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专业技能训练论文范文

专业技能训练论文精选(九篇)

专业技能训练论文

第1篇:专业技能训练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教师的职业技能,是指专门从事教师职业、运用教育理论知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备的专业性基本技能和技巧,它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现状的调查,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即要提高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必须做到:构筑明确的教师职业技能目标管理体系、优化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管理过程、完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质量监控、建立有效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激励机制。

为了适应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解决师范院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水平较低等问题,越来越多的高师院校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方向,突出师范教育特色,把对学生进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纳人到课程体系,并加强考核和管理。而体现师范教育特色之一的高师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工作,也一直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如原国家教委师范司、浙江省教育厅(浙教师[2002]141号文件)先后制定了关于高师学生教师职业训练有关文件,明确了小学教师职业技能的概念与内涵,即: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备的专业性基本技能和技巧,是师范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它具有综合性、操作性、实践性等特点,是融理论与训练为一体的实践性很强的教育专业课程。小学教师职业技能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与图形表达能力、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美育与艺体活动技能、学生教育与班级管理能力等六个方面。

一、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现状调查

为了进一步了解小教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的现状,我们开展了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的跟踪调查活动。调查时间:2002年4月;调查对象及人数:湖州师范学院初教系200()届、2001届168名小教大专毕业生(包括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生、五年一贯制大专生、“三·二”分段大专生);调查方式: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向用人单位发出168份调查问卷,回收148份,回收率达88 %;调查内容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与图形表达能力、课堂教学基本技能、学生教育与班级管理能力等方面;调查项目设计的依据:原国家教委师范司1992年(关于印发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技能训练基本要求(试行稿)的通知)、1994年制定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技能训练大纲(试行))、浙江省教育厅2002年(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高等师范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要求与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的文件精神。

调查结果如下:

1、语言表达能力:主要调查口头表达能力、教态两方面(见表1)。

2、文字与图形表达能力:主要调查板书书写水平(见表2)。

3、课堂教学基本技能:主要调查教学态度、对教材理解把握处理的能力、课堂应变能力三方面(见表3)。

4、学生教育与班级管理能力:主要调查组织管理能力、开展活动能力两方面(见表4)。

5、综合技能(见表5)。

从以上调查反馈的结果来看,用人单位对小教大专毕业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给予了客观的评价和较充分的肯定。综合如下:对小教大专毕业生的教学态度方面满意率达到100;对小教大专毕业生的综合技能、板书书写水平、教态等满意率达到90%以上;对小教大专毕业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课堂应变能力、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处理能力等满意率达到87%以上;对小教大专毕业生的开展活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的满意率达到81%以上。但实际上小教大专毕业生的教师职业技能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口头表达能力、把握处理理解教材的能力、课堂应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开展活动能力很强和板书书写水平优秀的学生明显不多,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只是达到了基本掌握的程度,在教学过程中很难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

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对策研究

根据这次调查的结果,我们将进一步努力探索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的内涵,完善其培训内容、训练方法,既要研究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一般职业技能的训练的内容、方法,包括语言和文字技能、艺术和体育技能、教学媒体操作技能、组织管理技能;又要重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职业技能的训练内容、方法,包括对小学教材的分析技能、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演示实验和制作教具的技能等,以提升毕业生的教师职业技能,提高毕业生对教师角色的适应能力。所以我们觉得对小教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和教师职业素质的养成,要有完善的配套措施和规范化的制度。

(一)要构筑明确的教师职业技能目标管理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高师院校办学指导思想明显存在着“重学术性、轻师范性”的倾向,又因近几年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下文要求开设的课程不断增加,而且各个学校为突出办学特色又出现了加大计算机、英语、公共选修课等课时的趋向,使原来已十分拥挤的课程显得更加繁杂,于是造成了现行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缺少操作性、实践性强的执教技能训练课程、课程配比不合理的现象。另外,小学教育本科化之后,招收的是高中起点后的大学生,这些学生与五年一贯制大专生、“三·二”分段大专生相比,虽然文化基础知识、接受能力和发展潜力等方面相对较强,但生源质量、专业思想、教师职业技能等方面往往不如五年一贯制大专生、“三·二”分段大专生,尤其是由于高中起点后的大学生可塑性不强,教师职业技能方面明显较为薄弱。

“定格在本科、定性在教育、定向在小学”的小学教师培养,要求我们既能培养出能适应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具有时代精神和现代人格的全面发展的小学教师,又要培养出“能教小学、能管理小学、能研究小学”的高素质教师,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况且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与图形表达能力、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美育与艺体活动技能、学生教育与班级管理能力等为核心的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经过师范教育工作者多年来的潜心研究和广大中师学校的积极实践,其理论及实践作用都已得到充分的证明。而且“开展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转化为从师任教的职业行为方式,并使之趋于规范化。从直接相关的范畴来看,高师的心理学、教育学学科教学法应考虑进行统一目标管理,连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综合为理论实践教学联合体。”

可见,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由理论体系、操作体系等构成的完整的立体网络式的系统结构体系;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又是一项长久性的工作,执行这一工作需要一个过程。这就需要结合国家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精神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在传统的、原有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基础上进行改革,规定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要求及考核标准,构筑明确的教师职业技能目标管理体系,并把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纳人到教学计划中。这样就使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有了一个明确的管理目标,做到有章可依,从根本上保证了训练的可能性和持久性,保证了开课时间和训练质量,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

(二)要优化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管理过程

既然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是其毕业后的敲门砖和毕业前的必修课,是其专业知识得以顺利传授的重要凭借和依托,这就要求我们高师院校的相关教育工作者明确训练目标管理体系,确保教师职业技能的培训质量,强化训练管理过程。主要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要制订系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计划。教师职业技能的基本结构,不是决定于其个别构成要素的性质,而是决定于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整体,因此要从全局角度来考虑制定计划,这一计划尤其要注重训练内容安排的系统性,体现出从基本技能训练到专业技能训练的逐步深化过程。如一年级可以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与图形表达能力、美育与艺体活动技能为主;二年级可以以培养学生的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主;三年级可以以培养学生的教育与班级管理能力为主;而四年级则对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进行综合训练及考核,成绩合格者发给教师职业技能证书。第二,采取规范化、多样化的训练方法,将计划落实到具体的训练形式上,可采用理论指导和实际训练结合、激发兴趣和持之以恒结合、课堂训练与课外自练结合、范例训练和创造训练结合、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结合、自觉训练和考核评比结合等方法进行。第三,建立实习训练中心,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小学教育专业的目标是培养未来的小学教师,学生要胜任未来小学教师这一职业,除了要掌握扎实的知识,还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而教学能力的形成,则需要实践的磨练。这种能力绝非单纯靠课堂听课就可以得到的,他们必须深人到社会生活、小学教育实践中,在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参与班级的教学、学生的管理和学校的工作,这样才能逐步掌握教师职业技能。因此要建立学生实习训练中心,通过见习、小实习、大实习、“拜师学教”等活动,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使师范生得到全面的锻炼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要完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质最监控

“在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组织过程中,通过组织管理能够解决执行计划方案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但是在培训的过程中,有一些矛盾即计划的组织实施过程随着时间推移和过程展开而出现的计划与组织实施相偏离的种种矛盾。这方面的矛盾单靠计划过程和组织过程是无法解决的,这就需要有一个组织过程以外的过程来辅助或监督。”要完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质量监控,可通过建立教师职业技能质量监控网络和严格每项技能的考核制度加以解决。

建立教师职业技能质量监控网络,是指在开展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活动时,各学校要由主管领导牵头,成立专门负责这项工作的领导小组,并负责这项工作的教学组织管理工作。而各教学系应该积极配合学校工作,成立相应的训练与考核领导小组,直接掌握和管理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同时任课教师、学生更应积极参与到教师职业技能的教学和训练中来,从而形成立体式的网络质量监控体系。严格每项技能的考核制度,是指根据教学计划中的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要求及考核标准,建立一套明确的、规范的训练考核评价系统,并要求训练与考核领导小组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采用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等级达标考核的办法,负责达标考核的组织、考务和等级审定工作,严格等级考核制度,考核成绩合格者发给等级证书,准予毕业。

第2篇:专业技能训练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信息技术;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09019202

0引言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特色,在高职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办好高职教育的关键。电子商务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对于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来说,实践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更显得尤为重要。

信息技术环境下,专业实践技能训练不仅仅依赖于实验室和实训中心所构筑的实体空间,更依赖于信息技术所搭建的虚拟空间,从而实现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互补的全空间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我们认可以往的实验室和实训中心在专业实践技能训练中的不可替代作用,但从实践层面来看,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实训设备和学生人数不能很好地匹配,一般采用轮训的方式,导致学生得不到充分的训练机会;二是技能训练时间相对紧张,学生技能得不到充分发展;三是教师指导学生的人数多,不能实现个性化训练。因此,在当前环境下,探寻一条将信息技术与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将为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技能的训练提供实体空间无法比拟的训练环境。同时,为进一步提升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保证其质量,势必需要在现有的实验实训基础上,构建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实践技能训练模式。

1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技能训练体系

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电子商务专业主要是培养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从事商务活动的高技能人才。国内外电子商务实践的经验表明,电子商务人才可以分为两类:“商务型”电子商务人才、“电子型”电子商务人才,前者又可分为电子商务技术型人才、电子商务营销型人才、电子商务管理型人才。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具体从事的职业有:商务代表/商务助理、网络贸易专员、网站编辑与美工人员、仓储/配送管理专员、采购专员、电子商务管理人员、高级网络营销员、物流师等。由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定位及对应的岗位群可见,专业实践技能在电子商务职业领域有着重要地位。

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实践技能主要指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电子商务专业实践问题的技术与能力,其归宿是实践能力。在此,我们构建了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四级体系”,即“基础训练——综合训练——创新训练——技能比赛”4个层级、4个阶段。

(1)基础训练。基础训练是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基础,是电子商务所需基本技能的必要训练。它主要包括网络操作系统实训、网页制作实训、物流软件系统实训ERP系统实训以及数据库实训等。

(2)综合训练。综合训练是在基础训练的基础上,结合电子商务专业领域实际问题和学科专题,进行初步综合训练。它包括电子商务模拟系统实训、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实训、网上创业项目实战以及职业考工实训等。

(3)创新训练。创新训练是在综合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更高阶段。它主要包括毕业设计训练、电子商务网站设计与管理训练、参与教师科研工作、参与相关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如部级电子商务师、阿里巴巴网店运营专才、欧普IMS综合素质证书认证等)的培训。

(4)技能比赛。开展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学生实践技能比赛是对上述实践技能训练水平进行检验并促使其巩固、提高的重要手段。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践技能比赛主要有全国电子商务大赛、电子商务“三创”大赛(分省市和部级),以及由不同的电子商务协会与知名电子商务企业等联合举办的电子商务大赛,如淘宝大学举办的“明日网商”电子商务大赛、电子商务运营专才竞赛等。

2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电子商务专业技能训练模式构建原则

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技能的学习比知识的学习更加复杂,学习者不仅要了解和掌握有关活动的法则和活动的结构、执行的方式,同时还要获得各种动作的执行经验,所以技能的学习不仅包括动作的认识问题,还包括动作的实际执行问题。专业实践技能学习最终要达到胜任某项工作的目的,这就要彻底掌握该项技能所涉及的背景知识、工作原理、操作技巧以及实际操作经验,专业实践技能的学习具有较高层次的要求。因此,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模式的设计中应考虑给学习者提供具有多重刺激的知识授递环境和具有灵活互动能力的各种智能支持系统。基于这一角度,本文提出了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模式构建的四结合原则:①个人学习与群体协作相结合;②实体操作与虚拟操练相结合;③技能提高与知识学习相结合;④基本操作与岗位技能相结合。

上述4个原则,不仅保持了对学习方式、学习策略、学习内容、学习程度等各方面的整体调控能力,而且突显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实践技能训练模式的优势所在。首先,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状况选择自主学习或者协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进而采用相应的学习策略,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认知要求;其次,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彼此融合,相互取长补短,实现全空间训练;再次,以超媒体的形式,为学习者提供理论知识学习内容和实践技能训练内容,同时支持理论学习与技能提高,力求为学习者的全面发展提供服务;最后,实践技能的学习是为了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基本操作与岗位技能相结合这一维度,就是为学习者提供从低到高的能力训练层次,学习者自定学习步调,直至达到岗位要求,取得满意的训练效果。

实践技能训练模式的构建原则从宏观层面上把握了实践技能训练模式的设计视角和所涉及的内容,对训练模式的形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3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模式构建

3.1训练模式的提出

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能够为学习的发生与进行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充分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为学习提供良好的授递环境,促进学习过程的有效进行。特别是在实验实训条件并不完善的情况下,利用信息技术为职业技能训练提供服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实践技能训练模式构建原则,提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模式,如图1所示。此模式图明确体现了个人学习与群体协作相结合、实体操作与虚拟操练相结合、技能提高与知识学习相结合、基本操作与岗位技能相结合的“四结合”构建原则。

3.2训练模式过程描述

3.2.1准备阶段

在实施专业实践技能训练之前,首先进行自我分析,看自己是否掌握了相关的电子商务理论知识,理论学习可以通过理论知识、教学视频、应用实例及教师指导等几个模块来实现。完成理论学习后,学生进行学习准备情况分析,明确自己当前已有的认知水平并反思不足,为接下来的学习确定有效的学习策略。这个阶段主要是为了让学习者了解该做什么、怎么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问题。

3.2.2实践技能训练阶段

完成学习准备阶段的任务后,学习者就进入实践技能训练阶段。当开始学习时,学习者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和学习风格自由选择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或者协作学习。其中,自主学习主要是为实践环境中需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而准备,具体的训练形式有理论知识、教学视频、应用实例、教师指导、操作练习等;协作学习则是为实践环境中需合作完成的学习任务而准备,包括创新训练、技能竞赛、合作交流3种途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个人博客、聊天室、在线会议、主题论坛、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交流与合作。在实践技能训练的整个过程中,系统具备两种学习方式之间的跳转功能,允许学习者两种学习方式交叉进行。资源库集中了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具参考价值的创作实例和经验总结。岗位技能综合训练是针对学习者将来职业中要面对的实际工作任务而进行的训练,通过此环节来保证学习者的职业能力与市场需求无缝衔接,缩短甚至消除岗前培训,提高学习者的市场竞争力。

3.2.3评价与反馈阶段

学习者完成上述某一任务的技能训练之后,可以进行后测评估,采用自我评价、组内成员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首先由受训者进行自评,分析自己技能训练的体会,检查事先设计的目标是否达到,阐述自己训练中技能的掌握情况。再由合作小组成员根据每一项具体的技能训练要求进行评议,指出优缺点,并提出建议,最后由

教师进行评价。评价完成后受训学习者撰写反思记录,再针对不足之处进行修改与练习,以确定是继续下一步骤的技能训练(即实体操作,进行实体操作练习以巩固学习成果,验证学习经验),还是重新进行上述环节的学习。

4结语

本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模式构建原则的指导下,提出了“四结合”的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模式,以期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开辟专业实践技能训练的高效模式,弥补当前高职教育中实践技能训练实验实训环节的薄弱与不足,提高学习者的专业实践技能。在后续研究中,课题组将从实践层面上进一步论证信息技术环境下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模式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第3篇:专业技能训练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在各高师院校不断强化“学术性”、强调“综合性”的追求中正呈现出不断弱化甚至缺失的趋势。事实表明,只有围绕专业价值塑造,务实地建构起促进学生专业成长的教师职业技能课程教育体系与能力训练系统,才能真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师资质量提出的迫切要求。

一、高师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发展现状

随着90年代后期教师专业化呼声的风起云涌及其理论探究的方兴未艾,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一时间成了“浅层次”与“小儿科”的化身。综合大学因本来就瞧不起“师范性”而对之不屑言及;某些高师院校则因对“综合性”与“学术性”的盲目追求,未能通过对“师范性”的坚守和创新而在专业价值塑造上有力强调与坚定捍卫,相反,在教师专业化理论指导下的课程建设尚未得到根本性落实的情况下,就首先在实践层面对教师职业技能训练采取了冷淡和疏离的态度,导致专业价值追求日渐模糊,使得高师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及职后实际工作中未能表现出迥异于综合大学学生的职业表征与专业底蕴,以致引起社会对基础教育师资水平,进而对高师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产生强烈不满与广泛质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教师教学基本功差。②教师普通话水平低。③学生汉语规范应用能力日趋衰弱。

我们必须端正认识,一方面应彻底改变高师院校在教师专业化追求上的浮躁心态与自卑情结,另一方面要大力扭转综合大学在教师专业化建设上的片面认知与傲慢态度。

二、高师院校强化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是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内容,是教师专业化理论研究与专业发展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在加强专业思想教育使其“乐于从教”、加强人文与学科专业知识教育使其“利于从教”基础上解决“善于从教”、“精于从教”问题的必要途径。

(一)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需要

不得不承认,发韧于现代西方的教师专业化理论给我国传统的教师教育理念及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巨大冲击,其益处自不待言。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人才的培养规格、教育教学内容、评价体系以及职业技能内涵都差异显著。中华文化中诸如独具表意性、象形性并生成深厚书法文化、传承悠远中华文明的方块汉字,独具四声调值、抑扬鲜明并承载着源同流异众多方言的汉语普通话,都要求我国教师所掌握的语言文字,不但要具有完成常规教育教学任务的工具性,更要具有母语文化传承的示范性。缺乏母语规范应用能力的教师会优秀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会对母语文化传承产生积极的示范作用,这是很难想象的。近年来,国家正面向教师群体不断推行“普通话水平测试”、“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等种种举措,其母语文化的工具性建设、规范化发展作用不言而喻。

(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坚持教师专业化导向、坚持师范性与学术性并重是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原则。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是教师专业化的实现基础,是教师专业化的逻辑起点。与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正确的教育思想以及选择正确的教育教学方法、创造性地驾驭课堂教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等能力一样,良好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是培养能教、会教、善教的优秀教师必不可少的重要阶段和重要方面。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师范性”与“学术性”从来都是不可分离、互为表里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是师范性的重要体现;而在学术性中,“学”“术”本为一体,学科教育水平与教师教育水平同步提升是学术性的重要标志。离开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教师专业化无异于纸上谈兵、跋足而行。

(三)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是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研究表明,一个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大致需要经过对象物模仿、理念自觉和自为创造三个阶段,同时绝大多数教师第二、三阶段的能力觉醒大约要在从教四五年之后开始发生发展,而在职前教育阶段,我们能够实施并且应该强调的除理念自觉教育和自为创造意识培养外,更主要和更有效的是对对象物模仿能力的训练。这种训练既是“高等师范学校各专业的学生都应具备的,是学生的必修内容”,也是其“生存关注”阶段,强烈的专业发展的忧患意识使他们特别关注专业发展结构中的“生存技能”。实践表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不是可有可无的“补课”行为,更不是无足轻重的“小儿科”项目,它恰恰是高师学生专业成长完成与专业价值完善的原点内容。

(四)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是服务基础教育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教师在教学生活中“扮演一个新的角色”,将使教师“进人课程规定的新的课堂生活方式”,由此,教师职业“将是21世纪中国社会最具变化的职业”。但无论如何“变化”,“专业化的教师必须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能力”。这不但是教育界有识之士关于教师教育所共同拥有的真知灼见,也是高师适应基础教育变革、服务基础教育发展的理性选择。简言之,解决“基本功太差”问题最直接、最有力的方法就是加强基本功训练。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早已指出,加强写字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是所有教师的共同任务。同时,要求每位教师都成为学生正确、认真书写的表率,并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真正做到“提笔就是练字时”。

因此,在高师学生的职前教育中,以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为起点塑造其专业价值,以面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归宿促进其专业成长,着力从指导思想端正、培训体制保障、课程体系优化、培训模式创建和评价机制实施等方面建构专业化的教师职业技能教育机制,应是教师教育契合基础教育的必由之路。

三、高师院校扭转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弱化与缺失的对策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面对高师院校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不断弱化乃至缺失的现实,我们应积极采取应对之策。

(一)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赋予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以应有的法定教学地位

国家教育部早已就加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下发过相关要求和课程大纲,但目前各高师院校,尤其是各重点高师院校,仍未真正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作为专业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亦未给予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以法定的教学地位。事实证明,如果各高师院校不能高屋建领地从办学指导思想层面去廓清教育理念,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最终将因先天性的底气不足而必然缺乏发展后劲。相反,办学指导思想上的正视与明确,将带来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上的专业化追求、培养内涵上的系统化建构、培养过程上的全程化运行、培养质量上的规范化评价,如此,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无论从理论指导还是实践操作都将从根本上得到重视与落实。

(二)创立坚强有力、务实高效的保障机制,确保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工作顺利开展

理念是行为的灵魂与先导,行为是理念的延伸与实现。离开坚强有力、务实高效的保障机制,明确的指导思想也未必得到行之有效的落实,因此,建立健全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素质优良的队伍保障、配置先进的设施保障是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取得实绩的重要因素。学校领导尤其是主管领导的一贯重视与积极主张,是训练工作“行”而能“远”的关键;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建立与稳定,是训练工作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证(囿于“学术性”不高与“专业性”不强的历史成见,各高校缺乏专心投入技能训练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无论现在还是未来,都将是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技能训练难以落实的“瓶颈”);配置齐全、设施先进的硬件建设,则是训练工作得以深入开展必要的物质支持与技术辅助。功能齐全的校内训练中心与校外稳定实习基地的有机结合,可使教育理论学习与教学技能训练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将促进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与学生专业成长的顺利达成。

(三)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纳人教学计划,设置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着力打造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平台,强调知识融合,注重方法贯通,为学生提供课程“套餐”,实现“合格+特长”培养。本科一至四年可分别开设“语文基本技能”、“教学演讲”、“教育技术”、“教育理论”、“教育心理”、“课程与教学”、“班主任工作”、“中学班级管理”、“青少年心理咨询与辅导”等课程。具体可以:第一学年,开设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培养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口笔相应”的通用技能;第二学年,开展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课外自主训练;第三学年,以各专业学科教学论课程为纽带强化学生课堂教学专业技能,并完成学生从教技能资格考核工作;第四学年,以教育实习为依托,完成班主任工作技能培养,认证并核发“教师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近来,有学者把教师教育课程分为6个模块,形成设计周详、衔接紧密、梯度科学、包涵丰富的“课群”,这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主渠道课程深化发展所需要的专业性凝聚和体系性建设提供了更多选择。

(四)创建多元培养与训练模式,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多种选择机会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鲜明的实践性特点,要求教学上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要“在精讲有关职业技能的基本知识、组成要素和操作程序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学生进行系统地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改善、不断趋于整体协调和完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应充分挖掘课外时空潜力。课堂外是一个充满个性色彩和蓬勃生机的广阔天地,高师院校应千方百计让学生在“走出去”、“请进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从教技能的锻炼与提高。首先,应积极鼓励学生“走出去”—“走出课堂”即参加校内的常规训练及校、院、系等组织的系列竞赛活动,“走出学校”即到中小学开展专题调查、教育见习、教育教学实习等活动。其次,应不惜力气“请进来”—定期将中小学优秀教师、班主任、校长或教研员等“请进学校”、“请进课堂”作报告、作讲座,甚至承担某些实践性较强课程的教学任务等。通过以上层层展开、环环相扣的多元实践,可以始终做到围绕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氛围浓厚、社会实践活动主题鲜明、专题训练活动成效显著。让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成为学生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成为学生专业成长中的自觉追求。

(五)建立科学评价机制,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积极性

第4篇:专业技能训练论文范文

关键词:文秘专业;实践教学;构建

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实践教学应是彰显“做中学,做中教”的“三级”平台技能实训模式。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顶岗实习,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构建初、中、高“三级”平台,形成课内模拟训练,课外实践演练的多层次、立体式实践教学模式,打造适合高职院校文秘专业技能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构建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初级平台――课堂职业能力训练

初级训练体系旨在将课内的专业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初步体会,提高掌握理论知识的效率。最有效的职业学习只能通过实际工作来实现,即“做中学”。而教师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体现为“做中教”。专业课程教学应强调课堂教学的引导与互动,注重开展体验性学习,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

(一)工学结合,创建情景模拟教学

基于真实工作过程的教育是高职教育的理想状态。开课伊始在班级成立虚拟公司,实行“一班两制”,班级和虚拟企业合二为一,用于课程实践活动。例如,我院的2007级商务文秘一班成立了秘之语化妆品有限公司,由学生担任公司的总经理、部门经理和职员,负责虚拟公司的运营和日常管理。公司机构完整,各部门管理规范,为秘书工作展示提供活动舞台,实现“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将教学活动与内容,全盘置于该公司的框架之下运做,以秘书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岗位职业标准为设计依据,进行模拟角色与情景的仿真教学。创设实践性强的情境,如开展模拟会议、洽谈、接待等一系列秘书工作活动,让学生扮演规定情境中的角色,去体验实际工作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需求。模拟情境可以营造浓郁的秘书工作职业氛围,熏陶学生秘书角色意识,缩短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学生提前进行身份的角色转变,及时把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训操作,为专业学习和职业能力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项目引领,构建职业教学模块

项目导向教学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强调知识与工作任务的联系。彻底打破按照知识本身相关性组织教学的传统模式,按照工作任务相关性来组织教学内容,合理设计训练项目。文秘专业项目实训应以本专业核心课程秘书理论与实务为突破口,打破理论与实务界限,针对企业秘书工作岗位特性,以秘书完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为准则,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基础知识”和“办文工作”、“办会工作”、“办事工作” 4个模块,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秘书职业认知、秘书形象设计、公文撰制、文书处理 、会议工作、信息工作、办公室日常事务等8个项目任务。每个项目任务模块都是一项情境化、行动化的学习任务,突出任务驱动,教、学、做结合。通过创设工作环境――扮演角色――执行任务――指导学习――评价成果五个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在与工作任务的联系过程中去学习知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中级平台――校内职业能力训练

中级训练体系主要是能够有效利用教学仪器设备,创造性地开展内容先进的实训项目。在先进性与开放性的实践教学环境对学生进行秘书岗位认知与秘书业务技能实训,旨在在模拟或真实环境中,提高学生的办文、办事、办会技能,训练学生专业综合能力。

(一)利用学院资源,建立校内见习基地

充分利用学院现有的软硬件资源,选择与秘书工作贴近的学院党政办公室、档案室、图书信息中心及各系部办公室建成文秘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学生完成一定的理论学习、课堂训练以及实训室训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院资源,进行以校内综合性实践训练活动为主的校内见习。

校内见习为学生提供办公室业务综合实训、档案管理实训、会议管理实训,信息采编实训等专业技能训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学院各级办公机构设备完善,办公程序规范,工作人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能对学生工作实践给予指导,使学生迅速适应秘书工作环境,提高“办文办会办事”的专业技能。

校内见习是学生离开人工环境参与的真岗训练,可以综合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提高。

(二)搭建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创业

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创业,如在学院内开设大学生创业一条街,文秘专业学生可以成立自主创业公司、专职礼仪与会务服务社团、文印社等小型经济实体,充分利用自己专业的优势和特色在校内外广泛组织公关礼仪队,并在学校内为各种会议、活动、庆典提供服务,进而推向社会,为各企事业单位的大型会议、庆典会展活动、颁奖仪式等提供优质服务。学生在真实具体的社会实践中,感受职业环境,体验秘书工作,培养职业能力。

三、高级平台――校外职业能力训练

高级训练体系是走向社会,以具有装备水平高、优质资源共享的高水平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依托,在校外进行开放式教学。

(一)开门办学,加强社会实践训练

社会实践训练主要有实地考察、社会调查和专业调研等形式。实地考察是学生在学习专业课之前,到本专业对口单位、部门进行现场考察、观摩活动,使学生对专业有一个总体感性认识,明确应掌握的基本实践技能。社会调查和专业调研是高职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调研和调查,训练学生搜集、整理、分析信息和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这种能力需要贯穿于秘书工作的始终。如果模拟实训是“练兵”,那么社会实践则是“实战”,把教学扩大到社会实践中,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

(二)依托企业,共建校外实习训练基地

紧紧依托企业,充分利用企业优质办公资源,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训练基地。校外实训基地训练是真实工作环境条件下对学生能力的锻炼,是连接实训室训练与未来工作岗位的桥梁,它与校内见习训练共同构建了学生通向工作岗位的道路,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

第5篇:专业技能训练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加强高师英语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是高师院校实现培养目标,为基拙教育培养高素质新型英语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针时当前高师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中普逸存在的问题,提出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围绕新英语课程标准,创建以微格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程为载体、以训练为主线、以评价为手段的多元化的培养途径。

2003年开始实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从教学理念,课程目标,教学策略、手段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对原基础教育英语教学大纲进行了彻底的变革。高师院校英语专业担负着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英语师资的重任,基础教育的新发展和新要求无疑赋予了英语教师教育以新的内涵,要求高师英语专业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更宽泛的语言知识、更全面的语言技能和教育教学艺术。

一、高师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内涵

高师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是指高师院校学生在校期间依据教育教学理论,运用教育专业知识,通过练习而获得的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须的、比较稳定而系统的专业技能。教师职业技能包含有多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的总和称为教师职业技能。由于教学行为极其复杂,人们对一名合格教师所应具备的师范技能的项目要素看法不一。苏联学者c·涅德巴耶娃在《教育必须具备哪些能力》一文中,阐明教师职业技能包括12个方面;英国教育和科学署在《教师职前培训改革》文件中,归纳出教师应具备27种职业技能;美国佛罗里达州规定教师应具备的职业技能有i 270项之多;我国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要求教师具备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书写“三笔字”和书面表达、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等4种职业技能。

二、高师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国内外教师职业技能的研究现状

进人20世纪以来,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一些西方国家在20世纪30年代末就用教师教育((’teacher education)代替了师范教育(normal education),各国出现了教师教育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美国的教师教育一直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20世纪80年代中期卡内基教育以及经济论坛发表的《国家为培养二十一世纪的教师作准备》和霍姆斯小组发表的《明天的教师》两份报告,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美国教师教育的轨迹,报告中明确提出“教学专业化”价aching as a profession),教师教育由勺11练模式(training)走向开发模式(development),注重教师潜能的开发;20世纪90年代,随着对反思性实践((reflective practice)理论的逐渐认可,培养反思型教师成为美国教师教育新的形象设计。英国在二战后师范教育蓬勃发展,20世纪90年代,由于特别强调培养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强调发挥中小学在师资培训中的主体作用,“以中小学为基地的师资培训(school-based teacher training)”已成为英国师范教育的一大特色,还采用以大学为基地的学习研究(university-based work)和以中小学为基地的教学实践交叉进行的培养方式。

我国对教师职业技能的研究已引起教育理论工作者、教育管理部门和用人单位的关注。国家教委在1992年印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中指出:“高等师范学校要从培养合格中学教师的高度出发,结合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确保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受到严格的训练和考核”。为此师范院校的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从宏观上构建高等师范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模式,如《论师范素质技能的渐进式分段化培养》(杨新荣,2001),提出“二四课程模式”(魏怡,2007);第二,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如1998年河南洛阳师专的全程教育实习模式以及其它学校提出的“院县共育”模式,师范大学学生到西部农村学校顶岗实习一年,2001年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与北京丰台区和朝阳区的几所中小学创建了我国首批教师发展学校,目前我国各地的教师发展学校正蓬勃发展(熊明川,2005);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各种教师职业技能竞赛(刘工勇,2005;刘霄,2007);第四,采取多元化的综合评价方式,如使用教师成长记录袋(肖海雁,韦义平,200.5 ) ,采取定期三级考核制度(魏怡,2007)等。

2.目前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尽管国内外对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进行了大量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一直没有落到实处,高师学生毕业后不能尽快、尽好地适应中小学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目前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结构单一、比例失调。与高师其他学科课程相比,教育学科课程门类少,课时少,其课时数在总课时中平均不到12%,与英国、美国、日本及前苏联等国家的平均数20-25%相比相去甚远,表现出严重的比例失调。第二,教学时间安排不当。教育专业课程一般都在三年级时开始进行,且集中在一年时间完成,除四年级的4-5周的一次性实习外,基本再无其他学习教育理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这既不利于师范生及时得到良好的专业思想教育,也不利于他们及早得到系统的职业技能训练。第三,教育实践环节薄弱,缺乏专门的从师职业技能训练课,无法从时间、师资、教材及教学设备等方面得到根本的保证,无法达到规范化、实效化。第四,教学内容陈旧、空洞,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视野狭窄,教学机智缺乏。第五,学生在教学的微技能方面欠缺,如:部分学生口语表达不流利、语法错误较多、教学指令不清晰以及还不能真正明白怎样组织课堂教学。

三、高师英语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途径

本文针对目前英语专业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提出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围绕新英语课程标准,创建以微格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程为载体、以训练为主线、以评价为手段的多元化的培养途径,全面系统地培养高师英语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

1.围绕新课程标准,构建现代教育理念和合理的知识结构。高师英语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必须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努力实践现代教育理念。它包括:第一,现代教育观,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现代教师观,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第三,现代学生观,学生既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又是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人,针对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第四,现代教学观,要改变过去“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代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2.以微格教学理论为指导,单项技能突破,循序渐进。微格教学又被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录像反馈教学”等。它是1953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爱伦和他的同事们首先开发建立的,我国于80年代引人微格教学。在教学中我们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英语教学这一学科特点出发,以微格教学理论为指导,把教学技能分成单项的微技能,采用微格培训、电教、微机辅教等方法,每一课主要训练一项,各个突破。其做法一般是把参加训练的师范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的理论指导下,针对教学技能,在微格教学实习室进行10分钟左右的“课堂实习”,并当场将教学的全过程摄录下来。然后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小组成员回放录像,同时进行讨论和评议,最后教师小结。在训练过程中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分五个学期进行训练,第一学期主要训练英语教师的普通技能,如英文书法、歌曲、游戏等;第二学期训练简笔画、教具制作与使用、电教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技能;第三学期集中训练备课技能和课堂教学技能;第四学期训练教学技能的分层组合、作业布置、批改与辅导学习、课外活动的组织和测试技能;第五学期训练教研与自修技能。

3.以课程为载体,加强各科教学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相结合。高师英语专业过去的课程设置完全是按照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要求来设计的,其培养规格是基础+知识型,其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因此对高师英语专业现行的课程要做合理的调整,在保证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和娴熟的英语技能的前提下,突出师范特色,以课程为载体,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把专业各科教学(如:综合英语、泛读、听力语音、语言学、英美文学、英美概况、翻译、语法、中学英语教学论等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教学(如:心理学、教育学、音乐、美术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结合起来,共同培养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克服课时有限的实际问题,用具体的教学内容采取先分后合、逐层组合的办法,拓展教学空间进行训练,在教法课上穿插运用专业课的知识,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与专业综合知识”,逐渐使学生形成综合的教师职业技能。

4. 以训练为主线,开辟第二课堂活动,积极开展师范院校与地方中小学教育教学相结合。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复杂性、情境性、多变性决定了教师的职业技能具有实践性、多样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中必须以训练为主线,采取课堂训练与课外自练相结合,学生自主的分散训练与有教师指导的训练相结合,一般技能训练与学科专业教学技能训练相结合,自觉练习与考核评比相结合,正规学习与竞赛、活动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师范生基本技能竞赛,如演讲赛、英文歌曲大赛、英语戏剧表演、英语主持人大赛、讲课大赛、辩论赛、优秀课件评选、三笔字(钢笔、毛笔.、粉笔)竞赛以及每年举办一次全校性的职业技能大赛等,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项从教能力,同时指导社团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与正规的教学渠道相配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从教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高师英语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高师英语人才培养的关键。长期以来,并没有把师范生的教育教学的实践性放在突出的位置。因此,在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中应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如:加强师范院校实习基地的建设,让学生走进基础教育的课堂,深人教学一线学习,及时了解基础教育教学的新动向;举办模拟课堂教学,对自己的教学效果不断进行修正和完善;观看优秀的中小学教师的课堂录像,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安排学生进行长期的大量实践,把教学环境、教学主体和教学客体组成完整的系统,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

第6篇:专业技能训练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改革英语教师基本技练课程,使其成为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与英语教师教育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势在必行。文章基于英语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师的新挑战以及教师专业化时代对英语教育师范生教师专业技能发展提出的要求,探讨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体系、主要途径和基本方法。

高等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担负着培养合格中学英语师资的重要任务,英语教师职业技能是高师英语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构成因素,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则成为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部相继颁布了英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版和高中版等课程改革指导性文件,引发了全国规模的基础教育英语学科教学改革。高师英语专业如何与中学英语新课程接轨?基础教育改革对高师毕业生的质量需求越来越高,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对高师毕业生的学科教学能力的高要求。因此,在高师英语教育专业,必须加强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作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我们在本专业办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外语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和教”的能力。对高师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必须首先打好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学科教学技能和教育能力。一个合格的英语教师,必须掌握比较过硬的英语教育技能;作为未来英语教师的高师学生,必须加强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

一、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体系

国内学者吴一安的研究认为,优秀外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框架由四个维度构成:(1)外语学科教学能力,(2)外语教师职业观与职业道德,(3)外语教学观,(4)外语教师学习与发展观。lJ英语学科教学法课程不应该是纯理论课,而应该“把培养学生外语学科教学能力放在首位,”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理论知识的传授要为培养学科教学能力服务。

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根据何广铿提出的中学英语教师业务素质评估标准,外语教师的教学技能可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组织课堂活动技能,使用教学手段技能和运用语言测试的技能。其中组织课堂活动技能又可由三种技能组成:1.备课技能,2.使用适当教学活动技能和3.课堂管理技能。结合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师的职业特点,我们将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划分为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英语教师基本技能训练,包括口语技能、书写技能和读写技能三个方面。其中,口语技能包括英语听说技能、朗读技能、讲演论辩技能、教学13语技能,书写技能包括规范英语和汉字书写技能、三笔字书写技能、美术字书写和筒笔画技能,读写技能包括阅读技能和写作技能。

第二板块,英语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包括灵活运用教材技能、教案编写技能、板书设计技能、引入教学恬动技能、讲授技能、操练技能、提问技能、演示技能、结束教学技能、听、说、读、写教学技能及语音、语法和词汇的教学技能、设计和组织课堂活动技能、语言测试技能、课后辅导及作业批改技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英语教学的技能和教学研究技能训练等。

第三板块,教育管理技能训练,包括班主任工作技能和课堂管理技能。其中,英语课堂管理技能又包括使用恰当语言和手段组织教学的技能、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节教学计划的技能和、正确对待和处理学生错误的技能、英语学习策略指导技能和教学反思能力等。

二、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法

在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要狠抓“三熟一练”,即熟悉英语教学法理论和方法;熟悉中学英语课程标准;熟悉中学英语新教材。练,是指实际授课训练。“练”,是指英语教学技能的训练,让学生亲自走上讲台,进行教学演试,即试讲。每个学生必须进行两次以上试讲才能下到中学进行教育实习。但试讲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平时各项基本功的训练。因为技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所以,职业技能训练的主要途径便是进行反复的练习。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是职前教师(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的一种有效的基本方法。

笔者任教的英语教育专业O2级、03级和04级学生都开展了微格教学活动,经历了前期准备,设计教案,制作课件,实施教学,录像到课后分析讨论等步骤。前期准备包括教学见习,介绍有关微格教学理论,并与学生一起分析教案设计和教学录像片断,分析中学英语新教材等。具体措施:首先让学生熟悉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和中学英语新教材,教师指定初中或高中英语新教材为微格教学的内容;然后,分小组备课,每组7-8人,每组集体设计并完成一个单元的微格教学内容,如高中英语教材每单元分为warning—up,listening,speaking,pre—reading,reading,post—reading,languagestudy,integratingskills等八个部分的内容,备课时学生既分工又合作。课后要求上交教案、课件、课堂教学录像和教学评议等材料。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试教,学生自主录像,对录像进行语言使用和教学技巧的分析,在教学后对教学进行反思,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使用各种资源进行教学的能力、使用外语教学理论指导教学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精神。

通过开展微格教学训练教师职业技能,其实施程序大致为:

(I)确定训练目标。首先要把师范生应当掌握的教学行为和技能分为不同的单项技能,每次只集中训练一两项技能。

(2)观摩范例。在正式训练某项技能之前,被培训者必须观摩、见习优秀教师的实际教学,或者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如新课程初中和高中英语优质课竞赛课例VCD),以便明确自己所要训练的技能的要求和标准,增强其感性认识,加深对训练技能的理解。要求师范生在观看和观摩时不仅注意课堂的教学方法,而且要注意教师在课堂管理、处理学生反应、融洽师生关系等方面是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处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使活动顺利进行的。

(3)设计、编写教案。被训练者根据技能培训目标和教学范例,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编写教案,详细设计出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活动与学生学的活动将如何展开,使其突显训练技能的要素,并阐明行为的合理性和适当性。指导教师要对受训者设计的教案进行指导和审阅。

(4)角色扮演。由扮演教师角色(被培训的师范生)、学生角色(被培训者的同学)、教学评价角色(被培训者的同学或指导教师)和摄像操作等人员组成微型课堂。在微型课堂上,扮演教师角色的被训练者练习预先设定的教学技能,所用的时间依据训练的内容而定。教学的整个过程被摄制、记录下来,评价人员填写评价单。角色扮演实质上是师范生模仿优秀教师教学的过程。

(5)反馈、讨论和评价。重放录像,被训练者与微型课堂的其他人员一起观看教学录像,并围绕者训练的内容进行讨论,提出肯定或有待于改进的意见或建议,教学者根据来自各方的反馈进行自我分析、反思,检查教学实践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

(6)重教如果没有达到训练的目标,被培训者根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他人的建议,精心准备后,进行第二次教学,矫正原有教学的不足,使教学技能趋于合理和熟练。

三、为了保证练习的实际效果,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应当正确处理好以下六对辩证关系:

其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开课之初首先明确本课程的总体要求及教学计划,使学生在上第一节课时就知道除了要学习教学法的理论之外,还要使理论付诸实践。人人要准备上讲台。指导教师要精讲有关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基本知识、组成要素和操作程序,同时,在此基础上,重点指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实践。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其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以课外为主。”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可以结合英语语音课、英语口语课、英语书法课、英语教学法课、教学见习课以及教育实习等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各种专题练习,当堂完成各式各样的训练,但是,更多更经常的是课外的练习。学生在寝室里听教学录音,甚至节假日到教师家中看教学录像,在其他可利用的场地训练模拟教学,把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从课堂内拓展到课堂外。

其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分散为主。”训练职业技能固然需要集中进行,更需要分散活动,或三个一伙,五个一群,或组自为战,人自为战,充分利用开放实验室、寝室、教室、食堂、休息室以及户外空坪隙地开展小型多样的练习。训练场景也不仅在校内,还可在校外。学生个人或小组到中学见习。另外,有的学生利用假日家教,自主训练教师职业技能。

其四,“互练与自练相结合,以自练为主。”训练职业技能需要高师学主相互合作,默契配合,因此,互练是必要的;然而,更多的还是自练,比如书写技能、简笔画技能、教学设计技能以及教师口语技能中的许多内容等,都需要加强个体的独立的严格的训练。

其五,训练与考核相结合,以训练为主。我们出台了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达标考核办法,建立了各项职业技能的训练标准,并尽可能使标准形成可供检测的量化指标,针对具体的训练项目,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达标考核,考核合格者颁发证书,以此督促学生自觉地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并定期检测训练的效果,随时反馈调控,以确保训练的成功。因此结果性考核是必要的,但是训练中的过程性评价更重要。比如,每周布置2-3名学生上讲台作课。课后由讲课人自述个人的体会,同学互评,最后教师点评,并有意识地逐步过渡到由学生点评。有比如要求学生通读中学英语教材,并指定他们对实习时将要使用的几种教材精读,要他们熟悉每课书的内容,分析每课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可能使用的教学方法,要求他们记好笔记,交老师批阅。以培养他们分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

第7篇:专业技能训练论文范文

论文内容摘要:教师口语课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全国师范类院校各专业学生教师必修的一门课程。培养未来教师的职业技能,应用性极强,笔者从教学目标入手,分别从教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的改革、考试方式的改革三方面探讨了“教师口语”的教学改革,目的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开设,使师范生能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开展必要的教育、教学活动,以提高未来教师的口语表达水平,乃至提高全民族的口语素质。

      教师口语课是研究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语言学科,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师范类各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必修课程,是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师范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口语应用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是,由于我们对这门课课时分配不十分合理,教学手段的不足以及考试形式的简单化,致使这门课在开设中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一、教师口语课的教学目标

    教师口语课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为主,其内容主要包括普通话训练、一般口语交际训练、教师职业口语训练这三大块内容,根据这三大块的内容,其教学目标分别为:

    1、练好普通话声、韵、调与语流音变,掌握3 755个常用汉字的正确读音,达到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二乙以上标准(中文专业为二甲以上标准)。另外,掌握呼吸、共鸣、吐字发音的发音技巧。

    2.掌握朗读的表达技巧(重音、停顿、升降、快慢、语言节奏等)技能,并且掌握解说、演讲、论辩、交谈等一般口语表达方式,做到语意规范、表意明确、条理清晰、善于应变、态势得体。

    3.把握教学口语、教育口语的特点和要求,完成进行教学、教育口语的语音训练、修辞训练和表达训练的综合训练,初步掌握运用教学口语、教育口语进行教学工作的技能。

    每一部分当然有具体的教学大纲,使之进一步细化,与之相配套的还有相应的侧试指标,这种细致的教学大纲及测试指标对教师口语教学起到导向、反馈和调节作用。它有利于教师口语教学目标的明确化,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具体化,有助于提高口语考试的科学性,保证教师口语教学效果评价的客观性和有效性,从而有助于改进教师口语的口语教学.全面提高教师口语教学质量。

二、课程设置的改革

    课程改革是跨世纪的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目的是解决学生整体发展的问题,只有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去考虑课程的设置,才能真正发挥课程设置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教学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首先是总课时量的问题,从学生的专业上看,中文系学生与其他系的学生相比,所学专业的性质有所不同,将来担负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也有所不同,所以,对教师口语水平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中文系的学生是未来的语文教师,承担着对下一代进行普通话教学和口语训练的重任,所以,自身口语水平的高低就至关重要,正因为这种专业上的差别,在教师口语课总课时量的安排上中文专业应安排72学时,其他专业本科的教师口语课可安排56学时。

    教育部要求师范院校的学生要进行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培训时间为40课时,要求中文专业的学生成绩达到87分以上,要求其他专业的学生成绩为80分以上。因为有了普通话培训,教师口语课的第一阶段“普通话训练”部分就应该放在普通话培训和侧试中进行,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四年时间来看,学生入学第一个学期进行普通话培训比较合适,因为普通话语音的学习与训练是口语交际训练和教师职业口语训练的基础,对于普通话基础好,已经能够流利、流畅的使用普通话的学生能够顺利进入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学习,对于普通话讲得不好的学生来说,让他们在一年级就进行普通话培训有利于他们掌握普通话的理论知识以及普通话与自己方言的对应关系,有针对性地进行普通话的长期训练,这也是他们学习第二、第三阶段的一个必要的基础,普通话训练可以在后续的几年学习中继续得到提高,普通话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不是一墩而就的。

    教师口语课把第一部分即普通话训练这一块儿与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合并,实质上只剩下两大块儿:一般口语交际训练与教师职业口语训练。

    教师口语课主要是技能训练,但实际上每班的学生绝大多数在50人左右,进行技能训练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为了获得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尽快适应教学工作,教师应选择最贴近教师工作的口语表达技能有针对性的训练,作为必修课的教师口语,不管是针对什么专业的学生,都应以教师职业口语训练为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辅之以“一般口语交际训练”,而中文专业的学生,要增加课时,适当加强一般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如心理素质训练、思维能力的训练、朗读技能训练,常见的口语交际形式:交谈、演讲、论辩等训练;对其他专业的学生,这一部分适当增加心理素质训练、思维能力的训练等。我们要正确区分中文专业和非中文专业学生口语水平的差异,并不要求所有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所有的口语表达技能,这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教师口语”课能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教师职业口语表达技能和正确的训练方法,工作后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水平,这门课的目的就达到了。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中应坚持的教学原则:(1)精讲多练,以练为主的原则;(2)听说兼顾,循序渐进的原则;(3)课内外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的原则(选择现实问题作辩题、开展10分钟口语训练);(4)分层辅导、分类训练。

    第一部分“普通话训练”,虽然并入了“普通话培训和测试”当中,但仍然是“教师口语”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在本校上“教师口语”课的教师基本上也是普通话测试员老师,所以,基本上“普通话培训”和“教师口语”是融为一体的。对于第一部分其教学方法是精讲多练,每班按照不同的方言区分成几个小组,教师在讲课中除了讲授普通话各部分的基本理论外,重点要对照普通话和内蒙各方言的对应关系,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练习。

    由于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那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对普通话很差的学生,他们不好意思开口,教师应该领读,逐步让他们消除羞涩感,能够用普通话开口讲话,对于能够开口的学生,让学生结成小组练习,适当搭配普通话较好的学生,让他们形成一个互帮互学的学习氛围,多听多练,自我纠正。

    在普通话训练中,让学生由字的训练逐渐过渡到词的训练,进而到朗读篇目的训练,最后到开口说话的训练,这样不仅训练了普通话,而且为“教师口语”的后两部分训练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使普通话的学习彻底融入到口语表达的运用中去,同时又进一步强化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技巧。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逐步达到对普通话运用自如的程度。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普通话的培训时间都是40课时。

    第二部分“一般口语交际训练”,这一部分的内容包括朗读技能训练、听话技能训练、说话技能训练、口语交际的相关技能训练四部分。在这一部分的讲授中,首先应对学生进行检测并发现问题,然后,根据其发现的问题讲授理论,训练技能,学生展开评议、教师指导,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同时,进行每日三分钟口语训练,开展主题班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方式,多方面创造条件让学生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并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录像、录音、幻灯、多媒体技术等辅助教学。这部分从教学形式的方法上看,采用听、说、读、写、演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并以大量的辅助材料和音像材料的配置使用,使学生在提高口语能力的同时,其他方面也得到锻炼,因此,它所达到的教学目的是多元的。

      总观口语教学全过程,它常常是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进行,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展开,这种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学生更加欢迎和乐于接受。譬如:“普通话大赛”、“诗歌朗诵会”、“辩论赛”、“演讲赛”等。

      教师口语课上,适当给学生提供较多的机会并创设一个较宽松的环境,以锻炼当众说话为突破口,让学生由想说不敢说,到敢说、爱说,不管是朗诵、演讲、辩论,还是表演,鼓励学生大胆参与,一次次的锻炼,使学生克服了紧张、胆怯、自卑等心理,逐步建立起了自信,这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交际能力、组织能力的提高也十分有利。

      第三部分“教师职业口语训练”,这一部分内容非常重要,比如教学口语的语音训练、修辞训练、表达方式训练以及主要教学环节的口语技能训练等内容,作为未来教师的师范  生,这些知识与技能是不同专业的学生都需要掌握的,教师讲授这些理论问题时要清晰明确,同时要具有示范作用,这一部分的训练可以融入到一般口语交际训练当中去进行。

四、考试方式的改革

    为了体现教师口语课的口语特点,突出其实践性,确保课程的开设质量,就考试方式拟进行如下改革。

    普通话考试这一部分成绩放在普通话培训中进行,成绩占到教师口语课总成绩的30 %,其他成绩采取下列方式进行:汉语言文学系的“教师口语“课因为与其他专业有所区别,而且班容量相对小,基本采取口试的形式考试,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才能反映出一个学生真实的口语水平,总成绩为平时成绩(30%)十期末成绩(40%)。

    平时成绩的考核我们采取如下方法进行:

    1.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平时组织的口语活动、课堂提问,学生学习的情况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都要非常熟悉,给每个学生建立学习档案,教材每一部分内容,对学生的考核情况教师都要记录下来,也可以布置学生写一些命题演讲稿或者解说词、评述等,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这些成绩综合起来可以占到30% 。

    2.期末考试的重点放在朗读和即兴演讲上,这是检验一个中文教师是否合格的必备的两项技能,试题从教师口语课题库中抽取,这两项成绩综合起来也占到40 % 。

    3.作为全校共同课的“教师口语“课,即其他专业开设的”教师口语“课,由原来的闭卷考试改为部分闭卷考试。因为共同课的”教师口语“课班容量过大,采取全部口试有一定的困难,考试形式拟采取平时成绩占到30 %,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到40%的方式进行。

    4.平时成绩的考试方法除了采用针对中文专业学生的考核方法外,适当增加朗读和即兴演讲内容,这些成绩综合起来占到总成绩的30%左右。

第8篇:专业技能训练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职高专;医学生;多元化;临床技能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医学教育是学校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序贯组成的统一体。对于临床医学的学生来说,无论是在校医学教育,毕业后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还是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均是不可或缺的。可以说,临床技能是医学生必备的最核心的能力。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混乱,造成医学人才培养质量良莠不齐,成为制约全科医学和教育事业发展的一大瓶颈。2014年,国家开展卓越医生培养计划,确立了“3+2”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即3年的院校教育,加上2年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我校临床医学专业被确定为第一批卓越医生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以此为契机,构建了多元化的临床技能训练体系,收到满意效果。

一、确立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新世纪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计划》为指导,以教高16号文件为依据,以为农村及社区医疗服务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满足临床医学专业技能培养需要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为突破口,以专业建设需要的教学条件建设为保障,深入研究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在课程体系的基本架构上进行全面改革,创建适应学生成长规律的学习环境,强化专业特色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制定建设目标

以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为契机,以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知识讲授、能力培养和素养提升为教育教学观念,以卫生部颁发的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为基础,构建以临床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多学科、模块化、阶段性的“理论、实践、素质”三位一体的多元化临床技能训练体系。

三、构建训练体系

多元化临床技能训练体系的构建以能力为重点、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主线,共包含四大模块:即专业基础技能训练模块、专业单项技能训练模块、专业综合技能训练模块及跟岗与顶岗实习训练模块,其包含内容和总体要求详见表1。从三个学年总体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上来看,理论教学部分总学时1162学时,实训、实习教学部分总学时2380学时,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所占比例高达67.2%,完全可以满足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需要。

四、教学实施

结合医学国际教育标准,依托我校临床技能模拟医院,以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改革为基础,以临床模拟情境教学为核心开展实训教学。以专业单项技能训练体系为例,通过对标准化病人(Standard Patient,SP)进行模拟体格检查、模拟操作技术、模拟病史采集、模拟病例讨论等构建体系。自2011年起,在训练结束后及临床实习前采取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方式评价学生的临床技能是否合格。

(一)模拟体检+模拟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和外科基本操作技术是每个医学生必须掌握的临床技能。参照国家对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的要求,开设了《临床基本技能》课程,课程共包含体格检查技能、外科基本操作技能、急救技能及护理基本技能四大模块。课程全程采取简易标准化病人(Simple Standardized Patient,SSP)结合电子仿真模拟训练系统进行训练。SSP由经过培训的学生进行扮演,主要应用于体格检查训练,SSP不仅可带领学生进入模拟情境,还能对学生的体格检查手法进行客观评价。当SSP不能模拟的异常体征时,或是涉及有创性的操作技术,则引导学生在电子仿真模拟人身上反复多次训练操作。

(二)模拟病史采集+模拟病例讨论,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诊疗思维的构建是医学生临床技能要求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环节。病史采集练,主要由学生扮演医生,由教师扮演SSP,教师扮演某一系列症状的患者,学生针对症状进行问诊训练,并通过学生讨论和教师总结获得问诊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使学生逐渐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能。病例讨论训练,我们摒弃了传统的拿着一个文字版的病例写诊断的方式,而采取以问题为中心(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的教学方式,由模拟医生对SSP的问诊将同学们带入诊疗工作一天的情境中,将门诊手册、病案册、医嘱单及辅助检查结果等医疗文件带入课堂,营造真实的医疗氛围,学生通过讨论完成对患者的查、检、诊、疗的全过程,避免了学生初次接触病人时心理紧张及不知所措的尴尬氛围。

(三)客观结构化考试参与教学,客观评价学生临床技能

客观结构化考试(OSCE)为临床能力考核提供了一种客观的、有序的、有组织的考核框架。参照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核的模式,在学生临床技能培训后采取OSCE的方法进行考核。由本专业负责人制定OSCE考核内容、考试流程及评分标准,然后在预设内容及考试时间的情况下,分考站进行考核,考核以现场抽签进行实际操作的方式进行。每项操作技能均包括对患者病情的评估、治疗计划、技能实施和结果评价,项目中部分以真人(志愿者)为操作对象,其余均以模型为操作对象。主考教师按每项技能的评分标准记录学生成绩,秉承“知识―技能―态度”兼顾的多元化综合评估模式评价学生的临床技能,使考核做到公开、透明、公正。

五、结语

通过多元化临床技能训练体系的构建和应用,充分利用校内模拟实训及医院临床优质资源,强调“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学会应用理论、从实践中学习并巩固理论”的教育理念,将医学教育的实践技能教学体系进行拓展和完善,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取得较好效果。然而,按照卓越医生培养计划中医学生应当掌握的临床技能和要求,设置的内容及标准仍有不足,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完善,寻求更加适应现代高职高专医学教育发展需要的临床技能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司秋菊,常风云.临床实用型医学生实践技能多元化模式培养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9).

[2]孙晓琪,刘洋,张虹.“3+2”模式面向农村基层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讨[J].社区医学,2016(7).

[3]罗辉,林春.以需求为导向构建多元化的临床技能训练体系[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7).

[4]栗蕴,梅妍.临床医学课程及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J].现代医院管理,2013(5).

[5]李琳.中医教育与人才问题[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3).

第9篇:专业技能训练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驾取教学艺术的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表现,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一系列行为及智力活动方式的总称.近年来高师院校忽视了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毕业生表现出对基袖教育的不适应.因此,加大职业技能训练力度成为高师院校的共同任务.大庆师范学院探索职业技能课外训练课堂化的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教师教育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特殊专业,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驾驭教育教学艺术的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表现,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一系列行为及智力活动方式的总称。优秀教师多始于“术而强”而后达于“学而高”。对于教师教育而言,术用比学道更基础更必要。“术”指的就是教师职业技能。然而,由于高校扩招导致教学软、硬件条件不足及教师投人教学精力不够,加之扩招学生学习基础差、习惯不好和自觉性不高,弱化了学生技能训练。部分师范院校片面追求办学综合性,淡化了教师教育,没有严格的专业化技能训练,只是在人才培养模式中,象征性刘邓付加少量教师技能训练,缺乏制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训练,导致理论与实澎动兑节的现象十分突出。

大庆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院校。多年来承担着大庆油田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任务。虽然已形成教师教育的模式,但面对新形势也凸显出不适应性。如何改革和创新教师教育,做精、做强教师教育是亚徐破解的难题。

一、探索:以成立“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心”为平台,整合、优化职业技能训练体系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充分发挥省级精品课程——‘‘英语教学法”的示范作用,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高师英语专业‘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在高师英语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评价中的研究与应用”和“构建高师英语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支撑作用,校级教学团队——“英语教师教育核心课程教学团队”的辐射作用,校级网络课程——“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网络课程”的辅助作用,以及大学生第二课堂的主渠道作用,以提高英语教师素质为目标,采取职业技能课外训练课堂化的运行模式,将教师专业技能、职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分解、细化,优化课堂理论教学、课外专业技能、职业技能以及实践教学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创新训练模式,建立起集职前职业技能训练、评价,职后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于一体的职业技育即训练架构。中心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多样的教学活动、多维的学习空间、开放的组织系统,使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体系成为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系统,并以此为纽带形成一个脉络清晰的架构。有了这个架构,训练活动的开展就会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做到相辅相成,多而不乱,发挥出集聚的效能,避免了以往零散、随意的技能训练方式。

二、实践: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系统构建特色化育人模式

教师职业技能是一门技术化的艺术。这门艺术仅靠教师个人的悟性和探索是远远不够的,仅靠课上有限的教学和课下分散的训练也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面、系统的训练作为必要补充。束定芳提出新的外语课堂模式描述了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的关系:1.语言学习=课堂学习+课外学习。2.课堂教学二为课外学习作准备。3.课外学习=促进课堂学习。这样,就把课外学习与课堂学习放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所以,谁能够在使用外语的环境(第二课堂)上下工夫,谁就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刻币职业技能的培养必须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这一重要渠道。

中心立足于扎实基础、强化技能、学以致用、厚积薄发,着眼于一条主线一一提高英语教师职业技能水平;两个面向一骊团向学生个人需求,面向基础教育英语师资需求;正确处理三个关系—课堂学习与课后训练的关系,集中辅导与自主训练的关系,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的关系;做到四个融为一体一一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融理论知识学习与职业技能训练为一体,融专业教学与基础教育需要为一体,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坚持五项原则一一侧全程性、实用性、实践性、层级性和可持续性。

(一)分解任务,实戏导学,训练内容系统规范化

合格的教师是在实践教学环境中训练出来的。在校期间缺乏有效的实质性训练是许多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适应教学工作的主要原因。根据师范生培养目标及未来工作的特点和需要,按照技能教学规律和用人单位比较看重的能力素质,中心将各项技能进行总结、归纳,构成教学板块,让每一名学员充分了解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而训练内容的选择是在综合分析学员基础、教师技能素质要求、各训练内容彼此的关联程度等基础上,把英语教师的职业技能分解为语音正音、教师口语、中小学语法教学、课堂教学、英文歌曲、英文书画等若干适用、可操作性的训练内容,每项内容突出一个“练”字。通过训练使学员初步具备专门从事教师职业,运用教育理论知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巧和方法的能力,因此,中心的训练不是盲目、随意、零星、可有可无的,而是规范、系统、制虏创七的。为了保证质量,中心推行耶七业技育断果外训练课堂化的训练模式,把课外训练活动作为一门课程,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及各个训练部详细训练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设计等,训练内容系统、规范。无论是内容、方法的选择,还是教学、管理的保障,都最大限度地为学员创造技能训练与实践的机会,让学员的第二课堂成为基础教育的第一课堂,让学员变为教师,做到实践导学。

(二)集中辅导,自主研学,训练过程组织制度化

训练是提高教师不刊卫技能的基本途径,仅仅靠课堂和中心的集中训练都是远远不够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借助于他人和环境的帮助,积极构建所学新知识的过程。”因此,中心注意引导学员正确处理技能传授与技能自我建构的关系、课堂学习与课后训练的关系、集中辅导与自主训练的关系、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的关系,做到目标引领与任务驱动相结合,增强学员技能训练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一方面,进一步细化和明确每一个训练项目的标准和具体要求,让每名学员都能够充分了解并将其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成为自主训练、自主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做到集中的技能训练始终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进行,这样,学员能够通过集中辅导初步掌握基本的技能训练过程、步骤以及训练的方式方法,学员在课后的自主训练中按照教j币的计划与要求,在“培训师”(学员)的组织与指导下,通过大量的练习,进行技能的自我建构,从而强化和掌握技能。与此同时,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夯实基础工作。相继成立了中心管理机构,明确了各岗位职责,制订了学员管理与奖惩条例、学员出勤与考核办法、学生干部值班制度、学生干部与指导教师例会制度、基础资料归档制度、学员出勤与考核档案等,使各项活动纳人制度化轨道.从而保证了训练的质量和中心工作的有序运行。

(三)以生为本,网络助学,训练手段多样个性化

根据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任务分解,依据学生专业基础与技能水平,结合个人职业规划与兴趣,有针对性地给不同年级、不同基础的学员开设“技能超市”,供学员自主选择,自愿地参加训练。遵循以学生能力为本、以学生需求为本的原则,实行不同年级、不同学期,分层次、分类别、分项目的训练模式,体现因人而异、因基础与个人需求而异。各训练部力求训练内容生动有趣,训练方法灵活多样,活动形式丰富多彩。这样,良好的学习动机、积汲的自我意识、轻松的训练均雄竟会激励学生最大限度地增加实践量。同时,为了保证训练资源的丰富与学习渠道的开放性,促进师生的互动与教学反馈信息的及时性,中心借助学校“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网络课程”建设的机会,明确专人负责,加大了网络辅助技能训练的力度。通过网络建设,构建了一个集资源建设、资源使用、资源管理和成果展示为一体的,训练内容丰富、训练方法多样、训练空间开放、反馈与沟通渠道畅通的学生技能训练、评价平台,使学生可以快捷地获取技能训练的全方位信息支持,更加有效地实现师生互动交流,真正地发挥了网络助学的作用。

各训练部在每期初制订出详细的活动计划并公布训练方案,制订训练专题、提供学习资源,通过观摩中小学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讲座、座谈、公开课和各种技能的单项竞赛、展示等形式定期集中学习、训练和总结,举行对内与对外开放日(周)活动,组织、承办外国语学院各种学习比赛活动等。每期在保留一部分重要的、基础的训练项目的同时,还推陈出新,以适应同学新的需求。在上一期,中心安排了语音正音部和教师口语部、中小学语法教学部和课堂教学部、英文歌曲部和英文书画部进行了面向全校的公开“对抗”训练展示,邀请曾获2006年全国高师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2009年度cctv杯“希望之星”全国中小学英语刻币风采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学校2008届优秀毕业生邹文婷以“生本课堂—师生快乐的舞台”为题给学员做示范课等一系列活动,不仅促进了中心内部的交流,激发了学员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技能水平,而且,充分发挥了中心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吸引了全校很多学生的关注,扩大了中心的影响。

(四)分项训练,递进提高,训练体系全程整体化

依据教师职业技能的特点与技能训练原理,中心将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分解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等项目,把握“习得性”这一教师职业技能的基本特征阎,通过规范化的训练加以巩固、强化,从而形成顺利完成英语教学活动的取七业能力。宏观上,在已经实行的职业技能训练四年不断线的基础上,制订了各学期技能训练子计划与实施方案,分期、分批实施。总体以四年为一个体系,以学期为一个训练周期,不同时期设立不同的训练内容,做到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全程化和层级性。即一、二年级是基本技能的训练,三年级是专业技能的训练,四年级是综合技能的验收。微观上,把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分解出的六个训练部作为六个训练模块,各模块之间通过“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提高”这个核心目标连接,纵横贯通,相互关联。纵向,把构成某项技能或该技能的某个方面的一个或数个训练点分解为多个训练内容,多个训练点集成一项综合训练。例如英文歌曲训练部就包括英文经典歌曲演唱、中小学教学歌曲演唱与教唱、身体语言辅助歌曲教学技能、英文教学歌曲演绎与创作技能、英文歌曲辅助课堂教学技能等多个训练点;中小学语法强化部包括中小学语法体系与脉络精讲与串讲、中高考题模拟训练与分析、重点语法讲解技能、语法教学设计技能等各个训练点组成。其中正音、口语、歌曲、书画为基本技能层次训练,语法与课堂教学训练为叁知今技能层次。如此分层逐步扩展,体现训练由低到高的层级性。横向,不同技能项目的训练点相互联系,例如语音正音是教师口语的基础训练,教师口语、书画、歌曲的训练又是课堂教学与语法教学训练的基础,它们彼此互为补充、互为促进,职业技能就连点成线、集线成片、合片成体了,各训练部之间的训练共鸣共振,发挥整体功能,从而获得训练的最佳效果。

(五)能力整合,动态生成,评价方法灵活多元化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是一个复杂的、由诸多要素构成的完整系统,其训练过程又是漫长的,因此,训练活动中我们突出职业技能训练的全程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对象、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职业技能训练内容,建立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与标准,对各项英语专业职业技能训练进行细化操作和量化管理,中心为每位学员建立了职业技能档案,进行职业技育留民踪测试,最终进行能力整合,从而动态生成职业技能。在评价方面,采取单项技能与综合技能考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笔试与口试结合、单项考核和综合考核结合等评价方法,以达到分项训练、分项考核、整体提高的目的。包括原始单项技能测试、模拟教学、口头对话、考查原始学习证据等。对于那些能够通过外在行为表现来加以考核的单项技能,如书画技能、英文歌曲技能,采取分项考核或单项技能鉴定的方式来评定。而对于那些难以通过外在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综合技能的考核,如语法教学、课堂教学等,则主要通过课堂模拟教学、教学实践等多种途径给予综合考核与鉴定。单项技能考核合格的学员可获得中心颁发的单项职业技能合格证书,学员凭借证书就可以免于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课程中这一项技能的考试,还可以凭借多个单项证书换取职业技能的综合等级证书。考核制度的实施,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与省沃里的效益。

三、收获:技能丰满羽三.感动一路随行

中心每期培训时间虽然仅仅只有几个月,就这几个月,全体学员和教学团队却总是收获满满,感动多多,师生间发生“化学反应”,做到了业务上教学相长,思想上互为影响,行为上互相感动。可以肯定地说,中心让学生成才有了平台,让教师发展有了舞台。

(一)学员训练热情高涨,职业技能水平大幅提高

尽管中心每期招收学员都是凭自愿在几百人中选拔的,但由于各部斑额较大,又属课外活动,组织起来非常困难。由于中心管理规范,制度严明,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教学方法生动有趣,学员的训练热情、自觉性宁良高。据统计,每期培训班没有无故旷课的,平均出勤率都达到了99%以上。通过正规、系统、高强度的训练,学员普遍树立了一种“学教学”、“练技能”的意识,专业思想进一步巩固,专项技能都得到了提高,每期有95%以上的学员能够获得专项技能合格证书。

(二)青年教师倾情投入,教学团队建设进一步加强

中心教师团队始终树立一种意识:既然因中心而成为一个团队,那么,不管工作中遇到多大的挑战和困难,都要全力以赴去应对和5c’服。要坚定一个共同的信念:“不干则已,干就干好。”这是一种责任,更是团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工作标准。令人欣慰的是,中心教学团队平均年龄30岁,都是女性,在中心这个舞台上展示出很高的教学热情,很强的敬业精神,很高的教学、管理能力和很大的发展潜力。小小的舞台锻炼了队伍,促进了青年教师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