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审计职业道德论文范文

审计职业道德论文精选(九篇)

审计职业道德论文

第1篇:审计职业道德论文范文

一、当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未形成比较规范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通常情况下,会计职业活动包括政府会计活动、企业会计活动、税务会计活动、管理会计活动和审计会计活动。我国目前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实际上只有审计的注册会计师方面比较规范。企业会计及内部审计等方面的职业道德建设依然是以法律、法规的方式表述的,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遵守和执行。

(二)未形成以行业协会颁布的非强制性的职业道德规范。从本质上讲,会计职业道德应该是非强制性的,但是目前企业会计的职业道德依然还是通过法律或法规的形式强制规定的。可喜的是,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是一种行业自律、非强制性的职业道德规范,这是一个长足的进步。但应当看到,其他方面的职业道德要求是通过法律和法规的形式强制规定的。极具重要性的企业会计目前尚无一个行业自律性质的职业道德规范。

(三)迫于单位领导的压力,被迫造假。在当前的会计从业环境中,单位主管领导、财务负责人与会计人员在地位上属于上下级关系。为了保证个人生活的不断改善及日后的升迁,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发挥多大的作用,也就不可避免地打了折扣。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某种利益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压,致使会计人员违背法律法规,在会计工作中作假瞒报。因为这种上下级关系往往不以会计人员的主观意愿为转移,所以,要恪守职业道德,不少会计人员很难做得到。调查显示,当前普遍发生的作假问题,大部分会计人员是没有主观故意的,如果他们没有被授意、指使、强令,那么自己是不会主动造假的。虽然也有些会计人员因欠缺职业道德而造假,但究其根源还是上级领导强迫所造成的。如中国证监会认定的科龙电器属于领导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编制虚假销售收入,骗取金融机构的贷款现象。

(四)法律监督机制执行不到位。在经济工作中,经常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造成企业会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削弱了自我约束能力。当企业的财务行为与会计法规制度发生抵触时,往往片面强调搞活经济,而放纵了违纪违规的行为。况且目前财政监督、税务监督、审计监督等监督标准又不统一,各部门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而我们国家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处罚力度不大,使得非诚信行为的成本低廉却能给失信者带来巨大的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造假的气焰。

(五)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薄弱。在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的条件下,社会不良风气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受到前所未有的影响。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攀比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逐步抬头,少数素质较低的会计人员把会计行业诚信为本、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抛在脑后。在私欲的驱动下,抵挡不住各种物质诱惑,不能坚持原则,大肆变造、伪造会计事项、会计凭证,以达到侵占、侵吞国有资产的目的;更有甚者对于检查机关的正常审计,故意隐匿、毁损会计资料,最终以身试法。2002年4月,中国证监会正式的关于银广夏处罚公告明确说明:由于银广夏主要控股子公司天津广夏1998年及以前年度的财务资料丢失,银广夏1998年度利润的真实性无法确定。也就是说,中国证监会已经查实并确证银广夏天津公司存在销毁会计档案的现象。

我国已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完善时期,但市场经济尚未真正替代以往的计划经济,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并没有完全建立,绝大多数企业都存在着所谓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使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利益在公司的决策中得到充分体现,势必损害社会公众利益。只要内部人控制现象得不到根除,会计职业道德就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净化会计行为环境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意义重大。

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一)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行为规范化的基础,也是会计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会计行为规范化要求会计行为合法化、合理化、真实化。而会计职业道德将主导会计人员的行为动机,会计人员的内心信念将支配其会计行为。会计人员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将直接决定其会计行为的规范化与否。要实现会计目标,其前提是会计人员要提供真实的、规范的会计信息。显然,只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才能保证会计目标的实现,净化会计职业环境,保证国家政策的贯彻执行,保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二)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素质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有限的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活动过程,要有人的参与处理。人的道德素质、价值观念以及由此导致人际关系协调状态将直接影响物质资源的合理配置方式和程度。在攀比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道德观念引导下出现的假业务、假合同、假信息,直接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破坏了物质资源的合理配置,也必将阻碍物质资源合理配置过程和效益。可见,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素质能促进物质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进步的会计职业道德是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制衡力量。道德作为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与管理、行政、法律、经济手段相比,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一般而言,管理、行政、法律是一种强制性手段,它通过国家行政部门强制推行一些政策法令,尽管可以收到明显效果,但对处于市场经济活动的人来说,终究是一种外在力量,若不能被有效的监督执行,往往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所以,进步的会计职业道德,可以促使会计人员自觉遵循法律、准则,实事求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措施

(一)加大职业道德建设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1. 要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采用职业道德教育与典型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寓枯燥抽象的说教于生动具体的案例剖析中,这样可以增加从业人员对职业道德规范的感性认识,增强教育的效果2. 要加快建立企业、单位、中介机构和会计从业人员的信用档案,鼓励守信守法者,惩罚失信违法者,促进会计职业道德的遵守3. 要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教育作用,加强媒体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宣传诚信思想,披露失信违法典型,使全社会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观念,营造尊崇诚信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1. 需要切实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并且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避免一人做多个岗位的工作,减少会计因领导操纵而造假的可能性,优化会计环境。

2.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法制监管。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修改、完善相关法律和规章,对现有法律法规中一些责任和处罚不明确的条款加以修改,并增加对那些在现实中出现而法律法规中没有涉及的情况的规定。我们还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相关法律法规里面增加民事赔偿制度的规定,对因有关人员造假而产生的损失,按照责任大小由其进行承担,尤其是要明确和加大单位负责人的赔偿比例,这样会计信息使用者一旦受到虚假信息损害就会依照有关条款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获取赔偿。民事赔偿责任并不排除刑事责任等当事人应当承担的其他责任,以此达到保护会计信息使用者利益和惩罚违法违规者的目的,遏制失信作假行为。

3. 加大惩处力度,严格财经纪律。一是从法律规范上加大对造假失信者的处罚力度,使其造假的预期成本大于其造假的收益;二是管理部门以及执法部门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查处,杜绝讲人情和执法、司法腐败现象。在对相关会计人员、有关企业领导及会计主体进行惩处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大社会中介机构的整治和规范,强化行业自律性监督体系,加强执业质量的监督检查,对其出具不真实、违背审计准则的审计报告,要受到严厉的惩罚并对会计信息使用者遭受的损失进行赔偿。

第2篇:审计职业道德论文范文

【关键词】审计职业道德 监督控制机制 激励手段

一、审计职业道德的含义

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隋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是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化。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是指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应遵循的、与其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具有审计人员职业特征并反映自身特殊要求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审计职业道德是审计人员在从业过程中应当遵守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它通过指导审计人员的行为,使审计工作满足社会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

二、审计职业道德的作用

审计职业道德作为社会职业道德的组成部分,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着约束个人行为、调整人们在审计工作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市场秩序的良好运转等其他职业道德无法替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审计职业道德是纯洁审计人员思想的前提基础

审计人员的执业能力和主观能动作用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审计工作质量的高低。只有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信念和职业道德习惯,审计人员才能自觉正确地调整个人和职业、审计工作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自觉地按照职业道德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到依法审计、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保障审计任务的顺利完成。

2、审计职业道德是提高审计工作水平的有效保证

审计工作水平的高低,关键取决于审计人员个体业务能力和主观能动作用的程度。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便能自觉地按照职业道德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审计就能有效遏制社会不良风气的蔓延。

3、审计职业道德是审计规范体系的重要部分

审计规范包括审计法规和审计职业道德两类。审计法规能够限定审计人员必须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却不能说明审计人员应该以怎样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去工作。审计人员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只能由审计职业道德提出。有些不宜纳入审计法规,但又有必要作出规定的事项,可以通过职业道德规范来加以约束。

三、审计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

1、审计独立性有待加强

根据国家法律及法规,我国审计机构或部门及事务所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外来和内在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但在现有审计体制下,审计的独立性还有差距,主要体现在国家虽然以法律制度规定了审计的独立性,但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是国家审计、社会审计或是内部审计都会受到社会利益的驱动而出具不真实的审计报告,审计的权威性不够,导致审计的独立性不强。

2、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审计人员素质总体偏低,主要表现为人员老化、技术职称总体偏低和从业人员风险意识淡薄。21世纪已经进入了网络经济的时代,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网络经济逐步扩大,面对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这些新的变化要求审计人员积极借鉴先进理念和经验,掌握最新的审计技术与方法,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但当前我国审计人员多数从会计岗位选配,知识面窄,结构单一,面对新的形势和变化,感到无所适从。一方面部分审计人员专业知识不扎实,自身业务能力不强,审计技术方法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审计人员缺少现代内部审计所需要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经营管理和工程业务等方面的知识,遇到新的审计业务领域无从下手。此外,审计人员自身存在的畏难情绪和“好人主义”思想,也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影响了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和审计威信的提高。

四、加强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

审计工作几乎涉及到我国市场经济领域的各行各业,审计人员能否严格遵守审计职业道德,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经济效益的提高,清正廉洁、奉公守法、勤俭节约等良好社会风尚的培养和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加强审计职业道德建设就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审计职业道德建设是建设文明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和客观环节。各级审计部门所制定的各项审计法规和程序应当强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并通过下列途径予以强化: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审计人员道德水准的高低对规范审计业务是一种决定性因素。因此,要重视审计职业道德教育,把它作为审计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安排到各单位、各级审计部门的重要日程上来。结合审计人员的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多形式、多渠道灌输职业道德理论知识,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动摇,增强辨别是非能力和善恶能力,提高道德认识,坚定道德信念,做一个思想坚定、道德高尚、作风正派、工作扎实、纪律严明的审计工作者。

2、完善监督控制机制

首先,要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自律。通过加强对审计工作流程、审计质量等的管理,加强对每一项审计业务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其次,要完善社会监督机制,接受“他律”。审计部门是一个监督部门,在履行监督职能的同时,也置于社会、置于被审单位的监督之下,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等宣传媒介的舆论手段,宣传廉政建设法规、制度和措施,大张旗鼓表彰审计队伍中那些行为规范、为政清廉的好人好事,公开揭露、处理那些腐败人员,让社会舆论来鞭挞斥责,严重的应清除出审计队伍。

第3篇:审计职业道德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 比较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与国际内部审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规定,可以发现其既存在着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是都对内部审计人员从独立、客观、保密和执业能力上做了相关的规定,但在有些内容上则存在差异,且要求也各不相同。

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是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制定的,自2003年6月1日起施行。本规范从职业道德行为的角度,对审计主体的职业素质、品质、专业胜任能力等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为内部审计人员履行职业责任提供进一步的。

一、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框架结构

本规范共有十一条。包括对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观念、职业纪律、职业态度、职业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

第一条说明了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严格遵守的法规,即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的其他规定。

第二条从正面规定了内部审计人员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从事损害国家利益、组织利益和内部审计职业荣誉的活动。

第三条和第九条规定了对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观念的基本要求:独立、客观、正直、勤勉。“独立”是审计职业基本观念,是审计这一职业的基础,不论内部审计还是外部审计都必须遵守。这是由审计工作产生的背景所决定的。审计源于受托关系,它是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存在委托和受托责任关系,委托者为了检查受托者是否忠于职守而产生的。不难看出,审计人员既不能偏向委托人,也不能偏向受托人,否则就会出问题,这便是审计的独立性。

第四条、第七条、第八条规定了对内部审计人员职业纪律的基本要求:保密、诚信、廉洁,不得从被审计单位获得任何可能有损职业判断的利益。审计取证必须得到被审计单位的配合,确保被审计单位不隐瞒任何重要的事实和情况,只有这样,审计人员才能做出恰当的审计结论。而要获得被审计单位全力配合,审计人员就必须诚实守信,替被审计单位保守商业秘密。

第五条是对内部审计人员职业态度的基本要求:谨慎并合理使用职业判断。谨慎是一种警惕性,是人们处理事务的一种态度。审计工作简单地说,就是取证并作出审计结论的过程。证据是审计结论的前提,必须有一定的数量的保证,否则取得的证据不具有代表性,无法做出恰当的结论。当然,谨慎地取证并不是意味着证据越多越好,取证毕竟需要花费一定、物力,我们必须“合理使用职业判断”,以减少不必要的取证,这也是现代审计的基本思想。

第六条、第十条、第十一条是对审计人员职业能力的基本要求: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应当接受后续等。内部审计人员入职时,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背景和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入职后还必须接受后续教育以“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除了专业能力外,内部审计人员还“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妥善处理好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士的关系”。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具备人际交往能力,是为了便于开展工作,人际交往能力是内部审计人员的基本素质。

二、国际准则中关于内部审计师职业规范的规定

国际内部审计协会理事会在2000年6月通过的新道德准则包括原则和行为规则两部分,从四个方面规定了内部审计师职业道德的标准:

第一方面为诚实。这是内部审计师建立信用,保持其判断的可靠度的基础。

第二方面为客观。指出内审师在收集、评价和沟通有关被检查的活动或过程的信息中,应展示其最大限度的 职业客观性。在其做出判断的过程中,不受其个人喜好或他人的不适当影响,对所有相关做出公正的评价。

第三方面为保密。内部审计师尊重其收到的信息的价值和所有权,除非是在合法或有职责的情况下,否则没有适当授权不披露信息。

第四方面为能力。内部审计师在工作中应具备并使用在内部审计业务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三、中外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比较

第4篇:审计职业道德论文范文

【关键词】道德风险 内部审计 职业道德规范 完善

一、道德风险环境下我国实施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必要性

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主要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对道德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它构成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责任应包括:对委托人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自己本职工作的责任。但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存在道德风险,因此,应从规范内部审计人员责任方面去完善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

(一)治理信息不对称的需求

道德风险首先源于信息不对称。现实世界,由于人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同时信息又是不完全和不对称的,追求自身效应最大化的动机使得人有机会、有积极性在交易中使用不正当的手段来谋取自身的利益,如内部审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偷懒(省略必要的审计程序等)、说谎(隐瞒内部审计风险的严重性等)和欺诈(与被审计部门合谋炮制出严重不实的审计报告等)。wWW.133229.cOm还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凸现“内部人交易”,是利用知悉内幕信息的方便条件,从投资者兜里窃取财产,正是因为利用了信息关系给被害人设置陷阱或圈套,它也是一种特殊的诈骗。为了治理信息不对称,应规范内部审计人员对委托人的责任。

(二)完善契约不完备的需要

产生道德风险的第二个内生源是契约不完备。内部审计的委托人(董事会)不能通过签订一个完善的合同,来有效地约束人(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的行为,从而保证企业自身利益不受侵害。如果把内部审计制度比作一种“合约”,那它也是一种“不完全合约”(由于内部审计制度制定者的“有限理性”和内部审计环境将来的趋变性),主要表现为制度疏漏、制度笼统、制度偏离现实、政策不确定等方面,这样必然导致当事人(公司管理层、会计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把剩余部分留给“隐含契约”,而诚信的达成主要是靠当事人的信誉、欲求的抑制来实现的。内部审计中伦理道德主要在于内部审计师行为所引起的利益冲突和失序,审计伦理秩序可以看成是利益相关者在特定冲突的逼迫之下不断反省而逐渐达成的共识,是一种实践的明智。内部审计的行业协会能适弥补契约不足,内部审计协会对内部审计师的独立性和审计质量实施监管。职业会计人个体则将行业自律准则通过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判断内化为其内在目标和标准,即自我“立法”。这就要求规范内部审计人员对社会的责任、对自己本职工作应承担起责任。

二、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比较分析

1、内容上三者的相似之处

(1)关于独立、公正、客观原则。不管是国家审计、社会审计还是内部审计,都在职业道德规范中强调审计人员应当在履行职业责任的过程中,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

(2)关于正直性、应有的职业谨慎、保密性方面。三个审计职业道德规范都提出诚实性的职业品德的要求;都强调审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的技术标准,合理使用职业判断,保持职业谨慎;在保密性方面,审计人员在执行业务时,必须对所得信息严加保密,未经适当或特别授权,不得使用或披露这些信息,要防止因为这些信息与资料的泄露所造成损失。

(3)关于维护职业形象责任。三个审计职业道德规范都从各自职业角度出发,对维护职业形象作出了规范。

(4)关于遵守审计技术规范、专业胜任能力的规范的规定。三个审计职业道德规范都强调遵守各自的审计准则,社会审计的规范缜密周详,除遵守自身独立审计准则等职业规范之外,还要求合理运用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相关技术规范,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只是强调遵守内部审计协会的内部审计准则等规定;三个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均强调“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审计人员必须拥有实施审计活动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其他能力。内部审计基于“内向性”的角度,即内部审计行为涉及组织活动的方方面面,而内部审计人员能力有限的考虑。

(5)关于后续教育的规范。国家审计关于后续教育的规范全面、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不仅对内容、质量提出了要求,还规定了学习时间。社会审计对此的规定是由《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后续教育基本准则》进行规范。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在《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实施办法》也作了相应的规范。

2、结构上三者存在的差异

从结构上相比较而言,《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最为严谨,由总则、一般原则、专业胜任能力与技术规范、对客户的责任、对同行的责任、其他责任等构成。在架构上,每章首条提出原则性的规范,随之对该原则进行具体化的描述。《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层次感不强,只是将审计人员应当遵守或者不可以进行的行为依次进行罗列,但比较简练明了。具体差异应表现在如下:

(1)关于审计人员的任职条件。社会审计关于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及注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等进行严格的规范。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应当具有符合规定的学历,通过岗位任职资格考试,具备与从事的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并保持和提高职业胜任能力,不得从事不能胜任的业务。内部审计对于审计人员任职条件并未提出具体的要求,只是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在《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资格证书实施办法》中作出了相应规范。众所周知,注册会计师公认性、“知名度”远胜于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的人员,这与其通过“立法”对注册会计师任职条件的规范不无关系。

(2)关于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职业责任。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规定:“审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由所在审计机关根据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对此,内部审计未作出专门的规范。关于社会审计由于自身职业的特点,因此对客户、同行及其他人的责任,专门用三章共计十三条进行了阐述,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只是强调对国家、组织和职业形象的责任。

(3)关于对业务助理人员的责任规定。《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第十四条专门规定了注册会计师执行业务时,应当妥善规划,并对业务助理人员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这表明社会审计的条文严谨,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在本规范中未提出类似的要求。

(4)关于外聘专家协助的规定。由于内部审计目标是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而组织活动是丰富多彩,相应审计活动领域也是复杂多样,由此对内部审计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各种专业人才。实际上,受到编制、预算、审计成本的限制,内部审计人员所具有的专业知识与其所面对丰富多彩的内部审计活动无法完全匹配。所以当审计的事项需要运用某些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时,必须聘请相关的专家协助。为此,《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第六条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即“必要时可聘请有关专家协助”,这里所谓专家是指独立于本组织的个人或公司,持有合格证书的组织内部和外部人员。对此,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在本规范中没有提出相应的要求。

(5)关于沟通能力的规定。内部审计特色在于其“内向性”,主要表现在内部审计人员是组织里的成员,却要去发现组织内部的不足,所以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对象之间存在着潜在的冲突倾向,而处理好这种关系,是发挥内部审计“助手”和“参谋”作用,实现内部审计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第十条提出了“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妥善处理好与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士的关系。”对此,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均未作出规范。

从上比较可知,《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尽管在结构上有所不同,但在内容上趋于一致。比如,关于独立、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关于职业品德、专业胜任能力、职业纪律、职业责任的规范都大致相同,所不同主要在于从各自的职业角度出发,对某些方面进行着重强调,例如,内部审计强调人际交往能力、外聘专家的规范,国家审计注重廉政纪律规范,社会审计强调对客户同行的责任。

三、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与国际内部

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比较分析

1、内容上二者的相似之处

从内容上看,国际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和我国内部审计所规范的内容基本相同。对于诚实、客观、保密和胜任四条基本原则,二者都提出了要求。国际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有行为准则的内容,我国对此也做出了相应的规范。比如,国际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准则第一条“内部审计师应诚实地、勤奋地和富有责任感地执行他们的工作。”就与我国的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第三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做到独立、客观、正直和勤勉。”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诚实地为组织服务,不做任何违反诚信原则的事情。”相类似。

2、结构上二者存在的差异

从结构上比较,国际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层次分明,富有逻辑性。我国的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没有明显层次之分,只是将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守或者不可以进行的行为依次进行罗列。

另外,我国的职业道德规范明确规定了内部审计人员“必要时可以聘请专家协助”,“内部审计人员

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妥善处理好与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士的关系”,“内部审计人员应不断接受后续教育……。”而国际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虽没有在本规范里提出明确要求,但是在内部审计职业实务准则中做出了相应的规范。

综上所述,国际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富有逻辑性、科学性,内容缜密周详。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较为简练,在内容上与国际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趋于一致。但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序言》未将《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纳入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中。国际内部审计实务准则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却是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

四、完善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建议

1、应将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纳入内部审计准则框架之中

按照国际惯例,职业道德规范是内部审计准则框架的构成之一,并在内部审计准则的框架中居于最高层次,具有法定约束力。鉴于此,我国理应把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纳入内部审计准则框架之中,这并非简单的文字游戏,而是昭示了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它与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一样,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开展内部审计活动时应当遵照执行的,在内部审计职业规范中,均属于强制性的规范。

2、对于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内部审计人员应有相应处罚的规定

《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第十六条规定:审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所在审计机构根据相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明确提出:凡是违反道德规范者,将依协会的规定予以处理。而且即使在行为准则中没有作出规定,但这种行为是不能接受的,也要给予处理,违规人员必须接受。鉴于此,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应参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国家审计的做法,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内部审计人员做出相应处罚的规定,这不仅有利于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也将促进内部审计职业化的发展。

3、合理运用其他相关的职业技术规范也应在规范中加以强调

内部审计是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因此其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并不亚于社会审计活动,所以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遵守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的其他规定,还应该合理运用其他相关的职业技术规范。对此,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应加以强调。

【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中国内部审计规定与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原文与释义)[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2]bailey,andrewd.,audreya.gramling,sridharmamoorti,内部审计思想(王光远等译)[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2006

[3]lawrenceb.sawyer,etc.thepracticeofmodeminternalauditing(secondedition)[m].iia.1988

[4]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中国内部审计规范[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5]石涓涓.内部审计规范若干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博硕士论文库.2005.

[6]王桦,庄江波等.内部审计职业化特:社会学视角的分析[j].北京:审计理论与实践.2003.(3):46亿

[7]宋常、刘正均.完善与发展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值思考[j].审计研究.2003(6):25-26.

[8]孙立.内部审计准则的国际比较研究[j].当代财经.2003.(12):118-121.

[9]唐本佑.日本商法和证券法交易中会计、审计规定的研究[j].审计研究.2000.(3):36.

[10]陈国辉等.2003“.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体制中人文道德秩序的建构”.《会计研究》第11期。

第5篇:审计职业道德论文范文

关键词:国家审计;职业道德;对策

现代国家审计作为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在规范国家公共财政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揭露经济违法违纪事件、保障国家经济稳定运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审计机关的实践来看,要充分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就必须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而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着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因此,加强审计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审计质量、规避审计风险的有效途径。

一、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职业道德把一般的社会道德标准与具体的职业特点进行结合,不仅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而且是本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是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化。

审计职业道德是审计人员在从业过程中应当遵守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它通过指导审计人员的行为,使审计工作满足社会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审计职业道德作为社会职业道德的组成部分,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着约束个人行为、调整人们在审计工作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市场秩序的良好运转等其他职业道德无法替代的作用。

(一)审计职业道德是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审计人员的执业能力和主观能动作用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审计工作质量的高低。只有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信念和职业道德习惯,审计人员就能自觉正确地调整个人和职业、审计工作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自觉地按照职业道德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到依法审计、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为审计工作的质量提供重要保障。

(二)审计职业道德有助于维护和提高审计行业信誉,促进审计行业健康发展。一个行业的信誉,也就是它们的形象、信用和声誉,是指企业及其产品与服务在社会公众中的信任程度,提高行业的信誉主要靠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质量。要维护和提高审计行业的信誉就必须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而审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高是审计工作质量的有效保证。审计职业道德是向公众表明的审计人员的专业品质,制定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是取得外界理解与支持,增加外界对审计职业的信赖与支持。

(三)审计职业道德可以补充审计法规所缺,完善审计规范体系。审计规范包括审计法规和审计职业道德两类。审计法规能够限定审计人员必须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却不能说明审计人员应该以怎样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去工作。审计人员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只能由审计职业道德提出。有些不宜纳入审计法规,但又有必要作出规定的事项,可以通过职业道德规范来加以约束。如,申明审计纪律、职业品德、专业胜任能力要求等等。审计法规是对审计人员的最低要求,审计职业道德则是对审计人员升华了的要求。

二、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原因分析

我国国家审计经过20多年的发展,虽然在审计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作为国家审计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导致目前我国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现行国家审计体制的制约,使得我国国家审计独立性较差。独立性是审计人员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和报告的一种状态,是审计的本质和灵魂之所在。在我国《宪法》和《审计法》中都明确规定:“审计机关依照法律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以此确保审计的独立性。但《审计法》中对审计领导体制又规定:“在县级以上地区设立审计机关,由上级审计机关和本级人民政府领导,并对其负责。”这也就决定了我国审计机关实行的是双重领导体制。这种领导体制在实践中实际表现为地方政府领导,审计机关在依法从事审计时必然会屈从于地方政府的意见和利益,当所审事项依法处理会影响到地方利益时,则以维护本级政府局部利益出发提出审计意见,形成审计结论。对上级审计机关则采取避重就轻、隐瞒不报、甚至两套审计意见和结论的做法。审计的独立性无法得到保证,弱化了审计监督的作用,挫伤了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国家审计责任追究制度不够健全。虽然在审计署2004年颁布的《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中确立了审计项目质量评估和责任追究制度,并相应规定了审计项目质量责任的范围、追究质量责任的形式和评估追究质量责任的机构,但是目前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质量责任制度还不够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质量的提高。审计责任追究制度往往是审计实务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有的有制度而没有认真贯彻执行;有的责任追究制度泛泛而论,责任主体不明确;还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其结果是审计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导致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的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而一旦报告中出现审计过错,也难以确定审计责任的具体环节,责任也无法落实到人,结果不了了之,形成非良性循环。

(三)审计人员自我约束意识不够,道德素质偏低。职业道德素质要求审计人员德才兼备,须具有高尚品德、正直人格和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但是,审计人员在做出违法违纪的审计行为时,一般都在职权范围内,大部分是主观故意、主动而为,这反映出审计人员的自身道德素质偏低。其形成的原因固然有社会风气和单位负责人道德水平的影响,但与职业道德教育不够也有极大的关系。在学校教育中,较长时期片面注重智育,忽视德育。在审计人员的学历教育中,系统的职业道德课程几乎没有开设,而在参加工作以后,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规定中虽有职业道德教育,但大多只是走走形式,实际很少进行职业道德培训。此外,审计人员自身存在的畏难情绪,不太愿意主动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深入调查、分析和研究,浅尝辄止和“好人主义”思想,在问题处理处罚上,存在以息事宁人的方式进行审计处理处罚,也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影响了审计作用的发挥和审计威信的提高。

三、加强国家审计职业道德建设

审计职业道德建设作为审计机关一种精神活动的过程,是国家审计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之一,应该作为一项持续性工作和系统工程常抓不懈。加强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可以分为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从外部来说,就是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和监督,形成职业道德的外部约束。从内部来说,就是要提高审计人员的自身修养,加强自律。

(一)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和监督,形成职业道德的外部约束。建立审计职业道德的外部约束,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1、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依法从严审计。

设计良好且运行有效的制度能够确保审计工作的客观公正及顺利地进行。国家各级审计部门要从推动审计工作健康发展,促进建立完善自我约束机制、提高审计工作水平的角度出发,抓好审计法规制度建设,保证审计的权威性、独立性,使审计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提高其威慑力。

2、加强管理,完善内部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

为了强化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就必须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强有力的内部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一是建立内部约束机制。包括学习培训制度、廉政制度、执法责任制度、目标考核制度、末位淘汰制、岗位轮换等项制度,用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审计人员,从而防止审计人员利用职权牟取私利、,避免损害国家和被审计单位的利益,确保审计监督的独立性、客观公正性以及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声誉,促使审计干部在执行审计公务中自觉认真地遵守职业道德;二是建立外部监督机制。审计机关是一个监督部门,在履行监督职能的同时,也置于社会、置于被审单位的监督之下,包括行政、司法等机构对审计人员执法情况的监督等等。同时,对违反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行为应及时地进行纠正和处理。通过外部监督,有助于促使审计人员随时自觉地保持一种较高的职业道德风范,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以赢得被审计单位乃至全社会的认同和支持,从而保障各项审计任务的顺利完成。

3、奖优罚劣,建立审计激励约束机制。为了考核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激励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应制定一套工作质量考核评价制度,引进配套的激励机制。在人才使用、精神奖励等方面,创造一种竞争的环境,奖优罚劣,从而把审计人员的行为引向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的轨道上来。对遵守审计职业道德行业规范的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要大力表彰和奖励,用榜样的力量感动人、带动人;对违反审计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审计人员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要坚决予以处理处罚,以教育和警示广大审计人员。

4、加强审计人员质量控制建设,提高审计队伍素质。要提高审计队伍素质,首先,要严把人员质量关,应该选拔和聘用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从事审计工作,审计人员应该具有符合审计项目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胜任能力。其次,要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使其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的审计技能和方法,鼓励审计人员学习计算机技术、外语、法律、经营管理、工程技术等知识,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审计并能与国际接轨的审计专家和知识结构多样化的复合型审计人才。最后,定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对审计执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审计人员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在教育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尊重人、关心人,使审计人员把审计看作实现人生价值的场所。同时,要利用各种载体抓好宣传,营造教育氛围,提高审计人员对审计职业道德价值的认识,养成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的习惯。

(二)提高审计人员自身修养,加强自律。

审计的自律是审计人员的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把个人的言行自觉地纳入审计职业道德规范中去。一名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必须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必须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和高贵的思想品质,更要靠道德的力量严格进行自我监督,把自己管住、管严、管好。如果每一位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都能严格自律、坚持原则、忠诚老实、信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审计、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并以熟练的技术体现出较高的审计业务水平,那么审计工作不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还能取信于社会,取信于民,审计才能充分发挥“免疫系统”的功能,审计人员也会真正成为众口皆碑的经济卫士,用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扎实的工作作风,使审计机关在社会上树立客观公正、执法严明、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苏孜.以审计他律与自律的结合为起点构建审计职业道德[J].审计研究,2005.3.

第6篇:审计职业道德论文范文

关键词:构建;中国;审计文化;思考

中图分类号:F239.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11-0102-02

一、审计文化的内涵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于大到国家民族,小到部门单位,既是一种象征性标识,又是一种精神纽带和精神支柱。文化一词本身,很难进行精确定义。1952年,美国的人类文化学专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在《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评考察》一书中给文化下了一个综合定义。在这个定义中,文化包括了两个部分,一是内在的价值观,二是外显的和内隐的行为和思维模式。

通过建立完善、有机的审计文化,能够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资源,降低审计风险,理顺审计关系。因为“审计文化具有弥补,可以弥补审计法制式刚性管理的不足,可以通过价值观、信念、审计追求、社会责任感等所构成的柔性管理来激励、引导审计行为,从而达到审计目标,它能起到一般审计管理所起不到的作用。”(陈正兴、周生春,2004)

二、审计文化的层次

审计文化是审计发展的灵魂。审计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符号层、制度/行为层和观念层。

(一)观念层

观念层是审计人员共同遵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观念层是审计文化的核心,是形成符号层和制度/行为层的基础和原因。

(二)制度/行为层

制度/行为层是审计文化的中间层次,主要是指对审计组织和企业员工的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它包括审计规范、政府审计机构组织方式等,是审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中介,集中体现了审计文化的符号层和观念层对审计人员和审计组织行为的要求。

(三)符号层

符号层是审计文化的表层部分,它是组织创造的物质文化,是形成组织文化观念层和制度/行为层的条件。符号层包括审计工作、审计环境、审计条件等,它外显审计文化的发达程度。

审计文化的三个层次是紧密联系的:符号层是审计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载体,是制度/行为层和观念层的物质基础;制度/行为层则约束和规范着符号层和观念层的建设,没有严格的技术、行为规范,审计文化建设也无从谈起;观念层是形成符号层和制度/行为层的思想基础,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三、审计文化的内容

审计文化属于一种“组织文化”,同时也是一种管理理论或管理思想。由于管理者在审计组织中所处的特殊地位,使得审计文化形成以审计组织管理主体意识为主导的、追求和力争实现一定审计目标的一种文化形态。

(一)审计价值观

审计价值观是审计组织对所期求的目标做出的价值选择,对自身存在的意义的认识,确定审计组织行为合理性原则以及指导审计组织健康发展的价值取向等。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审计组织的最高理想、信念和最高目标。它是审计精神的基础,是审计发展的精神驱动因素。因此,审计价值观在审计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对于我国,新时期的审计价值观表现为:独立、谨慎、依法、公正、公共责任、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崇尚理性与证据、主张证明与公开、建设性等。

(二)审计精神

审计精神是指审计组织在为实现自己的价值体系和社会责任所进行的审计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为广大审计人员所认同的一种正向心理定式、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审计精神是审计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审计文化的灵魂。审计精神反映审计群体意识,是群体意识中主导意识的凝聚和表现。审计精神具有继承性和稳定性,它是内在的战略思想、价值观念、信念宗旨和外在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思想风貌的高度统一,是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审计组织只有明朗、清晰的职业精神才能形成强烈的凝聚力,从而激发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形成促进审计组织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三)审计心理

审计心理,是审计实践中审计主、客体心理活动的总称。审计心理从其性质和功能的角度可分为审计认识过程、审计情感过程和审计意志过程。审计认识过程是人们对审计本质、审计职能以及审计工作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的感觉、知觉、记忆和想象。审计情感过程是人们在审计实践活动中所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性的心理活动。审计意志过程是人们在审计职业理想的激励下,克服审计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干扰,实现审计目标的心理意识的能动表现。如果说审计精神强调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审计心理则强调的是人对外在客观的反映。审计心理对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审计客体、审计目标等都有重要的影响,如能对此展开深入研究,找出其中的规律,并在审计实践中加以运用,自然有利于高质量地完成审计工作。

(四)审计道德

审计道德,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活动的总和。它包括审计组织道德和审计职业道德两方面:审计组织道德是审计组织与其他社会单位发生联系时所遵循的思想、心理和情感依据的总和。审计职业道德一般指审计人员与其他审计人员以及审计组织外的社会群众发生业务关系时所遵循的道德思想。它是针对职业行为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并通过审计人员的职业活动、职业关系、职业态度、职业作风及其社会效果表现出来。加强审计道德教育,有利于审计文化的建设和审计部门精神文明的建设,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四、关于中国审计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审计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继承和发展是相互依存的,不讲继承,审计精神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强调发展,继承也就失去了意义。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曾孕育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像中庸和谐,诚实守信,勤勉自重,知人善任等思想,都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宝贵的文化财产。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审计文化建设的源泉。同时,必须结合审计工作者的业务实践,才能创造具有时代感和实用性的现代审计文化,传承和发展同样重要。在传统的精神文化基础上创造新型的审计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二者相互补充,互相带动,不断地给审计文化的创新提供动力和源泉。

(二)关于制度层面的审计文化建设

制度层面的审计文化是审计文化精神在审计组织制度上的体现,是一定精神文化的产物。它要求与审计精神、价值观等意识形态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制度层面的审计文化强调“规范性”,是一种来自组织及其成员以外的带有强制性的约束,它规范着组织及其成员的活动。制度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审计规范建设,要求建立和完善审计法律、法规、规章、准则体系和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一是审计组织体系的建设,本着独立、高效、权责分明的原则,构建我国社会的审计监督网络,为市场经济体制的良性发展提供保障。

我国现代审计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还只有二十个年头的历程,无论是审计理念、审计思维、还是运作模式、管理方式以及有关的规则、准则与国际上通行的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制度层面的审计文化建设中,应具备世界的眼光、包容的精神,注重借鉴和吸收先进国家制度建设中的优秀成果。同时借鉴中要结合本土文化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性,根据审计组织具体的环境条件,注意西方的优秀制度与本土的优秀文化的相互匹配,辩证取舍,择善从之。必须指出,良好的审计制度体制必须是以良好的政治体制条件为前提的。

(三)不同的审计主体的核心文化理念

无论审计文化形式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是精神层面、制度层面的还是物质层面,作为一个审计组织只能根据自身条件和需求创立带有自我个性的文化系统。从宏观的角度看,不同的审计主体形式有其带有共性的文化核心理念。

政府审计的“公”。政府审计的特点是单向独立,通过自己的职业活动,执行国家和公众所赋予的任务。政府审计人员应当树立起公仆意识和为公众服务的理念,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民主意识。时刻保持客观公正,建立公开、透明和清正廉洁的审计价值观,“依法审计”、“秉公审计”、“依程序审计”。

民间审计的“信”。 人以诚信为本,因此,人的会计行为必须以诚信为指导,并借以获得合理的价值运行导向。诚信是现代会计职业的道德支柱。《孟子・万章》记载:“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 孔子根据亲身的经验体会,提出了财务伦理原则――“当”。“当”的伦理内涵深刻而丰富,会计”当“的内涵之一就是喻意关系人之间的和谐,从理论上阐述钱粮保管、会计和主管会计等所有相关关系人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关系人共生共荣和谐与和睦的状态。注册会计师应当把诚信作为行业的立足之本、立业之本。

内部审计的“忠”。服务的内向性和相对的独立性决定了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结果不具有对外的证明作用。但即便如此,内部审计分别作为整个审计体系和内部控制机构的组成部分具有内控和外部审计监督不具备的特殊优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府智能的转变以及内部审计职业化管理的需要,内审的文化建设也应适应这种外在的变化。内部审计的“忠”要求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忠于法律,做好内部监督工作;忠于管理当局,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忠于股东和董事会,做好经济责任审计、任期目标审计和离任审计等。“忠诚”就是要坚持原则,尊重科学,讲求效率,它是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经营风险,强化内部控制的关键。

人们在审计实践中创造着审计文化,审计文化又能动的促进审计事业的发展。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努力树立高尚的审计风气和审计精神,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和职业道德规范,形成正确的审计价值观,不仅决定着审计文化的理论和实践,更是决定审计事业成败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 Kroeber,A.L & Kluckholn, C.(1952). Culture: A critical review of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 New york:Vintage.

[2] 陈亭楠.现代企业文化[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

[3] 陈正兴,周生春.中国审计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4] 桂建平,倪国爱.审计文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5] 石爱中.寻绎审计文化[J].审计研究,2005,(1).

[6] 张德,潘文君.企业文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第7篇:审计职业道德论文范文

一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市场经济既是竞争经济,又是法治经济,更是道德经济。作为竞争经济,它必须有公平、公开、公正、公信的社会环境。市场经济是靠信用来维系的经济,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审计执业机构和审计人员安身立命之本。这一切既需要法律进行约束,也需要审计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在强烈深入地冲击、改变着中国社会一系列传统特征,因此,建立一个以诚信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是社会公众的共同愿望。近年来在审计界之所以出现审计信息严重失真,假账盛行的现象,根本原因就是,审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为了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要将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将道德建设渗透到各个领域、各个学科。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市场经济日渐成熟,审计职业道德显得更加重要,否则,市场经济的运行就极不规范、混乱无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通过加强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来提高社会伦理精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制度,需要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规则和意识形态。市场经济体制下追逐个人利益机制的引入,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只注重集体利益、要求个人绝对服从集体、抹杀个人利益合法性的道德基础,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正确的道德基础又尚未完善,这就容易引发社会职业道德的混乱和危机,进而会使市场经济的发展失去道德支撑。因此,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高校必须大力加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职业道德教育,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能有先进的职业精神作为支撑,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2社会整体道德风尚的客观要求

加强审计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审计人员道德素质,是提升社会整体道德风尚的客观要求。我国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和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工作者,都肩负着维护社会主义财政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任务。审计工作涉及到我国财政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同社会各行业都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审计人员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若能严格遵守审计职业道德,便能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确保财政经济秩序的稳定,提升清正廉洁、奉公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审计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1审计行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审计部门在揭露经济领域违法违纪行为和案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保障国家经济健康稳定运行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审计的地位也空前高涨。随着政府和各部门对审计期望值的不断提高,提高审计质量、规避审计风险已成为当前审计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而审计质量的高低,除了要求有严格的制度、规范的程序、健全的管理等因素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

审计是一门技术性和政策性很强的职业,需要独立性的经济监督、评价和鉴证活动,通过出具审计报告来判明被审计单位有关资料的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和经济活动的合规性、有效性。审计报告是具有法律效力的重要文件,主要供债权人、投资人、经营者等单位或个人决策使用,其作出的结论客观公正与否,直接关系到所有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因此,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时,需要具备与其职能相适应的良好的审计职业道德。而要提高审计人员的执业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就需要把审计院校中的审计职业道德教育摆到应有的位置,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正确认识审计职业道德的本质和内涵,提高审计院校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修养,以便其今后在审计工作中更好地遵循审计职业道德,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

2培养合格审计人才的需要

加强高校审计职业道德教育是培养合格审计人才的需要。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审计专业人才有了越来越广阔的需求。古人云:“得以才为资,才以德为帅”。一个人的知识和才能能否造福人类,往往取决于他的人格定位和道德水平。审计工作的职业特点决定了社会对审计人员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要求,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审计工作的质量。一名合格的审计人员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审计职业道德,审计院校是培养未来审计人才的摇篮,其培养的学生是我国审计行业的重要后备力量。他们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将对我国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审计院校必须顺应这一时代要求,大力加强审计职业道德教育,从战略的高度去培养既具娴熟专业技能,又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合格审计人才。

3化解审计诚信危机的需要

审计信息失真、审计诚信危机,归根结底是多年来审计教育界忽视审计职业道德教育或审计职业道德教育未能达到应有效果的结果,使得诚信理念没有在审计人员头脑中真正树立。只有建立完备有效的审计职业道德教育体系,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否则就是舍本逐末、形式主义。为了从根本上净化审计行业,审计院校必须把审计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首位,这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所以,审计诚信危机急需审计职业道德教育根治。

三审计院校发展的客观需要

1审计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加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所决定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高等教育要求教师不仅重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教育和培养,还要重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专业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有机统一于大学生的职业教育中。

现在,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对于发展时间较短、基础相对薄弱的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来说,必须始终加强学生德育工作,不断拓展对职业道德教育内涵的认识。学校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解决他们自身与他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道德准则框架,用这种方式促使学生在以后工作中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同时,学校要给学生创造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品质的氛围。需要注意的是,审计理论和审计技术会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不断更新,职业道德的具体内涵也会随着时展而不断变化,因此社会的发展要求高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应具有先进性和前瞻性。只有这样,审计院校自身也才能够健康、持续地发展。

2有利于提高审计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精英化向大众化的发展。与此同时,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加剧了我国形势严峻的就业问题,如今大学生难找工作已是不争的事实。尤其2008年10月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更加剧了全球范围内的就业问题。

加强审计职业道德教育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审计院校提高就业率的有效途径。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使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具备较为深厚的职业道德修养,才能使学生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站稳脚跟,并在以后特定的职业环境中稳定自身的工作岗位,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同时能够运用职业道德的手段来调节发生的矛盾和冲突,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美国有一项研究表明,在员工被企业开除的原因中,列入前十位的无一涉及工作能力,却都与职业道德有关,如服务态度、责任心、敬业精神等。大量调查材料显示,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把职业道德水平作为衡量员工素质高低的核心要素,作为聘任员工的先决条件和辞退员工的重要依据。毕业生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及将来职业工作成效的好坏,因此,审计学校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审计职业道德教育,对于审计院校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查晓岚,易烨.诚信教育是审计职业道德的理性选择[J].审计月刊,2004(11).

[2]石涓.高校职业道德教育创新初探[J].高教研究,2006(9).

[3]孙长新.加强审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J].时代经贸,2006(8):57.

第8篇:审计职业道德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文章主要从现代上市公司审计风险增加的必然性、注册会计师降低审计风险的对策及注册会计师道德约束几个方面对中国上市公司审计风险进行阐述。

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可接受的审计风险的确定,需要考虑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风险的的态度、审计错报对会计师事务所可能造成损失的大小等因素。其中,审计错报对会计师事务所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又受所审计财务报表的用途、使用者的反响等因素的影响。但是,审计业务是一种保证程度高的鉴证业务,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应当足够低,以使注册会计师能够合理保证所审计财务报表不含有重大错报。

    1.审计风险的客观性。现代审计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即根据总体中的一部分样本的特性来推断总体的特性,而样本的特性与总体的特性或多或少有一点误差,这种误差可以控制,但一般难以消除。因此,不论是统计抽样还是判断抽样,若根据样本审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总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误差,即审计人员要承担一定程度的作出错误审计结论的风险。

    2.审计风险的普遮性。审计风险存在于审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审计失误,都会增加最终的审计风险。

    3.审计风险的偶然性。审计风险是由于某些客观原因,或审计人员并未意识到的主观原因造成,即并非审计人员故意所为,审计人员在无意中接受了审计风险,又在无意中承担了审计风险带来的严重后果。

    4.审计风险的可控性。正确认识审计风险的可控性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不必害怕审计风险,我们可以通过识别风险领城,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进免。另一方面,审计风险是可以通过努力而降低其水平的,可以促使我们研究审计理论,提高审计质量。

    一、上市公司审计风险增加的必然性

    1.审计范围的扩大。审计范围是一个渐大过程。早期的审计重点一般都放在处理现金的职员的诚实性上,没有对资产负债表的质量进行任何分析(staub,1942)。后来,公司资金的周转主要依靠银行货款,银行要求申请货款者提供可靠的财务数据,对资产负债表加以证明,成为注册会计师20世纪早期业务的主要部分。资产负债表审计扩大了审计范围,也扩大了审计责任(查特菲尔德,1988)。再后来,由于美国市场的萧条和崩溃,促使了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产生,要求上市公司提交已审查过的年度财务报表,人们开始意识到审计责任的存在。此后,对内部控制进行检查通常成为审计的出发点,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观念也扩展到企业及其经营活动的全部,以及管理政策的诸问题,社会公众对审计的业务和责任的意识也急速增强。社会公众要求审计人员揭示出所有重大的差错和舞弊,并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作出评价,对企业在财务方面是否健康作出报告。有关这方面的信息不确定性很大,信息的风险很高,审计人员作出正确的审计结论难度增加,风险在所难免。

    2.现代市场经济的不稳定性增强。现代市场经济的显著特征在于不稳定性增强,会司为了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谋生存图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所进行的交易也日趋复杂化。业务数量的增多,会计核算中出现记录不当的可能性亦随之增加,而且这种不当很容易被大量的其他信息所掩盖,在抽样审计中不被发现的可能性相当大。交易业务日趋复杂,对其进行恰当记录也日见困难。比如,对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的确认和计量就相当困难,而里面又包含了大量的经营风险。显然,这些方面的发展,要比传统会计更具挑战性,更容易发生争议,也为审计带来了更多困难,审计结论与实际情况发生偏差的可能性就更高。

    3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不完善。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多数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不完善,甚至很多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系统都存在重大缺陷。而企业内部控制弱也是审计风险的成因之一。女果被审计单位内部拉制系统不健全或存在薄弱环节,则可能使内部控制系统的某个环节失控,增加差错和舞弊的可能性,从而使审计人员难以发现差错或舞弊而形成审计风险。

    4.审计人员所采用的现代审计方法本身存在着缺陷。现代审计方法强调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的均衡,所采用的审计程序以允许存在一定审计风险为必要前提,并且抽样审计方法和分析性复核方法的应用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中,因而审查的结果必然带有一定的误差。由于审计职业界就追求审计效率和效果的平衡,必须把审计的力量重点放在各个重要组成项目上,放弃一些审计人员认为不必要的审计程序,审计人员也愿意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抽取全部业务的一部分来进行审查。虽然抽样理论已研究很深,但具体应用到审计中来,审计人员还是没有十分把握确定所抽取的样本就能代表整体,主观的结论与客观的事卖之间的偏离总是存在的。

    5.电算化审计的研究开发相时滞后。目前审计电算化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相对滞后于会计电算化。另外,由于审计工作本身的不规范,或者规范性的要求因未能得到重视而没有很好地执行,这也为开发研究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和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带来了难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对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处理经济业务的企业进行审计时缺少计算机辅助审计环节,将为他们的审计结论意见带来难以预测的风险。

   6.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的影响。目前执业的注册会计师当中,有将近一半缺乏理论知识或实际工作经验,对于日益复杂的奋计处理方式和识别会计作假手段,在专业胜任能力和技术规范上存在一定的欠缺。如果工作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马马虎虎,会造成很大的工作失误。所以,审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职业谨懊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审计风险的大小。

    二、降低审计风险的对策—客观方面

    1.审计风险二重大错报风险x检查风险。这个模型就是审计风险模型,其中,重大错报风险包括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固有风险是指假设不存在相关的内部控制,某一认定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控制风险是指某项认定发生了重大错报,而该错报没有被企业的内部控制及时防止发现和纠正的可能性。控制风险取决于与财务报表编制的有关内部拉制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但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

    2.分清被审单位的会计责任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一方面,注册会计师在与客户签仃约定书时,须写明委托方对提供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负责等内容,并对全部审计业务均要求管理当局提交一份声明书,以防止委托方提供虚假证据;或者在委托方提供虚假证据,而由于其舞弊技术的高明并加以精心的掩饰,审计人员即便采取了标准的审计程序也没能查出的情况下,作为委托方应承担会计责任的依据。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对此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关健在于怎样才能使其内容严密,不致于形同虚设。另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协会应从保护注册会计师利益出发,不断地完善有关权利义务的法规,不断地与法律界沟通,使法律界能够认同审计责任的界定标准,帮助注册会计师反击那些毫无根据地扩大注册会计师责任的诉讼,进而影响公众时区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理解和认同。

    3.建立保障制度,增强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承受能力。时至今日,我国对会计师事务所已建立了审计风险基金制度,在某种意义上缓解了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压力,但是由于各事务所的风险基全积双存在差异,因而完全有可能出现实际承担的赔偿大于积累的情况。为此,我国应尽快参照国外建立风险责任保险制度,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4.注册会计师审计迫切需要一个良好的执业环境。新《会计法》的颁布实施,使单位负责人成为承担会计责任的主体,再加上其他相关的规定,加大了会计打假的力度,必将大大遏制会计造假的行为,从而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创造良好、宽松的社会环境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5.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一应当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结合事务所的实际,制定、完善和不断落实审计工作程序和质量控制制度,规范审计工作底稿,认真执行”三级复核”制度,加强执业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另一方面,应当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不断补充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从而减少执业风险。

    三、注册会计师道德约束—主观方面

    通过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降低审计风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会计事务所领导层的示范。领导层应在会计师事务所内形成重视职业道德的氛围,并将相关政策和程序传达给会计师事务所员工。例如,领导层可通过电子邮件、信件和记录等,在专业发展会议上或在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续约以及业务执行过程中,强调客观、奋正等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2.教育和培训。会计师事务所应向所有人员提高适用的专业文献和法律文献,并要求他们熟悉这些文蔽。会计师事务所还应要求所有人员定期接受职业道德培训,这种培训既可以涵盖会计师事务所有关在职业道德规范的政策和程序,也可洒盖所有适用的法律法规中有关职业道德的要求。

第9篇:审计职业道德论文范文

一、审计职业道德与廉政制度的基本规定。

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廉政纪律是指对审计人员的职业品德、执业纪律、业务能力、工作规则及所负的责任等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所作的基本规定和要求。审计署先后制定印发了《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和关于“八不准”的审计纪律以及其他相关的规范,省、市审计部门也相应制定了有关实施细则,对审计机关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廉政纪律进行了规定。结合我局的工作实践,我们认为上级关于审计职业道德和廉政纪律的这些规范,概括起来就是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保守秘密“四个基本规定”。

1、客观公正。这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立场,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以科学的态度,尊重客观事实。在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必须公平正直、不偏不倚,不以牺牲一方利益为条件而使另一方受益。只有做到客观公正,才能作出正确的审计结论,提出合理的审计建议,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

2、实事求是。这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一切从实际出发,严格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自觉摒弃主观臆断,不为被审计单位或第三者的意见所左右,使审计人员的工作真正做到客观公正,保证审计结论有理有据,符合客观实际。

3、廉洁奉公。这是指审计人员的行为应当清正廉洁,不得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和工作便利条件为自己及其所在单位谋取非法利益,不得向被审计单位索贿受贿,不得提出超越正常工作需要之外的个人要求。只有做到廉洁奉公,才能体现出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才能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4、保守秘密。这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对在审计工作中得到或获悉的有关被审计单位的资料和情况,应当严格保密。除得到被审计单位的局面允许或法律、法规要求公布者外,不得将任何资料和情况提供或汇露给外人。

二、审计职业道德与廉政制度的总体要求。

审计职业道德与廉政制度的四个基本规定,具体到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就是必须做到勤、灵、稳、硬、廉“五项基本要求”。

1、勤,是前提。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内容之一,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素质要求。勤也是审计职业道德规范与廉政制度的首要内涵,是审计人员做好审计工作的第一要求。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首先通过勤来体现。我们只有勤于业务、勤于思考、勤于跑动、勤于学习、勤于钻研,才能切实做好审计工作。要勤,就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有乐于奉献的情操,有不计得失的品行,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2、灵,是条件。廉政制度是些原则性非常严格的规范,审计人员在做审计业务也好,遵守廉洁纪律方面也好,却有必要采取一些灵活性的措施,用灵活性的手段来贯彻执行原则性的规范。比如在做审计业务时,就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采取灵活多变、主动出击的审计方式办法,通过账里账外来发现问题,而不是守株待免、以逸待劳、就账审账、墨守成规,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被动、疲惫的审计局面。又比如在遵守廉洁纪律方面,既要绝不含糊地执行规范,又要尽可能地通过灵活、委婉、和气的方式,婉拒被审对象对我们的有违纪律的行为,而不要让对方有硬梆梆、冷冰冰、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

3、稳,是基础。审计人员为人处世要四平八稳,切忌轻浮躁动。稳了,才不会摇摆不定,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才会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审计人员不论在任何事情上,都要有稳定的思想情绪、稳重的工作作风、稳妥的审查办法、平稳的处罚力度,才能在腐败行为的诱惑、侵蚀面前做到不为所动、刚正不阿,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审计随意、处理不公的不良现象,真正做到依法审计、公正处理。

4、硬,是保证。硬是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和廉政制度的性质和特点之一,是审计人员遵守审计职业道德、执行审计廉洁纪律、做好审计业务工作的保证。审计工作不能吃软怕硬,不能怕得罪人。吃软怕硬,审计工作就会过于潦草、流于形式;怕得罪人,审计工作就无法开展。因此,审计人员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增强廉洁纪律意识,要有过硬的思想认识、过硬的业务技能、过硬的工作能力、过硬的处罚力度,才能从根本上击溃被审对象的侥幸心理从而做好审计工作。

5、廉,是生命。廉是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和廉政制度的最最根本的要求,是审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好坏与否、执行廉洁纪律松严与否的最终体现,是审计人员的审计生命线。廉与勤、灵、稳、硬之间相辅相承、互为因果。不勤,何以说廉;不灵,何以维廉;不稳,无法真廉;不硬,无法达廉。而只有真正做到廉洁从审,才会真正勤快起来,灵活起来,才会有四平八稳的工作态度,才能在不法分子面前真正硬起来,最终做好审计工作。

三、我局审计职业道德与廉政制度建设的简要回顾。

几年来,永春县审计局紧紧围绕审计职业道德与廉政制度的四个基本规定和五项基本要求,切实抓好机关职业道德和廉政制度建设工作,特别是20*年底以来,我县县乡机构改革过程中,审计局领导班子调整,审计干部轮岗交流,审计机关出现“两多两少”现象:一是新人多、经验少。全局原有干部职工16人,调整交流9人,占总人数的56.25%。一些从事审计工作多年的老干部,交流到其他单位工作。新调入的同志审计经验不足、整体素质也有待提高。二是任务多、人员少。机构改革中,一些单位撤并、领导干部交接等工作较多,相应地县领导交办的审计事项也会较多。而我局的全体人员中,直接从事审计一线工作的审计人员只有10人,占62.5%,一线人员较少。面对这种情况,我局及时提出,依法廉洁从审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必须通过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强化管理,全面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完善廉政各项制度,把现有的十多个人凝成一股绳,才能确保完成审计各项任务。并具体做到“两个改革、一个完善、一个加强”:

一是改革审计事项审理办法。建立了审计业务会议制度,推行“分组实施、质量互检、集中审理、会议决定”的审计业务审理新办法,对审计案件的处理处罚通过审计业务会议的形式集中研究审定,并制定出《审计业务会议纪要》,作为出具审计意见书、决定书、建议书、移交处理书和其他审计文书的依据。通过改革审理办法,既防止出现随意决定或个人说了算问题,又解决了新人多、经验少的问题。

二是改革审计小组组成办法。对于重大项目的审计,则打破传统的股室界线和行业界线,采取“跨股联合、集中力量、点面结合、重点突破”的办法,实行联合大审计。通过改革审计小组组成办法,既防止出现业务股“行业垄断”问题,又解决了任务多、人员少的问题。

三是完善内部制度建设。在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研究修订或制定出台了包括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和工作纪律、审计组长岗位目标责任制、审计机关审核工作等方面工作的十项规章制度,使审计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不断推动审计各项工作向纵深发展。

四是加强廉政勤政工作。按照上级审计机关的要求,推行审计公示制度,鼓励和欢迎干部群众对审计实施过程进行及时、有效、全方位的监督;出台了《审计工作人员绩效考评实施方案》,实行定量考评与定性考评相结合的办法,建立以实绩为核心的干部评价标准,推进审计机关效能建设。

一年来,通过这些措施的出台和实施,进一步规范了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审计机关廉政制度进一步健全,审计工作在平稳过渡中取得新的发展。

四、加强审计职业道德和廉政制度建设的几点建议。

新世纪新形势下,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审计环境也相应有所变化。但是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环境如何变化,对审计机关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廉洁纪律要求却不会改变,审计机关职业道德和廉政制度建设却只能加强,不能松懈。我们结合审计业务实际,就如何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提出如下“三点建议”。

1、进一步加强审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审计业务的特点,决定了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的重要性。现实中,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力度很大,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却重视不够,存在一头重一头轻现象。曾经有调查统计显示,对于人的欲望的制约力,80%来自于道德,而来自于法制的作用只有20%。这说明,从主观的角度上,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决定着这个人对自己欲望的制约能力(即自制力)。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而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增强、自制力的提高,也需要靠正面的引导和教育。所以审计机关必须进一步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加强审计人员的思想、政治、道德、纪律各方面的教育,增强审计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宗旨意识和公仆意识,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遵守职业道德和廉政纪律规范成为审计人员的自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