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综合应急预案范文

综合应急预案精选(九篇)

综合应急预案

第1篇:综合应急预案范文

【关键词】快速性;合理性;有效性;灵活性;AHP;模糊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X507

1. 研制背景及意义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否科学,是否具有可行性,还需要对其进行评估。评估机制的完善,对我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框架体系的健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应急预案评估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静态的评估方法,另一种是动态的评估方法,我们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科学的方法全面评价应急预案的优劣,以便为真正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应急预案提供重要参考,不断提高静态评价预案的可信度对我们选择、评价以及改进预案有很大的帮助。本文构建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有效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种用于评价应急预案优劣的有效方法,并可以通过实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2. 预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所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即预先制定的应急行动方案,是针对各种突发事件类型而事先制定的一套能切实迅速、有效、有序解决问题的行动计划或方案。我们可以从应急预案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应该从预案处置的快速性、预案内容的合理性、应急资源有效性、预案消耗费用的合理性以及预案的灵活性等五个方面客观地加以综合评价.

2.1处置的快速性(U1).

处置突发事件要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控制并消除,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因而快速性也是评价应急疏散预案的重要指标。(其中U11=与外授的协调合作能力,U12=工作人员的效率,U13 =疏散流线的畅通性,U14 =疏散的快捷程度,U15=处理突发事件的快速性)

2.2内容的合理性(U2).

应急预案内容的合理性主要是指应急方案的合理性、应对步骤的合理性和应对过程中责任的明确性.应对过程责任的明确性是指各个机构的领导关系和人员职责明确,在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各个机构人员能够迅速进行反应,保证应对的顺利进行.(U21=突发事件设想的针对性,U22=相似处置流程的合并性,U23=救援方案的完备性,U24=各机构职责的明确性)

2.3应急资源有效性(U3).

它要求必须设置完备的应急资源,保证后勤资源的供应,并且设置的应急资源要符合应急对象的需求,避免资源不足或者资源浪费的现象,应急资源要符合统一调配的实际并有利于紧急救援;当地最好有应急资源的制造商并且要保证及时供应,同时还要考虑制造成本,节省政府应急成本,提高应急能力。(其中,U31=应急资源设备的完备性,U32 =应急资源制造的可能性, U33 =应急资源调配的合理性)

2.4费用的合理性(U4).

所谓合理费用是指在保证突发事件理想处置效果的前提下,实施该预案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大小.一个应急预案的实施不是完全不计成本的,其理想的实施效果应该是通过投入合理的费用来取得的.所以,评价预案的优劣还应当考虑该预案为处置突发事件所投入的费用的合理性.(其中,U41 =应急直接资源的损耗,U42 =应急直接费用的支出,U43=应急间接资源的损耗 ,U44 =应急间接费用的支出)

2.5灵活性(U5).

由于突发事件的发展往往难以预测,如果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只能处置某一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则当突发事件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将无法有效地对应急疏散预案进行评价。因此,所选的评价指标及其分级标准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其可以对不同突发事件类型、不同突发事件等级的方案进行比较。(其中U51=疏散流线的灵活性,U52=应急组织机构的灵活性,U53=疏散指示标示的多样性)

3. 预案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3.1 层次分析法原理

层次分析法[2]是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求, 将所包含的因素进行分类,一般按目标层、准则层和子准则层排列, 构成一个层次结构,对同层次内诸因素采用两两比较的方法确定出相对于上一层目标的权重, 这样层层分析下去, 直到最后一层,给出所有因素相对于总目标而言,按重要性程度的一个排序。其主要特征是,它合理地将定性与定量决策结合起来,按照思维、心理的规律把决策过程层次化、数量化。

3.2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模糊综合评价是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做出全面评价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多因素决策方法,其特点是评价结果不是绝对地肯定或否定, 而是以一个模糊集合来表示。本文采用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用于教学质量评价,步骤如下:

①建立指标集U = {U1 ,U2 ,U3 ,U4 ,U5 } ,U1 = {U11 ,U12 ,U13 ,U14 ,U15 } ,U2 = { U21 ,U22 ,U23 ,U24 } ,U3 = { U31 , U32 , U33} ,U4 ={U41 ,U42 ,U43 ,U44 } ,U5 = {U51 ,U52 ,U53 } 。

②建立评语集。按照评价因素的等级值相应地采用评语集合,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集,本研究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分为优、良、中、差4 个等级, 记为V = { v1 , v2 , v3 ,v4 } 。

③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集W = { w1 , w2 , …, wn } 根据标度理论,建立判断矩阵 ,并将矩阵按列归一化, ,按行求和 ,并归一化得 ,式中 为特征向量的近似值,即评价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得分,本文根据取上述5个指标的权重向量为w={w1,w2,…,w5} = (0.35,0.20,0.20,0,10,0.15).。

④进行一致性检验。如果一致性检验通过,则 即为所求得特征向量,即本层次各评价因素对上一层评价因素的相对权重。

⑤建立隶属度函数和模糊隶属度矩阵。对评价指标Ui分别给出评价等级v j ( j = 1 , 2 , …, m) 的隶属度组成隶属度向量Ri = ( ri1 , ri2 …, rim ) ,即评价因素Ui 以隶属度rij 属于评价等级v j ;再把各因素评价的隶属度向量组合得模糊隶属度矩阵R。

⑥模糊综合评价。把模糊评价矩阵R 与各因素的权重矩阵W 进行模糊运算并进行归一化, 得到模糊综合评价质量。

然后根据加权平均法确定评价等级, 这里假设教学质量评价实行4 分制,即评价优、良、中、差,分别记为4 、3 、2 、和1 ,于是得到向量V = (4 ,3 ,2 ,1) 。设综合评价结果为S ,则S = Q×V 。如果3 < S ≤4 ,则认为评价效果为优;如果2 < S ≤3 ,则认为评价效果为良;如果1 < S ≤2 ,则认为评价效果为中;如果0 < S ≤1 ,则认为评价效果为差。

4. 结论

突发事件因其暴发的突然性往往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危害,编制和选择完善而有效的应急预案对应付突发事件、尽可能的将由此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能更准确的描述各应急预案评价指标所包含的模糊信息,本文将预案处置的快速性、预案内容的合理性、应急资源有效性、预案消耗费用的合理性以及预案的灵活性等5个方面作为应急预案的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给出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评价的模型算法。关于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我们可以以成都某个地铁站为例,获得相关指标的量化信息,对预案进行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第2篇:综合应急预案范文

1.总则

1.1为了规范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7号)、《生产经营部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生产经营部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的通知》(安监总厅应急〔2009〕73号)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制度。

1.2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备案、培训、演练和修订等工作。

2.管理职责

2.1本制度由总经理组织编制,安全生产部负责归口管理。

2.2应急预案的总体策划由安全生产部负责。

2.3公司应急办公室设在安全生产部。

2.4公司成立应急预案的评审小组,组长由安全生产主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由主管安全生产、消防的公司领导担任。成员由参加应急预案编制的有关人员组成。

3.应急预案的编制

3.1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3.1.1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3.1.2结合公司、部门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

3.1.3结合公司、部门的危险性分析情况;

3.1.4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3.1.5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

3.1.6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公司、部门的应急工作要求;

3.1.7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3.1.8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3.2公司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生产经营部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以下简称导则),结合公司的危险源状况、危险性分析情况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3.3公司应急预案体系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3.3.1针对公司存在的各种风险、事故类型的,在总经理的领导下安全生产部负责编制公司的综合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包括公司的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事故预防及应急保障、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等主要内容。

3.3.2对于某一种类的安全生产风险,由安全生产副总经理和消防、后勤主管领导组织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

3.3.2.1公司专项预案包括:……。

3.3.2.2专项应急预案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措施、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保障等内容。

3.3.3对于危险性较大的重点岗位——关键岗位、重点部位(包括重大危险源),由所在部门领导组织制定现场处置方案。现场处置方案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处置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3.4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之间应当相互衔接,并与所涉及的其他部门的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3.5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应急物资储备清单等附件信息。附件信息应当经常更新,确保信息准确有效。

4.应急预案的评审

4.1评审方法

应急预案评审采取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两种方法。形式评审主要用于应急预案备案时的评审,要素评审用于应急预案评审工作。应急预案评审采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意见进行判定。对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项目,应给出具体修改意见或建议。

4.1.1形式评审。……

4.1.2要素评审。……应急预案要素分为关键要素和一般要素。

4.1.2.1关键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必须规范的内容。包括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组织机构及职责、信息报告与处置和应急响应程序与处置技术等要素。关键要素必须符合公司实际和有关规定要求。

4.1.2.2一般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可简写或省略的内容。包括应急预案中的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部门概况等要素。

4.2评审程序

4.2.1评审准备。成立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组,成员包括公司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及涉及部门负责人及技术人员。

4.2.2组织评审。评审工作由董事长(总经理)或安全生产副总经理主持,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组讨论并提出会议评审意见。现场处置方案的评审,采取演练的方式对应急预案进行论证。

4.2.3修订完善。应急预案编制组织者应认真组织分析研究评审意见,按照评审意见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4.2.4批准印发。应急预案经评审或论证,符合要求的,综合预案和专项预案由总经理签发,现场处置方案由安全生产副总经理签发。

5.应急预案的备案

5.1公司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并提交以下材料:

5.1.1应急预案备案申请表;

5.1.2应急预案评审或者论证意见;

5.1.3应急预案文本及电子文档。

5.2公司应当向接受备案的上级部门,领取备案登记证明。

6.应急预案的实施

6.1公司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普及生产安全事故预防、避险、自救和互救知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技能。

6.2各部门定期组织开展本部门的应急预案培训活动,使有关人员了解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和岗位应急处置方案。

6.3应急预案的要点和程序应张贴在应急地点和应急指挥场所,并设置明显的标志。

6.4公司在制定年度安全工作计划时,同时制订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6.5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急预案演练组织部门应当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

6.6应急预案每三年修订一次,预案修订情况应有记录并归档。

6.7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预案应当及时修订:

6.7.1公司因兼并、重组、转制等导致隶属关系、经营方式、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化的;

6.7.2公司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的;

6.7.3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险源的;

6.7.4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或者职责已经调整的;

6.7.5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发生变化的;

6.7.6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要求修订的;

6.7.7应急预案管理部门要求修订的。

6.8公司及时向有关部门或者部门报告应急预案的修订情况,并按照有关应急预案报备程序重新备案。

6.9公司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配备相应的应急物资及装备,各部门必须建立使用状况档案,定期检测和维护,使其处于良好状态。

6.10若发生事故,应当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有关力量进行救援,并按照规定将事故信息及应急预案启动情况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7.附则

第3篇:综合应急预案范文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开展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演练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政府和企业保障生产安全和处置突发生产安全事故能力、保障人员生命财产的有效手段,是检验应急预案有效性、应急机制科学性、应急体制合理性、应急队伍适应性的必要途径。各单位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安全发展理念,落实“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提供良好的安全环境;要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应急预案演练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合理制订全年应急预案演练计划,科学编制应急预案演练方案,认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通过扎实的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产安全。

二、突出重点,讲求实效

各单位要通过应急预案演练的开展,促进应急预案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使应急预案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增强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指挥和应急救援能力,使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

(一)预案演练的要求。按照“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强化协作、厉行节约”的要求,组织、督促和指导辖区内、所属行业和本单位开展好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本地区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演练计划,要明确预案演练的组织单位、承办单位、演练项目科目、具体负责人和初定日期和总数等相关内容。

(二)预案演练的组织。预案演练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由安全站牵头组织。

(三)预案演练的方式。可采取桌面演练、专项演练和全面演练。要开展一次综合或专项应急预案演练;企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多层次、不同内容的应急预案演练。

(四)预案演练的重点。突出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水运、防汛、火灾、建筑施工和公共安全等专项预案的综合演练。重点解决应急响应过程中的应急准备、协同配合、组织指挥和救援技术等方面的问题。

第4篇:综合应急预案范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规范公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和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员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编制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各类应急预案、应急处置预案,所涉及公司各部门、项目部、分(子)公司(以下简称:各单位)及分包商应急预案编制管理。

第二章 职责划分

第三条项目管理中心(安全环保部)是公司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指导、监督和检查公司应急预案的编制、实施工作。

第四条项目管理中心(安全环保部)负责职责范围内应急预案的编制、演练及实施工作,对应急预案进行动态管理。并备案、审查分包商应急预案。

第五条 各单位按照本规定要求建立本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及时更新和维护,确保有针对性、可操作性。

第三章 应急预案体系的分级与构成

第六条公司编制综合预案和自然灾害、公共突发事件等专项预案;各单位、分包商预案按照上下衔接的管理要求,编制各类生产突发事件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

第七条综合预案是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纲领性文件。综合预案对专项预案的构成、编制提出要求及指导,并阐明各专项预案之间的关联和衔接关系。综合预案主要内容及要求见附录A。

第八条专项预案是综合预案的支持性文件,主要针对某一类或某一特定的突发事件,对应急预警、响应以及救援行动等工作职责和程序做出的具体规定。应按照综合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专项预案主要内容及要求见附录B。

第九条现场处置预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重大危险源、关键施工设备、要害部位及场所,以及大型公众聚集活动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或次生事故,编制的处置、响应、救援等具体的工作方案。现场处置预案主要内容及要求见附录C。

第十条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现场处置预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

第四章 应急预案的编制

第十一条编制应急预案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一)全面分析本单位危险因素、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事故的危害程度;

(二)排查事故隐患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并在隐患治理的基础上,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

(三)确定事故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四)针对事故危险源和存在的问题,确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五)客观评价本单位的应急能力;

(六)充分借鉴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教训及应急工作经验。

第十二条编制应急预案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任务、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

(二)资料收集:收集应急预案编制所需的各种资料,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技术标准、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案例分析、本单位技术资料等。

(三)危险源与风险分析:在危险因素分析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确定本单位的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和后果,进行事故风险分析,并指出事故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形成分析报告,分析结果作为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

(四)应急能力评估:对本单位应急装备、应急队伍等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五)应急预案编制: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注重全体人员的参与和培训,使所有与事故有关人员均掌握危险源的危险性、应急处置方案和技能。应急预案应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与地方政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预案相衔接。

第十三条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进行评审。评审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审查。

第十四条评审后,按规定报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并经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分包商还应将应急预案报公司项目部备案。

第五章 预案编制的格式和要求

第十五条应急预案的编制格式和要求如下:

(一)封面

应急预案封面主要包括应急预案编号、应急预案版本号、项目部名称、应急预案名称、编制单位名称、颁布日期等内容。

(二)批准页

应急预案必须经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方可。

(三)目次

应急预案应设置目次,目次中所列的内容及次序如下:

1、批准页;

2、章的编号、标题;

3、带有标题的条的编号、标题(需要时列出);

4、附件,用序号表明其顺序。

(四)印刷与装订

应急预案采用A4版面印刷。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六条本规定由项目管理中心(安全环保部)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本规定自之日起施行。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综合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及要求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简述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作用等。

(二)编制依据:简述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行业管理规定、技术规范和标准等。

(三)适用范围: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区域范围,以及事故的类型、级别。

(四)应急预案体系:明确预案文本构成,并辅以预案体系构成图,表述预案之间的横向关联及上下衔接关系。

(五)应急工作原则:说明本单位应急工作的原则,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二、项目部的危险性分析

(一)项目部概况:主要包括单位地址、性质、从业人数、隶属关系、总承包项目规模、主要施工进度、设备设施等内容;施工过程中重大风险和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危险品、“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排放点等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重要设施、目标、场所和周边区域的公众、社区、重大危险源、重要设施、环境(气候、河流、地质)以及医疗、消防、公安、交通、环保、安全监管、通讯、新闻媒体等情况。必要时,可附平面图进行说明。

(二)危险源与风险分析:主要阐述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源及风险分析结果。按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四种突发事件类别,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对可能引发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的危险目标,应分析其关键设备设施、要害部位以及安全环保重大危险源等突发事件的类型及风险程度,作为事件分级的主要依据。针对各种类型突发事件的风险程度,对本项目的应急资源、处置能力以及员工的综合应急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估,并列出不足。在应急保障中针对这些不足项,采取适当的强化保障措施。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并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出来。一般由应急领导小组、应急指挥中心、办事机构和工作机构、应急工作主要部门、应急工作支持部门、信息组、专家组、现场应急指挥部等构成。

(二)指挥机构及职责: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各成员单位及其相应职责。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

四、预防与预警

(一)预防与应急准备:按照突发事件的四种类型,结合本项目的应急管理工作现状,分别描述防止事件发生采取的措施。从完善预案体系、健全规章制度、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素质、应急硬件设施建设、新技术开发、强化应急管理等方面进行准备。

(二)危险源监控:明确本单位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三)预警行动:明确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程序。

(四)信息报告与处置:按照有关规定,明确事故及未遂伤亡事故信息报告与处置办法。

1、信息报告与通知: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收和通报程序。

2、信息上报: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和时限。

3、信息传递:明确事故发生后向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和程序。

五、应急响应

(一)响应流程:根据所编制预案的类型和特点,明确应急响应的流程和步骤,并以流程图表示。

(二)响应分级: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

(三)应急响应启动:明确应急响应启动条件和启动方式。

(四)响应程序: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

(五)应急结束:明确应急终止的条件。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事故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现场应急结束。应急结束后,应明确:

1、事故情况上报事项;

2、需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

3、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

(六)恢复与重建

明确开展恢复重建工作的内容和程序。

(七)应急联动

明确应急联动程序。

六、信息

明确事故信息的部门,原则。事故信息应由事故现场指挥部及时准确向新闻媒体通报事故信息。

七、后期处置

主要包括污染物处理、事故后果影响消除、生产秩序恢复、善后赔偿、抢险过程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及应急预案的修订等内容。

八、保障措施

(一)应急保障计划

制定应急资源建设及储备目标,落实责任主体,明确应急专项经费来源,确定外部依托机构,针对应急能力评估中发现的不足制定措施。

(二)应急技术

阐述应急处置技术手段、技术机构等内容。

(三)通信与信息保障: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四)应急队伍保障:明确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的组织与保障方案。

(五)应急物资装备保障:明确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六)经费保障:明确应急专项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监督管理措施,保障应急状态时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

(七)其他保障:根据本单位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

九、培训与演练

(一)培训:明确对本单位人员开展的应急培训计划、方式和要求。如果预案涉及到社区和居民,要做好宣传教育和告知等工作。

(二)演练:明确应急演练的规模、方式、频次、范围、内容、组织、评估、总结等内容。

十、奖惩

明确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奖励和处罚的条件和内容。

十一、附则

(一)术语和定义:对应急预案涉及的一些术语进行定义。

(二)应急预案备案:明确本应急预案的报备部门。

(三)维护和更新:明确应急预案维护和更新的基本要求,定期进行评审,实现可持续改进。

(四)制定与解释:明确应急预案负责制定与解释的部门。

(五)应急预案实施:明确应急预案实施的具体时间。

十二、附件

明确预案支持性附件,可根据预案的特点和实际需要选择。一般应包括下述附件:

(一)应急组织机构、职责分配及工作流程图;

(二)应急联络及通讯方式(办公电话、传真、手机号码等)

(三)风险分析及评估报告;

(四)应急救援物资、设备、队伍清单;

(五)重大危险源、环境敏感点及应急设施分布图。

附录B(资料性附录)

专项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及要求

一、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在危险源评估的基础上,对其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可能发生的季节及其严重程度进行确定。

二、适用范围与事件分级

规定应急预案适用的对象、范围,明确突发事件类型和分级标准等。突发事件分级标准应与总体预案的分级标准统一。

三、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明确处置安全生产事故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并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二)指挥机构及职责:根据事故类型,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以及各分包单位或人员的具体职责。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主要负责人职责。

五、预防与预警

(一)危险源监控:明确本单位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二)预警行动:明确具体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程序。

六、信息报告程序

主要包括:

(一)确定报警系统及程序;

(二)确定现场报警方式,如电话、警报器等;

(三)确定24小时与相关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

(四)明确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

(五)明确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

七、应急处置

(一)响应分级: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

(二)响应程序: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

(三)处置措施:针对本单位事故类别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危险性,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如:高空坠落、触电、火灾、基坑坍塌、食物中毒等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八、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明确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质与装备数量、管理和维护、正确使用等。

(一)通讯与信息

明确相关单位和人员的应急联系方式,并提供备用方案。建立健全应急通讯系统与配套设施,确保应急状态下信息通畅。

(二)物资与装备

明确应急救援物资、装备的配备情况,包括种类、数量、功能、存放地点等。明确应急救援物资、装备的生产、供应和储备单位的情况。

(三)应急队伍

明确应急队伍的专业、规模、能力、分布、联系方式等情况。

(四)应急资金

明确应急资金的设立依据、额度标准和计划、审批等内容。

(五)应急技术

阐述应急救援技术方案、措施等内容。

九、附则

主要阐述名词与定义、预案的签署和解释、预案实施等内容。

十、附件

专项预案的附件应和综合预案附件对应,在内容上比综合预案的附件更加详细和具体。除综合预案要求的附件以外,一般还应包括下述附件:

(一)专项应急组织机构及应急工作流程图;

(二)应急值班联系及通讯方式;

(三)应急组织有关人员、专家联系电话及通讯方式;

(四)上级、外部救援单位相关部门联系电话;

(五)政府相关部门联系电话;

(六)风险分析及评估报告;

(七)现场平面布置图和(或)工艺流程图;

(八)消防设施配置图和气象、互救信息等相关资料;

(九)供水供电单位的联系方式;

(十)医疗资源平面布置图及联系电话;

(十一)周边区域道路交通、疏散路线、交通管制示意图;

(十二)周边区域的单位、住宅、重要基础设施分布图及有关联系方式;

(十三)应急响应工作流程图(含响应程序和应急职能分解表)。

附录C(资料性附录)

现场处置方案主要内容及要求

一、事故特征

(一)危险性分析

根据现场及作业环境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类型,对现场进行风险识别。重点分析关键装置、要害部位、重大危险源等突发事件可能性及后果的严重程度,对现场及可以依托的资源的应急处置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估。

(二)事件及事态描述

简述现场可能发生的事件,分析事态发展、判断事故的危害性。对已发生的事件,组织现场有关人员和专家进行研究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和判断,对事态、可能后果及潜在危害等进行描述。

二、应急组织与职责

(一)应急处置流程图

绘制应急处置流程图,并按照流程中的处置环节对组织机构及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能进行分配。

(二)应急处置工作职责

参照专项应急预案中组织机构职责及要求,明确现场应急领导小组及具体的人员组成,并按照现场应急工作分工,组成负责综合、抢险、通信、专家、善后、后勤、信息报送及对外信息等应急工作的若干工作小组,确定人员的岗位工作职责。

三、应急处置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事故应急处置程序。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及现场情况,明确事故报警、各项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的引导、防止事故扩大及同项目部应急预案的衔接的程序。

(二)现场应急处置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坍塌、水患、机动车辆伤害等,从操作措施、工艺流程、现场处置、事故控制,人员救护、消防、现场恢复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置措施。

(三)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相关应急救援单位联络方式和联系人员,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四、注意事项

主要包括:

(一)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二)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三)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四)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五)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第5篇:综合应急预案范文

关键词:应急指挥;三网融合;保证安全;降低损失

近年来,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公共安全、意外事故等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对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公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面对危害,如果应对不利,往往就会产生巨大的损失。因此,如何及时、高效地应对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类突发事件所带来的损害,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信息)研发的系列应急平台解决方案,以数字化预案为基础,具备综合协调、临测监控、信息报告、综合研判、调度指挥、应急培训演练等诸多符合应用管理业务需求的功能集,能够帮助应急指挥部门建立统一指挥、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截至目前,该系列应急平台已经在中央八部委以及江西、安徽、江苏等五个省市的重要项目中得到成功应用,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急应用平台、指挥调度平台、安全支撑平台和大量行业综合应急解决方案,为国家及时、高效应对突发事件做出了重要贡献。

全新指挥手段 改变传统应急指挥方式

众所周知,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时间就是生命,应急指挥工作往往就是与时间赛跑,以实现及时有效地援救,最大限度地保障公众生命及财产的安全。但是,传统应急指挥是以被动式的响应为主,通过人工报警等手段启动应急预案,总是难以在第一时间掌握事故情况,无法实施及时有效的救援。尤其一些紧急性更高的突发事件,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救援,往往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单一化、被动式的应急响应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应急指挥业务发展的需要,亟待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科学、规范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保障和预防控制体系。

结合应急指挥的现状及需求,部级信息领导厂商航天信息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和业务积累,以软硬相结合的公共安全技术为核心,以数字化、模型化、可视化、实践化预案技术为支撑,从应急平台体系顶层设计入手,紧密结合应急管理业务,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急应用平台、指挥调度平台、安全支撑平台和大量行业综合应急解决方案。应急指挥系统作为一种全新的可视通信交流方式,具备直观、快速、信息量大等优点,可以有效加快突发事件的信息传达及沟通效率,极大地提高决策速度,从而实施及时有效的救援。

预案数字化 应急全盘智能管理

应急指挥工程在我国尚属新兴行业,通过应急平台建设,主要解决提供或者提升信息汇聚、信息整合、信息共享、信息展现分析、快速反应等方面的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和健全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对于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是目前国际先进的应急指挥手段。

航天信息研发的应急应用平台以数字化预案为核心,提供强大的应急业务管理和应急智能决策能力,实现了应急业务过程的可视化展示和分析,具备日常管理、风险分析、监测监控、预测预警、辅助决策、综合协调、信息与总结评估等功能。当突发事件发生时,通过预案模型能够全盘调出应急所需的基础数据和应用服务,使应急预案贯穿于整个应急管理流程中,充分发挥应急预案在应急管理各个阶段的作用。

三网融合 实时高效调度指挥

应急指挥是一个覆盖面广、涉及多部门协同的工作,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现场各类信息的分析与处理,为指挥决策提供信息支撑。传统应急指挥过程中,指挥中心对事件现场的实时情况掌握较少,往往无法及时获取现场的视频画面;同时,分散于不同地点的领导、专家、应急队伍之间,只能通过手机、对讲机、视频会议等通信手段进行沟通,而难以进行统一的会商,导致整个指挥调度工作效率低下。

航天信息研发的三网融合指挥调度平台通过现有的有线网、无线网、卫星网三大网的有机融合,对综合语音平台、综合视频平台进行资源调度,达到不同网系间的语音互通和视频数据资源要素的共享,实现了音视频资源的 “一网联通”和“一键调度”,为应急平台的指挥通信、数据传输和共享、远程会商与协调、图像接入等多种调度业务功能提供全面保障,使各级指挥决策人员能够真正做到“看得见、听得到、调得出”。这一高效、协同、可视化的应急指挥解决方案,能够实现全面的感知、智能的预警与统一接警、高效的会商与决策、快速的处置与善后,做到快速协调跨部门资源,高效应对处理突发事件,最大限度降低损失和影响。

服务八部五省 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

如今,航天信息应急平台系列解决方案已经在国务院办公厅总值班室、国家核应急响应系统、国家民政部减灾中心、国家环保部环境卫星减灾中心、中央党校应急指挥仿真实验室、江西省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安徽省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北京奥运安保周界安全项目等多个重要区域或项目中成功应用,系统运行稳定,成效良好,并曾荣获中国应急管理信息化技术创新奖。

第6篇:综合应急预案范文

【关键词】浅析预案演练注意问题

1.前言

某些企业在安全检查中发现,几个不同的基层生产单位,组织开展的安全应急预案演练科目完全相同,都是点上几个火盆,组织部分人员用灭火器将火盆中的火熄灭,然后进行简单小结,把演练情况记录到安全活动本上“交差了事”;生产单位所处的环境不同,生产性质不同,安全防范的重点也不相同,而安全应急预案演练的科目却完全相同。究其原因,主要是在预案演练中图省事,满足于活动开展了,安全记录本上有内容记载了,可以通过上级检查了,是一种“为了演练而演练”的应付行为。

事实上,应急预案演练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可以有效地检验预案、完善准备、锻炼队伍、磨合机制和科普宣教,确实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能力,加强各部门在应急状态下的协同配合,还可以以演练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项目部应急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设,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切实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工作,为维护施工安全、构建和谐工地提供有力保障;另外,不同性质的单位所进行的应急预案演练的项目和侧重点也不应该是一样的。

2.应急预案演练的有关常识

2.1应急演练定义

应急演练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以下统称演练组织单位)组织相关单位及人员,依据有关应急预案,模拟应对突发事件的活动。

2.2应急演练目的

2.2.1检验预案。

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查找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2.2完善准备。

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检查对应突发事件所需应急队伍、物资、装备、技术等方面的准备情况,发现不足及时予以调整补充,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2.2.3锻炼队伍。

通过开展应急演练,增强演练组织单位、参与单位和人员等对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度,提高其应急处置能力。

2.2.4磨合机制。

通过开展应急演练,进一步明确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职责任务,理顺工作关系,完善应急机制。

2.2.5科普宣教。

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等灾害应对能力。

2.3应急演练原则

2.3.1结合实际、合理定位。

紧密结合应急管理工作实际,明确演练目的,根据资源条件确定演练方式和规模。

2.3.2着眼实战、讲求实效。

以提高应急指挥人员的指挥协调能力、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为着眼点。重视对演练效果及组织工作的评估、考核,总结推广好经验,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

2.3.3精心组织、确保安全。

围绕演练目的,精心策划演练内容,科学设计演练方案,周密组织演练活动,制订并严格遵守有关安全措施,确保演练参与人员及演练装备设施的安全。

2.3.4统筹规划、厉行节约。

统筹规划应急演练活动,适当开展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演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努力提高应急演练效益。

2.4应急演练分类

2.4.1按组织形式划分,应急演练可分为桌面演练和实战演练。

2.4.1.1桌面演练。桌面演练是指参演人员利用地图、沙盘、流程图、计算机模拟、视频会议等辅助手段,针对事先假定的演练情景,讨论和推演应急决策及现场处置的过程,从而促进相关人员掌握应急预案中所规定的职责和程序,提高指挥决策和协同配合能力。桌面演练通常在室内完成。

2.4.1.2实战演练。实战演练是指参演人员利用应急处置涉及的设备和物资,针对事先设置的突发事件情景及其后续的发展情景,通过实际决策、行动和操作,完成真实应急响应的过程,从而检验和提高相关人员的临场组织指挥、队伍调动、应急处置技能和后勤保障等应急能力。实战演练通常要在特定场所完成。

2.4.2按内容划分,应急演练可分为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

2.4.2.1单项演练。单项演练是指只涉及应急预案定应急响应功能或现场处置方案中一系列应急响应功能的演练活动。注重针对一个或少数几个参与单位(岗位)的特定环节和功能进行检验。

2.4.2.2综合演练。综合演练是指涉及应急预案中多项或全部应急响应功能的演练活动。注重对多个环节和功能进行检验,特别是对不同单位之间应急机制和联合应对能力的检验。

2.4.3按目的与作用划分,应急演练可分为检验性演练、示范性演练和研究性演练。

2.4.3.1检验性演练。检验性演练是指为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应急准备的充分性、应急机制的协调性及相关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而组织的演练。

2.4.3.2示范性演练。示范性演练是指为向观摩人员展示应急能力或提供示范教学,严格按照应急预案规定开展的表演性演练。

2.4.3.3研究性演练。研究性演练是指为研究和解决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重点、难点问题,试验新方案、新技术、新装备而组织的演练。

不同类型的演练相互结合,可以形成单项桌面演练、综合桌面演练、单项实战演练、综合实战演练、示范性单项演练、示范性综合演练等。

2.5应急演练规划

演练组织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的规定,制订年度应急演练规划,按照“先单项后综合、先桌面后实战、循序渐进、时空有序”等原则,合理规划应急演练的频次、规模、形式、时间、地点等。

3.应急预案的编制与演练准备工作

3.1风险辨识与评价

3.1.1危险源的辨识

各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特点,结合企业实际,采取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等方法,把在办公、采购、施工和服务活动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并充分考虑员工及相关方的合理建议和要求,收集、整理,建立本单位的危险源台账。

3.1.2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定性评价采用直接判断法,定量评价采用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法。

3.1.2.1直接判断法,其依据主要包括:

•法律法规的符合性;

••相关方的合理要求;

••类似事故的经验教训;

•直接觉察到的风险等。

3.1.2.2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法(即LEC法)。

主要是以与系统风险性有关的3种因素指标的乘积来评价危险源风险性的大小,其表达式为:D=L﹡E﹡C

式中:D-风险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L值:将L值最小定为0.1、最大定为10,在0.1~10之间定出若干个中间值,具体如表1:

表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L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完全可以预料

6相当可能

3可能,但不经常

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2极不可能

0.1实际不可能

•E值:将E值最小定为0.5、最大定为10,在0.5~10之间定出若干个中间值,具体如表2:

表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E值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10连续暴露

6每天工作时间暴露

3每周暴露一次

2每月暴露一次

1每年暴露几次

0.5非常罕见的暴露

•C值:将需救护的轻微伤害的C值规定为1,把造成多人死亡的C值规定为100,其他情况值为1—100之间,具体如表3:

表3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C值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40灾难,数人死亡

15非常严重,1人死亡

7严重,重伤

3重大,致残

1引人关注,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

•D值:根据经验,把风险性分值分为5个等级,具体如表4:

表4危险等级划分(D)

D值发生事故年产生的后果

320以上极其危险,不可能继续作业

160-320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70-16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20-7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20以下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通过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计算D值,当D≥160时,为不可接受风险。

3.1.3潜在事故、事件或紧急情况的确定及预案编制

3.1.3.1根据本单位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综合分析、确定本单位所辖范围内的潜在事故、事件或紧急情况。

3.1.3.2对于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巴新铁路PJ-02标项目部来说,潜在事故、事件或紧急情况包括:物体打击,机械车辆伤害,高处坠落,触电,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架桥机倾覆、溜车、掉梁等。

3.1.3.2预案编制

各单位结合已确定的潜在事故、事件或紧急情况,了解当地政府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事故、事件和紧急情况的调查处理规定,查阅国家、行业、企业内部管理规定,掌握事故、事件和紧急情况调查处理的步骤和方式,判定出事故、事件或紧急情况可能涉及的范围、破坏、伤害和风险程度的情况,制定确实可行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的内容包括:明确发生潜在事故、事件或紧急情况的场所、类别、性质和后果;分析可能发生潜在事故、事件或紧急情况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建立组织机构,明确责任人;可能发生事故、事件或紧急情况的场所应配备的器材;事故、事件或紧急情况发生时的应急措施及信息传递。

3.2演练准备工作

3.2.1制定演练计划及演练方案

明确演练目的,主要是组织应急演练的原因、演练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期望达到的效果等;

分析演练需求,在对事先设定事件风险及应急预案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需调整的演练人员、需锻炼的技能、需检验的设备、需完善的应急处置流程和需进一步明确的职责等;

确定演练范围,根据演练需求、经费、资源和时间等条件,确定演练事件的类型、等级、地域、参演机构及人数、演练方式等;安排演练计划。按照演练活动的整体构想,安排演练准备与实施的日程计划,包括各种演练文件编写与审定的期限、物资器材准备的期限、演练实施的日期等;编制演练经费预算,概算演练经费,提出经费筹措渠道。

3.2.2落实演练保障

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场地、物资器材和安全方面的保障。

这里着重强调预案的人员保障问题,提倡全员参加预案演练。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中任何一个人和任何一个生产环节的工作,都会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安全工作,因此必须把企业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上自领导,下至班组工人,人人关心安全,全体参加安全管理。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4.应急预案的实施

4.1演练的启动

演练正式启动前一般要举行简短仪式,由参加演练活动的最高行政首长或演练总指挥宣布演练开始。

4.1.2演练过程控制

4.1.2.1桌面演练(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巴新铁路PJ-02标项目部的架桥机倾覆应急预案、大型龙门吊断绳应急预案、大型龙门吊倾覆应急预案、溜车事件应急预案桌面演练就是以桌面演练的形式开展的)

在讨论式桌面演练中,演练活动主要是围绕对所提出问题进行讨论。由总策划以口头或书面形式,部署引入一个或若干个问题,参演人员根据应急预案及有关规定,讨论应采取的行动。

在角色扮演或推演式桌面演练中,由总策划按照演练方案发出控制消息,参演人员接收到事件信息后,通过角色扮演或模拟操作,完成应急处置活动。

4.1.2.2实战演练过程控制(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巴新铁路PJ-02标项目部的5防汛预案、火灾预案演练就是以该种形式开展的)

在实战演练中,总策划按照演练方案发出控制消息和指令,控制人员及时向参演人员和模拟人员传递。参演人员和模拟人员接到信息后,按照发生真实事件时的应急处置程序,或根据应急行动方案,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行动。控制人员应随时掌握演练进展情况,并向总策划报告演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4.1.3演练解说

在演练实施过程中,演练组织单位可以安排专人或专业播音员对演练过程进行解说。解说内容一般包括演练背景描述、进程讲解、案例介绍、环境渲染、应急知识宣传等。大型综合性示范演练,可按照脚本中的解说词进行讲解。

4.1.4演练结束与终止

演练内容全部完成后,由总策划发出结束信号,演练总指挥宣布演练结束。演练结束后所有人员停止演练活动,按预定方案集合进行现场总结讲评,或者组织参演人员撤离演练现场,保障部负责演练场地的清理和恢复。

4.1.5应急演练评估与总结

4.1.5.1演练评估

演练结束后,在全面分析演练记录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比照参演人员表现与演练目标要求,对演练活动及其组织过程作出客观评价。可通过组织评估会议、填写演练评价表和对参演人员进行访谈等方式,也可要求参演单位提供自我评估总结材料,进一步收集演练组织实施的情况,撰写演练评估报告。

演练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演练执行情况、预案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应急指挥人员的指挥协调能力、参演人员的处置能力、演练所用设备装备的适用性、演练目标的实现情况、演练的成本效益分析、对完善预案的建议等。

4.1.5.2演练总结

现场总结。在演练的一个或所有阶段结束后,由演练总指挥、总策划、专家等在演练现场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和总结。内容主要包括本阶段的演练目标、参演队伍及人员的表现、演练中暴露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等。

事后总结。在演练结束后,由文案组根据演练记录、演练评估报告、应急预案、现场总结等材料,对演练进行系统和全面的总结,并形成演练总结报告。演练参与单位也可对本单位的演练情况进行总结。

演练总结报告的内容包括:演练目的,时间和地点,参演单位和人员,演练方案概要,发现的问题与原因,经验和教训,以及改进有关工作的建议等。

4.1.5.3成果运用

对演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演练组织单位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进,包括修改完善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地组织应急救援队伍训练、加强应急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对应急物资装备有计划地更新储备等。

4.1.5.4文件归档与备案

演练组织单位在演练结束后应将演练计划、演练方案、演练评估报告、演练总结报告等资料归档保存。

4.1.5.5考核与奖惩

演练组织单位要对在演练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及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按要求参加演练,或影响演练正常开展的,给予通报批评。

5.结束语

铁路施工企业所承揽的建筑安装产品多是处于野外、露天、高空或是地下的建筑物或构筑物,施工作业劳动密集、环境多变、受地质和气候条件影响很大,与一般企业相比,危险作业和不安全因素更多,也不易控制。通过应急预案演练能有效地控制设备事故、人身伤亡事故和职工危害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参考文献

[1]何能金.全员安全管理.中国铁道出版社.

第7篇:综合应急预案范文

这次全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是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主要任务是总结近年来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安排部署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任务,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工作措施,不断提高全市应急管理水平。刚才,各县区负责同志分别作了发言,目标明确,措施有力,讲得都非常好。会议还表彰了全市应急管理基层基础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我代表市委、市政府表示热烈的祝贺!下面,围绕全市应急管理工作,我讲几点意见。

一、全市应急管理工作成效显著

近年来,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法规和上级决策部署,积极探索,扎实工作,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急组织体系基本形成。市及5个县区、40个乡镇(街道)都成立了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市政府应急办为副处级建制,县区政府应急办全部为副科级建制,所有乡镇、街道均在党政办公室加挂应急办的牌子。不少市直部门、单位成立了应急领导小组和应急职能科室,一些社区、学校、企业也成立了应急组织或指定专人负责应急事务。

(二)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建立。全市基本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目前有市级总体预案1件、专项预案30件、部门预案198件,县区总体预案5件、专项预案133件,乡镇(街道)、社区(村)、中小学(幼儿园)以及全市7500多家企业都制订了应急救援预案。市、县区政府每年都举办大型综合演练,各行各业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应急演练,学校普遍开展了应急逃生疏散演练。

(三)应急救援队伍初具规模。目前全市已建立四大类应急队伍:一是综合应急队伍。以公安消防部队为依托,成立了市应急救援支队和县区应急救援大队,各乡镇(街道)也都成立了“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综合应急队伍。二是专业应急队伍。以有关部门、单位为依托,建立了防汛抗旱、道路抢通、电力、通信保障、环境、危化品等多支专业应急队伍。三是应急管理专家队伍。目前,市、县区政府应急管理专家组共有专家343名。四是应急志愿者队伍。主要依托团委、红十字会、大中专院校等各类群团社会组织,组建了若干应急志愿者队伍。

(四)应急管理机制逐步完善。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方式,及时灾害性天气等信息,建立了预警预报信息机制。二是通过规范值班、初报、续报等制度,以及建立约谈、问责、每日报告等制度,完善了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机制。三是通过在消防、防汛、海上救援、油区治安等领域加强油地合作,建立了应急救援区域联动机制。四是通过将应急管理工作列入市政府专项督查考核、对先进进行表彰等措施,建立了考核激励机制。

(五)应急宣教培训深入开展。以“四进”活动为载体,以国际减灾日、全国消防日、安全生产月等为契机,大力宣传普及应急知识,增强了群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同时,通过组织应急管理培训、将应急管理纳入党校教学等多种形式,有效提升了领导干部的应急意识和能力。

(六)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升。近年来,我市发生了一些突发事件,如去年的“3.15”华泰集团垃圾场火灾、“9.7”胜利三号作业平台滑桩、“12.9”鲁东渔0293号海上遇险等事件,由于值班人员报告及时,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反应迅速,应对措施得力,都化险为夷,避免了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

另外,近年来,我市在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应急平台建设等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方方面面共同努力的结果,特别是凝聚了应急管理系统干部职工的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从国际看,进入21世纪以后,虽然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仍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如“9.11”等恐怖袭击事件、SARS、禽流感、海啸、地震等灾难,给人类造成了严重威胁。据统计,年全球发生7级以上地震20次,去年发生28次,今年1-3月份已发生了8次,特别是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引发海啸、核电站爆炸和核泄露事件,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至今仍余震不断。目前,世界各国都迅速行动,积极预防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预警和应对体系,在减少突发事件危害和影响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从国内看,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安全生产、环境污染等事件频发,灾害种类多、范围广、程度深、危害大,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影响。一是自然灾害处于多发频发期。受全球大环境影响,近几年干旱、洪涝、台风、高温热浪、低温冷冻、雪灾等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地震、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均不同程度发生,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损失。比如,年,发生了南方部分地区低温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两次巨灾,年粮食主产区受旱程度、局部地区降雨强度、台风登陆比例、华北地区暴雪等均属历史罕见,年春季贵州、云南持续大旱,我国冬小麦主产区遭遇秋冬连旱,“4.14”青海玉树地震、“8.8”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等,都造成了严重损失。二是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安全生产基础薄弱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非法违法行为、违规违章现象屡禁不止,事故总量居高不下,重特大事故频繁发生。去年,山西王家岭矿难、上海“11.15”高层住宅楼特大火灾、大连输油管道爆炸事故等重特大安全事故都造成了重大损失。三是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难度增大。甲型H1N1、手足口病、禽流感等新型传染病防控任务十分繁重,部分传统传染病的防治形势也不容乐观。食品药品安全仍处于风险高发期,滥用食品添加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农药残留、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等现象时有发生。环境污染问题还比较严重,影响到人民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这些问题,都是引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潜在威胁。四是社会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各种社会矛盾交织并存,不安定因素很多,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贵州翁安事件、湖北石首事件的发生,都对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危害。、、东突等势力的存在,也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很大威胁。网络也日益增多,刑事案件处在多发期,尤其是近年来,发生了多起杀害幼儿园师生案件,这种针对弱势群体的暴力刑事案件,影响恶劣,防范难度大。#p#分页标题#e#

从我市看,一是公共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自然灾害方面,近年来我市发生了低温冷冻、冰雹、暴雨、洪涝、干旱等多种自然灾害,灾情较为严重。安全生产方面,还存在大量隐患,事故仍呈多发态势。公共卫生方面,影响食品药品安全的因素还很多,特别是随着我市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给疫病防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稳定方面,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仍然不少,维护稳定的任务比较繁重。二是应急管理工作还存在许多与新形势、新任务不适应的地方。如:应急组织体系、指挥协调体系还不够健全,综合预警和预先研判能力不强,公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能力还不足,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应急物资管理、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等还需加强,等等。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规政策,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对应急管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防灾减灾不仅是一本“经济帐”,也是一本“政治帐”。成功应对突发事件,就可能把一场灾难转化为一次机遇,更加凝聚人心;如果应对失误,就会酿成更大的灾难,甚至会丢失民心。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绩效,已经成为考验政府公共管理水平和行政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大家一定要充分认识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利益的高度,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积极探索,创新思路,切实把应急管理工作抓紧抓好。

三、突出工作重点,扎实做好“十二五”及今年的应急管理工作

“十二五”期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统一指挥、结构合理、反应灵敏、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提高危机和风险管理能力;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强化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建立以专业队伍为基本力量,以公安、武警、军队为骨干和突击力量,以专家队伍、企事业单位专兼职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为辅助力量的应急队伍体系,提高生命救治能力;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加强综合管理,优化布局和方式,统筹安排实物储备和能力储备;建立应急教育培训体系;完善特大灾害国际救援机制。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做好值班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值班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环节如果出现问题,不仅直接影响领导决策和突发事件处置,而且影响政府的形象和声誉。去年9月,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值班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通知》,各级、各部门要按照《通知》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要进一步规范日常值班工作,加强夜间、公休日、节假日、敏感时期和应急状态下的值班工作。要建立完善值班工作规章制度,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突发事件信息初报和续报、约谈、问责等各项制度,确保信息报告及时、准确,坚决防止瞒报、漏报、迟报问题。要积极配备先进适用的通信工具,县区政府应急办和有条件的部门单位,要尽快配备卫星电话。要加强对值班人员的管理和教育,引导大家爱岗敬业,用心工作,认真接好每一个电话,下好每一个通知,处理好每一项信息,做到快节奏、高效率、零失误。

(二)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制建设。各县区要在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成员会议,总结工作,分析形势,安排任务。要重点加强县区和乡镇(街道)应急管理办公室建设,配齐配强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要在所有村居、社区、学校、企业推行信息报告员制度,有条件的要建立应急管理组织,明确专人负责应急管理工作。

(三)扎实做好应急预案管理工作。一是进一步提高应急预案的覆盖性。认真落实全省“应急预案修编年”的各项部署要求,加快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市政府总体应急预案已修订完成,上报省政府应急办,下一步,关键是抓好危险化学品事故、重大交通事故、油气管线事故等29项专项应急预案的修编工作。市政府部门预案和县区政府总体预案要及时报市政府应急办备案。各县区应急办要抓好县区专项预案和乡镇总体预案的修订、备案工作。村居、社区、学校、企业也都要编修应急预案。要加强应急预案的管理,注重各类预案的衔接和配套,形成完整的预案体系。二是增强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加强应急预案演练,定期开展不同类型、不同级别、不同规模的预案演练,特别要着力推动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演练,达到以演练检验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的目的。大力推行应急预案手册化建设,一本预案编制一本实用手册,做到责任人、直接责任人、应急救援队伍、通讯联络方式等都清楚明白。

(四)大力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一是抓好应急队伍建设。要按照省、市有关要求,继续抓好综合应急队伍、专业应急队伍、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应急志愿者队伍四大类队伍建设。重点抓好市、县区综合应急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经费和装备建设投入,提升队伍综合应急能力。乡镇、街道综合应急队伍要与民兵应急分队相结合,按照“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要求和不少于60人的规模搞好建设。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专兼职综合应急队伍。二是抓好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要按照社会与专业储备、政府与商业储备、实物与生产能力相结合的原则,做好应急物资储备的统筹规划与布局,合理确定储备品种与规模。要建立市、县区应急资源数据库,对应急物资储备情况实行动态管理。要探索建立现代应急物流体系,完善应急物资余缺调剂和保障机制,实现区域之间、部门之间、上下之间的有序调拨。三是抓好防灾减灾基础设施体系建设。重点搞好防汛抗旱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和维护,加强城市新建工程抗震和防火管理,加强人口稠密区域应急避难场所和紧急疏散通道建设,拓展公共场所和人防工程的应急避难功能。

(五)积极做好应急宣教培训工作。要创新应急管理宣教形式,抓住防灾减灾日、《突发事件应对法》颁布实施日、世界气象日等有利时机,深入推进应急管理进村、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四进”活动。今年“5.12”防灾减灾日即将来临,各级特别是地震局等部门、单位要以此为契机,认真吸取日本在防震减灾中的经验教训,集中策划开展一系列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特别要抓好中小学生防震减灾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社会公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要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培训机构,搞好对各级领导、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基层干部以及企业负责人的培训,努力提高应急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各级政府应急办的业务骨干要带头走出去,组成宣讲队,深入基层,搞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宣传和培训。要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认真学习先进地区好的经验和做法,不断提高我市应急管理水平。#p#分页标题#e#

四、加强组织领导,努力形成应急管理工作的强大合力

第一,各级各部门一把手是应急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要将应急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经常研究、及时解决应急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把应急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逐步加大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财政投入。要继续把应急管理工作作为政务督查的重要内容,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同时,要关心应急管理干部的成长进步,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第二,各级各部门要积极做好本地区本行业的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快速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要充分发挥和调动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应急处置工作,形成政府统一指挥、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体系。

第8篇:综合应急预案范文

【摘要】文章简要分析了综合医院突发灾害应对能力的现状,结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实际,提出综合医院应从应急文化、应急预案、应急队伍、应急装备及信息化等方面加强建设,以有效提高医院处置和应对突发灾害的能力,促进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综合医院 突发灾害 应急能力 建设

自2003年非典后,国家开始重视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相继颁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关于建立应急卫生救治队伍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以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尤其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家更加大应急工作投入力度,不断扩大紧急医学救援网络医院覆盖面,重视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建设,至2012年底卫生部门已在全国各省市共成立了11支部级卫生应急队伍,并提出将依托综合实力强的三级甲等公立综合医院和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在全国分片区建立区域性的医疗救援中心,以切实加强和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紧急医学救援能力。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应急救援体系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起步较晚,应急救援体系尚不完善,专门的应急救援机构和救援力量尚未完全建立并高效运转起来。一旦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所处区域内的综合医院毫无疑问的成为第一时间承担医学救援的主要力量。汶川大地震中的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就充当了这样的角色。随着社会的发展,应急医疗逐渐融入到常态医疗中,尤其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强调公益性回归,综合医院有责任与义务维护公众的全面健康,将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当作工作的一部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1综合医院突发灾害应对能力的现状分析

1.1思想上缺乏足够重视

面对突发灾害的应急救援,综合性医院在同级医疗机构(如急救中心、专科医院、中医院等)中是救治条件最好、救治能力是最强的,而且责无旁贷、责任重大。但由于当前医院面临市场化的激烈竞争,综合医院大多集中力量加强内部经营,发展专科实力,却往往忽略了发展医院应急能力,以至于各医院在抢救突发灾害的能力上存在很大的差异[1]。在人们对生存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今天,综合医院应重视发展应对各类突发灾害的能力。

1.2缺乏必要补偿渠道

一直以来,我国财政对医疗卫生的投入都是比较低的,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据统计,2011年,医疗卫生投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7.7%,占当年GDP总量的1.7%。2012年,医疗卫生投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6.14%,占当年GDP总量的1.38%[2]。汶川大地震后,国家对应急医疗的投入力度加大,但相较实际需求而言,投入力度还有待提高,尤其对综合医院应急能力建设的投入方面没有一个适宜的补偿机制。但综合医院作为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主力军,同时也是维护人民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骨干力量,对突发灾害的应急救援责无旁贷且责任重大,在当前尚无明确政策补偿机制的情况下,综合医院仍应从自身各个层面加强投入,促进发展,不断提高自身应对突发灾害的能力。

2综合医院突发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2.1树立全员应急意识,营造应急文化氛围

从狭义上讲,文化是指社会内部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礼仪制度、组织机构、行为方式等物化的精神。应急文化则是公共安全在意识形态领域和人们思想观念上的综合反映,它以安全价值观为核心,包含了安全判断标准和安全能力、安全行为方式等。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应急文化的建设,将公共安全提高到社会文化层次,通过各种教育、培训、应急演练和应急活动来促使应急文化的沉淀,促使应急文化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思想观念[3]。综合医院加强应急能力建设首先应树立全员应急意识,从医院领导班子到职能部门到临床医技科室,建立从上至下的应急组织机构,其次应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各项制度,将应急文化渗透于医院制度之中,最后通过加强教育与培训、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开展技能竞赛等方式,营造浓厚的应急文化氛围,使全体员工参与其中,去切身感受与体会,不断促进医院应急文化的沉淀,使应急渗透到日常工作当中去。

2.2详细编制各类应急预案,加强动态管理

根据国家、省、市卫生系统应急预案,结合本地区、本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修改与编制,包括总体预案及各类专项预案。预案编写应按照应急反应计划,做到具备灵活性、协调性、开放性、可持续性、预见性、可操作性、可扩展性、权威性,同时做好预案可行性论证。经论证确定后的预案不能束之高阁、成为摆设,应加强动态管理,积极组织员工进行学习、研究及适应性演练,不断修订与完善,做到发生突发灾害事件时,能真正按照应急预案有条不紊进行,而不是盲目依靠个人经验。

2.3明确应急队伍定位,制定长效培训机制,打造平战结合的应急队伍

综合医院应急队伍所有队员均来自医院的各个科室,平时他们要承担日常的医疗工作,“战时”则紧急抽调出来完成应急医疗任务。如何确保“战时”能够快速反应、有效应对,关键还得在平时。作为广东省应急医院,我院结合实际组建了一支60人的应急队伍,平均年龄32岁,男女比例2∶1,分两个梯队,三种建制(5人分队、10人分队、20人分队),以便根据救援任务性质,机动调整救援力量。2011年我院应急队伍被卫生部确定为全国首批6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伍之一。医院结合日常医疗工作,制定了应急队伍的长效培训机制,定期进行急救技能培训、英语口语培训、封闭式专项培训以及野外团队作战训练等,不断强化应急队伍应急反应能力、机动部署能力、医疗救治能力以及自我保障能力,此外还定期(如每两年)进行应急队伍人员更新、补充,以保证救援队伍整体力量和水平。2011年日本发生大地震、2013年菲律宾超强台风灾害,我院应急队伍均能在接到命令后,快速反应2小时内完成携行装备的配置及集结,随时为救援任务做好准备。

2.4结合救援实战要求,科学合理编配救援装备

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救援队伍在突发灾害事故中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救援作用,不仅仅取决于专业的救援人员和高水平的救援技术,同时也取决于精良的救援装备,这两者缺一不可。装备的配置应结合救援实践需求,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如个人装备应讲究配套实用,携行装备应强调高度集成化,车载移动医院应体现机动灵活性等。目前,我院利用中央转移地方项目经费和部分自筹资金已完成了全套队伍装备配置,包括个人装备、系列携行背囊、便携式医疗救援设备以及大型应急车辆等,并定期开展人机培训与演练,不断强化装备使用。

2.5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纵横向信息共享

综合医院在应对突发灾害过程中,确保通讯联络的畅通和信息传递的及时、准确十分关键,它对于识别事件苗头、准确判断情况、做出正确决策、及时应急处置、控制事态扩大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医院必须重视应急信息化建设,利用先进信息手段,提高通讯联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院投入500万元建设了以现代化指挥调度系统为核心,结合综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无线数字集群技术、无线视频传输以及计算机辅助决策预案系统的应急指挥智能化系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家以医院为主体机构的应急医疗指挥中心。该中心可在突发灾害发生时,立即实现应急启动、应急通知、应急会商决策、指令分解、指挥调度、跟踪反馈、现场反馈、事件终止及善后处理、事件总结、统计分析、信息等工作。

我国时刻面临着突发灾害的威胁,突发灾害事件是对综合医院应急能力的全面考验,应急能力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医院管理者应根据应急工作的特点,制定责任明确,流程清晰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队伍定位,制定长效培训机制,打造平战结合的应急队伍;结合救援实战要求,科学合理编配救援装备;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逐步将应急工作规范化、日常化。同时,管理者还必须在院内树立全员应急的工作思想,注重宣传与教育,营造积极的应急文化氛围,从思想上、组织上到人力、物力、财力各个方面出发,真正将医院应急工作形成体系,从而有效提高医院处置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促进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欧景才.综合医院应对群发性灾害事故的策略[J].现代医院,2007,7(10):7-8.

第9篇:综合应急预案范文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大连市安全生产保持了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态势,但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尤其是危险化学品事故仍时有发生,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不同程度的环境破坏,同时也给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大连市安全生产应急平台自2008年建成以来,凭借出色的反应能力、强大的调度指挥功能、灵活的移动指挥平台,充分提高了应对各类事故的应急救援能力,成功处理多起生产安全事故,出色完成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切实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下面以某起危险化学品起火爆炸事故救援经过为例子,简要阐述一下大连市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的创新性做法和应用经验。

事故救援经过

接报处置阶段

某日18时左右,大连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以下简称“应急中心”)接到某港口企业原油储运公司输油管道起火爆炸的报告。应急平台根据来话人员信息,自动搜索基础数据库,匹配重点单位名称、显示企业基本情况、重大危险源情况等企业基本信息,并自动在地理信息系统上进行关联定位,寻找事故点附近可利用的各类应急资源。通过点击事故点附近视频监控系统集成在地理信息系统上的摄像头,可看到现场一片浓烟滚滚,远处有火光。值班员按照处置流程,利用应急平台的事故快报系统迅速上报事故情况,并为事故应急救援做好准备。

应急响应阶段

大连市应急委立即启动大连市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预案市级响应,成立指挥部。值班员启动危险化学品事故数字预案,按照预案中生成的组织机构和任务目标,利用综合通信平台,向预案规定的指挥部成员单位发送“安全生产事故通报”,要求各成员单位完成任务。值班员通过资源调度系统调集大连石化、西太平洋石化、大连染化、交运集团、天诚燃气公司等6支市级应急救援队伍支援。与此同时,值班员从应急平台专家库中紧急调集了8名有丰富经验的危化品事故处理专家奔赴现场。移动指挥车向现场出发,与固定指挥中心协同配合,组织相关救援工作。

应急救援阶段

移动指挥车到达现场后,按照地理信息系统预先根据气象信息、地理信息、预案等综合因素标绘的现场指挥部位置,展开与应急中心实现数据对接后,指挥车成为现场指挥中枢。车上配置的通讯、视频采集传输、照明、会商等先进装备和应急指挥软件系统,为指挥员查看现场情况,了解、分析事故实时态势提供了保障。车载单兵系统将现场视频图像及救援情况实时回传至应急中心,应急平台的辅助决策系统综合事故情况、三维实景、现场气象、安全知识库、案例库等因素会同专家的意见生成智能方案,交由现场指挥员进行决策参考。智能方案被现场指挥员认真查看并全部采纳执行。

由于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得当,经过应急队伍与消防官兵的通力合作,十几个小时后,明火被基本扑灭。大连市应急委终止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响应,公安消防、环境保护等部门开展现场保护和监测,防止次生事故发生。应急平台对任务完成情况及应急处置情况进行整体评估,生成应急评估报告。

应急平台的创新功能

应急指挥“一张图”

电子地图系统是综合应用矢量化电子地图、航拍遥感图、三维实景图、模拟仿真等先进的地理信息处理技术构建的地理信息数据库。通过对智能地图系统的深入开发,既实现了隐患、事故、企业、应急资源等的密度分布专题图,为全市的安全生产形势提供宏观分析依据,也实现了事故后果模拟仿真、事故点周边环境分析、标绘系统等实战应用的空间分析功能。

本次救援多次使用三维实景图,针对重大危险源采集的三维影像,配合预先标注的处置方案,为应急抢险时还原重大危险源的原始情况提供帮助。救援指挥全程使用的标绘系统,能将包含危险区域、监测点信息、警戒点、道路封闭点、疏散线路、搜索路线、物资接应点、医疗急救点、现场指挥部等信息的救援处置方案示意图直接绘制在电子地图上,为可视化指挥提供了技术支撑。电子地图系统还与预测预警、数字预案、综合研判、辅助决策等模块完全融合,将事故的发展趋势、影响区域与地理空间信息系统相结合,进行危险性分析和综合研判,充分满足应急指挥“一张图”的要求。

数据采集是关键

基础数据是资源调度系统的核心、辅助决策系统的支撑,也是本次救援成功的保证。基础数据采集是对日常应急管理工作的考验,应急中心组织专家和专业的采集队伍,对企业基础信息库、地理信息库、应急资源库、案例库、重大危险源库、预案库、模型库、知识库、三维实景影像库等信息进行高标准数据采集。应急平台共采集应急机构、应急专家、应急队伍、应急物资等11大类专业应急信息数据;采集企业位置、重大危险源位置、导航数据、数字高程模型、危险源三维实景等8大类27个图层的电子地图系统数据;采集企业基本信息、重大危险源信息、企业安全管理机构等23类企业信息;还采集了大量的预案库、知识库、模型库、案例库、法规库等应急辅助信息。应急平台通过共享数据库、数据同步、开放数据服务接口等方式,实现了以上各类信息的共享访问,为“战”时的资源调度、辅助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