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牧业发展现状范文

农牧业发展现状精选(九篇)

农牧业发展现状

第1篇:农牧业发展现状范文

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内蒙古农牧业发展承担着保障农牧民收入、保障国家和自治区的粮食安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等重大责任。但是,内蒙古农牧户缺乏对现代种植、养殖技术的应用,科技创新推广机制滞后,分散生产的经营模式不利于发展现代设施农牧业,基于此,我公司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依托现代化、科学化的技术,改善了传统农牧业的缺点,坚持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原则,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牧业,着力帮助提升农牧民收入。

2内蒙古农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内蒙古农牧业发展承担着保障农牧民收入,保障国家和自治区的粮食安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等重大责任。内蒙古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发展现代农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有诸多问题值得关注,需要深入研究逐步缓解。

2.1内蒙古农牧业发展现状

第一产业增加值持续增长。2006年――2013年内蒙古农牧业的年增长率均处于较高的水平,同自治区整体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保持一致,第一产业基础地位进一步稳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稳健增长。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平稳运行。农业产值所占比重下降,畜牧业产值所占比重上升。内蒙古初步建成了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农畜产品加工水平已经处于国内前列,牛奶、羊绒等部分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保持国内领先。

2. 2内蒙古农牧业存在问题

农牧业的物质装备水平较低,机械化程度尚不能满足现代农牧业发展的需求,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困难,科技贡献率不高。目前,我区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70%,进入基本实现农牧业机械化阶段,但属于低层次、简单机械化阶段,主要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程度仍然较低,特别是牧区畜牧业机械化长期处于低水平发展,只有一些打草、捆草等简单机械。由于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和科技基础的不同,全区各地农机化发展不平衡,根据有关资料,呼伦贝尔市的农机化综合水平已进入比较高级的阶段,达到70%以上,而呼和浩特市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还在初级阶段,仅38.6%。内蒙古农牧业机械服务体系发育不全,服务能力较低。首先,农机生产企业一般把维修站设在市一级农机销售单位,县乡两级维修站很少,农牧民为修理农机需要付出很大精力和财力。其次,农机具品牌和配件品种多,更新换代速度快,而现有维修服务网点设备简陋、规模小,不能从事大型农业机械的大修保养,只能以换件维修为主。最后,农牧户家庭经营、分散生产的经营模式不利于耕地资源的整合利用、草牧场连片经营,那些已经习惯于个体、家庭经营的牧民大多担心合作带来的潜在或不可预知的风险,不利于发展现代设施农牧业。

3基于内蒙古发展背景的设施农牧业产品初探

3.1施农牧业发展策略

1、提高对设施农牧业重要性的认识

要从战略高度去认识设施农牧业,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助推现代农牧业发展。既不能“一窝蜂”式扩大设施农牧业的规模,也不能“蜗牛式”发展设施农牧业。要正确认识设施农牧业,要结合实际,要用发展眼光、超前意识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积极引导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

2、加强生产队伍素质建设

设施农牧业对从事设施农牧业生产和开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先进设施和技术只有由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高素质生产者运作,才能充分发挥设施和技术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巨大的增产潜力。因此,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大力引进、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现代农业思想、熟悉现代农业理论、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并且具备创新能力的精干的技术、经营管理和研究开发人才队伍,提高生产队伍的素质。

3、制定优惠政策

要制订扶持设施农业发展的产业、人才、金融等优惠政策,要设立发展设施农牧业专项资金增加投人,解决农牧民的资金投入问题。对于内蒙古中东部地区,给予政策和资金适当支持,重点发展温室、大棚,积极发展大中棚;对于经济薄弱的西部地区,要给予更大政策倾斜和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同时引导和鼓励经济发达地区“三资”投向设施农牧业,重点发展标准化节能型设施农畜牧业。

4、推进设施农业规模化

连片成规模,规模出品牌,品牌出效益。设施农牧业投入高、产出高、效益高,只有进行规模化生产才可能形成品牌效应,占领市场,使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优势得到有效的开发与持续利用,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要培育一批重点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中扶持和培育规模化的设施农业基地,加快设施农业企业的发展。

5、培育专业合作组织

实践证明,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开辟农产品销售渠道、有效增强农民市场竞争力的基本手段,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个体农民的市场力量较弱,缺乏竞争力。要引导那些具有近乎相同的产品、相同的利益、相同市场地位的农户组成利益共同体,大力培育适合市场竞争的共同利益集体,促进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同时,建立相应的政策与法规,规范各类型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健康运行。

6、加强技术创新研究

要加强技术创新研究,加大科研开发力度,解决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难题,特别是加强基质栽培、节水滴灌、营养液配置及管理、生物防治、环境、计算机控制等技术的应用和研究;重视协作攻关,积极开展配套技术开发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施农业设备和技术,形成集成优势,促进设施农业的技术。

3.2设施农牧业产品模式初探

本产品是铰接链式三角形模块相拼接的凸圆形、多功能镶嵌式、一体化的设施农业建筑,主要分为农业与畜牧业两大部分,运用高科技进行牛、羊、鸡等多种养殖以及各类植物和有机农作物的种植,改粗放型传统农畜牧业为高度集约型的现代化农业,发展节地、节能、节水、经济型的设施农畜牧业也是我国农牧业发展的一个趋势。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集中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形成了以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和劳动力密集为主要特征的集约型、高效型产业。本产品最大单体设施面积达到463平方米,具有高附加值、高效益、高科技含量等特点,体现了集约化、产业化、模块化等理念。

公司产品根据目标市场消费者的需求不同,分为家庭型、集体型以及企业型,规模可大可小,充分满足消费者的各类需求。另外,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都制定了设施农业的财政、税收上的优惠政策,再加上公司产品价格合理、收益高,可以促进设施农业协调有序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本产品具有如下优势:

第一,结构现代化、模块化,易拆卸,易拼装,不损害土地,可以因地制宜搭建;

第二,采用风光互补的自然能源方式,独自供电供热,其风电达到2000瓦,且光伏搭建在建筑顶部,同时可以起到遮阳调节作用;

第三,采用养殖的粪便沼气发酵处理,沼气可用于民用生活燃气,发酵粪便可直接还田;

第四,考虑到地区太阳直射角1.7,采用逐步退台,可保持光照,同时顶部采用集约化喷灌,起到了顶部与支撑作用;

第五,产品结构轻型稳定,造价低,通风自如,整体具有合理力性结构,空间大且适于机械化或半机械化种养殖,顶部用PE薄片安装,具有透光性好,不易破碎,使用年限长等特点。

3.3产品简介

本产品是铰接链式三角形模块相拼接的凸圆形、多功能镶嵌式、一体化的设施农业建筑,运用高科技进行牛、羊、鸡等多种养殖以及各类植物和有机农作物的种植,最大单体设施面积达到463平方米,具有高附加值、高效益、高科技含量等特点,体现了集约化、产业化、模块化等理念。

3.4产品分类

公司产品根据目标市场消费者的需求不同,分为家庭型、集体型以及企业型,规模可大可小,充分满足消费者的各类需求。另外,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都制定了设施农业的财政、税收上的优惠政策,再加上公司产品价格合理、收益高,可以促进设施农业协调有序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3.5产品优势

本产品具有如下优势

第一,结构现代化、模块化,易拆卸,易拼装,不损害土地,可以因地制宜搭建;

第二,采用风光互补的自然能源方式,独自供电供热,其风电达到2000瓦,且光伏搭建在建筑顶部,同时可以起到遮阳调节作用;

第三,采用养殖的粪便沼气发酵处理,沼气可用于民用生活燃气,发酵粪便可直接还田;

第2篇:农牧业发展现状范文

>> 宿州市埇桥区杨树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宿州市埇桥区农机培训现状及发展对策 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促进宿州市畜牧业污染减排工作的开展 宿州市桥区小麦产业化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 宿州市桥区小麦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宿州市桥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宿州市桥区物流业发展状况研究 宿州市桥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探析 宿州市桥区农机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宿州市桥区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及建议 宿州市桥区农机教育培训探析 十堰市张湾区城郊特色畜牧业发展问题的探讨 宿州市桥区永安镇农机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宿州市桥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宿州市桥区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及发展建议 翠屏区畜牧业发展措施探析 生态脆弱区草原畜牧业发展问题研究 2013年宿州市桥区小麦冻害原因分析 宿州市桥区农机深松补贴现状及建议 2012年宿州市桥区玉米苗情监测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4] 2012年埇桥区畜牧产业化工作情况[EB/OL].(2013-02-20)[2013-08-20]..

[5]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安徽省农委.加快畜牧产业化发展 助力建设美好乡村[N].安徽日报,2012-08-22(B03).

[6] 赵源.安徽省出台实施畜牧业升级计划意见[J].农业知识,2010(30):54-55.

第3篇:农牧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内蒙古;少数民族;特色;农牧业

随着内蒙古农牧业现代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其作为第一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农牧业产业化的规模不断上升,使得农作物种植面积和粮食总产量都持续上升,在牲畜头数基本稳定的基础上提升畜产品生产能力,转变农业部门结构,逐渐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农畜产品。但是,在内蒙古特色农牧业发展过程中依旧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及困难。

一、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农牧业发展现状

1.农、林、牧、渔业增长迅速。从2004―2014年这十年间的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农、林、牧、渔业在整体上都陈显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其中农业增长了九成,种植业增长了五成,畜牧业增长了近一倍,渔业增长了两成,但是,由于一味的牺牲环境来谋取经济增长,导致生态遭到严重损坏,较高的增长速率也会逐渐降低[1]。

2.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类作物的比例正趋于合理化。2004年时,粮、经、饲中粮食依旧占有很高的比例,其比例大致上为6∶1∶1,这种比例明显偏离了最为和谐的发展结构的目标,但是,到了2014年,三者比例接近逐渐到了3∶2∶2,这是一种较为和谐的比例结构。这就为内蒙占农牧业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后备力量和基础保障,对着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能够为区域特色化的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

3.乳业崛起,带来了农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内蒙古具有丰富的奶业资源,也是一直以来我国的乳制品重要产区。从这个优势出发,要不断调整乳业生产的结构布局,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标榜作用,促进产业链的规模化、产业化、完整化,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帮助农牧业生产者能够积极调动结构的优化[3]。

4.城乡二元经济体矛盾突出,城乡经济差距较大。城市和农村在收入上、劳动者素质上和体力上都有着较大的区别,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这个差距逐渐扩大。在2004―2014年十年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三成,但是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仅仅增加了5%,这与内蒙古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低、发展速度慢,支柱产业少、支撑能力弱等因素是离不开的。为了提高农牧民收入,逐渐缩小农村和城镇之间的差距,就要寻求特色农牧业的发展出路[4]。

二、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农牧业发展问题

1.农牧业生产成本明显增加,经营收益相对下降。内蒙古农牧业面临着越来越高的生产成本,生产效益逐年降低。农牧业的生产成本主要是由以下两方面的因素造成的。首先,内蒙占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针对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来寻求经营方式的转变。虽然,农牧业逐渐形成规模化的产业结构,但是农业单位产量没有因机械程度的提高而上升,但其成本却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从相关政策来看,受到政府的相关补助,农户们更多地尝试购买农牧业机械,从而降低人力在农业生产中的负担,逐渐形成农牧业机械化,但该政策却没有达到最为理想的效果。此外,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升,使得部分劳动力得到了解放,但农村牧区对于机械性剩余劳动力并没有充分的吸收能力,闲置劳动力从另一方面来讲也是成本的一种提高[5]。其次,随着粮食收购价格的上涨,农资成本也有着相应的提升。

与农业生产成本相比,畜牧业的成本的上升更为明显,程度也更高。由于天然草场的面积不断减少,国家实施了禁牧体牧、围封舍饲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更多地采取了人工饲草的方法,导致饲草料的价格水涨船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畜牧业养殖成本,给牧民带来了更为沉重的负担。

2.农牧业的机械化程度不高。当前,内蒙古地区的农牧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70%,可以说初步进入了农牧业机械化阶段,但这种机械化是低级的、简单的,主要作物关键环节并没有实现机械化,尤其是牧区的畜牧业仅仅实现了低水平的机械化,仅限于打草、捆草等环节的操作。由于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和科技基础的差异,导致内蒙古各地农牧业的机械化水平也千差万别。

内蒙古地区的农牧业并没有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第一,农机生产企业的维修站一般都在市一级区域,在县乡两级地区几乎没有。第二,农机产品在维修的时候需要有大量的零部件供给,但是当前维修服务网点并不能承担起大型农业机械的维修保养工作。第三,农机维修院的素质较低,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机维修行业的发展。

3.家庭经营、分散生产不够现代化。第一,由于农牧户使用的是家庭经营、分散生产的经营模式,大大降低了耕地资源的利用率,牧民们不愿意承受因改变个体、家庭经营的模式而带来的风险。在经济统计、项口支持、惠牧政策等一系列措施的执行过程中都是以牧户为单元的,因此对于牧民的个人意识有一定的加固作用。第二,农牧户这样的生产经营模式阻碍了农牧业朝着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为了实现农牧业的机械化,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技术和劳动力,但是受到内蒙古地区的经济条件的制约,小家小户的经营单位根本无法实现现代化农牧业所需的基础条件。第三,家庭经营、分散生产的经营模式导致生产成本的提升,降低了经济利益,农牧户对于市场风险的应对能力较差。

三、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农牧业发展创新措施

1.积极培植壮大特色农牧业龙头企业。特色农牧业龙头企业是连接国内外市场和普通家庭用户的重要纽带,能够指导生产、拓宽业务、深化理解、保证服务的特点,以特色农牧业龙头企业为领导和指引力量,对普通农户有着市场推广和辐射的作用。运用龙头企业的力量把农牧业和农牧民推向市场,使普通农牧业的小规模、分散式的经验模式能和市场保持紧密联系。

为了实现特色农牧业龙头企业的高收入,能够加强企业实力、扩大辐射效应,规避和减小特色农牧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最终实现让农牧民增收的目的。因此,龙头企业必须具备完善和健全的现代企业制度,在技术上不断创新和改进,实现产业的技术性改造。通过法律的成文规定来与农牧民之间建立畅销的保障制度,协调企业与农牧民之间的关系。龙头企业要逐步实现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推动内蒙古地区的特色农牧业的发展。

2.完善特色农牧业市场体系。针对当前的小市场格局,要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改变当前条块式的、奋笔状的分割状况,使生产要素的市场推广做到极致,实现跨行业、跨区域、跨人员的大范围流动,实现市场的国际化、一体化和开放式,能够与国际市场有着更加紧密的连接。

农牧业发展需要配套的价格体系和市场机制,实现农畜产品的增收;建立完善的商品流通体系,使资源配置成为商品市场网络的核心;在生产资料、资金储备、人力资源配置、科学技术手段等方面都实现完善、良好的配置和构建。

为实现内蒙古农牧地区市场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健全化、行为规范化,通过网络信息手段来规范市场,利用电子商务来实现经营,在网络营销的现代化交易手段的帮助下,能够使销售人员更具备专业素质,能够使仓储、运输、加工、配送等一系列的操作和流程更加系统化,建设一个平台进行利益的共享,实现产业化的一条龙服务体系,共同承担经营活动中的风险。将产业发展的核心防线建设区域性批发市场上,能够将其打造为各类特色农牧业产品的专业化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

3.加强特色农牧业的技术创新。特色农牧业发展的基础支持就是技术。要将技术创新放在首要的战略地位,从特色产业为核心着手,实现产业技术的结构调整,确定科研的发展目标,实现科技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在重视特色技术引进的同时也有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进行自主研究。

进一步实施“种子工程”,关键是要推进特色农牧业优良品种的拓展,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过程中注重新型育种手段的开发,使优良品种在农牧户主之间普及,重点加强新品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进一步形成生产推广、引进自发一体化的物种养殖和培育格局。

为了实现内蒙古自治区的特色农牧业高新技术产业,要将信息化产业、农业机电一体化技术、育种选种技术、生态经济发展技术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作为拓展市场,提高竞争力的主要手段,推进产业化、集成化、机械化的进程,突破传统产业发展的局限。从技术创新的角度将其作为特色农牧业发展的突破口,提高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和占有率,从而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和振兴,提高全区特色农牧业业主的个人素质。

当前,内蒙古少数民族的农、林、牧、渔业速度增长,粮食、经济、饲料类作物的比例逐渐合理,乳业给农牧业结构带来调整,城乡二元经济加大城乡经济差距。但是,农牧业生产成本增加,经营收益下降;农牧业的机械化程度不高;家庭经营、分散生产不够现代化,使得农牧业生产遇到瓶颈。因此,要积极培植壮大特色农牧业龙头企业,完善特色农牧业市场体系的建设,加强特色农牧业的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1] 王关区.内蒙古现代农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北方经济,2103,(12).

[2] 李红.农业机械替代劳动力的实证分析[J].农业与技术,2103,(10).

[3] 李靖,肖运来,常瑞甫,等.青海省农牧业发展现状和特色即发展战略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1).

第4篇:农牧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畜牧业;经济效益;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7.3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7.05.013

Abstrac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nimal husbandry in Xinjiang, as well as the status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animal husbandry research.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the problems faced by animal husbandry in Xinjiang.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must adopt 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ntific feeding and management model and gradually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sound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and advanced breeding technology system construction. This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Xinjiang's own fist industry and eco-economic model.

Key words: animal husbandry; economic benefits; countermeasure

新疆位于中国西北边陲,人口2 300万,面积166万km2,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1/6[1],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省级行政区,也是我国的牧业大省。新疆作为全国畜牧业生产基地和五大牧区之一[2],拥有畜牧业发展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新疆畜牧业发展速度较为缓慢,a值仅居全国第20位,与自身条件严重不对称。这既不能适应新疆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也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质量的需求,新疆畜牧业发展缓慢的问题已引起自治区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只有不断地提高畜牧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科学的养殖技术才能更好地发展畜牧业经济[3],使畜牧业不断地适应市场竞争力,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4]。新疆作为亚欧大陆桥的窗口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枢纽,如何发展具有新疆地方区域特色畜牧业以及打造新疆畜牧业的拳头产品、龙头企业,是新疆畜牧业近期规划的重要研究方向。因此,研究新疆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十分必要。

1 新疆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新疆畜禽养殖主要包括牛、羊、马[5]、猪、家禽等,还有新疆地域特色养殖的鹿、骆驼、肉驴、珍珠鸡等。从业人员规模、收入比例较小。近几年,农牧民收入逐步提高,截止2016年年底,农牧民人均收入接近1万元,但较其他畜牧大省收入还很低。

1.1 从业人员分布

新疆传统草地畜牧业完全依赖自然生态条件,哪里有水、草多就把牲畜驱赶到哪里,形成了“逐水草而居”的局面[6]。由于自然条件制约,游牧生产方式造成畜牧业牲畜很不稳定,受灾严重,20世纪80年代中期,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哈密地区巴里坤县常年遭受雪灾。自1986年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提出,改变四季游牧的生产方式,坚持走定居发展的道路,到2016年逐步实现了由粗放式经营向定居式半集约化发展。

在新疆经营畜牧业有蒙古、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回、锡伯、汉等民族100多万人口。目前,新疆有87个县(市),其中,农业县49个,牧业县22个,半农半牧县16个;现有牧场130个,从事牧业人口有135.71万人,占乡村人口的12.6%。农业县多数分布在喀什、昌吉州、伊犁州、巴州、哈密地区;牧业县集中在伊犁州、阿勒泰、塔城地区;半农半牧县多集中在阿克苏地区和克州。

1.2 经济数据分析

2015年新疆畜牧业的总产值由2010年的375.8亿元增加到了651.2亿元,其中,2010年是2015年的1.8倍。2012―2016年新疆畜牧业各项经济数据在逐年提高,畜牧业的总量和总产值的发展态势是平稳上升。2016年夏季博州地区、伊犁州霍尔果斯县、尼勒克县、阿勒泰地区北屯市等多地暴发冰雹、持续大雨灾害,造成2016年全区牧业总产值为649.5亿元,比2015年有所降低。近5年,全疆畜牧业的总产值如表1所示。

1.3 发展取得的成绩

农牧民收入方面,2010年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 643元,2016年接近9 000元,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区域畜牧方面,已形成伊犁马、阿勒泰羊、巴什拜羊[7]、多浪羊、塔城牛、阿克苏羊、沙湾鸡,现在新疆本地人只要提起这些地名就会想到该地盛产的畜牧品种,外地游客更是到这些地方品尝这些风味,畜牧业也间接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育种养殖方面,大力引进了产奶高的牛,抗寒多胎的羊等。企业方面,有新疆畜牧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西部牧业,乳业有盖瑞、西域春等公司,还有国家知名企业蒙牛、伊利等企业入驻新疆。

2 新疆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畜牧业经营技术层面

2.1.1 畜牧业的饲养管理技术落后 首先,个体农牧民饲养管理技术水平低。新疆草原畜牧业长期以来“逐水草而居”、四处转场放牧,形成了农牧民们靠天吃饭的粗放式放牧。目前,新疆散养的牲畜占75%,集约化养殖的才占25%,在散养方式下虽然可以暂时提高家庭收入,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和劳动资源,但是散养的牧民们饲养方式粗放,牧民的文化水平低,不能科学地搭配饲料,专业化水平低,没有采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技术,从而导致经济效益低、产量低、机械化水平低,供需不平衡。

其次,新疆畜牧产品龙头企业数量少,辐射面窄,企业经营策略保守不灵活。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利益分配机制尚不健全完善,畜牧企业很少参与指导农牧民日常饲养管理工作。什么畜种喜食何种饲料以及何时增加辅料等等,基本上只有大型国营畜牧企业才掌握。

2.1.2 牲畜的粪便处理技术落后,对环境和畜产品造成二次污染 新疆虽然地大物博,但环境破坏很难修复。养殖(场)户粪污处理意识薄弱,清理设施设备简单简易,养殖粪便污染已经成为现代畜牧业发展不可回避且有待解决的症结问题[8]。牲畜的尿液、粪便、恶臭气体不能及时处理,这些排泄物一方面容易积聚微生物,另一方面造成环境污染影响空气质量,同时也影响牲畜的自身健康,容易产生一些常见疾病,如炎等。同时环境污染的治理会增加成本,降低经济效益。TAUER等[9]研究发现,规模化程度越高能够创造出的收益越大,科学地处理牲畜的排泄物可增加经济收入,形成循环利用模式,减少肥料成本投入,还能保证食品安全健康。

2.2 社会因素

2.2.1 牧民们的思想观念落后,疫病防治意识薄弱 在新疆牲畜的饲养管理技术普遍较低,再加上牧民的文化素质不高,没有长远的眼光只顾眼前的利益,造成疾病的传播速度较快。检疫监督部门的宣传、检疫、防疫体系不健全、技术落后、推广人员不足,造成漏检、防疫、扑灭不彻底等,导致疾病的扩散。牧民不注重牲畜平时的生活卫生、常见疫病的预防和养殖环境的消毒,只是在牲畜得病后才被动地治病,不仅加大了医疗费用,而且影响牲畜的产量和质量,甚至严重影响牲畜正常发展。

2.2.2 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和新疆的经济落后 政府参与对畜牧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新疆畜牧业的发展一直在突飞猛进,但是畜牧业的发展一直处于“副业”地位,在各个方面都得不到重视。近些年来,中央“一号文件”一直强调三农问题,可见,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更加重视,再加上国家对畜牧业的投入状况有所改善,但是草原治理的速度赶不上沙漠化的速度,造成供需不平衡。所以,草原问题也是畜牧业发展的阻碍之一,政府对牧民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扶持,使畜牧业出现了低迷状态。人口的流动量不断加大,人口基数也在持续增加。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力度扶持畜牧业的发展。

3 加快新疆畜牧业发展的对策

3.1 提高饲养管理技术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发展绿色农业,发展绿色农I必须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来减少动物的药物残留、激素的过度使用、粪便的混乱堆积以及饲料搭配的不合理因素。这些不仅影响动物自身的健康状况,同时还影响到人、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新疆畜牧企业应采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使资源利用高效,打造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畜牧业发展的新格局;应加快改变畜牧业利用方式粗放状况和合理的饲料配比,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积极参与农牧民日常的饲养管理工作,指导文化水平较低的农牧民科学养殖。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创造出属于新疆自己特有的品牌,走向国际市场。

3.2 补强农牧民经营手段

农村信息不畅,文化科技传播途径有限,导致农牧民观念陈旧、思想保守,科学管理和科技养殖难以实现。一是加强信息收集、反馈、处理,让牧民学会如何采集、利用和发表互联网畜牧业的信息、让农牧民多收听畜牧业的广播、电视、杂志、书籍。二是加强物流沟通,让牧民积极参与到市场经济,积极掌握周边地区的肉、奶、蛋、牧种的价格变化。三是提高牧民自身的专业文化水平,让牧民准确掌握日常的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繁殖技术、机械操作。四是加强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广人员的技术指导,培训牧民,通过实践使牧民自己掌握这些技术,技术人员要走基层,使牧民有技术保障。

3.3 加强政府的服务体系建设和疫病防治措施

加强政府的服务体系建设[10],政府应加强繁殖技术、饲养管理技术、疫病防治技术以及加工和销售等一系列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长期以来,新疆畜牧业一直处于技术水平不完善时期,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首先,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支持繁育、饲养、疫病防治的科技投入和配套设施建设;其次,政府对牧民实行低利息或无利息的贷款、简化贷款程序提高牧民养殖的积极性;最后,引导建设规模养殖,加强选种、检疫、防疫的体系建设,加强产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崇庆. 新疆的人口发展及其地区差异[J]. 人口与经济, 1984(3): 47-50.

[2]张沙. 新疆畜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J]. 对外贸易, 2013(7): 54-55.

[3]杨显东, 于云东. 新农村建设中畜牧养殖扶持发展模式探讨[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5(8): 8-9.

[4]潘春玲, 吕杰. 畜牧产业新模式的建立与政府管理[J]. 农业经济, 2006(10): 38-39.

[5]黄钦琳. 新疆畜牧业发展问题研究[D]. 乌鲁木齐: 新疆财经大学, 2010.

[6]冯立涛, 赵天宇, 崔国盈, 等. 乌鲁木齐市牧民定居水土平衡分析[J]. 新疆畜牧业, 2002(1): 8-9.

[7]张玉海. 京津冀畜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策[J]. 河南农业科学, 2012, 41(3): 154-156.

[8]TAUER L W, MISHRA A K. Can the small dairy farm remain competitive in US agriculture[J]. Food policy, 2003, 31(5): 458-468.

第5篇:农牧业发展现状范文

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无论是畜禽的饲养量,还是畜牧业产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就有1亿多人,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中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大批畜牧业优秀品牌不断涌现,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畜牧业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总的来看,中国的畜牧业仍处在传统饲养方式与现代化养殖方式并存、传统养殖方式占支配地位的阶段。规模小、品种杂,人畜混居、散放散养、混放混养、粗放经营。同时一些地方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具体表现在:

1、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恶化。随着经济发展,一家一户的养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增长的需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小农经济也开始加速向商品经济转化,在农户家庭养殖这一基本事实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畜禽规模的扩大意味着牲畜与人争空间。多数家庭畜禽养殖户环境较差,粪便满地,臭气熏天,蚊虫肆虐,污水横流,造成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严重恶化,影响了村容村貌。

2、扩大再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约束。农区家庭养殖方式,不仅是生产生活环境的问题,畜牧业发展到今天,即使朴实的村民能够忍受长年累月的气味和粪便污染,但扩大生产规模的要求却难以满足。由于市场需求的扩大和农民增收的需要,房前屋后的家庭养殖及放养已经没有扩大生产所需要的空间,农民迫切需要有足够的饲养场地扩大畜禽生产,增加出栏量,提高收入。

3、畜产品质量问题突出。受利益驱动,部分养殖户会采用不恰当的饲养方法和手段生产劣质甚至有毒的畜产品。在过去几年间,“瘦肉精”、苏丹红等事件接连不断,对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及消费心理造成了严重影响。但是传统养殖方式下,利润追逐和道德法律冲突问题频频发生,加之养殖户高度分散,难于管理,不能保证上市畜产品符合无公害标准。

4、小生产和大市场矛盾。畜产品是我国的优势农产品,加入WTO后,希望畜产品能够增加出口。但由于传统养殖方式的缺陷,难以形成加工出口要求的规模,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影响了加工业和出口竞争。

5、疫病防治困难。由于大量的分散饲养,难以有效的防止交叉传染、控制动物疫病、建立公共卫生防疫和环境控制标准。

6、难以抵御市场波动风险。传统养殖方式,不能预测和适应市场变化,无法受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对畜禽业的整个产业波动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畜牧业是否成长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志。在吃饭问题没有解决的时候,粮食生产特别是满足十多亿人的口粮问题就是最大的目标。一旦这一目标基本实现,保证人们口粮供应的基础上,满足人们食物上的多种需求,就成为新的目标。与种植业相比,畜牧业为人类提供了更有营养和更受青睐的食品,所以,在中国大力发展畜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

建设现代畜牧业,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任务。大力推进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优质安全的品牌畜牧业,是建设现代畜牧业的有效途径,也是未来畜牧业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畜产品的安全面临着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挑战的情况下,大力加强畜产品品牌建设,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是应对畜牧业生产面临的挑战、维护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举措。要把畜牧业品牌建设作为加强畜产品质量监管的重要内容和发展目标,制定和落实相关支持政策和措施,通过发挥优秀品牌的示范带动作用,探索畜牧业品牌建设的途径和经验,也将是我国畜牧业在未来几年里发展的大趋势。

在未来几年、十几年,我国肉类和禽蛋产品将长期保持供给略大于需求的格局。与肉类产品和蛋产品相反,我国奶产品则长期处于相对短缺的状态。肉类、禽蛋的增长速度将越来越趋缓,在肉类结构中,猪肉比重继续下降,禽肉和牛羊肉比重持续上升。而奶类产量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未来十几年,中国人的畜产品消费进入稳定增长时期。城市有很少一部分人消费已饱和、甚至出现量的减少,但这只是食物之间的品种替代,而从整体上看,仍处在稳步增加动物性食品消费的“上升”阶段,特别是牛羊肉、禽肉、液态奶和乳制品、水产品,还将出现迅速增加的态势。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广大农村居民随着收入增加,肉类和蛋类消费将会出现一个迅速增长的阶段。农村奶类消费的现实需求的出现可能会晚一些年,但潜力会更大。

第6篇:农牧业发展现状范文

1.1畜牧养殖品种的转变优良的畜牧养殖品种是现代化畜牧养殖的关键,目前,我国的优良品种率占整个畜禽存栏的比率不断增加,各个地区均不断引进高质优产的外国品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现代化的品种繁育和推广体系[3]。各地区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通过育种研究,繁育出适合当地特色、适合市场需求的特色品种,养殖品种逐步从土杂品种向优良品种转变。以猪为例,杜洛克和长白杂交模式以其体型优良、肉质鲜美、出肉率高、经济价值高得到养殖户和消费者的认可,为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2畜牧养殖方式的转变目前,我国畜牧养殖处在传统养殖方式向现代化养殖方式过渡的阶段。传统养殖方式是以农户为单位、规模小、品种多、人畜混居、混放混养的粗放型养殖方式[4]。从全国的角度看,我国的畜牧养殖方式仍然以传统养殖方式为主,就个别品种和个别地区看,养殖方式已经基本实现了现代化。畜牧养殖方式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在育种方面,人们已经不局限于传统的本交方式,人工授精技术逐步推广,对加快猪优良品种的推广、提高受胎率、延长种公猪的使用年限、防止疫病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饲养方面,传统的粗放式养殖正逐步被科学合理的精细化饲养取代,精细化饲养根据畜禽不同的生理和生长阶段,采用不同的日粮配方,降低了畜禽饲养成本,提高了畜禽养殖经济效益。在管理方面,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来管理和经营畜牧养殖各个过程,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养殖的各个环节,通过使用电脑、手机等科技产品,人们能随时随地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日常管理,促进了畜牧养殖管理方式的飞跃式发展。

2物联网给畜牧养殖带来的变革

物联网的发展,给畜牧业全过程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在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畜牧生产在繁育、环境、饲养、疫病、质量追溯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以物联牧场为代表的畜牧业,正朝着更智能、更高效的方向发展。物联牧场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

2.1光温水气自动控制,生长环境精确模拟畜禽的生长环境对畜禽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尤为重要,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养殖场都无法做到对畜禽养殖环境进行精确控制,因而无法进一步提高畜禽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物联网技术为畜禽生长环境的自动控制、精确模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通过光照、温湿度、气体传感器等采集牧场环境信息,将采集到的信息通过无线传输技术(WSN)和移动通讯技术,如蓝牙、Wi-Fi、ZigBee、3G技术等传输到服务器[5],应用程序将收集到的数据与数据库中的标准数据进行对比,集合专家系统、畜禽生长模型等科学准确的计算畜禽养殖环境数据,然后将指令发往终端设备,通过自动控制技术(温度控制器、光照强度控制器、CO2发生器等)对畜禽生长环境进行精确控制,从而提供一个良好的畜禽生长环境,促进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提高[6]。

2.2生长状态实时反馈,畜禽生长精细饲养畜禽在生长过程中,其个体的生长状态(如身高、体重、年龄、体温等)会发生巨大的变化,针对不同的个体生长状态,采用适合不同个体生长的饲料配方,进行畜禽生长精细饲养,才能更有效的促进畜禽生长,进而提高畜禽产品产量和质量。在物联牧场中,通过畜禽体征指标传感器,如压力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实时搜集畜禽个体生理状态数据,并将数据及时传输到服务器,集合畜禽精细饲喂模型,对畜禽饲料配方进行科学配比,从而保证畜禽生长所需能量,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畜禽产品产量和质量,同时,监测畜禽个体数据异常情况,将数据及时反馈给生产者,做到实时监测、实时反馈、实时处理。

2.3动物疫病实时监测,疫情预警严格控制动物疫病是影响畜禽产量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传染病,对畜禽养殖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动物疫病在发生前都有征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动物疫病的监测与预警提供了技术支撑。通过对畜禽个体情况的实时监测,及时了解个体生长状态,传感器将畜禽个体的生理数据(如体重、体温等)通过传输网络传到数据库,应用程序通过监测数据库中的实时数据,了解畜禽生长的实时信息,并将畜禽生长信息与最新的畜禽疫病数据相对比,及时监测畜禽生长状况,对疫情进行严格控制。

2.4母畜数据实时传输,畜禽繁育动态监测畜禽繁育是畜牧业养殖的重要方面,在养殖产业环节中,占据着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以RFID、二维码、传感器等采集技术的进步,母畜在期的各种生理数据都会发生变化,通过期母畜生理变化情况,科学地对畜禽进行配种和生育。以奶牛为例,期的奶牛,其活动量、步行数等都远远大于其他奶牛,通过对奶牛行为进行监测,可以实时了解奶牛的状况,科学预测奶牛时间,及时进行人工授精,保证奶牛产奶质量。在奶牛怀孕期,通过对奶牛身体状态进行监测,及时了解奶牛生长状况,保证奶牛顺利产仔。

2.5质量管理精确控制,产品溯源可持续化随着经济生活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影响,农产品溯源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物联网技术的进步,极大提高了农产品溯源技术的水平。在物联牧场中,以二维码和RFID技术为主的个体标识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畜牧业物联网溯源平台已经基本完善。每一种物联牧场出产的产品,都可以通过标识在物联牧场的溯源平台中查到其产地、销地,并通过溯源系统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把关[7]。

3物联牧场未来展望

3.1传感器技术将是物联牧场发展的关键在农业物联网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中,感知层中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水平是农业物联网发展的关键[8]。我国畜牧业物联网现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尤其是在传感器技术方面,与其他行业差距较大。在畜牧物联网发展中,传感器技术仍然是物联牧场发展的关键,是否能研发出低成本、高精端、高灵敏度的传感设备,将直接制约物联牧场发展的水平。光照、温度、湿度、CO2、H2S等传统传感器和光纤、红外、生物等新型传感器的研发,将为畜牧业的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3.2低成本、高效益的物联网设备将是物联牧场应用的主要途径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畜牧业,要将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作为最终目标。与工业和服务业相比,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利润回报率低,因此,在未来物联牧场中,研制低成本、高效益的物联网设备,将是物联牧场应用的主要途径[9]。将物联网应用层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相结合,已经成为农业物联网发展的特色,开发更适合畜牧业发展的物联网设备,将为畜牧业发展带来更多的效益。

第7篇:农牧业发展现状范文

摘要:在阐述新时期国内外草业畜牧机械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草业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指出我国草业畜牧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投入严重不足、产品品种不全且成套性差、产品技术水平低及生产经营规模小等问题,并提出当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大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完善生产作业和售后服务体系等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畜牧学 畜牧机械化 综述 牧草收获

在我国,人们生活中所需的肉、蛋、奶以及皮革、服装、毛纺织品和生活用品等许多日用消费品均来源于畜牧业。畜牧业值在农业生产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生态保护政策的落实,草原建设、草原改良、退耕还草与生态恢复建设蓬勃兴起,由此形成的牧草产业将成为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新型综合性产业。据此,草业畜牧机械将会迎来一个快速、有利的发展时期,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1、国外畜牧机械发展的现状和总体趋势

1.1国外草业畜牧机械的发展现状

国外牧草机械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从使用以畜力为动力到与拖拉机为动力、从单项作业机具到成套作业机具、从分段作业机具到联合作业机具等发展过程。20世纪60年代是欧美各国牧草收获机械发展的高峰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来,部分服役机具趋于饱和,产量和保有量保持稳定或略有下降,各公司致力于开发新产品,改进原有产品的性能,以保持竞争能力。

1.2国外畜牧机械发展的总体趋势

发达国家畜牧业的发展模式不尽相同,畜牧机械向适合本国饲养特点的方向发展。品种多样化、功能专业化、规模大型化、定量精确化、控制自动化、管理技术数字信息化与注意环境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国外发达国家畜牧机械发展的主要方向。

2、我国畜牧机械发展的现状和总体趋势

2.1我国草业畜牧机械的发展现状

畜牧机械工业在农机工业中是起步较晚、发展较慢的行业,但牧草收获机械是我国生产及使用最早的畜牧机械之一。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生产牧草收获机械,到80年代,已形成一定生产规模。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填补了一些国内产品的空白,产品品种显著增加。

2.2我国畜牧机械发展的总体趋势

1)由生产单一机械发展到生产多品种、多系列以及不同生产环节的生产设备和成套化设备。

2)机械制造质量将进一步提高,设备性能基本稳定,并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装备,来提高产品性能,缩小与国际先进畜牧机械的差距。

3)产品结构以中小型为主,适合于现阶段个体散养和中小规模饲养需要,大型、集约化和规模化饲养成套设备经过引进和城郊试用,正在得到完善。

4)与动物生命科学相融合的新型机械开始起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结合现代化电子、液压、气动及自动控制技术在提高畜牧机械的综合应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

5)畜牧机械与动物生产过程中的防疫、施药、微量元素添加、品种改良适应性等方面将结合得更为紧密。

6)畜牧机械的各项政策、法规与标准需要逐步完善。

3、我国草业畜牧业发展的新机遇

3.1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搞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国家在“十五”计划中提出的要求,是解决经济生活中突出矛盾的有效途径。从历史上看,由于长期受粮食短缺的影响,相当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片面强调“以粮为纲”,不惜以开垦草场、毁林开荒为代价,来提高粮食产量,对畜牧业的发展未能给予高度重视,使得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严重失调。

3.2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我国发展畜牧业有很好的自然条件,草原总面积4亿hm2,居世界第2位,占世界永久性草地面积的12.8%,占国土总面积的40%,相当于耕地的4倍。因此,调整和改善我国居民合理的膳食结构,提高草食动物(如牛、羊)在居民肉食中所占的比例,已经成为小康生活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利用机械化作业,提供大量的优质牧草作为饲料,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根本保障。

4、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4.1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草业畜牧机械化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其原因除了我国整体国民经济落后于发达国家以外,更主要的是由于我国牧草机械产业化起步较晚、产品品种不全、成套性差、产品技术水平低以及经营规模小等原因限制了牧草机械的发展。

4.2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

4.2.1加大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力度

由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温饱问题,重点放在粮食作物的生产上,因而忽视了草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草业畜牧机械的发展,导致机械的科技含量低,创新力度不够,产品更新换代缓慢。

4.2.2政府继续加大扶持力度

应将发展畜牧机械装备纳入国家农业整体发展战略和全国生态建设总体规划,既要考虑眼前利益,又要考虑长远利益。对有良好基础的科技型企业,国家应在政策上予以扶持,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使高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以完善环境,提高服务目标;完善企业管理体制,加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走一条政府搭台、推广部门组织、企业参展与农户参加的发展道路,进而推动草业畜牧机械的快速发展。

4.2.3不断完善生产作业和售后服务体系

近几年,我国小麦收获机跨区作业模式逐步形成,得到健康与快速的发展,其成功经验在草业畜牧机械管理和推广过程中很值得学习和借鉴。在立足于牧草市场、依托于政府和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的同时,要充分发挥牧草机械行业协会的作用,使其在起到指导行业发展、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的同时,提高服务职能和管理职能,把分散在各部门的管理工作纳入行业协会统一管理,制定行业发展计划以及技术引进、技术淘汰品种釉技术引进范围,从而避免低水平重复引进,保护民族产业。同时,加强售后服务管理工作,做好做强草业畜牧机械产业,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确保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

参考文献:

[1]徐秀英,张维强,对我国牧草生产机械化现状及发展的思考[J].中国农机化,2004 (3):14 -16.

[2]刘永杰,徐振声,我国草业畜牧机械市场前景广阔[J]农机市场,2002(5):11—15.

[3]王文春,对发展牧草收获机械化的思索[J].农机市场,2003 (4):10-11.

第8篇:农牧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村;畜牧养殖;可持续发展;对策

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发展,直接决定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尤其在近些年来,我国农业发展速度日益加快,这就为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将是有效确保农村经济良性循环的关键,也是现阶段我国农村畜牧养殖业研究和发展的重点。

1现阶段我国农村畜牧养殖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在我国畜牧养殖业大力发展的背景之下,无论是牲畜本身的数量,还是其品质,都在得到提升程度的提升[1]。尤其近些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农业、畜牧业的支持和帮扶力度,这就使得我国畜牧业实现了大步伐的进步。可是,在我国农村畜牧养殖业发展的过程当中,一些问题的产生和出现也直接制约和影响了我国农村畜牧养殖工作的顺利开展。比如相应的资金投入不够、技术推广有限、农民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偏低以及相关的技术设备落后等,这些因素直接制约了现阶段我国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快速以及可持续发展。解决上述问题,成为未来我国农村畜牧养殖业发展的关键。

2促进农村畜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1注重对养殖户思想的改进

有效转变农户的思想,切实提高养殖户的综合能力,是有效促进农村畜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2]。所以,相关的部门可以有效引导农户对现阶段畜牧养殖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并且在实际的养殖过程当中,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同时还需要兼顾市场发展情况,对市场发展行情有明确认知,从而找到适合农村畜牧养殖的科学发展对策。

2.2选择适合本地区生存的畜禽品种

畜禽品种的科学选择,是有效提高本地区畜禽养殖水平的关键。这是因为不同的畜禽生长,需要不同的自然环境作为依托,不同自然环境下的不同畜禽品种,其生产性能也会有所变化。所以,未来在畜牧养殖的过程当中,需要注重对畜禽品种的科学选择,这样才能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达到良好的养殖效果。

2.3注重以及加强对本地区动物疾病的预防及其控制

避免动物疫病,可以切实促进农村畜牧养殖业的长久发展。并且有效对动物疫病进行控制,还可以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以及避免安全隐患。因此,加强对畜牧养殖业动物疫病的防控,首先需要对现阶段的养殖场环境进行改进。通过进行必要的消毒,从而营造良好、安全卫生的养殖环境。其次,需要建立全面的免疫制度,这样才能使得疫病一旦出现,有科学合理的免疫方案作为保障,从而避免了疫病的大范围传播。加之科学合理使用疫苗,势必可以改善动物疫病现象。最后,则需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只有让其掌握相应的动物疫病防控措施,才能使得饲养与管理更为科学,进而促进农村畜牧养殖业的长久发展。

2.4科学使用健康的饲料资源

选择科学、健康的饲料资源,可以确保周边环境的生态性不被破坏,同时也可以真正提高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效果[3]。比如可以选择利用秸秆、枇壳等农副产品作为饲料,代替了传统人工饲料的使用,避免了许多饲料的弊端。并且,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畜牧养殖和管理的成本,对于提高畜牧养殖人员的经济效益具有很大帮助。

2.5注重对农村畜牧养殖的规模化以及产业化经营

实现农村畜牧养殖的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实际上也是为了规范现阶段农村畜牧养殖现状。尤其是当前许多偏远农村,在畜牧养殖方面均以家庭为单位,且对畜产品的加工也停留在表层。这就使得这些畜牧产品本身的经济附加值降低,甚至许多时候无法形成完整的畜牧养殖产业链条,对于促进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4]。鉴于此,需要尽可能对畜牧产品进行深层次加工,这样才能使得产品本身的价值有所体现,进而为农户谋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带动农村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从国家以及政府的层面来看,近些年来,对我国农村畜牧养殖业的扶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这为我国农村畜牧养殖规模的扩大奠定了基础。但与此同时,农村畜牧养殖业在发展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也在不断增多,只有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促进我国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带动我国农村经济向着更好、更强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邓鹏.农村畜牧养殖可持续发展道路探讨[J].现代畜牧科技,2016,(10):18.

[2]陈正会,王维珍.农村畜牧养殖规范化与科学化发展途径分析[J].当代畜牧,2015,(14):8-9.

[3]冯卿.畜牧养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扶持发展模式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01):34.

第9篇:农牧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畜牧兽医;队伍建设;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1.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8-0053-01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传统种植业的比重下降,畜牧业所占比重逐年加大,也为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1]。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对畜牧兽医队伍要求越来越高,兽医队伍的现状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成为制约当前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瓶颈,需亟待加强。

1 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中的问题

(1)经费不足。目前制约畜牧兽医队伍发展的关键问题是经费不足。我国政府虽然每年都会调拨经费发展农业,但在经费分配上存在不合理的状况。部分地区重视农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而对于畜牧业重视程度不高,导致畜牧兽医队伍建设相对落后;少数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在开展队伍建设时,没有切实考虑队伍建设的实际状况,致使经费没能物尽其用,发生经费浪费,造成经费相对不足。

(2)缺乏科学管理。由于我国政府没有严格的规定畜牧兽医的所属部门,导致畜牧兽医行业没有直接监管部门,兽医队伍责任分配缺失合理性,进而工作效率偏低[2]。在缺乏必要管理体制的前提下,出现畜牧兽医工作积极性低,并且引发资源浪费,不利于畜牧兽医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3)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大多数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知识陈旧,老化。兽医专业人才缺口大,这是由兽医专业的局限性造成的,加之我国基层兽医人员社会地位较低,年青人不愿意从事基层兽医工作,最终导致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阻碍了兽医队伍的建设。

2 兽医专业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

(1)加大畜牧兽医队伍的经费投入。为确保畜牧兽医队伍的良性发展,要求政府加大对农业经费的投入,并将经费的使用重点转移到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上;同时资金的使用需要落到实处,要求基层的畜牧兽医部门在合理使用经费的前提下,配备相应的畜牧医疗设备,借助于先进的医疗技术,强化畜牧兽医的医疗水平,进而促使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得到优化。

(2)优化畜牧兽医的管理模式。鉴于畜牧兽医直接管理部门划分不清晰的问题,要求政府明确畜牧兽医的行政划分范围,同时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监督畜牧兽医的发展状况,了解其行业发展规律,推进行业呈现良性发展态势。同时有关部门需配合畜牧兽医部门做好体制管理,让管理更科学有序,进而提升兽医管理队伍的人员工作效率。另需建立与管理体制配套的考核模式,用以考察人员工作状况,并且对人员工作情况做出评定,以实现对畜牧兽医人员队伍的科学管理。

(3)培养高素质的兽医人才。畜牧业发展多在基层,因而基层兽医人才是畜牧兽医队伍发展的基础。为了促进基层畜牧业的发展,应派中层畜牧兽医人员深入到基层开展工作,并加大行业交流[3]。如,建立培训班,做好定期培训,同时积极推广专业技能。为普及畜牧兽医相关知识应定期开设职业化培养课程;畜牧兽医人员应多下基层,了解基层畜牧情况,进而丰富自身的工作经验。如,刚进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虽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由于经验缺乏,在实际的兽医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为此,需加强同与养殖户沟通,了解牲畜的具体特性,为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为加大人才输送,当地政府应积极加强与高职院校的合作与交流,可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使高职院校为农村基层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有效解决畜牧兽医人才短缺的状况。

3 小结

国家相关部门需根据畜牧业的实际发展现状,在配备先进诊疗设备的前提下,建立基础畜牧队伍,通过更多优秀人才的加入,提高队伍素质,优化人才结构,进而带动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和繁荣。

参考文献:

[1] 张 阳.如何加强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促进畜牧业大发展[J].广西社会科学,2014(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