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综合治理机制范文

综合治理机制全文(5篇)

综合治理机制

第1篇:综合治理机制范文

关键词:综合治理;治理机制;教育管理机制;高校教育管理

在我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当中就已经明确地指出:“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总体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发展。”而且大学教育是目前最为重要的教育基石,是当今重要的社会事务之一,大学教育目前日益受到国家的关注以及重视。所以基于教育综合治理视域观照国内高校的教育管理,正在推动着我国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步伐以及完善好国内的高校教育管理机制,具有着很重要的理论探索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1改革当前高校教育管理机制的趋势

(1)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管制分权化。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改革的日益深入,我国的高校教育管理已经面临社会环境以及经济制度的变化,所以改革高校教育管理机制已经成为当前必然的选择。提升高校教育管理分权的方法一般都是有2种方法:第一种是地方高校的数量以及学生的数量突飞猛进,这样就会促进地方高校的教育事业迅速发展起来;第二种方法是将大部分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高校分权给地方政府或者是当地政府相关的部门来进行管理工作,因为中央政府的管理是从大局来进行管理,有可能是不适合当地的高校。对于高校管理的改革必然要对于高校的职责重新划分定义以及高校教育管理权力的重新分配,高校的教育管理改革其实就是将集权型的管理方法改变成分权型的高校教育管理方法。

(2)提倡高校治理的主体多元化。由于目前受到经济体制的影响,国内的高校教育办学规模呈现出都由政府包揽和分割相结合的模式。所以这也就会造成了无法合理配置国内高校的教育资源,导致了过于显著分割高校的教育学科,弱化了高校所培养的对象以及专业技能知识等,就会很难培养出具备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比较强的卓越人才。伴随经济所有制的多元化发展,国内的高校教育模式也正在进行改革,发展趋势应当是高校的教育管理需要超越单独由政府管理的传统教育模式,激发社会力量,帮助我国的高校教育事业发展,可以采取多种办学的方式参与到高校的管理当中,从而实现高校教育管理办学主体多元化以及投资管理多样化的模式。

2实施高校教育综合治理机制的应然理念

(1)信息公开透明制度的实施。高校教育的信息公开透明是为了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综合治理的重要条件。自从精英型高校教育进入大众化的高校教育之后,各大高校的管理结构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众化的高校教育的主要特征是具备完全的开放性,应同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和社会进步保持相同的节奏,将各大高校的学术成果运用在社会上,从而能够提升社会效益。目前高校教育自精英到大众化乃至目前的普及化,社会的参与度是越来越高。所以只有掌握充足的资源之后,才可以让公众方进入到高校教育的管理当中,公众的参与可以促进教育的发展以及多元化。基于此高校需要构建高信息透明公开的系统,促进高校以及社会能够相互发展。

(2)互相沟通协调理念。互相沟通协调指的是为了能够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共同目标,从而能够引导高校教育以及组织机构和工作成员之间能够相互协作,构建出和谐的工作关系以及环境。相互沟通协调是创造性的交流活动,它能够促进无序状态演变成有序状态,就可以借助于有序状态来达到目的,进而能够实现目标。高校的教育综合治理的相互沟通协调,除了需要遵循一般的交流协作原则以外,还需要结合高校自身的因素,从相互沟通协同作业的目标出发,优化好高校的综合治理。

(3)教育问责制的理念。教育问责制度,教育问责制度指的是委托人和被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所谓的委托人也就是负责高校教育管理职责的人,人就是高校的教师以及教育管理者。在高校的教育综合治理的实践当中,高校教育的问责制度就是明确好每个教师以及管理者的职责以及义务,需要定期检查,监督,评估每个人的状况,然后就可以根据评估的状况来进行客观的奖惩制度。目前我国的高校教育问责制度还是有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多方参与进来共同完善。

3基于综合治理的高校教育管理机制的确立

(1)构建高校教育综合治理机制的法治根基。完善的高校教育管理机制是推动高校教育管理综合治理的前提和基础。既能够提供给高校教育的综合治理,又能够给高校教育提供多元化的保障。构建高校教育综合治理的机制是法治:第一就是将成熟的高校教育综合治理政策以及制度及时的上升为高校教育综合治理的法律法规,从而能够促进高校教育综合治理的发展。第二是从高校教育综合治理创新的合理需求出发,及时的建立和更新好高校的教育综合治理制度以及法律法规。

(2)促进高校教育综合治理机制的制度创新。高校教育综合治理机制指的是一系列的高校教育相关的制度,制度的完善能够直接影响高校综合治理的效果。促进高校教育综合治理机智的制度需要创新:第一是高校教育综合治理需要设计整体的制度、规范以及认知性等,彼此之间需要相互协调。高校教育综合治理制度需要各个制度之间相互平衡,彼此互补,协调一致,这样才能够合理的运用好这套机制。第二是日益完善的综合治理机制以及实践探索,发挥出不同的资源以及能力,借助好创新性以及制度进而实现。

(3)构筑高校教育综合治理机制的协同结构。高校教育综合治理机制的协同结构是提倡主体行为的自发性、综合治理过程的组织下以及治理结果的有效性、综合治理结构的有序性以及治理结果的有效性。构筑高校教育综合治理机制的协同结构需要:第一,是需要政府应当转变好高校的管理行政职能作用,发挥好其对于引导和协调高雄啊教育综合治理的宏观作用,在目前,我国国内的高校教育综合治理工作是离不开政府发挥网络化综合治理体系的结构以及整合的功能。第二,是高校需要构建合理的教育权利分配机制。高校教育权利分配以及制衡机制可以使得不同综合治理的主体彼此之间权力明晰和全责分明,这样就能够进行相互牵制。进而就能够提供好笑教育综合治理所需要的权利根基。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高校教育要想快速发展,由政府主管的高校必须要分权给当地的教育机构以及主管部门进行分管,这也是教育发展发展改革当中的必然趋势。将教育综合治理应用在高校教育管理机制领域当中,政府赋予高校教育综合治理的自治权,而高校教育机构也必须要发挥好高校教育综合治理的自主能动作用。另外,高校的发展也需要引入外部的资源,采取多元化的发展渠道,对于达到要求进入高校管理综合治理的组织以及个人都有权利加入到高校的发展当中,社会公众也应当积极的参与高校教育综合治理当中,为我国高校教育综合治理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李雪燕.综合治理视域下高校教育管理机制的确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0):68-70.

[2]于永华.战略视角下高校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的建立[J].高校教育管理,2008,2(6):59-62.

第2篇:综合治理机制范文

关键词: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现状

想要城市化进程能够不断加快,则必须要对现有的城市管理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如今在进行综合执法的过程中,存在执法扰民,执法缺位以及多头执法等情况,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城市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制定综合执法体制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立足于社会市场的经济发展才能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执法体制。从近几年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虽然我国城市综合执法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但是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弊病,这些弊病也是直接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主要原因。

一、城市综合执法的概述

综合执法简单来说是指行政机关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使多个行政机关职能以及权力的行政执法活动[1],这里所指的执法是一个较为广义的概念,其中包含了除了政府立法之外政府行使职能而进行的所有活动。在进行综合执法的过程中,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委托的方式进行执法,城市综合执法是我国行政执法体系改革的深入探索,从根本上来讲,其实是一种全新的行政执法形式。在对城市综合执法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城市综合执法具有职能交叉的执法特征,它能够将行政处罚从多个不同的领域进行分离,能够将目的和基本属于同一类的职能进行集中化的管理,正是因为这样的特点,使得城市综合执法具有十分鲜明的职能交叉特点。除了具有职能交叉的特点以外,城市综合执法是行政处罚权行使主体资格的重组。城市综合执法最为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执法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市容环境、环境保护以及卫生管理等等,在进行执法的过程中,必须要依据现有的行政法基础理论来进行执法。

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现状

(一)执法机制不够健全虽然我国一直都十分重视展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但是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为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现有的综合执法机制不够完善。由于我国展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时间较晚,因此无论是理念还是执法模式都较为落后,我国只能在不断的摸索过程中对现有的机制进行完善。我国当前所制定的法律法规中并没有与综合性城市管理相关的法律,在没有理论支持的基础上,就很难高效的开展后续一系列执法活动。由于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很容易导致在进行执法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社会问题,这样不仅会造成社会混乱,同时还会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在进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过程中,政府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如果政府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明确责任,承担责任,则能更加高效的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活动[2]。但是当前政府存在职能交错以及多头管理的问题,而且也没有将具体的政策方案落实到实处,政府职能出现模糊不清晰的情况,这就导致当出现一些问题后,哪个部门都不愿意管,这样会直接影响我国城市综合执法的顺利开展。

(二)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较低在进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过程中,执法人员的素质能力对整个执法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普遍偏低。在选用执法人员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并没有提出十分严格的要求,在上岗前没有进行集中性的培训,这就导致执法人员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由于前期没有执法经验,很难对一些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由于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导致执法者在执法的过程中会存在管理者就是执法者的思想,这样会导致在执法过程中出现一些较为严重的社会冲突,传统陈旧的理念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在进行综合执法的过程中,执法人员应该树立服务型的执法理念,这样才能更加高效的对问题进行解决。由于一些执法人员的素质能力较低,在进行执法的过程中会出现暴力执法的情况,这种方式既无法对问题进行有效解决,还会加重社会矛盾[3]。

(三)公民的文明素质有待提高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物质水平在提高的同时,部分公民的文化素质却没有得到提高,这就直接导致在进行综合执法的过程中,无法高效的展开执法活动,一些公民不愿意配合执法活动,甚至会采取一些极端的抵抗方式[4]。在进行综合执法的过程中,如果一些个人的利益和城市管理产生矛盾,许多公民都会首先考虑自身的利益,将城市文明的长远利益抛之脑后,这样就会严重影响我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效率。我国在进行城市管理和建设的过程中,存在许多违规违章以及环境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公民只意识到了眼前的利益,如果公民能够站在长远的发展角度来思考问题,则能促进我国综合执法得到更加快速的发展,这就需要对公民的个人文明素质进行不断的提高。

三、做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策略

(一)对现有机制进行优化和完善想要推动我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快速进步,首先应该对现有的执法机制进行改进,在改进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对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对于一些职能交叉的问题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给每个部门划分明确的管理范围,让每个部门都明确自身的责任,这样才能更加高效的进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除此之外,想要不断加强城市管理,就应该让每个部门将责任意识贯彻始终,不断强化综合管理,并且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创建完善的城市管理体制,转变传统部门进行单独执法的模式,将各个部门的优势集中起来,采用综合执法的方式来解决现有的一些问题。相关部门要督促管理部门对职责进行落实,并且要严格按照前期所制定的方案来进行执法。我国可以充分借鉴先进国家的执法理念和执法模式,并且在其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革,这样能够为我国所用,进而更好的解决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二)建立综合素质较强的执法队伍,提高执法能力在进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过程中,必须要匹配一支综合素质能力较高的执法队伍。高素质的执法队伍能够有效提高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效率,在组建队伍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行提高,相关部门可以通过招聘的方式来选择一些较为优秀的执法人员,为执法人员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采用优胜劣汰的方式来选择最为合适的执法人员。除了可以通过社会招募的方式来选择执法人员以外,相关部门还可以对现有的执法人员进行培养,定期开展一些培训活动,让执法人员了解更多的法律法规知识,在加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对执法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提高,定期安排执法人员进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对执法人员的执法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一旦发现问题,则要及时进行纠正,这样才能让执法人员更好的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而进行更好的自我提升。在组建执法队伍的过程中,领导人员要起到良好的带头和榜样作用,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对执法人员进行正确的引导。传统的执法理念只会限制我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有效开展,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需要建立一个服务型的政府,并且将服务性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执法过程中,采用人性化的执法方式,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听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才能进行更好的执法,同时执法也能深入人心,让更多的群众积极主动的加入到城市管理中,我国城市化进程能够在此基础上得到快速发展。

(三)不断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公民自身的文明素质对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如果公民的文明素质较高,则能更好的开展综合执法活动,但是如果公民的素质较低,则会很难展开一些执法活动,甚至在执法过程中出现一些激烈的冲突。在对公民的文明素质进行提高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可以定期举办一些法律宣传活动,让居民更好的了解我国法律知识,并且树立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让公民充分认识到城市发展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不断拉近城市管理和居民之间的距离[5]。相关地区可以开展一些文化活动让城市管理的理念深入人心,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潜移默化的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公民的文明素质得到提高后,则能更好的配合执法人员的执法活动。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要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文明素质。由于时代在不断发生变化,任何事物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则必须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完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也不例外。想要更加高效的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活动则必须要对相关机制进行完善,充分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完善的执法机制,并且要严格按照执法机制的内容进行执法。除此之外,还要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定期开展一些培训活动,对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进行严格要求,如果执法人员出现违规行为,则要进行严肃处理。最后就是要对公民的文明素质进行提高,可以通过开展文化活动的方式来让人们了解城市管理理念。在进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过程中,管理者要进行大胆的实践和探索,在反复的摸索中对现有的模式进行转变,这样才能推动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的进行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发新.我国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问题与对策[J].四川水泥,2020(2):188.

[2]赵文忠.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9(33):180-181.

[3]杨臻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属地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7):38-41.

[4]张祝圆,杨文义.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问题与对策——以新乡市为例[J].法制博览,2019(18):28-29+34.

第3篇:综合治理机制范文

关键词:水源保护区;隧道施工;环保综合治理;技术方案

1隧道施工对水资源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通过全面探讨隧道施工对水资源保护区生态可能带来的影响,引导政府主管部门、施工企业以及技术人员形成正确地观念认知,从整体上明确环保综合治理技术研发、应用的方向,无形之中,增量环境保护综合治理技术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1.1水资源保护隧道施工的必要性分析

近些年来,我国逐步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相继出台相关举措,并对各类开发建设活动进行必要的规范,要求建立起完善的环境保护工程,通过环境保护工程最大程度地消除施工活动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隧道施工作为一种成熟的道路施工建设机制,其不仅可以缩短道路修建历程,消除地形因素对于规划、建设活动的影响。同时隧道还能够保护施工区域的自然环境景观,减少对植被、山体的扰动,进而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水资源保护区作为我国水资源涵养、利用的重要区域,在进行交通开发过程中,需要认真做好环境工程的测评、设计工作,避免施工活动对于水源保护区的消极影响。隧道施工方案在水资源保护区中的应用,能够实现环境保护与区域开发的有效兼顾,逐步成为水资源保护区交通开发体系的重要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施工实践活动之中。

1.2隧道施工对水资源保护区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隧道施工过程中,不同施工活动的进行,对于水资源保护区的原有形态产生了破坏作用,诱发生态环境的改变,如果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防范、应对工作,势必诱发难以估计的损失。具体来看,水资源保护区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引道路基、施工通道、开挖边坡以及施工原料开采运输等活动。这些施工活动都对水资源保护区的植被、土壤、地形产生扰动,进而诱发水土流失、滑坡等地质灾害。部分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岩层厚度较大,硬度较高,为保证施工进展,压缩施工周期,往往会通过爆破掘进的方式,确保隧道的开挖速度。爆破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以及产生的残渣,容易诱发粉尘污染,造成生态环境质量的下降。水资源保护往往地下水较为发育,隧道施工过程中,会对地下水径流产生破坏性作用,引发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保护区水源涵养能力不足,生态平衡遭受破坏。隧道在运营过程中,其内部空间相对较小,空气流动性较差,在这种情况下,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在短时间内难以快速被稀释,导致隧道内部视野的下降,增加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机率,同时也加剧了空气污染的严重程度,对于水资源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威胁。正是基于隧道施工对于水源保护区可能产生的危害,施工企业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结合水源保护区的实际,在相关政策法规的框架下,积极探讨施工环保综合治理技术方案,旨在借助技术优势的发挥,促进隧道项目施工的环保性与绿色性。

2水源保护区隧道施工环保综合治理技术应用原则

考虑到水资源保护区施工要求的特殊性,在探讨隧道施工环保综合治理技术应用路径的过程中,有必要明确隧道施工环保综合治理技术应用原则,在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的引导下,理顺环保综合治理技术应用思路,优化环保综合治理技术应用流程,构建起成熟化、实用化的保护性施工体系。

2.1预防性原则

从过往经验来看,在水资源保护区隧道施工,在防范生态环境问题过程中,需要坚持预防为主原则,通过采取必要的施工技术方案,对施工设计方案、施工技术体系、施工管理模式做出必要的调整优化,能够减少水资源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规避水土流失、噪音污染、粉尘污染、水污染等情况的发生,在推动隧道施工活动有序进行的同时,达到生态保护的目的。

2.2实用性原则

水资源保护区隧道项目施工周期较长,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性较为明显,为保证隧道施工环保综合治理技术的合理化应用,施工企业、技术人员需要遵循实用性原则。在实用性原则的引导下,组织专业技术团队,提前进入到水资源保护隧道施工区域,认真细致地开展隧道区域的地质勘察勘测工作,并且联合其他部门做好资料调查工作。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水文、气象以及周边环境等因素,制定隧道施工方案,以此为契机,确保方案的合理性、施工安全性以及养护方便性。在实用性原则的推动作用下,可以提升隧道施工环保综合治理技术的可行性,确保水资源保护区保护成效的提升,管控施工成本,避免额外费用的产生。同时实用性原则的引导下,隧道施工周期得到压缩,实现了施工窗口期的科学化应用。

3水资源保护区隧道施工环保综合治理技术应用方案

水资源保护区隧道施工涉及环节较多,施工要求严苛,为确保环保综合质量技术的准确应用,有效解决水资源保护区域内隧道施工项目可能带来的生态问题,技术人员需要在相关原则的指导下,依托现有的技术手段,积极做好环保综合治理技术的探讨,旨在促进综合治理技术方案的完善优化。

3.1促进隧道施工技术综合兼顾

水资源保护区隧道施工过程中,出于环境保护的考量,技术人员需要以预防性原则为导向,制定有针对性的技术方案。具体来看,施工人员需要制定可行的隧道开挖方案,最大程度地减少隧道路基、洞口边坡的开挖工作。例如在隧道洞口施工环节,往往采用大开挖+明洞深加工作业方式,在保证地形结构稳定性的基础上,降低植被破坏程度,从而规避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问题的出现。在掘进环节,可以采用预爆破等技术方案,在保证隧道掘进速度的基础上,减少生态破坏,控制施工活动的危害性,实现施工技术的综合兼顾。

3.2认真做好施工现场污水处理工作

水资源保护区隧道施工综合治理过程过程中,考虑施工现场对于生态环境产生的危害,在施工环节,技术人员应当认真做好施工污水处理工作,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考虑到隧道施工的实际,在相关区域设立污水处理区域。例如施工人员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应当将污水出口位置设立沉淀池,确保污水在处理后才能够排放,沉淀池的规模,则需要施工企业根据隧道施工的规模进行确立。同时考虑到整个水资源保护区隧道施工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施工机械,在控制粉尘污染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对施工设备进行清洗,清洗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对于水资源保护区也会产生污染。因此在施工现场处理环节,需要在施工设备的清洗区域设立污水处理管网,确保含有粉尘的污水在经过处理之后,才能够排放到水资源保护区之中。除了做好上述污水处理工作之外,施工企业还应当组织人员认真做好施工区域的水质检测工作,一旦发现检测数据的异常,应当及时反馈、处理。

4案例分析

为消除水资源保护区隧道施工环保综合治理误区,避免技术应用漏洞的发生,确保隧道环保综合治理技术的可行性,施工人员除了做好技术应用方案的探讨之外,还需要从实际出发,结合施工环保综合治理案例,总结有益经验,掌握关键核心,不断增强水资源保护区内隧道施工的环保属性。以文笔山2号隧道为例,考虑到施工区域属于区域性水资源保护区,为更好地提升隧道环保综合治理能力,在隧道施工的初期阶段,施工单位积极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做好设计方案地交底工作。具体来看,设计人员按照《福建省交通运输厅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国高网莆炎高速公路尤溪中仙至尤建宁里心段初步设计省内预审会议纪要》《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二册:交通工程与附属设施》(JTG/TD70/2-2014)等设计规范,在预防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的引导下,建立起完备的隧道施工方案。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严格按照隧道施工方案的相关要求,对建筑材料进行合理化选型,实现施工方案与水资源保护区的有效衔接。例如隧道初期支护喷射砼强度C25,24h抗压强度不小于10MPa,28d抗压强度不小于25MPa,抗渗等级P6,与岩石粘结强度不小于0.8MPa。钢筋网初喷混凝土厚度不小于3cm,钢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迎水面4cm,背水面2cm。二次衬砌素混凝土强度C30,钢筋混凝土强度C35,抗渗等级不小于P8,二次衬砌最大裂缝宽度ωmax≤0.2mm。这种隧道施工方案的明确,在保证隧道施工质量的同时,能够减少隧道施工对于水资源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生态环境的合理化保护。通过这种处理方式,水资源保护区隧道施工综合治理能力得到稳步提升,充分满足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要求。

5结语

现阶段,为避免造成道路施工对水源保护区的原生环境造成扰动,往往采用隧道施工方案,通过隧道结构优势的充分呈现,实现交通道路体系建设与保护区生态环保的兼顾。文章通过系统化的研究与探讨,依托相关案例,对水源保护隧道施工环保综合治理技术方案作出针对性优化,构建成熟的隧道施工综合治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杨继华,梁国辉,曹建锋.兰州市水源建设工程输水隧洞TBM1施工段关键技术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9(8):112-113.

[2]李诗进.某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涉及到水源保护地环境风险预防及控制[J].科技经济导刊,2020(10):54-55.

[3]卢娟.大伙房水源地保护区综合治理对策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8(9):98-99.

[4]凌波.公路穿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水源保护技术及管理措施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应用技术版),2020(10):33-34.

第4篇:综合治理机制范文

关键词:社区综合环境治理;绩效评价;体制构想

引言

在如今,城市化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城市内部的治理问题越来越被重视。社区是城市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是城市的基础组成。社区的发展以及社区的治理,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决定着城市化的发展,对于城市的发展的方向与方式也有一定的影响,也决定了一个城市的生活水平的高低,也是一个城市的治理水平的体现。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进入了一个巨大的转型时期。改革开放后,原来的以单位为中心的模式,逐渐发展成为多元化的发展模式,政府不单单是管理者,更是在成为引导者、参与者,逐渐发展成为政府与社会、企业共同合作的治理方式。而中国的社区综合环境的治理相比较于西方是属于比较晚的,在治理的结构上、方式上等都是比较落后的。当前中国的社区综合环境治理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民主不够彻底、群众参与度非常低等等。所以,应高度重视社区综合环境整治绩效评价工作,以提高社区综合环境的治理水平,营造一个整洁和谐的生活环境,改善市容市貌。绩效评价是治理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贯穿着治理的全过程。而如今,对于绩效评价更多的是在治理后对于结果的评价,也存在着评价虚高,以及官员在其中弄虚作假等问题。所以,社区综合环境治理的绩效评价的研究也是社区综合环境治理中的关键,是必须要牢牢把控并且优化结构,使治理更彻底、更有效的重要方面。

一、上海社区综合环境治理的绩效评价面临的障碍

1.居民参与评价程度低影响绩效评价的客观真实性。对于居民参与评价的程度较低,需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分析,主观是自身意识问题,而客观是政府体制问题。首先,主观方面来说,居民对于参与绩效评价体系中的反馈评价这一部分的意识是极差的,许多人都不知道社区环境综合治理的绩效评价过程中有评价反馈这一过程。同时,居民也不会想到对于治理之后的结果好坏对政府进行评价。从客观方面来说,政府对于上海社区综合环境治理的绩效评价的整个体制中也比较忽视反馈型的评价,更不用说让居民参与进评价的整个过程中。政府在目前的情况下,对于上海社区综合环境治理绩效评价体制中,一直存在着注重投入的过程却缺少反馈缺改进的这样一个制度上的缺陷,而居民的不了解评价反馈并不仅仅是自身的意识问题,也同时是政府没有正确引导。或者说,政府在制度上根本缺失让居民参与进评价反馈中的一个过程,政府忽视反馈评价的同时更是缺少居民参与评价,目前的制度偏重居民参与进治理的过程中,却缺少事后更好地对治理进行反馈,这是因为在制度上没有明确规范要求。因为缺少居民参与的评价是不完善的,是缺失公众监督的,所以在客观的制度上缺少居民参与评价,也是当前上海社区综合环境治理的绩效评价中制度方面的一大问题。2.资金漏洞与挪用使得评价目标失真。在社区综合环境环境治理过程中,难以避免地会存在环境治理资金漏洞与环境专项治理资金挪用的情况,社区综合环境治理方面上存在着很大的资金漏洞,所以所投入的资金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成效。对于环境治理,所需要的资金、人员以及物资是极其大量的投入,在方方面面中都需要资金的支持,而且如今的大气污染严重,PM2.5超标等环境逐渐恶化的情况下,对于环境治理的要求日渐严峻,专项资金到位更是被需求。社区综合环境治理更是环境治理的一个部分,更关系到人们的生活,但是上海社区综合环境治理中也同时存在着资金漏洞以及专项资金被挪用的情况,国家对于上海社区综合环境治理的拨款不在少数,但真正能用到实处,对社区综合环境进行一定程度上治理的资金却少之又少,社区依然存在着许多的环境问题,如此的资金漏洞与挪用是十分影响上海社区综合环境治理的绩效评价。很简单的道理,因为钱花出去了,但没花在社区综合环境治理上,其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大大失调,绩效评价必是较差的。

二、上海社区综合环境治理的绩效评价的问题成因

1.政绩考核看重经济效益则不注重社区环境发展。在如今的政绩考核上,依旧注重的是经济的发展,注重的是经济带动城市发展的道路,所以官员为了晋升会变相牺牲环境来取得经济效益使得经济发展更快更好。对于上海社区综合环境治理的绩效评价来说,目前的政绩考核并不会将之纳入考核系统之内,或者只参考一些,官员能够得到晋升主要还是看其带来多少经济上的效益。上海的经济飞速发展,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是牺牲了环境所达到的。比如宝钢炼钢厂,在冶炼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浓烟则对周围的社区产生了巨大的污染,但是所带来的经济上的效益则是巨大的,官员政绩考核则是如今带来多少经济效益,加快了经济的发展而得到晋升,而不会是因为如今污染了多少大气,影响了多少社区大气环境而导致不能晋升。所以,上海社区综合环境治理成为了为了经济发展或多或少可以牺牲一些的方面,而这样的情况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治理专项资金被挪用的情况出现,因为官员想要晋升则通过各种手段包括牺牲环境、挪用治理环境的资金来发展经济,这样一来治理环境的资金缺少了,但在绩效评价中投入一部分依旧是计算资金挪用前的总额,则会让社区环境治理的资金产生巨大的漏洞。2.缺乏改进型的反馈使得治理水平得不到提升。在绩效评价的过程最后缺乏改进型的反馈是无法提升治理水平,上海社区综合环境治理的绩效评价效益不明显的重要原因,改进型反馈可以让治理者明白不足之处然后加以改进。在如今的社区综合环境治理的绩效评价的过程中,注重的是治理的过程与事前的投入并且对投入的预期,在事后关注的一般都是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也就是是否结果与预期相匹配。而整个绩效评价的过程中十分缺乏对治理过程中不足之处或错误之处能够进行有改进型的反馈的过程,以政府为主体的治理者自身制度上没有这一步骤,而居民更是没有渠道没有方法去对政府进行改进型的反馈,无法知道治理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就无法发挥出绩效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达到提升治理水平的这一目的。从调研中可以发现,居民对于参与改进型反馈的过程几乎没有,而治理的成效的确是没有达到对于投入的预想。在目前上海社区综合环境治理的绩效评价中,首先,对于反馈的过程在政府自身改进型的反馈,以及居民提出建议的改进型反馈则都是缺失的;其次,对于改进型反馈的重要性的认识则同样也是缺失的,都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以及能够对治理水平提高的促进作用,并且也没有一定的制度来规范。

三、上海社区综合环境治理的绩效评价的体制构想

第5篇:综合治理机制范文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进行中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师水平、硬件设施、教材以及评价机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与影响,计算机教学的综合能力一直处于水平较低的阶段,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1.学校教学软硬件设施落后众所周知,计算机是一个更新换代非常快的产品,时代的发展使其更新速度逐步加快。而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数量多、资金匮乏问题已经相当严重,学校对计算机教学的重视程度也不高,种种条件的限制导致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水平与社会的需求有很大的差距。不少学校的计算机教材还是传统教材,没有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这导致教学所用的教材与主流教材相差甚远,学生永远接触不到最新的计算机知识。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取消了中职生入校的文化课成绩限制,因此中职生的文化基础都相当薄弱,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学习没有什么兴趣,在实践中,他们的知识接受能力也比较差,甚至一些学生来学校根本不是为了学习,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为了省心,学生也是抱着混的态度去学习的,对自己的未来也没有什么规划,再加上中职院校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种种原因导致中职院校学生在计算机学习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2.教学模式缺乏创新计算机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操作。中职计算机教学一般还是采用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也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就导致许多学生理论课听不懂、不听或者接受不了,导致在实践操作中出现许多严重的问题。这种陈旧老套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和学生都投入了许多精力,最终却收不到良好的效果。3.学生基础及接受能力差受高校扩招政策和国家取消中职生入学文化课成绩限制的双重影响,中职院校为了保证生源数量,不得不一直降低中职生录取分数线。因此,中职院校的学生一般基础较差,生源质量总体较差。相比于普通高中的学生,中职生接受能力也比较差。中职生在学校里也是抱着混的态度,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学生普遍存在严重的厌学情绪,学习热情比较低。计算机是一种高科技产品,在初中阶段学校和家长都比较反对学生接触计算机。由于中职学生是来自四面八方的,中职生初中所在的学校对计算机的重视程度也都不相同。因此,在中职院校学生对计算机的接触程度和了解程度都有所不同。4.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都比较强的课程。因此,教学方式上也应该有很多不同之处。计算机的教学环境基本上都已经变为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或网络教室。但是在实践中,许多中职计算机教室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通常是教师在讲台上一遍又一遍地进行讲解和操作示范,学生则坐在下面看和听,然后按照老师讲解的步骤进行练习,学生只是机械性地操作,不需要动脑筋,不需要想该怎样去做,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地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和中心,违背了现代教育的原则和理念。5.理论与实际脱节严重计算机教学是一项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科目,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理论和实践脱节的情况非常严重。中职计算机教学对理论的重视程度远远比实践高。这种模式导致很多学生具有比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可是在实践操作中却面临很多的问题,他们的计算机操作熟练程度完全达不到社会需求和相关计算机行业对人才的要求。造成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原因有很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学习态度不端正;第二,学校计算机教学安排的理论课比实践课多,学生实践的机会比较少,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在所难免;第三,学校的计算机设备严重不足,设备更新速度慢,无法满足计算机行业的发展需求,也无法满足学生实践操作需求。

二、提升计算机教学综合实力的有效策略

1.提升计算机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改进教学方法

计算机是一种技术含量高的科技产品,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有重要作用。因此,中职院校应该提高对计算机教学的重视程度,要提升计算机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改进教学方法。作为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不断提升自身的计算机水平与素养,在教学的过程中多思考,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综合水平。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水平开展教学,起点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与学生的实际相符。另外,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企业及计算机行业发展的需求开展教学,让学生所学的技能能真正应用到日后的工作中。另一方面,学校应该为计算机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招聘优秀的计算机人才,为教师队伍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学校也可以定期举行计算机实践操作大赛,提升教师队伍的计算机整体水平。

2.突破理论对计算机教学的束缚,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中职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一批动手实践能力强的计算机操作能手,注重的是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对理论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因此,中职计算机教学应该打破传统的理论教学的束缚,应该加强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学校应该减少理论课在计算机课程设置中的比重,加强实践课的比重,让学生多一些上机操作的机会。另一方面,由于学校的实践设备和场地非常有限,为了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学校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让学生真正到企业中去实习和锻炼,真正融入到企业中去,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严重问题,也可以真正避免学生出现纸上谈兵的状况。

3.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

中职计算机教学与其他科目的教学有所不同,其对动手实践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因此,计算机教学要不断创新,不断改革,以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需求。计算机教学应该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在授课前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完成,课堂上主要解决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这样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就被提了起来。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想方设法让课堂生动有趣,从而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激发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让学生大胆想象。同时教师授课的内容一定要让学生觉得有意义,而且对自己的就业会有一定的帮助,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也会积极参与,认真听讲,认真练习。

4.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

由于中职生的文化基础、接受能力和对计算机的兴趣都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注重因材施教,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性格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对网页设计有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则对程序编写很有天赋。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教案设计的过程中就应该考虑到个性化的教学环节设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兴趣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一组同学的学习目标和任务都有所不同,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还应该注重课堂讨论环节的设置,让那些内向的学生能锻炼自己的口才,展示自己的成果。总之,针对中职院校的具体情况,计算机教学应该避免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注重因材施教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5.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

中职学校的主要职能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从而为生产、管理一线工作输送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所以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要改变以往不合理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对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进行创新和定位,让教学的知识和工作实际完美结合,让学生学会解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尽可能地满足目前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在进行互联网内容的讲解时,教师应该摈弃以往的照本宣科,通过讲解网络实例等方式让学生对该知识点产生兴趣,然后以巧妙的方式来解决棘手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熟练掌握技能的成就感和重要性。

三、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