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商银行工作思路范文

农商银行工作思路精选(九篇)

农商银行工作思路

第1篇:农商银行工作思路范文

一个农商银行能否行稳致远,能否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董事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笔者之见,农商银行董事长应具备“六种意识”。

学习意识。作为农商银行的主要领导,要正确把握大局,更好地贯彻省联社、市农信办的各项决策部署,引领全行实现快速、稳健。协调发展,必须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必须具备全面、丰富的知识结构和科学、准确的预测能力。农商银行董事长,不仅要对农商银行的业务知识游刃有余,而且要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的基本理论,要懂得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以及自然科学知识,特别要全面、深刻地领会“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内涵。

只有强化学习意识,才能确保政治素质好、道德修养良、业务技能精、创新能力强。政治素质好,能使农商银行董事长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方向、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修养良,能使农商银行董事长坚持原则,廉洁奉公,遵纪守法,民主管理,敢于负责,以身作则,联系群众,以诚待人;业务技能精,能使农商银行董事长成为经营管理的“行家里手”,而不是“门外汉”,瞎指挥、乱弹琴;创新能力强,能使农商银行董事长保持旺盛的斗志、蓬勃的朝气,带领职工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更能准确地把握市场脉搏,增强调控和决策能力,使农商银行在向现代商业银行迈进的征程上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

前瞻意识。一个农商银行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的规划与修订,一个阶段内工作的总体思路、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的确定与调整,某项中心工作或重要工作的部署与分工,弄农商银行日常工作的研究、指导和督促,对外对上的各项汇报、请示以及应急或突发事件的处理等等,都要由农商银行董事长做出正确的决策。只有前瞻,才能发挥核心作用;才能使下属方向明、干劲足,紧张而有序地进行工作。要前瞻,就要多谋。只断不谋是鲁莽,只谋不断是胆怯,两种情况都要不得。要前瞻、就要吃透“两头”,实事求是;就要对比借鉴,权衡利弊;就要开阔思路,超越自我;就要集思广益,民主决策;就要深思熟虑,自有主见。多谋善断而不优柔寡断,机智果断而不盛气武断。对每项工作都要有大思路,中套套,小点子,始终掌握工作的主动权,这是决策能力强的农商银行董事长所必备的条件。

用人意识。农商银行董事长是农商银行的“领航人”、“掌舵者”,行长和监事长是董事长的“左膀右臂”。董事长一人唱“独角戏”,势必“孤掌难鸣”, 唯有精诚团结,形成合力,才能树立团队精神,去战胜农商银行发展征途上的艰难险阻,去迎对这样或那样扑面而来的风浪,才能共同把农村金融事业的光明前景、非凡业绩开创。因此,要促进农商银行实现长足发展,董事长长必须学会用人:一是对行长要敢于放权、放手、放心,多沟通、多交流、多商量,禁止越粗代庖,搞家长制的“一言堂”和唯我独尊,杜绝当众给其他班子成员直“罗锅”。二是对职工多从生活待遇等方面予以关心,时时处处替他们排忧解难,减少后顾之优,一个心思干好工作。要多同职工促膝谈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千方百计排解他们的困难和疾苦,让他们体会到单位的关怀的温暖,从而增进员工奉献农商、建功立业的热情的原动力。三是激励机制要跟上,不许“空许愿”。说过的话“一言九鼎”,出台的政策制度严格遵守,承诺的奖罚落实兑现,不“话梅止渴”,不“居高临下”,增强董事长的威信力和号召力。四是敢于推功揽过,善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里有三种情况:邀功请赏争先恐后,职工“靠边站”一一自私自利;有错误“脚底擦油溜之乎也”,将职工推向“风口浪尖”一一不负责任;自己有错不改正,职工进谏“横眉冷对”,让其穿小鞋”一一心胸狭窄。这三种情况皆为农商银行董事长之大忌。五是善于培养、发现和提拔人才。对年轻有为、业务能力强的人才要大胆提拔重用,对有一技之长的人才要人尽其才,其才尽用,在安排职工工作岗位时要充分考虑其性格特点、生活爱好、工作能力等,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六是健全制度,铸就一流的农商队伍。要坚持用正确的思想引导人、教导人,强化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要加强素质教育来造就人,教育员工自我加压,主动“充电”,造就一支业务能力强、精通新的金融业务知识的复合型队伍;要用健全的规章制度来管理人,适时恰当地运用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情绪激励等,挖掘其自身潜在的能力。

创新意识。领导干部不做群众的向导,便是群众的尾巴。农商银行自满自足,小富即安,不敢开拓前进,对新生事物不接受,职工只能跟着“受累”。因而,作为董事长首先要有开创精神,超前意识,要善于提出新的思想和新的办法,以引导广大职工使本部门的工作不断有所突破,有所前进。其次要有群众观点,创新意识,尊重职工意见、肯定成绩而不求全责备,最大限度地焕发广大职工的埋头苦干热情,使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当前农商银行依然面临着严峻的生存环境:市场竞争面临着群雄逐鹿的压力,组织资金面临四面夹攻的突围,不良“双降”面临不断反弹的困惑……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农商银行董事长,固步自封、墨守成规不行;安于观状、得过且过也不行;怨天尤人、畏首畏尾更不行,只有锐意创新,开拓进取,打破常规,突破以往,才能使农商银行走出困境,走上坦途,才能创出一片新天地。

第2篇:农商银行工作思路范文

中图分类号:F61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292(2015)47-0089-02

基于改革邮政储蓄体系基础上组建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自2007年成立以来一直立足于“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体系,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但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出现新的问题。本文基于邮政储蓄银行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邮政储蓄银行应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利用新兴技术手段,根植本土文化,走“普惠金融”的商业化可持续发展生态金融之路。

一、邮政储蓄银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而伴随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阻碍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其中“三农”问题矛盾最为突出。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和高效的金融服务支持。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处于一种抑制不规范发展状态,如融资成本高、资金供需矛盾突出、地下金融活跃等。基于新农村建设及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基于金融主管机构的定位和自身的条件,邮政储蓄银行在改革邮政储蓄体系基础上于2007年3月20日正式在北京挂牌成立,立足于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体系,充分依托邮政系统网点广的优势,完善城乡金融服务功能,按照公司治理架构和商业银行的管理要求,建立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实行了市场化经营管理。邮政储蓄银行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一直为农村金融及农村建设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邮政储蓄银行成立8年以来,在邮政储蓄业务的基础上,根植农村,不断创新业务种类,不断扩大市场规模,在新农村建设中有着其他金融机构至今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20世纪80年代开始,农民工进城务工的人数越来越多,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资金往来也日益迅速增加。于1986年在全国范围恢复办理的邮政储蓄业务,为农村地区资金汇兑及现金兑现业务提供了有力支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邮政储蓄业务为社会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发展壮大了自己。在农村的土壤上,邮政储蓄银行不断扩大规模,建立了广阔的网络营业点,其中2/3分布在农村地区。据邮政储蓄银行官方网站报道数据,邮政储蓄银行的营业网点,2012年6月末3.7万个,2014年年末近4万个,2015年6月末已超过4万个;邮政储蓄银行服务触角遍及广袤城乡,“打造了包括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电视银行、微博银行、微信银行和易信银行在内的电子金融服务网络”,截至2015年6月末,“服务客户近4.9亿人,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超过2.3万亿元,帮助约1200万户小微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邮政储蓄银行不断扩大邮政储汇业务范围,同时向商业银行业务领域延伸,业务范围包括以本外币储蓄存款为主要的服务项目,有国内、国际汇兑、转账业务、银行卡、保险、国债、代收代付、银证通,有银行间债券市场业务、协议存款等。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和城市金融市场存在很大差异的背景下,保证自主运营资金安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依托网络优势大力发展广阔的农村市场,为农村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基础金融需求。

二、邮政储蓄银行服务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邮政储蓄银行服务农村发展建设中最重要的贡献是依托网络优势,以其他商业银行无法比拟的优势,在农村大力发展小额贷款业务,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金融需求。但是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有些省市出现小额贷款业务发展速度放缓、不良贷款率增加、资产质量下滑等问题;但与此同时,有些省市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市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多样化,邮政储蓄银行在管理体制、内控及风险防范、业务素质及创新等方面也出现了制约自身发展的瓶颈。邮政储蓄银行承担扶贫与商业化运行双重使命,面临财务绩效与社会绩效的权衡与选择。这些问题困扰着正在发展中的邮政储蓄银行。

1.邮政储蓄银行承担扶贫与商业化运行双重使命,面临财务绩效与社会绩效的权衡与选择。根据邮政储蓄银行发展历史来看,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之初就根据自身的优势在政策指导下定位服务于“三农”的市场定位体系,主要是为农村建设提供基础金融服务,性质上带有“准政策性银行”色彩,开展的业务主要是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为主。随着邮政储蓄银行逐步向市场化方向的改革,历史使命与商业化运行的双重混合以及面临的追求商业利润和社会绩效之间的难题就成为邮政储蓄银行运行中的第一大难题。

2.邮政储蓄银行依托网络优势在农村大力发展贷款业务,小额贷款发展进入瓶颈期。一是产品本身设计上阻碍了邮政储蓄银行业务的进一步发展,邮政储蓄银行的小额贷款金额小、时间期限短,不太适应现在农业生产规模化及科技化的需求;二是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担保机制缺失,从业人员金融知识及技术操作上比较差,风险意识淡薄,规避风险能力弱,创新意识不强,加上农户金融意识和信用观念也不强,因而小额贷款业务创新不强,效率不高。以上是邮政储蓄银行在服务农村经济建设中主要业务发展进入瓶颈期的一个重要难题。

3.邮政储蓄银行依托网络优势在农村大力开展业务,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长期以来这种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式发展模式,难以向现代商业银行低消耗、高效运行的精细化商业运行发展模式转型。根据官方报道,截至2014年邮政储蓄银行虽然在全国的网点已有4万个,但是这些网点大多数都规模较小,设施陈旧、设备落后,这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难题。

三、邮政储蓄银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

2015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靠改革添动力,以法治作保障,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同年3月份,银监会印发《关于做好2015年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强化支农服务社会责任,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大力支持农业现代化建设。提出“引导邮政储蓄银行稳步发展小额涉农贷款业务,逐步扩大涉农业务范围,持续拓展农村金融业务。支持其他商业银行下沉机构网点,优化网点布局,适度扩大农村地区网点覆盖面。”根据政策指导及自身条件,邮政储蓄银行要根植农村土壤,坚持立足“三农”,服务新农村建设,秉承“人嫌细微,我宁繁琐”的方针,恪守“普之城乡,惠之于民”的承诺,始终坚持探索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发展生态金融之路。

1.提高政策扶植力度。从邮政储蓄银行现有的农村贷款业务种类来看,农业信贷风险担保和补偿机制还应大胆创新。据邮政储蓄银行的公告了解,目前只有一部分地区在农业贷款方面的担保做的比较好,通过农技协出面,将农民组织在一起,实行统一贷款。有部分省市“三权”抵押贷款做得也比较出色,还有结合当地地方特征,积极尝试和推广各种担保创新,比如大型农机具、大额农业订单、涉农直补资金、土地流转收益、设施大棚、水域滩涂使用权等。为鼓励邮政储蓄银行服务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也解除其后顾之忧,各级政府部门应该提高政策扶植力度,可以尝试以下方式:设立贷款担保基金,成立为“三农”服务贷款的担保机构;建立农村金融机构政策性亏损补偿机制;进一步实行财税优惠政策。

2.践行“普惠金融”,创新产品设计及服务,做好最基本的贷款业务。2013年11月,“微型金融在中国”高峰论坛上焦瑾璞就微型金融是否需要储蓄的问题,焦瑾璞谈到:“中国目前最缺的是贷款,微型金融发展应该在贷款上下工夫,把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的技术普及到广众。”邮政储蓄银行要做好服务新农村建设,将小额贷款和微型金融服务满足不断扩大的广大农村金融需求市场,就要在贷款业务上下功夫,践行“普惠金融”及金融创新,特别是创新产品设计及服务,做好最基本的贷款业务。邮政储蓄银行的大部分收入来源于储蓄收入,并且在各项收入中占很大比重,而储蓄收入主要是依赖利差收入,所以邮政储蓄银行的收入受中央银行利率政策和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很大。因而,邮政储蓄银行充分发挥网点及在客户群体各个方面的优势,增设信贷受理网点,降低交易成本,方便客户,并创新业务种类,加快发展小额贷款、个人商务贷款、个人企业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信贷业务,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

3.加强风险管理,构建有效的风险评价体制,提高监管力度。邮政储蓄银行要做好服务新农村建设,在不断创新产品设计的基础上,必须设立相对完善的风险内控机制,构建有效的风险评价体制。首先是强化公司治理结构,做到产权清晰,强化金融安全与责任追究。其次,增加新老员工的金融培训,提高金融专业技能,增强金融风险意识,从事合规性经营。再次,相应提高监管力度。

4.加强内部管理,转变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金融之路。邮政储蓄银行实施服务新农村建设,除创新产品设计,加强风险管理,做好基本的贷款业务外,还应加强内部自身管理,转变发展模式思路。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商业化转型,邮政储蓄银行可以引入战略投资者,增加资本金;加强与同业金融机构的合作,比如向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批发贷款,既解决了这些新型金融机构的资金不足,也满足了农户资金的需求;依托网络与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比如与各保险机构合作,农村保险等。

四、结束语

普惠金融是金融的延伸。承担扶贫与商业化运行双重使命的微型金融机构,面临财务绩效与社会绩效的权衡与选择。在将现代金融服务带来的机会和便利带给更多的普通百姓的同时,如何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是当前所有微型金融机构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难题。农村的繁荣与发展,必须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是我国政府一直努力的一个重要目标,基于“普惠金融”下的邮政储蓄银行,应不断开拓新思路,进行金融创新,发挥独特的优势,走生态金融之路,更大更强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官方网站

[2]王劲屹,张全红.邮政储蓄银行服务“三农”之改革思路探讨———兼与农信社竞争力之比较研究[J].农村经济,2014,(12).

[3]谢永乐,张海.邮政储蓄银行小额信贷服务“三农”问题探析[J].农业经济,2014,(06).

[4]孙为民.对加快邮政储蓄银行转型的思考[J].邮政研究,2014,(3).

[5]陈晖萌,党均章.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综合经营战略[J].银行家,2008,(03).

第3篇:农商银行工作思路范文

农信社商业银行思想政治创新实践机遇

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新形势和新发展的要求,必须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工作观念、内容、方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时效性,为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障。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搞好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有力保证。因此,农村商业银行必须要着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与实践工作。

一、创造全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在当前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结合时代特点注入新内容,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与时俱进,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对于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来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结合企业改制的特点进一步丰富其内涵。一方面,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突出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妥善解决员工内部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随着农村改革发展形势任务的变化而变化。农村商业银行要坚持把各个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形势任务及时灌输干部职工,努力做好理论与实践结合、灌输与疏导结合、教育与规范结合的工作,多方汲取工作思路和方法,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既关心职工的职业素养,同时关心职工的工作与生活感受,使农村商业银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跟时代步伐。

二、抓住重点,求实创新

(一) 工作重点上,加强三个建设。首先,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要做好银行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干部必须要勤于学习、钻研业务、严以律己,以良好的形象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发挥号召力。抓好职工的教育、选拔与培养,必须对职工严格要求,特别注重改进工作风气,多办实事,团结进取,廉政勤政。然后,加强职工队伍的建设。因为当前的职工结构中年轻人占大多数,因此,在对职工队伍的建设重点要放在年轻人身上。要强化教育和业务培训,使职工的思想道德、专业知识能够不断地提高,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领导干部要引导年轻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自觉地抵御金钱的诱惑和不良思想的侵蚀,优胜劣汰,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最后,加强制度的建设。制度的建设是思想政治工作实施的基础,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保障。在制度建设中重点要建立政治学习制度,提供职工的政治素养,建立目标管理考核制度。

(二) 求实创新上,做到两个创新。一是工作方式要创新。以人为本,靠关心职工来赢得职工的心,感化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为对象,解决人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问题,提高人们思想觉悟的工作。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要以说服人、教育人、激动人为前提,既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又发挥真情实感的力量。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与职工平等相处,在工作上,多听听职工的意见,了解职工的想法;关心职工的生活,让职工感受到家的温暖,以便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二是工作作风要创新。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创新的银行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经常从工作效果出发,反省并改进工作作风,必须要坚持廉洁勤政,遵纪守法,不做出有违背思想道德的事情。在工作时,要坚持正人先正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凡是对职工严格要求的,自己必须先做好做到位,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将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变成具体事例来感悟职工。

三、健全队伍,推进机制上的创新

我们要根据新时期农村商业银行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建立银行政工队伍,形成了上下联动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大政工”机制,即党委统一领导、干部和骨干职工共同参与、各负其则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机制。部门领导干部和政工人员,根据银行和个人的定向工作任务目标,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一岗双责的“大政工”网络,同时利用健全科学可行、具体实用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实施层层考核、奖罚分明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励约束机制,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发展、稳定和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挂钩一同考核,保证了“大政工”体系的有效运作。在整体上形成了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为农村商业银行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加强政工组织建设、为农村商业银行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为农村商业银行建设营造和谐氛围;强化群团组织功能、为农村商业银行建设增添活力的系统工程。这一工程,不仅使我镇思想政治工作总体任务和各个环节落到实处,而且通过内容的创新、方法的创新、途径的创新和机制的创新,也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成为农村商业银行建设的助推器和保护神。

四、农村商业银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

农村商业银行要依靠着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投入实际的工作中,要将创新的工作方式、工作内容应用在平时的业务工作中,不停地实践,总结经验,进行改革,再次创新。农村商业银行充分利用多种有效载体,统一全员思想认识,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勇于投入干事创业的行业,在实践中,努力提高农村商业银行市场竞争能力和经营管理发展水平。

五、结语

在新的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思想政治工作要继承和发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光荣传统,努力创造适应新形势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建设和改革中,激励职工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创造性和献身精神,把职工的力量凝聚到建设农村商业银行上,保证农村商业银行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基明.商业银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

第4篇:农商银行工作思路范文

所谓金融问题是商业性活动。商业活动是要营运的,抵押品是非常重要的。农村抵押品不足,传统意义上认为农村不适宜做金融。但是由于农产品非常重要,如农产品供应不足使价格上涨,于是支持农村的发展,减少价格上涨压力成为很重要的问题,由此提出农村金融问题,而这个农村金融一定是政策性的,这是过去传统的思路。中国的情况来看,50年代开始了农村信用社,改革开放以后有了农业银行,90年代有了农业发展银行,都是沿着这样一种思路,但是按这种思路执行下去的结果就是农村金融的坏账严重,农村金融的效益不高。于是人们逐渐考虑另外一条路子,就是农村金融是不是可以商业化经营所幸孟加拉提供了一个案例,能不能在农村利用金融这种商业性的安排:一方面支持农村的发展;另一方面使商业金融有盈利性?2003年农村金融的改革是沿着这么一条思路来做的。从全球情况来看,农村的核心问题就是在政策金融和商业金融之间寻找一个恰当的结合点。

第二我们看看现在中国金融发展的情况。2003年以前,中国大概有35000家农村信用社,但是这些信用社经营非常困难,坏账现象非常严重。农村信用社曾经是归农业银行进行管理的,后来农业银行选择了商业化经营的目标,农村信用社被剥离出来了。2003年农村信用社被重新启动。按照当时的想法,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应当探索一条新的路子,必须把坏账解决掉。当时解决的办法是中央政府出一半、地方政府出一半,清理干净以后再看看怎么经营。回过头来看,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农村经济发生巨大的变化,一方面沿海地区农村已经城市化、工业化了,东部地区又不是粮食主产区,可能需要农村金融,但是农村金融规模太小,是不是扩大规模?在落后地区农村金融怎么样?是不是重新归到合作性质?我们看到很重要的一条是东中西分别改革,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基本变成了商业银行,如宁波银行、上海银行、北京银行等等都是这样改造出来的,还有一些农业合作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也走上商业化之路。中部地区基本出现了五个联社制度,过去农村信用社规模非常小,一个县很多社,而且互相没有隶属关系。一县一社把小社合成大社,这样规模增加,抗风险的能力增加。而在西部地区则是看能不能恢复农村金融的传统的特点。这三个政策分步都在推行,到现在七年了,应该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在沿海地区,由于城市化的进程,商业化的经营非常之好,我们看到很多银行都已经开始上市了,很多银行在准备上市,都已经在商业化的经营当中。与此同时,中部地区信用社在变大,抗风险能力加强,从这一方面看确实很好。但是农村信用社纯粹变成一个城市金融的话,小的农贷以及农村抵押品不足,抗风险能力却比较弱,有强烈金融需求的农民还有服务吗?

重新提出农行上市,根据过去的经验来看,一个银行的上市要有经营效应,目前农业银行的网点在所有四大国有银行中间是最多的,两万多个网点,按照过去改革的经验来看,农村部分要撤出。这次农行上市之间要求有“三农”服务,但是“三农”服务在金融这行看来是很有影响的。因为农村价格比较低,没有什么盈利,这在农行中间本身就有这个问题。“三农”是什么概念,农行定位为县域经济,但是县域经济已经不是真正的农村。那么这就凸显了一个问题,农村的普遍金融服务谁承担?农村的生产发展,小的农贷有人承担没有?’换而言之,一味的商业化倾向可能会伤害农村金融的根本。那么问题就倒过来了,农村金融怎么办?我想这是研讨会想讨论问题的目的之一。

第5篇:农商银行工作思路范文

2.论我国政策性金融转型问题阮红新,RuanHongxin

3.至诚服务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支持湖北新农村建设丁伟,DingWei

4.我国大城市农业发展银行的定位与发展策略选择郭扬华,GuoYanghua

5.论构建农业发展银行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姜封炎,王和新

6.农业政策性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研究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湖北省十堰市分行课题组

7.农业发展银行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的银政矛盾及对策建议邓新林

8.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 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工作之浅见刘春莲

9.基于吸收态马尔可夫链的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刘晓星,LiuXiaoxing

10.论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与CRM系统的应用杨芳,何康民,YangFang,HeKangmin

11.论股份制改革与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提升赵具安,ZhaoJuan

12.银行保险业务经营与发展研究钱虹,QianHong

13.对银行贷款企业关联方及关联交易问题的思考何运福

14.对农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向伟

15.政府信用协议贷款中保证担保的法律问题及其管理探讨吴清松

16.建设学习型政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途径丁庆祖,DingQingzu

17.提升修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余君春

18.浅议如何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田坚

19.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亟待进一步强化刘惠玲

20.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倪莲

21.关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几点思考高清国

22.有限理性、信用机制与经济波动张世晓,ZhangShixiao

23.对提高中国地方财政效率的思考李新,梁萍,吕丽娜

24.论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贾钢涛

25.略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意蕴殷云飞

26.浅析我国企业营销的本土化问题骆昌海,LuoChanghai

27.论科学人文的师德本体价值刘杰

28.努力增强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实效性沈军

29.浅议房地产抵押贷款问题赵欣

30.目录管理:破解小企业融资难的有益尝试——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襄樊市分行实施中小企业客户目录管理后评价报告李建华,余传斌,郑庭国

1.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及金融支持——对我国农业合作社发展中问题的分析与思考董玉华,DongYuhua

2.金融发展、农村信贷与定价:一个理论综述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联合课题组,JointsubjectgroupofABCWuhanTrainingCollegeandfinanceschoolofZhongnanUniversityofEconomicsandLaw

3.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研究《农村金融发展的财政补偿机制研究》课题组,Subjectgroupoffiscalcompensationmechanismforthedevelopmentofruralfinance

4.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 林小平,LinXiaoping

5.欠发达地区农业保险财政支持的调查与思考——以广西靖西、隆安两县为例聂勇,赵蕾,NieYong,ZhaoLei

6.我国社区性中小银行发展的制约因素与相关对策许传华,XuChuanhua

7.内部审计在农业银行开展内部控制评价的现状与创新思路张锦盛,康立新,杜兴启,ZhangJinsheng,KangLixin,DuXingqi

8.转型期农业银行员工压力及工作倦怠应对策略孙伟,刘春红,董丰

9.加大创新力度是快速推进农业银行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的理性选择——对湖北省襄樊市城区小企业信贷业务实证研究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襄樊市分行课题组,SubjectgroupofHubeiXiangfanbranchofABC

10.企业金融投融资方式影响分析及建议杨进华

11.中小商业银行跨区扩张问题研究——对中小商业银行异地布局情况的观察与思考李晓海,胡征成

12.加强信贷合规管理提高风险防控水平——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湖北省分行营业部实施信贷合规管理的调查刘建新,石襄燕

13.谈切实加强纪农业银行纪检监察工作曹显树,吕向东

14.国外财政支农政策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梁萍,LiangPing

15.谈新农村建设与大学生就业的和谐关系林金贵

16.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政策体系分析——以广东省促进政策为例蔡涛,丘磐,刘艳,CaiTao,QiuPan,LiuYan

17.浅论企业集团化财务管理刁振宇,胡瑛琳

18.强化市政企业财务管理的探讨费佳

19.谈电子商务背景下的会计实务策略王秀

20.《管理学》实践教学的思考刘宇清

21.高校心理咨询师自我成长的不同诠释与启示何红娟

22.县级部门预算日常公用经费综合定额标准研究唐虓端

1.关于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几个问题的思考张小彩

2.对农业银行培训工作的调研分析梁健洪

3.对进一步完善农业银行教育培训考评的思考林小平

4.农业银行加快发展城市业务研究张贵益

5.农业银行中小企业金融业务发展问题研究杨文勇HttP://

6.农业银行城区网点扁平化后零售业务发展路径探讨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襄樊市分行课题组

7.农村小额信贷——扶贫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郑智峰

8.惠农卡及农户小额贷款业务推进中的难点与对策杨婧易

9.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合作风险分析于立红,崔慧敏,王君龙

10.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 从表外业务操作风险看内控风险倪莲

11.抓好项目对接实现银政双赢胡征成

12.我国证券经纪业的结构性缺陷、成因及其矫治策略沈军

第6篇:农商银行工作思路范文

此刻,位于金融街9号的北京农商银行新办公大楼19层的行长办公室里,该行行长王金山向《金融理财》记者讲述农商行近两年来发展与突破的点点滴滴。这位低调而不乏激情的银行高管,见证并亲历着农商行的变革与转型,在静默中蕴藏力量,在成长中满怀期望。

2009年8月从工行到农商行至今的近两年时间里,他所承受的压力以及其中的甘苦,只有亲身经历者才能深深体味。

“客观地讲,北京农商银行管理基础相对薄弱,历史包袱较为沉重,与同业相比有不小的差距。作为行长,我深感责任重大,各方面的压力都比较大。”这就更需要全身心的去投入,容不得有丝毫懈怠。

如今,这家国内资产规模最大的农商行不仅基本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走出了“阴霾”,而且还相继完成了增资、更名等重大事项;2010年全年拨备前利润首次突破30亿元,新增一般性贷款406亿元,增量与增速都稳居北京同业前列,资产总额位列全国第18大商业银行。

站在新的起点上,这位两鬓渐白的经营高管又在谋划一个新的发展。

迎难而上

2009年8月23日,王金山来到北京农商银行,他对此记忆犹新。他发现,农商行虽然和其它行一样同处北京市场,但是差距较为明显,“2005年改制成立农商行,通过改制把127个一级法人统一为一个一级法人以后,但它并没有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后台控制与支持系统,管理基础相对薄弱,历史包袱较为沉重,与同业相比,在经营理念、管理能力、服务能力、盈利水平等方面都有不小的差距”。

作为行长,王金山提出了诸多严格的要求,其中就包括“必须确立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同时,他清醒地意识到,要缩短农商行与同行的差距,必须苦练内功,尤其要借鉴业内一切先进银行的成功经验,加强风险控制,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加速经营转型,全面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因此,在分析内外部经营形势、学习借鉴他行经验的基础上,在董事会和整个经营层的努力下,北京农商银行制定了《三至五年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明确了适应该行特点的发展目标和路径。

2010年,王金山和高管层按照战略规划,围绕“经营质量攻坚、制度建设和流程优化”三大发展主题,积极应对经营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强化内部管理,大力开拓优质市场,狠抓经营结构调整,北京农商银行经营转型首战告捷。截至2010年末,该行资产规模达到335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各项存款达到300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391亿元。实现拨备前利润31.7亿元,监管指标大幅改善,资本充足率达到14%,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9%,拨备覆盖率达109%。与此同时,2010年,该行个金和中间业务条线抓住产品创新优化、渠道管理建设、市场发展开拓三条主线,在中间业务方面实现了战略性的突破,个人中间业务收入1.34亿元,包括保险、基金、国债销售收入和支付收入,同比增长55%。

更值得一提的是,该行于去年底完成增资扩股134.316亿元,除了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外,其中44.772亿元用于补充核心资本。“完成增资扩股工作后,我行资产质量的真实性得到进一步提高,积累多年的历史包袱得到基本解决。”王金山介绍说,目前,该行已组织成立了IPO办公室。而谈及上市的进程时,他坦言,“这需要两个方面的考量,一个是硬指标,再一个是软指标。”

“从监管指标上看,我们有14项已经达到了银监会的监管标准,经过全行的努力,其它三项指标也有望很快达到监管的要求。”王金山并不十分担心这个,对他来说“最大的挑战是软指标”,比如队伍的素质、创新的能力、风险管控的水平,还有综合竞争能力等。

也许在外界看来,除了增资扩股,近两年来该行最为直观的变化是:更名为北京农商银行、总部迁入位于金融街9号的新办公大楼以及网点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悄然提升。但当你走进该行总部大厦的楼道里,你会发现变化远不止这些:匆匆的脚步,充满朝气的面孔,积极而谨慎的情绪……

夯实基础

2010年是北京银行业竞争极为激烈的一年,首都银行业倍感压力。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北京农商银行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并进而基本探索出一条与自身相吻合的发展路径呢?

事实上,自打上任之初,王金山便清楚地意识到这家银行的“症结”所在。为此他提出了“夯实基础,优化客户结构”的思路,并强调北京农商银行仍定位于立足首都、服务三农、服务企业、服务百姓,并在北京市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寻求发挥更大的作用和自身更好的发展,努力实现资产规模、发展速度和质量效益的协调并进。

“当时农商行的客户基础是庞大的,但有效客户的占比是不高的,所以要不断地转化提高”,他解释到,“客户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基础,经营结构主要体现的是客户结构和业务结构,有什么样的客户结构和业务结构,最终就会有什么样的经营结构、风险和收益,它们是密切关联的。”

因此,2010年该行提出以“大三农”视角重新审视和定位支农业务。站在更高的层次,拓展农村金融服务领域,做大业务群,做长产业链,明确了以大力支持城乡一体化建设、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涉农企业等群体作为重点营销客户的工作思路,通过核心客户群的优化实现了贷款结构的有效调整。截至2010年末,全行涉农贷款余额432.77亿元,较年初增加95.81亿元,增速为28.43%,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14.53个百分点。

在调整优化客户结构的同时,加强制度建设、流程优化、金融创新等工作,更是农商行去年一年的工作重心。

王金山认为,“此前农商行的制度缺失比较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他带领整个经营班子比照现有的商业银行已有的制度和已有的管理机制,做了全面的筛选,并结合农商行的实际,全面梳理了方方面面的799项制度。

与此同时,王金山还看到了农商行在流程方面暴露的问题,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从公司治理、董事会、经营层到监事会等,都应该有个科学的管理架构”,因此,农商行结合公司治理的要求,对整个业务的流程、管理的流程、决策的流程,做了全面的优化。

“尤其在业务流程方面,我们引进了很多现代商业银行IT的一些先进做法,用科技去引领业务流程优化,用科技去加强风险防控,用科技去提升工作效率。”王金山颇有感触地说,“截至2009年末,农商行没有异地灾备,我们的信息科技、生产中心、研发测试,所有的IT行为都设在一个数据中心,无论是生产、测试、研发,也都在一个中心,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甚至一个严重电路短路,就会导致农商行所有的数据荡然无存。”因此,该行通过近一年的艰苦努力,2010年10月,分别建立了生产中心、灾备中心和研发中心,达到了生产、灾备、研发测试独立运行的标准。“去年,单纯研发测试的IT项目就多达200多项,今年一季度大小项目也达到100多个!”

此外,该行还建立了信贷的管理系统、财务的核算系统、资金交易系统和国际结算系统;完善了风险防控体系,及风险管理机制和问责机制建设,构建独立垂直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设立业务处理监督中心,搭建前中后台分离的集中作业及监督体系,实现同城票据交换业务的区域性集中处理,实现流程再造。

同时,该行还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出银行同业第一个专属银保品牌“凤凰随心保”,开通“银政惠民账户”,积极建设“乡村便利店”、“乡村自助店”,推出“凤凰亲情卡”和“亲情速汇通”,推出“新农家”农户贷款服务方案,开办销售实物贵金属产品业务,开发设计出“国际一站通”、“金凤凰出国金融服务”系列金融服务产品。

稳健发展

资产质量不高,资产质量的真实性问题一直是困扰农商行的一大历史问题,也是农商行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农商行面临的问题,首先是发展的问题!”王金山进一步解释说,“存在的问题必须是在发展中去解决,只有通过发展才能有足够的财务资源去化解问题、解决问题。”

如何谋求发展,王金山深知农商行和同行之间的差距, “我们和所有的银行一样,面对着同样的市场和客户群,必须要有非常规范的经营要求。”因此,“不能简单地走别人没走过的路,进行所谓的创新”,“要走别人已经走过的成功之路,这是快速提升农商行经营质态的捷径”,就成为北京农商银行最为稳健的“必然选择”!

“走别人已经走过的成功之路”,在他看来,积极主动地与其它银行寻求合作不失为最佳选择。“我觉得有竞争还要有合作,简单的竞争我们不具备什么优势,积极地去进行合作,我觉得对我们的成长是很有好处的”。因此,近来农商行一直在加强与“大的优的好商业银行”的合作,相继与工行、招行、北京银行、华夏银行、交行等签订了全面的银银合作协议,随之进行了业务上的深入交流。

稳健的发展,需要的是高水平的管理能力和风控能力,需要不断强化专业化经营、系统化管理,北京农商银行必须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努力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王金山强调说。

为此,今年年初,该行通过项目招标引入普华永道作为其全面的风险管理顾问,着手推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他们给我们做了一个全面的风险管理方案,下一步,我们会根据该方案,加强农商行的公司治理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的做法去推动体制建设,不断地优化信贷审批流程,强化各类风险防控,加强质量攻坚。”王金山显得尤为坚定。

“从人力资源上来讲,我们连续两年,不断地加大对所有的中层干部、业务条线、风险控制这些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培训,不断导入一些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不断地增强对他们工作的指导和激励约束。”

他还介绍说:“我们还初步建立了三支队伍,进行了劳动组织的再造。其中包括近600人的对公业务客户经理团队,近600人的个人客户经理团队,近400人的大堂经理团队。”

同时,在提升网点转型方面,该行还引入外部咨询机构,进行网点、柜面的业务流程梳理,对营业室主任、对公客户经理、个人客户经理、大堂经理、柜员等业务人员,从流程规范、网点管理、业务工作、客户服务,甚至突发事件的处理,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制定了相对全面的方案。

为此,该行推行了网点渠道建设的“3110”工程,结合流程优化,加大物理渠道建设和优化。即建设10个财富中心,100个贵宾理财中心,300理财网点,总共410个网点,优化网点布局和功能,为广大的中高端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其余的284家网点转变成单一功能网店,专门做个人金融业务。

低调实干

“脚踏实地,稳健经营”是王金山一贯的工作风格。“即使感到很辛苦,但是这种辛苦是建立在事业心和责任心上的,心里感觉是值得的,心情也是非常愉快的。”

“不仅要解决历史问题,又要打基础、发展市场,亲自参与营销,进行大企业大客户的市场挖掘;既要考虑农商行整体发展,掌握好手中的‘指挥棒’,进行综合治理,打组合拳,又要亲力亲为,与同事们一起上阵。”眼前,这位两鬓已然染霜的行长脸上没有一丝疲惫,眼神中流露出淡定和从容,在与记者谈笑风生中,不时还会来一点幽默的玩笑,很难让人想象这是一位有着三十年从业经验的银行高管。

在王金山看来,农商行在某些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应该说农商行不论是渠道,还是客户群,包括目前的资产结构,都主要集中在郊区农村圈,在远郊的十个郊区县,其市场占有量一直都是第一。而且,在北京涉农贷款中占比达50%以上,农户贷款占比更是高达95%以上。”更重要的是,该行还具有其他竞争对手不具备的人缘、地缘优势以及农村业务的经验等等。

“力争通过3-5年的奋力拼搏,把北京农商银行打造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行安全、服务优良、效益良好,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强的‘好银行’,努力跻身于北京同业一流银行之列,达到上市银行标准!”谈及未来,王金山如是说,3月9日,银监局批准该行更名为“北京农商银行”,寓意着他们在立足于“服务三农”的基础上,为广大客户去服务。“不仅仅是农村和郊区,它应该更广阔。”

第7篇:农商银行工作思路范文

梦想的起源:变革发展中的蝶变

任何一个梦想的形成都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探寻福州农商银行“精品银行梦”的轨迹,要从其发展的变化中寻找答案。

福州农商银行前身是成立于1951年的福州市城区农村信用社,曾一度深陷发展困境、徘徊不前。2006年末,福州城区农信社资产总额仅30.34亿元,不良贷款率高达25.13%,是福建倒数第3家启动统一法人改制的信用社。在这样薄弱的基础上,原福州城区农信社用不到半年时间完成了从多级法人向一级法人体制的改革,改制为福州城区联社,迈出了改革发展坚实的一步。

统一法人改革完成后,面对多年来体制落后、机制僵化、内控薄弱、资产质量差的现实,福州城区联社勇于挑起担子,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革,提出了“规模、质量、效益、结构”协调发展的思路。2011年1月,福州农商银行成立,完成了其发展的华丽转身,明确以“联结城乡、服务‘三农’、助推企业、专注民生”为市场定位。该行始终坚持扎根城乡,服务社区,与客户同发展,与地方经济共繁荣,努力打造“福州人自家的精品银行”,让所有人感受到了他们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所焕发出的生机和活力,开启了现代精品银行建设的新征程。

梦想的出口:城镇化中的切入点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和“大三农”产业的不断发展,各大银行开始进军农村金融市场,福州农商银行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压力。该行精耕细作于福州农村大地,以电子银行和零售银行为抓手,在城镇化建设中寻找出路,用精兵强将打好这场攻坚战,载动“精品银行梦”向前、向上飞翔。

围绕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福州农商银行健全组织机构,完善产品渠道,提高营销能力、风险管控能力,将电子银行市场营销嵌入全行营销体系,进行捆绑营销、整合营销,并将电子银行的相关业务纳入绩效考核当中,分层次实施,多形式推动,有步骤、有计划地全面推进电子银行发展,有效缓解了柜面排队压力,改善了服务质量,进一步降低了客户流失率,在日趋激烈的农村金融电子化竞争中抢占了优势地位。

面对广大农民客户和小微企业客户,以及数量众多的小额贷款和零散服务,福州农商银行抓住“农”、“小”二字,坚持“小额、流动、分散”的原则,全力推动零售银行发展。该行以电子化为依托,积极致力于客户细分和支农、支小、惠民服务,截至2013年6月末,福州农商银行发放涉农贷款余额14.32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70亿元,帮扶更多有潜力的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在力推电子银行和零售银行的过程中,福州农商银行不断完善各项制度,规范管理流程,创新金融产品,逐步实现了良好的业绩,增强了市场竞争力,用精心的服务、精湛的业务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现代化、创新化的服务,一步步实现着华丽转身后的精品银行之梦。

梦想的愿景:精益求精树品牌形象

福州农商银行把扎根在客户心中的“精品银行”品牌形象作为梦想愿景,并为之践行和规划,使福州人心中那颗“精品银行”的种子,不断成长壮大。

近年来,福州农商银行以真抓实干的精神,担当起服务农村金融的重要使命,并通过“进社区、进市场、进农户”、“抓服务、抓标杆、抓金牌员工”的“三进三抓”模式,以及一系列的慈善公益行动,提升其在当地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关注度,为打造一家精品银行的品牌形象而下足工夫。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根不固则木不长。福州农商银行不忘其“根本”,始终聚焦于“三农”、中小企业、社区居民,全面推进“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阳光信贷”和“富民惠农金融创新”三大工程,将金融服务的阳光播洒到全市的每一个角落。福州农商银行自成立以来,先后获得“全国级青年文明号”、“全国和谐商业企业”、“中国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示范单位”、“全国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福州农商银行多年来一直注重形象和品牌的打造,品牌的力量让他们的农信梦更加绚烂多姿,为福州农商银行的“精品银行梦”披上了光彩而靓丽的霓裳。

第8篇:农商银行工作思路范文

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发展中国特色保险业吴定富(12)

中国30年发展实践及其国际意义——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体会李若谷(15)

加快改革创新步伐 提升交通银行竞争力蒋超良(18)

多元化:亚洲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新格局李扬 余维彬(20)

全球流动性过剩、资产价格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哈继铭(22)

我国当前物价走势与宏观调控王兰军(25)

结构性涨价演转为通货膨胀的压力正在加大——油价上涨带来的新压力梁达(27)

银信合作:中国信托业的战略选择陈琼(29)

场外金融衍生品的国际监管及启示周荣芳 毛焱 吴民(32)

综合经营——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双赢朱小黄(34)

以服务创新提升商业银行竞争能力和价值创造力宋文昌(36)

供应链金融——极富潜力的全新领域胡跃飞(38)

银行在企业年金发展中大有作为肖伟(40)

中国银行业的开放与银行法人治理——第一届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侧记贾瑛瑛(42)

对央行分支机构信贷征信体系建设的思考李铀(44)

构建个人征信体系要处理好信息公开与隐私权保护李万业 杨忠(46)

管好征信系统这个“菜篮子”王德海 王西昌(48)

中美个人信用法律建设比较姚勇 姚青青(49)

提升股份制商业银行监事会的监督水平武青(51)

关于现代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组织方式的思考徐建新 周玮(54)

保险业健康发展应秉持的十大理念孙祁祥 刘新立 郑伟(56)

新发端高起点——访中银保险董事长祁泽瑞孙芙蓉(59)

环境保护、可持续金融与政府支持蓝虹(61)

金融支持节能减排问题探讨陈好孟(63)

加快海南金融创新 推动特区经济快速发展刘仁伍(65)

从政策性到商业化:城镇弱势金融可持续发展之路顾延善(68)

人民银行开展巡视工作应关注的几个问题郎军(70)

农村居民消费状况实证分析——以甘肃省定西市为例吴金彪 张俊平 郭晓飞(71)

农副产品价格变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田本昌 刘仪 王兴峰(73)

金融服务地方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延红梅(75)

普及国民金融知识共享金融发展成果——人行孝感市中心支行创新开展金融知识“五进”宣传活动的实践张绍基(80)

构建农户信用体系的框架设计徐建民(82)

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汪万明(84)

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贷款隐性风险亟待重视王参(85)

存款滑坡对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影响谭敏(86)

“快乐”的银行何自云(87)

建设服务型政府 促进社会和谐魏礼群(8)

国际收支双顺差下的中国货币政策吴晓灵(12)

从“大”到“优” 建设国际一流的金融机构——访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孙芙蓉(14)

我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与监管引领楼文龙(17)

强化金融创新 加快银行发展——访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延红梅(21)

我国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创新连建辉(24)

我国商业银行的激励机制创新丰冰(26)

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创新的对策赫国胜(28)

深化改革 加速发展 构建和谐金融王国刚(30)

当前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宏观调控赵晓(32)

信贷政策对固定资产投资调控的机理与措施戴达年(35)

中国投资率高低之争凸显微观与宏观的背离刘煜辉 徐义国(37)

完善金融企业财务管理 促进金融企业稳健发展——解读《金融企业财务规则》王建新 赵君双(40)

加强政策引导和管理 促进外资利用由量向质转变殷兴山(42)

增强人民银行基层行窗口指导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王迅(43)

中小城市银行卡应用面临的问题及改善建议胡继湘 张丽红(44)

中国农户小额贷款发展措施探讨——从·尤纳斯获诺贝尔和平奖谈起周晓明(46)

和谐六大关系 构建保险业发展的生态环境王和(47)

保险市场失信行为对保险交易成本的影响陶存文(49)

我国《刑法》关于洗钱罪规定的修改与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工作张炜(51)

司法公正与金融稳定:解决超额存款准备金强制执行法律问题的制衡点——以中国人民银行赣州市中心支行被司法处罚系列案件为例曹军新(53)

邮政储蓄小额质押贷款情况调查张静(55)

金融支持吉林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建议周振海(57)

资本金支付结汇制度有待完善——透过两起案例审视支付结汇制实施效果王珏琰 董国强(59)

如何破解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融资难题——完善信用体系与制度建设是解决县域经济融资难的有效途径——临夏市案例陈荣国 陈江(61)

寻找商业可持续的小额信贷模式——台州市商业银行“小本贷款”试点何志红 陈正达(63)

地方性商业银行进入有利于缓解县域融资难题——徽商银行舒城县支行案例钟园(65)

加强劳务回流后的金融服务方国志 潘经富(67)

农村信用社存款市场“壁垒”及其影响应有春(68)

农村地区征信缺失的表现及成因任亚军(69)

抵贷资产处置的难点及对策尹晓芳(70)

2006年国际金融市场:变化、趋势及风险高海红(71)

银行内部审计的国际经验比较与借鉴邹珊珊(74)

李葆华与银行改革二三事杨培新(77)

北洋政府时期我国官办银行的商业化兰日旭(80)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与深化产权改革杨启先(82)

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农民社会公正缺失问题茶洪旺(83)

监管是需要先进理念支撑的艺术——评《监管的艺术》周道许(84)

普及金融教育 提高国民金融素质周小川(8)

全民学金融 社会更和谐苏宁(9)

加强金融宣传 把优秀作品推向全社会杨新力(10)

宣传普及金融知识 弘扬先进金融文化邬书林(11)

做好金融专业图书的大众出版工作林铁钢(12)

新的历史起点 新的历史使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结束时的思考姜建清(14)

加强风险管理 共建和谐社会陈文辉(18)

集合行业力量做好风险管理王(20)

和谐社会建设呼唤保险中介积极参与风险管理吕宙(22)

综合灾害风险管理刻不容缓——访北京师范大学史培军教授孙芙蓉(24)

应对流动性过剩的两个基本战略李扬 殷剑峰 刘煜辉(26)

我国外汇储备的高增长及其应对之道吉昱华 黄国平 蔡跃洲(29)

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银行业务发展战略思考陈小宪(32)

商业银行提升服务品质的途径宋文昌(34)

商业银行境外债券投资的会计分类核算问题臧健(36)

香港银行业收费的启示王靖琳(38)

2006年金融运行分析任统(40)

2006年金融市场分析张文红(42)

2006年金融统计数据(44)

2006年货币政策操作评析彭兴韵(46)

小额贷款公司的制度设计与成效评价王平(48)

温台产业带的发展及金融支持(50)

对农牧户小额信贷情况的调查(54)

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问题的金融思考——江苏泰州个案调查与实证分析顾玉清(55)

从需求的角度看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改革张志峰(57)

打破金融业“风险大锅饭”机制的意义与途径高同裕 陈元富(59)

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制度改革李树生(60)

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阎维杰(62)

新《企业破产法》与金融机构破产的制度设计李曙光(65)

处置问题金融机构的一般原则与国际经验——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国际研讨会侧记韦颉(68)

后股权分置时代我国资本市场的机遇和挑战祁斌(70)

创新机制 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率:集中财力办大事——重庆市黔江区开展政府支农投资整合的实践与启示庞鉴宏(73)

探索多方共赢的金融支农新机制——四川省资阳市“六方合作”案例刘飞 龚智强(74)

多方位信贷投入激活县域经济全面发展——农业银行凉山州分行与四川省西昌市“整县推进”试点辜立荣 毛建平 陈小兵(76)

解决欠发达地区金融机构的资金上存问题翁晋利 李来福(78)

农村养老保险的三个不匹配李江平 邱桂新(79)

支农资金封闭运行有成效刘建国 罗尔豪(80)

制约基层农村订单农业发展有“四难”许琪(80)

讲、听、写、行见真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肖像孙芙蓉(81)

需要准确把握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的内涵曾康霖(83)

政府因素与中国金融改革张杰(84

成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政策思路——访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林铁钢(10)

小企业融资相关方的角色与作用:以创新为依托彭志坚(13)

直面机遇 再谱新章——中国民生银行将积极拓展小企业金融业务王浵世(14)

科学营销和管理小企业贷款——访美国富国银行高级副总裁刘建民孙芙蓉(16)

对小企业融资担保问题的探索——以天津鑫茂科技园区信用共同体实践为例杜克荣 章琳(18)

流动性过剩难题及破解王自力 叶贸(20)

保险资金拓展运用与金融市场发展巴曙松(22)

以调整放宽市场准入为契机 推进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专家座谈会”观点摘录顾月(24)

小额信贷:来自孟加拉乡村银行的启示王曙光(28)

商业银行集团客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于战勇(30)

新版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的变动及影响陈颖(32)

以风险为本的监管方法探讨原莉缤(35)

推进贷款五级分类 强化信贷风险管理——访中国工商银行信贷管理部总经理魏国雄延红梅(37)

对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情况的调查张强(40)

贷款风险分类的国际比较邹平座 张华忠(42)

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公司对外担保新规定李金泽 刘楠(45)

我国金融分业监管的法律问题与立法建议路漫(47)

基金产品创新:回顾与展望汪兰英(49)

产品创新是中国基金业快速发展的生命线范勇宏(51)

从美国基金业的创新趋势看中国基金业的未来发展王雪松(53)

中国金融出版社新书(55)

对我国基金评价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董超(56)

证券投资基金治理功能的新篇章季冬生(59)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中国面临三重考验梅新育(61)

对冲基金对我国可能带来的冲击及其监管严启发 李晓炜(63)

特殊经济区域外汇管理政策现状及整合于敏 王伟亮 刘亚楼(65)

小水电 大产业——对陇南市小水电产业开发的调查与思考石治平(68)

探索完善弱势金融服务的新途径——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健康快速发展傅洪文(70)

发展助学贷款业务的对策建议李绍坤(71)

欠发达地区农民工金融服务问题亟待解决向秋芳(72)

破解贫困农民资金短缺问题荆平 王明春 杨金成(73)

金融扶弱工程的重要启示夏伦芳(75)

优化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金融资源配置的思路余跃泉(76)

农民资金需求的新变化——来自佳木斯市农村的调查冯国昌(78)

用“五个强化”提升农村信用社服务水平尹晓芳(80)

顾准与淮海地方银行王青(81)

也谈商业银行流动性刘锡良(83)

中国正在建立三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孙晓霞(13)

大力推进中国企业年金的发展蔡振红(14)

解决国际收支失衡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访中国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林铁钢(15)

关于金融机构破产的几个问题朱少平(19)

《企业破产法》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王醒春 赵廷军(21)

《企业破产法》的新变化朱红(24)

监管机构在银行破产法律制度中的定位丁艳(27)

金融企业引入破产范围的预期影响殷成国(30)

保险业洗钱的类型及指标分析陈熙男(32)

利用国际贸易洗钱值得关注赖跃华 冯春江(35)

德国反洗钱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亓荣霞(37)

流动性过剩下的住宅金融汪利娜(39)

关于完善我国房地产金融体系的思考程建胜(41)

充分发挥政府在推动住房金融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史瑞军(44)

2007年第一季度金融运行分析任统(46)

2007年第一季度金融市场分析张文红(48)

2007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50)

借鉴国际经验 稳步推进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宋方(5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汇率制度选择的讨论谢姚刚(56)

对我国加快发展零售银行业务的思考刘振海(59)

怎样看待当前的农村信用社改革——对广东改革实践的调查与思考徐诺金(61)

在西部开发中提升投资效益——兵团个案调查王嵩青(63)

当前基层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隐患李雪涛(66)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不容忽视——农业银行内控三道防线的实践困难及改进建议彭赋荣 刘建林(68)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困境引发的思考张吉光(70)

支付结算档案应当逐步向无纸化转变曹佩茹 郑岩(72)

农民工银行卡缘何未“火”燕飞 王合生(73)

房地产专项统计数据质量亟待提高周东龙 龙建平 谢晓明(74)

农村信用社存差制约着新农村建设冯小琴(75)

第9篇:农商银行工作思路范文

关键词:市场战略;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市场经济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6-0120-02

引言

中国的农村商业银行源于原农村信用社的股份制改造,是在原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上,由民营企业、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出资组成的地方股份制银行,是为地方经济服务的一级法人的地方性商业银行,并逐步成为了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经历了体制、机制的蜕变,凭借灵活的机制和高效的决策获得了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同时也对促进经济的发展、金融改革尤其是支持新农村建设和地方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的变化,农村商业银行也出现了各种问题,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发展的道路。要想在社会发展改革的进程中,取得一席之地,农村商业银行就要以市场为导向,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中国农村商业银行市场现状

随着中国逐步以计划经济转向为市场经济,中国的银行系统也随之改变。农村信用社是农村商业银行的前身,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而早期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迫在眉睫。

农村商业银行便是改革的产物,2001年11月28日在江苏省的张家港、常熟、江阴,中国首家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组建完成。农村商业银行是中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改革后的农村商业银行有效地将旧的农村信用合作社与新的市场变化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的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后的农村商业银行,一方面仍然保留了一些旧的农村信用社的特点,如继续支持三农建设,对农村发展提供经济帮助。另一方面也拥有了新型商业银行的特性,主要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以盈利为目标。

二、中国农村商业银行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国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银行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市场导向不明显、业务单一、创新性弱、市场人员缺乏等。

1.市场导向不明显。在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已经转向了市场化的战略,但市场导向仍然不是很明显,主要还是沿着以前的道路在发展,没有以市场为主要发展方向。传统的农村商业银行仍然坚持着辅助农村发展的方向,但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方面有了一定的需求,这就造成了银行发展的矛盾性。一方面,担负着农村经济发展的重担,另一方面,以经济效益为主要发展目标,这就需要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协调统一,共同发展。

2.业务单一,创新性弱。与其他的商业银行相比,农村商业银行呈现出了业务单一、创新性弱的特点。在市场发展中,主要就是要以客户的不同需求为服务导向。但在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主要还是以自身为出发点,没有过多地考虑消费者,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就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降低了消费者对银行的满意度。农村商业银行一般提供给消费者的业务为存贷款、资金清算等,还欠缺很多与市场密切相关的业务,如网上支付、理财等。没有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进行明确的分类。农村商业银行在业务创新方面与其他商业性银行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在新业务开展能力方面较弱,没有适时与市场联系,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开展新业务。

3.专业市场人员缺乏,素质偏低。由于农村商业银行在市场方面的缺乏,也导致了银行系统专业市场人员的缺乏。农村商业银行内的员工大部分来自于原先的农村信用社,受到环境、文化、条件等的影响,学历层次普遍不高,与其他商业银行差距明显。员工的学历层次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素质,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对市场的敏感性弱。而且原有职工所占比例大,很难吸收新的员工。银行本身对员工业务水平的管理有限,较为宽松的管理环境使员工对自身业务能力要求较低,这也间接影响了银行的发展。

三、解决措施

根据以上农村商业银行出现的问题,主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

1.找准市场定位,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所谓市场定位,就是用以将自身与其他同业竞争对手区隔开来的产品或业务。目前中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不仅仅是银行自身的战略选择问题,还受金融监管当局政策取向的影响。中国的农村商业银行的应该坚持 “立足城乡、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百姓”的市场定位,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风险防范为基础,以发展速度为途径,以资本回报为目标”的市场化经营机制。

首先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守住农村阵地,比如每个农村商业银行都要根据自身所在地区的市场特点而制定不同的市场战略。如旅游地区由于餐饮住宿业务占主要,银行可以联合旅游相关部门开发旅游产品,刺激消费。另外对于农业生产集中地区银行就可以开展小额农贷,还有农业机械、肥料等生产工具的分期付款业务。对于经济发展较好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的地区可以大力推广电子银行业务,使客户能实现网络电子交易,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银行在发展新业务时要有创新精神,还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实行差异化战略。

然后在立足本地的同时,要有长远的战略,不仅要丰富本地业务,要想有发展就必须实现业务的多样化。比如实现跨区经营,在其他城市设立网点,这样初期的成本投入大,收益也不会可观,想要发展规模化对农村商业银行来说是必走的一条路;当然另一方面在可实行“走出去”的同时也要着力发展“引进来”的战略,引进有些先进银行的投资,像江苏的常熟农村商业银行引进交通银行一样。

2.扩大业务面,勇于创新。在以后发展的过程中,农村商业银行不能满足于现有的状况,要积极地扩大业务面。加大创新力度,扩展业务品种,积极开展中间业务。要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开展新业务。要将业务品种的创新提高到保证银行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待。中国农村商业银行应将发展中间业务定位于银行经营利润的增长点,中间业务收入是新货币政策时期银行收益的重点来源,对商业银行衡量战略转型的重要标志,就是中间业务收入在各项业务收入占比的提高程度。现有的存贷款,资金清算等业务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市场发展的需求了,银行要扩大个人金融业务的服务范围。特别是在网络发展的今天,电子金融产品是必不可少的,如个人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都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现代市场经济中有大小客户,针对固定客户或大客户,可以专门设定VIP服务窗口,根据大客户的需求设定特殊的通道,这就有利于客户关系的维系。

创新治理体制促进中间业务发展。中间业务涉及范围广、跨度大,治理较为复杂,尤其是发展初期需要拿出专门力量,实施重点攻关。农村商业银行应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成立专门的内部组织机构,对中间业务进行统一的规划治理与协调,加快对中间业务新品种的研究、开发、设计、宣传和推广。对中间业务要切实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将压力层层传递到每个单位、部门和每一位员工,力争使中间业务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同时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中间业务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对中间业务进行重点考核,并把中间业务带来的直接和间接收益作为考核重点,引入奖惩机制,努力营造一种全员重视和参与中间业务的良好氛围。

3.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银行要着力提升人员素质。针对老员工,可以采取培训和竞争上岗的方式,进行提升。当对人员有新要求时,银行要积极组织员工培训,不能止步不前。还可以采用竞争上岗的方式,根据每个人的不同能力,合理安排工作岗位。针对新员工,可以从招聘做起。确立明确的人员招聘标准,如学历要求,工作年限要求等。这些就可以有效地提升员工素质,使员工能更好地适应银行的发展。

针对银行员工,要建立完善的培养机制,定期进行业务培养,组织学习新的业务知识,还可以组织员工到其他银行进行参观学习,学习新知识后可以进行考核,直接与绩效挂钩,促使员工认真对待。对于专业市场人员要求则更高,不仅要了解银行本身的业务知识,还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根据市场的不断变化向银行提出可行性建议。

结语

在农村信用合作社母体内部改制发展起来的农村商业银行,在与有业务重叠的国有商业银行竞争的同时,如何学习和应对国内外银行的先进管理经验,找出自身的不足,在夹缝中寻得生存之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探索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途径,迎接挑战是需要长期思考探索的一个问题。在发展过程中肯定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问题,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在立足农村经济的基础上,农村商业银行一定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农村经济的全面小康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吴静.对江苏省三家农村商业银行运作情况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3,(10).

[2] 毛定荣.农村商业银行的困境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8,(8).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