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审计基础范文

审计基础全文(5篇)

审计基础

第1篇:审计基础范文

2015年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指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的优先领域。我国本着共商、共享、共建的原则,提出我国“一带一路”项目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在通路、通航的基础上通商。而沿线众多国家自然资源丰富,但在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方面非常薄弱,在自然资源的开发方面也缺设备、技术和管理。这些国家基础设施的薄弱严重制约着经济发展,而且在资金方面的缺口很大,缺乏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与之对应的是,我国不仅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备优势,而且有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使用资金、技术等充分帮助这些国家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最终达到互惠互利的效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先导,更甚者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务实合作的“助推器”。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是正相关的,这点毋庸置疑。“一带一路”倡议的远景目标是构建区域合作新模式,近期目标主要是贸易、交通、投资领域的合作,为了实现打造完全便利的战略通道的战略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则是战略绕不开的重要环节,是“一带一路”的优先领域和关键环节。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的投资建设,将构建一个由交通运输(海、陆、空)、油气管道、输电线路和通信网络等组成的综合性立体互联互通网络,解决目前制约着“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之间深度合作的阻碍因素,奠定当代世界跨度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带的基础。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基础设施项目分析

(一)“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发展特点

“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指数(2018)和《指数报告(2018)》于2018年6月在第九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上,综合分析63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8个葡语国家的指数表现,指出2018年“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呈现5个特点:一是总指数创出新高,看好“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合作前景;二是东南亚地区仍是“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合作的热点区域;三是交通与电力继续领跑;四是新政策、新金融、新技术为“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提供新动能;五是基础设施项目的跨国合作热度有增无减。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基础设施的特征分析

1.面临众多风险基础设施项目本身的不确定性因素非常多。其一,施工条件复杂,外在环境难以预测。比如复杂的地基条件、多变的气候及其他众多不可抗力的影响等。其二,项目周期长,涉及主体众多。不能避免地会受到许多诸如政治、人文等因素的干扰甚至是阻碍,这是建设过程中的风险。其三,源于沿线国家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及法律制度等差异性而存在的法律、政治、金融、经济、战争等风险。2.融资模式复杂我国对外基础设施投资先前主要采取我国政策性银行(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等)给予东道国优惠贷款,项目指定由我国大型国企承建的方式,是一种集援助、投资、贸易一体化的新模式。然而,基础设施项目对资金的需求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建设不断扩大,我国政策性资金援助和投资不能满足项目需求,从而吸引了社会资本和海外资本加入基础项目建设的投资者队伍中,资金来源不再限制于财政资金。目前,“一带一路”倡议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模式是以投资者为核心的合作共同建设模式,实施具体表现形式为PPP模式等。

三、审计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监督系统,在“一带一路”倡议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发挥“免疫系统”功能,预防、揭示和抵御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障碍和风险,推动跨国基础设施项目规范运作,达到预期效果。

(一)审前调查准备充分

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设施项目审计,审计人员要综合考虑宏观经济背景、战略目标、国家方针政策、外交政策等等因素,在此基础上看清经济事件的本质;还要了解并掌握项目所在国的法律政策,清楚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注意特殊要求,对基础设施项目合同的法律风险进行充分的审计调查,减少项目风险。

(二)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

国家审计在基础设施项目不同阶段确立不同的审计重点,实施动态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在项目前期阶段,国家审计应该重点审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招投标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在项目建设和运营期,私人资本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可能会有提高收费价格、做大投资成本和多占经营资源等机会行为,监督缺失可能会造成私人资本侵占政府经营资源的不良后果,所以国家审计应该对成本核算重点审计。在项目竣工阶段,国家审计应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绩效审计。

(三)开展沿线国家协同审计

“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设施项目是跨国性的工程项目,其审计主体既有沿线各国自身的政府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组织,也有区域性的政府审计组织、内部审计机构和区域性的会计师事务所,还有世界性审计组织、国际内部审计和国际性会计师事务所。中国作为全球审计大国,审计署在联合国审计方面经验丰富,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署应该领导和协调沿线各国政府审计开展协同审计监督,开展多层次、多渠道沟通磋商,服务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动战略目标实现。

(四)推进大数据审计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的当代,审计署应该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方式,创新审计技术与方式,提高审计效率,大力加强各国国家审计实施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审计云”平台,推进沿线国家数字化审计的发展,以达到各国审计信息共享的目的;建立信息交流渠道和完善沟通制度,以便高效、及时、准确地交流审计内容。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设施项目面临的风险众多且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以风险防范为主导的审计技术项目审计,需要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大数据”的构建和大数据模型的开发,将成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审计技术的重要选择。

(五)重视综合绩效审计

“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设施项目竣工后,国家审计应该对项目进行综合绩效审计,对项目进行系统、综合的评价,对项目绩效进行系统、全面总结和审查,为未来的“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及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作用。传统基础设施项目绩效审计的审计重点内容是项目进度、施工效率、建设质量和成本管理等。而对于“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基础设施项目,还应该进行经济效益审计、社会效益审计和环境效益审计,对是否达到战略目标,审计项目是否对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以及环境保护方面起到预期效果进行审计调查研究。

四、结语

本文从“一带一路”倡议的优先领域即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出发,根据审计与国家治理理论,提出国家审计在“一带一路”倡议实现过程中发挥预防、揭示和抵御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障碍和风险,国家审计服务于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梳理相关文献资料研究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下基础设施项目面临的风险和融资模式的变化,以国家审计服务于基础设施建设为导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下基础设施项目审计路径,国家审计应该做好出发的审前调查、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开展沿线国家协同审计、推进大数据审计以及重视综合绩效审计,以期能够助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完全便利的战略通道,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陈希晖,陈良华,李鹏.国家审计提升政治信任的机理和路径[J].审计研究,2014(01).

[2]范祚军,何欢.“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切入”策略[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6(06).

第2篇:审计基础范文

项目课程的出现,源于我国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中为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满足企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需要,可以预见的是,它将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并能形成本土化、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因为它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从目前进行的课程改革的种种迹象看,工作过程导向式课程开发模式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取得了令人心动的成绩。因此本文将对《审计基础与实务》课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设计。

二、课程定位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我院会计类专业培养财务审计能力的核心课程,是一门集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于一体的课程,包括审计基础知识与审计实务两部分。课堂中以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为主线,将会计师事务所实际审计案例与实际工作底稿引入教学课堂,实现审计课程与会计师事务所实际工作的融合,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法等手段来引入审计基本原理,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课程,同时也是会计学专业学生进入专业学习的重要课程。其功能在于培养学生审计基础理论知识与实务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应用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社会审计、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在会计师事务所、企业事业单位从事审计工作的相关能力,是高职会计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1.与前修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前修课程是《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学生在学习完上述课程之后,对于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及报告具有一定的技能。在此基础上通过《审计基础与实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理论与审计的技术方法,认识做好审计工作对企业加强经营管理的重要意义,通过实训和练习,使学生具备相应专业技能,为今后走向社会,从事审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能胜任审计助理人员的工作岗位。

2.与后续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安排在第四学期开设,按照教学计划,与本课程平行课程有《报表分析》、《财务管理》等。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于整个财务专业相关课程做到融会贯通,起到复习及巩固的作用,同时也为第五学期开设的《企业内部审计实务》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熟悉审计环境,包括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职业特点、注册会计师管理制度、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以及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2)掌握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职业道德守则,包括职业道德概念基本原则和概念框架、审计、审阅和其他鉴证业务对独立性的要求;(3)掌握审计基本原理,包括审计目标、审计计划、审计证据、审计抽样以及审计工作底稿;(4)掌握审计测试流程,包括风险评估、控制测试以及实质性程序;(5)掌握审计循环测试,包括销售与收款循环、采购与付款循环、生产与服务循环、筹资与投资循环以及货币资金审计的特点及技术方法;(6)掌握完成审计工作与出具审计报告的要求。

(二)能力目标

(1)能够根据审计程序在不同阶段的核心工作内容运用恰当的审计方法纠弊查错;(2)能够运用文字表述法、调查表法和流程图法对内部控制进行描述,能够运用控制测试的方法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能够根据内部控制的评价结果撰写管理建议书;(3)能够运用所学的审计方法进行审计证据收集,能够运用工作底稿的基本内容将所收集的审计证据编写在工作底稿内;(4)能够掌握并运用相应审计方法判断销售与收款业务循环、采购与付款业务循环、生产与服务业务循环、筹资与投资业务循环、货币资金管理等业务中的漏洞并纠正会计处理错弊,熟练编写审计工作底稿;(5)能根据审计计划阶段、内部控制测试阶段和实质性程序阶段所获得的证据,形成的各类审计底稿,完成审计报告阶段的各项任务,形成审计结论,能独立撰写内部审计报告。

(三)素质目标

(1)培养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客观公正的态度,保持独立性;(2)培养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的能力,不断提高专业胜任能力;(3)培养应有的职业谨慎,并合理做出职业判断;(4)培养诚实地为组织服务,不违反诚信原则的态度;(5)培养遵循保密原则的习惯,按规定使用在履行职责时所获取的资料和信息;(6)客观披露所了解的全部重要事项;(7)培养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妥善处理好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员的关系;(8)不断接受后续教育,提高服务质量。

四、教学设计思路

课程应实施教学过程与审计过程的统一,按照按照“知识+技能”的思路,以模拟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审计项目为导向,以具体报表项目审计为工作任务的课程教学主线来重组审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照“教师讲授审计理论知识和演示审计实务操作→复习会计理论知识与演示会计实务操作→教师分配审计任务→学生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完成审计任务”开展审计实务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工作,做到:1.设计被审计单位的交易,在收集企业业务资料和财务数据的基础上,加工整理出典型交易和事项,并设计审计疑点和错报;2.设计审计实务的具体情形(含内部控制、审计证据等)和参考数据,从而使审计实务有据可依,同时也给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3.通过分析审计实训案例,以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为主线,进行审计职业能力培养。而《审计基础与实务》课程应结合以上四种类型企业的审计过程,以模拟企业(以ABC石化有限公司为例),涵括四种类型企业的所有审计程序,将课程划分为以下四个学习情境:根据以上学习情境,教师设计出模拟企业(ABC石化有限公司为例)的环境资料、财务数据、模拟错报等资料,并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审计小组,每个审计小组为一单位会计师事务所,教师将资料发至每个小组,组员根据教师教授方式方法、教师扮演的各个角色,分工合作,完成模拟审计项目。这就是将《审计基础与实务》按系统化工作过程进行分割学习的过程。

五、结论

第3篇:审计基础范文

关键词:会计审计;企业经济效益;影响

近几年,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在其影响下,市场运行机制逐步改革与深化,企业应该充分意识到这对企业的发展而言既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它给企业发展带来好的发展契机,同时也增加了企业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的竞争压力。在该形势的影响下,要想企业在发展中赢得竞争优势,应该做好会计审计工作以达到经济效益提升的目的。

一、会计审计简介

1.主要特征分析

会计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对企业经济交易行为进行有效的核算与监督,以此来使企业高层掌握企业内最为准确的经济信息,从而在企业进行决策时能够为其提供必要的决策辅助与支持,它的计量单位是企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也即是货币,在此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的运用一系列的会计审计方法以及相关的程序措施,以保证能够最为真实、准确的反映出企业价值活动带来的效益性、合法性及经济性。另外会计审计还应具有独立性特征,这种独立性既体现在其组织架构及人员配置上,也体现了在工作部署和经费来源上,这是会计审计开展工作的必要条件,必须与被审计部门或单位保持独立,因此其职能只是监督而不是管理,这样才能保证其工作过程的客观公正性,在人员配置上也应独立,不能有任何的经济利益关系。另外会计审计工作是建立在科学的审计方法之上的,具有科学性,这一点能够保证审计结果是权威的,是客观公正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有这样才能使会计审计结果能够真正的反映企业经济运行状况。

2.重要作用分析

会计部门是对于任何一个企业都非常重要的部门,它能够使企业的资金顺利的周转不至于出现财务混乱的情况,但它的工作也需要监督,否则就不会保证会计工作的真实合法,而会计审计部门的主要工作就是对会计工作进行监督,相当于企业内部的经济警察,通过其监督工作可以及时的找出会计工作中的不足,并促使企业能够不断的对财会管理进行优化,提高其管理水平,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断的完善,避免因企业内部经济出现问题而阻碍企业的发展。会计审计还使得企业高层能够准确的把握企业财会的真实状况,保证企业内的财会工作能够以正常的秩序运转。在企业进行决策时,如果不能全面真实的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则不能保证决策的正确合理性,就有可能出现经济风险,造成损失,而会计审计则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保证决策以真实的财务状况为基础,降低风险,提高经济收益。

3.会计审计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的企业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制度尚在完善与调整过程中,企业的性质也实现了根本性的转变,而政府的职能不在涉及到企业内部的管理活动中,也不会设计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分配,可以说企业具有高度的自主管理特点,而以往的会计审计所注重的主要内容是经济活动是否符合法律规范,辅助经济管理的作用不太明显,已经不适应当今企业的发展模式,企业需要其起到更实际的作用,帮助企业进行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而现代的会计审计工作已经具备了这一能力,从这一点上体现了会计审计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当前的企业发展越来越现代化,企业经营也越来越多元化,在次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在财会管理中出现不足,而如前文所述,会计审计工作能够对此过程不断的进行优化和完善,帮助企业消除这些不足之处,促使企业降低经济风险,减少损失提高收益。

二、会计审计能从多方面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影响

1.影响途径分析

会计审计工作的监督职能使其成为企业经济管理的关键工作,它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如会计计量途径,它能够保证会计计量的准确性、真实性,从而保证企业对经济效益的分析准确真实,并且确立效益最大化的会计计量原则,帮助企业经济实现效益最大化;再者是成本控制途径,通过审查成本控制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分析成本控制中存在的不足,帮助企业更为合理的控制成本,提升成本管理水平,进而促使企业降成本提效益;另一途径是财务管理,在进行财务决策时,会计审计能够提供更为真实的财务情况分析,确保企业的财务决策建立在准确的财务分析基础之上,并在财务控制环节发挥重要作用使企业能够对财务进行有效的控制。

2.提高资金利用率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良好的资金管理和充足的资金支持能够促使企业保持正常的发展,维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会计审计工作能够及时找出的对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审核其资金利用情况,帮助企业有效的利用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最终的结果就是使得企业经济效益得到了提高。另外对于资金的管理应当确保资金信息的真实性,而会计审计的经济警察作用正是消除虚假的资金信息,使资金真正的发挥作用,从而保证能够资金高效的流转。

3.维护经济活动的工作秩序

在进行会计审计工作时,需要采取多种科学的手段和方法,以确保审计结果的真实准确性,并在此基础上,为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的开展提供权威、可靠工作依据,并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不断的做出调整和优化,使企业经济活动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比如通过会计审计工作发现企业劳动力消耗过高,则会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优化调整,从而消除这一不利影响,为企业的经济活动保驾护航。如果在进行会计审计时工作发现企业物资存在流失现象,则企业会通过会计审计详细了解企业内的物资管理情况,采取提高物资安全性的措施,保护这些企业发展的基础性物资,维护经济活动的工作秩序。

4.提高企业竞争力

企业的经济行为需要有效的进行监管和控制,而会计审计工作是重要的手段之一,在经济监管与控制过程中,财务管理可能会存在诸多的缺陷和不足,如果不能及时的发现和弥补,就会影响企业的经济行为,并在采购管理、企业管理、生产施工、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产生漏洞,使得企业竞争实力下降。会计审计工作正是发现这些缺陷和不足的有效手段,虽然他不具有管理职能,但它的监督职能可以为企业提供真实的数据,帮助企业克服这些缺陷和不足,从而提升企业整体上的竞争力。

5.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生存的根本就是通过进行企业的经营来获取经济效益,经济效益越多,企业的发展越快,这与会计审计的工作目的是一致的。企业通过做出各种各样的决策来部署企业的经营工作,这就需要首先对企业的经营现状有足够的掌握,而会计审计工作能够为决策者提供各方面的真实资料,为企业决策提供客观、真实的参考依据,这样就能保证决策者在对真实数据分析后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三、结语

从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企业发展速度较快,而且内部分工正在逐步细化和复杂化,这就给企业的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可以通过会计审计对企业进行科学的管理以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会计审计工作是重要的手段之一,可以对企业的经济行为有效的进行监管和控制,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云南财贸学院内部审计课题组.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情况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分析报告[J].审计研究资料,1999,S1:2-19.

[2]刘艺,刘虹,刘燕.试论企业会计、审计适应市场经济的一体性[J].江西省团校学报,2004,03:35-38.

第4篇:审计基础范文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内部设计风险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一旦企业中出现内部审计风险,就对企业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为此企业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建立起科学的审计方法,同时建立起完善的审计制度,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打好基础,促进企业的健康平稳发展,促进企业经营效益的不断提高,同时让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时刻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一、企业内部审计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因素

( 一 ) 客观因素由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一般情况下都是独立进行的,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而企业中的审计工作和会计工作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时差性,而会计记录信息所用的时间要大于企业处理经济业务的时间,而只有少量的审计工作是在事后进行的,因此二次审计的工作时间又会大于会计工作中信息记录时间,由此审计工作和会计工作之间就会存在时间上的差异性,从而导致企业内部在进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问题。企业中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审计部门在企业内部属于一个职能部门,这个部门的工作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企业早日实现发展目标,为此审计部门在企业中是无法自由选择工作的,这也是审计部门工作的一大特征。

( 二 ) 主观因素首先我国企业中的内部审计工作在设计手段和技术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不足。例如使用抽样审计的方法会早成较大的概率误差,主观样本的范围和规模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样本的整体特点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为此需要对审计工作进行科学的改进措施。其次我国审计人员的整体素养存在较大差异,良莠不齐,从而降低了企业的审计效率,导致企业外部审计工作存在内容与形式不同一的问题,造成了较大的差异性,为此形成了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问题,为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企业的审计效率。

二、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具体防范措施

( 一 ) 实施科学化管理手段为了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我国企业内部设计工作的中的风险因素,需要对企业的内部发展进行科学管理,这种行为也是促进我国完善企业风险管理制度的主要措施。在企业内部发展过程中建立其科学的经营管理制度,能够进一步加强企业的审计风险管理,从而在企业进行审计工作过程中能够进行科学化管理,上述方法都可以帮助企业减少经营风险。在我国大部分企业中都具有相应的内部审计协会,而这个协会属于一种自律性组织,具体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对各个企业中的审计工作进行科学的指导与正确的评价[1]。为此我国的企业内部审计协会应该加大国际优秀管理的推广,重点宣传内部审计信息,从而将工作重点都放在健全企业内部审计自律机制上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创新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

( 二 )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首先应该加强企业内部审计队伍建设,为此需要对新进入企业的审计人员进行综合评价,并组织其进行各项考核,保证所有的审计人员都具备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科学划分审计工作,保证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还应该立足于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建立起科学的审核制度,同时对企业中所有的审计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评价,同时还要对优秀的审计人员进行一定的奖励,鼓励所有能够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审计人员,从而促进设计人员积极性的不断提高。其次是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此可以根据以下两点措施进行,一是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完善培训机制,只有通过不断的教育培训,才能让审计人员更加了解自己的责任,从而才能在掌握企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审计技术和专业化手段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企业的审计风险。二是扩大企业中审计人员的学习内容,同时还要鼓励审计人员和各个企业进行积极的交流与沟通,帮助审计人员养成优秀的工作理念,促进职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提高审计效率。企业可以对审计人员实行多元化的内容培训,比如除了利用培训来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之外,还可以让企业审计人员参加一些案例型培训班,这些培训班都是内部审计协会共同举办的,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促进审计人员彼此之间加强交流与沟通,从而提高审计人员的道德素养和职业责任意识,同时还可以鼓励审计人员参加一些扩展专业培训。

( 三 ) 健全管理制度审计部门在企业发展中的主要目的就是建立起科学的审计报告、审计底稿、审计方案以及审计、计划等制度,在审计部门制定审计方案与审计计划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制度内容的不会外漏,同时在企业建立审计计划的过程中还要对企业的发展动态进行实时监督,从而保证企业内部审核流程的准确性,同时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估[2]。在相关风险评估理论中,要对工作经验进行详细的分析总结,从而为企业在未来发展中的审计工作建立一个可靠的参考依据,保证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能够顺利进行。保证企业的财务信息符合国家标准,企业中的所有经济活动也都需要在国家法律法规约束下来进行,为了提高我国企业中的审计工作效率,各个企业也应该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重视,企业管理者应该积极探索有效措施加强审计人员培训教育,从而提高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促进企业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同时在防范措施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不足,为此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企业的审计效率,减少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具体需要企业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管理工作,从而提高职员的审计能力。企业中的审计工作不可能没有任何风险,但是人们也不需要去惧怕风险,企业可以利用有效措施提高审计效率。

参考文献:

第5篇:审计基础范文

我国出口型企业众多。与其他内销企业相比,出口型企业的经营风险显然较大审计是内部控制、内部管理及经济监督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若出口企业审计仍然采用传统的审计观念和方法,不利于有效利用有限的审计资源,也不能满足企业对风险管理日益加强的要求。因此必须要更新审计理念,开展风险导向审计,提升出口企业风险管理的力度。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S公司应用的案例

(一)S公司概述

S公司创建于1990年,是集棉花加工、纺纱、织布、印染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企业。公司产品畅销全国各地,远销欧美、非洲、中东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但S公司成立以来,较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一直未将风险管理纳入公司经营管理目标。公司虽然有审计部门,但发挥作用极弱,只能够做到事后审计,未能发挥其事前及事中的作用。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公司开始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于2013年将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相结合,开始实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二)S公司应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具体做法

1.重新定位内部审计模式。公司内部审计积极转变服务理念,选择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并着手构建全新审计模型。第一步,将内部审计的职责转变为帮助公司控制各种可能影响其战略规划、经营目标实现的风险,要求内审人员服务观念转变为全局把控。第二步,审前风险识别、评估成为必要程序。第三步,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包括货币资金、物资管理、固定资产、营销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内部控制审计,并加强对以上控制的测评。

2.制定内部审计目标和计划。审计人员关注的焦点不应仅是会计报表重大错报、漏报的若干风险因素,进一步延伸拓展到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中的若干风险,其目标定位是: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企业的风险管理结合起来,从宏观到微观,自上而下的全面分析业务与经营中的若干风险因素,对企业的外部环境、内部控制、经营及业务操作流程等进行全面分析与评价,以实现审计参与管理、差错纠正、防范风险、增加价值的目标。

3.对企业进行全面风险识别。S公司的内部审计人员成立专门的审计小组,根据S公司的生产经营特点和内部控制流程找出风险点,并从财务的角度分别从报表层面和认定层面找出重大错报漏报风险。公司审计部门识别出的风险点如下:

(1)商业信用风险大。S公司主要出口市场包括美国和欧盟以及东南亚市场,2008年以来,公司出口单价大幅下降,出口量大幅减少,为了保住国际市场占有率,公司不得不进一步扩大了赊销幅度。同时,一些主要客户的付款速度也明显降低,致使公司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公司应收账款偏大,占流动资产比重过高;坏账损失的可能性较大。

(2)供应商管理存在缺陷。当前公司供应商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容易引起货物供给不足或难以供给的问题,因此公司必须高度重视货物供应商的选择。

(3)物流风险依旧存在。当前公司与物流公司的合同管理还存在一定缺陷,特别是责任明确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才能保障公司物流的畅通。

(4)汇率风险管理问题突出。近几年人民币持续升值,导致国际汇率剧烈震荡,影响出口企业收汇安全。公司作为一家纺织品出口加工企业,汇率的剧烈波动影响公司的整体利润水平,同时可能涉及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而加强汇率风险管理也成为目前公司的主要问题。

(5)信用管理混乱,市场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负责公司的信用风险管理,而管理部门风险管理工作职责不清、分工不明,部门之间人员效率低下,相互推诿。公司的信用管理工作重点是对应收账款的处理,由于公司应收账款监管不力,难以根据账款收回情况对客户的信用政策和信用条件进行适当调查和调整,难以对信用风险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难以有效防范信用风险,坏账发生的规模和概率增加。

(6)会计账本不符合国际要求。S公司会计账簿虽符合我国会计准则要求,但与国际要求的通用性及清晰性还存在一定差距,成本数据、成本信息以及企业基本情况还较模糊。公司因财务人员不熟悉国际贸易和反倾销的相关会计法规,加之公司在日常管理中没有收集国际竞争对手的财务会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如果公司遇到反倾销诉讼时,不能完整及时填答反倾销调査问卷,必然会影响自身权益的维护。

(7)公司对国外贸易壁垒的动态信息掌握不充分,了解不及时。频繁遭遇国外绿色贸易壁垒的阻碍是现阶段我服装纺织品产品出口的主要特征。公司未建立有效的绿色壁垒信息收集机制,未选派专门的人才从事绿色壁垒信息收集工作。

(8)对国际政策风险重视不够。随着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金融危机导致外部需求衰退,各主要贸易国的出口增速下滑较大,欧美等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频发,这给公司的出口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公司对反倾销风险也不够重视,未建立起有效的反倾销运营体系。

4.编制具体审计方案。S公司审计小组按照上述风险点,逐一对公司的风险进行评级,对风险系数高且发生频率高的风险事项进行全面审计;对风险系数一般且发生频率中等的风险事项进行重点审计;对风险系数低且发生频率也低的风险事项实施抽样审计。并根据风险评级编制具体的审计方案。

5.风险导向实施环节。审计小组根据风险因素识别风险评估确定了公司存在特别风险的领域集中在汇率风险领域和信用风险领域,进而对相关项目实施全面重点审计、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对物流风险、财务风险等实施专项审计。

6.出具审计报告。审计项目组组长需要根据审计发现的问题对企业风险进行再评估,从企业风险和内部控制的角度寻找问题的原因,提请被审计单位针对风险管控薄弱的环节有针对性的改进。

7.后续审计。审计组出具审计报告后,内部审计人员对审计报告中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后续跟踪,安排后续审计。同时,针对共性的问题和风险,应按照公司风险管理流程纳入风险库。选择后续审计对象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和重要性原则。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