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语文课件范文

语文课件精选(九篇)

语文课件

第1篇:语文课件范文

1 背景阐述

任何新事物的诞生,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如不顾实际的好好利用,会在一定的时期纷扰着某个领域的。如教学中的多媒体,这一技术因能呈现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其正以飞快的速度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运用,甚至有些地区、有些学校、有些教师对多媒体手段推崇备至,达到了无课不"媒"的地步。实践的过程中,过分"推崇"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网络上"信手拈来"现成课件,不加消化,不切实际的播放,势必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说句实话,本人也曾经无课不"媒",特别是有了孩子之后,生活节奏的骤然加快,使得我平时总是匆匆忙忙备好课,慌慌张张找课件,上课时幻灯片放了一张又一张,学生们很专注地做着摘记,书上摘得满满的,一节课在"声色并茂"的幻灯片播放过程中转眼即逝。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轻轻松松地过去了,可我内心的惶恐之感却日益俱增,因为"信手拈来"的课件会因为教学思想、教学风格、教学习惯、学生水平等因素不同,让我时不时地出点错误,出错之后那苍白的解释也让我自己心虚。也因此,曾经停用了课件,返回到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快黑板。可习惯了看课件摘记的学生极力要求我继续用课件,我与他们解释,没有经过精心设计与编写、修改,"信手拈来"的课件会误了你们的。可学生说:"没事儿,我们自己会处理的,不怨你。"

直到有一天,我才顿时悔悟,课件的使用已使我的学生"目中无误",还养成了看屏幕做摘记的依赖性,我不能因用"信手拈来"的课件再给教学带来一些其他的不良影响。

2 镜头重现

2011年5月30日,我要上组内公开课,内容是《春酒》,因为网络上关于《春酒》的课件很多,内容也很丰富,我抱着侥幸和自负的心理,到网上下载了几个"精品"课件,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习惯稍作修改,没关注细节就"OK"了。

深入品味文章的细节描写,借此来理解文章的主题,并要求学生在文中圈点勾画。这是我在教《春酒》一文时的一个教学设想,同时也是教学重点之一,于是,课堂中的细节欣赏就成了重头戏。

新课的第一个环节是整体感知:

师: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生齐声答:不是。

师:那还怀念些什么?

生:……

第二个环节是研读赏析:

师:为什么怀念他们?请同学们结合文中的细节描写来谈谈。

生:……

当欣赏到怀念"我"的活泼可爱、调皮天真的模样时,为了突出细节描写的作用,我特地把"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这个细节在课件上显示出来,并且还采用了换字法,把"舔"字换为"吮"、"吃"、"吸"等词,叫学生比较有何异同。同学们津津乐道,各抒己见,风采迥异,学生思维、课堂氛围都异常活跃。等学生热热闹闹地比较完了之后,我还叫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看着屏幕读,个别读了集体读,边读边评价,读了一遍又一遍,同学们读得有声有色。我呢,一直站在讲台桌前享受着这幸福的时刻,非常开心自豪,自以为这个细节描写欣赏得很成功,是这堂课的一个亮点。

殊不知,我的这堂课就是败在这个细节赏析上。这是一堂公开课,上完课,还有评课活动,在评课中,评课老师说我这堂课上得挺好的,重点能够突出,难点已经攻破,条理清晰,朗读指导到位有效,唯有一个很明显的错误让人遗憾。我这才知道,我犯了一个语文老师不该犯的错误――把"舔"字写成了"添"。更为可悲的是,在这个细节上赏读了那么久,我一直没发现这个幼稚得让人后悔一辈子的错误,也没有一个学生帮我指出这个词错了。如果这不是一堂公开课,我将永远满足于这一误人子弟的自豪感,也无从知道我的学生到底发现了没有,误记了没有。

3 教学反思

反思一:充分重视语文课的学科性质。

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其媒介是语言,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度,培养学生理解、运用文字的能力。语文老师的最基本职责是指导学生如何正确理解使用文字,培养学生的语感与语文素养。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指导学生正确的使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有以及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文字的表现力有时是无法用程序化的"多媒体技术"来表现的,过频的使用课件,特别是"信手拈来"的课件,会使得课堂教学手段呈现出单一化,不能动态地表述知识体系,导致课堂程序的模式化,教学内容的简单呆板,板书内容的电子化。况且,在设置好了的课件中,教师的思维过程、思维方式及解决问题的技巧,难以做到灵活运用,教师只能把课件播放一番,附加几点解说了事。老师按着鼠标看屏幕解读,学生看着屏幕听老师讲解,屏幕成为教学的主角,这样的教学缺失去了灵动性。随随便便地做了几张一问一答式幻灯片的课件,还会使学生养成了看屏幕做摘记的习惯,也失去了温习字、巩固字、品悟字的大好机会。"信手拈来"的课件在一定程度上会使课堂预设过多,从而影响了课堂的生成,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与消化,更不利于学生学习语文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就会大打折扣,阻碍了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难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不利于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的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尤其要注意语文学科的特点,千万不能被潮流赶着,在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上,不妨套用鲁迅先生修改文章的原则:"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多'媒体课件'去掉。"

反思二:作为语文老师要转变观念,端正态度。语文老师不要被课件冲昏了头脑,要转化观念,正确认识课件只是我们的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不是教学内容,也不是教学对象,是可用或不可用的。没有时间做精品课件,那就不用,别让"信手拈来"的课件成为语文课的败笔。

语文老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不要只为了轻松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不顾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有个体差异的人,拿一个课件呈现给每一个学生相同的答案、资料。也不要只为了应付考试,

而不顾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各种能力的培养,做一个课件一问一答。

第2篇:语文课件范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有一句:“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学生马上就能看到这里指的是“社会背景”,这时教师只需稍加点拨,学生就会想到当时社会非常黑暗,革命者根本没有言论自由,进而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和想象力,深刻理解作者对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的崇敬之情。又如,教学杜甫的《石壕吏》时,文中写到“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就结束了,诗人并没有写出老妪、老翁的结局。这时多媒体又可以其直观、形象的画面,促进学生的合理想象,引导学生学会在字词里“感悟”背后的意蕴。

二、用多媒体教学,能培养学生丰富的审美能力,启迪智慧

中职学生没有高中生的主动和自学能力,要想让中职学生课上跟着教师的思维去思考问题更是难上加难,而多媒体教学的出现,让学生在视觉上得到了强烈的冲击,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探究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例如,在讲解《诗经秦风蒹葭》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流行一时的歌曲《在水一方》的歌词:绿草苍苍,白露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唯美的画面,标准、流畅、富有感染力而又不乏幽默的教学语言,不仅能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受到语言艺术美的熏陶,还能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又如,在讲解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互动和微妙的审美心理。

三、丰富课堂容量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想要提高语文教学水平仅依靠课堂的45分钟进行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有必要运用多媒体课件丰富课堂容量,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语文信息。首先,运用多媒体有利于拓展视野,拓宽思维,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光盘、书籍等途径来搜集一些图片资源,增加课外知识的积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教学《海洋与生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制作或者采集相应的视频、图片等信息,将其汇总整理,并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出来,让学生在领略大自然美景的同时,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其次,融合更多信息,让课堂更充实,教学效率更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对课文的背景知识以及作者的介绍受课时安排的影响,只能在几分钟内做简单介绍,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更高效地向学生展示传统教学达不到的的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内容,为学生的知识储备提供更多的信息容量。

四、合理地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结合

第3篇:语文课件范文

一、利用课件导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铺设情感

在开课时展示课件图片或情境片断可快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动力,有的还为下文的学习创设一种情境氛围,为学生的情感做铺垫,为整堂课的情感风格奠基。如教学《一夜的工作》时,我选用十里长街送总理的课件画面导课,让学生感受人民万众一心哀悼爱戴总理的场面,引发学生对总理的缅怀之情,进一步追忆总理生前为国为民不辞劳苦,鞠躬尽瘁的事迹,这样一条情感的主线清晰明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升华水到渠成。

二、利用课件展示资料,拓宽信息

语文学习其实是获取信息,积累知识的过程,多媒体课件的整合性较为灵活,可根据课例需要,拓展文本知识,通过网络下载有利课堂教学的信息资料展示给学生,拓宽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如教学《长征》一诗时,我下载了有关长征的历史资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经典片段,让学生更透彻了解了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更有效地促进了对诗文的理解。课件多展示是文中地点、人物、作者及与文本联系紧密的资料,既能丰富学生知识,又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利用课件摘录语段,探究重点

语言文字的训练、课文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验都要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入手,文中经典语段就是内容的载体,情感的依托,将这些语段用课件出示,标出重点语句,让学生多谈体会,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养语感的有效方法,对文中重点探究的问题也可用课件出示,并用特殊标示引发学生思考探索,重点讨论,会达到突破难点,生成创新的效果。如教学《钓鱼的启示》时,我将文中作者受到启示的语段用课件展示让学生读中感悟,并联系实际生活探究其所蕴含的意义,学生积极讨论,将启示中的道理和生活结合来体会,深入浅出,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四、利用课件演示操作,化解疑难

对于一些科普性说明文中涉及到的知识,学生仅靠读文本内容,不易理解,尤其是对一些技术问题,用语言也不能准确说明,就需要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操作来辅助教学,具有动画效果的演示操作,形象直观,学生一看就明白了,原本的疑难问题顿时茅塞顿开。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学生对詹天佑创新的两种开凿隧道的方法和设计的人字线路总是弄不清,为了化解这一疑难,我在学习这一内容时让学生先按自己的理解画示意图,再播放演示课件,画对了的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没画对的学生一看也一目了然,疑难问题迎刃而解,遇到这些教学中的技术疑难问题时,巧妙运用动画演示课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撷取经典片段利用课件演示文本内容

对于有特定时代背景的课文,要让学生结合时代背景体会课文内容,就要撷取与文本内容有关的一些影视剧的经典片段辅助课堂教学,让学生入情入境体会,深受感染,引感共鸣,以达到体会内容,升华情感的目的。我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撷取影片《狼牙山五壮士》中五壮士跳崖的场面来辅助教学英勇跳崖这部分,学生在读了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再观看电影短片,五壮士的英勇豪迈气概再现眼前,学生情绪受到感染,情感得到升华,体会更为深刻,一个经典片段就可以代替老师的千言万语,将文本内容演绎到极致。

六、利用课件拓展延伸,挖掘教学资源

语文教学体现的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体现语文的人文性,最终要落实到学生如何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这就要将文本内容拓展开去,深入挖掘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链接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在这里,用课件展示拓展内容,能更好挖掘出教学资源。如在教学《钓鱼的启示》时,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领悟了道理后,用课件出示拓展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道德修养方面的名言警句,作为赠言送给学生,加深对课文中心的领悟,并指引学生如何做人处事。

第4篇:语文课件范文

那么如何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使之有机融入语文课堂,使其成为语文教学的“剂”,确实为课堂教学服务,使课堂教学活力实现最大优化呢?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家提倡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放在学习环境四大要素的首位,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创设一定的教学氛围,起到教学语言、教学结构所无法替代的作用。“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如其分地创设教学情境,去影响和改变学生情感的内容和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运用多媒体创设课文情境,做到该喜则喜、该怒则怒,或高亢激昂,或如泣如诉,从而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促进其思维的升华。

如在教学《草原的早晨》一课时,学生对草原比较陌生,我在教学中播放了一望无际的草原,牧民赶羊出圈,牧民在草原骑马奔腾,同学们仿佛身临其境,对羊儿的欢乐和牧民的策马奔腾感受很深,以至朗读得非常到位。教《月亮湾》一课,在讲课过程中,我先让学生听一段感受大自然多么美丽的优美音乐,然后再出示投影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上美丽的景色,“同学们,看图上有清清的小河,一群群的鱼儿,绿油油的农田,这个地方美不美啊?你喜欢这个地方吗?”引导学生感受月亮湾山清水秀、红绿相映、充满生趣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就愿意自主学习这篇课文。再比如《美丽的丹顶鹤》一课,我给学生听课文录音并伴有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身临其境,并根据录音再想象。“丹顶鹤是什么样子的?你用颜料笔把它画出来好吗?”这样教学中学生非常有兴趣,也促使了他们认真自主地去学课文,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提高了学生的绘画能力,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二、巧用课件促使自主学习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材只是教学的凭借,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体会它所包含的思想内涵,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本领,引导他们去阅读各类课外书籍,实现课内外沟通,深化课内知识。这就要借助多媒体课件储量大、功能强、操作简便等特点,给学生提供大量知识,全面提高课堂效率。

如:在进行《只有一个地球》的课堂教学时,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一系列美丽的大自然图片,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我们生活的地球是多么迷人,激发学生了解地球的兴趣。通过学习课文,学生知道地球资源是有限的。然后播放录像,看看目前我国严重的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的可怕现实,激发学生“应该好好珍惜”的强烈欲望。最后,学生讨论收集到的地球污染现状资料,教师再补充许多目前地球严重受污染的有关信息,让学生从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分组讨论,想想办法,“我们应该怎样做?”此时,教师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课外,让学生课后自己去看有关书籍,围绕“如何保护地球”,设计一份宣传小报和一则公益宣传广告,或写读后感和倡仪书。这样,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三、运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些重点词语、关键句子和主要段落,内容比较抽象。如果教师干巴巴地讲解,并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即使暂时记住也不能很好地运用。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量大、声情并茂的特点以及快速、方便的优点,在课前可先把一些内容制成投影片等,再适时利用多媒体将课文中的抽象内容、教学的重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多媒体使用贵在得法。在学生学习有困难时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如在教学《小小的船》一课时,学生在理解“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这一比喻句时,一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就很形象了。先在屏幕上显示在蓝蓝的夜空有一轮弯弯的月牙,然后在屏幕左侧又出现一只小船,小船缓缓移动与月儿重合,这一生动的演示化抽象为具体直观,使学生轻松地理解了这一句话。

四、活跃思维启发想像能力

知识是无限的,而想像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利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以特定的音响、画面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观,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想像力因子,开拓思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例如在教学《荷花》第二自然段时,用课件展示荷花池的全景、近景及动听的韵律,把学生“带入”公园的荷花池边,使他们“置身”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在音乐的旋律中感受那全开的、半开的、含苞欲放的荷花,说一段赞美荷花的话。这时学生早已步入作品的意境,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似乎与作者一起在荷花池边散步赏花。这样,有效地诱发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想像力。

第5篇:语文课件范文

从这个例子不难发现,多媒体的使用在语文课堂上并不总是起到积极作用,一味强求,违背语文教学的本质,反而会给我们的语文课堂戴上沉重的“枷锁”,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那么,到底如何才能不让多媒体成为“枷锁”,而是成为语文课堂的“催化剂”,让师生之间发生有益的“化学反应”呢?使用多媒体课件应该符合下面四点要求。

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生由于年纪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一味地强制引导,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所以,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适当地利用多媒体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我在教学寓言《自相矛盾》时,发现虽然文章简单,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内容,但讨论问题时却总是打不起精神。于是,我播放了《自相矛盾》这则寓言的动画片给他们看。大家被动画片中生动的人物形象逗乐了,再讨论我提出的问题时,就显得兴高采烈,不时能听到一些学生说出的真知灼见,教学效果也很让我满意。

二、有利于学生更形象地理解学习对象

在语文课本中,有的人、事、景、物离我们的生活太远了,老师也不可能带着学生亲临现场。这时,多媒体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比如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光靠课文内容让学生去想象双龙洞有多大,有多奇,孔隙有多窄,石钟乳有多么奇异,是很让学生为难的。我在教学这一课时,就适时地播放了有关双龙洞的视频。当学生看到视频中双龙洞外洞的样子时,都情不自禁地惊叹了一声;当学生看到狭窄的孔隙时,都不由得把头缩了一下,似乎他们也正从孔隙中坐小船进出;当学生看到五颜六色的石钟乳时,他们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形态各异、惟妙惟肖。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理解、讨论双龙洞的特点,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三、激发学生的情感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情感丰富的文章,激发出学生的情感往往是学好这些课文的关键。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够突破时空限制,把一切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记得教学《钱学森》一课时,我先配乐播放了回顾钱学森一生的短片,接着用缓缓的语调讲述:“钱老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为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今天让我们怀着敬意去学习这篇课文,去学习钱老高贵的品质。”通过这样的导人,创设了一定的学习情境,向学生传递了一种真挚的情感,使学生迅速地进入了学习状态。在理解课文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钱学森对祖国满腔的热爱之情,我播放了一些网络上集成的影像资料。让学生明白钱老当时放弃了多么好的待遇,同时又受到了怎样的迫害,如何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回到祖国。接着我在音乐声中和学生交流:“同学们,我们扪心自问,如果是我们自己,你舍得那样好的待遇吗?你能经受住重重困难的考验吗?”在交流中,我分明看到学生深深思索的表情和眼中溢出的泪水。我知道,他们的情感已经被激发出来了。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去深入探讨人物的精神品质就会容易得多。

四、使教学更便捷

教师在课堂上有时候需要展示生字的写法,有时需要将自己讲述的前后内容贯穿联系起来,有时候需要回顾总结一堂课的精华等,这时有多媒体的帮助就容易多了。比如说,利用多媒体,可以很容易用不同颜色的线条勾勒演示出某个字的写法,可以用幻灯片的方式展示一堂课的精要,比板书设计要省时高效得多,又何乐而不为呢?

第6篇:语文课件范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则寓言故事所阐明的道理

2.抓住重点,词句来读懂课文,评议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3.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本剧

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评议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基本模式

引探议练

1. 创设情境,引疑激思

2. 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3. 议论争辩,顿悟创新

4. 训练技能,激励发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二、读读

1. 自由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 再读课文,说说陶罐与铁罐的异同。

三、演演

1. 学生选定自己乐于表演的角色。

2. 学生分小组演练,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按课文所描述的人物的语言,表情进行表演。

4. 师生共同评议。

四、议议

1. 默读课文。

思考: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

2.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来评价人物,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五、说说

1. 让学生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从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2. 提示寓意:全面的看问题,懂得各人有各人的长处,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骄傲自大,要正视自己。

板书设计

19 陶罐和铁罐

第7篇:语文课件范文

使用课件的过度化倾向

1.过度使用课件。除了教师自己的偏好之外,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导向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许多学校甚至将使用多媒体课件写入评优课的评价标准里,仿佛不用多媒体课件,这堂课就不能成为优质课,而使用了课件,这堂课就已奠定了“好课”的基础。但多媒体课件如果不能对学生的品读感悟产生帮助,或者作用有限,不使用又何妨?

2.课件容量过大。容量过大的课件首先指的是内容过杂。有的教师在上新课时,希望能用一个课件展示所有的内容,于是教学目标、作者介绍、预习检查等一应俱全,而且除文字外还加入了音频、视频和图片。但一节课下来,课堂教学的重点在哪里?能够完成的有多少?课堂教学的有效度有多高?恐怕不容乐观。其次是文字内容过多。有的教师喜欢把各种文字资料――包括问题和答案一股脑儿地放进课件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不停地看屏幕,读屏幕上的文字,面对铺天盖地的文字“轰炸”,学生能有多少时间品读课文和认真思考?

3.过度追求效果。在有些教师看来,课件既然是为上课服务的,那么,追求它的显示效果当然是应该的。于是,他们为幻灯片添加好看的背景,设置不同的动画和声音效果,将重点的文字变换字体、设置缤纷的颜色。对于写景的文本,他们加入许多的图片;对于叙事性的文本,他们会链接视频;朗读课文时,少不了配乐。这样精心制作的课件,在使用时很可能产生不了预期效果,花哨的课件形式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或是哗一时之宠而冲淡了教学的中心。

过度使用课件的原因分析

对于多媒体课件过度使用的原因,笔者揣度,可能有这样几种情况。

一是部分教师图省事。网络让教师下载教案课件非常便捷,既然有几乎取之不尽的课件资源供选择,自己重新备课又很费力,不如用现成的,至多做一些修改就能拿来用了。另一方面,许多学校提倡或要求备课组集体备课,集备形成的课件大家共享,于是客观上促进了课件的使用推广。

二是部分教师的盲从。许多教师以使用课件等多媒体手段为时尚,似乎不使用课件便是教学观念保守、教学手段落后,甚至迷信用课件上课的效果,以至于使用的多,反思的少。

三是部分教师对课堂掌控能力不自信,或对课堂进程的掌控欲过强,生怕课堂上可能出现什么“意外”,宁愿按预设的步骤推进教学,也不希望有自己难以把握的课堂生成。于是,点播多媒体就成了教师掌控课堂教学的绝佳手段。

对于以上种种表现,笔者认为,其深层次的原因是部分语文教师没有完全把握准语文学科的特点,未能充分转变教学理念。首先,语文学科从内容到课堂教学都具有不确定性,所以语文课堂教学会呈现复杂性和高难度性。另一方面,其他学科(如数理化等)的教学内容就是教材内容,而语文教学内容是言语智慧,这种智慧不能直接在教材上呈现,而是隐藏在教材背后。因此,学生学习语文的建构性特点,决定了教师难以预设教学。而多媒体课件是教师按授课计划预先制成的,其体现的主要是教师的意志,如果教师对课堂交流互动考虑得不够充分,依照课件推进的教学过程并不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和能力培养。

其次,语文是人文性极强的学科。语文课上不仅有知识的学习,也有情感的体验;不仅有语言的交流,也有思想的碰撞。语文教师似乎担负着更多“言传身教”的职责,课堂教学中尤其需要以情感、人格魅力等去感召学生,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而过多地使用甚至依赖课件等多媒体手段,会使教师和学生过多地关注于课件,造成“人机交流”甚于“人人交流”的状况,实际上对师生、生生的课堂对话和情感交流形成了较大的冲击。

再次,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以人为本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合作关系,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而当语文教师更多地关注于多媒体课件而非学习的主体时,新课程的这些理念和主张就不能得到很好的运用和贯彻。

第8篇:语文课件范文

关键词: 多模态 英语文化 PPT课件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生活的社会日益呈现多模态性,意义的构建越来越依赖多模态话语的融合,多模态话语相关研究应运而生。笔者通过研究中国知网上关于多模态话语研究的论文发现,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多模态话语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速度呈上升趋势;思辨描述性的论文居多,而定量实证型的研究较少。完善多模态研究方法和理论构建,拓展多模态研究范围,对于推进我国多模态话语及其应用研究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以英语文化教学中运用的PPT课件为例,探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多种模态的使用类型和整合原则。

二、多模态话语与英语文化习得

多模态指包括口语、书面语、图像、图表、空间及其他可以用来构建意义的各种符号资源。研究表明,人在学习时,感觉器官会作为整体进行运作。可见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充分调动习得者的各个感官非常必要。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PPT课件以其信息载体的多样性、集成性、交互性、分布性和数字化的特点,得到广泛使用。它集文本、图像、动画、声音、影像于一体,不仅信息传递量大,而且具有多维性,可整合多种教学目标,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实现立体教学。采用PPT课件是实现多模态英语文化教学的重要途径。

三、英语文化PPT课件的多模态整合

1.PPT课件的模态类型

多模态PPT课件不仅可以展示教材的文本材料,还可以同时配合声音、视频材料等。笔者在《英语国家概况》教学中,经常运用PPT课件,采用较多的模态有视觉模态、视听组合模态和视频模态等。

PPT课件的视觉模态结合教材,展示给学生较完整和立体的背景资料。笔者在讲授《英国概况》第一章时,大量运用图片呈现了英国地图、国旗、国徽、地标式建筑、苏格兰男子的格子花呢裙子、城堡、威尔士的红龙旗、水仙花、爱尔兰的三叶草等。采用视觉模态讲解教材中的难点,能使学生在虚拟的情景中提高思维判断能力,更准确地理解知识点。如讲解《英国概况》第三章英国政治时,笔者在课件中运用了动画,如将英国首相设计成一个动画形象,左手拿着的蛋糕上写的是Parliament(议会),下面的盘子上写的是Legislature(立法机构);右手拿着的面包上写的是Cabinet(内阁),下面的盘子上写的是Executive(行政机构),动画人物站的台子上写的是First Among Equal。这样既直观形象地阐述了“为什么英国首相是英国政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这个问题,又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PPT课件的视听组合模态可以创造立体的教学环境。从语音文字的角度讲,可以通过录音、录像、电影、多媒体软件提供语音环境,提高对真实语音和文字的辨别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生的交际能力。笔者在PPT课件中根据讲授内容选用了很多英文歌曲,例如在讲解英国简介时,播放国歌God Save the Queen,帮助学生理解君主对于英国人的重要意义;在讲解美国独立战争时,在课件中播放Yankee Doodles(扬基歌),在讲解英国节日的课件中播放圣诞英文歌曲等。

PPT课件的视频模态使用较多的是动画、纪录片、电影等视频,视频模态的使用可以刺激大脑的立体思维、线性思维等,促使学生对语篇的理解产生系统和深刻的概念。笔者制作的《英语国家概况》课件中,插入了很多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例如播放CCTV纪录片《大国崛起》有关Elizabeth I,The Great Charter,The English Bourgeois Revolution,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的相关片段。在讲解美国独立战争时,播放电影The Patriots片段,在讲解美国内战时,通过播放电影Gone with the Wind片段,展现美国人民在战争时期的生活状态,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PPT课件的多模态整合原则

多模态课件的设计制作应遵循科学性、实用性、辅、简约性及交互性的原则;多模态英语文化教学要求教师设计真实、针对性、具有可操作性的任务,更形象生动地对学生传授文化知识。为实现PPT课件的多模态最优整合,教师在进行多模态课程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原则:

(1)模态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英语文化教学内容(话语范围),根据所教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PPT课件应采用简便易用的人性化的界面设计,这是决定课件质量的重要因素,可靠、适当的技术条件是确保多媒体课件教学实施过程质量的前提和基本保障。

(2)PPT课件的页面应简洁美观;页面上的文本、图形、图像等可视元素搭配构图合理;主体内容视觉信息表述明确,色彩和明度搭配协调得当;屏幕构成应具有视觉上的吸引力。各模态的配合应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多感官共同参与。多模态外语教学必须考虑如何处理好模态内部媒体之间的关系,如教材与PPT课件的关系,声音、视频、版面设计间的关系,等等。媒体(图片、音频、动画等)的选用应贴合主题的需要,做到主次分明。

(3)制作PPT时应侧重在知识引入前采用适当的策略,激活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出新知识。文本内容以简明的词语概括出主要的和次要的论点,将内容分类、压缩、提炼、纲目化,按照文本的内在逻辑,将其划分成不同的模块。选择不同的模态时,要考虑不同模态之间的相互配合,以获得最佳搭配。

(4)多模态学习的强度不能太过,过少的模态使用没有发挥多媒体多模态课件的作用,而使用过频、容量太大会导致学生无法完全接受所学内容,影响学生的情绪。

四、结语

运用多媒态话语理论制作的PPT课件可以为英语文化教学内容提供更丰富的多元化互动通道,有助于缓解课堂面授时间紧张的局面;非实时交互环境可以减轻学生的认知负担,使他们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实现知识和意义的建构。它使教材中的文字变得图文并茂,栩栩如生,把学生带入一个崭新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 Language as a Social Semiotic[M].London:Arnold,1978.

[2]Kress,G.& van Leeuween,T.Reading Images: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M].London:Routledge,1996.

[3]Kress,G.&van Leeuwen,T.Multimodal Discourse: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M].London:Arnold,2001.

第9篇:语文课件范文

一、语文教学中CAI课件的优势

1.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能深切感知、思考、领会,进而创新。而在一般的教学中,用音乐来渲染情境,用图像来显示情境,用文字来诠释情境等方法可以局部应用,却不容易有机结合。而多媒体CAI课件不仅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而且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感知。使用CAI课件,课堂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动态的传播,学生耳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眼看栩栩如生的画面,视听并举,可以随文入境,全身心投入。通过CAI课件的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可以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创设崭新的审美时空

多媒体CAI可以打破40分钟的课堂限制,能够将古今中外、天南海北的信息为我所用,创建一个学生接受知识的高效平台,创设一个崭新的审美时空。学生思想的翅膀可以飞翔在有声与无声、具体与抽象、历史与现实之间。教读游记类文章,多媒体可再现自然景色的美;教读小说,多媒体有助于评价人物形象;教读戏剧类作品,多媒体有助于语言的品味;教读音乐类作品,多媒体有助于音乐的欣赏。

3.扩充教学内容,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

在教学过程中,最后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鉴赏情况时,可呈现出多项选择题让学生思考,节省了板书时间,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知识巩固。同时也可以很快地将知识迁移,补充类似的语文材料。

然而,无论是公开的语文示范课,还是身边语文老师的日常教学,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其操作层面上的弊端也逐渐明显。

二、多媒体CAI课件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误区及对策

1.多媒体CAI课件喧宾夺主成为课堂主体

师生的及时沟通与交流是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保证。但多媒体课件的精心设计使其常常摆脱了辅助工具的地位而成为课堂的主体――至少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会如此。师生互动则因为其不确定性而成多媒体课件的累赘,于是课堂变成了一种新的灌输教育――老师展示媒体资料,学生沦为“影院”观众;老师演示相关课件,学生看着荧幕记录。

2.完成课件任务取代了教学任务

现实中,我们在听课中往往会有这样的感觉,教师的课堂教学就是按步骤地展示课件,教师被课件牵着鼻子走,他再也不能在课堂上随意地漫步了,因为他必须时不时地操作鼠标,他的活动空间只有讲台那一块弹丸之地。当然,技艺的高超可以使部分教师在使用时显得非常从容而自然,而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过程则显得匆匆忙忙,因为他要紧跟在课件后面亦步亦趋。

3.套用现成资源脱离了学生实际

在运用多媒体工具的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的课件都是从网上下载后稍作改动,甚至原封不动的搬到课堂上,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全都得跟着别人转,甚至连相关互动都得按照别人设计好的去做。这样的课堂教学仍然是照本宣科,只不过不是照教参之本,是照课件之本,完全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求。

4.多种感官的刺激削弱了文本教学

多媒体最大的优势在于能运用多种表现方法,通过对学生进行多种感官刺激,激发其阅读兴趣。然后,此种手段地运用最终仍应归结到文本阅读方面,因为语文究其课程目标而言,应该着眼于学生语言文字的接受和表达、文学的欣赏及表现,而这一切,有哪一样是可以离开文本来实现的呢?我们所看到的课件,常常作为一种翻译介质出现,即把文本语言传达的信息,“翻译”成图片、影视、音乐语言,受众(学生)固然可能理解了文本所传达的信息,但他并非通过文字(即文本本身所依赖的介质)来获得的,因而语文课程的目标并未实现。

当然,指出上述误区并不是为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摒弃多媒体工具,而是为了更好地运用它,让多媒体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换言之,多媒体对语文课堂教学地参与与否并非是理念问题,而是操作问题。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在使用多媒体工具教学时,应把握好下述几个方面。

1.以多媒体手段为工具,切不可喧宾夺主

语文课堂教学手段多种多样,语文教师可以将多媒体工具作为诸多工具中的一种,而不必对它青眼有加,不必因使用了多媒体工具而削弱了其他教学手段的运用,彻底摒弃多媒体课件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必围着多媒体课件转,不必给予其太多的重视,使其成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一个辅助手段。

2.多媒体CAI课件不必追求完整性,用完即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