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范文

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精选(九篇)

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

第1篇: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课余训练;短跑方法;短期训练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9-074-2

前言

小学课余短跑训练,其目的是通过短期集训,使专项训练运动成绩有所提高,因此,课余训练的方法、手段是否具有针对性与合理性,将直接关系到短跑成绩的增长幅度。目前,小学课余短跑训练虽然都注重抓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但一些教练员选择的训练手段、方法不是太妥当,专项成绩在短期得不到明显提高,所以,短期的课余训练的方法、手段选择的合理性、针对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课余短跑训练一般以短期集训为主要形式。如何有针对性地采用训练方法手段,合理安排好训练负荷,加强思想教育,是提高专项成绩的关键所在。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我校三年级、五年级短跑运动员4人,都是女生。

2.研究方法

(1)观察法

观察运动员身体素质增长的变化,重点观察短跑专项素质的提高幅度及动作、技术改进的程度,根据观察的结果来调整运动员的训练内容,选择合理的方法和手段。

(2)文献资料性

根据文献资料,结合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制定计划,安排训练内容。

(3)实验法

(一)测试4名短跑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与专项成绩,测试结果(见表1)

(二)分析

根据测得的素质数据,得知4名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一般,专项成绩一般,运动员的腿部力量,腰腹力量较差,在今后的短期训练中,应尽量提高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以及短跑的技术。

(三)确定训练计划

A. 第一周至第二周,以发展身体素质为主。

B. 第三周至第四周,逐步从一般身体素质过渡到短跑专项身体素质训练。

C. 第五周至第六周,以短跑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为主。

D. 第七周至第八周,以专项技术、专项素质和专项比赛的心理训练为主。

E. 第九周至第十周,以完整技术与分解技术训练为主。

F. 第十一周至第十二周,和上两周训练内容一样。

G. 第十三周,进行比赛。

(四)确定具体的训练手段

A. 身体训练

(1)柔韧练习:搁腿、踢腿、纵叉、横叉。

(2)徒手练习:俯卧撑、仰卧二头起、俯卧抬头(背肌)、仰卧起坐、原地深蹲起、原地半蹲跳。

(3)负重练习:肩负杠铃下蹲起,提脚跟,俯卧撑,弓步走。

(4)跳跃练习:单脚跳、蛙跳、收腹跳、立定跳远。

(5)速度练习:原地快速蹬足练习、50米放松跑、50米快速跑。

(6)耐力练习:50米×8往返跑、400米跑。

(7)灵敏练习:立卧撑、十字变向折回跑。

B. 专项技术训练

(1)跑的技术练习:原地摆臂练习,小步跑,原地高抬腿跑,行进间高抬腿跑,后蹬跑,车轮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放松跑。

(2)速度练习:80米的加速跑,40米的行进间跑,下坡跑,让距跑,30―60米的站立式起跑,30―60米的蹲踞式起跑。

(3)耐力训练:150米―200米的长距离的间歇跑,50米―80米的短距离的间歇跑,反复跑,变速跑。

二、研究结果

1.四名运动员经过3个月的训练后,短跑专项成绩有了提高(见表2)

2.100米短跑专项成绩增长幅度

三、讨论与分析

1.确立小学课余短跑短期集训的指导思想

小学课余短跑训练的对象是小学生,他们在学校里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完成各学科的学习任务,参加短跑训练是根据自愿原则,利用课余时间,在不影响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下进行的。对小学生的训练是有别于对专业运动员的训练的,具有一定的业余性。短期集训作为课余训练的一种主要方式,能够很好地协调与学习的关系,做到文化学习与短跑训练两不误。从实验对象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的状况分析表明,运动员的短跑专项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4名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也都相应得到提高,而且是在暑假中开始训练并未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对学习并没有造成影响。因此,在教练员进行训练时,就要确立短期集训的指导思想。训练是否具有针对性、合理性、科学性将对训练的结果具有决定作用。

2.区别对待,是提高课余训练成绩的有效方法与手段

根据对4名短跑运动员训练前基本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到他们的身体素质都一般,需要进一步加强。4名女运动员的身体素质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林芳芳的耐力较好,但力量差,赵新怡的力量较好,但耐力差,王娇娇虽然速度很好,但是她的个子较矮,宋倩个子很高,但是速度不快。所以在采用专项素质训练方法时,这4名运动员要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做到因人而异。

3.循序渐进,妥善安排训练负荷

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先以中、小负荷训练为主,辅以一到二次(每周)较大负荷的训练,等到运动员适应以后,在身体素质得到一定提高后,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逐渐增大训练的负荷量、负荷强度。负荷强度增大时,负荷量适当减少,反之,负荷强度减少时,负荷量相应增加。量和强度的增长,应遵循超量恢复的原则,在每周的训练中,安排一到二次的小负荷恢复性训练或休息。

4.师生互动,激发运动员的训练热情

短跑训练是枯燥、乏味的,如不注重训练方法与手段的变化,丰富训练内容,学生很快就会产生厌烦情绪,从而导致训练不积极,不投入,训练效果不佳。因此,在训练中,教练员应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采用不同的方法,激发、诱导学生训练的激情,同时,不断变换训练手段,保持学生的新鲜感、好奇感,虽然学生从事的是不同的训练内容,但达到的效果是一样的,即训练与发展同一身体素质,可采用多种方法与手段。这样不但可以收到预期效果,而且会使学生继续保持训练的热情,甚至会收到比预期更好的效果。

四、小结

1.小学课余短跑训练要确立科学的短期集训的指导思想,突出基本身体素质的训练,积极发展速度与下肢力量。

2.狠抓基本技术训练,在运动员做准备活动中时常的提醒。

3.优化训练方法与手段,加强分析与诊断,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做到因人而异、区别对待,使之具有针对性、合理性、科学性,争取以较少的训练时间取得较理想的训练效果。

4.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训练的积极性是保证课余短期训练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和基础。

[参考文献]

[1]陆升汉等.学校课余田径训练指导.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12).

第2篇: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范文

摘 要 短跑是人体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在大量缺氧的条件下完成最大强度的项目,业余体育学校田径专项学生短跑训练首先应重视跑的技术规范化,并注重短跑训练所需要的各项身体素质。具备跑的规范技术和良好身体素质,才能有效提升运动训练水平。

关键词 业余体育学校 短跑 训练

一、技术训练的重要性

(一)技术观念的更新

动力来源是短跑技术的进展核心。传统的短跑训练论述认为:在后支撑阶段腿部向后快速蹬伸的能力,是提升跑速的关键的生物力学因素。快速有力的蹬伸作用的重要性在后蹬和加速阶段是不容置疑的。然而探讨表明,当短跑运动员接近最大速度时,随着送髋――下压大腿和脚扒地的反应动作这种蹬伸的重要量在减小,在最大速度阶段,脚的扒地动作才是良好短跑技术的真正关键之处。通过高速摄影技术浅析发现:优秀的男子短跑运动员在跑动历程中,以起跑开始直到冲刺,膝关节始终不曾伸直,传统的后蹬用力被以腰为轴积极送髋、前脚掌积极扒地所取代成为跑动前进的动力来源;优秀的女子短跑运动员在后程出现腿部用力蹬伸的现象,用以弥补力量的不足。

(二)在业余体育学校田径专项学生的短跑技术训练中,技术的改善一直是一个难题。固有的技术规格、传统的认知观念、老一套的训练策略是制约短跑技术水平提升的障碍。先进的技术难以被较低水平的学生运动员掌握。我们认为,短跑训练应该以先进技术作为标尺,通过以技术理念的更新着手,循序渐进提升学生运动员的身体专项素质,进一步提升运动技术水平。

二、短跑训练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要性

(一)身体素质训练是短跑训练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适应专项需要以及合理负荷的素质练习,充分提升田径专项学生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能力,推动运动成绩的提升。

(二)提升身体素质水平有利于掌握复杂、先进的技术和提升运动成绩。

(三)进展身体素质有利于田径专项学生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

三、短跑身体素质练习内容及手段

(一)速度训练

进行速度训练时,在注重动作速率的同时,还要强调动作的协调性、放松能力的训练,把速度训练的内容融进力量练习及素质练习中,在训练手段的选择上,充分调动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加肌肉快速收缩的能力,利用短距离反复跑、行进间计时跑、追逐跑及下坡跑等手段来进展绝对速度,并在练习中强调跑的动作协调性及防晒能力。

手段训练策略可采取以下手段:(1)最快速度做原地摆臂练习;(2)原地或支撑以最高频率做高抬腿跑;(3)40~80米的加速度跑;(4)30~60米站立式或蹲踞式听枪起跑;(5)让距离的追着跑;(6)30~60米行进间跑;(7)标志跑;(8)让距接力跑和接力跑;(9)60~80米的反复跑;(10)顺风跑、下坡跑、牵引跑(牵引力为0.5~2kg);(11)速度训练利用短距离反复跑、行进间计时跑、追逐跑及下坡跑等手段来进展绝对速度,并在练习中强调跑的动作协调性及放松能力。

(二)速度耐力训练

速度耐力是短跑运动员的首要素质,是获得优异成绩的保障,速度耐力的进展水平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1)无氧代谢能力,这是构成无氧耐力的最重要因素;(2)能源物质(ATP、CP、糖无)的储备;(3)肌肉、关节、韧带等支撑运动器官承受大强度工作的能力。

由此,提升人体无氧代谢能力和肌肉活动时必需的能源物质储备以及支撑运动器官的功能,是进展无氧耐力的主要途径。在速度耐力策略与手段的选择上,必须结合田径专项学生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实效性。

(三)力量速度训练

短跑运动员做动作时肌肉收缩的爆发力强,力量大,特别是相对力量和肌肉弹性好,只有加强和突出力量素质训练,才能产生良好的爆发力。根据探讨,肌肉力量的性质、状态与短跑全程各部分相关程度如下:(1)肌肉的最大力量与短跑的起跑、起跑后加速度能力相关最为密切;(2)肌肉的爆发力与加速度、最大速度跑的能力相关最为密切;(3)肌肉的力量需力与终点跑保持速度能力相关最为密切。

力量特别是快速力量和柔韧性,是影响速度素质的重要因素。所以在进展速度素质中,首先要注意进展快速力量,其次是通过各种手段提升柔韧素质。柔韧性提升后可以增加力的作用范围和时间,同时能使肌肉内协调性得到改善,以而减少肌肉阻力,最终导致运动速度的提升。

(四)柔韧性训练

进展柔韧性素质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胯关节的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性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进展柔韧素质不仅可以加大动作幅度,而且能加大动作力量,减少受伤的可能性,期练习策略主要有:主动和被动的静力拉伸策略,主动和被动的动力拉伸策略,两策略可单独采取亦可混合运用,练习时间根据需要确定。

(五)灵敏性训练

灵敏、协调性作为一种综合能力,包括身体素质的进展程度和运动技艺的熟练程度,短跑运动员在进展灵敏性和协调性时也要结合专项特点,有针对性有步骤地进行。

练习手段有:(1)各种球类活动。如篮球、排球、足球等;(2)各种体操、技艺技术动作练习;(3)其他进展灵敏性、协调性的练习。

(六)采用惯性跑让运动员体会放松技术

众所周知,如果让一个物体突然由运动状态转为静止状态,其还会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保持运动状态一段时间。在进行短跑训练时,亦可以采用惯性来进行放松技术的训练,使运动员能够在惯性的帮助下更好地体会放松技术,提高其应用放松技术的能力。具体方法如下:在200米的赛道中,先让运动员快跑60米,而后借助惯性慢跑40米,再快跑60米,而后慢跑40米,如此循环往复,使运动员能够在60米的快速跑中获得惯性,继而在40米慢跑中,借助惯性体会放松技术,以此来提高其放松技术的应用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慢跑时,运动员必须要停止主动的用力,否则惯性就会因为运动员的主动用力而消失,致使惯性跑的作用丧失。

(七)大步跑训练

在进行短跑训练时,教练员可以让运动员进行大步跑训练,即通过一定的速度来提高运动员的步长,继而使其能够更好地体会踝关节的缓冲情况。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首先,教练员可以让运动员进行走或者慢跑100米,继而迈大步跑一定距离。在进行这一训练时,教练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对运动员的速度进行控制,使其保持在运动员最大速度的80%到85%之间;其次,大步跑的距离要根据慢跑或走的距离进行调整,如果之前采取的是慢跑,则大步跑的距离应该小于慢跑的距离,如果是走,则大步跑的距离应该大于走的距离。除此之外,在进行训练时,伴随着速度的增加,运动员应该逐步提高步长并要增加摆腿幅度与蹬地的力量,确保能够充分地将大腿抬起,胯关节打开。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在慢跑训练中掌握放松技术并学会如何应用放松技术,继而提高短跑训练的质量和效率,提高运动员的成绩。

(八)下坡跑训练

在进行慢跑训练时,教练员还可以借助下坡产生的外力作用,使运动员能够在外力的帮助下更好地体会肌肉放松的感觉,继而帮助运动员更好地寻找这种感觉,并最终掌握放松技术。在进行下坡跑训练时,教练需要寻找或者利用可利用的资源制造夹角在3到5度之间的斜坡,而后让运动员在距离坡地40至80米之间的位置起跑。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下坡跑时,必须要将速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果过快则容易造成运动员受伤,过慢就丧失了下坡跑训练的意义。还需要注意在进行下坡跑训练时,教练员必须加强对运动员的指导,使其能够更好地感受肌肉放松的状态,并记忆这一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运动员在进行短跑训练时更好地应用放松技术。

四、进展身体素质训练时应注意的不足

进展身体素质训练时必须结合短跑的专项特点,练习手段要多样化,以便提升田径专项学生的练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根据田径专项学生的自身特点,有目的提升其所必需的身体素质;进展力量素质时应根据田径专项学生的特点以快速力量训练为重点;身体素质进展要具有均衡性;在训练中避开大负荷和大强度的训练,以免田径专项学生疲劳过度造成损伤。

参考文献:

[1] 熊西北等.田径基础教程[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

[2] 马明彩,熊西北.田径运动技术教学论述与策略[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

第3篇: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范文

1、短跑的相关研究总结

1.1 关于选材

短跑运动是典型的周期性运动项目,其速度由步频和步长共同决定。祁雪梅在《论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选材》一文中指出科学选材就是训练成功的一半。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选材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把具有优越的先天条件、适合从事短跑运动的优秀苗子,从小选拔出来,进行系统、科学、有目的的培养训练,使其成为优秀的短跑运动选手的过程。除了良好的生理机能和优异的身体形态,由于步频是和神经系统相关联,步频在后天的改变并不明显,所以国内对于短跑运动员的选材一般都是选择步频较快的运动员。而速度敏感期的出现大多在10~12岁之间,故国内对短跑运动员的选材一般都是10~12岁步频较快的青少年。

1.2 短跑的专项技术练习

现代短跑技术大多是伸髋摆腿,积极扒地,在踝关节短时间接触地面时,利用强大的大小腿后群肌和躯干力量使身体获得向前运动的力量。短跑专门性练习是改进跑的技术的一种手段,专门性练习是跑的技术的分解,是将跑的技术有机地分解为几个部分,结合得越紧密,也就越合理。传统跑的专门性练习,如: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和后踢跑等,从20世纪50年代延续至今。现代短跑运动和短跑技术的本质特征是以髋为轴高速的摆动运动,髋关节运动是人体水平加速的关键环节,新的理论突破了后蹬是人体前进动力这一观点的束缚,从现代短跑技术发展来看,传统的短跑专门性练习在动作结构、动作幅度、动作用力特征和心理适应性等方面,与现代短跑专项动作技术存在很多差异,应对其练习内容和方法加以改进,不断地丰富其练习内涵,使练习方法更符合现代化短跑技术的要求。

1.3 短跑的专项力量练习

力量是运动员的基本素质之一,它与其他素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其他素质的发展,是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力量训练一定要符合运动时的动作幅度、动作速度、用力特征、功能特点和心理特征等条件。专项力量是指有助于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的力量。力量素质是所有身体素质的基础。短跑运动比的是速度而不是力量,力量训练应该为提高速度服务,短跑运动专项力量练习是那些有效地发展和促进运动员创造最高专项运动速度的力量练习。短跑专项力量训练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提高步长。我国短跑运动员在步长上与世界先进水平有很大的差距,绝大多数男运动员跑100m需用49步左右,而世界优秀运动员只需43步左右。这一现实说明了传统的力量训练方法在手段与要求上与专项技术和专项素质的要求严重脱节。短跑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必须解决步长问题,而步长问题的解决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专项力量训练的结果。短跑专项训练的内容需要科学和经验的完美结合。踝关节的弹性力量和稳定性力量,大腿后群肌的支撑力量,稳定脊柱的核心力量,上肢的摆动力量,颈部对于头部的稳定力量都是短跑中所必须的力量。各力量之间的协调配合需要在训练和比赛中感知和探索。

1.4 短跑的练习强度与有氧练习

短跑运动作为一个短时间爆发性速度项目,日常训练中对强度有效的把握有助于运动员形成良好的动力定型。当前国内教练对于短跑运动员的训练较多集中在高强度的速度爆发上或者为了提高爆发力而采用的大力量训练上。爆发力由速度和力量组成,但是一味地追求爆发力的练习不仅对运动员的身体承受能力是一种极大考验。短跑比赛成绩一般都会高于训练成绩,这是因为短跑成绩是一个在特定的时间、环境、氛围并且机体状态非常优良等因素共同的催化刺激下才能产生的。让短跑运动员多参加比赛不但能激发他们的潜能,还能增强他们适应比赛的能力和比赛情况下的心理调整能力,以便在以后能够适应更高强度的比赛。短跑训练时教练员常常忽视有氧训练,误以为短跑中只是十几秒甚至几秒的爆发过程,其实不然,有氧运动可以增加机体免疫能力,增加心肺功能,也可以作为大强度运动后的放松运动。在每年比赛日不断增多的情况下,竞赛期、过渡期、准备期分割已经不太那么明显,对运动员适时的调整,如:过渡期进行更多的有氧训练,在准备期多进行专项训练或者慢慢提高强度,经过赛前休息可能更有助于竞技状态的出现。

1.5 短跑的专项耐力训练

我国短跑运动员速度耐力水平低是多年来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造成速度耐力水平不高的原因有许多,例如:绝对速度和专项技术因素等。从专项力量训练这一角度剖析,重视快速力量训练忽视快速力量耐力训练、重视爆发力训练忽视爆发力耐力训练是重要原因之一。对短跑而言要提高速度耐力必须提高快速力量,必须提高爆发力耐力。但速度耐力的提高与训练中负荷刺激的供能方式密切相关。短跑比赛中主要以磷酸原系统(ATP—CP)供能。加快ATP、CP的合成速度,提高肌酸激酶的活性是提高速度耐力的基础。当今中国还没有对此进行专门的研究。所以,造成我国短跑运动员在速度耐力方面多年来进步缓慢。

2、总结与建议

现代短跑技术看作是髋关节为轴的前后摆动——平动运动,不再把蹬地作为向前的主要力量。在针对短跑技术练习的时候应该多注重髋关节摆动灵活性、摆动幅度,以及抓地能力的练习。专项力量练习方面要符合短跑技术的跑的特征,不能传统式的只注重大力量的练习,注重大腿、臀部后群肌的发展,增强扒地能力。基于短跑运动的特点,太多身体垂直力量方面的练习似乎不太可取,应该在髋关节前后摆动前提下做适宜负荷力量练习,配合上肢力量的协调发展,加强身体各关节肌肉的协调用力来促进成绩的提高。

第4篇: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范文

关键词: 短跑训练 专项素质训练 短跑技术 心理与生理训练

短跑是一项高难度的田径运动项目,属于极限强度运动项目之一。它的特点是运动过程短,强度大,运动员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项身体训练素质,而且要有完善的短跑技术和顽强的意志力等,因此学校体育教练员必须不断提高队员的短跑训练水平,打造一支训练有素的短跑队伍。

我结合平时训练的实际情况和做法,在此谈谈短跑训练的几点体会:

一、专项素质训练是短跑训练的基础

所谓专项素质训练,主要指力量、速度、耐力和柔韧性等方面的训练。力量是短跑的动力,根据短跑全程各段落肌肉的用力特点,可以分为:静力性力量和动力性力量。静力性力量是指肌肉做等长收缩,例如:运动员在做支撑练习中负重一定时间,体操中的悬垂、倒立和支撑等;动力性力量又分为重力性力量和速度性力量,例如:举重、摔跤及投掷跳远等都属于重力性力量训练。对短跑运动员力量的训练,我根据学校环境的特点,经常组织队员跑楼梯,专门训练他们的腿部肌肉;做负重深蹲,训练他们的爆发力;做引体向上,训练他们克服身体自重;做一分钟跳绳,训练他们的速度性力量。

正确科学的训练方法以不断提高运动素质为前提,在进行力量训练过程中要科学调整负荷,发展队员绝对力量,注意提高肌肉弹性,使肌肉放松,防止僵化,所以隔日训练效果最佳。

为提高运动员的短跑速度,充分调动他们的训练积极性,我经常采取一些多种多样新奇有趣的训练方法。例如:在训练50米加速跑时,组织他们做“抓彩带”的游戏。方法是:在同一跑道一端画出两至三条起跑线,每条间距1―2米,甲站在第一起跑线上为追者,乙站在第二起跑线上为被追者,乙腰系彩带,在发令后,二人快速向前奔跑,甲追乙抓住彩带为胜。因为这种训练有目标追赶,所以队员的积极性特别高,增强了竞赛意识,他们互相追逐特别用力,比单纯的一组训练跑的效果要好得多。上述事实证明:在运动员体力充沛、精神饱满的状态下,给他们一定的刺激信号,可以增强他们的时间感和节奏感,会收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柔韧性练习主要是指提高身体各关节的活动幅度,肌肉和韧带的伸展能力。柔韧素质对于队员形成正确的动作姿势,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有着重要意义。我这方面的训练主要是让队员反复踢腿、压腿、压肩、前后劈腿、左右劈腿等。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应注意秩序渐进的原则,动作幅度由小到大,以防止肌肉拉伤和撕裂。柔韧性练习应和放松性动作相结合,交替进行,以保持肌肉的弹性。

实践证明,在短跑训练过程中,各素质之间都有着内在的联系,因此在着重培养运动员某种素质时,教练员应该和其它有关的素质结合起来训练。我平时注重力量、速度、耐力及柔韧性方面的经常练习,并把各素质整合在一起训练,使我校短跑运动员的素质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并达到了运动员规定的指标。

二、正确的短跑技术能够充分发挥队员的机体能力

短跑运动成绩不仅建立在身体素质的发展上,而且与掌握合理的短跑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提高和改进短跑技术是短跑训练的关键。

短跑的步长和步频是技术训练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训练中,教练员必须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实际训练中教练员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教练员要求队员增加步长时,队员的步频则减慢;而加快步频时,步长则会缩短。步幅的长短与人的身高、柔韧性、腿长和腿部力量等因素有关,身高只能从送材上考虑,不容易改变,而柔韧性和腿部力量可以通过训练来改善。步频在青少年时期就可以达到很高的水平,要改变则很难,但只要训练得法,如加强摆臂练习,步频还是有较大的潜力可挖。所以要想克服队员的不利因素,教练员必须发展他们的有利因素,在不同阶段,发展步长和步频有所侧重,循序渐进,使二者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在训练短跑动作时,教练员必须进行技术上的指导,要考虑如何增加有负荷的速度练习。我是利用橡皮筋冲刺的办法来进行训练的,从有橡皮筋和无橡皮筋的冲刺,从带负荷的小步跑到不带负荷的小步跑。由于采用多种方法训练,不断完善基本技术,队员的肌肉力量得到相应的提高。

进行肌肉弹性的训练也要带适当的负荷。我采取带沙袋跑楼梯、弹跳和带实心球跑的训练方法,负荷由轻到重,速度由慢到快,用加速频率进行练习,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短跑基本技术训练一方面在理论上要做到全面、准确,另一方面从实践出发,要做到实用、熟练。理论指导技术,技术切合实际符合比赛要求,只有这样,队员才能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运用自如。

三、加强生理与心理训练

1.生理角度分析。肌肉的紧张与放松是在大脑皮层的支配下收缩与舒张的动作交替进行的过程。当工作肌进行收缩用力时,对抗肌则处于放松状态。当肌肉一次性收缩结束后,在下一次收缩之前有一个放松过程。如:在屈膝过程中,如果放松股四头肌,就会有利于缝匠肌、腓肠肌、国绳肌等做近固定时向心收缩工作,使小腿向大腿折叠,从而使整个下肢绕髋关节轴的转动惯量减少,提高下肢摆动的角速度,从而使步频增加。肌肉只是一味地紧张收缩,就不能有效地发挥人体的运动潜能,同时肌肉的紧张还会增加血乳酸的含量和加重疲劳,并容易导致运动损伤。

2.心理角度分析。运动过程中的有关刺激都会使队员产生强烈的刺激和较重的心理负荷。因而教练员必须让队员的心理不断有放松调节的机会,良好的心理状态是获得神经肌肉放松感和积极心理情绪的前提。如果队员在训练中注意心理的放松,在比赛时,即使在开始时落后于其他选手,也会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发挥自己的水平,取得佳绩。

我在训练过程中坚持以理论来指导实践,运用上述方法,两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实践证明,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育训练必能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短跑.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第5篇: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范文

[关键词]放松能力;短跑技术;提高;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2-0116-2

什么是短跑?短跑是人们以最快的速度跑完规定距离的运动项目。决定跑的两大因素是步频和步长,而影响步频和步长的主要技术因素是身体协调的放松能力。而什么是短跑的放松技术?短跑的放松技术就是指运动员在短跑过程中的心理、生理及运动负荷能相互适应,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精密配合,肌肉的收缩与舒张得以按短跑技术要求协调工作,人体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体能,从而获得最高速度的一种专项技术。随着现代短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同等训练手段和方法之下,短跑运动员想要一比高下,就要做到大步长,快步频,还有协调放松的完整动作。研究和运用放松能力在短跑技术中的作用是当今短跑运动技术得以进一步发展的一项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参考查阅国内外关于放松能力、短跑技术、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的相关内容资料;逻辑分析法,本人通过自身曾参与短跑的运动项目,而对短跑技术的部分了解,从中认真分析放松能力对短跑技术的影响,并将所得到的相关资料与分析进行整理汇总。

一、国内外对于放松能力在短跑技术作用上的分析

我国对于放松能力在短跑技术作用上的分析。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我国体育运动也在不断完善,甚至在总体水平上已经慢慢超越发达国家。但是在国际大型的田径比赛中,我国的田径短跑项目依然处于弱势,经研究与观察,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的运动员在后程因体力不支、动作紧张而严重影响到成绩的提高。借此,我国体育科研人员经过仔细的研究与实践发现,由于我国短跑运动员在放松技术上的缺失从而影响了肌肉的放松技术在短跑动作上的合理运用,导致后半程速度有所下降。还有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我国运动员在精神情绪上的自信相对薄弱于国外,而影响了身心的放松能力。

正如我国著名短跑教练沈孝智曾说过的一句话“高速度中的放松技术是当代短跑技术发展的精华”。这句话精确的表明了放松技术在当代短跑技术上的重要性,也概括了短跑运动技术的本质。

国外对于放松能力在短跑技术作用上的分析。通过网络、新闻等报道,我们多多少少都会认识国外的优秀短跑名将,如鲍威尔、博尔特、盖伊等等。不难解释,他们的身体素质超于常人,他们有高科技的训练手段。仅此而已吗?也许这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但是本文所研究的放松能力在整个程度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的朱维苏茨金通过对高水平短跑运动员的实验研究表明:肌肉的放松能力对提高短跑速度的耐力与力量具有巨大的作用,此研究指出:200米跑的成绩从20″-21.5″,爆发力提高占11.33%,力量提高占6.84%,肌肉放松能力提高占46.32%。此研究结果让我们知道,在短跑运动中,尽管爆发力再好,肌肉力量在足,运动中若没有协调配合好肌肉的放松能力,最后想达到理想的成绩也是徒劳的。然而国外对于肌肉的放松能力的研究,不仅在理论知识上超越我国的研究,在实践运动中也已经领先一步了。经过外国研究结果可分析到,在短跑运动中,尽可能的让肌肉放松能力得到提高,就可以减少其他肌肉不必要的工作现象,从而保持体能的支配,促进体内能量的实效性与合理性。

二、肌肉放松在短跑技术上的重要性

肌肉的协调放松能力对提高短跑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肌肉的收缩与舒张依靠着主动肌与对抗肌之间相互快速交替而完成的工作过程,在这过程,需要能量ATP的提供,才能达到肌肉收缩与舒展交替运作的配合。然而肌肉的松弛程度影响着主动肌与对抗肌的协调交替,只有肌肉达到协调放松而促发大脑神经皮质去支配主动肌与对抗肌的交替,才能舒展肌肉使人体发挥最有效的运动潜能。当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进行合理放松的交替时,该过程所需要的能量ATP在体内便会进行分解与合成。由于人体所储存的能量是有限的。因此,提高肌肉的协调放松就能减少体内ATP的分解,有利于能源的再合成。我们都知道短跑运动是一项高强度和无氧的运动。想要在这种运动中得到足够的能量供应,需要肌肉的协调放松。首先只有调整好肌肉的放松能力,才能更好的支配主动肌与对抗肌的交替运作,才能节省体内能源的消耗,使人体的能量达到有效的提供与分配。在短跑技术中,肌肉的灵活性与关节韧带的柔韧性影响着短跑动作的协调与放松,那么,肌肉的协调放松就是短跑技术运动的基础。

表1所显示的数据表明,在短跑运动中,不同距离的短跑项目所体现肌肉放松能力的作用是不一样的,距离越长的短跑项目所要求的肌肉放松能力就越明显,肌肉放松能力越能得以运用,从而充分发挥肌肉伸缩的主动性,维持体能的支配以及较长的运动时间。

三、精神放松能力在短跑技术上的作用

运动员在短跑运动中,在精神上经常会表现出紧张的表情或肢体语言,例如眉毛锁紧、咬紧下唇、紧握拳头、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都会使运动员在运动时导致动作的僵硬、不协调、不连贯,从而破坏了短跑的技术环节。以下从精神上的注意力、情绪、自信心三方面的放松能力对短跑技术的作用进行分析。

从注意力的角度看,每个优秀运动员不管在比赛或者是在训练,都应该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自己所参与的运动中,而不是周围环境或人群,这样才不会轻易的被条件所影响或干扰。当注意力全神贯注于所参与的运动时,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能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的状态,并且人体血液的的翻涌以及机体都能处于良好的竞技状态中。

从情绪上的角度来分析,当运动员能够接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时,他的情绪固然能够稳定,甚至产生兴奋、高兴、愉悦等良好情绪;当外界因素超过运动员的接受能力或者是运动员本身无法克制外界影响所导致的不好情绪时,便会产生压抑、紧张、害怕、恐慌等有害情绪。情绪的波动起伏会影响到神经系统与肌肉系统的协调配合,从而达不到技术发挥的效果,成绩提高也会受影响,这对短跑技术的起到了反作用效果。

从自信心的角度进行分析,自信是每位优秀运动员所应该具备的条件,它能影响到运动员的注意力和情绪,从而影响动作技术的良好发挥。只有自信才能敢于挑战不同对手,才能勇于面对各种外界因素,才能发挥本身最高的潜能。而缺乏信心,就会严重影响运动员的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的协调配合,从而制止了正确动作技术的发挥。

四、影响短跑放松能力的因素

众所周知,影响短跑速度的决定因素是步长与步频。从运动学的角度分析,步频的加快依赖于人体神经过程的灵活性,肌肉收缩时主动肌、协同肌、对抗肌的协调配合,也就是大脑皮质的运动中枢兴奋与抑制的快速交替转换,才能控制身体的神经与肌肉等系统的参与运动。那么,提高神经的灵活性与加大肌肉纤维运动的收缩力量,就能提高人体的工作效率,从而加快的步频。增加步长就必须要提高蹬与摆的交接配合,蹬摆技术要好,就要做到力量要大、速度要快、动作要充分。那么大腿肌肉的主动肌与对抗肌达到充分放松,就能使主动肌在收缩前增进初长度,增大了主动肌的幅度,就有利于提高蹬摆技术,从而加大两腿之间的角度,增大了步长。综上所述,影响短跑放松能力的因素是肌肉系统与神经系统的协调配合。

五、放松能力在短跑实践中的运用

放松大步跑。在短距离进行有节奏、呼吸顺畅的匀速跑或者大步抬腿送髋的放松跑,强度适中。跑的过程中身体协调舒张,放松身心与肌肉,以及注意与呼吸的配合。这有利于运动员掌握在跑的过程中体验肌肉的协调放松以及合理呼吸的配合。

助力放松跑。包括牵引跑、顺风跑、下坡跑等练习,让运动员在跑动过程中借用外界因素的助力使运动员慢慢体会到肌肉放松的感觉。在短跑中合理的运用助力放松跑,有利于延长步伐,提高体能的利用率,这是提高短跑成绩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肌肉放松按摩。在高强度的短跑运动或训练之后,若没有肌肉的放松,会导致肌肉紧绷,强硬等问题,甚至很难进一步的发展肌肉的力量。所以在短跑运动或训练之后,做一些有伸展性的练习也是有必要的,这可以促使在运动时动作的协调放松,减少能量的消耗。在此方面运动员可以采取相互按摩,自我按摩,机器按摩,洗温水浴等,以便消除运动员在运动训练时肌肉的疲劳,从而加快肌肉的放松能力。

身心放松。作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想要进一步提高成绩,首先要做到身心放松,从而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在这方面可以采取深呼吸、听柔和音乐等方式转移内心紧张的情绪,从而提高精神放松能力,掌握放松技术。

综上所述,在短跑技术中,放松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不容忽视的,它对短跑运动的成绩以及短跑运动所要求的技术动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心理学、生理学、运动学等多方面的角度去阐述,协调的放松能力对肌肉的放松、精神的放松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影响短跑速度的两大决定因素。从这些方面进行探讨,意义在于能够使短跑运动员在运动或者训练中能够重视放松能力并掌握放松技术。合理的运用放松能力并采取适当的手段能够提高短跑技术的协调性以及提高短跑成绩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宋明友等.浅析短跑运动员放松能力的作用及训练[J].少年体育训练,2007(2).

[2]高建林.放松在短跑训练中的作用[J].北体育科技,2009(5).

[3]欧健华.现代短跑技术特点探讨[J].广西教育,2010(18).

第6篇: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范文

【关键词】短跑运动小学生技术分析训练方法

1、前言

在对近几年来小学生短跑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中,发现小学生的短跑成绩与初中生短跑成绩非常接近, 这是由于小学阶段的短跑训练追求短期效应, 不顾小学生的生理发育特点及规律,采用“成人化”专项训练,急功近利的方式所造成的结果,严重制约了运动员潜能的发展,为专业队伍的选才带来了巨大的障碍。此外,基层体校的小学生队员,基础和技术参差不齐、差异较大,这就要求教练在制定训练计划时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体校专业队员和小学生业余队员的训练时间以及文化课设置不同, 要求训练必须用科学、合理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了提高小学生全面的身体训练水平和专项能力,应当注意身体素质训练中的顺序安排, 在训练中遵循青少年心发育的特点,合理搭配训练项目,正确处理各素质训练之间的关系, 利用各种快频率训练, 进行重点培养,以提高小学生的各项专项能力。同时教练还应考虑几个问题:训练的强度和负荷量,训练的时间和距离,训练方法的选用等等。总之,教练在制定训练计划时要根据气候、场地、学生的身体状况等,灵活多变、科学合理地进行安排。

2.短跑运动的介绍

2.1短跑运动的概念

短跑是田径竞赛项目中的一类,一般包括:50米跑、60米跑、100米跑、200米跑,400米跑,4×100米接力跑,4×400米接力跑等几项;其运动特性:是人们同时以最快的速度,在确定的跑道上跑完规定的距离,并以最先跑完者为优胜的项目;在人体机能供能方面,表现为人体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本能,并以无氧代谢供能的方式供能。

2.2短跑的基本技术动作要领

2.2.1蹲距式起跑

起跑的任务是获得向前冲力,使身体迅速摆脱静止状态,为起跑后加速创造有利条件。

2.2.2 起跑后的加速跑

起跑后的加速跑是从后腿蹬离起跑器到途中跑之间的一个跑段,其任务是充分利用向前的冲力,在较短距离内尽快地获得高速度。

当后腿蹬离起跑器后前摆,便积极下压着地。第一步的着地应尽量靠近身体重心投影点,脚着地后迅速转入后蹬。前腿在蹬离起跑器后,也迅速屈膝向前摆动。

起跑后的最初几步,两脚沿着两条相距不宽的直线前进,随着跑速的加快,两脚着地点就逐渐合拢到假定的一直线两侧。

加速跑的距离一般约为25-30米。

2.2.3途中跑

途中跑是短跑全程中,距离最长速度最快的一段,其任务是继续发挥和保持高速度跑。摆动腿的膝关节,迅速有力地向前上方摆出,支撑腿在摆动腿积极前摆的配合下,快速有力地伸展髋、膝和踝关节,蹬离地面形成支撑腿与摆动腿协调配合动作。

2.2.4终点跑

终点跑是全程跑的最后一段,任务是尽力保持途中跑的高速度跑过终点。

终点跑的技术,要求在离终点线15-20米处,尽量保持上体前倾角度,加快两臂摆动的速度和力量。在跑到距离终点线一步时,上体急速前倾用胸部或肩部撞终点线,并跑过终点,然后逐渐减慢跑速。

3.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1研究对象

短跑运动(100米); 溧水二实小小学5年级女生(共60名):此阶段的学生处生长发育期,要想更好地提高他们的短跑成绩必须充分了解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根据此特点来安排合理的训练。

3.1.1生理特点: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生理上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在一般情况下无法承受大的负荷,所以在训练时要充分掌握他们的生理情况。

3.1.2心理特点:思维是人的高级的心理活动,小学生阶段抽象思维开始发展,他们对一般的问题,能够透过现象进行概括和总结;到了初中阶段,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迅速发展,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多维的、立体的考虑问题,并且通过综合、分析、推理找出本质和规律。所以,在此阶段,他们好辩论,喜欢钻牛角尖,打破沙锅问到底,敢于挑战老师和家长,呈现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但是,有时由于缺乏交流技巧,容易遭遇挫折。

3.2研究方法

3.2.1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通过略读和精读,清楚地了解我国小学课堂短跑运动训练的普遍现状。

3.2.2实验法

通过两个月的有计划合理的课堂训练和训练前的成绩作比较。

4.分析与讨论

4.1我校短跑运动的特点

4.1.1训练次数少,训练时间短

我校的教学特点:学生只有在体育课上参加锻炼且短跑训练更是少之有少,要想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小学女生的短跑运动水平(100米)必须加强技术动作的练习。

4.1.2训练对象基础差、技术欠缺

我校的学生大都没有经历过专门运动队的训练,而只是对短跑运动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未接受过正规、系统、长期的训练,身体素质或专项素质等方面,不同的学生身体素质训练基础均有差异,这就要求在制定训练计划时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

4.2研究对象的分析

此篇论文主要是研究小学女生在短跑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科学的训练方法。小学阶段的女生处于生长发育期,他们各方面的力量都很弱,要想快速的提高他们的100米成绩必要要加强力量和技巧训练。还有此阶段的学生,尤其是女生他们不喜欢主动的参加运动,就算是在老师的带领下有些女生也不原意参加跑步之类的运动。产生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有:

① 害羞,她们的心理很敏感,害怕别人注意她,做什么事都是扭扭捏捏表现不出大方的气质。

② 自身素质差,没有自信在同学们面前参加训练,让他们自己练习更是不可能的事。

③ 力量差,跑的过程中容易摔倒,这样会导致他们惧怕跑步。

4.3训练方法的分析

4.3.1加强速度力量训练是短跑项目训练的基础

短跑的步幅和步频与运动员的下肢后蹬力量、速度有关,发展速度力量对短跑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速度力量训练中,负荷强度要适宜,间歇时间不可过长,以保持学生的兴奋性。在动作训练中, 发展速度力量练习时,要求学生动作应尽可能协调、流畅,要发展身体多部位的力量, 并兼顾发展远端肌群。主要方法有各种单腿、双腿跳,蛙跳等。

4.3.2加强步长和步频练习

教练在训练初期应当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 首先应当提高步长和步频, 针对每位队员的动作特点制定训练方法。采用换腿跳、跳台阶、跨步跳等练习提高队员的后蹬能力。采用高抬腿跑、拉橡皮条高抬腿、“车轮跑”等训练手段,提高队员的摆动幅度,加快摆动速度,从而加强队员的髋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伸展性训练,最终提高其步长能力。步频能力的训练主要是加强对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灵活性训练, 提高肌肉快速收缩力量与肌肉的放松能力。高速、大幅度前后摆动练习,脚掌着地速度练习,配合快速摆臂、摆腿练习,真正提高步长和步频。

表1跑的专门练习技术动作要求

4.3.3蹲踞式起跑的练习

起跑是运动员完成跑的全过程的第一要素,起跑的快慢也会直接影响跑的成绩,在短时间内提高这些学生的短跑成绩,起跑的训练至关重要。

以各种不同的姿势听信号后迅速跑出,如人体成站立姿势、下蹲姿势、坐地姿势、俯卧姿势等;听口令或击掌声后迅速跑出;也可以背对起跑方向站立,听口令或击掌声后,迅速向后转并跑出;或在跑动过程中,听口令或击掌声后,迅速改变跑的方向等。通过上述练习,训练学生的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同时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表2短跑专门练习组合训练对力和速度影响

4.3.4运动后恢复训练和心理放松训练不容忽视

在短跑训练过程的无氧、有氧项目中,肌肉产生的乳酸代谢等废物在体内的堆积, 使得学生承受的身体负荷和心理负荷不断地增大, 训练后出现的疲劳程度则是训练的结果和反映,尤其是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生长期, 恢复训练尤为重要, 必须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 加速机体恢复, 这样才能保证机体继续承受较大的训练负荷, 同时也有助于机体适应过程的加强,从而提高运动成绩。如果在运动训练和比赛后缺乏适当的身体恢复, 很容易造成疲劳过度和训练过度, 使其训练效果下降, 甚至引起伤病, 对运动员造成终生伤害。健全的心理状态是优秀短跑运动员必须具备的素质, 良好的意志品质也是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的精神支柱,在日常的训练中,要增加心理意志方面的训练,例如:注意力的训练和意志力的训练,培养小学生队员自觉性、勇敢性、果断性、自制性等品质,使他们在各种条件下,都能沉着冷静、机智灵活地排除干扰、发挥正常、跑出好成绩。

5.结论

5.1.短跑训练是一门科学,又是一个复杂而全面的训练过程,必须从指导思想、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都遵循科学的理论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第7篇: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范文

短跑技术与训练方法浅析

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是使身体在人体所能达到的最短时间内迅速摆脱相对静止状态,获得向前的最大冲力,爆发出极限速度,然后转人途中跑合理的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对全程跑的质量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短跑一般都采用蹲踞式起跑的方法,起跑过程包括,各就位、预备、鸣枪(笛声或跑)三个环节 。在现有的教学训练中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体校没有安装起跑器和跑穴,但是就短跑的起跑技术而言,无论是否运用起跑器,都应该在起跑足的位置,身体姿势的作用下使两足有牢固的支撑,形成良好的预备姿势,便于获得较快的起跑速度。

听到各就位口令后,运动员在这一阶段以调整心态为主,使自己迅速进入运动兴奋状态调整身体呼吸频率。静待下一口令发出。这时,人的体重主要由后腿的膝和两臂均匀地承担。“各就位”动作技术完成质量的好坏,往往和起跑器安装是否恰当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运动员在此阶段应注意正确调整起跑器,使之能够和自身完美契合。

伴随着该口令,运动员应迅速调整身体,支撑的膝盖应迅速离开地面,臀部上台动作过渡到略高于肩,身体重心最大限前移,肩部应略为超过起跑线,但根据个体差异过线距离各不相同,注意身体保持稳定。双脚贴紧抵脚板,双腿肌肉紧张,随时准备发力。前腿膝角约为90—100度,后腿膝角约110—130度,身体形成最为科学的角度和用力姿势,以便使身体瞬间达到最大速度,以及获得最大加速度。整个预备动作的过程,应注意在最短时间内身体过渡到适合自己身体素质的最为科学的动作中。运动员的注意力要高度集中于听枪声和出发时的动作上。

运动员在发令枪响的同时,这一阶段是这个起跑的最后阶段也是决定起跑动作技术能否完美完成的决定阶段。两手迅速推离地面、屈肘迅速过渡到摆臂、两臂肌肉紧张逐渐加快摆动频率。与此同时,两腿猛蹬起跑器,后腿蹬离起跑器后膝迅速向前抬起有力跨出,脚尖不应离地面太高,步幅不宜过大但步频应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快,以缩短从起跑器到落地的时间。

在完成起跑后立即转人短跑的第二阶段—加速跑。加速跑的距离一般为 15—20米左右。对于加速跑的动作技术要求主要有:应突出加快摆臂与步频的节奏,前几步跑的过程中,腿应更积极下压拔地;手臂、腿的快速大幅度摆动应与身体爆发式的用力完美结合;伴随着后蹬腿与地面角逐增,步幅逐渐增大,两脚的着地点逐渐靠拢到一条线上,身体逐渐抬起处于正常跑的姿势并逐渐过渡到途中跑。在由加速跑过渡到途中跑的过程中,根据身体素质的差异,应顺惯性放松跑2—3步,这叫“自然跑进”,这一技术也是在教学训练中较为容易忽视的地方之一。

途中跑是短跑全程中,距离最长,速度最快一段。其任务是使身体在无氧代谢的情况下,身体肌肉继续发挥和保持高速度跑。摆动腿的膝关节,迅速有力地向前上方摆出,支撑腿在摆动腿积极前摆的配合下,快速有力地伸展髋、膝和踝关节,蹬离地面形成支撑腿与摆动腿协调配合动作。

小腿在蹬地后的惯性和大腿的摆动的作用力下,迅速向大腿靠拢折叠,形成大小腿边折叠边前摆的动作,有效缩短大腿前抬、小腿下压以及脚掌拔地的作用时间。与此同时,摆动腿以髋关节为轴积极下压,膝关节放松,小腿随摆动腿下压的惯性,自然向前下伸展,准备着地。着地缓冲阶段。着地动作应是非常积极的,在途中跑时,头部正直,上体稍有前倾。两臂前后摆动要轻快有力。途中跑是否能够在高速的前提下保持长久是短跑能否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性因素。

终点冲刺这一阶段是整个短跑动作技术的最后阶段,在动作技术要求上和途中跑基本相同。终点跑应力求在疲劳情况下保持途中跑的正确技术,动员全部力量,发挥身体潜能,超越自我,以最快的速度跑过终点。这时上体可适当前倾,并注意加强后蹬和两臂用力摆动。到离终点最后一步时,上体迅速在一定的幅度内下压,用胸部或肩部撞线并冲过终点。切忌在终点线以前开始减速以及跳起冲线,过终点后应逐渐减速,不要突停,防止运动损伤。

短跑技术训练的主要理论,方法

短跑技术教学应以途中跑为基础,因为短跑运动是身体在无氧代谢的情况下,爆发式的追求极限速度的运动,人体的爆发力量的强弱有着先天的差异,但途中跑却可以理解为短跑过程中的耐力比拼,运动员拥有完美的途中跑,在一定的维度上可以提高短跑成绩。在途中跑技术掌握到一定程度时,再进行起跑、起跑后加速跑、瞬间反应能力的训练,以及终点冲刺等环节的教学训练。我对青少年的教学做到了五个突出:突出动作的速度和幅度的训练;突出大腿后群肌肉力量的训练;突出踝关节力量和腰腹肌力量的训练。突出爆发力和爆发性的耐力训练;突出协调放松能力的培养;在发展学生的力量时,必须做到六个结合:发展伸肌和屈肌的力量相结合;肌肉的收缩和拉长的训练相结合;用力与放松相结合;一般力量与专门性力量相结合;大肌肉力量的训练和小肌肉力量的训练相结合;上肢力量和下肢力量的训练相结合。在学生中一般不采用绝对力量的训练,而是以相对的力量为主。教学中一般采用克服自身的体重为主的各种力量训练。

短跑训练所采用辅助的方法

柔韧练习。通过柔韧练习,使上下肢韧带得以充分的拉伸,从而提高跑动中的摆臂幅度和下肢步幅。具体练习:肩臂绕环练习;左右弓步压腿;跨栏步压腿;纵劈叉练习;正踢腿和侧摆腿练习。

各种跑的专门性练习和辅练习。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等。可采用原地或行进的方式。

起跑练习。30~60m站立式起跑段落跑;20~30m半蹲距式起跑;30~50m蹲距式起跑(发令)。可采用单人或集体进行。

疾跑练习。跨步跳(5~8次)+疾跑(20m×3~5);双腿抱膝跳(5~8次)+蹲距式起跑疾跑20m×3~5组;蹲距式起跑练习(不用起跑器)20m×3~5次;蹲距式上坡跑。

加速跑练习。30~80m段落加速跑;(放松跑50m+高频跑50m)×2~3组。

放松大步跑。训练长度120~200m。快速起跑,然后,顺惯性放松大步跑。注意跑的技术动作,保持向前性和尽可能大的步幅,这种训练方法能使学生在保持速度的前提下有效节约耐力消耗。练习时可以在跑道或在草地上进行,也可以采用穿钉鞋或胶鞋的方式来完成练习。

行进间跑。可用最快的步频,或最大的步长跑完该段距离。也可用最快的速度来跑,所跑的距离应限制在60m以内。

在斜坡跑道上进行各种跑的练习。运动员可由水平跑转入上坡跑,也可由下坡跑转入水平跑。

跨栏跑练习。要求栏间步的节奏要快,栏架的高度不宜太高。

弯道跑练习。弯道起跑加速跑;弯道起跑30m接直道跑20m;直道30m跑接弯道30m跑。

顺风跑。牵引跑。拖重物跑。追逐跑。

单足跑30~60m。这个练习也就是快速单足跳,要求腾空低、频率快。

集体进行起跑后加速跑。可按性别、速度能力编组,让速度快的人带速度慢的人。还可以让速度快的人在后面一段距离,然后两人同时起跑。

标记跑。在跑道上放置若干个标记,运动员跑时脚放在两个标记之间。每个标记之间的距离可与运动员的步长相同,也可缩短标记之间的距离以增加步长。跑的距离应在60m以内。

按音响信号的节奏跑。随着运动员水平的提高要不断地加快音响信号的节奏。

接力跑。可以采用男女混合接力的方式,以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

终点跑。30m冲刺跑接撞线练习。

第8篇: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范文

关键词:高中学生运动员;赛前短期训练;400m栏训练

1 前言

在赛前短期训练中,面对客观困难和因素,如何使普通高中400m栏学生运动员的成绩尽快提高。本文对宁波市普通高中6名400m栏学生运动员参加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赛前短期训练进行总结和研究,以探讨40

0m栏赛前短期训练合理安排训练内容,科学制定训练方案,最大程度地提高400m栏运动员竞技水平。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宁波市宁波二中、慈湖中学、宁波四中等参加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400m栏6名学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其中男运动员3人,女运动员3人,参训选手具有一定的中栏基础。

2.2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训练实践法和数理统计法等。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赛前合理安排训练内容、科学制定训练计划,使训练获得极大的成功。近3年该6名学生运动员在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竞技成绩比往年都得到提高,最终6名运动员都获得金牌。参训的绝大部分运动员在这种高强度、高密度的市运会中均表现出较强的比赛能力和竞技水平(见表1)。

3.1赛前短期训练周期阶段划分及任务制定

一般来说,大部分普通高中赛前短期训练时间为一个半月至两个月,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还要受文化课的限制,训练时间有时难以保证。但我们在赛前短期训练中仍然坚持阶段划分学说,缩短各训练阶段的时间,用3~4周时间作为准备期,用4~5周时间作为竞赛期(见表2)。

3.1.1第一阶段为赛前准备期(3~4周)。此阶段以增加负荷量为主,总负荷量由最高负荷量的50%逐周增大到最高负荷量的90%,接近竞赛期时适度引用大强度训练。训练内容一般以身体训练为主,学习和改进基本技术,逐步提高训练水平和形成良好竞技状态。每次训练时间从开始1小时左右增加到1.5~2小时。

3.1.2第二阶段为赛前竞赛期(4~5周)。此阶段又分为专项强化中周期和调整小周期。强化阶段总负荷量占最高负荷量的60%~50%,训练内容具有显著的专项特点,负荷量逐周减少,而训练强度逐渐提高,并在赛前1.5~2周,即该阶段结束时强度达到最高值。训练内容一般以专项素质为主,完整技术训练较多,每次训练时间基本保持1.5~2小时。

调整阶段总负荷量占最高负荷量的40%~30%,该阶段训练任务主要是调整运动员的身体状态,使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得到充分恢复,从而使运动员的竞技状态达到最佳程度。进入调整小周期后,负荷强度逐渐下降,训练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为1.5~2小时。

3.2抓住关键环节――加强专项身体素质的提高

400m跨栏跑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有较高的要求,有些身体素质对400m栏运动员的成绩起决定性的作用。根据400m栏的专项素质要求和赛前训练的特点,着重加强速度、力量和耐力专项身体素质的训练。

3.2.1加强速度训练,提高绝对速度。400m栏的9个栏间跑,要求在栏间距35m短距离内保持有较好的的加速能力和较高的速度水平,据此特点,赛前速度训练多采用60~80m段落的加速跑、计时跑、行进间跑等训练手段,训练强度要求很高,一般都在90%以上,甚至达到最高强度。但每次课的总跑量不能太大,多安排在每次课的基本部分前半段进行,强化中周期一般不超过500m,调整小周期一般不超过300m。同时在赛前短期训练的中后期,也常采用起跑过1~3栏练习来发展专项速度,每次训练课可安排6~8组。

3.2.2应用强度训练法,发展速度耐力和专项耐力。在赛前短期训练的中后期,应用强度训练法提高速度耐力和专项耐力水平。发展速度耐力多采用300~500m段落的反复跑和间歇跑。在实际训练中也经常采用不同段落的组合跑来提高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水平。如(500m+300m+200m)×1~2组,跑间间歇时间控制在3~5分钟,组间间歇为15~20分钟。另一种常用的组合跑为(300m+100m)或(200m+200m)×2~3组,应严格控制跑间间歇时间,一般为30~50秒,组间间歇为15~20分钟。专项耐力是400m栏运动员必备素质之一,在赛前短期训练中后期偏重专项耐力训练是400m栏赛前训练的一个特点。在短期训练中常采用起跑过5~8栏(视运动员身体情况也可过10栏)或平跑与跨栏交替跑来发展专项耐力,如200m平跑+200m跨栏跑(过5个栏)或200m平跑+300m跨栏跑(过8个栏)。同时这种过栏练习还能巩固栏间跑的节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3加强力量训练,提高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由于力量训练对400m栏运动员所需的快速力量、力量耐力等运动素质的发展与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再从400m栏运动项目所需的专项运动素质发展来看,高中学生运动员正处于力量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应优先发展速度力量,其次再发展力量耐力。发展速度力量主要采用轻杠铃练习和短距离跳跃练习,轻杠铃练习如负杠铃半蹲跳、深蹲跳、弓箭步交换跳和快速抓举、挺举等,由于负重力量训练与跨栏专项用力形式和特点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每组负杠铃练习后,穿插短距离高频率快跑、加速跑等练习,促使肌肉力量向专项力量迁移。短距离跳跃练习如立定跳、立定三级跳、十级跨跳、单脚跳、蛙跳等。我们经常还把负重练习与跳跃练习相结合,也获得了理想的训练效果。在准备后期的训练中,为了更好的适应比赛力量耐力的需要,主要采用负重全蹲和200―300m跨步跳或后蹬跑(要求计时、计步),促使最大力量向力量耐力的转换,提高400m栏后程的力量耐力。

3.3加强平跑的技术与专项技术的训练

科学研究已经证明,400m栏运动员的专项成绩与400m的成绩呈高度正相关,这说明400m栏运动员要想提高专项成绩,就必须努力提高其平跑速度水平。400m栏平跑速度的训练方法与400m基本相同,根据跨栏跑的技术特点,在平跑练习时应强调高重心,有弹性,节奏好,动作放松、省力,在保证步长的前提下加快频率。针对6名运动员都来自初级中学没有专门训练,步长短,栏间跑无节奏等状况,在平跑训练中强调平跑后程30m大腿高抬跑,还采用上、下坡跑、负重高抬、长距离后蹬跑等训练手段来提高步长,从而在步长中满足400m栏间跑节奏的需要。

由于学生运动员掌握中栏水平不同以及400m栏过栏要求稳定性强的特点,训练中也可采用短栏间距离的技术训练,如栏间跑用3~5步或4~6步过栏和起跑过1―3栏,有效地提高运动员适应400m栏栏间跑的能力。但在训练的中、后期,根据运动员的不同步幅及平跑水平,安排不同的栏间跑练习,如起跑过5―8栏和平跑与跨栏交替跑,稳定了运动员的栏间跑节奏,这对充分发挥栏间跑速度和专项耐力起了促进作用。

3.4加强赛前竞技状态的调控

赛前调整小周期的训练是运动员形成最佳竞技状态,取得理想比赛成绩的关键。赛前训练的减量阶段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2周),减量过早会使兴奋点出现过早;过晚则不利于运动员的恢复和调整。在比赛前10~12天安排一次检查性专项能力测验,观察机体的恢复情况,主要进行速度测验,因为速度最能敏感地反应身体的疲劳状况。经测验,6名学生运动员的速度都接近或超过以前的最好成绩,说明运动员训练状况良好,机体得到较好的恢复,据此,在赛前短期训练的后几天保持一定的训练量直至比赛。

赛前调整小周期的训练以带栏的专项训练为主,技术训练的重点是增强信心,完善栏间跑的节奏,不再对技术进行任何改进,条件允许下最后一次技术训练最好安排比赛场地进行,主要是熟悉场地和技术。最后一次力量训练安排应根据运动员的个人特点,训练习惯以及恢复情况来进行,一般情况下应安排在比赛前5天,采用跳跃练习和中等重量的杠铃练习保持运动员的肌肉力量水平。针对普通高中学生运动员比赛经验少赛前心理紧张这一状况,常采用多级目标法、表象放松法、自我暗示放松法、音乐调节法和激励法调节运动员心理状态,为比赛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4 结论

4.1实践证明:赛前短期训练为宁波市普通高中400m栏运动员确立的指导思想符合实际,效果显著,对普通高中400m栏赛前短期训练具有参考价值。

4.2根据赛前短期训练的特点,做好训练计划的制定以及训练内容和手段的选择,为训练奠定基础。

4.3专项身体素质对400m栏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起决定性的作用,在发展速度的基础上,以提高专项耐力为重点,进一步促进速度耐力和力量耐力的提高。

4.4在专项技术训练上,注重400m平跑技术的训练,尤其提高平跑步幅,建立适宜和稳定的栏间节奏,从而提高专项成绩。

4.5加强赛前竞技状态的调控是提高专项成绩的保障,精心安排赛前调整小周期的训练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王港,徐向军.跨栏(田径教学训练实用丛书)[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2]宫下宪著.李鸿江等译审.跨栏(青少年田径技术训练丛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3]黄德志.青少年运动员400米跨栏跑专项力量训练[J].中国学校体育,2003(4).

[4]万宋斌.400m栏的短期训练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9).

[5]陈晓宏,宋元平.浅析高校赛前短期集训400m栏的训练[J].四川体育科学,2006(12).

[6]王春华,徐勤儿,郭建强.普通高校赛前短期田径训练方法探索[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10).

作者单位:

第9篇: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范文

1、身体形态的选择

(1)合适的身高,短跑运动员所应具备的条件。短跑运动员预测,身高男子1.75至1.80米,女子1.67至1.73米均为理想身高,预测长成后身高办法可用已见专著和广泛使用的从父母身高和现在身高相结合预测将来身高。

(2)身体比例好比身高更重要。短跑运动员要求下肢长且小腿比大腿长,跟腱比踝围长2公分以上,足和足趾相应短些,足弓较明显。

(3)短跑运动员的双腿十分重要。“罗圈腿”和“X”型均不适宜,让其快跑有明显的内外“八”字脚及膝关节左右摇摆,平底足等均不是理想苗子。

2、身体素质和机能的选优

短跑运动员素质方面最重要的是速度、爆发力和协调性。(1)频率要求。用坐姿脚踏频率或做原地高抬腿,坐姿5秒达50次以上较为理想。(2)计行进间60米跑成绩。12岁未经训练原始材料,如所达8.4秒以内算较好。(3)反应速度的考察。以听枪声或击掌声观其反应速度,如原地站立或蹲踞、或途中跑中听信号突然起动,特别是途中跑听信号突然起动并加速跑一段。(4)爆发力的测验。可令其做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和行进间三――五级跳。(5)协调性的好坏。主要看其自然放松跑的姿势、动作协调,放松有弹性,也可做些练习让其模仿,特别是一些体操、球类练习让其模仿,观其协调性和接受力。

二、基础训练应注意

1、初阶段应把跑的技术教学及协调性训练和速度训练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协调性训练在时间安排上还应更多些。

业余体校新招队员一般均为11―13岁小孩,受速度训练敏感期理论的影响,许多脚脚里把初训儿童的训练变成完全以速度训练为中心的模式,一味抓速度训练,把这一年龄段和初训运动员所十分重要的基本技术和协调性柔软性训练当做可有可无的训练内容,舍不得花时间和力气,这是不对的。如果在初训的2-3年内坚持抓速度、频率的同时,花更大精力和时间大量安排柔软性和作为运动员掌握正确技能基础的协调性练习,并循序渐进地教给正确的跑的技术,多头并进、科学安排、精雕细刻,开头两年速度可能提高慢一些,但第三年开始,其基础训练科学安排的效果就会凸现出来,运动员往往跑得轻快协调,步频和步长合理,不会出现成绩提高的“停滞期”。向上输送时,上一级训练单位的教练也觉得这种队员好练,在具体训练科学安排上,全面兼顾的安排,并非每次训练课三者都安排周计划时,每次课要有侧重点,基本技术训练时间相对长些、多些,协调性练习可专门安排,但大量可穿行,也可作为放松调整的主要手段,一组协调性练习起双重作用。速度练多数课次都要出现,但重复次数不宜过多,掌握时间短、强度大、刺激强,省时高效。

2.建立正确的短跑技术是儿童少年短跑运动员初训的重头戏。

要让运动员学到正确的技术,首先教练员自己要有正确的先进的技术概念,并掌握正确的示范技术,出现塑胶跑道已近40年,短跑技术不断发展更新,以88年汉城奥运会美国运动员乔伊娜和刘易斯为代表的现代短跑技术把世界短跑水平推向新高峰。我们给儿童少年教短跑技术,不要因其初学而先教落后的过时的技术,而且要瞄准先进技术。一开始就以先进技术为模式,手段方法可以先易后难,先分解后组合连贯,但建立现代先进技术动力定型的目标要明确。

三、现代短跑技术发展特征有几个主要特点:

1、合理的技术结构。跑动中上下肢摆动幅度大而有力是现代短跑技术明显的特征,在跑动中大腿前摆时,大小腿折叠得较紧,并且没有过早地打开。

2、步频、步长的优化组合。步频和步长是决定跑速的主要因素,跑速=步频×步长。一名优秀的短跑运动员应当具有较高的步频和步长。

相关热门标签