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审计专业判断范文

审计专业判断精选(九篇)

审计专业判断

第1篇:审计专业判断范文

一、审计决策过程

审计决策同其他任何决策一样,通常要经过六个步骤:

1.正确描述决策问题。审计人员在完成一个审计项目的过程中,可能碰到一系列的决策问题,在采取每一个行动之前,决策者都必须清楚地了解自己所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要做什么决策,对每一个决策问题都要有一个准确的表述。例如,关于审计意见的决策可表述为: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之后应当出具哪种审计报告。

2.确定评估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标准。对每一个审计决策问题,审计人员都可能面临多种选择,必须有一定的依据来评价各种选择的合理性,这就是评价的标准。审计人员必须找出这种标准。在很多情况下,评价的标准不止一个。例如,在做审计意见决策时就可能用到下列标准:(1)审计准则;(2)重要性水平;(3)财务报表存在误报的风险水平;(4)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方面的风险;(5)发表错误的审计意见的潜在成本;等等。

3.分析权衡已确立的评价标准的优先顺序。对审计人员来说,各种评价标准的重要程度是不一样的。在某种情况下,降低审计风险的水平可能比提高收集审计证据的速度更重要,也就是说,在决定是否需要收集额外的审计证据时,主要应考虑更多的证据是否有助于降低审计风险,而不是把审计外勤工作的截止日作为主要的决定因素。前述审计意见决策的5个评价标准都是相关的,但审计人员可能认为无论做出什么选择,第一项标准是最重要的,第二项标准也是重要的,第三和第四项标准重要与否取决于是否有证据表明这种问题存在,而第五项只是一般相关的标准。

4.找出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有些审计决策,可供审计人员选择的处理方法是非常明显的。如审计意见决策,就是要根据审计结果决定出具哪种类型的审计报告,每种类型的审计报告都有明确的标准。有些审计决策,如收集哪些审计证据、收集多少审计证据的决策,则要根据审计人员的经验和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5.评价各种不同的方案。可供选择的方案一经确定,审计人员必须依据所确立的评价标准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做出最终的选择。如审计意见决策,在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没有任何疑问的情况下,可出具标准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在财务报表存在误报的情况下,可视误报的严重程度使用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再如选用审计程序的决策,有些审计程序可提供可靠的审计证据,但成本很高,有的审计程序对实施的时间性要求较高,如对应收账款的询证程序,决策者必须针对各种程序的利弊,根据审计目标的要求加以权衡。

6.选择最佳方案。在对全部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后,就要从中选出最佳的方案。我们还以审计意见决策为例,由于审计人员没有发现财务报表存在误报的证据,也没有持续经营方面的忧虑,审计人员对审计意见的正确性有合理的把握,因此可以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二、审计专业判断

审计的专业判断是指审计人员在做决策的过程中,依照专业标准和职业经验,对影响审计决策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对不确定的事实做出判断的过程。在判断的基础上,审计人员要从多项可选用的方案中找出最佳的,这就是决策。判断和决策是相随相伴的,可以说在审计决策的每一个步骤中都离不开专业判断。

审计人员在完成一个审计项目的全过程中,需要做出许多审计决策,其中主要的包括以下方面,也就是说,审计人员需要在这些方面实施专业判断:一是确定重要性水平;二是识别重要的审计目标;三是评价审计风险;四是选择审计程序;五是评价审计证据;六是评价分析性程序的结果;七是评估管理当局所做出的陈述或说明;八是发表审计意见。

众所周知,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审计证据的收集和评价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因此,伴随注册师判断过程的风险就是对审计证据的收集和评价失当。检查风险就是由于注册会计师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中出现差错而引起的,有的差错可归属于抽样风险,有的则由非抽样风险引起。例如,审计人员选用审计程序不当、没有发现审计样本中的错误、对查出的错报没有做出适当的处理等。审计人员判断失误是一种非抽样风险,要认识和避免这种风险,首先要认识到审计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做出决策的过程,决策正确与否,取决于专业判断的水平,错误的判断可能引起错误的审计结论,要想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就必须充分了解发生错误判断的原因,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加以避免。

前文所述审计决策的一般模式中隐含着几个重要的假设:第一,审计人员是理智的;第二,审计人员能够正确地表述决策问题;第三,审计人员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评估标准和可供选择的方案;第四,审计人员有能力从多项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出最佳的。但在现实中上述假设并非总是真实的。在某些情况下,审计人员可能无法获得审计决策所需要的信息,或者是审计人员不具备正确地评价标准的知识和洞察力,致使他们不能识别和评价相关的标准,从而做出了不明智的决策。正是由于认识的局限性,审计人员在做决策时,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陷入种种思维定式,甚至偏离最佳的审计决策。我们将对三种思维定式进行分析说明。

1.受经验的暗示。往事与现实问题在表面上的相似之处,往往会影响到的决定。审计人员常常使用那些屡试不爽的审计程序,就是这种经验暗示效应的表现。经验暗示可能使审计人员在判断过程中产生一种偏见,认为过去成功的方法可以解决眼前的难题,这种偏见使得决策者在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中,总是优先想到其中一些结果而忽视另一些结果,这一事实必然影响到审计人员对评价标准的分析和对不同行动方案的考虑。

2.类比推理。决策者往往套用旧框框来评价目前的情形,就像类比法按照对一种情形的了解来解释另一种情况一样。这种思考形式会使审计人员在判断时带有潜在的偏见,他们往往会夸大决策时所面临的实际情况与他们所熟悉的情况之间的相似性,忽视每个决策的独特性,当两种情形所存在的差异要求以不同的方法去处理时,类比推理法就可能导致判断失误。例如,审计人员将同一个审计方案于不同的委托人、对不同的客户采用同样的抽样规模,都可能出现判断和决策失误。

3.受主观预期引导。决策者经常对将要做出的选择先形成一种预期,并将此预期作为判断的起点,然后再根据事情的做进一步调整。问题是,人们总是倾向于寻找支持他们观点的证据,而忽视或回避那些提供相反证据的信息。决策的起点实在是太重要了,随后所做的调整很可能不能充分反映新出现的信息所要求的变化。例如,审计人员在对某个账户进行审计时,打算从上次审计所使用的样本量和时间安排出发,再视本次审计的新情况进行调整,这种“新情况”可以是会计系统的变化,可以是委托人所在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的变化,也可以是委托人产品的变化。审计人员所进行的调整可以说只能是对这些新情况的一种粗糙的考虑,也就是说,存在着调整不足的风险。

此外,审计人员的判断和决策过程还受到其他因素的限制,其中决策者的个人道德因素,可以直接影响他们的判断和决策,也就是说,审计人员有时做出了错误的决策,不是源于错误的思维定式,也不是源于职业技能的缺陷,或者是占有的信息不充分,而是审计人员的价值观念或处世原则在发挥作用,因此道德与决策是密切相关的。

三、如何克服决策中的判断失误

1.提高专业技能。从事务所的角度来看,首先可以采取的措施就是任用那些受过良好的专业和职业培训的专业人员。毫无疑问,审计人员对决策过程和决策环境越熟悉,做出正确决策的可能性就越大。决策者的专业技能越高,就越可能正确地评估各种备选方案,并做出合理的选择。一般来说,经理人员的技能应高于高级审计人员,高级审计人员要强于一般审计人员。但是,特定的情况可能打破人们的常规认识,某个低级别的审计人员所具有的某种特性,可能会使其表现出较高水平的技能。比如说,一个最近才完成了注册师而走上审计工作岗位的新人,对新的会计准则的了解可能会超过其他资深的审计人员。

2.提高审计人员克服偏见的意识。让决策者了解判断中经常发生的偏见对决策质量的潜在是克服偏见的有效。事务所可以采取适当的形式,对审计人员进行决策与判断方面的培训,使其对判断中可能产生的偏见有更清醒的认识,由此在做判断和决策的过程中保持警觉的状态,自觉克服判断偏见,提高决策水平。

3.逆向预期。不论面对什么,人们总是倾向于先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种认识,这种认识在后来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其判断和处理意见的形成。假如决策者对问题的初步认识(原始判断)是不正确的,那么他后来的决定也极有可能存在误差。这种情况同样适用于审计决策。对这种倾向,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改变处理决策问题的角度或逆向思维的方式来避免发生判断错误。例如,当审计人员头脑中已经形成了一种观点,即“被审计的财务报表是公允的”,就会不自觉地偏向于寻找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如果审计人员将他的预想改变方向,变成“这个账户可能存在错报”,那么,这种试图证实原始判断的偏见就会引导审计人员寻找证明财务报表存在错报的证据,这样做客观上降低了检查风险,提高了总体决策的质量。

4.发挥集体优势,弥补个体决策的片面性。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每个审计人员在做决定时,都应该征询并认真考虑审计组里其他成员的意见,这样就等于集体将个别审计人员的决定重新复核了一遍,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开阔思路,克服个人的偏见。

第2篇:审计专业判断范文

    随着我国市场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对各种经济主体经营活动的限制将逐步放宽,从而必然对审计专业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审计专业判断的重要性日渐显着。

    审计专业判断是指审计专业人员从事各种可能的工作方案中,动用审计及相关学科的知识经验,作出取舍的决策,由此看出审计专业判断存在于整个审计过程。审计专业判断有下列几个特点:

    1.审计专业判断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判断作为思维的一种方式,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反映在审计活动中,审计人员的知识、经验,及性格、习惯、心态等因素都会被带到审计专业判断过程中去,从而影响审计专业判断的结果。相同的事物由于判断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做出的判断可能会大相径庭。

    正因如此,审计专业判对判断者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它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会计、法律等相关专门知识,并且达到一定熟练的程度。同时,审计人员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面对实际问题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审计人员专业判断能力高低是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强弱的根本体现,是衡量审计人员专业水平的核心指标。

    2.审计专业判断同会计信息的模糊程度密切相关

    模糊性是相对精确性和肯定性而言的,会计信息的模糊性主要表现为会计提供的信息有不清晰性、不确定性和不准确性,带有许多人为和估计的成份。由于会计信息是经过估计、分类、汇总,判断和分配过程得出的近似结果,信息不是百分之百的准确可靠。由此决定了会计信息的不确定和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其中,会计法规的弹性对会计信息的模糊性程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于审计来讲,会计信息的模糊程度提高,就需要审计人员在大量的模棱两可的事件之间做出判断,确定其适当性,由此提高对审计人员专业判断能力的要求。

    3.审计专业判断贯穿于审计活动的全过程

    审计人员在整个审计过程做出一系列重要判断:

    (1)计划阶段

    ①运用专业判断确定是否接受委托。会计事务所承担任何一项审计业务,都应当与委托人签署审计业务约定书。根据独立审计准则要求,在签署审计业务书前,审计人员应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如业务性质、经营情况、经营分险,以前年度的审计情况、财务机构及组织工作等,根据了解的情况,审计人员动用专业判断来决定有无能力胜任,被审计单位的素质如何等,进而决定是否接受委托。若接受委托就可进一步安排审计工作。

    ②制定审计计划。接受了委托就应着手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人员必须运用专业判断为计划制定搜集适当的依据;被审计单位经营及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等。

    (2)实施阶段

    这是整个审计过程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审计人员必须运用各种会计知识,审计知识,相关知识及审计经验为审计目标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如,审计方法的选择,是否进行符合性测试,何时进行实质性测试,是采用统计抽样还是采用非统计抽样等,都必须依赖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

    (3)完成阶段

    整个实施过程结束后,审计人员就应根据收集的审计证据发表审计意见。根据审计准则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根据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发表审计意见,那么审计证据是否如此,审计人员须运用专业判断,如审计工作底稿的三级审核,通过三级审核可以判断收集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至于出具何种意见类型的审计报告,也须依赖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

    4.审计专业判断失误是导致审计失败的重要原因

    审计失败是指审计师未能发现财务报表有虚假不真实的情况而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审计失败的原因综合起来有三种:即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存在缺陷,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了解不够;审计过程存在问题,其中专业知识是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判断的基础,专业知识缺陷必然影响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水平,而对被审计单位经营了解不够及审计程序失当往往源于错误的专业判断。

    5.审计环境对审计判断功能的发挥起决定作用审计活动总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完成的,审计环境的发展总是对审计专业判断产生深刻的影响,审计环境的演进直接导致了审计专业判断的产生,并使得审计专业判断在审计活动中日益扮演着更为重要角色。

    二、审计专业判断的过程和内容

    审计的目标是对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审计人员在出具审计报告前,必须对有关独立审计准则的遵循和会计报表的表达作出专业判断。因此,审计人员专业判断的内容可以分为有关审计准则的专业判断和有关会计报表的专业判断,其过程可概括为:审计质量根植于审计准则对特定项目及会计报表整体作出判断提出审计意见。具体内容为:

    有关审计准则的整体判断有关会计报表的专业判断

    __决定审计重要性水平_____是否存在重大错误?

    __确定审计风险_____是否符合合法性?

    __搜集审计证据与评价_____是否符合公允性?

    __评价会计原则的应用_____是否符合一贯性?

    __评估重大估计

    (一)有关审计准则的专业判断1.决定审计重要性水平

    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是审计专业判断所涉及的一个重要领域。影响重要性水平的因素很多,对重要性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重要性会因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改变,不同的企业重要性水平不同,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重要性水平也不同。审计人员在对某一企业进行审计时,必须动用专业判断,根据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并考虑其他相关因素、才能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2.确定审计风险

    对于客观存在的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必须保持职业谨慎,运用专业判断,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各要素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

    3.搜集审计证据与评价

    审计活动围绕着获取什么证据,如何获取证据,如何评价证据等内容,这些都要运用审计专业判断。审计人员对审计证据质与量的判断受到重要性、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及审计证据的证明力等因素的影响。检查风险往往产生于审计人员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时做出的错误判断。有一些错误源于抽样风险、审计人员没有选中存在错误的业务样本,检查风险也可能是非抽样风险,如:审计程序安排不当;没有发现样本中存在的错误等。审计证据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

    4.评价会计原则的应用

    审计人员出具审计报告前,须运用专业判断,评估被审单位会计原则应用的恰当性。国际审计准则和美国审计准则都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报告中表明:“审计还包括评价管理当局所采用的会计原则……”因而,被审计单位可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用适合自己会计原则。但是选用特定的会计原则必须能符合企业的理财环境与生产经营特点,客观地表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5.评估重大估计

    在被审单位的会计报表中,存在着一些管理当局所作出的“重大估计”,这就意味着会计报表本身也并不是完全依据事实来编制的,为此,国际审计准则和美国审计准则都要求审计人员在出具审计报告前,评估管理当局所作出的重大估计。被审单位管理当局可根据其实际情况对一些费用和损失作出重大估计,也并非完全排斥对能够确定的可能收入的预计,而是要求审计人员运用专业判断,全面考虑各种不确定的因素,慎重地作出科学根据的判断,评估被单位管理当局作出的重大估计的可靠性。

    (二)有关会计报表的专业判断

    对有关会计报表的专业判断,主要有:

    1.对舞弊风险因素的判断

    审计人员对舞弊风险因素意识的缺乏经常是引起审计失败的原因。如果审计人员能够了解重要的舞弊风险因素并能引起职业怀疑,然后利用专业判断综合而不是孤立地考虑这些风险因素,就能够减少未能查出舞弊的风险。

    2.确定是否符合合法性。

    确定会计报表是否合法性,是指审计人员应用专业判断判明,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编制及其财务处理是否遵循了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法规的规定。

    3.确定是否符合公允性

    企业对外报送会计报表后,会计报表使用人十分关注这些报表是否做了公允的反映,有无夸大业绩和资产,隐瞒亏损和债务等财务情况,审计人员的意见应合理保证会计报表使用人确定已审计会计报表的可靠程度。

    4.确定是否符合一贯性

第3篇:审计专业判断范文

一、审计专业判断的涵义及其特征

审计专业判断是审计人员为了实现审计目标,依据审计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有关标准,在审计实践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客观审计对象和主观审计行为作出的合理的专业认定、评价和决策。它是审计人员能力、意识、经验、道德等主观要素的有机统一和外在表现。它具有如下特征;

1、审计专业判断是一种专业胜任能力。

《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第八条规定,承办审计业务的审计人员应当具备调查研究、综合分析、专业判断和文字表达能力。良好的专业判断能力是审计人员职业关注、专业修养、技术能力集中体现出来的对审计线索的敏感意识和发现能力,能帮助审计人员迅速引起职业警觉,作出准确的判断并直接切入审计重点、难点、疑点,选择恰当的审计方法,敏锐地捕捉相关信息,及时发现潜在风险,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审计专业判新具有指导性特征。

2、审计专业判断是一种专业思维活动。

《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第二十七条规定,审计人员实施审计时,应当对审计工作中的重要事项以及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进行记录,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明智公允的专业判断是审计人员对重要审计事项在合理认知预测基础上作出的准确而科学的审计决策,意味着审计人员所决定采取的审计程序和所选择的审计方法,能节约审计成本,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实现审计目标;反之,专业判断失误,意味着审计风险剧增,难以保证审计质量和实现审计目标。反映在审计活动中,审计人员的知识、经验乃至性格、习惯、心态等个人因素都会被带到审计专业判断过程中,从而影响审计专业判断的结果。审计专业判断具有主观性特征,这也是它的本质属性。

3、审计专业判断是与审计事项结论密切相关的认定、评价和决策过程。

审计专业判断贯穿于整个审计工作过程的始终。审计人员完成审计项目,需要运用多方面的专业判断:确定重要性水平;识别重要的审计目标;评价审计风险;选择审计程序;评价审计证据;评价分析性程序的结果;评估相关责任主体所做出的陈述或说明;发表审计意见。在审计计划阶段,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运用专业判新,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对重要性水平作出初步判断以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在审计实施阶段,需要更多地运用专业判断,如审计抽样的样本选择,抽样结果的可信赖程度,审计程序是否能实现审计目标,以及已获取审计证据的充分性、适当性、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范围等等。在审计终结阶段,实施最后的质量控制,在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发表审计评价意见,定性、处理、处罚等等环节,尤其需要运用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审计专业判断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审计事项结论、审计意见及审计决定的正确与否。审计专业判断具有相关性特征。

4、审计专业判断是现代风险基础审计模式下实现审计目标的核心手段。

现代风险基础审计中抽样技术和方法被广泛应用,审计对象样本的覆盖面缩小,审计抽样风险增大,非抽样风险依然存在,审计已不可能对审计对象的真实面貌作出完整的评价,需要审计人员更多地运用专业判断。为了规范在审计过程中运用审计抽样方法,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我国制定的《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以及多项审计具体准则都规定审计人员应当运用专业判断。可以说,运用抽样技术和方法进行审计时,审计专业判断是保证审计质量实现审计目标的核心手段。审计专业判断具有重要性特征。

5、审计环境对审计专业判断功能的发挥起决定作用。

审计活动总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完成的,审计环境的发展总是对审计专业判断产生深刻的影响,审计环境的演进直接导致了审计专业判断的产生,并使得审计专业判断在审计活动中日益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审计专业判断具有随着审计环境的演进而不断与时俱进的特征。

二、审计专业判断的影响因素分析

按照美国学者科尔文等人提出的标准,作为专业的职业应具备以下条件:(1)为公众服务,成为可终身投入的事业;(2)具有非一般人能够轻易掌握的专门知识和技能;(3)能够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研究,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4)需要足够长的专业受训时间;(5)对服务对象负责,注重服务质量。

对照上述标准和条件,笔者认为,审计专业判断构成审计职业的必备要件,是审计人员的专业立身之本。换而言之,审计专业判断是一项源于审计实践而又高于审计实践、审计人员必须掌握和运用的专业技能。它需要经过较长时间专业学习、专业培训和专业实践,才能被审计人员熟练掌握和合理运用。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运用审计专业判断功效如何,能否达到提高效率、降低风险、实现审计目标的目的,取决于以下几种因素:

1、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高度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它要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应与被审计单位保持组织独立、经济独立和工作独立等形式上的独立,同时也要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工作中保持不偏不倚的客观态度,从而实现实质上的独立。尤其是实质上的独立,使得审计专业判断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有利于审计评价保持客观和审慎,审计决策做到公正和合法。新晨

2、审计机关内部重要岗位的准入制度。审计机关内部重要岗位如审计组长或重大项目的主审要由具备一定专业技术资格条件和专业经历的人员担任。审计组长或项目主审是审计组的灵魂,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判断能力,并在审计实践中灵活地加以运用,才能在审计过程中指挥若定,提高审计效率,实现审计目标。

第4篇:审计专业判断范文

一、审计专业判断的涵义及其特征

审计专业判断是审计人员为了实现审计目标,依据审计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有关标准,在审计实践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客观审计对象和主观审计行为作出的合理的专业认定、评价和决策。它是审计人员能力、意识、经验、道德等主观要素的有机统一和外在表现。它具有如下特征;

1、审计专业判断是一种专业胜任能力。

《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第八条规定,承办审计业务的审计人员应当具备调查研究、综合分析、专业判断和文字表达能力。良好的专业判断能力是审计人员职业关注、专业修养、技术能力集中体现出来的对审计线索的敏感意识和发现能力,能帮助审计人员迅速引起职业警觉,作出准确的判断并直接切入审计重点、难点、疑点,选择恰当的审计方法,敏锐地捕捉相关信息,及时发现潜在风险,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审计专业判新具有指导性特征。

2、审计专业判断是一种专业思维活动。

《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第二十七条规定,审计人员实施审计时,应当对审计工作中的重要事项以及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进行记录,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明智公允的专业判断是审计人员对重要审计事项在合理认知预测基础上作出的准确而科学的审计决策,意味着审计人员所决定采取的审计程序和所选择的审计方法,能节约审计成本,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实现审计目标;反之,专业判断失误,意味着审计风险剧增,难以保证审计质量和实现审计目标。反映在审计活动中,审计人员的知识、经验乃至性格、习惯、心态等个人因素都会被带到审计专业判断过程中,从而影响审计专业判断的结果。审计专业判断具有主观性特征,这也是它的本质属性。

3、审计专业判断是与审计事项结论密切相关的认定、评价和决策过程。

审计专业判断贯穿于整个审计工作过程的始终。审计人员完成审计项目,需要运用多方面的专业判断:确定重要性水平;识别重要的审计目标;评价审计风险;选择审计程序;评价审计证据;评价分析性程序的结果;评估相关责任主体所做出的陈述或说明;发表审计意见。在审计计划阶段,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运用专业判新,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对重要性水平作出初步判断以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在审计实施阶段,需要更多地运用专业判断,如审计抽样的样本选择,抽样结果的可信赖程度,审计程序是否能实现审计目标,以及已获取审计证据的充分性、适当性、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范围等等。在审计终结阶段,实施最后的质量控制,在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发表审计评价意见,定性、处理、处罚等等环节,尤其需要运用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审计专业判断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审计事项结论、审计意见及审计决定的正确与否。审计专业判断具有相关性特征。

4、审计专业判断是现代风险基础审计模式下实现审计目标的核心手段。

现代风险基础审计中抽样技术和方法被广泛应用,审计对象样本的覆盖面缩小,审计抽样风险增大,非抽样风险依然存在,审计已不可能对审计对象的真实面貌作出完整的评价,需要审计人员更多地运用专业判断。为了规范在审计过程中运用审计抽样方法,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我国制定的《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以及多项审计具体准则都规定审计人员应当运用专业判断。可以说,运用抽样技术和方法进行审计时,审计专业判断是保证审计质量实现审计目标的核心手段。审计专业判断具有重要性特征。

5、审计环境对审计专业判断功能的发挥起决定作用。

审计活动总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完成的,审计环境的发展总是对审计专业判断产生深刻的影响,审计环境的演进直接导致了审计专业判断的产生,并使得审计专业判断在审计活动中日益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审计专业判断具有随着审计环境的演进而不断与时俱进的特征。

二、审计专业判断的影响因素分析

按照美国学者科尔文等人提出的标准,作为专业的职业应具备以下条件:(1)为公众服务,成为可终身投入的事业;(2)具有非一般人能够轻易掌握的专门知识和技能;(3)能够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研究,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4)需要足够长的专业受训时间;(5)对服务对象负责,注重服务质量。

对照上述标准和条件,笔者认为,审计专业判断构成审计职业的必备要件,是审计人员的专业立身之本。换而言之,审计专业判断是一项源于审计实践而又高于审计实践、审计人员必须掌握和运用的专业技能。它需要经过较长时间专业学习、专业培训和专业实践,才能被审计人员熟练掌握和合理运用。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运用审计专业判断功效如何,能否达到提高效率、降低风险、实现审计目标的目的,取决于以下几种因素:

1、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高度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它要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应与被审计单位保持组织独立、经济独立和工作独立等形式上的独立,同时也要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工作中保持不偏不倚的客观态度,从而实现实质上的独立。尤其是实质上的独立,使得审计专业判断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有利于审计评价保持客观和审慎,审计决策做到公正和合法。

2、审计机关内部重要岗位的准入制度。审计机关内部重要岗位如审计组长或重大项目的主审要由具备一定专业技术资格条件和专业经历的人员担任。审计组长或项目主审是审计组的灵魂,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判断能力,并在审计实践中灵活地加以运用,才能在审计过程中指挥若定,提高审计效率,实现审计目标。

第5篇:审计专业判断范文

一、审计职业判断的含义

审计职业判断是指审计人员根据其专业知识和经验,通过识别和比较,对审计事项和自身的行为所作的估计、判断或选择。审计职业判断是一种思维形式,受主观影响比较大,其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自身的素质,即审计人员的职业敏感性和判断能力。随着经济环境的日趋复杂,审计风险的不断扩大,审计人员要想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面前不迷失方向,抓住实质要害,做出客观的判断,就必须在审计业务中真正实现由过去简单的审计程序执行理念向审计风险控制理念转变,将审计风险控制到最低。审计人员必备的素质有两个方面:一是基本素质,即作为一名审计人员应具备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知识;二是综合素质,即职业敏感性和判断能力,它是审计人员学识、经验、能力和道德水平的综合反映。

二、审计专业判断的作用

(一)评估重要性水平

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是审计专业判断所涉及的一个重要领域。影响重要性水平的因素很多,对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重要性会因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改变,不同的企业重要性水平不同,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重要性水平也不同。审计人员在对某一企业进行审计时,必须运用专业判断,根据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并考虑其他相关因素,才能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二)确定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要错误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对于客观存在的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必须保持职业谨慎,运用专业判断,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各要素进行全面评估,确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

(三)评价内控制度的可靠性

内部控制与审计密切相关,作为企业内部的一种制度安排,它能够及时提供企业内部差错和舞弊行为的专门分析资料,因此,审计人员在审计测试过程中通过专业判断正确确定内控系统的可靠性是审计过程极为重要的一环,也是审计专业判断的重要内容。

(四)审计证据的搜集与评价

审计活动围绕着获取什么证据,如何获取证据,如何评价证据等内容展开,这些都要运用审计专业判断。审计人员对于审计证据质与量的判断受到重要性、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及审计证据的证明力等因素的影响。检查风险往往产生于审计人员在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时做出的错误判断。

(五)审计程序的选择

审计程序是指审计人员具体实施审计时所采取的详细步骤或工作细则。在实务中,审计人员必须根据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和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当的审计程序,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审计专业判断起着重要作用。

(六)对分析性复核结果的评价

分析性复核的目的是初步判断审计约定事项的重点区域和审计风险,采用这种方法通过指标对比,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判断和确定重要的审计项目。但经验表明,除非被审计单位资讯健全以及审计人员有良好的专业判断能力,否则,分析性复核的作用会被高估。

(七)对舞弊风险因素的判断

审计人员防范舞弊风险因素意识的缺乏经常是引起审计失败的原因。如果审计人员能够了解重要的舞弊风险因素并能引起职业怀疑,然后利用专业判断综合而不是孤立地考虑这些风险因素,就能够减少未能查出舞弊的风险。

三、如何提高审计职业判断能力

(一)培养审计职业判断意识

审计职业判断在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制定,审计证据收集、评价和整理,内部控制系统的评审,抽样审计,分析性复核等具体实践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审计人员要面对实际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的经济事项,依据有关规定,做出专业判断,并对这种事项进行记录和反映,而且还要向决策者提供决策的备选方案,因此,审计人员在主观上树立职业判断意识,是提升职业判断能力并能够真正运用职业判断能力的前提条件。审计人员必须要从过去只需要根据审计制度的明确规定通过作简单的是非判断向职业判断迈进,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从更广泛和开放的视角思考审计环境。

(二)提高审计职业判断能力

审计判断的基础是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审计人员应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即审计理论、审计准则、会计原理、经济管理、计算机操作及(转第6页)(接第11页)数据库、网络技术等知识,这是提高审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基础。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持续的自学、后续教育、外出培训,吸收新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从书本中学习有关审计判断的理论和方法,学习和领悟他人审计判断的技巧,以及形成审计结论的逻辑思维过程和判断过程,把握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把握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的内在规律,明确审计责任,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并能够最大限度地有效完成工作。

第6篇:审计专业判断范文

关键词:审计判断偏误述评成因对策

一、CPA审计判断偏误研究述评

20世纪70年代,随着审计诉讼案件大量增加和争夺客户的竞争日益激烈,解决审计质量与效率问题尤为迫切,为此,审计理论界把目光投向了审计判断,研究发现,对一些信息问题的不同处理,会直接影响审计判断,形成审计判断偏误,如审计人员利用哪些信息做出判断;最信赖哪些信息;如何把这些信息组织起来;哪些因素会影响对信息的信赖程度;信息选择和信息处理哪方面更能影响审计人员的判断绩效。这些问题对同一审计项目而言,由于利用的信息、对信息信赖的程度、组织和处理信息的方式及采用的审计技术方法等不同,进行审计判断的结果会有差异,从而形成审计判断偏误。人们还发现,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审计人员具有的知识构成差异直接影响着审计判断,如完成不同的审计工作分别需要什么样的知识;何时、如何获取知识;在问题确认、假设生成和信息搜寻中,知识怎样引导审计人员对审计任务的认知过程;哪些因素会影响审计人员对审计证据的记忆;这种记忆又是如何影响审计人员的判断的。这些问题对于不同的审计人员会形成不同的审计判断,得出不同的审计结论。也就是说,对于同一审计项目,由于每个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对问题的认知程度、记忆程度等不同,进行审计判断的结果可能会有差异,既然判断的结果有异,则存在因人而异的审计判断偏误。可见,对审计判断偏误的研究蕴含在审计判断研究之中。

为了提高审计人员的审计判断能力,减少审计判断偏误的产生,Tversky和Kahneman(1974)提出了在审计判断信息处理中的启发法:代表性启发法,锚定和调整启发法,可用性启发法。但运用这些方法在提高审计判断能力的同时,依然会产生审计判断偏误。具体表现在:首先,使用代表性启发法进行审计判断时,用来自总体的样本特征判断总体特征,当样本中A类特征出现概率较高,则A类特征就成了代表性较高的事项,这样在代表启发法下,就判断总体中有较高的A类特征事项发生概率。然而,建立在这种启发法基础上的判断往往会忽视基准比率、样本容量和数据可靠性等,当基准比率、样本容量都较低时,审计判断偏误就无法避免。其次,使用锚定调整启发法进行审计判断时,是以最初的信息为参照来调整对事件的估计。如审计人员往往根据以往的审计情况做出样本量或时间分配等判断和决策,并根据当前的新情况如会计制度变化、引进新生产线、行业竞争等进行调整。运用锚定调整法可能会产生以下审计判断偏误:一是调整不充分产生的审计判断偏误。这一偏误是因为审计人员进行判断时总是以一定的初步信息为起点,但当行业竞争、人员调整等新情况的出现时,审计人员若不能根据新情况对原有结论进行充分修正,就会因不充分的信息产生判断偏误。二是过分自信产生的审计判断偏误。这一偏误是因为审计人员过分相信他们做出准确估计的能力,没有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而降低其准确估计能力,在没有收集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就做出判断,从而产生判断偏误。再次,使用可用性启发法进行审计判断时,审计人员用比较容易想起某些结果或情形支持审计判断,而忽略了其他不太容易被想起来的结果或情形,这就会产生因知觉或记忆偏误带来的审计判断偏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计算机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审计领域,在审计电算化环境下,审计人员可借助于计算机对信息搜寻和处理,做出审计判断。虽然计算机对信息的搜寻和处理能较好的避免因个人直觉、记忆等因素带来的信息判断偏误,但计算机在处理审计信息时,执行的是人为编制的机器程序,它对审计事物变化的调整是有限、机械的,当审计变量超出了程序允许的弹性,则计算机处理的审计信息同样会给审计人员造成审计判断偏误。

二、我国CPA审计判断偏误的成因分析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注册会计师被的案件及因发表不恰当意见招致承担法律责任的案件不断增加,究其根源与审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密切相关,审计人员职业判断水平普遍较低导致审计判断偏误频繁发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我国CPA审计判断偏误的成因可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CPA审计判断偏误的客观因素分析 CPA审计判断的客观因素有以下方面:

(1)信息不对称。现代企业经营中,由于委托关系的存在,所有者对经营者经营业绩的判断,对资金运用的决策主要取决于经营者提供的会计信息,经营者作为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具有信息上的绝对优势,控制着会计信息的加工过程和披露的主动权。为获得更多的利益,在披露会计信息时,会带有明显的趋利性,如利用会计政策和方法操纵利润甚至虚构利润等。显然,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会计信息不对称。这种现象同样存在于审计人员与经营者之间。审计人员受托于所有者,证实经营者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公允。因此,审计人员希望能够获取被审单位全部、真实的会计信息,以此证实被审单位的信息状况,为所有者提供可靠信息,获得良好的经济收益和声誉。然而,受时间与成本的限制,审计人员所获取的会计信息不可能是完全的,审计人员只能依赖于审计判断,信息越不对称,审计判断产生偏误的可能性就越大。

(2)会计判断偏误的影响。需要会计人员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的主要有:坏账准备;存货遭受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与净残值;无形资产的收益期;或有损失;收入确认中的估计;投资跌价或价值准备。这些业务往往是不能精确的计算,大都需要会计人员借助职业经验进行估计,估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判断的过程,因此难免产生会计判断偏误,而审计人员对会计信息的真实、公允性发表意见时,难免受会计判断偏误的影响,产生审计判断偏误。

(3)会计与审计技术方法的可选择性。会计人员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也给审计人员带来了审计判断偏误的可能性。我国会计制度改革后,具体会计准则、相关的会计制度都给会计人员提供了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空间。对审计人员而言,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是否恰当,主要依赖于审计人员自身的经验和对被审单位资产状况的了解程度,因此,很有可能因审计人员自身职业判断能力导致审计判断偏误的发生。审计技术方法的运用也存在着审计判断偏误的可能性。无论是制度基础审计方法,还是风险基础审计方法,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受审计人员个人业务素质的影响,业务素质较低的审计人员发生审计判断偏误的概率较高。

(4)其他因素的影响。一是任务环境。审计任务越复杂,其不确定性程度越高,产生审计判断偏误的可能性就越大。二是组织背景。在审计过程中,通过集体判断可以弥补个人认知的局限性,因此,多层的组织背景,能增加审计复核的级次,从而提高审计判断

水平。单一的组织结构意味着审计复核级次的减少,势必会加大审计判断偏误产生的概率。三是责任关系。责任关系越明确,越有助于发挥审计判断主观因素的积极作用;相反,责任关系不明晰,责权利不对等,审计人员主观能动性被抑制,审计判断偏误产生的概率会提高。四是时间压力。在审计服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为了降低成本,要求审计人员以最短的时间完成工作。在有限的时间里,审计人员不可能面面俱到收集所有的证据。证据越少,审计人员专业判断的不确定因素越多,导致审计判断水平下降,审计判断偏误产生的概率增加。五是被审计单位的环境。一般而言,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越大,或者被审计单位不提供完备、真实的资料,则审计判断的风险也越大,越容易产生审计判断偏误。六是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审计准则、会计准则的完善程度、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会计信息使用人对信息质量的要求、市场竞争状况等。一般而言,社会环境越不理想,审计判断偏误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二)CPA审计判断偏误的主观因素分析 判断作为思维的一种方式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反映在审计活动中,审计人员的知识、经验,记忆乃至性格、习惯、心态等个人因素都会被带到审计专业判断过程中去,从而影响审计专业判断的结果,形成审计判断偏误。首先,反映在知识上,审计判断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会计、审计、法律等相关专门知识,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高度的职业敏感以及明察秋毫的洞察力,就很有可能产生审计判断偏误。其次,体现在性格上。理智型、意志型和情绪型的审计人员进行的审计判断结果完全不同,前两种人往往能对事物进行清醒的认识且不受外界的干扰,一般易取得正确的审计判断。而情绪型的审计人员往往缺乏冷静的思考,很有可能会因一时冲动做出错误判断。再次,表现在经验上。有经验的审计人员与新手之间会因经验的差异产生不同的审计判断。一般而言,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产生的判断偏误要比新手的概率小,但如果机械地照搬经验,漠视新环境下新任务的特征,则经验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审计判断偏误。最后,努力程度是一个主观性最强的因素。在一项审计判断中,如果审计人员不努力或努力程度不够,很有可能漏掉重要线索而导致发生判断偏误,努力除来自知识程度外,还受需要和激励的影响,并与之成正比关系,缺乏科学的激励机制是造成审计判断偏误的条件之一。

三、减少CPA审计判断偏误的对策

(一)提高对审计判断偏误的敏感性 防止出现审计判断偏误的有效方法是提高审计人员对判断偏误的敏感性,主要措施一是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让审计人员通过相关案例的学习,了解可能出现的审计判断偏误、审计判断偏误性质及其潜在影响。如通过了解代表性启发法造成的忽视样本量等判断偏误问题,可以让审计人员懂得,从包含几十万个项目的总体中选取几十个项目作为样本,不足以做出正确判断,从而防止抽样不足问题:二是可有意识的收集一些审计人员不熟悉的信息,做不一致性刺激的再判断,克服记忆、知觉的选择性导致的审计判断偏误。如建立组织“记忆库”,即把针对不同审计事项的相关正确的审计判断编成各种指南、手册等形式,让审计人员进行记忆,最终形成自己的审计判断,以减少因记忆缺失带来的判断偏误。

(二)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审计人员判断水平离不开自身的知识、技能、经验、记亿,审计判断贯穿于审计全过程。因此,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审计判断水平高低。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是减少审计判断偏误的关键。我国审计人员素质低是影响审计判断水平的最主要因素,屡屡出现的注册会计师败诉、受惩戒事件多数源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判断偏误。可见,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已成刻不容缓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一要强化专业知识。因为审计判断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提高专业知识、积累专业经验,开创新的审计思维方式,可减少主观因素造成的审计判断偏误的产生,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在熟练掌握审计准则、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同时,熟练掌握审计方面的新方法、新技术,在不断地学习和提高业务能力过程中,不断提高专业判断能力,尽量避免判断失误;二要加强有关审计判断培训;三要阅读有经验的审计人员的审计档案;四要参与和观察判断水平较高的审计人员的判断过程。

(三)保持审计独立性的同时实行集体判断 审计的本质是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评价、鉴证活动,独立性是进行审计判断的前提,审计人员只有保持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性,才能以客观的态度做出合理的判断,保证审计质量。当审计判断是由个人做出时,往往受个人经验的约束,当个人判断转由同他人协商或共同探讨,则会克服个体判断的局限性,减少审计判断偏误的发生。集体判断的形式之一是向他人咨询或与他人共同做出判断,以弥补个人认知的局限性。集体判断的另一种形式是复核,复核可以发现他人出现的判断偏误问题。目前审计的三级复核制度实质上就是一种集体判断的方式。

第7篇:审计专业判断范文

[关键词]审计判断;判断主体;师事务所

在审计过程中,一个审计项目往往要由几个层次的审计人员共同完成,如具体实施审计取证的外勤人员、对该项目直接负责的项目经理、进行复核审查的部门经理及主任会计师等。这些人员都需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进行相应的职业判断。而且在整个审计程序中,后者都要对前者的判断进行复核与检查,这就形成了审计判断的多元性和层次性。可见,审计人员对被审计事项的各种职业判断并不完全是由某一个审计人员独立完成的。影响审计判断的因素有责任、竞争压力、职业风险、职业意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等。但就审计人员的不同层次而言,情况却有所区别。要改善审计判断,提高对整个审计项目的审计判断水平,就应该根据不同层次审计人员的具体情况,对影响其职业判断能力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以求加以改进。

一、对项目经理和主任会计师应主要提高其职业道德素质

主任会计师和项目经理是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骨干和行政领导,他们往往并不缺乏专业技术能力,在知识结构、实践经验、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对审计环境的认识等诸多方面堪称会计师事务所的佼佼者。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对一个审计项目审计风险的评估、重要性水平的确定以及审计意见类型的把握起着决定性作用。这样的审计人员一旦出现客观的审计判断失误,常常比一般审计人员的判断误差对审计质量的危害更大。那么,这些业务能力优秀的审计人员出现审计判断失误的原因何在呢?我国大量的审计失败案例解答了这个问题———主要是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素质。会计师事务所的项目经理和主任会计师作为事务所的领导和业务骨干,与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利害关系往往比普通的审计人员更密切,具体表现在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收入与他们本人的利益紧密相连。为追逐最大利益,这些高层次的审计人员更看重审计效率,往往略去明知应有的审计环节,从而导致审计项目没能按照正常的审计程序进行,造成取证不足或不准,最终形成失真的审计报告。这部分审计人员的问题不在于不熟悉审计判断过程,而是指导思想上出现了偏差。指导其开展审计工作的审计判断完全受利益驱使,把能够保证审计质量的审计判断结果即应该遵从的审计判断结果放弃了。其次,部门经理和主任会计师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是远离审计现场的复核,项目负责人往往担负着过多的审计工作,而且完成审计任务总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审计的时间预算有时定得太紧,项目负责人没有时间对报表进行深入分析和捕捉审计重点,从而使项目负责人的现场复核流于形式。

鉴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改善、提高审计判断能力,重点是提高会计师事务所部门经理和主任会计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同时,建立起对职业界的严格监督措施,对那些错误指导审计过程的部门经理和主任会计师进行严惩,切实让其承担责任,提高失真审计报告的成本,从而迫使其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按照正确的审计判断结果开展审计工作,保证审计质量。

二、对一般审计人员应侧重培养其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

会计师事务所一般审计人员的审计判断能力是其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函数。他们在日常的审计工作中需要对自身所负责的审计项目进行职业判断,但不承担对其他审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复核和检查任务。所以,本层次的审计人员为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只需提高和增强自身的职业技能及职业意识。

(一)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

职业判断能力是知识的函数。具有较宽知识面的人能够全面系统地考虑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世界上许多国家为了保证审计工作质量,都相继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它们的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对于报考资格,美国已把考生的学历资格提高到硕士研究生水平。日本的公认会计士考试要求更为严格,考试共有三次,只有通过前两次考试者才有资格参加第三次的公认会计士考试。而我国于1991年建立的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制度,根据《注册会计师法》及《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办法》的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即可报名参加考试:一是高等专科以上学历;二是会计或者相关专业(指审计、统计、)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相比较而言,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考生报考要求是很低的,每年的通过率也特别低。从进一步提高注册会计师素质考虑,建议将注册会计师考试报名条件修改为:高等院校会计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或者高等院校其他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具有会计或相关专业知识。这里的“具有会计或相关专业知识”是指取得会计或相关专业技术资格。大专学历以及不具有学历条件但有会计或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不能报考。他们可以通过自学考试、成人取得本历后再报考注册会计师。

科目也反映了一个国家对注册师素质的要求。美国在1994年以前的考试科目有财务会计和报告-营利,会计核算与报告-税务、管理、政府部门和非营利机构,商法和职业责任。日本的公认会计士考试分为第一次考试、第二次考试及第三次考试。第一次考试主要对国语、数学、论文进行笔试;第二次考试要对会计学(簿籍、财务报表、成本核算及审计理论)、经营学、学及商法(海事商法、票据及支票的部分除外)进行笔试;第三次考试是用笔试的对有关财务的审计、及其他实务(包括有关税收实务)进行测试。当前我国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的科目是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和税法。相比之下,我国的考试科目比较简单,实务性东西太少。今后,我国考试科目应该设计得更有实务性,理论上的东西应该减少,毕竟注册会计师行业面对的实务性的东西比较多。另外,可以考虑增加对职业道德方面的考察,形式可以多样化,以防止道德败坏的考生混入我国注册会计师队伍。

(二)严格注册会计师的注册登记

质量是经验的函数。注册会计师只有懂行才能做好审计工作。按照《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成绩合格并从事审计业务工作两年以上的,可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册会计师协会申请注册。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当将准予注册的人员名单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备案。国务院财政部门发现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注册不符合《注册会计师法》规定的,应当通知有关的注册会计师协会撤销注册。这样规定的目的在于使进入注册会计师队伍的人员具有审计工作所需要的相应知识和经验,掌握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国务院财政部门的人力有限、地方保护普遍存在,能够注册登记的人员往往就是那些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成绩合格者,而对于其是否符合“从事审计业务两年以上”这一要求的把关工作根本没有落实到位,结果很多注册会计师没有任何审计实务经验。建议注册会计师协会切实负起责任,严把注册登记关;国务院财政部门加大注册审查力度,为注册会计师队伍整体业务素质的提高作好基础工作。

(三)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质量控制

内部质量控制能够促使会计师事务所正确把握审计风险,避免业务人员因主观或客观因素给事务所造成损失。个别企业的造假能力很强,事务所应该建立、健全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对每一个审计项目、每一位从业人员切实做到事前指导、事中监督和事后复核,时刻防止业务人员发生工作疏忽,使其保持应有的职业关注,敦促其作出正确的职业判断,以贯彻落实独立审计准则。在目前会计师事务所规模比较小的现实情况下,每个事务所最好能具有自身的专业特长。国际会计行业除了有安达信等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外,还有许多具有专业特长的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如果能够充分了解本所自身的业务能力,统筹规划其专业方向,通过专业化的服务,建立专业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就能够整体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能力。

[]

[1]秦荣生。论注册会计师专业判断及其因素[J].注册会计师,1999,(5)。

[2]张彤。审计专业判断基本理论探讨[J].审计与经济,2001,(3)。

第8篇:审计专业判断范文

关键词: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判断;质量;重要性;影响因素;改善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把我的基础上,判断识别高风险的审计领域,集中审计资源于相应的实质性程序,降低审计风险到可接受水平,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

审计判断,又称审计职业判断,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计人员面临不确定情况下,运用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在现有职业规范的框架下,做出的分析、估计、选择和认定。

1 审计判断的重要性

(1)审计判断质量直接影响审计的质量。审计判断贯穿于审计计划、实施和报告的全过程。无论是审计计划的制定、样本的设计和选取,还是审计风险的判断、重要性水平的评估,这都需要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而审计人员判断能力的高低,决定了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直接影响到审计意见的发表,影响审计的质量。

(2)职业规范起原则性的指导和约束作用。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等职业规范只是给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提供了一个指导、约束、辅助决策的框架。知识经济、信息网络、世界经济一体化,使得审计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审计人员要运用专业素养灵活地判断、分析、解决新问题,这就使得审计判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3)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世界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复杂经济环境,使得企业对会计事项的确认和计量方法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同时,企业为达到上市、保牌等各种目的,会计造假和利润操纵比较普遍,使得会计信息质量不高。这增加了审计判断的难度,为保证证券市场的有序发展和审计风险的降低,审计判断显得更加重要性。

2 审计判断质量的影响因素

2.1 审计主体层面

(1)审计人员的经验。

张继勋等(2008)以判断共识、稳定性和自我洞察力作为审计判断质量的衡量指标,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在一般任务的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中,有经验者的共识显著高于无经验者;而在高级任务的分析程序风险评估中,有经验者的共识和稳定性明显高于缺乏经验者。

(2)专家效应。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之后,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已不能满足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开始注重特定领域行业专家的培养和引用。他们不仅拥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能运用多方面知识进行审计判断,有效提高了审计判断的质量。

(3)锚定效应。

杨明增、张继勋(2007)采用实验方法对锚定效应检验发现,我国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判断中运用了锚定和调整启发法,查阅上一年度的审计工作底稿有助于提高审计判断的质量。

(4)框架效应。

杨晓磊等(2009)提出审计判断和决策中存在框架效应,财务数据的表述方式不同会改变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因此,不良的框架效应会降低审计判断的质量。

2.2 审计客体层面

(1)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环境。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需要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环境,从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和环境状况的可获得程度和复杂程度会影响审计判断的质量。

(2)客户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聘任情况。

客户连续聘任同一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则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的了解和熟悉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会明显提高审计判断的质量。

2.3 审计环境层面

(1)审计技术。

西方国家对于审计判断辅助工具的运用已经比较广泛,而我国尚不普遍。借助与审计判断辅助工具,审计人员能有效克制审计判断中的主观倾向,促使自身运用恰当的判断方法。因此,审计判断辅助工具身审计技术的应用,给审计人员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提高审计判断的质量。

(2)集体决策模式。

在审计实务中,审计工作是由团体协作完成的,多数的审计职业判断是由集体决策确定的。我国的三级复核制度是集体判断与专家判断相结合的决策模式,是审计师个人判断基础上的多层次判断,使得结论更可靠。

3 改善审计判断质量的建议

3.1 审计人员层面

(1)注重专业知识与审计实践经验的积累。

审计准则等相关规范、审计环境都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审计人员应该加强自身的职业后续教育,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更新和积累专业知识和行业特殊知识。同时,审计人员应该阅读大量的审计业务档案、参与审计判断的实践,获取审计判断的实践知识和经验。

(2)注重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审计人员以独立第三人的身份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合理保证其不存在重大错报,直接关系到报表使用者的利益和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审计人员应该保持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性,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保证高质量的审计报告。

(3)加强行为心理学的学习。

审计人员的性格、思维会影响审计判断的效果。通过学习行为心理学,审计人员的观察、协调、思维等能力得到提高,对判断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能有更好的认识,能有效克服不良的框架效应等。

3.2 会计师事务所层面

(1)积极开发审计判断辅助工具,提高审计技术。

在审计实务中,会计师事务所应该鼓励运用已有的审计判断辅助工具,协调好成本和效益;并且积极借鉴国际上已有的先进经验,组织专家开发审计判断辅助工具,为审计提供技术支持。

(2)充分发挥集体决策和专家判断的优势。

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沟通和交流,发挥团队协作的效应;不断完善三级复核制度,明确各人员的责任制,并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发挥集团判断的优势;注重行业特殊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使得审计判断更全面,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3.3 管理机构层面

(1)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完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等规范。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法律环境还不完善,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现象比较普遍,存在会计造假和盈余操纵等现象。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的治理和整顿,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建立严格的惩罚措施及科学的激励制度。同时,加强会计准则的前瞻性和体系的稳定性;增加审计准则的可理解性、实用性,明确化和相对稳定化,给审计判断提供完备的指导。

(2)适度加强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相继出台了《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和《关于审理涉及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业务活动中民事侵权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但到目前为止,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因为虚假陈述行为而被判需向投资者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案例还很少。因此,监管部门应该适度加强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降低公众的诉讼成本,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李明辉.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9,(1):64-71.

[2]张继勋,杨明增.审计判断及其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7,(9):72-75.

[3]张锋.改善审计判断效果的若干思考[j].财会月刊(综合),2007,(11):64-65.

第9篇:审计专业判断范文

一、培养正确的审计职业判断意识

审计职业判断在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制定,审计证据收集、评价和整理,内部控制系统的评审,抽样审计,分析性复核等具体实践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审计人员要面对实际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的经济事项,依据有关规定,做出专业判断,并对这种事项进行记录和反映,而且还要向决策者提供决策的备选方案,因此,审计人员在主观上树立职业判断意识,是提升职业判断能力并能够真正运用职业判断能力的前提条件。审计人员必须要从过去只需要根据审计制度的明确规定作简单的是非判断向职业判断迈进,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从更广泛和开放的视角思考审计环境。

二、提高审计职业判断能力

审计判断的基础是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审计人员应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即审计理论、审计准则、会计原理、经济管理、计算机操作及数据库、网络技术等知识,这是提高审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基础。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持续的自学、后续教育、外出培训,吸收新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从书本中学习有关审计判断的理论和方法,学习和领悟他人审计判断的技巧,以及形成审计结论的逻辑思维过程和判断过程,把握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把握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的内在规律,明确审计责任,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并能够最大限度地有效完成工作。

审计经验是从审计实践中获得的,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在不断训练、长期实践中积累形成的,优秀的职业判断能力不仅需要审计人员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质,而且还要具备高度的敏感性和较强的洞察力,因此,审计人员更要在实践中学会分析、判断、总结,积累经验,对审计中不断出现的复杂的、具有不确定性的经济业务以及各种影响因素,能够做出准确的职业判断。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经常探讨出现的新问题,做成功与失败的总结,互相交流工作经验,只有这样,才能锻炼思维能力,积累起丰富的经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可以直接参与经验丰富、审计判断水平高的审计师的审计工作过程,从中边观察、边领悟,或在其亲自指导下开展工作,直接从审计过程中获得审计判断的经验,这是审计师提高职业判断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三、加强审计职业道德建设

只有诚信的审计人员才能客观、真实地进行审计工作,加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强化职业道德意识,提倡和监督审计人员依法审计、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是提高审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重要保障。只有加强诚信教育,强化审计职业道德建设,才能夯实审计职业判断的精神基础,促进审计职业判断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