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精选(九篇)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第1篇: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现状;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22

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应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同时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形成善于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语言、知识、思想方法去描述、理解、思考和解决各种现实问题的心理倾向性,使人人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一、目前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

学生受智力、学习方法和努力程度以及对教师教法的适应程度等种种客观及主观原因的制约,在数学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后进生。但是教师既不能因后进生而放慢教学进度,置中上程度的学生发展于不顾,又不能违背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忽视后进生。因此,如何做好后进生的预防和转化工作,使全体学生学好数学这门基础课就成了当前提高数学教育质量急需解决的课题。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教师必须了解他们的特征、成因,才能有的放矢地找出对策、措施。

现状的原因分析

1. 被动学习。许多学生进入初中后,依然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教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其表现有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教师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等。

2. 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经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不认真演算书写。但是,他们对难题很感兴趣,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往往在正规作业或考试中出现演算出错或中途“卡壳”的现象。这都是由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扎实,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薄弱和概括能力较差所造成的。尤其是后进生很少能够按顺序完整地叙述所要解决的问题的过程,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上,对解题方法的掌握表现为机械的模仿。

3. 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意志薄弱。初中大量优质生源流失,剩余的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数学基础比较差,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数学学科相对枯燥乏味,使学生对数学失去了兴趣。具体表现在:

(1)由于受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少初中生娇生惯养、贪图享受,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毅力和耐心,在学习数学时遇到困难就丧失信心,学习动力不足。

(2)听课情绪不高,回答问题不积极,平时很少有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课后几乎没有学生找教师解决疑难问题。上课精力不集中,有的随便讲话,有的干脆打瞌睡,甚至看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书籍。

(3)许多学生形成了厌学情绪,而数学教师只关心升学有望的学生,对其他学生放任自流。

二、完善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1. 激励学生学习,增强他们的自信

有效教师不应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应该担任传播人生信念的角色。有效教师是受学生喜欢的教师,而且因学生喜欢而信任。那么,教师能否成为这样的人,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三个品质:热情、期望、可信任感。有效教师是热情的教师、是对学生满怀期望的教师、是值得信任的教师。

(1)热情的教师。首先是对学生热心,教师通过与学生建立积极的、支持性的关系,并在这种安全的、轻松的、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环境中促进学生的学习。其次是对自己所教专业有求知兴趣和求知信仰。具有求知热情的教师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并在教学过程中将这种求知信仰传达给学生。

(2)对学生满怀期望,学生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值。学生会将教师的期望内化为对自己的期望,进而影响自我评价和努力的程度。教师只有把期望学生成功和帮助学生成功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师的期望在学生身上实现。

(3)可信任感,有效教师是学生感到值得信赖的教师。可信任感有助于创造轻松的、安全的心理环境,使学生相信教师能够帮助他们获得成功。

2. 写数学日记

数学日记也是生活日记,是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在教学新课时,教师常常会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生写数学日记首先应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体验生活,激发其用“数学眼光”看社会的兴趣。

3. 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创新性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现。因此,教师若能对数学教材巧安排,对问题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非常有益的。在教学中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师要设法让学生看到数学的思维过程,数学教学不是直接的灌输,也不是强化应试的训练,而是以知识的形成过程为核心,是展示思维的过程,是变“直接传授”为“学生参与探究”的过程,是充分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一般规律。在解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广泛联想,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灵活的解题思路。在解题后,教师应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反思、引申和举一反三,鼓励学生进行积极求异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4. 使用多媒体教学

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初中每个数学教师都在积极探讨的问题,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快乐,是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追求的目标。然而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天生就有的,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因此,教师可借助多媒体的动态感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第2篇: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75

一、数学课程特点的反思

1. 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主要突出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平等地获得受教育的权利。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目标。

2. 注重联系生活,关注学生发展

教师应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主动对数学产生兴趣,并自觉地学习。

3. 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

教师应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化和持续发展。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是单纯的记忆和模仿,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具有现实性、探究性、趣味性和综合性等特征,为广大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平台。

二、教师角色的反思

1. 教师在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1)教师应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的重要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资源环境。

(2)教师应变知识的传播者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引导者。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一种激励。

2. 教师在教学中要“活用”教材

(1)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

(2)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主空间。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教材中编入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象的内容。

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反思

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

1. 创设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课堂首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入课题。教师有技巧性的课堂首问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另外,教师创设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联想、概括的能力。

(2)课堂连问,引发头脑风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探求新知一般是课堂的重点和难点。教师根据具体内容把问题层层推进,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单独提问,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使一节课波澜起伏、跌宕有致,让学生自己寻求问题的正确解答。

(3)小结再问,整理知识方法和体会。教师可请学生思考两个问题:首先,本节课你学了什么知识和方法?其次,你认为自己学得如何?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自主小结和自主评价方法。

(4)课后思考,温故知新,巩固提高。恰当的作业不仅能起到理解、掌握和巩固课堂内容的作用,而且可以为下一节的课堂教学内容埋下铺垫,引发新一轮的数学问题。

2. 重视数学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真正让自己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得以应用,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学。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充实所学的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

3. 营造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的氛围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话题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教师可鼓励他们自主探索,通过观察、推理、查资料、交流等方式解答。

四、对代数、几何综合题的探究猜想及反思

数学课程涉及的领域是广泛的,这些领域是可供学生思考、探究和具体操作的题材,也隐含着现代数学的一些原始生长点,教师应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了解。因此,在备课时,教师不仅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设计和安排学生的数学活动上,而且要对教学内容中的数学实质、思想方法的研究与思考过程作充分的揭示,并考虑学生的思维接受程度,精心设计综合题中的每一个小问题,分清题目的坡度,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例如:在正方形性质的综合应用中,为了使每一位学生参与思考,参与合作学习,笔者编选了此题:

如图已知ABC中,AB=BC=1,∠ABC=90°,把一块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DEF的直角顶点D放在AC的中点上(直角三角板的短直角边为DE,长直角边为DF),将直角三角板DEF绕D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图1中,DE交AB于M,DF交BC于N。

证明DM=DN;

在这一旋转过程中,直角三角板DEF与ABC的重叠部分为四边形DMBN,请说明四边形DMBN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说明是如何变化的?若不发生变化,求出其面积。

继续旋转至如图2的位置,延长AB交DE于M,延长BC交DF于N,DM=DN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上接第75页)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继续旋转至如图3的位置,延长FD交BC于N,延长ED交AB于M,DM=DN是否仍然成立?请写出结论,不用证明。

第3篇: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分式运算”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感觉不差,做作业或测试时却错处百出,尤其在分式的混合运算更是出错多、空白多,究其根源,均属于运算能力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应特别关注这一深层根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找相应对策。

一、原因一:相互混淆 张冠李戴

对策一:重视基本功,克服典型错误。准确是运算的最基本要求,不少学生把粗心、马虎认为是自己出错的主要原因,其实,运算不准确,很大程度是由于对基本概念理解不深,对基本公式、法则不熟练造成的。就分式运算来说,我们常可以看到以下典型错误:

1. 对分式的基本性质不理解。

2. 对运算律缺乏认识。

3. 没有掌握有关运算的法则。

要克服以上错误,就必须重视学生相应知识的理解和训练,把这些知识作为学好分式运算的基本功,做到分散解决、重点突破、及时检查、个别辅导,切不可让问题淤积,教学中应有预见性,尽可能在每次新课前帮助中下层生查缺补漏,对可能出现的普遍性错误重点讲解,以便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

二、原因二:一日被蛇咬 十年怕井绳

对策二:过好心理关,提高学生的解题信心。分式运算(尤其是公式混合运算),常常字母多、算式长,不少中下层学生对分式运算信心不足,甚至有畏难心理,一解就错,渐渐就害怕了。面对这类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解除心理障碍,增强学生解题的自信心,是我们工作的着眼点。

1. 应有全局观念,要有意识地把分式运算中各种容易出现的问题,力争在分式混合运算学习之前得到解决;

2. 应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提供适合各层次学生的练习,让中差生有一定比例的可做题,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3. 应让学生明白,较复杂的分式运算只不过是几个简单运算的组合,并教会学生拆分的方法。如:解决好“先做哪里和怎么做”的问题;

4. 为照顾程度较差的学生,必要时可以进行分步递进训练,不仅容易明白原题应先做括号内的减法,而且还容易发现括号内的两个分式可以化简;在作业批改时,应对学生出错之处加上批注,帮助学生分析出错的原因并及时加于辅导,对优生从严要求,对差生多加帮助,对学生解题中正确的成分给予充分肯定,尽量不要用“不对即错”去评价学生的作业。通过以上方法让学生觉得分式运算要做到会而准并不难,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解题信心的目的。

三、原因三:一叶障目 草率出击

对策三:过好审题关,把握运算顺序。不少学生在分式运算中出错,是因为不重视审题,题没看完就动笔,或者受题中部分算式的特殊结构的影响而不遵循运算顺序,如化简,就常出现乱约分而不遵循运算顺序的典型错误,这类学生在有人提醒时,常常能顺利完成解题过程并获得正确答案,他们出错的根源是没有过好审题关。

分式运算的审题,我觉得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的思考和分析:第一,全题包含了哪些运算;第二,各运算之间的先后顺序如何?第三,算式中有无应先整理的式子(如分数小数系数、多项式排列混乱、需要先因式分解等);第四,是否有简便方法;第五,哪些地方容易忽视和出错。

四、原因四:墨守成规 错失良机

对策四:妙题求妙解,优化解题过程,激发学习兴趣。有些分式运算题有它的特殊性,按照常规的方法可能比较复杂甚至无法解决,有些同学,同样由于不重视审题、不善于发现题中的妙处,解题时墨守成规,把本来很容易得出答案的题做得很复杂,甚至无功而返。要解决这一问题,除加强审题训练以外,必须培养学生不仅要有做对每一道题的信心,还要有出精品的意识,在优化解题过程的训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学生在审题中发现问题的特殊性,简便地求出答案。

分析与反思

结合现代中学数学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教学过程体现了如下方面的新观念:

一、使数学问题成为数学教学创新的载体

1.在引入新概念或新问题时,把相关的旧概念及旧知识联系起来,确立信任学生的观念,大胆放手让学生把某种情境用数学方法加以表征;在接触新的知识点时,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多角度、全方位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指导学生自主地构建新概念以及如何去分析问题。在辨识概念和解决问题时,鼓励学生质疑。

2.在解题教学时,改变传统的解题训练多而杂的做法,加强目的性。注意渗透解题策略。

二、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发现者、和引导者

三、开放式教学

第4篇: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解题反思”;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是一门对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对于数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只是初中数学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更多的是学会知识运用,而“解题反思”就是实现数学知识运用与提升数学思维的一个好方法。“解题反思”就是在初中数学学习,特别是解题练习中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和解题诀窍的反思,对于出现的错误和思考不足给予弥补。

一、有利于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学生对学到的数学公式、定理、推论等可以背得滚瓜烂熟,但是一到做题或者是考试,往往就会错得一塌糊涂。其实这都是对数学知识的不理解,因此记忆就不深刻,做题就容易错。在学习中进行“解题反思”,把知识的生成过程、证明及推导过程以及应用范围和典型题型进行深入的思考,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做题的过程中可以得心应手。例如,完全平方公式即(a±b)2=a2±2ab+b2,及其变形应该熟记于心。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数学学习并不是搞题海战术,尽管初中数学学习中,在很多时候需要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但是题海战术会大量消耗学生的学习时间,而且很多题型特别是简单题型完全没有必要进行大量的练习。而“解题反思”就是在做题后对习题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反思的过程,不但可以节约学生的做题时间,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和思考过程中将知识系统化,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很有必要。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解题反思”就是学生思考的过程,是在调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将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对于提高其创造性思维有很好的作用。正如上面所说的,完全平方公式可以应用于代数,也可以是几何,学生会在思考中自我发现。

“解题反思”在初中数学教学和学习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教师应当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科学系统地学习和运用,以实现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第5篇: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一、教师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教师要加强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养成对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的习惯,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进而完善教师教学艺术

二、教学中要“活用”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具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把问题简明地阐述出来,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1)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

(2)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主空间。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像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以及课题学习。我们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去询问、调查、阅读,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另外,一方面,也要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培养他们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程序去学习,而且应设法让学生多体会和感悟,引导学生总结对他们自己适宜的学习方法,经过自己感悟出来的方法对学习者来说才是管用、最好用的。例如:在探索“足球”是多面体;并寻找它展开图时,我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去分析、猜测,再从实际操作中归纳、总结。让学生体验到实践的快乐,有自己学习的乐趣,而不是通过听老师空洞的、抽象的讲解而了解。

三、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学”的反思培养

会解决问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培养学生把解决问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解决题后进行反思的习惯,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有作积极的作用。培养学生对解决问题后的反思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反思所解问题的结构特征和解决过程。

数学思维品质以深刻性为基础,而思维的深刻性是在数学思维活动的不断反思中实现的,通过学生反思所解问题的结构特征和解决过程,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结合所解问题,提出问题,并将其指定为反思内容之一,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能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还能培养学生的不断探索的精神,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保护和培养

(2)培养学生反思所解问题的结论,并在反思过程中形成新的知识组块。

通过解题后对习题特征进行反思,用自己的语言或数学语言对习题进行重新概述,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提高解题能力。解完题后经常通过反思题目的特征,加深对题目本质的领悟,从而获得一系列的思维成果,积累属于个人的知识组块,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从而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3)培养学生反思作业的解题过程,在作业后设计一个反思栏。

解题以后要养成习惯,多作反思,让学生围绕着这个问题继续思考,将此问题作了进一步引伸,做到能进能退,举一反三。

四、教学中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的评价学生

重视教学评价是新课标的一大特点,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也是教师教学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效手段。只有通过对学生的评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人才。评价要全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激励是评价的最终目的,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始终要坚持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好数学,为了发展,要淡化考试的功能,淡化分数的概念。

(2)数学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做的努力,要看到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所取得的进步,全面公正地评价一个学生。

第6篇: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反思教学法 重要性 教学运用

新课程强调对数学教学的理解和技能训练。有效的数学教学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仔细选择阅读材料,应以适当的、真实的、有趣的、多种多样的、具有挑战性的材料为首选;设计具有创造性的、结构严谨的、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知识和经验的听力任务;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如认知策略、原认知策略、社交策略等。”数学技能训练还应与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将数学知识落实到数学教学实践中,从而提高数学技能的质量[1]。

一、反思教学法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反思教学法是一个与认知教育相对应的教育概念。反思教学法指的是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的教育力量,主要是通过语言的劝导、形象的感染和行为的影响,激起受教育者的感情共鸣,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重视反思教学法,就是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也是关注作为人的生命机制之一的情绪机制,如何与思维机制一起发挥作用,达到最佳状态。

从数学思维、教育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角度对初中的初中生数学问题进行研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揭示初中初中生数学现状和规律,从而为有效解决初中初中生学习问题提供理论依据。以初中生数学问题为课题进行研究,不仅丰富教育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研究内容,还拓展有关初中生反思教学法问题的研究,从而提高初中生的思想素质。初中生学习建设在整个初中生数学思维建设中,处于至关重要的环节,应当得到各初中在初中生数学思维训练时的重视,将发展学习建设提升到更高的领域,并不断结合校园和初中生本身的情感实际,创新和发展各种途径的建设思路[2]。

二、反思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塑造学生的内在品质,让培养的人才内外兼修。

数学作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应当被提到一个更高的层次,通过合理有效的活动形式开展数学教学。各初中纷纷开展培育学生诚实守信的活动,最普遍的是诚信考试倡议。

当然,通过观察可以发现,部分学校教学活动单一,只是学习考试倡议,略显单调了些,并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数学思维教育体系。在开展多种活动的学校,往往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和休息时间,造成部分学生的抵触和不配合,使得活动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在数学思维教育方面,还有很多需要创新和完善之处,要做好对学生的了解形成合理科学的活动模式。在方程和不等式的教学中,要以含有一个(多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为背景,引导学生经历“分析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组)或不等式(组),检验结果”的基本过程,体会方程(组)和不等式(组)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含有一个(多个)未知数问题的数学模型。

(二)数学教学既要坚持有效的传统形式又要与时俱进。

传统的数学教学多采用人们所能接受的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但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数学也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教师需要与初中生进行情感交流,把准初中生的思想脉搏,通过谈心、交流,沟通思想,有效地增强思想工作的效果。除此之外,初中数学现行教材内容老套、滞后,缺乏时代性。很多教材的内容并不能与时代相结合,不能解决当前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其次,一些学校并没有根据初中生自身特点、没有结合具体的对象和独特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数学,并且现有的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抽象不生动,特点不突出,显得教学空洞乏力[3]。

(三)数学教学要借助工作特点强化实际效果。

任何形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有经过社会的检验,才能评判区分出优劣,这是检验教学成果的根本途径,同时也是评判一种数学模式是否合理的方式方法。初中生培养,是中国社会发展转型时期的重要能量储备之一,应该是科学合理的发展,而不是单一的、不结合人的全面性的发展,也不是被动的、机械式的技能灌输式发展。课题学习活动的开展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在课上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完成,如一些数学探究活动;也可以采用课外活动、课内汇报交流的形式,如课外调查活动,可以让学生组成合作小组,课后完成,然后到课堂上进行汇报、总结。

参考文献:

[1]毛治平.对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反思[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01).

第7篇: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面对新课改的挑战,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需要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反思、提高。

一、教学前反思――将数学融入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及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学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教师的“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上课前,要认真地对教学思路的分析、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进行充分的反思。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使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教学过程中反思――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要想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情感”为教学开道。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要在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要在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教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主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因材施教,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三、教学后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现自己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成功和失败之处,探究高效教学的方法

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从“得”的方面,重点反思这堂课的特色是什么。例如,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学习方式是否真正得到转变;教师是否真正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发探究欲望;是否营造了一个师生平等对话、人人自主参与合作学习的氛围等等。从“失”方面,也要从上述的几个方面去审视,去查找问题,查找哪一个环节不合理,哪一个活动组织、指导不得力,合作不到位等等。作为教师,要善于向别人学习,然后来对照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行为,发现自己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成功和失败之处,探究高效教学的方法。

经过一次次的反思,它会使我们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通过不断地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第8篇: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1提高对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的认识

我认为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的过程也是反思的过程,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做到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反思从时间上来看,有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

1.1课前反思。教师必须在课前进行深入的反思,反思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是否充分,反思教学设计是否违背循序渐进的原则、是否脱离学生认识规律。要依据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和知识的逻辑过程设计教学,如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以及例题选择、练习设计,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作出分析与判断。

1.2课中反思。数学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技能,而且是学生发展智力、形成数学能力,也是理性精神和个性心理品质发展的主渠道。要反思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是否把时间用在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上;学生是否有充分的独立思考机会;是否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差异,有没有“奇思妙想”、创新火花;是否渗透和关注数学能力的培养等。

1.3课后反思。课后反思也是教学反思的重要一环,教师要及时地把课堂上新生成的问题、典型教学现象、把满意与否的环节和片段、把成功的感悟和失败的体会都及时地收集并记录下来,作初步的思考和简要的分析,为再教设计与研究做准备。也只有长期坚持、积累和实践反思,才能提高有效教学能力和水平,促进专业成长。

2提高教师对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的能力

教师的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己及其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一个教师的反思能力取决于这个教师的自身素养的高低。我们应从以下方面提高自身素养。

2.1加强理论学习,促进理论提升。当前,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数学教师的专业理论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不断增强学习能力,主动探究教学的奥秘,寻找教育的真谛是成为反思型教师的关键。试想,一个教师对教育教学改革如果没有深刻的理解、领会、悟性和内省,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传统教育存在的弊端,没有对新理论和方法发自内心深处的认同和迫切需要,怎能主动有效地进行教学教育改革,并经常以批判的态度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呢?如果对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内涵知之甚少,又怎能在教学中有效开展?因此,教师应广泛培养自己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学习的途径有多种多样,如:校本培训、专家讲座、网络学习等。

2.2参与教育科研,促进反思的超越。教育科研能力是根植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升华和超越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一种体现。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有助于提高自己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提高运用新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能力;有助于教师把已有的教学经验理论化、系统化,提升对教学的理性认识;有助于在教学中发现新问题、新现象,并主动去探讨,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因此,教师必须依托科研,加强教育理论的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逐渐成为反思型教师。

3掌握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的方法

有了教学反思的能力,还应该有科学的反思方法,才能取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初中数学教学反思应该注意以下一些方面。

3.1教学反思的步骤。第一步,发现问题。 反思产生于问题,问题来源与日常行为。成功、失败都是问题的来源,我们要做反思的有心人,善于捕捉教学活动中的一些典型事件或灵感,提出问题。第二步,分享与合作。发现问题后对照新课程理念及时反思,必要时借助别人的帮助,如集体备课、听课、评课,集体讨论都是很好的形式,也可请教行家,使自己少走弯路而解决问题。

第三步,教学行为的升华。通过反思、提升自己的观念后,教师应在“师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做得更好,教学行为更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3.2教学反思的几种操作形式。①写教学后记。教师在教完一节课或进行一个阶段教学后,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践应进行回顾,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上,作为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依据,即为教学后记。数学教学后记主要报括:记精彩之处、记遗憾之处、记学生的高见、记自己的教学机智和写再教设计等。写教学后记,贵在坚持,一有所得,及时记下,长期以往,必有收获。

②观摩与交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学观摩是常见的、也是很有效的提高教学水平的方法。单纯的自我反思,通常比较模糊,难以深入,反思活动不仅是个体行为,它还需要群体的支持。而在进行对话时,可以使人的思维清晰,来自交谈对象的反馈又会激起深入的思考。交流的方式很多,比如:共同设计教学活动、相互听课、做课后分析等等。交流的话题可以是:“我觉得这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是……,我觉得这堂课比较糟糕的地方是……;这个地方的处理不知道怎么样?如果是你会怎么处理?我本想在这里“放一放”学生,但怕收不回来,你觉得该怎么做?我最怕遇到这种“意外” 情况,但今天感觉处理得还可以,你觉得怎样?……” 常常提出许多棘手的问题,或新教材中存在的疑惑,大家随意漫谈,相互探讨,许多问题都在这类漫谈,探讨中得以解决。也可通过上分析课、研究课等形式,让教师相互观摩,以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

第9篇: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一、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伴随着时代不断变化与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质量也随之提高。初中阶段的教育是学生成长和成才不可缺少的紧要阶段。数学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思维能力基础的一门文化课程,在开展教学时要以实践与应用为主,不要只会传授理论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在新课改实行后,学校一定要改变以前那种只注重理论的传统教学模式,要带领学生自己培养积极自主的学习方式与态度,关注他们的兴趣与特点,制定出有利于学生全方面发展的数学教学体制。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大量弊端,我们应该开展新课改教育模式,应对初中教学进行反思,不断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数学的教学结构,促进数学教学课堂效果。

二、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1.恰当的情景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中的数学课堂不但是发现问题,而且是解决问题的地方。初中数学与学生各种生活的环境相联系,若能从学过的知识、学生个人的经验出发,创设出有用的教学情景则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大多数的教师都认为情景创设非常适合现在初中数学的教学,每堂课都可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方便。但是有的教师认为创设教学情景不一定对每一堂课都适合,过多的教学情景创设会使课堂教学过于的牵强。

例如,在学习“代数式的值”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景,问学生想不想知道自己将来能长多高?并从学生中选择男女两位个子较高的学生,采用相应的计算公式对其进行预测,男生以(x+y)÷2×1.08来计算,女生则是以(0.023x+y)÷2来算,其中x代表的是父亲身高,y是母亲的。由此引导,让学生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进行计算。教师再对这个结果给予一些引导,告诉全班学生,刚刚那位同学求出的数值就叫代数式的值,同学们用来代替父母身高的x和y来计算时的过程,就是求出代数式值的过程。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情景创设的教学方法较为实用。但在进行情景创设时,要确保创设的情景与教学的内容相符,不要过度,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投身于新课堂的学习中,才可以保证数学教学的有用性。

2.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应贴近生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把初中数学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但能让学生乐意接受,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感悟、体验到生活。

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需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作为一位初中数学老师,应该积极提倡这样的教学观点,将其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当中。部分老师认为,数学问题的生活化虽然让学生畅所欲言,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但在一定的程度上偏离了教学的目标。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将数学问题融入生活化的教学时要适度,不能脱离了教学的方向。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要让学生们关注生活当中的数学价值,而且要确切地把握数学化和生活化的关系,避免喧宾夺主局势的出现。

例如,在对圆和直线位置关系的研究时,教材中有这样一个探究活动,在纸上画出一个圆,直尺上下移动,在移动直尺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能不能描述出来这种变化?在进行这个活动的时候,学生可以与生活中相同的情况进行联系对比,结合对活动现象的观察,掌握圆和直线的位置关系。

3.转变教学观念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人为本的新课标理念提出,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观念,需要开展鼓励性的教学,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要以教师为引导者,学生为教学的中心,给学生较充分的鼓励,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对数学学习更有兴趣,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