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区块链技术范文

区块链技术精选(九篇)

区块链技术

第1篇:区块链技术范文

区块链的计算能力

无发钞机构、去中心化、去信任化的电子现金系统的实现,依赖于每一个参与者自身,“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区块链的精髓。每一个人手上都有一个总账,总账上记录着包括自己在内所有人的交易记录,每个人都可以指着任意一笔记录与其他人核对,保证大家账本的统一一致,人、事、物、时完全相符且客观真实,这就是共享账本。比特币的区块链网络会给勤奋记账的人以激励,在每一轮区块建立的过程中只有他记的账会被传播给大家,并让大家验证。大家对他的辛勤劳动及记账结果一致认可后,新的账目就被添加到了共享账本中去。获得记账权的人会被奖励一些比特币,于是,整个记账验证机制被称为工作量证明。

这个体现记账勤奋程度的标准被称为算力,而算力正是区块链安全的根基。由于每一个节点都需要通过不断地计算来解出一个基于前一个区块信息所产生的特解,而这个计算的过程还需要不断打包验证网络中其他节点产生的交易数据,因此整个过程就像是为获得比特币奖励而进行的验证工作。这个过程被形象地称为挖矿。工作量证明机制意味着区块链的安全来源于现实世界人们共同的劳动投入。由于每一个特解都包含了前一个区块的信息,而一个特解的产生及被网络成功验证就意味着新区块的形成,每一个新区块都叠在上一个区块之上。于是,以前形成的区块就像地表以下的岩层,越久远的埋得越深,也越不可能被触碰到或者被篡改。不可伪造、不可篡改正是区块链建立信任机制、打造价值互联网络的基础。

区块链之沉浮

在2011年5月以前,参与到比特币区块链验证当中的算力并不充裕,比特币也并未获得太多人的关注。但到2011年底,通过算力记账获得比特币的挖矿行为逐渐普及。人们开始发掘出了专业的芯片FPGA用于输出算力,能耗只有GPU挖矿的1/4,比特币开始越来越紧密地与现实资源相联通。从2012年到2013年,人们开始意识到利用ASIC硅晶芯片进行算力输出可以大幅提升挖取比特币的速度,并能比FPGA更为节能。于是,多家机构相继开始研发ASIC比特币挖矿芯片。从此,比特币挖矿以及比特币本身开始形成产业。

2013年至今,全网输出算力从2.5T飙升至1400P(1P=1000T),是原来的约56万倍。算力的规模越大、节点越分散,区块链网络就越安全,对权力与利益机构的防御能力就越强,对应的区块链应用也就越有保障。2013年底,比特币币价超越1000美元,并于11月29日下午达到最高价格1242美元,超过了一盎司黄金1241.98美元的报价。从某种意义上说,此时此刻比特币成为了真正的数字黄金。促使比特币价疯涨的推动力,除了挖矿芯片与设备研发的军备竞赛以外,最为直接的因素来自于比特币交易所这些推动对比特币进行直接投资的入口的激增。

随着币价的不断攀升,大量的交易所也相继出现。中国的OKCoin、美国的Coinbase便是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交易所。更多的交易入口也吸引了更多投机者的涌入。2013年5月,中国的OKCoin比特币交易所成立,3个月后即达到每月26亿的交易量,同年12月更是创造了单天交易量40亿的惊人数额,从而一举成为了全球最大交易所。

然而,比特币在支付领域的发展表现一般。2013年以来,相比于钱包之间的支付交易,通过交易所交易的比特币倍数常年保持在10倍以上,即每11笔交易有起码10笔源于对比特币的买卖炒作,而非针对服务或商品支付。根据Coinmap的资料显示,全球可用比特币进行线下支付的实体店仅为7709家,在中国只有北上深、港澳台和西安等地有约10家店铺支持比特币。另外,各国政策对比特币货币属性的限制,也导致了比特币作为货币基本的支付功能未能真正普及。

区块链之产业链

算力挖矿行业的出现不仅打通了区块链与现实资源之间的通道,更帮助区块链领域形成了第一条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图1)。而这一条产业链也从单纯的在比特币挖矿与交易的过程中获取财富,进化到了从区块链产业生态中去创造财富。随着区块链生态的完善和进化速度的加快,这一产业创造财富的能力也在与日俱增。

1.芯片研发与区块链计算机生产。比特币区块链安全基础的算力芯片是整个产业链的源头。芯片内部结构的研发设计由算力芯片的专业团队完成,而硅晶芯片的实际生产则是外包给台积电、三星、高通、因特尔等专业芯片代工厂进行生产,这个生产过程被称为流片。嘉楠耘智(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投资)等芯片研发团队也由于关注到了区块链领域的机会,从而设计量产了多款针对区块链领域的专用超算芯片。

在经历了比特币币价的大起大落之后,当前市场上仍具竞争力的主要超算芯片团队有中国的嘉楠耘智、比特大陆、海外的Bitfury(中国信贷 投资)和21 Inc.(高通投资)。技术与资本是决定区块链计算机行业优胜劣汰的核心因素。运作良好的区块链计算机研发与生产企业一般拥有良好的现金流,但每个行业都有寒冬期。矿企竞争目前已经逐渐进入寡头阶段,之后的竞争不仅考验团队的技术研发能力,同样也考验团队的资本运作能力。

2.矿场。所谓矿场,就是将一台封装数十至数百颗芯片单体通电运行的小型区块链计算机,进化为部署几万至几十万台区块链计算机的大型机房。为了降低能源消耗,原本仅在算力芯片的能耗比上下功夫的芯片公司,也开始对区块链计算机散热、电源传输、矿场机房布设等外延性要素进行节能提效设计。因此,在产业链前端的这三个环节上,仍由原本的芯片研发团队所主导,各家在这个领域各有所长。嘉楠耘智团队针对自己研发的芯片,提供了一套低成本高性能的环境自适应解决方案,通过对系统运作过程中热耗散的控制,以及电源传输过程中电压稳定性的智能调整,使ASIC硅晶片在集群矿场的复杂环境中实现最低能耗的最大算力输出,同时保持较低的总体拥有成本。而Bitfury则开发了针对算力芯片的浸泡式水冷系统,在沸点非常低的情况下,把硬件浸泡在液体中。一旦加热,液体就会蒸发把热量带走,然后凝结再进入池中,通过这个过程降低挖矿在冷却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3.矿池。矿池是将来自各地的算力进行汇聚,从而提高算得新区块的几率。比特币的算法规定了算力占据总网络比率越高的节点,能算得新区块的几率越大。因此,算力输出方则会选择汇集在一起,共享一个主节点通道,并最终将共同产生的收益按照一定的分配方式提前分配到各个子算力输出节点的账户中。

数据来源:区块链公开数据

当前,从各大矿池所输出的算力占比情况如图2所示,其中国内矿池输出占比高达62%,这其中占具最大份额的是比特大陆的蚁池。与其他厂商专注于芯片设计领域不同,比特大陆从很早就在比特币全产业链进行了全面布局。从比特币浏览器项目,到大规模自有算力部署,再到云算力服务,涵盖了算力挖矿行业的大部分环节,而矿池正是这一布局的终点。比特大陆旗下的蚁池一家就占据了矿池份额的1/4,这意味着每一个区块由蚁池算得的几率是1/4。也因此,每个区块所产生的比特币奖励被蚁池获取的几率也是1/4。得益于较高的矿池份额和大量的自有算力,比特大陆收获了大量的比特币收益。其余诸如BTCC、鱼池等几大国内矿池中的算力则有很大比例来源于嘉楠耘智所投入制造的区块链超级计算芯片。

因此,从矿池数据上也体现出了Bitfury、比特大陆与嘉楠耘智在比特币算力行业的先发优势。

4.云算力。在这种情况下,中小矿工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甚至为负。它们不仅要面临单体区块链计算机供不应求的状况,还要面对区块链计算机从发货到安装调试再到维护的整个复杂流程。而且,最大的成本还不止是这些,使用一般家庭、商业用电进行挖矿所消耗的高昂电费,以及产生的噪音和热量,也成为普通比特币爱好者参与算力输出的障碍。算力通过大规模集成矿场以及矿池的集中,造成对比特币区块链安全的威胁。

综合这样的市场与技术需求,云算力服务应运而生。云算力平台将矿场和矿池等基础资源打通,为个体矿工更便捷地接入比特币区块链网络提供条件。这不仅降低了矿工的准入门槛,并且由于购买云算力的用户可以自主控制算力流向,这成为解决大规模集成化矿场和矿池汇聚而造成算力集中问题的一种策略。它的出现也因此使得比特币区块链离全民分布式共享的理想又近了一步。

5.交易所。算力芯片成为现实资源导向区块链虚拟资源的入口,那么,交易所就成为这条产业链最终的出口。即将算力所获取的比特币收益,转化为现实中可用的法币,比特币产业链的循环生态由此形成。实际上,整个产业的简化逻辑似乎是:投入资金购买设备,通过设备运作获取比特币,并寄期望于比特币的溢价能够为整个产业链获取利润;将比特币换成法币之后,再次投入购买更好的设备。这样的模式其实并未跳出2013-2014年比特币大起大落时期区块链计算机行业军备竞赛的怪圈。同时,硅晶芯片从110纳米到55纳米,从28纳米再到16纳米,其蚀刻密度的提升也逐渐开始受到单位面积产热剧增、量子效应的影响,使芯片设计的门槛进一步提高。在这种大环境下,区块链的产业链也进一步延伸出了更多价值。

算力与区块链的未来

从2013-2016年,区块链计算机从CPU时代进化到GPU时代,从FPGA时代进化到ASIC时代,再到当前的ASICs时代,ASIC芯片本身尺寸越来越小。在这个过程中,矿机专用芯片提供厂商从少到多,再到如今的寡头垄断,每一次芯片的进化都带来一次行业的更新迭代。根据全网算力的历史数据预测,4年以后也就是2020年,全网算力将接近20000P,是当前1600P算力的12倍多。

区块链计算机加速的军备竞赛,使得以颠覆世界不公的财富规律为目标的比特币开始重蹈覆辙,几乎50%以上的比特币集中在不足20%的人手中。而现实世界的大多数人并不真正了解比特币。作为一种平衡,云算力解决方案的提出,使区块链的网络进化增加了一种离散的力量。它致力于让更多的人体验挖矿,让更多人通过真正成为分布式矿工,方便地获得第一份数字资产,来理解比特币和区块链,从而形成由外向内吸附的生态。持有区块链数字资产的人越多、越分散,整个产业产生裂变的可能性就越大。新近上线的算力宝平台,以真实算力对应、自由调度算力资源为切入点,得到了传统IDC上市公司的有力支持,云算力平台的建设有可能会成为新的战略级入口。

1.加速大数据行业发展。由于区块链算力的本质是让芯片自动通过特定算法,进行大量运算来保障区块链这一公开账本的安全与稳定。而大数据分析则是通过多种数据挖掘的算法组合,将元数据进行输入、筛选、重构、分类、关联并最终输出知识。因此,通过将算力芯片进行内置算法的重新设计、定制,能够实现高效快速的大数据挖掘、分析功能。而伴随着互联网时代下数据量的激增,对数据分析的计算量要求也相应增加。对海量数据的处理需求,相应地提升了对分布式技术――云计算的需求。区块链则能够与大数据的云计算需求完美契合,以当前比特币全网算力1400P为例,若对整个互联网中存储的所有数据进行一次哈希运算,仅需要不到1分钟的时间。因此,区块链算力芯片行业的发展实际上推动了大数据行业的进步。

2.未来区块链计算机――从致富工具到智能机器。区块链算力的军备竞赛,在刺激了芯片技术繁荣的同时也造成了挖矿难度的指数级增加,而期望通过简单粗暴的挖币卖币来致富的投机者们,也在比特币泡沫破裂后的冷静中被逐步淘汰。因为币价保值升值所真正需要的并非是短期的利益绑架,而是区块链的真正安全,以及区块链上进一步可被开发的应用价值,于是真正的区块链研究者与创业者们开始将区块链计算机推向了智能硬件的新生态。其中一种新的应用价值开发,就来自于高通所投资的21 Inc.。这家海外的创业公司将自己所研发的芯片及设备命名为“比特币电脑”,而非“比特币区块链计算机”,因为他们更看重比特币的“工业用途”。

21 Inc.联合创始人兼CEO Balaji Srinivasan认为,机器网络是继万维网和社交网络之后的第三个网络,在该网络中,所有的连接实际上都是机器间直接的支付行为。21 Inc.以嵌入式挖矿为理念,着眼于未来物联网的潜力,希望通过嵌入主流的消费电子设备在后台挖矿,通过无限的数字货币流来从事微交易。21 Inc.计划向市场推出嵌入式芯片,允许用户使用智能手机和其他互联网设备进行比特币挖矿。

在2015年,现实中的人和设备在嵌入软件、传感器和网络之后,实现了物物连接的状态,即物联网。而IBM认为,未来的每个设备都能进行自我管理,即设备自治。未来10年,物联网设备的数量将大幅增加,将如此多的上网设备通过中心化的方式来管理是不现实的。IBM认为,区块链技术正好能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去中心化的分布式云网络的物联网,各个设备彼此相连,解决节点信任问题。同样,中国的芯片设计研发厂商也已开始从模式识别入手,对支持人工智能技术的神经网络算法的通用芯片进行研发。由于区块链共识机制建立,实际上是基于算法的一种自动化组织架构,因此,将相似的算法逻辑应用在人工智能的交互上所实现的是人工智能的“社会规则”。未来整个物联网世界的所有智能电子设备的内部,都有可能带有一颗接入区块链网络的芯片。一旦实现了这种区块链物联网络,那么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智能之间进行交互就拥有了一种通用的语言。社会规则可编程、社会资源可自由连接,在这个基础上,自助化的电子政务、智慧家居、智慧城市、车联网、医疗物联等各个行业都将产生具有颠覆性的商业新模式。

3.区块链网络生态。算力是区块链网络的底层架构,维护着区块链网络的安全和正常运行。目前的区块链产品的架构,都是围绕从算力基础设施到数字货币网络再到区块链应用的由下至上的架构展开(图3)。

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基于算力基础设施的保障,解决了对等实体间信任的问题,区块链也因此将可能重塑除货币和物联网以外包括金融、法律、审计等众多领域的业务模式。由于受制于比特币区块链当前区块容量1MB的限制,以及平均10分钟算出一个区块的交易确认时间的限制,当前给予比特币区块链的应用仍然被限制在低频、小容量的范围内。然而,随着比特币核心协议的一次次更新迭代,最新的0.12.1协议实现了高频交易的闪电支付接口,以及能够解决区块容量问题的侧链兼容,并且进一步提升了比特币区块链的可编程智能合约属性。这一切都为比特币产业链在应用价值上的衍生翻开了全新的篇章。

区块链的进化并不是在比特世界(虚拟世界)里孤立进行的,它与原子世界(现实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对应关系。区块链网络生态另外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就是建立两个世界的映射关系。不论区块链拥有哪些核心优势,最终它要在原子世界里落地和执行,要进行实物的交割,要进行人与人之间真实的接触,社会与国家的权力执行机构并不会消失。相反,在一个透明化的体系里,他们会更加高效率、民主、廉洁地参与。区块链创业公司保全网在这种映射关系上做了一些积极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来实现存证、增信和鉴真的功能。在整个产业生态中,这实际上起到了一种管道的作用。有了这种管道,我们才能清晰地看到逐步递进的发展路径。目前,保全网已经在金融、保险、基金、财税、教育等领域有了应用案例。

4.新型区块链创新。越来越多的技术团队及金融公司开始尝试构建一个独立于比特币区块链之外的新区块链结构。比特币区块链由于其完全的分布式、公开化,是当前最为典型的公有链。公有链是指任何人都可以读取公有区块链的数据,任何人都可以在公有区块链上发送交易,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到共识过程――该过程决定什么区块被加入到链上,以及现在的状态是什么。另一种是联盟链,它的共识过程是受预先选定的多个节点控制的。它可以让每个人读取区块链数据,也可以让选定的参与者读取区块链数据,这些区块链可以被看作“半去中心化”的。最为保守或者说更接近中心化的结构是私有链。因为向私有链写入数据的权限只被一个机构所拥有,或许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公众会拥有读取数据的权限,大多数时候则只有特定的人才拥有读取数据的权限。

相比于比特币的公有链,联盟链与私有链更具优势:(1)由一个联盟或者公司运行的私有链可以很容易改变区块链规则、回滚交易、修改余额等。(2)区块链上的确认者的身份是已知的,所以不存在算力集中等导致的51%攻击问题。(3)交易费用更低。这是因为交易只需要被几个可信的、拥有非常强大的处理能力的专业节点确认,而不需要被数以万计的、处理能力有限还偶尔不稳定的节点确认。现在,这一优势很有效果,因为当前比特币公有区块链处理的一笔交易的费用将近1%,并且还有10分钟的确认时间限制。(4)节点之间的连接更好,故障可以更快地被修复,所以,可以使用区块时间更短的共识算法。(5)如果对读取区块链数据的权限作了限制,那么,就意味着私有链可以提供更好的隐私保证。当然,这些半去中心化联盟链与中心化的私有链的优势是建立在牺牲了公有链强健的安全性的基础上而获得的,并且由于共享、共担机制的缺失也使得联盟链、私有链的建设接入成本远远高于公有链。

第2篇:区块链技术范文

关键词:区块链;农业大数据;技术推广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传统农业受生产特征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农产品供应和需求严重失衡。因此,需要改变、优化、升级农业的生产、销售、服务等模式,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为一种新的方式,促进农业的进一步发展。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互联网+”的行动计划,互联网开始成为许多行业发展的新视角。2018年区块链技术开始融入农业领域,“区块链+农业”的开始,为我国的农业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1-2]。

1区块链概述

提到区块链,人们第一反应是比特币,其实区块链更应该看作是比特币的一种补充实体技术。将区块链看作一种实物账,每个区块都是这个账对应的页面,每个页面都记录着交易的信息,每个人都各自记录自己的账,但需要所有人的确认这个账才能够生效。简单来说,区块链是由数据区块通过共识机制、智能合约、密码学原理等技术构成的一个可靠的数据库模型[3-6]。它的独特性能够帮助解决在农业生产、加工、运输过程中出现的信息不对称、数据不真实、网络安全等问题。

2区块链在农业领域的场景探索

目前,区块链技术应用广泛,涉及到物联网、云计算、供应链、人工智能等领域,全球主要国家都开始注重区块链技术的研发与运用。根据我国目前农业发展现状,区块链技术与农业之间可以进行以下6种结合。

2.1“农业物联网+区块链”

目前,物联网发展迅速,但由于物联网设备的快速增多,数据中心的维护、管理的成本特别高。将区块链与物联网结合在一起运用在农业上,农业数据将被物联网真实准确地采集并保存记录,从而大幅度减少大额的维护费用,并且提高了物联网的智能化与规模化。

2.2“农业大数据+区块链”

随着区块链扩大,农业大数据系统将会与之关联,而大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安全管理、数据维护等将是目前面临的难题。区块链技术可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性及不可伪造性,对于传统的数据库而言,农业大数据区块链化将是一个新的起点。

2.3“质量安全追溯+区块链”

当人们不再只考虑一日三餐的温饱问题时,饮食安全开始被大家关注。从种植到端上餐桌的过程中,消费者对生产、加工、运输中使用的农药、化肥、添加剂等难以信任,而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可以确保这一供应链中信息的真实准确性,让人们更加放心饮食的安全。

2.4“农村金融+区块链”

目前,金融行业在区块链的运用上比较成功,但农村金融在这一块却相当薄弱。例如,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请贷款时,需要银行、征信公司等机构提供相应的信用信息,但这些信息可能不完整、数据可能不准确,而区块链技术可以让信息实现公开化、篡改困难,从而减少成本。因此,在申请贷款时,银行、征信公司等机构不用提供证明,可以在区块链上直接提取信息。

2.5“农业保险+区块链”

每年都会发生农业灾害,损失惨重,农民的利益应该放在首位,但农业保险对灾损评估不准确,对灾害监测不准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定损、理赔实施困难。区块链技术与农业保险的结合将会大大提升农业保险数据的真实性及可靠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保险流程。此外,将智能合约运用到区块链中,智能合约会让农业保险赔付更加简约化、智能化,如果检测到了农业灾害的发生,理赔程序将会自动启动,从而提高赔付的效率。

2.6“供应链+区块链”

供应链中环节众多、信息数据量大,区块链技术的运用让交易信息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都公开透明,优化了整个供应链条,从而确保供应链条上的各方参与者快速发现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从而使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得到提升。运用区块链技术可以永久记录信息、避免篡改、安全性高,还可将供应链内产品流通时出现的假冒伪劣问题一次性解决。

3区块链进入农业面临的挑战

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农业的发展却十分缓慢,区块链技术的到来将会给农业发展带来很大的改变,但在区块链进入农业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

3.1技术本身还要优化在

“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趋势下,农村科技发展要实现更大的进步,所受到的限制还是很多的,其底层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制约。目前,区块链在技术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吞吐量、延迟时间、安全性等问题都亟待解决。因此,在农村科技发展和区块链相结合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突破区块链的技术限制与农业的融合,实现二者有机结合。

3.2技术进入门槛高

区块链技术较复杂,涉及到许多领域的一些前沿科技。农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弱项,目前最缺乏的就是这一方面的人才,这导致信息化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比工业落后。因此,要不断提升农村农业发展和区块链结合过程中的科技准入机制,提高门槛,让区块链在农业上的应用更加专业化。

3.3相关政策法规还不够完善

“区块链”概念最早是由中本聪于2008年提出,2015年开始在我国传播,但直到2019年2月15日《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才开始颁布实施。2019年3月3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了第一批区块链信息服务名称及备案编号,这也是首次公布备案情况。虽然区块链技术朝着规范化迈进了一步,但还需完善,在科技基础网络条件不完善的领域还存在风险,导致许多人不敢尝试引进区块链技术。

3.4应用场景还需继续拓展

在促进区块链和农村结合的过程中,需要扩展在农村的应用场景。当前,很大一部分区块链的应用场景与农业农村衔接困难。因此,应以互联网为基础,在对农村网络市场的开发建立中,不断的开发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最大程度的提升区块链的价值。

3.5相关科技人才缺乏

在农村推广区块链技术是比较困难的,需要大量专业人员积极推广。由于该技术才起步,在农业方面运用还不成熟,目前仍缺少农业区块链方面的科技推广人员,而且农村条件艰苦、待遇较低,很难吸引高学识的专业人才,所以很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新要求。

4区块链在农业发展方面应用的建议

4.1促进农村科技发展,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

大多数农民受教育水平低、观念落后、劳动质量也不高。在某些农村地区,网络设施并不完善,计算机科学方面知识还不够,还不能使用计算机来销售农产品,因而农业的发展得不到必要的技术支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大对农村科技的投资力度,增强农民对区块链的了解,用区块链新技术打造绿色安全的农产品供应链。此外,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宣传“区块链+农业”的知识和利益,尽早实现“平台+基地+农户”模式,从而达到“互利共赢”新局面。

4.2增加农业发展的各种投入

现代农业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农民的人工劳作,还需要动员社会一切力量,逐步建立对政府、企业、农民和信贷的多元化投资。政府应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金参与现代农业的发展,鼓励个人投资,大学和科研机构可以对技术进行投资。财政部门应当制定支持现代农业的具体措施,解决现代农业的运行和发展所需的资金[7]。

4.3完善“互联网+农业”的利益机制

在现代农业管理过程中,应加快完善利益调节机制,探索龙头企业,使基地和农民之间形成利益共享,运用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方式来确保农民的利益。建立以政府为支持、市场为导向、技术供求互动、农业科教一体化、科技与产业之间相结合的模式,形成产业化和技术创新的新型农业。

4.4重视“区块链+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区块链技术的运用需要大量的财政支持,需要运用先进技术,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网络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需要促进农业与互联网的紧密结合,增强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此外,应运用区块链新技术建立示范园区,起到一定的示范带头作用,让更多的人看到区块链技术的好处,从而加入其中,让农业得到更好发展[8]。

4.5重视对专业人才的培训

第3篇:区块链技术范文

关键词:区块链;互联网金融;区块链金融;金融科技;金融安全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7)05-0077-06

一、引言

狭义上的区块链技术是基于密码学中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ECDSA)实现去中心化的数据库技术,将区块以链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形成数据结构,以参与者共识为基础存储有先后关系的、能在系统内验证的数据。广义的区块链技术则是利用加密链式区块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自动化脚本代码(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去中心化基础架构与分布式计算范式(Kavanagh D,2015)。区块链的概念首次由Satoshi Nakamoto(2009)在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中提出。O’Dwyer(2014)提出应用区块链技术来保护敏感数据、个人隐私等。Kishigami J(2015)等提出将区块链应用到数字内容版权的保护上,改变传统的CAS和DRM模式。R.Dennis(2015)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声誉系统。国内对区块链技术研究刚刚起步,相关著作较少。从实际应用来看,除个别应用开始小范围推广外,绝大部分运用仍未走出实验室。

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分布式账单、可靠安全以及透明公开等特点,使其在数字加密货币、金融和社会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给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潜力和价值。多国央行、国际金融巨头、交易所及IT行业巨头纷纷涌入区块链领域,其投资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在经济金融全球化时代,加强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问题研究,对探索我国金融业务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区块链技术研发与应用前景

区块链作为拥有巨大应用潜力的新技术,必将给全球金融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如何在金融业务创新发展中发挥用武之地,全球金融界正以各种形式开展一系列探索(见表1、表2)。

三、区块链技术对金融业务创新的主要潜在影响

(一)冲击现有支付机构的平台功能,改变支付体系和架构

区块链技术具有灵活的架构,可能重塑信用形成机制,尤其是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机制,即第三方支付的资金监管功能可由“智能合约”自动替代,将冲击第三方支付的根基,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同时有效提升系统的运营效率和降低成本,大大提高资金利用率(侯本旗和赵飞,2015)。区块链会使第三方支付逐步被边缘化,目前已涌现了Ripple和Circle等多种支付清算类应用,特别是像R3CEV联盟机构,冲击现有机构如支付宝的平台功能,并将可能改变现有金融体系中的交易、清算和结算流程(见图1)。据麦肯锡预测,如在全球范围内应用区块链技术开展B2B跨境支付与结算业务,则其每笔交易成本可将从约26美元降至15美元。

(二)数据信息不可篡改,弥补现有金融服务功能的不足

区块链系统通过公钥和私钥的加密、解密对交易进行处理,交易的主体及交易内容都被记录在区块链上,任何交易都可被追踪和查询,数据信息不可篡改,具有更强的公信力。借鉴区块链和加密技术,核查外部数据源、确认满足特定触发条件后激活并执行合约,促进不同系统间的协调,提升数据交换效率(见图2)。2015年末,纳斯达克首次利用区块链技术完成和记录了一项私人证券交易,从股权交易市场标准结算时间的3天,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将交易时间从股权交易市场标准时间3天缩短至10分钟、结算风险降低99%,从而有效降低资金成本和系统性风险。

(三)优化共识机制,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私密性

高安全性的智能合约可编程,实现主动或被动的处理数据,接受、储存和发送价值,以及控制和管理各类链上智能资产等功能,即区块链使用散列算法加时间戳(Timestamping),既可保证交易信息的真实性、独立性和保密性,又为交易提供时间上的证明。如供应链金融借助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功能自动进行支付,大大降低人工成本并减少因人工交易造成失误的可能性,极大提高交易效率和安全性。据麦肯锡测算,从全球范围来看,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广泛开展区块链技术应用,可使银行一年风险成本缩减11―16亿美元。

(四)大幅改变信用风险管理模式,具有广泛金融业务创新的潜力

区块链技术是使用全新的加密认证技术和去中心化的机制,通过新的信用创造方式,大幅改变信用风险管理模式,降低交易风险与成本,实现金融资源优化配置。从技术特性来看,区块链与传统数据库既有紧密的联系又存在显著差异(见表3),为涉及数据库应用的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选择,两者的有机结合必将产生强大的融合效应,形成全新的发展模式,在主数据管理、复杂资产交易管理等领域具有广泛开发的潜力。

(五)降低金融监管的难度与成本,规范市场行为与秩序

区块链的分布式系统具有透明、公开、不可篡改等特性,可做到实时平账,避免事后审计,降低企业成本,降低结算与支付的出错率,实时监控每一笔资金的流入流出情况,适用于合规、审计和风控领域,从而为审计和监管单位提供数据透明性。银行业基于区块链技术可监测分析、识别异常交易,及时发现并能有效防止欺诈、洗钱等犯罪行为。近啄昀矗世界各国商业银行和金融公司为应对日趋严格的金融监管要求,不断加大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根据高盛测算,区块链可以驱动全行业因减少人力开支和反洗钱监管罚款而实现30―50亿美元的成本节约(见表4)。

四、我国区块链金融业务创新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一)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

一是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机制,冲击了现行的国家监管体制,对现有业务监管体系形成挑战。将该技术整合至银行现有制度的成本较高,当数据规模增大时,低效的查询和挖掘分析将使其数据透明性的优势形同虚设,链状的数据结构和大量内容的直接记录将使得拥有反洗钱职能的监管机构也无法在可接受的时间内完成对数据的解读。二是区块链相关的制度规范、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导致市场主体相关活动风险无形中被放大。如智能合约涉及的法律责任界定不明确。智能合约利用计算机代码在合约方之间阐述、验证和执行合同,是用代码来表述,而典型合同是用自然语言起草。当智能合约执行和典型合同之间出现相应纠纷时,涉及法律责任界定就不明确。同时,成熟资本市场和传统交易所,任何一个金融创新产品上线都有业务所有权人(owner),而智能合约一旦有漏洞,归属智能合约开发者负责还是由运行智能合约的平台来负责,难以界定。

(二)绝大部分运用仍未走出实验室,建立完善的区块链应用仍面临众多技术挑战

从区块链实践进展来看,大部分仍处于构想与测试进程中,要获得市场和监管部门的认可还面临不少的困难。一是大规模交易与区块链膨胀处置能力问题。由于区块链采用分布式的存储方式,占用存储的巨大空间,且去中心化的确认机制,交易时间延迟较长,导致在实际应用中交易量低、对存储空间膨胀的抗压能力差。二是智能合约的循环执行与灵活性差。智能合约具有自我循环执行特性,与高频交易类似,导致显著放大价格波动;且区块链数据信息一旦写入,不可篡改,交易后无法退回,灵活性较差,需事先设置例外追索机制。三是竞争性技术挑战。如在通信领域应用区块链技术,信息传递的安全性会大大增强。量子技术也可做到,量子通信――利用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同样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近年来更是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很可能与区块链技术形成竞争态势。

(三)区块链技术的监管标准不统一,生态体系较为脆弱

1.区块链缺乏生态体系。目前区块链的各种技术方案五花八门,超级账本、以太坊等大项目也都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体系,均处于“各自为政、群雄争霸”的状态,甚至与区块链相关的去中心化存储协议管理、网络安全性管理等也均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标准方案,许多项目缺乏可靠的实践数据测试,整个区块链生态体系较为脆弱,仍需进一步健全完善。

2.区块链开发技术、监管标准不统一。由花旗银行、瑞士银行等共同组成的R3区块链联盟试图制定适合全球金融业使用的区块链技术领域的统一标准,强化在全球金融业中的领先地位。如2016年5月区块链技术提供商Chain和第一资本、花旗集团等金融机构了区块链方面的开放标准,在智能合约框架等方面实现了突破。然而,在全球层面尚缺乏一个统一的技术开发标准,智能合约使用的兼容性等方面将受限制,目前仍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国际标准促进在区块链上的创新。而我国金融业中针对区块链的标准研究和制订基本还没有真正起步,与国际发展存在较大的差距。

(四)风险防范机制尚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和设计

1.以天河二号目前的算力来说,产生比特币SHA256哈希算法的一个哈希碰撞大约需要248年,但随着量子等新计算技术和各类反匿名身份甄别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非对称加密算法具有一定的破解可能性,因而需要研究并设计更为安全和有效的共识机制。

2. 我国大量在实际中应用的密码学产品都来自欧美国家。区块链技术的核心基础掌握在欧美国家手中,若关乎国家命脉的核心系统构筑在区块链技术之上,则存在着潜在安全风险。如去中心化的运作机制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央政府对金融的控制,有可能危及国家的金融安全。由于区块链的运行节点位于公开网络上,面向所有参与者,传统防范网络攻击的物理隔离策略已不再适用,对网络安全防范也必将提出更高的技术处理要求。如2016年6月DAO遭遇黑客攻击,黑客正常解读DAO智能合约代码,利用其中一个递归调用函数盗取用户资金,累计损失360万个以太币,近6000万美元。

(五)颠覆性替代仍具高成本和局限性

1.颠覆性替代仍具高成本和局限性。区块链技术应用初期,将区块链中的智能合约平台用于现代金融领域,其投入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尚处于未知;区块链去中心化、自我管理、集体维护的特性颠覆了人们目前的生产生活方式,冲击了现行法律安排,且与现有的运行模式、管理模式还有一段摩擦的过程。如区块链网络作为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系统,其各节点在交互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相互竞争与合作的博弈关系。

2.智能合约代码向所有参与方公开,影响参与方利益。就许多金融交易形式而言,网络中非参与方可能会利用智能合约,在其金融交易中囤积或出售智能资产,进而损害参与方的利益。如何设计激励相容的共识机制,提高系统内非理的成本以抑制安全性攻击和威胁,是区块链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同时,跨界人才匮乏。从全球来看,既懂区块链又懂金融、法律的跨界人才极度匮乏,均制约了新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李钧和孔华威,2014)。

五、政策建议

(一)加强同业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前瞻性创新和国际标准制定

1.积极参与,制定标准。区块链技术仍属新生事物,需要监管部门牵头,加强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开展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研究,并允许个别技术条件较为成熟的金融企业联合开展实验性应用,做好相关技术研究储备。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区块链组织的研究交流和标准规则讨论,力争参与研究制定区块链的行业标准,探索应用场景,制定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区块链应用标准。

2.抓住机遇,投资合作。高度关注国际区块链发展与创新动向,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力争加入国际区块链系列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在⒓恿盟制定标准的同时,成立相对独立的区块链创新实验室,如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成立研发实验室,重点研究区块链的运用;并可选择与较为成熟的区块链公司强强联手,积极推进金融同业的区块链技术应用交流和合作。

(二)c时俱进,改进金融业监管方式与手段

一是积极开展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立法研究。应加强新技术与金融创新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国际交流和研究,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和操作规范,鼓励商业银行、非银行机构和金融交易所联合开展区块链相关技术合作研究,探索区块链应用场景,制定区块链技术的相关行业标准。二是避免监管过度。监管部门应与时俱进,密切关注行业政策引导与跟进,充分利用区块链金融技术,改进金融业监管方式与手段,规范市场秩序,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实现市场各方共存和共赢。

(三)探索和完善区块链技术方案,推进金融业务创新

密切关注并评估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成熟度、安全性、时效性等,协同开发区块链应用架构,如基于区块链技术探索推动票据、股票等的应用场景模拟实验,提升票据交易和证券交易的安全性和效率。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各种技术方案、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探索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金融创新业务应用场景,选择交易关联简洁、业务成熟度高、技术应用提升效果明显的应用场景作为切入点,尽快打造适合我国金融体系特点的区块链技术方案。重点在跨行结算、跨境支付、证券发行和数字票据等方面加强研发,构筑若干通用型的应用服务平台,为金融业务创新提供相应的应用支持。

(四)完善相应的保障体系,为金融业务创新提供可靠的支撑

1.加强密码学等基础学科的研究,并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以应对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有关部门应当联合学术界、产业界加强密码学等学科的发展战略研究,促进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以及急需产品的开发。

2. 在安全防范方面,要结合金融系统和区块链技术各自的特点,寻找可靠的解决方案,应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综合平衡“高效低能”与“去中心化”。应尽早培养、招募和储备区块链应用方面的人才。通过联合培养的方式选拔本单位有潜力的人才到国内外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学习,设立专门的人才培养项目,引进相应的专业师资和专家团队,联合培养专业人才。如联合相关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设立科技攻关项目,通过项目研发培养和发现专门人才,为区块链技术开发、应用推广提供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KAVANAGH D, MISCIONE G.2015.Bitcoin and the block chain: a coup d'état in digital heterotopia?[C]//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Critical Management Studies: Is there an alternative Leicester.

[2]NAKAMOTO S.2009.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EB/OL].https:///bitcoin.pdf.

[3]O’Dwyer K J, Malone D.2014.Bitcoin mining and its energy footprint[C]//25th IET Irish Signals & Systems Conference 2014 and 2014 China-Irela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ties Technologies (ISSC 2014/CIICT 2014).

[4]Kishigami J, Fujimura S, Watanabe H, et al.2015.The Blockchain-Based Digital Content Distribution System[C]//Proceedings of the 2015 IEEE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g Data and Cloud Computing.IEEE Computer Society.

[5]R.Dennis, G.Owen.2015.Rep on the block: A next generation reput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blockchain[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Secured Transactions.IEEE.

[6]谭磊.区块链2.0[J].中国信息化,2016,(8).

[7]侯本旗,赵飞.银行聚众参与区块链的猜想[N].21世纪经济报道,2015-12-16.

[8]任安军.运用区块链改造我国票据市场的思考[J].南方金融,2016,(3).

[9]李钧,孔华威.数字货币的崎岖进化[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Analysis on Block Chain Technology and Financial Business Innovation

Xie Qinghe

(Institute of Finance,XiamenUniversity,Fujian Xiamen 361005)

第4篇:区块链技术范文

关键词:区块链有线电视网络实际应用

一、区块链的特点

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不可篡改的、可信的分布式账本,它提供了一套安全、稳定、透明、可审计且高效的记录交易以及数据信息交互的方式,其特点如下:去中心化。区块链使用的是分布式核算和储存,并没有中心化的硬件或者管理机构。在区块链中,每一个节点都是均等的,所有节点也都是遵守同一个算法的,区块链的信息源并不是事先指定好的,而是通过竞争选择出来的。然而,区块链不能直接带来绝对的去中心化,只能作为去中心化的工具,在某些场景中,例如银行等金融系统,在机构之间使用去中心化的账本使多个机构共同运行和检验,以防止欺诈;还有第三方平台如支付宝、微信、滴滴等。另外,在电动车、智能电网等能源领域区块链的出现也恰逢其时。开放性。在区块链系统中,所有的产业都是一个开放式的市场,任何人都能参与进来,一个公共区块链可以让所有参与的成员共享,所有的信任都靠去中心化的协议来维护,这也使得传统行业、供应商、银行之间的关系更加自动化和开放化,例如美国区块链公司Circle可以让用户快速给国外亲人转账,对方也可快速提取所在国家的货币。可信任。区块链使原先的信任“人”变成信任机器,信息一旦经过验证、添加,就将永远储存,并且数据由全部节点共同维护,更新也是同步的,数据也会更加稳定和可靠,以此加强双方的信任度。信息不可篡改。区块链系统采取的是非对称加密与Hash算法以及完全冗余的策略,每个区块共享相同的数据,修改一个区块就要牵动所有的区块,破解所有节点的打包密钥一般是无法做到的。以蚂蚁金服公益为例,运用区块链技术后,每一笔捐款进入公益账户之后都可以继续追踪下去,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二、有线电视发展的困局

用户被其他渠道分流。随着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视频企业的加入,IPTV和OTT用户规模在急速提升,接收渠道的多元化分流了大量有线电视用户,有线电视的用户在不断流失。首先,用户流失无法避免地造成收益减少、业绩下滑;其次,有线电视网络在社会中的地位也会受到影响,原先一直作为党和政府的主要宣传途径,IPTV和OTT发展将会获得政府及宣传部门的更多关注;最后,除了有线电视的收费下降,用户流失也将影响到后续电视、宽带等方面的消费。用户流失已然对有线电视网络的运营状况产生了巨大影响,有线电视网络要积极应对,保住自身用户,增加用户黏性,防止用户流失。经营管理模式受到威胁。电视传播业拥有专业的节目制作资源,观众反而被互联网抢走很多,可以说是电视网输给了互联网。首先,在互联网为主的传播生态下,有线电视的经营管理模式受到威胁,主要表现在生产内容的不够多元化,无法满足广大网民的复杂需求;其次,基于优质内容的营销策略无法精准地吸引足够的用户注意力,网络传播的广告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最后,缺少一定的技术基础作为支撑,传统的内容呈现方式对用户已经黯然失色。有线电视网络要变革经营管理模式,重心应放在学习前沿技术、业务结构调整和内容产品营销上。知识产权侵权严重。互联网时代,知识产权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有线电视的知识信息类产品在互联网上遭到“克隆”,无形资产价值也被一些人所觊觎,不仅无法从盗版者那里得到版权费,原本自身的用户也被分流,网络传播的知识产权经营和版权保护成为有线电视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凭借现在的技术水平,维护版权安全的效率很低,成本却较高。交易方式有待优化。目前,有线电视缴费用户也在不断减少,这和有线电视网络的收入结构和交易方式有很大关系。长期以来,有线电视收入的增长主要靠用户数量的增加,用户数量减少便使收入增长出现乏力。另外,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用户随机性和碎片化消费越来越多,不愿意被按月付费、按年付费等套餐模式捆绑,对“即用即付”的交易方式需求增加。物联网信息安全存在缺陷。在CCBN2019大会上,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副主任杜百川提到:“物联网是智慧广电建设的基础。”但目前的物联网领域仍然在采用中心化的服务架构,所有的用户数据都由中央服务器存储和转发,在传输过程中极易遭到DDoS攻击、数据篡改和泄露、流量劫持、中间人攻击等,造成信息安全问题,这使得物联网建设和维护成本大大增加。智慧城市建设不够深入。首先,在推进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城市”,希望通过新的信息技术实现人与物之间更为深入的连接,这是一项重大的技术进步,将会极大地便利人们的生活。如今,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也在积极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的探索,而作为评价标准的“智慧”指标却只反映了城市较为初级的智慧形式,体现的是人与物、人与城市空间最为浅层平面的关联,而无法展示人与物、人与空间的多面立体关系。其次,现在的“智慧城市”中所流淌的信息,是通信、工程层面上的信息,缺少了社会与文化的信息,这就剥离了意义、失却了人性的温度。

三、区块链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具有无限的潜力,“区块链+”产业不断推进,在各领域的应用也逐渐落地,区块链已从原有的金融、医疗、教育、零售等领域拓展到传媒行业。例如,美国Civil平台对区块链技术与传媒行业进行融合实践,美国电信巨头Com-cast也计划于2019年将其区块链计划Blockgraph投入商用。有线电视在互联网的冲击下遇到很多困境,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虽不能一一解决,但在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业务竞争力、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等方面可以发挥较大的作用。区块链网络夺回渠道主导权。互联网抢走了有线电视的渠道优势,使有线电视用户不断流失,这是有线电视处于困境中的主要原因。电视网和互联网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如果能够把有线电视的电视网升级成满足区块链使用的基础网络,改变集中式的服务架构,省去中央服务器的传输环节,通过共享的网络节点实现分布式信息传输,那么将会减少有线电视对互联网的依赖性,减轻渠道分流,还可以盘活现有资产,实现增值最大化。内容生产多元化,营销精准化。各种互联网短视频让人们应接不暇,极富创造力的UGC更能看出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模式也被称为“点对点架构(Peer-to-Peer,P2P)”,能够实现点对点交易。有线电视网络可以运用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的优势,协同用户生产多样化视频并提供对应的传播服务,基于各区块储存的数据展开对用户的精准营销。在此过程中,利用不同形式的传播技术,内容生产方式多样化也足够抓住用户的眼球。美国Civil作为采用读者驱动式的新闻生产模式的新闻出版发行平台,就是采用了区块链技术,能更加精准的满足用户需求。节目版权安全有保障。网络版权侵权现象普遍存在,并且具有保护难、举证难、维权难的特点。有线电视网络则可以建立数字资产版权平台,申请时间戳记录保护,既可以简化版权登记流程,又可以宣示作品主权,作为维权举证的重要利器,如大芬油画村就申请了时间戳保护版权。利用区块链技术把版权登记的申请人、时间、内容这三个重要因素加密上传,形成版权信息唯一的区块链ID,能够保护原创作者的作品永久有效,无法更改。我国首个把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版权行业的应用平台———“原本”,为每件作品产生一个“原本DNA”,为版权保驾护航。“即用即付”交易更灵活。有线电视网络可以运用区块链技术优化原先按月付费、按年付费等模式,把区块链技术与移动支付结合起来,能够打造更加安全、高效、灵活的转账方式。区块链系统的交易基础是防篡改的加密账本,其加密特性能够解决传统信用卡盗刷问题;建立数据存储系统,系统则能快速识别用户信息,无需人工操作即可转账,提高工作效率;“即用即付”也可以满足用户视频点播、在线游戏等内容的灵活支付需求。加密系统提高物联网可靠性。采用中心化服务架构的物联网缺乏设备间的信任机制,黑客控制物联网中心也就控制了整个物联网。区块链分布式的网络结构能够为广播电视物联网提供一种信任机制,使设备之间不需要与中心进行核对,能够组成分散式账本,并运用加密和计算能力验证区块是否符合智能合约的要求。这样,即使一个或多个节点被破坏,也不会影响整个网络体系的数据,从而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区块链技术助力智慧城市。当今,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也都在积极进行智慧城市建设,希望将智慧社区、智慧城市的触角触及每一位市民,实现真正的“可沟通性”城市。区块链技术对数据的透明性和可审计性将会助力智慧城市的“下沉”式延伸。比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曾在文章《区块链在移动网络中的应用》谈到,区块链在高速公路自动收费、检测环境实时状况等方面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区块链技术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能够关联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以更综合、包容的方式理解和规范城市,更加充满人情味、更加符合城市的本质。除此之外,区块链还可以应用于有线无线双向网,满足交互需求以及身份技术认证管理等方面。

第5篇:区块链技术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区块链技术;财务管理

1区块链到底为何物

现如今区块链(Blockchain)风起云涌的发展着,那么区块链是什么呢?有些国政府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报告中解释到:“区块链是数据库的一种。它持有很多记录,然后把这些记录全部放在区块链中,而不是简单地整理在纸上。通过使用加密签名的每个区块,可以链接到下一区块。人们使用区块链可以像使用账本一样,重要的是能够共同分享,还可以让符合权限的人查询。”简言之,区块链是集分布式记账、智能合约、共识机制等功能为一体的技术。区块链最大的特点是去中心化。鉴于使用分布式的核点计算和信息存储,任何节点的义务和权利都是同等的,没有中心决定节点的硬件或相关管理机构,整个大的系统是由具备维护功能的节点配合维护系统中的存储块。其次,区块链技术具有开放的功能。相关数据在区块链中是对所有参与者公开的,若想查找一些信息,参与者能够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再次,区块链技术具备自我控制的功能。协议及规范是基于共同商量以取得一致意见形成的,因此节点上的所有数据可以在去信任的环境中自如调换。从次,区块链技术具备不可篡改的功能。数据可以永久存储区块链中,除非有不小于51%的系统控制链上的节点,否则对单个节点更改是不起作用的。最后,区块链技术还具备匿名的功能。节点之间调换的顺序有着固定算法,所以交易双方不需要公开身份就能让彼此产生信任,这也无异于增强了企业信用。

2中小企业特征与现行财务管理模式的弊端

2.1中小企业的特征

2.1.1企业数量数不胜数,但规划出的实体场地小,地区差异较突出中小企业的数量数不胜数,不管在大城市还是农村都有分布,但对小规模的企业而言,人才、资金、物品等资源都很有限,所以竞争力相对大企业来说并不强。此外,中小企业经济动态数列水平会因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如地处中东部地区的中小企业在工业总产值方面强于西部。2.1.2组织程度差,主要面向国内市场相关领域里中小企业配合程度差,内部管理制度及管理结构尚待完善,大多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植和服务体系的建立都比较欠缺,加上本身资金不足,技术过时,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小企业适应能力较弱,由此面向国内市场的颇多。2.1.3生产灵活,劳动密集度高中小企业可以依据市场需求进行品种多样化、小批量生产,生产方式比较灵活。又因为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落后,所以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这无疑充分利用了闲置的劳动力,在促进社会就业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2.2中小企业现行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

2.2.1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由于我国担保体系尚不健全,融资制度和法律制度尚不完善,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的融资主体,融资方式主要分为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中小企业处于上升阶段时,急需大量资金,但企业现有规模和抵押的资产不成比例。此外,一些中小企业负债过多,经营风险大,信用观念淡薄,经营行为不规范,损害了中小企业的信用形象,从而使许多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其次,国家对大型企业设有专门的筹资机构,而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不够,颁布的优惠政策较少,这也使很多中小企业融资困难。2.2.2管理理念传统,机制不健全中小企业划出的实体规模小,这使财产所有者一人独揽了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但由于管理者缺少相对应地财务管理理念,仅凭经验和感觉行事,很难做到真正地科学决策。财务管理这一工作在中小企业的管理中并非处于核心位置,与之相反地却是,在大型企业中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体现得很明确。并且在现如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要想顺应时展,企业目标和财务管理目标应当具有一致性。然而中小企业仅把它作为一般管理机构,这无非制约了企业发展。2.2.3管理制度尚且不够完善,财务分析欠科学合理大多中小企业缺乏完好的财务管理制度,没有严谨地遵从我国现行的《会计法》和《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制定合乎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员工在处理财务管理工作时无章可循,仅凭自己的经验操作。更有企业任人唯亲,财务岗位均由具有血缘关系的人员担任,职务间缺乏制衡,难以建立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无法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并且在当今这个社会,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缺乏真实性和准确性,对财务分析的方法也不够科学,所以不能很好的把握企业运行状况。2.2.4财务控制薄弱在我国中小企业中,财务控制薄弱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首先,企业现金管理不严,导致资金闲置或短缺,大量资金未能参与生产周转,其用于投入到与生产无关的不动产的现象此起彼伏。其次,存货控制不规范,没经过细致地调查就进行生产,导致存货占用大量资金。最后,成本费用核算不严格,导致资金投入没有产生最大效益。2.2.5重数据、轻信息,出现信息孤岛中小企业往往不能很好地适应宏观市场经济环境,所以一般从外部引进通用的财务软件来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但这些软件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都不够高。同时,由于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够高,不能熟练地操作这些财务软件,无法完全发挥这些软件的价值。此外,大量财务人员埋头于核算,财务信息不能实现共享,企业内外部衔接能力不强,使得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长期偏低。

3区块链技术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3.1区块链技术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对财务管理风险的灵敏度

区块链可实时监控智能合约的状态,智能合约生成时,无需中介的参与自动执行,这样能够避免中小企业赊账给客户,资金却不能及时收回的情况。智能合约还可以通过整合大数据和预测分析来增加会计流程的智能。结合大数据,智能合约可以在被动式到预测式变革之上进行分层,以提高风险灵敏度,降低中小企业经营风险,规范经营行为,增强信用意识和树立信用形象,从而使中小企业在银行中获得更多贷款良机,以解决资金短缺和融资难问题。

3.2区块链技术有利于健全中小企业体制机制,做到科学决策

区块链能够通过其独有的共识机制,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对交易的验证和确认。只要利益没有关联的节点能够实现共同的认识,我们就可以确定全网对此也能够达成共同认识。若中小企业应区块链技术于财务管理中,财务信息将会公之于众,一旦被外部人员发现信息存在问题,则对该企业产生不利影响。正因如此,应用其技术有利于督促中小企业完善体制机制,并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宏观了解到其他企业的财务状况,使其做到真正的财务科学。

3.3区块链技术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

在区块链的世界里,大家共同维护一个分布式账本,所有的交易数据无法篡改。这原理就和微信群类似,群里记录的是聊天信息,聊天信息是不能篡改的,区块链也一样存在着“聊天信息”,不同的是这些信息在区块链的世界里称作“交易”。企业用区块链保存这些历史交易则不容易被篡改,所以应用该技术不仅有利于中小企业之间相互制衡监督,更能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

3.4区块链技术有利于增强中小企业财务控制力、降低资金运作成本

区块链可以实行点对点的交易,无论企业还是个人都能运行一个区块链节点,基本上没有使用限制,只要使用者下载一个关于区块链的网络客户端就能使用,区块链网络还可以统筹于点对点的价值转移清算与结算,保证了成本费用核算的准确性,增强了企业财务控制能力,同时它会不断运行,以此提高账本及时更新的效率。除此之外,有着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能直接进行点对点的支付,减少了银行这一中间环节的操作,节约手续费的同时也降低了资金运作成本。

3.5区块链技术运用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不利于财务数据的更改

在区块链中,企业想要更改链中的数据几乎不可能。当企业在对财务数据进行搜集整理时,万一数据资料输送的地址不正确,对企业来说就会造成重大损失。原因是哈希值在每个区块中都有所不同,同时哈希值的输出会被之前的区块引用,这就会导致企业不能在区块链的中间调换区块,所以当输入错的财务数据,又没有及时发现时,会使公开的财务数据难以更改,不具有真实性。

3.6区块链技术难以做到信息监管平衡,不利于中小企业机密信息的保护

区块链由于通过节点自由选择中心和数据不能被篡改等特点,在很大程限上让信息透明公开,这在教育、公共服务等领域是非常有利的,但对于企业而言,涉及行业机密的信息并不希望公开化,若使用该技术则容易被竞争对手获知相关信息,怎样保证相关信息不被泄露,正是区块链技术所需要完善的地方。

3.7区块链技术的延迟性,不利于中小企业时间成本的节省

区块链技术具有延迟性,原因在于交易时要被网络上大多数节点得知这一情况,中间大约需要花上十分钟,并且还要等大部分节点验证认同这笔交易后才算成功。所以中小企业把数据传输到区块链中会耗时很多,增加了时间成本。

参考文献

[1]唐文剑,吕雯,黄浩.区块链技术将如何重新定义世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2]章刘成,于琳琳.区块链技术对审计的影响[J].中国农业会计,2018,(1).

第6篇:区块链技术范文

【关键词】电力通信网管;数据;区块链

0引言

目前随着人们对通信技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通信网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而我国的电力通信网络起源较晚,存在非常多的问题和漏洞,这些漏洞不可避免会带来很多问题,使电力通信网络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引进先进的技术,区块链技术以其数据一致性、不可篡改性、可追溯性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为电力通信网络安全稳定运行提供重要的现实作用。

1电力通信网元数据分布式存储概述

对于电力通信网来说,应用区块链技术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区块链技术中所具有的“一致性”“不可篡改性”等特点,确保电力通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于电力通信网来说,其数据的安全性至关重要,是确保电网业务正常运行的基础,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以利用数据分布式存储的数据结构来实现。区块链技术应用时会对网络控制数据按照不同方式(包括:“交易+链”“区块+链”“区块+交易”)进行建立。区块链技术有其特殊的结构,主要是以多节点全分布式数据结构进行数据存储,最终会建立起某时间段内数据的一致性,最终通过哈希算子等方式来确保MerkleTree组成数据的安全性(不可伪造和逆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区块可以当作分布式的数据记账本,可以将电力通信网每一个网元作为区块节点,通过不同类型数据(包括:原数据的数据头、数据增量变化的数据等)形成区块体。而后继区的数据头主要包括:前置区块的哈希值、随机数、时间戳、难度目标、MerkleTree等,这些不同类型数据头会和前个区块进行连接,在整个时间区段范围内每个区块都反映着一次数据增量的改变,并且会将变化值存储在区块当中。对于电力通信网来说,区块链技术在实际应用时会从客户端发出相应的业务指令,之后广播到通信网控制网络等待节点进行进一步确认。每一个网元节点在获取等待确认的相应数据之后,会将其进行整体打包并形成范围更大的候选区块,每一个区块的“前区哈希值”字段都会匹配相应区块头的全部数据实施SHA256计算获取的结果,此字段会将不同网元节点形成的区块链进行有效链接,从而确保前后区块链核心字段的有效性。参照前区块的相应内容(包括随机数、时间戳、难度目标字段、新区块等)建立起全新区块的数据,这些数据主要是利用哈希等密码学算子通过不同网元节点所计算形成的。对于电力通信网管来说,利用区块链技术能够确保各个增量数据信息全面的记录在每一个网元节点中,同时也可以确保不会由于单节点数据丢失而引发整个数据的不准确,并且也可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2电力通信网管数据一致性对比算法分析

对于电力通信网管数据来说,区块链技术应用过程中的核心内容就是形成分布式存储方式,同时在整个过程中确保全局一致性(主要保障增量数据变化、域名管理、数据上传以及更改等),而通过拜占庭一致性的方式可以有效处理非安全分布式环境中数据一致性问题。所谓的拜占庭算法初期更多是通过指数级算法来实现的,随着其不断发展,现已经在传统算法基础上优化成为多项式级别的协议算法,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一致性对比过程中算力资源的消耗,通过多项式算法可以确保分布式算法的有效进行。一般情况下,可以利用“单节点一致性验证”以及“混合节点一致性验证”等方法来实现电力通信网管区块数据一致性比对,其中“单节点一致性验证”主要是利用通信网管网络数低碳技术据来进行的,需要在审核以及下发等阶段提交协议来确保区块数据的一致性。在这两个阶段中需要实现数据增量变化的分发,以此实现电力通信网管数据一致性比对。在此过程中区块链服务器会向所有网元节点广播审核请求,若是区块链服务器接收到全部网元节点反馈的完成区块变化同意信息后就完成了一致性验证工作。而“混合节点一致性验证”主要是对拜占庭容错协议进行优化改进,对于主从模式以及参与网元数进行限定(一般限定人数为2n+1、限定总网元数为3n+1,n表示出错网元数量)。一旦网关网元获取网元控制请求之后就会向覆盖范围受控网元节点发送预准备信号,同时会对所在区域其他网元节点信号进行汇总。所在区域网元节点在获取预准备信号之后,若是满足设定标准就会向网络内其他网元节点发送预准备信号,其他节点会向服务器传递同意信号。一旦服务器所得网元节点所发执行信号数量在2n个之上,那么此网元就会实施数据变更。总的来说,PBFT协议针对的是容错网元节点为1/3的错误网元,同时需通过两轮交互来确定数据一致性问题。

3电力通信网管区块链技术应用方案分析

对于电力通信网来说,区块链技术应用时是建立在共识机制、点对点传输、网元分布式存储等技术基础之上来进行的,其关键点就是网元的分布式存储、传输和加密一致性等。对于完整的网络来说,其中每一个网元都可以看作同等级别的计算机,通过点对点的结构可以实现去中心化模式,能够提升网络的保密性。每一个网元都具有多种功能(包括:传播、路由、新建节点信息等),通过网元之间的关联来确保区块变化后实现整个网络的覆盖。电力通信网管区块链对于网元信息数据传播协议结构如图1所示。关键内容包括:(1)在进行网元数据变更时,主要是通过电力通信网络以点对点的方式实现,确保覆盖到每一个网元节点。(2)在网元接收到广播数据之后,第一步就是要验证其合法性,主要验证所发数据在非对称加密机制下网元数据变更信息签名和数据之间的匹配性问题。验证通过后就要对数据进行存储,同时将此数据以MerkleTree的方式加入到区块当中。另外,需要将时间戳以及区块头(利用哈希加密算法计算所得)写入到区块当中,并且对其实施封装。如果所验证的数据合法性存在问题,那么作为无效数据弃用。(3)在网元节点完成哈希计算之后,要建立起为解决区块哈希算子所用计算资源的工作量证明信息。需要在限定时间之内对每一个网元节点进行区块计算,之后对区块数据实施封装,利用后续网元节点进行传播,覆盖到整个网络当中。(4)每一个网元在经过以上区块链数据验证之后,通过MerkleTree对数据一致性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来判定数据的准确性。若是电力通信网管区块链数据发生相应变更,一般都是通过该范围之内8个节点实施区块确认,一定要确保1/2之上的网元在受到其他因素影响时还可以实现区块数据的准确恢复,并且要进一步增加节点确认数,可以进一步提升网络抗干扰性能(在此过程中会一定程度增加计算资源的消耗)。(5)以时间戳作为控制方式,网元在进行后续区块计算时往往是建立在上次所得哈希值基础上的,所以后续区块计算和上次计算结果具有紧密关联。

第7篇:区块链技术范文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但凡谈到买房,人们就会想到链家。而在过去谈到租房,人们会想到58,自如这些平台,现在可能会想到链家旗下的贝壳。

这可能得益于贝壳最近从线上到线下地毯式的刷屏广告,真相确实如此吗?为什么买房,租房用户都会绕不开链家这个品牌?

笔者总结归纳了五条原因:

第一,链家品牌效应优势明显,已主导客户心智,北上广深“五百米一链家”群众有目共睹,所以品牌溢价效应也明显,中介费自然水涨船高。

第二,房源多,链家的“楼盘字典”目前已累计投入4.5亿元,囊括了全国36个城市的7500万套真实房源,拥有1200TB数据量。现在,链家又将它的字典毫无保留的灌溉给旗下的贝壳找房。

第三,房源靠谱,最大程度保证真房源,老百姓买房和租房会感觉特别靠谱。

第四,看房高效,比如:旗下贝壳vr看房,大大节约了用户,中介的看房时间和精力,并有效提升了看房体验。

第五,安全,不管是押金还是房租,在有链家品牌背景的中介的介入下,客户更有安全感。

总的来说,就是链家作为中介,为租房者、售房者与房源提供者之间建立了双向的信息通道,并且为其提供的信息作信用背书!而代价就是,最终使用这个信息的人,要付相当一部分佣金给中介。

买房如果按照2.7%的中介费,买一套1000万左右的房子中介费在27万左右,租房按照100%的中介费,月租6000左右的房子,你就要给中介交6000的中介费。而且这部分费用是你必须要交的,如果不交也可以,你花的时间和精力可能远远大于这部分中介费的价值。

因为不管链家还是贝壳,还是在自如、蘑菇、安居客这样的平台,信息都是中心化的。也就是说用户只能在这几个平台上才能找到信息,而平台作为企业,为了整合这些信息也做了大量精力资金投入。

所以用户选择这个中心化的平台享受中介服务,并付中介费也在情理之中。问题是现在用户普遍抱怨中介费太高,有没有让中介费更低一点的解决方案?

不妨了解一下区块链。区块链起源于比特币,是比特币的核心技术。从本质上讲,区块链技术,是一种交易记录的存储技术。它对交易记录进行永久性存储,而且存储之后永远无法删除,只能按照次序加入新的交易,由此对所有的交易历史进行永不结束的记载。

这个看似简单的功能描述,实则含义深刻。它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如何去创建交易、存储数据和交换资产。是一场巨大变革的起点,藐视我们一切根深蒂固的旧思维,旧规则。

拿租房子来说,现在普遍存在的痛点是什么?

黑中介

虚假房源

黑房东

黑二房东

黑租客

问题是现在出现这些问题和平台没有关系,而是和人有关系的。人性的黑暗导致了黑中介与黑房东,黑租客的出现,也导致了虚假房源的出现。

有没有一种新秩序可以对人性进行正确引导呢?

这样一来,租房者、卖房者,和房源持有者的信任危机就从根本上解决了,而解决这个问题还得找到信息传播的本质。

上文提到,租房者、卖房者和房源持有者的信息上传是中心化的,除非这个信息上传变成分布式的。区块链作为新技术允许这样的规则存在!

来看看区块链技术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分布式账本(去中心化)

可溯源

不可篡改

共识机制

非对称加密和授权技术

智能合约

可以清楚的发现:区块链简直是为租房量身定做的技术,因为它恰巧解决了信息的不对称问题、安全问题、信息价值归属问题、效率问题……

那么“区块链+租房”有什么具体的,颠覆性优势呢?

一、绝对真实的信息录入我们设想把租房平台变成一个分布式应用程序Dapp,看看将会带来什么变化?

房源提供者可以把自己的信息,房子的信息和照片上传上去,结合vr和Ai等前沿技术,可以被要求最大程度的还原房屋的实际情况,让承租者在不用实地看房的情况下,真正了解真实信息。承租者或者买房者,可以把自己的信息和需求上传上去。

二、没有人敢说假话然后这个Dapp是这么运作的:首先,和现实世界一一映射的身份验证。在一个去中心化的平台上,我们所打交道的对象不再是中心化的第三方中介,而是另外一个租房者或承租者。

我们双方都需要确认对方的身份,区块链可以使用一个身份验证的智能合约,来完成这个确认,一经首次确认,不可更改。它可以用来检查现实世界的真实身份,所以初次注册信息的人,如果造假,就要花费无数的精力和代价来圆他第一次 的“谎言”。

区块链技术记录信息的不可更改性,使得造假会面临巨大的风险和成本,也是的造假者只有一次机会犯错,一次记录,会永远的被记录在信用度中。

三、将私密进行到底双向匿名机制,若你想租一个房子,这个Dapp平台上会自动扫描所有满足你需求的房源,你可以浏览他们的户型、面积、位置、价格等等,你也可以跟房屋的所有者进行在线沟通,但是在真正的交易达成之前,你们双方都是已一个代号的形式存在。

这个过程,貌似是跟传统租房的app是一样的,但实际上,你和对方,是通过加密过的并用密码学签名的信息在一个点对点的网络上进行沟通,这些信息并不存储在Dapp里面。

在真正的双方达成协议之前,都无法确认对方在现实世界中对应的真实身份,并且双方每一步要了解更具体的信息,都需要付费以及对方的授权允许,信息的每一步被传播,信息所有者都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四、信息不可更改链家式的传统服务是链家的服务器记录顾客的身份和财务数据,而这些服务器是可以被入侵和泄露资料的,这样会给房屋所有者带来法律风险和很大的责任。在Dapp上,你不需要将你的信息托付给一个供应商,这里面没有中心化的数据库可以被入侵和导致资料泄露,这里全部都是点对点的独立的“假名”交易。

五、未来人们只讲诚信由于所有的交易都会被记录在分布式存储的数据账本中,每一个用户的积极评价都会提高你相应的信用度,负面评价带来的风险,会最大程度的让每一方都保持诚信,因为所有的评价都不可更改不可删除。

进一步,信誉度较高的人,甚至可以使用相同的身份在其他Dapp中进行其他方面的交易,这就是高诚信形成的高效率的社会运作体系,以后将会是一个信用构建的社会。

六、支付体验升级在Dapp中,一旦确认交易,你可以在几秒时间内将款项发送给房产所有者,也可以通过智能合约委托交易账号逐步支付款项,同时若出现了涉及智能合约的纠纷,各方可以申请仲裁。

七、租房体验升级Dapp上的交易信息是可以传递连接到区块链上的智能锁上的,这就是结合区块链技术的物联网,物与物或者物与程序之间就可以进行信息交换和确认,这个过程不再需要人的参与,一旦交易完成,我们甚至可以用手在空气中比划一下,就可以将自带nfc功能的智能锁打开。

八、颠覆性的价值所以,“区块链+租房”到底改善了什么?

(1)对B端来讲:以“潜在租户租房需求萌生”为起点,为房东、租客、资金等多方提供全面、安全、不可篡改的数据记录,同时实现可溯源、反欺诈、自动执行任务的智能管理服务。

由资金方、平台、房东、租客这4个节点共同维护智能合约(包括租房合同、贷款合同等)和分布式账本(每月租金流水、还款记录等),任何节点都无法篡改合约和账本。

基于电子租房合同,双方所有操作都会有签名校验,交易双方都会留下痕迹,不可抹除。所以房东不可轻易赶走租客,从而为租住双方提供更好的保障,让租住更安心。

(2)对c端来讲:通过区块链租房应用平台挂牌房源信息、房东房客的身份信息以及房屋租赁合同信息将得到多方验证,其具有无法篡改的特性。如果使用该平台,租客就不必再担心遇到假房东,租到假房子,因为当租房各个环节信息都记在区块链上,它们之间会相互验证。

(3)社会价值:区块链不仅是个技术拐点,也是一个商业拐点,更是一个信息拐点。在区块链之前,这是一个信息不平衡的世界,信息被少数人知悉、收集、垄断、并靠它获利。区块链技术成熟落地之后,所有信息将变成真实的,公益性的,并且是高效的。

局时,依靠信息获利的组织将彻底消失,譬如链家,譬如所有和中介有染的盈利模式。

第8篇:区块链技术范文

关键词:区块链;应用前景;金融业;发展分析

中图分类号: F8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2-167-2

1 区块链的产生及其运行机制

区块链起源于比特币。2008年11月1日,中本聪发表了《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一文,比特币由此诞生。2009年1月3日第一个序号为0的比特币区块诞生,6天之后序号为1的区块也随之出现,与序号为0的创世区块相连接形成了链式结构,区块链正式诞生。

从本质上看,区块链技术是一种不依赖第三方、通过自身分布式节点进行网络数据的存储、验证、传递和交流的一种技术方案。简单来说,区块链等同于一个大型数据库,将其视为一本账本,在一段时间内找到记账最好最快的人,由其进行记账,之后将账本信息发给系统内所有人,所有人维护同一个账本,也就是一种典型的分布式共享的记账方法。

2 金融行业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2.1 去中心化

在传统交易中,我们往往通过第三方中介作为信任中心实现交易,比如消费者和商家的交易依赖于银行支付。区块链技术认为第三方信任中心的存在不仅使得交易双方缺乏信任,泄露交易双方信息,而且增加了交易费用,因而采用了点对点的直接交易方式。在这种模式之下,共识和互相信任会在交易双方进行数据交换时自动达成,不仅可以确保信息安全,与此同时有效地提高了效率并且降低交易成本。

2.2 匿名化

由于采用计算机算法实现了去信任的点对点直接交易模式,各个节点之间没有必要公开自己的身份,交易双方传递信息都是通过公共地址来实现,尽管区块链上的全部数据都是公开透明的,由所有人共享,但数据并没有具体绑定到每个个体,从而有效地实现了匿名性,极大的保护了个人的隐私。

2.3 信息安全性

区块链技术下系统内部全部交易记录都自动储存在相应的数据区块当中,配合时间戳的技术,即每个区块上的记录都有发生时间和顺序,可以对每笔交易记录进行追踪查询,如果个人想要篡改,必须取得51%及以上的人认可才行,这在数据和用户量极大的现实条件下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可以有效解决交易后的纷争等问题。

2.4 开放性

区块链的数据系统对所有人是开放的,除了每个交易方的私有信息是被加密处理之外,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公共的接口查询寻找区块链数据,所以整个系统信息透明度极高,交易方获取信息更加便捷。

3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的主要应用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全世界范围内传统金融的业务模式发生了改变,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对于社会金融体系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其当前直销银行、互联网券商等的发展重点在于经营模式的改变,而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则会使得金融业更接近其本质――信用。

3.1 数字货币

目前,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是区块链技术最为广泛,也是最为成功的应用。在比特币的基础上,衍生了莱特币、狗狗币、瑞波币等一系列竞争币。世界上曾经先后出现数千种的数字货币,目前还存在的大概有七百多种。

数字化的货币凭借去中心化和交易相对频繁的特点,具有相对较高的交易流通价值并且能够维持相对稳定,全球区块链信用体系今后一旦形成,数字货币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传统的国际货币支付结算系统中,美元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人民币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和美元直接进行竞争,但之后人民币也许可以借助数字货币的发展实现国际化。在之前召开的中央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讨会上,央行也明确了发行数字货币的战略目标,研究其多场景应用。

3.2 支付、转账与清算

当前发展条件下,商业贸易的支付与清算全都依赖于传统的银行体系,这种方式进行的转账清算要经过开户行、对手行、清算组织、境外银行等多个组织参与以及十分繁冗复杂的流程,花费时间长而且使用成本高。相比之下,区块链技术在交易双方之间创造直接的付款流程从而避开繁杂的流程,能够为用户提供跨境支付以及任意币种的实时支付结算,低价而且迅速,无需任何手续费。

在跨境支付领域,Ripple支付体系已经开始实验性应用,作为世界上第一家国际网络支付公司,其利用通用的全球基础架构连接孤立的网络,为不同的成员银行提供软件接入Ripple网络,以分布式账本的方式做到实时结算,同时,银行的交易支付信息通过加密算法进行隐藏,只有银行自身的系统可以进行追踪查询,确保了交易的安全性和私密性,提高了金融的结算效率。

3.3 金融基础设施

区块链技术独特的去中心化的方式能够使得传统的中心化为特征的金融基础设施产生较大的改变。首先,股票、债券、衍生品等资产传统方式下需要在相应的信任机构进行登记、保管,区块链技术可以以全新的分布式账户对数据进行记录、保存、管理,使其无法篡改并增强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和可靠性;其次,智能合约功能的发展使得货币可编程化,支付可以在特定条件下执行。比如,央行发行一种特定的数字货币,制定某种政策,只有达到条件才可以以该种数字货币支付。

3.4 银行征信管理

目前,商业银行对所有信用主体包括企业和个人在进行信贷业务的开展时,最基础的考量都是借款主体本身的金融信用。商业银行会把每个主体的信用信息全部上传到中央银行的征信系统,在需要的时候,先取得客户的授权然后再从征信中心下载参考。在这种情况下无法避免的出现信息不完整、使用成本高以及数据不准确的问题。然而在区块链技术下,可以依靠相关算法自动进行信用信息的记录,然后存储在区块链系统的所有计算机上,进而客户在申请贷款时,商业银行可以在获得客户准许的情况下直接调取相应区块链上的信息完成征信工作。

4 区块链技术应用的主要困难

从目前实践的进展来看,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大多处于测试与构想阶段,距离在社会的广泛应用还面临着很多挑战。

4.1 技术问题

目前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仍然处于初步阶段,其广泛应用仍然面临许多技术问题:

①没有成熟可用的直观产品。区块链应用尚处于开发状态,相比之下,互联网有浏览器和各种客户端实现信息的浏览、传递、应用。

②灵活性较差。区块链的信息在写入之后将无法更改,会使得交易不可以回退。

③区块链的容量问题。区块链的信息是一个不断积累增加的过程,下一个区块信息会大于前一个区块,长此以往,伴随着区块的信息量不断增大,对存储空间的占用量也在不断增加,从而带来的信息验证、存储、容量问题有待解决。

④安全问题突出,难以保证其安全性。区块链网络的安全性是建立在有大量的可信的节点之上,确保可信节点不被攻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挑战,与此同时也要确保用户的私钥的安全性,防止黑客攻击窃取信息。此外,还有交易时间延迟过长、确认流程等诸多问题。

4.2 监管问题

金融领域对监管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由其对于金融科技的前沿技术。区块链技术特有的去中心化以及自我管理和集体维护的方式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模式,对政府部门的管理起到一定的冲击,也影响到法律制度的安排。此外,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尚且处于初步阶段,缺少完善的体系,即使对于十分成熟的比特币,不同的国家也有不同的态度,大多数国家仍然保持谨慎观望的态度。以上问题使得在区块链发展的各项经济活动过程中可能缺乏相应的必要的规范和制约,增大市场主体所面临的风险。

4.3 竞争压力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可估量的,虽然目前区块链技术受到青睐,但如果出现更加高效合理的技术,人们会立刻选择另外的技术。比如,区块链技术在信息传递上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只有个人才能通过私钥打开信息,而量子通信技术通过量子纠缠效应同样可以达到安全保障,并且量子技术也有了长久的发展。所以说,区块链技术也面临着来自竞争性技术的压力。

5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措施

5.1 关注技术发展动向,加强对技术的研究

区块链技术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未来技术的发展如何需要不断研究探索。

为此,首先,国外技术的发展更快,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国外银行和机构对于区块链的研究进展,尤其是在区块链所面临的瓶颈上的突破,不断进行应用评估,加强对外合作和交流,同时,积极参与区块链发展的国际标准和国际规则的制定,共同研究制定行业标准,取得主动权和话语权;

其次,充分利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政策支持,推进产学研相结合,以专业的研究团队确立研究方向,通过对不同应用场景的不断测试分析,模拟建立若干区块链,探索全新技术标准;

再次,加大对民间区块链研究的政策支持,鼓励参与,建立区块链项目投资基金。

5.2 完善对技术的监管体系

国家监管机构对于区块链发展的态度以及规范力度对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区块链的发展要求与我国传统的金融监管思路有一定的矛盾,务必要加强与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符合监管部门需要的同时努力获得认可与支持,同时,也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的思路对监管手段和方式进行补充发展;

其次,成立专项研究小组,加强在区块链技术领域的立法研究,加强对新技术法律法规的国际交流,出台行业规范和标准,从而限制市场上的投资活动,保障参与主体的利益,降低金融创新的风险;

再次,明确新的监管体制的改革方向,可以适当借鉴混业监管模式,从区块链技术行业做起,由分业监管向混业监管逐步过渡。

6 结语

周小川行长在2016年2月提出“区块链技术是一项可选择的技术,人民银行部署了重要力量研究区块链应用技术。”虽然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仍处于初步阶段,世界各国对区块链的接受程度也有待观察,区块链的发展仍面临许多挑战,但区块链的优势已经凸显,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金融业发展的模式也在不断创新,相信以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创新会对未来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笔者认为,我们应该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去积极研究区块链技术,同时也要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应对各种不确定性。

参 考 文 献

[1] 程华,杨云志.区块链发展趋势与商业银行应对策略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6(6):73-91.

[2] 谌麒艳.区块链:金融业即将面临的一场革命[J].银行家,2016(7).

第9篇:区块链技术范文

云象的定位是企业级的联盟链技术服务平台,目前已在区块链领域构建了可以快速构建应用的企业级联盟链BaaS平台,并与国内20多个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协议。

2009年,创始人黄步添开始接触比特币的底层架构技术――区块链,算是国内最早一批接触区块链的人。在2014年区块链发展趋势还没有大的变化时,黄步添开始大力投入研究。

“2015年底,我觉得区块链发展要全面起来。”黄步添告诉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2016年,他改变之前从没想过拿融资的想法,在一天内搞定了天使融资,早上谈完,晚上拿到临潮资本300万人民币的天使融资意向协议。

而因为云象起步较早,且核心成员都是专业技术出身的博士,仅用了2?3个月,部分技术指标就做到了国际领先。

早期技术是壁垒时,抓住先机

云象的团队核心成员均毕业于浙江大学,有多位计算机博士。团队以浙江大学智能计算与系统实验室为依托,有何钦铭教授、纪守领教授担任技术顾问,同时还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成立了区块链联合实验室,由Roger Zimmermann教授担任技术顾问。

黄步添是云计算方向的博士。作为主编之一,他曾与清华大学合著了一本区块链书籍,旨在探讨在国内目前这个阶段如何普及相关技术并加速应用;同时,他还与摩课书院合作,将区块链作为选修学科引入到了高等教育教学中。

他认为,在早期的时候,技术突破是关键,只有这样才能抢占先机,因为等区块链发展到一定程度,技术开始大范围商业应用,此前所谓的技术门槛优势将不再是壁垒,靠技术领先的创业公司的先发技术优势将消失。

“我们正是在利用大约2年时间的窗口期铺更多的应用。云象已经在与上市公司、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加速将技术转化为实际应用。”黄步添说。

加速区块链应用真正落地

在已的云象区块链BaaS平台1.0版本中,联盟链底层平台相关技术指标已处于业内领先。同时,云象在区块链安全、隐私保护、分片技术等领域的研究也处于领先地位。

“其实对于区块链的技术应用前景,大家都意识到了其价值,但共同的难点是,如何让区块链技术进行实际的应用。”黄步添说。

目前云象区块链希望通过“技术能力+外部资源”“BaaS平台+企业服务”“平台+开发者”等三个生态圈的创新协作颠覆传统模式下的中心化数据模式和信任机制,它主要面向的用户是有区块链应用需求的企业级用户。

在云象区块链BaaS平台1.0版本中,联盟链底层平台相关技术指标,链上支持3000笔每秒,链下支持5万笔每秒。

黄步添说,公有链的速度非常慢,因此要对此进行改造,使其能够满足企业级应用。

云象在与上市公司和国际机构合作的同时,也在与深圳一家合资公司合作,正式落地应用。此外,今年年底,除了供应链金融、产品溯源、积分、电子证据存证等已经落地的应用外,云象“平台+开发者”的功能应用也将落地。

区块链应用于供应链金融的优势

具体到目前云象定位的供应链金融的项目,云象是如何形成高效供应链金融生态圈的?区块链的优势在哪里?

黄步添说,区块链可以确保整个交易流程的真实可信,实现各参与方共同记账、动态实时、完全透明、贸易数据不可篡改等,同时对整个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安全高效。此外,任一参与方出错,并不会影响整个系统运行。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