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的技术与应用范文

计算机的技术与应用精选(九篇)

计算机的技术与应用

第1篇:计算机的技术与应用范文

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近年来,我们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与课程改革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

1.1构建校企融合的“121”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办学特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全国各类重点高校、普通本科、高职高专等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都在开办各种培养方向的计算机类专业。如何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形成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市场竞争力强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根据计算机应用行业和企业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深入分析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规格的需求状况,与企业合作,改革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校企融合的“121”人才培养模式。即:锁定一个企业;遵循“职业素质+职业技能”两条系统培养的主线;落实一套以“校企导师制”为核心的“校中企”“、企中校”的具体实施方案。锁定一个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使专业办出特色,使实习与就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学校必须与企业建立一种平等的、互利互惠的校企合作关系。合作的企业最好是本地有较大规模的专业对口企业,能一次性接纳较多学生实习与就业,进行“订单培养”等深入的校企合作。“两条主线”课程体系:通过走访企业,了解企业对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规格的要求主要是具备相应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而传统的教学偏重于传授专业技能知识,不太重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造成学生就业困难或失业等。因此,要遵循“职业素质+职业技能”两条系统培养的主线,重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学生先学会做人,再去做事。一套以“校企导师制”为核心的“校中企”、“企中校”的具体实施方案:校企导师制,就是学生从入学开始,按6人左右分组,每组配备一名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对其在学校的学习和企业的实践进行全程跟踪指导。校中企,在学校按照实际的IT企业,创设模拟职业工作环境,形成浓郁的职业氛围,开展对外技术服务工作。企中校,将学生送入企业进行学习,将课堂融入企业,将课程融入工作;在企业中让学生直接面对设备、面对师傅、面对客户,直接参与企业的运作,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在这些实施过程中,学校和企业的导师一直都要起到引导示范、答疑解惑的作用。

1.2建立校企合作的专业平台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大而全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已远远不能适应计算机岗位群的需要,短短3年的高职教育不可能培养通晓计算机各个岗位知识与技能的人才。要提高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的相关度,加强专业的适用性,必须了解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对于特定职业岗位群的知识、素质、技术、能力的需求,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改革和课程、教材调整,建立以职业素质和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而企业最了解职业岗位群的职业需求。为了搞好专业建设,我们主动与企业建立了联系,成立了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聘请企业领导和一线的技术专家作为专业委员会的成员,指导专业建设的总体工作。特别是与我省IT界的领军企业———长城信息金融设备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和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按照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来制定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专业标准,落实“校企导师制”,精心打造校企合作的专业平台。

1.3建立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体现的是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的规格和质量,课程体系设置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培养出的毕业生的质量。课程体系的设计,应先依据人才培养规格、人才的素质与能力要求等,形成一个主题框架,再进行丰富与求精。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由企业参与,学校和企业共同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共同实施课程体系的改革,将企业行业的职业能力与专业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根据工作岗位能力要求确定课程内容,构建基于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即实现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教材与技能对接,重构新的课程体系。针对长城信息金融设备有限公司亟需的设备维护工程师和技术研发工程师为培养目标,了解到该公司人力资源部有一套针对该企业员工的培训方案,邀请该公司主持内部培训的一线技术骨干来我校,与我们的专业课程教师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交流,共同讨论岗位的职业素质与能力要求,从而进行课程的设置,章节的增减,课程体系的调整。做到每门课程都有一个校内专职教师负责,同样每门课程都有一个企业技术骨干审核。我们保留、改进和增加岗位所需要的课程,坚决摒弃与岗位工作无关的课程。一举将专业技能课程从原有的26门浓缩到18门,并与企业建立了聘请一线技术专家来校讲授专业核心技能课程的机制。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强调现场操作教学、现场技能教学,教学计划中大幅增加实验及实训课程的比例,将实验及实训课程比例提高到总课时的72%以上。

1.4建立资源共享的实践基地

高职教育要求学生了解技术前沿领域的知识和设备,并能熟练操作。学校必须着眼于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锻炼,加大实践教学设备设施的投入,并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岗位工作的要求。在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中,学校要通过部分硬件设备的投入,并积极引入企业的捐赠设备,形成模拟企业情境的校内实践环境。将基础实训室和职业技能实训室按照实际IT企业的工作场景进行布置,将与企业有关的制度、机构、产品开发流程贴于墙上,以形成浓郁的职业氛围,并利用校内实训场地和设备等资源,对外开展技术服务和培训工作,体现校内实训基地的生产化思路,为构建“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环境,奠定一定的硬件条件。

长城信息金融设备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以研发、制造、销售金融设备为主营业务的IT企业,部分高端设备如:自动提款机、自动存取款一体机、自助终端设备价格昂贵。我们通过签订协议引入企业实践资源,由长城信息公司捐赠50余万元的金融设备,在我校共同建立“金融设备实训室”,以保障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专项技能训练。为了保证实际教学效果,所有实训设备均来自长城信息公司的生产线。此外,企业新员工培训工作也在我校的实训室进行。这样校企双方很好地实现了资源共建与共享。

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中,学校要积极寻求相关企业和科研单位的支持。尤其是与国内外大型知名企业开展深层次、紧密型合作,建立与自己的规模相适应的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在企业现场进行主要专业课的实训教学与实习,以适应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需要。我们通过课程调整将原来较为零散的实践课时集中起来,统一将学生送入企业进行学习。将课堂融入企业,将课程融入工作。在企业中让学生直接面对设备、面对师傅、面对客户,直接参与企业的运作,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并聘请企业员工以“师傅带徒弟”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来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进行评价,并以此作为学生的考评依据。通过对课程的调整,目前本专业在企业进行现场教学的课时达到总课时数的49.6%。

1.5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应该是有在第一线工作实际经验的“双师型”的专业人员,只有这样,才能在给学生理论教育时结合实际,将理论知识讲活、讲透,把实训上升到理论水平,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专业指导。但是,由于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来自普通高校,有高学历与高职称,但没有在第一线工作的经历,这种教师在教学中有可能缺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没有什么在实践中取得的经验与教训来指点学生将理论与实际很好地衔接。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培训,使教师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聘请行业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这样做一方面弥补学校技能课老师的不足,另一方面又加强了与社会的联系,既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容,又保证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我们通过与企业建立长效的轮训机制,将本校教师送入企业培训、实习,提高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水平,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开展的科研攻关、成果推广、技术服务和科技开发活动,以确保教师对新技术、新技能的及时掌握;同时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和现场专家,给学生进行授课和讲座,为学校的教学服务。校企双方的专兼教师密切合作,开发行业要求的与生产实际、技术应用、技术管理等密切联系的综合性案例性课程和教材。如目前开发了最新的《微机原理与组装维护》、《Windows系统管理与网络服务》、《自助终端设备维护教程》、《网银机维护教程》等,其中《微机原理与组装维护》、《Windows系统管理与网络服务》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IT类优秀教材奖。

2结束语

第2篇:计算机的技术与应用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应用;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与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在不断的引起人们的重视进入社会和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计算机技术具

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性在信息时代和数字时代不断深化的今天逐渐成长为重要的角色。

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计算机技术发展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在计算机的研发方面,相对于传统的机型,现代的计算机开发更加注重信息处理效率的提升使得运算速度不断提高在成本费用方面也大大地降低,计算机技术人员在对其不断创新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强化专业技能,关于计算机技术的研究专业也在逐步地形成。从计算机技术目前发展的情况看,除了一些较为传统的应用,计算机技术还被应用到了生产自动化和现代化教学以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生产领域带来了空前的发展契机,被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自动化生产方面。工厂在进行生产时通常都会有设计师通过计算机技术对产品进行设计,进行建筑行业的设计时也只需要υ始数据进行简单的录入就可以产生相应的设计图纸。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现代化教学中也开始被广泛的关注,并被越来越多的应用。我国的计算机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近几年的时间里取得了重大的发展与突破正在试图将计算机技术与现代化教学的各个学科有效地结合起来,给学生展示更加形象、丰富的课程。现在很多教学单位和机构已经将课程内容进行编制转变为软件的

形式实现了现代化教学的有效性创新。

另一方面尽管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比方说计算机技术操作方面的意识比较薄弱,在观念上还是相对落后的,并没有形成比较先进的操作管理理念。计算机技术人员综合素质还是有待提高,综合能力比较弱在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方面还需要很大的提升。再加上计算机技术本来就是一项比较专业性较强的信息技术,需要大力的引导和扶持,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在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投入并不是很高,关于计算机技术的各项制度也并不完善。这些问题的出现在极大程度上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产生了许多不良的影响。

(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

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和基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改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也让人们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产生了困惑,就目前计算机技术的研究方面看庄要是对计算机技术的机构化和空间扩展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在结构化方面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机构化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的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意义也比较深远,因此,关于计算机技术的结构化问题对于其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现计算机技术的结构化首先应该充分考虑计算机本身的升级、换代以及发展的问题,按照计算机技术的智能化等相关的特点实现其自我增长的能力和水平。

二、计算机技术的相关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对其高度关注并不断的应用许多以计算机理论为依托的产品也相继研发出来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的应用包括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应用、数字处理应用、半导体技术应用、移动计算机应用、表面封装应用、数据库系统应用、并行处理应用、光盘记录应用、磁盘技术应用以及ATM技术应用等许多方面。

计算机系统技术的应用是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一项完整系统的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主要包括系统机构技术、系统维护技术以及系统管理技术和系统应用技术等方面的内容。计算机系统机构技术可以更好地提高计算机系统处理效率在性能价格比方面也可以进行很大的改善。

目前计算机数字处理的应用不再局限于CPU以及操作系统等方面的应用还发展到了个人数字处理的重要层面。半导体的集成度一向是影响计算机技术质量和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高达8 GB的半导体也应经成功的研发出来在未来的发展中依然保持着较好的姿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逐渐摆脱了地域的限制和影响,移动计算机开始被广泛的应用湘对于传统的计算机发展,现代的计算机更加便于携带与操作,使用起来也更加方便在未来的发展中会更加的精细化和集成化。表面封装应用主要体现在集成化、多元化和微型化的特点,可以适用于更多不同的领域封装的效果逐渐均匀化。数据库系统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中也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其应用的重要部分,不但可以对对象和版本的管理进行精细化,在查询处理和物理组织方面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提供了更多的解决问题办法。并行处理应用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并不断的被应用到生产和计算过程,出现了一系列多元化的计算机产品,完善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光盘记录应用的出现使得资源的存储更加的简单快捷,成本费用方面也大幅度的降低,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更加有效的实现资源的查询与读写等内容。磁盘记录应用是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相对较为原始的数据存储元件,尽管计算机技术不断的发展,磁盘存储并没有被淘汰,反而更快更好地发展,兼容效果也大大的加强。此外,ATM技术应用可以使信息的交换与传递速度大大的增加,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进程不断的加快,也逐渐开始被应用于一些商业和银行等许多办公领域。

第3篇:计算机的技术与应用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 计算机技术 解决方案 现代化运用

1 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状

计算机科学是一门汇合了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和各项科学技术的整合型学科,它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针对当今各个领域的发展现状来分析,计算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学校、医院、政府单位等不同的领域,并且在无纸化办公和信息化办公上面有着突出的表现作用。在日常办公中,无纸化办公也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无纸化办公是计算机技术能够有效运用的表现之一,为我国实现绿色办公、低碳生活、创建节约型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运用计算机技术还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从而缩短办公时间。在数据存储上,不仅仅可以有效存储及控制数据,还可以轻松导入和导出大量数据,在数据的处理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信息化办公的飞速发展带来卓越的效益。在计算机应用的效果上,运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成功避免人工管理中出现漏洞或是易错的问题,可以有效取替人工并提高精准度,不仅效率高准确度更高。由于计算机技术具有很高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所以在现代化的各个行业中被广泛应用。

与此同时,我国也在不断地培养计算机人才并给相关人才提供更多的资源条件。目前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已经达到飞速发展的阶段,现代化的电子科技产品不断产生。由于传统的计算机技术在成像及图片分析方面发展较慢,在特殊行业运用的相对较少,所以我国重点研发在特殊领域中绘图软件的应用,以及企业中各个部门通过研发的软件将行业中的图片进行高度分析,再通过计算机技术有效处理并呈现出来,最大限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在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中还是有一些问题拖延了计算机应用的速度及其发展的空间,需要我们将这些问题一一解决。

2 目前计算机技术存在的问题

2.1 计算机的信息安全问题

网络是相对开放的大环境,在网络中传输大量数据信息很容易造成病毒或是黑客的攻击,导致数据信息的丢失或是泄露。在网络的监管上面,目前我国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没有强有力的政策来管理这方面的问题,导致一些黑客经常为了某些目的去攻击各大网站,盗取或破坏网络中的数据信息,给社会和个人信息安全带来了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2.2 利用计算机技术产生违法行为

除了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之外,目前社会上有很多心术不正分子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进行行骗,使人们的财产受到了严重的损失。例如,现在有很多的钓鱼网站,一些违法分子利用这种网站来进行行骗,只要用户在钓鱼网站上输入银行卡号或个人的真实信息,银行卡内的存款非常容易被他们盗取,造成金钱损失问题。目前,在我国有很多这种通过网络被骗的例子,而且数不胜数,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无法有效对抗这种网络行骗的手段。

2.3 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计算机技术还处于相对初级的发展状况,在现代化的运用中还没有发展成为一个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发展态势,仍然呈现一种比较混乱的局面。除此之外,由于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中开发出很多种类的信息技术,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上不仅呈现出单一而且表现出竞争的态势,由于现代化的需要人们受到利益的驱使,这方面的竞争已经开始从良性竞争向恶性竞争转变,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未来长期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们建议计算机技术的开发人员应该有共同的开发目标,各个层面的计算机人才都统一方向,从而能够让计算机技术在现代化的大环境中发挥得更好。

3 针对现有计算机技术问题提出的解决办法

3.1 加强监管措施

国家的相关部门应该制定监管政策,同时加大对计算机技术的监管范围,防止一些心怀不轨的违法分子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人们的财产造成伤害,以及对于特殊领域造成威胁。同时,国家的监管部门要加强惩罚的力度,对于问题较轻者可以通过思想教育工作进行开导,并确保其真心悔过以及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对于严重造成人们财产损失的违法人员进行严厉的法律管理,运用法律条款来惩罚其罪行。

3.2 建立健全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建立一个健全的体系对于计算机技术的科学发展以及应用非常的重要,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应用于现代化的各个领域之中。同时,确保计算机方向的人才能够为了共同的目标方向而奋斗。在开发应用软件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尽最大能力去阻止计算机技术在发展中出现的不良竞争情况,根据用户的需求来开发相匹配的应用软件,确保软件开发的质量而不是数量。在计算机技术的现代化应用中,我们应该从大局观考虑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问题。软件技术开发人员应该将市场调研的工作进行到底,重点研究现代化各个层面对于计算机应用的需求,因此,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建立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发展体系。

4 结束语

虽然我国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领域发展并没有足够的科学化和合理化,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国的计算机技术人员正在不断的改进与创新,努力将它的应用价值最大化。在现代化的社会中,我们应该加强对于计算机技术领域的学习和探讨,从而减少各项问题的出现,以便计算机技术能够更好地运用在现代化的社会中。

参考文献

[1]冯春辉,李志梅.试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工程建设项目中的运用[J].邢台学院学报,2013(02).

[2]沈琦.试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工程建设项目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8).

[3]张伟,许博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探析[J].硅谷,2013(08).

[4]凌春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性[J].商情,2013(29).

[5]刘骄阳.浅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经济管理中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06).

作者单位

第4篇:计算机的技术与应用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现代教育;应用

前言

基于计算机技术应用范围越加广泛,教育事业发展的与时俱进,在教育领域中逐渐融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现代教育中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下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具多样化、个性化,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教师在应用计算机科学技术进行教学活动时,也为其节省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学生在快速掌握知识点的同时,也提高了计算机操作技能,所以说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对于收获良好有效的教育教学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优势

(一)对教育时间的依赖程度得以降低

计算机在教学活动中是一种重要的辅助工具,以其强大的互联性,通过联网收集到各类教学信息,以强大的储存功能,加以对类型多样的信息进行整理,不受时间的限制,无论是在课堂时间,还是课余时间,只要是有计算机在任何时刻实现快速获取知识内容。例如在美术教学中,将名家字画存储到计算机网络当中,师生可以借助对字画的欣赏,加之配以文字说明,得到更加鲜明的点评。同时计算机作为在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教学系统,摆脱了对于时间的限制,学生受到计算机系统的吸引,通过受到直接影响与直接利用其技术获取科学文化知识,提升了学习过程中的动手实践能力,体现了计算机科学技术应用的深度与广度[1]。

(二)不受制于教育空间的影响

传统教育教学的开展只是限制于教室内的教学活动,即当堂课的教学内容当堂传授,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欲寻求教师的帮助,受到空间的限制,只能无奈等到下次课上询问教师。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不再受制于空间的影响,通过社交网络将师生的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当遇到问题的时候,学生即可通过社交网络在任何地方联系到教师,寻求教师以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此外还可以不受空间的影响,实现对教学研究成果的共享,在任何地方通过登录资源共享网络平台,下载教育信息资料,实现在线交流,通过远程教育实现对课堂内容的深化,以获取有效的教学资源[2]。

(三)教学活动的灵活性得以真实体现

计算机科学技术以人机界面的形式,实现了人机对话,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强了彼此之间的联系,通过对话实现师生灵活性的合作。教学内容在计算机系统中呈现出丰富性的特点,更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其能够配合教师具体教学活动的的实施。

(四)更加体现了自由性

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师生之间无时无刻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实现教材内容的共享,实现在线交流,这其实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现代教育中应用自由性的体现。学生可以通过其技术的使用结合知识点与自身学习实际情况,对学习时间自由选择,教师也可自由教学方法,更好地借助计算机技术为现代教育服务[3]。

二、现代教育中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

(一)在学生独立自主的自学阶段的应用

教材是学生促进学习一种无声的、物质化的良师益友,教辅材料扮演着辅助者的角色,对于知识的理解一方面是来源于自身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一方面是来源于教材教辅材料对知识点的阐述,而教材与教辅材料由于篇幅有限,对知识点的阐述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这是传统教育背景下存在的学生对于知识点理解的弊端,限制于较少的专业辅导的影响,对于学习活动缺乏目标方向性,学生很难在自学活动中约束自己,达不到理想的自学效果。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学生可以借助计算机系统平台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料,更加深度地理解知识点,还能扩充知识储备量,有针对性地查找想要了解的知识内容;教师提前设计好课件,在展示课件的内容过程中,提出在自学中学生需要注意的重点、难点,结合课件展示的内容,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进行解答,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二)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了课堂效率

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当中的应用实现了静态化的教学知识点与动态化的计算机呈现方式的有机结合。以计算机作为教学设计、展示的载体,将教材上的知识要点融合于计算机当中,呈现在信息系统当中,而且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思路方法,为学生对于应用计算机的学习方式提供了多重选择,把更多的目光关注于课件上,以丰富生动的教学呈现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造了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教师减轻了授课压力,有更多的时间通过计算机平台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了解到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哪些意见与建议,便于个性化、有针对性信息化的教学活动开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两个方面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展开了论述。第一部分中主要从四点论述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优势,正是基于这些优势使得其科学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第二部分是对其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具体应用体现,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是教育事业与时俱进的体现,随着其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会对现代教育中注入生机勃勃的活力,为教育事业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参考文献:

[1]卢唯威.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

[2]沈长银.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3,23:309-310.

第5篇:计算机的技术与应用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管理;整合路径

0引言

信息是事物存在状态和运动属性的表现形式。信息管理是采用一定方法加工、处理、管理信息资源,使信息能够发挥最大价值。传统信息管理以纸质版为主,人工管理存档,但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人们管理信息有了更好的方法,主要依靠计算机技术管理信息。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整合的方式,极大提高了信息管理质量和效率[1]。信息管理离不来计算机的支持,计算机技术应用离不开信息管理的支撑,只有将二者整合运用,才能发挥最大效益。

1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整合意义分析

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意义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工作效率;二是提高信息的准确性,防止资源浪费。

1.1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工作效率

整合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工作效率。首先,整合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技术,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这主要是因为计算机获取信息时具有先天优势,可以快速获得所需信息,做出分析判断,有效利用现有资源,特别是在一些企业,利用计算机和信息管理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的有效性,节约成本,推动经济发展[2]。其次,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管理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这是因为计算机运用比较方便快捷,信息管理使信息变得有序归整,两者结合可以使一些原本杂乱无章的工作有序进行,减少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1.2提升信息的准确性,防止资源浪费

整合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有利于提升信息管理的准确性,防止资源浪费。第一,通过计算机网络大环境,能够归纳与联系各种信息,促使信息搜索更加方便与准确,提升了信息的准确性,推动了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第二,通过计算机技术,信息储存和提取更加精确,结合信息管理的有效归纳,防止因信息不准确而造成人力、物力资源浪费,促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整合路径分析

为了能够全面利用信息资源,保障信息管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整合。第一,树立信息管理,加强信息管理;第二,完善信息管理体系,提高计算机运用效率;第三,提高信息管理质量,建立完善的数据系统;第四,加强管理人才培养,构建专业管理队伍;第五,加大信息收集力度,提高信息质量。

2.1树立信息管理意识,加强信息管理

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整合需要人们提高信息管理意识,加强信息管理,构建信息管理网络体系。树立信息管理意识非常重要,只有树立较强的信息管理意识,才能实现高效的信息管理,在生活工作中真正发挥信息的作用[3]。首先,现代生活工作中,资源种类和数量愈发复杂多样,需要加强信息管理,树立信息管理意识,以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工作和生活中,主要通过人工处理信息,但每个人对信息的判断不同,处理信息时难免出现误差。而进行信息管理后,通过信息整合能够减少误差,使工作有效开展。最后,树立信息管理意识后,要加强信息管理网络构建,结合信息管理与计算机技术,实现信息共享。

2.2完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计算机运用效率

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路径整合包括完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计算机运用效率。首先,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时需要依靠某个平台才能稳定运转。逐渐完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使计算机运用有一个比较扎实的平台,更好地运用计算机完成信息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时间。其次,信息管理系统需要不断优化。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只有不断优化自身,才能适应时展。完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弥补管理方面的不足,提高系统抵御风险的能力。最后,不断加强信息管理体系。信息管理相关工作人员,要学习加强信息管理和计算机运用理论知识、技术,不断学习新的计算机知识和管理方式,高效维护和管理信息管理系统,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保障管理体系稳定和可靠运行。

2.3提高信息管理质量,建立完善数据系统

要想整合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需要逐渐提高信息管理质量,搭建完善的数据体系。信息管理质量是信息决定计算机网络管理能否得到合理利用的关键。相比于传统信息管理,运用计算机技术虽然改善了纸质信息保存问题,但是如果信息输入仍采用人工输入方式,可能出现录入不正确的情况[4]。如果计算机录入的信息不正确或不完善,利用信息时会出现失误,造成失误连锁反应。因此,在完善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要提高信息管理质量。一方面,信息管理工作人员要重视信息录入工作,确保所录入信息的正确性与完整性;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数据系统,保障数据安全,防止数据因破坏而丢失。

2.4加强管理人才培养,构建专业管理队伍

要想整合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需加强人才培养,组建一支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信息管理队伍。无论是传统信息管理还是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都需要专业人员操作,有效管理整合信息。但是,我国目前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缺少专业信息管理人员。针对目前信息管理人员缺失的现状,需要采取积极对策加以解决[5]。首先,加强人才基础知识培养。这需要公司对信息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特别是计算机知识和信息管理知识,要让信息管理人员从传统信息管理进入现代化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管理,逐渐提高公司人员的信息管理能力。其次,完善信息管理人员鼓励机制和管理规范。制定奖惩机制能使信息管理人员高效完成管理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提高信息管理质量。制定信息管理人员制度规范,能够加强管理人员监督,使管理工作有制度、有效率进行。

2.5加大信息收集,提高信息质量

计算机应用技术与管理信息的整合路径包括加大信息收集,提高信息质量。这需要人们在信息管理过程中不断丰富信息收集方式和收集途径。随着信息和科技的发展,生活环境时刻变化,可以说当前社会是一个信息数量大、种类多的时代,人们要想准确判断某事物,就要收集更多的信息数据。第一,信息管理人员要学会甄别信息内容,提高信息判断和区分能力,能够在繁杂的信息中快速找到所需信息,并进行处理、判断和分类。第二,拓宽信息收集途径。信息管理人员要学会利用网络收集信息,因为网络平台中的信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但管理人员要在大数据中找到有用信息,提高信息质量。第三,归纳和整理所收集的信息,加强信息管理。

3结语

目前,人们身处信息社会,信息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无论哪个行业或领域,都离不开信息管理。因此,人们要树立信息管理意识,加大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力度。整合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有利于弥补传统信息管理工作的缺陷,加强信息储存和管理,保障信息的精确性,提高工作效率,完善信息系统,提高信息质量,降低资源成本,减少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赖育华.关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二者整合分析[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7(5):53-55.

[2]邓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路径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4):173.

[3]梁志琼,游敏华,胡木兰.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23):204-206.

第6篇:计算机的技术与应用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管理

随着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计算机已经能够普及于大部分行业,许多生产企业和劳动机构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应用。其中,在信息 收集传达和管理的方面,各个行业都对其有更方便、更便捷及更准确的需求。因为计算机有着高速的处理能力还有自动处理的特点,它使 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同步,网络的速度铸就了很多不可思议的成就,还减少了信息管理技术的误差。因此,计算机应用技术于信息管 理的共同发展十分重要,高效且有意义的管理信息能够极大的避免信息的泄露,节约社会资源。

1 计算机应用技术于信息管理的概述

1.1 计算机应用技术

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研究,主要是着重于神经网络、模糊逻辑、蚁群算法等在信息处理与编码中的应用,为的是在发展快速的 环境下,能够实现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过计算机,了解计算机相关设备和程序,在能够掌握其运行原理的条件下,精确简练计算机的使 用。我们知道,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的最大的特点是易于使用。因为它不是只针对个别人群才能够使用,而是非常人性化。为什么我们极 力推崇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呢?因为计算机的普及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信息的使用与传递高效化,运用于各个不同的场合,满足 不同的需求。

1.2 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行为的用处是在挖掘并使用信息。计算机的应用与信息资源的使用和目前社会的生产劳动发展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还 会影响社会资源的分配。信息管理在实际需求中的运用具有他们的共性和差异性,其中表现为在国际范围内的信息交流所受到的限制减少 了,对于国内和国外的企业的数据分析变得容易和方便,还可以做到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大大提高了信息管理的有效程度。伴随着大 数据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方面需要信息管理系统的帮助,更多企业通过这样的方式,找到发展的机遇,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2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有效整合的优势

2.1 促进信息共享,凸显信息的使用价值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各行各业中的各种信息数据都十分重要。此时,计算机就可以发挥它的作用了,相关人员可以通过 计算机对需要的信息进行筛选和收集,既能减少花费的时间还能够提高信息的有用率,让信息管理的流程变得更加便捷。在计算机不断的 普及过程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好评。整体而言,这对于计算机应用和信息管理,是能够凸显其信息价值的方法,正因为有这样的方式 ,才能够使得信息能够共享,进一步筛选出有利用价值的信息.避免出现任何信息孤岛的现象吗,探索信息的深度使用,还可以减少对不 必要支援的浪费。在现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信息数据的传递飞快,相关企业人员选用相对安全的方式来实现信息共享,是最好的方法。 既节约时间和精力,用最少的时间,得到最有用的信息,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提高整体的价值。

2.2 增加信息管理的有效性,强化工作者的信息管理理念

在现如今信息交流和沟通频繁而量大的时代背景之下,互联网上的信息堆积如山。企业中的信息管理人员需要进一步强化自身对 于信息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加深对于信息管理的理解程度,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利用计算机技术,把握信息管理的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传统的信息管理方式对于当今企业形式而言,应用环节效率太低,还可能因为工作人员的原因造成失误,可能会对后续企业产生不好的影 响。因此,我们需要 强化工作人员的信息管理理念,将计算机信息管理合理又有效的应用。还可以将工作者从繁重的信息筛选中解脱, 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职能定位的转变,将劳动人员转为技术人员,还能提升整体信息管理的效率。另一方面还可以树立工作者的信息化管 理的意识,多对信息管理筛选为该企业找到发展的机遇,提供更多有效的建议,让企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为企业的投资和决策提供有效 的帮助,促进公司各个部门的配合和企业的稳定发展。

3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整合路径

3.1 通过网络平台优化信息资源

当代对信息管理人员的要求逐渐提高,不仅仅是需要强化自身对信息管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要懂得如果采取积极有 效的措施来完善系统中出现的有效且丰富的内容,才能将信息系统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比如,在财务管理方面,也可以利用计算机信息管 理技术,通过表格或者其他数据表现形式,将财务资料信息化,这样就能够方便对比和调整,充分发挥资源和信息技术两个方面的优势, 提高信息的利用率,优化企业的资源,推动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服务于员工,也让员工感受到互联网+新时代的便利。在综合信息管理方 面,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大数据,那么就要加强对于该信息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利用率。当工作人员需要运用该详细数据时,就能够及时的 调出,分析和利用,完成信息管理的处理。

3.2 进一步完善数据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安全性

经过调研和探索发现,现阶段有很多企业的信息管理技术已经趋于完善,但是依旧有很多企业在运作的过程中会出现失误,例如 重复录入,遗漏等情况。那么如果想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做到严格按照要求录入信息数据,加大数据库安全的管理工作,还要综合 分析数据库中信息的安全指数和可靠性,以确保企业信息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4结束语

在信息时代,计算机信息技术是信息管理的主要工具,信息领域的工作者更需要了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并且需要合理的 利用这个技术将更多信息有效利用,进一步提高企业对信息利用,提高信息的价值,还可以更好的来提高信息管理技术,不断地从技术层 面提高企业的价值,从各个平台提取信息,开拓企业的发展道路,不断的结合互联网,发现新鲜事物,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信息管理高质量 ,利用信息合理化。

参考文献

[1]马兰.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和分析[J].信息通信,2015(11):151-152.

第7篇:计算机的技术与应用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发展

所谓计算机网络就是以资源共享为目的,通过通信线路以及通信设备将多台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能够独立自治的计算机系统互联起来,并在网络操作系统的作用下,实现对计算机网络资源的共享与管理。

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概述

自上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地面防空系统将远程雷达与测量控制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到同一台中央计算机上开始,就被认为是当今世界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首次结合尝试。

60年代初,美国航空公司的飞机订票系统通过一台中央计算机连接了遍布美国全境的两千多台计算机,实现了集中控制处理和分时多用户,也即但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面向终端的联机/网络系统)。60年代末期,出现了分布范围广泛的远程网络(WAN),即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1969年建立的著名远程网络——ARPA网,它不仅跨越了整个美洲大陆,而且能够通过通信卫星与其他欧洲国家实现计算机网络的互联,它的产生是计算机网络发展史中重要的里程碑。

70年年代中期,伴随着微型计算机和微处理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其对计算机短距离通信的要求也随之出现,局域网(LAN)营运而生。为使计算机网络开始正式步入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时代,IBM公司率先公布了SNA(System Network Architecture)标准(即系统网络结构),随后,DEC公司也提出了DNA(Digital  Network  Architecture)标准(即数字网络体系结构)。并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成立了开放系统互连分技术委员会,开始制定一系列的国际标准以促进计算机网络向着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一)计算机网络分类

计算机网络性能各异,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有着不同的类型。譬如:

第一,按网络拓扑结构分

网络拓扑结构即网络各节点间的连接方法和方式,按网络拓扑结构分类,计算机网络则可分为环型网络拓扑结构、树型网络络拓扑结构、星型网络络拓扑结构、总线型网络络拓扑结构以及复合型网络络拓扑结构五大类型。

第二,按网络连接范围分

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WAN(Wide Area Network)(即广域网/远程网)、LAN(Local Area Netwo- rk)(即局域网)和MAN(Metrop litan Area Network)(即城域网)。

(二)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相应的网络操作系统支持目前有三大方面:

第一, UNIX网络操作系统

UNIX网络操作系统具有着可移植性、相互操作性和多用户与多任务的特性,主要应用于超小型计算机、超大型计算机和RISC计算机。

第二,NOVELL网络操作系统

NOVELL网络操作系统汲取UNIX网络操作系统的多任务与多用户特性,其推出的Netware采用了高效的系统容错技术,具有开放的网络体系结构、系统结构和很强的网络连通性,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局域网市场中的主导网络操作系统,

第三,Microsoft网络操作系统

Microsoft网络操作系统的代表性网络操作系统为Windows NT。它是一种典型的32位现代化、模块化的、面向分布式图形应用程序的完整的平台系统,具有工作站以及小型网络操作系统所具有的所有功能,是LAN网络市场和NOVELL公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三)计算机网络传输介质

计算机网络的传输介质即指搭载着数字或者模拟信号的传输媒介,通常情况下,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是硬介质的网络传输,如采用同轴电缆、双绞线和光纤连接的网络等;而是软介质的网络传输,如采用无线介质连接的网络。

(四)计算机网络互连设备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的网络互连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它包括网内互连和网间互连两种类型。其中网内互连的设备包括:网卡 (Network Interface Ca rd)、中继器 (Repeater) 和集线器 (Hub);网间互连的设备则包括:网关(Gate way)、网桥(Bridge)和路由器 (Router),同时,网间互联分为同构和异构网络互连,通常包括LAN - LAN 、LAN - WAN 、LAN - WAN 、WAN -WAN – LAN四大类型。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一)LAN网络

LAN网络的投资少,见效快,已经在国内外受到广泛的应用。当前,有三种最流行的LAN产品:

第一,Ethernet(以太网)

目前,在局域网中Ethernet(以太网)仍然占据着主流的位置,常用的有支持粗同轴电缆的10BASE5组网结构、支持细同轴电缆的10BASE2组网结构和支持双绞线的10BASE-T组网结构三种主要的Ethernet结构。支持双绞线的10BASE-T组网结构是90年代Ethernet的主流,其结构可靠性高,布局非常灵活,便于对其的扩展及管理。随着网络服务器和高速传输对高速Ethernet需求的日益增加,100BASE-T FAST Ethernet组网结构应运而生,其传输速率可达100Mps,且能与原来的Ethernet相兼容;另外,HP公司的100VG-anyLAN也能够与Ethernet相匹配。

第二,Token- Ring(令牌环网)

Token- Ring(令牌环网)由IBM和TI公司80年代中期所创,其具有令牌传输媒体访问控制方式和优先权访问控制机制等优势,并且对网络高负荷的适应性和实时性也适应了网络用户对网络系统的更高要求,在1992年,其销售额已经超过Ethernet。

第三,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亦成为城域网,其基本结构为双环网络环境,通过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网卡与个人计算机相连接,采用分组交换和令牌方式来实现光纤容量的共享,传输速率可达100Mps,传输距离可达100Km,于80年代末走向市场,90年代初开始流行。但是,由于双环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和网卡的价格相对昂贵,后来又推出了以双绞线代替光纤型或者混合型产品。随着越来越多网络用户对传输高速、高效和可靠要求的提出,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会得到更大范围的应用与发展。

(二)Internet

Internet作为国际互联网络,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最大的跨 国计算机网络。其能够为网络用户提供Electronic Mail服务(电子邮件服务)、Telnet服务(远程登录服务)和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服务)等,并且,Internet还能够提供多种信息查询工具,譬如 和无线网络的标准将得到不断几部,网络互连设备越来越智能化和集成化,网络结构将更加合理化和科学化,高速网络技术也会得到不断地研究与开发,网络传输速率亦会得到不断提高。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管理的重要标志,将会在未来国际范围内得到进一步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薛志文.浅析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信息与电脑.2009.

[2]张帆.朱国仲.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综述[J].光盘技术.2007.

第8篇:计算机的技术与应用范文

论文摘要计算机的单体运行,无论从硬件、软件看都造成极大浪费。建立计算机网络可实现包括价格昂贵的硬件设备、软件和数据等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开发和投资。随着通信传输手段的进步,网络互连需求的激增,网络软件水平的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必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1.1第一阶段: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首次结合尝试

20世纪50年代的初期,美国地面防空系统用通信线路将远程雷达与测量控制设备连接到同一台中央计算机上开始,这就是当今世界首次尝试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到一起。这为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做好了技术准备,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后来,60年代初,美国航空公司的飞机订票系统又一次尝试通过一台中央计算机连接了遍布美国全境的两千多台计算机,从而实现了分时多用户和集中控制处理,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面向终端的联机/网络系统)也就这样产生了。

1.2第二阶段:分组交换的产生

20世纪60年代,在美苏冷战期间的背景下,美国国防部领导的远景研究规划局arpa提出要研制一种崭新的网络对付来自前苏联的核攻击威胁。wwW.133229.CoM随着远程网络(wan)开始被大范围的广泛分布,(advancedresearchprojectsagency)即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在1969年建立的arpa网,被视为是著名远程网络,它不仅在整个美洲大陆进行了大跨越,还开创了与其他欧洲国家通过通信卫星实现计算机网络的互联,arpa网的产生成为了计算机网络发展史上的重要性标志。当然这只是一个单个的分组交换网,所有想连接在它上的主机都直接于就近的结点交换机相连,它规模增长很快,到70年代中期,人们认识到仅使用一个单独的网络无法满足所有的通信问题。于是arpa开始研究很多网络互联的技术,这就导致后来的互联网的出现。

1.3第三阶段:网络标准化的形成

70年年代中期,伴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微处理技术的发展,使得它对计算机在短距离间的通信要求也越发明显,就此(lan)局域网便应运而生了。计算机网络要求开始正式步入标准化的网络体系结构时代,美国ibm公司率先公布了(systemnetworkarchitecture)sna标准(即系统网络结构),在这之后,dec公司也提出了(digitalnetworkarchitecture)dna标准(即数字网络体系结构)。在此期间,(iso)国际标准化组织也成立了一个委员会,专门服务于开放系统互连分技术,并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标准,用以促进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方向越来越趋向于标准化。

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分类及其应用

2.1局域网localareanetwork

通常我们常见的“lan”就是指局域网,这是我们最常见、应用最广的一种网络。lan网络的优点是投资少、见效快,在国内外各领域中收到广泛的应用。

第一,(以太网)ethernet。

目前,在局域网中(以太网)ethernet一直保持着其主流的位置,常用的ethernet结构主要有以下3种:10base5组网结构支持粗同轴电缆的、10base2组网结构支持细同轴电缆的和10base-t组网结构支持双绞线的。

第二,(令牌环网)token-ring。

(令牌环网)token-ring是80年代中期由ibm和ti公司所创,其具有优先权访问控制机制和令牌传输媒体访问控制方式的优势,且它所具备的高度适应性和实时性,即使在网络高负荷的情况下也能满足网络用户对网络系统的更高需求性。1992年,(令牌环网)token-ringethernet的销售额尤为明显,超过了(以太网)ethernet。

第三,(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亦称为城域网,以双环网络环境作为基本结构,通过网卡、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与个人计算机相连接,采用令牌方式和分组交换来实现光纤容量的共享,以其高效的100mps传输速率,和100km的传输距离,成功的在80年代末走向市场,流行于90年代初。但由于网卡和双环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在价格上相对昂贵,很快出现了弊端,在后来,以双绞线代替光纤型或者混合型产品的顺利推出弥补了这一价格缺陷。

2.2(asynchronoustransfermode)atm

atm网络也叫异步传模式,是一种在高速网络中进行传输和交换的信息格式,同时支持lan和wan,为局域网和广域网提供无缝互连。其采用专门的atm网卡和转换器,并借助于系统的通信环境或者专门的电话线路等来实现远程和近程的数据传输服务。

2.3传感器网络的出现推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用电池作为能源"实现无线传输",可用于对我们所处的环境进行监控,还可以监视机械、人类自身等,这种网络由许多密集的传感器节点组成,这些节点具有无线收发,数据处理和通信的功能。传感器网络,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通信技术等,能够协作探测,感知,采集,处理和传输网络覆盖的区域内的感知对象的各种信息,包括温度,湿度,噪声,光强度,压力,土壤成分,移动物体的大小,速度和方向等等。由此可见,传感器网络的出现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新进展。

3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未来发展

应用服务的导向在网络发展的趋势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点。如现在的手机,越来越多地趋近智能化,3g这个话题已经成了通讯业最热门的了。手机不当是打电话、上网,在其他领域里更是大显神通。如销售人员可以通过手机帮助客户进行查询或直接下定单,销售人员在外工作也只需要一个手机就可以实现所有的工作模式,而非要带一个笨重的计算机了。

总之,随着80年代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被引入了市场,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并显示出实用价值。它使得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更大的需求促使新的进步不断出现。人工智能已经并且将继续不可避免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今后网络发展的方向之一就是网络的进一步融合。所以加快信息网络建设在社会信息化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欧朝辉.解密seo——搜索引擎优化与网站成功战略[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第9篇:计算机的技术与应用范文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技术 应用 发展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1.1 第一阶段: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首次结合尝试 

20世纪50年代的初期,美国地面防空系统用通信线路将远程雷达与测量控制设备连接到同一台中央计算机上开始,这就是当今世界首次尝试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到一起。这为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做好了技术准备,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后来,60年代初,美国航空公司的飞机订票系统又一次尝试通过一台中央计算机连接了遍布美国全境的两千多台计算机,从而实现了分时多用户和集中控制处理,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面向终端的联机/网络系统)也就这样产生了。 

1.2 第二阶段:分组交换的产生 

20世纪60年代,在美苏冷战期间的背景下,美国国防部领导的远景研究规划局ARPA提出要研制一种崭新的网络对付来自前苏联的核攻击威胁。随着远程网络(WAN)开始被大范围的广泛分布,(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即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在1969年建立的ARPA网,被视为是著名远程网络,它不仅在整个美洲大陆进行了大跨越,还开创了与其他欧洲国家通过通信卫星实现计算机网络的互联,ARPA网的产生成为了计算机网络发展史上的重要性标志。当然这只是一个单个的分组交换网,所有想连接在它上的主机都直接于就近的结点交换机相连,它规模增长很快,到70年代中期,人们认识到仅使用一个单独的网络无法满足所有的通信问题。于是ARPA开始研究很多网络互联的技术,这就导致后来的互联网的出现。 

1.3 第三阶段:网络标准化的形成 

70年年代中期,伴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微处理技术的发展,使得它对计算机在短距离间的通信要求也越发明显,就此(LAN)局域网便应运而生了。计算机网络要求开始正式步入标准化的网络体系结构时代,美国IBM公司率先公布了(System Network Architecture)SNA标准(即系统网络结构),在这之后,DEC公司也提出了(Digital Network Architecture)DNA标准(即数字网络体系结构)。在此期间,(ISO)国际标准化组织也成立了一个委员会,专门服务于开放系统互连分技术,并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标准,用以促进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方向越来越趋向于标准化。 

2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分类及其应用 

2.1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 

通常我们常见的“LAN”就是指局域网,这是我们最常见、应用最广的一种网络。LAN网络的优点是投资少、见效快,在国内外各领域中收到广泛的应用。 

第一,(以太网)Ethernet。 

目前,在局域网中(以太网)Ethernet一直保持着其主流的位置,常用的Ethernet结构主要有以下3种:10BASE5组网结构支持粗同轴电缆的、10BASE2组网结构支持细同轴电缆的和10BASE-T组网结构支持双绞线的。 

第二,(令牌环网)Token- Ring。 

(令牌环网)Token- Ring是80年代中期由IBM和TI公司所创,其具有优先权访问控制机制和令牌传输媒体访问控制方式的优势,且它所具备的高度适应性和实时性,即使在网络高负荷的情况下也能满足网络用户对网络系统的更高需求性。1992年,(令牌环网)Token- Ring Ethernet的销售额尤为明显,超过了(以太网)Eth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