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阅读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阅读教学案例分析精选(九篇)

阅读教学案例分析

第1篇:阅读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阅读; 写作教学; 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017-002

阅读技能的发展会有效带动听、说、写技能的发展,但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写作教学往往被忽略或是只停留在学生写-教师改-简单评讲-范文背诵的层面上。

一、教学步骤

Step1 Warming-up&leading in

给学生展示一些有关端午节的照片,提问:Do you think these photos are taken on a special day? Why do you think they are taken on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引导学生找出每张图片中与端午节的联系,并在其过程中介绍新词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celebrate, celebration, occasion, decorate, take part in, traditional…随后自然导入中国传统节日的话题。

【设计目的】

学生对于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是比较熟悉的,所以学生在看到“粽子”“龙舟赛”的图片之后能很快做出判断,另外两张图片分别为“老奶奶挂艾草”和“学生参加纪念屈原活动”的图片,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图片与端午节的联系,不仅能让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熟悉并理解即将学到的生词和材料,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自然导入新课。

Step2 Reading

1.Skimming.学生迅速浏览三篇短文中的前几句话,弄清文中介绍的是哪三个传统节日, 随后快速阅读,判断正误。

1)The Mid-Autumn Festival is celebrated by Chinese people only in China.

2)Traditional moon cakes are usually made with fruit.

3)At present, lanterns are usually made with light bulbs and batteries.

4)The Lantern Festival marks the beginning of the Chinese New Year celebrations.

5)Nowadays lanterns come in many shapes and sizes.

6)In the past, dragon boat races were organized only by Chinese people.

7)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has a history of over 1000 years.

【设计目的】 让学生从整体到细节初步掌握文章内容。

2.Scanning。学生通读全文,对照三篇文章,了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这三个节日,呈现以下表格:

让学生阅读文章填写这些信息,帮助学生归纳介绍节日的一些词汇及表达:

When to celebrate : fall on, be celebrated,lunar month, lunar year …

How to celebrate: including, serve, decorate, take part in,…

Special meaning: mark, occasion, history (any story)…

【设计目的】

对文章的主体部分进行概括和细化,让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同时,进行与写作相关的词汇、结构的有效整理和输入,为接下来的讨论和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Step3 Video showing &brainstorming

学生观看《功夫熊猫—感恩节特辑》中欢度春节的片段,提问:

What are they celebrating?

How do they celebrate it?

What else do we do to celebrate it?

在黑板上板书:Festival:the Spring Festival

Date: the first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Activity: before the festival: do shopping, clean and decorate the house, make preparations for the dinner, honor the ancestors...

On the Eve: have dinner with family members, watch the Spring Festival Gala, stay up late to welcome the new year,children receive gift money...

On the first day: visit friends and relatives...

Food: dumplings,niangao and all kinds of delicious food…

Special meaning:a special occasion for family reunion

【设计目的】

通过观看短片片段,导入写作话题。通过头脑风暴,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激活学生已有的信息和词汇,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过程的转化。通过板书,概括学生的思想,加深印象,为学生写作厘清思路。

Step4 Writing

1.Writing : A group of students from the USA will visit our school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We are supposed to introduce the Spring Festival to them.

A sample: The Spring Festival is a/an (important/ traditional/…) festival in our country which falls on/is celebrated …It is a special occasion for …

Before the festival…

On the Eve…

…marks the end …

笔者呈现作文要求和作文框架,让学生两人一组,要求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板书内容完成写作。

2.Presentation &Assessment

通过学生朗读作品的形式展示部分学生的习作。笔者从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词汇和句型的使用以及语言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方面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以肯定为主,适当提出改进意见。

【设计目的】

以鼓励为主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帮助学生增强信心。同时老师的改进意见能给他们指明写作方向,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

Step5 Homework

学生完成课堂上写作练习,搜集信息,了解其他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第2篇:阅读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1. 划线标记突出重点

英语阅读篇幅比较长,很多学生反应在进行英语阅读的时候,经常出现阅读后面的,忘记已经阅读过的内容,这对学生完成阅读理解题目形成了非常大的难度。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学生英语水平有限,在英语阅读理解中进行快速阅读,仅凭短暂记忆和猜测含义。为了让学生可以迅速完成阅读理解题目,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以划线标记的方式划出重点部分和与问题相关的部分,重点分析这部分内容,就可以确保阅读理解答案无误,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现以英语阅读理解1为例,教师选取了某次英语测试的阅读理解作为教学案例,要求学生按照阅读策略进行阅读,完成相应的阅读题目,其中第一个阅读题目为“The writer and Mary didn’t know ______”选项为“A. what Zip’s first present was B. how Zip carried its first present home C. who owned Zip’s first present D. what Zip’s first present was made of”,学生在原文中划出具有参考性的语句为“Zip’s first present was a shoe. It was made of green silk.”通过这句话,就可以排除答案A.D,再依据“Zip is a sheep dog”就可以排除答案B,所以仅剩答案C,即为正确答案。

由此可见,学生利用划线标记的阅读策略进行英语阅读,将阅读原文中与题目相关的语句做出标记,对这些标记进行分析,就可以迅速解决阅读理解问题,通过这种方式解决阅读理解问题,既可以确保答案的准确性,又可以提高阅读效率,对实现英语阅读教学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阅读内容难度适宜

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比较明显,每个学生学习水平都不同,在设置学习任务的时候,就需要教师针对性地设置学习任务的难度,充分满足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合理设置阅读目标。

再以英语阅读理解1为例,阅读理解配套题目有5个,其余四个分别为“Tom calls Zip "the keep dog" because ____”、“What made the shoe strange was ___”、“The word "keep" in the last sentence means ‘_____’”和“We can know from the reading that the dog ___”,教师根据学生英语水平,设置了不同的阅读目标,要求英语水平。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目标,就可以真正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由此可见,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在学生掌握阅读策略的同时,为了真正发挥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就需要合理设置阅读内容难度,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把握文章脉络,掌握主要信息

初中生英语阅读中,要把握文章脉络,就必须做到通过快速阅读激活自己记忆中相应的修辞图示,理清文章的脉络,在寻找正确答案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某一句或一段语句进行分析,避免再次全文诵读浪费时间,提高英语阅读效率。

再以英语阅读理解1为例,通过快速阅读学生知道本文主要讲述的一个牧羊犬带回一只鞋子的故事,故事的大体经过,就是牧羊犬带回一只鞋子――Tom和姐姐根据鞋子的味道和原材料,分析鞋子的主人是谁,在理清这个脉络之后,学生在找阅读理解题目答案的时候,按照原文结构进行分析,就可以迅速找到正确的答案。

所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必须把握文章的脉络,掌握主要信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冬兰, 黄雪祥. 初中英语阅读策略指导的缺失及建议[J].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 2009(03).

[2] 冯安, 王德志. 中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的调查与训练[J].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 2005(01).

第3篇:阅读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DJP教学;数学阅读;导学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一谈及阅读,人们联想的往往是语文阅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仅具语文阅读能力的社会人已明显地显露出其能力的不足,如,他们看不懂某些产品使用说明书,看不懂股市走势图,等等。因此,在只重视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今天,加强对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DJP教学模式下的数学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DJP教学模式下的数学阅读进行探讨。

一、DJP教学的含义

DJP教学的全称是“导学讲评式教学”。由于“导学讲评式教学”的核心概念是“导学”“讲解”与“评价”。因此,我们取“导”“讲”“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简称“导学讲评式教学”为“DJP教学”。

DJP教学是指学生在学案的引导和帮助下,在独立阅读教材、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基础上,通过与组内同伴进行交流、面向全班讲解以及师生对其讲解进行评析的过程,获得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体验与感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最终达到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学会评价的教与学活动。

DJP教学中的“导学”是指利用“学案”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即“学案导学”;“讲评”是指讲解与评价。学生先在学案的引导和帮助下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再由学生在组内或班上对同伴讲解自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出存在的疑问或需要探讨的问题与他人进行相互讨论,最后再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和教师的点评,使学生个体进行内在思维的比较和鉴别,从而达到对知识技能的深入理解与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与感受,促进学生数学品质的形成和自身的发展。

DJP教学的核心要素是“导学”“讲解”和“评价”。

许多学生自学能力差,认为数学书没有什么可读,无非就是记概念、背公式和定理,掌握数学公式的演算步骤,而忽略对数学语言的理解。事实上数学也是一门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语言具有简洁、无歧义的特点,但数学符号往往内涵丰富,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尤其是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跟文字语言差别很大,而在阅读中语意转换频繁,要求灵活,这就给数学阅读带来一定难度。阅读过程是一个转化的过程,是一个内部言语的转化过程,是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过程。

二、DJP教学模式下的数学阅读方法

首先是阅读教材。现在的北师大版教材融入了代数和几何,且内容看似都非常简单,其实要挖掘的内容很多,如果作为一名教师不去认真阅读、分析,就课讲课,单纯地只完成书上的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去阅读教材,教学生怎样去阅读教材。在阅读概念时,要正确理解概念中的字、词、句,能正确进行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互译;要注意联系实际找出正反例子或实物;要弄明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阅读定理时,要注意分清定理的条件和结论;要探讨定理的证明途径和方法,通过与课本对照,分析证法的正误、优劣;要注意联系类似定理,进行分析比较、掌握其应用;要思考定理可否逆用、推广及引申。在阅读公式时,要弄明白公式的来龙去脉,会推导公式;要注意公式的应用条件,弄明白有关公式的内在联系,了解公式的运用、逆用、合用、变用和巧用。例如,在学习平方差公式时,学案中设计了一个例子让学生阅读理解:

1.用平方差公式计算(ab+2)(ab-2)

解:(a+b)(a-b)=a2-b2

(ab+2)(ab-2)=(ab)2-22=a2b2-4

即时练习:(y-x)(y+x) (mn-3n)(3n+mn) (-a+b)(-a-b)

(-4k-16y)(16y-4k) (-2x+3y)(-2x-3y)

2.对于公式(a+b)(a-b)=a2-b2的深刻理解

提问:公式的左边为(a+b)(a-b),a一定在前面,b一定在后面吗?

例:请用两种方法计算(x+1)(-x+1),对比思考以下问题。

法一:用平方差公式 法二:用多乘多

提问:在本题中,谁是a,谁是b?

总结:在使用平方差公式时,关键是分清谁是a,谁是b。请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你是如何判断a和b的?

学生通过对例题的阅读,仿照练习,再根据一系列问题去理解平方差公式中的a与b,从而达到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阅读例题时,要认真审题,分析解题过程的关键所在,尝试解题;比较解法的优劣,并使解题过程的表达既简捷又符合书写格式;要注意总结解题规律并努力去探求新的解题途径。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我让学生阅读理解并完成这样一道题: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进价提高40%后标价,又以8折优惠卖出,结果每件仍获利15元,这种服装每件的进价是多少元?

分析:①审题:读出题中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等量关系,如有多个等量关系时,要选取合适的一个用来列方程,其余的用来列代数式。

标价=进价+提高的价钱 售价=标价(或原价)×打折率

售价-进价=15

②设未知数:设进价为x元,则进价= ,标价= ,售价= 。

③列方程:根据题意,得

④解方程:解,得x=

⑤答:

学生根据这一系列问题去阅读和理解,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从而达到对知识的进一步深化。

综上可知,不管是在阅读概念、定理、公式、性质还是例题,在理解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进行三种语言的互换。我们知道,数学语言的特点在于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数学中的结论错对分明,不存在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断言,当我们在引导学生试图阅读、理解一段数学材料或一个概念、定理或其证明时,必须让学生了解其中出现的每个数学术语和每个数学符号的精确含义,不能忽视或略去任何一个不理解的词汇。

其次是阅读学案。简言之,学案,就是教师在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认真解读教材与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知识经验,并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把学习的内容、目标、要求和学习方法等要素有机地融入学习过程之中而编写的一个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其内容包括:(1)学习目标;(2)学习重难点;(3)学习过程;(4)达标检测;(5)资源连接。在阅读学案时,学生必须在课前认真阅读本节内容最终要达到的目标,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并完成学习准备和解读教材,尝试性完成“解读教材”和“挖掘教材”部分的基础性题目。

第4篇:阅读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衔接;阅读策略;认知策略

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的研究是常州市英语课题研究的一个子项目,在历经两年的研究过程中,经过调查问卷、数据前测与梳理、中学开学第一课、小学毕业班复习课、中小学英语教学一体化教研等形式,中小学英语教师始终在寻求衔接的契机,以期将研究深入并推广。

随着研究的推进,中小学教师意识到学生阅读能力的缺失亦是中小学衔接的一个难点,因此英语教师通过对阅读课型的深度研读,结合目前小学英语阅读课的教学状况,选用江苏译林出版社《英语》 七年级上册的教学案例,以小学英语教师的视角呈现中学阅读课型,以寻求适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发展的角度并剖析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之必要性。

一、教学内容

教材:译林出版社《英语》 七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Unit 6 Food and lifestyle / Reading(A)Keeping fit

文本内容:What we eat and how we live

Hi! My name is Kitty.I love dancing.I dance for half an hour everyday.

Healthy food is important for me.I need to keep fit.I always have milk and bread for breakfast.For lunch and dinner,I usually eat fish and vegetable.

Sometimes I feel hungry between meals,so I eat an apple or a pear.I seldom eat cakes or sweets.They have too much sugar and are bad for my teeth.

Hello! I am Daniel.I like playing computer games.I seldom exercise.I love hamburgers and cola,but they are not healthy.

I need to change my lifestyle now.I plan to eat more fruit and vegetables everyday.I love beef,but I also need to eat fish.There is a swimming pool near my home.I plan to go swimming everyday.

教学对象:常州市区六年级学生(以三年级为起点学习)

二、教学目标定位依据

结合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等层面,本案例从以下五个维度深入剖析,以为教学目标定位之依据。

1、《英语课程标准》层面: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学习策略提出了明确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英语阅读的能力,所以阅读策略教学应该是贯穿基础英语教学的始终,不同阶段的阅读策略的教学应有不同的侧重。如小学阶段为基本阅读技能的培养,其囊括了学生的语音意识,自动解码能力,关键词阅读、意群阅读等,这些在学生进入阅读的起始阶段便纳入阅读教学的内容。中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其策略则指向性更高,览读、跳读等策略贯穿整个中学英语教学,其他策略如大意阅读、推理判断、词义猜测也会在不同的单元出现。因此在中小英语教学的衔接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中小英语阅读策略教学的连续性。

2、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学模式层面:目前小学阅读课教学主要采用了PWP教学模式,将阅读教学分为三个层面pre-reading读前教学,while-reading读中教学,post-reading读后教学。读中教学是阅读教学的核心。各阅读能力的培养如具体信息的识别,各种逻辑关系、篇章结构的分析,都是通过读中教学来实现的,其中之一便是指向阅读策略的培养。

3、学生层面:随着PWP模式在小学阶段阅读课中已逐步推广,造就了学生有一定阅读技能如自动解码、关键词阅读、意群阅读、视觉解码和阅读策略如预测、联想、前后关联等的储备。这种技能与策略的储备,不应随着学生年龄与年级的增长而削弱,而是应该呈现一种正比例的增长。

4、教师层面:目前阅读策略的培养与教学并未有与之相配套的文本放于课程中实施,教师必须要具备阅读策略培养的意识,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讲阅读策略的教学有机的纳入到阅读教学的体系之中。通过梳理小学高年段与中学起始阶段的教材,明确各阶段的阅读任务与阅读策略的要求,利用中小学有限的教材文本资料开展系统的长程的策略训练。

5、本案例所选文本层面:本案例依据文本材料的特性:即课本中的两篇文本几乎是并列相近的架构,这便为通过课堂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的有关阅读的通识性的策略,通过任务的设置与训练协助学生掌握并运用阅读的基本策略.提供了可能。

三、案例目标定位

影响学生阅读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策略知识:其概念是指各种策略阅读,如大意阅读策、细节提取策略、词义猜测策略等。同时就策略而言,还存在着学习策略和利用策略的问题。根据策略涉及的内容,学习策略又包含听力策略、阅读策略、语法学习策略等。而阅读策略就是读者用来理解各种文本的有意识的、可灵活调整的认知活动计划,是指读者对阅读过程中认知活动进行监控与调整的手段。是在阅读过程中为完成阅读任务二采取的一切有效方式与手段,包括对学习方法的选择以及怎样组合、操作使用等方面的决策。英语学习作为一种语言学习,以此为依据阅读策略又可细分为元认知阅读策略和认知阅读策略。认知阅读策略指完成具体阅读任务中使用的方式方法:如推测,猜测词义,略读等。

基于以上五个层面的分析,以中小英语衔接教学与学生阅读策略能力的培养这两个维度为出发点,将此案例教学的目标定位于学习阅读策略并认知阅读策略。

四、案例实施途径

本案例以PWP阅读教学模式为依托,在读中教学中揉入阅读策略的教学与实施,其阅读策略的训练是分为呈现、总结、训练和应用三个环节来实现的。

1、呈现本案例中,教师采取了归纳式阅读方式,即教师先提出任务,由学生听读讨论,根据文本整体阅读策略。具体分解为三个任务,这三个任务依托的文本均为教材中有关Kitty的那一段文本,其目的指向阅读策略的分步骤呈现。以下呈现三个活动:

Task1 Watch and choose 在这一任务中教师以学习小贴士和选择题的形式,不着痕迹地渗透阅读策略的教学,其学习小贴士与选择题的功能分别指向两个要点,其一本阅读策略的指向性目标为览读能力的培养,其二教会学生如何览读―通过整个文本截取关键句来把握文本的主要思想。

Task2 Read and explain与任务一类似,教师采用的相同的教学手段来实施阅读策略的教学,利用贴士向学生传递阅读任务和阅读策略,即阅读任务为理解文本中新词,阅读策略为根据上下文语境理解预测词义。如:I seldom eat cakes or sweets.They have too much sugar and are bad for my teeth.。一句中,对seldom的理解,学生只要分析语言之间的内在因果关系,便能得出seldom 在此处应该理解为not often。

Task3.Read,discuss and answer这一任务需要实现的是细节阅读策略的教学,教师将其分解成为两个层次,一将文本内容分解为三个大问题,利用学生寻求问题的过程实现细节阅读,二将文本通过“This is Kitty”话题的转述实现深层次的细节阅读,这两个层次互相关联而又层层递进,但其指向性都一致,即培养学生细节阅读的策略。

2、总结 在呈现环节中,教师将三个阅读策略分解到三个任务中实现,呈散点状,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认知阅读策略的难度,不利于后续的的训练与应用,因此,教师将其进行总结,整体呈现在一张PPT上,强化学生阅读策略的意识,具体分解为:

策略1.Identify the topic,catch the main idea of thepassage.(览读策略)

策略2.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and context,determine the meanings of some importantwords.(预测策略)

策略3.Summarise each section and retell the passage.(细读策略)

3、训练与应用根据教材文本的特殊性,通过架构类似的有关Daniel的文本来实施教学,即利用文本来开展阅读策略的训练且教师不提示阅读方式和阅读策略,只布置阅读任务由学生根据任务的要求来选择适当的阅读策略来完成阅读任务,即认知阅读策略。

Task4 Read the article about Daniel,learn in groups,try to solve the problems by yourselves

这张自主学习单的呈现,其实是整合了教师前期的三个任务,但其层次较之前三个人物又更深一个层次,通过这三个题目的设置,教师的目的指向性是非常清晰明了---帮助学生认知阅读策略,教师通过题目的统整,巧妙的将认知阅读策略的权力交还给学生,这一个还字,体现了教师的生本观与教学策略意识。

这四个任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通过任务的推进,教师将阅读策略的教学与认知阅读策略有机融合,有效实施。

五、结语

本案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亦有不足之处,案例的设计较为理性化,呈现的课堂面貌理性多于感性,任务的设置如能改成活动的设置则显得更为精准。因此,在中小学英语衔接的教学研究过程中,中小学教师应该增加学科组研究共同体的架构,以期学生在阅读学习的道路上走的更宽更远。

总之,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不仅仅是授之于鱼,更应该授之以渔。通过中小英语衔接教学的平台,拓宽英语课程的视野,以学生为本,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为学生的长期发展谋求可能。

第5篇:阅读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网络与道德》是浙教版七年级第二章第十一课的内容。主要通过网上搜索,进一步巩固搜索引擎的使用。通过案例学习,使学生注意网络使用的文明。以往的信息技术科教学都是一种信息技术操作学习课,在从课堂中体会正确使用计算机来达到新课程信息素养培养的要求。为了进一步体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网络道德观,本节课我整合了思想政治课进行教学。利用思想政治课的典型案例分析,结合本身信息硬件的使用,从正面上引导学生了解利用网络学生的优势,从方面上教育学生不正当的使用网络给人带来的弊端,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道德观的教育。本人在学校的多媒体机房上了这堂课,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案例过程

1. 课堂导航、畅所欲言

课前学生登录教学网站,通过主页的导航图片和一些跳动的“文明上网,做个文明小网民”的字样,学生就可以感受到网络与道德本节课的情趣,然后我引导学生单击课堂导航栏目去浏览本节课学习任务。学生了解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之后,我开始通过“你喜欢上网吗?”这个话题导入新课,引发学生讨论。学生单击畅所欲言栏目中的第一题BBS链接就可以进行讨论。我给学生3分钟时间到课堂BBS上留言讨论,学生互相查看别人发表的言论,随时进行评论。最后我对同学们发表的言论进行了总结,发现大多数的同学都喜欢上网这个观点。那么我就顺利成章的进入课堂第二个讨论话题,“你老师和家长对你的上网持何种态度?”。

2. 案例聚焦、引发思考

通过第一环节BBS的讨论,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家长和老师都持有一定限制这

时候我反问学生,为什么如此绚丽多彩、美好的网络家长和老师持有一定得限制呢?学生开始在下面窃窃私语,这时我引导学生开始点击案例聚焦栏目,然后去阅读案例一。5分钟之后学生开始被案例里的内容引发思考,这时我就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进行讨论,然后请每个小组派一名成员对案例进行分析。通过这个案例的分析,学生都总结出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危害。这时,我开始给学生讲解网络对学生的思想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

3. 知识乐园、开动脑筋

通过案例分析之后,学生开始了解青少年网瘾的危害,那么对于我们国家对青少年的上网又是如何引导的呢?这时候根据我的提示,学生开始单击知识乐园栏目学习《全年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究竟哪些信息属于“不良信息”,哪些行为属于“破坏网络秩序”的行为呢?学生单击开动脑筋,进入BBS讨论这个话题。 学生了解了网络文明公约之后,我要求学生在此进入案例聚焦栏目阅读案例二和案例三。通过案例二,学生纷纷发表意见,认为黑客给网络安全带来的隐患违背了网络文明公约中破坏网络安全的约定,从而加深同学们心中注重网络安全的意识。通过案例三的阅读,学生开始了解了案例中侵犯知识产权,究竟知识产权的内容是什么呢,我指导学生去阅读知识乐园中的知识产权部分。

4. 文明之星评选

这个环节我让学生根据文明之星栏目的提示,进入温州体育运动学校初中信

息技术论坛进行文明之星评选活动。让学生在全班的同学中评选出3名在他心目中的文明之星,然后让获奖同学发表获奖感言。

5. 温馨提示、课堂小结

课堂最后3分钟我开始对本节课进行总结,我点击温馨提示栏目,这时弹出

一个网络温馨提示网页,我让学生一起来阅读网页中的两句话来结束本节课的教学,这时我考试领读喊出我们心中的目标: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争当文明小网民。明明白白上网、健健康康上网、快快乐乐、开开心心下网,清清爽爽共度网络好时光!,

三:案例反思

本堂课通过整合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和案例分析讨论的方式,再结果信息技术课本身论坛讨论的特点,对课堂的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1,案例阅读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本节课是一节网络与道德的教育课,在本案例的教学中,形象生动的案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探究的空间。学生通过阅读案例,然后引发思考,通过自己分析案例中发生悲剧的原因,然后教师再引入课堂内容起到恰到好处的教学效果。例如:本节课中案例一学生张某因网络成瘾最后跳楼自杀的事件。学生阅读后就会有很多思考,然后老师通过让学生自己分组讨论上台发表见解,引入《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中去。学生就不会感觉枯燥。传统的信息教学就是让学生直接阅读这些知识点,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整合教学,对学生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起到促进作用。

本节课是让学生树立网络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明白自己所担负的使命和责任。新课程中要求关注参与信息活动时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要求他们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道德,并在一定的法律和道德的范围内,实现和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和问题的解决。本节课通过运用思想政治课的道德教育方法,让学生去分析案例,然后引入课堂网络道德知识,学生记忆深刻。例如:学生阅读了案例一后,纷纷在BBS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很多学生认为网络的快速普遍发展对青少年的心灵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危害。这不仅使学生懂得了网络的危害,问且无形中也树立了文明上网的意识。

3、起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由学生观察外在事物后的探索、体会与反思等思考活动建立的,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在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知识创建的协助者,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也由“向教师学”转变成“和教师一起学”。这节课我深刻的体会,教师只起到一个引导作用,主要的方面是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自主的学习,根据问题自己进行学习,很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课三分之二的时间是让学生阅读案例然后思考讨论,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探讨。

第6篇:阅读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引言

案例教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最先运用于法学界和医学界。现代案例教学法兴起于哈佛法学院,以哈佛商学院的推广最为成功,之后的案例教学法多借鉴哈佛大学的经验。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案例教学法,并逐步推广。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s of teaching)是指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通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培养学生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成功实施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一、基础英语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基础英语是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一门主干课程,其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为高年级专业课的学习夯实基础。然而作为英语专业的一门传统、必修课程,基础英语的教学状况却不容乐观。基础英语的教学方法还停留在比较落后的阶段,普遍遵循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很难得到提高。另外,教材题材相对陈旧,与现实生活不符,缺乏真实、自然的案例,较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要提高基础英语的教学质量,就要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而案例教学法无疑是最佳的选择。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案例教学法能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学生必须主动思考,对案例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方案。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是为了学英语而学英语,而是把英语作为一种工具,对案例进行阅读分析,进而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达到综合运用英语的目标。其次,案例教学法不但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因为案例教学的特殊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接受知识与运用知识主动探索并举,学生将对教学案例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分析和研究。案例教学法还要求学生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新的开拓,进行一系列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所以,在基础英语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是提高学生语言水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较好途径,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基础英语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案例教学法虽没有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模式可以遵循,但要确保案例教学的有效实施,都离不几个基本环节。结合基础英语的课程特点,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基础英语课程教学应包括以下四个基本环节:

1.个人准备阶段

个人准备阶段是案例教学法成功实施的基础,此阶段包括教师的个人准备和学生的个人准备。要确保案例教学的顺利实施,教师的课前准备至关重要。教师的个人准备涉及以下几个步骤:选择案例、熟知案例、分析案例、提出问题和进行教学设计。首先,教师必须对案例进行精心选择。案例的选择首先要符合教学目标,为教学目的服务。如在基础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选择和本单元主题相关的案例材料,而绝不是随意选择一个英文材料让学生进行讨论。案例本身必须具有针对性,新颖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另外,在选择案例时,还要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案例的难度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能够引发他们的深思,使他们有话可谈。在选择恰当的案例后,教师要熟知案例,对案例进行仔细地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解决语言上的难点,掌握案例的核心思想,记录下阅读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并且根据自身的阅读推测学生在案例阅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在仔细阅读案例的基础上,教师要对案例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从而抓住案例的关键问题,即本案例学生要讨论、解决的核心问题。在进行了案例的选择、分析、阅读及关键问题的提出后,教师要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考虑诸多因素,如案例讨论中可能出现的观点和问题;激烈冲突的观点如何调和;当讨论出现偏差时如何正确地引导及如何处理有可能出现地突发状况。

除了教师需要为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做充分的准备,学生的个人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案例教学法实际上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课前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学生要阅读案例,对案例进行分析,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抓住案例中的关键问题,最终提出解决方案。学生的一系列课前准备都需独立完成,在此过程中学生除了要对案例进行仔细地阅读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案例,提出解决方案,学生还要大量查阅资料,进行相关材料的阅读。较之传统教学方法的课前准备阶段,案例教学法的个人准备阶段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繁重的任务。

2.集体讨论阶段

集体讨论阶段包含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两个部分,小组讨论是集体讨论的基础阶段,全班讨论是集体讨论的高潮阶段。首先,要在课前分好讨论的小组,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和性格特质,尽量保证各组能力的均衡。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小组成员依次表达自己对案例的观点、看法,供组内成员讨论、批评、切磋和补充。小组讨论大致经历四个阶段,一是开始阶段,大家自由地表达自己对案例的看法,进入讨论状态。二是分析案例、聚焦核心问题阶段,小组成员对案例进行详尽的分析,通过讨论抓住案例的核心问题,找到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三是提出备选方案阶段,在对案例进行了分析,抓住核心问题后,提出解决的策略就是关键。小组各成员对案例问题的决策均有自己的观点和侧重,所以在进行小组讨论时,要综合考量各成员的观点,通过讨论提出最全面合理的解决方案。四是讨论如何实施阶段,在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后,接下来的就是要讨论具体的实施过程。某些解决策略看似合理,而一旦实施会发现不具可行性。所以在这一阶段小组成员要对提出的备选方案进行评估,在考虑影响具体实施的各个因素后,决定具体的实施步骤。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每个方案都有不足之处,所以小组成员也要对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做出评估,争取达成最优的解决办法。小组讨论阶段在整个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全班讨论的效果。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具体体现,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为将来工作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在完成小组讨论后,就进入了集体讨论的第二个部分――全班讨论。全班讨论是整个案例教学的高潮,是案例实施最重要的环节。在全班讨论阶段,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对本组的观点、解决方案、具体实施进行陈述,同时也可提出小组讨论时存在争议或未能解决的疑难,供全班讨论、解决。在每组陈述完进行后,全班同学可就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质疑,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在全班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同时思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全班讨论的过程绝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漫无边际地高谈阔论,教师在此过程中必须发挥适当的作用,对课堂进行良好的控制。首先,教师要调动课堂气氛,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其次,教师要对讨论进行适时地引导,一旦发现学生的讨论偏离案例的主题,要及时引回;另外,教师要对学生的错误进行适时更正,因为案例讨论的全程都用英语,所以学生难免会犯错误,教师要对关键性的,频繁出现的错误进行指正。当然教师一定要注意度,不能任意打断学生,影响学生正常表达。总之,在全班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发挥调控的作用,但要少做评判与仲裁。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的思辨能力较强,能够各抒己见,解决问题的思路非常清晰,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较严重的问题,即学生不擅长或者说根本无法用英语思维,绝大多数都是首先用汉语想出解决办法,再由汉语转换为英语,而适当的转换对学生来说十分困难,所以在英语表达中词汇、语法错误层出不绝。因此,笔者认为在基础英语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关键也是难点之一就在于训练学生的英语思维和英语表达能力。

3.总结反思阶段

在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和学生要在当堂做及时的总结和反思,这是案例教学中给予重视程度不够,但实际作用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在此阶段,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让学生对本次的案例学习做概括,谈谈从此教学案例中学到的东西,得到的启示以及可以改进之处,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空间。其次,教师要进行总结和反思。教师要强调案例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此次案例学习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对于学生的错误进行更正,对不完整之处做以补充。另外还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点评,要以表扬、鼓励为主。教师还需根据此次案例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反应进行教学反思,鉴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的教学反思还需延伸到课下,教师有效的教学反思对案例教学的不断改进有着重要的意义。

4.案例报告撰写阶段

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为案例报告的撰写阶段。案例报告的撰写由学生在课下完成,学生以英文书面形式将案例进行有条理的分析、总结。基础英语课程的案例报告有一定的模板,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短小但完整的英语论文。在案例报告的撰写过程中,学生的英文书面表达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能够得到显著提高。当然,在学生撰写完案例报告后,教师还需仔细阅读学生的案例报告,进行认真批改。

第7篇:阅读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阅读教学;师生互动;阅读能力

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掌握学习技能的途径和渠道多种多样,其中,“阅读”是学生了解知识信息、提升数学素养,培养学习品质的重要途径。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忽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注重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以教师的讲解,期待学生亲身的阅读,导致学生阅读能力不能有效提升,获取先进知识经验的技能削弱。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生动说明了阅读在学习实践进程中的积极作用和深远意义。学生在探知新知内容、探析问题条件过程中,需要借助于“阅读”手段,对新知内容及问题条件进行初步的感知,为有效思考、深入探究提供前提条件。新课改标准对初中生阅读能力培养活动的开展提出具体要求。本人现结合师生互动教学活动中,开展阅读能力的培养活动进行简要论述。

一、以教促学,在阅读研析关键“字词”中掌握新知要义

新课改倡导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培养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要求教师做好引导工作,保证学生按照预期目标要求及学习“轨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探知新知内容中,由于认知理解、归纳推理能力水平还没有达到一定高度,对新知内容的“隐性”内涵不能深刻理解和掌握,此时就需要教师发挥“引导员”的功效,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深刻“研析”。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在阅读研析新知内涵中,通过“以教促学”的形式,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研析重点“字词”,挖掘出重点字词的丰富内涵,借助于教师的有效指引,准确认知和掌握新知概念、性质、定理的深刻内涵和丰富要义。如在“菱形的性质”知识点教学中,教师采用学生阅读,教师引导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阅读该知识点内容,对菱形性质内容的表现意思有了初步感知,部分学生认为,菱形的性质就是四条边相等,对角线相等,对角相等、邻角互补。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等重点字词,同时,借助于教学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菱形的特点性质,学生此时在此进行阅读研析活动,认识到,菱形的性质还有对角线相等且垂直而且平分,同时,对角线还是每一组对角的角平分线。这样,学生通过阅读手段,借助于教师的有效指点,对新知内涵要义有了深刻认识和准确领会。

二、以导促探,在阅读问题条件“内涵”中领悟解题策略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探析解答问题活动,需要做好对问题条件的感知探析活动,这其中就需要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活动。教师在问题案例讲解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开展“阅读”问题条件活动,要求学生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而是要阅读问题条件中的每一句话,并且能够将所获知的问题条件内涵,以数学符号的形式进行呈现,引导学生进行再次“阅析”活动,找出问题条件关系以及解题思路,鼓励学生借助于“联想”活动,进行阅读学习,实现解题策略的掌握,推进解题活动进程。

如在“如图所示,在ABC中,已知AB=AC,现在延长边BC至点D,并且使CD=BC,点E在边AC的上面,如果现在以边CE和边CD为邻边作CDFE,过点C作CG∥AB交EF于点G。连接BG、DE。(1)请问∠ACB与∠GCD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2)试问BCG与DCE之间是否存在全等关系,请予以证明。”问题案例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对该问题案例条件内容进行阅读活动,学生通过阅读活动认识到:“该问题需要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点”。教师组织学生将阅读感知体悟进行展示,再次阅读分析问题要求,探知解题思路,学生阅读分析后认为:“第一小题解答时可以借助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条件关系,通过等量替换得出两个角的关系相等第二小题可以通过构建全等三角形的条件,找出BCG和DCE之间具有全等的条件关系式进行求证。”。教师进行实时补充,从而探寻出问题案例解答的思路和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条件的过程中,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同时,阅读活动与分析探知有效结合,加快了学生对解题策略思路的掌握,推进了解题活动进程,提升了阅读分析效能。

三、以评促说,在阅读评判解题“效能”中树立良好素养

阅读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辨析活动,为学生阐述观点,语言表达,提供了有力条件和有效载体。同时,积极肯定的评价语言,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分析的积极性,提升学生辨析表达的层次,促进良好学习素养的树立。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在评价辨析学生学习表现、解题活动时,应该借助于教学评价的激励鼓动特性,将学生引入到“阅读”、辨析他人学习过程、解题思路过程中,通过思考分析等思维活动,借助于数学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和体会,推进阅读进程和层次。同时,自身能够“以此为鉴”,深刻反思、积极改正,树立良好学习习惯和素养。

第8篇:阅读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阅读教学;批注式阅读;感悟式;赏析式;评价式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7-0049-01

批注式读就是指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根据自己对文章的语言、内容、写法、语句、片段等的分析,用简单的线条、文字对课文进行批注的一种阅读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批注式阅读自身的性质特点,它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深化阅读教学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要给学生留足批注式阅读的时间,让批注式阅读在课堂中绽放精彩。

一、感悟式批注

不同的学生对课文有不同的理解感悟,这些感悟是学生把握课文内容的第一手资料,它对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以及深化阅读教学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阅读的情况,及时把自己的理解感悟批注出来,为优化阅读教学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爱如茉莉》一课时,课文主要通过对母亲住院,父母亲之间是如何互相关心这件事的描写,来使学生明白“如茉莉一般的爱才是值得人们回味的爱,才是无痕的爱,是心有灵犀的爱”。为了使学生通过阅读对这种默默无闻的爱有更深层次的认识,笔者在教学时主要采取了感悟式批注的阅读方法。在教师的鼓励下,有学生在“映儿……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旁边写道:“我从这句话中感悟到了妈妈对爸爸非常了解,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爸爸妈妈之间的爱很深!”有学生在“爸爸边打哈欠边说……她一动我就醒了”旁边写道:“我感受到了爸爸对妈妈深深的关心。”就这样,在进行感悟式批注的过程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由浅显走向了深刻。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把感悟式批注的阅读方法引入课堂,使学生真正深入文本,用心感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更加透彻深刻,学生的学习效果显著。

二、赏析式批注

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好词佳句或者精彩片段,这些都是值得学生赏析的对象。教师可以采取赏析式批注的方法。这样教学,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又可以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例如,教学苏教版语文《燕子》一课时,教师主要让学生自读课文,把自己认为的好词佳句画出来,并在旁边标注这些句子或者词语好在哪里。在教师的鼓励下,有学生在“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旁边写道:“这句话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各种花写活了。”有学生在“电线杆之间……多么像五线谱啊”这个句子旁边写道:“这个比喻太贴切,太形象了。”从字词到句子,在赏析品味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为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以一些优秀名篇为素材,以学生的自主批注为媒介,鼓励学生进行赏析。在赏析式批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知能力,推动着学生语用能力的发展。

三、评价式批注

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跟人物有关的课文,这些人物个性鲜明,都有其独特的特点,由于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即使对同一人物,不同的学生对人物的评价也不一样。因此,教师应采取评价式批注的方法,让学生展开深层次的思考,进而获得对人物形象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爱之链》一课时,课文主要通过几个主要人物之间的事迹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要伸出援助之手,因为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因此,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他们采取评价式批注的方法,说说自己对各个人物的看法。在教师的鼓励下,有学生对乔依这样评价道:“乔依是一个值得我敬佩的人,他生活是那么的困难,迫切需要钱,可他在帮助别人做事的时候还坚持不要报酬,认为那是应该的。”有学生是这样评价女店主的:“她是一个让人感到温暖的人,是一个勤劳的人,不管生活多么困难,看到她就充满了希望。”……在评价式批注下,学生对人物的了解也更加深刻。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由于不同学生对人物有不同的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反馈交流,使学生对人物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刻,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第9篇:阅读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作者:何光坤

社会在发展,教育在改革,课程的调整,各个方面都在发生不同的变化。阅读教学也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的中考试题中阅读理解的分值比例也相当大,并逐年提高,可见阅读理解教学的重要性。如何解答好阅读理解题至关重要。

近年来,中考的阅读理解试题通常采用单句判断正误和多项选择,回答问题几种形式。文章的体裁多样化,题材丰富,理解文章字面意义和具体事实与抽象概念相结合,应用已有常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去理解、分析、推理等特点。

要提高阅读理解的解题能力,不仅要熟练运用英语知识和一些逻辑,还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步骤。

一、找中心句(即主题句)

每篇文章都有中心句用来阐述文章主题,说明作者观点,中心句多数位于文章的开头或文章的结尾。找出中心句,也就大致了解文章的大意。

二、要注意调整阅读方法

阅读理解题材多种多样,体裁不一,有记叙、应用、议论、新闻报到等,所以学生不仅知识面要广,阅读能力要强,而且还必须根据体裁不同的文章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争取最快的阅读速度。例如初中阶段侧重记叙文,因此读者应把握文章的几要素,时间、地点、人物等相互之间的关系。记叙可分为:写人、记事、描绘景物等。

三、找出过渡词或者过渡句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找过渡词或者过渡句,利用语法过渡词,语气转折词或转折句及时态等。理清文章的脉络顺序,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文章的结构,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能够顺利地解答阅读要求题目。

例如:a:表示时间顺序的:When、while、soon、before、after......

b:表示转折关系:but、yet、however......

四、推测词义

教师要教会学生善猜测词义,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生词,大部分生词的词义可以根据构词法、语境,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猜测,体会词的意义。这样便能加快阅读速度,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

A rich man once gave a small bag of flour to poor wonan who came begging at his door.she took it home and started to make some cakes.while she was baking she said to herself:……

从上面这段文字看,它的意思不难理解,黑体字的意思也能猜出。第一个黑体字可以根据she took it home and started to make some cakes可推断此词之义是面粉,第二个词也可以根据此句判断,既做蛋糕,必须有烤的过程,那么此词就是烤的意思。这种方法可以叫词义类推法。

五、阅读方法的结合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把“顺读法”与“倒读法”相结合起来,从而可以达到很好的解题效果。“顺读法”是指先读短文后读题目,然后再读阅读材料寻找正确答案。在做题中大多数学生解答阅读理解试题时采用“顺读法”。事实上,在解题过程中,教师可以教会学生采用“倒读法”效果会更佳,“倒读法”就是指先读题目,后读短文,然后找出答案。“倒读法”的好处在于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目标明确,问题集中,易及时抓住文章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语言信息,大大地节约了阅读的时间。收到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做判断题效果极佳,对深层理解的题目,要从文章的整体内容出发,进行概括和总结,分析所有语言信息,从而作出准确判断。

六、推理答案

近年来,大阅读理解考试题中,有些答案,并不能直接从文章中找出来,需要推理、判断得出事实的答案。这一点,教师应从平时的教学中加以训练,从平时的测练做起,考生考时就不至于显得太难了,而且能够准确答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