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数学课程设计范文

初中数学课程设计精选(九篇)

初中数学课程设计

第1篇:初中数学课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程结构;优化设计;探究课程结构是指某一门课程中各个部分的组织、编排以及整合的形式,又可以被细化分为形式结构与实质结构两大体系。课程结构的设置能够使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及教学评价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初中数学课程结构的优化设计是为了达到增强课程整体功能实效性的教学目标。初中教师积极探究数学课程结构优化设计的方法,可以优化教学环境,同时全面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一、建立健全新型初中数学学科课程是优化设计的基础

新型学科课程被视为课程结构体系的主体成分,其对传统学科课程弃糟取精,最终达到对课程结构设计新颖的目标。新型学科课程能够协助初中教师落实对数学课程结构设计的优化作用,有如下原因。

在新型学科课程的辅助下,初中数学课程重视对初中生的全面培养,促进其身心主动发展。新型学科课程的构建基点是从学生的发展入手,协助学生在初中时期发展各项基本素质,使人的真实价值得到有效发展,使学生成为有价值的人。例如,教师在对“数轴”一课进行设计时,在数轴“三要素”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些典型的错误画法,培养与强化学生的辨析与纠错能力,同时鼓励初中生在课程训练环节动笔画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相互m正错误,以达到加深对“数轴”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的学习目标。新型数学优化课程结构体现在其能使数学知识教学存在层次性,协助教师达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教学目标,数学课程教学适应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吸收数学知识。初中数学优化课程结构还体现在使学生成为教学课堂的主体,使教师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以学生的兴趣为教育起点,合理有序地对教材知识进行组织与编排,从而落实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吸收与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协助初中生积极地完善自身素质。

二、宏观理论框架是数学课程结构得以优化的根本

宏观课程结构的完善与优化是整个初中数学课程结构设计实现优化的关键性要素。初中数学教师为了达到宏观课程结构优化的目标,可以借鉴以下流程:首先,对宏观课程教学目标进行深入探究,同时在实质结构优化方面下工夫,努力协助学生总结与数学课程相关的知识与学习经验;其次,对宏观课程的形式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地在教学课堂上开展教学活动,利用课余时间打造“非正式课堂”。

例如,在对“平行线及判定”一课的课程结构设计中,教师为了落实优化的目标,引进并利用宏观理论框架。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同位角、内错角、同象同角”即三线八角的内容,以达到对现有数学知识巩固的学习目标;教师将本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使学生会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去判定两直线是否平行,同时会简单地推理和表述”,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教师计划在课程教学进程中开展“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总结“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而为了建设“非正式课堂”,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形式达到这一构建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探求新知的精神。

三、构建优化型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模式是保障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初中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数学教师参与基础核心课程建设的培训工作,在训练进程中穿插技能性、实践性、活动以及创新能力培养等多项环节,使数学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优化数学课程结构的必要性。设计时应该以社会需求为根基,将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及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作为课程结构设计的基点。只有建立健全优化型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模式,教师在对初中数学课程结构进行设计时才能将显性课程优化创新,积极开展知识学习活动。例如,在“轴对称”一课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利用大量的时间开展“画轴对称图形”环节,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兴趣的同时,锻炼他们动手绘图的能力。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认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只有教师拥有对课程结构创新设计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在对数学课程结构进行设计规划时,还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强化数学教学课程的综合性与应用性,在培养与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增强他们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正确处理实际问题的技能。

第2篇:初中数学课程设计范文

教师为学生的成功学习设计良好的环境,这种人为设计的教学环境,我们称之为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情境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的思想进入最佳状态,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他们的数学学习变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 情境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2-0239-02

教学情境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的思想进入最佳状态,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他们的数学学习变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我在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有意识的关注和积极探索数学情境的设计,积累了一些心得,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1 数学情境设计的必要性

1.1 新课程下数学教学观的要求。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活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与教材及教师产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了情感、态度和思想品质。既然是一种活动,那么就需要一定的情境。

1.2 从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认识。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能够顺利开展,作为数学学习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师,就应创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与他们数学学习有联系的数学情境。

2 数学情境设计的心理学基础

现代教育学的研究已表明,学生对学习具有如下三个显著倾向:(1)对处于自己最近发展区的知识最感兴趣;(2)对掌握主动权的知识很感兴趣;(3)对学习具有鲜明的情感。

因此,在设计教学情境时,要特别注意这三点,要使学生在数学情境中,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处于一种自主探索知识的状态,让他们体验到跳一跳才能够得着果子的成功之感,产生一种满足、快乐、自豪的积极情绪体验,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产生自我激励,自我要求上进的心理,并使其成为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3 数学教学情境的几种类型

3.1 数学问题情境。

即通过一定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产生非知不可的要求。于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地探索知识,解决问题。如在“负数的引入”一节,可设计如下情境:某班举行知识竞赛,评分标准是: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一题 扣10分,不回答的0分;每个队的基本分都是0分。四个队答题情况如下表: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1队 对 错 对 对 没回答 第2队 错 对 没回答 对 对 第3队 对 对 错 错 没回答 第4队 对 错 对 错 错

每个队的最后得分是多少?你是怎么表示的?与同伴交流。

在这个问题情境中,学生大多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因此他们急切的想给每个对打分,但是有的队答对的题比答错的题还要多,他们得多少分?应如何表示?学生们陷入了认知冲突,这时负数的引入已水到渠成。

3.2 数学故事(或数学历史)情境。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产生了许许多多值得赞扬、脍炙人口的数学故事和数学家轶事。在设计数学教学情境时,可充分挖掘数学史料,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创设数学情境,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从中学习数学知识,领略数学家的人格魅力,接受思想教育。如高斯、笛卡儿、牛顿及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华罗庚、陈景润,都有很多故事可以用来设计数学情境,

如在讲“勾股定理”这一节时,可以向学生讲这样一则故事:如果在宇宙除了人类还有其他文明,人类应如何同他们交流呢?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勾股定理最能代表人类的文明。如果宇宙中还有其他文明的话,接受到这个信息,就会向人类发出回应。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肯定会急切地想知道,勾股定理的内容到底是什么?从而为学习新课作好了铺垫。

3.3 实验情境。

根据皮亚杰的活动内化原理,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是使他们去动手操作。通过设计的实验,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直观化,使学生通过动手、观察、分析等活动,把数学知识内化,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如在“圆周角”一节中,可设计实验情境如下:

让学生进行以下操作:

(1)作已知圆的任意一个圆周角;

(2)再画出这个圆周角所夹弧对的圆心角;

(3)分别量出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度数,你发现了什么?

(4)再任意作一个圆周角,是否还有上面的结论?

通过动手实验,学生已能总结出本节课所要学的关于圆周角的结论,即一条弧所夹圆周角是它所夹圆心角的一半,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来证明了,课堂引入自然顺畅。

3.4 活动情境。

第3篇:初中数学课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数学 例题教学 设计

初中教师经常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例题教学,在讲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可帮助学生加强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完善其自身的知识体系,并且学生通过对例题的应用可以提升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具重大意义①。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例题教学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应用例题教学模式对实现该目标具重要意义。在例题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将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相结合,在传授数学知识同时也传授数学技能,使学生不断提升解题意识并逐渐掌握解题技巧。此外,运用例题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通过例题的讲解,使得学生在原有知识上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完善自身数学知识框架,并且学生通过例题的讲解能够对数学概念进行进一步延伸,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例题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虽然例题教学广泛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但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例题教学仍然存在一定缺陷。首先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上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但在例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备课时对例题的选择及讲解过程都已经计划好,故在讲解时,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能对教师的讲解进行单方面的吸收,学生的想法和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得不到体现,降低了教学质量②。

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学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但在进行例题教学时大多例题脱离实际且较为复杂,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所降低,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使例题教学不能发挥其作用。最后的问题,在于教师不能根据讲解内容适当调整讲题方式,使得课堂枯燥乏味,降低学生学习趣味,并且部分教师不能正确认识例题教学,只对例题进行一遍讲解,不对相关知识进行扩散和补充,不能够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也使得学生形成固定思维,降低其创新能力,不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例题教学设计的改进措施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以例题教学模式教学的初中数学课堂中,必须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之间应有良好互动,教师不仅需要讲解知识点,也需要聆听学生的想法,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提升教学质量③。例如,教师在讲解例题“求证:若一个三角形两底角相等,那么该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一个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求证外角平分线平行于其中一个边”时,教师可发动学生一起探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所需条件,在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的同时,使得学生思维得以扩散,提升教学水平。

2.明确教学目标,精选例题

数学教学前,教师应明确什么是课堂目标,再根据学生具体需要进行例题的精选,使得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数学知识和数学解题技巧,并且要求教师在讲解的基础上对知识点进行扩散,使得学生能够形成自身数学知识框架。例如:教师在讲解“圆的面积”这一知识点时,可选例题“小圆a直径是大圆b的直径的1/2,同时a与b之间面积相差9.42 cm2,求两圆a、b的面积分别为多少?”该例题不仅囊括圆的面积这一新知识,而且也囊括圆的周长等知识,教师通过讲解对这几个知识点的联系进行强化,从而完善学生所学数学知识体系,从而达到新课改目标。

3.增强例题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大部分都是概念定理,与其他学科相比显得枯燥无味,容易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所下降,难以达到学生数学技能和数学意识的共同提升的目标。所以在选择例题时,应注重例题的趣味性,选择趣味性强的例题进行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例如:教师在讲解“勾股定理”时,可从生活实例入手,如“小红和小明在操场玩,小红看到红旗说她知道旗杆的高度,小明表示不信,两人打赌,然后小红让小明站在与旗杆水平位置,并对小明的身高、影子以及旗杆的影子进行了测量,几分钟后小红便得出了旗杆的高度,问,小红是以什么方法得出旗杆的高度?”该例题与实际生活相关,一方面可调动学生积极性,另一方面对学生生活当中的数学意识进行了培养,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语

新课改背景下运用例题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应首先认识数学学科特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精选例题并针对不同内容选择不同讲解方式,从而在讲解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

【注释】

① 胡英强.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例题教学[J]. 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7):20.

② 张守全.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例题教学[J]. 考试周刊,2013(28):91.

第4篇:初中数学课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 数学作业现状 分层作业 分类评价

通常我们设计作业,都是统一题目,这不利于学生通过作业练习来提高和巩固自己的学习。作业评价也是用统一标准,或好或差,或对或错,这样根本不能调动全体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作业的积极性。为了使作业设计切合各类学生的实际,为了使作业评价能有实效,如果使用“分层设计”学生作业、“分类评价”学生作业的方法,使各类学生都能形成积极进取的学习风气,有利于各类学生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

一、对学生数学作业现状的分析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当前,初中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已成为一个社会、家庭关注的热点问题。高中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社会的过度关注,使初中教育教学过程过早功利化,教育过程隐藏了许多危机,初中教育中过度学习的现象十分严重。学生课外作业的沉重负担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生课外作业负担沉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量多,缺乏精简性;

2.作业的形式单调,缺乏多样性;

3.作业布置随意性大,缺少针对性;

4.作业没有弹性,缺少层次性;

5.作业评价注重结果,缺乏情感性。

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作业的地位和作用,不能科学系统地设计和安排作业这一教学环节,致使作业的作用未能得到应有的开发,学生因缺乏目的性而对作业失去动力和目标,产生了形如抄袭、重复写、应付完成数量、没有了自主学习的时间等情形,有的学生甚至因为教师的题海战术而对作业练习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部分数学学习困难学生形成严重学习障碍,致使教学低效或无效。

二、学生的分类与作业的层次要合理

作业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助于知识的巩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这种差异又将是一种可开发利用的资源。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进行分层作业:

I类作业:“模仿性作业”,这类作业一般是课堂学的概念、法则、定理等知识的直接应用,学生通过复习回顾教材有关内容而找到答案,因而是较简单的层次。

II类作业:“理解性作业”,这类作业一般要求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能对知识进行一定的“再加工”。

III类作业:“探究性作业”,这类作业一般要求学生能对所学知识能进行“深加工”,有很好的综合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把学生再分为A、B、C三组:A组为竞赛组,这组学生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B组为提高组 ,这组学生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一般,但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组为基础组,这组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较弱,接受能力不强,学习没有自觉性,成绩欠佳。

实施合理的分层十分重要。因此,要对影响学生的相关因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即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测试成绩、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兴趣、个性特点、能力水平、数学想象、数学思维等做出综合分析与评估。

当然,学生中的分组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采用滚动式的方法。学生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学习有压力也有动力,在成功的尝试中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可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三、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作业设计应就近取材

习题的选择应以课本中的题目为基本素材。这些题目贴近教材和课标,贴近学生实际,对其进行深入的挖掘,可防止学生舍近求远搞题海战术。

2、作业设计应循序渐进

所选题目应按照教材的体系,以及学生的知识结构,在难度上逐层深入,题型上从单一到综合,阶梯上升,对不同的学生体现不同的要求。

3、作业设计应有的放矢

在习题的选择上应针对教材中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以及教学中学生易错和掌握薄弱的知识点,达到有的放矢。

4、作业设计应体现启发性

所选习题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开拓思路,活跃思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对分层次后的作业要正确的进行评价

在数学学习上不是人人都能整齐划一地发展,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使人在学习上存在个性差异,承认差异才能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上发挥他的才能,获得他应该得到且能够得到的数学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学生的教育是无时无刻的。作业不仅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方式,也应成为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传递师生感情的重要纽带。”

在每次批改作业的时候,教师不只是对作业进行分类的评价,还要注重发挥好作业评语的激励、引导、交流等功能,根据学生作业的具体情况,像批改语文作业一样,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下一句或一段评语,语言应极带感彩,以情服人,既饱含老师对学生的真情实意,又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因为看似简单的评语也许会在学生心中产生强烈震撼,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评语要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发展,从内心深处赞赏,欣赏每一位学生,与之建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把作业当作与教师交流的机会,获得一种自我满足与成功感,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和鼓励,增强自信心!

第5篇:初中数学课程设计范文

“新课标来了,我们怎么教?”这是广大教师的困惑与呼声,也是大家最为迫切的需求。新课改下教师的教学策略要实现新转变,由重知识传播向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学内容选择向重学生学习方法指导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下面就新课程改革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谈些个人看法。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的提出是思维的开始。数学教学是一种“过程教学”,它既包括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过程,也包括人的思维过程。前一种过程教材已有所体现,但思维过程是隐性的、开放的,教师必须周密设计系列性问题,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找准问题切入点,给学生提供思维空间,使学生在生动、紧张、活跃、和谐的氛围中,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使认识过程变为再创造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问题为主线,探索为方式,能力为立意,在一系列问题的解决中,完成知识的学习过程。

二、创造民主的学习气氛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包含着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认知结构和情意、气氛状态两个方向。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气氛因素的积极作用,达到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交融的教学境界。

课堂要体现民主教学的思想,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师生互动、平等参与。教师不主观、不武断、不包办,应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的发展,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个学生,增加对学生感情的投入,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和诚心。少一些直叙,多一些设问,少一些“是什么”,多一些“为什么”,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在认知和情感两个领域的结合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培养“亲其师、信其道”的真挚情感,化情感为学习数学的动力。

三、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反思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一些教育专家和教育工作者发现,人们的学习主要依赖于两种方式,一种是接受式学习,另一种是探究式学习,两种学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我们的基础教育过多地注重了接受式学习。实际上,学生自主求知活动应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对抽象性、理论性较强的知识,教师可作适度点拨;对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应放开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发生、发展的探索过程,让其动手、动脑、实验、操作、交流、质疑,从中体会原理、领会实质,自觉构建认知结构和操作模式。

四、应用全新的教学模式

数学教育应坚决摒弃“教师讲、学生听”的机械灌输的教学模式,代之以读、讲、议、练、师生对话、课堂讨论等以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方式,使问题解决、数学应用、数学交流、数学建模成为课堂的主流,要冲破以教材为本位的束缚,在课堂中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把握好启发的时机、力度,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着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差异,使得他们对知识的内化程度和能力的形成速度也有所不同,因此教育模式也不能一成不变,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分层要求,使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各成其才,整体发展,全面提高。

五、提倡合作学习

在学生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个很好的形式,一道题放在小组中,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的商议,这时,学生的学习体验是快乐的,不同的人会获得不同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课堂中去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我们在鼓励学生独立而富有个性的学习的同时,也要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学会学习。

六、提倡多元化的问题解决方案

问题的解决方案要向开放的、多元化的方向方展。问题的解决要不拘泥常法、不恪守常规,善于开拓、变异、发散,从多角度、多方位、多途径求得问题解答。所有这一切都为了形成学生探索性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第6篇:初中数学课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作业;设计;思考;认识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实践体系,由众多教学因素和实施环节所构成。其中,课堂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体系的重要构成“部件”之一,也是课堂教学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常言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磨刀不误砍柴工。宁愿将准备活动坐在最前面。课堂作业目标意图是否鲜明、锤炼特性是否凸显、内涵意义是否深远,需要教师切实做好“预设”活动,准备工作,扎实做实做优课堂作业内容的设计“工程”。近年来,新课改成为学科教学活动的“总遵循”,教学改革成为学科教育的“主旋律”,科学设计课堂作业,助推教学进程,成为初中数学教师教学教研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凸显温故特性,巩固数学知识素养

课堂作业应该服务、服从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设置的课堂教学内容、实施的教学手段、设定的教学环节,都为了让学习对象的数学知识素养、解决问题技能经验等,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切实的巩固。课堂作业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体系一部分,就必须为学习对象知识技能巩固强化做好服务工作。教育学指出,课堂作业具有鲜明的温故特性,能够帮助学习对象切实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时,应发挥课堂作业在巩固强化数学知识素养方面的温故特性,认真做好教材的研析工作,吃透教材,抓住教与学的重点和难点,并将重难点以典型案例的形式,融入和渗透在所设计的课堂作业内容之中,让初中生在解决作业案例中,进一步巩固强化所学知识,进一步理解掌握知识内涵,提升数学知识素养。如在“垂直”课堂作业设计时,教师抓住该节课教材的重点:“会用作图工具画垂线,并掌握垂线(段)性质内容”,学习的难点:“从实际生活中感知垂线的性质以及体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以及根据以往新知讲授时初中生的掌握实际,设计了“填空题:1.过一点有且只有 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2.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它们 的垂线,3.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 ,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如图所示,直线AB、CD、EF交于点O,OG平分∠BOF,且CDEF,∠AOE=70°,求∠DOG的度数”等案例,让初中生在感知、解决作业案例进程中,强化对新知内涵要义的认知程度和掌握程度和深度,进一步提高初中生的数学知识素养。

二、凸显层次特性,兼顾不同学生主体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最为活跃的关键因素。作为社会存在个体,学生受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自身条件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个体之间的智力发展、解析水平以及技能素养等存在距离和差距。教育发展学指出,学生个体差异性客观存在,教师应科学施教,有效缩减,促进整体进步。而笔者发现,少部分初中数学教师课堂作业脱离学生主体,所设计作业内容难易层次不明显,递进性不强,解析要求过高或过低,大大降低了课堂作业的教学功效。这就要求,教师设计作业,首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不动摇,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联系学生学习实际,贴合学生学习实情,设计出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兼顾中后进学生群体的作业内容,在层次分明、难易递进的课堂作业中,为每一学生提供发展时机,推进初中生不同程度进步。值得注意的是,课堂作业设计的案例题型以及解题要求,正好遵循和符合因材施教,因生而异的教学原则,教师在设计过程中要联系学生,深刻运用。

三、凸显探究特性,注重学习能力锤炼

培养学习对象良好的学习技能和数学素养,是新课改下初中数学学科课堂教学亘古不变的永恒“主题”,也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师所肩负的重要职责。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也就是将探究、分析、概括、推理等数学学习技能学以致用的践行过程。课堂作业,既要基于教材内容要义,又要高于教材目标要求,设置的数学课堂练习案例要具有探究特性,探索特点,有助于初中生将数学知识、解析技能运用到案例解答之中,设计的作业案例具有探索功能,利于学生知识内容的升华和拓展,同时,锻炼和培养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和素养。

总之,课堂作业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是课前预设活动的重要部分,需要设计者充分考虑多方面教学因素,科学设置,精心布局,深刻发挥出课堂作业积极教学功效,让课堂作业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前进的“阶梯石”。

【参考文献】

[1]褚明妍.创新作业设计,让学生最大限度发展[J].教育艺术,2011年08期

第7篇:初中数学课程设计范文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的概念是从国外引进的,又称“反转课堂”或“颠倒教室”,是对学习过程的重新构建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得到了更好的体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赢得了更多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有助于师生课堂角色的积极转变,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课堂内外教学的有效互动,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发展和创新,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初中数学翻转课堂的探索与实践,是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支持下,教师为学生精心准备和设计的教学方案,是教师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创新,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快学生数学探究性思维和应用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更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的现实需要,带给学生更加丰富的数学学习的快乐体验,实现师生的共同进步

二、初中数学翻转课堂的实施流程与设计原则

根据翻转课堂的内涵与特征,初中数学教师要想实现更好的数学教学效果,需要参考他人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成功经验,然后结合初中数学的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确立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流程和时机原则,接下来以初中数学“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为例,详细阐述翻转课堂的构建策略

[HTK]1初中数学翻转课堂的实施流程

在初中数学“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在课下收集、整理教学素材,并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在翻转课堂上教师重点就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和疑难问题进行检查、解答;课后进行教学评价和反馈工作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更好地把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有效克服传统单向灌输式教学的弊端具体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

[TP7CS26TIF,BP#][HJ]

[HTK]2初中数学翻转课堂的设计原则

初中数学翻转课堂的教学,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性,但是要想确保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提高视频、多媒体等教学素材的制作质量因为教学资料是初中数学翻转课堂设计的重要支点,必须做到生动形象、要点清晰,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初中数学教师整理教学素材制作PPT时,可以选择有文化内涵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材料,如图2中所示的剪纸不仅是一个轴对称图形,[HJ14mm]而且还蕴含了很多的艺术元素,有助于学生积极学习性感的培养

[TP7CS27TIF,BP#]

其次,要合理布置学习任务,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相关数学内容后,教师还要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目标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图3所示的交通标志都是轴对称图形,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再寻找是轴对称图形的其他标志,如汽车的品牌LOGO等

再次,要翻转课程的授课过程进行巧妙设计,通过“答疑”、“汇报”、“讨论”等多样化的数学教学形式,充分激发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潜能,进而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

三、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践效果

[HTK]1激发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意识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打破了传统统一性、灌输性教学模式的限制,学生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可以自主安排学习任务、解决学习问题,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真正做到了“学为中心”这有效激发了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上主体意识,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HTK]2实现了初中数学师生关系的和谐化

初中数学教学,十分看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所以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主动思考,积极开展良性互动,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学习至关重要初中数学翻转课堂的设计,要求数学教师在课前设计翻转课程,在翻转课堂教学环节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开展更多面对面的交流和学习上的互动这样可以让学生彼此之间分享知识和见解、共同克服学习困难,从而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

[HTK]3有助于“因材施教”思想的贯彻

第8篇:初中数学课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素养,同时还要通过实例法、逻辑分析法以及文献资料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这样才能确保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可以满足新课改要求,同时也可以更好的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对促进初中数学教学在新时期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采用灵活的教育方法,教师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提升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素养的同时,使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探索以及合作等方式进行有效的学习,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学习效率与质量。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在完成教学活动预订目标的同时,通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设计与掌握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全面发展,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也可以使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建立正确的自主学习观念,对提高学生在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通过教学活动通过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其数学素养,同时也要求教师通过教学活动设计与教学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求教学活动必须符合数学教学规律,确保教学资源的投入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进步与发展,这样才能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初中学校数学教育过于倾向应试教育,导致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学都是以教师传授数学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只能作为被动接受者,严重缺乏适应当前初中数学教育发展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导致大部分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严重缺乏自主性,同时也导致我国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普遍偏低。新一轮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校通过教育在提高学生知识素养的同时,积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学习兴趣以及数学运用能力,传统的初中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新课改要求,通过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对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要求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明确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革新初中数学教学理念的同时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其不仅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学习兴趣以及数学运用能力,对促进初中数学教学实现新课程改革要求有着重要意义。

3.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项策略

3.1优化教学内容设计

现阶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设计过于针对应试教育,这不仅严重降低了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同时也在严重限制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教师在初中课堂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这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要针对不同年龄、心理特点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内容涉及,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效关联在一起,使用多样化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自主学习,这样才能在基础上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3.2创新教学方法设计

现阶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依旧以教师、黑板以及书本三点一线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依旧以教师解读书本理论知识、学生被动听讲为主,因此,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与创新,已成为初中数学教育在新时期发展中的必然趋势。现阶段教师应将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使用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初中数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有效结合,同时也要根据初中数学课程内容开展情景教学,教师通过多媒体等教学方法可以在提高学生初中数学素养的同时,更好的培养学生初中数学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对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3.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现阶段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学习氛围相对较差,对培养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学习兴趣有着很多影响,所以要求初中学校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目的。教师要通过教学设计使学生体验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等模式,这样才能是学生逐渐将学习数学知识作为一种乐趣。

3.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现代教学研究表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直接影响到教学有效性,这便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教师通过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同时教师也要通过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阶段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了解深度,使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学理论知识,从而使学生产生对初中数学的自主学习兴趣与热情,这样保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结束语:

现阶段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数学知识传授,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思维以及数学运用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新课程改革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要求,同时对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是提高新时期初中数学教育质量与效率的重要途经。

参考文献:

[1]李平.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文化教育.2013

第9篇:初中数学课程设计范文

【摘 要】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首先指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要遵循建构性学习原则、交互式教学设计的原则、情景创设的教学设计原则。然后,提出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够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指出了分组采用按学生的能力高低进行均衡搭配。最后,用实例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有效性进行了证实与探讨。

关键词 新课程;初中数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

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也需要跟进新课改的要求,做出相应的进步与提升。这就需要教师在研读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之上,对当前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进行重新的思考与设计,运用更科学的、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传统的注重传授知识的课堂教学中,转变为教导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探索、如何与其他同学合作的课堂教学中来,并能够教会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学会创新。笔者根据多年实践教学经验,经过认真思考与总结,对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进行策略初探。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原则

新课程的改革,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达到新课程的要求,实施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笔者认为,以下几条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原则需要提倡并且坚持,能较好的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建构性学习原则

在新课程的改革下,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标准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积极自主探索,增强实践能力,加强交流合作,提倡自主学习。由此可以看出,新课程要求改变以往的教育方式,更加提倡主动的学习与高效的学习。为了使初中数学的教学更符合标准,达到新课程的要求,倡导建构性学习方式的原则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讲,是一个有效的途径,也符合新课程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而且科学的实施建构性学习方式,也有助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

(二)交互式教学设计的原则

根据新课程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的标准及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自身的角色也要进行转变了。在新课程的环境下,教师不再是以往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变成了与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即促进学生学习知识的角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会随之加强,教师不再是使用过去的“填鸭式”教学,而是更多地与学生展开合作,通过互动交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帮助学生对知识建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使教学达到新课程的标准。因此,交互式教学设计的原则也是符合新课程教学要求的,需要提倡并且坚持的。

(三)情景创设的教学设计原则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为学习数学知识而需要培养的能力之一便是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往往需要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等配合使用,对于这些能力的培养,是需要学生长期的观察与积累的,而通过具体情境或者实例培养提高学生的上述能力则是非常有效的途径。情境创设这一教学原则也是符合新课程教学要求的,也是需要提倡并坚持的。

二、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不少学生,一谈到数学,印象中就是非常地枯燥乏味,一大堆的定理和公式,可见,培养兴趣对这些学生学习数学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笔者在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并在教学设计原则的基础之上,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与实践,证实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进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一)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重如何分组。分组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情况,例如学生的性别、学生的特点、学生的性格以及学生的能力高低等。按照学生的能力高低进行均衡搭配。由于各个小组的能力都比较均衡,非常有利于教师对整体的把握。同时,每个小组中,既有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又有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可以在能力强的学生的带动下,促进其学习数学,促进其向学习好的学生学习,从而达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的作用。通过这种分组方式,不但可以锻炼他们的合作能力,而且可以在合作中,促进每位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主动去学习。

(二)实例探讨

新课标中明确规定,要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并且勇于放手,在教师可以控制的情况下,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教会他们如何自主学习。例如笔者在教授轴对称图形的课堂教学中,首先把全班学生分成了八个小组。然后安排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起看书,并且总结出这一部分知识的全部知识点。最后,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个代表,展示出自己小组的成果。笔者通过观察,发现每个学生都在非常积极地看书,进行着非常热情、有活力地讨论。而且,有的学生,画出了非常完整的知识结构图,这激发了其他小组想要展示更好的成果的积极性与思路。在课堂教学时采用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整个过程中,也需要教师参与其中,时刻关注每个小组成员的表现,以及小组的进展状况,能够做到发现问题时,及时纠正和解决。

三、结语

教师要积极学习先进的科学方法,并且勇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地发掘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把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应用,作为新的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温议凤.优化课堂,激发学习——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有效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2]杨文宏.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的几点做法[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S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