦出现大失误,或导致全球经济混乱。大型上市公司董事会,董事会决策关系到广大中小投资、股民的实际利益。

在西方国家,上市公司治理机构也不断地去中心化,大量引进外部董事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公开性以及降低权力作恶。

现在的经济系统呈现幂律分布、平台化特点,如滴滴打车一个平台掌控着成千上万的出租汽车,P2P平台交易资金达千亿级别,FACEBOOK掌控着20亿用户信息。这些大型平台一旦出问题,如信息泄露、系统故障、风险失控,可能引发社会混乱。分布式思维来构建这些平台,实际上也为这些平台降低因权力集中带来的责任与风险。

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就因用户信息泄露事件,被44名国会议员围怼5个小时。

议员质问扎克伯格:

“我是不是要给你钱,你才能不泄露我的个人信息?”

“Facebook是不是独裁公司?”

“从2006年你到国会道歉,为什么你今天还在道歉?”

面对FACEBOOK这样中心化的平台,议员们显然不甚了解更不理解,扎克伯格更难以自圆其说,不得不从2006年开始至今一直还要去国会道歉。

除了权力与责任,分布式思维最大的影响或许是启发数字资产私有化思想。资产私有化,人类为此奋斗了几百年。今天,大多数实体经济资产已经实现私有化。而数字资产包括数据、虚拟资产,都没有真正实现私有化,或者不被私人掌控。

分布式数据存储将从技术层面实现数字资产私有化。从产权理论角度,数字资产私有化将极大地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区块链思维之二:代码化思维在比特币网络中,转账作为交易按分布式记账来处理。按分布式思维,人类所有的行为都可以参照转账作为交易来分布式验证、记账,实现去中心化。

以太坊认为,人类的行为极其复杂,不能完全按照交易和记账的方式处理,而应采用协议来完成,在区块链上通过代码来执行协议,智能合约由此诞生。

我们可以看到,比特币网络的思维是人类所有行为即交易,交易即记账,分布式账本实现去中心化;以太坊网络的思维是人类所有行为即合约,协议即代码,智能合约实现去中心化。所以,不管是权责分布式还是协议代码化,都是为了实现去中心化,根本上都是解决信任问题,只是思维路径不同。

人类社会在建立信任关系时发明了“契约”,契约精神已经成为今天市场经济和文明社会的灵魂。但是,违约情况依然屡见不鲜,小到个体大到国家的债务违约,公司信用破产、合同纠纷、毁约跑路屡见不鲜。

从口头协议,到书面合同,再到电子合同,契约从纸质化、数字化、数据化一直在强化信用风险管理。代码化实际上是在契约数字化、数据化之后的升级,即通过代码撰写契约,在公开透明的链上自然履行契约,最大限度地降低违约率。

在区块链的世界中,代码即法律,可以理解为协议代码化,通过代码约束协议执行。实际上,在人工智能领域,也正在从数字化、数据化上升到代码化。人工智能正在进入大数据技术的深水区,即通过代码开发来实现大数据模型构建与计算。

所以,在数字经济中,区块链将协议上升到代码化,人工智能将计算上升到代码化,一个改善信任生产关系,一个提供运算生产力。

现实经济中,协议代码化非常实用。供应链金融、国际贸易融资、银行信贷、私募基金、商品期货期权合约、能源合同管理、零售供应链管理、众包众筹协议等都可以通过协议代码化,增加合作的透明度,提高履约率,降低信用风险。

区块链思维之三:共识性思维人类纷争、世界动荡、国际矛盾本质是共识的流失、撕裂和瓦解,社会文明、经济繁荣、公民幸福本质是共识的凝聚、达成和升华。今天反国际化思潮兴风作浪,中美贸易进入战争状态,实际上是主要经济体之间缺乏利益共识。

区块链网络是以共识为基石来构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共识。区块链思维从共识出发,只有共识才能开启交易、合作与社区,如果共识破裂,链也就可能分叉。比特币网络采用POW共识机制,主流的还有PoS、DPoS、PBFT等。

共识并非只有区块链才有,人类最大的智慧在于寻找共识合作,以抵御自然威胁。但是,人类达成共识的机制有很多,如中心化权威、等价交易、意识形态等等。而区块链共识达成更多地通过平等、自愿、公平的方式达成,这种共识性思维实际上包含了去中心化的自由信仰。

之所以说“共识性”,是因为共识是相对共识,而非绝对共识。人类总是在感性与理性的智慧中不停地选择,不断地分化出不同的想法和利益追求,共识也在不停地瓦解和进步。

丘吉尔借帕麦斯顿首相名言“大英帝国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形容国家关系,实际上道出了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

共识性,是最基础的共识,也是市场交易的前提。区块链经济共识性思维给予现实经济更多的指向性。互联网思维里的用户至上、用户思维,实际上是从用户的角度设计产品及服务满足用户需求,本质上是与用户需求达成共识。

在区块链世界中,先与用户达成共识,而后采用产品与服务。有点像按需生产,用户达成协议先下单然后再生产。区块链的经济共识性思维,在营销中,这是一种提前锁定用户的策略;在商业模式中,这是将用户纳入产业链之中;在管理中,让用户参与了监管环节之中。

责权分布式思维、协议代码化思维、经济共识性思维都是在原有商业思维里发展出来的,大数据思维要求大数据运算升级到代码层面,进而出现代码化思维;

平台思维中大平台管理遭遇极限挑战,构建分布式管理以实现平台战略;

共识性思维是用户思维和流量思维的前站;简约思维、极致思维和迭代思维不仅仅体现在用户界面上,在区块链的开源系统中展露无疑;

社会化思维在分布式社区做得更为彻底;

第6篇:区块链与资产管理范文

区块链的计算能力

无发钞机构、去中心化、去信任化的电子现金系统的实现,依赖于每一个参与者自身,“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区块链的精髓。每一个人手上都有一个总账,总账上记录着包括自己在内所有人的交易记录,每个人都可以指着任意一笔记录与其他人核对,保证大家账本的统一一致,人、事、物、时完全相符且客观真实,这就是共享账本。比特币的区块链网络会给勤奋记账的人以激励,在每一轮区块建立的过程中只有他记的账会被传播给大家,并让大家验证。大家对他的辛勤劳动及记账结果一致认可后,新的账目就被添加到了共享账本中去。获得记账权的人会被奖励一些比特币,于是,整个记账验证机制被称为工作量证明。

这个体现记账勤奋程度的标准被称为算力,而算力正是区块链安全的根基。由于每一个节点都需要通过不断地计算来解出一个基于前一个区块信息所产生的特解,而这个计算的过程还需要不断打包验证网络中其他节点产生的交易数据,因此整个过程就像是为获得比特币奖励而进行的验证工作。这个过程被形象地称为挖矿。工作量证明机制意味着区块链的安全来源于现实世界人们共同的劳动投入。由于每一个特解都包含了前一个区块的信息,而一个特解的产生及被网络成功验证就意味着新区块的形成,每一个新区块都叠在上一个区块之上。于是,以前形成的区块就像地表以下的岩层,越久远的埋得越深,也越不可能被触碰到或者被篡改。不可伪造、不可篡改正是区块链建立信任机制、打造价值互联网络的基础。

区块链之沉浮

在2011年5月以前,参与到比特币区块链验证当中的算力并不充裕,比特币也并未获得太多人的关注。但到2011年底,通过算力记账获得比特币的挖矿行为逐渐普及。人们开始发掘出了专业的芯片FPGA用于输出算力,能耗只有GPU挖矿的1/4,比特币开始越来越紧密地与现实资源相联通。从2012年到2013年,人们开始意识到利用ASIC硅晶芯片进行算力输出可以大幅提升挖取比特币的速度,并能比FPGA更为节能。于是,多家机构相继开始研发ASIC比特币挖矿芯片。从此,比特币挖矿以及比特币本身开始形成产业。

2013年至今,全网输出算力从2.5T飙升至1400P(1P=1000T),是原来的约56万倍。算力的规模越大、节点越分散,区块链网络就越安全,对权力与利益机构的防御能力就越强,对应的区块链应用也就越有保障。2013年底,比特币币价超越1000美元,并于11月29日下午达到最高价格1242美元,超过了一盎司黄金1241.98美元的报价。从某种意义上说,此时此刻比特币成为了真正的数字黄金。促使比特币价疯涨的推动力,除了挖矿芯片与设备研发的军备竞赛以外,最为直接的因素来自于比特币交易所这些推动对比特币进行直接投资的入口的激增。

随着币价的不断攀升,大量的交易所也相继出现。中国的OKCoin、美国的Coinbase便是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交易所。更多的交易入口也吸引了更多投机者的涌入。2013年5月,中国的OKCoin比特币交易所成立,3个月后即达到每月26亿的交易量,同年12月更是创造了单天交易量40亿的惊人数额,从而一举成为了全球最大交易所。

然而,比特币在支付领域的发展表现一般。2013年以来,相比于钱包之间的支付交易,通过交易所交易的比特币倍数常年保持在10倍以上,即每11笔交易有起码10笔源于对比特币的买卖炒作,而非针对服务或商品支付。根据Coinmap的资料显示,全球可用比特币进行线下支付的实体店仅为7709家,在中国只有北上深、港澳台和西安等地有约10家店铺支持比特币。另外,各国政策对比特币货币属性的限制,也导致了比特币作为货币基本的支付功能未能真正普及。

区块链之产业链

算力挖矿行业的出现不仅打通了区块链与现实资源之间的通道,更帮助区块链领域形成了第一条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图1)。而这一条产业链也从单纯的在比特币挖矿与交易的过程中获取财富,进化到了从区块链产业生态中去创造财富。随着区块链生态的完善和进化速度的加快,这一产业创造财富的能力也在与日俱增。

1.芯片研发与区块链计算机生产。比特币区块链安全基础的算力芯片是整个产业链的源头。芯片内部结构的研发设计由算力芯片的专业团队完成,而硅晶芯片的实际生产则是外包给台积电、三星、高通、因特尔等专业芯片代工厂进行生产,这个生产过程被称为流片。嘉楠耘智(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投资)等芯片研发团队也由于关注到了区块链领域的机会,从而设计量产了多款针对区块链领域的专用超算芯片。

在经历了比特币币价的大起大落之后,当前市场上仍具竞争力的主要超算芯片团队有中国的嘉楠耘智、比特大陆、海外的Bitfury(中国信贷 投资)和21 Inc.(高通投资)。技术与资本是决定区块链计算机行业优胜劣汰的核心因素。运作良好的区块链计算机研发与生产企业一般拥有良好的现金流,但每个行业都有寒冬期。矿企竞争目前已经逐渐进入寡头阶段,之后的竞争不仅考验团队的技术研发能力,同样也考验团队的资本运作能力。

2.矿场。所谓矿场,就是将一台封装数十至数百颗芯片单体通电运行的小型区块链计算机,进化为部署几万至几十万台区块链计算机的大型机房。为了降低能源消耗,原本仅在算力芯片的能耗比上下功夫的芯片公司,也开始对区块链计算机散热、电源传输、矿场机房布设等外延性要素进行节能提效设计。因此,在产业链前端的这三个环节上,仍由原本的芯片研发团队所主导,各家在这个领域各有所长。嘉楠耘智团队针对自己研发的芯片,提供了一套低成本高性能的环境自适应解决方案,通过对系统运作过程中热耗散的控制,以及电源传输过程中电压稳定性的智能调整,使ASIC硅晶片在集群矿场的复杂环境中实现最低能耗的最大算力输出,同时保持较低的总体拥有成本。而Bitfury则开发了针对算力芯片的浸泡式水冷系统,在沸点非常低的情况下,把硬件浸泡在液体中。一旦加热,液体就会蒸发把热量带走,然后凝结再进入池中,通过这个过程降低挖矿在冷却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3.矿池。矿池是将来自各地的算力进行汇聚,从而提高算得新区块的几率。比特币的算法规定了算力占据总网络比率越高的节点,能算得新区块的几率越大。因此,算力输出方则会选择汇集在一起,共享一个主节点通道,并最终将共同产生的收益按照一定的分配方式提前分配到各个子算力输出节点的账户中。

数据来源:区块链公开数据

当前,从各大矿池所输出的算力占比情况如图2所示,其中国内矿池输出占比高达62%,这其中占具最大份额的是比特大陆的蚁池。与其他厂商专注于芯片设计领域不同,比特大陆从很早就在比特币全产业链进行了全面布局。从比特币浏览器项目,到大规模自有算力部署,再到云算力服务,涵盖了算力挖矿行业的大部分环节,而矿池正是这一布局的终点。比特大陆旗下的蚁池一家就占据了矿池份额的1/4,这意味着每一个区块由蚁池算得的几率是1/4。也因此,每个区块所产生的比特币奖励被蚁池获取的几率也是1/4。得益于较高的矿池份额和大量的自有算力,比特大陆收获了大量的比特币收益。其余诸如BTCC、鱼池等几大国内矿池中的算力则有很大比例来源于嘉楠耘智所投入制造的区块链超级计算芯片。

因此,从矿池数据上也体现出了Bitfury、比特大陆与嘉楠耘智在比特币算力行业的先发优势。

4.云算力。在这种情况下,中小矿工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甚至为负。它们不仅要面临单体区块链计算机供不应求的状况,还要面对区块链计算机从发货到安装调试再到维护的整个复杂流程。而且,最大的成本还不止是这些,使用一般家庭、商业用电进行挖矿所消耗的高昂电费,以及产生的噪音和热量,也成为普通比特币爱好者参与算力输出的障碍。算力通过大规模集成矿场以及矿池的集中,造成对比特币区块链安全的威胁。

综合这样的市场与技术需求,云算力服务应运而生。云算力平台将矿场和矿池等基础资源打通,为个体矿工更便捷地接入比特币区块链网络提供条件。这不仅降低了矿工的准入门槛,并且由于购买云算力的用户可以自主控制算力流向,这成为解决大规模集成化矿场和矿池汇聚而造成算力集中问题的一种策略。它的出现也因此使得比特币区块链离全民分布式共享的理想又近了一步。

5.交易所。算力芯片成为现实资源导向区块链虚拟资源的入口,那么,交易所就成为这条产业链最终的出口。即将算力所获取的比特币收益,转化为现实中可用的法币,比特币产业链的循环生态由此形成。实际上,整个产业的简化逻辑似乎是:投入资金购买设备,通过设备运作获取比特币,并寄期望于比特币的溢价能够为整个产业链获取利润;将比特币换成法币之后,再次投入购买更好的设备。这样的模式其实并未跳出2013-2014年比特币大起大落时期区块链计算机行业军备竞赛的怪圈。同时,硅晶芯片从110纳米到55纳米,从28纳米再到16纳米,其蚀刻密度的提升也逐渐开始受到单位面积产热剧增、量子效应的影响,使芯片设计的门槛进一步提高。在这种大环境下,区块链的产业链也进一步延伸出了更多价值。

算力与区块链的未来

从2013-2016年,区块链计算机从CPU时代进化到GPU时代,从FPGA时代进化到ASIC时代,再到当前的ASICs时代,ASIC芯片本身尺寸越来越小。在这个过程中,矿机专用芯片提供厂商从少到多,再到如今的寡头垄断,每一次芯片的进化都带来一次行业的更新迭代。根据全网算力的历史数据预测,4年以后也就是2020年,全网算力将接近20000P,是当前1600P算力的12倍多。

区块链计算机加速的军备竞赛,使得以颠覆世界不公的财富规律为目标的比特币开始重蹈覆辙,几乎50%以上的比特币集中在不足20%的人手中。而现实世界的大多数人并不真正了解比特币。作为一种平衡,云算力解决方案的提出,使区块链的网络进化增加了一种离散的力量。它致力于让更多的人体验挖矿,让更多人通过真正成为分布式矿工,方便地获得第一份数字资产,来理解比特币和区块链,从而形成由外向内吸附的生态。持有区块链数字资产的人越多、越分散,整个产业产生裂变的可能性就越大。新近上线的算力宝平台,以真实算力对应、自由调度算力资源为切入点,得到了传统IDC上市公司的有力支持,云算力平台的建设有可能会成为新的战略级入口。

1.加速大数据行业发展。由于区块链算力的本质是让芯片自动通过特定算法,进行大量运算来保障区块链这一公开账本的安全与稳定。而大数据分析则是通过多种数据挖掘的算法组合,将元数据进行输入、筛选、重构、分类、关联并最终输出知识。因此,通过将算力芯片进行内置算法的重新设计、定制,能够实现高效快速的大数据挖掘、分析功能。而伴随着互联网时代下数据量的激增,对数据分析的计算量要求也相应增加。对海量数据的处理需求,相应地提升了对分布式技术――云计算的需求。区块链则能够与大数据的云计算需求完美契合,以当前比特币全网算力1400P为例,若对整个互联网中存储的所有数据进行一次哈希运算,仅需要不到1分钟的时间。因此,区块链算力芯片行业的发展实际上推动了大数据行业的进步。

2.未来区块链计算机――从致富工具到智能机器。区块链算力的军备竞赛,在刺激了芯片技术繁荣的同时也造成了挖矿难度的指数级增加,而期望通过简单粗暴的挖币卖币来致富的投机者们,也在比特币泡沫破裂后的冷静中被逐步淘汰。因为币价保值升值所真正需要的并非是短期的利益绑架,而是区块链的真正安全,以及区块链上进一步可被开发的应用价值,于是真正的区块链研究者与创业者们开始将区块链计算机推向了智能硬件的新生态。其中一种新的应用价值开发,就来自于高通所投资的21 Inc.。这家海外的创业公司将自己所研发的芯片及设备命名为“比特币电脑”,而非“比特币区块链计算机”,因为他们更看重比特币的“工业用途”。

21 Inc.联合创始人兼CEO Balaji Srinivasan认为,机器网络是继万维网和社交网络之后的第三个网络,在该网络中,所有的连接实际上都是机器间直接的支付行为。21 Inc.以嵌入式挖矿为理念,着眼于未来物联网的潜力,希望通过嵌入主流的消费电子设备在后台挖矿,通过无限的数字货币流来从事微交易。21 Inc.计划向市场推出嵌入式芯片,允许用户使用智能手机和其他互联网设备进行比特币挖矿。

在2015年,现实中的人和设备在嵌入软件、传感器和网络之后,实现了物物连接的状态,即物联网。而IBM认为,未来的每个设备都能进行自我管理,即设备自治。未来10年,物联网设备的数量将大幅增加,将如此多的上网设备通过中心化的方式来管理是不现实的。IBM认为,区块链技术正好能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去中心化的分布式云网络的物联网,各个设备彼此相连,解决节点信任问题。同样,中国的芯片设计研发厂商也已开始从模式识别入手,对支持人工智能技术的神经网络算法的通用芯片进行研发。由于区块链共识机制建立,实际上是基于算法的一种自动化组织架构,因此,将相似的算法逻辑应用在人工智能的交互上所实现的是人工智能的“社会规则”。未来整个物联网世界的所有智能电子设备的内部,都有可能带有一颗接入区块链网络的芯片。一旦实现了这种区块链物联网络,那么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智能之间进行交互就拥有了一种通用的语言。社会规则可编程、社会资源可自由连接,在这个基础上,自助化的电子政务、智慧家居、智慧城市、车联网、医疗物联等各个行业都将产生具有颠覆性的商业新模式。

3.区块链网络生态。算力是区块链网络的底层架构,维护着区块链网络的安全和正常运行。目前的区块链产品的架构,都是围绕从算力基础设施到数字货币网络再到区块链应用的由下至上的架构展开(图3)。

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基于算力基础设施的保障,解决了对等实体间信任的问题,区块链也因此将可能重塑除货币和物联网以外包括金融、法律、审计等众多领域的业务模式。由于受制于比特币区块链当前区块容量1MB的限制,以及平均10分钟算出一个区块的交易确认时间的限制,当前给予比特币区块链的应用仍然被限制在低频、小容量的范围内。然而,随着比特币核心协议的一次次更新迭代,最新的0.12.1协议实现了高频交易的闪电支付接口,以及能够解决区块容量问题的侧链兼容,并且进一步提升了比特币区块链的可编程智能合约属性。这一切都为比特币产业链在应用价值上的衍生翻开了全新的篇章。

区块链的进化并不是在比特世界(虚拟世界)里孤立进行的,它与原子世界(现实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对应关系。区块链网络生态另外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就是建立两个世界的映射关系。不论区块链拥有哪些核心优势,最终它要在原子世界里落地和执行,要进行实物的交割,要进行人与人之间真实的接触,社会与国家的权力执行机构并不会消失。相反,在一个透明化的体系里,他们会更加高效率、民主、廉洁地参与。区块链创业公司保全网在这种映射关系上做了一些积极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来实现存证、增信和鉴真的功能。在整个产业生态中,这实际上起到了一种管道的作用。有了这种管道,我们才能清晰地看到逐步递进的发展路径。目前,保全网已经在金融、保险、基金、财税、教育等领域有了应用案例。

4.新型区块链创新。越来越多的技术团队及金融公司开始尝试构建一个独立于比特币区块链之外的新区块链结构。比特币区块链由于其完全的分布式、公开化,是当前最为典型的公有链。公有链是指任何人都可以读取公有区块链的数据,任何人都可以在公有区块链上发送交易,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到共识过程――该过程决定什么区块被加入到链上,以及现在的状态是什么。另一种是联盟链,它的共识过程是受预先选定的多个节点控制的。它可以让每个人读取区块链数据,也可以让选定的参与者读取区块链数据,这些区块链可以被看作“半去中心化”的。最为保守或者说更接近中心化的结构是私有链。因为向私有链写入数据的权限只被一个机构所拥有,或许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公众会拥有读取数据的权限,大多数时候则只有特定的人才拥有读取数据的权限。

相比于比特币的公有链,联盟链与私有链更具优势:(1)由一个联盟或者公司运行的私有链可以很容易改变区块链规则、回滚交易、修改余额等。(2)区块链上的确认者的身份是已知的,所以不存在算力集中等导致的51%攻击问题。(3)交易费用更低。这是因为交易只需要被几个可信的、拥有非常强大的处理能力的专业节点确认,而不需要被数以万计的、处理能力有限还偶尔不稳定的节点确认。现在,这一优势很有效果,因为当前比特币公有区块链处理的一笔交易的费用将近1%,并且还有10分钟的确认时间限制。(4)节点之间的连接更好,故障可以更快地被修复,所以,可以使用区块时间更短的共识算法。(5)如果对读取区块链数据的权限作了限制,那么,就意味着私有链可以提供更好的隐私保证。当然,这些半去中心化联盟链与中心化的私有链的优势是建立在牺牲了公有链强健的安全性的基础上而获得的,并且由于共享、共担机制的缺失也使得联盟链、私有链的建设接入成本远远高于公有链。

第7篇:区块链与资产管理范文

关键词:区块链;农业大数据;技术推广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传统农业受生产特征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农产品供应和需求严重失衡。因此,需要改变、优化、升级农业的生产、销售、服务等模式,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为一种新的方式,促进农业的进一步发展。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互联网+”的行动计划,互联网开始成为许多行业发展的新视角。2018年区块链技术开始融入农业领域,“区块链+农业”的开始,为我国的农业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1-2]。

1区块链概述

提到区块链,人们第一反应是比特币,其实区块链更应该看作是比特币的一种补充实体技术。将区块链看作一种实物账,每个区块都是这个账对应的页面,每个页面都记录着交易的信息,每个人都各自记录自己的账,但需要所有人的确认这个账才能够生效。简单来说,区块链是由数据区块通过共识机制、智能合约、密码学原理等技术构成的一个可靠的数据库模型[3-6]。它的独特性能够帮助解决在农业生产、加工、运输过程中出现的信息不对称、数据不真实、网络安全等问题。

2区块链在农业领域的场景探索

目前,区块链技术应用广泛,涉及到物联网、云计算、供应链、人工智能等领域,全球主要国家都开始注重区块链技术的研发与运用。根据我国目前农业发展现状,区块链技术与农业之间可以进行以下6种结合。

2.1“农业物联网+区块链”

目前,物联网发展迅速,但由于物联网设备的快速增多,数据中心的维护、管理的成本特别高。将区块链与物联网结合在一起运用在农业上,农业数据将被物联网真实准确地采集并保存记录,从而大幅度减少大额的维护费用,并且提高了物联网的智能化与规模化。

2.2“农业大数据+区块链”

随着区块链扩大,农业大数据系统将会与之关联,而大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安全管理、数据维护等将是目前面临的难题。区块链技术可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性及不可伪造性,对于传统的数据库而言,农业大数据区块链化将是一个新的起点。

2.3“质量安全追溯+区块链”

当人们不再只考虑一日三餐的温饱问题时,饮食安全开始被大家关注。从种植到端上餐桌的过程中,消费者对生产、加工、运输中使用的农药、化肥、添加剂等难以信任,而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可以确保这一供应链中信息的真实准确性,让人们更加放心饮食的安全。

2.4“农村金融+区块链”

目前,金融行业在区块链的运用上比较成功,但农村金融在这一块却相当薄弱。例如,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请贷款时,需要银行、征信公司等机构提供相应的信用信息,但这些信息可能不完整、数据可能不准确,而区块链技术可以让信息实现公开化、篡改困难,从而减少成本。因此,在申请贷款时,银行、征信公司等机构不用提供证明,可以在区块链上直接提取信息。

2.5“农业保险+区块链”

每年都会发生农业灾害,损失惨重,农民的利益应该放在首位,但农业保险对灾损评估不准确,对灾害监测不准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定损、理赔实施困难。区块链技术与农业保险的结合将会大大提升农业保险数据的真实性及可靠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保险流程。此外,将智能合约运用到区块链中,智能合约会让农业保险赔付更加简约化、智能化,如果检测到了农业灾害的发生,理赔程序将会自动启动,从而提高赔付的效率。

2.6“供应链+区块链”

供应链中环节众多、信息数据量大,区块链技术的运用让交易信息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都公开透明,优化了整个供应链条,从而确保供应链条上的各方参与者快速发现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从而使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得到提升。运用区块链技术可以永久记录信息、避免篡改、安全性高,还可将供应链内产品流通时出现的假冒伪劣问题一次性解决。

3区块链进入农业面临的挑战

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农业的发展却十分缓慢,区块链技术的到来将会给农业发展带来很大的改变,但在区块链进入农业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

3.1技术本身还要优化在

“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趋势下,农村科技发展要实现更大的进步,所受到的限制还是很多的,其底层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制约。目前,区块链在技术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吞吐量、延迟时间、安全性等问题都亟待解决。因此,在农村科技发展和区块链相结合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突破区块链的技术限制与农业的融合,实现二者有机结合。

3.2技术进入门槛高

区块链技术较复杂,涉及到许多领域的一些前沿科技。农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弱项,目前最缺乏的就是这一方面的人才,这导致信息化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比工业落后。因此,要不断提升农村农业发展和区块链结合过程中的科技准入机制,提高门槛,让区块链在农业上的应用更加专业化。

3.3相关政策法规还不够完善

“区块链”概念最早是由中本聪于2008年提出,2015年开始在我国传播,但直到2019年2月15日《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才开始颁布实施。2019年3月3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了第一批区块链信息服务名称及备案编号,这也是首次公布备案情况。虽然区块链技术朝着规范化迈进了一步,但还需完善,在科技基础网络条件不完善的领域还存在风险,导致许多人不敢尝试引进区块链技术。

3.4应用场景还需继续拓展

在促进区块链和农村结合的过程中,需要扩展在农村的应用场景。当前,很大一部分区块链的应用场景与农业农村衔接困难。因此,应以互联网为基础,在对农村网络市场的开发建立中,不断的开发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最大程度的提升区块链的价值。

3.5相关科技人才缺乏

在农村推广区块链技术是比较困难的,需要大量专业人员积极推广。由于该技术才起步,在农业方面运用还不成熟,目前仍缺少农业区块链方面的科技推广人员,而且农村条件艰苦、待遇较低,很难吸引高学识的专业人才,所以很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新要求。

4区块链在农业发展方面应用的建议

4.1促进农村科技发展,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

大多数农民受教育水平低、观念落后、劳动质量也不高。在某些农村地区,网络设施并不完善,计算机科学方面知识还不够,还不能使用计算机来销售农产品,因而农业的发展得不到必要的技术支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大对农村科技的投资力度,增强农民对区块链的了解,用区块链新技术打造绿色安全的农产品供应链。此外,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宣传“区块链+农业”的知识和利益,尽早实现“平台+基地+农户”模式,从而达到“互利共赢”新局面。

4.2增加农业发展的各种投入

现代农业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农民的人工劳作,还需要动员社会一切力量,逐步建立对政府、企业、农民和信贷的多元化投资。政府应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金参与现代农业的发展,鼓励个人投资,大学和科研机构可以对技术进行投资。财政部门应当制定支持现代农业的具体措施,解决现代农业的运行和发展所需的资金[7]。

4.3完善“互联网+农业”的利益机制

在现代农业管理过程中,应加快完善利益调节机制,探索龙头企业,使基地和农民之间形成利益共享,运用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方式来确保农民的利益。建立以政府为支持、市场为导向、技术供求互动、农业科教一体化、科技与产业之间相结合的模式,形成产业化和技术创新的新型农业。

4.4重视“区块链+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区块链技术的运用需要大量的财政支持,需要运用先进技术,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网络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需要促进农业与互联网的紧密结合,增强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此外,应运用区块链新技术建立示范园区,起到一定的示范带头作用,让更多的人看到区块链技术的好处,从而加入其中,让农业得到更好发展[8]。

4.5重视对专业人才的培训

第8篇:区块链与资产管理范文

关键词:区块链;互联网金融;信用机制;风险控制

一、引言

2012年开始,在经济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催化下,社会爆发了对互联网金融的讨论热度,电商巨头、行业龙头依靠其自身优势和新型的商业模式,开始将其业务范围伸向传统金融领域,产生了诸多以互联网信息为基础的金融服务形式,由此给互联网金融行业产生并带来越来越多的影响。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由阿里巴巴发展起来的支付宝、余额宝等,依托阿里巴巴旗下淘宝的巨大客户资源和互联网技术优势,余额宝的合作方天弘基金取得了爆炸性的增长,资金每月以100亿元的量积累,不到半年,天弘基金由不见经传的普通基金公司成为行业内的一匹黑马,而且余额宝也为大众带来了更好的便捷服务和资金收益的提升,可以说极大的促进了传统金融业务的发展。毫无疑问,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是一种极为颠覆的新型模式,加之大众对其参与度的高涨,互联网金融短短几年就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由于互联网金融构建于互联网和金融两大基础,其所隐含的各种风险问题随着其发展也逐渐显示出来,如技术风险、网络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可以说互联网金融行业地飞速发展也是行业内各种潜在风险爆发的过程。表1展示了几个比较有名的行业失败案例,可以对互联网金融发展失败的原因有一个更好的了解。通过对上述案例的总结和其他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经验可以看出,各种潜在风险都会成为致命伤,如果企业能很好的解决问题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无论是互联网技术人员还是金融行业专家都在积极寻找各种方法来解决互联网金融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潜在问题。尽管互联网金融中有众多创意的解决方法,但金融依旧面临一些关键问题未能很好的解决,如信用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等。互联网金融时代下,互联网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以互联网底层技术解决行业问题逐渐成为研究者的新突破点,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正是在上述背景下产生和不断发展的。

二、区块链概念与特征

区块链的起源与比特币概念及“挖矿”的盛行分不开。随着互联网中比特币的“挖掘”和相连,比特币区块之间产生的一种链式结构,就是区块链,可以说区块链实质上是通过自身分布式节点进行网络数据的操作,摆脱目前对中心服务器的依赖,这样的结果都是记录在一个类似于云的系统上。由于互联网网络的公共属性,区块链技术使众人可以在同一账本中进行操作,而后账本信息会传递给系统内所有人,就是众人共同维护同一个账本,这属于典型的分布式共享记账方法的应用。因此区块链中所有的记账者可以不需要对彼此有认知,也不需要进行信用评判,只需要通过共同的开放且不可篡改的系统达到资金和信息安全等目的,这极有利于完善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共享机制建设,从而更好的解决金融信息和信用等问题。根据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程度大致可以分为:公有链、私有链和联盟链三种。公有链的去中心化最彻底,可以说是未来行业最佳的实现方式,在这种区块链中,全体机构和人员共享所有信息,完全开放;相对于公有链的全体开放,私有链则较为封闭,某些控制权可能会掌握在机构或人员手中,可以说其专属性是比较强的,去中心化程度较差,主要是为一些特殊的金融交易进行操作的区块;介于两者之间的就是联盟链,其去中心化程度也较彻底,只是区块参与人员有数量限制。区块链具有众多特征,其中最主要的四点是:第一,集体维护,由于系统的公开性,所有参与者都可以承担维护人员的角色;第二,数据库可靠,系统的公开数据都是众多参与者确定后的,且由于互联网参与者极多,不会有人控制网络中过半的节点,篡改可能性极低,数据安全十分有保证;第三,无中心,区块链使参与者地位均等,系统无管理中心,参与者的任一离开对整个系统无影响;第四,去信任,由于公开性和无中心,参与者和数据交换都不需要监管,加之集体维护的结果使欺骗无处存身。此外,运用到互联网金融方面的区块链技术还将展现如下特点:首先,区块链的存在将会极大提高交易的便捷程度,可以很好的降低交易的成本,商业交易的最佳实现方式由此开始,边际成本将会为零;其次,互联网金融的交易关系将由安全有效的计算机程序得以保持稳定;再次,商业交易将成为代码的沟通交流,具有编程功能的数字货币将成为交易的媒介;最后,区块链技术下,有关金融资产都可以虚拟化并且实现数字锚定,从而在编程的自我控制下进行自动操作,无需交易者实时对其进行监控和操作。

三、区块链对互联网金融的影响

(一)区块链对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影响

区块链技术对于从事互联网金融的机构而言,绝对是前所未有的技术革新,对各从事互联网金融的企业而言,区块链给当前行业发展的难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途径,因此多数有影响力的互联网金融机构都在努力进行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整体来看,区块链对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影响主要有:第一,可以有效的减少从事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各种限制。由于区块链技术公开、透明、安全的特点,使很多机构可以更好的进入行业,减少了诸多为风险控制而进行的资金或技术限制等。第二,相较于传统的金融交易过程,区块链技术使很多商业运作的过程简化,省略了诸多后续操作,诸如清算、审计等,极大的节省了互联网金融机构的时间、人力等成本。第三,互联网金融机构在区块链技术的支撑下,可以更好的进行有关商业模式的创新,囿于以往中心控制模式的特点,很多具有创意的商业模式难以实行,如对于“物联万物”的创新发展,区块链将促进其更好的实现和发展,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更好地连接不同物联网设备的支付维护等任务,也可以更方便物联网设备生产商和互联网金融机构在该领域的合作,从而降低有关合作的成本与障碍等。第四,三种不同的区块链类型为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了灵活的技术构架,按机构对于不同的金融交易需求以及客户的不同,可以方便的选择技术层级,而且各类型的区块链具有相似的技术构架,从而更好的进行转换升级等。第五,区块链技术所独有的特点使协作成为发挥技术优势的。基于程序源代码的可获得和参与者的权限开放,协作成为区块链技术所应有的新型商业关系,不同机构和不同人员为了更好的实现高效率、高安全和高顺畅的交易,协作成为最好的选择。第六,区块链技术有助于金融机构之间信息和资产价值的共享,区块链技术能很好的减少信息不对称,从而成为互联网金融机构实现交易信息共享的有利工具,同时减少信息不对称后,在共同的监控下,资产价值也可以更好的实现有利配置,降低异常的金融交易发生频率,维护金融资产的价值稳定,从而减少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交易风险。

(二)区块链对信用机制的影响

对于金融行业而言,其本质就是对信用的评估和控制,而互联网金融更是对信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对信用机制的建立同样是互联网金融最核心的问题。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信用构建的基础在于信用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信用准确的程度很大部分取决于互联网金融机构对数据的积累和理解,信用数据已然成为互联网金融企业竞争的核心力量。但传统的信用数据获取仅限定于特定的征信企业,但这些企业的所获得的信用数据因为与其自身利益紧密相关,往往无法有效快捷地分享给互联网金融机构,而互联网金融机构又因为无法获取有关征信的资质,所以缺乏其客户发展所需要的真实有效数据。如果共享信用数据会影响征信企业自身的利益,但无共享又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影响,因此需要找到一种方法,既能顾及征信企业的利益,又可使其他企业获取所需要的数据,成为业界共有的认识。正是在这样的需求下,区块链的产生极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并改变了互联网金融的信用机制构建,也能很好缓解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风险问题。首先,为了防范不良客户,减少风险,互联网金融最应该分享的是黑名单信用机制,尽管目前已有互联网金融机构之间在积极布局有关黑名单分享机制,如“陆金所”与我国十多家互联网金融机构构建了信贷黑名单的共享联盟,但这些布局都是基于传统方式的数据共享方式。而传统型的数据共享方式存在以下问题:信用数据往往存在一个中心管理机构,很可能造成数据的被盗和篡改;系统复杂,共享机制发挥作用过程繁琐;共享系统存在时长和数据量的拖累问题,维护起来比较复杂,容易出错;数据收集和更新速度慢,影响利用。以上问题的存在都将严重影响黑名单信用机制作用的发挥。区块链技术则能较好解决这些传统数据共享机制的问题,利用区块链技术建构黑名单信用系统的总体布局(见图1)。首先,各参与者商定出共同的黑名单登记规则,然后在规则之下进行信用数据的有偿分享,之后利用区块链技术对黑名单信用数据存储并加密,最后即是参与者对信用数据的有偿使用。区块链黑名单信用机制呈现如下特点:保密性。信用数据统一加密上传到系统中,这样即可保证所提交数据的安全性,也能减少篡改的可能性。同时在后续数据使用时,使用者根据分配的ID身份,登陆验证,从而使用数据;交易的唯一性与不可逆。区块链技术可以很好的确保使用者能被追查,且查询过程不可逆,保证了对查询记录可能的更改;提交数据和使用数据的等价匹配。参与者对所提交的数据付出了一定的成本,为此,当其将所拥有的信用数据共享后,可以适当的获得相等量的其他信用数据的使用,保证公平性;使用积分和现金付费两种方式的系统使用权限。参与者要想获得信用数据的查询,要么使用提交数据所得积分,要么付费进行查询。在区块链技术的支撑下,黑名单的提交登记过程,具体可以参照流程,如图2所示在黑名单信用机制构架建立后,还需设定具体的规则。首先,共享数据的提交方面,某企业其提交的数据越新,则有关黑名单的信用质量更好,效用越好,其可获得积分也越高;其次,在数据查询方面,基于有偿原则,企业对数据的查询越多,扣除积分或者交纳使用金越多;最后后续数据更新方面,及时对所提交的数据进行不同时间段的维护的,所获得的积分也不一样。通过区块链技术所构建的黑名单信用机制,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数据分享系统的问题。去中心化和分布式存储使所收集的数据安全性得到提高,减少了篡改的风险或者盗窃的机会,同时信用数据因为采用区块链技术,各节点可以同步更新和查询,所以数据共享及时、有效。此外,数据的使用要求ID访问验证,就只有经过系统允许的参与者才能访问数据库并使用数据。其次,通过建立黑名单信用机制解决风险问题后,互联网金融需要构建更为有用的白名单信用机制,互联网金融需要发展,不仅只是单向的解决信用风险,而且还需要秉持创立企业的初衷———获得利润,而构建白名单信用机制,则能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客户资源和合作者等,基于以上互联网金融经营发展的出发点而言,白名单信用机制更具有现实意义。国家同样意识到了这点,所以我国有关机构也制定了互联网金融机构信用评级和认证的国家标准,为互联网金融行业设定白名单标准,从而更好的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但白名单机制也存在一些问题:白名单的评定依赖于第三方,或需要其他无关利益者参与,但都无法很好的保证白名单的可靠性。同样,这一弊端的解决也可以依赖区块链技术的使用,在该技术支撑下,互联网金融机构不仅能成为白名单信用机制的参与者,也可以更好的成为监督维护者。且由于行业众多参与者的监督,白名单信用机制也更加可靠和安全。区块链白名单信用系统的构建,最基础的一点是无管理中心,信息同样属于分布式存储,这样各机构参与者都能得到比较透明可靠的信用资料。在得到信用数据的可用性后,所有系统参与者都可通过其上传的有关白名单信用资料获取一定的积分奖励,其用途类似于黑名单信用系统中的积分,即可获得后续使用信用数据的资格。白名单信用机制的构建完成后,信用数据查询依靠区块链技术能做到点到点及时使用,此外,新信息数据的上传者还可以通过身份认证等限制其所传信息的使用者范围。区块链白名单信用系统的构建可以说类似于黑名单信用机制的构建,两者不一样的规则在:白名单目的是为了寻找好的投资客户,帮助互联网金融机构更好的获利发展,黑名单存在的意义则是为了规避有风险的客户,减少互联网金融机构可能发生的信用风险带来的问题。

(三)区块链对风险控制的影响

金融行业的兴起和发展本质上是对风险的合理利用,风险与收益往往都是并存的,高收益也可能意味着高风险,所以不论是传统金融行业还是互联网金融行业,都需要在为了获取高收益的同时控制由此伴随的高风险。传统金融行业,由于发展历史久远,且经历过多次危机事件,已经构建了很好的相关风险控制流程,如图3所示。但是,互联网金融未经历太久的成长和发展,其风险控制难度大且也缺乏相关经验,因此如何更好地解决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问题成了一大难题。而风险控制又面临着潜在收益的追求与资金安全性间冲突,区块链技术的产生刚好可以实现对这一问题的最佳解决。区块链技术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风险控制主要基于上述信用机制的构建。利用信用机制,可以将客户进行准确划分,白名单上的优先级客户、未入信用机制的潜在客户、黑名单上的规避客户。对于优先级客户,可以大力展金融服务,因为其有着良好的信用,能较好的保证收益;对于黑名单上的风险客户,互联网金融企业应该减少接触,甚至不与之有任何关联,信用的缺失使这些客户的风险比收益更大;对于未入信用机制的潜在客户,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共享各家机构对这些客户的生活习惯和日常收支记录及借贷情况等,从而判断这些潜在客户的价值和风险,选择较好的客户展开有限度的合作和服务。通过对不同客户采用不同策略,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有效地控制风险。另外,区块链技术还可以很好的对金融交易的诈骗行为进行防范。利用区块链独有的分布式加密手段和数据的不可篡改,保证交易信息的安全,同时,在区块链的协助下,所有交易过程都可以实现代码自动化,减少人为的干预,降低人工操作的失误风险。此外,由于分布式交易具有不可逆和可追溯性,互联网金融交易的过程和结果都可以进行唯一性认定,从而减少了重复和伪造的诈骗可能性。目前采用区块链技术进行防诈骗行为做的较好的是Everledger公司对钻石骗保的防范应用,运用钻石从生产到销售再到客户购买都进行唯一的编号,并且这些数据都保存在不可更改的、永续的数据库系统中,且记录的所有信息都与时间相对应。

四、区块链技术未来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可应用场景

从区块链的技术特点可以看到,基于其优秀的去中心化及高安全性等特点,其未来在金融领域将会产生很多新型的应用场景。尽管目前互联网金融尚未显现出许多比较特别的新型场景模式,但是金融界已经对未来区块链可应用的场景进行了很好的预估,且有些企业已经着手进行技术开发和投入。从目前行业的有关认知和预测可以判断,未来互联网金融可能出现以下应用场景,如表2所示:五、区块链为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的机遇与挑战区块链技术方兴未艾,互联网技术大国也都在积极进行有关的研究,我国很多企业也开始进行相关技术研究和使用的尝试,且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区块链的应用有很好的契机:首先,互联网在我国发展迅速,且很多方面都已接入互联网,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信息,而这些数据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很好的与区块技术进行连接,这样各行业都将很好的进入互联网,从而为互联网金融共享有关信用信息提供极大的便利和客户资源。其次,区块链技术的产生会极大的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对信用机制的建立,进而为我国商业环境的发展变好贡献更好的信用体系,使社会交易具有更低的成本。再次,区块链可以减少我国各地区金融体系因差异所造成的各种时空矛盾等,做到诸如实时结账、实时划账,实时监控等。最后,区块链技术对于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最重要的机遇是: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可以借助这一波浪潮,积极将其运用在金融交易中,增强区块链互联网金融的话语权,从而提高我国金融市场在全世界的地位。在面临机遇的同时,我国区块链在互联网金融中的运用也还有很多挑战需要面对。首先,区块链技术方面。目前该技术还处于初期阶段,实际运用跟传统方法还有很大的差距,同时,区块链技术是比较复杂的高综合技术,包含了诸如密码学、信息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跨领域的技术,研究投入巨大,难度也很大,这些都制约着其在互联网金融中的进一步发展。其次,实际运用方面,互联网金融尚未得到充分发展,很多领域都还没有发掘,当前仅在比特币的开发和互联网支付上有所发展,应用场景的不足导致缺少相应的客户量和信息数据,限制了区块链技术在实际中的运用。最后,政策方面。区块链的去中心特性使国家的监管角色丢失,对目前的金融监管模式有很大的冲击,且比特币等会影响国家货币体系的稳定,因此国家在这方面并未积极予以支持。尽管困难重重,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制度的完善及区块链技术的成熟,我国必然会积极支持该技术的广泛运用,认识到其对未来互联网金融的重要意义及在其他领域的潜在优势。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区块链技术不仅会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大放光彩,也会在其他诸如教育、医疗、设备制造等行业展现其存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郭永珍:《区块链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塑与挑战分析》,《商业经济研究》2017年第2期。

[2]乔海曙、谢姗珊:《区块链驱动金融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分析》,《新金融》2017年第1期。

[3]李政道、任晓聪:《区块链对互联网金融的影响探析及未来展望》,《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年第10期。

[4]康双勇:《区块链技术与互联网金融》,《保密科学技术》2016年第9期。

[5]赵亮、程静、范斌:《区块链是“互联网+金融”的战略性机遇》,《银行家》2016年第7期。

[6]于佳卉、陈旭东:《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与融资约束研究》,《财会通讯》2015年第8期。

第9篇:区块链与资产管理范文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9-055-02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比特币的产生和广泛使用,作为比特币底层技术的区块链以其高效、安全和透明的优势逐渐成为金融科技发展的前沿和热点。

随着区块链的不断发展,其也吸引了保险业的关注。在2016年7月的《机会还是威胁―区块链在保险业中的发展》报告中,麦肯锡定义区块链为“通过运用共识机制来检查事物的有效性和真实性的分布式寄存器,其过程并不需要中央处理器进行数据记录和协调。”在国内,各家保险公司也纷纷参与到区块链的研究中,阳光保险于2016年3月推出“阳光贝”积分,同年7月推出具备区块链特性的微信保险卡单。

在区块链对保险业的影响方面,Mainelli(2015)提出,新兴的举措和创新战略对保险公司改进个人定价方案、提高盈利能力和保留客户有着重大意义。英国首席科学顾问报告(Walport,2016)中指出,预防欺诈行为仍然是当前保险行业的首要任务。Kosba A, Miller A, Shi E, et al. Hawk认为,通过运用区块链技术简化付款和索赔处理流程,可以减少欺诈性索赔的风险。Martin Stellnberger(2016)认为,保险行业当前存在的不道德的营销手段和不透明的定价模式损害了保险业的声誉,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重新塑造保险业的保险模式。王和(2016)认为,区块链中的去中心化将使得保险公司的角色从传统的风险直接吸收者和处理者转变为风险管理顾问和风险资金池的管理者。

而在区块链潜在的风险方面,Henk和Bell(2017)提出:“公司必须考虑采用区块链后带来的潜在效率增益和潜在风险。将这种网络设施到公众或半公众的网络中,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可能会造成重大障碍。”德勤(2017)调查发现,缺乏技术标准是当前尚不成熟的区块链所遇到的主要障碍。Mark Crawford(2017)则认为,监管治理问题将是保险业采用这项技术必须面对的最大障碍。对于区块链的监管,可能需要新的法律和协议,而这些则需要数年的探索才能得出。李赫(2016)认为,保险区块链面临着客户信息泄露风险和数据泄露风险,此外,区块链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在实践中存在着技术风险、业务管理风险、智能合约风险和法律风险。赵岳(2016)认为,随着保险业的发展,行业内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区块链,如何整合各种区块链并确定行业标准是监管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保险业各家企业对区块链开展了如火如荼的实践和研究时,保险监管方却对区块链的监管却毫无动作。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根据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其必然会经历一个“创造性破坏”的阶段。在实际发展中,基于区块链所创造的比特币在发展中出现过很多意外事故,区块链自身存在很多安全风险。基于此,本文根据区块链自身的特点以及当前在保险业中的运用情况,对国内的区块链监管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区块链技术在保险业中的运用现状

(一)区块链概念与工作原理

根据麦肯锡对区块链的定义,区块链是指通过运用共识机制来检查事物的有效性和真实性的分布式寄存器,其过程并不需要中央处理器进行数据记录和协调。通俗地来说,其利用密码的方式将交易产生的数据进行编码形成新的数据块,其数据块不仅包含该交易自身,同时还会包含其他交易数据的信息。

如图1所示,交易信息Tx1,Tx2,Tx3,Tx4,Tx5,Tx6,Tx7,Tx8经过区块链中的编码,转换成默克尔树中的根1和根2,再组合形成一个区块。各个信息按照时间轴顺序编码,因而前后的区块往往是前后相继。各个区块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联接而成的链条即为区块链。与传统的保险公司将数据存储在中心保险系统不同的是,区块链的信息是记录在各个系统的终端设备中,即各个节点上。

(二)保险业内区块链运用现状

自2016年后,国内各家保险企业纷纷开展对区块链的实践:中国平安于2016年4月加入区块链国际联盟组织R3,同年8月成立金融科技部门;阳光保险于2016年3月推出“阳光贝”积分,同年7月推出具备区块链特性的微信保险卡单;易安保险、慕尼黑再保险于2016年7月成立“区块链保险实验室”,共同探索区块链技术在保险领域的应用前景;众安保险于2016年11月成立众安科技,发起上海区块链企业发展联盟。

从上述各企业的具体实践情况来看,保险业参与区块链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第一种是在保险公司内部成立区块链研究部门;第二是成立科技子公司,使其可以独立法人的身份对区块链进行探索;第三是直接将区块链进行小范围的运用,从实践中摸索;第四种是联合其他机构一起建立一个新的区块链研究所,共同研究。

以上四?N区块链的实践情况中,目前可以观测到的保险公司对区块链技术进行运用的只有阳光保险,而其他在区块链方面的研究则是尚处于实验室之中,并未真正在现实实践中施行。与国外的比特币、莱特币等方面相比,国内在区块链方面的实践处于较为谨慎的状态。

阳光保险目前在区块链运用上主要为积分互送和保险卡单方面的设计。在积分互送中,用户可以以“发红包”的形式将积分个人积累的积分向他人转赠。而在微信保险卡单中,只需在微信端输入被保人和航班信息,就能立即获得保障,赠送者也可以随时随地在微信端发红包将航空意外险赠送给他人,免去了繁琐的操作和时间成本。从阳光保险当前的区块链应用上,可以发现:首先,区块链在保险业的运用有利于缩短保险投保、索赔和理赔的流程,减轻投保人和保险人的负担,节约时间;其次,区块链的应用有利于减少保险欺诈,缩短投保人和保险人之间的信息不平等;最后,区块链的运用在灵活保单转让上有着巨大的优势,省去了保险人繁琐的确认流程。

从各家保险公司的研究报告中,也可以看出,在可预见的未来里,区块链还将涉及到保险理赔、承保履约等各方面。保险公司也可引入客户的个人数据,以更低的成本设计出更个性化、更符合公众需求的保险产品。

(三)国内区块链运用可能存在的问题

首先,调查追踪难。区块链的设计具有高度的保密性、匿名性和去中心化等特点,除去设计者外,别人很难介入其中对信息进行解析。监管者若想追踪交易链条并寻找相应密匙来破解,有着一定的难度。这便为保险公司提供了一定的监管空白区。

其次,风险管控难。由于区块链交易发生即清算,风险传播速度将大大快于以前。当区块链系统出现巨大风险时如何迅速做到风险隔离保护投保者是个较大的难题,这也需要监管者设计出一定的安全隔离方案。

最后,个人隐私保护问题。区块链在去中心化的同时,也将投保者(交易者)的信息附带编入了其他服务器和其他交易信息区块中,倘若编码方式和密匙失窃,大量投保者信息也将随之流出,易造成个人隐私权侵害。

综合以上种种,可以发现,区块链带来保险业变革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如何把控风险,如何监控风险,是监管机构接下来亟待解决的难题。

三、关于区块链的监管建议

(一)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

目前国内对于区块链的相关法律法规尚存空白,对于区块链的概念、区块链使用者的资质等方面缺少规定和限制。因此,国内需要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平台的提供者、平台的使用者和平台本身实施监管。此外,还应出台区块链的行业标准,争取在各家公司各类型区块链泛滥之前确定其基本的行业标准,从而为后期的整合提供基础。法律中还应要求保险公司运用区块链之前将区块链的编码方式和密匙在监管机构内部进行备份,从而避免后期追踪时的不利。

(二)采用包容性监管的沙盒机制

沙盒机制是指将其比作是在一个非人工干预环境下让业务创新发展壮大,待初具规模以后再逐步介入监管的一种过渡性机制。区块链作为一种新生事物,需要外界提供一定的环境予以成长。其成长过程中定然会出现一定的错误,通过“沙盒机制”,既可以筛选出条件成熟的区块链业务,也可以帮助监管者更好地建立区块链监管制度,实现监管与保险业务的共同创新。

(三)控制好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节奏

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性会最终抹去中心的存在。从保险业来说,区块链使得每个人成为全区块的一个节点,而系统对于其个人信息的记录亦会帮助了解其个人的风险状况、确认其保费的定价。在这过程中,保险公司的保费定价功能会慢慢退化,其资产管理功能会慢慢占据一个重要地位。但是,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会有个渐进过程。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保险机构与区块链平台的差别与界限会变得越来越模糊化。但作为监管者而言,需要控制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节奏,使其始终能够控制对整个系统的监管,而不会因为行业技术领先于监管技术而导致监管能力不足。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