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农商经济范文

农商经济全文(5篇)

农商经济

第1篇:农商经济范文

从2014年到2018年,每一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都会出现国家支持农村电商发展的指导,现在农村电商的发展已经与乡村振兴、扶贫工程紧密联系起来。对应的商务部、农业部等相关部门均过相关的政策文件,其文件的核心内容都是强调通过发展农村电商来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和升级发展(见表1)。

2河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截止到2019年2月,河南省共有95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已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覆盖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根据阿里研究院公布的2019年淘宝村淘宝镇名单。截至6月底,从2009年的第一批三个淘宝村的发现到2019年的十年内,全国淘宝村的发展无论是数量还是分布广度上都有了质的改变。截止到2019年6月,全国25个省共有4310个淘宝村,1118个淘宝镇,“淘宝村集群”达到95个。2018年,全国淘宝村和淘宝镇网店年销售额超过7000亿元,在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中占比接近50%,带动就业机会超过683万个。其中在河南共有75个淘宝村,44个淘宝镇,分列全国第7和第9,覆盖河南省45个县,2800个行政村,仅在郑州就有13个淘宝镇,全国城市排行第20位。京东在河南省开通上线地方馆和扶贫馆30家。苏宁开设的“电商扶贫实训店”共在10个贫困县展开,开设100多家乡级易购直营店,入驻各类农特产品4000多种。

3农村电商发展模式与经济效应

3.1农村电商发展模式多样化。随着城市电商市场的日趋饱和,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农村市场。这些企业的类型出现多样化的现象,既有地方企业、全国性大企业,也有平台公司或者服务商企业。常见的农村电商平台企业主要有:(1)B2C类:将农产品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如京东、苏宁易购等。(2)C2C类:用户与用户之间的直接沟通,如农村淘宝。(3)社交平台、服务类(C2B、S2B2C):主要依赖手机APP移动端网络,如拼多多、云集等。(4)供应链服务类(B2B2C、B2M):中农网等。2018年在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平台中,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和淘宝市场份额占比最大,分别为45.71%和28.35%,二者市场份额总和约约75%。其后依次为京东(23.77%)、拼多多(1.72%)和苏宁(0.45%)[1]。3.2农村电商经济效应显现。自2014年提出电商扶贫这一工作以来,农村电商已经与扶贫工作结合并被证明是可行之路径。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已达到1016个,其中部级贫困县737个,覆盖全国贫困县总数的88.6%。2018年全年,前四批756个示范县实现网络零售额6192.4亿元,同比增长43%[2]。2018年,部级贫困县在阿里平台网络销售额超630亿元,而其中超过100个贫困县网络销售额达到或超过1亿元。据《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2018)》显示,全国淘宝村数量达3202个,广泛分布在24个省(市区)330余个县(区、县级市),淘宝村网店年销售额超过2200亿元,带动就业机会数量超过180万个。2019年上半年,全国贫困县网络零售额达659.8亿元,同比增长18%[3]。

4河南省农村电商新机遇

4.1发展跨境电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农产品进口需求较大,提供了巨大的国际市场,预示着电子商务将会继续加快覆盖范围。在各大平台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商品持续受到中国消费者欢迎,通过天猫国际购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品的总销售额保持持续快速增长,2018年同比增长达到120%。通过速卖通平台上,沿线国家消费者创造了57%的订单量和49%的交易额。中国目前与沿线108个国家和地区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4.2推动农货的上行多样化发展。近年来农产品的网络零售实现了飞跃的发展,从2012年的198.6亿元到2017年的2436.6亿元,增长了12倍。其中表现最为抢眼的是生鲜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较2012年增长50倍。以拼多多为代表的农货上行创新模式,正在推动农村电商的加速发展。数据显示,2018年该平台农产品及农副产品订单总额达653亿元,较上年增长了233%。其中为贫困县的商户数量超过14万家(经营类目以农产品和农副产品为主),年订单总额达162亿元。根据预测该平台2019年农产品上行规模将超过1200亿元。实现农产品上行的发展模式有很多,包括基于消费者定制的C2B和C2F模式、基于电商从业者直接通过线上平台销售给消费者的B2C模式,以及基于体验式消费的O2O模式等等。无论哪种形式的农货上行模式,都能够实现农户与大市场的低成本对接,从而实现生产者的利润增加、消费者的需求得到提升,为原有的价值链增加了附加价值。社交电商、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新的电商模式都已蓬勃发展起来,作为农村电商的从业者要积极参与各类项目的分工当中,争当农货上行发展的直接推动者。4.3产品品牌化、规范化。实施规划化、品牌化的竞争策略,是电商企业转型升级、摆脱低端竞争的有效途径。电商从业者应从产品生产、品牌原创设计入口,形成固定的目标群体和品牌形象,加强产品和企业的竞争力。组织产品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保证产品安全,积极投入到“三品一标”的认证工作。提高产品售前、售中、售后的全面服务工作,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5总结

电商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个相关主体的共同参与,才能实现线上与线下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进而形成协同创新。需要政府首先做好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打造良好的电商环境和产业环境。地方政府应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的指导出台有利于发展农村电商的文件,尤其是贷款方面的政策。只有基础设施、教育、金融支持的全面指导才能留住资金和人才。

参考文献:

[1]2019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

[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3]《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2018)》.

[4]汪向东,张才明.互联网时代我国农村减贫扶贫新思路——“沙集模式”的启示[J].信息化建设,2011,(02):6-9.

[5]陈旭堂,余国新.农村电商助推乡村共同体的形塑与重构——基于浙江省遂昌县的实证分析[J].探索,2019,(05):132-140.

[6]崔丽丽,王骊静,王井泉.社会创新因素促进“淘宝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实证分析——以浙江丽水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4,(12):50-60.

[7]刘静娴,沈文星.共建共治视角下农村电商发展模式研究[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19):100-103.

第2篇:农商经济范文

关键词:农村电商;农村经济;乡村振兴;城乡差距;发展模式

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现状分析

(一)农村电商发展特点

第一,我国农村电商起源较早,发展迅速,成效显著,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演化历经涉农电子商务阶段、农产品电子商务阶段和农村电子商务阶段三个阶段(刘静娴、沈文星,2019)。在早期农村电子信息化阶段,以1994年开始的“金农工程”“村村通电话工程”为标志,实施政府主导投资为主要发展方式,重点进行包括信息化和交通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农村电商奠定基础。随后的电商初步阶段,主要集中在城镇地区,农村电商开始逐渐发展起来,但此时尚未形成全面发展的局面。第二,我国农村电商进入全面发展期。2005年我国第一家农产品网络零售商“易果生鲜”上线,我国农村电商进入全面发展期。但同时,从2009年起大量资本、企业进入农产品电商行业,制造了行业泡沫,我国农村电商发展陷入低迷期,而这一状态基本持续到2013年。至2017年,全国农村电商零售额达到1.24万亿,占全国比例为17.35%,农村电商再次进入全面发展时期,电商发展规模逐渐扩大,见表1。同时,农村电商产品交易类型逐步多样化,如表2所示,居民消费已经不局限于基本的生活所需,逐步向休闲娱乐转型,农产品消费层次提升。第三,农村电商发展模式逐渐成型。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以及大量淘宝村、淘宝镇的出现,农村电商又逐渐恢复生机,尽管在2015年出现了超过80%的农村电商平台亏损的情况,但在整体上仍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2009年全国淘宝村3个,至2018年全国符合条件的淘宝村3202个,到2019年的上半年全国淘宝村数量达到4310个,淘宝镇达到1118个,其中活跃网店数244万个(见表3)。以淘宝村、淘宝镇为代表的新型电商发展模式正在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活力和机会,成为新一轮创新、创业的重要支撑点,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农村电商发展模式

1.农村电商A2A:泉州兰田模式。农村电商A2A是较早的一种电商模式,是商与商之间的贸易合作关系,商品交易的全部过程依托于商的服务,参与主体一般包括平台企业、信息员、销售商和采购商四方,如泉州的蓝田模式。兰田模式中,由兰田集团公司作为平台负责电子商务平台的构建和运营,是整个供应链环节中最为核心的角色,决定了供应链运作的效率。信息员即人负责交易信息的,居间撮合交易,由农产品商人或者农资商人充当,人连接上游销售商和下游采购商,提供居间服务(见图1)。销售商一般由农村小型企业充当,与农户、合作社等农业生产主体对接,负责统购农产品。采购商如下游的超市、批发市场等,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或再下一级的终端销售。

2.农村电商A2C:福建安溪模式。农村电商A2C是人对接消费者的一种基本模式,缩减了交易环节,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交易效率(见图2)。市场中,存在大量涉农产品网络经销商,这些经销商在电商平台开设网店,从农户或农业合作社手中收购农副产品,成为A2C模式中的人。以福建省安溪县诸多茶叶经销商为例,当地优质铁观音茶经由人销往全国,既增加了当地茶农收入,也为福建茶叶品牌化经营提供了市场(见表4)。这种模式相对于A2A而言,减少了下游信息员的贸易环节,提升了整个贸易链条的效率。

3.农村电商C2C:江苏雎宁模式。农村电商C2C模式是个人卖家与个人买家之间直接通过平台进行交易的模式,适合零散化的农村创业者,但不利于形成规模化经营(见图3)。C2C模式比较典型的代表是江苏省雎宁县沙集镇,当地农民自发式开设网店,在网上销售板式拼装家具,在扩大家具销售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叶秀敏,2011)。C2C模式更加符合现代市场发展需求,随着越来越多的创业活动的增加,零散型、专业型电商企业大量兴起,成为当前我国电商发展的重要模式,对促进农村电商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我国农村地区拥有无穷的活力和创造力,农村电商极大触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上述三种模式属于当前农村电商发展比较典型的模式,随着电商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更多更具效率的新型模式不断涌现。基本特点就是,依托于农村当地产业特色,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并借助电商平台开拓市场,实现规模化经营,如浙江遂昌农产品加工、河北清河羊绒制品等。同时,个体户、小作坊大量兴起,民间创业活动增加,成为农民闲暇时期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的一个重要渠道。

农村电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

城乡差距视角。农产品电商发展具有显著的区域就业效应和创业效应,能够有效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网店、“淘宝村”经营点等能够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具有良好的创业集群效应,尤其是将低收入群体纳入进来的“包容性创业”对于改善其收入状况有明显效果(梁强,2016)。农村电商既能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收入,具有显著的扶贫效果,同时又能深刻改变农村社会面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进而成为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桥梁。同时农村电商的发展也为城镇地区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机会,成为推动城乡协同发展的重要推力。乡村振兴视角。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发展农村电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不仅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更能在短时期内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整体上,农村电商的发展在市场拓展、产业升级、资金融通等方面促进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郭娜、李华伟,2019)。一方面,发展农村电商使得农村地区能够依托电商渠道实现脱贫致富,并建立长效稳定的经济增长机制。另一方面,农村电商的大力发展在促进了农民增收,实现了产融结合,进而促进精准扶贫和农村经济发展(Cui M等,2017),同时也极大改变了农村面貌,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供给侧改革视角。农村电商发展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作用显著。农村电商的发展实现了供需的直接匹配,改变了传统农业流通模式流通环节长、成本高、效率低、服务差的不良状况,大幅度提升了流通环节的供给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生产环节供给质量的升级(陈祖武、杨江帆,2017)。农村电商的发展,使得传统流通模式中存在的供需矛盾得以有效化解,有效化解了产供销的矛盾,也从供给端加强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升了农村经济发展质量。

农村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

区域发展差距问题。电商是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电商发展依托于良好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基础,并汇集大量人才、资金和政策,这就导致了区域发展差异性的存在,电商经济发展的短期收益可能集中在发达地区(Terziaa N,2011)。例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拥有明显的资金、技术、市场优势,发展农村电商基础良好,而中西部地区则因资源的相对不足而发展缓慢。不同地区对电商经济利用程度的差异会导致地区贫富差距的恶化,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城乡之间电商平台建设和发展较不均衡,这种不均衡在产业集中的驱动下导致经济收益逐步向少部分人集中,可能会进一步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化。因此,电商经济发展的分配效应可能存在一定的地区异质性。就业结构调整问题。当前,我国农村不同地区电商发展经济基础各不相同,人才、资源、政策、市场等因素的差异性决定了发展规模和发展迅速有所不同。由此,资源差异最终可能会形成发展差距,且具有逐步拉大的可能,造成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资源差异性必然导致就业结构发生改变,农村地区不具备知识技能的年轻人则会失去就业机会,农村电商市场可能会成为产业巨头争夺的最后“战场”,加速人才结构调整。

这种新旧交替的结构调整,以农村地区现有的发展水平而言是完全匹配不了的。福利相对损失问题。农村电商有效解决了农产品“进城难”的问题,也解决了工业品“下乡难”的问题,但也存在压缩农村福利的负面影响。研究表明,在我国农村电商发展背景下,主要电商平台的用户竞争还会较大程度地压低生产者剩余、增加消费者剩余,进而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张磊、韩雷,2017)。居民消费者福利水平的提升则意味着供给者福利水平的下降,但又不能通过压低消费者福利水平的方式来提高供给者的福利水平,这种终端矛盾一直存在,这也是学术界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如何持续优化电商贸易流通渠道,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成本,成为推动农村电商高效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策建议

第一,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扶持落后地区电商发展。农村电商发展不能“一窝蜂”,也不能“一刀切”,不能不考虑地方实际情况盲目开展,要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农村产业优势、区位优势构造特色电商业务发展模式。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激励政策、人才引进政策、招商引资政策和金融扶持政策,有效引导社会资源进入农村电商领域,避免因资源分配失衡而造成发展差距扩大化。第二,推进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农村电商人才。随着城乡发展差距的日益扩大化,农村接受过知识教育的年轻人和具备外出打工能力的农民大量外出,造成农村地区人才的严重短缺。为有效解决人才不足的问题,可进一步推动农村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制定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教育方案,培养农村电商人才。第三,促进农村电商业务模式创新,提高产品流通效率。工业品“下乡”有一系列补贴政策支持,而农产品“进城”则缺乏必要政策扶持,尽管各类保护价、补贴价在大量实行,但范围较窄、效果有限。现行的流通模式环节众多,过程较长,成本过高,导致农户福利受损。为此,需推动农村电商模式创新,减少中间环节,提高物流效率,有效增加供需端最终福利水平。

参考文献:

1.岳欣.推进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15(11)

2.刘静娴,沈文星.农村电子商务演化历程及路径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9(19)

3.张磊,韩雷.电商经济发展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吗?[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38(5)

4.叶秀敏.三种模式惠“草根”——当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探析[J].信息化建设,2011(11)

5.梁强.政府支持对包容性创业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揭阳军埔电商创业集群的案例分析[J].南方经济,2016,34(1)

6.郭娜,李华伟.农村电商与乡村振兴互动发展的系统动力学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19,27(4)

第3篇:农商经济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电子商务;经济增长;时间序列分析

1引言

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互联网+农业”的经济模式成为社会发展的热点,重庆地处“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布局的联结点,其独特的区域环境以及地理环境产生了丰硕的本土农产品,在电子商务的发展潮流中,重庆市政府紧抓农业发展的大好时机,推出各项政策措施来扶持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推进重庆农业经济结构的供给侧改革,营造电商发展的浓厚氛围。尽管重庆市近年来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势头猛进,政府扶持力度亦不断加大,但目前重庆市农产品电商的发展状况却与预期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拟在分析重庆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研究重庆农产品电商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为重庆市农产品电商的发展提供建议。

2重庆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在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及“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背景下,重庆市政府为了促进农村脱贫致富,制定各项政策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重庆农产品电商的发展还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万村千乡”项目以及“三进”项目都没有发挥到理想的作用。在“互联网+”的热潮下,重庆市各个地区的农产品企业抓住商机,均跃跃欲试开展电商业务,但却大多遗憾收场或变为鸡肋;农民对农产品电商满怀期待却举步维艰无所适从。重庆市圣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江津地区较具规模的农业生态园区,根据公司总经理张文华反馈,生态园区在运营过程中主要面临:农产品季节性强,产品持续性较差;农产品标准化水平低,品牌化运营困难;农民买商品难,卖农产品难等方面的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除了农产品本身的特性外,主要的因素为农村人力资源的缺乏,找不到可用的人才帮助他们解决此类问题。同时,涪陵区大顺乡农村电商试点负责人冉瑞勇也反馈了农村电商试点运营中体现出的类似的问题,并表达了需要专业人才管理运营农村电商试点的想法。此外,荣昌“在村头”电商平台的负责人大学生村干部张雪也指出人才缺乏给他们平台的运营带来的极大的困难。通过与农产品电商从业人员、相关部门以及农民的交流,我们了解到出现重庆市农村电商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的主要原因集中在:农产品季节性因素强、标准化程度低、品牌化困难以及农民普及化困难等,而人力资源的缺乏是造成目前困境的主要因素之一。

3重庆市农产品电子商务与农业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研究

本文拟用回归分析对重庆市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在分析确定经济增长指标与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指标的基础上,首先对指标数据进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其次对两个时间序列进行协整检验,并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来验证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应的因果关系。

3.1指标的选取和数据的来源

(1)经济增长指标。考虑到数据的有效性和可获得性,选择重庆市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作为测度重庆市农业经济增长的经济指标。(2)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指标。用重庆市农产品线上交易总额作为衡量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指标。(3)数据处理。选用重庆市2007~2016年的统计数据中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与年农产品线上交易额。为了防止时间序列出现异方差现象,同时又保证指数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不被改变,需要对原数据进行自然对数变换,变换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用LGOV表示,年农产品线上交易额用LEC表示,并用Eviews6.0对数据完成数据的运算处理。众所周知,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助推剂,近几年电子商务在我国速发展,农业电子商务也在近几年初具规模,从整体发展趋势来看,重庆市农业经济在近五年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而农产品在线交易额从2013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两者整体发展趋势较为相似。

3.2平稳性检验

对时间序列的运算,可能会存在“为回归”的情况,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需要在拟合回归方程前对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用ADF检验对LGOV和LEC两个变量做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所示(D表示一阶差分)。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LGOV和LEC均存在单位根,为非平稳时间序列。但进行一阶差分运算后,两个时间序列均不存在单位根,为平稳时间序列。这说明,重庆市农业经济发展指标以及农产品电商发展指标这两个时间序列都是一阶非平稳序列。

3.3协整检验

由于重庆市农业经济发展指标以及农产品电商发展指标的时间序列都是一阶非平稳时间序列,因此需要进一步进行检验。尽管一些序列自身是非平稳的,但并不能排除他们的线性组合成为平稳序列的可能性,而协整检验能够检测出两个非平稳序列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关系。本文采用EngleGranger方法对两个时间序列进行协整检验。用最小二乘法对LGOV和LEC进行回归方程拟合,但拟合检验表明两者有伪回归的嫌疑。继而采用ADF方法对残差的平稳性进行进一步检验,检验结果表明,LGOV和LEC两个时间序列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这说明,从2007-2016这10年间,重庆市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之间并不存在稳定的比例关系。

3.4因果关系检验

协整检验结果表明重庆市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之间并不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但并不能因此否定两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的可能性,他们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的分析探索。从经济理论角度分析,电子商务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必定会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许多学者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但由于地区性的差异,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是重庆电子商务的发展变化导致了农业经济的增长,还是重庆农业经济的增长拉动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或是两者均源自某一方面的原因。本文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对重庆农业经济增长与区域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因果性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重庆市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原因之一,而重庆市农业经济的增长并不是拉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原因,即重庆市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增长,是重庆市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但促进效果并不十分明显。

4结论及建议

本文根据重庆市2007~2016年的统计数据,对重庆市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增长,是重庆市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但促进效果并不十分明显。为了能进一步发掘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潜力,更好地为农业经济发展服务,本文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1)政府要推动加强基础环境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农业信息网络平台;加强交通运输投入,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抓好农村电商试点,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推进电商人才培养,加强人才引导力度。(2)企业要找准经营运作模式。企业要认真分析农产品网售特点,找出农产品运作模式;努力建立农产品产业联合,建立农产品规模经济,加强农产品品牌意识,推进农品牌发展建设。(3)高校要加强优秀农村电商后备人才的培养。高校可以发挥专业资源优势,为有志于投身农业电子商务的从业人员提供电子商务相关的知识及技能培训,培训农村电商适用人才,为重庆农村电商发展注入生力军。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6.

第4篇:农商经济范文

1农商行会计与经营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各地的农商行都是由农村信用社转制而来,虽说都是独立法人机构,但是二者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由于历史原因,农商、城商、股份制三者的独立性是截然不同的。农商行的独立性最差,除了个别行外,一般都要受到省联社的制约。这点既有农商行自身的原因,也有监管的因素。自身原因是农商行起步晚,规模小,体制乱,并且还有过往不良拖累等客观原因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制约了农商行同其它商业银行一样有效开展相关业务工作。为了彻底扭转这一局面,农商行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充分重视信息化技术的引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农商行会计与经营能力的基础上,全面地强化了农商行作为商业性银行的业务经营能力,顺势而为地推出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同时,将之前简单的信贷经营业务,逐步地向跨境结算、金融理财等多个层面上去延伸,从而扎扎实实地为在营商环境变化之后,农村经济实体及个人的金融服务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2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对农商会计活动的促进作用

银行会计的基本职责同一般性商业机构的会计比起来有明显差别,在日常工作中不仅需要处理大量的资金往来业务,同时还需要对编制分录报表等情况采用日报、周报的形式进行详细的记录。如此繁重的工作量即便是分摊在会计主管、会计、前台柜员和后台柜员不同的岗位上,都是一项较为繁重的任务。而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这种相对被动的局面。大数据分析技术,旨在利用海量的数据信息分析及时地分析、研判出相关业务的基本工作方向,从而为实际工作提供较为精准地措施和方案。而会计工作海量的信息数据,显然能够为大数据分析技术提供更为精准、精细的数据分析基础,这样能够让其研判的信息更接近于实际情况。尤其是对于农商行这种在业务往来中资金量小、会计业务项目较为复杂的金融服务项目而言,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引入,真正地减轻了农商行相关会计岗位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如此一来,也为人力资源环境的优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对农商行经营活动的扩展作用

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再加上“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城镇化改造速度地不断提升,农商行的业务经营范围也正在逐步地扩大,如果仍然沿用农信社阶段的信贷业务经营,显然无法有效满足农商行经营的实际需要。而如果要让农商行同其它商业银行一样进一步拓展经营活动,其软硬件设施势必就需要进行升级,其中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的引入在其中功不可没。一方面,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为业务员提供精准的经营活动信息。所有与农商行有金融往来的客户信息都纳入到大数据分析系统进行分析之后,这些资金的用途是属于沉淀资金、流动资金还是短期性周转资金,系统都有周期性的一个数据分析结果。业务员参照这个数据分析的结果,同客户之间进行接洽更符合实现客户利益最大化的经营项目,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客户的收益保障,而且还能够为农商行带来更多的资金,同时也稳定了区域性范围内的金融秩序,特别是在涉农金融业务上,能够从实现“双赢”的效果向实现“多赢”的效果延伸,确实是一个绝佳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为信贷员提供精确的信贷风险预警。所有涉农金融服务中,信贷业务在农商行的实际经营项目中所占的比重是较大的,而且因为所涉及的资金往往较为分散,其中呆账甚至坏账出现的比例也相对较高。如果按照传统的模式,很难在事前进行风险预警,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介入,能够在信贷业务相关审批活动启动之前,就对客户的所有金融经营以及往来进行测评,然后再结合其信贷项目在市场环境中的优化效果,为信贷员提供一个比较精准的信贷评估分析。尤为需要强调的是,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将所有信贷经营活动进行周期性对比之后,能够把可能存在信贷风险的客户纳入到风险预警管控中。除了会进一步提示信贷员对相关客户的信息进行有效跟进之外,还会综合客户的实际情况分析,自动生成农商行、信贷客户都比较容易接受的信贷优化解决方案。这样既避免了传统信贷活动中“一刀切”行为对于农商行利益的损失,同时也能够最大程度地确保信贷客户的相关权益,将有可能产生的不可预见性损失完全转化为可避免且可预见性损失。尤其是针对那些亟需资金进行二次投入的用户,大数据分析系统还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更为理想化地解决方案,能够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引入,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农商行与客户之间的“生态环境”营造,农商行凭借刚刚转制完成之后发展空间较大的优势,进一步强化和突出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特别是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AI技术的引入,就能够进一步地提升农商行在涉农金融服务中的地位,全面地提高农商行在新兴金融服务中的作用,从而逐步地提升其与其它商业银行在金融服务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孔亚.共享金融下山东省农商行业务发展分析———基于波特五力模型[J].河北企业,2019(02):112-113.

第5篇:农商经济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村经济物流城乡一体化

一、问题的提出

电子商务是基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现代流通方式,改变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郭承龙,2015)。农村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已经渗透到农村产业链全过程中,改变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大意义(王红梅,2016);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农村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发挥着重要作用(王杮栋,2017);具体而言,农村电子商务是扩大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举措(姚庆荣,2016)。农业农村部数据称: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1.25万亿元人民币,农村网店带动就业人数超过2800万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迎来新的历史时期。但与此同时,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信息技术、人才、资金、物流等多个方面都有一定欠缺,制约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得到有效解决。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多数研究者看到了其积极意义,较少研究者认识到其存在的问题。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背后的深层次内涵,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现实价值。

二、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农村电子商务是指发生在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活动,农村电商在农产品领域、日用消费品、服装、电器、农资购销等多方面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构成影响。农村电子商务是通过网络手段进行农村商务活动的一种经济贸易方式,实现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直接沟通,实现农产品跨越国界、省界的大范围、及时的商务联系(刘可,2008)。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农村电子商务成为近年来电子商务发展的新兴产业,改变了农产品的传统生产和销售方式(吴杭媛、周昭雄,2015)。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短,但成果显著,1998-2005年棉花、粮食两个品种先后在网上进行交易,开启了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的先河;2005-2012年生鲜农产品开始在网上进行交易;2012-2013年是生鲜农产品网上交易的热点时期;而在2013-2014年,B2C、C2C、C2B、O2O等各类交易模式竞相推出,成为农村电商发展的成熟期。从交易总量分析,2013年开始农村网络零售额占全网交易量的比重不断提升,2014年为6%,且当年农村电商网络零售额为1800亿元。随后年份中,2015年达到3530亿元,2016年更是达到8945亿元,而2017年则是突破万亿元大关,零售额达到12448.8亿元,占全网交易量的比重达到17.4%,农村电商的飞速发展为带动农村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具体而言,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的现状如下:第一,农村电商多样化特点突出,形成完整产业链图谱。农村电商所涵盖范围广、产业链条长是其重要特征,农村电商的发展依赖于其自身所形成的、庞大的产业链做支撑,随着农村电商的不断发展,业已形成的产业链生态将会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更加便利的基础和条件。目前,我国农村电商形成了包括综合平台电商、农资电商、农产品电商、网络品牌商、信息服务电商以及支撑链在内的产业链图谱,构成了全新的农村电商生态。第二,农村地区物流基础设施有大幅度提升,但质量有待提高。农村交通运输条件受限于经济、地理、人才、资金等因素的束缚,运输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较为明显。虽然国家多年来一直重视乡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但在建设效率和质量上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经济发展需求。与此同时,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堪忧,所用建材偷工减料现象突出,严重影响农村公路的建设质量。而且,全国约有50%以上的农村公路处于突击性、季节性养护甚至失养状态,且存在公路毁损但修护不及时的情形,公路养护周期长,导致各项运输效率下降。此外,农村地区专业运输工具缺乏,包括冷藏、保鲜等在内的运输工具和运输技术缺乏,使得农产品对外运输的损失增加。交通运输条件改观的滞后影响农村电子商务的正常发展和扩大化发展,限制农村电子商务规模的扩张,不利于农村市场的开发。第三,进入农村电商市场的主体外来多、内部少。当前,进入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的主体多以外来为主,而农村地区本土电商平台较少,甚至主要以京东、淘宝、苏宁等大型电商企业为主导。这种发展模式的好处在于,由于农村自身不具备发展电子商务的能力和基础,因此需要外来力量加以引导,外部进入主体能够形成推动力量,带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进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但是不足之处在于,随着竞争的加剧,很容易形成几家寡头垄断的情形,虽然前期通过多种措施对农产品的价格进行补偿性保护,促进“农产品进城、网货下乡”,能够维护农民利益,但一旦形成垄断机制,可能存在逐步侵蚀农民利益的情形,对此需要引起格外关注。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而言,本土企业的崛起更有利于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对农村市场更为了解,加强城乡经济交流的效率更高。第四,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增多。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受到国家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以支持农村电商发展。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改造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经纪人、农产品拍卖、网上交易等方式;2015年国务院《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提出发展电子商务物流工程,推进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支持农村电商发展政策的出台,对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意义重大,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具有全局性、整体性、综合性与复杂性等特点,鉴于农村市场的特殊性,政府应当继续发挥宏观规划与指导作用,通过宏观规划,组织协调、制定有利于农村电商发展的优惠政策,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三、电商下乡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作用

农村电商对农村经济发展作用可围绕资源配置、技术、资金、人才等几个角度进行阐述,以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进行分析。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是对农村市场的调整、优化与转变,即对产业格局形成调整,并进行必要的优化升级,同时对农民的经营理念进行转变,而这些是发展农村经济十分重要的前提和基础。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在过去发展过程中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农业支持工业,乡村支持城镇经济发展导致农村地区一直处在发展的边缘地带,“三农”问题凸显且一直未有较大改观。如何寻找突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切入点显得十分关键,由于电子商务具备突破时空限制的能力,对优化农村经济发展结构影响明显,因此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国家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其实首要问题是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城乡之间根本的差距是经济发展的差距,以电子商务为突破口是缩小差距的关键。一方面,电子商务下乡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要素投入结构进行了重新配置,优化要素投入结构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在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当中,投资主导下的经济发展带有较为明显的主观意识,资源配置存在严重的不均衡现象,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乃至农村生产的粮食都大量向城镇地区倾斜,直接导致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相对于快速崛起的城市经济,农村经济实际上是没有实质性发展的,巨大的收入差距也在进一步扩大这种不利影响。电商业务的发展最核心的突破点在于能够重新分配经济增长要素,促使资金、人才和技术开始大量向农村地区涌入,以充分开发农村市场。形成这种分配作用的机制就在于电商借助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可以高效率地为要素寻找价值区间,并进行快速交易,同时辅之以信息、技术等互相交流而增强这种要素重新配置的积极影响,从而促进城乡不同市场的融合与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创造了基础,城乡一体化又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农村电子商务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农产品的对外流通和消费品的网络下乡,二者的协同发展是农村电子商务的完整内容。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快速发展促进城镇消费品向农村地区流通,以满足农村地区的消费转型升级的需求,同时扩大我国商贸流通企业的市场范围。农产品借助电子商务业务实现从农村生产地向城镇消费市场流通,将劳动投入转换为价值产出,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对外流通与产品下乡是城乡一体化的具体体现,也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和谐发展的根本特点和本质内容,而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则带来的是一种循环递进的反作用力,能够持续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进而从实质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剖析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当前农村市场总量不断增加,农民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对来自城镇地区的商品产生大量消费需求,同时广大居民对农村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呈现几何增长的趋势,这主要得益于居民对健康消费的重视度不断增强。在此背景下,发展农村电商显得十分必要,且更为紧迫。但是在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既构成了对农村市场开发的束缚,也对农产品的对外输出构成负面影响。从微观角度看,相对于城镇居民而言,农民的消费能力弱,想要充分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在短时期内是不可实现的。一方面是基于我国居民消费观念,节约、储蓄是我国居民重要的思维习惯,对增加消费甚至是过度消费存在排斥心理,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更是如此。虽然包括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在内的大件消费逐渐增多,但也仅限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关于提升生活品质的消费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也是最为核心的原因,即农民收入低、收入渠道狭窄是阻碍农民消费的关键,农民可支配收入远远不及城镇居民,而承担医疗、红白喜事、养老、教育等主要支出后,已经不具备继续消费的能力。综上,农村电商发展因农民消费能力的弱小而受到限制。关于农村经济对外交流方面,农村电商的发展对促进优质农产品对外输出具有重要意义,电商平台为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提供了渠道和机会,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进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但是,农村电商所需的人才短缺、现有的物流体系不足以支撑农村电商、农产品品牌化程度低、农产品标准化落后等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农村电商的发展(朱品文,2016);物流运输条件差限制了农产品流通的效率;信息化程度低,信息安全管理不到位,导致电子商务安全指数较低,使得农村电商发展水平层次低(杨坚争、周涛、李庆子,2011),这些问题都或多或少对农村电商的发展构成负面影响。从宏观角度看,受经济发展周期性因素的影响,宏观经济进入缓慢增长期,将影响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受到市场大环境的影响,以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为特点的“三期”叠加使得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进入缓慢增长期。以往投资主导的发展模式下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大量累积泡沫,导致居民消费能力下降明显,过多资金集中在房地产领域,使得居民不敢过多消费,消费的内生动力作用无法持续发挥,势必影响经济发展。这种不利影响也逐步对农村消费能力提升构成阻碍,会降低农村地区消费需求,不利于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由此,我国农村电子商务既有突出的成绩,也存在十分明显的问题,既要客观认识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有利条件,同时也需要综合多种措施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提供积极环境。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是带动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并最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

五、政策与建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