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民族风俗手抄报范文

民族风俗手抄报精选(九篇)

民族风俗手抄报

第1篇:民族风俗手抄报范文

为使广大师生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广泛挖掘与诠释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大祝泽小学于9月19日——26日利用一周的时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唱响“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主题活动。

活动中,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栏、主题班会、黑板报、手抄报等形式,精心设计内容,广泛宣传传统节日,营造出了浓厚的民族节日氛围,以此弘扬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

各班级开展了“知中秋,话传统”主题班会。特别是六年级很有创意。活动以智力比拼的形式进行,老师巧妙地将有关中秋节的来历、传统习俗、诗歌等以智力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采用比赛的形式。看哪个组对中秋节的知识了解的最多。获胜者老师给大家分发奖品——圆圆的月饼。同学们惊奇地接受这节日的礼物。品尝着甜甜的月饼,分享着节日的祝福。

与此同时,各班还开展了“知中秋,话传统”手抄报评比活动。活动中学生们精心设计,用自己独到的见解画出了自己心目中的中秋节。绘图过程中,同学们小组间团结合作,利用周围图书资源搜集有关中秋节传统文化知识,以手抄报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中秋节的由来、风俗习惯、灯谜等传统文化。

学校广播站则播出了学生们精心准备的中秋特别节目——我们的节日—中秋节。节目中通过讲中秋的故事、说中秋的习俗、赏中秋的诗篇、送中秋的祝福等,让全校师生了解中秋节的相关文化,感受到了中秋节的美好氛围。

第2篇:民族风俗手抄报范文

小协镇中心小学三年级三班

一、活动背景: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因此围绕“走进端午”这个话题,设计了“端午说由来、端午话习俗、端午讲故事、端午赛诗会、学生谈感受”等板块,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我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习端午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三.活动时间:2019年6月16日

四.活动地点:教室

五.活动准备:收集与端午节有关的资料、准备材料。

六.活动过程。

1、开场白

班主任:又到一年粽飘香,你们是否对华夏传统节日——端午节有所期待呢?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等,今天,老师和大家在这里共度佳节。 2、了解民族文化

班主任:(1)你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关于端午节有哪些传说?

生:爱国诗人屈原因为担忧国家兴衰,愤而抱石头投汨罗江自尽,而感动天下百姓,百姓为怕鱼儿吃掉屈原尸体。于是用竹叶包成肉粽投入江中,这就是端午吃粽子的由来。

生: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

(2)在我们这儿过端午节有哪些有趣的风俗习惯呢?

生: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撮五彩线、喝雄黄酒、悬艾叶菖蒲等(3)你打算怎样度过今年的端午节呢? 生:我打算和家人一起吃粽子来过今年的端午节。 „„

3、游戏开始 (一)吃粽子比赛

班主任:我们先来猜个谜语:三角四楞长,珍珠肚里藏,要吃珍珠肉,解带扒衣裳。(谜底:粽子)

班主任:下面我们就来个吃粽子比赛,怎么样?(班主任讲规则) 参赛者以四人为一组,蒙好双眼,待主持人宣布“开始”后,各参赛选手在原地转五圈,然后找到自己的粽子,以最快的速度解开包装吃完粽子,当完全咽下后举手示意,由小组长检查无误后示意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束。为完成游戏时间最短的获胜选手鼓掌。

班主任:从大家刚才的表现,可以看到同学们已感受到了过节的快乐。

(二)缝香包

先由班主任讲解缝香包的要领和针法,然后同桌两人一组,班主任宣布“开始”后,再动手,同桌可以互相帮助。时间为15分钟。比赛结束后,由班干部推选出5个制作的精美的香包,制作人各自配戴自己的作品一块合影留念。

(三)撮五彩线

还是同桌两人合作,各自把自己准备好的五彩线拿出来,待班主任喊“开始”,自己动手开始撮,限时3分钟。完了之后,把自己的成果戴到手上,举手示意成功。

(四)为了纪念我们的传统佳节——端午节,我班的同学们都办了手抄报,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手抄报,并评选出优秀的手抄报。 (分小组展示手抄报) 七、反思与拓展

第3篇:民族风俗手抄报范文

   最新元宵节活动总结范文600字

  一、加强领导,广泛发动

  接上级通知后,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利用多种宣传形式,宣传开展本次寒假主题活动的重要意义。告知家长朋友们利用传统节日,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和传统美德的教育。限度的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家长的支持力度,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开学初学生各方面的信息反馈,可以看出大部分家长还是很支持我们这项活动的。

  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1、学生通过上网或民间收集,深入了解我国民间的“年”、“春节、元宵节”的来历、风俗等知识。3—6年级学生完成“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节”手抄报。各班积极上交手抄报,手抄报精致规范,内容丰富。

  2、“美在家庭,美在社区”环保行动。学生们与家长一道进行了过年前的卫生大扫除,使自己的家以靓丽的环境迎接新年。特别是三年级的郭慧洁同学在清扫卫生时家长还进了留影。

  3、我的春节剪影:用自家的相机记录下自己和家人过年的瞬间或开展活动的场景,在主题活动交流中各老师同学们进行了分享。

  4、拜大年活动:向师长、朋友发送电子贺卡或短信拜年,表达感恩之情,用无纸低碳方式互致新春祝福。

  5、在双节期间,我校大部分学生给家长献上感恩贺卡、感恩的话语等内容。还有学生在家做了许多家务活,扫地、做饭、擦桌子等等。

  三、反馈收集,及时总结

  开学第一天,学校就及时收集了学生制作的感恩卡片、手抄报和感恩祝福语等,周二下午第一节各班开展双节活动交流展示主题队会。

  此次活动意义显著,它丰富了学生精神文化生活,激励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加了传统节日文化氛围,更好地体现了传统节日的魅力和时代感。今后我们要继续做好这项活动,不断掀起活动的高潮。

  最新元宵节活动总结范文600字

  x月xx日,xx学校内张灯结彩,全校师生和家校综合治理委员会的全体家长们身穿大红色的节日盛装,一起热热闹闹地庆祝元宵红孩儿节。

  本次的元宵庆祝活动以“民俗文化进xx福娃纳福闹元宵”为主题。将民族文化、春节民间传统习俗融进节庆教育以此为载体,根植民族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

  元宵庆祝活动中,各年级都展示了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项目。一年级划龙舟、二年级自制花灯自编灯谜、三年级打腰鼓、四年级摇花船。各年级在寒假里就对相应的项目进行了道具的准备和展示的设计,今天的展示可以说是精彩纷呈,年味十足。

  今年是猴年,在今天的元宵庆祝活动中,学校还迎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两位美猴王,其中一位美猴王就是由席璐校长亲自扮演的。美猴王一进会场立刻引起了全场的轰动,席校长在元宵祝福后给全场的红孩儿们分发了金币,并祝愿大家学习进步,在新学期收获连连。

  在全场的互动争章环节,四个年级队员相互参与,彼此考章。大家争着回答民俗问题、猜一猜趣味灯谜、学着做一做、比一比,在参与互动中了解民俗民风、感受民俗民情。

  每年的元宵活动是学校根植民族文化的传统项目,也是将校本节庆手册和活动实践相互融合的有效尝试,xx在拓展学生国际视野的同时同样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以此培养学生的现代风尚和民族情怀。

  最新元宵节活动总结范文600字

  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伴随着新学期的脚步向我们走来了。元宵节是个快乐的日子,更是热闹欢腾的日子。为了让孩子们更了解元宵节的一些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今天早上我们xx的全体老师和阿姨带领孩子一起搓汤圆、品尝汤圆。下午xx班的同学是从家里带来的灯笼,各种各样美极了!唯独我们x班的是和老师一起用红包动手制作的灯笼,也让大家打开眼界。提着这些大小不一的灯笼我们一起去公园游灯,孩子们提着灯笼在公园里走呀,跑呀,跳呀,到处都荡漾着他们的欢笑声。

  此次的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加深对我国传统“元宵节”的认识,了解元宵节的一些风俗习惯,也让孩子感受到元宵节的欢乐的气氛,更是激发孩子门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元宵佳节是快乐的日子,更是热闹欢腾的日子,x月x日我们xx里喜气洋洋,热闹非凡。因为我们团聚在一起举行“快乐迎元宵”的活动。

  在教室里教师向大家介绍了元宵节的来历,让孩子们更近一步的了解我们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在元宵节特殊的日子里,在这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孩子们和教师们共同感受民间文化的博大情深。

第4篇:民族风俗手抄报范文

一、宣传准备

利用升旗仪式,进行专题宣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的兴趣。倡议学生利用各种渠道了解端午节的相关知识。鉴于中秋的知晓率很高,特意提请学生挖掘中秋的民俗风情和民族文化内涵。

二、小报的制作和展评

在中秋假日期间,同学们广泛查阅了中秋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向长辈了解中秋的风俗,对中秋节有了更直观和感性的认识。学生们利用这些知识和感悟,运用各种制作手段,认真制作小报。

第5篇:民族风俗手抄报范文

一、加强领导,广泛发动

1、根据上级要求,学校迅速制定了活动方案,并利用多种形式宣传开展本次寒假主题活动的重要意义。

2、在休学典礼上组织全校学生认真学习本次主题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的意义和具体活动内容。

3、利用家校通告知学生家长利用传统节日,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传统美德和感恩励志的教育,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家长的支持力度,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寒假德育作业表”的填写。

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1、学生发展中心积极组织全校师生开展创编“节日手抄报”活动,学习节日文化,搜集节日资料,深入了解春节、元宵节的文化内涵,通过自编的“节日手抄报”,展示节日收获和感悟。

2、要求学生观看春节、元宵节文艺节目,增强对民族传统节日的喜爱,同时又结合学校特色,要求学生以书画形式表现节日的喜庆,加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3、鼓励学生积极收集春联且诵读,并在开学展示自己收集或是编写的春联,引导学生学习欣赏春联、创作春联、书写春联。

4、开展“学会感恩奉献温暖”美德实践活动,号召全校学生利用寒假休息时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多与父母沟通交流。如为辛劳的父母敲一次背,道一声“新年快乐”;合理使用压岁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使学生懂得了要力所能及地帮助家长做些些家务,主动帮助老人做些事,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第6篇:民族风俗手抄报范文

关键词: 文化生态壁龛 嘹歌文化 保护传承

对嘹歌文化的保护传承与产业开发方面的研究论文不多。张宏宇认为,在保持嘹歌文化特色的前提下,进行规范化、规模化的经济运作和开发,反过来将促使民族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得到保护、传承、弘扬和发展[1]。蒋剑认为在产业化发展上,应明确平果嘹歌文化品牌的定位、专属权、市场主体;做好品牌的设计和开发;注重嘹歌文化土壤的保护,使得嘹歌品牌的打造有坚实的基础[2]。陈炜认为,对平果嘹歌要实施保护性旅游开发[3]。李萍认为可以制定相应的策略如基地策略、精品策略、人才策略和制度策略,传承与发展平果壮族嘹歌[4]。覃乃昌认为,对平果嘹歌的保护与传承,应无文字传承传播、有文字传承传播与现代大众传媒传承传播相结合[5]。从文化生态壁龛角度研究嘹歌文化的保护传承与产业化开发还无人涉及。

“艺术生态壁龛”是贡布里希的一种独特艺术文化史观。从“艺术生态壁龛”引申出“文化生态壁龛”,“文化生态壁龛”对当今整个文化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每一个创作者所处的与其关系最密切的文化生态环境,都是一个独特“文化生态壁龛”。但从整个人类文化史看,这每一个创作者所处的“文化生态壁龛”都与其他“文化生态壁龛”彼此牵连交错,形成一些共生共存的矛盾关系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可以采取这样的措施:从与嘹歌关系最密切的小的“文化生态壁龛”着手,找出一条探究的可行性范围,再从这个较小的“文化生态壁龛”,延伸到其他相关“文化生态壁龛”[6]。高小康认为:“大的文化生态环境可能延伸到远离特定非遗形态的时空范围,对这样的环境概念几乎无法圈定保护的‘红线’;而小的文化生态环境则可能限制在特定文化形态存在的空间范围内,‘红线’虽可确定,但能否实现真正的文化生态保护可能会有问题。”并认为“文化生态壁龛”这个概念对于解决上述两难困境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即“简单地说,就是对文化生态环境根据与非遗生存条件的相关程度进行区分,找到具有密切关系的环境范围,即文化生态壁龛。文化生态保护红线所圈定的范围就是这种文化生态壁龛”[7]。

一、嘹歌生存的文化生态

平果县平果还是壮族民歌标志性文化作品――嘹歌的发祥地,据专家考证,嘹歌起源于平果,产生于明代,是用古壮字(土俗字)传抄,至今已出版多部嘹歌集,主要反映壮族人民生产、生活、爱情、婚姻、历史等方面的内容。民歌传承着古老民族的文化密码,特别是古壮字中有上百个偏旁符号不是来自汉字的偏旁,是否是古骆越先人的创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平果县的师公、道公在各种场合吟诵的用古壮字抄写的大量经书,吟唱着布洛陀和姆渌甲的传说,在平果甘桑发现3000多年的与甲骨文同期的古骆越石刻文。平果所在的右江河谷流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生态壁龛意蕴深厚。

嘹歌生存的文化生态主要有活态和文本两种形式。嘹歌文化的活态化载体是呈现在以平果太平镇歌圩为中心的传统18个歌圩之中,主要分布在右江、红水河、邕江流域。嘹歌文化的文本载体已出版多本歌集,其中最全的是由农敏坚、谭志表等学者搜集整理出版的九卷本集古壮字版、壮文版和汉文版于一体的《平果嘹歌》丛书,共4万余首,16万多行。嘹歌主要由《三月歌》、《日歌》、《行路歌》、《贼歌》、《建房歌》五部传统长歌和多部传统短歌组成。古老的《嘹歌》是用古壮字抄写,为五言四句式,以押脚韵为主。按内容,《嘹歌》可分为抒情、叙事两类,涉及自然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经济形态、乡情民俗、伦理道德、审美爱好等内容,“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梁庭望)。但其核心主题却只有一个,那就是一个“情”字。

广西平果县、田东县、天等县三县交界处喀斯特峰丛地貌地区生活着5万左右人的“洼地壮人”,人口不足5万人。“洼地壮人”最具特色的是打砻的文化习俗。打砻的民俗文化是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的娱乐方式和文化载体,其中包含丰富多彩的文化观念和习俗信仰。这时候的打砻是又唱又跳,咏唱的山歌内容与平果县和田东县的嘹歌内容基本相似,都是用古壮字抄写的。在阮廷昌处发现了四本歌书,即《赞新房歌》、《日歌》、《三月歌》和《问鞋》,歌书抄录时间是1955年,抄写的是阮廷昌的叔,是目前为止平果县发现的抄录时间最早的歌书。

二、嘹歌文化生存的文化生态壁龛堪忧

嘹歌文化的活态化载体是呈现在以平果太平镇歌圩为中心的传统18个歌圩之中,主要分布在右江、红水河、邕江流域。在强势的城市文化面前,乡村文化多以被湮没的形式呈现。商品经济意识中唯利是图思想对乡村纯朴而富有人情味的文化所侵蚀,优秀的民间文化尤其是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灭绝。不可否认,在城市化背景下像嘹歌这样的乡村文化的保持也难免受到城市文化的激烈冲击。壮族青年人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现代化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审美需求不断提高,40岁以下的年轻人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逐渐淡化,传统节日逐步被现代节日代替,田间地头吟唱嘹歌的不见了年轻人的身影,祖辈父辈们昔日以歌怡情和择偶的风俗不复存在,正如恋歌的传承。但时代的发展,择偶方式的更新,古代依歌择偶的婚恋生态已经消亡,嘹歌中的恋歌已经丧失了传承的文化生态壁龛。显然这样的传承已经属于文化生态壁龛的红线范围,大的生态传承环境只能由极少数精英歌手所把持,百花齐放的活态传承生态环境已经逐渐消失,嘹歌文化的传承最终将逐渐脱离民间。

三、文化生态壁龛与嘹歌文化的传承保护开发策略

(一)充分利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的趋势,加强嘹歌文化的生存生态建设。

近年来平果在铝工业快速发展的带领下,已成为广西第一财政大县,2009年平果的财政收入达到了14亿。城镇化率达28.68%。城镇化使嘹歌文化传承的主要场地也得以改善,如江滨公园、文化公园、马头山公园等景点设施不断完善,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乡下早已完成了公路、电视、电讯网络的村村通工程,现有的11个歌圩的道路改造和歌圩周边环境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二)制定总体的发展思路,采取多项措施促进歌圩文化的发展,打造嘹歌文化品牌。

2008年平果嘹歌文化成功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音乐团体哈嘹组合响应政府弘扬地方民族艺术的呼声,将嘹歌原生态音乐元素与现代流行音乐元素进行完美的融合,使嘹歌声名远扬。

平果县自2008年以来,已成功举行多届《壮乡天籁》歌圩音乐节。特别是无伴奏童声合唱的小雨点合唱团演唱的《蝉鸣声连声》,体现嘹歌文化的丰富文化内涵和传承后继有人。种种迹象表现平果县政府正不惜人力、物力、财力全力打造、传承和保持嘹歌文化。

(三)保持嘹歌文化的原生态生存环境,注意克服政绩化和形势化。

一些民间文化一旦被政府过度包装后,往往就会使其流于表面形式,变成为地方经济服务为官员的政绩服务的工具,会损害民间文化艺术的自发性和通俗性,只有克服政绩化和形势化,保持嘹歌原生态元素的完整性和民间文化艺术的通俗性及其传播组织方式的自发性,才能确保原生态嘹歌文化的良好保持和传承。当然如何利用嘹歌宣传主流文化,并最终融入主流文化之中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四)落实、创新嘹歌文化的保持与传承方式。

1.可在现有哈嘹组合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挖掘原生态的嘹歌文化元素,充分吸收西方现代歌剧舞台艺术形式,展示嘹歌的艺术魅力。

2.打造传统与现代传媒平台,扩大嘹歌文化的传播渠道。政府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完善通向歌圩的交通设施,方便乡邻群众与外地游客自由进出;改造现有的乡村歌圩,完善周边配套设施,在每个歌圩建立歌圩广场,配备现代化的音响、音像设备,让群众在优美的环境中享受嘹歌文化大餐。

3.开发、整合平果县境内现有的山歌光碟15个制作组,形成嘹歌文化产业链。

(五)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唱嘹歌、欣赏嘹歌、弘扬嘹歌文化。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政府必须把农村居民转为享有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政治权利的城镇居民。特别是要针对嘹歌艺人大多在50岁以上的年龄特点,建立50岁以上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借鉴广西制定的60岁以上农村人口每月领取100元补贴的社会保障制度,把5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他们的衣食之忧,而使他们更好地享受唱嘹歌的乐趣,使嘹歌文化成为民众的真正精神和审美享受,进而更大更深程度地影响年轻一代,在年轻人的心中唤起弘扬本土文化艺术的自觉性,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充分发挥嘹歌艺人的特长,举办各种形式的嘹歌培训班,培养嘹歌文化传承人,让嘹歌这种独特的乡村文化得以代代传承。

四、结语

平果县是民族文化的富矿,嘹歌文化和甘桑石刻文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们都承载着壮民族丰富的文化基因,文化价值巨大,保护好平果嘹歌文化、甘桑石刻文发现地的文化生态及和道公、师公的祭祀文化生态壁龛,对释读嘹歌文化与甘桑石刻文的关系和解读甘桑石刻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宏宇.壮族嘹歌的传承模式与村落经济[J].广西民族研究,2011(3):170.

[2]蒋剑.壮族歌圩文化的产业化发展[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8(4):91.

[3]陈炜.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J].改革与战略,2008(3):97.

[4]李萍.打造平果嘹歌文化品牌策略研究[J].百色学院学报,2008(10):96.

[5]覃乃昌.壮族《嘹歌》的传承与传播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05(4):89.

[6]高尚学.艺术生态壁龛――贡布里希的一种独特艺术文化史观[J].社会科学家,2014(5):33.

第7篇:民族风俗手抄报范文

元旦黑板报内容

春节手抄报内容1:春节由来

春节和年概念,最初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夏历,以月亮圆缺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那天为朔,正月朔日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开始,也叫年,年名称是从周朝开始,至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使用世界上通用公历纪元,把公历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民族特色。

元旦黑板报内容:年传说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夕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经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以至于村村寨寨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兽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乡亲们有封窗锁门,有收拾行装,有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村外来个半大孩子,只见这孩子长得浓眉大眼,漂亮可人。这小孩子来到村东头见着一位老婆婆问起大家为何惊慌。老婆婆无奈告诉孩子夕又来做乱,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夕"兽,那孩子笑道:"婆婆~我名字叫做年,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年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

半夜时分,"夕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夕"兽浑身一抖,怪叫一声。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炸响声,"夕"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原来,“夕”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年在哈哈大笑。"夕"大惊失色,狼狈逃蹿。

第二天,避难回来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年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乡亲们为庆贺吉祥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人们都知道驱赶"夕"兽办法。为此,大家纷纷都去拜会年,也就是现在“拜年”,把年图帖在门口或窗前,叫年画(年画上那个大胖小子就是年哟)年除掉夕这一天叫做除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中国民间最隆重传统节日“过年”。

元旦黑板报内容:春节习俗

春联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内容,贴于相应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喜庆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人们对幸福生活向往,对美好未来祝愿。为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许多兴旺欢乐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一种古老民间艺术,反映人民朴素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兴起,年画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美好愿望。我国出现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中国年画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木刻年画,画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是一幅《老鼠娶亲》年画。描绘老鼠依照人间风俗迎娶新娘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第8篇:民族风俗手抄报范文

一、白族古籍文献整理状况

从1983年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工作逐步走上正轨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抢救、整理、出版民族古籍的呼声越来越高,人门逐步认识到我国浩如烟海的民族古籍文献的珍贵价值,以及整理出版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大理白族自治州专业工作者,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搜集、整理白族古籍文献工作中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其搜集、整理数量、质量方面都在不同程度上引起了省内外研究人员及有关人士的关注和称赞。

1、关于地方史志整理。地方史志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标志,它概括性的记载地理状况、民俗、物产、文化、人物等各个方面的宝贵资料,在白族古籍文献整理中地方史志占的比重较大。从历史发展来看。大理地区自古以来就已是先秦的部落,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曾设置郡、县、唐宋有南诏、大理国,元建府、县,一直沿续到明清。南宋以后,地方史志与全国性的区域志关系密切,互相影响也多,元明清的《一统志》,每一次纂修、都是先令全国各地修撰地方志和专科志书,这样就使大理白族地区出现富有特色的众多的地方史志。在整理工作中主要做了以下两方面工作:

其一:采用影印的方式整理。对需要抢救的重要版本采取影印方式进行,如《蛮书》、《民国鹤庆县志》、《南诏野史》、《南诏备考》、《大理县志稿》等等。

其二:标点重印。古人著述地方史志时往往不加断句,大理州有关部门整理白族地方史志时作了标点重印。如《大理府志》十卷,明李元阳纂修,万历五年刊本;《赵州志》四卷,明庄诚纂修,王利宾同纂,万历十五年刊本;《白国因由》一卷、佚名撰;《重修邓川州志》十五卷,明艾自修纂辑,隆武二年刻本;《康熙鹤庆府志》二十六卷,清佟镇纂修,李倬云、邹启孟同纂,康熙五十三年刊本;《蒙化府志》六卷首一卷,清蒋旭修,陈金珏纂,康熙三十七年刊本;另有《云龙州志》十二卷,清陈希芳纂修,雍正六年刊本;《定边县志》不分卷,清杨书修,康熙五十二年成书,传抄未刊。以上各种志书都组织力量重新校点刊印。

其三:校勘。白族古籍文献在流传中,往往会形成同一著作有不同的传钞本,刻本。这些不同的抄刻本在相互传抄中会出现缪误。整理过程中对原刻本的源流和异同都作了必要的校勘。如象大理州文化局和州图书馆重印《大理府志》、《鹤庆府志》、《邓川州志》、《白国因由》、《南诏野史》、《蛮书》、《南诏备考》时都进行了版本考证和校勘。

2、家谱、族谱的搜集。白族的家谱,族谱对于研究人口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均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大理州各有关单位注重对家谱的收集。目前已经搜集到的有:《大理史城董氏族谱》、《滇榆龙关段氏族谱》、《太和段氏家谱》、《阁洞塝段氏族谱》、《段氏十五世续谱》、《太和段氏续谱合编》、《段氏家谱》、《太和赵氏族谱》、《洱源李氏潜源》、《喜洲中和邑杨姓族谱》、《云龙董氏家乘》等。这些家谱、族谱自1983年以来均由大理州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及各县市文物部门搜集后采用复印、传抄等形式进行收藏。

3、碑刻的复制。碑刻资料是白族古籍文献中一项重要的史料,这些资料保存了白族文化宝库中的珍品。近年来除了修复前人搜集到的碑刻拓片外,大理州文物部门及有关单位对全州12个县市的所有碑刻作了系统的普查,还有目的、有计划的作了重点搜集,经过多年的调查、拓印、筛选、抄录、校对,搜集到大量的碑刻资料,其中有:《大理国段氏三十七部会盟碑》、《段政兴资发愿文》、《祠记山花》、《石宝山记》、《洱河祠碑记》、《董氏本音图略序》、《大理喜洲弘圭山赵氏基土铭》、《高兴兰若篆烛碑》。等等,这些大量碑刻资料的搜集大大地弥补了白族史料佚的严重短缺,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史料。除了系统地搜集整理外,有关部门和个人还出版了《南诏德化碑注释》、《山花碑注释》、《大理白族古代碑刻和墓志选辑》、《大理金石录》等专辑,其中《大理金石录》的出版发行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

4、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民间文学是白族古籍中的珍珠,它在民间到处流落散失,对它的搜集整理不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还有其特定的历史意义和永存的价值。在大理民间文学家协会和有关人员努力下,多年来先后将流传在大理地区民间中的白族民间文学系统搜集整理并汇集成册,有的已经正式出版发行。其中有:《白族神话传说集成》、《弥渡民族民间故事传说集》、《南涧民间文学集成》、《石宝石的传说》、《白族谜语歇后语》、《白族谚语》、《剑川对联选》、《白族民间故事选》、《漾濞民间文学选》、《巍山民间故事选》、《茈碧花》、《望夫云》等。总之在白族民间文学的搜集上取得成绩是显著的。

5、音乐、舞蹈、绘画方面取得的成果。白族音乐、舞蹈、绘画一般来说无历史文献可考,多数散存于白族民间,保存于寺庙及民间艺人口中、手中,搜集过程上有一定困难。经过专业人员深入到白族人民中挖掘、整理,已经达到一定数量和质量,现在正式出版发行的有:《白族大本曲音乐》、《剑川石窟》、《云南白族民歌选》、《白族服饰图案》、《巍山民族民间舞蹈》、《大理白族民间舞蹈》、《大理洞经古乐》、《云南省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中的剑川、南涧、漾濞、永平、弥渡、宾川、祥云、洱源、云龙分册等一大批音乐、舞蹈集成的出版,标志着大理州对白族音乐、舞蹈的搜集、整理工作已经形成了一个体系,它的大量出版发行弥补了大理白族古籍中的一项空白。

6、地方人士著述中有关白族地区作品的搜集整理。地方人士著述是白族古籍文献中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它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大理州图书馆、档案馆在搜集、整理地方人士著述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后搜集整理的有:《滇文丛书》秦光玉主纂;《永昌府文征》一百三十六卷,李根源撰;《大理张氏诗文存遗》四卷,张耀曾辑;《云南白文考》四卷,赵式铭纂;《洱纪胜诗钞》五卷,荣文熙辑录;《师荔扉先生诗集》二十八卷,清,师范撰;《大错和尚遗集》四卷,释大错撰;《杨弘山先生存稿》十二卷,杨土元撰;《陈翼叔诗集》五卷附石棺集一卷,陈佐才撰等等,上百份地方人士著述及有关白族地区古籍文献。

二、白族古籍整理上所取得的成绩

首先,白族古籍搜集整理上基本保持了古籍文献的原貌。整理白族古籍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地继承民族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使人们通过白族古藉文献资料,了解白族文化传统和独特民族特色,尤其是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源流及发展过程。整理白族古籍也就是要保持和恢复古籍的原貌,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纵观大理州已经搜集、整理并出版的白族古籍文献,基本上都遵循了这一基本原则。如《大理府志》、《大理县志稿》、《大理白族民间舞蹈》、《白国因由》、《段氏家谱》等都是如此。这些古籍整理后,深受人们的厚爱。

其次,整理出版的白族古籍的民族风格浓厚,白族古籍文献中有不少是本民族所特有的,这种独特的民族风格是一般古籍文献所难以达到的。它为研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文化源流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原始资料。如《山花碑》中用汉文字记述白族语音的方式,《南诏十兴二年画卷》的绘画及文字部份来看其民族风格是很浓厚的。再如《望夫云》、《白族民间舞蹈》的整理过程中,为了寻找其民族风格,工作人员不辞辛劳,千里跋涉,走村访寨,以科学的态度、求实的精神,一面查阅资料,一面追根寻源,将散流于乡村民间艺人口中的具有民族风俗的资料系统搜集整理,在保持原型的情况下,采用文学或艺术的手法将本民族中独有的风格完整的保持下来。

另外,对白族古籍整理基本上保存了古籍本身的价值。白族古籍的传流曾经历过传抄、雕版印刷而被保存下来,许多仍然具有较高的借鉴作用,还有一些古籍内容虽然越过时空界限、但其思

想、史料、史实还具有凭证作用。在整理白族古籍时基本上遵循了这些原则,把重点放在了白族古籍的潜在及永存价值和运用上。如《大理金石录》《大理白族古代碑刻和基志选辑》等白族古籍整理均属于这种类型。最后,对白族古籍的辑佚、校勘、标点、注释等方面都取得成绩。白族古籍中一些早已佚的著作,注意了从类书、丛书中辑佚。如“《师荔扉先生诗集》、《滇文丛录》、《杨弘山先生存稿》等。再如:《南诏野史》的整理过程中、先后比较了几个刻本,经过经心校勘、反复选择最后才确定以明代山阴藏书家祁承邺传抄藏于谈生堂的刻本作为底本进行复制。大理州文化局整理出版地方志时,对原来读起来颇费时间的底本,组织一定的人力进行了标点。大理师专副教授周祜对《南诏德化碑》作了注释。

三、白族古籍整理中应加强的几个问题

搜集整理白族古籍文献是关系到继承民族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的大事。自1983年以来各级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也必须看到白族古籍整理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今后工作中必须要加强以下几个问题:

1、白族古籍的搜集整理需要建立一个稳定的机构和专业队伍。从目前大理州白族古籍整理现状来看,虽然自1983年以来,对挖掘、整理白族古籍十分重视,在文学艺术、历史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各个部门、各个专业人员中间没有一个相应的机构进行统一规划、组织和协调对白族古籍的系统搜集整理。现阶段对白族古籍的源流、普查等方面的问题,各部门心中还不明确,仍处于见子打子的被动局面之中。再从白族古籍整理的人员来看,由于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专业队伍的素质、人员的培训更是无从谈起。作为大理白族自治州来讲应该设立一个专门机构来统一、协调全州各部门白族古籍整理工作、并且对热心于这项事业的人员,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进修、培训,使这项工作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

2、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依靠各部门的支持,增加财力、物力,进一步加快白族古籍整理工作。白族古籍整理工作除了地方财政拨款外,还必须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充分依靠社会各界的力量,有些项目可以与厂矿、企业以及一些与此相关的单位、部门联系共同搞好白族古籍的搜集整理。

3、白族古籍搜集整理不能仅局限于文史哲方面。白族古籍涉及到的学科范围较广。从目前大理州整理的状况来看,大多数局限于文学、艺术、历史类目,其它一些学科的搜集整理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虽然在各系统中作了小范围的搜集,但其学科涉及面还不广,无法形成体系。

4、搜集整理后的白族古籍文献应该编制出一套完整的书目供研究人员及有关部门检索利用。编制白族古籍目录是关系到搜集整理后的文献资料藏与用的关系问题,只有充分发挥出白族古籍的作用,这样才是搜集的目的。应充分调动图书馆、档案馆的力量,将分散在各个部门中的各种白族古籍文献、按文献管理和科学整理方法编制书目,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白族古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大理白族自治州图书馆志,云南教育出版社,1992

第9篇:民族风俗手抄报范文

  迎春节主题活动方案范文通用2022

  20xx年1月31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大年”是孩子们最喜欢过的节日,因为中国过春节的风俗非常多,都是好吃的好玩的,亲人团聚和红火是春节的主题,为了让孩子们过一个欢欢喜喜的大年,同时也让孩子们更多了解中国的传统习俗,特别策划这次春节活动方案来丰富1月份的教学活动。

  一、活动目标:

  1、丰富20xx年1月份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了解春节的一些风俗习惯。

  2、通过系列手工和美术活动,发展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

  二、活动时间:

  20xx年1月份

  三、活动形式:

  微型课程、手工美术活动。

  四、活动内容安排:

  美术手工课程:绘画——糖果手工——做鞭炮、剪窗花、做灯笼。

  课程内容设置:让孩子了解新年的来历,学习拜年礼仪,学说新年吉祥话、学习歌曲《新年好》,在春节期间的安全教育“安全在我心中”,内容:春节期间要注意饮食;合理安排好饮食与休息;不要燃放烟花爆竹、远离烟花爆竹;走亲访友要有礼貌,跟好家人。

  环境布置:进行新春环境布置、花灯展示、欣赏活动。

  迎春节主题活动方案范文通用2022

  为使孩子们度过一个欢乐、祥和而富有意义的春节,龙港六小特组织和推广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走进春节、元宵节”,通过了解节日,体验节日,更好的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爱国工义的情感。

  一、主题

  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节

  二、活动时间

  1月18日-2月19日。作品上交截止日期:2月22日前

  三、比赛项目

  (一)书签制作比赛

  1、参加对象:一年级学生

  2、作者原创;可用手绘、电子彩绘、植物茎叶等,材料不限;最长不能超过10厘米,宽不超过15厘米,颜色及形状自定,形式大方有特色;背面写好班级、姓名。

  3、内容:有创新意识,积极向上,贴近读书生活,尽可能图文并茂。

  (二)贺卡制作比赛

  1、参加对象:二年级学生

  2、贺卡需手工自制,不得购买;

  3、贺卡要求围绕活动主题进行创意,(大小不超过A4纸大小,废旧的书皮,不用的鞋盒等都可利用),提倡节俭,不铺张浪费。

  4、完成贺卡后,在贺卡上写出自己对亲友的新春祝福。(请注明班级、姓名。)

  (三)绘画比赛

  1、参加对象:三年级学生

  2、绘画——种类不限,可以是素描、色彩、国画、儿童画、装饰画、版画、卡通画等。

  3、绘画要求围绕活动主题进行创意,用8开美术纸。背面写好班级、姓名。

  (四)手抄报比赛

  1、参加对象:四年级学生

  2、版面制作均使用手抄文字和手绘插图,版面制作不能有任何剪贴,版面制作用笔可任意选择。

  3、文稿要紧扣主题,内容精炼,健康向上,图文并茂,色彩搭配合理;有创造性,选材巧妙;报头新颖、贴切、有创意,用8开。背面写好班级、姓名。

  (五)摄影比赛

  1、参加对象:五年级学生

  2、表现内容:新春佳节时期的各种生活场景:除夕夜、拜、圆饭、游玩、新年新景象等。

  3、作品形式:用相机、手机拍照,相片要求500万像素以上。作品大小5-7寸。背面写好班级、姓名。

  (六)剪纸比赛

  1、参加对象:六年级学生

  2、剪纸作品要求围绕活动主题进行创意,

  3、作品大小要求: A4。背面写好班级、姓名。

  四、参赛作品报送要求

  1)参赛作品以班级为单位报送,各班作品提供至少5幅。

  2)每班作品统一交与班主任。由班主任收齐作品须于2月22日前上交到美术办公室。

  五、奖励办法

  奖项分别按照各年级组设置,根据各个班级上交作品情况,评出班级团体奖及学生个人奖,将统一纳入月文明班考核。开学初开展优秀作品展。

  迎春节主题活动方案范文通用2022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深入挖掘春节传统节日的浓厚文化内涵,努力营造喜庆热烈、文明祥和的机关环境。现就春节期间在全局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活动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这个主题,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广泛开展群众性节日民俗、文化娱乐、经典诵读和扶贫助困等主题实践活动,在家家思团圆的气氛中融入爱我中华、振兴中华的'民族大义,进一步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

  二、活动主题

  欢度春节

  三、活动内容

  (一)深入开展群众性节日民俗文化活动。节日期间,各股、室深入挖掘春节文化内涵,积极创新传统节日的形式和载体,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春节民俗文化表演、春节团圆和体育健身等文化活动,努力营造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的节日氛围。

  (二)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结合春节活动主题,精心选择有关春节的名篇,在全单位广泛开展学习经典、诵读经典活动。努力培养积极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情感境界、健康的生活情趣,让全体干部职工特别是广大年轻干部热爱经典、亲近经典、熟知经典,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三)组织开展"关爱他人"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动员党员、共青团员和年轻干部与帮扶单位的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残疾人、困难户、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一起过春节,通过走访、座谈、联欢、慰问等形式,积极为社会弱势群体送温暖、献爱心,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四、活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