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服装纺织行业分析范文

服装纺织行业分析精选(九篇)

服装纺织行业分析

第1篇:服装纺织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博弈论;中小纺织服装企业;成本控制;运行有效性

An Analysis on the Operating Effectiveness of Cost Control System of Textile and Apparel SMEs Based on Game Theory

Abstract: The paper classified the participants in the operation of enterprise cost control system, defined senior-rank operators and low-rank operators according to symmetry of information, and pointed out the game equilibrium between supervisors and low-rank operators which is decisive to the operating effectiveness of cost control system. It also discusse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operating effectiveness and gave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operating effectiveness of cost control system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textile and apparel enterprises.

Key words: game theory; textile and apparel SMEs; cost control; operating effectiveness

中小型纺织服装企业作为我国纺织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纺织服装产业激烈竞争的格局中面临巨大的挑战。相对于大型纺织服装企业,中小型企业不仅在规模效益上处于弱势,同时在技术、人才、管理创新等方面通常也无法与其抗衡,因此必须加强成本控制。在实践中,很多中小纺织服装企业虽然建立了一套成本控制制度,但其运行效率却不能达到制度设计者的预期要求。本文从制度运行的参与方即监管者和执行者的利益、目标入手,分析了制度运行背后的参与方之间的行为选择,并寻找到双方博弈的均衡点,以此为基础分析影响制度运行有效性的因素,进而针对关键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成本控制参与者的利益和目标分析

成本控制制度的运行需要多方的共同参与。参与方大致可划分为:管理方,一般为公司的最高治理层,他们是成本有效控制的直接受益者;监督与核算方,主要为企业的成本会计等,他们是成本有效控制的间接受益者;成本控制的执行方,他们实际参与到生产一线执行成本控制制度。以上参与者都会基于自身的目标和利益做出相应的行为选择,不断进行博弈,最终形成纳什均衡,从而对一个企业的成本控制制度的运行有效性产生影响。

管理方和监督方的目标和利益趋于一致。因为管理方和监督方都希望成本控制制度能够有效运作,成本的有效控制会使利润增加从而帮助管理方获利;而成本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本身就证明监督方的监督有效,是对监督方工作的肯定,监督方因而可获得企业的精神或物质奖励。因此可以把管理方和监督方合并为一方称为监管者。

对于成本控制的执行方要依据其职权的高低进一步划分。职权越高的执行方,其目标和利益越和监管者一致,这是因为职权高的执行者对成本控制制度执行的程度可以明显反映在企业财务信息中。例如企业中每一生产车间产生的成本和创造的收益是成本会计必然要核算的内容,这样车间中执行成本控制的负责人的努力工作程度是可以通过成本会计信息轻易的被监管者所得到。监管者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对职位高的执行者进行奖惩。这里的高层职位执行者与低层职位执行者的划分标准为其工作的绩效是否能够被成本会计信息所反映,高层成本控制执行者对于监管者来说获取其工作绩效的信息几乎是没有成本的。由于高层成本控制执行者信息的公开性和奖惩制度的存在,高层成本控制者的目标和利益与监管者趋于一致,可以把他们划分为监管者。

对于监管者不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取其工作绩效信息的执行者可称为低层执行者。监管者与低层执行者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比如企业的一个车间主任的努力工作程度可以以量化的信息体现在企业成本会计信息中,但对于下一个层级的执行者如某一个生产线的主管,监管者就很难获得有效反映其工作努力程度的量化信息,除非监管者进行专门的检查。低层级的执行者的努力程度难以量化是因为一个产品的生产流程往往比较复杂,要经过多道生产工序,需要多个生产单位的分工协作,在期末考核成本控制制度的执行效率时往往很难确定成本控制效率的提高是由于哪一个生产工序的执行者努力的结果,即使能确定也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将低层的成本控制执行者简称为执行者。因此,由于执行者执行成本控制要付出成本并且其努力的工作由于不能有效反馈给监管者而不能获得奖励,因此理性的执行者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选择不努力工作,其利益和目标与监督者的利益和目标是不一致的,并且两者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博弈关系,可以用混合战略的纳什均衡来分析双方的行为选择。

二、博弈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1.模型建立

博弈双方:监管者和执行者。

策略:对于监管者来说,为了督促执行者努力工作就要对处于信息不对称中的执行者进行检查,若发现执行者不努力工作就对其进行处罚,由于监管者的检查是有成本的,所以监管者对执行者的检查是抽查,抽查是有概率的,所以监管者的策略是检查与不检查。对于执行者来说,策略是努力工作与不努力工作。

为研究方便,做如下假设:

假设1:监管者与执行者之间在不进行检查的情况下信息完全不对称,但对于执行人的执行成本A,监管人的检查成本C,罚款F和执行人创造的价值a,双方的信息对称。只要执行者努力工作,企业就能通过节约成本而获利;

假设2:企业对于检查到的执行者依据检查结果进行相应的决策,对于没有检查到的执行者没有任何影响。执行者和监管者的支付矩阵如表 1 所示。

表 1 中,a为执行人由于努力工作而为企业创造的收益;C为监管者的检查成本,F为监管者对于在检查中发现执行者不努力工作给予的罚款,A为执行者努力工作的成本包括体力成本、脑力成本、闲暇时间的付出等;P为执行人努力工作的概率,q为监管者检查的概率。

给定监管机关检查的概率为q,执行者选择努力p=1和不努力p=0的期望收益为:

U(1,q)=q(-A)+(1-q)(-A),

U(0,q)=q(-F),

若U(1,q)=U(0,q),得q*=A/F。

即如果监管者检查的概率小于q*,则执行者的最优选择是不努力工作;反之,如果监管者检查的概率大于q*,则执行者的最优选择是努力工作;当监管者检查的概率等于q*时,执行者随机选择努力或不努力。

给定p,则监管者选择检查(q=1)和不检查(q=0)的期望收益为:

U(p,1)=(1-p)(-a-C+F)+p(a-C),

U(p,0)=( 1-p)(-a)+pa,

若U(p,1)=U(p,0),得p*=(F-C)/F=

1-C/F。

即如果执行者努力的概率大于p*,则监管者最优的选择是不检查;如果执行者努力的概率小于p*,则监管者最优的选择是检查;当执行人努力的概率等于p*时,监管者随机选择检查或者不检查。

因此,该混合战略的纳什均衡是q*=A/F,p*=1-C/ F,即执行人以p*的概率选择努力执行控制成本制度,监管者以q*的概率选择检查。这个均衡的另一个解释是:企业中有许多个成本控制执行人,其中有p*比例的执行人选择努力工作,有1- p*比例的执行人选择不努力工作,监管者随机的检查A/F比例的执行人是否努力工作。

2.A、C、F、a各个因素对监管者和执行人行为选择的影响

A为执行人努力工作的成本,其对于监管者的检查概率有影响,随着努力工作成本的增大,监管者检查的概率也随之增大,因为此时监管者更有理由相信执行者会因为努力工作成本的加大而放弃努力工作,加大检查的力度可以减少执行者不努力工作的概率,促使企业成本执行者努力工作。

C为监管者的检查成本。当监管者的检查成本增大时,执行人更倾向于选择不努力工作。因为随着检查成本的增大,理性的监管者就会减少检查频率以减少自身的损失。此时执行人不努力工作被检查到的概率就会下降,理性的执行人将会选择不努力工作。

F为罚款,其影响主要在于罚款对执行者的威慑力。在分析罚款对执行者的影响时,必须假定F>C,否则由公式得到执行者执行的概率为零。这是因为一旦执行者预见到监管者的检查成本大于罚款时,执行者会认为监管者不会轻易下来检查,此时罚款的威慑性大大降低。不过在一般情况下,由于罚款的大小由监管者制定,理性的监管者不会让检查成本大于罚款的。在F>C时,罚款的威慑力就充分显示了出来。随着罚款的增大,理性的执行者会更倾向于努力工作,因为一旦不努力工作被检查到要承担巨大的罚款。但同时也发现,罚款的增加却没有提高监管者检查的概率,因为一方面从本质上来看,罚款作为监管当局来说仅仅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监管者的内心不愿意加大对执行者的罚款,同在一个屋檐下,过度的罚款会激发监管者和执行者之间的矛盾,会造成一种对双方都不利的局面;另一方面,随着罚款数额的增大,监管者更有理由相信执行者由于惧怕巨额罚款而不敢偷懒,从而为了降低检查成本而减少检查力度。

a即执行者努力工作所创造的价值,其对于监管者和执行者的行为都没有影响。因为对于监管者来说,在没有对执行者检查之前是无法知道执行者是否努力工作,是否创造了收益,因此对监管者的检查概率没有影响。对于执行者来说,a是与自己利益不相关的因素,其大小不会影响自己的行为决策。

三、博弈模型分析对提高中小纺织服装企业成本控制制度有效运行的启示

第一,通过罚款来威慑执行者。适度的罚款对于确保成本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是必要的。这种措施对不努力的执行者具有一定的威慑作用,但罚款的效力虽然很明显,却不可无限制的使用,除了监管者从心理上不愿使用外,还有其他的弊端。因为,用经常性的运营罚款方式来约束执行者会使其长期处于高度的紧张工作状态,其工作满意度会下降,直接导致执行者的工作积极性降低,当大量的罚款接踵而至时,不堪重负的执行者只能选择以离职的方式来回应企业的惩罚制度。

第二,降低检查成本和执行成本。决定检查成本和执行成本的因素固然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企业所选择的成本计算制度和参与成本控制的人的工作能力。每种成本计算制度都有其适用范围,比如作业成本计算制度的优势在于能够更精确地分配间接费用,适用于直接人工成本和直接材料成本只占全部成本很小比例的企业。作业成本计算制度要企业建立众多的间接成本集合,分析成本动因。由于大多数中小纺织服装企业的直接人工成本和直接材料成本是主要的成本构成,使用作业成本计算制度就会使得成本执行者的执行成本和成本监管者的监管成本加大,不利于提高成本控制的有效性。监管者和执行者的个人工作能力也是影响监管成本和执行成本的重要因素。如果监管者对生产流程不熟悉,相应的专业知识欠缺,在进行检查时必然要付出更多代价。同样,如果成本执行者对成本控制制度无法深刻理解,没有相应的成本控制概念,也会导致其执行成本控制制度的成本增加。

成本控制制度有效性的强弱关系到中小纺织服装企业产品竞争力的强弱。因此,这些企业应努力提高成本控制制度的运行效率。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影响成本控制制度有效性的因素中,罚款作为一种威慑性的因素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其使用的度有一个约束区间,超出这个区间罚款就难以有效发挥作用。选择合理的成本计算制度和提高成本控制的执行者和监管者的工作能力就成为了最重要的因素。因此,中小纺织服装企业应构建一套适合自身的成本计算制度并对成本控制的参与者进行有效的培训,这样企业的成本控制制度就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在激烈的纺织服装行业竞争中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57.

[2] 中国注会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398.

第2篇:服装纺织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纺织服装出口竞争力SWOT对策措施

我国是纺织服装制品生产出口第一大国。2005年1月1日,全球性配额管制全面取消,标志着纺织服装制品贸易全面进入自由化阶段,我国纺织服装制品出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井喷”现象,增长相当迅速,部分地反映出我国在该领域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在长期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亦暴露出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行客观、系统地分析与思考。

SWOT分析法属于管理学的范畴,其涵义是在既定内外条件下通过对本单位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进行结构化的平衡系统比较分析,找出并发扬内外部有利因素,规避不利因素,为单位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指导本单位向良性方向发展。SWOT方法自形成以来,广泛应用于战略研究与竞争分析,成为战略管理和竞争情报的重要分析工具。本文通过引入SWOT分析法,从战略管理角度对我国纺织服装制品出口竞争力进行分析。

1我国纺织服装制品出口贸易内部环境S-W分析

1.1S—内部优势分析

(1)制度环境方面:近年来,我国政府先后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对纺织产业予以扶植,特别是为推动纺织集群经济发展,各地政府不仅在税收政策和简化办事程序上予以支持,更以民间协调人的身份,积极促动企业间的合作与协调,引导企业共同发展。外贸管理制度方面,目前已由原来的经营权审批制调整为上报备案制,扫清了我国外向型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制度障碍,使得原来只能依赖外贸经营单位出口的相当部分纺织服装生产企业有了更大的外部发展空间。出口退税方面,从2004年开始,政府开始着手清理退税拖欠工作,目前各地退税清理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大大减轻了外贸出口企业的资金负担,激发了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对中小型纺织服装企业来说,影响尤为明显。

(2)企业网络方面:为推动纺织品集群经济的发展,各地政府投入大量人财物,极力打造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增加配套协调项目。目前已初步形成几个以专业市场为核心,以广大生产加工企业为依托的,集原材料生产、纺织、染整、后处理、成衣成品制造、仓储、货运、展销、零售于一体的纺织品产业集群经济带,其中以长三角、珠三角、闽南地区发展尤为成功。纺织品集群经济的建立,为企业编织经营网络,加强彼此间合作协调能力,进行柔性生产和转包活动提供了较为完备的物质保障。

(3)资金技术方面:在政府和商业银行的努力与协调下,各地纷纷推出对于中小纺织企业的优惠金融安排,对其进一步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和利率优惠,鼓励其进行技术和生产投资。在技术层面上,通过企业间技术合作、引进外来技术、技术人员专业培训等,近年来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技术水平已有很大的提升,面料生产方面一直以来是我国纺织服装生产的薄弱环节,以前用于出口高档服饰的工艺面料绝大部分只能依赖进口,目前这种情况已有很大改观,多数面料已能够由国内自行提供。

(4)人力资源与劳动力供给方面:我国劳动力资源充沛,同时,我国又是传统的纺织服装生产大国,在长期的发展中培养了相当大部分的经营管理人员,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宝贵财富。另外,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交往不断加深,人员的国际化流动加剧,亦有相当多的外国技术、经营管理人员进入我国的纺织服装领域,为我国的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技术支持与管理经验。

1.2W—内部劣势分析

(1)制度环境方面:自入世以来,我国在政策调整上,虽然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但管理体制仍然僵化,国家为促进中小纺织企业发展,给予各种优惠税收政策和金融扶植,但未能及时有效地落实。有些地方政府在职能转变上一时不能适应角色任务的调整,办事效率不高,服务水平低下。法律方面,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法》从实际执行来看,并没有真正做到对纺织品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产品设计非法抄袭、模仿、商标盗用现象相当普遍。

(2)企业间的相互联系方面:长期以来,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都是处于一种分散经营,各自为政的状态下发展,企业过分片面看中市场的占有率和企业间竞争,往往忽略合作的可能性。这直接导致资源过度用于“内耗”,产业整体竞争力下降。尽管各地政府为改变现状,极力推行产业集群经济,但远未达到预期效果,有些地区仅仅是把各个企业人为地在地域上予以集中,远未真正发挥集群经济的巨大优势。

(3)资金技术方面:近几年我国各个行业的资金需求很大,对纺织服装企业在资金投入上造成挤压,特别是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正处于技术升级的关键时期,资金需求较以往有更大的要求,目前仍有很大缺口急需填补。技术方面,我国虽然在投入方面较以往有所增加,技术进步也很快,但与美欧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经济增长贡献率是评价一个产业技术水平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纺织产业的贡献率仅为20%,大大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后续发展。

(4)人力资源与劳动力资本方面:我国在劳动力的专门教育方面相对比较匮乏,使得我国的劳动力生产率低,适应性差。另外,纺织服装制品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劳动力成本直接影响行业的整体利润水平,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我国的出口竞争能力。劳动力的供给上,从2004年起,城市生活成本不断上升,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吸引力已大幅下降,这导致原来主要依靠外来务工人员的部分企业面临很大的劳动力缺口压力。

(5)国内竞争环境方面:我国纺织服装产业根植于广大分散式经营的手工作坊式企业,生产水平和产品档次较低,产品同质化严重,客观上造成企业竞争性强、规范性差的特点,无序竞争现象严重,低价竞争仍然是企业的主要竞争方式。据资料显示,2005年1~10月,我国出口美国纺织服装数量同比增长61.70%,而出口总值同比增长仅有49.58%,大大低于数量的增长幅度。

2我国纺织服装制品出口贸易外部环境O-T分析

2.1O——外部机会分析

(1)贸易自由化方面。《多种纤维协定》的有效执行和纺织品配额的全面取消,使得我国“长期受配额影响最大的国家”地位有了实质性改变。据WTO预测,中国纺织品和成衣在美市场份额将增加到50%,欧洲29%。事实上,2005年我国出口美国总额为195.76亿美元,同比增长66.09%,占美国进口该类产品892.07亿美元的22%,虽未达到WTO的乐观预测值,但总体已有很大增长。据海关统计,2005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额高达1146.85亿美元,同比增幅更达到了20.61%,可以预见,贸易自由化的总体态势必将给我国出口创造巨大的发展空间。

(2)国际合作方面。①外商直接投资:在劳动力资本负担不断上升的压力下,从20世纪90年代始,国外纺织服装企业纷纷到我国投资设厂,如日本富士纺织公司在我国就设有四家合作服装企业,其中三家是从织布开始的一条龙式生产企业,其他还有日清纺、伊藤忠、佐丹奴、意大利马佐度等国际知名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合作投资,加入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国外企业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客观上推动了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据统计,2005年1~7月,我国纺织服装制品出口总额为615亿美元,其中外资企业所占份额高达35%,客观上反映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②对外直接投资:近年来,我国纺织服装企业面临较大的劳动力成本压力,加之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再有美欧在经历我国出口高速增长后,对我部分产品重新设限。为避开以上种种不利因素,很多企业转移到生产成本较低、投资环境相对较好的国家,如柬埔寨、越南、土耳其等进行直接投资设厂。2004年7月,商务部和外交部联合制定了《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为企业在对外投资方面对国别、产业进行方向性的指导,其中鼓励投资纺织服装业的国家数量超过1/3。这预示着我国在这方面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2T——外部威胁分析

(1)《伊斯坦布尔宣言》。配额虽已取消,但纺织品贸易的自由化之路并不平坦,早在2003年3月,以土耳其、墨西哥、美国为首的纺织行业组织,为阻止我国纺织品出口增长,即提出了《伊斯坦布尔宣言》,要求对我国继续实行配额限制,截止到配额取消,已有52个国家的90多个行业组织签署,尽管该宣言由于违背WTO自由贸易原则未被认可,但也反映了国际社会对我出口纺织服装制品的态度,必将成为我纺织服装出口的一大障碍。

(2)“特保措施”的滥用。“特保措施”是WTO框架下认可的对于来自国外特定产品的剧烈冲击进行本国市场过渡性保护的一种特别保障措施。其初衷是避免进口国同类产业免于遭受国外产品的威胁性打击,但以美欧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我国2005年出口增加的情况下,未就对其国内造成实质性影响进行合理评估,即启动了“特保”措施,对我国出口纺织服装制品实行单方面限制,进而升级为贸易摩擦,严重影响了我国被“设限”产品的出口。

(3)“反倾销”问题。反倾销措施是WTO规则认可的有效保护本国市场免遭非正常竞争的合法措施,但长期以来,该措施却充当了进口国实施贸易保护的“保护伞”。而纺织服装制品作为我国出口的传统优势产品,由于其相对的敏感性,加之价格低廉,更成为国外“反倾销”调查的重中之重,特别是目前配额已经取消,国外在无法使用原有限制措施实施贸易保护的情况下,“反倾销”措施的滥用对我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其潜在不利影响将更大。

3SWOT分析结论与对策措施

通过以上SW内部、OT外部两种环境、SO利与WT不利两个方面的交叉分析,不难看出,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理论上其优势仍是明显的,这在配额取消后我对外出口迅速增长的客观情况中已有很好的体现。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个层面采取配套措施来实现上述目的:

3.1SO优势增强层面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增强制度和法律建设,满足产业发展的政府支持和法律保障需要;加大技术资金投入,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融资便利和技术支持;充分发挥集群经济的强大优势,促进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改善国内就业环境,加大劳动力技能教育投入,提升劳动生产率;广泛参与双边、多边贸易协调,推动我国出口贸易和国际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继续吸引国外资金、技术,借以推动我国产业结构、技术、管理的优化升级。

3.2WT劣势弱化层面

进一步改善政府工作效率,加大扰乱市场的违法打击力度;减少企业间的无序、恶性价格竞争,增强企业间的合作与利益协调;规范企业出口经营市场安排,减少外部市场不确定性风险和贸易摩擦;通过政府层面参与贸易争端协调,维护我国出口企业利益。

通过以上两个层面多个角度措施的协调配套,对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出口贸易竞争力予以培植和提高,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在相当长时期内必将具有较以往更强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亚沙.中美纺织服装贸易争端浅析[N].中国经济时报,2006-05-25

2郭先登.论纺织服装品牌发展的策略问题[J].山东纺织经济,2006(2)

3亚琼.2006年中国纺织工业运行趋势与对策[N].中国贸易报,2006-01-05

4刘苏.后配额时代中美纺织贸易对策[J].纺织导报,2005(3)

5张宏性.中国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统计研究,2005(1)

第3篇:服装纺织行业分析范文

由于大国和小国在经济环境、产业结构、市场规模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致使合作成员国之间在成本分担和收益获得上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因此在传统的经济合作理论分析框架下我们假设区域合作成员国在权利上是平等的且合作是完全互惠的。目前中印纺织品服装贸易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和增长潜力。两国若想更好地进行区域经济合作,在合作博弈下,需要满足一系列的充分必要条件。

命题1:中印纺织品服装贸易合作各成员收益的提高至少要等于由于参加经济合作所导致的各成员国的直接收益损失。证明:,,=(1,2,3,4,5,6),当国损失部分直接收益从而使得其他合作成员收益提高时,反映在国收益上的增加量我们不妨设为,国参与国经济合作时的直接收益损失量设为。合作是相互的,同理可以得到及。那么此时,国与国经济合作时带来的收益的净增量为{()+()}。因此,,{()+()}是所有参与合作成员国收益的净增量。显然,只有{()}0且{()}0同时都成立的时候,各成员国家才会参与区域的经济合作。通过命题1分析可知,中印纺织品服装贸易合作的充分条件是各成员国通过有效的磋商,协调相互之间的利益分配并最终达成有约束力的利益分配协议,以此约束双方之间的经济行为。合作的必要条件是中印双方纺织品服装贸易间的互补性。若满足了上述条件,中印纺织品服装贸易合作给各成员带来的收益的增加定会大于不合作时所能获得的收益。

命题2:假设中印纺织品服装合作联盟为,与其他第三国的纺织品服装合作联盟为′,即有′。若国不能同时参与和′的经济合作联盟,则有国参与联盟′使联盟收益的增加量要大于国参与联盟使联盟收益净增加的量。证明:令={′},表示成员国属于联盟′而不属于联盟,由命题1可知,对于,当与国达成合作协议的,其相应的联盟收益净增加量{()+()}0时,则有,({)+()}0。命题2得证。

定义1:成员国对联盟即中印两国纺织品服装合作联盟收益的边际贡献为()(),其中()表示国不是中印纺织品服装合作联盟的成员国时联盟的值。

定义2:对′,若参与国参加联盟′的边际贡献大于参加联盟的边际贡献,即(′)(′)()(),则称合作博弈(,)是凸的。引理1对效应可转移的博弈(,),若存在固定的数值(其中,)使得和,()=()+()+,(+),则Shapley值为(,)=()+0.5,(+)。为简化模型方便分析,假设参加中印经济合作的行为对非成员国没有影响,成员国对非成员国的政策在参与合作前后没有变化。于是,我们可以将特征函数定义如下:其中,0是合作之前各成员国自身的保留效用;为结成联盟时联盟全体成员国获益的总和;为未参加联盟的成员国(但仍属于)对联盟造成的损失;表示未参与联盟而与联盟以外的成员国(但在内)合作所可能获得的收益。与命题1的论证类似,对,有()=()+()+{()+()}令=,=,=,则(,)=0+=1+0.5=1{()()}对于区域经济合作博弈(,)而言,Shapley值为:(,)=0+=1+0.5=1{()()},=1,2,如果结成联盟却没有发生效用转移,则成员国得到的收益为01+=1,=1,2,。由上述博弈模型分析可知,每个成员国参与经济合作所得到的收益等于合作却没有效用转移时的收益加上合作停止时收益之差的二分之一。显然,这意味着各成员国一直保持合作状态所获得的收益要大于相互停止合作时所得到的收益。命题3:所有成员国都参与合作时,其处于核心Shapley利益分配矢量给每个成员国分配的利益补偿量将为=0.51([()())],=1,2,。证明:对任意的成员国和,是国与其他成员国合作而不与国合作时得到的收益,是国不与国合作时导致的损失。因此,国不与国合作时的收益的净增加量为。同理,为国不与国合作时的净收益。所以,补偿给成员国的总净收益是成员国与国之外其他所有成员国合作净收益之和减去成员国与除国之外其他所有成员国合作净收益的一半。通过上述模型分析可知,从不合作中获得较多收益的成员国应该从获得收益较少的成员国中得到利益补偿,这显然不符合区域经济合作的目标。因此,为达成区域经济合作协议,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从区域经济合作中获取收益较多的成员国应该给予获取收益较少的成员国一定的利益补偿。同时,获益较高的成员国在补偿获益较少成员国后,其福利水平仍比未参与经济合作前有所上升。[4]从上述三个命题的证明及分析中可以得知,区域经济合作的必要条件为合作各方之间的经济互补性,充分条件为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各成员国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有效的沟通和磋商,积极协调彼此之间的利益诉求,以求达成具有一定约束力的利益分配协议,以制约双方的经济合作行为。同时建立一套公平、有效、完整的利益补偿机制,使获利更多的一方通过利益输送补偿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获利较少的一方,以此均衡双方利益,从而形成双方互利共赢的局面,实现双方效益的最大化,最终保证各方贸易合作的可持续发展。[5]由此可知,中印纺织品服装贸易合作需要满足贸易互补性、合作后福利提高、利益分配合理等几个条件。

二、中印纺织品服装贸易合作的可行性分析

(一)中印纺织品服装贸易合作的互补性分析

中印两国作为纺织品服装大国,其实在纺织原料、技术等方面,两国纺织品服装产业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虽然纺织原料丰富,但相对于国内强大的生产能力来讲,供应还显得相对不足。为满足国内的需求,中国每年都需从美国和印度等国家大量进口纺织原料。而印度拥有世界最大面积的棉花生产,同时又是世界第二大纤维素纤维生产国,还是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生丝生产国,另外还拥有世界最大产量的黄麻生产。纺织原料丰富且品种齐全,且相对于印度国内的生产需求来说还有较大剩余,每年都有大量原料可供出口。因此,在天然纺织原料这一方面,中印两国纺织品服装产业存在着较强的互补性需求。另一方面印度纺织品服装业虽然拥有丰富的天然纤维,但人造纤维相对不足。印度由于人造纤维生产起步较晚,企业生产规模都较小,人造纤维的产量无法满足印度国内的巨大需求。为满足国内纺织品服装产业发展的需要,每年印度都需从国外进口相当数量的人造纤维。而中国纺织品服装产业在人造纤维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由这几个方面可以看出,由于资源禀赋的差异,中印纺织品服装业间存在着很好的互补关系。互补性的存在将促进中印两国纺织品服装业间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为两国发展纺织品服装业间的贸易合作形成了良好的现实基础。为更直观地展示两国纺织品服装业间的贸易互补性程度,本文用贸易互补性指数进行实际测算。贸易互补性指数由经济学家PeterDrysdale于1967年提出,旨在分析和衡量两国贸易互补性程度。单个产业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定义公式为:为出口国对进口国在产品上的贸易互补性指数,表示国产品的进口额,表示国总的进口额,为国产品的出口额,为国总的出口额。值变动的范围为0到1。值越是接近0,则意味着出口国和进口国在产品出口进口方向上吻合程度差,也即两国在产品上的贸易互补性程度较低;而当接近1,则表示出口国出口的产品和进口国进口的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即两国在产品上具有较强的贸易互补性。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数据库中2001年至2013年中印纺织品服装相关数据2001年至2013年无论是中国出口与印度进口的纺织品服装贸易互补性指数,还是印度出口与中国进口的纺织品服装贸易互补性指数都呈大于0且非常接近1的趋势。虽然各年份中国与印度的贸易互补性指数有所波动,但整体而言自本世纪之初以来两国纺织品服装贸易互补性指数都非常高,保持大于0.9且无限接近于1的状态,这意味着中印两国在纺织品服装双边贸易上存在着巨大的贸易互补性。两国在纺织品服装贸易方面联系较为紧密,相互依赖程度较高。近年来,中印两国间的纺织品服装双边贸易额保持着稳定的增长速度且每年的贸易额占两国总的贸易额的比重均超过10%以上。这一贸易事实也很好地佐证了两国纺织品服装产业间贸易互补性的特征。因此,综上中印纺织品服装产业间互补性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与印度在纺织品服装产业上各有所长,优势互补,具有较强的贸易互补性。两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相互依赖程度高,贸易增长空间大。若两国能分工协作,充分利用两国纺织品服装业之间的互补性,进行产业内的贸易合作,必能很好地促进两国纺织品服装产业的发展。以上分析指明了贸易互补性是两国贸易合作的重要现实依据,这为进一步扩大中印两国纺织品服装产业内贸易的合作提供了一个现实基础,说明两国实行纺织品服装业的贸易合作是现实可行的。

(二)中印纺织品服装贸易合作的福利收益—损失分析

1.中印纺织品服装贸易合作的福利收益第一,两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经济互补带来的福利收益。中印两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合作的一个重要现实基础是两国纺织品服装业间存在的贸易互补性,这也是两国进一步加强贸易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重要条件。两国纺织品服装业间的贸易互补性将有利于两国纺织品服装业间的分工与协作,从而更好地发挥两国间的经济互补性,进一步扩大两国纺织品服装业间的贸易往来。同时也将有利于两国纺织品服装业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带来福利的提升。第二,市场规模的扩大带来的福利收益。目前受世界经济低迷的影响,两国纺织品服装的传统出口市场需求疲软,且为保护本国自身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贸易保护主义也进一步加强。在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加的背景下,为保持并促进两国纺织品服装产业的良性发展,中印两国须开拓新兴市场。而中印两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大发展经济体,两国国内市场空间巨大。因此,中印两国纺织品服装贸易之间的合作将大大提升市场容量,增加两国纺织品服装业间的贸易量,从而带来贸易收益福利。第三,关税和非关税等贸易壁垒的降低带来的福利收益。受政治、文化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印度一直未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且近年来在两国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顺差状态,而印度则一度处于逆差状态。为保护本国产业,缩小两国之间的贸易逆差,印度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强,贸易摩擦显著增多。除一般的关税措施外,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手段得到大量运用。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严重阻碍了两国间的贸易发展。而自由贸易能带来经济福利的最大化,因此若中印两国纺织品服装业间实行贸易合作,降低甚至取消关税和非关税等相关贸易壁垒,推行自由贸易,将极大地提升两国的福利收益。

2.中印纺织品服装贸易合作的福利损失第一,关税损失带来的福利损失。为促进中印两国贸易的自由化,提升贸易效率,降低甚至消除两国纺织品服装业间的关税必不可少。而关税的降低甚至消除定然会对两国造成一定的税收损失,但从整体的经济效益来看,这一损失并不值得担忧。关税的降低甚至消除将大大地降低企业的产品出口成本,提高贸易收益,也将会使消费者收益。第二,贸易竞争造成的福利损失。目前,中印两国都是世界名列前茅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由于两国纺织品服装业间存在一定的类同性,导致双方在世界市场上竞争激烈。若两国实行自由贸易,推行纺织品服装间的贸易合作,定然会给对方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加剧企业间的竞争。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将有利于两国纺织品服装业的优胜劣汰,升级产业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综合上述福利收益损失分析,可以得知中印纺织品服装贸易合作带来的福利收益将远远大于引致的福利损失。

(三)中印纺织品服装贸易合作的利益分配分析

中印纺织品服装贸易经济合作的过程中任何有损合作的行为都会造成其自身收益的下降,只有坦诚地按相应的规则制度和对方合作,才能得到更大的利益。选择贸易合作对中印双方而言都是有利的,一直保持合作状态所获得的收益要大于相互停止合作时所得到的收益。稳定的生产资料才能让民众的心踏实下来,置土地是生产资料中最为重要的。使民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其三是“以德治国”的执政思想。董仲舒坚持“限民名田,以赡不足,塞并兼之路”“薄赋敛,省摇役,以宽民力”。(《食货志》)同时,他认为“德治”还要重教化,“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库序以化于邑”。儒学发展到汉代已趋于成型,其提倡治国要施仁政,要轻刑罚,轻徭役,尽量减轻民众的负担和惧怕之心,以仁德的方法对民众进行管理,使“德治”在汉代广泛推行,诸子百家,独以儒术治国,形成德刑兼用的治国原则,体现了儒学对治国理政的深度关怀。

三、结语

第4篇:服装纺织行业分析范文

论文摘要: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闻具有相互促进作用。纺织品服装进口对纺织品服装出口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纺织品服装进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出口的贡献。我国要加强自主创新,改变纺织品服装出口依赖于进口的局面: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弹性.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1相关文献回顾及评价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如edwards f1998)通过对30个发展中国家1970—1983年的数据进行检验.认为开放的国家伴随着经济的高增长n1。kwanh和cosomities(1990)以中国1952~1985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发现出口与产出之间互为因果关系嘲。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飞速发展.国内众多学者对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许和连、赖明勇f2001)采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中国1978 1998年的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gdp、出口与贸易条件之问存在长期的稳定均衡关系t31。石传玉,王亚菲,王可等(2003)对1952—2000年间我国gdp与进出口的有关数据进行协整分析.发现进口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而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州。对经济增长与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关系研究,目前有少量学者正在逐渐涉人。姜延书,付韶军,白小伟等(2006)以我国1985—2004年的统计数据为样本,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纺织工业经济增长、纺织品出口和纺织品国内需求之间存在着比较稳定的协整关系魄。

上述专家学者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结论对本文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目前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有些研究基本上是采用回归分析方法,而对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回归分析必须以样本数据的平稳性为前提条件.对非平稳性的时间序列直接应用回归分析有可能产生“伪回归”,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第二,一般的定量研究,对模型的可靠性(尤其自相关性、异方差性等)没有做进一步的检验,得到的研究结论可信度差;第三,简单的回归易于把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相混淆,把不存在因果关系的变量经过“伪回归”后做出因果关系分析:第四,由于经济增长与纺织品服装进口、出口之间存在交互作用,采用单方程经济模型,一方面,不便于分析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交互影响,另一方面,易产生变量的内生性偏差。因此,有必要通过多方程模型来分析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交互影响关系。

2研究方法

20世纪70、80年代,granger和newbo|d通过多次模拟分析.发现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变量会造成“伪回归”现象,因此对非平稳时间序列不能直接应用传统的最小二乘回归。

enger和granger提出了随机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这一方法的基础思想是: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值呈现非平稳性,但它们是同阶单整的.变量之问有可能存在某种长期稳定关系,即协整关系。本文基于这一理论考察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与gdp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关系。本文的分析方法具体如下。

单位根检验。最常见的时问数列的平稳性检验就是单位根检验。本文将采用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法检验变量的平稳性。对于非平稳的变量还需要检验其差分的平稳性。如果变量的n阶差分是平稳的,则称此变量是n阶单整,记为i(n)。所有变量同阶单整是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的必要条件。

因果关系检验。granger(1969)提出的因果关系检验解决了变量之间是否及如何构成因果关系的问题。其基本原理是:在做y对其他变量(包括自身的过去值)的回归时,如果把x的滞后值包括进来能显著地改进对y的预测,就可以说x变化是y变化的原因。

联立方程组模型。对于联立方程组模型中的单方程(即结构式方程)。只有在可识别的条件下才能被估计,结构式方程是否可以识别存在如下定理:在一个含有m个联立方程组的模型中.一个方程如果能被识别,该方程所排除的前定变量的个数必须不少于它所含有的内生变量的个数减1,即:k—k≥in一1(其中k为模型中前定变量的个数,k为给定方程中前定变量的个数,m为给定方程内生变量的个数),对于可以识别的方程组模型,一般可以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来进行估计[91。根据估计结果,还有必要从拟合优度、f检验统计量值、样本回归系数的t检验值,是否存在自相关、异方差性等方面,对模型的可靠性做进一步的分析。

本文以1985~2005年为统计样本,应用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法及联立方程组模型,分别考察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与我国gdp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交互影响关系。在实证研究结果基础上,最后给出研究的结论和政策启示。

3实证分析

3.1样本数据的建立

本文选取的样本区间是1985~2005年。我国的gdp(支出法)、纺织品服装进口额(m)、出口额(x)的数据均来自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2005/2006中国纺织t业发展报告》以及历年《中国纺织工业年鉴》。按照年平均汇价(中间价)将当年进口额、出口额美元价格折算为当年人民币价格。为了消除数据系列的不平稳性。用gdp缩减指数(以1985年为基期)将我国gdp、纺织品服装进口额、出口额进行调整。南于样本区间大,统计数据多,这里省去模型应用的原始统计数据及计算结果(如果需要,可向作者索取),直接给出我国gdp、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进口额(单位均为亿元)的自然对数值,分别用lngdp、lnx、lnm表示(见表1)。

3.2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应用eviews软件,对表1巾的lngdp、lnx、lnm序列分别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表2。从表2可以看,通过相应的检验方式,各变量的adf检验统计量值均小对应的1%或者5%临界值,表明各变量均是平稳的;此,各变量都是0阶单整系列,于是进一步检验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3.3因果关系检验

对变量lngdp分别与lnx、lnm进行因果关系检验,观察

他们之间的因果关系。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设定的滞后阶数很敏感,在对不同滞后期的检验结果进行评价时.一般地以aic或sc取值最小,同时考虑检验模型中随机干扰项不存在序列相关性为依据i。检验结果见表3,检验的模型均不存在1阶和2阶自相关性。从表3看出,在5%显著水平下,我同纺织品服装进口变化是我国gdp变化的原因.而我国gdp变化不是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口变化的原因。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口变化是出口变化的原因.而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变化不是进口变化的原因。在10%显著水平下。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变化与我国gdp变化互为因果关系。基于此检验结果可以确定:在模型中,lmm应为自变量,lngdp、lnx既可为自变量也可为因变量

3、4联立方程组模型的建立、识别和估计由于本文研究目的是分析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交互作用,又根据因果关系分析的结论,经过反复试验法,并且把存在自相关的模型进行校正,引入滞后一期的lngdp作为滞后内生变量,建立如下联立方程组模型的基本形式。

lngdpl=0【(i+0【ilnx+0【2lngdp¨+[1(1)

lngdp=13olnm+p.1ngdp¨+p2ar(1)+(2)

lnx=-y0+-yilnm+^y2lngdp+(3)

根据本文的研究方法所述,上方程组中,先决变量为lnm和lngdp k=2,式(1)、式(2)、式(3)中k值分别为1、2、1,对应的m值分别为2、1、2,则式(1)、式(2)、式(3)均为恰

好识别方程,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来进行估计,结果见式(4)、式(5)和式(6)。

lngdp,=0.6177+0.10481nx+0.87461ngdp¨+i(4)

t:(2.5958)(2.3668)(16.3409)校正的r=0.9984 d.w.=1.1914 f=6012.916 prob.=0.000

lngdp~=0.06891nm~+0.96971ngdp+0.7841ar(1)+tx2(5)

t:(2.2901)(55.5992)(6.6323)校正的r=0.9985 d.w.=1.5131

lnx=一2.7949+0.31531nm+0.79441ngdpl=o(6)

t:(一3.2132)(3.3901)(6.1301)校正的rz=_0.9646 d.w.=1.0920 f=258.799 prob;0.000

3.5对模型结果的分析

从式(4)、式(5)、式(6)的结果看,拟合优度均在96%以上。在5%的显著水平下,样本的回归系数都是显著的。从经济意义上考虑,样本的回归系数符号是合理的。对式(4)、式(5)、式(6)的残差进行lm检验,在5%的显著水平下,lm(1)检验相伴概率分别为0.0857、0.4402、0.0695.表明模型均不存在一阶自相关。对式(4)、式(5)、式(6)的残差进行异方差性white检验,在5%的显著水平下,检验相伴概率分别为0.1463、0.1044,0.7006,表明式(4)、式(5)、式(6)均不存在异方差,说明模型是有效的。

从长期来看,式(4)结果表明,lngdp关于lnx的长期弹性为0.8357(0.1048/(1—0.8746)),如果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实际值,下同)每增长1%,我国实际gdp会增长0.84%( (1+1%)0.8357-1]x100%)左右。式(5)结果表明,lngdp关于lnm的长期弹性为2.2739(0.0689/(1—0.9697)),如果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口额每增长1%。我国实际gdp会增长2.29%左右。因此.纺织品服装进口对gdp增长的贡献大于纺织品服装出口的贡献。同时,式(6)结果表明,lnx关于lnm的长期弹性为0.3153.如果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口额每增长1%,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会增长0-31%左右。lnx关于lngdp的长期弹性为0.7944,如果我国实际gdp每增长1%,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会增长0.79%左右。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大于gdp增长对纺织品服装出口的贡献。

4研究结论、原因分析和政策启示

4.1研究结论及原因分析

(1)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相互促进作用。原因在于:一方面,出口是拉动一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纺织品服装出口是我国商品出口的重要来源,纺织品服装出口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增长加快了我国纺织工业的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了我国纺织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

(2)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口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地促进作用。理由在于:一是我国纺织生产上所需的纺织原材料及高级服装面料等的进口.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了我国纺织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而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二是进口到我国的部分纺织品服装很快转化为最终消费,进一步刺激了投资需求,推动了我国经济增长。

(3)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口对出口具有促进作用。原因在于:一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加工贸易在出口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比如2005年我国纺织品服装进料、来料加工贸易占出口的26-3%.加工出口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二是我国许多纺织行业产品出口所需的纺织原材料及高级服装面料等依赖于进口,比如目前我国每年要进口几十亿美元的外国面料。因此。纺织品服装进口变化是出口变化的原因,进口对出口具有促进作用。(4)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纺织品服装出口的贡献。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我国是科技相对落后的国家,我国许多与纺织有关的先进技术对外依赖程度还相当高。另一方面,我国纺织产业还处在世界生产价值链的末端,诸如设计、产品开发、印染后整理、品牌营销等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真正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不多。因此,相对纺织品服装进口来讲.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

4.2政筻启示

第5篇:服装纺织行业分析范文

2013年9月12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主办,江苏国际服装节组织委员会办公室承办的江苏——中国纺织材料、丝绸化纤、家纺指数暨中国男装指数信息会在南京举行。中国东方丝绸市场、中国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和中国纺织材料交易中心首次联合进行“中国盛泽丝绸化纤指数”、“中国叠石桥家纺指数”、“中国纺织材料价格指数”。同时,常熟服装城通报了“常熟服装城中国男装指数”筹备情况。

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谢明表示,这是在江苏的首次指数联合,参与的三大指数及正在编制的中国男装指数,是通过江苏在全国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市场进行编制和的,可以说江苏纺织业在“指数化”的进程和影响上走在全国前列。

会上,各指数单位以2013年上半年的指数运行情况为前提,结合当时的纺织大环境,详细分析各项指标的走势,力图为预测行业发展趋势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便于政府、行业、企业更加客观、准确地掌握市场运行情况。

1~6月,江苏纺织工业总产值完成了6346.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6%;利润总额267.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172%;出口总额204.2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66%。这些数据与会上各项指数反映出的趋势基本一致。“指数的意义在于通过指数的走势了解组成指数的纺织材料、丝绸化纤、家纺、服装的基本走势,从而对市场的走势做出判断。”谢明说。据介绍,分析行业运行情况,传统方法主要是依靠统计数据加调查研究进行分析判断。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指数”迈进经济运行的行列,成为行业发展的“方向标”、“晴雨表”。江苏盛泽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率先推出了“丝绸化纤指数”、叠石桥家纺市场推出了“家纺指数”,并被列入商务部参考指数,今年红豆集团纺织交易中心推出了“纺织材料价格指数”,常熟服装城正在策划推出中国男装指数。纺织行业的专业市场已经迈入了“指数时代”,指数将对分析、预测经济运行产生积极影响。谢明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分析了指数的作用。

作为江苏三大市场之一的常熟服装城,在会议上就建立常熟服装城中国男装指数展开研讨、论证,力求指数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6篇:服装纺织行业分析范文

机会与风险并存、可攻可守

回顾上半年纺织板块表现,广发证券分析师马涛将其概括为: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2011年一季度纺织类股票超预期的跑赢大盘10%以上,而服装类股票一季度跑输大盘,低于市场的预期。内在原因为:受益欧美经济体补库存等需求拉动,纺织服装出口实现20%以上超预期回升,部分个股年报超预期带来纺织板块靓丽表现。受原材料(棉花)价格、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市场普遍担心品牌服装的成本转嫁能力,另外CPI高企抑制消费者信心,对终端消费心存疑虑,压制其估值继续上行。外在原因是:进入2011年后,受宏观经济调控预期弱化等因素驱动,市场将配置重点移向弹性大、估值偏低周期类股,因此周期类股票一季度走出了一波估值修复的行情,而大多数品牌服装“白马股”表现欠佳,这主要与市场情绪有关。

招商证券分析师王薇分析认为,纺织服装行业消费良好趋势延续,防御与进攻的能力都具备。年初以来服饰消费表现良好,“五一小黄金周”数据依然可喜。一季度服装鞋帽零售同比增长33.30%,虽然有通胀的压力,但零售数据依然保持了20%以上的良好增速,大大高于社销品总额18%的增幅,其中金银珠宝零售表现最佳,同比增长高达60.30%。此趋势在4月份预计得以延续,而五一黄金周的消费更是旺盛,零售行业销售收入增长范围集中在20%-30%之间,以服饰销售为主的部分重点龙头百货同比增速可达30%以上。秋冬订货会普遍表现略超预期,给予下半年经营一定的保证。经销商有保持较好的订货增速的意愿,显示出前期提价未给市场销售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对于板块亮点,光大证券分析师李婕分析指出,品牌服饰类以及品牌面料类部分公司一季报超预期,正装品牌希努尔业绩大幅超预期,净利润同比增长104.57%;功能面料龙头嘉麟杰一季报净利润同比增长283.47%,表现抢眼;家纺类上市公司中,富安娜净利润达0.59亿元,同比增63.25%,摊薄后每股收益0.44元,超市场预期。纺织类上市企业中,鲁泰A及华孚色纺锁定成本能力强,龙头优势明显,对下游厂商议价能力强,业绩提高也较为显著。

关注原料与政策、转型前行

纺织行业在经历了2010年的复苏后,今年一季度景气度呈现震荡的态势,受春节因素干扰,二月份出口增速从1月份的37.65%下降到了2月份的2.40%,三月份出口增速回暖,重新达到了35.82%。

一季度纺织服装出口486.27亿美元,同比增长23.96%。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自去年扭转负增长局面至今,始终处于高速增长之中。二次汇改后人民币升值提速,如果剃除汇率因素以人民币计价,今年一季度我国纺服出口增速较去年全年水平略有回落。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我国出口出现近十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10.5%),全年出口额仅为1608.82亿美元,出口量下跌导致同比基数较低,在这样的阶段性低点基础上实现了2010年出口的高增长。而2011年一季度出口实现较高增速,同样有去年同期出口基数较低的原因。

今年一季度纺织出口增速中,大约有8个百分点是受2010年一季度低基数影响而“虚增”的。进一步扣除成本推动价格上涨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后,实际出口增长水平压低。这种低基数效应将在今年二季度开始迅速减弱,因此二季度纺织服装出口增速很有可能出现增速环比回落现象。

李婕认为,棉花对纺织行业的影响不得不提,纺织行业与国际大宗商品棉花的价格息息相关。328级棉现货价格在经历了2010年下半年棉价的疯狂上涨之后,从3月21日的高点30,556元/吨下降了23.5%到5月16日的24,749元/吨。棉价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下跌超过20%,对中游纺织企业影响较大,前期高价获得的原料制成品与下游议价存在困难,多种因素影响下的棉价走势仍不确定,纺织企业担心棉价进一步下跌使得现在补库的成本加大,不愿意轻易补库,造成资金周转困难。棉价走势的波动性使得广大中小纺织企业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

日前传的沸沸扬扬的商务部以及工信部将把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从16%下调至11%是近期宏观政策对纺织服装行业影响较大的负面消息,对于很多纺织企业来说,利润只有个位数,下调5%的出口退税率相当于使纺织企业置身于亏损的边缘,未来纺织企业盈利水平需要继续关注出口退税率宏观层面的调整。品牌服饰类企业由于对终端消费者具有议价能力,对成本变化以及税收政策的变化不敏感,还借助去年后半年棉价涨价提高产品单价,长期来看影响并不大。广大纺织服装企业业务转型也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出口转内销将是纺织企业产业升级转型的必经之路,在这个时期兼并重组将是纺织服装上市公司的投资重点。

技术与品牌升级将为后市重点

对于今年纺织行业后市展望,李婕认为:在国内整体从紧的货币政策环境、棉花等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尚不明确、纺织企业出口退税率下调等政策经济大背景下,未来纺织企业的利润空间将受到进一步压缩,对上游棉花供应企业议价能力强且拥有大量优质客户群的龙头纺织企业在多重不确定因素下拥有较大生存空间。新一轮的行业整合随着政策的落实将得到体现,出口转内销以及产业技术升级是未来纺织行业升级转型的两个关键看点。

第7篇:服装纺织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纺织服装业;发展历程;现状;政策建议

一、我国纺织服装业发展历程

建国以来,我国纺织服装业通过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其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1952到1983年是中国纺织服装业的起步阶段。基于当时我国工业基础薄弱以及政府财力不足的现实情况,具有装备系数低、投资少、建设周期短、资金效益高、投资回收期短等优点的纺织服装业,毫无疑义地成为我国工业化过程中的先导型产业。在这个时期,政府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政策支持,使得纺织服装工业快速发展。在这30年问,我国国有纺织服装业企业基本建设投资约为220亿元,占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基本建设投资总额4.7%。纺织产业的总产值增长11.8倍,由1952年的94亿元增加为1983年的1109亿元。这一时期包括纺织品和纺织服装在内的纺织服装业整体出口总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的20%以上。

其次,1983到1990年是中国纺织服装业快速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1983年的全国取消布票,这意味着国内的基本生活用布供给不足问题得到了解决。此后,我国纺织服装业的竞争型产业特征渐渐形成,各种纺织原料逐步放开经营(棉花除外)。纺织服装业在这个时期也开始重视国外市场开发的巩固,1985年前后,我国纺织服装业提出了“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纺织的外贸依存度开始逐年提高。同时,随着投资主体多元化,纺织业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发展迅速。这一时期,纺织服装业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提高,1983-1990年纺织服装业总产值累计达到14599亿元,纺织服装对外出口占全国对外出口比重平均达到了25%左右。

最后,1990年至今是中国纺织服装业的结构调整阶段。我国纺织服装业总量过剩和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日益显现出来,经济效益下降,特别是一批国有纺织企业陷入严重困境。由于加工能力的过度膨胀,90年代纺织产品总量过剩和结构不合理的矛盾逐步凸现出来。加之纺织纤维原料发展滞后导致原料价格上升,致使纺织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国有纺织企业1993年出现净亏损,1996年净亏损高达83亿元,1997年亏损45亿元,1998年亏损20亿元。我国纺织服装业进入艰难的结构调整时期。为此,纺织服装业从1993年起,积极实施控制总量、优化存量、转化机制、减员增效等改革措施。1997年,中央把纺织业作为国有改革解困的突破口,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1997年至1999年,纺织行业积极进行改革、调整和重组,控制总量,优化存量,转换机制,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努力遏制纺织经济效益下滑的局面,促进纺织服装工业逐步摆脱困境。经过全行业调整和发展,大中型国有纺织企业在1999年实现扭亏并盈利9.5亿元,在此之后,纺织业逐步走出困境,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加入WTO至今,纺织行业进入了产业结构升级、产业优化发展的新阶段,在国内外需求的拉动下,纺织服装业虽然在全国工业总产值和全国对外出口中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但纺织服装业总产值和出口的增长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二、我国纺织服装业发展现状分析

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继续回暖和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使得国际、国内市场对纺织品服装的需求不断扩大,纺织服装业得到了更大的空间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纺织产业格局调整使产业竞争加剧并趋于复杂化。贸易摩擦加剧、人民币升值形成的新挑战,棉花和石油涨价又增加了企业经营难度。复杂的局势和严峻的挑战双重压力下,2005以来我国纺织品进出口Q易总额占全国商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例出现下降的趋势。

尽管纺织服装业进出口额在全国行业中所占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但是在全国所有行业中,纺织服装业仍然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项目之一,纺织服装业在我国主要工业行业中仍有较强的生命力。但同属纺织服装业大类的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却未能出现在排行榜上,显示出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增长活力较纺织业差。

纺织业在自身规模大、从业人员多、行业历史长的情况下能够与其他发展势头迅猛的行业进行竞争,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纺织业并不能说是所谓夕阳产业,而是在全部工业行业中仍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产业竞争活力的行业之一。但也要看到,在纺织服装业内部,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行业活力不及纺织业。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针对我国纺织服装业未来的发展,本文试图从政府和产业两个层面提出政策建议,以帮助改善我国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的弱势环节,强化优势方面,促进我国纺织服装业在新时期继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8篇:服装纺织行业分析范文

发改委经济运行局统计,2008年1-5月,全国纺织行业累计亏损额达99.58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了29.72亿元,同比增幅高达42.54%。并且上半年全国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其中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超过1万多家,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当前全国纺织服装业形势十分严峻,浙江作为全国最大的纺织出口省,该何去何从?本文就将通过探讨浙江省出口纺织企业现状,分析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对纺织服装业的影响,寻找其发展受困的深层原因,提出浙江纺织企业的发展思路。

一、出口退税率调整仍难改变浙江纺织企业的现状

纺织服装业一直以来都是浙江省的支柱产业,占全省出口总量的三成,占全国纺织品出口的五分之一。浙江省自从2004年超越广东省跃居全国首位,纺织品服装出口一直领跑全国,当年浙江省纺织品服装共出口196.55亿美元。今年据杭州海关分析人士表示,1-6月,浙江的纺织品服装的出口总额为192.98亿美元,同比有较大增长,接近04年全年出口总额。但在这跨越式发展背后,浙江纺织外贸存在着诸多危机。

1.绍兴纺织服装业全线亏损

“大多数企业都在亏本运营。”绍兴一个镇长这样说。据中国柯桥纺织指数显示,2008年3月出口景气指数为1006.00点,比上期下降22.82%,下降趋势明显。“整个形势很不乐观,但没有大公司歇业。”这位镇长说,一旦停业,不仅客户资源将全部流失,银行也将上门逼债,势必导致社会评价降低以及应收款无法到位、固定资产贬值等恶性循环。“好死不如赖活,就算订单少或者订单无利润,大企业之间相互调剂一下业务,总会维持一个正常运营的状态。”

2.浙江纺织服装业已成偷税重灾区

在2007年度浙江9大税案中,有4家涉案主体为纺织服装企业,涉案金额达4700余万元。其中,有多家杭派女装企业卷入“偷税门”。在浙江绍兴某服饰产业集群内部,2005年以来甚至出现137家生产企业集体偷税的丑闻,其中既有年产值5亿元的大企业,也有年加工额不到200万元的家庭作坊式工厂。其偷税额度多则上千万元,少的不过三万余元。近年来纺织品贸易深受配额和反倾销等贸易壁垒冲击,再加上各种要素资源上涨,导致行业企业处于微利乃至亏损边缘,才出现这种纺织企业的玩火行为。

3.嵊州领带“集体提价,抱团自救”

纺织服装业亏损,波及到了利润最高的领带业。嵊州市以行业协会牵头发起“集体提价”,谋求定价权,与美国公司谈判。4月30日,在经过近20天的“较量”后,美国公司同意5月1日起,每条色织真丝领带提价0.1美元。虽然只有0.1美元的提价,但提价后,嵊州领带将净增收约1000万美元,这是一笔不小的收益。

在此困境中,浙江省纺织服装行业在全省综合百强的数量也在逐渐下降中:2002年~2007年期间,综合百强企业中,纺织和服装行业等企业数量从2002年的16家下降到2007年的7家,降幅超过56%。

这次出口退税率调整之前,国家曾出台两个相关纺织品出口退税率政策,一个是2006年9月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11%,另一个是2007年7月服装由13%降至11%。加之去年以来,国际市场需求减弱、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加快、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叠加,诸多因素导致我国纺织品出口受阻,全国纺织服装业形势十分严峻。

如何改善纺织企业出口环境?业界有两种意见:一是放缓人民币升值速度,稳定市场预期;二是适度提高纺织出口退税率。其中,提高纺织出口退税率可以彻底改善纺织企业出口环境吗?

其实,出口退税率是通过影响出口企业成本作用于产品销售价格。短期内,提高纺织出口退税率2个百分点,对于出口型企业产生的利好是直接而迅速的,相当于将企业出口总额的2%的金额直接增加到企业利润中去;对整个纺织行业来讲是个好消息,对1/3的好企业来说是一剂补药,而对2/3的企业来说是一剂强行针。中长期来看,纺织出口企业的发展还是取决于出口贸易环境以及企业的自身竞争力。仅仅靠出口退税率的调整或提高,仍然难以改变浙江纺织企业不景气的现状。

二、浙江纺织企业发展受困的原因分析

我省纺织企业的困境,究其原因,在企业自身发展上存在着一些深层问题。

1. 出口依存度偏高

2006年浙江省纺织与服装的外贸依存度在57%,换言之浙江省生产的一半以上的纺织品与服装是出口至国外的,并且浙江省纺织品与服装的年出口额每年不断增加。由此,容易遇到国外的贸易壁垒,同时过于依赖国外市场,一旦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不稳定或下坡路,国外订单减少,国内市场将很难消化国内过剩的生产能力。

2. 创新能力不强

浙江省的纺织品与服装产品较多是中低档的产品,所使用的生产线也大多是从国外引进的,产品的技术含量低,自主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增长贡献率是评价一个产业技术水平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纺织产业的贡献率仅为20 % ,大大低于发达国家60 %~80 %的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后续发展。

3. 出口品牌实力弱,盈利能力不强。

浙江虽然有不少国内著名的服装品牌,如宁波的雅戈尔、罗蒙,还有义乌的浪莎等。但用自己的品牌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不足30%,长期以来在出口中却是以OEM生产为主,主要为国外的一些进口商和零售商贴牌生产。在经营模式上是一种以“跑量”为主的经营模式。有人估算过,一件产品的利润40 %归零售商,40 %归品牌所有者,10 %归贸易商,最后10 %归生产商。由于绝大多数的纺织品与服装企业是以贴牌生产为主,所以产品的利润率也是非常之低的。

4. 人民币对美元升值

美元是世界主要的计价货币,而美国又是中国纺织品与服装出口的重要国家,人民币不断升值,使得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也在不断的提高,国内企业如果不提高报价,则自己要承受更大的成本压力。国内企业如果提高报价,又担心有别的企业会报更低的价格而失去客户,同时由于人民币的升值,使得有些国外客商开始把订单转移,下单至越南等其它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一二年中,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还将不断的升值,因此摆在浙江纺织品与服装企业面前的压力是非常之大的。

这次出口退税率的提高,可以说只对少数好企业是一剂“补药”,而对大多的中小企业来说只是一剂“强心针”,利好是短期的。浙江纺织企业要想真正摆脱困境,还要依靠自身的提升。对于出口退税的真正作用,我们要理性思考。

三、浙江纺织企业发展需创新思路

我们纺织企业一方面希望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支持;另一方面,要培养自身的抵抗风险、适应压力的能力。浙江纺织服装业要走出困局,就必须清醒认识到目前的出路:“自救”是根本。

1.自主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创新是整个产业进步的大文章,而技术创新又是所有创新的基础。技术创新决定了能不能发展自己的新原料、新工艺、新装备、新产品。不仅要在纵向产业链上寻求创新,还要在横向的产业链、循环价值链等方面大胆创新,使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环境治理等都与企业形成效益关系。这次上调可能只是维稳的权宜之计,如果企业不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很可能会倒下。例如雅戈尔每年坚持投入销售收入的3%作为技术开发经费,先后开发出了VP衬衫、DP纯棉免熨精品衬衫等中高档系列衬衫。在每年投放市场的产品中,新型产品占70%以上。目前加工1件衬衫,在老挝的加工费是0.5美元,江苏的一些企业可挣1~1.5美元,而雅戈尔能挣2.5美元。如做世界顶尖品牌,甚至可拿15~20美元的差价。

2.创立国际品牌

目前,世界多数名牌服装产品在浙江均有生产,但是在国际市场却难觅浙江企业的自主品牌。贴牌生产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企业获利微薄,再加上与印度等国相比我们逐渐失去劳动力和原材料方面的成本优势,在纺织品一体化的时代,国际纺织服装市场已不缺产品,进而品牌产品和名牌产品将成为竞争的法宝。例如宁波杉杉集团曾70%的服装都给别人贴牌生产,在国内做到了品牌第一,但是在国际上,却少有人知。董事长郑永刚看到自己的产品贴牌出口后,价格翻了十倍还多,他决定转变公司战略,大力发展国际化。从品牌设计、品牌控制、品牌到日常的经营管理,向国外品牌学习。杉杉旗下现有22个自主品牌,杉杉以其资本优势、资源平台,成为自主服装品牌的孵化器。杉杉的最终梦想,是要把杉杉打造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品牌。

3.转变国际竞争模式

浙江省中小纺企为抢占出口,极力压低价格,企业利润直线下降。杭州海关调研分析认为,由于受资金、产能和人才等制约,浙江中小纺企一般依赖国内外中间商,甚至会接下已转三四手的订单,通过代客加工和贴牌生产赚取低廉加工费。一旦失去中间商订单,这些中小企业很容易陷入困境。出口退税率下调,企业利润越来越少,竞争力小产品附加值低的小企业逐渐退出市场或被大企业所并购,对于上规模的企业有更强的资金实力更新生产设备,促进新产品的研发,从而生产出更具特色且附加值更高的产品,使企业由依赖量与价格优势的国际竞争模式转变到产品质量与创新上来。

4.内外销并行、开拓新市场

当产品出口屡屡“碰壁”,无利可图时,加大国内市场的分量也不失为明智之举。杉杉集团采取内销和外销两条腿走路,其中内销业绩占大头,并且预计今年对全球市场的整体出口额不会下降。另外如果出口市场依赖一两个国家,如果这些国家市场发生变化,企业就面临严重的风险。因此企业必须通过质量和价格提升,确保现有欧美高端市场,同时利用低价优势大力开发拉美、非洲等新市场。例如绍兴的越美集团,在尼日利亚设立了一个纺织开发区,计划引进15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园,形成一个从纺纱、织造、绣花、针织到成套的完整产业链,目前已吸引了6家绍兴纺企,逐步打开非洲市场。

总之,大部分企业都欣喜期盼出口退税率的上调所带来的短期利润。但也有很多企业意识到面临的机遇,把握出口退税率的上调给纺织企业带来的时间和空间,及时思考产业调整谋求发展之路。出口退税率的提高对浙江纺织品出口企业只能是一剂强心针,要恢复体力寻求发展,归根结底靠“自救”。

参考文献:

[1]中国纺织网info.省略/.

[2]赵玉珍.岑彩云.纺织企业应如何面对出口退税率下调[J] .经济师,2007,(01).

第9篇:服装纺织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 投资 纺织服装 东盟

东盟是个区域性国际组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也是迄今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同东盟建立如此紧密的区域合作关系,为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提供了许多机遇。步入“后配额时代”以后,我国纺织企业遇到了新的严峻考验。为规避欧美的特保措施,化解出口压力,我国企业应借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机遇,把中低端纺织服装产品的生产转移到东盟。

一、中国对东盟纺织服装业投资的原因分析

1.中国东盟FTA的建立给中国纺织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东盟国家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对纺织品有很大需求量,自有生产明显不足,所需纺织品90%依靠进口。由于其技术条件的差异,对经过一定加工、技术含量高的纺织品,例如布料、辅料、服装的需求量更大。随着中国-东盟FTA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一系列优惠政策会陆续出台,商机之大不言而喻。近几年来,东盟国家政局基本稳定,随着中国在东南亚政治、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与东盟各国领导人的多次会晤,双边的政治、经贸关系发展良好,为我国纺织企业“走出去”创造了优越的国际氛围,加上当地基础设施的完善、华人基础以及丰富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投资环境基础良好,为我国进军东盟提供了多条宽畅的道路。

2.中国东部纺织品产业的结构调整带来的资本转移为中国企业投资东盟提供了物质基础。近年来,中国东部“民工荒”、“能源荒”、“土地荒”逐渐加剧,纺织品产业成本压力加大。相比而言,东盟部分国家纺织工业在资本、技术、信息和体制方面与我国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距,使得中国东部地区与东盟各国可实现优势互补。另外,随着中国纺织业装备能力的提高和装备的高级化,大批传统纺织机械需要通过对外投资的方式转移出去,进入国际市场来盘活,东盟部分国家作为“资本与劳动力结合最有利”的地方,必为中国企业所重视。

3.通过东盟生产,再出口欧美等市场以绕过贸易壁垒。企业通过在泰国、菲律宾、柬埔寨、马来西亚、缅甸等国设厂,或完成产品的后续加工后出口到美国、欧盟等国,或在我国加工纺织品,再到东盟国家加工成服装,以使用东盟国家的配额出口到欧美等消费市场。这种贸易安排在开拓新的出口渠道时可以规避纺织品配额限制风险,享受着欧美等进口国低关税、普惠制等各种优惠措施。一定时间内美国和欧盟仍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中国产品出口到这些地区,一旦被倾销将按非市场经济国家的税率被征收反倾销税。而东盟中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泰国、柬埔寨和文莱既是世贸组织成员,又是市场经济国家,中国企业在这些国家投资设厂,可避免国内企业为争夺出口市场而导致出口量激增、出口价格下降,被部分国家冠以商品倾销而遭受制裁,也可规避被认定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所带来的市场风险。

4.近两年来,我国纺织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进入2008年以后,我国传统和有比较优势的纺织行业开始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首先,人民币汇率上升,出口退税率下调。由于纺织品附加值较低,人民币升值使企业的出口成本增加,更是削减了企业的出口利润。2008年以后,汇率进一步上升,导致我们纺织业面临更大压力。其次,新劳动法推出后的劳动力成本大幅增加;国家出口退税率下降;印染行业新准入标准等。纺织行业每年劳动力价格上涨在20%左右。新劳动法推出后,作为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劳动力成本上涨非常明显。再次,纺织品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纺织行业自主生产性不强,我国的纺织行业生产以大量的加工为主,缺乏自主创新。因此,我国纺织行业急需开发新的市场,以确保纺织业的支柱地位。

二、我国纺织服装业投资东盟的经济效应分析

1.经济增长效应

(1)获取低成本优势,缓解国内资源瓶颈。近年来,我国的劳动力成本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提高。这样我国靠廉价劳动力构筑起来的纺织品竞争优势也就不复存在。而东盟的四个新成员,由于经济水平远远低于我国,在生产纺织服装这种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就具有明显的优势,到这些国家投资可以充分利用其廉价劳动力资源,降低成本。(2)我国纺织品的对外投资大多数是境外加工贸易,所需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大多可以从国内进口,增加了对国内产品的需求,促进了关联产业的发展。(3)我国纺织企业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国际竞争力增强,加深了对国际市场的了解,扩大了本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会拉动对母公司产品的出口,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我国纺织服装业的产业结构还处于低级化的阶段。国内众多的中小型纺织服装企业小而散,在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工序上过度竞争,在世界市场上只能走低质低价的低端路线,部分企业为了生存,甚至采用不规范的出口竞争方式。即使是大型纺织服装企业,也大都缺乏核心技术、知名品牌等核心竞争力要素,更缺乏跨国经营、全球配资源的能力。中国的纺织服装业的产业结构急需升级,尤其需要提高技术水平,创造自己的品牌,开拓纺织服装品在国外的营销渠道。通过把低端产品的生产转移到东盟,国内就可以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可以创造更多效益的高端产品的生产中去,同时加强研发工作,从而提高我国高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换汇能力。

3.规模经济效应。我国纺织服装业投资东盟,不仅直接面向东盟市场,而且还面向其他国际市场。这种市场范围的扩大促进了企业生产的发展,使生产者可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享受到规模经济的利益。

三、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投资东盟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做好市场调研。东盟国家的投资环境差异性很大,东盟各国的投资体制、政策规定、资源条件、产业基础、配套条件、劳动力素质等各不相同,因此我国纺织服装业投资东盟时应该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充分了解东盟各国的投资环境、产业政策、技术标准、市场准入规则等,制定周密的投资计划,规避投资风险。

2.投资多国化。东盟10 国在地理位置上距离比较近,为了防止部分东盟国家政府因本国同类企业的不满与抗议,在对待中国纺织服装业投资的态度上发生不利的转变,以及防止出现欧美国家一制裁就全面堵死出口渠道的局面,应采取“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的经营方式。可以在新加坡和文莱这样非常自由的国家投资,然后再到一至两个邻近的东盟国家投资建厂,以多元化策略把出口风险降到最低。

3.建立东盟各国和欧美对待中国纺织服装品的预警机制。在政府还没有建立这类的预警机制时,由企业特别是那些大型企业建立相应的东盟各国及欧美对待中国纺织品、服装的预警机制。预警机制主要通过信息的收集,收集相关国家对纺织服装品的政策、法律、相关数据等,对此进行分析。从而分析出不同的预警级别,并相应处理。

4.选择多种投资形式。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在东盟投资,并不一定要直接进行投资设厂,一方面风险大,另一方面需要大量资金。除了独资与合资经营外,我方还可以要求以设备或者技术出资;同时经营过程中可以设法在当地融资,以减少使用自有资金。但同时应注意到采用合资方式不利于技术保密,因此,对于拥有独特技术优势的企业可考虑采取独资经营方式。

参考文献:

[1]杨小川李春梅:中国与东盟纺织品服装贸易发展前景及对策分析[J].贵阳学院报(社会科学版),2006,(02)

[2]梁婷:中国对东盟纺织业投资的经济效应分析[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