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区块链与资产证券化范文

区块链与资产证券化精选(九篇)

区块链与资产证券化

第1篇:区块链与资产证券化范文

去年初,我应邀到一个中部城市,参加一场关于大数据与区块链的研讨会。看到政府安排来接站的司机开着的是一辆私家车,于是我好奇地问他是属于哪一家机构:政府接待办、出租汽车公司还是汽车租赁公司?他的回答让我脑洞大开:我是跑软件的,不属于任何公司。彼时滴滴、优步、易到还各自发展着,那位司机的手机上运行着这三家共享出行公司的终端,可以交叉接三家公司的派单,他把这形象地称之为“跑软件”。他不是任何公司的雇员,他的车也不是这三家公司中任何一家的财产。他与这三家公司之间的关系就只是靠一套运行在移动互联网上的软件来维系。基于互联网的共享经济模式,推进了这个社会两方面的经济制度变革:一是企业组织,人不是企业的员工了;二是产权关系,车也不是企业的资产了。

“跑软件”的现象并不只是出现在公司与个人的商业关系上。我们每个人几乎都遇到过这样的场景: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因为某种因缘际会,被邀请进入了同一个微信群。一旦意味相投,也许群中的两个未曾谋面的人就互加了好友,经年累月,也许两个微信好友就在线下碰面了。在线下碰面之前,其实你们早就是数字世界里的好朋友,只不过你们的朋友关系只是一种数字化生存方式。这是人际关系中的“跑软件”,大家不隶属于任何机构、任何组织,只是依靠一套软件系统在数字世界里建立了一个新型的数字化社会关系。 从IPO到ICO

今年3月,一家核心开发者希望在继比特币区块链和以太坊区块链之后,集前两个区块链之所长,建设一个新一代公有区块链,以非营利基金会形式在新加坡注册,以全球区块链社区共识、共建、共享、共担方式运行的公有区块链组织――量子链(QTUM),以向区块链社区发行自己的数字代币(Coin或token,以下称为token或代币)的方式,在五天时间里发行基于自身量子区块链上的量子币,从全球区块链社区里轻松换取到了价值1500万美元的比特币和以太币。

量子链的这种做法被命名为“ICO”:Initial Coin Offerings(首次公开发售代币融资);ICO相对应的是“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首次公_发行股票融资)。区块链社区为了在合规性和合法性上与IPO做个区分,也有把ICO叫作“Initial Crypto―Token Offerings”的,即首次公开发行加密数字代币融资,这个ICO的叫法确实更切合“ICO”的实质。

量子链(Qtum)ICO的主要规则为:1)以非营利基金会的形式注册,该基金会负责运营量子区块链及作为量子币的发行主体;2)量子区块链是开源软件系统,任何人无须许可都可使用该系统;3)该系统的开发、运行、应用采用去中心、分布式、自组织的社区制;4)基于量子区块链上的量子币是一种功能币,在使用量子链或量子链上的各种应用时,需要支付些微的量子币;5)只能发行代表量子链使用权的代币――量子币来融资以支持量子链的开发工程;6)量子链公布将发行总数1亿量子币,其中51%公开发行。另外的在四年时间里,29%将分配给社区的学术研究、教育推广和商业应用项目,20%分配给创始人和开发者;7)所有用量子币换取来的价值1500万美元的比特币和以太币,都将全部存入多重签名的钱包,钱包地址可公开透明,由多人签名才可能被使用;8)量子币可以在数字货币交易所交易;9)量子币的公开发行,得到了基金会注册地监管机关的有条件“无异议函”,在“监管沙盒”机制下,获得了最低限度的合规性。

“ICO”是区块链与生俱来的特性。2009年1月上线的比特币区块链,就是“ICO”的创世之作。只不过,2017年的“ICO”与其还是有所不同:比特币的ICO采用的是持续发行的“挖矿”机制,而现在的ICO采用的是一次性发行和持续分配机制。ICO正在成为区块链上的主要融资渠道:据统计,2016年区块链方面的风险投资4.96亿美元,而ICO金额也达到2.36亿美元,接近风险投资金额的一半,截至2017年5月15日,今年以来区块链上的风险投资约为1.07亿美元,而ICO已经达到1.25亿美元了。ICO目前的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区块链方面的风险投资,有可能成为区块链行业的主要融资渠道。 零边际成本社会

我一直认为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过渡,是一场堪比人类祖先走出非洲那样的大迁徙,只不过这是一场“数字化大迁徙”。如果说12世纪到13世纪欧洲的“大航海”时代是人类社会发现了一个物理上早就存在的“新大陆”;那么,正在进行的数字化迁徙时代就是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地理大发现”,只不过这次是建设了一个之前并不存在的、非物理结构的数字世界。

无论是共享出行司机的所谓“跑软件”现象,还是量子链(Qtum)的发行加密数字代币的“ICO”模式,本质上就是一种建立在数字世界里、用数字化方法来重构的、新型的企业制度和产权关系。现代产权理论的基础是科斯观察到的市场机制运行中的“交易成本”,而企业之所以成为市场活动中的基本组织单位,就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

我们看到的数字化经济运行规则,和1937年科斯看到的工业化经济运行规则,有了巨大的新变化。一首歌曲要发送给一万个人,在工业化经济运行规则下,我们得灌成一万张唱片,原子结构的边际成本是递增的;而在数字化经济运行规则下,我们通过互联网发送,比特在互联网上的传递,别说一万个人,一千万个人来接受这首歌曲,边际成本也几乎为零。在数字化世界里,像“跑软件”和“ICO”那样的分布式商业模式,已经不同于1937年科斯眼里为了降低交易成本(科斯,《企业的性质》)而设立的企业了。 共享经济模式

人们已经习惯于把这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叫作共享经济模式。而我更愿意把它称之为“分布式商业模式”。相对于共享经济模式,分布式商业模式涵盖的范围更大:共享经济之外,还包括开源软件社区、非营利服务机构、分布式商业自治组织等。

分布式商业模式最大的几个特点是:1)基础技术架构体现为分布式网络结构,相关各参与方处于点对点对等关系,相互互不隶属;2)价值创造机制体现为数字化规则下的零边际成本;3)价值增长机制体现为“摩尔定律”,一旦越过拐点,立马实现指数级增长;4)组织机制体现为以社区自治、平台组织和生态系统作为运行架构;5)协作机制体现为依靠共识而不是指令;6)激励机制体现为羊毛出在猪身上的互联网思维;7)利益分配机制体现为共享、分享、他享。

分布式商业模式尽管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目前这样一个早期阶段,我们还没有穷尽的能力。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轻所有权,重使用权,甚至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比如开源软件社区,比如共享经济模式,比如非营利性机构,再比如分布式自治组织(在区块链上,人们把分布式自治组织称为“DAO”:系Distribut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的缩写),指的是无中心控制机制的、去第三方中介服务的,以点对点、端到端方式来运行的组织。类似比特币区块链、以太坊区块链那样的公有区块链,是一个最典型的分布式商业组织的案例:产品著作权完全开源免费、没有服务器没有运维人员没有组织、一套软件到网络上之后就完全依靠志愿者社区来开发维护、任何人无须许可就可以下载终端成为网络节点、非营利无权益人也无收益分配…… 资本与资产VS所有权与使用权

根据现代产权经济学理论,所有权适合私有,否则无法很好地解决“公地悲剧”和“租金消散”的问题。而在分布式商业模式运行规律之下,我们发现:与所有权的私有不同,使用权适合“公有”!一辆汽车,在私有的状况下,使用率大概10%;而在共享经济的模式下,使用率可以提高到50%;有研究机构甚至提出,在无人驾驶技术成熟之后,采用分时共享模式,一辆汽车的使用率可能提高到90%。很显然,这种情况下,无论从内部效用还是外部效用来分析,使用权一旦“公有”,对各方面的效用都是最大化、最优化的。

张五常先生说到,经济社会的基本规则就是产权规则,你改变了产权的规则,你就改变了整个系统。所有权的虚化、轻化或者幻化,催生出来一种新的金融服务体系,一块完全崭新的风景画展现开来:以所有权为基础,对应的是资本市场;而以使用权为基础,对应的是资产市场。技术的开源、产品的分享、组织的自治及商业目标的非营利使得分布式商业模式下,没有了资本的立足之地。在消费者、投资者和交易者眼里,代表所有权的资本失去了价值,作为提供消费和体验的产品或资产才具有价值。金融新疆域由此而开辟。

在移动互联网之前,手机叫功能手机,移动互联网之后,手机叫智能手机,中间的差别就在于功能手机不能24小时连网,手机一旦在线,就成为了智能手机;同样道理,IBM在其发表于2014年的物联网白皮书中,把能够24小时连网在线的机器设备也命名为智能设备;当区块链技术于2009年横空出世,业界把登记在区块链上的能够24小时在线的智能设备称作智能资产(在线与在链)。

资本与资产这一字之差,金融涵义却别有洞天。资本更适合证券化,不适合货币化;资本的基本形态是股权或债权,适合证券化为股票或债券。资产更适合币化,不适合证券化;资产的基本形态是使用权或分享权,适合货币化为数字代币(Coin、Token)。证券化的资本,使得所有权可以拆分转让,因为流动性提高,融资也随之方便;货币化的资产,使得使用权可以拆分转让,因为是以数字货币的形态流通,7天24小时全球交易,税收结构最为简单,交易费用最为低廉,流动性更高,融资也更为方便。

我们相信,人类刚创造出房屋时,是没有产权、物权意识的,最初的房屋只有遮风避雨的功能意识。物权、产权意识的出现,导致房契、地契等权益凭证的产生,而这些权益凭证的产生,极大地提高了物权、产权等资本品的整体可转让性;证券化更使得房契、地契等权益凭证可以份额化,使得物权、产权的可转让性极大提升,其价值也大幅提升,财产性收入也成为人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而区块链带来的资产数字化,是在物权、产权等资本品份额化之后,把使用权等资产也份额化了,资产数字化的金融表现形式就是资产的货币化。

资产货币化是一个实物资产“液化”的结果,一旦实物设备被数字化,数字的传输和水的流动一样高效多能了,实物资产一旦获得像“水”一样的流动性。一台设备或者一辆汽车,如果24小时与互联网连接,设备的身份登记在区块链上,我们就可以确保它的身份的唯一性、确认它传输的数据的真实性、追踪设备的轨迹和状态、用它每分每秒传送过来的数据重塑一个数字化的它,以其作抵押物或以其使用价值作锚定物来发行数字货币融资。

基于所有权的金融体系有如下特点:1)是营利性商业机构;2)往往依据《公司法》采用公司法人体制;3)发行股权、债权及其衍生品等投资工具融资;4)投资者具有收益分配权及剩余财产追索权;5)除特殊结构,大多数情况下,股东承担有限责任;6)需要建立现代公司治理机制,既约束股东,也约束经理人;7)负有在企业经营的不同环节缴纳各种税收的义务;8)需要聘请第三方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来增加透明度;9)外部监督机制:政府部门、第三方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等。

基于使用权的金融体系特点却不同:

1)主体经营活动追求非营利性;2)往往采用开源基金会的公共性组织结构,没有权益人;3)共建、共有、共担、共享、共治的分布式自治组织;4)社区治理机制取代了公司治理机制;5)外部监督机制除有限度的依靠政府外,不再依靠第三方中介机构,基本采用各种数学算法模型来作内部约束;6)发行数字货币(coin)或数字代币(token)等投资工具融资;7)投资者对发行机构不享有股权债权、收益分配权及财产追索权;8)发行的数字货币与法定货币不同,没有利息收入(这点类似黄金),只有数字货币价格变化的损益;9)只是在数字货币的交易环节才有税收产生;10)最重要的是:基于使用权的金融体系一定是建立在区块链或分布式账本上的。 业界动态

截至2017年5月19日,以比特币、以太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总市值已经达到850亿美元左右。去年我曾经预计数字货币(包括数字资产在内)将在十年内达到1万亿美元的总市值,届时任何资产配置模型都不可以对数字货币忽略不见。以目前数字货币市值的增长速度和新数字货币的发行速度,我去年的预计看来是过于保守了。全球黄金的总市值大约8万亿美元,而数字货币被誉为“数字黄金”,因为数字货币和黄金一样都不能生息,它确实离货币更远而与黄金更近,万亿市值的数字货币并不是天方夜谭。目前市值达到5亿美元以上的数字货币已经达到8只,编制数字货币指数的条件日臻成熟,也许六个月以内我们就可以看到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的数字货币ETF。据了解,还有其他几个海外证券交易所也正在积极探讨数字货币ETF挂牌的事宜,届时一些配置另类资产的投资工具,就可以合规地把基金资产配置在数字货币ETF上。

假以时日,我们甚至不排除包括纽约证券交易所在内的传统证券交易所,也会创立为ICO服务的平台。纳斯达克早已宣布与区块链创业公司Chain合作,利用区块链技术设立一个私募股权交易平台,并且这个区块链私募股权交易平台已经开始试运行了。

在基金投资方面,目前已经有几家稍微激进的VC基金,开始投资在ICO上。Boots VC、Blockchain Capital和Polichain Capital等三家基金已经公开宣称会投资ICO代币,Blockchain Capital甚至计划用ICO的方式来筹集一笔专门投资ICO代币的基金。

一些区块链创业者已经为ICO创立了专门的服务平台,提供从合规性、信息披露到评价标准的服务,他们仿照美国私募证券144A规则的要求,提出了SAFT(Simple Agreement For Future Token,未来代币简明协议)的ICO发行标准流程(比照资本市场已经实施的“未来证券简明协议”),整理了专门针对ICO的信息披露要求,并开始建立ICO价值和质量评估体系。一些国家的监管机关已经在关注ICO的相关活动,建立了金融科技“沙盒机制”的国家,如新加坡和英国等,把ICO纳入“沙盒”给予观察,同时要求ICO必须遵守简单的KYC规则,比如不能销售给不符合美国144A规则下的不合格投资者及不能宣传为股票、债券等等。美国证监会数字货币研究主管也公开提醒区块链业界,不管ICO的数字代币是否属于“证券”,发行者都负有投资者保护的责任。 ICO是金融深化的终局

ICO有巨大的创新性,几乎可以说是金融深化的终局。

第一,ICO使得共享经济模式、开源软件项目、非营利性机构及分布式自治组织得以享受到融资的便利;

第二,ICO让使用权公有化,解决了公地悲剧和租金消散的经济学难题,使得产品和商品的内部效用和外部效用都能够最大化,交易无摩擦;

第三,ICO使得数字代币的投资者与产品的使用者合为一体,使用者用得越多,投资者获得的价值越大;投资者价值越大,网络越健壮稳定,使用者也越受益;

第四,ICO的51%代币公开发售、募集获得的数字货币存放于地址公开的托管钱包并实行多重签名的方法,利用了区块链或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底层信息穿透、透明、共享的机制,创造性地为分布式商业模式建立了商业自治的技术可信性;

第五,ICO降低了区块链创业项目的融资门槛和投资者的投资门槛,在这一点上与众筹异曲同工;

第六,ICO倡导融资民主化,还权于创业者,削弱了资本的力量,增强了创业者对项目的主导权,最大化了创业者的利益;

第七,ICO的代币可以在数字货币交易所交易,相比股权投资,拥有极高的流动性,方便了投Y者退出;

第八,ICO代币的交易跨越全球,7×24小时交易,实时清结算,全球投资者共同发现价值,辨识真伪,交换价值。

并不是任何资产都适合ICO。

首先,能够ICO的资产,一定是运行在区块链或分布式账本上的资产,链下资产无法做到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模式。

其次,到目前为止,成功的ICO都是公有区块链或分布式自治商业模式上的项目。也就是说都是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的项目。反过来也说明,夹杂所有权的项目并不适合ICO。

其三,ICO是介于私募股权融资和众筹融资之间的,但更偏向于产品众筹模式的融资方式,ICO用使用权来融资。

其四,凡ICO的项目在区块链上创立时,都设计有原生数字货币,这种原生数字货币一方面是使用者使用该项目时的费用支付手段,另一方面它又是ICO时的融资工具。我们买来该ICO代币,可以是为了卖出获利,也可以是拿来付费使用该产品。

其五,ICO代币的价值高低决定于该项目的使用功能的好坏。使用前景广阔,深受使用者欢迎,代币价值就看涨。以太坊作为公有链,在其链上做应用开发的项目比在比特币区块链上的要多,因此我们可以预计以太币的价值有超过比特币的可能。

因此,ICO代币是使用权的众筹;持有代币不应该用于利润的共享;代币的使用范围仅限于特定区块链上的特定资产,不能通用于链外。

在这点上,代币类似的筹码,仅限在本使用。从合规性角度来说,ICO与IPO最大的区别在于:ICO只适合用于公有区块链、非营利机构、分布式自治组织、共享经济模式等没有所有权归属或者所有权不再重要的创业项目的加密数字货币化融资,而且这些项目必须建基于区块链或分布式账本之上。 风险隐患

任何金融创新在初始阶段往往都伴随着混乱和诈骗,ICO也不例外。要辨别一个ICO是否是骗局,先要看它的项目是否运行在区块链上,项目代币是否是原生加密数字货币,这个代币是否是项目运行时的某项必须功能,这个区块链项目的开发者们是否在区块链社区早有名气,筹集的数字货币是否存放在托管钱包,该托管钱包是否是地址透明的多重签名钱包,该代币是否在知名ICO平台上发售,是否有知名数字货币交易所同意帮助该代币进行交易,进行ICO的项目白皮书描述的项目是否靠谱,是否有项目开发的时间表和里程碑及打算如何公布开发进度。

第2篇:区块链与资产证券化范文

[关键词]区块链;新常态;新机遇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3-0099-02

一、“区块链”技术下的中国金融“新常态”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比特币交易市场: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几家比特币交易平台,如:中国比特币、火币网和OKcoin等。这些平台承载着全球80%~90%比特币交易,而中国市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享有对比特币定价权。同时,中国也是比特币挖掘能力最强的国家,设立在境内的服务器集群提供了全世界60%以上的比特币算力,中国在比特币矿机和运算芯片的研发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近几年,很多金融巨头开始将关注点从比特币本身转移到其背后的区块链技术,而国内区块链技术的普及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国内多个资本集团投入巨资建立区块链实验室,并设立专项投资基金进行人才培养和项目孵化,意在研究前沿科技及促进我国金融科技研究和国际快速接轨,如万向集团旗下的万向区块链实验室,每年共拿出60万~100万美元对优秀项目进行赞助,其不仅仅为区块链初创企业提供了启动资金,更将一群有着先进技术和知识储备的开发者聚在一起,成立区块链开发者社区和工作站,为区块链产业后备人才的储备打下了坚实基础;其次,央行于2016年1月称将尽快推出以央行为发行主体发行数字货币,这在某种意义上认可了区块链技术及数字货币的价值,这对广大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起到了指导作用和示范意义,调动了各部门对研究区块链相关技术的热情,成为我国金融改革的有力推手;第三,由中证券公司牵头11家国内大型金融机构共同发起的中国分布式总账基础协议联盟(ChinaLedger)提升了我国传统金融机构研究区块链技术的积极性,基本确定了我国金融机构未来5年的技术变革方向。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已经有很多国有性质的商业银行和民间资本支持的股份制银行及老牌证券公司建立了相关研究部门,有关区块链技术的研究正在部门内如火如荼地开展。国内也有很多金融机构和国外区块链服务提供商达成技术合作协议如中国工商银行、华瑞银行等。

二、“新常态”下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新机遇”

(一)跨境支付和结算

作为世界经济总量第二的贸易大国,对外贸易体量巨大。我国近年来陆m提出“一带一路”等一系列发展战略,直接反映出我国“走出去”的决心,跨境支付和结算业务将迎来一个“黄金增长期”。与此同时,国内大力推动汇率改革,帮助人民币国际化迈上了新的台阶。伴随着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DR),越来越多的国家支持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在这种大背景下,如何降低跨境支付和结算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安全地保证每一笔交易顺利进行成为了我国商业银行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这对于帮助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增强企业竞争力和提升利润空间有积极的正面意义。从经常类项目的跨境支付结算金额来看,2015年这一数字约为8万亿元人民币,区块链的出现会使相关流程的交易成本下降四至五成。如果有从事中转业务的商业银行提早使用此技术,将大大增加其处理跨境结算获得的收益,同时抢占其他尚未转型的同类银行的相似业务。

(二)数字货币

2016年初,央行传出了有关进行数字货币及区块链技术研究的消息,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尚处于转型期的金融机构起到了导向作用,数字货币的研究和发行将成为银行间业务的新机遇。首先,若数字货币在流通中逐渐丰富,无论是居民平时消费,还是银行间交易结算所需要的等待时间都将被大幅缩短;由于分布式技术的特点,商业银行用于维护服务器的成本将趋近于0。其次,数字化货币的广泛使用会激发出更多的支付情景,在零售端,尤其是移动支付领域将会引起巨大的行业变革:如可以使支付具有连续性(即脱离可交易的最小单位限制),支持无中心干预的点对点线下支付,物联网条件下机器间自动支付等新模式。最后,得益于数字货币的可追溯性,诸如洗钱、金融诈骗、关联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将可“追根溯源”,可以帮助人们降低遭遇金融犯罪后的损失和避免财务问题的发生。

(三)证券的发行和交易

区块链技术不仅能为商业银行带来福利,还为证券行业带来了机遇:第一,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的证券交易所将颠覆传统交易所运行的商业模式,从在交易所的集中撮合竞价交易改为分布式点对点交易,真正实现了买方与卖方的无缝对接。第二,分布式账本的去信任特点可以帮助证券机构简化交易流程,移除大部分人工管理和证明环节。通过智能合约实现自动化股权登记,大大减少交易成本,带来超额收益。第三,由于区块链网络的多数共识机制,对区块链网络交易所的访问将是高度安全的,并且分布式计算将保证交易所系统的稳定性。

(四)供应链金融

我国贸易融资规模于2016年已达到10万亿规模,并以每年约25%的增速逐年上涨。但是抛开规模来看,这一市场的利润被多个中间商、结算机构、中转银行摊薄,使得出借方无法得到可观的利润。而反观国内P2P市场鱼龙混杂的现状和近日曝出的国金证券假章事件,再次引起了国内投资者对P2P平台安全性的质疑。当区块链技术与贸易融资业务相结合,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由于区块链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的存在,投资人的本金和收益的结算都可以得到保护,交易和结算风险得到有效降低。与此同时,使用区块链作为融资网络可以促进国内融资平台与国外平台对接,开拓P2P时代的新市场,有力地拖动本地化金融与对外贸易相结合。

三、我国金融机构抢抓“新机遇”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国内区块链技术战略布局

金融机构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考虑区块链技术的引进时机,引进国外技术还是自主研发,和企业在行业中使用区块链时扮演的角色。以国资大型商业银行为例,应利用好R3联盟和ChinaLedger等相P技术平台的科研优势,结合自身与监管部门的紧密联系,在保持和监管部门沟通的前提下,与之一道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区块链技术标准和与之配套的监管体系。而中小企业则应摆正追随者的位置,与R3联盟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对外吸收技术人才,在开源项目的基础上参照自身优势开发出适合自己的区块链网络。

(二)增加科研投入,支持优秀项目

国内的区块链项目投资目前还仍不成熟,集中投资风险较大,因此应遵循小资金、广投入、勤更新的投资原则,国内金融机构可将区块链领域的相关投资分用途、分批次投入不同领域的专业团队,广泛渗透各个项目的研发过程,并派驻专人进行技术整合,以达到最大化利用资本的效果,分散投资风险。在制定了完备的投资计划后,需要进行投资项目的选择。我国金融机构可以参照硅谷模式,建立技术孵化器,招募优秀人才并组建专业团队开发区块链应用,引入天使投资人和专业VC进行项目指导,目前国外已有类似500 Startups这样的专业创业项目孵化机构的案例可以学习。

(三)加强对外交流,推进技术融合

国内金融机构可以将技术交流的重点放在区块链领域研究较为发达的柏林、硅谷、纽约、英国等国际金融科技创新中心,寻找比特币不同层次创业公司给予技术支持:如提供区块链服务支持的公司(DAH,Chain等),进行区块链底层技术开发的公司(以太坊、CEV等),数字货币交易平台和解决方案提供商(Circle等)。邀请已经具备一定商业化运作能力的区块链服务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可以大大减少研发投入,缩短研发周期,提高产品更新效率。这在当前金融业普遍面临转型的大环境下为国内金融机构抢占先机和攫取更多市场份额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Barnes, D. Blockchain Manoeuvres: Applying Bitcoin’s Technology to Banking[J]. The Banker, 2015(5).

[2] Allison, I. Bank of England: Central Banks Looking at ‘Hybrid Systems’ Using Bitcoin’s Blockchain Technology[J].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 2015(7).

第3篇:区块链与资产证券化范文

【关键词】“一带一路” 区块链技术 国际金融合作

一、导言

伴随着比特币的发展,作为根基的区块链技术也因其安全、便捷的特性也逐渐得到了银行与金融业的关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但我们如今依然沿袭着数百年前诞生的金融交易体系,而其弊端正日益暴露。代替现金流通的有价证券的票据近年来屡次出现丢失的现象,运营着世界级的金融电文网络SWIFT CODE也多次遭受黑客袭击造成巨大损失。尤其是现阶段“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金融体系将要面临跨国结算、金融监管等难题,传统的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和未来的需要,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资金安全、信息不可更改。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也逐渐走向成熟,纳斯达克在2015年首次使用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Nasdaq LINQ交易平台,提高私人股权交易的效率;Visa也开始开发一个基于该技术的App,以彻底变革汽车购买流程。毫无疑问,未来区块链技术将在金融交易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此对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交易领域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从“一带一路”下的金融需求角度出发,从国际支付结算、证券交易、银行征信、金融监管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交易领域的应用,并对区块链技术在我国一带一路中的应用提出政策建议。

二、应用领域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在这一战略中,金融不仅要起到先行的作用,更要在各领域起到支撑作用。金融在“一带一路”中的应用包括政策性银行信贷支持、跨国交易与结算、跨国投资和贸易投资保险等领域。我们选取了国际支付结算、证券交易、银行征信、金融监管四个重要方面,探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一)国际支付结算

传统的跨国结算方式主要有:托收、承汇兑和委托收款三种形式。而这三种形式都需要借助银行的服务。传统的支付结算通过中介进行交易,要经过开户行、对手行、央行、境外银行。在此过程中每一个机构都有自己的账务系统,彼此之间需要建立关系,确立有授信额度;每笔交易需要在本银行记录,还要与交易对手进行清算和对账等,导致交易速度慢,成本高。大量人力的介入加大了信息的危险性,各银行依赖的SWIFT CODE在近年来频频遭受攻击更是暴露了这个问题。而相对来说,区块链系统在结算中具有高安全性、隐私保护和高冗余储存的特点。区块链系统是由大量节点共同组成的,不存在中心化的硬件或管理机构,且任一节点的损坏或者失去都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作。区块链带有时间戳,由多个节点同时验证和记录,每个参与节点都能获得一份完整数据库的拷贝。一旦信息经过验证添加到区块链上,就会永久地存储起来, 除非能够同时控制整个系统中超过51%的节点,否则篡改和伪造的发生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另外节点间无需公开身份,只有掌握了私钥的人才能开启自己的“钱包”,保障了交易方的隐私。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区块链技术在支付结算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二)金融交易

在当前以美元为主的国际金融体系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美元为国际结算的主要货币,大大加剧了成本,同时汇率波动风险、信用风险和贬值风险等风险也加大了金融交易的不确定性。加之体制上存在着的帮助美国向国际转嫁其金融危机的“特里芬悖论”,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互联互通难上加难。在此时区块链技术便显示出其去中心化、方便快捷、高安全性、记账速度快、成本较低、互相监察验证和资料公开透明等优点,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巨大作用。通过建立一个虚拟货币支付系统,为各国提供一个高度透明的互联网国际交易平台以及安全、可靠的交易环境。届时该平台可基于各国的共识与协商而建构,这样不仅可以免去银行、国际支付平台等机构的复杂操作程序,提高交易的效率,还可规避因国家间不同法律、风俗等差异而带来的不便与交易限制。

(三)银行征信

目前,商业银行开展跨国信贷业务,最先要审查借款主体的金融信用。各个国家银行分别建立借款主体的信用征集信息,需要查询时,再向有合作关系的他国银行、他国信用保险机构、银行在他国行分行等调取信息,流程诸多,且需要多重审核,以致信息不完整、数据不及时、使用效率低、使用成本高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在跨境征信合作中尤为突出。跨境征信合作是“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的重要内容。要实现“一带一路”国家金融合作就必须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征信管理部门在培育征信市场发展、征信机构监管、建立共同信用评级体系和标准、防范信用风险、保护信息主体合法权益等方面的沟通。同时加强征信机构、评级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而区块链技术可以依靠程序算法自动记录征信信息,并存储在区块链网络上,使信息透明、篡改难度高、使用成本低并可以实时更新。各商业银行得以以加密的形式存储并共享客户的信用状况,在客户申请贷款时不必到央行申请查询征信,即去中心化,贷款机构通过调取区块链的相应信息数据即可完成全部征信工作。

(四)金融监管

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我国在金融监管方面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加剧,对外经济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资金外流与金融风险的增加。而影子银行与地下钱庄无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据德意志银行估计,中国影子银行业2012年规模约为21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40%。盲目生长的影子银行会导致信用过度扩张,而且这部分信用扩张亟待有效监管,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重蹈美国金融危机的覆辙。而非法地下钱庄对中国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影响与冲击也十分巨大。其不仅会加剧资金外流,大量外资不正当的进入中国,还会严重干扰中国的货币政策。而区块链技术可以为我国加强金融监管提供新的途径。基于区块链,各金融机构将收集和验证的客户信息数字化后,上传至相应的区块;同时,为交易中的实体提供电子身份证明信息(私钥),并将二者联系起来,任何交易的发生都需要经过该私钥银行手中的公钥验证,并由用户地址进行,这就决定了区块链上数据的可追溯性。并且监管部门可以通过设置检测程序,自动剔除异常交易,提高监管效率。

三、结论与建议

上文就区块链技术在一带一路下国际支付结算、证券交易、银行征信、金融监管四个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论述,并进一步探讨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能会面临的问题。要真正实现区块链技术在“一带一路”中的广泛应用,必须加强我国与沿线各国的金融机构合作,建立高度透明的互联网国际交易平台以及安全可靠的交易环境,以提高交易效率。

同时,基于区块链技术高度依赖于其网络效应,我国在探索区块链技术时,应尽快展开与各大国际金融组织的合作。并且鉴于我国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正方兴未艾,中国区块链技术创新与应用联盟也正式成立。各大金融机构应尽快在实践区块链技术的基础上尽早形成行业规则,以实现制度化、标准化,提高其安全性,为日后的法律制度建立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蔡钊.区块链技术及其在金融行I的应用初探[J].中国金融电脑,2016,02:30-34.

[2]董屹,唐华云,张东.近期国际金融基础设施机构区块链技术研究进展及重要观点[J].债券,2016,07:46-51.

[3]周立群,李智华.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的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2016,07:49-51.

[4]周逸文.区块链技术及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分析[J].科技展望,2016,27:115.

第4篇:区块链与资产证券化范文

区块链技术日趋成熟,2016年有望迎来解决方案集中落地。区块链技术受到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的热捧。

区块链热的原因包括:

1)区块链技术逐渐从白皮书走向落地;

2)金融业亟需区块链对其底层系统进行重构;

3)领头企业组成联盟打造区块链标准,加速技术推广;

4)区块链技术持续演进,内涵已经发生重大变化。2016年,区块链技术有望迎来解决方案集中落地。

区块链的应用场景。区块链1.0实现了货币和支付体系的改造;区块链2.0实现泛金融的改造;区块链3.0的愿景将是改变一切,通过建立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COs),实现对去中心化体系的重构和颠覆。

区块链产业链分析。

1)产业链:在区块链发展的前期,应用和基础平台是紧耦合的,区块链的基础协议、设定的虚拟货币(比特币)就是为了实现单一的支付功能。而随着以“以太坊”为首的新一代区块链平台的崛起,应用和基础平台开始解耦合,在以太坊开发的更为完善的区块链基础协议上面,开发者可以开发各式各样的去中心化应用(DAPS),整个区块链的产业链开始逐步衍生出了各个不同的生态层次。产业链的参与者可分为4个层次:应用层、中间层服务、基建与平台、辅助平台;

2)商业模式:去中心化并不意味着没有商业模式,至少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去中心化应用的开发者仍然可以和传统的中心化平台一样通过收取交易费用等方式盈利。而对底层基础设施的开发者而言,依靠持有区块链平台的最初发行的货币实现资产增值是主要的盈利来源。

第5篇:区块链与资产证券化范文

内蒙古的羊肉质优味美,可因无法让消费者相信这产自内蒙古,很多只能卖每斤14元。而采用区块链技术后,产自内蒙古的羊肉从养殖到运输再到上架,所有信息都会记录跟踪下来,供应商和销售商都无法篡改,价钱能提高到每斤40元。 2016年6月,由万维网联盟(W3C)举办的“区块链与网络研讨会”在麻省理工学院举行。开发者展示区块链技术和应用

不久的将来,你的冰箱里总会有新鲜的食物――因为应用了区块链技术,这台智能冰箱能够识别放进去的蔬菜从一粒种子到上架发生的所有事情,提醒你丢掉过期食物,甚至还能帮你购买新的食物。

这是IBM提供的区块链应用场景。2015年底,IBM宣布参加由Linux基金会牵头的开源区块链超级账本(Hyperledger)项目,是最早进入区块链领域的科技巨头之一。

IBM大中华区副总裁王允臻告诉《t望东方周刊》,现实是,越来越多的大公司正在区块链业务上“跑马圈地”。

尽管,这一当今世界最具想象力的技术,其绝大多数应用项目还都处于尝试阶段。

取代金融机构?

肇始于比特币的区块链,天然地与金融业建立了最亲密的关系。

区块链技术的诞生,在北京人民汇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立仁看来,是金融技术的一次极大的创新。

“金融技术的基础性作用是记录资产,它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证明权利的真实性。”王立仁告诉《t望东方周刊》。

他认为,人类进行资产交换,会产生信任纠纷,因此必须把交易的内容和数据记录下来。从结绳计数,到泥板计数,再到实物货币、纸币、票据、复式记账、电子货币,等等,莫不如此。

后来,交易双方可能各自有独立的账本,因此发生交易就产生了对账、平账等麻烦的事情。

发展到近现代,包括银行等提供信用背书的第三方中介就开始兴起了,它们成为交易的中介和中心。而这种中心化的信用中介是账本的实际拥有方,它是交易的操作执行和记录者。

假如银行要篡改用户的记录,会十分容易。但区块链技术或许能成为去中心化的突破口。

以前集中在第三方中介手中的唯一账本,现在变成了区块链上各参与节点共同维护的公共账本,或者说,每个节点都有一个账本。第三方提供信用背书的功能可由技术替代,而点对点的平等网络体系有望建成。

“这样看,并不是去掉哪个中心,也不是没有中心,而是建立一个可信任的多中心体系。”布比(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蒋海告诉《t望东方周刊》。

他给本刊记者举例称,利用区块链技术运营的数字资产发行,有可能降低对大渠道的依赖,提升小渠道甚至个人的流通作用。

“区块链的颠覆性就体现在这里。即便第三方信用中介不完全消失,也将极大地降低金融业相关业务的成本。因为,要第三方中介提供信用背书,是需要很高成本的。”王立仁说。

另一个典型的金融领域应用场景是证券交易。现在,证券买卖因涉及多方对账,需要的清算时间是“T+2”或“T+3”,有延迟。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教授蔡维德告诉本刊记者,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有些对账和监督必须由人工来做,会出现差错;二是清算时间过长。

“倘若使用区块链技术,能减少甚至消灭交易差错,并能够优化后台流程、缩短结算时间。”他说。

高盛分析师詹姆士・施耐德等人认为,“区块链技术在美国能每年节省20亿美元成本,从全球范围来看,假设成本和股市市值成比例,那么每年节省的成本可能超过60亿美元。”

革命还是试水

区块链技术对金融领域的颠覆式猜想,几乎可以称得上要多疯狂有多疯狂。

可以预见的是,基于区块链的金融系统,成本更低,流程也会更便捷。

行业研究机构Gartner的《2016区块链工具箱报告》(以下简称Gartner报告)显示,目前区块链的应用层面,金融业应用占52%,居首位。

深圳银链科技公司CEO申屠青春也观察到,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对区块链技术产生兴趣。而热潮背后,他却感觉到,金融机构做区块链是“戴着镣铐跳舞”。

“金融机构在不改变用户归属、不改变业务归属和流程、不改变敏感数据归属、不改变监管要求和架构等前提下,怎么发挥区块链的优势?”申屠青春说。

在他看来,金融机构本身就是第三方中介,区块链则是要削弱第三方,而“金融机构不可能革自己的命”。

蔡维怨鄄斓剑包括银行等大部分金融机构试水区块链,都是从非核心部门开始的,比如公益项目,开放日活动项目等。

在王允臻看来,现阶段金融机构试水区块链的小心谨慎,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这相当于要更新一个既有的久经考验、值得信赖的系统,不但会有技术成本和实际的财务成本,更重要的是,必须重新再造一个与之适配的风险管理层。金融机构的资产价值越高,带来的风险就越大,就会越谨慎。”他说。

然而,金融业内也不乏“吃螃蟹的人”。

2015年9月,美国金融技术公司R3成立了区块链联盟组织R3CEV。

该联盟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种定制的基于以太坊的跨境区块链解决方案。银行可以通过区块链上的代币资产来模拟交易,将大大减轻交易成本,增强流动性。中国平安金融集团在2016年5月宣布加入R3联盟,成为该联盟的第一个中国成员。

2016年6月16日,英国银行(英国央行)行长马克・卡尼宣布,他们计划在RTGS(实时全额支付系统)中使用区块链。

“这是一个重要的声明,RTGS是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这说明区块链的应用已经到了业务核心和战略层面。RTGS 是英国国家经济金融的运行中心,堪称国家经济的心脏,日处理5000亿英镑的交易额,相当于英国三分之一的GDP。”蔡维云兰邸

涉及真实性的领域,都可利用区块链

而今,区块链从金融领域出发,正蔓延到越来越多的领域。

高盛银行在2016年6月公布的《区块链――把理论付诸实践》中,列举了包括共享经济、供电市场、房地产、证券交易以及金融市场等五个领域的区块链应用。

在王立仁看来,只要是涉及到真实性的领域,都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更好的改造。他的名单上包括能源、物联网、供应链金融、贸易金融、影视版权、农业、纺织业,等等。

Gartner报告显示,排在金融应用之后的,是媒体应用、法律应用、政府应用,以及健康应用、零售应用、能源应用、教育应用等领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字社会与区块链实验室正在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区块链微电影版权项目。蔡维越樯芩担在私有区块链上,可以通过严格的智能合约完成自动版权交易。

“你看一次付费微电影,就自动实现扣费,并且能保护版权。因涉及到的观看市民和微电影数量非常大,这系统有可能成为现在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区块链项目之一。”蔡维运怠

蒋海则告诉本刊记者,布比区块链已经应用于数字资产、贸易金融、供应链溯源、公示公证、股权债权、数据安全等领域。

“区块链技术不能只往极客型社区文化方向发展,它的商业价值发挥,还得是与产业的结合。”蒋海认为,有两种动机可以驱动不同领域采用区块链技术。

“一种情况是,区块链帮助产业更好地保证品质,增强消费者对其的信任;另一种情况是,出于安全需要,如医药领域,采用区块链能追踪到到底是哪个药厂出事、出事环节具体出在哪儿等。”蒋海说。

触发第五轮革命浪潮

建于互联网之上的区块链,也弥补了互联网本身的结构性缺陷,为区块链的对外延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从互联网的发展历史看,1969年阿帕网发明,1987年大家才开始关注安全和隐私。”王立仁说。

他解释说,早期互联网依靠保密制度,后期保障安全靠打补丁的方式来弥补缺陷,“直到现在,大部分数据和信息都是掌握在中心化的大网站手里的,这导致了数据的集中,服务器一旦掉线后果十分严重。”

而区块链本身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只能转移不能复制的技术特性,将直接在区块链网络之上实现数据权益的清算,使得目前的信息互联网有向价值互联网演进的可能。

“区块链是一种全新的技术范式,也是一种革命性的新型生产关系。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种系统能对市场进行如此真实的模仿。从传输信息,到转移价值,新型互联网的想象空间不可小觑。”王立仁说。

麦肯锡报告指出,区块链技术是继蒸汽机、电力、信息和互联网科技之后,“目前最有潜力触发第五轮颠覆性革命浪潮的核心技术”。

作为计算机领域研究专家的蔡维裕关注的另一热点是计算法律学。

第6篇:区块链与资产证券化范文

区块链的火热,不但引起知名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的极大兴趣,同样激发了创业者们前所未有的热情。他们从2015年开始纷纷登场,如雨后春笋般一夜间出现在人们视野,进而让人们产生将区块链当作全新的技术加以看待的错觉。但事实上,区块链技术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2000年以eCash为代表的密码学领域的研究甚至更早,而随后在技术研究路线上的偏差,导致其在2009年比特币出现之后才被重新J识。

今天的区块链可能就像1993年的互联网。1993年,几乎没人听过互联网这个词。然而,之后10年发生的科技爆发与瓦解,我们的生活方式被互联网彻底改变。同样,区块链因解决了有价值信息的传播和去中心化问题而被誉为是“下一代互联网”。

2016年常被称为“区块链元年”,这一年,区块链的价值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2015年年末,以R3CEV为代表的区块链联盟成立,短时间内吸引了超过40家国际银行业巨头加盟。2016年5月31日,由包括银行、基金、证券、股权交易所、保险、金融业务、科技企业在内的7大类、31个成员共同发起的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在深圳正式成立,共建中国版R3,开启巨头联盟。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年底,全球区块链初创公司达到1175家,吸引的投资总额达到了18亿美元,是2012年的200万美元的900倍。

第7篇:区块链与资产证券化范文

区块链被认为是未来几十年产生最大影响的黑科技,它或将带领我们走进下一个互联网时代――价值互联网。因此,无论是在科技圈还是金融圈,区块链都是时下最热的技术宠儿。

技术水平

专利数量及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及企业技术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技术创新情况的指标。专利技术在技术发展及公司发展的初期及中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表1是国内外区块链专利数量情况,表2是我国区块链专利技术的具体分布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在美国专利与商标局搜索的结果远远小于真实数量。美国银行、高盛、纳斯达克、AT&T、Verizon、DAH、埃森哲等都在积极申请相关区块链专利。据外媒报道,欧美国家申请专利数逐步增多,专利争夺战正在加剧。光美国银行一家,已申请及在筹备的区块链专利数量就已达60项。

应用层次

目前,从我国区块链的应用情况来看,区块链2.0仍是主体。

从区块链类型上面来看,未来几年中国的区块链的市场结构将从以“私有链为主,联盟链为辅”逐步向“私有链和联盟链并存”演进。国内区块链市场最有可能采用的发展模式是:在初级阶段,机构内部采用私有链来改造升级现有系统;技术成熟后,推广到行业应用,形成联盟链;而公有链由于效率低、监管难则难以被大规模应用。

因此,有研究机构预测,预计到2018年,私有链市场规模将占整体区块链市场规模的65.1%,联盟链则占32.8%;而到2020年,私有链市场规模将占整体区块链市场规模的51.1%,联盟链则占46.2%。

从区块链的应用层次来看,未来几年,中国的区块链市场结构将以“区块链2.0应用为主,区块链3.0应用为辅”。由于区块链1.0数字货币目前仍被央行和政府严格监管,预计未来政府也不会大规模发展数字货币,区块链2.0金融领域的金融交易和资产管理未来5年内应该是中国区块链市场最主流的应用场景。从发展时序上来看,区块链3.0的数据存储、数据鉴证、选举投票等应用场景目前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发展成熟。

因此,预计到2018年,区块链2.0应用市场规模将占整体区块链市场规模的82.7%,区块链3.0应用则占15.2%;而到2020年,区块链2.0应用市场规模将占整体区块链市场规模的66.2%,区块链3.0应用则占31.1%。

市场规模

2015年我国区块链市场规模几乎为零,但是未来几年,随着国内资本对于区块链技术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区块链在国内的商业模式逐步成熟,我国的区块链市场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预计到2018年,我国区块链市场规模将达到0.81亿元,到2020年将达到5.12亿元,2016―2020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15.6%(如图1所示)。

国内区块链的应用探索还处于早期研究阶段,区块链技术发展大约落后于国外半年到一年左右。国内的区块链项目基本还处于研究设想、小范围试验阶段,少有成型的商业模式。大部分区块链应用只是浮于表面,真正能够实实在在有创新的应用很少,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也很少。区块链在应用层面仍然需要一定时间来进行技术演进和经验积累,未来还存在着更加广阔的想象和发展空间。

创业与投资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全球范围内的区块链创业公司共有1175家,但这些企业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及中国等少数国家和地区。除数字货币交易、挖矿等区块链1.0公司外,目前全国共有区块链创业公司54家,其中北京27家,上海10家,杭州6家,深圳4家,江苏2家,江西2家,广州1家,重庆1家,其中主要的几家企业情况见表3。

投融资方面,目前,我国的区块链投资热潮甚至已经超过了当初的P2P热潮,成为中国最热门的投资话题之一。2015年,国内先后涌现了多家巨头公司开始布局区块链项目,全球十大区块链投资机构中中国占了三席:国内IDG资本、万向区块链实验室和数贝投资。不仅仅是VC各大投资机构,区块链技术亦成了各大金融机构眼里的“新宠”。

2016年9月23日,国内区块链领域迄今为止获得金额最大的一笔A轮投资浮出水面。由万向控股与分布式资本共同斥资1.5亿元投资区块链初创企业钜真金融。目前,钜真金融正在联合国内多家金融机构自主研发区块链底层架构协议,以及F券全额交易及结算、区块链股权交易系统、物联网安全认证区块链等应用。表4为2016年我国区块链创业公司融资情况。

另外,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也已率先布局区块链技术。2016年,蚂蚁金服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支付宝的爱心捐赠品平台;百度战略投资Circle,其D轮融资由IDG、百度等6家公司共同投资6000万美元,同时双方达成新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腾讯则联合多家机构发起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

一些上市公司也纷纷涉足区块链技术,并进行布局。表5为涉足区块链的部分国内上市公司情况。

区块链联盟

金融机构及金融创新公司是区块链技术发展与应用的主力。而目前,加入区块链联盟,是大多数金融机构及上市公司们探路区块链的第一步。

在国外,相关的联盟机构有大名鼎鼎的R3及超级账本,吸引了平安集团、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有远见卓识的国内金融机构、科技公司及创业公司的加入。

在国内,区块链技术也逐渐得到重视,央行、工信部及相关政府都在积极研究和行动中。央行在2016年年初将发行数字货币定为战略目标,而工信部则在2016年10月了第一份官方指导性文件,并首次提出了我国区块链标准化路径。

第8篇:区块链与资产证券化范文

第一、区块链

这个板块是本周最火的板块,也是近期市场关注度最高的板块,安妮股份、新晨科技等涉及区块链技术业务的公司接力迎来涨停,点燃市场热情!

区块链是一个由不同节点共同参与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开放式的账簿系统(ledger)。它是由一串按照密码学方法产生的数据块或数据包组成,即区块(block),对每一个区块数据信息都自动加盖时间戳,从而计算出一个数据加密数值,即哈希值(hash)。

每一个区块都包含上一个区块的哈希值,从创始区块(genesisblock)开始链接(chain)到当前区域,从而形成区块链。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日趋成熟,未来的网络安全、银行业、支付转账、选举、股票交易、司法公证等都会用到区块链技术。

当然,区块链的技术发展不会一蹴而就,这些应用场景的真正使用也需要其他各种条件的跟进,包括法律、模式、运营、使用习惯教育等等。所以区块链目前只是一个开始,而不是结束,大家可以看好区块链回调后的机会。

第二、大数据+次新股

国家大数据战略提示了数字经济基础支撑技术、工业制造智能化升级、政务大数据、信息安全等业务领域的成长性。国元证券研报指出,预计未来2至3年我国大数据市场将保持50%左右的速度增长,2020年市场规模将超过8000亿元,大数据相关上市公司凭借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有望率先受益。

第9篇:区块链与资产证券化范文

《投资者报》数据部对中金公司、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广发证券、申银万国、招商证券等20家券商的二季度A股投资策略报告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虽然这些券商对二季度经济形势及政策趋势的看法存在分歧,但普遍预测股指或多或少的存在上涨空间,最高甚至看至3500点。

在行业配置方面,券商普遍看好具备估值优势的行业,其中煤炭、建材、金融及机械板块最受券商青睐。

最高看至3500点

在通胀、货币政策紧缩、利比亚战乱、日本地震等错综复杂的环境中,A股以震荡走高的姿态给一季度画上了句号。

其中,1月份政策紧缩及通胀的预期高涨,股指延续了始于去年11月的调整趋势。2、3月份,市场对紧缩政策有所适应,估值修复推动股指反弹收复3000点,其间一度展开幅度达5%的调整。

进入二季度,市场环境会发生什么变化?股指会走向何方?券商纷纷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不少券商认为,二季度政策趋稳,流动性会有所改善。其中,国海证券认为,密集的紧缩政策即将告一段落,宏观经济稳中回升,证券市场流动性趋势有改善;民生证券也持相近观点,认为一季度通胀和流动性最坏的时候已过去,紧缩政策进入尾声;海通证券则认为,CPI超预期冲击的可能性减弱,经济下滑风险将逐渐显现,政策具备放松的可能性。

但也有部分券商持不同观点。曾看涨一季度的中金公司调高了短期的通胀预期,认为政府将维持目前严厉的政策语气,资金面“前松后紧、逐渐收紧”的趋势至少持续至三季度末;宏源证券同样对通胀表现出担忧,认为通胀上行风险严峻,调控政策仍将以通胀为纲;广发证券也认为,二季度基本面、政策面及资金面均堪忧,在输入型通胀及干旱等天气因素影响下,通胀压力将强化政策紧缩力度。

虽然券商在经济形势及政策趋势上存在分歧,但由于目前市场估值水平总体合理,大盘蓝筹估值较低,对股指形成支撑,因此券商普遍预测股指仍有一定的上行空间。

在20家券商中,有18家给出了上证指数二季度的点位预测,其中六成券商预测最高将至3200点或以上。

民生证券的预测最为乐观。其认为通胀、经济运行及宏观政策将在4月中旬宏观数据披露后趋于明朗,上涨指数将在二季度冲击3500点,蓝筹修复将全面展开。上海证券、浙商证券及国海证券均看高至3300点,其中上海证券认为年报业绩可能会超预期,同时市场估值有支撑,上证指数核心运行区间在2900~3300点左右。中金公司虽然认为通胀形势和政策趋势并不乐观,但认为市场在消化了政策紧缩预期后会有一波以权重股为主的上冲行情,最高看至3200点。

宏源证券、大通证券、广发证券、日信证券等券商相对保守,其中广发证券更是预计二季度市场以逐步探底为主。但这些券商均最高看至3100点,与一季度末的点位相比仍有超过5%的上涨幅度。

单边行情难以出现

虽然券商预测股指有一定的上行空间,但不管是持看空还是看多态度,均普遍指出大盘在二季度会走出震荡行情。在国内外影响因素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单边上扬的行情很难出现。

中金公司认为二季度A股的总体走势是震荡盘整后冲高回落,上证指数核心波动区间在2900~3200点。招商证券的观点与此接近,认为股指冲高回落的概率较大。

看法相对乐观的海通证券则与之相反,认为二季度会先跌后涨,上证指数将考验2750点,而拐点可能会在5月份。同样,东北证券也认为二季度市场会震荡、回落后反弹。

另外有不少券商认为,二季度的市场将会维持在一个区间内震荡。其中,信达证券认为二季度经济环境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国内外压制指数的因素将长期存在,“牛皮市”格局将延续。华龙证券认为在通胀压力尚存的情况下,二季度A股缺少单边上扬的资金环境,市场将以区间震荡为主。日信证券、国都证券也认为股指将维持箱体震荡。

超半数券商看好4大板块

目前,原油价格仍维持高位,替代能源将受益。同时,股市往往提前反映经济的改善和需求的复苏,能源产业链上的板块以及工程机械等需求敏感性行业均有获得市场溢价的可能。而围绕保障房建设和随着消费旺季的到来,建材等板块也会有不错的表现。此外,在通胀见顶前,周期性行业的盈利预期仍然较好,而低估值也是行业配置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

综合多种原因,新能源、煤炭、化工、建材、有色金属等多个板块得到券商的推荐。在这些板块中,煤炭、建材(主要是水泥)、金融(主要是银行)以及机械装备(主要是工程机械)四大板块最受券商的青睐,均得到10个及以上券商的推荐。

其中,煤炭板块得到的“橄榄枝”最多,共有12个券商推荐。海通证券在二季度的策略报告中给出“先防守后进攻”的投资建议,认为进攻时短期选择顺经济周期、业绩弹性大、股价弹性大的周期类板块,煤炭板块便是典型代表。

建材和金融板块均得到11家券商的青睐。中信证券认为应投资对国计民生、国家经济以及军事安全有重大影响的战略产业,其中与新农村、新城市建设有关的建材等受益行业值得关注。而作为低估值权重板块的金融尤其是银行板块得到了中金公司、招商证券、中投证券等券商的推荐。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