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牧业工作总结范文

农牧业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农牧业工作总结

第1篇:农牧业工作总结范文

一、畜牧业生产进展情况

(一)抗灾得力,保畜有效

(二)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势头良好

1、乳业发展呈现出好的态势

2、稳步发展肉源基地建设

冬羔和早春羔生产有所突破。随着我旗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高,冬羔和早春羔的效益优势被越来越多的牧民所认可。新宝力格苏木在接冬羔、早春羔方面走在全旗前列,今春共接冬羔和早春羔4万多只,冬羔、早春羔数量较去年大幅增加。这是打破传统畜牧业经营方式的有效途径,并已逐渐从小规模的尝试向产业化的运作模式发展,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3、重视和培育特色产业

一是特种动物养殖发展迅速。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宏观政策引导下,特色养殖方面以吉苏木为主要生产区,现已逐渐推广到嵯岗镇和阿镇地区。目前仅吉苏木、嵯岗镇地区就有养殖户163户,养殖品种以狐狸、獭兔、貂、貉为主,存栏达到8430只,在以上地区养殖户的带动下,目前阿镇也正在积极运作,引导居牧民搞特种养殖,特种养殖业已逐步成为一项新兴产业。

二是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实现零的突破。蔬菜基地建设一直是我旗农牧业工作的一个薄弱点,去年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在阿木古郎镇西南原蔬菜种植区周边,建立一处占地500亩,集温室、塑料大棚、露天种植地为一体的,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建设20座塑料大棚、20座温室和360亩大田。项目总投资200万元,资金筹措采取以国家项目为主,农民自筹为辅的方式解决。农牧部门动用大型机械,投资2万元,对其大田进行开垦处理,为菜农解决实际困难,所产蔬菜已开始供应旗内市场。至此,以无公害绿色蔬菜和反季节温室种植为特点的蔬菜种植业实现破题,并成为实现居牧民增收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工程

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是党中央为统筹城乡发展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重点,也是我旗加快社会经济发展、全面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居牧民收入、改变牧区落后面貌的历史机遇,旗财政局将拿出100万元投入到新牧区建设中,极大地调动了我旗新牧区建设的积极性。今年在新牧区的建设上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NextPage] (一)科学推进“七个一”生态家庭牧场工程。以“七个一”生态家庭牧场工程统揽农牧业经济发展,成为我旗新牧区建设的主攻方向,将家庭生产经营和生态建设结合起来,按照每个生态家庭牧场拥有一座砖瓦结构住房、一处2000亩以上的围栏草场、因地制宜建一块饲料地、一座标准化暖棚、一眼机井、一台风力或太阳能发电机、一套牧业机具的标准,种植饲草,建设棚舍,向半舍饲和科学、建设养畜过度,在草畜达到动态平衡的基础上,发展牧区生产,提高牧民整体生产生活水平和牧业经济效益。以家庭为单位推进休牧、轮牧、禁牧制度,采取综合措施治理沙化的草场,恢复草原植被。促进贫富结合,建立家庭合作组织,促进草牧场合理流转,并通过对草牧场、劳动力、牲畜、基础设施等生产要素的一体化经营,实现“优势互补、利益联结、股份合作、能手经营”的合作机制,促进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在各类项目的运作过程中,紧密与“七个一”工程捆绑,如在退牧还草等项目实施中想办法进行棚圈机电井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争使生态家庭牧场示范户达1/3,为即将召开的“七个一”研讨会做好基础性的工作。

(三)按照旗里的部署,对支农100万元资金做出了详细分配方案,涵盖了延省道的村容整洁、试点嘎查的生产发展、结构调整的引导示范作业,突出了农牧业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为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嘎查和专业苏木镇进行了积极的努力,力争将人均收入提高到15%的水平。

三、业务工作

(一)兽医工作

1、基层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该项目仪器设备的采购工作已结束,根据市政府采购中心的安排,通过公开招标采购仪器设备90台件仪器设备,完成投资449905.00元,该项目的土建部分地块选择也基本完成,待具体实施。基层兽医体系建设项目、动物防疫监督建设项目,国家资金77万元已到我旗财政。自治区项目批复书下达后,即可开始实施。

2、春季防疫工作情况:由于今春4-5月份下几场大雪畜牧业生产遭受很大影响,因此春季防疫工作在5月4日开始,截止目前为止已防疫应免牲畜657.2万头(只)次,现正在开展收尾工作,预计6月25日全面完成。

(二)草原监理工作

1、临时作业执法、服务工作

努力落实我旗与双娃集团4、18会议精神,为顺利流转嵯岗牧场草场工作提供技术服务。同时,为两伊铁路、两伊公路、青赉路等临时作业提供执法测量等服务工作。

2、基本草原划定

3、草原平衡工作和清理非牧户工作有序进行,成立了草畜监理执法大队,大队长由各苏木镇主管畜牧业的副苏木达担任,成员包括林业站和土地管理所人员兼职,业务受旗草原监督管理局领导。现正组织强化业务培训,为下一步具体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

协同纪检部门,就清理非牧户占用草场工作深入苏木镇调查了解并收回非牧户草场使用证,截止目前,清理非牧户119户,16万亩草场。

[NextPage] (三)草原工作

2、为贯彻落实全旗生态建设主题年活动,我局积极发展防沙治沙工作。入春以来,由旗草原站职工带头,农牧业系统全体职工参与在甘珠尔庙东侧进行治沙造林活动,治理沙地200亩,种植树苗6万棵。在中部沙带源头实施人工作业,完成400亩机械补播,取得良好实效。

3、国家农业部草原蝗虫害牧民信息网项目。项目区在阿镇、乌苏木、新苏木部分地区,检测面积230万亩。该项目正在进行选户定户阶段。将在六月份开始进行信息员培训及网络建设工作。成为全国灭蝗信息测报网点牧业旗县。

(四)农机工作

(五)畜牧工作

(六)经营管理工作

1、转移支付资金发放工作

2007年初给全旗三个苏木两个镇54个牧业行政嘎查(村)发放了转移支付资金(嘎查干部报酬补助金),每个嘎查(村)共计:32.4万元。

2、上报2007年农牧户收入上半年预报工作

3、进一步规范草牧场流转工作

2006年草牧场流转的基础上,我站进一步完善了流转合同的规范性和稳定,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更好的保护广大牧民的合法权益,为牧民增产增收方面多做贡献为目标,提高我们的服务职能,做到随叫随到,什么时候来都给办理的原则,服务于广大牧民,得到牧民赞扬和好平。

四、机关自身建设

为更好地为全旗农牧业工作服务;在加强队伍建设的同时,更注重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努力加强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不断提高抓大事、议大事,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和依法行政。其次我们在“三抓”上做文章,即:一抓学习、强素质。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二抓服务、增效率。在全局推行政务公开和首问负责制度,以优质服务树立队伍形象,高效率、快节奏地推进肉食品和兽药农资监管工作;三抓作风、塑形象。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树立好的作风形象,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热心为基层办实事儿,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为强化监管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活动。为迎接第六届星级文明城乡系列竞赛评比及巩固春季爱国卫生月活动成果,我们积极组织全系统职工对责任分担区和巷间道路开展环境卫生清理工作,下大力度,就镇区主要街道种植草坪,赢得了群众的好评。同时全系统职工积极参加了抗灾捐赠、“博爱一日”捐赠、城镇绿化活动、为捐肾的宋兴霞捐款3600元、“一助一”扶贫帮困等活动中,全系统干部、职工共捐款14190元、衣物55件,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五、2007年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为农牧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农牧业服务工作作为我们日常工作的重点来抓。行政执法与技术服务很好地结合起来,从改进服务意识入手,以提高服务质量为目的,以群众满意为宗旨,全面加强农牧业服务质量。在牲畜疫病防治、畜群改良、草原建设、农机管理、指导经合组织方面提供全面服务。

(二)进一步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乳业发展方面,积极协作双娃乳业的奶业地建设,并建立中部区奶牛带。肉业发展方面,以宝利阁肉牛养殖公司为示例,鼓励和提倡养牛大户向规模化养殖转换。

(三)加大力度完成各类项目建设任务。我们进一步加大对草原建设项目、兽医项目实施的力度,保证在年内按上级要求完成全部建设内容。

(四)作好以草定畜与草畜平衡工作。按照草畜平衡的要求,2007年进一步压缩牲畜数量,在提高牲畜质量上下功夫,加快畜群结构调整步伐。全面推行禁牧、休牧、退牧政策,完成草畜平衡任务。

(五)科学推进“七个一”工程。我们要按照《中共新巴尔虎左旗委、政府关于推进“七个一”标准化生态家庭牧场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协同各苏木镇制定出苏木镇“七个一”工程规划,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宣传“七个一”现场会的先进经验,扩大“七个一”工程的带动影响力和辐射范围,科学推进“七个一”生态家庭牧场工程建设,到年底总户数要达到1200户。

第2篇:农牧业工作总结范文

一、××年工作总结。

(一)农业工作。

⒈积极做好资源普查工作。为防止国有资源流失,全面掌握春雷农场国有资源情况,利用春种前的有利时机,抽调名同志与春雷农场生产办的名同志组成普察小组,利用一个月时间,对春雷农场耕地、林地、草原、水面等进行现场踏勘、实地测量,根据测得的坐标和面积,建立了资源档案。春雷农场实测耕地亩,比原有掌握耕地多亩;实测林地亩,比原有掌握林地多亩;实测草原亩,比原有掌握草原多亩;实测水面亩,比原有掌握水面多亩。通过调查,进一步掌握我区农业资源的状况,为农业规划和土地功能划分、使用、提供准确数据。

⒉大力推广沼气开发项目。为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已到位的国债资金万元,采取政府匹配、农民自筹的形式,在两个园区推进“四位一体”生产模式,计划建设沼气池套,为用户提供能源、肥料支持。目前,已建成套沼气池,其余套沼气池正在建设中,预计××年月末即可全部竣工投入使用。

⒊继续推进四期续建工程项目。继续抓好四期基础设施续建工程的推进工作,今年月初继续铺设净水管线米,修建阀井座。截止月末,四期的米混凝土路面主体道路工程、附属路肩、排水沟及米原水管线工程等基础设施已全部竣工。

⒋协调解决电网改造项目。一是根据国家、省、市有关优惠政策,抓住机遇,积极协调市计委、市电业局建设春雷农场两个园区电网改造工程。二是春雷农场又积极筹措万元资金,完成养殖园区及种植园区一二期电网改造工程。目前,正在协调种植园区三期电网改造工程,积极和电业部门协商,将两个园区用电权属移交电业部门管理事宜。

⒌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积极协助金锣公司,办好绿色产业,建设吨肉灌制品项目,拉动万头生猪生产,带动农户致富,增加农民收入万元。

⒍全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我局成立项目招商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签订了四期栋棚室招商建设协议,其中看护房为平房的户、看护房为楼房的户,已建设完成,投入生产的栋。二是引进温州南麂仔海产品有限公司投资万元,扩大春雷保鲜粘玉米生产规模,利用三年时间,将每年加工能力扩大到万穗。今年加工能力达到万穗,销售收入达到万元。

(二)林业工作。

⒈抓好生态环境建设。一是抓好生态园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书画苑、碑林园的建设。二是做好植树造林工作。××年三北四期植树亩,其中防风固沙林亩、盐碱地改造林亩、病腐木改造林亩。

⒉做好病虫防治,幼林抚育工作。一是抓好树木病虫害防治工作。年初,我们采取集中防治和分散防治相结合、药剂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等方法,彻底防治我区万亩树木病虫害,大大减少了青杨虎天牛、白杨透翅蛾等的侵害和烂皮病、肿茎溃疡病等病害发生。二是抓好幼林抚育工作。今年,我们对近三年来的万亩新植树木,全部采取浇水、锄草、松土、修枝等抚育措施,提高造林成活率,在全市植树造林检查中受到好评。

(三)畜牧工作。

⒈依法对外承包草原。春雷农场有草原亩,其中可利用草原万亩,已全部进行承包,户承包户中有户从—年陆续承包,承包期为—年,承包费元亩;户从年后进行拍卖承包,承包期为年,承包费—元亩。通过草原承包,已将春雷农场草原落实到每个承包户手中,由承包户进行管理,便于禁牧工作的有效开展。

⒉积极做好禁牧工作。一是成立组织,加强领导。四月下旬,局领导主持召开会议,结合全市草原禁牧会议精神的要求,制定禁牧工作方案,成立草原禁牧执法监察队,在区农林牧业局设禁牧办公室及⒐两部举报电话,以便加强对全区禁牧工作的领导、监督与检查。二是普查到位,抓好宣传。根据全市草原承包禁牧工作会议的精神及林甸现场会的要求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从五月份开始,对全区现有草原实行全面禁牧。通过与动检站、街道社区、春雷农场联合,深入全区六个街道十五个社区进行调查,发放《大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草原禁牧的通告》份,宣传《草原法》及禁牧有关政策以提高养殖户对禁牧工作的认识,取得养殖户的支持,为进一步做好禁牧工作奠定基础。三是监察到位,抓好落实。我们在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重点做好禁牧监察工作。配备名禁牧工作人员辆专车下去检查,五月份以来共出动车次、人次,每天对春雷地区、采油三厂、采油一厂等地的草原,油井四周的草地进行检查,对放牧者采取说服 教育,并及时制止,劝退散养放牧者人次,制止散放牛羊头只,同时在春雷农场设草原看护员人,发现放牧及时汇报,并协助草原禁牧执法监察队工作,有利地保护了辖区的草原,维护了草原生态的健康发展。

⒊建设圈舍饲养载体。我们重点抓了绿色养殖区的开发建设工作,现已完成招商引资万元,建舍饲养户,已建成能够投入使用的户,进区饲养奶牛头、肉牛头、猪头、鹿只,积极为养殖户提供饲养场所,为全区禁牧提供硬件环境。

⒋抓好青贮饲草种植工作。在饲料饲草生产上加大了青贮的人工种植力度,为舍室养殖提供储备。种植青贮玉米亩,收割青贮吨。改良草原亩,围栏休牧亩;围栏与草防林相结合休牧亩,收割饲草吨,为舍饲提供充足饲草储备。

(四)水务工作。

⒈加快农村水利建设。一是建设万亩抗旱保收田项目。根据全市建设万亩抗旱保收田的要求,我区××年已建设万亩抗旱保收田,在原有眼机井的基础上,投资万元新打抗旱井眼。春播前全部投入使用,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二是启动膜下滴灌项目。争取市水务局价值万元的膜下滴灌设备,用于亩蔬菜的种植。三是完善人畜饮水工程。争取市水务局投资万元,在春雷农场西大岗(地名)打水源井一眼,铺设自来水管线米,安装压力罐个,可解决户居民人头牲畜的饮水问题。

⒉加强水务一体化管理。一是做好《水法》宣传工作。利用月日“世界水日”,日至日“中国水周”,采取集中宣传、新闻媒体宣传、工作中宣传等多种形式宣传《水法》,提高市民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卫生用水的意识。二是抓好水政执法工作。针对我市地下水严重短缺的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大庆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意见》坚决取缔供水管网内地下水源井的指示精神,区水务局严格执法程序,依法行政,积极协助市水务局、依法取缔中三路、中五路等十三条主要街路两侧露天洗车场家,查处家非法取水的室内洗车场,对辖区家工地用水情况进行检查,对大庆小商品市场非法取用地下水用于施工事宜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目前该公司已停止使用这眼小水井,接上了供水公司管网水。同时,在市水务局指示下,我局汇同管理局水务处、供水公司监察大队依法取缔仁荷湾、正鑫会馆、电泵公司、华谊农工商等家单位眼深水井,依法取缔三厂市场、丰收塑料厂、火炬木器厂等家单位和个人眼浅水井,有力整顿了水市场秩序,特别是打击了取用地下水用于餐饮、洗浴等服务行业的非法用水行为。有效地保护了我区的水资源,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

⒊全力做好防汛工作。为了保证我区××年安全度汛,确保全区工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我局认真准备,全力做好今年的防汛工作。及早制定了防汛工作方案,组织召开防汛会议,落实防汛物资,明确排水沟渠清淤维修任务。针对低洼易涝的处家属区做到早安排、早落实,几场大雨过后,都能安全度汛。

(五)圆满完成春雷农场职工劳动家属资格认定工作。

为了妥善处理好三环家属上访问题,根据市委、市政府从关心照顾角度出发,将三环家属纳入企业养老保险,解决生活困难问题的精神,区政府及时成立了以常务副区长为组长,农林牧业局、办、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等单位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处理原三环公司二营职工劳动家属上访问题的实施方案》。此项工作,于月份开始,市、区工作组深入春雷农场人次,召开宣传动员会次,发放宣传单近份,政策宣传动员面达到,组织人进行普查登记,共登记劳动家属人,登记准确率达到。后又经过三次排查,最后由连队职工代表进行确认核实,而且以连队为单位,将划票结果达到以上的家属在连队范围内张榜公示天,有人符合年龄和劳动年限的要求,予以上报,顺利完成了普查、登记上报工作。

二、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按照发展精品农业的要求,我区农业在生产经营中还存在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⒈信息服务不到位。突出表现在农户种什么,种多少,什么时候种,都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增产不一定增效。

⒉技术服务不到位。大多数农户对传统农作物技术掌握不错,但对棚室蔬菜、瓜果及特色农业知之甚少。多数农户都知道食用菌、香瓜的效益较高,可是不懂技术,不敢种植。农户迫切需要有关部门加强技术指导、技术服务,但如今我区这方面人才缺乏,无法适应农业生产要求。

⒊政策扶持不到位。精品农业必须有大的投入,才能有大的产出,由于我区财力紧张,农业上投入的不多,再加之农场供养人口多,企业在农业上投入的不够。资金不能足额到位,致使电网改造、路网改造、水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都受到严重制约,影响了项目建设和精品农业的快速发展。

⒋市场营销不到位。要加快棚室生产,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必须有一大批农民经纪人,把市场信息及时反馈过来,使农户及时跟着市场转,生产适销对路农产品,再由经纪人把产品销出去,不但减少生产盲目性,而且提高生产效益。而我区虽然也有一些农民经纪人,但数量太少,成大气候的更少,因此棚室生产难以迅 速发展。

⒌龙头企业牵动作用不到位。由于缺少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加工销售、提供服务的龙头企业的引导,农产品形不成市场规模,深加工水平低,仅停留于初加工,制约了农户效益的提高。

⒍招商政策优惠程度不够。两个园区招商只是免收当年土地租金,落三个人户口,没有其他奖励政策,招商难度大。

⒎种植园区引水工程没有竣工,水价偏高,影响园区发展。

⒏种植园区四期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一定不足。没有蓄水池,雨水无处排,园区道路没有环上,交通不便。

三、二六年工作思路。

⒈继续建设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引水工程。春雷绿色种植园区建设以来,灌溉用水一直是制约园区发展的瓶颈,解决园区供水、降低用水价格势在必行。为此,区领导经多方努力,协调供水公司承建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引水工程。该工程从国道原水管线处铺设延长米高压供水管线至种植园区,预算投资万元,其中区政府投资万元,供水公司投资万元,由供水公司承建。该工程于去年月底全面开工建设,主管线米已安装完毕。由于资金不到位,剩余米副管线铺设及配套工程不能按期竣工投入使用。明年我们将继续加大协调力度,促成该后续工程开工建设,近早投入使用。

⒉继续推进春雷种植园区电网改造工程。虽经区、企两级领导的共同努力,协调有关主管部门建设春雷农场养殖园区及种植园区一、二期电网改造工程,但种植园区三、四期电网尚未改造,还需进一步协调,加以彻底解决。同时还要协调两个园区用电权属移交电业部门管理的事宜,以减轻企业管理和电损成本,促进企业发展。

⒊继续推进国债建设项目。利用国债扶持资金,在两个园区继续推进“四位一体”沼气开发项目,力争在××年月末保质保量建设完成剩余套沼气池,全面完成套沼气池国债项目,为用户提供能源、肥料支持。

⒋积极争取通村公路建设项目。春雷农场各连队的主干道大多为砂石路或土路,年久失修、破损严重,而且又远离国道,交通不畅,严重制约了该地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道路急待改造,总长度公里。我们早已将该工程项目有关情况上报,并列入市里“通村公路”工程建设计划。我局将继续协调市交通局近早建设通村公路,以彻底解决该地区的交通环境。

⒌认真完成盐碱地造林任务。积极做好秋季造林整地工作,认真落实任务,争取明年月份全面完成亩盐碱地造林任务。

⒍协调项目支持农村水利建设。一是继续实施膜下滴灌项目。争取市水务局价值万元的膜下滴灌设备,用于亩蔬菜的种植。二是完善人畜饮水工程。争取市水务局投资万元,在春雷农场窑地(地名)打水源井一眼,铺设自来水管线米,安装压力罐个,解决户居民人头牲畜的饮水问题。

⒎做好种植园区四期棚室招商工作。种植园区四期已投资多万元,建设完成了排水、供水及路面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四期组棚室(看护房为楼房的户,平房的户)项目势在必行。为此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设种植园区棚室工程是明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一抓到底,见到实效。

四、发展精品农业的对策和建议。

为加速我区精品农业的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土地产出率,使农户增收、农业增效、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⒈抓好发展规划。在调查研究基础上,重新制定发展精品农业的总体规划,规划要高起点、高水平,要定位在全市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目标上,在兼顾企业经济效益和农户收入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发展重点和主攻方向,使规划充分体现生产、生活、休闲、旅游、观光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精品农业。

⒉构筑保障体系。一是政策保障。结合我区实际,在发展精品农业上,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农户在土地政策、财政政策、信贷政策、用水政策、用电政策、人才引进等政策方面要予以优惠。通过优惠政策,进一步吸引工商资本、个体私营资本、民间资本进入农业生产领域。二是科技扶持。由区农林牧业局牵头成立蔬菜、水果、花卉、食用菌四大主导产业专项课题组。各课题组要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为农户解决实际困难,为精品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三是加大投入。精品农业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投入,要逐步建立起政府投入为帮扶,企业和农户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驱动,外资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农业投资体制。

⒊抓好检测关。以现有的大庆市绿色食品监测中心、大庆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等技术机构为依托,重点对种子、农药、化肥、农膜等生产资料及种植环境进行检验检测,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全过程实施监控,严把质量关,保证产品真正绿色、真正无公害。

⒋实施品牌战略。精品农业必须注重发展品牌战略,这也是农产品增强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和提高自身效益的重要途径。商标是创建品牌的载体和前提,因此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增加商标注册总量,积极推行无公害产品认证工作,力争有更多的农产品获得无公害食品标识。对已注册的商标要培育好知名度和信誉度。

⒌打造销售平台。一是引进销售,培养农民经纪人,在城市中设窗口、建市场。二是区政府做规划,面向社会,以优惠招商政策,吸引有实力的业主就地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三是推行现代流通方式,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

⒍提高农户素质。一是聘请农业专家和种植能手定期开展技术讲座,解决农户在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逐步提高农户种植水平。二是发挥先进典型的带头示范作用。大张旗鼓宣传种田能人、宣传新方法、新科技,使其他农户看了心动,受到启发,向先进榜样学习。三是狠抓培训。按照分层次培训原则,重点搞好农场管理层人员的培训,走出去学习,使他们开阔视野,提高管理水平。同时,搞好农户和农技人员的培训,选择有文化的农户及有一定基础的农业技术人员到高等院校深造,重点学习实用科技知识,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⒎引进龙头企业。按照中央关于“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就是扶持农民”的指导方针,积极引导工业企业参与农业项目开发,千方百计地引进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我区,与此同时,积极引导有实力的工商业者、 房地产开发商等投资农业产业化,加快全区精品农业的发展步伐,争取年内有家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食品加工企业落户我区。

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由于春雷农场属国有企业,机制不活、体制不顺、“婆婆”多、职工多、人浮于事,造成管理成本高,管理水平低,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针对这一现状,必须按照“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逐步建立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可以考虑采取两种方式进行改革。一是引进大户经营。把春雷农场的债权、债务以及土地以外的所有固定资产整体出售,土地整体出租,引进农业龙头企业经营。另一种可以采取股份制改革,成立春雷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从原企业剥离出来,出租现有的土地,建立全新的现代企业制度。

五、保障措施。

⒈成立组织,加强领导。结合今年工作实际,我局与春雷农场共同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主要责任人为成员的人项目推进和招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我区农业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的领导,加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工作的推进力度。

⒉分解指标,落实责任。明年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为确保项目建设和招商工作的顺利完成,局领导会同春雷农场领导及相关人员召开专门会议,将明年项目建设和招商指标进行细化分解、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真正做到人人头上有指标,人人身上有重担,确保明年任务顺利完成。

⒊活化形式,搞好招商。通过电视报道、报纸刊登、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宣传春雷无公害蔬菜基地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优惠的投资政策,进一步扩大春雷农场的知名度。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及采取以商招商、网络招商、载体招商等多种形式,加快招商步伐。

第3篇:农牧业工作总结范文

一、思想方面

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和坚忍不拔的作风,坚定不移地朝着既定的奋斗目标前进,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严于律己,友爱同事,乐于助人,努力配合同事的工作,积极参与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

二、学习方面

一年来,我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首先,积极参与每月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其次在手机上每天学习学习强国。并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农业技术新知识培训,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通过学习,自己的精神面貌进一步得到改观,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三、工作方面

1.协助开展我县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前期坚守在防控一线,守卡时间长达50余天。截止目前,全县共计无害化处理生猪24435头,无害化处理生猪补助共计30028930元,全县各检查巡查点共计查车120余万车次,检查无害化处理生猪19头,无害化处理生猪产品13.5768余吨,出动执法人员共计13562余人次。

2.积极协助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开展了以蔬菜农药残留、蛋禽兽药残留、水产品兽药残留、“瘦肉精”、生猪屠宰、“春季禁渔”、“三鱼两药”、农药、兽药等专项整治行动。今年共出动执法人员560余人次,出动车辆140余车次,检查经营单位160余家次,查处违法行为60起,立案23起,结案17起(简易程序1起),6起正在办结中,移交公安行政拘留11起, 罚没款总额10708元,增殖放流草鱼、鲫鱼、鲤鱼、鲢鱼等1200余斤,查处整改28起,印发宣传材料3000余份,悬挂条幅30余条,张贴通告50份。

3.做好农牧渔业执法大队的其他常规工作。拟定农牧渔综合执法大队工作计划、方案、简报和总结。并按时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其它各项工作任务。同时做好局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做好西宁冷水鱼养殖园区前期规划相关工作。

第4篇:农牧业工作总结范文

农业、和农民始终是革命和建设的首要问题。改革开放20年,西藏经济蓬勃,产业结构、生产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步入了快速稳定健康发展的轨道。最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农业部《关于当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若干意见》,这是继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后出台的又一个重要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调整优化农牧业生产结构的一个指导性文件。根据农业部《意见》精神,结合西藏实际,就调整优化农牧业生产结构,实施产业化经营作一初步探讨。

一、西藏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西藏民主改革4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以来,全区上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社会发生了性的飞跃,区域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产业结构、生产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1998年,全区国内生产总(GDP)91.1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31.31亿元,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34.3%;第二产业20.24亿元,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22.2%;第三产业39.63亿元,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43.5%。从一、二、三产业生产总值和产业结构分析(详见表一),1998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GDP)比1990年增长了2.29倍,一、二、三产业生产总值分别比1990年增长了1.22倍、4.67倍和2.95倍。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并趋向良性发展态势,第一产业所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呈现持续稳定下降趋势,二、三产业所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整体趋向上升趋势,一、二、三产业比例分别由1990年的50.9∶12.9∶36.2调整到1998年的34.3∶22.2∶43.5(详见表二),国民经济发展实现了量的扩张和质的突破。

随着西藏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期占基础和主导地位的第一产业在总量逐年增长的同时,内部生产结构发生了大的变化,种植业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林业平稳发展,畜牧业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副业发展较快(从1993年起划归到种植业和畜牧业范围内),渔业发展极为落后,生产总值占第一产业总值比例几乎为零。1998年,全区第一产业总值为31.31亿元,其中:种植业生产总值16.56亿元,林业生产总值6575万元,畜牧业生产总值14.06亿元,渔业生产总值313.1万元。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占第一产业总值比例分别由1991的39.7∶1.4∶47.9∶0调整为1998年的52.9∶2.1∶44.9∶0.1(详见表三)。

综合分析西藏农牧业生产结构现状,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在总量逐年增长的同时,又存在着总量相对不足、比例持续下降的现实,依然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一是第一产业内部产业结构发展极不均衡,种植业和畜牧业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林业平稳发展,渔业发展严重不足;二是种植业生产布局不尽合理,优质农副产品供给严重不足。从农村家庭主要实物消费量分析,1998年,家庭人均消费粮食232.92公斤,其中:细粮105.08公斤,占年度人均消费粮食的44.11%,粗粮127.85公斤,占年度人均消费粮食总数的89%;同1991年相比,细粮年度人均消费量由1991年的66.59公斤提高到1998年的105.08公斤,提高了55.8个百分点,粗粮年度人均消费量由1991年的142.23公斤下降到1998年127.85公斤,下降了10.11个百分点(详见表四)。从这两级数字可以看出,农牧民在消费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消费需求也由温饱型向质量型转变,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而目前的农副产品生产状况与人民需求不相适应;三是畜牧业生产不容乐观,整体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灾害濒繁,草场退化,超载放牧,出栏率低、个体产出下降、商品率低,畜种、畜群结构不合理等因素的复合作用,致使全区畜牧业生产总值比例呈现相对下降趋势,1998年畜牧业总产值占第一产业总产值的44.9%,比1991年下降了8个百分点;四是渔业发展严重滞后,规模小、起点低、产值少,构不成支柱产业。

纵观西藏农牧业发展历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历史性的飞跃,但横向与内地特别是与发达地区相比,各个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这种地区差距不仅没有缩小,而且有越拉越大的趋势。当前农牧业发展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挑战主要来自于以下八个方面:一是农牧业生产规模小、起点低、发展慢,与新时期农牧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二是农牧业生产由原来的受资源约束转向受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尤为突出;三是人地矛盾、草畜矛盾日益严峻;四是目前的农牧业生产现状不相适应与人们对农牧产品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优质化;五是农牧业生产基础设施依然十分脆弱,抗御灾害的能力差,经不起自然灾害的侵扰;六是农牧民主体素质差,市场意识淡薄,商品观念不强,难以适应奔小康的需要;七是农牧业技术装备水平、农牧区干部群众经营管理水平、思想观念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增长缓慢;八是农牧业生产结构和农牧区经济结构单调,农牧民收入渠道狭窄等,严重着农牧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第一,国家加大了对农牧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为农牧业持续快速增长和调整优化农牧业生产结构提供了保障;第二,通过援藏与开放可以充分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技术,少走弯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实施调整优化农牧业生产结构;第三,经过40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近年来大规模的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全区农牧业基础实施条件明显改善,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区域综合实力进一步加强,为调整农牧业生产结构奠定了基础;第四,农牧业生产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从外延扩大再生产向内涵扩刁再生产转变,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效益型增长转变的进程中,农产品产量在持续稳定睁长的同时,通过区外品种结调剂,区内粮食供需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客观上要求产品必央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农牧业生产结构必须进一步调整优化;第五,随着全区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脱贫步伐的进一步加快,绝大部分农牧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部分群众迈进了小康生活,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已向高层次的需要追求,主观上要求必须进一步调整农牧业生产结构;第六,西藏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发展是全国农业发展的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农牧业发展必须顺应全国和国际农业发展形势的要求,按照市场经济,调整西藏农牧业产业结构势在必行。

二、基本思路的选择

西藏地广人稀,区情特殊,为便于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实现调整农牧业生产结构目标,根据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和不同经济类型,将全区划分为三类地区:一类是一江三河流域地区(雅鲁藏布江中部流域、拉萨河、年楚河、尼洋河),行政区划主要包括拉萨、山南、日喀则、林芝四地区;另一类是藏西北草原地区,行政区划主要包括那曲地区和阿里地区;再一类是三江流域地区(澜沧江、怒江、金沙江),行政区划主要是指昌都地区。在此基础上,根据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区党委五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和最近农业部《关于当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西藏农牧业生产实际,提出调整农牧业生产结构的基本思路:

1、种植业:坚持“稳粮调结构,增收奔小康”的基本原则。在确保实现粮食生产目标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按照产量、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思想,大力调整种植业生产结构,调整粮食品种结构。增加优质小麦、青稞播种面积,大力开展“种子工程”,提高种植业效益。调整种植业内部生产格局,逐步形成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合理的三元生产结构。

一江三河流域地区应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在稳定增加粮食生产总量的同时,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压缩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的品质和品种,提高含量,积极引导农牧民种植优质高产高效的小麦和青稞品种,大力发展商品粮基地建设,逐步形成种植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产业带和产业区;藏西北草原地区应大力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加大科技含量,在稳定增加粮食总量的同时,重点加大饲草、饲料作物的种植面积,逐年形成饲草饲料基地建设规模,增强农牧区防抗灾能力;三江流域地区应继续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和选育优良品种,扩大良种覆盖面积,努力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调整种植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经济林木,提高种植业的经济效益。

2、林业:坚持“以保护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合理规划,采育结合,综合利用”的林业工作方针。积极组织和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开展“四旁”植树、义务植树活动,积极开展工程造林、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加强雅鲁藏布江中游和拉萨河、年楚河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大力开展沙漠化整治工程,推广太阳能、微水电等新型能源,减少薪炭林采伐量,保护和改善高原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3、畜牧业:坚持建设养畜、科学养畜和发展商品生产的方向。积极调整优化畜群、畜种结构,坚持把畜牧业生产结构与落实草场承包经营责任制结合起来,草场利用与草场建设结合起来,自然放牧与围栏喂养结合起来,推进畜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加快实现畜牧业现代化。一江三河流域地区要在稳定增加粮食产量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力争把粮食生产区同时建成畜产品生产区。藏西北草原地区大力开展草场建设、围栏建设和优质饲草基地建设,努力恢复草原植被,改善高原生态环境,不断增强防抗灾能力。合理调整畜种、畜群结构,提高牲畜出栏率、商品率,保持草畜基本平衡,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三江流域地区应积极发展农区畜牧业、养殖业,大力开展改良天然草场、人工草场建设,推广秸杆氨化、饲料青贮等技术,积极发展饲草饲料种植、加工、存贮、流通一体化经营,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

调整农牧业生产结构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建立起与之相配套、相适应的经营服务体系,如:发展市场、提供信息、提高素质,建立和完善经营管理体制,培育和发展生产要素、人力资本等等,单从调整农牧业生产结构内部讲,尤其需要进一步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提高农牧民商品观念,增强农牧民参与市场的意识,通过农业产业化,着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增加产业链条,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开拓市场,带动其它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

三、实施产业化的对策措施

1、完善现行的土地制度首先,坚持稳定和完善“两个长期不变”的政策,即“土地归户使用,自主经营,长期不变;牲畜归户,私有私养,长期不变”的基本政策,加快落实草场有偿承包经营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开发“四荒”“谁开发,谁使用,谁受益,允许转让和继承”的政策,并明确免征免购的时限,使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确保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其次,推行股份合作制,有利于调动劳动者集体的积极性。第三,建立土地草场使用权的有偿转让制度,大力发展种田能手、养畜大户,使生产要素优化组合。

2、发展规模经济

规模经营是农业产业化的本质要求,发展规模经营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一是专业协作形成规模。大力发展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镇),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效应,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片一个特色,使分散经营逐步走向专业化协作生产。二是土地经营形成规模。可借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之机,通过有偿转让、租赁等形式引导土地向农业大户集中,也可有组织地实行农业股份制,即农民家庭以投资入股的方式把承包土地作为资本,集中起来统一使用,使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三是联合发展形成经济联合。充分利用援藏契机,与内地的技术、人才、资金优势紧密相连,面向市场,联合发展规模经济。

3、以农畜产品加为主大力发展非农产业

农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可以带动整个非农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人口、劳动力的非农化,加快农村产业化的进程。西藏农村与全国农村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农产品的加工业和乡镇上。西藏农村工业占农村各业总值的比重,比贵州低13个百分点,比青海低7个百分点,比甘肃低20个百分点,农村工业与农业的产值比只相当于以上三个省平均数的1/15,主要原因就在于农畜产品加工业的落后。西藏农畜产品原料优势明显,特色显著,潜力很大。农畜产品加工业具有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好等特点,只要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可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西藏农村经济面貌得到改观。因此,应把发展农畜产品的加工业,作为一项产业化的根本性措施来抓。

4、积极培育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是农业产业化的前提和支柱,是一个地区经济优势的集中体现,也是农村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应在着眼市场需求,立足本地优势,认真区内外市场,准确把握市场需求信息和供给信息的前提下,制定好产业发展规划,选准主导产业,发展具有本地特色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形成区域性主导产业。一要巩固提高传统特色产业,使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提高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二要积极发展新兴产业,特别注意发展高原物种、无污染食品、饮料等绿色产业。对那些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突出、市场容量大的项目,组织攻关,重点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应注意开发名优特新产品,特别注重开发高、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创汇、劳动密集型产品,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尽快形成产业优势,使区域经济充满生机活力。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开发既要考虑区内国内市场,还要考虑邻国市场。同时又要避免“小而全、大而全”或“全面开花”的产业低层次结构。

5、大力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

农村龙头企业的培育和扶持是产业化的重点。应在对现有企业(公司)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出农村骨干企业发展规划。一要打破所有制、行业和地域界限,实行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域的联合,谁有辐射能力,谁为“骨干”;二要实行支持骨干企业的优惠政策。各级财政支农资金、支农周转金、农业发展基金中,应划出一定比例,用于扶持实施产业开发的“骨干”企业,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应向“骨干”企业倾斜,自治区还应考虑在税收、信贷上对“骨干”企业实行各种优惠政策措施。

第5篇:农牧业工作总结范文

???针对以上存在的不利因素,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增加群众收入的对策和措施:一是正确把握政策机遇是农牧民增收的关键;二是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生产及生活坏境;三是狠抓本县的特色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增加群众收入,1、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有效地开展劳务输出,2、继续狠抓以藏獒养殖业为龙头的特色产业,3、把高原畜牧养殖业作为农牧区特色产业全力抓好;四是积极发展哲古牧区旅游业,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

关键词:增加;农牧民;收入

党的十报告提出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牧民增收,保持农牧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牧业和农牧区工作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为此,新时期我县农牧区经济发展措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放在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不断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上,国家对的巨大投入同实现各族群众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加大扶贫力度,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机会,改善城乡人民生活,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农牧民收入不断增加的新路子。

1 措美县农牧民收入的现状分析

随着农村改革逐步深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我国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以来,农牧民的经济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到2012年措美农牧民的人均收入达到:5354元,农牧区经济发展,促进了农牧区社会稳定,坚持和完善我县农牧民发展工作思路,为我县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在其他兄弟县当中我县农牧民收入水平仍处在比较落后的状态,相对贫困状况,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的问题仍然突出,农牧民群众生活水平较低,至今仍有重点扶持户1583户,农牧业结构调整缓慢,农牧民增收渠道不宽,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尤其是增加农牧民现金收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工作的中心任务,努力探索措美县农牧民增收的新途径也是广大干部职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

2 影响农牧民增收的不利因素。

2.1 县域经济基本情况及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

措美县位于山南西南部,距山南地区123公里处,共有4个乡镇,16个行政村,全县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4600米以上。2012年全县总人口1.4812万人,其中农牧民人口1.3184万人,农村劳动力7032人,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7315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689.85元。我县农牧业是农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于受气温低,空气稀薄,降雨量少以及恶劣的自然环境,自然灾害频繁,如雪灾、泥石流、震灾、旱灾等的影响给农牧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极大制约了农牧业生产的健康稳步发展和农牧民收入的稳步提高。

2.2 农牧业基础较差,内容结构不合理。

虽然我县农业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与全地区其他兄弟县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突出表现在:农牧业基础脆弱,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低,经常出现了大灾大损,小灾小损,农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部分农作物和畜种结构的比例严重失调,造成农牧业增产不增收的问题,缺乏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基础建设中硬件和软件建设严重不足,“瓶颈”制约因素特别突出。

2.3 农牧民文化素质低,科技创新意识不强。

农村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决定着认识和改造农村,农牧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它包括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水平,劳动技术技能,身体健康状况等,由于受旧社会和旧体制的影响,绝大多数劳动者属文盲和半文盲,因此,受自身文化知识水平的影响,对先进科学技术认识不够,应用率低,使农牧业生产很难从传统的小农意识解脱出来,农牧业经营始终处于粗放型的经营管理水平上,导致农牧业效益比较低下,农牧民增收缓慢。

2.4 农机推广体系不健全,力量薄弱,科技服务能力不强。

目前,农牧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过去建立的农机推广体系远远不能满足农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可是我县的有些乡的农技推广体系还没有完全健全,加上农牧业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力度不够,农牧科技人员跑出农牧部门的事件经常发生,影响队伍的稳定,科技队伍的素质不高,科技服务能力不强,直接影响先进科技在生产中引用。

2.5 农村市场体系不健全,农畜产品的商品转化率低。

培育农村市场,提高农牧民驾驭市场的能力,是发展农畜产品市场化的关键,目前,我县没有农畜产品交易市场,主要是农贸市场为主,由于缺乏政策引导,农牧民市场意识不强,仍以分散的家庭生产为主,农畜产品主要以自给自足为主,对市场供求方面的信息不灵,哪些产品好卖,什么东西价格高,什么东西价格低,对农牧民而言心中无数,导致农畜产品进入市场难,产品的商品转化率低,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农牧民收入的增加。

2.6 我县特色的乡镇企业,旅游业发展落后。

我县的乡镇企业和民族手工业,虽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为全县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目前我县的乡镇企业和民族手工业很难跟上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由于缺乏资金,技术和高水平的现代企业管理人才,乡镇企业和民族手工业规模小,效益不佳,致使具有特色的乡镇企业和民族手工业发展缓慢,各种产品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利用。

3 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对策及措施。

3.1 正确把握政策机遇是农牧民增收的关键。

和平解放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十分重视的经济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农牧区实行了“两个长期不变” 的富民政策,使广大农牧民群众享受到了优惠政策,为农牧民脱贫致富和实现小康目标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为统筹全国经济发展,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党中央为了使人民尽快富起来,在总结中央第三次工作座谈会的基础上,召开了第四次工作座谈会,会议明确了新时期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主要任务,并提出了以发展为主题,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脚落点的战略部署。县委县府要牢牢抓住中央关心,全国人民支援,尤其是安徽省的对口支援的有利政策机遇,,认真贯彻落实一系列富民政策,积极投入到国家西部大开发大潮中,紧紧抓住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主线,振奋精神,团结、协调、引导广大农牧民开拓市场,参与市场,占领市场,努力开发措美县各大特色产业,不断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为农牧民增加收入创造良好的政策坏境。

3.2 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生产及生活坏境。

县委政府及工作队高度重视本县发展,想本县发展之所想,急本县发展之所急,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强农田草场水利基本设施建设,实施以达那答农业示范园区开发为重点,带动塘河、雅江两线,以县城为中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多渠道宽领域争取资金,不断改善农牧区交通、能源、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农牧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3.3 狠抓本县特色产业,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增加群众收入。

3.3.1 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有效地开展劳务输出 要把劳动力资源优势真正变成经济优势,使其成为稳定的新的经济增长支柱,更好地发挥这个优势显得极为重要。下一步必须把劳务输出工作当作一项政府的重要工作来抓,加强引导和组织,切实转变作风,强化服务。首先进一步做好农牧区剩余劳动力的思想工作,千方百计在帮助群众“走出去”上下功夫,其次设立具体的办事机构来统一协调,指导,并及时提供劳务市场用工信息,广开劳务输出渠道,力争每户都能够把剩余劳动力顺利输出,从而增加老百姓的现金收入。

3.3.2 把矿产资源开发作为特色产业全力抓好 我县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目前已开发生产的企业有两家,为我县增加群众收入正在做贡献,正在探矿勘查的雄村铜矿为自治区及招商引资项目,其开采前景非常好,对区域经济发展将会有战略性的推动作用。我县必须以矿产资源开发作为我县的特色产业全力抓好,一方面把我县的剩余劳动力通过矿产资源的开发来实现就业,增加群众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开发矿产资源增加本级财政收入,再把增加收入部分投入到支农惠农方面,减少群众负担,增加群众收入。

3.3.3 积极发展哲古牧区旅游业,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

旅游业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面大的综合性劳动密集型产业。勤劳、朴实、勇敢、善良的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编写了一部悠久的文明史,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明史和文化遗产,比较著名的有毛吾觉寺、哲古草原等。对于下一部广大农牧民群众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积极参与旅游业,不断提高农牧民自身素质,增强竞争能力,千方百计地从旅游业中获取更多的收入。

4 千方百计对农牧民增收工作做好引导、做好服务工作

目前,我县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农牧民增收面临困难重重,农牧民无所适从的背景下,县委、县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要求,切实关心和高度重视农牧民增收工作这件大事,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对农牧民增收工作做好引导、做好服务、做好发展工作。一是要认真宣传讲解全国全区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变化的形势和国家现阶段的农牧区工作方针、政策,引导农牧民转变传统的致富观念、传统的生活观念、传统的消费观念,以适应新情况,适应改革奔小康的新要求,增强新情况下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二是要做好信息、市场服务。三是农牧区基层干部要身先士卒,从自己做起,把自己家庭作为示范点、示范场、干给群众看、说给群众听、引着群众干、并认真做好组织发动工作,切实为群众在找市场,疏通服务上下功夫。

总而言之,农牧民增收工作事关全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事关农牧区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大局;事关农牧区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大局。农牧民增收不仅是农牧民和农牧区广大干部的事,更是全党全社会都要共同关心,共同做好的大事,也是我们每一个干部应承担的责任,既是热点、也是难点,是全党和各级政府及其广大干部的工作重点。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艰巨而光荣的义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

参考文献

[1] 张学忠.建设新农村是向农业强省转变的重大机遇.2006。

第6篇:农牧业工作总结范文

产业化经济总量持续发展,骨干龙头企业群体不断壮大,品牌建设成效显著。规模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保持在10%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业成为我区继能源、冶金之后第三大工业支柱产业。2012年,全区农牧业产业化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加工企业发展到1849家,部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8家,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403家,产业化龙头企业上市公司有9家。自治区100家非煤类重点企业中,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有27家。截至2012年底,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获得的中国驰名商标达到45件。

主导产业多元发展,区域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农畜产品加工业形成了优势产业、传统产业、特色新兴产业多元并举的发展格局。乳产业保持全国领先;绒毛产业是内蒙古的优势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粮油产业地位日益提升,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和发展亮点;马铃薯、饲草料及特色等新兴产业正在迅速成长。全区形成年加工转化粮油1400万t、牛奶900万吨、肉类200万t、羊绒2万t、马铃薯360万t的生产能力,农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能力不断增强,综合加工率达到54.8%。

产业化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农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区优质、高产、高效作物比重达到70%,畜牧业占大农业的比重达到45.9%,初步形成了牛奶、山羊绒、肉牛、肉羊、玉米、马铃薯等10个产业带。原料基地的生产、储备和供应能力不断提高,产品的档次、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呼伦贝尔岭东农牧业产业化示范园区、通辽市科尔沁农牧业产业化示范园区、赤峰市元宝山区平庄农产品加工园区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第一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呼和浩特市乳品产业基地、通辽市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基地被自治区政府命名为自治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第7篇:农牧业工作总结范文

一、2013年农牧业运行情况分析

根据前三季度的情况看,我区农牧业整体呈现:“粮丰畜稳、加工好,食品安全、生态优,一产稳健、农(牧)民富”的运行态势。具体分析如下:

(一)农牧业总体经济稳步发展

在国家和自治区整体经济放缓的背景下,我区农牧业经济总体保持稳步较快发展。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515.7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2%,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5%,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二)种植业丰收增产已成定局

今年,我区春播底墒足,生长期降雨充沛,出现了历年少有的利好自然条件,加上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扶持,高效节水、高产创建等大范围农业科技应用的推动,粮食生产将再获丰收,有望实现连续十年丰收增产。初步预测,全年粮食产量将达550亿斤,增产43亿斤,比2003年翻了近一番。

(三)畜牧业有望实现“九连稳”

今年全区牲畜存栏达到11819.76万头只,连续9年稳定在1亿头只以上,羊存栏首次突破9000万只大关,肉牛、生猪存栏继续增长,奶牛存栏有所下降。前三季度,全区肉类产量191.3万吨,同比增长3.29%;禽蛋产量42.7万吨,同比增长3.0%;牛奶产量633.2万吨,同比下降4.7%;牛肉、羊肉、生鲜乳市场平均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5.5%、13.1%、9.4%;生猪价格走出低谷,截至9月末,主产区仔猪、待宰活猪和猪肉价格环比连续3个月小幅上涨。

(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运行良好

随着“8337”发展思路的深入破题,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各项工作摆上日程,自治区政府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农牧业产业化迎来了新一轮机遇期。在发展定位和利好政策的双重拉动下,农畜产品加工业投资环境进一步好转,上半年,全区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牧业产业化加工企业达到1860家,实现增加值600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利润127亿元,同比增长1.6%。下半年是农畜产品加工的旺季,我区主要农畜产品供需两旺,预计第三、四季度的各项指标均会有更好的显现。

(五)草原生态建设进展顺利

截至9月底,全区草原建设总体规模达到4021万亩,提前完成2013年初的既定目标。今年,我区草原植被生长状况良好,总体上好于往年同期水平,预计全年植被平均盖度将达到43.3%,较上年增加1个百分点,草原“三化”速度进一步减缓。

(六)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继续保持较好水平

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各相关部门及时安排部署工作,积极有效开展行动,有效地控制了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保证了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在动物疫病防控方面,我区实现了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零疫情。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通过我区深入开展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畜产品“瘦肉精”、生鲜乳违禁物质、假劣农资、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兽药质量、水产品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等专项整治行动,不断加大抽检和风险监测力度。前三季度,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有升,蔬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监测合格率持续保持在96%以上,未发生重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七)惠农惠牧政策进一步拓展

国家和内蒙古对“三农三牧”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国家除继续实施好已有的各项惠农惠牧政策外,分别在促进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畜产品流通等方面制定出台了有利于发展现代农牧业的引导和扶持政策。内蒙古在落实好国家各项政策外,本着改革创新、发挥优势、因地制宜的原则,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非公经济的政策指引下,已经出台了促进县域经济和非公经济改革、发展指导意见和相关配套政策。内蒙古是农牧业大区,80个县域旗县中基本都属于农牧业旗县,非公经济已经成为这些农牧业旗县的经济主体。因此,县域经济和非公经济改革、发展政策的出台进一步加大了对农牧业资源丰富的旗县大力发展绿色农牧业的鼓励和扶持。

尽管农牧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农牧业基础薄弱、种粮和养畜收益下降、农牧业劳动力结构性问题突出、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较低、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压力较大和草原生态建设滞后等诸多的发展瓶颈和问题,需要在改革发展中加以解决。

二、2014年农牧业环境分析及趋势判断

国家和自治区将“三农三牧”问题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支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逐年加大,我区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不断增加,但各种风险和挑战也在叠加中凸显。如果没有大的、突发性气候等自然灾害发生,按照今年前三季度农牧业增长速度变化趋势并结合总体农牧业生产形势,预计2014年农牧业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主要农畜产品价格将保持稳中略升,农牧民收入继续实现稳定增长。

(一)运行环境分析

总体上,2014年我区农牧业经济运行环境利大于弊,非常有利于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

从宏观环境看,国家惠农惠牧政策强力实施,党的十提出:“四化”同步发展和“五位”一体建设是推动农牧业弱势产业快发展、可持续的总体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加快构建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赋予农牧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健全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自治区在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惠牧政策的同时,将内蒙古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作为“8337”发展思路的重要定位之一,加大对“三农三牧”的政策扶持力度,推进绿色、特色现代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内蒙古农牧业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从微观发展看,国家、自治区逐年加大“三农三牧”的投入,截至2013年8月底,全区农林水事务性支出219.2亿元,增长40.3%,在及时、足额兑现中央各项惠农资金的同时,自治区在已有的4400万元马铃薯良种补贴的基础上,又新增加了5600万元,全区补贴脱毒种薯面积达到了100万亩。2013年前8个月,累计争取中央、自治区农林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5.3亿元。全区加快农牧业投资建设力度,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746.5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5.8%。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有效转变,预计2013年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将达到28000家左右,全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00万亩以上;全区有212.6万户农牧民通过转移就业、土地、生产资料入股等形式参与产业化经营,占全区农牧户总数的59%以上;农牧业产业化稳步发展,上半年,全区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牧业产业化加工企业达到1860家,比去年年底新增80家,销售收入和实现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0.3%和11%,预计2013年销售收入和实现增加值分别增长12%和16%左右,今年在工业经济整体疲弱的情况下,成为少数几个保持增长的产业之一。

从市场趋势看,由于人口增加,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工业化争粮、城镇化争地、环境污染等发展问题的凸显,国内外主要农畜产品供需偏紧的矛盾短期内很难扭转,特别是对我区无公害、绿色、特色农畜产品的消费需求持续快速增加,价格不断上涨。近年来,内蒙古生产的小麦、玉米常年收购价均高于周边省区,牛羊肉市场价格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左右,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具有内蒙古标识的绿色牛羊肉价格是国内其他产地普通牛羊肉的4—6倍。预计2014年,我区主要农畜产品市场前景比较乐观,整体价格将会稳中有升,但因产品不同而异。

(二)发展趋势判断

生产经营方面,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2014年国家和自治区将继续加大对农牧业的扶持力度,继续实施好节水灌溉、百亿斤粮食增产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小流域治理、草原生态建设保护等工程,进一步夯实农牧业发展基础,出台更加有利于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的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性举措,赋予农牧民更多的财产权利,进一步提高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预计2014年粮食产量仍将稳定在550亿斤左右,牲畜存栏量将达到1.2亿头只左右。

产业化发展方面,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是推动农牧业现代化,实现农牧业增收增效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我区在“8337”发展思路的正确指引下,自治区将在资金扶持、项目申报、招商引资、土地使用等方面出台并实施更加有利于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快提高农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和水平。预计2014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牧业产业化加工企业达到2000家左右,销售收入和实现增加值分别增长13%和16%左右。

农牧民收入方面,在国家和自治区惠农惠牧政策大力实施,农牧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生产经营方式良性转变等前提下,促进农牧民增收的基础更加牢固,虽然农牧业生产会面临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但稳中有增的趋势仍然占主导;由于国家、自治区整体经济将保持稳中趋缓,导致外出农民工收入增长幅度不会很大。预计2014年农牧民来自转移性和家庭经营性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来自工资性收入增长趋缓,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将增长12%左右。

三、主要对策建议

在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背景下,针对我区农牧业经济运行中的问题,结合区内外农牧业相关形势分析,为实现2014年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建议如下:

(一)全力抓好粮食生产,确保农业增产增收

一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引导和强化耕地管理,确保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8500万亩以上,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1亿亩以上。二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以水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重点推广以喷滴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种植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三要抓好农业科技项目工程。继续实施好“高产创建示范工程”等旨在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的项目,建立粮油作物高产创建示范田500万亩以上,带动推广五大作物五项核心技术5000万亩,优质高产高效农作物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72%。四要加大设施农业特别是蔬菜产业发展步伐。加大指导和扶持力度,积极开展标准设施农业园创建活动,提高设施蔬菜的种植水平和效益。五要全力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由于农业用工价格5年内涨了2倍多,推动农机需求旺盛,特别是大型拖拉机增速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成为生力军。

(二)大力发展建设性养畜,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

按照“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肉、减畜不减收”的总体思路,兼顾草原生态保护和肉食品有效供给,加快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一方面,实施家庭生态牧场建设工程。按照牧区生态家庭牧场和农区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标准,继续安排下达500个生态家庭牧场和500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创建任务。配套建设暖棚、畜圈、节水饲草料基地、人畜饮水井、储草棚等基础设施,有效解决牲畜“吃”和“住”问题。另一方面,扎实推动畜牧业重点工程建设。在实施畜牧业“双百千万高产工程”的基础上,继续推动国家畜禽标准化建设、“菜篮子”畜产品生产和“振兴奶业苜蓿行动”等重点扶持项目的落实。

(三)加快构建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为现代农牧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按照现代农牧业生产经营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的要求,坚持家庭经营在农牧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牧业经营方式创新。一是推进土地草牧场规范流转。保持农村牧区土地承包经营长久不变,依法保护农牧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按照产权明晰、形式多样、管理严格、流转顺畅的要求,积极探索有利于提高农牧业效益的土地草牧场流转办法,引导工商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开发农牧业。加快培育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形市场,流转信息,提供法规政策咨询,开展价格评估,指导合同签订,搭建土地流转交易平台。依法设立旗县级农村牧区土地草牧场承包仲裁委员会,培训和选聘仲裁员,健全农村牧区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二是加快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在积极组织开展部级示范社建设行动的同时,继续开展自治区级示范社建设工作,扩大范围,加强规范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开展合作社法律宣传和人才培训,培养造就一批能够带领农民合作致富的合作社领头人和业务辅导员队伍。支持金融机构加入合作社,鼓励组建合作联社。三是提升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农牧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建设,争取出台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实施意见和认定管理办法,力争用5年时间建设10个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示范区、5个部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大力扶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中力量打品牌、打市场,完善产业链,培育肉羊、马铃薯、羊绒等优势产业。四是深化农牧业投融资体系改革。赋予农牧民对承包地、宅基地、集体资产股份的占有、使用、收益及抵押、担保权能,鼓励金融机构业务更多地向农村牧区拓展,允许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资金互助、赊销赊购、联户贷款、农信担保贷款等多种形式信用合作。利用政府性投资公司、担保公司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四)继续加大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保护好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一是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草原基本保护制度。结合落实国家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在牧区工作的基础上,完成农区和半农半牧区草原权属和承包确权工作;在全面总结半农半牧区试点旗县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基础上,推进半农半牧区的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全面推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和草畜平衡制度,保持草原资源可持续利用。二是继续落实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做好禁牧、草畜平衡、牧草良种补贴、牧民生产资料补贴的监督检查和落实工作,同时认真总结前三年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机制政策经验,为建立长效机制打牢基础。三是做好草原生态工程建设。抓住国家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牧还草工程的有利时机,加大草原生态重点工程建设。按照“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计划要求,在做好2013年苜蓿示范基地建设验收总结的基础上,着力抓好2014年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建设的充实完善工作,加快现代草业发展步伐。四是强化草原执法监督检查。重点抓好乱开滥垦草原、非法征占用草原等执法工作,选择重点地区开展执法检查,进一步强化对开垦草原的查处力度,依法规范征占用草原行为。

(五)完善科技创新和推广机制,提高农牧业科技支撑能力

一是依托专业科技团队和科研基础,做好内蒙古优势品种的保种和改良工作,探索、研发适合草原生态的改良物种。二是突出抓好农牧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强化自治区、盟市农牧业推广机构工作职责,推动建立健全苏木乡镇公共服务机构。进一步理顺苏木乡镇农牧业技术推广管理体制,深入推进落实“一个衔接、两个覆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对没有列入国家支持规划苏木乡镇农牧业技术推广和畜牧业苏木乡镇的机构给予覆盖,提高人员待遇,改善工作条件。三是创新农牧民培训方式。以阳光工程、农技推广示范县、农村牧区实用人才培养等为抓手,促进农科教、产学研大联合,加强科技和实用人才培训工作,重点培养职业农牧民。四是继续开展万名科技人员下基层活动,跟进后期综合配套技术指导服务。进一步扩大12316“三农”服务热线坐席室坐席,完善扩充12316语音数据库信息内容,提高热线的服务能力。

(六)加强农畜产品质量监管和动物疫病防控,确保农畜产品质量安全

第8篇:农牧业工作总结范文

这次全旗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自治区、市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全旗农村牧区工作,分析形势,把握机遇,全面安排部署的工作。一会儿,旗委苏书记和政府杜旗长将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农村牧区工作简要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旗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旗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牧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全旗农牧业经济呈现出稳定、优质、效益提升的发展格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全旗总播面积10.3万亩,粮食作物6.09万亩,经济作物3.1万亩,订单农业面积达到7.8万亩,同比增加1.8万亩。粮食总产5998万斤,同比增加107万斤。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57万头只,(其中骆驼12903峰,白绒山羊51万只,奶牛1226头)。全旗5个镇全部被自治区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新增无公害农产品4个、绿色食品2个、有机食品认证1个。全旗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亿元,同比增长8.3%。

(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争取上级水利投资3172万元,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万亩、水保治理面积1万亩,完成生态修复保护面积15万亩。自筹资金启动实施杨贵沟、善岱沟、东升庙沟等九处防洪工程,完成投资4000万元。红旗、南湖和查汉高勒水库除险加固顺利完成,团结渠改造工程全面完工,结合中低产田改造和节水灌溉项目,启动实施了3万亩高标准农田配套工程。土地规模经营初见成效。建成“一池三改”模式516户,补贴建成温室大棚28座,解决了100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三)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全年完成林业生态建设面积32.8万亩,超市政府下达任务7.3万亩。以“五环”绿化为主线,集中开展了道路两侧、城镇、村庄、企业和农田渠路绿化,试验开展了秋冬季造林,完成东环-南环路景观带的规划设计工作。天然林保护工程顺利完成,效果明显。启动实施休牧试点工程,发放饲草料补贴70多万元。补播草场20万亩,草场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退牧转移工作扎实推进,旗财政拿出2487万元进行退牧转移补贴,全年转移牧民368户1536人,退出草场126万亩。全面启动围封禁牧工作,实现良好开局。

(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稳步推进。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全面启动示范引领村建设。建成巴音镇和呼和镇2个农牧民住宅小区550户。启动实施了蒙汉中心村100户住宅及养殖小区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了团结、乌盖中心村153户住房的棚圈、青贮窖、沼气、养殖小区等配套设施,对团结、乌盖、广林养殖小区的庭院和养殖棚圈进行了美化、亮化处理。在乌盖中心村为退牧转移牧民新建住房和养殖小区10套。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在山后牧区建成30户家庭生态牧场示范户。

(五)扶贫开发卓有成效。围绕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转移培训、科技扶贫和扶贫移民等重点工作,全年完成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500人,转移就业445人。对全旗农牧区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意向进行摸底调查,社会帮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解决了265个极端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和2224个低收入人口的增收问题。

(六)支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争取农机专项购置补贴资金150万元,对200户农牧民购买农机具给予了补贴。落实良种补贴资金50万元,补贴面积5万亩。全面推进政策性农牧业保险工作,兑现保险补偿款70多万元。发放抗灾饲草料340吨,确保了牧民安全过冬渡春。加强了奶站和饲料行业的治理整顿,对受三聚氰胺案件影响倒奶的89户奶农发放补贴12.4万元。加强了村社集体财物状况审计,清理整顿了财物混乱现象。气象服务覆盖度进一步提高,服务农牧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为山后牧区植被恢复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信用联社积极筹措支农资金,增加支农信贷规模,进一步加大了对农牧民的扶持力度。

(七)重大项目争取取得新突破。天保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退牧还草、污水处理、整村推进、沼气入户、中低产田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得到落实。截至目前,共落实农牧口项目资金1.69亿元,正在积极争取的有8.4亿元,为做好“三农三牧”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是全旗农牧业加速发展的一年,全旗用于农村牧区的投资达1.36亿元,是的1.97倍;是我旗出台惠农惠牧政策最多的一年,涉及退牧转移、农牧民养老保险、中心村建房、新牧区示范户建设、农牧民购买住宅楼、二狼山白绒山羊保护等九个方面;是农牧民收入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达到4615元,增速位居全市首位。

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既是旗委、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结果,也是各镇、各有关部门和广大农村牧区基层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旗委、政府向奋战在农牧业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坚定搞好农村牧区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对农牧业农村牧区经济的影响不断加深,我们必须在肯定成绩中坚定信心,在分析形势中把握机遇,在深化改革中加快发展。

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党中央、国务院在深入分析诸多不利因素和严峻挑战的基础上,对当前“三农三牧”工作形势作出了“五个令人堪忧”的客观判断,这足以说明今年将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形势最严峻的一年,也是“三农三牧”工作面临挑战最大的一年。从国内形势来看,因金融危机而引发的农业发展资源短缺和市场环境约束增强、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加大、农民工返乡回流增多、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运营困难加剧等一系列问题非常突出,保持农牧业稳定发展、农牧民持续增收的难度明显增大。就我旗而言,农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依然很多。一是生态环境脆弱,草畜矛盾突出。草场退化严重,草场亩均产草量由26.3公斤降到目前的9公斤,植被覆盖率从六十年代的30%下降到目前的13%,草本植物由240多种减少到目前的80余种。市里要求今年在非禁牧区严格执行草畜平衡制度。据有关部门测算,就目前这种草场状况,至少需要1万多亩草场才能养三、四百只羊,而全旗承包草场在万亩以上的只有595户,占牧民总数的18%,草畜矛盾非常突出。二是农牧区劳动力年龄老化和结构性素质偏低。我旗从事农牧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大多数是初中文化程度,且多是妇女和年龄偏大的男性劳动力,多数属于传统经验性农牧民,不具备建设现代农牧业的知识和技能。农牧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生产性费用支出占到总收入的53.7%,产出效益偏低。三是畜牧业发展水平低。畜牧业在整个农牧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只有48.7%,我旗畜牧业长期处于靠天养畜的被动局面,养殖规模小而分散,没有形成规模化养殖;畜牧业经营方式落后,饲草料加工处理程度低,没有实现精细化喂养;科技对畜牧业的支撑能力弱,标准化防疫、模式化圈养、短期育肥等适用技术应用推广有待加强。四是农牧民增收空间狭小,贫困人口比例较大。由于地处偏远,农牧民适应市场能力较差,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农牧民工资性收入只占到总收入的7.3%,在大农业以外增收的空间十分有限。全旗农村牧区低保对象达6266人,占常住人口的31%,按照新的贫困标准(1196元/人年),全旗将有6879个农牧民纳入贫困范围,占农牧业人口的32%,超全市26个百分点。特别是去年受农副产品价格上扬的影响,农牧民收入水平创历史新高,在高基数上增长的压力很大。五是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较差。水利、农田草牧场建设、公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防灾抗灾体系不健全,自然灾害经常发生,农牧民抵御自然风险能力较差。这些问题充分表明,农牧业仍然是全旗最薄弱的产业,农村牧区仍然是最需要加强的发展环节,农牧民仍然是最困难的群体,农牧业农村牧区工作仍然处在夯实发展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加快由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型的重要发展阶段。

尽管影响我旗农牧业、农村牧区发展的困难和问题较多,但是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保持农牧业农村牧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仍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一是从重视程度上看,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把“三农三牧”问题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牧区工作,形成了支农(牧)护农(牧)的良好政策和社会氛围。年初,中央、国务院就促进农牧民增收发出了“一号文件”,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第十一次以“一号文件”形式指导农村牧区工作,专门制定关于促进农牧民增收的文件。二是从政策环境看,今年中央适应“三农三牧”发展的新要求,制定了一系列的具体政策措施,这些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决定到2010年底投资4万亿元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直接投向农牧业的,为我们强化农牧业基础、促进农牧民增收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三农三牧”投入7161亿元,比上年增加1206亿元,其中安排补贴资金1230亿元,比上年增加200亿元。继续增加粮食直补,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提高补贴标准。同时根据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和农作物播种面积,及时增加农资综合补贴。三是从我旗发展环境上看,旗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牧区工作,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投入逐年加大,旗财政预算安排农牧林水支出8035万元,比增加5629万元,增幅达234%。如何增加农牧民收入已经成为旗委、政府工作的中心工作。同时我旗农牧民人口少,农牧业总量小,工业的快速发展为实现“三化互动”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农牧业产业化正在成为整个旗域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统筹城乡发展的条件日益成熟。农牧区工作的干部职工积累了许多指导农牧业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的好做法好经验,增长了应对复杂局面的本领;广大农牧民谋发展、求富裕、盼和谐的愿望强烈,生产热情和积极性空前高涨。这些有利条件,都为我们做好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的农村牧区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对形势客观的分析,我们认为,今年我旗农村牧区的发展总体上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一年。面对发展的机遇期,我们耽误不得;面对发展的关键期,我们失误不起。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负重前进,乘势而上,努力保持大好的发展来势,切实改变当前农牧区生态脆弱、农牧业生产落后、农牧民生活困难的不利局面,推进全旗城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农村牧区工作的思路和主要措施

全旗农村牧区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统揽全局,不断加大投入,加强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牧民转移就业步伐,推进农牧业规模化经营,促进现代农牧业的加速发展;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增加农牧业产出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主要奋斗目标是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15元,增长26%左右。

为此,要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推进现代农牧业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积极推进养殖专业小区建设,扩大养殖规模,发展集约经营,提高综合效益。结合整村推进项目,在呼和镇广林村、巴音镇团结村和乌盖移民村集中建设3处高标准肉羊养殖小区,发展100个养殖示范户,配套1000亩优质饲草,实行舍饲圈养,进一步带动全旗肉羊产业发展;同时积极引进1-2家个人投资、企业化经营、规模化养殖的龙头企业进行肉羊养殖。要按照以种促养、以养增收、种养结合的理念,引进建设饲草料加工企业,逐步普及配方饲喂技术,提高舍饲养殖效益。山后牧区在调整畜种结构的基础上,保护后山羊肉品牌,通过养产业协会的运作,控制山后羊产品出售最低价格,努力提高牧区羊肉品牌价值和知名度。依托项目,整合现有奶站,在巴音镇五支渠村建设高标准的奶牛养殖小区。进一步扩大生猪养殖规模。鼓励发展獭兔、石鸡、野鸡等特色养殖。

二是大力发展城郊现代农业。积极发展城郊农业,加快温室大棚建设,提升“菜篮子”保障水平。整合项目资金,结合政府补贴,年内争取建成蔬菜大棚50座。在温室大棚示范引领的基础上,着重考虑农民的利益,确立农民的主导地位,调动农民参与大棚建设的积极性。在政府补贴资金比例不变的前提下,采取多种形式建设一些经济实用型的大棚,重点是在现在的基础上做大蔬菜大棚的规模,充分让农民从中受益。

三是加大牲畜改良和保护力度。后山牧区要充分发挥我旗二狼山白绒山羊闻名世界的良种优势,加强品种选育,加大保种力度。结合整村推进项目,按照《旗二狼山白绒山羊保种实施意见》,将获各琦萨如拉嘎查建成二狼山白绒山羊保种基地。加大戈壁红驼的保护,依托产业化项目,完成戈壁红驼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扶持养驼专业合作组织的健康成长,促进驼产业的迅速发展。进一步优化驼群结构,走规模化养殖之路。农区要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加快杂交改良步伐,培育巴美肉羊、绒山羊养殖大户,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四是稳步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和支持企业、种养大户、经济组织采取互换、转让、承包、租赁、入股等多种形式,积极稳妥地促进农田草牧场经营权合理有序流转。今年要在农田配套项目区全面启动农民以土地经营权置换养老保险工作。牧区严格执行草畜平衡制度,加快推进草牧场承包经营权向养殖大户、养殖能手流转,鼓励牧民采取自愿有偿的方式,采取联户经营,实现牧区的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草牧场流转可以突破嘎查与镇的行政界线,在全旗内大范围流转。年内争取完成2万亩土地集中经营和300户草牧场合理流转。

(二)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继续扎实推进退牧转移工程。全面完成度退牧还草项目,实施禁牧80万亩,休牧35万亩,转移牧民135户430人;积极争取度退牧还草工程,通过整合匹配项目资金,按照退牧转移的方式,将固察线以北5公里,获青线、赛临线两侧各5公里范围内牧民和牲畜转移出来。各镇和相关部门要按照我旗出台的退牧转移相关政策,切实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并根据牧民的实际情况给予妥善安置,确保转移出来的人们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少有所学,壮有所为,老有所养,各得其所。

二是全民动员切实搞好农田基本建设。今年我旗的农田配套建设要新开3.5万亩,巩固提高去年的2万亩。旗直各有关部门、镇必须把农田基本建设作为今年农村工作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来抓,按照“六配套”标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整合捆绑项目资金,采取政府补贴的办法,动员全旗各级干部、广大农民积极参与,掀起农田大会战的高潮。项目实施单位要充分利用春播前、麦收后、秋收后的有利时机抓紧组织施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赶进度、抢工期;各乡镇要千方百计处理项目区的社会矛盾,为顺利施工扫清障碍。

三是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全年完成林业生态建设面积53.5万亩。继续实施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完成封育32万亩,飞播20万亩。完成巴音镇南出口、工业园区主干道、潮格镇南出口、赛那路等通道绿化;搞好“生态家园”示范引领村绿化,巩固完善乌盖移民村、团结中心村新修道路绿化;开展实施阴山冲积扇区造林绿化1600亩,北山坡造林500亩。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加快农田林网配套,对项目区有条件的地段都要进行植树;同时要下功夫继续做好林木的管护和幼苗的抚育工作。全面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继续坚持“林业、农牧各负其责;森林公安、草监队伍双管齐下;镇、村、社三级联动;巡护为主,打击为辅”的禁牧方针,认真贯彻宣传发动、政策引导、产业扶持、责任追究四项基本措施。在这里我再次强调一下,各镇、嘎查村是禁牧工作的主体,要严格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切实担负起本地区围封禁牧工作,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坚决执行围封禁牧责任追究制,确保围封禁牧工作取得预期成效。

四是全面推进水利事业发展。按照山前防洪总体规划,今年汛期前要全面完成善岱沟、杨贵沟防洪工程。山前两镇要及早安排护村坝的建设,发动群众进行加高加固,确保安全度汛。年内完成乌尼乌素水库除险加固和大坝口水库扩建工程。完成巴音镇污水处理厂和呼和镇水源地建设任务,争取启动呼和镇污水处理厂。积极争取末级渠系改造和水保治理项目。完成节水示范面积1500亩。全面完成巴音镇周边地区、乌盖移民村、团结新村、乌兰哈少和广林移民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630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五是扎实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进一步完善550户农牧民住宅楼的公共配套设施;建设5个中心村,达到村庄、道路美化、绿化,实现生产设施配套,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作用;争取启动三支渠中心村、和丰中心村、乌兰中心村建设;在中心村实施300户农牧区沼气建设工程,建成6个沼气服务网点。草畜平衡及生态牧场的建设工作要和退牧转移同步进行,山后牧区的退牧转移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实现草畜平衡,为了实现牧区的生态良好,牧民的生活富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们要在转移牧民的过程中及早谋划,按照全旗的退牧转移总体规划,结合自己镇的面积、人口,对山后整体布局进行统筹考虑,合理安排示范户,今年完成50个生态牧场示范户的建设。各镇要根据本地的实际,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选择有一定生产和经营能力的牧户作为示范户予以重点扶持;要提前进行摸底调查,根据自己的草场情况确定生态牧场的区位布局和数量,并具体落实到户。示范户确定后,通过租赁、合理流转等方式,扩大这些牧户的草牧场经营规模,同时采取政府补贴、牧民自筹相结合的方式,按照统一规划,建设标准化棚圈、青贮窖、沼气池,购买种畜,打井和配备风光互补设备,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

六是加强扶贫开发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全面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组织开展新一轮社会扶贫,探索建立帮扶长效机制。全年解决2200人的生活贫困问题,特别要将呼和镇广林、西补隆两村牧民的贫困问题认真加以解决。以国家扶持、项目捆绑、市场运作为手段,统筹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农牧民住宅楼建设和潮格镇闲置房屋,采取产业转移、社保转移、教育转移等多种方式,拓宽农牧民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渠道。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把农牧业、就业、科技、教育、扶贫等部门的培训资金集中起来,统筹开展农村牧区劳动力培训工作。对于有求学愿望的落榜生,要继续采取政府补贴的办法选送到专业学校进行定向培训,从而使其实现稳定就业。

(三)着力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是进一步完善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强化基层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探索科技特派员、科技项目承包等新机制。鼓励农牧业科技人员到农田、养殖小区、农户等生产一线开展服务,并给予适当的补贴,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科技服务的实用性。加快农牧业信息化进程,优化信息传输手段,推广信息机大喇叭的服务模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为农牧民提供信息服务,更加及时有效地的指导农牧业生产。

二是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体系。继续开展小麦、玉米、葵花、奶牛等农牧业政策性保险,完善机制,强化监管,确保农牧民收益。进一步构建覆盖全旗高效、便捷的农牧业防灾减灾体系,修订完善防汛、防火、防疫、防重大气象灾害等专项预案,增强科学性和实用性。加强植物保护,切实做好葵花螟等农作物病虫害和草原虫鼠害防治。加强对防疫工作的领导,深入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外疫不传入,内疫不发生。加大对防疫工作的投入,进一步提高基层动物防疫员的待遇,确保基层防疫员工资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提高防洪工作的应急响应能力,确保汛期无人员伤亡。进一步加强草原森林防火工作。做好人工影响气象和预警、预报,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切实增强对农牧业的服务功能。

三是进一步完善农村牧区管理体系。规范农田草牧场流转行为,成立农田草牧场流转中心,制定出台农田草牧场流转管理办法。严禁乱占耕地,乱开荒地、荒滩。严禁占用河槽、河滩和在泄洪道栽植树木、耕种农作物。对禁牧区实行重点保护,严厉打击非法采挖苁蓉、搂发菜、滥砍滥伐等非法行为。对全旗嘎查和村社的集体经济财务帐目及负债状况进行清理整顿,以便主动接受农牧民的监督。全面对农村牧区人口、农田草牧场基本情况及植被覆盖率等基本情况进行彻底的摸底调查。

四、认真做好当前工作

一是要抓好春耕生产。首先要保证农资供应,有关部门要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做好相关物资和货源的落实、调运和储备工作,确保不误农时。种子管理、工商物价、技术监督等部门要做好农资价格监控和市场整顿工作,严厉打击哄抬物价和制假售假等坑农害农行为。其次要落实好农贷资金,保证生产需要。第三要搞好信息,通过各种途径,向农牧民宣传主要农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及时引导农牧民合理安排种养结构。

二是要抓好春季造林准备。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做好造林规划设计、技术培训和平整造林地块等前期准备工作;落实林业建设项目区行政、技术负责人,切实做到组织领导、职责任务、技术措施、督查落实四到位,保证春季造林顺利进行。

三是要切实抓好动物防疫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以“防五”和防控禽流感为重点,全面落实各项防疫责任制,做好春季防疫大会战。切实加强外调牲畜、畜产品及禽鸟的疫病监测,坚持外堵内防,保证免疫密度,确保不发生疫情。

第9篇:农牧业工作总结范文

一、取得的成效

1、坚持提质增效,草原畜牧业健康稳步发展。

以落实国家草原生态奖补政策为契机,按照“控制总量、优化布局、改良品种、增加母畜、加快出栏”的原则,大力推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全县各类牲畜饲养量达25.65万头(只),繁殖成活各类仔畜9.85万头(只)仔畜繁活率达95.7%。投资150万元,建成饲草种植基地300亩,使全县百亩连片种植的育草基地达到8个,种植面积达到4699亩,产草量达到704.9万斤。投资200万元,建成饲草料应急物资储备库2个,贮备饲草料60万斤,为突发灾害和抗灾保畜提供了饲草保障。

2、坚持高效节水,现代农业发展取得历史新跨越。

进一步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全县高效节水农业面积稳步扩大。一是种植结构趋于合理。全县落实农作物播种面积7869亩,粮经草比例由2011年的37:10:53调整到22:18:60,呈现粮降经、草双增的可喜局面。二是万元田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大力培育日光温室蔬菜产业和鲜食葡萄为重点的“万元田”,投资500万元建成占地400亩的多坝沟鲜食葡萄科技示范园,投资2017万元建成钢架二代提高型蔬菜温棚76座,使万元田总亩数达到800亩,投资168万元建成钢架拱棚42座,占地面积达到60亩,高效田总亩数达到860亩,约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0.9%。三是高效节水面积稳步扩大。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为核心,投资982万元,实施红柳湾灌区节水改造工程,100%的灌区播种面积实现节水改造。

3、坚持科技支撑,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功能日臻完善。

为解决城乡群众吃肉、吃菜难的问题。累计投资4000万元,建成高标准温室126座,设施养殖棚圈52座,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一是设施养殖规模发展壮大。按照“山上减畜增草、山下扩群增畜、城市加工交易”的发展模式,投资560万元,新建种畜扩繁场1个,修建储草棚1处,设施养殖户达到81户,设施养殖规模达到2.6万头只,累计销售肉羊9560多只,营业性销售收入达725万元。二是日光温室产业加速推进。修建日光温室76座,预计11月下旬全部定植。三是园区配套设施有序跟进。投资170万元,建成占地1000平方米的园区办公用房、多功能蔬菜展示厅、无公害蔬菜检测中心和农业科技培训中心。投资170万元,建成占地400平方米、储存体积900方的蔬菜保鲜库1座。投资380万元,建成占地1800平方米、可储藏蔬菜240吨的地窖1座。

4、坚持多轮驱动,农牧民收入大幅提高。

通过培训和输转相结合、一产和三产相结合、惠农补贴和增产增效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拓宽了农牧民增收渠道。一是落实惠民政策促增收。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县共向农牧民发放草原生态奖补资金、种粮补贴等惠农资金24项2808万元,全县农牧民人均增收9360元。二是加快劳务输转促增收。投资260万元实施民族餐乐园工程,修建彩钢房20套,搭建毡房20顶。积极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力发展民族旅游业和餐饮服务。三是培育高新产业促增收。依托日光温室产业发展,积极开展科技培训,建立了农业技术人才实训基地。四是双联帮扶促增收。各参联单位和参联干部按照市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工作方案,采取单位联村、干部联户的帮扶方式。累计捐助帮扶资金101万元,为994人申请到最低生活保障,发放小额贷款457户5500万元,建成一批桥梁、涵洞、棚圈等草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5、坚持强基固本,农牧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能力更加坚实。

抢抓国家、省市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机遇,以项目建设为引领,扎实推进农牧村路网、水网、林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农牧村交通建设迈上新台阶。投资11746万元,实施农牧村公路建设项目6项,建设总里程126.3公里,为农牧民生产、生活提供了快捷、方便的交通条件。二是水利设施建设取得新成就。投资2969万元,完成红柳湾设施养殖及饲草料基地引水工程续建项目。新建安全饮水2处,共解决农牧村饮水安全人数1900人。投资250万元,实施牧区节水灌溉项目,改造节水灌溉面积2000亩。三是生态保护和林业建设迈出新步伐。投资7360万元,重点实施了退牧还草、国家公益林建设、红柳湾野生动植物生态园建设等6个项目,草原生态得到有效保护,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6、坚持城乡同频共振,新农村建设面貌焕然一新。

始终把新农村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是村容村貌整治成效显著。投资300万元,对红柳湾村18户小康住宅房的护栏及大门进行了统一的设计安装,完成了居民点400米道路的硬化及绿化。3000平方米文化活动广场及健身器材等硬件设施。投资90万元,实施民族新村亮化工程,架设路灯180盏。投资800万元,对40户多坝沟村农民实施了异地搬迁。投资273万元,修建30套城乡居民共享廉租房。投资167万元,完成120户危旧房屋改造工程项目。二是民生工作有效推进。2012年,累计支出农牧村低保金143万元,农牧村医疗救助454人次,救助资金114万元。新型农牧村合作医疗运作更加规范,全县农牧村参合率达98%。投资60万元,实施农牧村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覆盖率达85%。

二、存在的问题

今年以来,阿克塞县农牧业经济发展总体起步良好、进展顺利,但相比市委、市政府做精一产的总体要求,仍然面临着诸多制约和影响现代农业发展及农牧民增收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现代农牧业发展缓慢,科学种养殖水平较低。农牧民对设施养殖、温棚种植、标准化生产等先进技术掌握不足,种养殖技术指导和服务水平还跟不上,畜牧、农技、农艺等高层次、高技能农牧业技术人员短缺,不能满足现代农牧业发展的需要。二是自然灾害频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农牧业自然灾害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重大农作物病虫害和动物疫情发生的可能性潜在。农牧业基础薄弱、科技支撑力不强、组织化程度低、发展方式落后等问题仍将制约全县农牧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三是农畜产品市场发育迟缓,农牧业产业化缺乏有效拉动。畜产品销售市场培育不足,市场规模小,设施简陋,大场大户少,龙头带动功能不强,大量畜产品仍靠牧户自主销售或坐等商贩上门收购,不能主动出击寻求好的价格,直接影响了全县农牧业经济效益。

三、2013年的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

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现代农牧业为方向,以服务城市、富裕农民为目标做精一产,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依靠科技创新支撑,培育做大以设施种养殖、高效节水农牧业为主的现代农牧业产业集群,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事业,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牧业转型跨越发展,拉动农牧民持续快速增收,保持农牧村经济社会和谐稳定。

主要目标:农牧业总产值在完成6633万元的基础上,增长8%,达到7163万元。农牧业增加值在完成4382万元的基础上,增长8%,达到4732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在完成15000元的基础上,增长20%,达到18000元。

1、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现代农牧业发展步伐。一是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引导农牧民合理利用草场,实行草畜平衡制度,提高牧业效益。全面推进奶牛、肉牛、肉羊规模养殖优质高产,实现畜牧业增产增效、农牧民增收。在农作物秸秆饲料和青贮饲草生产上,走饲草料“统一加工、集中配送”的经营模式,引导牧农户到小区进行集中育肥,加快设施养殖步伐。二是积极发展循环农牧业。加大对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及草原畜牧业示范户的建设扶持力度。使设施养殖棚圈规模达到62座,养殖规模达到3万头(只)以上。三是完善土地流转配套政策,鼓励农牧民自愿转让土地经营权,积极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实现农业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经济效益。

2、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提高农牧业发展能力。2013年,全县计划实施新续改扩建农牧业重大项目19项,总投资3.1亿元。在农村交通上,争取投资6379万元,实施通乡公路项目3项,公路建设里程达278公里。投资2766万元,实施通村沥青公路建设项目2项,公路建设里程达92公里。在生态保护建设上,投资2612万元完成围栏休牧120万亩,补播改良10万亩。投资2518万元,新建大苏干湖湿地保护项目。投资501万元,续建国家重点公益林建设项目。

3、以服务城市为目标,不断推进示范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园区建设步伐,以发展精品农牧业为方向,推进农畜产品品质提升和布局优化,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一是继续逐步完善基础设施。投资500万元新建占地7亩的农业生态旅游观光棚。二是增强园区示范功能,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为县城居民、周边大厂大户及餐饮企业提供蔬菜配送服务。三是加大野生动植物生态园投资力度,为开展生态旅游奠定坚实基础。投资3002万元,在园内建设动物观赏区、狩猎区、环卫设施等基础设施,使之成为集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防护、生态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景点,多渠道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